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開海禁的旨意議定,昭告於天下。</p>


    海禁的規定本是太祖高皇帝之命,但卻非祖訓,而是因時而製定的政策。當初倭寇橫行,海民和倭寇混雜不清,寇匪勾結海外之敵滋擾沿海各地的事情時有發生。</p>


    大明朝廷無餘力清繳倭寇,便索性一刀切,寸板不許下海。誰要是違背此命,便做倭寇海匪論處。這麽一來,海患雖然平息了許多,但是對於海邊討生活的百姓們,不啻為一種極為苛刻之策。</p>


    事實上,這海禁之策,在永樂皇帝朱棣手中已經打破。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大明的海船抵達海外各處,留下了多少傳奇,播撒了大明的威名。</p>


    隻可惜,三寶太監下西洋是為了炫耀大明的國威,卻非開疆拓土,多少浪費了財力物力,沒有得到什麽實惠。</p>


    當然,有傳言說,永樂皇帝本就不是奔著開疆拓土去的,而是為了去找他的侄兒建文帝的蹤跡的。傳聞說,永樂帝奪侄兒建文帝之位,心中常擔心別人說他得位不正。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擔心他重新舉旗,再來爭奪皇位。便於找到建文帝,除卻隱患。</p>


    所以聽到情報說,建文帝避難出海,在南洋或者番國躲藏,所以才派三寶太監數次下西洋,便是為了找到建文帝。</p>


    當然這些都是傳聞,也無從考證。當事者均已作古,此事已成謎團。不過,在張延齡看來,鄭和下西洋固然意義重大,但是坐擁如此強大的海上力量,卻沒有得到實惠,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大明航海技術和海上力量比之歐洲那些彈丸之國不知強大多少,卻白白浪費了這番實力。如今居然被別人占了先。</p>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從此以後,大航海時代所帶來的領土擴張,數百年的大殖民時代便也和大明無緣。最後被一個島上小國稱霸全球。乃至於在後世,中華蒙難百年,恥辱備至,受盡欺淩。</p>


    這一切其實都是有脈絡可循的,整體的衰落從根子上往上刨,錯過大航海時代的殖民行動,閉關自守,堅持海禁,絕對是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的。</p>


    其實,海禁之策,早就有人覺得不妥。弘治年間便有人提出解禁之議論。隻是朱佑樘是個固守成規之人,以太祖之命為借口,駁回了提議。</p>


    現如今,朱厚照是皇帝。有什麽樣的皇帝便有什麽樣的臣子。事實上,正德朝雖然混亂,但君臣的心思眼卻都活泛的很,都不是墨守成規之輩。</p>


    所以,當海禁解除之議被提出來之後,在討論了數日之後,楊廷和和外庭諸官都表示了認可。開海禁無疑會帶來麻煩,但是帶來的好處顯然更多。</p>


    張延齡提出的開海上陸上兩條商道,行一海一陸計劃,大力發展市舶貿易,從而帶動大明內部各種產業的想法無疑是天才般的設想。</p>


    這一點,在楊廷和召集眾官私下裏商議的時候也表示了極大的感慨。</p>


    “或許隻有張延齡能想到這些吧。不管此事最終是怎樣的結果,不管這個人有什麽私心和目的。但就此事而言,本人卻是佩服他敢想敢幹的作風的。這個人,確實是個有本事的。”</p>


    對於楊廷和的評價,楊一清也表示讚同。這話傳到張延齡的耳朵裏,張延齡一笑置之。</p>


    他做的這些事,並非是為了搏人眼球,更不是要得到什麽誇獎。這是也不僅是關乎個人賺錢的事情,而是關乎曆史大局的大事。張延齡越是琢磨此事,便越是充滿了一種推動曆史車輪前行,扭轉乾坤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便也格外的投入更大的熱情。</p>


