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覺得,火把的耐燒程度還是不行的,隔一段時間,就得換一個火把,守營士卒頻繁的更換火把,其實很麻煩的。
麻煩在於,得不停的更換火把架上的鬆木火把。
不停更換火把的麻煩點則在於,得不停的把沉重的火把架子放倒,然後才能更換火把。
那麽,有沒有簡化這個更換火把流程的設計呢?
李孟羲想到了不倒翁。
在腦海中腦補了一下,做一個半球形的重物,火把架就插在半球上,需要換火把的時候,輕輕把木杆一推,木杆就輕易被推向一側,然後,負責更換火把士卒就可以輕鬆更換。
火把換完,一鬆手,不倒翁的原理作用之下,木杆自動直起了。
這簡直就是半自動的旗杆了,簡直太好用了,且非常好玩兒。
如果有一個比較重,且是半形的重物的話,李孟羲就能設計出半自動火把架了。
可是,一個足夠重,還是半球的物體,最好還不占運力,李孟羲想不出這種能通用的物體是什麽。
而要是為了方便士卒們更換火把,而專門帶幾個沉重無比的大墩子的話,就太浪費運力了。
半球形的實心的石頭墩子,李孟羲想不到能是什麽?
投石車的炮彈?
不可能有軍隊的運力強大到把石頭運千百裏運到目的地,再用投石車把石頭拋進敵城。
石頭這玩意兒沒必要拉著走,石頭到處都是,找些石頭很容易。
真要是實在找不到木頭,把一人合抱不過來的粗木樁鋸成短節,把木樁用投石車拋出去,一樣能砸死人。
因此綜合種種考慮,不倒翁結構的火把架大概率是不能用於軍事中了。
火架,或者說火旗,是之前商議的旗幟係統的一部分,火旗以顯眼的光信號在夜晚發揮作用。
旗幟用於區分各部是其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是快速召集士兵。
假設敵軍突然趁夜襲營,一片漆黑,四下喊殺聲陣陣,一時不知敵軍從哪攻擊,敵軍又有多少人,營中士卒心中驚慌。
此時,一切戰陣和策略都沒用了,決定襲營成敗,和守營成敗的因素隻剩下一個——看守營方能不能再把兵力聚集起來,隻要能把兵力聚集起來,很快,慌亂就會被抑製,然後,很快就可以展開反擊。
如果守營方遲遲未能把人手聚集在一起,營中混亂會越來越加劇,離徹底潰敗已不遠。
勝敗的關鍵從沒有像此時這麽簡單,守軍能成功聚集人手,守軍贏;守軍未能成功聚集人手,襲營的人贏。
在此種情況下,一架在夜晚亮如火炬的火把架如燈塔一般,對召集士兵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敵軍突然襲擊,守營方最要緊要做的事,不是立刻反擊,因為一片混亂,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摸不清敵軍是從哪攻進來了。
當務之急甚至說唯一的急務是立刻按著平日規定的預案,先把士兵集中起來再說,此時士兵們要執行的命令也隻有一個——其他不管,盡全力向帥旗,也就是火把架那裏聚集。
隻要人聚的越來越多,有序的人越來越多,那麽無序混亂的人就越來越少,等混亂平息,這邊帥旗下人手也召集好了,可以放心並一鼓作氣的狠狠的反擊敵軍了。
一般來說,從調度難度等各方麵來說,襲營方一般派出的都是人數較少的一些精銳之士。
以區區幾百眾,襲擊幾萬十幾萬大軍的大營,真的都站那裏不動,就讓這幾百襲營的敵軍砍,砍上半天,又能死多少?
