竟然真行!
真想把他的腦袋給劈開,看看裏麵到底裝的是什麽,為啥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主意,為啥幹什麽都比其他人要厲害……
其實此時的徐玄機是這麽想的。
因為上一次某人在她麵前的炫耀,她當然對這台簡易機床極為關心,想看看它裝好之後,是不是真能像某人所說的那樣無所不能。
因此,整個下午,她幾乎是跟著鄭經寸步不離,一直在耐心地看著他跟工匠們在安裝這台簡易車床。
結果確實讓她驚訝。
她沒想到,厚厚的木板,竟然會像豆腐一樣被它輕鬆切開。
這確實有點超出她的認知。
盡管對她來說,用刀或用劍劈這樣的目標是小菜一碟,但她自忖做不到像這台簡易車床那樣,能把木板切得如此的整齊。
確實很厲害!
她心裏承認了這一點,但表麵上卻還是表現出不屑。
而鄭經也對此習以為常,並沒有進一步得瑟,而是又轉向了工匠們說:“來,你們來試試。”
既然能用,他就該把用法教會工匠們了,好讓他們盡快開始活字的切割。
而這台簡易機床的操作雖然還算簡單,但真正想把它踩得飛快,並手腳並用地來切木頭,還是需要一點技巧的,不先練練還真未必行。
任何東西都有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一想到這,鄭經又想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九十年代以前,農村裏幾乎每個村都有的打禾機。
在油電機械設備廣泛應用於中國農村之前,每次收割莊稼,水稻和小麥的脫粒,就是由打禾機來完成,其原理,也跟眼前這台簡易車床極為相似。
也是單腳踩。
也是得手腳並用。
沒操作過的人會覺得,用起來應該會很簡單,但實際上,還真需要練上好一陣子才能把它踩得呼啦啦轉。
是不是該找個機會讓小魯也把它給造出來,為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稍稍提升一點效率?
他頓時又冒出了這樣一念頭。
而此時的小魯,當其他工匠開始好奇地試起這台簡易車床時,他卻還在看著它發呆。
他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麽同樣是一個人操作,這台奇怪的車床,切起木板來竟然比他這個熟練的木匠還要又快又好,這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麽?
他實在是有點憋不住了,轉向鄭經說:“東家,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說說這其中的道理嗎?”
在幾天的相處之後,有一則消息也已經在工匠們這邊傳開了,那就是他們的這位新東家,是極為厲害的悟道高人,天之道,人之道,無所不知。
連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才子顧傾城,現在也成了他的學生,天天來這裏跟他學道!
德王府小王爺也是他的弟子!
昨天,連大夏國的國師慧存真人都來登門拜訪了,並且還東家請教了很長很長時間!
……
這些,已經在工匠及府上的仆人群裏傳得有些神乎其神。
而新東家接手書局後的表現,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三字經》那種很需要學問的道就不必說了,新型油墨,簡易印刷機的快速出現,也已經向大家證明,新東家在格物致知方麵的本事也遠非常人能比。
而現在,又多了一台切起木頭來可以用削鐵如泥來形容的簡易車床。
因此,工匠們現在對鄭經這位新東家已頗有敬畏之心,在他麵前,那些新來的工匠都已經到了不敢輕易開口說話的程度。
經常被鄭經安排活計的小魯相對好一點,但更多時候是言聽計從,而不敢輕易開口相問。
畢竟在這個時代,等級觀念還是極強的,在工匠們眼裏,自己跟這位往來都是德王爺、慧存國師那個級別的新東家實在是差了太多等級。
包括小魯。
現在若不是實在按捺不住心裏的好奇心,他也不敢輕易開口相問。
鄭經倒是沒有在意這麽多。
小魯一問,他立即就讓正在試車的工匠暫時停了下來,向所有的工匠招呼道:“都過來,我來好好跟你們講講其中的道理。”
對他而言,書局裏的這些工匠,不管是老的還是新來的,都已算得上是他的人,因此他並不介意多教他們一點東西,好讓他們變得更能幹,讓他們更能為自己賣力。
等工匠們都圍過來後,他拎起了一把木匠們常用的斧頭,準備先跟他們講原理。
“不管是劈木頭還是鋸木頭,道理都是一樣的,要想劈得又快又好,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
“一是工具得利。
“二是力氣得大。
“三是速度得快。
“若是用鈍刀子劈木頭,力氣再大,揮刀再快,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同樣的道理,刀子再快,若是不使力,或懶洋洋的慢慢揮刀,也還是不行。”
他反複揮舞、比劃著斧頭,跟大家講述起了其中的道理。
為便於大家理解和記住,他又說道:“這三點道理,可以用三句話來形容。
“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是大力出奇跡。
“三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工匠們聽得若有所思。
而同樣也跟著在聽的徐玄機也忍不住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怎麽弄得你跟個武林高手似的?
