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遊騎四出,搜尋村落,找到村落後帶錢財前去采買,此舉可行,而且對軍中諸多急缺物資多有補益,但,采買一事,非是簡單可為。
首先,遊騎離隊遠驅數裏采買,不同往常,時間若拖延太久,遊騎容易和大軍走散。
其次,這次采購也遇到問題了,因為事先沒做好準備,沒帶夠簍子,以至於買不了多少東西就得走了。
那為什不把東西帶回營之後,再拿上足夠的簍子,再回去買一些呢,這就回到了上一個問題了。遊騎離隊遠驅數裏,不能拖延太久。
平日無事也就罷了,萬一突遇戰事,遊騎孤立無援太危險。
其三,人力配備問題。
單個遊騎前去背著錢前去買東西肯定不行,勢單力薄,沒有威懾力,要是遇到像是水滸中祝家莊那樣的武力凶悍的地方,單個的遊騎容易送人頭,被人家連人帶馬扣下。
而人多了也不行,因為軍中騎兵太少,張飛帶走了大部分騎兵前驅打探,關羽又帶走大部分騎兵。
餘下的騎兵,還要負責必要的前後聯絡,這便是遊騎。
斥候戰兵諸部分配完之後,空閑的可以離隊數裏去搜尋村落的遊騎,實在不多,估計,也就七八騎而已。
人少了,容易送人頭。
一人不行,兩人也不行,最好七八騎一起,安全可靠。
可就這麽能自由活動的七八騎,這僅有的騎兵隻編成一支貿易隊,效率就會變得有點低了。
綜合安全和效率兩個方麵考慮,一個貿易騎隊,就分四個騎兵為佳。
至此,遇到了第四個問題。
軍中騎兵要是都拿著槍,舉著弓弩,被黃巾禍禍的鄉人見兵就害怕,不願與我貿易。
此時便要多帶旗幟,張我聲勢的同時,又不帶有多少惡意。
旗幟的話,軍中少旗幟。
看來,得再做一些旗幟的,做一些槍旗,即,旗麵掛在槍頭的旗幟,此種很輕量化的旗幟,適合騎兵來用。
李孟羲還想到了第五點,四個遊騎與鄉人交涉的次序問題。
李孟羲想到的是,四個騎兵一起向人家村子過去,四騎同出,已經算是一股不弱的軍事力量了,四個騎兵一起行動,可能會使鄉人畏懼。
而且,若有頭鐵的刁民一旦伏擊我等,四個騎兵在一塊,一旦遇伏,全部報銷,都沒人能來得及跑回去報信的。
所以,李孟羲對遊騎交涉的次序,認為是這樣最好。
四個遊騎,兩兩一組。
兩個遊騎前去交涉,兩個遊騎在村子裏的人能看到的位置,駐馬停在原地。
這麽做,有幾個好處。
首先,相比四騎同進,兩個騎兵往村落,兩個騎兵等在遠處,後者更能顯出友好。
其次,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了。
兩騎前去交涉,鄉人若有歹意,起了謀財害命之心,但一看,等在後麵離的很遠的另外兩個騎兵,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前邊的兩個弄死好辦,後邊那兩個離那麽老遠,前邊一有什麽不對,後邊立刻騎馬就逃回去報信。
讓一人走脫,待其引大軍回來報複,對全村而言,便就是滅頂之災。
如此,兩兩製,遊騎商隊行事細則就被補完了。
李孟羲把所想和劉備和盤托出。
劉備聽完,連連點頭,感慨,“羲兒,事無巨細,你皆能謀算,某遠不及也。”
