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上遊的漢水河道,一片繁忙熱鬧。
無數人流物資沿水陸並進,距離襄陽一百二十餘裏的穀城,此時成為了重要的中轉站。
都監文安之把自己的監軍旗立在城頭,在此負責轉運接應人口物資等,許多襄陽來的大船,到了穀城後,也就難以繼續通航往上。
襄陽到穀城一百多裏水路,還算順暢,但穀城到均州,則多沙灘,而從均縣一直到鄖陽,甚至往上直到漢中的洋縣,則都是石灘,洋縣至漢中府南鄭,又都是沙灘。
沙灘河段河道寬卻淺而多沙,而石灘河段,多是峽穀型河道,兩山夾峙,水流湍急,都不適合通航。
俗話說漢江水彎又彎,到處都是灘連灘,三百六十個有名灘,三百六十個無名灘。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十裏漢江九裏灘,過灘如過關。
灘多礁險流急,使的下遊漢江和長江船都難以在這行駛,隻能換上更小的船。
過險灘時,還得盤灘放吊。
下灘時,還要把船頭掉轉,由纖夫挽住漫漫下放。上灘時就更麻煩,還得把貨物卸下,由騾馬或腳夫進行轉運,客人還要下船跑灘。
稍有不慎,就是船毀貨損,甚至人亡。
於是從穀城到鄖陽再到漢中的一千多裏漢江河道上,都是分道運輸,每一段都有專門的船工、纖夫、馬幫等,隻跑一段自己熟悉的河道。
那些纖夫們都是最窮苦下力的,因為得不斷下河上岸,於是都是光著屁股不穿衣服,整天風吹日曬的跟個黑炭似的,偏偏幹最吃力的活,拿最少的錢糧,勉強糊口而已。
沿河而上,那些需要中轉的灘邊,都自然而然的興起了一些小碼頭,那裏有攬活的馬幫、挑夫,也有在這裏專做船工馬幫等生意的低檔妓店,簡單的棚子,三三兩兩年老色衰的女子,倚門賣笑。
一些茶鋪飯店,也都是極便宜的,茶是茶葉沫子,飯菜也簡單。
隻有如穀城、均州等城裏才會有一些較好的館子和姑娘。
不過此時,無數從襄樊撤來的人口物資,實在太多,所以現在把漢江都給堵塞了,大家緩緩移動。
大船到了穀城,把貨物卸下後,文安之讓人把船推上岸藏起來,或者直接拆了改造成小船。
百姓們肩挑背馱大遷移。
場麵其實非常的艱難,文安之派人沿途設立放粥點,給遷移過路的百姓放粥,保證他們能夠一路到鄖陽去。
漢江上本有許多靠江吃江的勢力,不管是妓家還是纖夫、水手,又或牙人經濟、腳夫,他們都要劃地分管,從中抽水,這些控製著一片河段,或者某一小塊行業的家夥,雇傭打手,勾結官府,不僅欺壓那些靠江生存的人,還偷盜貨物,甚至綁架勒索,故意勾引山中賊匪,甚至還故意開設財檔,設局出千,然後放高利貸等等,成為一群吸血蝗蟲。
文安之駐節穀城,一麵接應百姓,轉運物資,一麵派出自己新建的標兵,掃蕩這些奸惡宵小之輩。
繼而派兵深入山區招降賊寇,不肯投降者派兵清剿掃蕩。
無數的纖夫、腳夫、水手等跑來主動投軍,文安之予以篩選,組建了不少團練,沿漢江河道部署,保護航道水運,也自衛保境,甚至還讓他們兼充當貨運等。
大量適合在漢水上遊航行運輸的鴨首船、鏟子船、鰍子船、毛板船、梭子船等匯聚穀城,日夜不停的裝運貨物。
