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知道多少的衝鋒槍和駁殼槍以及步槍組成的彈網,是阻止日軍步兵前進的主力。


    這一點,日軍早有預料。


    對手裝備的是近程火力武器,隻有到100米距離內才能發揮作用。


    連射型的近程火力固然火力凶猛,但同樣有利有弊。


    射程太短的弊端導致他們的火力防禦範圍縮短。


    帝國步兵隻要衝過那該死的數十米,就可以投出數不清的甜瓜雷,將那些中國人炸死在簡陋的戰壕裏。


    所以,哪怕知道會付出不菲的代價,日軍步兵們依舊保持著全速衝鋒。


    他們的目標是越過小河就開始投彈。


    甜瓜雷的重量太輕,隻有在30多米的距離上,他們才能保持足夠的精準度。


    中國人很狡猾,恰好就將陣地安置在小河30多米外。


    然後,在日軍步兵們還有十幾米就可以投彈的當口,開槍了。


    1500米的陣地上,有大約200把駁殼槍和60杆衝鋒槍以及400杆步槍在開火。


    密集的彈雨組成的彈網將衝在最前方的日軍步兵打了個滿臉桃花開,就是第一波彈雨,漫長的衝鋒線上,就有七八十名日軍打著旋兒倒下。


    不過,相對於投入的四個步兵中隊的衝鋒,不過十分之一的兵力損失,還在日軍指揮官的承受範圍之內。


    前麵的人倒下,後麵的人踏著同僚倒下的方向繼續向前。


    在衝鋒的道路上,日軍做得一點也不比中國人差,甚至還要更強。


    在奔跑的過程中,他們也不是全無動作,有的士兵一邊奔跑,一邊開槍,甚至還由餘力瞄準。


    雖然在高速奔跑,日軍的射擊水準體現在這一刻盡顯無疑,他們的子彈依然保持著高精準度。


    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彈頭準確的射在戰壕前沿,飛濺的泥土和擦著頭盔呼嘯而過的彈痕讓趴在戰壕邊緣上的中國士兵不能毫無顧忌的射擊。


    頭抬得稍微過高,就有可能飲恨這種雖不密集卻精準的彈雨之下。


    日軍倒下七八十人,戰壕裏的中國軍人同樣翻身栽倒十幾人。


    隻是,這一次卻是沒有人去看傷員情況。


    所有人都咬著後槽牙,鼓著腮幫子,迎著隨時可能奪走自己生命的子彈,衝著幾十米外的土黃色,射出自己槍裏所有子彈。


    絕大部分人那一刻腦海裏應該是空白的。


    唯一念頭,就是殺死對手。


    否則,當對手端著刺刀衝過小河,衝入陣地,才是真正的災難。


    所有人都會死,包括後方的火力支援和醫護隊,無一幸免。


    這是勇敢對勇敢的回答,也是恐懼對恐懼的回應。


    日軍真正的災難始於步兵們對射後的十秒。


    山丘上的重機槍和機關炮開火了。


    射速達500發每分的馬克沁重機槍陡然潑灑而來的彈雨固然是把剛剛踏過同伴屍體前進的日軍步兵們打跪了,最少三十名日軍中彈撲倒在泥地中。


    但機關炮才是最摧毀人意誌的存在。


    就如同中國騎兵遭遇機關炮射擊一樣,雪茄般大小的炮彈擊在人身上,留下的從來不止是窟窿眼,而是被擊碎的人體組織。


    真正的血和肉一起橫飛。


    三門機關炮在十秒鍾內射空一個彈板,60發炮彈打死的日軍其實遠沒有重機槍造成的死亡那麽多。


    可是,足夠凶殘。


    跑著跑著,身邊同伴的頭沒了,又或者半邊身體被打爛,再或者,一發炮彈將一個步兵穿透在胸口留下碗口大的透明窟窿後,翻滾著的彈頭再將後麵的一個步兵大腿‘炸’飛.......


    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心理體驗?