    九月十九,市舶司在內城西華門外劉瑾被沒收的舊宅掛牌成立。聖旨任命,由護國公張延齡代市舶司提舉之職。看起來有些小材大用,因為市舶司提舉官隻是個五品官職,但是,和之前市舶司衙門的職能相比,此次成立的市舶司卻有著較大的職權。</p>


    首先,按照張延齡的要求,市舶司獨立於外廷存在,不受外庭戶部管轄。光是這一點,便爭論了許久。楊廷和本想讓市舶司歸於戶部所轄,這樣便可以監督插手,但張延齡豈會容人有掣肘的機會。</p>


    不過,市舶司最終還是歸於內廷所屬,說白了便是皇上直屬。派太監前往坐鎮,以確保監督行事。這也堵住了楊廷和等人質疑的無人監管的疑問。</p>


    但很顯然,內廷本就是張延齡的人,自張永而下,誰不是張延齡扶持上來的。這種監督,其實也是名存實亡。</p>


    其次,市舶司衙門擁有獨立的製定稅收政策的權力。當然僅限於市舶貿易的稅收之權。也就是說,張延齡可以製定海外貿易的稅額收取的比例,可以製定管理海貿船隻商行乃至番國來朝商賈的條例。隻需奏請皇上批準,而無需通過其他人的同意。</p>


    最後一個極大的權力便是,市舶司將擁有一支水軍。從團營之中調選一批水軍,組成一衛六千五百人的水軍。他們是用來維持市舶貿易的正常進行,開拓航道,保護貿易路線的。</p>


    市舶司何曾擁有這麽大的權力?本來是個不被看重的偏門衙門,被張延齡這麽一弄,頓時顯得權勢顯赫了起來。</p>


    自然議論也是不少,但是人家一兩銀子不向朝廷要,全部自籌銀兩。造船養兵等等事務都不讓朝廷出半點力,還有什麽可說的?</p>


    不但如此,張延齡上繳近三十萬畝田契給朝廷,發動勳戚之家退田歸民的行動也是引發了朝野的震動。本來退田這種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勳貴們主動的,這幫人的德行誰人不知?但是張延齡卻做到了。</p>


    相較於劉瑾之前的大張旗鼓的清屯收稅,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一地雞毛的改革而言,張延齡悶聲不響,談笑間便完成了這件事。</p>


    勳貴退田,這就好比敲響了警鍾,讓兼並之風盛行的大明朝的上上下下人等都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黑幕一旦撕開了一道口子,光便透了進來。而且撕碎的是最厚重的那一片地方。</p>


    雖然未必便能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讓眾人都開始上繳田產。但起碼從現在開始,再無官員勳臣和皇親敢向朝廷討要土地了。</p>


    </p>


    種種事情,一樁又一樁,好似滾滾雷聲在大明朝的天空轟鳴。所有人都感到了震驚,同時也意識到事情似乎正在朝著一個從未期待過的方向變化著。</p>


    百姓們議論紛紛,大明朝護國公的名字又一次成為了街頭巷尾提及頻率最好的名字。</p>


    在一片議論紛紛之中,張延齡卻緊鑼密鼓的準備著下一步。</p>


    九月二十,市舶司衙門召開了第一次座談會。張延齡請了原工部尚書曾鑒以及京城中大批的相關人員進行了一次座談。</p>


    座談會的內容是關於造船的。</p>


    前期的各種準備中,最重要的便是造船這一項了。在其他措施進行的時候,造船之事必須提上日程。而且,這件事是重中之重。擁有大型戰船,擁有大量海貿商船,整個海貿計劃才能得以實施。否則一切都是空談。</p>


    曾鑒曾任工部尚書。如今雖然致仕,但對於大明朝的船行,各種船隻的優劣卻是內行人。畢竟製造手工建造這些都是工部所屬的事務。對於曾鑒而言,這些都是他腦子裏的。</p>


    所以,在座談的時候,曾鑒侃侃而談,如數家珍。</p>


    “護國公,我大明造船業原本是極為發達的。當年三寶太監出海,隨行船隻百餘艘,聲勢何等浩大。當年三寶太監的座船被稱為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則有十八丈。高四層,巍峨如移動的城堡一般。船上可載人五百餘。光是劃船掌舵的便有兩百多人。那光景,可謂是體勢巍然,巨與無敵啊。”</p>


