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貨幣改革,終於將老朱的頭像,印在了寶鈔上麵。</p>
毫不誇張講,這不隻是大明的寶鈔,更是老朱家的牌麵,誰敢胡來,影響幣值,完全可以當成不肖子孫,嚴懲不貸的。</p>
朱元章抓著印刷精美的寶鈔,突然隨口問張承天,“承天,你說這麽多的麵值,有一貫,五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五文,一文……全都印著咱的頭像,是不是有些單調了?令尊為了大明,也是厥功至偉,要不要把他印在上麵?”</p>
張承天一怔,連忙搖頭,“陛下,我覺得不妥。大明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陛下!我爹再有名望,也是個臣子,如何能和陛下相提並論啊!”</p>
老朱怔了一下,笑道:“承天小子,你真是這麽想的?”</p>
“千真萬確啊!君臣規矩不能亂啊!”</p>
“好!說得好!”</p>
老朱看了看四周,也沒有別的東西,他就把這一套最新印出來的寶鈔,交給了張承天。</p>
“拿去吧,算咱賞賜給你的。”</p>
張承天捧著木盒子,裝著寶鈔,喜滋滋回到了家裏,一轉頭,他就去見張希孟了。</p>
“爹!我今天可幫了你大忙啊!”</p>
“什麽忙?”張希孟頭也不抬,“你別給我惹禍就是了。”</p>
張承天冷哼道:“瞧您說的,好像我就會惹禍似的。這次我可真幫了你的忙。陛下打算把你的頭像也印在紙幣上,我給拒絕。”</p>
張希孟一怔,竟然連連點頭,“你小子做得不錯,極對,極對啊!”張希孟可不覺得自己和老朱印在一起,是什麽好事情。</p>
張承天也道:“就是,我當時可靈光了,腦子轉得飛快。你想啊,要是我買了烤鴨,手上沾著油,從老板手裏接過零錢,油是不是就沾在您老臉上了,這還不是最嚇人的,要是從廁所裏麵出來,碰了一下您老的臉,那該怎麽樣?要是沒帶廁紙……哎幼,我都不敢想象!”</p>
“你給我滾!”</p>
張希孟終於忍不住了,挺好的一件事,怎麽到了這小子嘴裏,就不會說人話了。</p>
張承天被老爹打了出來,隻能都著嘴去找大哥了。</p>
我明明都說的是對的,怎麽還欺負人啊?</p>
要不大哥,你給我點錢,補償損失算了!</p>
不出意外,張承天又被踢了出來。</p>
帶有老朱頭像的寶鈔,初步投放,就有三千萬貫。</p>
雖然略有些議論,不是那麽習慣,但總體問題不大,十分順暢。</p>
而且新幣由於帶有天子頭像,又增加了許多防偽措施,印刷更精美。還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p>
總體而言,幣值依舊穩定。</p>
張希孟不斷搜集各方消息,當得到這些消息之後,他一顆心終於放下了。</p>
如果不出意外,最近還有三輪貨幣投放,最終要投放一億貫,徹底改變大明的貨幣狀況。</p>
</p>
過去張希孟一直不敢在貨幣上麵,走得太遠,但是經過這一次之後,張希孟越發認識到,老百姓對朱皇帝的認可還是極高的。</p>
有民間的支持和認可,增發一些貨幣,問題不大。</p>
而且市麵上貨幣充盈之後,不但能解決困擾中原幾千年的通貨不足困境,還能拓展市場,為工業發展鋪路。</p>
當老百姓發覺到貨幣的優勢,向銀行大量儲蓄之後,就能盤活老百姓手裏的東西……過去百姓普遍多儲存糧食,以糧食為本位,現在轉為貨幣,又能貢獻出更多的商品。</p>
至於民間糧食可能出現的危機,在這一次的較量之後,已經基本消除了,大明朝廷手裏有充足的糧食。</p>
地方儲蓄稍微應付一陣,就可以立刻調撥大批糧食救急。</p>
時至今日,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經相當牢靠。</p>
