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鄉勇們拿著兵器互相打鬥,這是人家在操練,小弟李磚以為別人“打架”,他看的可開心了,時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
和弟弟不同,李孟羲對一邊倒的對練沒什麽興趣,他的目光更多的是在看勢均力敵的對戰。
比如說,戈對刀盾,或者是長槍對戈,或是長戈對啄,這幾組對戰才是戰場上的最常見到的。
而連個盾也不拿,拎著一把小破刀就敢硬懟長槍大戟的人,就李孟羲所知,在漢末三國,隻有一個這樣的猛人。
此人不是呂布,更不是關張趙馬黃,乃是東吳名將,丁奉。
細說“丁奉雪中奮短兵”,此事是說東吳平北將軍丁奉在嚴寒大雪之時,令部將及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隻帶短刀,迎戰魏兵,使魏兵輕敵,最終殺魏兵措手不及,大獲全勝。
丁奉是個十足的狠人。
訓練終歸隻是訓練,跟實戰有相當大的差別。
刀盾兵還好,用刀背就不會傷到人了;槍兵把槍倒拿,槍尾在前,槍頭在後,普通士兵的槍都是一頭有刃,槍尾捅不傷人,而用槍尾也並不影響使用感。
可把戈倒拿算怎麽回事?
戈刃比槍頭重很多,戈的重心很靠前,把戈反著拿用柄去捅人手感差到爆,後邊跟墜個磚頭一樣。
再說,戈的用法跟槍區別挺大的,就李孟羲看著一會兒,戈的用法,怎麽跟斧頭一樣,從上往下鑿一下,揮砍一下,戳一下,勾住別人盾,就跟鉤子一樣,能把別人的盾給勾歪。
李孟羲看到有位仁兄就是拿著戈尾和一名刀盾兵你戳我一下,我砍你下,玩的不亦樂乎,一點不嚴肅。
李孟羲看的皺眉,但並不想發表意見,鄉勇們拿的都是真兵器,萬一傷著就是人命,因此他們訓練時畏畏縮縮的很正常。
高強度訓練不是不能,而是得不償失。
關羽沒有就士兵們的訓練態度發火,看來他也認為是正常的。
待鄉勇們捉對對練了幾十分鍾之後,夥夫們把飯煮好了。
吃飯的時候,關羽特地叫李孟羲一起。
關羽是想,趁機給李孟羲講一下方才操練的那些陣法,方陣圓陣等各陣的特點極用法。
飯間無話。
李孟羲安安靜靜的喝粥,並用筷子夾著一根水煮青菜,嘎吱嘎吱的咬著吃。
李孟羲吃飯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的。
方才,早上看關羽演練陣法,實則是李孟羲第一次接觸到古代軍陣。
怎麽說呢,關羽操練的陣法,確實有門道,兵種之間配合嚴謹,各類陣法形式多變。
然而,李孟羲看完有些意猶未盡之感。
而且,可能是因為訓練仍然不夠的原因,在操練之時,複雜的陣法變幻,時有錯漏。
吃著飯,李孟羲回想著早晨所見,因為在想事,粥一不注意就喝完了。
兩下都有話要說,關羽看李孟羲吃完,放下了碗,關羽也才吃了一碗粥,但就要湊李孟羲的時間,先給李孟羲講一下,陣略的學問。
沒想到,未等關羽說出問題,李孟羲就已經先一步開口。
“我觀將軍今晨演陣,似有不足之處。”李孟羲神情泰然,語氣平靜。
關羽訝然,一雙丹鳳目似驚又愕,好一會兒,關羽才回過神來。
好嘛,說某的陣法有不足,羲兒竟識得陣法?關羽分外好奇。
似笑非笑的看著李孟羲看了片刻,關羽撫須,頷首,“你且說。”示意李孟羲說說看。
李孟羲自然不會怯場,有啥說啥,心直口快。
他撓了撓頭,皺眉略一思索,而後抬頭目視關羽,正色說到,“今晨觀將軍演陣,將軍的方陣、圓陣,陣法嚴整,軍士從容不亂,而獨錐形陣不甚精熟。”
李孟羲能倒出各陣法名稱,關羽已經側目,待李孟羲再說出錐陣的不足,一言說出了問題所在,關羽更是驚訝無比。
果然,李孟羲對軍陣一道有所涉獵,竟不是一無所知。
識陣略,如何自說不懂兵法?關羽目露疑惑,他有些搞不懂李孟羲了。
李孟羲早前說,不懂兵法。可他分明知曉方陣圓陣這些陣法知識。
實則,方陣圓陣這些簡單陣法的知識,對古人來說,普通百姓可能一輩子接觸不到。
