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和老朱提到了勳章,這倒不是張希孟閑著無聊,想要往胸前掛點什麽……實在是這麽多年下來,大明發展到了今天,急需要這麽一套體係,激勵人心,指引方向。</p>
譬如說夏知鳳這種,在科學上有了巨大突破的能人,要怎麽獎勵?</p>
老朱都說了,給錢給官,都不合適,封爵又太過了。</p>
而且有許多發現不及夏知鳳的,也應該賞賜,直接給個伯爵,那樣的話,爵位也太不值錢了。</p>
其實還要一種選擇,就是散階,比如江楠,她就靠著特進光祿大夫的散階,換上了一品玉帶,享受一品待遇。</p>
隻不過這套散階體係,隻是給文武官員設置的。</p>
如果是個普通人,就不適合了。</p>
總不能把稍微有點成就的,都算上官吏吧!</p>
再有很多人,以普通人之軀,僥幸成就大事,這種也要賞賜……總而言之,光靠著官職勳爵,已經嚴重不夠用了。</p>
所以必須設立一整套勳章體係,來獎勵有功之臣。</p>
張希孟和朱元璋掰著手指頭一算,好家夥,需要獎勵的人,還真是不少。</p>
首先大明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再造華夏之功,肯定要有所表示。</p>
在所有勳章的至高位置上,就是華夏英雄這一項。</p>
張希孟提議,要用黃金製作勳章……這個華夏英雄勳章,正麵是山河社稷,背麵是萬裏長城,上麵用大紅綬帶,喜慶吉祥。端莊大方。</p>
毫無疑問,這個勳章要花很多黃金,用料不菲。</p>
但老朱還是答應了,“先生,徐達,常遇春,馮國用,胡大海,他們都該有一份,去世的人,也要追授。至於先生,你也不要拒絕,這也是你該得的!”</p>
張希孟眉頭挑動,終於還是點頭,“主公,這個華夏英雄勳章,不光是統軍大將,包括衝鋒陷陣的功臣,還有開疆拓土的勇士,甚至是完成環球航行的功臣,他們都該有一份。這些人都讓我中華兒女,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找回了我們的尊嚴體麵,理應獎勵……另外臣提議,以華夏英雄勳章為藍本,外麵增加各式寶石裝點,稱為勝利勳章,隻是授予為國家贏得主要大戰勝利的功臣。譬如徐達打贏湖口大戰,收複北平,譬如藍玉這一次的嶺北之戰!”</p>
老朱想了想,也表示讚同,華夏英雄雖然地位最高,但是相對廣泛,可以授勳的範圍非常廣闊。</p>
而勝利勳章則是針對主要的領兵大將,大明功臣。</p>
唯有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才能獲得。</p>
屬於含金量非常高的。</p>
一句話,能拿到勝利勳章,必是有封公資格的大將。</p>
這也算是給老兄弟們的甜頭。</p>
朱元璋全都表示讚同。</p>
敲定了這兩項之後,其餘的勳章就豐富起來。</p>
比如張希孟提議設立科學進步獎章,主要是獎勵在科研領域當中,取得突出貢獻的人才。</p>
另外他還建議,針對過去二十年征戰,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設立大明功勳獎章……張希孟和朱元璋規劃著獎項安排,確定授獎標準,然後又聊著應該獲獎的人員。</p>
他們越聊越是感慨,仿佛重溫了過去二十年的經曆,再一次金戈鐵馬,橫掃天下。聊到了這些年裏,那些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兩個人都能開懷大笑,歡喜好一會兒。</p>
結果就是老朱迫不及待,要頒布勳章,召集這些人進京。</p>
借著頒獎的機會,再和老朋友們見見麵,重溫一下昔日的崢嶸歲月。</p>
“咱也到了天命之年,不再年輕了,這次授勳務必要辦得熱鬧一點……至於開銷,讓宗正寺出,走皇家的賬。”</p>
