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海鹽。


    朱以海挾祝家莊大捷,領兵東進海鹽城下。


    恰在此時,兩支人馬自海上而來。


    “殿下,劉孔昭奸佞,不可用,楊文驄亦是奸相馬士英妹夫,此二人絕不可用。”


    向朱以海力諫的是通政使兼協辦江南諸營糧台的虞大複。


    朱以海卻隻是在嚼著塊蝦幹。


    “殿下,那劉孔昭十足奸佞,德行有虧,身為開國功臣誠意伯劉伯溫後代,卻品德敗壞,卑劣無恥,這種人絕不可用。”


    虞大複攻擊起劉孔昭不遺餘力,他細數劉孔昭之罪,甚至還說起劉家的家史,話說劉伯溫是開國二伯爵之一,被封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


    劉伯溫死後,由他的孫子承襲爵位,後因靖難之役等原因,一度停封。直到嘉靖十一年,劉伯溫九世孫劉瑜才承襲了誠意伯爵位。


    劉瑜死後,爵位由他的孫子劉世延承襲,萬曆三十四年,劉世延坐罪論死,最後死於獄中,按常理他的爵位應當由他的嫡孫劉萊臣承襲。


    但當時劉萊臣年紀尚幼,於是劉萊臣的庶兄劉藎臣借襲爵位,有借自當有還,但劉藎臣死後,爵位卻由自己兒子劉孔昭承襲。


    “那劉孔昭為霸占爵位,掩人耳目,先把叔叔劉萊臣殺害,後又將嫡祖母胡氏害死,十足大逆不道的不孝子。”


    老劉家似乎有個奇怪的規律,就是經常世子早死,最後爵位得由孫子承襲,如劉伯溫爵位傳孫子,九世孫劉瑜爵位又傳孫劉世延,劉世延的兒子劉尚忠也是早死,所以才當傳劉萊臣。


    <a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 id="wzsy">aiyueshuxiang.com</a>


    可劉萊臣太小,這才讓寵妾莫氏所生的劉藎臣有機會跟嫡母胡氏達成協議,借襲爵位,將來再還給劉藎臣,這種借襲爵位的事情,其實在明朝很常見,主要也是為了穩固爵位傳承,畢竟老劉家這伯爵當初可是代了好幾代。


    當然,最後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甚至劉藎臣、胡氏早亡,因此明間各種傳說四起。


    “虞公,你說的這些都是民間傳聞而已,事實上孤查過,朝廷之前也針對此事做過調查,最後得出結論是查無實據,純粹民間謠傳而已。所以,就不要以訛傳訛了。”


    劉孔昭承襲誠意伯爵後,也慣例接任了提督南京水師的職位,也就是武操江大臣,崇禎朝劉孔昭還加封為少保。


    在南京勳臣中,劉孔昭跟徐家都是實力派。


    後來他們也一起擁立了福王繼位,在弘光朝也一度權傾朝野,隻是因為誠意伯是跟首輔馬士英、兵部尚書阮大铖他們站一邊,對東林黨打擊不遺餘力,所以東林黨對馬士英阮大铖恨之入骨,對劉孔昭那也是痛斥為奸佞。


    劉孔昭對東林黨動手甚至是從崇禎年間就開始了,當時他就與內閣首輔溫體仁聯手打擊東林黨人。


    在弘光小朝廷裏,劉孔昭甚至直接搞出了殿臣之爭,在朝堂上直接罵東林黨的張慎言,甚至掏出刀子要捅了他。當時弘光朝中的東林黨人張慎言、高弘圖等都被他攻擊。


    可謂是跟東林勢如水火的人,東林黨也把劉孔昭稱為閹黨的第三號人物,畢竟脾氣火爆,又是勳臣,還手握著長江水師,這種人東林黨既恨又無可奈何。


    馬士英還曾推薦劉孔昭入閣辦事,遭到東林黨集體反對,要不是沒有先例,劉孔昭還能成為入閣的勳臣。


    劉孔昭在弘光朝壓的東林黨抬不起頭,卻加官晉爵不斷,先升誠意侯,然後南京城破前,還跟黃得功一起晉封為國公,黃得功升靖國公,而劉孔昭升誠國公。


    當時弘光朝在長江打造了水師六鎮,由黃蜚、黃斌卿、鄭彩等六位總兵官分地劃界防守,由武操江劉孔昭統領。


    隻是清軍南下,略施工計謀就騙過鎮江守將鄭彩,輕鬆的過江,鄭彩等不戰而逃,最後南京城中的劉孔昭也隻得逃跑。


    虞大複就是個東林黨人,所以現在劉孔昭和楊文驄帶兵來投,他堅決反對。


    不過對於朱以海來說,他看待事情,不會從東林黨人的角度來看,明末朝廷黨爭無處不在,很多時候一味黨同伐異,已經沒有半點公正可言,就為反對而反對。


    如這個劉孔昭,身為大明的勳臣,是第六代誠意伯,他襲爵後為大明鎮守南京,其實也向崇禎提過不少有用的建議,比如他曾上書崇禎,請舉采礦、鹽法、錢法、屯田諸議,以充國用。


