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崇禎皇帝立刻便說道:“勇衛營正在整頓,新兵甚多,暫時無法出征!”


    英國公張世澤一聽,便跟著奏道:“末將願領京營出征,橫掃賊寇,還天下一個太平!”


    崇禎皇帝聽了,還是毫不猶豫地說道:“京營正在重整,如今全是漕工而已,亦無法出征!”


    其實京營中有小袁營,還有勇衛營將士,如果單獨拉出去的話,比一般流賊是要強的。


    不過就算再強,對於這些準備重用的親信軍隊,崇禎皇帝都不可能給不信任的人去領兵。


    此時,徐允禎和張世澤聽到崇禎皇帝的回答之後,便露出那種表情,一看就知道,好像是說,陛下,不是我們不想去帶兵打仗,而是無兵可帶!


    他們兩人帶了頭,底下的侯爵和伯爵之類,就都不說話,以他們兩人馬首是瞻。


    崇禎皇帝見此,心中冷笑一聲,豈會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圖,便說出早已想好的措施道:“你們先輩皆是南征北戰,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才因此受封世襲爵位。如今天下大亂,真是卿等仿先輩之舉,為國出力之時。雖然京師無兵可派,可全國各地,卻有不少用卿等之處。”


    說到這裏,他發現張世澤等人臉色微微有了變化,心中更是冷笑一聲,然後便繼續說道:“由徐卿、張卿牽頭,卿等自行商議,根據卿等所擅長之法,分配各自歸屬,可去保定總督、遼東巡撫、三邊總督、孫督師等處效力。”


    按照大明禮製規定,一品文官見到公侯兩爵,都要禮讓見禮的,但是這個規定也就是大明開國之初有用。到了後麵,誰還遵守這些規定!


    就整個大明朝,也就是世襲公爵這一個級別,才能享受原有的尊崇,沒有人敢動。哪怕是魏忠賢那麽囂張的,也不敢動成國公等在京三位世襲公爵。


    因此,在武英殿內的這些人,雖然是公侯伯,地位比文官要高多了。大明一直以來,以文製武,統帥一定是文官,不能是武將。


    他們領兵打仗,就要受文官節製。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這話,大部分人的臉色,格外的難看。


    他們自己肯定知道自己的,祖宗在戰場上的能耐,早就被他們丟得一幹二淨。再說了,養尊處優慣了,誰能耐得住領兵打仗的那種苦!


    說說可以,真要出去打仗,真是要喊救命的!


    更不用說,他們多少知道一點如今的局勢,那是賊勢甚大。鬆錦之戰後,能打的軍隊都已經沒了,自己出京師領老弱殘兵打仗,還要命不要?


    然而,皇帝這麽發話要求了,作為武勳的他們來說,卻沒法反駁。


    總不能對崇禎皇帝說,我們都是酒囊飯袋,吃喝玩樂可以,但是去打仗就免了!


    誰要是真敢這麽說的話,眼前這位皇帝,可是把成國公給抄家滅族的。一旦火大,按個謀逆罪名過來,誰扛得住?


    這麽想著,底下人都是苦著臉,看著兩個國公的背影,希望兩位國公能出麵頂住來自皇帝的壓力。


    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不管是張世澤還是徐允禎,都沒有開口,隻是恭送皇帝離開了。


    於是,一群人就圍著這兩個人說開了。


    “我說公爺,剛才萬歲爺的事兒,您怎麽就不反對呢?”


    “對啊公爺,您總不可能真要出京吧?”


    “公爺,戰場上可不是鬧著玩的啊,那些流賊一個個窮凶極惡,聽說還特別憎恨我們。被他們抓到的話,那是生不如死!”


    “是啊是啊,聽說洛陽的福王,那是被他們給烹了的!”


    “……”


    張世澤和徐允禎互相對視了一眼,對於他們的這些話皆是無動於衷,隻是自顧自地往外走。


    其他人見此,終於有忍不住的,便在人群中冷言冷語起來。


    “吆喝,看來公爺是真得要領兵出征了啊!”


    “那可不,想必他們還想多立軍功,指不定不滿足國公之位呢!”


    “那是,公爺總沒有王爺好聽吧!”


    “……”


    徐允禎和張世澤本來不理他們的,隻是往外走,聽到後來,就有點聽不下去了。再讓他們說下去,謀逆的事都會說出來!


