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抓捕效率,關乎和黃巾作戰的成效。


    若是黃巾潰而不滅,三兩日後又聚,每戰隻殘損黃巾小幾百兵力,那征討黃巾的戰事,得拖延一兩個月都不能了結。


    若是,每戰擊潰黃巾之後, 不說多的,每戰能抓捕黃巾三兩千俘虜,則戰戰都能消減黃巾作戰潛力。


    而同時,義軍若能逐步把黃巾俘虜消化成自己的力量,那麽,黃巾逐步衰弱, 義軍逐步強盛, 此消彼長,能跟滾雪球一般, 終成傾軋之勢。


    以李孟羲隨軍觀察,今日一戰,除繩索這一處不足以外,還有騎兵沒完全利用好。


    今日先詐敗,然後等黃巾追了幾裏,把自己追散架之後,騎兵隊直接沿著大路風一般的殺了回去,殺了黃巾一個措手不及。


    若敵軍是強勁對手,也不需要有什麽抓捕俘虜的需要的話,毫無疑問,能越快抓住戰機越快擊潰敵軍建製越好,騎兵照今日這個用法沒問題。


    但若要配合義軍的整體戰略行動,騎兵全部投入戰鬥而不管圍捕潰兵,就有點不妥了。


    騎兵的強大機動能力, 讓其在追擊潰兵時,有著遠非步兵可比的效率。


    李孟羲與關羽說了自己的想法,看騎兵該怎麽配合步兵盡可能多的抓到俘虜。


    關羽和李孟羲兩人湊到一起,在地上拿樹枝草畫陣圖, 以推演戰法。


    隻見,地上所畫草圖,大抵就是今日戰事模樣,以一條大道為核心,四周散布的星星點點,為黃巾潰兵。


    “此處尚有不妥,”關羽眉頭一皺,“步兵跟不上騎隊。前邊騎兵把黃巾驚散,步隊還未跟上,黃巾已四散不見。而抓俘虜又全賴步軍人手,故而,今番雖勝,俘虜不多。”


    關羽所說的,李孟羲大致聽明白了。


    騎兵隊有點打草驚蛇了,騎隊沿大道疾風一般掃了一遍,固然一舉擊潰了黃巾再聚集整隊的可能,但也因此, 直接讓黃巾全線驚崩, 黃巾全成了驚弓之鳥, 從前到後, 所有黃巾,全都潰逃了。


    然後,步兵慢騰騰的沿著大道追來,黃巾已然逃的差不多了。


    要想讓抓俘虜收效更強,那麽騎兵就不能衝那麽猛,得跟步兵配合好,騎兵散開在外包抄,起到魚網的作用,步隊緊隨,把網在網裏的魚,一個個抓到。


    如此,能抓到多少俘虜,就看騎兵拉開的網有多大。


    義軍戰騎如今過百,以騎兵之威懾力和機動能力,百騎足以鉗製千人。


    可今日抓到的俘虜,才幾百。


    騎兵不再去擊潰驅散黃巾了,固然也會多一些風險,比如有可能讓黃巾得以從容集結,造成一定威脅,但和收益相比,黃巾照此日之羸弱,黃巾的些許威脅不值一提。


    黃巾縱是能從容集結如何?不過是陣戰而已。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如果說戰爭是為了盡可能多的取得勝利,盡可能多的殺傷敵人,這並不全對。


    拿現在義軍來說,義軍的核心戰略是,傾吞黃巾以成大,抓捕消化黃巾俘虜,是頭等大事。


    那麽,隻要能抓到足夠多的俘虜,哪怕抓完俘虜之後,黃巾整陣壓來,退卻也無妨。


    反而,哪怕一日三戰,戰戰取勝,卻抓不到多少俘虜,則就有些與義軍戰略有些不符。


    <a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 id="wzsy">fantuantanshu.com</a>