老朱沉吟了一下,又道:“製作勳章和獎章的金銀寶石,也是咱出……對了,給朱棣下個旨意,他要是方便,就多進獻點。還有,授獎的文書,讓太師寫,他辛苦點吧!”</p>
好家夥,老朱出錢打造,張太師親自手書,這玩意絕對能當丹書鐵券用了。</p>
論起效果隻怕還會更好。</p>
過去朱元璋也賜過金牌,金碗等等,如今大量頒發勳章,也是理所當然。</p>
值得一提,在商討誰能拿到第一枚華夏英雄勳章的時候,人們發生了激烈爭吵。</p>
因為按照張希孟的標準,有些人就繞不過去。</p>
比如說韓山童!</p>
這位可是紅巾大起義點炮仗的那個,雖然他剛剛聚集三千人,就被地方官拿下,屬於出師未捷身先死。</p>
</p>
但是對不起,人家就是開山鼻祖。</p>
隨後劉福通的韓宋,包括芝麻李、布王三、郭子興等等,都是響應追隨,這點誰也不能否認。</p>
既然起兵抗元,恢複華夏山河是英雄壯舉,總不能隻算徐達常遇春的北伐吧?</p>
而且這一次也明白說了,死人也要追授,韓山童就沒有理由不給。</p>
甚至方國珍,他開辟小琉球,也是有功的。</p>
另外郭子興作為老朱的引路人,也不能不算吧!</p>
張希孟主持討論,孫炎,宋濂,劉伯溫,還有其餘眾人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弄得跟個菜市場似的。</p>
這麽大的一個獎項,這麽重要的舉動,絕對要公允合理,經得起推敲。</p>
張希孟也隻能把大家夥的意見匯總,讓後去見朱元璋。</p>
“主公,韓山童雖然早早死了,但是小明王韓林兒還在,還有郭天敘、張天佑,他們也都活著呢!”</p>
老朱一聽,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別人也就算了,郭天敘和張天佑他們怎麽還有臉活著啊?這可真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p>
不過當初朱元璋登基的時候,也是請了這倆人觀禮的,這才十多年,人家活得好好的,也沒什麽奇怪的。</p>
老朱沉吟再三,終於點頭。</p>
“那就都來吧!該給的咱都給,至於如何算是公平合理,先生多拿捏一下。”</p>
張希孟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p>
伴隨著消息傳出,沉寂的大明朝野,又熱鬧了起來。</p>
立國之後的太平年景,已經讓人們都忘記了,其實戰亂結束的時間不長,昔日那些風雲人物,還都沒有死去。</p>
譬如說小明王韓林兒,他就活得好好的。</p>
今年的韓林兒還不到四十歲,他在一個中學,擔任文學教師。</p>
平時的韓林兒早出晚歸,用心教學,任勞任怨,遇到了加班,也從不多言。</p>
在數年前,他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夫妻成親之後,也算是和睦。</p>
現在膝下還有個三歲的女兒,小丫頭古靈精怪的,很是有趣。</p>
就在韓林兒以為可以了此一生的時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到了他。</p>
那一刻韓林兒的心是冰涼的。</p>
完了!</p>
到底還是逃不過!</p>
我沒有幹什麽啊!</p>
但是對不起,自古以來,除掉他們這種人,又需要什麽理由。隻是苦了家中的妻兒,早知如此,又何必成親。</p>
是我害了你們啊!</p>
就在韓林兒萬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的時候,對麵的官吏送來了一張大紅的燙金請帖。</p>
“是太師府代陛下發的,你可真有福氣啊!”</p>
韓林兒都不知道邁的哪條腿,當他進入家門,妻子直接迎了上來,責備道:“讓你買點鹽,你怎麽不記得?我還要醃鹹菜呢,過些日子,沒有吃的,又該怪我了,真是氣死人。”</p>
她解下圍裙,推開韓林兒,要出去買鹽。</p>
