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大西皇帝見到回來的使者,聽完稟報後有幾分意外。
倒不是明軍拒絕了他的請和,而是他們很痛快的答應了,雖然這是他想要的結果,但對方答應的太過痛快,又讓他有些猶豫起來。
“父皇,當心明軍有詐!”
義子平東王張可望提醒。
大明五省經略文安之接見了張獻忠的使者,然後痛快的答應了張獻忠請求歸附的要求,並給了幾個條件帶回。
為了表示誠意。
文安之還讓使者帶回了一副地圖,上麵文安之用紅筆劃了一條停火線,給張獻忠留下了成都、保定等五府。
承諾隻要張獻忠的西營不踏出這五府範圍,明軍就不會主動攻擊西營。
雖然這條紅線在那張地圖上顯得十分的搶眼甚至刺目,讓張獻忠明確的看到他的巨大失利,從幾乎全取蜀中,到現在僅餘五府,但起碼明軍主動停止了攻勢。
要知道,明軍勢頭正盛,馬上就能會攻成都了。
張獻忠細細的詢問了使者,讓他描述文安之的樣子,以及他會麵時說話的神態語氣,以及當時在座都有哪些人,他們又是何反應態度等等,以及他這次去夔州白帝城時路過明軍占據的重慶等地的情況,諸如明軍士氣,軍隊部署等等。
使者是帶著任務去的,這些早有留心,此時一一道來。
聽完後,張獻忠沉默許久。
“文安之說招撫我大西,是大明皇帝的旨意,當初皇帝尚為監國之時,便力排眾議,親自下旨招撫了順營,文安之說皇帝早有旨意,要團結華夏漢族子民,共同伐清,驅除韃虜,恢複漢家天下,還說我等皆為炎黃子孫,麵對異族入侵,當同心協力,還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漢人皆是兄弟!”
這話讓張獻忠有些無語。
不過這倒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台階。
而有順營李過等人受招安為忠貞忠義的例子在,也讓人無法懷疑朱以海的誠意,畢竟李過受降後賜名李赤心,封侯爵拜都督,如今又剛加封為興國公,原順營一眾大將,也多封侯伯爵位,授提督總兵之銜。
李過的義子李來亨甚至被朱以海收為義子,賜名朱勝利,如今官拜禦營湖廣行營提督,賜封三原伯爵。
順軍大將袁宗第封靖西侯,剛拜貴州提督總兵官。
張獻忠一時也不知道該說朱以海大氣,還是他天真。自己以前可是挖過老朱家鳳陽祖墳的,跟朱家打了一輩子仗了,現在朱以海居然既往不咎了?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不過想想以前崇禎也曾招撫過他,他倒不由的笑了笑。
估計朱以海也是迫於形勢所需,這才咬牙答應招撫吧,畢竟他的主要敵人是現在還占據著兩京的滿清韃子。
不過這樣一來倒也好,起碼眼下確實暫時可以相信朱以海了。
“既然皇帝如此有誠意,那我們也不能小氣,傳令,固守成都保寧五府,不得出界。”
“從今日起,我西營,聯明抗清!”
張獻忠下令,以後對外自稱雲南王,對內仍為大西皇帝。
四大義子皆反對,勸他三思,認為明軍不可信。
張獻忠卻道,“我又豈不知這朱以海是打的什麽主意,不過是想先聯我滅虜,然後再來個鳥盡弓藏,哈哈哈,這不過是我早就玩剩下的把戲,我一輩子打獵,還會被雁啄了眼不成?”
“多派些人去跟文安之好好談,不急,慢慢談,一來二去,總得先談個一年半載的,”麵容淡黃的張獻忠眼裏閃著狡黠的光,“我聽說吳三桂已經到了西安,賀珍上次讓我們吃了一個大虧,但他這次跑去西安,碰上吳三桂,那就是找死,我料定他撐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到時就是我們的機會。”
“父皇的意思?”張可望問。
“趕緊征集糧草,籌備軍資,調集兵馬,屯於綿州、保寧一線,等賀珍兵敗西安府,咱們就立即打出北上抗清援賀的旗號,兵出劍閣,搶奪漢中,然後入陝。”
“四川既然呆不下,那就另尋別處,咱們打回老家去。”
“可望!”