好事頻發之下,竟然又有個極好的消息,送到了朱元章眼前。</p>
常遇春統禦海軍,大勝倭國,並且迫使倭國,將懷良親王送到大明請罪!</p>
消息傳來,大明舉國沸騰,應天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p>
從上到下,別提多興奮了。</p>
這個懷良親王,何以如此遭恨呢?</p>
毫無疑問,還是那一篇文采斐然的國書。</p>
你不是要和大明朝相逢賀蘭山下嗎!不是想較量一下,誰更厲害嗎?</p>
很好,滿足你的要求,大明來了!</p>
孫子,你怎麽不打?怎麽被俘虜了?</p>
這就好比一個吆五喝六,目空一切的家夥,真正上了擂台,讓人三拳擊倒,大家夥都笑出了豬聲。</p>
還以為多大本事呢,原來是個銀樣鑞槍頭。</p>
大明的百姓,大快人心,實在是太高興了,紛紛扶老攜幼,前往城外,就要見證一下,這位懷良王的風采!</p>
至於懷良王,他這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漂洋過海,來到大明。他從船艙出來,立刻就嚇到了。</p>
人山人海,這是多少人啊?</p>
怎麽一眼都望不到盡頭?</p>
難道大明的老百姓都來了?</p>
很顯然,他猜錯了,實際來的人,還不到應天的兩成。但即便如此,也足以顛覆懷良王的認知。</p>
他顫顫哆嗦,從跳板下來,期間還滑了一下,險些摔倒,看起來又可憐又滑稽。</p>
大明百姓,忍不住大笑起來。</p>
直到此刻,大家夥也才注意到,這個懷良王很老了。應該有六十歲左右,加上漂洋過海,他顯得很疲憊,神情憔悴,看起來的樣子,比實際更老一些。</p>
但不管怎麽說,跟他那一份國書展現出來的氣質,完全不一樣!</p>
那應該是個少年郎,滿腔衝勁十足,天不怕,地不怕。</p>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種。</p>
很難想象,這麽大年紀的人,還能說出那麽張狂的話,中二度爆表了。</p>
是人不可貌相,還是另有隱情?</p>
而且這家夥怎麽就被抓到了大明,這裏麵有什麽故事不成?</p>
百姓們好奇心爆棚,但是不管怎麽樣,還是要先把懷良王送去見朱元章。</p>
張希孟自然也被請來,一起麵對這個狂妄的懷良王。</p>
喜歡湊熱鬧的張承天,竟然仗著指揮使的身份,也湊了進來。</p>
大家夥都好奇是什麽樣的東西,敢挑戰大明的尊嚴?</p>
一個憔悴枯瘦的老頭,走進了奉天殿,剛過門檻,這位直接跪在了地上。</p>
“罪臣拜見上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萬歲!”</p>
這家夥漢語說得很不錯,竟然沒有多少口音。</p>
態度也足夠謙卑,跪在地上,十分老實。</p>
朱元章並沒有讓他平身,而是冷冷道:“倭寇肆虐,殺咱海疆百姓,掠咱糧食財物……當真是好大的狗膽!”</p>
老朱厲聲道:“倭酋,你可知罪?”</p>
懷良王渾身哆嗦,聲音都顫抖了,“請上國陛下務必明察,罪人絕無冒犯大明之意,事實上罪臣在好些年前,就已經失去了權柄,縱容賊寇,冒犯大明,根本不是罪人做的,畢竟就算罪人想,也沒人聽我的。”</p>
“胡說!你莫要巧言狡辯?你身為倭酋,還冤枉了你不成?”</p>
懷良王磕頭作響,“陛下明鑒,罪人無論如何,也不是倭寇,這更是冤枉,還請陛下明鑒啊!”</p>
這下子有趣了,老朱指責的,他是一概不認。</p>
張希孟隻能輕咳一聲,“懷良王,你在倭國,身份如何?從實招來!”</p>
“回上大人的話,罪人本是後醍醐天皇之子,曾經擔任征西將軍。目的是為了對抗幕府足利氏。隻是罪人無能,屢次兵敗,早在數年之前,已經喪失大權。去歲足利氏徹底占據九州島,罪人不得已退居隱居……但隨後又不知什麽原因,居然被抓了出來,說是交給上國發落……罪人們心自問,確實沒有忤逆上國之處,還望陛下明鑒!”</p>
