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圖爾格的話,阿巴泰同樣有些疑惑。
似乎是考慮了一會,他又抬頭看看薊州城那邊的攻城戰,發現並沒有馬上能攻進城裏的跡象。
於是,阿巴泰果斷吩咐道:“鳴金收兵!”
建虜的令行禁止,還是很能執行到位的。
雖然底下人想不明白,這會兒收兵是幹什麽?但是,這道軍令還是被執行下去了。
“鐺鐺鐺……”
建虜這邊的退兵聲響一起,正在攻打薊州城的建虜,便如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看著這一幕,阿巴泰當即轉頭看向吳克善,科爾沁族的少族長,命令他道:“你和敖漢部族一起領兵南下,去探下南方的虛實。能打則打,不能打就回報!”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吳克善一聽,不由得大喜,連忙答應道:“貝勒爺放心,明軍還有什麽能打的,南邊就放心交給我們吧!”
之前兩戰,科爾沁族因為和奴酋的關係不錯,被照顧了,並沒有派去攻城。但是,如果留在這裏的話,派去攻城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蒙古人最不擅長的,就是攻城了。如今科爾沁族被派去南邊,那就意味著不用攻城,吳克善自然是大喜過望了。
仿佛了為了怕阿巴泰反悔,他立刻和敖漢部族的族長一起,匆匆離去,一刻都不停,領了本部人馬,一萬多騎,鐵騎滾滾往南而去。
而在阿巴泰這邊,他則又對圖爾格說道:“你領一萬大清軍隊,並兩萬蒙古部族,隨你挑選,去西邊把那支白杆軍給滅了!”
不要說三萬對一萬,就是反過來,一萬對三萬,大清軍隊也敢去打的。
野戰,是大清的天下!
聽到阿巴泰的話,圖爾格二話不說,立刻領命道:“貝勒爺放心,區區白杆軍,末將去去就回!”
他這個話,沒有人覺得有問題,包括阿巴泰在內。
他之所以做出了這些部署,也不是說怕被圍殲。
能被皇太極任命為這一次統領大軍入關的主帥,阿巴泰的打仗能力,自然是被皇太極所認可的。
作為打了多年仗的老將,本能地,他不會把軍隊陷於可能的危險之中。
雖然從情理上來說,就算所有明國軍隊都圍上來,哪怕軍隊數量比大清軍隊要多,真打起來,也肯定是大清軍隊會勝。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他就會托大了。
有不利於他這支軍隊的苗頭,阿巴泰都想掐滅。
更不用說,他其實還有另外的想法。
為什麽大軍一入關,就要先攻陷薊州?
就是因為他這一次要領著大軍深入關內,去富裕的南方劫掠。在他們的預期中,這一次肯定要劫掠比以前更多的物資人口。
這麽一來,返回關外的路太遠,又要看管更多的物資人口,如果等到那時候,再要打硬仗的話,對於大清軍隊是不利的。
因此,守在關口這邊的明軍重鎮,就必須要先拔掉。
和這個一樣的道理,如今已經掌握的情況,就是大軍所在的東西兩麵,都有上萬的白杆軍趕來增援。既然如此,與其留著白杆軍等返回的時候被他們找麻煩,還不如現在就幹掉白杆軍!
