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堪稱是義軍中最忙碌的人之一。
從傷兵營離開,李孟羲立刻就去找劉玄德,正好劉玄德遍找李孟羲不見,正剛從木匠營回來,兩下碰到一起。
沒有寒暄和廢話,李孟羲直接問劉備,為何近來,說要沿途買的麥芽糖,還有豬狗羊之類的小動物,一樣也沒買來。
“是沒錢了還是為何?”李孟羲直接了當的質問。
李孟羲懷疑的眼神,讓劉備感到很無奈,他隻好解釋,“羲兒,我天天有派人去買,可不知為何,這巨鹿郡將近,出去采買的人回回說,路上沒遇見人煙。”
“這樣,明日,我親自盯著。”
劉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孟羲不好再說什麽,隻一再強調,救人性命之急,不可耽誤。
再後,李孟羲又說起攜行具。
李孟羲興趣一起,就跟劉備普及起了動能是什麽,本以為,劉備能懂重心,動能理解起來也不難。
然而,劉備是聽懵了,隻了解個大概,背東西跑,東西如果晃蕩,費力一點。
劉備生活體驗足夠,李孟羲說的,劉備再一想,的確是那麽個意思。
此中令劉備驚訝的,李孟羲說兩個百斤的同樣快慢的球滾起來撞一起,都停。
一個兩百斤的球,和一個一百斤的球撞一起,則是,兩球連一體,其速為,大球本來的速度之六分之一。
李孟羲說的新奇,劉備聽的耳目一新。
後邊,李孟羲又引申到兵擊,說兩人拿劍同砍,劍有速,有重。
若速同,劍重的砍過去,對麵則擋不住。
若劍重一樣,劍速快的那個,對麵擋不住。
此中符合一公式,即,劍勢=二分一,劍重乘劍速平方。
由此公式可得,若與敵交手,敵劍如果重,又一招疾來,你劍輕,是萬不能頓止敵劍勢的。此時要麽閃避,要麽以輕擊重,挑蕩偏折開敵人攻擊。
同理,若你劍重,劍重則是最大優勢,然輕靈則不如敵人,此時最佳策略,是強逼敵人和你持劍硬碰。
你掄圓了一劍砍過去,敵人難以招架,一次他能守住,兩次,他能守住,三次他就手抖,四次他就抵擋不住。
劉備聽到這裏,不由停住了,目露思索模樣,(難怪,日常相較武藝,雲長一刀來,某抵擋不住。)
(本以為,雲長刀重,今知,非隻刀重,更速快也。若雲長刀緩,其刀雖重,我一劍輪圓劈去,雲長也是難當。)
(雲長刀六十四斤,我雌雄劍共重四十一斤,雄劍重二十二,雌劍重十九。)
(若論力氣,雲長與某相仿佛。)
(劍勢=二分之一劍重乘劍速平方。代入此得,雲長青龍刀,為我雄劍三倍,若當其刀,某劍速應是其十七分……)
呆立原地的劉備,其手撫頜下短須,眼中突有精芒閃過,忽然發笑,(看來與雲長爭教,我若要壓他刀勢,與之相格,則應雙劍合力並撞,此增我劍重,以免我單劍一磕而飛,再收不及……)
突然,劉備感覺衣服傳來被拉扯的感覺。
劉備低頭,看到李孟羲正仰著頭一臉疑惑的看著他。
劉備頓時就哈哈笑了,忍不住伸手捏了捏李孟羲的臉。
李孟羲不爽的擺脫劉備的手。他不喜歡被人捏臉。
劉玄德頓有劍法上的感悟,他想找關羽較量武藝了。
這整天行軍,煩悶的不行。
紮營還是當路,此時剛紮營,照例,民夫們自行散出去,撿點樹枝也好,拔點野草也好,挖點野菜也好。
遊騎四處散著,弓箭在手,刀槍在握,遊騎這兒一個,那一個,也不去挖野菜,啥活也不幹,就盯著。
這便是之前規定好的遊騎的職責。
行軍在荒郊野外,得防備著有野獸傷人。
若有危險,遊騎得衝上去。
民夫們幾千,散出去掃一遍,地上啥都不剩。
這附近荒涼,東邊路邊,有個淺草叢,一夥民夫攆出兔子,咋呼聲聲,幹攆攆不上。
兔子正從遊騎邊上跑,遊騎隻笑嗬嗬鼓勁兒,不上去縱馬追。
追著兔子跑過的民夫們呼喊,“軍爺!你馬快,幫忙追則個!”