李孟羲撓頭,劉備說某,算無遺策,能察旁人不能查之細微處,這麽說,也算對。
采買還是要繼續的。
今日買的東西雖然不多,但多少能解一些問題。
對一個近萬人的大軍來說,雖有兩戰繳獲,糧草不缺,但除糧草之外,其他物資遠遠是不夠的。
因前邊還要照應,劉備跟李孟羲商量一會兒,就打馬離開。
李孟羲翻出布匹筆墨,寫下:
【大軍遠行千裏,一應物資必有不足。
可使遊騎離隊四五裏,訪尋村落采買急需之物。
遊騎商隊細則為,四騎為一隊,每人背負大簍子一隻。
此四人騎隊,當多帶旗幟,少立刀槍。
及上前交涉,兩騎上前,兩騎於後。
一者,兩騎動而兩騎不動,不使鄉民驚懼。
二者,四騎兩下相隔甚遠,以備危急。】
寫完了,關於遊騎商隊細則。就這麽多字。
李孟羲本欲停筆,然後眉頭皺起,好像,還有一點未注意。
再怎麽說,遊騎帶著錢去買東西,也算是商業行為吧。
商業行為,就需要有專門商業技能的人。
不管是李孟羲,還是劉備,都不能清楚所有物資的市價。
鹽巴布匹酒這些,劉備因為出身底層,知道這些東西價格大致多少。
但物資繁雜,小到剪刀,針線這些,劉備就不知道該如何定價了。
雖說,軍中錢財不缺,多花點錢吃點虧無妨。
但,日後,軍隊規模擴大,買賣會越來越大宗,專門的精通各類物價的人才,應當有的。
之前統計的軍中小商小販,現在派上用場了。
九月第三日,遊騎八騎,分成兩隊,每隊四騎。
八名騎士,每人都背著一個大簍。
這些個大簍,也就是這兩天,剛收上來的。
本來,是為關羽做攜行具準備的,不想還有別的用場。
遊騎沿大道一左一右向東西兩向散開。
拔營行軍之後約一個時辰,東向的遊騎回稟劉備,說見到了村落。
劉備問,是否成功交涉。
遊騎回答,路遇一鄉人,說清來意,讓其帶路,鄉人不願。
劉備聽的眉頭直皺。
人家見了陌生的騎兵,躲還來不及,哪裏會願意帶生人往自己村裏去。
“這樣,”劉備思索片刻後,跟騎士交代到,“再遇鄉人,注意禮數,說話和氣一點,再稍稍使些錢,事或可為。”
劉備的意思已經很直白了,意思是說,讓騎兵們講點禮貌,說話和氣一點,別仗著有馬有刀,說話惡聲惡氣的。
並且,有點眼力見,跟人說話的時候,從馬上下來再跟人家說,你要是在馬上跟人家說,人家害怕你,從馬上下來,再走前邊上前交涉,鄉民就不再懼怕你了。
還有,讓人家帶路,不說多的,稍稍給一點錢,取得鄉人信任,人家不就帶你去村裏了嗎。
遊騎領命而去。
這次,得了劉備指導,遊騎的首領就記著劉備說的,得給人家錢了。
於是,遊騎商隊又走了一段之後,遊騎又在路上撞見一個背著柴火農夫。
遊騎小隊長,是記著劉備說給錢了。
見到了人,四個遊騎就催馬往前趕,農夫一看有騎兵來了,也不知道咋回事,一慌就要跑。
兩條腿怎麽跑的過四條腿,農夫沒跑兩步,就被遊騎圍起來了。
遊騎小隊長居高臨下,手裏抓了一把錢往地上一丟,“哎,問你個事。我大軍路過,要就地采買。你村在哪,帶我等前去,少不了你的好處。”遊騎小隊長這麽說著。
農夫一聽,不僅沒有帶眾遊騎往自己村裏去,反而撲通的往地上一跪,連連告饒,說上有老下有小的,求軍爺放過。
