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樣一個可以淡漠朝代和國名的美好國度,拜眾神所賜,田地裏各色莊稼連年豐收,邊境幾個小國的使團們到了日子便和滿載著獨特珍品的車馬隊浩浩蕩蕩的啟程往都城永安城納貢來。


    物阜民豐的時代,不隻男子都去讀書識字,連大戶人家的女娃娃們也堂而皇之的進學堂去,在夫子麵前背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從九重天的天機台觀看人間,滿眼盡是繁華安樂,與一百年前的戰火紛飛相比,真是滄海桑田換了人間。略去天機台上預示的劫數不提,至少人間的百姓目前還是安居樂業的,末淩豐站在天機台前,目光落在人間的居留山,自己和仙界的力量能否化解劫數,就看這居留山至關重要的一步棋了。


    人間有永安、南定、久合、長寧四大城,長寧城是最為接近西部邊陲的,長寧城外便是那座生氣勃勃的居留山,翻過了居留山再往西就是中原與西蜀的國境線。


    西蜀距離居留山雖說不過四百裏,氣候卻與居留山以東截然不同,放眼望去,漫天黃沙沒有盡頭,更不知何處有人煙,每每西蜀派來使納貢時,一群身著長袍彩紗蒙麵的人就好像從天而降一般,使團們離去時,好像大隊人馬能瞬間與那接天的黃色混為一體,消失的沒有影蹤。中原人甚少有去過西蜀的,所以那裏一直是神秘的所在。


    居留山以東氣候適宜,一年裏三季溫暖如春,隻有夏季稍顯悶熱,山腳下土壤更是適宜耕種,春夏時節雨水豐沛,草木莊稼都極易生長。未成村落之前居留山周邊人煙稀少,是飛鳥走獸的天堂,山裏熊虎等猛獸不少,連鹿、狸等小獸都不懼人,百年前長寧城剛建城時有許多周圍農戶不願遠遷想要在此聚集建造村落,結果都因為走獸肆意糟蹋莊稼,牲畜牛羊丟失過多而放棄。


    直到17年前,居留山來了一群開荒者,據說是早年在東海戍邊的老兵,退了行伍來此避世隱居。說實話,東海與居留山,可是在國境的至東至西兩端,中原疆土遼闊,這一路宜室宜居之地想必不少,舍近求遠擇址來此甚是奇怪。不過十幾年間,這些退伍老兵們將這居留山開山耕種得當,也漸漸的成了村落,聚集來不少外來戶不說,居留山也因這些老兵們的改造而得名。山如其名:居留,宜居長留。


    此時正值仲夏,前幾日居留山陰雨菲菲,將入夏以來的燥熱一掃而空,村落外隱隱青山又剔透了幾分,草樹被雨絲洗滌清淨,村圍四周花草露香伴著田間稻苗的清香漸漸如煙霧散開。那輪茭白月自顧自的早早掛在瓊空,身邊隻有幾顆星星明亮伴隨,不像尋常迷蒙氤氳,好似等待著什麽似的。遠遠能聽見走獸飛禽不時歌唱應和,有香、有月、有靈獸喧鬧,此情此景好似丹青山水嵌入了萬物之律動,妙不可言。這也是居留山一年之中色彩最為燦爛最為美麗的時刻。


    這樣恬靜美麗的夏夜注定無人早眠,居留山下方家大院裏,方見南正在後院尋那出生時父親埋下的女兒紅,她母親早亡,父親和哥哥方才晚飯時喝完了藏酒興致未散,她想著:既然出嫁之日遙遙無期,這女兒紅便孝敬父親自取自飲了罷。知道酒壇子就埋在梨樹下,方見南用鎬頭輕輕翻開層層泥土,酒壇子掩埋不深,不久就翻出了壇子邊沿,全部挖開後,一雙素手取將出來,那壇子不是很大,不過掂量起來,裏麵的酒也足夠父兄兩個人今夜喝的。