大軍的東邊,是三千左右的關寧騎軍,吳三桂統領;那上萬的白杆軍,則是秦良玉這個主將,實力相對來說,肯定要比西邊的白杆軍強。
因此,阿巴泰的打算就很簡單,既然如此,就先擇戰力最弱的西邊白杆軍下手,滅了這部分白杆軍之後,如果東邊的不退,再滅之。
至於南邊,現在情況不明,就算往嚴重裏估算,可能也最多是一兩萬的勇衛營而已。
那時候,清理掉了東西兩側的白杆軍,集結全軍對付南方的勇衛營,十幾萬對一兩萬,同樣能一舉滅了他們。
薊州城這邊,一戰而定之後,明國境內,還不是任由大清軍隊來去自如。
這樣也是最好,不用擔心明國軍隊在後麵跟在屁股後麵添堵,一次性就把他們解決了。
這麽想著,阿巴泰下令剩下的軍隊休整,等待其他幾路人馬的消息。
留下的軍隊,大部分是參與了上午和下午的戰事,是有必要休整的。
安排完了這些,阿巴泰也沒感覺到有什麽不妥,也就安心地去用晚膳了。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有點不安。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大明叛將孔有德。
說起來,他以前是和建虜有仇的,為此投身在東江鎮,成為毛文龍無數義子之一打建虜。也確實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為此積功升遷為一名將領。
後來毛文龍被殺,東江鎮群龍無首,誰也不服誰,就開始鬧內亂。
而孔有德卻被新任登萊巡撫孫元化看中,招入麾下以為心腹。
但是,遼東兵在山東不受待見,奉命開拔去增援山**時,竟然連糧草都沒有,最後和地方上衝突,結果是反叛了大明,渡海投降了建虜。同時,也連累孫元化送命。
在他這個人生經曆中,對於明軍中的種種弊病,還有朝堂上的齷齪苟且之事,那是深有體會的。
在他的印象中,當今天子怎麽可能會那麽大方,不但封了一個土司女人為忠貞侯,還封出了三個伯爵,這讓他太意外了。
另外,孔有德對於白杆軍竟然會出現在京畿之地,也很是驚訝。
兩萬白杆軍啊,估計也差不多是白杆軍的全部兵力了吧?明知大清十幾萬軍隊在這裏,還敢東西夾擊?並且反應這麽迅速,就好像知道大清軍隊會在這個時候入關一樣,要不然絕對不可能這麽快跟上來。
如果說是巧合,反正孔有德是不會相信的。
還有,吳三桂那貨竟然也領著三千關寧騎軍,這麽快就反應過來跟在後麵。從時間上來算的話,他肯定沒有得到京師的勤王詔書。一接到警訊就這麽幹脆地跟過來,這根本不是印象中的關寧軍會做的事情!
越想,孔有德就覺得越是蹊蹺,越想,他就越睡不著覺。
這倒也不是說他有多害怕,畢竟十幾萬大清軍隊在這裏,安全的很。而是他想不明白那些問題,被憋到了。
最終,孔有德索性就去了關押俘虜的那邊,找到了那個已經投降的關寧軍俘虜,詳細地了解明國這邊的所有事情。
他問得很細,問他所有想到的問題。
這個關寧軍俘虜,倒也不敢隱瞞,孔有德問什麽,他就回答什麽。當然,很多問題,他是回答不出來的,因為他不知道。
他能回答的,也就局限在山**這邊的一些見聞而已。
然而,就算是這樣,孔有德問著問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震驚了。
他沒想到,就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內,關內竟然發生了那麽多的變化。
他從這個關寧軍俘虜的口中知道,當今皇帝下了狠手,抄家了很多人,就連成國公這樣的世襲公爵都被抄家了。
傳說中,當今皇帝一下變得很有錢,以至於山**這邊都有了各種傳說,也讓吳三桂想從皇帝那邊得到一些好處。
不過,朝廷也就是給關寧軍發了軍餉,除此之外,並沒有多給。還派了一個欽差來查山**這邊,讓關寧軍上下都很不滿。
知道了這些,孔有德也有點感慨。關寧軍這邊,竟然足餉了啊!
以前的時候,哪怕是關寧軍,朝廷都不可能發足餉的。其他軍隊,就更不用說了。他以前在東江鎮的時候,壓根就沒見過軍餉,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不知道為什麽,他忽然有一種想法,當今皇帝為什麽不早點抄家,拿到了錢財,給所有軍隊都發餉,說不定局勢也不會這樣了。
這個念頭一起來,就被回過神來的他給甩開,繼續問明國這邊的的事情。
“什麽?”忽然,孔有德震驚了,連忙確認道,“太祖皇帝顯靈過了,還賜給當今皇帝寶物?”
這個消息,太讓他震驚了!
那關寧軍俘虜聽了,據實回答道:“軍中都是這麽傳的,但是真假就不知道了!”
孔有德自己也不知道,該不該信太祖皇帝顯靈這種事情,就連忙又問道:“那還有什麽傳聞,不管真假,說出來聽聽?”
這關寧軍俘虜想了一會,就又回答道:“好像聽說皇帝在重整京營,小人聽大帥嘀咕過,似乎是他爹告訴他的。”
聽到這話,孔有德立刻聯想到了,南邊可能有明軍的這個情況。
該不會是重整後的京營吧?
不過,從時間上來算,就算是京營,也不可能這麽快趕過來啊!
疑惑間,孔有德忽然又猛地一驚:太祖皇帝不是顯靈過了麽?如果是真的,那這一切就都能解釋了。
太祖皇帝能算到大清軍隊的入關,並且算到了薊州之戰,因此,就提前派了軍隊合圍!
本來不應該出現在薊州附近的白杆軍,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如此種種,無不說明,太祖皇帝似乎真得顯靈了!