但是,李孟羲一個來自後世的人,來自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各種古裝電影電視劇中,見的最多的就是方陣圓陣。
因為,這倆陣,視覺效果容易出來且排練難度低啊。
李孟羲能叫出陣法的名字,不代表,他懂得更多。
李孟羲繼續說,“某思慮良久,以為,問題有三。
其一為軍士訓練日短,陣法不熟。將軍演陣時,至錐陣,錯亂百出。
其二為軍士職責混亂,站位不清。變陣之時,我觀某些軍士,慌張而不知所向。
其三為陣法轉變突兀,徒增繁瑣。自圓陣變錐陣……某看不懂,圓陣是是如何變成了錐陣。”
如是三條,條例清晰,條條言之有物。
關羽丹鳳目微睜,心下大奇,不由拊掌,“且一一細說。”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整理了思路。
“將軍諸陣皆成,唯獨錐陣,不甚齊整。我有兩法,可助將軍。”李孟羲自顧說著,他沒注意到,關羽驚詫莫名的眼神。
“其一:可把錐形陣可分為兩部分,”說著李孟羲低頭在地上四下看了看,他撿起一根草棍,在地上畫了起來,“將軍可選出特定的十來人,要變陣時,隻這這十來人變為錐形,而其他人則緊跟小錐陣之後,不用變陣。如此一來,不必全營皆動,而錐形陣瞬息可成。”
第一策,第一個建議。
李孟羲一邊說著,一邊按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理解,在地上畫出了圖解。
和關羽全營齊動的變陣方法不同,李孟羲退而求其次,不求把整個陣變成一個大三角(錐形),隻要有一小部分精銳組成了三角形的突出部,再之後後續跟進的人是不是錐形陣就不重要了。
小錐陣後邊跟著方陣也行,後邊的人烏泱泱的一片不成陣其實勉強也行。
錐形陣的要義在李孟羲的理解來看,是把攻擊力量集中一點,以點破麵,因此,整個錐形陣最核心的關鍵就是錐形陣的尖角部分。
李孟羲建議變大錐形陣為小錐形陣,不僅顧及了錐形陣的特點,還讓變陣難度直降。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坐在李孟羲李孟羲對麵,關羽目光盯著地上李孟羲畫的簡圖,圖很簡單,不過是一個三角形後跟著一個長方形而已。
圖簡單,關羽卻皺眉沉思,思索著看了很久。
關羽熟讀兵書戰策,比李孟羲更懂陣法。
錐形陣長於進攻,破陣之時,尖錐破開敵陣,後續的兵力要立刻跟上打開缺口。穀
尖錐要足夠犀利,必選批甲執銳之雄壯之士,不然不足以破陣,這是其一,後續力量也要銜接緊密,不然縱是甲士破開敵陣,後方士兵沒跟上去,容易功虧一簣。
半晌後,關羽一臉鄭重的看了李孟羲一眼,“化大為小,此法可行。”
好嘛,這個取巧的變陣方法被關羽認可了。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他抬腳在地上來來回蹭了幾下,地上畫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痕跡被他幾腳給踩沒了。
“第二種。”李孟羲低頭再畫。
“從圓陣變為錐形陣……我看不懂將軍麾下軍士是如何變得,軍士走位太繁雜了。”
“而若是再加一陣,由圓陣變回方陣,由方陣變為錐形陣,”說著,李孟羲用草棍畫了一道道等長的線段,“我觀方陣變圓陣極易,圓陣變方陣極易,方陣變錐陣亦易,可見關鍵,在於方陣。若方陣有九列縱陣,可讓其中一列不動,以為中列,左右各四列依次排列。”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一道指長的線段。
“左一縱列,以中列隊首為基,向後錯開一步。”在第一條線段左邊,李孟羲挨著畫了第二道等長的線段,第二道線段比第一條線段向後了約一厘米的長度。
“接著左二縱列,以左一為基,再向後錯開一步。”