事情發展,跟遊騎小隊長預料的不一樣。
任憑遊騎再怎麽說,農夫隻是告饒,怎麽也不肯帶遊騎前去村裏。
遊騎小隊長暗道晦氣,嘴裏罵罵咧咧一句,騎著馬往回走了。
等遊騎離開,馬蹄聲漸遠,跪在地上的農夫趕忙爬起來,把地上散落的十來個銅錢一撿,背著柴火捆頭逃也似的往家逃了。
遊騎這第二次回來,依然說見了鄉人,要鄉人帶路,鄉人不肯。
劉備問,可使了錢,遊騎說,使了十幾文錢。
劉備眉頭微皺,兵荒馬亂的,想到可能是鄉人心有戒備,不肯帶外人進村,這也說的過去。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劉備讓遊騎再去。
大軍繼續向前,遊騎第三次遇到路上的鄉人,遊騎不知怎麽搞的,還是無功而返,回來說,鄉人不願帶著往村中去。
一次兩次也就罷了,這三次了,總不能所遇三個鄉民全都婉拒了吧。
如此三番,劉備待不住了,親自帶隊離隊參與遊商之事了。
在快要中午的時候,劉備遊騎終於又在一條小道上,撞見了一名手拿短鋤,背著竹簍的老人家。
老人家一看見騎兵,第一時間也是轉身就要離遠點,怕惹上麻煩。
此時馬速還未降下來,劉備就狠勒韁繩,生生止住了馬。
然後,劉備翻身下馬,把韁繩交給了一名遊騎,“你們幾個在這兒呆著。”
劉備讓遊騎原地等待,自己徒步朝還有三四十步遠的老人走去。
“老人家,稍等!”劉備遠遠的朝老人招手。
背著竹簍的老人看陌生人下馬走過來了,猶豫了下,停住了。
兩下碰頭的時候,劉備麵帶笑意,說清自己的身份,說是幽州涿郡義軍,征討黃巾路過此地,因軍中物資不足,想就地采買,問這方圓近處,可有村落。
老人看劉備談吐不凡,不像惡人。
其實劉備遠遠的下馬,徒步走了三四十步走過來,已經解除了老人家的戒備心理。
老人看了看劉備,又謹慎的看了遠處停留著的騎兵。
劉備見狀,笑了,“長者勿憂,隻我等五人。”
說著,劉備從袖子裏摸出幾枚五銖錢,也不說要是幫忙帶路,必有重謝。
而是先把錢塞到老人手裏,然後煩請幫忙帶路。
老人遲疑了下,然後點了點頭,“且隨我來。”
老人就要帶劉備去自己的村落。
劉備完全可以騎馬的,但老人家在路上走著,騎馬跟著不好。
劉備朝後邊揮了揮手,示意遊騎跟過來。
路上,劉備和老人相談甚歡,問老人家有幾人,身體是否安康,等等等等。
言語中,劉備了解到,這老人是李家村的人。
不用猜,這個李家村,肯定絕大多數都是姓李的人。
沒多久,走了裏把地,劉備就跟著老人走進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隻見村落中已升起嫋嫋炊煙。
老人帶著劉備,來到一處茅草屋前,老人一回家,就扯著嗓子喊,“老婆子,快快煮飯,有客來了!”
屋子裏,轉出一個慈祥的婆婆,見了生人,熱情的就拉著劉備等人要往屋裏請。
劉備趕忙推脫,說不便打擾,隻買些東西就走,大軍在數裏外,怕耽擱的久,就走丟了。
哪有有遠客到了門前,不留人家吃頓飯的道理,老人再三挽留,劉備再三推脫。
看劉備態度堅決,真像不能久留的模樣。
老人很明事理,問,要買點啥?