一想到這,孔有德的後背頓時冒出了冷汗,撇下這個關寧軍俘虜不管,匆匆前去中軍帳求見主帥阿巴泰,稟告他的最新發現。(未完待續)
似乎是考慮了一會,他又抬頭看看薊州城那邊的攻城戰,發現並沒有馬上能攻進城裏的跡象。
於是,阿巴泰果斷吩咐道:“鳴金收兵!”
建虜的令行禁止,還是很能執行到位的。
雖然底下人想不明白,這會兒收兵是幹什麽?但是,這道軍令還是被執行下去了。
“鐺鐺鐺……”
建虜這邊的退兵聲響一起,正在攻打薊州城的建虜,便如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看著這一幕,阿巴泰當即轉頭看向吳克善,科爾沁族的少族長,命令他道:“你和敖漢部族一起領兵南下,去探下南方的虛實。能打則打,不能打就回報!”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吳克善一聽,不由得大喜,連忙答應道:“貝勒爺放心,明軍還有什麽能打的,南邊就放心交給我們吧!”
之前兩戰,科爾沁族因為和奴酋的關係不錯,被照顧了,並沒有派去攻城。但是,如果留在這裏的話,派去攻城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蒙古人最不擅長的,就是攻城了。如今科爾沁族被派去南邊,那就意味著不用攻城,吳克善自然是大喜過望了。
仿佛了為了怕阿巴泰反悔,他立刻和敖漢部族的族長一起,匆匆離去,一刻都不停,領了本部人馬,一萬多騎,鐵騎滾滾往南而去。
而在阿巴泰這邊,他則又對圖爾格說道:“你領一萬大清軍隊,並兩萬蒙古部族,隨你挑選,去西邊把那支白杆軍給滅了!”
不要說三萬對一萬,就是反過來,一萬對三萬,大清軍隊也敢去打的。
野戰,是大清的天下!
聽到阿巴泰的話,圖爾格二話不說,立刻領命道:“貝勒爺放心,區區白杆軍,末將去去就回!”
他這個話,沒有人覺得有問題,包括阿巴泰在內。
他之所以做出了這些部署,也不是說怕被圍殲。
能被皇太極任命為這一次統領大軍入關的主帥,阿巴泰的打仗能力,自然是被皇太極所認可的。
作為打了多年仗的老將,本能地,他不會把軍隊陷於可能的危險之中。
雖然從情理上來說,就算所有明國軍隊都圍上來,哪怕軍隊數量比大清軍隊要多,真打起來,也肯定是大清軍隊會勝。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他就會托大了。
有不利於他這支軍隊的苗頭,阿巴泰都想掐滅。
更不用說,他其實還有另外的想法。
為什麽大軍一入關,就要先攻陷薊州?
就是因為他這一次要領著大軍深入關內,去富裕的南方劫掠。在他們的預期中,這一次肯定要劫掠比以前更多的物資人口。
這麽一來,返回關外的路太遠,又要看管更多的物資人口,如果等到那時候,再要打硬仗的話,對於大清軍隊是不利的。
因此,守在關口這邊的明軍重鎮,就必須要先拔掉。
和這個一樣的道理,如今已經掌握的情況,就是大軍所在的東西兩麵,都有上萬的白杆軍趕來增援。既然如此,與其留著白杆軍等返回的時候被他們找麻煩,還不如現在就幹掉白杆軍!
大軍的東邊,是三千左右的關寧騎軍,吳三桂統領;那上萬的白杆軍,則是秦良玉這個主將,實力相對來說,肯定要比西邊的白杆軍強。
因此,阿巴泰的打算就很簡單,既然如此,就先擇戰力最弱的西邊白杆軍下手,滅了這部分白杆軍之後,如果東邊的不退,再滅之。
至於南邊,現在情況不明,就算往嚴重裏估算,可能也最多是一兩萬的勇衛營而已。
那時候,清理掉了東西兩側的白杆軍,集結全軍對付南方的勇衛營,十幾萬對一兩萬,同樣能一舉滅了他們。
薊州城這邊,一戰而定之後,明國境內,還不是任由大清軍隊來去自如。
這樣也是最好,不用擔心明國軍隊在後麵跟在屁股後麵添堵,一次性就把他們解決了。
這麽想著,阿巴泰下令剩下的軍隊休整,等待其他幾路人馬的消息。
留下的軍隊,大部分是參與了上午和下午的戰事,是有必要休整的。
安排完了這些,阿巴泰也沒感覺到有什麽不妥,也就安心地去用晚膳了。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有點不安。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大明叛將孔有德。
