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晚安!)


    電影已經播放完畢,然而影院內竟然少有觀眾立刻離席,很多觀眾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的,因為觀影的大多都是年輕人,就近便聊了起來,隻因為那劇情之中徐某人埋下的坑洞太多,很多人看時還沒在意,知道結束的時候一回憶,頓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恍然之餘還是有些疑惑盈於心頭,電影中暗藏的故事線索太多了,往往前麵不專心看,後麵就會感覺漏了什麽關鍵的東西一般。有時候前麵留了心,後麵故事情節,突然就用到了某件線索,你也會覺得,“哇,好巧妙,好厲害!”


    加上那種讓人發自內心大笑的暢快,很多人都有種看了一遍還不過癮的感覺!


    不過,胡一飛已經在出字幕之前,帶著家人提前離開了。


    第二日,媒體娛樂版的頭條,幾乎已經完全被《瘋狂的石頭》占據。


    好評,好評,好評!


    即使全線上映,亦完美的延續了點映時的好口碑。真的出現了好電影,網絡上亦是各種評價,“笑到肚子疼”,“笑到直咳嗽”,“全場都是笑點”,“密集的笑點”,“精巧的結構”、“宛如多米諾骨牌般”、“不可思議的連環套”、“稍稍眨眼,就疏忽了重要情節”、“太搞笑了,還以為胡一飛是主角,沒想到他在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裏竟然這麽搞笑的演了個蹩腳的國際大盜”……


    關鍵詞,“好笑”、“精彩”、“胡一飛”……


    諸如類似評價,到處都是。


    還有誇張的說,自己笑的從椅子上掉下來。


    這些熱切的討論,都讓那些原本還抱疑惑的觀眾,紛紛按耐不住了。可依然還有一個阻礙,“看電影?別搞笑了,非典呢?”


    “非典早過了,別總拿非典當事。”


    如果說非典依然是借口,那麽觀眾們看到電視機裏,那幾個大男人穿著搞笑的“我已殺毒,請放心觀看”字樣的t恤時,便再無顧慮,紛紛湧入電影院中。


    一時間,觀影如潮!


    有的地方到了周末晚上,竟然出現排隊現象。這種畫麵,竟然出現在了一部國產小成本電影身上?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閔素媛領導的宣發團隊也沒閑著,到處收集類似排隊的信息,拍下照片到處發布。還約了電視台到影院去搞采訪,抓住一批剛從影院出來的觀眾,“你看了《瘋狂的石頭》嗎,感覺怎麽樣?”


    “太好看了,胡一飛太帥了。可惜他把自己黑了,卻娛樂了我們。好感動。”汗,這是胡一飛的少女粉絲。


    記者又換一個中年男士,“我本人不太喜歡好萊塢電影,一直支持國產,可惜這些年國產電影讓人失望。我很久沒看到這麽精彩的國產電影了,直到看到了這一部。精彩,太精彩了!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九歲導演拍出來的。中國就需要這些年輕的導演,讓年輕導演多一些吧。”好吧,你確定不是胡一飛請來的托。


    ……


    因為現在的國內院線票房統計還沒有像後世那樣全麵聯通互聯網,所以統計票房比較麻煩。但院線經理卻在不約而同的為《瘋狂的石頭》加了放映場次。票房是數字,也許現在還無法知曉所有,可上座率卻是實實在在的。


    首日票房大概超過《加勒比海盜》三倍,這可是真切的金錢啊。


    第二天排片量陡然增加到45%的份額,第三天卻又一次增加,直接飆升到55%的份額,雖然還比不了《英雄》上映時近乎百分百的份額,也是極其驚人了。要知道同期可還有一部口碑不錯的好萊塢大片《加勒比海盜》在上映。


    但因為《瘋狂的石頭》口碑經過一個多月的積蓄,又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炒作,期間還發生了涉及小半個娛樂圈大腕們吵架的大事,早讓電影關注度爆棚。如今也隻是口碑的正常傳播罷了,影院就已經大受其益了。眼睜睜看著上座率的增加,影院如何能hold的住。


    這完全不同於《英雄》宣發時的發行方強勢,現在卻是院線方自主做出的決定。


    就是如此,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小成本國產片硬撼好萊塢大片,結果卻是小成本國產片的大勝!》


    周末三天後,一個讓人瘋狂的數字,出現在了所有娛樂版的頭條上。


    首周末兩千零五萬的票房,刺激了所有人的眼球。去年的《英雄》上映,聲勢浩大。巨星薈萃,人民大會堂首映等等噱頭,玩的十足。也創下了近些年國產片的票房紀錄,首周七千多萬的票房,上映八天就是八千萬票房。據說前八天,每天都近乎以一千萬的票房數字在遞增。


    可反觀《瘋狂的石頭》票房,周五隻有450萬,周六就狂收830萬,周日再收725萬元。三天累積創收2005萬元票房!


    這是一個口碑效應的最真切票房反饋。


    而《英雄》的投資是三千萬美元,仔細計算一下《瘋狂的石頭》投資成本,包括宣發在內,竟然也隻是伍佰伍拾萬而已。現在卻在三天之內,收回了近乎四倍成本的票房。


    一時間,整個圈子都驚動了。


    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能力拍攝《英雄》那樣投資達三千萬美元的大片的,也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張一謀那種大導演。《英雄》的成功,對小電影公司完全沒有借鑒意義。可《瘋狂的石頭》就完全不同了,這是小成本電影的勝利,隻要用心製作小成本喜劇,是否意味著國產電影的春天要來了?


    別的電影,胡一飛管不著。


    此時就算是上帝降臨,也無法阻止他的家族影業再次擴大宣傳和放映規模撈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周,《加勒比海盜》被壓迫到兩成的份額,《瘋狂的石頭》占據近七成八的份額,另外兩分份額才是其他國產片分配。


    這也是《瘋狂的石頭》第一個完整上映周。


    家族影業終於豁出成本,投入資金展開狂轟濫炸式的宣傳,影片的名字傳遍了大半個中國。


    胡一飛也與劇組一起,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間跑,這一次跑宣傳,來的人明顯增多了。哪怕正在拍攝《李衛當官2》的徐爭,也放下劇組跑來幫宣傳。


    太火了,每個人被問起,都是一臉笑意融融。


    胡一飛這一次才真正被當成是一個導演而被關注,這位十九歲的天才導演,已經成了娛樂版麵節目的常客了。


    連帶專輯銷量竟然也大大提升了一截,直破百萬張。這年頭,能有這種專輯銷量的,也就周摩羯可比了。


    不過,胡一飛對於宣傳自己反而不那麽熱心了,有機會也讓給了其他人。隻要有作品,他有的是出頭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掌華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驢東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驢東來並收藏我掌華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