“買些雞鴨,豬狗羊之類牲畜,買些木工用的刨子鋸子,布匹草藥,剪子針線之類。”見村裏人已經在做飯了,不便再逗留太久,劉備長話短說。
老人一聽劉備要買的東西,雜七雜八的,有些詫異。
“那好,客請稍等。老兒我去去就來。”
然後,老人就在村裏挨家挨戶的喊,男丁都出來,有遠客來想買東西,都出來看看。
到這時,劉備才看出來,原來這老人家就是李家村的族長來著。
一族之長很有威信,老人這滿村一喊,一群人跟著老人過來了。
如此,省事多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劉備見鄉人,下馬緩行
首先,遊騎離隊遠驅數裏采買,不同往常,時間若拖延太久,遊騎容易和大軍走散。
其次,這次采購也遇到問題了,因為事先沒做好準備,沒帶夠簍子,以至於買不了多少東西就得走了。
那為什不把東西帶回營之後,再拿上足夠的簍子,再回去買一些呢,這就回到了上一個問題了。遊騎離隊遠驅數裏,不能拖延太久。
平日無事也就罷了,萬一突遇戰事,遊騎孤立無援太危險。
其三,人力配備問題。
單個遊騎前去背著錢前去買東西肯定不行,勢單力薄,沒有威懾力,要是遇到像是水滸中祝家莊那樣的武力凶悍的地方,單個的遊騎容易送人頭,被人家連人帶馬扣下。
而人多了也不行,因為軍中騎兵太少,張飛帶走了大部分騎兵前驅打探,關羽又帶走大部分騎兵。
餘下的騎兵,還要負責必要的前後聯絡,這便是遊騎。
斥候戰兵諸部分配完之後,空閑的可以離隊數裏去搜尋村落的遊騎,實在不多,估計,也就七八騎而已。
人少了,容易送人頭。
一人不行,兩人也不行,最好七八騎一起,安全可靠。
可就這麽能自由活動的七八騎,這僅有的騎兵隻編成一支貿易隊,效率就會變得有點低了。
綜合安全和效率兩個方麵考慮,一個貿易騎隊,就分四個騎兵為佳。
至此,遇到了第四個問題。
軍中騎兵要是都拿著槍,舉著弓弩,被黃巾禍禍的鄉人見兵就害怕,不願與我貿易。
此時便要多帶旗幟,張我聲勢的同時,又不帶有多少惡意。
旗幟的話,軍中少旗幟。
看來,得再做一些旗幟的,做一些槍旗,即,旗麵掛在槍頭的旗幟,此種很輕量化的旗幟,適合騎兵來用。
李孟羲還想到了第五點,四個遊騎與鄉人交涉的次序問題。
李孟羲想到的是,四個騎兵一起向人家村子過去,四騎同出,已經算是一股不弱的軍事力量了,四個騎兵一起行動,可能會使鄉人畏懼。
而且,若有頭鐵的刁民一旦伏擊我等,四個騎兵在一塊,一旦遇伏,全部報銷,都沒人能來得及跑回去報信的。
所以,李孟羲對遊騎交涉的次序,認為是這樣最好。
四個遊騎,兩兩一組。
兩個遊騎前去交涉,兩個遊騎在村子裏的人能看到的位置,駐馬停在原地。
這麽做,有幾個好處。
首先,相比四騎同進,兩個騎兵往村落,兩個騎兵等在遠處,後者更能顯出友好。
其次,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了。
兩騎前去交涉,鄉人若有歹意,起了謀財害命之心,但一看,等在後麵離的很遠的另外兩個騎兵,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前邊的兩個弄死好辦,後邊那兩個離那麽老遠,前邊一有什麽不對,後邊立刻騎馬就逃回去報信。
讓一人走脫,待其引大軍回來報複,對全村而言,便就是滅頂之災。
如此,兩兩製,遊騎商隊行事細則就被補完了。
李孟羲把所想和劉備和盤托出。
劉備聽完,連連點頭,感慨,“羲兒,事無巨細,你皆能謀算,某遠不及也。”
