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鯨吞至兩萬人,一個問題出現了,糧草緊張了。


    李孟羲從未聽到劉關張三人說糧草如何,他一直以為糧草足夠充裕,現在說糧草不繼,讓李孟羲始料未及。


    哪怕是沒兵器呢,沒兵器也好辦, 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總有辦法。


    要是敵軍強大,那也有辦法,三十六計用一遍,不信不能屈敵兵勢, 不信不能攻守易勢。


    車不夠可以就地伐木做車,草鞋不夠可以發動民夫們去編草鞋,都不是難事。


    可唯獨糧草不夠了, 這個問題沒任何辦法解決。


    糧草一旦耗盡,義軍一切努力,瞬間烏有。


    沒吃的,俘虜們會造反,往好了想,義軍行事仁義,俘虜感劉玄德恩德,不會造反,為了找口吃的,為了求活,黃巾會離開義軍,再複反為賊。


    此時若為百姓計,為大事計,狠心的做法是,糧不夠,那就把多餘的人屠殺了, 老弱全殺,病殘也殺, 隻會種地不會騎術不善弓弩的無用之人也殺,隻留少部分精華人力,如此,坑殺數千近萬,則少了幾千近萬張吃飯的嘴,糧草問題頓時解決。


    可,行坑俘之暴行,劉備關羽斷然不允,李孟羲也不想,連張飛都會覺得殺俘不詳,不願行此殘暴之事。


    李孟羲知道軍糧不繼的時候,當時他正在木工營,木工營恰又有新板車做出,李孟羲照常例去淄重隊拿糧食。


    正好劉備也在淄重隊清點糧食,劉備看著木匠們背著幾大袋子糧食走並未說什麽,卻把李孟羲留住了。


    “羲兒,我軍如今已兩萬有餘,若人再多,糧草或有不繼,你看, 給匠人的賞糧,是不是……”劉備話說了一半,就適時停了,言下之意,就是讓李孟羲暫時不要再拿糧食給木匠們了。


    木匠們本有口糧配額,餓不著,賞木匠們的糧食放木匠們手裏一時也吃不完,等於物不盡其用。


    聽劉備說軍糧不夠了,李孟羲是震驚的。


    隨後,李孟羲就意識到,值此非常之時,的確應該把糧食用在關鍵之處。


    可是,給木工們糧食是為了激賞,糧食要不給,木工們應當能體諒到軍中難處,但,李孟羲覺得稍有不妥。


    人無信不立,李孟羲親自定下的激賞法,又親手廢棄,折損信譽。


    (不能不給,又不能全給……)李孟羲皺眉思索著,他忽然瞪大了眼睛,(有了!)


    早前完善激賞法時曾考慮過,激賞重的是時效,也就是說,誰達到獎賞條件,應立刻獎賞。若不如此,累積到一年,一年統一核算一次,則就是發例行工資了,不是激賞了。


    匠人們誰想了個好主意,立刻賞其糧食,那麽此匠人接下來數天的幹勁和創造力都是十足的。


    要是匠人想了個好主意,說不錯,記下了,一年後再賞糧食,匠人麵無表情,奧了一聲就走了。並沒有什麽激賞效果。


    所以,激賞法不能費,且不能用拖延法,還是應該重時效。


    李孟羲想到了既留激賞時效,又延期支付,兩下結合的折中法。


    具體方法是,匠人們誰再想出了好方法,假如這個方法值五十斤糧食,那就賞這個匠人一斤糧食,同時,發給其四十九斤糧食的支票。


    如此,匠人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糧食,時不時可飽餐一頓,則激賞依然有效,匠人們拿到糧食的時候,接下來會幹勁激昂一段時間。


    同理,如果一個木匠提出的方法值兩百斤糧食,依然隻賞其一斤糧食,剩下一百九十九斤糧,用支票支付。


    支出一斤糧食並不多,不會影響軍糧儲備。


    李孟羲片刻的思索,就把問題解決了。


    李孟羲把想法告知於劉備,劉備笑了,“如此甚好。”


    接下來,就要解決支票的問題,李孟羲首先想到的是,隨便撕塊布,然後需要給木匠多少斤糧食,就在布上寫多少斤糧食。


    但隨後又一深想,這麽做,有疏漏。


    賞出去多少糧食,李孟羲都沒記錄在案,心裏也沒有數,再加上每天事情那麽多,根本記不清到底誰誰誰提過了什麽什麽方法,賞了多少多少糧。


    萬一有奸滑的人偷摸弄塊麻布,也寫多少斤糧食,拿來混水摸魚。


    損失點糧食不算什麽,但萬一此偷奸耍滑作法帶壞了匠營的風氣,那就得不償失了。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匠營是什麽?匠營現在幾乎就是個研究氛圍技術氛圍濃厚的科研和生產單位,匠人們無不都在琢磨著改進技術,好以此來得賞糧。