已講完原理的鄭經卻又擱下了斧頭,指著那台簡易車床說:“同樣,要想讓這台簡易車床鋸起木頭來又快又好,還是要解決那三個關鍵問題……”
道理一講清,解釋起這台車床的工作原理自然就簡單多了。
床架上的鋸片,之所以要求被打製得又薄又光滑又鋒利,當然是解決工具之利的問題。
那個配重用的陀飛輪,當然是指望它在車床轉動起來後,靠它的重量慣性來解決切割力度的問題。
至於大小飛輪,大飛輪的半徑差不多是小飛輪的三倍,那在連接繩的帶動下,大飛輪轉上一圈,小飛輪起碼能轉上近二十圈,這樣一來,速度自然也就起來了。
原理就是這麽簡單。
當然,要把它向這些沒啥物理基礎的工匠們解釋清楚,還是得稍稍費上一番口舌。
但這也隻是時間和耐心的問題。
在大費了一番口舌之後,他開始進行最後的總結陳詞。
“這個大大的鐵坨,之所以叫它陀飛輪,就是因為它一旦轉動起來,就像小孩子玩的陀螺一樣,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將它停止下來,它所起的作用,就如你們用力去鋸木頭一般。”
很快,他又獲得了滿屋子的崇拜。
這一番解說,也算是印證了他悟道高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遊的,無所不知的說法。
而他的平易近人,也讓工匠們對他的敬畏之心也稍稍有所瓦解,小魯又壯著膽子問道:“東家,那你又是怎麽想到,通過這大小飛輪來加快這鋸片的切割速度的?”
這其實是一個稍稍有點幼稚的問題。
鄭經記得,早在一百多年之前的西晉,祖衝之就已經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七位數。
假如了解了周長跟圓周率的關係,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好吧!
不過他轉念一想,在這個信息傳播還極為不發達的時代,祖衝之的圓周率概念,沒被廣泛傳播開來也屬正常,於是乎,他又跟大家講起了圓半徑、周長及轉速之間的關係。
這又一次讓他收獲了一種工匠對他膜拜的眼神。
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
讓鄭經忍不住又冒出了一個新的念頭:要不幹脆在工匠群裏,培養出一批屬於自己的真實信眾?
之所以有這樣一念頭,是有原因的。
在此之前,鄭經覺得,人還是必須得有點文化,才具備被利用價值。
正因為如此,他第一時間瞄準的是那幫跟他同船的士子。
可結果呢?
已經到會寧好幾天了,可真正來找他報到的,就顧傾城一個。
午餐時分,他問過顧傾城,最近那些士子在忙啥。
答案是忙於呼朋喚友,成群結隊搞聚會逛青樓,就算有個別士子想起了他這位真理社的高人,可聽顧傾城說,他們一聽說真理社暫時並沒有啥特別的安排,也就把他給拋諸腦後了。
這樣鄭經意識到,這些家庭條件太好的士子,一向遊手好閑慣了,想靠他們來一起為理想而奮鬥,除了一個謙謙君子顧傾城以外,似乎靠不住。
與之相反,這些工匠就大不一樣。
自從他接手書局以來,這些工匠在有了明確的任務之後,不管是老的還是新來的,一個個都幹得很帶勁,就算到了傍晚下班後,也還一個個都不肯走,在繼續加班。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而鄭經給了他們什麽?
讓他們吃得飽飽的一日三餐,外加少得可憐的薪水。
當然,這少得可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這個時代,工匠們的待遇確實很低,比如說像費老頭這種類似於工頭的,一個月下來也隻有二兩銀子的薪酬,至於普通工匠,少的七八百文,多的一兩半。
這還是德王府給工匠們的薪酬比別的工坊還要高一點點的情況下。
而鄭經到來後,所做出的承諾,隻不過是在原有工資的基礎上,提出了加班工資、獎金的概念,算下來,一旦有事忙,待遇也就相當於工匠們原來薪酬的兩倍左右。
而結果是,工匠們對他感恩戴德,賣力幹事。
還不到二十名工匠,一個月下來,又能花掉他多少銀子?
平均每人每月三兩銀子,一個月頂多一百兩銀子,就福利待遇全解決好吧!
而他幾天下來,他已經訛了顧傾城、王公子兩萬多兩銀子了,接下來應該還有銀子源源不斷地收進來。
教員同誌誠不欺我,果然還是平下中農更靠得住啊!
他忍不住如此感慨。
既然這樣,那要不要把重心轉移向平民階層,稍稍培養一點屬於自己的力量?
