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封台拜將,有重用李孟羲之意,亦有為李孟羲張目之意。
劉備手牽李孟羲之手,自矮幾上走下,和軍中大小將官,一一介紹。
李孟羲麵帶笑意,舉止沉穩,雖說除關張以外,餘者一個不認識,但李孟羲禮數周到,不驕不躁。
這麽說很玄乎,前世李孟羲並不是如何出類拔萃的人,說禮數處處周到,其實誇大了。
然而,如今李孟羲不過七八歲而已,成年人能做到的程度,由李孟羲年幼之身做出來,做出五分的程度,便能有十二分的牛逼。
正如,成年人不尿床,什麽優點都算不上,然而,若放在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身上,不尿床簡直神童。
就是如此。
李孟羲以不過中人之姿,無論待人接物還是學問或者其他,放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少年身上,足夠驚豔。
大大小小的百夫長什長伍長之類的,李孟羲跟著劉備一一認過一遍。
李孟羲時刻拉著弟弟,讓弟弟跟著一起,劉備帶自己一一認識大小將官是何目的,李孟羲大致猜的出來,劉備是好意,此舉意在,幫自己樹立威信,使日後,軍中無人敢相欺。
“這是某弟,”李孟羲拉著弟弟笑著挨個跟什長們打招呼,“小弟,叫叔叔,說叔叔好。”
李孟羲指使著弟弟。
“叔叔好。”弟弟躲在李孟羲懷裏,偷偷的看著大人們,甜甜的喊著。
雖說,李孟羲也是個娃娃,然而,什長們沒人敢逗弄他。
於是,什長們就這個捏捏弟弟的小臉蛋,那個摸摸弟弟腦袋,親昵極了。
什長們以此表達對李孟羲哥倆的善意。
天上,雨點終於落下,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落了下來。
“玄德公,到此為止吧,快讓眾軍入帳避雨。”
李孟羲說到。
“也好。”劉備點頭,“雲長,散了吧。”
關羽領命,解散了眾鄉勇。
鄉勇們全散了,沒有外人了,不用再裝什麽威儀了。
關張二人過來,關羽笑問,“羲兒,大哥這一番安排,如何?”
“多謝三位躬身親為,孟羲不勝感激。”李孟羲朝關張抱拳,感激的說到。
見李孟羲能體悟到大哥的良苦用心,孺子可教,關羽滿意的點了點頭。
雨頃刻間就成了滂沱之勢,為了避雨,劉關張三人並李孟羲哥倆,忙入帳避雨。
帳中,張飛叉腰在簾門處看雨,嘴裏罵罵咧咧,說這直娘賊的雨,一下得兩天。
矮幾旁,劉備關羽李孟羲三人,並李磚這個小家夥,四人圍坐一起。
李孟羲手中,一柄巨長的劍,是方才“封將台”上,劉備親賜。
此劍頗重,方才,李孟羲手提此劍跟劉備一一會見大小將官之時,這把劍李孟羲幾乎拿不住,劍尾拖在地上拖著走,才不至掉在地上。
現在,有空看看這把劍到底如何了。
劍很長,且份量十足。
李孟羲吃力的雙手捧劍,把劍捧於矮幾之上。
“玄德公,此劍,可為雌雄雙股劍其中之一?”李孟羲好奇的問到。
不同於一般配劍,李孟羲覺得,這把劍過於長了。
“不錯。”劉備邊用袖子擦頭發上淋的雨水邊答到,“羲兒,你觀此劍如何?”
