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絕公子!
這拉皇弟合辦報紙的竟然是有字詞曲三絕之稱的三絕公子!
宣帝爺的興致確實又被勾起來了。
隻不過勾起他興致的,並不是三絕公子的詩才,而是辦報這件事本身。
作為萬歲爺,宣帝可沒時間像德王爺、孫太後、太子陳仲平等他那些家人一樣,去欣賞什麽詩詞歌賦,因此,三絕公子再字詞曲三絕,在他眼裏,也隻能算是閑才。
正因為如此,盡管三絕公子的名聲已經在外被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是宮裏都已有不少人在討論,但宣帝爺卻並沒怎麽在意。
可現在卻是不同了。
自己這一向閑散慣了,怎麽也不想管事的弟弟,竟然跟那三絕公子合辦起報紙來了?
這絕對是好事!
此時的他,暫時還沒意識到這份從未有過的報紙將會在時間掀起多大的波瀾,但樣報的內容,卻已深得他喜歡,因此在他看來,自己這個出了名的閑散王爺總算是幹點正經事了。
一個明明很有才華,但卻閑散慣了的人,怎麽會突然想到幹正事?
肯定是受了別人的影響唄!
因此,他暫時擱置了繼續詢問報紙相關事宜的打算,轉而問道:“哦,這鄭浪之又是何許人也?”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他原本是滎陽鄭氏一年輕的旁係士子……”
德王爺開始述說他所知的鄭經的來曆。
盡管他有惡作劇,以報複鄭經既讓他破財又讓他賣力的心理,可事實上,站在他的角度,一遇上合適的機會,還真不能對皇帝隱瞞跟鄭經有關的事情。
畢竟這才是他的親哥哥。
而鄭經那家夥,又太過於驚才絕豔,遲早會有耀眼的一天,真等那天到來,當皇帝哥哥主動問起來他再說,就有欺君的嫌疑了。
於是他從鄭經出遊,被逃婚的鄭書笙所牽連說起,說到了豫州花魁大賽,再說到了南下會寧,以及到會寧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毫無疑問,這故事極為精彩,聽得宣帝爺都忍不住一次次動容表示驚愕。
也好在當皇帝的,涵養功夫已極好,才沒有出聲打斷,讓德王爺能順利把故事給說完。
“你的意思是說,他除了字詞曲三絕,經義水準也極為高深?”
等德王爺把故事講完之後,他終於忍不住發問了。
“是的,他在經義方麵的水準,不管是道家的諸糅真人,還是阮留之、盧勳等,都佩服至極,依我看,他在經義方麵的才華其實並不亞於他的字詞曲,事實上,他本身也不喜歡浪費太多時間在字詞曲上。”
德王爺回道。
“還有,仲平所獻上的那新型印刷術,其實是他所發明?”
宣帝爺又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敏感,事關太子陳仲平獻寶一事,因此德王爺稍稍斟酌了一下才回道:“是的,仲平就是我帶過去的,不過他是匿名去的,因此那新型印刷術,是他花了兩萬兩銀子從鄭浪之手裏買過來的。”
宣帝爺稍稍停頓了片刻。
此時的他,已經被鄭經那不可思議的經曆和才華所震驚了,因此心裏有著太多太多好奇的問題想問,這問題一多,他的思路就稍稍有點淩亂了。
想了想,他翻開了還在他麵前的那份報紙,指著那篇《將相之門:為國選才製度的演變》問道:“還有……你說,盧勳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是他主意?”
“是的……”
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
因此,德王爺又細細講述起了那晚所發生的事,從那天晚上的天下大勢論說起,說到了世家之禍,再說到了鄭經所提議的破局辦法,也就是辦義學,重工,重商。
最後又講起了鄭經所提的募捐之策。
這又是一個極為精彩的小故事。
不僅精彩,還更是讓宣帝爺動容。
這是因為,與前麵的那些事跡相比,這事所展現出來的,是鄭經在治國之道上的高深水準,而這也是宣帝爺最為關心的。
破世家把持朝政及天下財富之局,這可是宣帝爺的一大心病,他為此努力了十幾年,都罕有成效,因此,此時一聽說鄭經的應對之策,立即就龍顏大悅。
“皇帝,既然有如此大才,你為何不早早推薦與我?”