反而是混亂造成的的傷亡,遠比直接死於廝殺中的人多的多。
所以,隻要守營方不混亂起來,襲營的那麽一點人根本拿營寨沒辦法。
所以襲營和守營的雙方攻伐的焦灼點之在於,守營方要盡力避免營中越來越亂,襲營要拚命讓營寨亂起來。
以火把的照明強度,主帥的十幾個親兵站一堆兒,一堆人拿著一個火把,這些火把的光亮足以把主帥身邊的帥旗照的清楚,混亂中的士兵們能看清帥旗,於是就有了集結方向。
其實火把架,並不一定是必要的。
可是,有火把架更好,火把架比不會發光的帥旗本身,更加顯眼。
若是有條件,不用笨重的火把架也行,可以用燈籠。
依然是用燈籠進行編程,普通士兵的燈籠,都是單個的燈籠。
而用作帥旗的燈籠,可以把多個燈籠串起來,串成長長的一串,然後用棍子高高挑起。
這樣,連成長串的燈籠足以和其他單個的燈籠區分開來,足夠顯眼,且燈籠比火把架輕的多,方便的多,而且也能防雨。
但是從實戰方麵考慮,敵軍若是有神射手,燈籠剛挑起來,敵軍一箭射來,燈籠落地,瞬間息光,軍情稍縱即逝,如此,豈不完蛋。
所以,就算有燈籠了,李孟羲設計的火把架仍有用處,是對旗幟體係做出的有效補充。
燈籠有燈籠的輕便,而火把架雖然笨重,但是賊結實,不說用弓箭射了,十個神射手對著火把射半天也不太可能把火把全射滅了。
火把的粗細跟燈籠吊繩的粗細是兩碼事。
要不有句話話說,越原始的東西,越可靠呢。
漢末多有神射手,呂布能轅門射戟,隔著老遠,一箭射掉掛燈籠的繩子跟玩一樣。
但是,縱以呂布轅門射戟的神射,讓他射十箭,射不滅火把架上的火把。
從耐操角度來說,笨重的火把架子,比輕便的燈籠更加有保障。
而且火把還省錢,燈籠得燒蠟燭的,蠟燭死貴死貴的,哪裏有木頭便宜。
所以,李孟羲設計的火把架,在應對襲營和召集人手,以及容錯率等方麵,可圈可點。
用著麻煩得時不時換火把,還有其笨重的重量,是其無法避免的缺點。
——
軍中旗幟缺乏,夜晚沒有任何標識以區分各部也就算了,白天也缺旗幟。
旗幟方麵的事,李孟羲已經吩咐人在做了,要做的旗幟同樣不是普通的軟旗,而是有骨架支撐,下雨也能支愣著的硬旗,估計明天,最遲後天,幾麵軍旗就做好了。
同時,今夜做的火把架,各方麵來看,都很不錯,各營也都需要一個類似的架子。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劉備是全軍主帥,這是毫無疑問的,為了和劉備的火旗做出區分,李孟羲覺得,自己的旗子隻用一根火把用木杆舉起來就行,如果不夠亮,那就把兩根火把並在一起,然後舉起來。
同理,劉備的那個火旗是最重要的,敵軍襲營的危急時刻,擔負著全軍勝敗的幹係,因此,劉備的火旗應該是最高最亮並且獨一無二的。
而其他各部,如木匠營,軍醫營,還有李孟羲這裏,能稍作標識便於找人就行。
介紹完火把架子,夜很深了,李孟羲開始打哈欠了。
囑咐劉備早些休息,李孟羲告辭了,火把架就留在劉備的帳前了,日後這個火把架就是專用於夜晚的帥旗了。
李孟羲走,劉備好奇不減。
李孟羲說,火把架子怎麽就摔不壞,劉備就想,真的怎麽都摔不壞?
好奇大起的劉備,就把火把架子扶起,豎起,然後鬆手一推。
啪的一聲,火把架子砸在了地上。
架子好好的。
劉備不滿足就試一下,他再試,再把火把架子扶起,再推倒。
啪!
