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八百裏加急,李定國頓時就吃了一驚,還以為他領兵進攻漠北三族的時候,發生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建虜可能又繞過山海關,攻進了京畿之地。</p>


    他正在震驚著呢,就聽到了延綏巡撫不但點了他的名,還點了李過、李來亨、田見秀、馬守應的名,說京師八百裏加急,讓他們即可進京。</p>


    “末將遵命,立刻率部趕赴京師!”李定國聽了,立刻抱拳領命,同時也問出了心中的疑惑道,“中丞大人,是京師有變麽?”</p>


    李過和李來亨等人也是很震驚,不過他們倒沒有多擔心,有危機那就意味著有戰功了。</p>


    可誰知,延綏巡撫卻搖搖頭,自己都有點納悶地說道:“京師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且八百裏加急隻是點名你們幾個,還有賀人龍一起,單獨進京,不用領兵。”</p>


    一聽這話,幾個人就想不明白了。皇帝到底是有什麽事情,竟然用八百裏加急傳旨讓他們進京,並且還是不帶兵進京,那是去幹什麽?</p>


    事實上,延綏巡撫也不清楚,不過猜來猜去,他猜測道:“該是你們這次功勞甚大,因此要進京受封吧!”</p>


    一般皇帝的封賞,確實是要進京謝恩的。但是,至於用八百裏加急麽?</p>


    想不明白之下,他便補充一句道:“這個事兒可能是想著年前辦了吧!”</p>


    這好歹算是解釋了下為什麽用八百裏加急了!</p>


    但是,至於麽?這離過年也還有一個多月呢,用得著八百裏加急麽?</p>


    勉強理解了一番,李定國等人便不敢怠慢,立刻帶著親衛,也不休息,快馬急行,趕往京師去了。</p>


    ………………………………</p>


    雲南和洞吾交接的邊陲之地,雲南巡撫楊畏知同樣召集了黔國公沐天波和石柱伯馬祥麟,對他們說道:“京師八百裏加急,讓你們兩人立刻啟程進京。”</p>


    沐天波和馬祥麟聽了,頓時一驚道:“建虜又攻入京畿之地了?”</p>


    雖然如此問著,但是他們卻還是有疑惑之色的。</p>


    雲南全境已經平定,北兵都調回去了,以朝廷如今的實力,絕對遠非幾年前能比了。就這樣的實力,建虜還能再攻入京畿之地?</p>


    說實話,他們有點困惑。</p>


    楊畏知聽了,卻是搖搖頭,納悶地說道:“隻是讓你們兩人進京,並不需要帶兵進京,應該沒有什麽戰事!”</p>


    頓了頓,他疑惑地猜測道:“有可能是讓你們去京師過年吧?”</p>


    可是,如果是這樣,也有點太扯了,至於用得著八百裏加急麽?</p>


    沐天波和馬祥麟聽了,想不明白,也隻好帶著疑惑,用最快的速度,趕往京師去了。</p>


    ……………………</p>


    皮島這邊,同樣收到了京師用信號塔傳遞的旨意,讓鄭芝龍和吳三桂立刻進京。</p>


    他們兩人,倒是不知道八百裏加急,畢竟用信號塔的方式,比用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還要快。收到消息之後,鄭芝龍剛好是要離任進京的,就是吳三桂也要一起進京,兩人就剛好結伴前行了。</p>


    和他們類似的,山海關這邊,堵胤錫和周遇吉、劉文秀等人,同樣接到了旨意,要他們進京。</p>


    另外,四川境內,總督馬士英,黃得功也收到了八百裏加急,要求他們立刻進京。</p>


    大明的天南地北,不少人都收到了八百裏加急,要求他們即可趕往京師。</p>


    對於此,每個人都猜測著京師到底發生了什麽,這八百裏加急的後麵,到底是什麽原因?</p>


    “你們說,皇上年底是要大封功臣了麽?”</p>


    “大封功臣至於用八百裏加急傳召麽?”</p>


    “那該不會是要光複遼東,蕩平朝鮮麽?”</p>


    “這個是有可能,但是,為何不讓帶兵呢?不是應該調集人馬齊聚京師才對麽?”</p>


    “說得也是,應該帶兵進京的話,那就有可能。可是,既然不是這些,那為什麽用八百裏加急傳召呢?總不可能是為了進京過年吧?”</p>


    “那怎麽可能,八百裏加急傳召,為了進京過年,這麽離譜的事情,也虧你想得出來!”</p>


    “……”</p>


    沒人能猜出來,到底皇帝為什麽用了八百裏加急傳召全國各地的封疆大吏和帶兵將領,就連內閣和六部這邊,也同樣猜不出來。就隻是知道,崇禎皇帝非常重視,強調一定要用八百裏加急傳召。</p>