懷良王思維清楚,條分縷析,算是把其中的關鍵講清楚了……他處在倭國南北廝殺的時期,有點類似拿到了衣帶詔的劉皇叔,籠絡九州島的藩鎮,對抗室町幕府,想要匡扶社稷。</p>
雙方爭鬥多年,懷良王越發式微,明顯鬥不過幕府將軍,十歲的足利義滿繼承將軍之位後,大肆征討,算是收服了九州島的藩鎮,迫使懷良王隱居避禍。</p>
這時大明朝問罪,才有了那一份氣得老朱肝疼的國書。</p>
隨後藍玉在高麗方向攻擊倭國,常遇春厲兵秣馬,大肆征討。</p>
由於五萬精銳被明軍包圍在了高麗,足利義滿招架不住,就想出來把懷良王送給大明,平息上國之怒的辦法。</p>
“你自己看看吧,這是你對上國的態度嗎?”</p>
一份國書,讓朱元章扔在了地上,有人接過來,送到了懷良王的麵前。</p>
這家夥才看了幾眼,直接匍匐不起,痛哭流涕,“陛下明鑒,這確實不是罪人所寫,罪人就算是對自己的父親如此,也不敢對上國如此無禮。這,這必是足利義滿那個小兒,他以下犯上,才敢如此狂妄!”</p>
朱元章微微沉吟,其實他已經得到了外務部的奏報,大概情況是知道的,這個懷良王並沒有撒謊。</p>
但是那一封國書還是讓老朱相當憤怒。</p>
“你們倭國君不君,臣不臣,亂成了一團,實在是可惡!尤其是膽敢冒犯上國,更是可殺不可留!”</p>
懷良王嚇得麵如土色,根本動不了。</p>
“上國陛下,萬萬開恩,饒了罪人吧!”</p>
老朱重重歎息一聲,“咱可以饒了你,但是不能饒了倭國!更不能饒了那個什麽足利義滿!”</p>
這時候張希孟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替倭國討伐不臣?”</p>
老朱哼道:“倭國不忠,咱不會浪費兵馬!”</p>
這話聽在懷良王的耳朵裏,不亞於救命稻草,他慌忙叩拜,“上國陛下若能恢複敝國君臣綱常,敝國願意尊奉大明為父!生生世世,永遠忠於大明!”</p>
毫不誇張講,這不隻是大明的寶鈔,更是老朱家的牌麵,誰敢胡來,影響幣值,完全可以當成不肖子孫,嚴懲不貸的。</p>
朱元章抓著印刷精美的寶鈔,突然隨口問張承天,“承天,你說這麽多的麵值,有一貫,五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五文,一文……全都印著咱的頭像,是不是有些單調了?令尊為了大明,也是厥功至偉,要不要把他印在上麵?”</p>
張承天一怔,連忙搖頭,“陛下,我覺得不妥。大明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陛下!我爹再有名望,也是個臣子,如何能和陛下相提並論啊!”</p>
老朱怔了一下,笑道:“承天小子,你真是這麽想的?”</p>
“千真萬確啊!君臣規矩不能亂啊!”</p>
“好!說得好!”</p>
老朱看了看四周,也沒有別的東西,他就把這一套最新印出來的寶鈔,交給了張承天。</p>
“拿去吧,算咱賞賜給你的。”</p>
張承天捧著木盒子,裝著寶鈔,喜滋滋回到了家裏,一轉頭,他就去見張希孟了。</p>
“爹!我今天可幫了你大忙啊!”</p>
“什麽忙?”張希孟頭也不抬,“你別給我惹禍就是了。”</p>
張承天冷哼道:“瞧您說的,好像我就會惹禍似的。這次我可真幫了你的忙。陛下打算把你的頭像也印在紙幣上,我給拒絕。”</p>
張希孟一怔,竟然連連點頭,“你小子做得不錯,極對,極對啊!”張希孟可不覺得自己和老朱印在一起,是什麽好事情。</p>
張承天也道:“就是,我當時可靈光了,腦子轉得飛快。你想啊,要是我買了烤鴨,手上沾著油,從老板手裏接過零錢,油是不是就沾在您老臉上了,這還不是最嚇人的,要是從廁所裏麵出來,碰了一下您老的臉,那該怎麽樣?要是沒帶廁紙……哎幼,我都不敢想象!”</p>
“你給我滾!”</p>