火把架子又一次砸到地上。
如是者十幾次,火把架子往地上狠摔了十幾次,然而還是沒壞。
不僅火把架子沒壞,插在架子上的火把,一個沒掉,牢牢地固定在那裏。
劉備這下服了。
火把架子別看簡陋,其實技術含量很有一些的,這簡陋的一個架子,可是加固了卡環,加了“保險杠”的,確切的說,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都摔不壞的火把架。
劉備特意招呼守夜的士兵,讓他們看著火把,等燒的差不多了,就換新的火把。
兵貴神速,今夜既然趕上了,那就從今夜開始,舉火為旗,今夜開始,就讓士兵們熟悉換火把,不就能早一日讓士兵們熟悉火旗相關。
這麽一點優勢,也是優勢。
極端點的去想,此時已是夜中,此時把火把架就用上,那麽後半夜巡營的士兵抬頭一看見火把架,之前沒見過,感到好奇,相互一問,一群士兵便都知道了火把是幹什麽用的。
然後第二日,今夜守大帳的士兵,明日輪換到其他地方巡營去了,若是突然敵軍襲營,民夫營的民夫們慌作一團,前夜於大帳外守夜的士兵忙給民夫們指,“看到高處的那個火了嗎,趕緊往那聚,別亂跑!”
於是,前夜十幾個守大帳的士兵,第二夜便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傳達正確軍令的消息傳播源,於是,民夫們一下被指點了去處,於是避免了混亂,於是,戰兵們能快速集結,在戰況未糜爛之時,能遏製住頹勢,本該慘敗的戰事,反敗為勝,少傷亡了大幾百人,甚至上千人。
就因為讓火把架提早了一夜使用,就有可能減少上千人的傷亡,這是誇大嗎?一點沒有誇大。
任何一點優勢,都是切切實實的優勢。
李孟羲踩著月色回去了。
夜晚靜謐,除了還巡營的人沒睡覺,民夫們全已經休息了,連牲口都也休息了。
李孟羲抬頭看了一眼皎潔的明月,“哎,魯犁,你看這月亮,是初幾了?”
“十五了。”魯犁還沒答話,跟著魯犁另一個木匠搭話了。
有點尷尬,李孟羲除了能叫出魯犁的名字,木匠營其他人,李孟羲頂多是臉熟,叫不出名字。
“十五了啊。”李孟羲感慨了一句。
這句感慨,依然是出於虛偽目的的,故意說的這麽一句話。
為什麽?
因為李孟羲跟魯犁很熟,跟另一個木匠不太熟,兩人連話都沒說上幾句,就因為不太熟,人家主動搭了句話,要是不回複一下,那就讓人家多尷尬呀。
別人搭話,出於禮貌,得回複一句,哪怕一句應付的話,哪怕一句毫無營養的話呢,哪怕就嗯了一下呢。
要是普通人之間,搭話不理,頂多自討沒趣。
李孟羲已經不屬於普通人之列了,不管他想不想,李孟羲都算的上是手握權柄的大人物,木匠搭話,李孟羲要是不回,指不定人家咋想呢,會不會想營正看不起人家還是咋滴。
李孟羲如今,情商在不覺間提高。
很快,回到輜重營了,李孟羲突然想起,“對了魯犁,你說尖底兒的木杆好還是平杆的木杆好對吧,這也算想法了,走,跟我拿糧。”
“啊?”魯犁愣了一下。
這竟然也算什麽好的想法嗎。
在魯犁想來,他隻是把問題提出來了,是營正把問題想通透了,然後很巧妙的把尖杆和平杆的優點給結合起來了,要賞糧也是該賞營正糧才對。
而李孟羲想的就跟魯犁想的不一樣,能想出具體改進方法的算的上是智慧成果,能提出疑問,也算是思考了,也是智慧成果。
若說魯犁隻是提了下問題,這個問題不算智慧成果的話,那因為魯犁提出的這個問題,李孟羲順著魯犁的思路往下擴展,想出了對木杆巧妙的改造方法,那麽這個改造方法,又是從哪來的?