李孟羲便去看劍,目測連柄帶鞘,這一把劍長四尺有餘,看起來很修長。
有句古語,好像是古代,也就是東漢末年的太史慈說的,說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劍長何以以三尺為長?三尺之長,其實是最常見也最合適的配劍長度。
再長就是雙手劍了。
四尺長的配劍,比別人的劍長了一大截,很少見。
李孟羲猜測這把劍應是雌雄雙劍中的雌的那把,若是雄劍,應該更重,自己就更拿不動了。
細看,平放於矮幾上的這把雌劍,劍鞘樸實無華,棕色原木劍鞘上,漂亮的木紋清晰可見,隻是李孟羲看不出這棕色的木頭是什麽樹上的。
用手指摩挲劍鞘,感覺劍鞘雖不光滑,但是因為木頭材質的原因,摸上去紋理細膩,手感絕佳。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目光從劍鞘移至劍鄂,劍鄂處是簡易實用的一字劍格,和劍鞘一樣,劍格上也未有任何裝飾。
再看劍柄,劍柄也是精鋼,和劍身為一體主鑄造,堅實無比,不存在斷柄的可能。
長約一掌半的劍柄上,細細的纏著一層防滑的麻繩,麻繩因為被汗漬浸潤和手掌的摩擦,顏色發暗。
親自伸手握持了一下,觸感李孟羲覺得有些奇怪,李孟羲本來以為,劍柄都是圓柱型的,親自握了之後才他發現,雌雄雙劍的劍柄竟然是多棱形的。
詫異之下,李孟羲把劍柄一端抬起細看,一數劍柄棱數多達八棱。
八棱柱形狀的劍柄,手握上之後,手感處於略硌手和舒適之間的中間狀態。
即不如圓柄舒適,也不是太硌手。此較起來,雌雄雙劍的劍柄更接近李孟羲記憶中羽毛球球拍柄的形狀。
不知劍柄會為如此,李孟羲心生疑惑。
疑惑暫放一邊,稍斜劍身,李孟羲把平放於矮幾之上,把劍柄朝向自己,手握劍柄,稍用力一拔,未感受到多大阻力,噌的一聲劍已出鞘。
前世之時,刀具管理嚴格,李孟羲接觸到的最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不過菜刀而已,他對真正的戰劍的接觸幾乎沒有。
就比如現在,李孟羲就很好奇劍是如何被卡在劍鞘裏,又是如何沒被卡死,能順暢的拔出來的。
應該是小巧的機關之類的,李孟羲感受著劍拔出劍鞘的那一瞬間劍身明顯向外彈的力量,他好奇的把劍拔出又合進數次。
劍被鞘鎖的正合適,不會過緊,也不會讓劍從劍鞘意外滑出。
劍鞘很好,很實用,但真正關鍵的還是劍本身。
荊軻刺秦時,秦王嬴政劍太長,拔之不出。現在李孟羲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李孟羲一手握著劍鞘,一手拉著劍柄外拉,劍隻拔出一半,他的小胳膊就已經伸直了,再要想把向外拔,得身體向後仰,或者站起來才行。
李孟羲朝關羽劉備尷尬一笑,隻得站起,手抽劍柄,緩緩拔劍出鞘。
劍完全出鞘,因為拿不動,劍隻好依然橫放矮幾之上。
因為此時大雨,帳中光線並不好,出鞘的劍在弱光下,顯現出銀色的光澤,近乎和水銀一個顏色,是極其冷冽的冷色調,此謂暗室生寒。
細看劍身,這是一把經典的雙刃劍,並且明顯還有青銅劍時代留下的技術特征,劍身呈八麵,即漢八麵劍。
春秋戰國之時,那時因為青銅韌性不足,製造的兵器脆且易折,因此采用多麵研磨的方式,來增加劍身的強度。
本質上,青銅劍多麵研磨的技術,屬於加強劍脊技術的高級形式。
劍脊,即為劍身中間一條凸起的棱,當單薄平整劍身強度不夠時,把劍脊加深加重,就像在劍身焊了一條鋼筋一樣,能有效增加劍的強度。
多麵研磨屬於青銅劍的技術遺留,至漢朝時,冶鐵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炒鋼法也已出現,鋼的性能完勝於青銅,已不需要用多麵研磨的技術增加的些許強度,不過技術的慣性之下,多麵劍還是沿襲到了漢劍之上。
隻有承接了青銅武器尾聲的漢朝才有獨特的多麵劍形式,在漢之後,多麵劍銷聲匿跡。