可就在她推韓林兒的刹那,韓林兒伸手一把抱住了妻子。</p>
“我,我要進京了!”</p>
妻子哪裏相信,狠狠瞪了韓林兒一眼,“你做什麽夢啊!趕快放開我,去晚了鹽鋪就關門了!”</p>
韓林兒一隻手攬著妻子,另一隻手拿起燙金的請帖,晃了晃,“瞧瞧吧!”</p>
女人怔了一下,明顯不敢置信,她不識字,但是還能看出請帖做工精細,絕不是隨便路邊的貨色。</p>
婦人忍不住揪著韓林兒的胸前,低聲道:“我的爺,你到底是什麽身份啊?”</p>
韓林兒咧嘴憨笑,“我說我當過皇帝,你信嗎?”</p>
……</p>
同樣的請帖,也送到了星子縣,送到了一個正在田裏耕地的小老頭手裏。</p>
他叫張子明。</p>
曾幾何時,他靠著一個人,拿下了安慶城。</p>
然後論功行賞,他分到了一塊田,離著濟民學堂隻有三十裏。</p>
這是天底下公認最好的學區……可以考入濟民蒙學,小學,中學,一路念下去,那就是大明朝最頂尖兒的人才,最值錢的學位。</p>
但是很可惜,雖然有著絕佳的條件,奈何孩子不爭氣。</p>
張子明的娃隻磕磕碰碰,念到了小學,中學就考不上去。張子明也是很無奈,老子拚了命,給你掙出來的基業,你卻不知道珍惜,簡直氣死人了。</p>
這幾年張子明耕田種地,都不怎麽上心,他還給誰幹啊?</p>
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人找到了他。</p>
“老張,快回家瞧瞧吧,有人往你們家送請帖了。”</p>
張子明怔了怔,忍不住罵道:“又是出錢隨份子,算什麽喜事?”</p>
他嘴上這麽說,但還是提著鋤頭,返回了家裏。</p>
等他拿到了請帖,揉了揉眼睛,再三看過之後,張子明突然大驚失色。</p>
“是陛下!是張相!他們還沒有忘了我!沒有啊!”</p>
張子明猛然趴在地上,磕頭作響,老淚橫流,“謝陛下天恩!謝陛下天恩啊!”</p>
院子外麵,全都是來看熱鬧的鄉親,紛紛露出羨慕的目光。</p>
瞧見沒有,陛下不會忘記功臣的,老張的麵子,可真是大!</p>
這一輩子,算是值了!</p>
譬如說夏知鳳這種,在科學上有了巨大突破的能人,要怎麽獎勵?</p>
老朱都說了,給錢給官,都不合適,封爵又太過了。</p>
而且有許多發現不及夏知鳳的,也應該賞賜,直接給個伯爵,那樣的話,爵位也太不值錢了。</p>
其實還要一種選擇,就是散階,比如江楠,她就靠著特進光祿大夫的散階,換上了一品玉帶,享受一品待遇。</p>
隻不過這套散階體係,隻是給文武官員設置的。</p>
如果是個普通人,就不適合了。</p>
總不能把稍微有點成就的,都算上官吏吧!</p>
再有很多人,以普通人之軀,僥幸成就大事,這種也要賞賜……總而言之,光靠著官職勳爵,已經嚴重不夠用了。</p>
所以必須設立一整套勳章體係,來獎勵有功之臣。</p>
張希孟和朱元璋掰著手指頭一算,好家夥,需要獎勵的人,還真是不少。</p>
首先大明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再造華夏之功,肯定要有所表示。</p>
在所有勳章的至高位置上,就是華夏英雄這一項。</p>
張希孟提議,要用黃金製作勳章……這個華夏英雄勳章,正麵是山河社稷,背麵是萬裏長城,上麵用大紅綬帶,喜慶吉祥。端莊大方。</p>
毫無疑問,這個勳章要花很多黃金,用料不菲。</p>
但老朱還是答應了,“先生,徐達,常遇春,馮國用,胡大海,他們都該有一份,去世的人,也要追授。至於先生,你也不要拒絕,這也是你該得的!”</p>
張希孟眉頭挑動,終於還是點頭,“主公,這個華夏英雄勳章,不光是統軍大將,包括衝鋒陷陣的功臣,還有開疆拓土的勇士,甚至是完成環球航行的功臣,他們都該有一份。這些人都讓我中華兒女,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找回了我們的尊嚴體麵,理應獎勵……另外臣提議,以華夏英雄勳章為藍本,外麵增加各式寶石裝點,稱為勝利勳章,隻是授予為國家贏得主要大戰勝利的功臣。譬如徐達打贏湖口大戰,收複北平,譬如藍玉這一次的嶺北之戰!”</p>