這些船一般都是船頭平、船底寬、身板高,穩定性好,裝貨還多。但這些船也較笨重,不夠靈活,吃水比較深,不熟悉航道灘礁,就容易觸礁擱淺,甚至翻船失事。
文安之特意在河邊設粥棚,粥棚邊還讓人一直在念報,宣揚大明中興捷報戰績,宣揚監國的新政。
甚至對那些遷移往勳陽山區的百姓宣揚新政,比如去了勳陽能分田授地,那邊以前開墾了許多田地,但在崇禎民亂中人口流失嚴重,土地大多荒蕪,現在過去了就直接分田。
而且實行熟地三年免賦,新開墾地十年免賦惠民良政。
那邊同樣實行攤丁入畝政策,所以不再單征丁銀,窮困的百姓過去,沒有各種苛捐雜稅,負擔會很輕。
這些好消息好政策,都讓遷移路上的百姓們,精神稍加振奮。
也有一些士紳富人本來在襄樊有不錯的產業家境,可現在被迫遷來,心中不滿,卻又無可奈何,畢竟是強製遷移。
隻能被裹脅著加入這移民大軍。
好在暫時人身安全是得到保障的,甚至他們攜帶的財產也暫時還安全,那些兵不能說軍紀很好,但有那位提劍都監文安之在,也還總算沒太壞。
新招募的士兵也都將分到一份田地,文安之還在幫他們娉請新娘,助他們成婚。
王光泰領三千人一直駐守在穀城和襄陽之間,不過一直沒有見到清軍追來。
夜不收發現了羅繡錦的三千餘人馬,但他們最後止步在漢水北岸,在毀損的樊城過了一夜後,便又退回了北麵的鄧州。
得到這個消息的文安之也算鬆口氣,幾日後鄖陽的高鬥樞、徐啟元、王光恩等趕到穀城會師,一番商議過後。
最後決定由王光泰退駐穀城,統兵三千,編為穀城協鎮,授總兵。
由王斌駐守漢江支流築水的上遊房縣、保康,也統兵三千,編為房縣協鎮,授總兵。
劉調元駐均州,統兵三千,授總兵。
最後總共是設有穀城、均州、房縣、鄖西、竹溪、金州、上津、白河八協鎮,加上鄖陽總鎮,九鎮人馬。
八協鎮總兵各提兵三千,鄖陽提督王光恩統兵五千。
而都監文安之、巡撫徐啟元、高鬥樞,分巡兵備朱翊辮各統標營三千。
名義上,忠開鎮總四萬一千人馬,不過鄖陽這邊情況特殊,老底子就鄖陽四千殘兵,而這邊的情況也比較偏僻落後,所以這編起的十三營人馬,實際上是亦兵亦民,分地屯戰。
分駐各地,屯田耕戰。
敵人沒來,就耕田種地,閑時訓練,敵人來了,就聚集出征。
若有任務,也調兵出戰。
高鬥樞駐金州(安康),這裏已經是漢中地界,朝廷曾在此設興安所,他這個漢中巡撫與一位總兵駐此,有六千人。
文安之與王光泰同駐穀城,這是襄陽北進鄖陽的第一道門戶,當年張獻忠就曾據穀城請降招安,後又在此殺官造反。
勳陽巡撫徐啟元與提督王光恩同駐鄖陽。
分巡兵備則駐山陽,這裏緊鄰商洛、武關,是通往關中的一個門戶要道。
“荊州、武昌之戰,真不需要我們派兵支援嗎?”徐啟元問。
文安之告訴他,“剛接到的好消息,監國殿下已經揮兵拿下了杭州,圍城半月餘後,杭州提督畏懼自殺,其餘官將開城投降,兵不血刃拿下。”
“荊州那邊圍城已經快一個月了,九位總兵官領二十萬軍民圍城,日夜攻打,鄭四維已經扛不住了,武昌那邊自顧不暇,沒有兵馬可增援他,估計荊州馬上就能拿下。”
他笑著道,“興國侯李赤心將軍來信,說不用我們再辛苦南下了,等我們上千裏南下,他們估計都已經打完撤退了。”
“荊州也不守嗎?”