雖然多麵劍對加強劍身強度沒多大作用,不過,看起來很好看。
把劍在手中翻轉,不同角度的劍麵反射的微光明暗不同,讓劍身看起來很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劍身遠看如鏡,湊近去看,李孟羲用手輕輕摩挲著劍身,他看到了劍上有很多細密的花紋,從劍脊至劍刃,整個劍被密密匝匝的細密花紋密布。
這些鍛打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花紋,本身就代表著質量。
常說的十鍛鋼百鍛鋼,指的就是鍛打次數,鍛打次數越多,劍身的花紋也就越多,也往往代表著劍的質量也越好。
多鍛鋼有時又叫雪花鋼,就是對鍛紋的另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劍很好,稱得上是上品。
劉備手牽李孟羲之手,自矮幾上走下,和軍中大小將官,一一介紹。
李孟羲麵帶笑意,舉止沉穩,雖說除關張以外,餘者一個不認識,但李孟羲禮數周到,不驕不躁。
這麽說很玄乎,前世李孟羲並不是如何出類拔萃的人,說禮數處處周到,其實誇大了。
然而,如今李孟羲不過七八歲而已,成年人能做到的程度,由李孟羲年幼之身做出來,做出五分的程度,便能有十二分的牛逼。
正如,成年人不尿床,什麽優點都算不上,然而,若放在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身上,不尿床簡直神童。
就是如此。
李孟羲以不過中人之姿,無論待人接物還是學問或者其他,放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少年身上,足夠驚豔。
大大小小的百夫長什長伍長之類的,李孟羲跟著劉備一一認過一遍。
李孟羲時刻拉著弟弟,讓弟弟跟著一起,劉備帶自己一一認識大小將官是何目的,李孟羲大致猜的出來,劉備是好意,此舉意在,幫自己樹立威信,使日後,軍中無人敢相欺。
“這是某弟,”李孟羲拉著弟弟笑著挨個跟什長們打招呼,“小弟,叫叔叔,說叔叔好。”
李孟羲指使著弟弟。
“叔叔好。”弟弟躲在李孟羲懷裏,偷偷的看著大人們,甜甜的喊著。
雖說,李孟羲也是個娃娃,然而,什長們沒人敢逗弄他。
於是,什長們就這個捏捏弟弟的小臉蛋,那個摸摸弟弟腦袋,親昵極了。
什長們以此表達對李孟羲哥倆的善意。
天上,雨點終於落下,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落了下來。
“玄德公,到此為止吧,快讓眾軍入帳避雨。”
李孟羲說到。
“也好。”劉備點頭,“雲長,散了吧。”
關羽領命,解散了眾鄉勇。
鄉勇們全散了,沒有外人了,不用再裝什麽威儀了。
關張二人過來,關羽笑問,“羲兒,大哥這一番安排,如何?”
“多謝三位躬身親為,孟羲不勝感激。”李孟羲朝關張抱拳,感激的說到。
見李孟羲能體悟到大哥的良苦用心,孺子可教,關羽滿意的點了點頭。
雨頃刻間就成了滂沱之勢,為了避雨,劉關張三人並李孟羲哥倆,忙入帳避雨。
帳中,張飛叉腰在簾門處看雨,嘴裏罵罵咧咧,說這直娘賊的雨,一下得兩天。
矮幾旁,劉備關羽李孟羲三人,並李磚這個小家夥,四人圍坐一起。
李孟羲手中,一柄巨長的劍,是方才“封將台”上,劉備親賜。
此劍頗重,方才,李孟羲手提此劍跟劉備一一會見大小將官之時,這把劍李孟羲幾乎拿不住,劍尾拖在地上拖著走,才不至掉在地上。
現在,有空看看這把劍到底如何了。
劍很長,且份量十足。
李孟羲吃力的雙手捧劍,把劍捧於矮幾之上。
“玄德公,此劍,可為雌雄雙股劍其中之一?”李孟羲好奇的問到。
不同於一般配劍,李孟羲覺得,這把劍過於長了。
“不錯。”劉備邊用袖子擦頭發上淋的雨水邊答到,“羲兒,你觀此劍如何?”