說起來,他以前是和建虜有仇的,為此投身在東江鎮,成為毛文龍無數義子之一打建虜。也確實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為此積功升遷為一名將領。
後來毛文龍被殺,東江鎮群龍無首,誰也不服誰,就開始鬧內亂。
而孔有德卻被新任登萊巡撫孫元化看中,招入麾下以為心腹。
但是,遼東兵在山東不受待見,奉命開拔去增援山**時,竟然連糧草都沒有,最後和地方上衝突,結果是反叛了大明,渡海投降了建虜。同時,也連累孫元化送命。
在他這個人生經曆中,對於明軍中的種種弊病,還有朝堂上的齷齪苟且之事,那是深有體會的。
在他的印象中,當今天子怎麽可能會那麽大方,不但封了一個土司女人為忠貞侯,還封出了三個伯爵,這讓他太意外了。
另外,孔有德對於白杆軍竟然會出現在京畿之地,也很是驚訝。
兩萬白杆軍啊,估計也差不多是白杆軍的全部兵力了吧?明知大清十幾萬軍隊在這裏,還敢東西夾擊?並且反應這麽迅速,就好像知道大清軍隊會在這個時候入關一樣,要不然絕對不可能這麽快跟上來。
如果說是巧合,反正孔有德是不會相信的。
還有,吳三桂那貨竟然也領著三千關寧騎軍,這麽快就反應過來跟在後麵。從時間上來算的話,他肯定沒有得到京師的勤王詔書。一接到警訊就這麽幹脆地跟過來,這根本不是印象中的關寧軍會做的事情!
越想,孔有德就覺得越是蹊蹺,越想,他就越睡不著覺。
這倒也不是說他有多害怕,畢竟十幾萬大清軍隊在這裏,安全的很。而是他想不明白那些問題,被憋到了。
最終,孔有德索性就去了關押俘虜的那邊,找到了那個已經投降的關寧軍俘虜,詳細地了解明國這邊的所有事情。
他問得很細,問他所有想到的問題。
這個關寧軍俘虜,倒也不敢隱瞞,孔有德問什麽,他就回答什麽。當然,很多問題,他是回答不出來的,因為他不知道。
他能回答的,也就局限在山**這邊的一些見聞而已。
然而,就算是這樣,孔有德問著問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震驚了。
他沒想到,就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內,關內竟然發生了那麽多的變化。
他從這個關寧軍俘虜的口中知道,當今皇帝下了狠手,抄家了很多人,就連成國公這樣的世襲公爵都被抄家了。
傳說中,當今皇帝一下變得很有錢,以至於山**這邊都有了各種傳說,也讓吳三桂想從皇帝那邊得到一些好處。
不過,朝廷也就是給關寧軍發了軍餉,除此之外,並沒有多給。還派了一個欽差來查山**這邊,讓關寧軍上下都很不滿。
知道了這些,孔有德也有點感慨。關寧軍這邊,竟然足餉了啊!
以前的時候,哪怕是關寧軍,朝廷都不可能發足餉的。其他軍隊,就更不用說了。他以前在東江鎮的時候,壓根就沒見過軍餉,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不知道為什麽,他忽然有一種想法,當今皇帝為什麽不早點抄家,拿到了錢財,給所有軍隊都發餉,說不定局勢也不會這樣了。
這個念頭一起來,就被回過神來的他給甩開,繼續問明國這邊的的事情。
“什麽?”忽然,孔有德震驚了,連忙確認道,“太祖皇帝顯靈過了,還賜給當今皇帝寶物?”
這個消息,太讓他震驚了!
那關寧軍俘虜聽了,據實回答道:“軍中都是這麽傳的,但是真假就不知道了!”
孔有德自己也不知道,該不該信太祖皇帝顯靈這種事情,就連忙又問道:“那還有什麽傳聞,不管真假,說出來聽聽?”
這關寧軍俘虜想了一會,就又回答道:“好像聽說皇帝在重整京營,小人聽大帥嘀咕過,似乎是他爹告訴他的。”
聽到這話,孔有德立刻聯想到了,南邊可能有明軍的這個情況。
該不會是重整後的京營吧?
不過,從時間上來算,就算是京營,也不可能這麽快趕過來啊!
疑惑間,孔有德忽然又猛地一驚:太祖皇帝不是顯靈過了麽?如果是真的,那這一切就都能解釋了。
太祖皇帝能算到大清軍隊的入關,並且算到了薊州之戰,因此,就提前派了軍隊合圍!
本來不應該出現在薊州附近的白杆軍,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如此種種,無不說明,太祖皇帝似乎真得顯靈了!
一想到這,孔有德的後背頓時冒出了冷汗,撇下這個關寧軍俘虜不管,匆匆前去中軍帳求見主帥阿巴泰,稟告他的最新發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