開心之餘,他忍不住抱怨道。
“皇兄勿怪,不是我不推薦,這一來,是鄭浪之到會寧時日還短,我不敢冒然推薦,二來,是他有聖人之誌,並不太想出仕。”
德王爺連忙解釋道。
“哦,這又是為何?”
這下宣帝爺有些不悅了。
“他說,他現在還年輕,暫時又未金榜題名,就這樣出仕的話,頂多就是當個小吏,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既然如此,還不如專心著書立說辦報辦義學,用另一種更能發揮他才華的方式來造福天下。”
德王爺不得不繼續解釋。
總體來說,他還是比較厚道的,雖然把鄭經給爆到了皇帝麵前,但一到關鍵時刻,還懂得找理由來為鄭經開脫。
“哦,是這樣啊……”
宣帝爺的不悅之情總算又煙消雲散。
德王爺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的,不管鄭經如何有才,可他現在畢竟還年輕,也還沒有做到名震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德王爺把其舉薦到他這裏來,他頂多也就是用一個六七品的小職位將其打發了。
任用官吏,也是講規矩的,學識、資曆、名望這三樣東西,缺一不可,缺了就得從低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
“那……你的意思呢?”
他幹脆又征求起了德王爺的意思。
這也是兩兄弟的慣常相處模式之一。
宣帝爺很清楚,自己的這個弟弟雖然不喜管事,但事實上卻是極為有才,慮事也極為周密的,因此在很多時候,他都喜歡先聽聽弟弟的意見。
比如說盧勳之所以能升遷到會寧府尹這一位置,就是因為德王爺的舉薦。
“臣弟認為,他說的也很有道理,不如先讓他在民間養養望,積攢一下聲望也罷,真要想用他的話,等他參加完會試,中了進士後也不遲。”
德王爺自然是連忙為鄭經開脫。
此時的他,還指望著跟鄭經把《華夏日報》給辦出影響來,因此當然不希望鄭經就此被宣帝爺所用,然後被安插到朝廷某個角落裏去浪費時間。
“也罷,那就等明年春闈過後再說吧,你跟他說,明年的春闈他務必得參加,而且還得給朕考個好名次。”
宣帝爺點頭同意了德王爺的意見。
但與此同時,卻還下達了一條指令。
命鄭經奉旨參加會試!
第240章 真被掛上號了
這拉皇弟合辦報紙的竟然是有字詞曲三絕之稱的三絕公子!
宣帝爺的興致確實又被勾起來了。
隻不過勾起他興致的,並不是三絕公子的詩才,而是辦報這件事本身。
作為萬歲爺,宣帝可沒時間像德王爺、孫太後、太子陳仲平等他那些家人一樣,去欣賞什麽詩詞歌賦,因此,三絕公子再字詞曲三絕,在他眼裏,也隻能算是閑才。
正因為如此,盡管三絕公子的名聲已經在外被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是宮裏都已有不少人在討論,但宣帝爺卻並沒怎麽在意。
可現在卻是不同了。
自己這一向閑散慣了,怎麽也不想管事的弟弟,竟然跟那三絕公子合辦起報紙來了?
這絕對是好事!
此時的他,暫時還沒意識到這份從未有過的報紙將會在時間掀起多大的波瀾,但樣報的內容,卻已深得他喜歡,因此在他看來,自己這個出了名的閑散王爺總算是幹點正經事了。
一個明明很有才華,但卻閑散慣了的人,怎麽會突然想到幹正事?
肯定是受了別人的影響唄!
因此,他暫時擱置了繼續詢問報紙相關事宜的打算,轉而問道:“哦,這鄭浪之又是何許人也?”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他原本是滎陽鄭氏一年輕的旁係士子……”
德王爺開始述說他所知的鄭經的來曆。
盡管他有惡作劇,以報複鄭經既讓他破財又讓他賣力的心理,可事實上,站在他的角度,一遇上合適的機會,還真不能對皇帝隱瞞跟鄭經有關的事情。
畢竟這才是他的親哥哥。
而鄭經那家夥,又太過於驚才絕豔,遲早會有耀眼的一天,真等那天到來,當皇帝哥哥主動問起來他再說,就有欺君的嫌疑了。
於是他從鄭經出遊,被逃婚的鄭書笙所牽連說起,說到了豫州花魁大賽,再說到了南下會寧,以及到會寧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毫無疑問,這故事極為精彩,聽得宣帝爺都忍不住一次次動容表示驚愕。
也好在當皇帝的,涵養功夫已極好,才沒有出聲打斷,讓德王爺能順利把故事給說完。
“你的意思是說,他除了字詞曲三絕,經義水準也極為高深?”