李孟羲叫魯犁去領糧,沒叫另一個木匠,那木匠看著李孟羲,原地站了一會兒,不知在想什麽,可能他見魯犁去領糧,心生羨慕吧。
“哎,你也來吧。”李孟羲招呼另一個木匠。
另一個木匠趕忙跟上。
回到馬車旁,弟弟睡的很香,李孟羲小心翼翼的把糧袋從馬車上找到,“魯犁十斤,你一斤,自己拿。”
李孟羲用很小的聲音說著,生怕吵醒了弟弟。
魯犁和那個木匠一時不動,“拿啊!”李孟羲催促。
兩人這才少少的各從糧袋裏抓了一把糧,肯定不足一斤的,他們也是生怕動到了袋子,驚醒了弟弟。
魯犁和那個木匠小聲謝過李孟羲,放輕著步子走了。
李孟羲匆匆記下關於火旗的技術細節相關。
“火旗,以高二丈半木杆,上架火把台,以做夜間標識之用。
火旗製作要點有五。
其一,火旗要高,至少兩丈,低則不能全營醒目。
其二,火旗上火把台,防禦板要大兩圈,以做為火把架倒地後防止碰撞之保險杠。
其三,若用於實戰,火旗難免有時會倒,戰況危急之時,火旗若有差錯,貽誤軍情。故,火旗卡環應堅實,緊固。
其四,火旗重以兩人能抬為佳之,稍輕不妥,稍重亦不妥。因火旗首部有架,火旗必頭重腳輕,若火旗輕,則杆必短,杆短則不能全營醒目;火旗不能太重,太重,旗若倒,一人不能抬兩人能抬,隻統兩人之力,則隻稍繁瑣;若兩人不能抬,三人四人多人能抬,要統眾人之力,則繁瑣甚矣。兩人能抬,則為極限,恰合適,一人之旗,太小太矮,不利號全軍,多人之旗,太重,難以統眾人之力。
其五,火旗旗杆柄部,應平尖兼顧,平則適平地,尖則能釘立冰麵。詳細為,旗杆底部掏空,釘一短釘耳。”
寫完,李孟羲卷起麻布。
李孟羲小心翼翼往被窩裏鑽,不用想,被窩裏還是很暖和的,弟弟把被子暖的熱乎乎的。
麻煩在於,得不停的更換火把架上的鬆木火把。
不停更換火把的麻煩點則在於,得不停的把沉重的火把架子放倒,然後才能更換火把。
那麽,有沒有簡化這個更換火把流程的設計呢?
李孟羲想到了不倒翁。
在腦海中腦補了一下,做一個半球形的重物,火把架就插在半球上,需要換火把的時候,輕輕把木杆一推,木杆就輕易被推向一側,然後,負責更換火把士卒就可以輕鬆更換。
火把換完,一鬆手,不倒翁的原理作用之下,木杆自動直起了。
這簡直就是半自動的旗杆了,簡直太好用了,且非常好玩兒。
如果有一個比較重,且是半形的重物的話,李孟羲就能設計出半自動火把架了。
可是,一個足夠重,還是半球的物體,最好還不占運力,李孟羲想不出這種能通用的物體是什麽。
而要是為了方便士卒們更換火把,而專門帶幾個沉重無比的大墩子的話,就太浪費運力了。
半球形的實心的石頭墩子,李孟羲想不到能是什麽?
投石車的炮彈?
