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鄉勇豎起來耳朵,要聽李孟羲說道說道,為何黃巾之後,這天下為何還亂。
李孟羲清了清嗓子,便開始緩緩說了起來。
李孟羲口才不錯,說起天下大勢,那可是頭頭是道。
他言辭犀利,又能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且並不高深莫測,故作玄虛。天命玄談,他也一字未說,故而,一眾鄉勇能聽得懂,並聽的入神。
“……所以這黃巾之亂,歸根結底,在於土地。你想啊,那黃巾賊從何而來?還不是跟眾位一樣,也是貧苦百姓?”
“諸位家中多少還有田產,不至從賊。可試問,不說旁處,就涿郡境內,投賊之人還少嗎?當真黃巾就人人該死?”
聞言,鄉勇連連稱是,說家鄉的確有人投了黃巾,甚至還說族親裏有人也投了黃巾。
家中無田,不投黃巾,隻有餓死,吃黃巾軍糧,勉強可活。至於黃巾軍糧從何而來,管他做甚。
鄉勇們心中揣揣,心思若是家中到了迫不得已賣田的地步,怕不是也隻有投了黃巾,才有條活路。
而真要是從了賊,命可就不是自己的了,隨時掉腦袋。
道理掰扯的很明白了,讓鄉勇有了一絲對黃巾的同情,這卻不是李孟羲最終的目的。
“黃巾不成氣候,亂不上多久。
剛有人問,為何黃巾之亂平定,天下還要再亂?再亂原因在於,朝廷下令各地自練團練以備黃巾,亂在此令。”
“此令一下,縱黃巾平定,必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早已無力管控地方,地方手中無兵還好,但一朝有兵,誰肯輕棄兵馬。”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手中有兵,又怎能不生反心?”
李孟羲語氣平靜,出言卻自有一股肅殺之氣。
“匹夫一怒……額這個,百姓一怒,血濺五步耳。咱窮苦百姓,縱是手有刀槍,就是想亂他一亂,能怎地?最多不過驚鬧市,傷死幾人而已。”
“若是世家大族,地主豪強,他們這般人物若是一亂,何止血流成河?大漢郡郡有世家,縣縣有豪強,如今他們兼且有兵,他們若亂,豈止死傷三五人,兵戈四起之下,天下又豈能安定?”
“故,黃巾亂後,當是諸侯之亂,到時戰亂紛任,要更勝於今日黃巾。”
一席話說的李孟羲略口幹舌燥,他又端過弟弟手中的碗,又喝了兩口。
李孟羲是後世之人,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他心,他並未因為鄉勇們身份低下而對他們有絲毫輕視。
今日和鄉勇們談論天下大勢,李孟羲組織言語的用心程度毫不遜色當日進見劉備之時。
為了說的更淺顯易懂,李孟羲連“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樣的話都不肯用,生怕鄉勇們聽不明白。
也正因為李孟羲說的用心,他話中的意思,鄉勇們聽的明明白白。
天下若是再亂他十年八年……
“這可……這可如何是好?”李孟羲身旁挨坐著的車夫老鐵有些失神的呢喃著。
亂世對經不起任何波折的平民百姓來說,無異於瘟疫一般可怕,一股無措的情緒蔓延開來。
有人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當真天下會更亂?”一個鄉勇不可置信的試探著問。
“避無可避。”李孟羲搖頭回應到。
這下,一什鄉勇全都低著腦袋沉默了。
半晌之後,見鄉勇們情緒不高,李孟羲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道,“各位兄長,可否聽孟羲一言?”
老鐵回過神來,連朝李孟羲拱了拱手,“軍師但說無妨!”
其他鄉勇們也起了頭,眼睛齊刷刷的看了過來。
“承蒙各位看得起,孟羲就鬥膽直言了。”
“諸位從軍為何?想必不過前途二字。雖說亂世已臨,我等鬥大的字不識一個,難有大成就。可眼下卻也有千載難逢之機。”
說到這裏,李孟羲頓了一下,他目光掃過一眾鄉勇,見眾人都眼睛看過來,豎著耳朵聽的模樣,李孟羲繼續說到,“要問何為千載難逢之機?黃巾也。”
“今黃巾並無十足戰力,一觸即潰。諸位何不奮勇,多立軍功,趁黃巾之亂,謀得個一官半職。
雖說,將軍難免陣前亡,打仗免不了要死人。
可哪怕隻是掙個百夫長,別的不說,至少有一身好甲吧?
諸位都上過沙場,有甲和無甲,哪個易死,哪個易活,諸位自有評斷,不用某多言。
大富大貴難求,那是要拿命換的;就算不求大富大貴,隻想苟得性命於亂世,也絕非易事。
兵卒戰陣易死,若要活命,謀得一官半職,是重中之重。”
“軍中謀立官職,必要有軍功在身。
今有黃巾羸弱之敵,不卻正是我等軍人謀取軍功之千載難逢之機?”