“兒臣在!”
“你留在成都監國,若萬一朕遇不測,你便繼承大西國,大西文武百官,六十萬將士,必須擁戴尊重,敢有不尊者,眾人誅之!”
張獻忠開始謀劃,盡顯其梟雄本色。
他一麵安排使團去跟明朝談判,盡量拖延時機,提出諸多要求,比如要求把順慶府、重慶府都劃給他,另一方麵又要求明朝把敘州、嘉定二府劃給他,理由是他奉旨下雲南討伐叛亂土司,為朝廷鎮守雲南,那麽官軍得給他讓出路來。
而且還承諾等他全軍都順利移駐雲南之後,到時會把川中各府都交割給朝廷。
然後又是給自己的部將們請封,為西營討賞,又是各種討價還價,反正盡量拖延時間。
另一方麵卻根本沒打算去雲南,而是準備北上,他料定賀珍必敗,所以準備集結全力,等賀珍一敗,就立馬出劍閣搶漢中,然後入陝。
甚至已經做好出兵部署,他親自坐鎮保寧,領禦營中軍。
安西王、安西將軍張定國,撫南王、撫南將軍張文秀,定北王、定北將軍張能奇各領一軍,兵分三路入陝。
都督王尚禮、王寶國、馮雙禮、劉進忠等各率大軍隨後而進。
他決定跟吳三桂在關西打一仗,如能勝,便趁勝直取西安,若不能勝,則揮兵入甘肅寧夏等地,反正得跳出蜀地,不能坐困愁城。
若天保佑助他奪取關中,到時坐擁關中再保巴蜀,然後明清西三國鼎立之勢,三分天下。
雲南,他是不打算去的,蠻荒之地也。
當然,在最後廷議結束後,他還是留下了四位養子。
張獻忠有皇後也有皇子,但諸子年幼,如今形勢下,也不敢立幼子為儲,所以隻能公開立養子張可望為繼承人。
沒有其它人的時候。
張獻忠把剛才沒說的一些話說了出來,他讓張可望留守成都監國,準備順江而下的水營舟船、物資等,一旦他北上關中計劃失敗,甚至是兵馬大損的話,那麽到時他們就會撤回成都,順江去雲南暫避蟄伏。
這是最後的退路。
北上失敗,成都是不能留的,那時實力大損,明軍便極有可能會吞並他們,得主動去雲南,尋機恢複再起。
這就是梟雄,每一步都還有許多後手。
張可望也知道父皇張獻忠這是忌憚吳三桂的威名,關寧軍的強悍那是不用說的,早年義軍縱橫中原的時候,朝廷也是多次調九邊邊軍進剿,其中關寧軍也屢屢征調,他們的勇猛精銳可是比農民軍留下過深刻印象。
奪了北京稱帝的李自成就是敗在吳三桂和清軍聯手攻擊下,張獻忠不敢大意。
“臣以為,父皇不如讓定國先率一軍南下打頭站,這樣也好向明皇表明我們南下之意,更保留一條退路。”
“以免到時萬一北上不順,想南下時措手不及。”
黃虎張獻忠捋須,“我還想讓定國為我打前鋒呢,吳三桂不可輕視,須全力以赴,守望你留守監國,我亦無法給你太多兵馬。”
“兒臣明白,那南下之事就交由兒臣吧。”
張獻忠拍了拍張可望,“我一生征戰,亦英雄也,如今忽感老了。”
······
川中忽然就停戰了,大明和西營的使者往來奔走不斷,雖然一時難以談成,但起碼雙方都已經開始停戰。
西營據川中五府。
雙方一麵談判,一麵也是調兵遣將不斷。
張獻忠一麵讓張可望在成都內江打造舟船,做下雲南的態勢,一麵自己去將這些年所奪之金銀財寶伐木做鞘裝填,隨軍帶離成都北上。
為了北上爭奪漢中關中,張獻忠盡起西營諸軍,並攜帶軍眷家屬,全軍共計六十餘萬人馬,浩蕩北上川北。
而明軍這邊也是細作偵察齊出,不斷的偵察西營動靜,同時也加緊了川軍整編。
文安之還不斷的給尚在關中的高鬥樞、賀珍、武大定等人傳令,讓他們趕緊退回漢中,關中兵馬,也盡量退到秦嶺山區,不要跟吳三桂會戰。
此時去打西安已經遲了,與其還留在關中,那不如及時退守漢中。
漢中現在極其關鍵,漢中連接關中、蜀地和湖廣,這塊地方能守就最好堅守。
一旦漢中失守,清軍就能進四川,或者從漢水上遊順攻鄖陽。
“閣部,張獻忠不老實,他這是要北上。”
白帝城中,無數消息匯聚起來,一把年紀的總統秦良玉一眼看穿了張獻忠的意圖,她也是久跟張獻忠打交道的,張獻忠三入四川,都沒敢動石柱,就是忌憚秦良玉和石柱白杆兵。
文安之看著地圖,也早看出張獻忠意圖了。
這仍是賊心不死,一麵談判受撫,一麵假做南下,可實際卻是要盡起兵馬北上。
“漢中危矣!”