李孟羲便去看劍,目測連柄帶鞘,這一把劍長四尺有餘,看起來很修長。
有句古語,好像是古代,也就是東漢末年的太史慈說的,說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劍長何以以三尺為長?三尺之長,其實是最常見也最合適的配劍長度。
再長就是雙手劍了。
四尺長的配劍,比別人的劍長了一大截,很少見。
李孟羲猜測這把劍應是雌雄雙劍中的雌的那把,若是雄劍,應該更重,自己就更拿不動了。
細看,平放於矮幾上的這把雌劍,劍鞘樸實無華,棕色原木劍鞘上,漂亮的木紋清晰可見,隻是李孟羲看不出這棕色的木頭是什麽樹上的。
用手指摩挲劍鞘,感覺劍鞘雖不光滑,但是因為木頭材質的原因,摸上去紋理細膩,手感絕佳。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目光從劍鞘移至劍鄂,劍鄂處是簡易實用的一字劍格,和劍鞘一樣,劍格上也未有任何裝飾。
再看劍柄,劍柄也是精鋼,和劍身為一體主鑄造,堅實無比,不存在斷柄的可能。
長約一掌半的劍柄上,細細的纏著一層防滑的麻繩,麻繩因為被汗漬浸潤和手掌的摩擦,顏色發暗。
親自伸手握持了一下,觸感李孟羲覺得有些奇怪,李孟羲本來以為,劍柄都是圓柱型的,親自握了之後才他發現,雌雄雙劍的劍柄竟然是多棱形的。
詫異之下,李孟羲把劍柄一端抬起細看,一數劍柄棱數多達八棱。
八棱柱形狀的劍柄,手握上之後,手感處於略硌手和舒適之間的中間狀態。
即不如圓柄舒適,也不是太硌手。此較起來,雌雄雙劍的劍柄更接近李孟羲記憶中羽毛球球拍柄的形狀。
不知劍柄會為如此,李孟羲心生疑惑。
疑惑暫放一邊,稍斜劍身,李孟羲把平放於矮幾之上,把劍柄朝向自己,手握劍柄,稍用力一拔,未感受到多大阻力,噌的一聲劍已出鞘。
前世之時,刀具管理嚴格,李孟羲接觸到的最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不過菜刀而已,他對真正的戰劍的接觸幾乎沒有。
就比如現在,李孟羲就很好奇劍是如何被卡在劍鞘裏,又是如何沒被卡死,能順暢的拔出來的。
應該是小巧的機關之類的,李孟羲感受著劍拔出劍鞘的那一瞬間劍身明顯向外彈的力量,他好奇的把劍拔出又合進數次。
劍被鞘鎖的正合適,不會過緊,也不會讓劍從劍鞘意外滑出。
劍鞘很好,很實用,但真正關鍵的還是劍本身。
荊軻刺秦時,秦王嬴政劍太長,拔之不出。現在李孟羲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李孟羲一手握著劍鞘,一手拉著劍柄外拉,劍隻拔出一半,他的小胳膊就已經伸直了,再要想把向外拔,得身體向後仰,或者站起來才行。
李孟羲朝關羽劉備尷尬一笑,隻得站起,手抽劍柄,緩緩拔劍出鞘。
劍完全出鞘,因為拿不動,劍隻好依然橫放矮幾之上。
因為此時大雨,帳中光線並不好,出鞘的劍在弱光下,顯現出銀色的光澤,近乎和水銀一個顏色,是極其冷冽的冷色調,此謂暗室生寒。
細看劍身,這是一把經典的雙刃劍,並且明顯還有青銅劍時代留下的技術特征,劍身呈八麵,即漢八麵劍。
春秋戰國之時,那時因為青銅韌性不足,製造的兵器脆且易折,因此采用多麵研磨的方式,來增加劍身的強度。
本質上,青銅劍多麵研磨的技術,屬於加強劍脊技術的高級形式。
劍脊,即為劍身中間一條凸起的棱,當單薄平整劍身強度不夠時,把劍脊加深加重,就像在劍身焊了一條鋼筋一樣,能有效增加劍的強度。
多麵研磨屬於青銅劍的技術遺留,至漢朝時,冶鐵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炒鋼法也已出現,鋼的性能完勝於青銅,已不需要用多麵研磨的技術增加的些許強度,不過技術的慣性之下,多麵劍還是沿襲到了漢劍之上。
隻有承接了青銅武器尾聲的漢朝才有獨特的多麵劍形式,在漢之後,多麵劍銷聲匿跡。
雖然多麵劍對加強劍身強度沒多大作用,不過,看起來很好看。
把劍在手中翻轉,不同角度的劍麵反射的微光明暗不同,讓劍身看起來很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劍身遠看如鏡,湊近去看,李孟羲用手輕輕摩挲著劍身,他看到了劍上有很多細密的花紋,從劍脊至劍刃,整個劍被密密匝匝的細密花紋密布。
這些鍛打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花紋,本身就代表著質量。
常說的十鍛鋼百鍛鋼,指的就是鍛打次數,鍛打次數越多,劍身的花紋也就越多,也往往代表著劍的質量也越好。
多鍛鋼有時又叫雪花鋼,就是對鍛紋的另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劍很好,稱得上是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