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暗中操作
大唐:我爹也是穿越者 作者:吃貨胖子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所未見的書籍樣式,名家推薦,內容新穎,還免費發放,《端木蒙學》想不吸引眾人的眼球也不行。
一時間,上至弘文館、國子學,下至各個裏坊,甚至連平康坊這般煙花之地,都人人在議論這套《端木蒙學》。
“諸公,可看過《端木蒙學》,此書究竟何人抄寫?我翻看過數本,竟然其中內容一模一樣,字跡絲毫不差,甚至怪異。”
“不錯,這書貌似不是抄寫出來的,每本皆是一般無二,並且字跡也不像謄抄出來那般清晰。更奇特的是,此書竟是一頁頁翻看,甚是有趣。”
“老夫活了大半輩子,頭次知道書還可以是這般模樣,到真是稀奇。”
“諸公有所不知,我有姻親在秦王府中當差,據他所言,這書並非傭書抄寫出來的,而是印出來的,故而一模一樣。”
“印出來的?此乃何意?”
“這便不知曉了,總之,此書印製很是快捷,據說不過一日功夫,便可得書數百。”
“嘶,秦王竟有這般神仙手段?”眾人皆是大吸一口涼氣,被嚇得不輕。
有人壓低了聲音說道:“且不說這書是如何製出來的,諸位可知這杜曲端木氏?這套《端木蒙學》端是了得,不愧諸位大儒評價如此之高,當真是蒙學典範!”
眾人搖頭:“從未聽聞過!原本我以為子貢後人唯有黎州端木氏,倒是沒想到還有一脈在杜曲繁衍生息。”
“杜曲端木氏當真了不起,身為世家,卻願獻出家傳蒙學,真可謂修身齊家之典範,與其《端木家訓》中所言,一般無二,令人欽佩!”
世家大族,向來敝掃自珍,家傳學問從不輕易示人。
即便是相熟的友人,想借世家的藏書抄錄,那也是千難萬難的。
與之相比,端木氏能毫不吝嗇的將家傳蒙學公之於眾,自然贏得眾人的感激之情。
眾人稱讚端木氏的慷慨之舉時,又有人出言了。
“諸位有所不知,這杜曲端木氏,如今卻是惹上了官司。”
“哦,還有這事?快說來聽聽。”眾人的八卦之魂立刻燃了起來。
立即有人將前些時日,秦王府從事中郎被國丈毆打,其姻親端木氏被萬年縣以麵詈國丈,判了流刑一事,講述了一遍,聽得一眾吃瓜群眾連連搖頭。
“這萬年縣判的糊塗案!既然杜曲端木氏是世家,怎麽可以詈罪判其流刑?”
“端木氏身為士族,低調處事,耕讀傳家,還將家傳公之於眾,造福社稷,這分明是有大功,怎麽可以詈罪判其流刑?這飛來橫禍,豈不冤枉?”
有知曉內情的,立即出言阻止:“噓,休要多說,此事爾等難道不知原委?這事涉及聖人,勿要多言,隻能怪那端木氏倒黴吧。”
“哼,聖人必是被奸佞蒙蔽!”有人意有所指,說著還往地上啐了口痰。
眾人都明白他指的是國丈伊阿鼠,卻也不敢接話了,繼續閑聊幾句,各自散去。
但不管怎麽說,因為這套史無前例的《端木蒙學》,讓杜曲端木氏的名聲一夜之間便響徹了全長安城,人人交口稱譽。
不管家中有沒有蒙童,都忍不住去官學求一套書籍回家收藏。
求不到書的,甚至自己花錢,請傭書代為抄寫一套。
即便是李建成、李元吉一係的官員,雖然心知肚明這《端木蒙學》是怎麽回事,卻也忍不住私下裏叮囑自家蒙童,好生背誦學習。
總之,隨著《端木蒙學》散發的越來越多,甚至從長安開始向關中道,乃至更遠的州郡傳播時,端木天計劃中的火,已經點起來了。
隨之而來的,是杜曲曲水流觴上的那些詩詞被逐漸傳播開來。
端木天以他老爺子名義吟誦出的千古名句,讓長安城內的士子儒生們如癡如醉。
弘文館、國子學以及進京趕考士子居住最多的崇仁坊內,隨時都可聽到有人在搖頭晃腦的吟誦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類的詩詞。
甚至連長安城中的官員,也是爭相傳頌,喜愛不已。
李白杜甫蘇軾的詩詞,就是這般牛逼,對於唐人而言,不亞於精神毒品。
士子們皆將老爺子當成了偶像,對其頂領膜拜。
就連弘文館、國子學中的教授、助教,同樣對這些千古名句愛到了骨子裏。