“不守,這些天其實興國侯他們九鎮人馬,一邊圍荊州,一邊掃蕩荊州外圍呢,跟我們一樣也在遷移人口,搬運錢糧,等拿下荊州後,會拆掉荊州城,然後退往巴東三峽一帶的夷陵、歸州、興山、長陽,甚至是巫山、大寧等。”
襄陽奪而棄守,如今荊州也要棄守。
這不免讓人有些意外。
“最新情報,韃子這次動真格的了,正從北方甚至是遼東關外抽調滿蒙八旗精銳南下,分赴湖廣和江南戰場,監國派人加急傳旨,讓我們務必小心,說我們不要跟他們硬拚,打完就走,退往偏險山區,跟韃子們打。”
“依托地利,誘敵深入,層層阻擊,逐個擊破,不跟他們正麵打。”
高鬥樞是鄖陽堅守的攻城,用兵方麵很有一套,“為何我們不拿下荊州後,集鄖陽、荊州的兩路人馬,順漢水、荊江而下,直趨武昌,聯合朱督師人馬把武昌破了,再沿江而下把九江、南昌、安慶一路打過去,最後一直打進南京城?”
“高撫院的設想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這次也隻是打了韃子一個措手不及而已,是趁敵空虛,但現在韃子主力已經南下了,因此我們見好就收,接下來是要整合各路人馬,加緊訓練,補充更好裝備····”
“不說其它,就說我們鄖陽忠開鎮,現在雖編了十三鎮四萬多人馬,但實際上擴充了十倍,許多兵都是剛招的,手裏隻有一根打狗棍,既缺軍官,更無訓練,連基本的旗幟號令都還不懂,如何打仗?”
“所以我們得先拉到各地駐防,一邊屯田一邊訓練,還要加緊打造軍械,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兵轉變成可戰之兵,否則現在拉到荊州,拉到武昌去,被清軍一打可能就潰。”
徐啟元擔憂的問,“韃子如今主力南下,我們主動棄守襄陽荊州等堅城重鎮,可他們占據後繼續進攻我們呢,我們又如何防?”
“監國旨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鄖陽的這些山區,可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想走就能走的,行軍、補給,都會非常困難,我們到時便有機會消耗、擊退甚至殲滅他們。”
無數人流物資沿水陸並進,距離襄陽一百二十餘裏的穀城,此時成為了重要的中轉站。
都監文安之把自己的監軍旗立在城頭,在此負責轉運接應人口物資等,許多襄陽來的大船,到了穀城後,也就難以繼續通航往上。
襄陽到穀城一百多裏水路,還算順暢,但穀城到均州,則多沙灘,而從均縣一直到鄖陽,甚至往上直到漢中的洋縣,則都是石灘,洋縣至漢中府南鄭,又都是沙灘。
沙灘河段河道寬卻淺而多沙,而石灘河段,多是峽穀型河道,兩山夾峙,水流湍急,都不適合通航。
俗話說漢江水彎又彎,到處都是灘連灘,三百六十個有名灘,三百六十個無名灘。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十裏漢江九裏灘,過灘如過關。
灘多礁險流急,使的下遊漢江和長江船都難以在這行駛,隻能換上更小的船。
過險灘時,還得盤灘放吊。
下灘時,還要把船頭掉轉,由纖夫挽住漫漫下放。上灘時就更麻煩,還得把貨物卸下,由騾馬或腳夫進行轉運,客人還要下船跑灘。
稍有不慎,就是船毀貨損,甚至人亡。
於是從穀城到鄖陽再到漢中的一千多裏漢江河道上,都是分道運輸,每一段都有專門的船工、纖夫、馬幫等,隻跑一段自己熟悉的河道。
那些纖夫們都是最窮苦下力的,因為得不斷下河上岸,於是都是光著屁股不穿衣服,整天風吹日曬的跟個黑炭似的,偏偏幹最吃力的活,拿最少的錢糧,勉強糊口而已。