不可能有軍隊的運力強大到把石頭運千百裏運到目的地,再用投石車把石頭拋進敵城。
石頭這玩意兒沒必要拉著走,石頭到處都是,找些石頭很容易。
真要是實在找不到木頭,把一人合抱不過來的粗木樁鋸成短節,把木樁用投石車拋出去,一樣能砸死人。
因此綜合種種考慮,不倒翁結構的火把架大概率是不能用於軍事中了。
火架,或者說火旗,是之前商議的旗幟係統的一部分,火旗以顯眼的光信號在夜晚發揮作用。
旗幟用於區分各部是其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是快速召集士兵。
假設敵軍突然趁夜襲營,一片漆黑,四下喊殺聲陣陣,一時不知敵軍從哪攻擊,敵軍又有多少人,營中士卒心中驚慌。
此時,一切戰陣和策略都沒用了,決定襲營成敗,和守營成敗的因素隻剩下一個——看守營方能不能再把兵力聚集起來,隻要能把兵力聚集起來,很快,慌亂就會被抑製,然後,很快就可以展開反擊。
如果守營方遲遲未能把人手聚集在一起,營中混亂會越來越加劇,離徹底潰敗已不遠。
勝敗的關鍵從沒有像此時這麽簡單,守軍能成功聚集人手,守軍贏;守軍未能成功聚集人手,襲營的人贏。
在此種情況下,一架在夜晚亮如火炬的火把架如燈塔一般,對召集士兵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敵軍突然襲擊,守營方最要緊要做的事,不是立刻反擊,因為一片混亂,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摸不清敵軍是從哪攻進來了。
當務之急甚至說唯一的急務是立刻按著平日規定的預案,先把士兵集中起來再說,此時士兵們要執行的命令也隻有一個——其他不管,盡全力向帥旗,也就是火把架那裏聚集。
隻要人聚的越來越多,有序的人越來越多,那麽無序混亂的人就越來越少,等混亂平息,這邊帥旗下人手也召集好了,可以放心並一鼓作氣的狠狠的反擊敵軍了。
一般來說,從調度難度等各方麵來說,襲營方一般派出的都是人數較少的一些精銳之士。
以區區幾百眾,襲擊幾萬十幾萬大軍的大營,真的都站那裏不動,就讓這幾百襲營的敵軍砍,砍上半天,又能死多少?
反而是混亂造成的的傷亡,遠比直接死於廝殺中的人多的多。
所以,隻要守營方不混亂起來,襲營的那麽一點人根本拿營寨沒辦法。
所以襲營和守營的雙方攻伐的焦灼點之在於,守營方要盡力避免營中越來越亂,襲營要拚命讓營寨亂起來。
以火把的照明強度,主帥的十幾個親兵站一堆兒,一堆人拿著一個火把,這些火把的光亮足以把主帥身邊的帥旗照的清楚,混亂中的士兵們能看清帥旗,於是就有了集結方向。
其實火把架,並不一定是必要的。
可是,有火把架更好,火把架比不會發光的帥旗本身,更加顯眼。
若是有條件,不用笨重的火把架也行,可以用燈籠。
依然是用燈籠進行編程,普通士兵的燈籠,都是單個的燈籠。
而用作帥旗的燈籠,可以把多個燈籠串起來,串成長長的一串,然後用棍子高高挑起。
這樣,連成長串的燈籠足以和其他單個的燈籠區分開來,足夠顯眼,且燈籠比火把架輕的多,方便的多,而且也能防雨。
但是從實戰方麵考慮,敵軍若是有神射手,燈籠剛挑起來,敵軍一箭射來,燈籠落地,瞬間息光,軍情稍縱即逝,如此,豈不完蛋。
所以,就算有燈籠了,李孟羲設計的火把架仍有用處,是對旗幟體係做出的有效補充。
燈籠有燈籠的輕便,而火把架雖然笨重,但是賊結實,不說用弓箭射了,十個神射手對著火把射半天也不太可能把火把全射滅了。
火把的粗細跟燈籠吊繩的粗細是兩碼事。
要不有句話話說,越原始的東西,越可靠呢。
漢末多有神射手,呂布能轅門射戟,隔著老遠,一箭射掉掛燈籠的繩子跟玩一樣。
但是,縱以呂布轅門射戟的神射,讓他射十箭,射不滅火把架上的火把。
從耐操角度來說,笨重的火把架子,比輕便的燈籠更加有保障。