    義軍的確是要討賊,但最好是,邊打仗,邊把黃巾辦挺,而不是把黃巾打的散如牛毛,陷入不停的抓俘虜的麻煩之中。


    認真考量之後,關羽同意了李孟羲所說的,義軍應當不懈努力的抓捕俘虜,盡可能高效的消耗黃巾的有生力量。


    也就是,應該打精心設計的殲滅戰,而不僅僅是頻繁的打擊潰戰。


    李孟羲說的,將騎兵全部配合步兵拉網捉人的戰術,關羽並不認可,關羽認為,應當至少留出半數騎兵以為後備,以防有變。


    李孟羲一想,這個方法很穩妥。


    商量好了騎兵要配合步兵作戰,該如何配合,還是難題。


    百騎若能如一人,則百十個騎兵,就足以拉成一張大網,把網中的潰兵攆的無處可藏,就如群狼趕羊群一樣。


    但如今騎兵,雖說個個精銳,但沒有統一訓練,散戰能戰,粗略的大致抱團衝鋒也沒問題,再高級一點的配合,拉網圍堵,義軍騎兵未必能勝任。


    不得已,關羽李孟羲商議一個妥協戰術,百騎相互配合既然很難,那麽,如果是十騎配合,難度則低多了,若是兩騎配合,難度就更低的沒什麽門檻。


    既然是要圍堵,截住潰兵,不讓其亂逃,那麽合圍,自然是四麵合圍,既然是四麵,則至少四騎配合,小隊配合,一個騎兵圍堵一個方向,把潰兵分割包圍在一個個小區域之中。


    四騎配合,這個難度不高不低,義軍騎兵能勝任。


    圍捕戰術有了。


    商議更細節問題的時候,關羽說,要懾降潰兵之時,最好是以凶威懾之。


    “如何凶威懾之?”李孟羲問。


    “殺一人,”關羽淡然道,“縱馬一刀剁其頭,其頭飛血飆,餘者膽喪。”


    “奧。”李孟羲若有所思,這麽血淋淋的嗎,“那若是斬一人頭顱,再拿其頭,擲於眾潰兵麵前,豈不威懾更強?”


    關羽點頭,同意李孟羲的說法。


    李孟羲不由就朝關羽胳膊打量,關羽的胳膊,比自己腰都粗了,李孟羲道,“若像關將軍一般,用六十四斤大刀,一刀之下,能把人一劈兩半,肝腸盡灑,此威懾豈不絕強?關將軍一人,豈不能懾降千人不止?”


    關羽哈哈笑了,“正是如此!”


    李孟羲算是明白了關羽有多猛了,冷兵器戰場,把敵軍頭砍掉,視覺衝擊還算一般般,對敵軍士氣打擊還不大,但,把人一劈兩半,太嚇人了,膽小的直接嚇得不會動了,膽大的嚇得也是心中一跳,尤其是堵潰兵的時候,前邊跑的快的那個潰兵,都成兩半了,看到眼裏,後邊的還有幾個膽子跑?


    原來威懾潰兵,靠的是凶殘。


    反正若是沒有凶殘,文質彬彬的,站那喊,“你們別跑,俺們不殺黃巾,跟俺們義軍有吃的。”


    保證,潰兵逃的一個不剩。大家是敵對,你說不殺黃巾,誰信?


    冷兵器戰場上,凶殘與鮮血簡單好用。


    高效抓捕俘虜的細節操作有了,騎兵攔到最前邊,借馬力一衝,一刀把人腦袋砍掉,然後用槍把人頭挑起來,威喝潰兵投降免死,此時,被嚇得兩股戰戰的潰兵,就沒了抵抗之心。


    想到了這裏,李孟羲莫名的就想到了自己和弟弟,自己和弟弟之前也是黃巾中的一員的。


    若是自己和弟弟不幸遇到到了官軍,黃巾潰敗,自己帶著弟弟,慌不擇路的也不知道往哪逃,一頭撞到了官軍騎兵那裏,官軍就用這個威懾的方法,想威懾潰兵,手起刀落,自己哥倆,人頭滾落在地,那一瞬間,視角隨人頭翻滾,天暈地轉,自己死了倒也罷了,可小磚……


    要是再有一個背著嬰兒的婦人,也是不幸被官軍騎兵當頭攔住,官軍騎兵要殺人威懾,一槍下去,連同婦人和婦人身後繈褓裏的小嬰兒,被一槍穿倆。


    可憐的小嬰兒,被槍穿起,還咯哇咯哇哭,半晌小手小腳還在動……


    想到這裏,李孟羲心情不好了。


    他鄭重的盯著關羽,“關將軍,非常之時,殺敵威懾無妨。隻是,你我早已論斷,黃巾也本是窮苦百姓。


    你部騎兵,隻可殺男丁,不可殺婦人,尤其不能殺孩童,此我不能忍!


    請關將軍派軍法官督之,誰看明是個孩子還拿刀往上砍,給我立斬此人!”


    李孟羲聲音略冷。


    關羽直視李孟羲良久,點頭道,“殺婦孺者,確是該死。我會與騎兵言明。”


    關羽正人君子,一言九鼎,關羽既然說會下達嚴令,自然不會忘了。


    戰陣之上,要說一眼沒看清,殺個婦人,還算情有可原。


    但是,小孩子就那麽高一點,一眼能區分出來,再說,小孩子個頭矮,在馬上攻擊也不好攻擊的到,特意去攻擊小孩子,是何居心。


    騎兵圍堵潰兵時,殺人威懾的細則有了,不能殺婦人,因為視線被擋著,無法確定哪個婦人背後,會背著一個小繈褓,尤其不能殺小孩子,此是禁令,誰殺小孩子,就砍他狗頭。


    李孟羲要砍誰狗頭,天王老子也攔不住。


    李孟羲又問,既然要殺人作為威懾,那用什麽殺?