沿河而上,那些需要中轉的灘邊,都自然而然的興起了一些小碼頭,那裏有攬活的馬幫、挑夫,也有在這裏專做船工馬幫等生意的低檔妓店,簡單的棚子,三三兩兩年老色衰的女子,倚門賣笑。
一些茶鋪飯店,也都是極便宜的,茶是茶葉沫子,飯菜也簡單。
隻有如穀城、均州等城裏才會有一些較好的館子和姑娘。
不過此時,無數從襄樊撤來的人口物資,實在太多,所以現在把漢江都給堵塞了,大家緩緩移動。
大船到了穀城,把貨物卸下後,文安之讓人把船推上岸藏起來,或者直接拆了改造成小船。
百姓們肩挑背馱大遷移。
場麵其實非常的艱難,文安之派人沿途設立放粥點,給遷移過路的百姓放粥,保證他們能夠一路到鄖陽去。
漢江上本有許多靠江吃江的勢力,不管是妓家還是纖夫、水手,又或牙人經濟、腳夫,他們都要劃地分管,從中抽水,這些控製著一片河段,或者某一小塊行業的家夥,雇傭打手,勾結官府,不僅欺壓那些靠江生存的人,還偷盜貨物,甚至綁架勒索,故意勾引山中賊匪,甚至還故意開設財檔,設局出千,然後放高利貸等等,成為一群吸血蝗蟲。
文安之駐節穀城,一麵接應百姓,轉運物資,一麵派出自己新建的標兵,掃蕩這些奸惡宵小之輩。
繼而派兵深入山區招降賊寇,不肯投降者派兵清剿掃蕩。
無數的纖夫、腳夫、水手等跑來主動投軍,文安之予以篩選,組建了不少團練,沿漢江河道部署,保護航道水運,也自衛保境,甚至還讓他們兼充當貨運等。
大量適合在漢水上遊航行運輸的鴨首船、鏟子船、鰍子船、毛板船、梭子船等匯聚穀城,日夜不停的裝運貨物。
這些船一般都是船頭平、船底寬、身板高,穩定性好,裝貨還多。但這些船也較笨重,不夠靈活,吃水比較深,不熟悉航道灘礁,就容易觸礁擱淺,甚至翻船失事。
文安之特意在河邊設粥棚,粥棚邊還讓人一直在念報,宣揚大明中興捷報戰績,宣揚監國的新政。
甚至對那些遷移往勳陽山區的百姓宣揚新政,比如去了勳陽能分田授地,那邊以前開墾了許多田地,但在崇禎民亂中人口流失嚴重,土地大多荒蕪,現在過去了就直接分田。
而且實行熟地三年免賦,新開墾地十年免賦惠民良政。
那邊同樣實行攤丁入畝政策,所以不再單征丁銀,窮困的百姓過去,沒有各種苛捐雜稅,負擔會很輕。
這些好消息好政策,都讓遷移路上的百姓們,精神稍加振奮。
也有一些士紳富人本來在襄樊有不錯的產業家境,可現在被迫遷來,心中不滿,卻又無可奈何,畢竟是強製遷移。
隻能被裹脅著加入這移民大軍。
好在暫時人身安全是得到保障的,甚至他們攜帶的財產也暫時還安全,那些兵不能說軍紀很好,但有那位提劍都監文安之在,也還總算沒太壞。
新招募的士兵也都將分到一份田地,文安之還在幫他們娉請新娘,助他們成婚。
王光泰領三千人一直駐守在穀城和襄陽之間,不過一直沒有見到清軍追來。
夜不收發現了羅繡錦的三千餘人馬,但他們最後止步在漢水北岸,在毀損的樊城過了一夜後,便又退回了北麵的鄧州。
得到這個消息的文安之也算鬆口氣,幾日後鄖陽的高鬥樞、徐啟元、王光恩等趕到穀城會師,一番商議過後。
最後決定由王光泰退駐穀城,統兵三千,編為穀城協鎮,授總兵。
由王斌駐守漢江支流築水的上遊房縣、保康,也統兵三千,編為房縣協鎮,授總兵。
劉調元駐均州,統兵三千,授總兵。
最後總共是設有穀城、均州、房縣、鄖西、竹溪、金州、上津、白河八協鎮,加上鄖陽總鎮,九鎮人馬。
八協鎮總兵各提兵三千,鄖陽提督王光恩統兵五千。
而都監文安之、巡撫徐啟元、高鬥樞,分巡兵備朱翊辮各統標營三千。