張希孟終於忍不住了,挺好的一件事,怎麽到了這小子嘴裏,就不會說人話了。</p>
張承天被老爹打了出來,隻能都著嘴去找大哥了。</p>
我明明都說的是對的,怎麽還欺負人啊?</p>
要不大哥,你給我點錢,補償損失算了!</p>
不出意外,張承天又被踢了出來。</p>
帶有老朱頭像的寶鈔,初步投放,就有三千萬貫。</p>
雖然略有些議論,不是那麽習慣,但總體問題不大,十分順暢。</p>
而且新幣由於帶有天子頭像,又增加了許多防偽措施,印刷更精美。還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p>
總體而言,幣值依舊穩定。</p>
張希孟不斷搜集各方消息,當得到這些消息之後,他一顆心終於放下了。</p>
如果不出意外,最近還有三輪貨幣投放,最終要投放一億貫,徹底改變大明的貨幣狀況。</p>
</p>
過去張希孟一直不敢在貨幣上麵,走得太遠,但是經過這一次之後,張希孟越發認識到,老百姓對朱皇帝的認可還是極高的。</p>
有民間的支持和認可,增發一些貨幣,問題不大。</p>
而且市麵上貨幣充盈之後,不但能解決困擾中原幾千年的通貨不足困境,還能拓展市場,為工業發展鋪路。</p>
當老百姓發覺到貨幣的優勢,向銀行大量儲蓄之後,就能盤活老百姓手裏的東西……過去百姓普遍多儲存糧食,以糧食為本位,現在轉為貨幣,又能貢獻出更多的商品。</p>
至於民間糧食可能出現的危機,在這一次的較量之後,已經基本消除了,大明朝廷手裏有充足的糧食。</p>
地方儲蓄稍微應付一陣,就可以立刻調撥大批糧食救急。</p>
時至今日,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經相當牢靠。</p>
好事頻發之下,竟然又有個極好的消息,送到了朱元章眼前。</p>
常遇春統禦海軍,大勝倭國,並且迫使倭國,將懷良親王送到大明請罪!</p>
消息傳來,大明舉國沸騰,應天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p>
從上到下,別提多興奮了。</p>
這個懷良親王,何以如此遭恨呢?</p>
毫無疑問,還是那一篇文采斐然的國書。</p>
你不是要和大明朝相逢賀蘭山下嗎!不是想較量一下,誰更厲害嗎?</p>
很好,滿足你的要求,大明來了!</p>
孫子,你怎麽不打?怎麽被俘虜了?</p>
這就好比一個吆五喝六,目空一切的家夥,真正上了擂台,讓人三拳擊倒,大家夥都笑出了豬聲。</p>
還以為多大本事呢,原來是個銀樣鑞槍頭。</p>
大明的百姓,大快人心,實在是太高興了,紛紛扶老攜幼,前往城外,就要見證一下,這位懷良王的風采!</p>
至於懷良王,他這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漂洋過海,來到大明。他從船艙出來,立刻就嚇到了。</p>
人山人海,這是多少人啊?</p>
怎麽一眼都望不到盡頭?</p>
難道大明的老百姓都來了?</p>
很顯然,他猜錯了,實際來的人,還不到應天的兩成。但即便如此,也足以顛覆懷良王的認知。</p>
他顫顫哆嗦,從跳板下來,期間還滑了一下,險些摔倒,看起來又可憐又滑稽。</p>
大明百姓,忍不住大笑起來。</p>
直到此刻,大家夥也才注意到,這個懷良王很老了。應該有六十歲左右,加上漂洋過海,他顯得很疲憊,神情憔悴,看起來的樣子,比實際更老一些。</p>
但不管怎麽說,跟他那一份國書展現出來的氣質,完全不一樣!</p>
那應該是個少年郎,滿腔衝勁十足,天不怕,地不怕。</p>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種。</p>
很難想象,這麽大年紀的人,還能說出那麽張狂的話,中二度爆表了。</p>
是人不可貌相,還是另有隱情?</p>