“左三以左二為基,再錯一步。”
“左四再錯左三一步。”
“而後,右翼亦如此。”
“如此錐形陣之錐部突出,錐形陣數息便成。”
說完了。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九條長短一樣的線段。
以中間為基準,左右兩側每條線段都向後錯開同樣的距離,這樣就突出了錐形。
李孟羲撓了撓頭,他覺得幹巴巴的線段看起來太抽象了,於是他又動手用了兩條直線把各線段的頂點連了起來。
他這麽一連,規整的等邊三角形的形狀赫然出現。
關羽撫著長須的手停在胡須一半,不動了。
關羽目不轉睛的盯著陣圖,他陷入沉思,如同一尊塑像。
“將軍以為如何?”李孟羲問。
關羽沉浸在思考中,還未回過神來。
李孟羲於是安靜的等著。
關羽內心此時如翻江倒海般翻騰不已。
圓陣變錐陣很複雜,每每兩陣之間轉變時,總是看起來亂糟糟的,遲遲找不到解決辦法,不想今日被李孟羲一策解決。
在本來的圓陣變錐陣之間,多加了由圓陣變方陣的過程,雖然多變一陣,可變陣反而神奇的變得簡單多了。
關羽從沉思中回轉過來,他停在長髯上的手終於再動了,看著李孟羲,關羽眼神略複雜。
李孟羲前策提議變大錐陣為小錐陣,關羽本以為已是絕佳良策,沒想到第二策一出,遠勝前策。
先說前策,錐形陣變陣的由全營的人變為少數指定的人,人少,變陣自然飛快。
可依然有一個問題。即,破陣,我軍必多有死傷,一次破陣,負責破陣的錐形部分就消耗殆盡。
下次要再組錐形陣,還得繼續指派特定的人,並且再訓練。人再少,錐形陣也要訓練站位和兵器配合等。
如此以來,每一戰過後,錐形陣都要重新訓練錐鋒,這樣會很花費很多精力。
再看李孟羲第二策,首先是隻是簡單的加了方陣,就讓變陣過程中的混亂問題迎刃而解。
再接著,李孟羲所說的錯列變陣法,遠勝前策的錐形小陣。
錯列法不用再特定指定人,也不用每戰有損耗之後再訓練“錐部”,隻要讓每列前後錯開一定的距離,必然還是錐形陣。
就算人員損耗嚴重,每列前麵的人死傷殆盡,下次再變錐形陣,一錯列,錐形陣就又成了。
而且關羽敏銳的發現,李孟羲的錯列法讓錐形陣可以有更多靈活的變化。
既然是錯列,每列錯開的距離就可以規定是錯開一人距離,還是兩人距離,還是三人。
錯開人數的越多,陣就越尖銳,反之,錐形陣的陣尖就更厚重。
甚至可以,數列錯開,再數列不錯開,若是縱列足夠,豈不是可以組成有數個錐部的特殊錐形陣?
小小的普通錐陣,變成變形金剛了。
越細思,關羽越覺得很多思路被打開了。他不由得雙手摩擦著雙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見關羽已經回過神的樣子,李孟羲再次進言,“我觀方陣最為規整,由方陣變為其他陣型,也最為簡易和迅疾。”
“或可令方陣為“中間陣”,繁複之陣互相變化多有不易,不妨都可先變為方陣,再行變幻。”
“好!”關羽拊掌大讚。
關羽負責訓練義軍時日已不短,不僅圓陣變錐形陣容易產生混亂,錐形陣變魚鱗陣一樣混亂,雁行陣再變錐形陣同樣如此。
如今被李孟羲一語挑明關鍵,眾多問題迎刃而解。
設方陣為中間陣,此策為最上上之策,短短六七言,足可為諸般軍陣變幻之要旨。
與此相比,李孟羲所說的錯列法,不過能用於一二軍陣罷了。
一個足以成為總綱,是戰略高度,一個隻是戰術高度,自不可同日而語。
關羽被狠狠震驚了。
正因為熟讀兵書,關羽才清楚的知道,李孟羲眼光是何等的高明。
關羽猶豫再三,他看著低頭拿著草棍在地上畫陣圖的李孟羲,他遲疑問到,“羲兒,你當真,未學兵法?”
“沒學過啊。”李孟羲抬頭,有些疑惑疑惑。
“那為何,你知變陣以方陣為宗?”關羽不可置信一臉懷疑的看重李孟羲。
“剛想得到啊。”李孟羲一臉疑惑的說到,怎麽,哪裏有問題嗎。
奧,剛想到的……
關羽驚訝的差點拽斷了一根胡子。
你看了一遍操練,就想到了改進陣法,這……
難道是天縱之才?!