一個新的想法從他腦海裏冒了出來。
真想把他的腦袋給劈開,看看裏麵到底裝的是什麽,為啥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主意,為啥幹什麽都比其他人要厲害……
其實此時的徐玄機是這麽想的。
因為上一次某人在她麵前的炫耀,她當然對這台簡易機床極為關心,想看看它裝好之後,是不是真能像某人所說的那樣無所不能。
因此,整個下午,她幾乎是跟著鄭經寸步不離,一直在耐心地看著他跟工匠們在安裝這台簡易車床。
結果確實讓她驚訝。
她沒想到,厚厚的木板,竟然會像豆腐一樣被它輕鬆切開。
這確實有點超出她的認知。
盡管對她來說,用刀或用劍劈這樣的目標是小菜一碟,但她自忖做不到像這台簡易車床那樣,能把木板切得如此的整齊。
確實很厲害!
她心裏承認了這一點,但表麵上卻還是表現出不屑。
而鄭經也對此習以為常,並沒有進一步得瑟,而是又轉向了工匠們說:“來,你們來試試。”
既然能用,他就該把用法教會工匠們了,好讓他們盡快開始活字的切割。
而這台簡易機床的操作雖然還算簡單,但真正想把它踩得飛快,並手腳並用地來切木頭,還是需要一點技巧的,不先練練還真未必行。
任何東西都有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一想到這,鄭經又想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九十年代以前,農村裏幾乎每個村都有的打禾機。
在油電機械設備廣泛應用於中國農村之前,每次收割莊稼,水稻和小麥的脫粒,就是由打禾機來完成,其原理,也跟眼前這台簡易車床極為相似。
也是單腳踩。
也是得手腳並用。
沒操作過的人會覺得,用起來應該會很簡單,但實際上,還真需要練上好一陣子才能把它踩得呼啦啦轉。
是不是該找個機會讓小魯也把它給造出來,為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稍稍提升一點效率?
他頓時又冒出了這樣一念頭。
而此時的小魯,當其他工匠開始好奇地試起這台簡易車床時,他卻還在看著它發呆。
他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麽同樣是一個人操作,這台奇怪的車床,切起木板來竟然比他這個熟練的木匠還要又快又好,這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麽?
他實在是有點憋不住了,轉向鄭經說:“東家,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說說這其中的道理嗎?”
在幾天的相處之後,有一則消息也已經在工匠們這邊傳開了,那就是他們的這位新東家,是極為厲害的悟道高人,天之道,人之道,無所不知。
連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才子顧傾城,現在也成了他的學生,天天來這裏跟他學道!
德王府小王爺也是他的弟子!
昨天,連大夏國的國師慧存真人都來登門拜訪了,並且還東家請教了很長很長時間!
……
這些,已經在工匠及府上的仆人群裏傳得有些神乎其神。
而新東家接手書局後的表現,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三字經》那種很需要學問的道就不必說了,新型油墨,簡易印刷機的快速出現,也已經向大家證明,新東家在格物致知方麵的本事也遠非常人能比。
而現在,又多了一台切起木頭來可以用削鐵如泥來形容的簡易車床。
因此,工匠們現在對鄭經這位新東家已頗有敬畏之心,在他麵前,那些新來的工匠都已經到了不敢輕易開口說話的程度。
經常被鄭經安排活計的小魯相對好一點,但更多時候是言聽計從,而不敢輕易開口相問。
畢竟在這個時代,等級觀念還是極強的,在工匠們眼裏,自己跟這位往來都是德王爺、慧存國師那個級別的新東家實在是差了太多等級。
包括小魯。
現在若不是實在按捺不住心裏的好奇心,他也不敢輕易開口相問。
鄭經倒是沒有在意這麽多。
小魯一問,他立即就讓正在試車的工匠暫時停了下來,向所有的工匠招呼道:“都過來,我來好好跟你們講講其中的道理。”
對他而言,書局裏的這些工匠,不管是老的還是新來的,都已算得上是他的人,因此他並不介意多教他們一點東西,好讓他們變得更能幹,讓他們更能為自己賣力。
等工匠們都圍過來後,他拎起了一把木匠們常用的斧頭,準備先跟他們講原理。
“不管是劈木頭還是鋸木頭,道理都是一樣的,要想劈得又快又好,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
“一是工具得利。
“二是力氣得大。
“三是速度得快。
“若是用鈍刀子劈木頭,力氣再大,揮刀再快,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同樣的道理,刀子再快,若是不使力,或懶洋洋的慢慢揮刀,也還是不行。”
他反複揮舞、比劃著斧頭,跟大家講述起了其中的道理。
為便於大家理解和記住,他又說道:“這三點道理,可以用三句話來形容。
“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是大力出奇跡。
“三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工匠們聽得若有所思。
而同樣也跟著在聽的徐玄機也忍不住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怎麽弄得你跟個武林高手似的?
