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馬士阮的坦蕩,阮大铖這人倒是更奸滑,最終也是降了清。


    朱以海細細思量,其實他現在立起監國旗號後,監國朝廷並沒能真正建立起來,表麵上現在浙東八府都已經擁他,但實際上真正較有影響力的也就是寧紹台三府。


    不說什麽福建廣東四川雲南,就是這金嚴衢和溫處五府,都鞭長莫及,方國安也好,馬士英也罷,朱以海現在其實也是完全管不著的。


    “召馬士英入行在為光祿少卿,阮大铖為太仆少卿!”


    “朱大典以文華大學士,建行台督師,轄金華、衢州、嚴州三府,兼安徽總督!”


    朱以海口述,沈宸荃提筆草詔。


    “殿下,臣以為殿下還有兩人忘記妥善處置。一是目前正在衢州招兵買馬舉旗的南陽王朱聿鍵,其二是福建的鄭氏。”


    “臣聽說南京失守後,鎮江總兵鄭鴻逵便擁南陽王南下,杭州潞王降清後,鄭鴻逵更數次勸進。又有黃道周、蘇觀生等一同南下,共同勸進。”


    朱以海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很平靜的道,“皇叔不是拒絕了嗎?”


    他穿越過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搶在朱聿鍵之前即位監國的,監國後動身南下臨海前,還特意讓張國俊、劉朝派人馬去追朱聿鍵,就是想避免唐魯二藩內訌爭鬥。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或許是他的穿越,改變了曆史。


    朱聿鍵在鄭鴻逵等的護衛下一路到了衢州,然後與曆史進程發生了變化。先是朱聿鍵因為鄭鴻逵派兵攻打衢州燒殺搶掠表示不滿,要與鄭氏約法三章。


    結果鄭鴻逵很跋扈不肯依從,然後那位南陽王也是個拗人,便拒絕監國。本來若是按曆史軌跡,朱聿鍵最終還是南下福建監國了。


    但現在正在他們鬧矛盾時,朱以海的使者快馬加鞭的追到了,帶頭使者是陳函輝的弟弟,他也跟陳函輝一樣都拜在黃道周名下讀過書的。


    之前黃道周擁南陽王南下福建,還曾去信給弟子陳函輝邀他南下呢,結果陳函輝當時覺得救國無望,打算自殺殉國。


    如今他派弟弟在錦衣、東廠人員的護衛下,趕到老師這裏,送上兄長親筆信,告知魯王已在台州即位監國,並說魯王如何勇烈果決等等。


    總之,大明又有希望了,而且這位魯監國十分果決,絕對比什麽桂王、潞王等強,讓老師趕緊回台州共襄大事。


    拿到這封信,黃道周糾結了。


    本來他一開始是準備去廣西擁最有資格繼位抗清的桂王的,可半路遇到鄭鴻逵和南陽王,對那位前唐王朱聿鍵他也有所了解,一路上相處也更加佩服,於是也決定共擁朱聿鍵監國繼位。


    可誰知在衢州發生了意外,朱聿鍵跟鄭鴻逵倒是先鬧了矛盾,他和蘇觀生等也是百般居中調和,但效果不大。


    朱聿鍵態度很堅決,認為若是鄭氏連這麽簡單的約法都不肯,那也別談什麽擁他監國抗清恢複之類的了。


    而鄭鴻逵明顯也想借機拿捏立威,要讓這位王爺明白,我鄭家有兵馬有錢糧有地盤,肯擁你那是我們看的起你,你別不識抬舉,別跟我二四五六的立什麽規矩談什麽條件。


    誰都不肯先讓步,都覺得這個先例不能開。


    這一來二去,倒是出現變故了。


    黃道周看過信後跟蘇觀生私下討論,兩人也一時猶豫。


    就這麽猶豫間,朱聿鍵和鄭鴻逵又僵持了幾天,他們也就一直暫駐衢州。而更多的消息不斷傳來,魯監國義旗高舉,寧紹台響應,什麽於穎在越,各路義師匯聚錢塘,總之聲勢越來越大。


    降清的浙江總兵王之仁都又在魯監國的親自前往勸說後率部反正等等。


    漸漸的,黃道周和蘇觀生都猶豫了,之前局勢崩潰,他們都想著挽救時局,可誰能想到,如今站出來一位魯監國,還這般了得,並深得浙東軍民擁護呢?