“有弱敵可搏巨功,此良機斷難再有。”
“故某所言,諸位前途,正在黃巾之亂。諸位當奮命一搏便是。”
語畢,李孟羲停下不說了,讓鄉勇們自個思量。
鄉勇們聽完李孟羲的話,隔著火勢漸熄的篝火,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有些被李孟羲的話說的意動了。
“著啊!軍師說的在理!”某鄉勇一拍大腿,有些意動模樣。
黃巾確實不堪一擊,當時大興山一戰,黃巾幾萬人,可打起來怎麽著?還不是追著黃巾追了滿山,哪怕遇到一絲抵抗?
當時若是再勇一點,跟什長狗子一樣一樣搏殺或是生擒個黃巾百夫長,自己現在也是什長了。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等成了什長,再殺他一兩個甲士,那不還得再升一級?
眾鄉勇投軍時間也不短了,鄉勇們尋思,按功賞的情況來看,義軍功賞倒是分明,每戰下來,但立功者,不論大小,人人有賞,未有立功而不賞者。
如今李孟羲的話,細細思量之後,鄉勇們覺得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和被迫為賊的黃巾軍相比,和還在家鄉埋頭苦種的鄉人相比,如今從軍的鄉勇們的確有著遠比其他人光明的多的“前途”。
亂世裏餓死百姓,卻餓不死當兵的。
對這些大字不識的鄉勇們來說,正有一個天大的機會擺在了他們麵前,他們此時若是奮命一搏,當能以自己的鮮血,換取最大的價值。
如今殺了一個沒什麽戰鬥意誌的黃巾甲士,就可以得軍功一級。
再等一兩年後,他們的對手就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經過戰火洗禮的其他的鄉勇,再要得軍功一級,難度平增數倍。
要是再等個兩年,等諸侯兵成,為了對抗黃巾而募集的鄉勇們,他們的對手就變換成了各方精銳,變成了並州鐵騎,丹陽兵,虎豹騎,陷陣營,白馬義從,先登死士……
雖說大浪淘沙,可先被淘掉的,必然是最小的沙子。
如今趁黃巾之亂,不管在誰的麾下以軍功博得個百夫長千夫長,都將占得先機。
就算誌不在軍旅,從軍隻為掙得些錢財,然後回鄉買地,那如今也是能掙得錢財最容易的時候。
李孟羲清了清嗓子,便開始緩緩說了起來。
李孟羲口才不錯,說起天下大勢,那可是頭頭是道。
他言辭犀利,又能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且並不高深莫測,故作玄虛。天命玄談,他也一字未說,故而,一眾鄉勇能聽得懂,並聽的入神。
“……所以這黃巾之亂,歸根結底,在於土地。你想啊,那黃巾賊從何而來?還不是跟眾位一樣,也是貧苦百姓?”
“諸位家中多少還有田產,不至從賊。可試問,不說旁處,就涿郡境內,投賊之人還少嗎?當真黃巾就人人該死?”
聞言,鄉勇連連稱是,說家鄉的確有人投了黃巾,甚至還說族親裏有人也投了黃巾。
家中無田,不投黃巾,隻有餓死,吃黃巾軍糧,勉強可活。至於黃巾軍糧從何而來,管他做甚。
鄉勇們心中揣揣,心思若是家中到了迫不得已賣田的地步,怕不是也隻有投了黃巾,才有條活路。
而真要是從了賊,命可就不是自己的了,隨時掉腦袋。
道理掰扯的很明白了,讓鄉勇有了一絲對黃巾的同情,這卻不是李孟羲最終的目的。
“黃巾不成氣候,亂不上多久。
剛有人問,為何黃巾之亂平定,天下還要再亂?再亂原因在於,朝廷下令各地自練團練以備黃巾,亂在此令。”
“此令一下,縱黃巾平定,必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早已無力管控地方,地方手中無兵還好,但一朝有兵,誰肯輕棄兵馬。”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手中有兵,又怎能不生反心?”
李孟羲語氣平靜,出言卻自有一股肅殺之氣。
“匹夫一怒……額這個,百姓一怒,血濺五步耳。咱窮苦百姓,縱是手有刀槍,就是想亂他一亂,能怎地?最多不過驚鬧市,傷死幾人而已。”
“若是世家大族,地主豪強,他們這般人物若是一亂,何止血流成河?大漢郡郡有世家,縣縣有豪強,如今他們兼且有兵,他們若亂,豈止死傷三五人,兵戈四起之下,天下又豈能安定?”
