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遼東戰事既然已經完結,那麽禦前會議自然是有關遼東戰事相關的了。</p>


    文華殿內,內閣六部並司禮監的諸位大老,似乎是約定了一眼,一起恭賀崇禎皇帝。</p>


    就見大明首輔賀逢聖第一個笑嗬嗬地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曆經四朝之遼東叛亂,如今已經被平息,陛下之英明神武,實乃我大明朝之少有也!”</p>


    次輔孫傳庭也不例外,同樣恭賀崇禎皇帝道:“陛下之格物學,讓朝廷官軍之軍械護甲遠超敵軍,此乃微臣讀史之未有,陛下聖明!”</p>


    戶部尚書同樣不甘落後,連忙上前奏道:“陛下於笑談間,便能讓國庫充盈,更有蒸汽火車等物現世,微臣身為戶部尚書,最是感慨萬千,陛下之聖明,曆代明君皆不及也!”</p>


    更有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向崇禎皇帝啟奏道:“萬歲爺乃千古聖君,如此豐功偉績,奴婢以為,該上泰山昭告天地!”</p>


    ……</p>


    要是在以往,滅了建虜,光複了遼東,算是結束了從萬曆朝開始的叛亂,崇禎皇帝聽著他們的這些馬屁,絕對會很開心的。</p>


    但是,他昨天和劉偉超一席談之後,卻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一個最簡單的,國內叛亂都還有沒有平定的,那又有什麽可以值得驕傲的呢?</p>


    因此,當他聽到王承恩竟然連去泰山的話都說出來了,他就有點聽不下去了,當即“咳嗽”一聲,然後嚴肅地說道:“諸卿休要再誇!如今隻是滅了一個建虜,光複了遼東而已,又有什麽好說的!”</p>


    他的這個話,讓文華殿內的眾人,猶如被潑了一盤冷水一樣。一時之間,讓他們都有點難以適應。</p>


    因為在他們看來,能滅掉建虜,光複遼東,真得是一份天大的功勞了!</p>


    這遼東建虜從萬曆年反叛開始,曆經四朝,最囂張的時候,入關內都是如入無人之境,劫掠了不知道多少地方,禍害了不知道多少人。</p>


    那個時候,誰能想到,這麽厲害的建虜,似乎是無敵的建虜,有朝一日竟然會被朝廷剿滅呢!</p>


    真得,以前的時候,真得不可能有人想得到!</p>


    可如今,真得滅了建虜,光複了遼東啊!</p>


    皇帝這是怎麽了,這麽大的喜事,都覺得不值一提?</p>


    他們正在想著,就聽崇禎皇帝又嚴肅地對他們說道:“如今雖然遼東叛亂已平,但是還有安南叛亂未定,就在前幾個月,朝廷五千多官軍戰死在安南那邊。不平定了安南,朕又有什麽可以誇耀的呢?”</p>


    一聽這話,眾人才算是恍然大悟,知道了皇帝原來是惦記著安南那邊的事情,所以才會這麽嚴肅。</p>


    一想到這,他們忽然更是佩服崇禎皇帝了。</p>


    要是換了其他皇帝的話,滅掉建虜,光複遼東,絕對會非常開心,甚至有可能會得意忘形,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來。</p>


    這樣的事情,在史書上可都是寫著的。</p>


    比如說漢武帝,驅逐了匈奴,怎麽都算是一件豐功偉績吧,然後不思進取,結果大漢的國力便在漢武帝在位時由盛轉衰!</p>


    還有,更有代表性的,是唐玄宗,在早期的時候勵精圖治,開創了史稱“開元盛世”的繁華;但是隨後開始安於享樂,寵信楊貴妃,結果導致了安祿山之亂,大唐也在他的任上由盛轉衰,一蹶不振!</p>


    當今皇帝和他們一比起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少在文華殿群臣看來,就是很大的成就,平定流賊之亂,橫掃草原,滅掉遼東建虜,可是,當今皇帝卻一點都沒有自滿,比他們這些臣子還清醒,惦記著遙遠南方的安南之亂。</p>


    想到這個,文華殿內眾多臣子都不由得非常欽佩崇禎皇帝。</p>


    於是,朝堂上在兵事方麵最有發言權的孫傳庭便立刻出列奏道:“陛下所言極是,安南乃我大明疆域,如今叛逆肆虐,須得征討才行!”</p>


    朝廷對安南的直轄,是要追敘到成祖皇帝時期,不過後來因為直轄安南太過虧本,就被後續的皇帝給放棄了。</p>


    但是,到嘉靖皇帝時期,又重歸於大明版圖。但是,這也隻是在理論上而已,實際上大明朝並沒有對安南實行過直接管轄。</p>


    對於安南那邊的百姓來說,怕是不認他們是大明百姓。但是不管如何,至少從官麵上,就是大明的領土。</p>


    如今在哪塊領土上有犯上作亂,竟然還敢殺了五千多朝廷官軍,朝廷無論如何,都要平定安南那邊的叛亂才行。</p>


    其他人還沒來得及就安南之亂發言呢,就聽到崇禎皇帝又嚴肅地說道:“還有烏思藏宣慰司等等,也還沒有實施改土歸流,這個事情必須要繼續實施下去才行!”</p>


    他這話一說完,不少臣子都一腦門漿湖,什麽烏思藏宣慰司,這是什麽地方?</p>


    也虧了文華殿內的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進士出身,博學是肯定的,還是有人知道這烏思藏宣慰司的。</p>