而且火把還省錢,燈籠得燒蠟燭的,蠟燭死貴死貴的,哪裏有木頭便宜。
所以,李孟羲設計的火把架,在應對襲營和召集人手,以及容錯率等方麵,可圈可點。
用著麻煩得時不時換火把,還有其笨重的重量,是其無法避免的缺點。
——
軍中旗幟缺乏,夜晚沒有任何標識以區分各部也就算了,白天也缺旗幟。
旗幟方麵的事,李孟羲已經吩咐人在做了,要做的旗幟同樣不是普通的軟旗,而是有骨架支撐,下雨也能支愣著的硬旗,估計明天,最遲後天,幾麵軍旗就做好了。
同時,今夜做的火把架,各方麵來看,都很不錯,各營也都需要一個類似的架子。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劉備是全軍主帥,這是毫無疑問的,為了和劉備的火旗做出區分,李孟羲覺得,自己的旗子隻用一根火把用木杆舉起來就行,如果不夠亮,那就把兩根火把並在一起,然後舉起來。
同理,劉備的那個火旗是最重要的,敵軍襲營的危急時刻,擔負著全軍勝敗的幹係,因此,劉備的火旗應該是最高最亮並且獨一無二的。
而其他各部,如木匠營,軍醫營,還有李孟羲這裏,能稍作標識便於找人就行。
介紹完火把架子,夜很深了,李孟羲開始打哈欠了。
囑咐劉備早些休息,李孟羲告辭了,火把架就留在劉備的帳前了,日後這個火把架就是專用於夜晚的帥旗了。
李孟羲走,劉備好奇不減。
李孟羲說,火把架子怎麽就摔不壞,劉備就想,真的怎麽都摔不壞?
好奇大起的劉備,就把火把架子扶起,豎起,然後鬆手一推。
啪的一聲,火把架子砸在了地上。
架子好好的。
劉備不滿足就試一下,他再試,再把火把架子扶起,再推倒。
啪!
火把架子又一次砸到地上。
如是者十幾次,火把架子往地上狠摔了十幾次,然而還是沒壞。
不僅火把架子沒壞,插在架子上的火把,一個沒掉,牢牢地固定在那裏。
劉備這下服了。
火把架子別看簡陋,其實技術含量很有一些的,這簡陋的一個架子,可是加固了卡環,加了“保險杠”的,確切的說,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都摔不壞的火把架。
劉備特意招呼守夜的士兵,讓他們看著火把,等燒的差不多了,就換新的火把。
兵貴神速,今夜既然趕上了,那就從今夜開始,舉火為旗,今夜開始,就讓士兵們熟悉換火把,不就能早一日讓士兵們熟悉火旗相關。
這麽一點優勢,也是優勢。
極端點的去想,此時已是夜中,此時把火把架就用上,那麽後半夜巡營的士兵抬頭一看見火把架,之前沒見過,感到好奇,相互一問,一群士兵便都知道了火把是幹什麽用的。
然後第二日,今夜守大帳的士兵,明日輪換到其他地方巡營去了,若是突然敵軍襲營,民夫營的民夫們慌作一團,前夜於大帳外守夜的士兵忙給民夫們指,“看到高處的那個火了嗎,趕緊往那聚,別亂跑!”
於是,前夜十幾個守大帳的士兵,第二夜便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傳達正確軍令的消息傳播源,於是,民夫們一下被指點了去處,於是避免了混亂,於是,戰兵們能快速集結,在戰況未糜爛之時,能遏製住頹勢,本該慘敗的戰事,反敗為勝,少傷亡了大幾百人,甚至上千人。
就因為讓火把架提早了一夜使用,就有可能減少上千人的傷亡,這是誇大嗎?一點沒有誇大。
任何一點優勢,都是切切實實的優勢。
李孟羲踩著月色回去了。
夜晚靜謐,除了還巡營的人沒睡覺,民夫們全已經休息了,連牲口都也休息了。
李孟羲抬頭看了一眼皎潔的明月,“哎,魯犁,你看這月亮,是初幾了?”
“十五了。”魯犁還沒答話,跟著魯犁另一個木匠搭話了。
有點尷尬,李孟羲除了能叫出魯犁的名字,木匠營其他人,李孟羲頂多是臉熟,叫不出名字。
“十五了啊。”李孟羲感慨了一句。
這句感慨,依然是出於虛偽目的的,故意說的這麽一句話。
為什麽?