    李孟羲總有稀奇古怪的問題。


    關羽看了李孟羲一眼,“刀槍弓弩皆能殺人。”


    李孟羲奧了一聲,還有問題,“刀槍弓弩皆可,那到底,哪個最好?”


    關羽沉默半天,“一刀斷首,刀好。”


    “不一定吧。”李孟羲眉頭一皺,“弓弩也好啊,弓弩可擊遠,刀隻能攻近。弓弩威懾也有刀槍不可取代之處。”


    “唔.”關羽唔了一聲,算是對李孟羲的話表示認可。


    李孟羲自顧拿著細柴棍在地上畫弓弩的簡圖,邊畫邊自言自語的嘀咕,“可弓弩威懾,該如何有威懾力?弓弩殺人,見血也不多……威懾力不夠啊。”


    聽李孟羲這麽自言自語,關羽有靈感突現,關羽眼一亮,“可用鳴嘀!”


    “什麽?”李孟羲茫然抬頭。


    關羽自顧自的點了點頭,也有點自言自語了,“用鳴嘀,鳴嘀嗚嘯之聲,攝人心魄,若用於威懾,鳴嘀遠強於微聲之箭矢。”


    李孟羲眼睛猛地亮了,他聽明白關羽的意思了!


    鳴嘀,一種帶著孔,射出去會跟哨子一樣會響的特種箭支。


    一般,鳴嘀會做當做號箭來用。


    現在討論的是,圍堵潰兵時,威懾潰兵的兵器之遠程兵器,該怎麽增強威懾力。


    鳴嘀和普通弓箭相比,最大區別,毫無疑問,鳴嘀非常響,而普通羽箭也好,普通鐵矢也好,射出去的聲音不大。


    這在使用中,羽箭貼著人頭頂過去,說不定潰兵急著跑,就沒注意到有箭飛過去,沒注意到被箭瞄著,就完美的免疫了弓箭的威懾。


    於義軍來說,射了一箭,潰兵們都沒感覺有箭,那這支箭的威懾力等於零。


    以更通俗的例子來舉例,好多警匪片中,正亂七八糟的鬥毆時,這時有人拔出手槍,對著天碰的一槍,打架的人全都被槍聲震住了,停下了打架。


    但,要是這時,有人抱個狙擊,狙擊槍帶著消音器,也抱著槍對天開了一槍。


    然而,打架的人還在打架,並沒有威懾住。


    盡管說,帶消音的狙擊槍,威力可比手槍強多了。


    但論威懾能力,不如會響的手槍。


    放在冷兵器戰場也是一樣,鳴嘀威懾效果,遠比普通箭矢強。


    頭頂一支羽箭飛過,潰兵可能都沒注意到。


    頭頂一支鳴嘀啾的一聲飛過去,潰兵立馬驚的脖子一縮,愣在原地,此時耳邊再有一聲“跪地免死!”的呼喝聲響起,此潰兵在心神慌慌之際,大概率下意識撲通一聲跪地投降。


    一支羽箭釘在潰兵逃遁的方向前,潰兵可能都沒注意到,隻隱約感覺,前邊有啥掉下來了,但鳴嘀啾的一聲釘在眼前,精神緊繃的狀態下,附近所有的潰兵都會心裏一緊。


    關羽說,鳴嘀可用於圍堵潰兵時,增強威懾之效,李孟羲想了一通,覺得這個方法極好。


    鳴嘀,李孟羲沒見過,他也不知道,軍中現在鳴嘀能有多少,夠不夠拿來在戰場上威懾之用。


    關羽思索了好半天,“應當有一些鳴嘀。”


    應當有一些鳴嘀的意思是,鳴嘀到底有沒有,關羽也不清楚,就算有,應該不多。


    關羽起身,去清點軍備去了,看看軍中能不能找到鳴嘀。


    鳴嘀關羽不喜歡用,騎兵們也都不喜歡用。


    鳴嘀屬於特殊箭頭,普通箭頭,大多全是鐵的,但鳴嘀,材質就不確定了,有可能是骨製的鳴嘀,有可能有陶的鳴嘀,金屬鳴嘀則反而屬於少數。


    因為加工難度的問題,要把箭頭做成哨子一般的結構,得磨得鑿,就算是用鐵來鑄造,鑄造難度也比普通的箭頭高的多。


    再加上,鳴嘀箭頭結構的改變,影響了重心和氣動外形,射箭時,鳴嘀射程和穩定性都不如普通箭支。


    因此,軍中騎兵都就不怎麽喜歡用鳴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