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大元至正十三年的最後一個月,張希孟掰著手指頭計算,他到這個時空已經一年了。


    總結過往,他首先活了下來,其次,在朱元璋的麾下,地位拔群,頗受尊敬,屬於混得算是不錯的。


    而朱元璋更是進步飛快,他在過去的一年,終於甩開了郭子興的控製,開始大刀闊斧,發展自己的勢力。


    盤點老朱麾下之兵,總數逼近四萬,已經大大超過了郭子興,便是彭大和趙均用也多有不如。


    如果老朱是個急功近利的短視之人,大可以就地稱王,當一方諸侯,快活自在。


    可是很顯然,老朱並沒有這麽做。


    相反他還憂心忡忡,因為默默計算之後,老朱發現他的錢糧缺口非常嚴重。


    為此朱元璋不得不在小年,把李善長和張希孟叫來,三個人湊在一起,商討兵馬財稅的緊要問題。


    朱元璋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張希孟身上。


    “先生,咱現在有多少兵,多少馬?”


    張希孟立刻道:“回主公的話,自湯和千戶以下,一共有三十六個千戶,其中三個騎兵千戶。另外馮家兄弟攜妙山寨人馬投靠,按理說,也能編成一個千戶,總的算來,主公的士卒在三萬七千人以上,軍中騎兵一千五百人,另外護衛騎兵三百,擁有馬匹八千多匹。”


    聽完張希孟的介紹,老朱連連點頭,“可是不少了,那這些兵馬情形如何?可都能打?”


    張希孟搖頭,“能戰的自然首推臨淮舊部,主要集中在前十個千戶……也正是這十個千戶,基本上能做到脫產,其他的千戶,還遠遠不夠。”


    很顯然,在老朱的麾下,也形成了甲種千戶和乙種千戶的區別,甲種千戶裝備好,戰鬥力強,著甲率能超過三成五,個別能達到一半以上。


    這十個千戶,也就是馮國用見到,那些能夠練五天休一天的。


    所以說老朱讓馮國用隨便看,到了張希孟這裏,也就是安排他參觀最強大的部分……難不成誰還會主動讓人看自己的不足?不能夠啊!


    說穿了,這就是張希孟這個大秘書的操作空間,而且還是老朱允許的。


    這些士兵訓練得狠,夥食待遇也是相當不錯的,基本兩三天能吃到一頓葷腥。為了保證他們的供應,馬氏甚至專門找了一群婦人養殖雞鴨。


    可即便如此,營養供應還是不足的,不可能每天都進行武裝越野長跑那種高強度的訓練,隻能隔兩三天一次。但這也足夠了,別說彭大和趙均用這些人,就算是元廷的精銳,也未必能達到這個程度。


    而且訓練五天休一天,還有一層考慮,就是把士兵拴在軍營裏,免得這幫精力旺盛的小夥子出去鬧事。


    軍規軍紀,是朱元璋非常在乎的,他時常晚上巡營,發現有人賭博,或者夜不歸宿,就會嚴懲。


    鞭笞,罰去掃茅房,都是家常便飯。


    說完了前十個千戶,後麵的就拉胯了,這裏麵的兵以驢牌寨和橫澗山為主,有許多就是元廷征召抓來的壯丁,戰鬥力相當成問題。


    雖然努力整頓,但也僅僅是初具規模。


    他們在老朱手下,主要起輔助作用,平時的訓練也是訓三天,休一天。不但強度下來許多,還要承擔一些土木工程,營房建造,有點類似廂軍的存在。


    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不管是哪個千戶,隻要在老朱手下,就都能吃飽。


    主力千戶有訓練夥食補貼,可以吃到肉,其他的士兵也偶爾能得到,大約是十天一次。而且跟大家夥講清楚,以後咱們地盤大了,條件好了,或者你們立了大功,就可以升格,比照主力千戶。


    同樣的,如果主力千戶不給力,那就麵臨著降級的風險。


    不用問了,這種卷起來的主意,一定是張希孟出的。


    但是即便區別對待,每個士兵一天一斤糧還是必須的,尤其是乙種千戶,油水少,糧食還要更多。


    在軍中永遠都別跟人比飯量,一頓能吃一盆的狠人也不是沒有。


    “快四萬人,一天就是四萬斤糧食,一個月就要一萬石,一年就要十二萬石。這還隻是平時消耗……如果遇到了戰事,需要征調民夫,搬運糧草輜重,消耗的就是幾倍還多。再有那幾千匹戰馬還沒算,論起消耗,八千匹馬,可不比四萬人少。”