    父親和哥哥都回房眯起覺來,方見南獨自吃力的挪著滿是泥土的酒壇子到前院井台邊,正要提水衝去壇子上的土泥,她餘光瞥見遠處一個青長的影像,她著急清洗酒壇並未扭頭去看,隻是覺著今夜這鳥兒們怎的如此聒噪,“難道你們是嫌今夏的蟲兒不夠吃麽?”心裏麵一邊嘀咕著一邊舀著水,獨自會心一笑,自己竟被自己的頑皮想法逗樂,月光下她那張白淨的麵龐被襯得柔美傾心。


    夏日燥熱,井水卻清涼,提上來的井水從瓢裏落下來如一道銀色光鏈,沿著壇子滑下去,不一會兒便把壇子衝刷幹淨了,方見南想著:這壇子裏的十七年陳釀有了這井水冰涼之氣的蕩滌,待會開壇時散發著溫潤冽香,一定能勾起父兄的酒癮來,到時候父兄二人邀月對飲,就又能聽到父親的狂歌了。


    在這居留山腳下的小小鄉村,自己和哥哥和歌而起,以竹劍起舞助興,便是一家人夏日裏僅有的消遣了。她的生活平淡的起不了絲毫波瀾,從小到大她一直想象著哥哥給她講的那些東海的見聞趣事,她渴望自己早出生幾年,那樣便可以有和哥哥一樣的見識。每當想象著天遼地闊的花花世界,方家兄妹倆都覺得這居留山太小太小了。


    方見南年方17歲,婚事還沒有著落,她不知道同齡人相夫教子的生活能否容許她實現和哥哥一起闖蕩大千世界的夢想。但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絕對不想讓餘下的十幾萬個日夜繼續重複她現在單調乏味的生活。每天睜開眼睛,灑掃院落,準備廚炊,縫製衣被,種花釀酒,嫻熟的技藝意味著沒有任何新鮮可言。有時她竟然一整天都不想說一句話,她一想到在居留山這個繭殼裏自縛一生,最後再不著痕跡的死去,就覺得無限的失望和可悲。


    她父親方子孝是個文武兼備的人,少年時曾在軍中頗有作為,卻在盛時主動解甲歸田,帶著她母親和哥哥離開都城永安來到居留山下,後來母親病故,方見南便與父兄在這青山綠水之間,過著這種疏淡無為的日子。


    方子孝在自家院中預備了個足夠大的廳堂,對鄉鄰的少小兒郎們開授業課,有時也撿幾個筋骨頗佳的小子教幾手強身健體的拳腳功夫。方家早年來居留山時,曾在山下圈起幾畝良田,方子孝和方東籬不廢農耕,一家人生活倒也衣食無憂。


    大概是因為年紀的緣故,方子孝看起來對這田園生活甚是滿足,總是學那魏晉遺風飲酒狂歌,灑脫自在得很。方東籬自幼跟隨父親習武,還操持農作,自然是一身英武氣息,他讀書也不少,可能是幼年跟著父親混跡在軍中的緣故,再加上正值少年血氣方剛,內心也透著躍躍欲試的出世態度。


    方見南算是女兒家裏麵識字頗多的,近些年漸漸地讀遍了父親的藏書,雖然方子孝藏書不多但好歹涉獵廣博,又有灑脫的行事的男子在身邊日日浸潤著,她全無羞澀忸怩的小女兒情態,自有那巾幗不讓須眉之姿,行雲流水的一套劍法使起來也是分外好看。


    方見南衝洗完酒壇,正要起身要去關院子大門,居留山民風淳樸,院門隻為防野獸驚擾。走在院子裏鋪設得並不長的石板路上,布鞋落腳處與方才那青翠影像在月光下投來的倒影合在一處,方見南一抬頭,看見腳下的影子的主人伴著溫實的腳步聲徑直向自家走來。


    每當命運來敲門,從不會過問你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準備。而多數時候,命運唐突而至,我們所能做的,也僅僅是接受和忍耐。此時的方見南還並不知道,她的一生在此夜後,將有多麽翻天覆地的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鎖玄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尤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尤貓並收藏仙鎖玄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