因為李孟羲跟魯犁很熟,跟另一個木匠不太熟,兩人連話都沒說上幾句,就因為不太熟,人家主動搭了句話,要是不回複一下,那就讓人家多尷尬呀。
別人搭話,出於禮貌,得回複一句,哪怕一句應付的話,哪怕一句毫無營養的話呢,哪怕就嗯了一下呢。
要是普通人之間,搭話不理,頂多自討沒趣。
李孟羲已經不屬於普通人之列了,不管他想不想,李孟羲都算的上是手握權柄的大人物,木匠搭話,李孟羲要是不回,指不定人家咋想呢,會不會想營正看不起人家還是咋滴。
李孟羲如今,情商在不覺間提高。
很快,回到輜重營了,李孟羲突然想起,“對了魯犁,你說尖底兒的木杆好還是平杆的木杆好對吧,這也算想法了,走,跟我拿糧。”
“啊?”魯犁愣了一下。
這竟然也算什麽好的想法嗎。
在魯犁想來,他隻是把問題提出來了,是營正把問題想通透了,然後很巧妙的把尖杆和平杆的優點給結合起來了,要賞糧也是該賞營正糧才對。
而李孟羲想的就跟魯犁想的不一樣,能想出具體改進方法的算的上是智慧成果,能提出疑問,也算是思考了,也是智慧成果。
若說魯犁隻是提了下問題,這個問題不算智慧成果的話,那因為魯犁提出的這個問題,李孟羲順著魯犁的思路往下擴展,想出了對木杆巧妙的改造方法,那麽這個改造方法,又是從哪來的?
李孟羲叫魯犁去領糧,沒叫另一個木匠,那木匠看著李孟羲,原地站了一會兒,不知在想什麽,可能他見魯犁去領糧,心生羨慕吧。
“哎,你也來吧。”李孟羲招呼另一個木匠。
另一個木匠趕忙跟上。
回到馬車旁,弟弟睡的很香,李孟羲小心翼翼的把糧袋從馬車上找到,“魯犁十斤,你一斤,自己拿。”
李孟羲用很小的聲音說著,生怕吵醒了弟弟。
魯犁和那個木匠一時不動,“拿啊!”李孟羲催促。
兩人這才少少的各從糧袋裏抓了一把糧,肯定不足一斤的,他們也是生怕動到了袋子,驚醒了弟弟。
魯犁和那個木匠小聲謝過李孟羲,放輕著步子走了。
李孟羲匆匆記下關於火旗的技術細節相關。
“火旗,以高二丈半木杆,上架火把台,以做夜間標識之用。
火旗製作要點有五。
其一,火旗要高,至少兩丈,低則不能全營醒目。
其二,火旗上火把台,防禦板要大兩圈,以做為火把架倒地後防止碰撞之保險杠。
其三,若用於實戰,火旗難免有時會倒,戰況危急之時,火旗若有差錯,貽誤軍情。故,火旗卡環應堅實,緊固。
其四,火旗重以兩人能抬為佳之,稍輕不妥,稍重亦不妥。因火旗首部有架,火旗必頭重腳輕,若火旗輕,則杆必短,杆短則不能全營醒目;火旗不能太重,太重,旗若倒,一人不能抬兩人能抬,隻統兩人之力,則隻稍繁瑣;若兩人不能抬,三人四人多人能抬,要統眾人之力,則繁瑣甚矣。兩人能抬,則為極限,恰合適,一人之旗,太小太矮,不利號全軍,多人之旗,太重,難以統眾人之力。
其五,火旗旗杆柄部,應平尖兼顧,平則適平地,尖則能釘立冰麵。詳細為,旗杆底部掏空,釘一短釘耳。”
寫完,李孟羲卷起麻布。
李孟羲小心翼翼往被窩裏鑽,不用想,被窩裏還是很暖和的,弟弟把被子暖的熱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