而且這家夥怎麽就被抓到了大明,這裏麵有什麽故事不成?</p>
百姓們好奇心爆棚,但是不管怎麽樣,還是要先把懷良王送去見朱元章。</p>
張希孟自然也被請來,一起麵對這個狂妄的懷良王。</p>
喜歡湊熱鬧的張承天,竟然仗著指揮使的身份,也湊了進來。</p>
大家夥都好奇是什麽樣的東西,敢挑戰大明的尊嚴?</p>
一個憔悴枯瘦的老頭,走進了奉天殿,剛過門檻,這位直接跪在了地上。</p>
“罪臣拜見上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萬歲!”</p>
這家夥漢語說得很不錯,竟然沒有多少口音。</p>
態度也足夠謙卑,跪在地上,十分老實。</p>
朱元章並沒有讓他平身,而是冷冷道:“倭寇肆虐,殺咱海疆百姓,掠咱糧食財物……當真是好大的狗膽!”</p>
老朱厲聲道:“倭酋,你可知罪?”</p>
懷良王渾身哆嗦,聲音都顫抖了,“請上國陛下務必明察,罪人絕無冒犯大明之意,事實上罪臣在好些年前,就已經失去了權柄,縱容賊寇,冒犯大明,根本不是罪人做的,畢竟就算罪人想,也沒人聽我的。”</p>
“胡說!你莫要巧言狡辯?你身為倭酋,還冤枉了你不成?”</p>
懷良王磕頭作響,“陛下明鑒,罪人無論如何,也不是倭寇,這更是冤枉,還請陛下明鑒啊!”</p>
這下子有趣了,老朱指責的,他是一概不認。</p>
張希孟隻能輕咳一聲,“懷良王,你在倭國,身份如何?從實招來!”</p>
“回上大人的話,罪人本是後醍醐天皇之子,曾經擔任征西將軍。目的是為了對抗幕府足利氏。隻是罪人無能,屢次兵敗,早在數年之前,已經喪失大權。去歲足利氏徹底占據九州島,罪人不得已退居隱居……但隨後又不知什麽原因,居然被抓了出來,說是交給上國發落……罪人們心自問,確實沒有忤逆上國之處,還望陛下明鑒!”</p>
懷良王思維清楚,條分縷析,算是把其中的關鍵講清楚了……他處在倭國南北廝殺的時期,有點類似拿到了衣帶詔的劉皇叔,籠絡九州島的藩鎮,對抗室町幕府,想要匡扶社稷。</p>
雙方爭鬥多年,懷良王越發式微,明顯鬥不過幕府將軍,十歲的足利義滿繼承將軍之位後,大肆征討,算是收服了九州島的藩鎮,迫使懷良王隱居避禍。</p>
這時大明朝問罪,才有了那一份氣得老朱肝疼的國書。</p>
隨後藍玉在高麗方向攻擊倭國,常遇春厲兵秣馬,大肆征討。</p>
由於五萬精銳被明軍包圍在了高麗,足利義滿招架不住,就想出來把懷良王送給大明,平息上國之怒的辦法。</p>
“你自己看看吧,這是你對上國的態度嗎?”</p>
一份國書,讓朱元章扔在了地上,有人接過來,送到了懷良王的麵前。</p>
這家夥才看了幾眼,直接匍匐不起,痛哭流涕,“陛下明鑒,這確實不是罪人所寫,罪人就算是對自己的父親如此,也不敢對上國如此無禮。這,這必是足利義滿那個小兒,他以下犯上,才敢如此狂妄!”</p>
朱元章微微沉吟,其實他已經得到了外務部的奏報,大概情況是知道的,這個懷良王並沒有撒謊。</p>
但是那一封國書還是讓老朱相當憤怒。</p>
“你們倭國君不君,臣不臣,亂成了一團,實在是可惡!尤其是膽敢冒犯上國,更是可殺不可留!”</p>
懷良王嚇得麵如土色,根本動不了。</p>
“上國陛下,萬萬開恩,饒了罪人吧!”</p>
老朱重重歎息一聲,“咱可以饒了你,但是不能饒了倭國!更不能饒了那個什麽足利義滿!”</p>
這時候張希孟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替倭國討伐不臣?”</p>
老朱哼道:“倭國不忠,咱不會浪費兵馬!”</p>
這話聽在懷良王的耳朵裏,不亞於救命稻草,他慌忙叩拜,“上國陛下若能恢複敝國君臣綱常,敝國願意尊奉大明為父!生生世世,永遠忠於大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