遊騎隻是笑了笑,“我等有軍律在身,不便與爾等爭搶。快追,要是出來了老虎,我再攆不遲!”
李孟羲和劉備就在不遠,他們看到了這一幕。
兩人相視一笑。
法律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說法。
現在,軍中軍律至少走到了第二階段,遊騎有在傍晚時分四處巡視的職責,遊騎也的確是按軍規軍律辦事。
至於遊騎是不是守律嚴格,若有遊騎趁沒注意到,去搶民夫的兔子野雞,能不能有一例追究一例,這就不知道了。
再往遠處,跟著民夫們擴散的方向往前走,可以看到,民夫中,有部分人是有鐮刀柴刀鋤頭之類的工具的。
再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工具多在老人婦孺手中。
這又和之前的安排相關了。
走著,見到一青壯,手裏拿著鋤頭在挖野菜。
李孟羲隱秘指了指那人,與劉備耳語一番。
劉備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走過去。
待青壯抬起了頭,劉備笑問,“小哥,你這鋤頭是找誰借的?”
青壯不知此中深意,手指十幾步外正拔草的一個老人,指著說,“是借老爺子的。”
那邊的老人聽到聲音,回過頭來,朝劉備笑笑,“我借他使使。”
這便好。
當時分配時工具時考慮到如果紮營時,讓民夫們散出去自行采集,那麽,有些在高險難及之處的柴火和樹枝之類的,老人和婦人就夠不到。
青壯可以夠到,但是也難夠。
為了避免青壯和老人爭搶易得資源產生內耗,分配工具的時候,就把鐮刀之類的,優先分配老弱婦人,這樣就逼著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去采集難采集的資源。
就這一個分配和統籌方法,能讓整體采集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二十意味著,每五棵野菜中,就多了一棵野菜。
工具優先分配老弱婦人,但同時,老人婦人手裏的工具,也有可能被青壯奪走。
所以,方才見到青壯手裏有鋤頭,李孟羲想到此事,才讓劉備過去問一下。
再前走,李孟羲見到,有人扯濕樹枝。
過去問,濕樹枝又沉又燒不了,何不撿幹的。
民夫回答,濕的扯下來,背著走三五天,曬也曬幹了。
奧,原來還能這樣。
照這麽說,喵的古代行軍,根本不缺幹柴啊。
古代哪哪都有樹,有樹就有樹枝,幹樹枝沒有,濕樹枝扯下來,背著走不幾天,濕樹枝就變得幹崩崩的了。
不知過去多久,太陽更西,遊騎們看天差不多了,呼喊民夫們回應。
民夫們從遠處走回來,或是背著小捆樹枝,或者手裏掂兩棵野菜,或是腋下夾著捆野草。
也有的,啥也沒撿到,手裏拽個狗尾巴草,跟旁人說說笑笑不知道說啥呢,開心的不行,溜溜噠噠。
就跟,是在回家一樣悠閑自得。
義軍民夫整體的精神麵貌,跟當初,已截然不同。
這或許也是人心。
民夫回營。
人流匯聚。
看到劉備和李孟羲又來到民夫營前,營中中間的位置,一嚼巴蒲公英根的老者,呸一口吐掉嘴裏的渣子,忙探身,拿手拍了拍一邊頭上纏著青色絲綢的年輕人,好心提醒,“後生,白拍了!人找你們練兵裏不?”
