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劉玄德幫忙看著站軍姿,李孟羲專心糾正總是順拐的新兵的動作。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二”“一二”的極有節奏的口號聲中,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老實木訥的新兵終於不用李孟羲再帶著,也能原地踏步走的手腳不同向,也就是不再順拐了。


    立定之後,再原地踏步,被打斷了一下節奏,同樣也不順拐了。


    看來,順拐問題是初步糾正了。


    就看明天,看一夜過去,重複訓練的身體記憶消失之後,明天再讓他走,還會不會順拐。


    見這個新兵立定動作還有些混亂和遲疑,立定之後,不知是一步落腳還是兩步落腳。


    李孟羲接受的軍訓是兩步落腳,因為突然下令立定之後,一步落腳太倉促,而且容易身體沒調整好重心,容易站不穩。


    所以,原地踏步之後,稍頓一個步調,既多了一些反應時間,也可以頓一下稍調整重心,能立的更穩當。


    見有問題,李孟羲便順便教這個新兵該如何立定。


    “你看,看我怎麽立定,立定的時候,踏一步,第二步定住。注意看。”李孟羲跟新兵說著。


    “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踏踏。


    兩步踏腳聲,第一聲輕踏,第二步重踏,落地有響。


    “好了,你來試試,我給你喊口令。”李孟羲鼓勵著也不知名字的新兵,要他自己試試。


    “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停!踏步就踏步,你頭低個啥,頭抬高嘛,走路就走路,看腳幹啥!”


    李孟羲訓斥。


    時間過得很快,天黑了,有人幫忙把火把點上,一圈亮光。


    李孟羲專心訓練之中,不聞外物。


    很久後,李孟羲看這個新兵踏步練的差不多了,於是就去看其他人站軍姿站的怎麽樣。


    轉頭一看,李孟羲看到劉備就站在隊列前,很認真的目光盯著眾多新兵,目光掃來掃去。


    李孟羲交代劉備的是,看見誰站軍姿的時候亂動,就找出來。


    可李孟羲分明看見,就看過來這一會兒,就見有人在晃脖子,還有的在踢騰腿。


    這難道不是亂動嗎?


    劉備可能是理解錯了,劉備認為,站在地上不亂跑,就是不亂動。


    中文語意中不嚴謹之處,在此顯露無遺。


    李孟羲走上前,指著人群中可能是脖子站的酸了搖頭晃腦的那位,“你,出來。某說過,站軍姿一點兒不能動,忘了?”李孟羲毫不留情訓斥。


    又走至另一人身前,“還有你,腳癢了?亂動個啥。出來。”


    李孟羲一下拉出了數人,狠狠訓斥一頓。


    末了,李孟羲看著一臉不解的劉玄德,有些無語的問到,“玄德公,方才我要你幫我看著,看誰亂動,就挑出來,可明見有人搖頭晃腦,為何視而不見?”


    劉備一聽,愣了,“啊!我看眾人都站在原地,未走動啊?”劉備疑惑。


    “……雖未走動,但有人晃頭,有人手動,有人聳腿,這都是亂動。”


    “這也算動?”劉備瞪大了眼睛。


    “站軍姿,得站的跟木頭一樣,紋絲不動,隻要誰不像木頭,就是動了。”李孟羲如此解釋。


    隻要不像木頭,就是動了。


    劉備把這句話好好的品味了一番,算是懂了李孟羲的意思。


    一個好好的人,站的跟個木頭一樣,連根手指都不能動,劉備三思而不解其意,於是笑問李孟羲,“羲兒,某實不知,讓士卒木然站立是何用意?”


    既然劉備誠心誠意的發問了,那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他好了。


    李孟羲緩緩踱步,稍作沉思。


    “嗯,是這樣。


    戰陣爭鋒,貴在進退如一。


    既要進退如一,就要全軍並駕齊驅。


    既要並驅齊前,必要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何為令行禁止?


    欲動不使之動;欲走,無令不得自走,此為令行禁止,為約束也。


    走動之時,一步即走,首、頸、臂、胯、腿,腳,皆動;一步跨出,以多遠為準?又以左腳為先?或是右腳未先?


    走跑之時,手又如何擺動?左手先動,亦或右手先動?


    走跑轉退,首頸臂腿,一處不同,便亂,處處不同,必亂,如此,又怎能整齊劃一?


    故,可令一舉一動,皆約以章法,同則一臂一指皆同,一步跨出,萬人同距,如此,千萬人宛如一人,豈不萬眾如一?


    即萬眾如一人,又如何會亂?