等德王爺把故事講完之後,他終於忍不住發問了。
“是的,他在經義方麵的水準,不管是道家的諸糅真人,還是阮留之、盧勳等,都佩服至極,依我看,他在經義方麵的才華其實並不亞於他的字詞曲,事實上,他本身也不喜歡浪費太多時間在字詞曲上。”
德王爺回道。
“還有,仲平所獻上的那新型印刷術,其實是他所發明?”
宣帝爺又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敏感,事關太子陳仲平獻寶一事,因此德王爺稍稍斟酌了一下才回道:“是的,仲平就是我帶過去的,不過他是匿名去的,因此那新型印刷術,是他花了兩萬兩銀子從鄭浪之手裏買過來的。”
宣帝爺稍稍停頓了片刻。
此時的他,已經被鄭經那不可思議的經曆和才華所震驚了,因此心裏有著太多太多好奇的問題想問,這問題一多,他的思路就稍稍有點淩亂了。
想了想,他翻開了還在他麵前的那份報紙,指著那篇《將相之門:為國選才製度的演變》問道:“還有……你說,盧勳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是他主意?”
“是的……”
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
因此,德王爺又細細講述起了那晚所發生的事,從那天晚上的天下大勢論說起,說到了世家之禍,再說到了鄭經所提議的破局辦法,也就是辦義學,重工,重商。
最後又講起了鄭經所提的募捐之策。
這又是一個極為精彩的小故事。
不僅精彩,還更是讓宣帝爺動容。
這是因為,與前麵的那些事跡相比,這事所展現出來的,是鄭經在治國之道上的高深水準,而這也是宣帝爺最為關心的。
破世家把持朝政及天下財富之局,這可是宣帝爺的一大心病,他為此努力了十幾年,都罕有成效,因此,此時一聽說鄭經的應對之策,立即就龍顏大悅。
“皇帝,既然有如此大才,你為何不早早推薦與我?”
開心之餘,他忍不住抱怨道。
“皇兄勿怪,不是我不推薦,這一來,是鄭浪之到會寧時日還短,我不敢冒然推薦,二來,是他有聖人之誌,並不太想出仕。”
德王爺連忙解釋道。
“哦,這又是為何?”
這下宣帝爺有些不悅了。
“他說,他現在還年輕,暫時又未金榜題名,就這樣出仕的話,頂多就是當個小吏,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既然如此,還不如專心著書立說辦報辦義學,用另一種更能發揮他才華的方式來造福天下。”
德王爺不得不繼續解釋。
總體來說,他還是比較厚道的,雖然把鄭經給爆到了皇帝麵前,但一到關鍵時刻,還懂得找理由來為鄭經開脫。
“哦,是這樣啊……”
宣帝爺的不悅之情總算又煙消雲散。
德王爺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的,不管鄭經如何有才,可他現在畢竟還年輕,也還沒有做到名震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德王爺把其舉薦到他這裏來,他頂多也就是用一個六七品的小職位將其打發了。
任用官吏,也是講規矩的,學識、資曆、名望這三樣東西,缺一不可,缺了就得從低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
“那……你的意思呢?”
他幹脆又征求起了德王爺的意思。
這也是兩兄弟的慣常相處模式之一。
宣帝爺很清楚,自己的這個弟弟雖然不喜管事,但事實上卻是極為有才,慮事也極為周密的,因此在很多時候,他都喜歡先聽聽弟弟的意見。
比如說盧勳之所以能升遷到會寧府尹這一位置,就是因為德王爺的舉薦。
“臣弟認為,他說的也很有道理,不如先讓他在民間養養望,積攢一下聲望也罷,真要想用他的話,等他參加完會試,中了進士後也不遲。”
德王爺自然是連忙為鄭經開脫。
此時的他,還指望著跟鄭經把《華夏日報》給辦出影響來,因此當然不希望鄭經就此被宣帝爺所用,然後被安插到朝廷某個角落裏去浪費時間。
“也罷,那就等明年春闈過後再說吧,你跟他說,明年的春闈他務必得參加,而且還得給朕考個好名次。”
宣帝爺點頭同意了德王爺的意見。
但與此同時,卻還下達了一條指令。
命鄭經奉旨參加會試!
第240章 真被掛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