四周的人,不由都向那個年輕看去,看到年輕人額頭上纏著的青色漂亮絲綢頭巾,眾人都是豔羨。
有人羨慕絲綢,有人羨慕人家被選中重用了,種種羨慕目光,不一而足。
就在這樣的眼神包圍中,頭戴青巾的年輕人,不由得就覺得腰板一挺,一股莫名的自豪油然而生。
這個年輕人拍拍褲子上的土站了起來,擠開擠擠攘攘的人群往前邊擠。
頭戴黃巾的從人群中青壯站起來的刹那,李孟羲就注意到他了。
李孟羲就眼看著這人,艱難的一步一步往前邊擠,過人得一個個拍,一個個叫讓讓,李孟羲眉頭直皺。
好像不對勁兒……
民夫營在之前,最早的時候,那時候老有人跑,有人跑,三兩人不算損失,關鍵是怕他一跑,一堆人跟著跑,再把大軍驚的炸營了,那可要命。
為此,關羽就把民夫聚在一起嚴加看管。既然是嚴加看管,兵力又不怎麽夠,自然是,把民夫使勁往一堆兒攆,民夫營於是擠的跟羊圈一樣。
當時的做法沒問題,但現在情況變了,當初對民夫營的管理習慣卻沿襲了下來。
就比如那個擠過來的青巾,看他擠來的樣子,李孟羲就想起了小時候跟爺爺去看大戲,娘的,那台下的人擠的是,落腳的空都沒有。
出去撒尿都擠不出去,看了一天戲,要憋壞。
民夫營這樣安置不行,太擠了。
擠一點其實無所謂,但是應該有序的擠。
以百人為一個小方塊,這一百人怎麽擠都行。
但是,百人方塊與百人方塊之間,得留出小道吧,哪怕,就一人寬的小道呢,這樣,誰有個啥事,想去撒尿幹啥,直接就能暢通無阻的去。
好嘛,今天又發現了一處不足。
這處不足還不好解決。
原因是,管理難度。
民夫營百人一隊,分是好分,之前為了安流民之心,特意做了一堆劉字旗,分給了流民們。
剛開始還好,流民們大致還按旗聚散,但沒等多久,民夫們就又亂的不知哪是哪了,旗也不知道哪去了。
還好,分民夫們旗幟,就是為了讓民夫知道他們成了義軍一員,打消他們顧慮,這個目的完美達到了。至於未能在民夫營中,建立起基本的組織架構,則不重要了。
要讓民夫營有序,得一大批軍官。
軍官沒有,戰兵營還缺人呢。
看來,隻有等把四十青巾練的有模有樣之後,再以這四十,練一大批人,才能解決民夫營的組織度問題。
那得等至少倆月後了。
有一個青巾上前來,民夫營的青巾便被引起了頭,一個個上前來。
此時,便又看出劉備禮賢下士和情商高的一麵了。
雖說,是準備宣布軍中收樹條簍的消息的,沒打算叫青巾們過來。
但是,青巾們既然來了,劉備就笑著,“來了。”
“先到後麵。”
“一會兒咱再走。”
一個個跟青巾打招呼,一個不落。
而李孟羲呢,因為在想事,就不理人家。
青巾四十人,不用叫,主動過來了,這或可說明,這夥新兵積極性已經有了,是很好的開始。
劉備宣布正事,“我軍中預備收大樹條簍,”劉備高聲說著,然後伸手碰了李孟羲一下,小聲問,“羲兒,簍子多大的?”
“能裝下一床被子的簍子。”李孟羲小聲回複。
“簍子得能裝下一床被子。”劉備高聲又說。
說完,又手碰李孟羲,小聲問,“羲兒,簍子準備收多少。”
這還真把李孟羲問住了,收多少……
關羽部奔襲之士要攜行具,關羽部現在除去騎兵,步兵已擴軍至八百多人。
“先收八百。”李孟羲想了片刻答道。
“簍子先收八百。眾位,有閑就折枝編簍,編好了簍,拿來換糧!”
換多少糧,劉備也沒說,但民夫們因先前草鞋之事,不少人已成功換了糧,不會去擔憂簍子編好沒有糧食來換。
義軍信譽已經立起來了。
收簍子的事宣布完,開始練兵。
練兵場合不固定,有時在道中,有時在野地,但一樣的是,一圈的木樁和火把總不會少。
——
訓練場。
“集合!”