    沒人能知道,因為當事人最終都倒在這片泥地裏。


    死亡隻不過是先後而已。


    麵對如此凶殘的打擊,日軍不是沒有作為,在300多米外的擲彈筒小組迅速組織反擊。


    幾十顆榴彈鋪天蓋地的向爆發出最凶猛火力的山丘上覆蓋過去,炸得小小的山丘硝煙四起。


    重機槍陣地上的十幾挺重機槍也竭力將彈雨噴灑過去,對山丘上的重火力點形成壓製。


    三門機關炮和四挺重機槍雖然都被厚達三層的沙包圍著,但灼熱的氣浪和彈片依舊讓人心驚膽顫,機關炮前方的十毫米鋼板甚至都不時出現火花,那是彈片崩射在上麵造成的結果。


    可見日軍的反擊是多麽的凶猛。


    “調好沒有?”位於中方陣地後方300米的火力支援連陣地上,龐大海上尉的臉上罕見的露出焦急。


    他麾下的六門迫擊炮是這片陣地上最後的重火力,他們不會把寶貴的炮彈用以打步兵,隻有日軍的重機槍和擲彈筒才是他們的目標。


    先前的幾分鍾,迫擊炮一直沒有開火,任由日軍重機槍和擲彈筒的肆虐,就是在等待炮兵觀測手匯報前方日軍重火力點坐標。


    雖然唐刀走之前幾乎將庫存炮彈的百分之八十都留給了他,但6門迫擊炮不過一百三十發的儲備,注定他不能玩什麽炮火覆蓋。


    他必須保持足夠精準,再等一會兒,日軍的步兵炮或許就運上來了,到那時,六門迫擊炮就再也沒有如此安逸的環境了。


    幸好,火力支援連都是唐刀挖空心思從67軍各部挖的精銳。五分鍾,讓他們做好了所有準備。


    在日軍擲彈筒和重機槍拚命射擊沒超過二十秒。


    “咚咚咚!”一連串悶響在兩軍激烈交戰的戰場後方響起。


    “轟轟轟!”六朵燦爛的彈花在衝鋒日軍的後方炸開。


    4公斤裝的彈體裝藥量雖然也就0.5公斤,引信為觸發式,破堅能力差,可鑄鐵的彈體形成的大量碎片卻堪稱步兵的噩夢。


    匆忙投入作戰的日軍,無論是重機槍陣地還是擲彈筒兵,摒棄了逢戰必挖戰壕的陸軍條例,就趴在野地裏開火。


    在82式迫擊炮炮彈形成的大量碎彈片麵前,沒有任何工事遮掩的重機槍和擲彈筒兵,就像是寒冬臘月裏被剝去了所有衣物,任由‘寒風’肆虐。


    連續兩輪,十二發炮彈,就把重機槍和擲彈筒兵炸得死傷一片,活著的,也顧不得再開炮開槍,狼狽轉移陣地。


    至於需要他們照拂的步兵,自己都被炸得一臉血的機槍射手們算是顧不上了。


    正在賣力衝鋒的日軍步兵們,隻能硬杠。


    拿血肉之軀和瘋狂的子彈硬扛。


    但你不得不佩服日本軍人的勇氣,哪怕麵對如此困境,他們竟然沒有匍匐倒地躲避瘋狂的彈雨,自然更不可能後退。


    他們依舊還在衝鋒。


    一波倒下,後麵接上。


    死亡,在視死如歸麵前仿佛也黯然失色。


    如果這是一片平坦的野地,他們很有可能成功。


    不需要立刻衝入陣地,隻要衝入30米範圍,將會又上百顆甜瓜手雷被拋入陣地,接下來或許還會有更多,那是戰壕裏的中國軍人最恐懼的。


    但很可惜,5米寬的小河遲緩了他們的腳步。


    不起眼的深度僅一米的河水,成了日軍的夢魘。


    速度降低還隻是其次。


    更可怕的是中國軍人完全利用了這個有利地形,將超過三分之二的射擊角度都調整到這條小河上。


    就像是不可逾越的天塹,能通過這條小河衝上對岸並成功投出甜瓜手雷的日軍步兵,不超過十人。


    十枚甜瓜手雷,顯然,太少了。


    相對於1500米的防線,十枚手雷的炸響,幾乎就相當於在中國人陣地上放了十個鞭炮。


    是給中國人慶祝用的嗎?


    沒人想這個悲傷的話題。


    肉眼可見的巨大傷亡已經讓兩個日本陸軍少佐一片眩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八百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唐風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唐風月1並收藏從八百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