老朱想了想,也表示讚同,華夏英雄雖然地位最高,但是相對廣泛,可以授勳的範圍非常廣闊。</p>
而勝利勳章則是針對主要的領兵大將,大明功臣。</p>
唯有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才能獲得。</p>
屬於含金量非常高的。</p>
一句話,能拿到勝利勳章,必是有封公資格的大將。</p>
這也算是給老兄弟們的甜頭。</p>
朱元璋全都表示讚同。</p>
敲定了這兩項之後,其餘的勳章就豐富起來。</p>
比如張希孟提議設立科學進步獎章,主要是獎勵在科研領域當中,取得突出貢獻的人才。</p>
另外他還建議,針對過去二十年征戰,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設立大明功勳獎章……張希孟和朱元璋規劃著獎項安排,確定授獎標準,然後又聊著應該獲獎的人員。</p>
他們越聊越是感慨,仿佛重溫了過去二十年的經曆,再一次金戈鐵馬,橫掃天下。聊到了這些年裏,那些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兩個人都能開懷大笑,歡喜好一會兒。</p>
結果就是老朱迫不及待,要頒布勳章,召集這些人進京。</p>
借著頒獎的機會,再和老朋友們見見麵,重溫一下昔日的崢嶸歲月。</p>
“咱也到了天命之年,不再年輕了,這次授勳務必要辦得熱鬧一點……至於開銷,讓宗正寺出,走皇家的賬。”</p>
老朱沉吟了一下,又道:“製作勳章和獎章的金銀寶石,也是咱出……對了,給朱棣下個旨意,他要是方便,就多進獻點。還有,授獎的文書,讓太師寫,他辛苦點吧!”</p>
好家夥,老朱出錢打造,張太師親自手書,這玩意絕對能當丹書鐵券用了。</p>
論起效果隻怕還會更好。</p>
過去朱元璋也賜過金牌,金碗等等,如今大量頒發勳章,也是理所當然。</p>
值得一提,在商討誰能拿到第一枚華夏英雄勳章的時候,人們發生了激烈爭吵。</p>
因為按照張希孟的標準,有些人就繞不過去。</p>
比如說韓山童!</p>
這位可是紅巾大起義點炮仗的那個,雖然他剛剛聚集三千人,就被地方官拿下,屬於出師未捷身先死。</p>
</p>
但是對不起,人家就是開山鼻祖。</p>
隨後劉福通的韓宋,包括芝麻李、布王三、郭子興等等,都是響應追隨,這點誰也不能否認。</p>
既然起兵抗元,恢複華夏山河是英雄壯舉,總不能隻算徐達常遇春的北伐吧?</p>
而且這一次也明白說了,死人也要追授,韓山童就沒有理由不給。</p>
甚至方國珍,他開辟小琉球,也是有功的。</p>
另外郭子興作為老朱的引路人,也不能不算吧!</p>
張希孟主持討論,孫炎,宋濂,劉伯溫,還有其餘眾人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弄得跟個菜市場似的。</p>
這麽大的一個獎項,這麽重要的舉動,絕對要公允合理,經得起推敲。</p>
張希孟也隻能把大家夥的意見匯總,讓後去見朱元璋。</p>
“主公,韓山童雖然早早死了,但是小明王韓林兒還在,還有郭天敘、張天佑,他們也都活著呢!”</p>
老朱一聽,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別人也就算了,郭天敘和張天佑他們怎麽還有臉活著啊?這可真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p>
不過當初朱元璋登基的時候,也是請了這倆人觀禮的,這才十多年,人家活得好好的,也沒什麽奇怪的。</p>
老朱沉吟再三,終於點頭。</p>
“那就都來吧!該給的咱都給,至於如何算是公平合理,先生多拿捏一下。”</p>