    於是,他們兩人都是站定,然後掃視身後跟著的人群。


    不得不說,國公和侯爵之間的差距,那是非常大的。


    就整個大明朝,國公一共封了也就五個人(前文有誤,漏了雲南那位),而侯爵卻是足足有二十二個之多。


    後麵的侯爵和伯爵被他們兩人這麽一掃視,頓時就不敢說話了,場麵頓時就安靜了下來。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徐允禎看了下不遠處的宮女內侍,雖然他們都是低眉順眼的,但指不定就是皇帝的耳目。


    這宮內啊,已經是今非昔比,不像以前那樣好說話的。


    這麽想著,他便冷冷地說道:“我們世受國恩,如今皇上已經表明態度,自當出錢出力,何以退縮之?”


    說完之後,他便轉身揚長而去。


    張世澤沒有說話,就在徐允禎後麵走了。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傻眼。


    不過很快,就有人回過神來:出錢出力,怕是應對之策就在這四個字裏麵。


    這麽想著,他們便紛紛回去琢磨了。


    至於商量去那處總督巡撫帳下效力,那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很快,武英殿內的事情,就在官場上傳開了。


    隔一日,就有文官,不止是禦史言官,紛紛就給崇禎皇帝上奏了。


    司禮監把這些奏章分類,送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


    崇禎皇帝先看奏章份數最多的,隻是打開翻了幾本,他就皺了眉頭,一頭的火。


    這些奏章都是一個腔調,說這些武勳不宜領兵,原因要麽說他們門生故舊很多,一旦真正掌握軍權,恐怕尾大不掉,為防萬一,就不能給他們領兵的機會。


    要麽說這些武勳已經是恩賜之頂峰,如果他們一旦立下軍功,那朝廷何以賞賜,已經封無可封,如之奈何?


    崇禎皇帝翻看了幾本之後,就直接把這些奏章給推下了禦桌,嚇得邊上的內侍都是噤若寒蟬。


    他們已經好久沒有看到皇帝會如此發火了!


    隨後,崇禎皇帝又去看其他分類的奏章。


    他發現,倒也有據實說話的。說這些武勳安樂了幾百年,養尊處優慣了,如果讓他們去領兵,隻會讓局勢更壞!結論麽,也是不宜領兵。


    另外還有一類奏章,很少,但是他們的觀點是:這些武勳就和藩王一樣世襲。在太祖洪武年間,他們是可以領軍權,為大明鎮守一方。


    但是,自從成祖永樂年間之後,藩王兵權被收,隻能待在封地,不能過問政事。武勳這邊,其實道理差不多。如果皇帝破例,要讓武勳領兵的,那藩王怎麽辦?如果他們也說要為國效力,願意為國出戰,那皇帝是允許還是不允許?


    至今在鳳陽那邊,還圈禁著唐王,當初的理由不就是他沒有得到皇帝允許,就私自募兵勤王麽!


    真要說起來,人家勤王,這是國家危難之際的奮勇之舉,不是應該表彰,為何卻圈禁了他?


    如果武勳重新掌握軍權,領兵出征的話,那原唐王是不是就應該無罪,反而要表彰?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麽?


    大概看完了這些奏章,崇禎皇帝緊皺著眉頭,有點傷腦筋了。感覺治理武勳這個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邊上一直沒有說話的王承恩,看到崇禎皇帝如此,便示意身邊的內侍趕緊去收拾那些奏章,而他自己,則靠近崇禎皇帝,低聲奏道:“萬歲爺,據西廠的消息,那些勳貴們散朝之後,有不少人和文官有偷偷聯係。奴婢以為,這些奏章裏麵的事情,怕是有那些勳貴們自己的意思在裏麵!”


    “哦!”崇禎皇帝聽了,不由得有點意外。隨後,他又有點惱火,不由得恨聲說道:“他們這是還要結黨營私,真不把朕放在眼裏麽?”


    就在上個月,他還大動幹戈,嚴查貪腐,甚至都到了各衙門的官吏不敢上衙的地步。可是,如今才過去一個月左右而已,就又開始不安份起來了!


    王承恩聽了他的話,稍微有點猶豫,不過最終還是說道:“萬歲爺,奴婢這邊沒有證據,可以查到他們有收錢之類。至於結黨之說,怕他們也不會服氣!此事,不宜像上次一樣!”


    上次的時候,貪汙受賄,買官賣官,那都是明著來的。崇禎皇帝那麽幹,別人也沒法說什麽。


    可這一次,至少表麵上,你找不到他們的錯處,如果還要像上次那樣的話,就有點站不住腳。


    崇禎皇帝聽了王承恩這話,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隻能是生悶氣。


    過了一會,他忽然揮手,讓所有人退下。


    王承恩一見,就知道皇帝這是要聯係仙人了。


    於是,他不敢怠慢,便帶著宮女內侍先退下了。同時,他心中有點好奇,對於這次的事情,仙人會有什麽辦法,能修理那些武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