李孟羲撓頭,劉備說某,算無遺策,能察旁人不能查之細微處,這麽說,也算對。
采買還是要繼續的。
今日買的東西雖然不多,但多少能解一些問題。
對一個近萬人的大軍來說,雖有兩戰繳獲,糧草不缺,但除糧草之外,其他物資遠遠是不夠的。
因前邊還要照應,劉備跟李孟羲商量一會兒,就打馬離開。
李孟羲翻出布匹筆墨,寫下:
【大軍遠行千裏,一應物資必有不足。
可使遊騎離隊四五裏,訪尋村落采買急需之物。
遊騎商隊細則為,四騎為一隊,每人背負大簍子一隻。
此四人騎隊,當多帶旗幟,少立刀槍。
及上前交涉,兩騎上前,兩騎於後。
一者,兩騎動而兩騎不動,不使鄉民驚懼。
二者,四騎兩下相隔甚遠,以備危急。】
寫完了,關於遊騎商隊細則。就這麽多字。
李孟羲本欲停筆,然後眉頭皺起,好像,還有一點未注意。
再怎麽說,遊騎帶著錢去買東西,也算是商業行為吧。
商業行為,就需要有專門商業技能的人。
不管是李孟羲,還是劉備,都不能清楚所有物資的市價。
鹽巴布匹酒這些,劉備因為出身底層,知道這些東西價格大致多少。
但物資繁雜,小到剪刀,針線這些,劉備就不知道該如何定價了。
雖說,軍中錢財不缺,多花點錢吃點虧無妨。
但,日後,軍隊規模擴大,買賣會越來越大宗,專門的精通各類物價的人才,應當有的。
之前統計的軍中小商小販,現在派上用場了。
九月第三日,遊騎八騎,分成兩隊,每隊四騎。
八名騎士,每人都背著一個大簍。
這些個大簍,也就是這兩天,剛收上來的。
本來,是為關羽做攜行具準備的,不想還有別的用場。
遊騎沿大道一左一右向東西兩向散開。
拔營行軍之後約一個時辰,東向的遊騎回稟劉備,說見到了村落。
劉備問,是否成功交涉。
遊騎回答,路遇一鄉人,說清來意,讓其帶路,鄉人不願。
劉備聽的眉頭直皺。
人家見了陌生的騎兵,躲還來不及,哪裏會願意帶生人往自己村裏去。
“這樣,”劉備思索片刻後,跟騎士交代到,“再遇鄉人,注意禮數,說話和氣一點,再稍稍使些錢,事或可為。”
劉備的意思已經很直白了,意思是說,讓騎兵們講點禮貌,說話和氣一點,別仗著有馬有刀,說話惡聲惡氣的。
並且,有點眼力見,跟人說話的時候,從馬上下來再跟人家說,你要是在馬上跟人家說,人家害怕你,從馬上下來,再走前邊上前交涉,鄉民就不再懼怕你了。
還有,讓人家帶路,不說多的,稍稍給一點錢,取得鄉人信任,人家不就帶你去村裏了嗎。
遊騎領命而去。
這次,得了劉備指導,遊騎的首領就記著劉備說的,得給人家錢了。
於是,遊騎商隊又走了一段之後,遊騎又在路上撞見一個背著柴火農夫。
遊騎小隊長,是記著劉備說給錢了。
見到了人,四個遊騎就催馬往前趕,農夫一看有騎兵來了,也不知道咋回事,一慌就要跑。
兩條腿怎麽跑的過四條腿,農夫沒跑兩步,就被遊騎圍起來了。
遊騎小隊長居高臨下,手裏抓了一把錢往地上一丟,“哎,問你個事。我大軍路過,要就地采買。你村在哪,帶我等前去,少不了你的好處。”遊騎小隊長這麽說著。
農夫一聽,不僅沒有帶眾遊騎往自己村裏去,反而撲通的往地上一跪,連連告饒,說上有老下有小的,求軍爺放過。
事情發展,跟遊騎小隊長預料的不一樣。
任憑遊騎再怎麽說,農夫隻是告饒,怎麽也不肯帶遊騎前去村裏。
遊騎小隊長暗道晦氣,嘴裏罵罵咧咧一句,騎著馬往回走了。
等遊騎離開,馬蹄聲漸遠,跪在地上的農夫趕忙爬起來,把地上散落的十來個銅錢一撿,背著柴火捆頭逃也似的往家逃了。
遊騎這第二次回來,依然說見了鄉人,要鄉人帶路,鄉人不肯。