    即軍陣不亂,自立於不敗之地也。”


    李孟羲長篇大段,論述嚴格統一士兵每一個動作的必要性。


    李孟羲也是剛剛頓悟到的,為何隊列重要。


    在前世,李孟羲總聽到這樣的論斷,說是,隻要軍隊能走齊隊列,放到古代就是橫掃。


    對於此論斷,李孟羲表示一定懷疑。


    這個假設如果對,能走齊隊列的兵真的能在古代橫掃一切。


    那往下問,為什麽能能走齊隊列,就能橫掃古代?


    隊列走齊,為什麽就無敵了?


    現代,李孟羲大致頓悟到為什麽隊列重要了。


    隊列是紀律?紀律這個說法,籠統了一點。


    隊列更核心的特點是,整齊。


    簡單的來說,人的行動模式,每一個動作,諸如擺手,諸如邁步,都是由很多細小的動作統一協調完成的。


    當多人一起並排走的時候,一個細分動作不統一,就會產生混亂,當多個細分動作都不統一,混亂度便指數倍的擴大。


    所以,為了使混亂度降低,同樣使整齊度提高,任何一個動作分解出的細微動作,哪怕是手臂擺動幅度,手指張開的角度都可以通過訓練,使完全統一起來。


    如此,團體行動時,人與人之間一個細分動作頻率和幅度完全一致,多個細分動作的頻率和幅度完全一致,再到所有細分動作完全一致,於是整體動作也就完全一致。


    隊列其實是個概率問題。


    邁腳,抬手,手臂哪個角度打出,打出多少角度,何時收回,等等,隊列行進過程中,行進動作細分出的細分動作,少說幾十,大則上百,變量也就幾十上百種。


    這幾十上百個變量不統一,那麽人多了,動作就亂成什麽樣子了,亂出幾百種不同的動作,所以必然混亂不堪,隊列於是不能緊密排列。


    他抬左腳,後邊的抬右腳,於是把前邊的人鞋踩掉了,他抬右手,旁邊的卻抬左手,把左邊的人手裏的箭打掉了。


    動作不能統一,則隊列過密,人與之間不僅不能配合,反而彼此幹擾。


    把隊形散的足夠散倒是不會相互幹擾了,可是士兵卻不能很好的配合了,一盤散沙。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所以隊列真的很重要,隊列要是不能走齊,走兩步就踩住別人的鞋,別人就被絆倒了,那緊密陣型就沒法擺。


    緊密陣型,緊密的刺蝟槍陣,緊密的鐵桶一般的盾陣,對上對麵鬆鬆垮垮的盾陣,對上對麵稀稀拉拉的槍陣,的確是碾壓的啊。


    李孟羲明悟到的是,能走齊隊列的軍隊,放到古代,肯定是精兵,但是說橫掃就過了。因為古代也有隊列,隻是不如後世隊列要求那麽高罷了。


    再者,隊列歸隊列,戰鬥隊列陣型歸戰鬥陣型。


    儀仗隊的走法,跟槍陣緊密排列,持槍如林前進,是兩碼事。


    儀仗隊走隊列的確齊的跟刀切一樣,簡直是隊列的巔峰了,但是如果不練架槍擺槍陣的操練,那是大概率打不過操練槍陣很久的古代精兵的。


    故而,“能走齊隊列的軍隊放古代橫掃一切”這句話,有問題。


    而嚴謹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這樣,“能走齊隊列的軍隊,放在古代任何時期,都足稱精兵。隊列能齊,是緊密陣型的基礎,隊列能走齊,再操練緊密槍陣盾陣,水到渠成。隊列齊整又訓練過槍陣的槍陣兵,能橫掃古代隊列不那麽齊的槍陣兵。”


    這樣,才是嚴謹。


    隊列很重要,重要在不是紀律這個籠統的概念,而在“整齊”這個核心概念。


    整齊決定了,不會混亂,不會後邊的人把前邊的人鞋踩掉,一亂一大片。


    就是這麽簡單。


    故而,要做到萬人如一,必須做到動作一致,做到動作一致,就必須做到每一個小的細分動作一致,要做到每一個細分動作一致,便要不停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訓練。


    所以,踏步,立定,還有站軍姿這些簡單動作,才要嚴格統一手臂擺動的幅度,高度,甚至手指的開合形狀。


    手臂高度幅度和出臂順序等是否統一,決定了走動時是否統一,踏步立定等是否統一,又決定了隊列行進間是否能保證千萬人如一。


    最細微的細節如果不能統一,是斷然無法做到萬眾如一的齊整軍陣。


    戰爭之中,陣型的整齊與否,決定勝負。


    因此,訓練士兵的手擺動是否整齊,看似莫名其妙,與實戰相差十萬八千裏,但其實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


    現代軍隊的隊列訓練,是最科學的戰陣訓練方法,是由漫長戰爭不停演變和改進之後,最科學有效的終極版本。


    第三百一十二章 隊列為何重要


    已加入書簽


    下載免費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