已講完原理的鄭經卻又擱下了斧頭,指著那台簡易車床說:“同樣,要想讓這台簡易車床鋸起木頭來又快又好,還是要解決那三個關鍵問題……”
道理一講清,解釋起這台車床的工作原理自然就簡單多了。
床架上的鋸片,之所以要求被打製得又薄又光滑又鋒利,當然是解決工具之利的問題。
那個配重用的陀飛輪,當然是指望它在車床轉動起來後,靠它的重量慣性來解決切割力度的問題。
至於大小飛輪,大飛輪的半徑差不多是小飛輪的三倍,那在連接繩的帶動下,大飛輪轉上一圈,小飛輪起碼能轉上近二十圈,這樣一來,速度自然也就起來了。
原理就是這麽簡單。
當然,要把它向這些沒啥物理基礎的工匠們解釋清楚,還是得稍稍費上一番口舌。
但這也隻是時間和耐心的問題。
在大費了一番口舌之後,他開始進行最後的總結陳詞。
“這個大大的鐵坨,之所以叫它陀飛輪,就是因為它一旦轉動起來,就像小孩子玩的陀螺一樣,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將它停止下來,它所起的作用,就如你們用力去鋸木頭一般。”
很快,他又獲得了滿屋子的崇拜。
這一番解說,也算是印證了他悟道高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遊的,無所不知的說法。
而他的平易近人,也讓工匠們對他的敬畏之心也稍稍有所瓦解,小魯又壯著膽子問道:“東家,那你又是怎麽想到,通過這大小飛輪來加快這鋸片的切割速度的?”
這其實是一個稍稍有點幼稚的問題。
鄭經記得,早在一百多年之前的西晉,祖衝之就已經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七位數。
假如了解了周長跟圓周率的關係,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好吧!
不過他轉念一想,在這個信息傳播還極為不發達的時代,祖衝之的圓周率概念,沒被廣泛傳播開來也屬正常,於是乎,他又跟大家講起了圓半徑、周長及轉速之間的關係。
這又一次讓他收獲了一種工匠對他膜拜的眼神。
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
讓鄭經忍不住又冒出了一個新的念頭:要不幹脆在工匠群裏,培養出一批屬於自己的真實信眾?
之所以有這樣一念頭,是有原因的。
在此之前,鄭經覺得,人還是必須得有點文化,才具備被利用價值。
正因為如此,他第一時間瞄準的是那幫跟他同船的士子。
可結果呢?
已經到會寧好幾天了,可真正來找他報到的,就顧傾城一個。
午餐時分,他問過顧傾城,最近那些士子在忙啥。
答案是忙於呼朋喚友,成群結隊搞聚會逛青樓,就算有個別士子想起了他這位真理社的高人,可聽顧傾城說,他們一聽說真理社暫時並沒有啥特別的安排,也就把他給拋諸腦後了。
這樣鄭經意識到,這些家庭條件太好的士子,一向遊手好閑慣了,想靠他們來一起為理想而奮鬥,除了一個謙謙君子顧傾城以外,似乎靠不住。
與之相反,這些工匠就大不一樣。
自從他接手書局以來,這些工匠在有了明確的任務之後,不管是老的還是新來的,一個個都幹得很帶勁,就算到了傍晚下班後,也還一個個都不肯走,在繼續加班。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而鄭經給了他們什麽?
讓他們吃得飽飽的一日三餐,外加少得可憐的薪水。
當然,這少得可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這個時代,工匠們的待遇確實很低,比如說像費老頭這種類似於工頭的,一個月下來也隻有二兩銀子的薪酬,至於普通工匠,少的七八百文,多的一兩半。
這還是德王府給工匠們的薪酬比別的工坊還要高一點點的情況下。
而鄭經到來後,所做出的承諾,隻不過是在原有工資的基礎上,提出了加班工資、獎金的概念,算下來,一旦有事忙,待遇也就相當於工匠們原來薪酬的兩倍左右。
而結果是,工匠們對他感恩戴德,賣力幹事。
還不到二十名工匠,一個月下來,又能花掉他多少銀子?
平均每人每月三兩銀子,一個月頂多一百兩銀子,就福利待遇全解決好吧!
而他幾天下來,他已經訛了顧傾城、王公子兩萬多兩銀子了,接下來應該還有銀子源源不斷地收進來。
教員同誌誠不欺我,果然還是平下中農更靠得住啊!
他忍不住如此感慨。
既然這樣,那要不要把重心轉移向平民階層,稍稍培養一點屬於自己的力量?
一個新的想法從他腦海裏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