    在聽到崇禎皇帝提到這事之後,便有些猶豫地進言道:“陛下,烏思藏宣慰司抵觸西南偏荒之所,物資極度貧乏不說,而且不服王化久矣,朝廷直轄費人費物,不如令其恢複朝貢,為我大明藩屬國便可也!”</p>


    他這麽一說,文華殿內的其他人便立刻想起來了,這個烏思藏宣慰司是在什麽地方。</p>


    想著那麽偏遠的地方,一個個都是點頭,覺得朝廷要去把那邊改土歸流,成本太高,有點不劃算了。</p>


    然而,崇禎皇帝既然已經提出來,卻是早已想好理由的,並沒有從窮兵黷武的角度出發,而是嚴肅地對他們說道:“烏思藏宣慰司地處高原,居高臨下之下對於周圍的威脅極大。如今雖然那邊的土司不甚強大,對大明並沒有威脅。可諸卿莫要忘記了,一旦哪塊地圖上的敵人強大起來的話,如當年吐蕃對大唐!莫如趁現在朝廷兵精糧足,軍力鼎盛之際,改土歸流,徹底平息後患,以免子孫遭殃也!”</p>


    聽到這話,文華殿內的這些臣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p>


    唐朝的曆史,就擺在那裏!</p>


    就連大唐之強盛,對上吐蕃也是敗多勝少,最後還是以文成公主和親,才算是結束了兩國的戰事。</p>


    難不成哪塊土地上又出現一個強大的勢力時,也要大明出公主去和親?</p>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p>


    大明自開國以來,不和親,不納貢,就是天子被俘也不屈服的,又怎麽可能學那唐朝的做法呢?</p>


    當今皇帝說得沒錯,如今的大明強盛無比,但是不能保證以後的大明會一直強大,也無法保證烏思藏宣慰司那邊一直不會有強大的國家出現。</p>


    與其把烏思藏宣慰司留給後人去應付,真不如趁現在大明強大之時解決了這個事情!</p>


    這麽一想,文華殿內所有人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見:要繼續在西南改土歸流,包括烏思藏宣慰司等其他幾個之前忽略了的宣慰司在內。</p>


    被崇禎皇帝一提二提很多事情還要做,更不用說海外的事情,眾多臣子也就沒有了大肆慶祝一番的心情,轉而開始討論起接下來朝廷要重點做的事情。</p>


    第一個,自然是光複遼東的軍隊,輪功行賞的要論功行賞,抓到的俘虜,該怎麽處置的,也要有個章程。</p>


    第二個,遼東這塊土地,今年是已經到了冬季,啥冬季都搞不出來,但是明年呢,總不能荒廢在那裏!</p>


    但是,如今的遼東,經過這幾次戰事之後,已經是人跡罕至了,必須要遷移一部分人口過去才好,要不然,沒有人煙的地方,還設個鬼衙門!</p>


    而這,又牽扯到遷移百姓這麽重大的事情。這種事情,曆史上不是沒有過。</p>


    就比如說大明朝開國之時,也是因為戰亂等原因,有些地方的人口銳減,就不得不遷移人口。還有,比如充實都城人口,朱元章和朱棣也都幹過遷移富戶的事情。</p>


    如今,關內雖然已經太平,人口也開始暴增,但是,畢竟才太平了幾年而已。長的地方,五年,短的地方,也就一兩年而已。</p>


    之前的流賊作亂,還有建虜入關劫掠,關內很多地方的人口也都稀缺。</p>


    文華殿的會議,討論到這裏的時候,就已經天黑了。</p>


    大明接下來還要開疆拓土,更是需要人口。到了這最後,所有人,包括崇禎皇帝在內,忽然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怎麽解決大明人口過少的問題?</p>


    </p>


    崇禎皇帝也有點無奈,最終散會的時候,讓所有臣子都回去想想辦法,怎麽提高大明的人口?</p>


    有什麽困難,有什麽需要朝廷解決的,全都擺出來,人口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p>


    而崇禎皇帝自己,也是一直想著這個問題。</p>


    忽然之間,他想到了以前和劉偉超的一次對話中知道,在後世,也就是劉偉超的那個世界,隻要小孩能生出來,基本上就不會夭折。當時自己好像也詫異過,稍微問過一些。</p>


    一想到這,崇禎皇帝不由得大喜,連忙向劉偉超發起視頻通訊,又得向後世取經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