“故,黃巾亂後,當是諸侯之亂,到時戰亂紛任,要更勝於今日黃巾。”
一席話說的李孟羲略口幹舌燥,他又端過弟弟手中的碗,又喝了兩口。
李孟羲是後世之人,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他心,他並未因為鄉勇們身份低下而對他們有絲毫輕視。
今日和鄉勇們談論天下大勢,李孟羲組織言語的用心程度毫不遜色當日進見劉備之時。
為了說的更淺顯易懂,李孟羲連“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樣的話都不肯用,生怕鄉勇們聽不明白。
也正因為李孟羲說的用心,他話中的意思,鄉勇們聽的明明白白。
天下若是再亂他十年八年……
“這可……這可如何是好?”李孟羲身旁挨坐著的車夫老鐵有些失神的呢喃著。
亂世對經不起任何波折的平民百姓來說,無異於瘟疫一般可怕,一股無措的情緒蔓延開來。
有人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當真天下會更亂?”一個鄉勇不可置信的試探著問。
“避無可避。”李孟羲搖頭回應到。
這下,一什鄉勇全都低著腦袋沉默了。
半晌之後,見鄉勇們情緒不高,李孟羲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道,“各位兄長,可否聽孟羲一言?”
老鐵回過神來,連朝李孟羲拱了拱手,“軍師但說無妨!”
其他鄉勇們也起了頭,眼睛齊刷刷的看了過來。
“承蒙各位看得起,孟羲就鬥膽直言了。”
“諸位從軍為何?想必不過前途二字。雖說亂世已臨,我等鬥大的字不識一個,難有大成就。可眼下卻也有千載難逢之機。”
說到這裏,李孟羲頓了一下,他目光掃過一眾鄉勇,見眾人都眼睛看過來,豎著耳朵聽的模樣,李孟羲繼續說到,“要問何為千載難逢之機?黃巾也。”
“今黃巾並無十足戰力,一觸即潰。諸位何不奮勇,多立軍功,趁黃巾之亂,謀得個一官半職。
雖說,將軍難免陣前亡,打仗免不了要死人。
可哪怕隻是掙個百夫長,別的不說,至少有一身好甲吧?
諸位都上過沙場,有甲和無甲,哪個易死,哪個易活,諸位自有評斷,不用某多言。
大富大貴難求,那是要拿命換的;就算不求大富大貴,隻想苟得性命於亂世,也絕非易事。
兵卒戰陣易死,若要活命,謀得一官半職,是重中之重。”
“軍中謀立官職,必要有軍功在身。
今有黃巾羸弱之敵,不卻正是我等軍人謀取軍功之千載難逢之機?”
“有弱敵可搏巨功,此良機斷難再有。”
“故某所言,諸位前途,正在黃巾之亂。諸位當奮命一搏便是。”
語畢,李孟羲停下不說了,讓鄉勇們自個思量。
鄉勇們聽完李孟羲的話,隔著火勢漸熄的篝火,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有些被李孟羲的話說的意動了。
“著啊!軍師說的在理!”某鄉勇一拍大腿,有些意動模樣。
黃巾確實不堪一擊,當時大興山一戰,黃巾幾萬人,可打起來怎麽著?還不是追著黃巾追了滿山,哪怕遇到一絲抵抗?
當時若是再勇一點,跟什長狗子一樣一樣搏殺或是生擒個黃巾百夫長,自己現在也是什長了。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等成了什長,再殺他一兩個甲士,那不還得再升一級?
眾鄉勇投軍時間也不短了,鄉勇們尋思,按功賞的情況來看,義軍功賞倒是分明,每戰下來,但立功者,不論大小,人人有賞,未有立功而不賞者。
如今李孟羲的話,細細思量之後,鄉勇們覺得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和被迫為賊的黃巾軍相比,和還在家鄉埋頭苦種的鄉人相比,如今從軍的鄉勇們的確有著遠比其他人光明的多的“前途”。
亂世裏餓死百姓,卻餓不死當兵的。
對這些大字不識的鄉勇們來說,正有一個天大的機會擺在了他們麵前,他們此時若是奮命一搏,當能以自己的鮮血,換取最大的價值。
如今殺了一個沒什麽戰鬥意誌的黃巾甲士,就可以得軍功一級。
再等一兩年後,他們的對手就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經過戰火洗禮的其他的鄉勇,再要得軍功一級,難度平增數倍。
要是再等個兩年,等諸侯兵成,為了對抗黃巾而募集的鄉勇們,他們的對手就變換成了各方精銳,變成了並州鐵騎,丹陽兵,虎豹騎,陷陣營,白馬義從,先登死士……
雖說大浪淘沙,可先被淘掉的,必然是最小的沙子。
如今趁黃巾之亂,不管在誰的麾下以軍功博得個百夫長千夫長,都將占得先機。
就算誌不在軍旅,從軍隻為掙得些錢財,然後回鄉買地,那如今也是能掙得錢財最容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