李孟羲令下。
眨眼,人到齊,隊列四列成。
“解散!”李孟羲又令下。人嘩啦散開。
訓練時間尚短,李孟羲都覺得沒練啥呢,新兵們也覺得就是走走跑跑站站,集集散散,也沒啥,而旁觀者劉玄德,自覺頗受啟發。
劉玄德目睹了李孟羲從前夜練兵到現在所有過程,前夜練號令,昨夜練集散,短短兩日,劉玄德親眼看見,一眾青壯從懶散到號令一下飛奔一處,迅速列隊齊整,前後差別,宛若脫胎換骨。
李孟羲極善練兵,這是劉備對李孟羲的評價。
至於說李孟羲許久之前說的,當初初遇,李孟羲說不知兵事,如今劉備把那當成了笑談,都會練兵了,還不知兵事。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李孟羲正在練兵,劉備一旁襄助,說是襄助,劉備有心偷學。
青壯們經李孟羲著手一訓練,效果立竿見影,劉備看在眼裏,理所當然的認為李孟羲曾被高人傳授過練兵之法。
這麽想差不多接近真相。
事實上李孟羲沒有跟所謂的高人學習過,他所稱的老師也是杜撰出來的,為的就是讓自身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識有合理的解釋。
雖然,李孟羲未跟什麽名師學過練兵之法,但前世耳濡目染的各種軍事訓練方法,無一不凝聚著無數軍事家的智慧。
因此說李孟羲練兵的方法師承於眾多軍事家,這個說法也對,因此,李孟羲還是有師承的。
訓練依然單調枯燥,一個簡單的原地踏步,反反複複練了好多次,問題依然數不勝數。
原地踏步這個動作,細節包括十幾個要點。
具體為,脖子要直,頭要正,眼睛目視前方,挺胸張肩,不能肩膀聳著一邊高一邊低,再往下,到身體軀幹部分,腰要直,不能腰咧著。
然後是四肢,原地踏步時,手臂擺動便又是數個細節,擺臂的時候,手不應是握拳,也不應該是伸平手掌,而應該是四指內扣,大拇指按在食指中指節上,手成虛握。
在手臂擺動的時候,同樣有多種擺法,一個是手背朝前擺動,一個手掌朝前擺動,自然,這兩種擺動方法都是錯的。
手臂擺動時,手正確的擺動方向是手掌側向,即手心是朝著褲縫的角度。
擺手時,手的姿勢這麽多細節了,手臂擺動的幅度就更難以統一了。
手擺不開,就太拿捏了,手擺的太開,就打到前邊的人了。
不同於手勢,手該怎麽握,誰手錯了,可以很直觀的指出來,手臂擺動的幅度,不太好描述。
李孟羲想起曾經在軍訓的時候,教官要求的手臂擺動幅度,好像不是要求的高度,而是要求手臂前伸的時候往身體中線擺,即,手擺到和肚臍一個水平線上。
基於人體構造,擺手的時候,手向身前往中間擺擺到和肚臍一線的時候,手臂的高度恰巧剛好,不高也不低。
所以,在規定手臂擺動幅度的時候,就不再要求高度了,隻要手擺到身前,手差不多和肚臍一個高度就差不多行了。
再有,手臂擺動時,手肘需要打直。
再往下,是腿部了。
原地踏步時,腿得抬起來,而抬腿的高度若不統一,便會一片混亂。
李孟羲去想軍訓的時候,原地踏步時教官對腿部抬高是如何要求的,一想想不起來了。
雖然想不起來具體要求,但李孟羲還牢牢記著原地踏步的動作該怎麽做,大不了,說不清楚讓新兵照著做就成了。
除了膝蓋的抬高高度,還有角度。
有的新兵抬膝的時候,膝蓋朝兩邊外八著頂,極其不美觀,而且容易碰到左右的人。
膝蓋抬起的正確角度是,應該是自然朝前,不外八不內扣。
再往下,就是腳步了,腳步落地,應該落在原地,不能原地踏步踏著踏著人跑老遠。
一個原地踏步,方方麵麵的細節就有近二十個之多,一個細節做不準,就是錯。
不過四十個人,並不多,大致也就是初高中一個人數中等的班而已。
就這麽四十來人,李孟羲就有點忙不過來了,每一個人都有細節上的錯誤,李孟羲好不容易糾正一遍,這邊剛說完手怎麽擺,那邊就把腳忘了。
雖然說晚上練兵,把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可晚上也有晚上的不便,照明條件有限,火把的光線昏暗,要是白天,誰動作沒對,站在邊上看一眼就能看見,可晚上,隻有走近才看的清誰動作做對了與否。
李孟羲一絲不苟的投入到訓練之中,不僅是在練兵,更是李孟羲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的過程,對李孟羲自己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長過程。
知道軍訓流程是怎樣的是一回事,親自從頭到尾負責一場訓練,是另一回事。
“全體都有,立正!”