和弟弟不同,李孟羲對一邊倒的對練沒什麽興趣,他的目光更多的是在看勢均力敵的對戰。
比如說,戈對刀盾,或者是長槍對戈,或是長戈對啄,這幾組對戰才是戰場上的最常見到的。
而連個盾也不拿,拎著一把小破刀就敢硬懟長槍大戟的人,就李孟羲所知,在漢末三國,隻有一個這樣的猛人。
此人不是呂布,更不是關張趙馬黃,乃是東吳名將,丁奉。
細說“丁奉雪中奮短兵”,此事是說東吳平北將軍丁奉在嚴寒大雪之時,令部將及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隻帶短刀,迎戰魏兵,使魏兵輕敵,最終殺魏兵措手不及,大獲全勝。
丁奉是個十足的狠人。
訓練終歸隻是訓練,跟實戰有相當大的差別。
刀盾兵還好,用刀背就不會傷到人了;槍兵把槍倒拿,槍尾在前,槍頭在後,普通士兵的槍都是一頭有刃,槍尾捅不傷人,而用槍尾也並不影響使用感。
可把戈倒拿算怎麽回事?
戈刃比槍頭重很多,戈的重心很靠前,把戈反著拿用柄去捅人手感差到爆,後邊跟墜個磚頭一樣。
再說,戈的用法跟槍區別挺大的,就李孟羲看著一會兒,戈的用法,怎麽跟斧頭一樣,從上往下鑿一下,揮砍一下,戳一下,勾住別人盾,就跟鉤子一樣,能把別人的盾給勾歪。
李孟羲看到有位仁兄就是拿著戈尾和一名刀盾兵你戳我一下,我砍你下,玩的不亦樂乎,一點不嚴肅。
李孟羲看的皺眉,但並不想發表意見,鄉勇們拿的都是真兵器,萬一傷著就是人命,因此他們訓練時畏畏縮縮的很正常。
高強度訓練不是不能,而是得不償失。
關羽沒有就士兵們的訓練態度發火,看來他也認為是正常的。
待鄉勇們捉對對練了幾十分鍾之後,夥夫們把飯煮好了。
吃飯的時候,關羽特地叫李孟羲一起。
關羽是想,趁機給李孟羲講一下方才操練的那些陣法,方陣圓陣等各陣的特點極用法。
飯間無話。
李孟羲安安靜靜的喝粥,並用筷子夾著一根水煮青菜,嘎吱嘎吱的咬著吃。
李孟羲吃飯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的。
方才,早上看關羽演練陣法,實則是李孟羲第一次接觸到古代軍陣。
怎麽說呢,關羽操練的陣法,確實有門道,兵種之間配合嚴謹,各類陣法形式多變。
然而,李孟羲看完有些意猶未盡之感。
而且,可能是因為訓練仍然不夠的原因,在操練之時,複雜的陣法變幻,時有錯漏。
吃著飯,李孟羲回想著早晨所見,因為在想事,粥一不注意就喝完了。
兩下都有話要說,關羽看李孟羲吃完,放下了碗,關羽也才吃了一碗粥,但就要湊李孟羲的時間,先給李孟羲講一下,陣略的學問。
沒想到,未等關羽說出問題,李孟羲就已經先一步開口。
“我觀將軍今晨演陣,似有不足之處。”李孟羲神情泰然,語氣平靜。
關羽訝然,一雙丹鳳目似驚又愕,好一會兒,關羽才回過神來。
好嘛,說某的陣法有不足,羲兒竟識得陣法?關羽分外好奇。
似笑非笑的看著李孟羲看了片刻,關羽撫須,頷首,“你且說。”示意李孟羲說說看。
李孟羲自然不會怯場,有啥說啥,心直口快。
他撓了撓頭,皺眉略一思索,而後抬頭目視關羽,正色說到,“今晨觀將軍演陣,將軍的方陣、圓陣,陣法嚴整,軍士從容不亂,而獨錐形陣不甚精熟。”
李孟羲能倒出各陣法名稱,關羽已經側目,待李孟羲再說出錐陣的不足,一言說出了問題所在,關羽更是驚訝無比。
果然,李孟羲對軍陣一道有所涉獵,竟不是一無所知。
識陣略,如何自說不懂兵法?關羽目露疑惑,他有些搞不懂李孟羲了。
李孟羲早前說,不懂兵法。可他分明知曉方陣圓陣這些陣法知識。
實則,方陣圓陣這些簡單陣法的知識,對古人來說,普通百姓可能一輩子接觸不到。
但是,李孟羲一個來自後世的人,來自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各種古裝電影電視劇中,見的最多的就是方陣圓陣。