老爺子瞬間爆紅,成為一代“網紅”。
《端木蒙學》與端木天抄襲的詩詞影響力兩相疊加,端木父子蒙冤入獄一事,便又掀起了波瀾。
先是坊間議論之聲四起,為端木父子鳴不平者比比皆是。
士林為之震動。
隨後,在輿論作用下,便有低階官員開始上書朝堂,要求朝堂徹查端木父子一案,還其公道。
這些官員,或出於義憤填膺,或因欽佩端木丘的“才華”,或想賣好於李二,或對國丈伊阿鼠胡作非為不滿。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當然,其中不乏秦王府眾人的暗中操作。
有人帶頭,自然便有人隨之跟進。
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士林中人,凡非太子、齊王一係的,紛紛上書朝堂,懇請陛下徹查此案。
李建成與李元吉,此時才感到事情不妙,卻已然無力阻止,隻能眼睜睜看著海量的奏疏被投進了尚書省,而後又送上了李淵的禦案。
李淵也是惱火不已,隻能將封德彝、裴寂等宰相召進太極宮問策。
封德彝與裴寂兩位老臣不置可否。
陳叔達與蕭瑀兩人卻借機勸說李淵,讓其順水推舟,赦免端木父子,並召端木丘入仕為官,如此一來,不損天家顏麵,又可平息眾怒。
蕭瑀與陳叔達,一個是李淵的表妹夫,一個是李淵最為信任的宰相。
他們的話,李淵自然聽得進去,加之李淵原本耳根子就軟,最終還是被這兩人給說服了。
封德彝與裴寂對於蕭瑀與陳叔達的說辭,略感詫異,卻也並多說什麽,畢竟端木父子是否脫罪,與他們關係不大。
若是端木天能聽到這番君臣對話,必定高呼好家夥。
因為蕭瑀與陳叔達,看似李淵心腹,但實則不折不扣的秦王黨,堪稱臥底。
玄武門之變時,蕭瑀與陳叔達便在太極宮中陪著李淵遊湖。
尉遲敬德剛剛領兵殺入內宮,這二位便立刻勸說李淵,讓他立李二為皇太子。
“秦王功蓋天下,四海歸心。陛下若立其為太子,托以國務,則國家幸甚。”
陳叔達的話,差點沒把李淵給氣得高血壓發作,但形勢比人強,那時的李淵,也不得不低頭,接受了兩個二五仔的建議。
總之,李淵在蕭瑀與陳叔達的勸說下,頒下了赦令……
一時間,上至弘文館、國子學,下至各個裏坊,甚至連平康坊這般煙花之地,都人人在議論這套《端木蒙學》。
“諸公,可看過《端木蒙學》,此書究竟何人抄寫?我翻看過數本,竟然其中內容一模一樣,字跡絲毫不差,甚至怪異。”
“不錯,這書貌似不是抄寫出來的,每本皆是一般無二,並且字跡也不像謄抄出來那般清晰。更奇特的是,此書竟是一頁頁翻看,甚是有趣。”
“老夫活了大半輩子,頭次知道書還可以是這般模樣,到真是稀奇。”
“諸公有所不知,我有姻親在秦王府中當差,據他所言,這書並非傭書抄寫出來的,而是印出來的,故而一模一樣。”
“印出來的?此乃何意?”
“這便不知曉了,總之,此書印製很是快捷,據說不過一日功夫,便可得書數百。”
“嘶,秦王竟有這般神仙手段?”眾人皆是大吸一口涼氣,被嚇得不輕。
有人壓低了聲音說道:“且不說這書是如何製出來的,諸位可知這杜曲端木氏?這套《端木蒙學》端是了得,不愧諸位大儒評價如此之高,當真是蒙學典範!”
眾人搖頭:“從未聽聞過!原本我以為子貢後人唯有黎州端木氏,倒是沒想到還有一脈在杜曲繁衍生息。”
“杜曲端木氏當真了不起,身為世家,卻願獻出家傳蒙學,真可謂修身齊家之典範,與其《端木家訓》中所言,一般無二,令人欽佩!”
世家大族,向來敝掃自珍,家傳學問從不輕易示人。
即便是相熟的友人,想借世家的藏書抄錄,那也是千難萬難的。
與之相比,端木氏能毫不吝嗇的將家傳蒙學公之於眾,自然贏得眾人的感激之情。
眾人稱讚端木氏的慷慨之舉時,又有人出言了。
“諸位有所不知,這杜曲端木氏,如今卻是惹上了官司。”
“哦,還有這事?快說來聽聽。”眾人的八卦之魂立刻燃了起來。
立即有人將前些時日,秦王府從事中郎被國丈毆打,其姻親端木氏被萬年縣以麵詈國丈,判了流刑一事,講述了一遍,聽得一眾吃瓜群眾連連搖頭。
“這萬年縣判的糊塗案!既然杜曲端木氏是世家,怎麽可以詈罪判其流刑?”