踏的一陣聲響,新兵們停下踏步,腳步聲還是有點亂,不過比昨日更齊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劍勢=二分之一劍重劍速的平方
從傷兵營離開,李孟羲立刻就去找劉玄德,正好劉玄德遍找李孟羲不見,正剛從木匠營回來,兩下碰到一起。
沒有寒暄和廢話,李孟羲直接問劉備,為何近來,說要沿途買的麥芽糖,還有豬狗羊之類的小動物,一樣也沒買來。
“是沒錢了還是為何?”李孟羲直接了當的質問。
李孟羲懷疑的眼神,讓劉備感到很無奈,他隻好解釋,“羲兒,我天天有派人去買,可不知為何,這巨鹿郡將近,出去采買的人回回說,路上沒遇見人煙。”
“這樣,明日,我親自盯著。”
劉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孟羲不好再說什麽,隻一再強調,救人性命之急,不可耽誤。
再後,李孟羲又說起攜行具。
李孟羲興趣一起,就跟劉備普及起了動能是什麽,本以為,劉備能懂重心,動能理解起來也不難。
然而,劉備是聽懵了,隻了解個大概,背東西跑,東西如果晃蕩,費力一點。
劉備生活體驗足夠,李孟羲說的,劉備再一想,的確是那麽個意思。
此中令劉備驚訝的,李孟羲說兩個百斤的同樣快慢的球滾起來撞一起,都停。
一個兩百斤的球,和一個一百斤的球撞一起,則是,兩球連一體,其速為,大球本來的速度之六分之一。
李孟羲說的新奇,劉備聽的耳目一新。
後邊,李孟羲又引申到兵擊,說兩人拿劍同砍,劍有速,有重。
若速同,劍重的砍過去,對麵則擋不住。
若劍重一樣,劍速快的那個,對麵擋不住。
此中符合一公式,即,劍勢=二分一,劍重乘劍速平方。
由此公式可得,若與敵交手,敵劍如果重,又一招疾來,你劍輕,是萬不能頓止敵劍勢的。此時要麽閃避,要麽以輕擊重,挑蕩偏折開敵人攻擊。
同理,若你劍重,劍重則是最大優勢,然輕靈則不如敵人,此時最佳策略,是強逼敵人和你持劍硬碰。
你掄圓了一劍砍過去,敵人難以招架,一次他能守住,兩次,他能守住,三次他就手抖,四次他就抵擋不住。
劉備聽到這裏,不由停住了,目露思索模樣,(難怪,日常相較武藝,雲長一刀來,某抵擋不住。)
(本以為,雲長刀重,今知,非隻刀重,更速快也。若雲長刀緩,其刀雖重,我一劍輪圓劈去,雲長也是難當。)
(雲長刀六十四斤,我雌雄劍共重四十一斤,雄劍重二十二,雌劍重十九。)
(若論力氣,雲長與某相仿佛。)
(劍勢=二分之一劍重乘劍速平方。代入此得,雲長青龍刀,為我雄劍三倍,若當其刀,某劍速應是其十七分……)
呆立原地的劉備,其手撫頜下短須,眼中突有精芒閃過,忽然發笑,(看來與雲長爭教,我若要壓他刀勢,與之相格,則應雙劍合力並撞,此增我劍重,以免我單劍一磕而飛,再收不及……)
突然,劉備感覺衣服傳來被拉扯的感覺。
劉備低頭,看到李孟羲正仰著頭一臉疑惑的看著他。
劉備頓時就哈哈笑了,忍不住伸手捏了捏李孟羲的臉。
李孟羲不爽的擺脫劉備的手。他不喜歡被人捏臉。
劉玄德頓有劍法上的感悟,他想找關羽較量武藝了。
這整天行軍,煩悶的不行。
紮營還是當路,此時剛紮營,照例,民夫們自行散出去,撿點樹枝也好,拔點野草也好,挖點野菜也好。
遊騎四處散著,弓箭在手,刀槍在握,遊騎這兒一個,那一個,也不去挖野菜,啥活也不幹,就盯著。
這便是之前規定好的遊騎的職責。
行軍在荒郊野外,得防備著有野獸傷人。
若有危險,遊騎得衝上去。
民夫們幾千,散出去掃一遍,地上啥都不剩。
這附近荒涼,東邊路邊,有個淺草叢,一夥民夫攆出兔子,咋呼聲聲,幹攆攆不上。
兔子正從遊騎邊上跑,遊騎隻笑嗬嗬鼓勁兒,不上去縱馬追。
追著兔子跑過的民夫們呼喊,“軍爺!你馬快,幫忙追則個!”