因為,這倆陣,視覺效果容易出來且排練難度低啊。
李孟羲能叫出陣法的名字,不代表,他懂得更多。
李孟羲繼續說,“某思慮良久,以為,問題有三。
其一為軍士訓練日短,陣法不熟。將軍演陣時,至錐陣,錯亂百出。
其二為軍士職責混亂,站位不清。變陣之時,我觀某些軍士,慌張而不知所向。
其三為陣法轉變突兀,徒增繁瑣。自圓陣變錐陣……某看不懂,圓陣是是如何變成了錐陣。”
如是三條,條例清晰,條條言之有物。
關羽丹鳳目微睜,心下大奇,不由拊掌,“且一一細說。”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整理了思路。
“將軍諸陣皆成,唯獨錐陣,不甚齊整。我有兩法,可助將軍。”李孟羲自顧說著,他沒注意到,關羽驚詫莫名的眼神。
“其一:可把錐形陣可分為兩部分,”說著李孟羲低頭在地上四下看了看,他撿起一根草棍,在地上畫了起來,“將軍可選出特定的十來人,要變陣時,隻這這十來人變為錐形,而其他人則緊跟小錐陣之後,不用變陣。如此一來,不必全營皆動,而錐形陣瞬息可成。”
第一策,第一個建議。
李孟羲一邊說著,一邊按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理解,在地上畫出了圖解。
和關羽全營齊動的變陣方法不同,李孟羲退而求其次,不求把整個陣變成一個大三角(錐形),隻要有一小部分精銳組成了三角形的突出部,再之後後續跟進的人是不是錐形陣就不重要了。
小錐陣後邊跟著方陣也行,後邊的人烏泱泱的一片不成陣其實勉強也行。
錐形陣的要義在李孟羲的理解來看,是把攻擊力量集中一點,以點破麵,因此,整個錐形陣最核心的關鍵就是錐形陣的尖角部分。
李孟羲建議變大錐形陣為小錐形陣,不僅顧及了錐形陣的特點,還讓變陣難度直降。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坐在李孟羲李孟羲對麵,關羽目光盯著地上李孟羲畫的簡圖,圖很簡單,不過是一個三角形後跟著一個長方形而已。
圖簡單,關羽卻皺眉沉思,思索著看了很久。
關羽熟讀兵書戰策,比李孟羲更懂陣法。
錐形陣長於進攻,破陣之時,尖錐破開敵陣,後續的兵力要立刻跟上打開缺口。穀
尖錐要足夠犀利,必選批甲執銳之雄壯之士,不然不足以破陣,這是其一,後續力量也要銜接緊密,不然縱是甲士破開敵陣,後方士兵沒跟上去,容易功虧一簣。
半晌後,關羽一臉鄭重的看了李孟羲一眼,“化大為小,此法可行。”
好嘛,這個取巧的變陣方法被關羽認可了。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他抬腳在地上來來回蹭了幾下,地上畫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痕跡被他幾腳給踩沒了。
“第二種。”李孟羲低頭再畫。
“從圓陣變為錐形陣……我看不懂將軍麾下軍士是如何變得,軍士走位太繁雜了。”
“而若是再加一陣,由圓陣變回方陣,由方陣變為錐形陣,”說著,李孟羲用草棍畫了一道道等長的線段,“我觀方陣變圓陣極易,圓陣變方陣極易,方陣變錐陣亦易,可見關鍵,在於方陣。若方陣有九列縱陣,可讓其中一列不動,以為中列,左右各四列依次排列。”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一道指長的線段。
“左一縱列,以中列隊首為基,向後錯開一步。”在第一條線段左邊,李孟羲挨著畫了第二道等長的線段,第二道線段比第一條線段向後了約一厘米的長度。
“接著左二縱列,以左一為基,再向後錯開一步。”
“左三以左二為基,再錯一步。”
“左四再錯左三一步。”
“而後,右翼亦如此。”
“如此錐形陣之錐部突出,錐形陣數息便成。”