    那還何必舍近求遠?


    監國都有了,再擁豈不是自亂陣腳?


    對比下那邊還在鬧矛盾僵持著的南陽王和鄭鴻逵等,經過反複商議後,他們去見了朱聿鍵,把浙東魯王監國,並得寧紹台軍民響應擁護,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說了。


    朱聿鍵的反應倒也很平靜,他對兩人很客氣的詢問了意見。


    黃道周和蘇觀生認為,本來大家是要擁殿下監國的,可因為這些天的耽誤,魯王先監國了,還已經做出了這麽大聲勢,那麽也許這是上天注定。


    為了大明朝,還請殿下以國事為重,以大局為重,不如就上表擁立魯王監國,免的大明自家先混亂了。


    聽完這兩位的話後,朱聿鍵倒反而長鬆了口氣。


    很痛快的表示,這可能確實就是上天注定了,他同意親自寫一封信,上表擁護魯王監國,但他也有一個小要求,就是他不打算去福建,也不打算去廣西了。


    他希望魯監國能夠讓他就留在衢州,而且他也不想隻跟以前一樣當個哪裏也不能去的藩王,他希望能夠在這國家危亡之際,出來貢獻自己一份力氣。


    他要如當年崇禎朝時,招募義勇,組建軍隊,要北上抗虜打韃子。


    這個要求聽起來有些很過份,違反祖製。


    不過既然南陽王肯讓位,黃道周他們還是很佩服的,當即表示,願意向魯監國上書請求,為朱聿鍵恢複唐王爵位,至於是否改封衢州,以及募兵建軍之事,還得請監國同意。


    這事情達成一致後,朱聿鍵和黃道周、蘇觀生等一起召來鄭鴻逵,告訴了他事情經過和結果。


    鄭鴻逵一聽不樂意了。


    他這個時候表示浙東的魯王根本沒資格監國,也沒有實力擋的住清軍,他希望朱聿鍵能夠隨他回福建即位監國,鄭家願意擁立他中興大明。


    可此時的朱聿鍵早看透了鄭鴻逵,認定這個家夥沒安好心,自己就算去了福建,也不過是任他擺布的傀儡,朱聿鍵無意更改主意。


    雙方最後一番爭吵,不歡而散。


    氣極的鄭鴻逵本來還想硬綁著朱建鍵南下福建,但看他態度堅決,於是便幹脆仍下他不管,帶兵撤往福建了。


    衢州這邊的情況傳到台州,再送到朱以海這,可以說事情的意外發展,讓他也是大吃一驚。


    不過這終究是好事。


    隻是他擔心的是鄭鴻逵回福建後,鄭氏隻怕也未必會就此甘心,也許他們轉頭就會擁立桂王,或擁立朱聿鍵的弟弟唐王朱聿鍔稱帝也是極有可能的,畢竟鄭氏實力雄厚,有資本有力量,豈會放過這樣增強自己勢力的機會?


    雖說曆史上的鄭氏集團,在明末清初的曆史中,始終顯得目光短淺,毫無大誌,隻是想趁亂做個割據一方的軍閥,鄭芝龍後來降清還沒落個善終,倒是後來鄭芝龍年輕的兒子鄭森十分英雄了得。


    硬生生的在鄭氏混亂崩潰後,還重新整合了鄭氏,並還能堅持抗清多年,甚至從荷蘭人手中收複了台灣。


    鄭芝龍鄭鴻逵鄭彩等人脫不掉海盜、商人的小算計,朱以海也一直在考慮如何對待他們。


    “臣以為南陽王能夠在此時表現的如此大度,應當恩賞,他論輩份且是殿下從叔,不如恢複其唐王故爵,但其欲打破祖宗製度,要改封衢州募兵北上一事不能答應。”


    朱以海望著那碧海藍天,卻是另一個想法。


    “孤倒覺得,國難當頭,太祖子孫,皆當效力救國。朱聿鍵是孤從叔,他崇禎時犯罪貶為庶人,唐王爵位早改封給其弟聿鍔。現任唐王聿鍔也沒有過錯,現在又怎麽能把唐王爵再收走?”