    另外,他們還沒法理解的是,這八百裏加急的傳旨對象中,各種身份的人都有。</p>


    有世襲國公,比如沐天波,還有勇衛營原本的將領,比如黃得功、周遇吉、孫應元他們,也有早些年被招安,以及後來在雲南被招安的流賊;還有以前不怎麽被朝廷待見的賀人龍等將領;甚至連他們都沒聽說過的什麽張煌言,張同敞等等,竟然也獲得同等待遇。</p>


    </p>


    真得,對於崇禎皇帝的葫蘆裏賣什麽藥,可以說,沒人能想明白!</p>


    不過也有皇帝身邊的極個別人,猜測來猜測去,最終猜測,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可能和太祖皇帝有關!也隻有仙界的事情,不能以常理推之!</p>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各地八百裏加急傳召的封疆大吏,帶兵將領,或者隻是秀才舉人之類的,也紛紛或前或後地趕到了京師。</p>


    要說起八百裏加急傳召,不少人其實是有過經驗的。但凡被崇禎皇帝八百裏加急傳召的,一般都會有重用。</p>


    因此,京師這邊的氣氛,基本上都是和諧的,或者是歡慶的。特別還是快要過年的原因,這種喜慶的氣氛就更加濃鬱。</p>


    如今的京師,雖然也開始下雪了,但是京師依舊是很繁華。</p>


    吳三桂和鄭芝龍因為從皮島趕回來,速度及不上那些從陸路快馬加鞭趕往京師的,等他們到達京師的時候,離過年也就隻剩半個月的時間了。</p>


    對於鄭芝龍,相對還好一點,他不隻是待在皮島,還有回過登州,聽到的消息更多一些。</p>


    而對於吳三桂來說,他自從被派往皮島重建東江鎮之後,就一直留在那邊,甚至到了後來,還在朝鮮打遊擊。平日裏看到的,都是朝鮮的落敗。</p>


    原本就不繁華的朝鮮,經過多次的戰事之後,很多城鎮都是十室九空,斷壁殘垣,路邊野地裏的白骨,都是常見景象。</p>


    可是,當他登陸天津港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認不出來了,這竟然是天津衛!</p>


    幾倍於原本的建築群,港口都是大大小小的貨船,繁華之景象,讓他以為是在做夢。</p>


    隨後一路坐火車前往京師,雖然已經開始下雪,積雪覆蓋原野,掩蓋了很多東西。</p>


    但是,通過車窗能看到,遠處的村鎮,鳥鳥炊煙,還有小孩在玩打雪仗,堆雪人,這種景象,都讓吳三桂有點恍忽。</p>


    在他的腦海中,眼前種種,和他這幾年的環境,真得形成了鮮明對比。</p>


    以至於吳三桂都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到了京師了。</p>


    京師的火車站,是修建在原本城牆外麵。但是,如今的京師外麵,已經擴建了不少多少建築。吳三桂直到下火車,都沒回過神來:這就是京師?</p>


    本來鄭芝龍還一直和吳三桂說著話,言語之間,有些打趣吳三桂連家都不認識了。結果等他到京師之後,也是傻眼了。</p>


    這才短短幾年,京師的變化之大,連他都被震住了。</p>


    他們兩人,如今的家都在京師了。不過要先去兵部報到,然後才各自回家。</p>


    吳三桂這邊,自有他老父給他說明,而鄭芝龍這邊,則是見到了田川鬆和二兒子。</p>


    此時,他的二兒子是除了頭發短一些之外,已經全是明人打扮了。並且皇帝恩旨,去了太子府做事,算是陪讀之一吧。</p>


    這既是皇帝對鄭家的看重,也是讓太子朱慈烺能多一些見識,了解倭國的情況。</p>


    就是可惜鄭森因為是征倭遠征軍的監軍,這一次沒法回來,駐守在對馬島那邊。</p>


    不管是鄭芝龍,還是吳三桂,也都有詢問過京師的情況,最詫異的事情,就莫過於當今皇帝的八百裏加急傳召了好多人,但是卻不知道是什麽事情。</p>


    當然了,京師這邊,也依舊是沒人知道。</p>


    隨後的幾天內,隨著年關越來越近,崇禎皇帝召集群臣,開始論功行賞了。</p>


    鄭芝龍的封爵和調令,隨著他的進京就直接實施。從此以後,至少鄭家這邊,算是一門兩爵了。加上他大兒子是錦衣衛指揮同知,並且還是征倭遠征軍的監軍,二兒子又在太子府,完全可以說,鄭家在崇禎朝,一下便是顯貴了。</p>


    吳三桂沒有封爵,隻是有加封,到了武將的頂端,就差一步就封爵。他的官職,也是沒有變,還是東江鎮總兵,年後還得回去。</p>


    對於他來說,已經明白,皇帝似乎不再對他有意見,隻要在接下來的對建虜和倭國的戰事中立下功勞,他應該也能封爵,這是好事!</p>


    還有,漠北之戰的封賞,也隨著李定國定等人趕到京師而頒布了。</p>


    李定國封為寧遠侯,高一功、李過、田見秀以及馬守應都伸到總兵,李來亨為副將,等年後要回歸化整頓騎軍。</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