說完了。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九條長短一樣的線段。
以中間為基準,左右兩側每條線段都向後錯開同樣的距離,這樣就突出了錐形。
李孟羲撓了撓頭,他覺得幹巴巴的線段看起來太抽象了,於是他又動手用了兩條直線把各線段的頂點連了起來。
他這麽一連,規整的等邊三角形的形狀赫然出現。
關羽撫著長須的手停在胡須一半,不動了。
關羽目不轉睛的盯著陣圖,他陷入沉思,如同一尊塑像。
“將軍以為如何?”李孟羲問。
關羽沉浸在思考中,還未回過神來。
李孟羲於是安靜的等著。
關羽內心此時如翻江倒海般翻騰不已。
圓陣變錐陣很複雜,每每兩陣之間轉變時,總是看起來亂糟糟的,遲遲找不到解決辦法,不想今日被李孟羲一策解決。
在本來的圓陣變錐陣之間,多加了由圓陣變方陣的過程,雖然多變一陣,可變陣反而神奇的變得簡單多了。
關羽從沉思中回轉過來,他停在長髯上的手終於再動了,看著李孟羲,關羽眼神略複雜。
李孟羲前策提議變大錐陣為小錐陣,關羽本以為已是絕佳良策,沒想到第二策一出,遠勝前策。
先說前策,錐形陣變陣的由全營的人變為少數指定的人,人少,變陣自然飛快。
可依然有一個問題。即,破陣,我軍必多有死傷,一次破陣,負責破陣的錐形部分就消耗殆盡。
下次要再組錐形陣,還得繼續指派特定的人,並且再訓練。人再少,錐形陣也要訓練站位和兵器配合等。
如此以來,每一戰過後,錐形陣都要重新訓練錐鋒,這樣會很花費很多精力。
再看李孟羲第二策,首先是隻是簡單的加了方陣,就讓變陣過程中的混亂問題迎刃而解。
再接著,李孟羲所說的錯列變陣法,遠勝前策的錐形小陣。
錯列法不用再特定指定人,也不用每戰有損耗之後再訓練“錐部”,隻要讓每列前後錯開一定的距離,必然還是錐形陣。
就算人員損耗嚴重,每列前麵的人死傷殆盡,下次再變錐形陣,一錯列,錐形陣就又成了。
而且關羽敏銳的發現,李孟羲的錯列法讓錐形陣可以有更多靈活的變化。
既然是錯列,每列錯開的距離就可以規定是錯開一人距離,還是兩人距離,還是三人。
錯開人數的越多,陣就越尖銳,反之,錐形陣的陣尖就更厚重。
甚至可以,數列錯開,再數列不錯開,若是縱列足夠,豈不是可以組成有數個錐部的特殊錐形陣?
小小的普通錐陣,變成變形金剛了。
越細思,關羽越覺得很多思路被打開了。他不由得雙手摩擦著雙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見關羽已經回過神的樣子,李孟羲再次進言,“我觀方陣最為規整,由方陣變為其他陣型,也最為簡易和迅疾。”
“或可令方陣為“中間陣”,繁複之陣互相變化多有不易,不妨都可先變為方陣,再行變幻。”
“好!”關羽拊掌大讚。
關羽負責訓練義軍時日已不短,不僅圓陣變錐形陣容易產生混亂,錐形陣變魚鱗陣一樣混亂,雁行陣再變錐形陣同樣如此。
如今被李孟羲一語挑明關鍵,眾多問題迎刃而解。
設方陣為中間陣,此策為最上上之策,短短六七言,足可為諸般軍陣變幻之要旨。
與此相比,李孟羲所說的錯列法,不過能用於一二軍陣罷了。
一個足以成為總綱,是戰略高度,一個隻是戰術高度,自不可同日而語。
關羽被狠狠震驚了。
正因為熟讀兵書,關羽才清楚的知道,李孟羲眼光是何等的高明。
關羽猶豫再三,他看著低頭拿著草棍在地上畫陣圖的李孟羲,他遲疑問到,“羲兒,你當真,未學兵法?”
“沒學過啊。”李孟羲抬頭,有些疑惑疑惑。
“那為何,你知變陣以方陣為宗?”關羽不可置信一臉懷疑的看重李孟羲。
“剛想得到啊。”李孟羲一臉疑惑的說到,怎麽,哪裏有問題嗎。
奧,剛想到的……
關羽驚訝的差點拽斷了一根胡子。
你看了一遍操練,就想到了改進陣法,這……
難道是天縱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