    李善長默默算著,隨即眉頭緊皺,十分為難。


    “上位,當下咱們的糧食來源還是很少的,主要是……搶。”李善長也沒避諱,濠州兵馬潰散,朱元璋弄了不少糧食,後來雖然給了郭子興一些,但是又從徹裏不花那裏弄來了更多。


    再加上抄了盧家,朱元璋的起步糧食約有六萬石。


    隨後攻取驢牌寨,拿下橫澗山,繳獲了三萬石,又滅了沐氏,得到了一些糧食。


    算下來也就是十萬石出頭。


    到目前為止,已經消耗了差不多七萬石,剩下的也就夠吃幾個月了,還是在沒有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不然糧食就真的不夠了。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既然以往靠搶,那咱們周圍,還有沒有能搶的地方?可以補充軍糧?”老朱又沉聲問道。


    這一次張希孟開口了,“主公,怕是不行了,接下來最大的一塊肉,也就是滁州了。可滁州商賈往來,貿易繁榮。人口也多,消耗也大。如果我們搶掠糧食,造成百姓饑荒,著實會損傷主公威名。”


    李善長見張希孟說了,便也不顧忌了,直接道:“上位,卑職算這一筆賬,也是想提醒上位,馮家兄弟提議攻取集慶,眼光是不錯,但是以當下的情形來看,確實不行。咱們已經分了土地,最好要等百姓有了收獲,稅糧交上來,糧倉豐盈,輜重充實之後,才能大舉用兵。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這才是王者之師!”


    很難得,在對待糧食這件事情上,張希孟和李善長高度一致。


    說到底老朱走的不是打一處搶一處,吃光分光再找下一處的流寇路線,而是要均分田畝,建立穩固根據地,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當當,走向勝利的王道路線。


    因此必須仔細計算兵力財力,有多少兵馬,幹多大的事情。


    老朱仔細沉吟,又問道:“李先生,眼下咱有多少百姓?”


    “回上位,眼下咱們的百姓得自臨淮周圍,有一萬多人,攻取橫澗山之後,得七萬左右,加之定遠等地,如今上位擁有百姓不到十五萬,如果攻取滁州等地,治下百姓能達到三十萬之數。”


    老朱聽到這裏,不由得吸了口氣,就算按照三十萬口計算,供養四萬兵,不足十人養一個兵,這個負擔也是太大了。


    隻有這點人,合理嗎?


    張希孟覺得不但合理,而且還多虧了老朱名聲好,周圍的百姓主動聚攏過來,沒有四處逃跑,不然還沒有這麽多人哩!


    按照史料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全國清查,鳳陽府擁有七萬九千多戶,一共四十多萬口。


    即便算上隱藏的戶口,整個鳳陽府,也就五十萬人左右,別忘了在老朱治下,藏匿戶口不會太多,不然砍刀就下來了。


    而且明朝立國之後,鳳陽府是擴大了許多的,領五州十三縣,屬於超級大府,中都規製。


    顯然元末的濠州,遠沒有這麽多人。


    要說起來,還是多虧了知院老張,他聚集了十萬兵卒家屬,屯兵橫澗山,算是給了老朱一個超級大補丸。


    如果沒有他的助攻,老朱治下的百姓,也就五七萬出頭,畢竟他現在真正控製的也就是定遠一縣罷了。


    “算來算去,還是人少兵多,百姓太苦了。”朱元璋長歎一聲,扭頭又問李善長,“李先生,定遠等地,田畝可有多餘的?”


    “有!”李善長道:“寶公河,濠水,周圍都是良田,周圍也有許多撂荒的田地。”


    朱元璋想了想道:“有田畝就好,下令將士們,耕種屯田,咱跟著大家夥一起幹!”


    李善長一愣,“上位,這恐怕不妥吧!”


    朱元璋笑道:“沒什麽不妥的,咱就是耕田的出身,以前想種田還沒有地可種哩!”


    張希孟撫掌一笑,“善哉,這就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對,就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老朱欣然笑道。


    唯獨李善長,堂堂一方之主,跑去耕田,像話嗎?


    李善長還想勸兩句,哪知道朱元璋道:“張先生年紀太小,李先生,你就隨著咱下地幹活,給大家夥做個表率吧!”


    青史盡成灰說


    這一章屬於獨立章節,盤點一下老朱的家底兒,大家夥都知道,算賬是小的最不擅長的,我這人不識數……另外有些數據也未必準確,有知道更詳細精準的,可以留言,小的會修改的……拜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明第一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