“端木氏身為士族,低調處事,耕讀傳家,還將家傳公之於眾,造福社稷,這分明是有大功,怎麽可以詈罪判其流刑?這飛來橫禍,豈不冤枉?”
有知曉內情的,立即出言阻止:“噓,休要多說,此事爾等難道不知原委?這事涉及聖人,勿要多言,隻能怪那端木氏倒黴吧。”
“哼,聖人必是被奸佞蒙蔽!”有人意有所指,說著還往地上啐了口痰。
眾人都明白他指的是國丈伊阿鼠,卻也不敢接話了,繼續閑聊幾句,各自散去。
但不管怎麽說,因為這套史無前例的《端木蒙學》,讓杜曲端木氏的名聲一夜之間便響徹了全長安城,人人交口稱譽。
不管家中有沒有蒙童,都忍不住去官學求一套書籍回家收藏。
求不到書的,甚至自己花錢,請傭書代為抄寫一套。
即便是李建成、李元吉一係的官員,雖然心知肚明這《端木蒙學》是怎麽回事,卻也忍不住私下裏叮囑自家蒙童,好生背誦學習。
總之,隨著《端木蒙學》散發的越來越多,甚至從長安開始向關中道,乃至更遠的州郡傳播時,端木天計劃中的火,已經點起來了。
隨之而來的,是杜曲曲水流觴上的那些詩詞被逐漸傳播開來。
端木天以他老爺子名義吟誦出的千古名句,讓長安城內的士子儒生們如癡如醉。
弘文館、國子學以及進京趕考士子居住最多的崇仁坊內,隨時都可聽到有人在搖頭晃腦的吟誦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類的詩詞。
甚至連長安城中的官員,也是爭相傳頌,喜愛不已。
李白杜甫蘇軾的詩詞,就是這般牛逼,對於唐人而言,不亞於精神毒品。
士子們皆將老爺子當成了偶像,對其頂領膜拜。
就連弘文館、國子學中的教授、助教,同樣對這些千古名句愛到了骨子裏。
老爺子瞬間爆紅,成為一代“網紅”。
《端木蒙學》與端木天抄襲的詩詞影響力兩相疊加,端木父子蒙冤入獄一事,便又掀起了波瀾。
先是坊間議論之聲四起,為端木父子鳴不平者比比皆是。
士林為之震動。
隨後,在輿論作用下,便有低階官員開始上書朝堂,要求朝堂徹查端木父子一案,還其公道。
這些官員,或出於義憤填膺,或因欽佩端木丘的“才華”,或想賣好於李二,或對國丈伊阿鼠胡作非為不滿。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當然,其中不乏秦王府眾人的暗中操作。
有人帶頭,自然便有人隨之跟進。
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士林中人,凡非太子、齊王一係的,紛紛上書朝堂,懇請陛下徹查此案。
李建成與李元吉,此時才感到事情不妙,卻已然無力阻止,隻能眼睜睜看著海量的奏疏被投進了尚書省,而後又送上了李淵的禦案。
李淵也是惱火不已,隻能將封德彝、裴寂等宰相召進太極宮問策。
封德彝與裴寂兩位老臣不置可否。
陳叔達與蕭瑀兩人卻借機勸說李淵,讓其順水推舟,赦免端木父子,並召端木丘入仕為官,如此一來,不損天家顏麵,又可平息眾怒。
蕭瑀與陳叔達,一個是李淵的表妹夫,一個是李淵最為信任的宰相。
他們的話,李淵自然聽得進去,加之李淵原本耳根子就軟,最終還是被這兩人給說服了。
封德彝與裴寂對於蕭瑀與陳叔達的說辭,略感詫異,卻也並多說什麽,畢竟端木父子是否脫罪,與他們關係不大。
若是端木天能聽到這番君臣對話,必定高呼好家夥。
因為蕭瑀與陳叔達,看似李淵心腹,但實則不折不扣的秦王黨,堪稱臥底。
玄武門之變時,蕭瑀與陳叔達便在太極宮中陪著李淵遊湖。
尉遲敬德剛剛領兵殺入內宮,這二位便立刻勸說李淵,讓他立李二為皇太子。
“秦王功蓋天下,四海歸心。陛下若立其為太子,托以國務,則國家幸甚。”
陳叔達的話,差點沒把李淵給氣得高血壓發作,但形勢比人強,那時的李淵,也不得不低頭,接受了兩個二五仔的建議。
總之,李淵在蕭瑀與陳叔達的勸說下,頒下了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