    “孤認為,倒不如改封南陽王為鄧王,恢複親王爵位,隻是封號另賜。至於他想封鎮衢州,甚至要幕兵伐清,這是好事。”


    “這樣,擬旨進封南陽王聿鍵為鄧王,封鎮衢州,拜征虜大將軍,兼領中軍都督府!”


    “特旨鄧王可招募王府護衛三營,兵額三千,由行在供應糧餉,先特拔兩萬兩白銀。”


    “殿下,不可,宗室豈可領兵,此頭一開,隻怕·····”


    “隻怕什麽?如今亂世,真要有想法的也管不了,”朱以海很平靜的道,就如義陽王朱朝墠,他在崇明都稱監國了,朱以海能管的了他嗎?


    還有諸如靖江王等以後肯定也還會站出來稱監國甚至要當皇帝的,這是阻止不了的。朱聿鍵現在肯放棄不爭監國位,朱以海自然也得有所表現。他想要募兵伐清,那就答應好了。


    隻要他不南下福建,那麽北上是不用擔心的,一個親王,沒有了監國或皇帝的名號,他就沒有資本跟朱以海這個監國競爭的。


    征虜大將軍在大明朝那是大有來曆,徐達、馮勝、藍玉都先後拜過征虜大將軍遠征漠北,而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王弼這些名將,也不過是征虜副將軍。


    但如今,朱以海就算給這大將軍印朱聿鍵,又有什麽呢。


    加一個兼領中軍都督府,也不過是空銜而已。


    朱以海真正給朱聿鍵的是許他恢複三營護衛,但也僅三千兵額,朱聿鍵沒有福建鄭氏支持,沒有監國或皇帝名號,就憑一個鄧王頭銜,讓他招三千兵也不用擔憂的。


    若是幾個空銜就能安撫住朱聿鍵,避免唐魯內訌,朱以海覺得是非常劃算的。


    “福建鄭氏呢?他們意圖擁立南陽王監國,圖謀不軌,控製東南沿海,兵強馬壯,尤其是海上力量極強,兼壟斷東南海上貿易,須得小心對待。”


    “其實鄭氏本是一群海賊,更利好名而已,這些人不可信任,但眼下也得加以籠絡。”朱以海沉思許久,“孤念你寫。”


    “加封福建總鎮、南安伯鄭芝龍為福建總督,晉封南安。


    加封鎮江總兵鄭鴻逵為定虜伯,福建提督總兵官。”


    “加封鄭芝豹為澄濟伯,福寧鎮總兵,鄭彩為永勝伯,建寧鎮總兵。”


    “賜封芝龍子鄭森國姓,賜名成功,授錦衣衛千戶世職,召入行在組建水師營,授副總兵。”


    朱以海一口氣給鄭家封了一個總督三個總兵一個副總兵,一個侯爵,三個伯爵,一個世襲千戶。


    沈宸荃提筆草詔,一邊道,“殿下如此厚恩封賞,福建鄭氏必將一心擁護。”


    朱以海卻隻是笑笑,他對鄭家不抱半點希望,現在不過是安撫一下,希望他們不要在後方拆台罷了,但很大可能,鄭家估計不會滿足的。


    人嘛,都是得隴望蜀的。


    “殿下,前方出現陸地,看,是那秦望山!相傳當年秦始皇巡海鹽時,曾登臨此山眺望海鹽城。”張名揚過來稟報。


    朱以海抬頭,果然遠方出現陸地。


    秦望山,據說中國各地有二十多座,都得名於秦始皇登山望遠,而浙江的杭州、紹興和海鹽都有一座秦望山。


    朱以海此行目的地海寧,其實是海寧衛城,在嘉興府的海鹽縣城中,並不是在杭州府的海寧縣。


    海鹽縣南有秦望山,也叫秦駐山,在這片浙西平原上,也算是海邊難得的一處高點。


    “臣建議先派一支夜不收上岸偵察,若是附近沒有敵人,則先據秦望山建營地,此處居高臨下,沿海依江,且可將海鹽城一覽無餘,兵家必爭之地。”


    “好,便依卿言。”朱以海從諫如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升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海上升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