遊騎隻是笑了笑,“我等有軍律在身,不便與爾等爭搶。快追,要是出來了老虎,我再攆不遲!”
李孟羲和劉備就在不遠,他們看到了這一幕。
兩人相視一笑。
法律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說法。
現在,軍中軍律至少走到了第二階段,遊騎有在傍晚時分四處巡視的職責,遊騎也的確是按軍規軍律辦事。
至於遊騎是不是守律嚴格,若有遊騎趁沒注意到,去搶民夫的兔子野雞,能不能有一例追究一例,這就不知道了。
再往遠處,跟著民夫們擴散的方向往前走,可以看到,民夫中,有部分人是有鐮刀柴刀鋤頭之類的工具的。
再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工具多在老人婦孺手中。
這又和之前的安排相關了。
走著,見到一青壯,手裏拿著鋤頭在挖野菜。
李孟羲隱秘指了指那人,與劉備耳語一番。
劉備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走過去。
待青壯抬起了頭,劉備笑問,“小哥,你這鋤頭是找誰借的?”
青壯不知此中深意,手指十幾步外正拔草的一個老人,指著說,“是借老爺子的。”
那邊的老人聽到聲音,回過頭來,朝劉備笑笑,“我借他使使。”
這便好。
當時分配時工具時考慮到如果紮營時,讓民夫們散出去自行采集,那麽,有些在高險難及之處的柴火和樹枝之類的,老人和婦人就夠不到。
青壯可以夠到,但是也難夠。
為了避免青壯和老人爭搶易得資源產生內耗,分配工具的時候,就把鐮刀之類的,優先分配老弱婦人,這樣就逼著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去采集難采集的資源。
就這一個分配和統籌方法,能讓整體采集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二十意味著,每五棵野菜中,就多了一棵野菜。
工具優先分配老弱婦人,但同時,老人婦人手裏的工具,也有可能被青壯奪走。
所以,方才見到青壯手裏有鋤頭,李孟羲想到此事,才讓劉備過去問一下。
再前走,李孟羲見到,有人扯濕樹枝。
過去問,濕樹枝又沉又燒不了,何不撿幹的。
民夫回答,濕的扯下來,背著走三五天,曬也曬幹了。
奧,原來還能這樣。
照這麽說,喵的古代行軍,根本不缺幹柴啊。
古代哪哪都有樹,有樹就有樹枝,幹樹枝沒有,濕樹枝扯下來,背著走不幾天,濕樹枝就變得幹崩崩的了。
不知過去多久,太陽更西,遊騎們看天差不多了,呼喊民夫們回應。
民夫們從遠處走回來,或是背著小捆樹枝,或者手裏掂兩棵野菜,或是腋下夾著捆野草。
也有的,啥也沒撿到,手裏拽個狗尾巴草,跟旁人說說笑笑不知道說啥呢,開心的不行,溜溜噠噠。
就跟,是在回家一樣悠閑自得。
義軍民夫整體的精神麵貌,跟當初,已截然不同。
這或許也是人心。
民夫回營。
人流匯聚。
看到劉備和李孟羲又來到民夫營前,營中中間的位置,一嚼巴蒲公英根的老者,呸一口吐掉嘴裏的渣子,忙探身,拿手拍了拍一邊頭上纏著青色絲綢的年輕人,好心提醒,“後生,白拍了!人找你們練兵裏不?”