    張延齡聽著他的話,想象著那寶船的樣子,心中也是讚歎不已。若他所言是真的,換算成後世的長度,那便是一座長一百四十米左右,寬六十米左右的巨無霸。這樣的船便是在後世也屬於大船。</p>


    大明朝在百餘年前便造出了這樣的大船,造船技術可謂是令人驚歎,匪夷所思。</p>


    “真是雄偉啊。令人讚歎。但不知那寶船在何處?”張延齡道。</p>


    “是啊。隻可惜下西洋之後,寶船便擱置在南京碼頭上。也無人再開動。時間久了,腐爛生蟲,成了一堆破爛。我大明造船的技藝,因為海禁而荒廢失傳。如今各地船廠能造的便是一些漕運的大木船和一些普通的兵船了。這些船跟曾經的寶船相比,簡直無法比擬。”</p>


    “這件事是暴殄天物啊,這麽好的寶船,便就這麽腐朽了。現在再也造不出來了?”張延齡頓足歎道。</p>


    “很難說。寶船造地是在南京的龍江造船坊。老朽許久沒有去南京,也不知道那裏還能不能造船了。不過,護國公也莫要擔心,我大明朝除了南京,還有福建廣東兩地也是有大量造船工坊的。沿海之地,造船手藝一代傳一代,應該不至於失傳。但也難說的很,畢竟生意蕭條,造的也都是普通船隻,要造海船,怕是夠嗆。”曾鑒捋著花白胡子道。</p>


    張延齡收拾心情,耐心詢問道:“且不論能不能造出來,老大人可否說一說各地船隻有何不同?我想各處造的船隻應該有各自的特點吧。”</p>


    曾鑒點頭笑道:“那是自然。護國公這便是內行話了。我大明造船的樣式風格分為三處。一處便是南京造寶船的龍江造坊。那裏造的船隻雄偉高大,氣勢巍峨。適才老夫說的三寶太監的寶船便是這樣的船隻。但是呢,缺點在於,船隻龐大,需要人力多,不易操控。而且過於華麗高大,行動緩慢,且水淺處容易擱淺。不靈活。”</p>


    張延齡緩緩點頭。</p>


    但聽曾鑒繼續道:“還有便是福建船了。福船底尖上闊,首尖尾闊兩頭翹,設計精巧。還有排水孔。船隻穩定可靠,可經風浪,在深海航行也自無虞。但船隻過小,不夠雄偉。廣東的船隻兩頭尖翹,像個月牙兒。堅固耐用,造船用龍骨之法,故而船隻可經大風浪而不用擔心會損壞。隻不過,因為兩頭尖翹,船身狹長,不利平穩。風浪之中穩定性較差。總之,各地船隻各有優劣,就看護國公需要怎樣的海船了。”</p>


    張延齡聽得一愣一愣的,原來這裏邊有這麽大的學問。曾鑒隻隨口說了幾句,便知道這裏邊的門道多。</p>


    張延齡要的是怎樣的船隻?自然是又大又穩又堅固的大船了。載人要多,要靈活機動,且能經風浪。更重要的是,要有可操控性。因為這些船將麵臨著有可能和佛郎機的蜈蚣船作戰的局麵,在性能上一定要碾壓他們。</p>


    船上還要安裝諸多火炮,一般的小船是絕對不成的。遭遇對手炮擊,還要抗轟耐揍。一旦中彈,要能抗住對方的炮彈。不至於隨隨便便就沉了。</p>


    “可否集其所有之長,設計出一艘大船呢?既然都有優劣限製,何不揚長避短,造出又快又大又穩又堅固的大船呢?”張延齡沉聲說道。</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蘋果並收藏大明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