    雖然崇禎沒采用,但也表揚了他,甚至加封少保。


    劉孔昭身為南京的武操江,統領水師,也還是比較用心的,並在擁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抵抗清軍上也很積極,雖說最終水師不戰而逃,劉孔昭也一路東逃,但起碼他從沒想過投降清軍。穀


    從南京到蘇州,再到海上,劉孔昭漂泊海上幾個月,卻也一直找機會跟清軍打仗,聽說義陽王監國崇明,也曾經前去擁立,隻是義陽王君臣以劉孔昭名聲不好拒不接納。


    聽到魯王台州即位監國,甚至迅速站穩腳跟,便也立馬又帶兵趕來。


    劉孔昭跟東林黨人的爭鬥確實是事實,在弘光小朝廷裏,也比較跋扈,甚至清軍南下時,也沒有盡到操江的職責,但對朱以海來說,這些都是罪過,但眼下,劉孔昭帶著一支人馬,在堅持流浪抗清幾個月後,趕來投他繼續抗清,朱以海能拒絕麽?


    曆史上這位劉孔昭最後帶兵打回老家青田,在那裏繼續抗清,後來還加入了魯監國的隊伍中,曾經隨張名振張煌言他們打到了南京附近,遙祭孝陵。


    他的兒子也在舟山保衛戰中戰死。


    直到最終,也不曾降清。


    這是一個堅定的抗清派,正是朱以海需要的。


    至於他跟東林黨人的鬥爭,朱以海根本不以為意,因為東林黨又不是什麽無辜的小白兔,那些東林嘴炮其實也是誤國的多,劉孔昭一個勳臣中的異類,比東林黨更能打嘴炮,甚至還能拔刀子,其實挺性情的。


    朱以海其實還很欣賞劉大炮,他內心裏也很反感明末的那些東林黨人,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其實有很強的君王控製、改造欲,什麽都想按他們說的做,可實際又光會打嘴炮,實**到家。


    “孤之前便說過,隻要一心抗虜複明,孤都願意接納,不管山賊還是水寇,就連順營、西營,孤都已經下旨招安接納了,劉孔昭為大明勳臣,孤又能不納?”


    “至於過去的那些東林黨、閹黨等的爭鬥,孤也說過,國難當頭,大家要摒棄門戶之見,現在沒有什麽閹黨、東林黨、什麽浙黨楚黨什麽順逆等等,現在大家同心抗虜,其它的都不要提。”


    “誰再提那些,就是要搞內訌,搞分裂,就是國賊。”


    朱以海的話越說越嚴厲,虞大複頭次見到監國如此動怒。


    這時首輔沈宸荃站出來,“臣以為監國說的對,這個時候皆當摒棄門戶之見,放下往日成見,一起攜手並肩共抗韃虜,恢複中興。”


    朱以海放低了些語調,“卿等都是飽讀經書,你們都就當知道隋唐時的裴矩此人,宋代司馬光在他的資治通鑒中曾這樣評價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說裴矩在隋朝時,是有名的大奸臣,稱為四奸之一。可到了唐朝時,卻又成了有名的大忠臣,為何?”


    監國突然拋出這麽一個問題,讓虞大複等都有些意外。


    朱以海卻繼續自己回答,“其實幾千年以來,裴矩這樣的官員很多,一言以蔽之,裴矩這樣的臣子,其實就是跟皇帝態度始終一致。有什麽樣的皇帝,就有什麽樣的臣子,正所謂君明臣直,並不是裴矩變了,而是皇帝變了。”


    “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則影也,表動則影隨。”


    楚王好細腰,宮中則多餓死。


    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楊廣好大喜功,所以裴矩也自然報喜不報憂,謀劃征高句麗、開拓西域絲路這些事情來取悅皇帝。到了唐朝,李世民提倡說實話辦實事,且善於聽取不同意見,裴矩也就進諫了不少逆耳忠言。


    朱以海這番話一出,虞大複啞口無言。


    不是滿朝奸佞,實在是皇帝不行。


    而自己不是崇禎和弘光這些皇帝,所以也就不用擔心劉孔昭他們成為奸佞。


    “召劉孔昭、楊文驄入見!”


    “另外,沈文忠和陳潛夫二位愛卿,你們前去海邊劉楊二人軍營,攜酒肉犒賞將士們,每兵賞銀五錢,然後將名字錄入名冊上呈。”


    劉孔昭這位誠國公、提督南京操江,兼領南京右都督府這次來投,手下有太平、火攻、伏波和後勁四營,兵馬一萬二千餘,麾下總兵就十二員,另有不少家眷軍屬以及隨同官吏、百姓,人馬眾多。


    楊文驄這位馬士英的妹夫,南京淪陷前是巡撫鎮江常州等地方,並監軍長江水師,手下有個直屬的黔兵營八百人,後來一路往東南,還曾在蘇州城斬了多鐸和錢謙益派出的招降使,沿途招募、收納了不少明軍,此時也有兵馬五千餘,另隨軍數千人。


    這兩股人馬,大多數都是原明朝的正規兵,雖然是潰散之兵,但小兩萬人呢,朱以海豈會放過,肯定要趁機兼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升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海上升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