四周的人,不由都向那個年輕看去,看到年輕人額頭上纏著的青色漂亮絲綢頭巾,眾人都是豔羨。
有人羨慕絲綢,有人羨慕人家被選中重用了,種種羨慕目光,不一而足。
就在這樣的眼神包圍中,頭戴青巾的年輕人,不由得就覺得腰板一挺,一股莫名的自豪油然而生。
這個年輕人拍拍褲子上的土站了起來,擠開擠擠攘攘的人群往前邊擠。
頭戴黃巾的從人群中青壯站起來的刹那,李孟羲就注意到他了。
李孟羲就眼看著這人,艱難的一步一步往前邊擠,過人得一個個拍,一個個叫讓讓,李孟羲眉頭直皺。
好像不對勁兒……
民夫營在之前,最早的時候,那時候老有人跑,有人跑,三兩人不算損失,關鍵是怕他一跑,一堆人跟著跑,再把大軍驚的炸營了,那可要命。
為此,關羽就把民夫聚在一起嚴加看管。既然是嚴加看管,兵力又不怎麽夠,自然是,把民夫使勁往一堆兒攆,民夫營於是擠的跟羊圈一樣。
當時的做法沒問題,但現在情況變了,當初對民夫營的管理習慣卻沿襲了下來。
就比如那個擠過來的青巾,看他擠來的樣子,李孟羲就想起了小時候跟爺爺去看大戲,娘的,那台下的人擠的是,落腳的空都沒有。
出去撒尿都擠不出去,看了一天戲,要憋壞。
民夫營這樣安置不行,太擠了。
擠一點其實無所謂,但是應該有序的擠。
以百人為一個小方塊,這一百人怎麽擠都行。
但是,百人方塊與百人方塊之間,得留出小道吧,哪怕,就一人寬的小道呢,這樣,誰有個啥事,想去撒尿幹啥,直接就能暢通無阻的去。
好嘛,今天又發現了一處不足。
這處不足還不好解決。
原因是,管理難度。
民夫營百人一隊,分是好分,之前為了安流民之心,特意做了一堆劉字旗,分給了流民們。
剛開始還好,流民們大致還按旗聚散,但沒等多久,民夫們就又亂的不知哪是哪了,旗也不知道哪去了。
還好,分民夫們旗幟,就是為了讓民夫知道他們成了義軍一員,打消他們顧慮,這個目的完美達到了。至於未能在民夫營中,建立起基本的組織架構,則不重要了。
要讓民夫營有序,得一大批軍官。
軍官沒有,戰兵營還缺人呢。
看來,隻有等把四十青巾練的有模有樣之後,再以這四十,練一大批人,才能解決民夫營的組織度問題。
那得等至少倆月後了。
有一個青巾上前來,民夫營的青巾便被引起了頭,一個個上前來。
此時,便又看出劉備禮賢下士和情商高的一麵了。
雖說,是準備宣布軍中收樹條簍的消息的,沒打算叫青巾們過來。
但是,青巾們既然來了,劉備就笑著,“來了。”
“先到後麵。”
“一會兒咱再走。”
一個個跟青巾打招呼,一個不落。
而李孟羲呢,因為在想事,就不理人家。
青巾四十人,不用叫,主動過來了,這或可說明,這夥新兵積極性已經有了,是很好的開始。
劉備宣布正事,“我軍中預備收大樹條簍,”劉備高聲說著,然後伸手碰了李孟羲一下,小聲問,“羲兒,簍子多大的?”
“能裝下一床被子的簍子。”李孟羲小聲回複。
“簍子得能裝下一床被子。”劉備高聲又說。
說完,又手碰李孟羲,小聲問,“羲兒,簍子準備收多少。”
這還真把李孟羲問住了,收多少……
關羽部奔襲之士要攜行具,關羽部現在除去騎兵,步兵已擴軍至八百多人。
“先收八百。”李孟羲想了片刻答道。
“簍子先收八百。眾位,有閑就折枝編簍,編好了簍,拿來換糧!”
換多少糧,劉備也沒說,但民夫們因先前草鞋之事,不少人已成功換了糧,不會去擔憂簍子編好沒有糧食來換。
義軍信譽已經立起來了。
收簍子的事宣布完,開始練兵。
練兵場合不固定,有時在道中,有時在野地,但一樣的是,一圈的木樁和火把總不會少。
——
訓練場。
“集合!”