    但凡誰,什麽腦筋都沒動,隨便造假一下,就得了大量糧食,旁人一看,就覺得自己傻乎乎的腦筋腦汁有點愚蠢,也就有樣學樣,把用在思考技術的精力,往偷奸耍滑上用了。幹城,於是毀於一蟻穴。


    麻布不行,麻布太容易找了,木匠們隨手能找到麻布。


    應該用稀少的布料製作支票,比如絲綢。


    絲綢總不至於滿營都是吧。


    然而李孟羲又一想,絲綢還真的都滿營都是。


    劉玄德視錢財如糞土,關羽亦然,張飛亦然,李孟羲亦然,軍中繳獲的絲綢不少,李孟羲又發現緞子紋理密實,作為繃帶用布比粗麻好多了,於是緞料被各種裁成繃帶,亦或者給婦孺營哪個衣不蔽體的小孩子扯一些絲綢做衣服去了。


    以至於,軍中現在流散的絲綢到處都是。


    匠人們難以找到絲綢,但不至於一點也找不到。


    絲綢也不一定完全穩妥。


    再往複雜了考慮,可以找來幾匹顏色不同的絲綢,然後縫出一種多材質的布料。


    這樣一塊色彩斑斕,集合了眾多華貴布料的布塊,應該沒有人能收集齊了。


    說幹就幹,李孟羲去翻布料去了,他專挑看著華貴顏色稀少的挑,最後,挑得不同顏色的絲綢五匹。


    拿著絲綢去婦孺營,找到繡娘柳氏,略交代幾句,柳氏就明白了要幹什麽。


    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綢,各剪出一長條,然後合縫成巴掌寬的一條,工作量不大,兩刻鍾時間,柳氏就縫出了手臂長的一條五色長帶。


    有的用了,李孟羲去找來筆墨,略想了一下,決定仿照錢幣麵額來,十斤五斤,二十斤,一百斤的麵額來寫,這樣用著方便。


    寫下一塊,李孟羲就拿剪刀剪下,就這樣做了兩個之後,李孟羲突然又意識到了不對。


    不應該隻寫一斤兩斤的,應該按存折那樣,用異體字,壹貳叁,這樣的字體。


    因為,【一】容易被篡改,隨便添一橫,就成二了,再添一豎,就成十了。


    木匠們手中有墨盒,手裏有墨很方便篡改,萬一真有人篡改,難以發現。


    所以,應該用異體字。


    當天黑的時候,李孟羲製作了一大堆各種麵額的布塊,然後,李孟羲去木匠營召集眾人,言語了一番,木匠們放下手頭的活各自散去。


    不一會兒,魯犁拿來大秤,和抬秤的杠子,木匠們背著大包小包的糧食來了。


    這邊稱糧食,稱得多少斤,李孟羲就拿多少斤的票給那個木匠。


    木匠們接過票,發現票五顏六色的很好看,票上寫著字,字體很複雜,木匠們認不得。


    心中雖有疑惑,木匠們卻不懷疑日後糧食能不能兌現,李孟羲的信譽還是有的。


    最終,李孟羲從木匠營那裏把木匠們手中囤積的糧食全換走了。


    一統計,竟然收得兩千九百多斤糧食,數量很驚人。


    由此可以看出,匠營是多麽蓬勃發展,到底有多少木匠想出了改進生產的方法,木匠們又生產了多少板車,才能得到這麽多賞糧。


    收完了糧,李孟羲去找劉備,說從匠營收了快三千斤糧食,劉備都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李孟羲辦事能力實在是強。


    按劉備所想,日後不給匠營那麽多糧食就成了,沒想到,李孟羲不僅改了激賞之策,還順便把匠營的存糧都給收走了。


    李孟羲說起了票製,劉備極感興趣。


    末了,劉備從李孟羲這裏要了一些五色布,也準備用票代替實物來獎賞眾將士。


    近來多有征戰,屢屢有立功士卒需要賞賜,可軍中現下物資匱乏,酒肉實在不多,戰後犒賞有功之士的時候,就一點點肉,劉備都覺得拿不出手。


    現在李孟羲提了以票代賞,劉備突然就有了靈感。


    犒賞之時,肉雖不多,但可以以票據的形式把十斤百斤的肉賞賜下去,日後可憑據兌換。


    等於是,拿日後的錢糧肉食,重賞現在的有功之士,能使激賞之效大為增強。


    沒有票據法的時候,劉備犒賞眾士之時,看著有功之士碗裏隻有一小塊肉,劉備還得好生勸慰一番,幹巴巴的說,現在軍中無酒少肉,苦了眾兄弟了,待日後,必讓大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說的劉備都難以啟齒了。


    有了票據之法,妥當了,再犒賞有功之士,發其十斤百斤肉票,豈不大氣?賞賜豈不豐厚?眾士豈不昂揚?


    票據,李孟羲稱之為軍票,自這一日之後,開始在軍中廣泛應用。


    在後來,軍票製度發揮了更大的用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