名義上,忠開鎮總四萬一千人馬,不過鄖陽這邊情況特殊,老底子就鄖陽四千殘兵,而這邊的情況也比較偏僻落後,所以這編起的十三營人馬,實際上是亦兵亦民,分地屯戰。
分駐各地,屯田耕戰。
敵人沒來,就耕田種地,閑時訓練,敵人來了,就聚集出征。
若有任務,也調兵出戰。
高鬥樞駐金州(安康),這裏已經是漢中地界,朝廷曾在此設興安所,他這個漢中巡撫與一位總兵駐此,有六千人。
文安之與王光泰同駐穀城,這是襄陽北進鄖陽的第一道門戶,當年張獻忠就曾據穀城請降招安,後又在此殺官造反。
勳陽巡撫徐啟元與提督王光恩同駐鄖陽。
分巡兵備則駐山陽,這裏緊鄰商洛、武關,是通往關中的一個門戶要道。
“荊州、武昌之戰,真不需要我們派兵支援嗎?”徐啟元問。
文安之告訴他,“剛接到的好消息,監國殿下已經揮兵拿下了杭州,圍城半月餘後,杭州提督畏懼自殺,其餘官將開城投降,兵不血刃拿下。”
“荊州那邊圍城已經快一個月了,九位總兵官領二十萬軍民圍城,日夜攻打,鄭四維已經扛不住了,武昌那邊自顧不暇,沒有兵馬可增援他,估計荊州馬上就能拿下。”
他笑著道,“興國侯李赤心將軍來信,說不用我們再辛苦南下了,等我們上千裏南下,他們估計都已經打完撤退了。”
“荊州也不守嗎?”
“不守,這些天其實興國侯他們九鎮人馬,一邊圍荊州,一邊掃蕩荊州外圍呢,跟我們一樣也在遷移人口,搬運錢糧,等拿下荊州後,會拆掉荊州城,然後退往巴東三峽一帶的夷陵、歸州、興山、長陽,甚至是巫山、大寧等。”
襄陽奪而棄守,如今荊州也要棄守。
這不免讓人有些意外。
“最新情報,韃子這次動真格的了,正從北方甚至是遼東關外抽調滿蒙八旗精銳南下,分赴湖廣和江南戰場,監國派人加急傳旨,讓我們務必小心,說我們不要跟他們硬拚,打完就走,退往偏險山區,跟韃子們打。”
“依托地利,誘敵深入,層層阻擊,逐個擊破,不跟他們正麵打。”
高鬥樞是鄖陽堅守的攻城,用兵方麵很有一套,“為何我們不拿下荊州後,集鄖陽、荊州的兩路人馬,順漢水、荊江而下,直趨武昌,聯合朱督師人馬把武昌破了,再沿江而下把九江、南昌、安慶一路打過去,最後一直打進南京城?”
“高撫院的設想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這次也隻是打了韃子一個措手不及而已,是趁敵空虛,但現在韃子主力已經南下了,因此我們見好就收,接下來是要整合各路人馬,加緊訓練,補充更好裝備····”
“不說其它,就說我們鄖陽忠開鎮,現在雖編了十三鎮四萬多人馬,但實際上擴充了十倍,許多兵都是剛招的,手裏隻有一根打狗棍,既缺軍官,更無訓練,連基本的旗幟號令都還不懂,如何打仗?”
“所以我們得先拉到各地駐防,一邊屯田一邊訓練,還要加緊打造軍械,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兵轉變成可戰之兵,否則現在拉到荊州,拉到武昌去,被清軍一打可能就潰。”
徐啟元擔憂的問,“韃子如今主力南下,我們主動棄守襄陽荊州等堅城重鎮,可他們占據後繼續進攻我們呢,我們又如何防?”
“監國旨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鄖陽的這些山區,可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想走就能走的,行軍、補給,都會非常困難,我們到時便有機會消耗、擊退甚至殲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