李孟羲令下。
眨眼,人到齊,隊列四列成。
“解散!”李孟羲又令下。人嘩啦散開。
訓練時間尚短,李孟羲都覺得沒練啥呢,新兵們也覺得就是走走跑跑站站,集集散散,也沒啥,而旁觀者劉玄德,自覺頗受啟發。
劉玄德目睹了李孟羲從前夜練兵到現在所有過程,前夜練號令,昨夜練集散,短短兩日,劉玄德親眼看見,一眾青壯從懶散到號令一下飛奔一處,迅速列隊齊整,前後差別,宛若脫胎換骨。
李孟羲極善練兵,這是劉備對李孟羲的評價。
至於說李孟羲許久之前說的,當初初遇,李孟羲說不知兵事,如今劉備把那當成了笑談,都會練兵了,還不知兵事。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李孟羲正在練兵,劉備一旁襄助,說是襄助,劉備有心偷學。
青壯們經李孟羲著手一訓練,效果立竿見影,劉備看在眼裏,理所當然的認為李孟羲曾被高人傳授過練兵之法。
這麽想差不多接近真相。
事實上李孟羲沒有跟所謂的高人學習過,他所稱的老師也是杜撰出來的,為的就是讓自身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識有合理的解釋。
雖然,李孟羲未跟什麽名師學過練兵之法,但前世耳濡目染的各種軍事訓練方法,無一不凝聚著無數軍事家的智慧。
因此說李孟羲練兵的方法師承於眾多軍事家,這個說法也對,因此,李孟羲還是有師承的。
訓練依然單調枯燥,一個簡單的原地踏步,反反複複練了好多次,問題依然數不勝數。
原地踏步這個動作,細節包括十幾個要點。
具體為,脖子要直,頭要正,眼睛目視前方,挺胸張肩,不能肩膀聳著一邊高一邊低,再往下,到身體軀幹部分,腰要直,不能腰咧著。
然後是四肢,原地踏步時,手臂擺動便又是數個細節,擺臂的時候,手不應是握拳,也不應該是伸平手掌,而應該是四指內扣,大拇指按在食指中指節上,手成虛握。
在手臂擺動的時候,同樣有多種擺法,一個是手背朝前擺動,一個手掌朝前擺動,自然,這兩種擺動方法都是錯的。
手臂擺動時,手正確的擺動方向是手掌側向,即手心是朝著褲縫的角度。
擺手時,手的姿勢這麽多細節了,手臂擺動的幅度就更難以統一了。
手擺不開,就太拿捏了,手擺的太開,就打到前邊的人了。
不同於手勢,手該怎麽握,誰手錯了,可以很直觀的指出來,手臂擺動的幅度,不太好描述。
李孟羲想起曾經在軍訓的時候,教官要求的手臂擺動幅度,好像不是要求的高度,而是要求手臂前伸的時候往身體中線擺,即,手擺到和肚臍一個水平線上。
基於人體構造,擺手的時候,手向身前往中間擺擺到和肚臍一線的時候,手臂的高度恰巧剛好,不高也不低。
所以,在規定手臂擺動幅度的時候,就不再要求高度了,隻要手擺到身前,手差不多和肚臍一個高度就差不多行了。
再有,手臂擺動時,手肘需要打直。
再往下,是腿部了。
原地踏步時,腿得抬起來,而抬腿的高度若不統一,便會一片混亂。
李孟羲去想軍訓的時候,原地踏步時教官對腿部抬高是如何要求的,一想想不起來了。
雖然想不起來具體要求,但李孟羲還牢牢記著原地踏步的動作該怎麽做,大不了,說不清楚讓新兵照著做就成了。
除了膝蓋的抬高高度,還有角度。
有的新兵抬膝的時候,膝蓋朝兩邊外八著頂,極其不美觀,而且容易碰到左右的人。
膝蓋抬起的正確角度是,應該是自然朝前,不外八不內扣。
再往下,就是腳步了,腳步落地,應該落在原地,不能原地踏步踏著踏著人跑老遠。
一個原地踏步,方方麵麵的細節就有近二十個之多,一個細節做不準,就是錯。
不過四十個人,並不多,大致也就是初高中一個人數中等的班而已。
就這麽四十來人,李孟羲就有點忙不過來了,每一個人都有細節上的錯誤,李孟羲好不容易糾正一遍,這邊剛說完手怎麽擺,那邊就把腳忘了。
雖然說晚上練兵,把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可晚上也有晚上的不便,照明條件有限,火把的光線昏暗,要是白天,誰動作沒對,站在邊上看一眼就能看見,可晚上,隻有走近才看的清誰動作做對了與否。
李孟羲一絲不苟的投入到訓練之中,不僅是在練兵,更是李孟羲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的過程,對李孟羲自己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長過程。
知道軍訓流程是怎樣的是一回事,親自從頭到尾負責一場訓練,是另一回事。
“全體都有,立正!”
踏的一陣聲響,新兵們停下踏步,腳步聲還是有點亂,不過比昨日更齊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劍勢=二分之一劍重劍速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