張希孟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p>
伴隨著消息傳出,沉寂的大明朝野,又熱鬧了起來。</p>
立國之後的太平年景,已經讓人們都忘記了,其實戰亂結束的時間不長,昔日那些風雲人物,還都沒有死去。</p>
譬如說小明王韓林兒,他就活得好好的。</p>
今年的韓林兒還不到四十歲,他在一個中學,擔任文學教師。</p>
平時的韓林兒早出晚歸,用心教學,任勞任怨,遇到了加班,也從不多言。</p>
在數年前,他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夫妻成親之後,也算是和睦。</p>
現在膝下還有個三歲的女兒,小丫頭古靈精怪的,很是有趣。</p>
就在韓林兒以為可以了此一生的時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到了他。</p>
那一刻韓林兒的心是冰涼的。</p>
完了!</p>
到底還是逃不過!</p>
我沒有幹什麽啊!</p>
但是對不起,自古以來,除掉他們這種人,又需要什麽理由。隻是苦了家中的妻兒,早知如此,又何必成親。</p>
是我害了你們啊!</p>
就在韓林兒萬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的時候,對麵的官吏送來了一張大紅的燙金請帖。</p>
“是太師府代陛下發的,你可真有福氣啊!”</p>
韓林兒都不知道邁的哪條腿,當他進入家門,妻子直接迎了上來,責備道:“讓你買點鹽,你怎麽不記得?我還要醃鹹菜呢,過些日子,沒有吃的,又該怪我了,真是氣死人。”</p>
她解下圍裙,推開韓林兒,要出去買鹽。</p>
可就在她推韓林兒的刹那,韓林兒伸手一把抱住了妻子。</p>
“我,我要進京了!”</p>
妻子哪裏相信,狠狠瞪了韓林兒一眼,“你做什麽夢啊!趕快放開我,去晚了鹽鋪就關門了!”</p>
韓林兒一隻手攬著妻子,另一隻手拿起燙金的請帖,晃了晃,“瞧瞧吧!”</p>
女人怔了一下,明顯不敢置信,她不識字,但是還能看出請帖做工精細,絕不是隨便路邊的貨色。</p>
婦人忍不住揪著韓林兒的胸前,低聲道:“我的爺,你到底是什麽身份啊?”</p>
韓林兒咧嘴憨笑,“我說我當過皇帝,你信嗎?”</p>
……</p>
同樣的請帖,也送到了星子縣,送到了一個正在田裏耕地的小老頭手裏。</p>
他叫張子明。</p>
曾幾何時,他靠著一個人,拿下了安慶城。</p>
然後論功行賞,他分到了一塊田,離著濟民學堂隻有三十裏。</p>
這是天底下公認最好的學區……可以考入濟民蒙學,小學,中學,一路念下去,那就是大明朝最頂尖兒的人才,最值錢的學位。</p>
但是很可惜,雖然有著絕佳的條件,奈何孩子不爭氣。</p>
張子明的娃隻磕磕碰碰,念到了小學,中學就考不上去。張子明也是很無奈,老子拚了命,給你掙出來的基業,你卻不知道珍惜,簡直氣死人了。</p>
這幾年張子明耕田種地,都不怎麽上心,他還給誰幹啊?</p>
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人找到了他。</p>
“老張,快回家瞧瞧吧,有人往你們家送請帖了。”</p>
張子明怔了怔,忍不住罵道:“又是出錢隨份子,算什麽喜事?”</p>
他嘴上這麽說,但還是提著鋤頭,返回了家裏。</p>
等他拿到了請帖,揉了揉眼睛,再三看過之後,張子明突然大驚失色。</p>
“是陛下!是張相!他們還沒有忘了我!沒有啊!”</p>
張子明猛然趴在地上,磕頭作響,老淚橫流,“謝陛下天恩!謝陛下天恩啊!”</p>
院子外麵,全都是來看熱鬧的鄉親,紛紛露出羨慕的目光。</p>
瞧見沒有,陛下不會忘記功臣的,老張的麵子,可真是大!</p>
這一輩子,算是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