劉備問,可使了錢,遊騎說,使了十幾文錢。
劉備眉頭微皺,兵荒馬亂的,想到可能是鄉人心有戒備,不肯帶外人進村,這也說的過去。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劉備讓遊騎再去。
大軍繼續向前,遊騎第三次遇到路上的鄉人,遊騎不知怎麽搞的,還是無功而返,回來說,鄉人不願帶著往村中去。
一次兩次也就罷了,這三次了,總不能所遇三個鄉民全都婉拒了吧。
如此三番,劉備待不住了,親自帶隊離隊參與遊商之事了。
在快要中午的時候,劉備遊騎終於又在一條小道上,撞見了一名手拿短鋤,背著竹簍的老人家。
老人家一看見騎兵,第一時間也是轉身就要離遠點,怕惹上麻煩。
此時馬速還未降下來,劉備就狠勒韁繩,生生止住了馬。
然後,劉備翻身下馬,把韁繩交給了一名遊騎,“你們幾個在這兒呆著。”
劉備讓遊騎原地等待,自己徒步朝還有三四十步遠的老人走去。
“老人家,稍等!”劉備遠遠的朝老人招手。
背著竹簍的老人看陌生人下馬走過來了,猶豫了下,停住了。
兩下碰頭的時候,劉備麵帶笑意,說清自己的身份,說是幽州涿郡義軍,征討黃巾路過此地,因軍中物資不足,想就地采買,問這方圓近處,可有村落。
老人看劉備談吐不凡,不像惡人。
其實劉備遠遠的下馬,徒步走了三四十步走過來,已經解除了老人家的戒備心理。
老人看了看劉備,又謹慎的看了遠處停留著的騎兵。
劉備見狀,笑了,“長者勿憂,隻我等五人。”
說著,劉備從袖子裏摸出幾枚五銖錢,也不說要是幫忙帶路,必有重謝。
而是先把錢塞到老人手裏,然後煩請幫忙帶路。
老人遲疑了下,然後點了點頭,“且隨我來。”
老人就要帶劉備去自己的村落。
劉備完全可以騎馬的,但老人家在路上走著,騎馬跟著不好。
劉備朝後邊揮了揮手,示意遊騎跟過來。
路上,劉備和老人相談甚歡,問老人家有幾人,身體是否安康,等等等等。
言語中,劉備了解到,這老人是李家村的人。
不用猜,這個李家村,肯定絕大多數都是姓李的人。
沒多久,走了裏把地,劉備就跟著老人走進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隻見村落中已升起嫋嫋炊煙。
老人帶著劉備,來到一處茅草屋前,老人一回家,就扯著嗓子喊,“老婆子,快快煮飯,有客來了!”
屋子裏,轉出一個慈祥的婆婆,見了生人,熱情的就拉著劉備等人要往屋裏請。
劉備趕忙推脫,說不便打擾,隻買些東西就走,大軍在數裏外,怕耽擱的久,就走丟了。
哪有有遠客到了門前,不留人家吃頓飯的道理,老人再三挽留,劉備再三推脫。
看劉備態度堅決,真像不能久留的模樣。
老人很明事理,問,要買點啥?
“買些雞鴨,豬狗羊之類牲畜,買些木工用的刨子鋸子,布匹草藥,剪子針線之類。”見村裏人已經在做飯了,不便再逗留太久,劉備長話短說。
老人一聽劉備要買的東西,雜七雜八的,有些詫異。
“那好,客請稍等。老兒我去去就來。”
然後,老人就在村裏挨家挨戶的喊,男丁都出來,有遠客來想買東西,都出來看看。
到這時,劉備才看出來,原來這老人家就是李家村的族長來著。
一族之長很有威信,老人這滿村一喊,一群人跟著老人過來了。
如此,省事多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劉備見鄉人,下馬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