關中有吳三桂領清軍精銳南下,孟橋芳不再是空銜總督,關中清軍實力大增,而現在成都的張獻忠又要盡起兵馬北上,明顯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等賀珍被吳三桂擊敗後,他出手搶奪漢中了。
“本經略與蜀國公率兵移駐漢中,如何?”文安之盯著地圖看了好一會,提出一個建議。
派去關中傳令的信使一拔又一拔,但遲遲沒見他們撤回來,甚至已經有好多天沒有再收到關中明軍的消息了,文安之心裏也越來越不安。
現在張獻忠又盯著漢中,隻能出此下策。
“陝甘行營還沒組建成,現在從奉節和重慶趕往漢中,經達州往北翻越大巴山入漢中,可能還沒有張獻忠快,我建議兩手準備,我們這邊出兵北上,另外派輕騎往鄖陽調忠開鎮王光恩沿漢水西進,從興安趕往漢中。”
“也好!”文安之神色凝重。
“但願還來的及,讓巴東的興國公李赤心,也調忠貞鎮一部份趕去漢中吧,萬一張獻忠鐵了心要奪漢中,到時少不了還得有一場硬仗,兵少了未必能贏!”
大西皇帝見到回來的使者,聽完稟報後有幾分意外。
倒不是明軍拒絕了他的請和,而是他們很痛快的答應了,雖然這是他想要的結果,但對方答應的太過痛快,又讓他有些猶豫起來。
“父皇,當心明軍有詐!”
義子平東王張可望提醒。
大明五省經略文安之接見了張獻忠的使者,然後痛快的答應了張獻忠請求歸附的要求,並給了幾個條件帶回。
為了表示誠意。
文安之還讓使者帶回了一副地圖,上麵文安之用紅筆劃了一條停火線,給張獻忠留下了成都、保定等五府。
承諾隻要張獻忠的西營不踏出這五府範圍,明軍就不會主動攻擊西營。
雖然這條紅線在那張地圖上顯得十分的搶眼甚至刺目,讓張獻忠明確的看到他的巨大失利,從幾乎全取蜀中,到現在僅餘五府,但起碼明軍主動停止了攻勢。
要知道,明軍勢頭正盛,馬上就能會攻成都了。
張獻忠細細的詢問了使者,讓他描述文安之的樣子,以及他會麵時說話的神態語氣,以及當時在座都有哪些人,他們又是何反應態度等等,以及他這次去夔州白帝城時路過明軍占據的重慶等地的情況,諸如明軍士氣,軍隊部署等等。
使者是帶著任務去的,這些早有留心,此時一一道來。
聽完後,張獻忠沉默許久。
“文安之說招撫我大西,是大明皇帝的旨意,當初皇帝尚為監國之時,便力排眾議,親自下旨招撫了順營,文安之說皇帝早有旨意,要團結華夏漢族子民,共同伐清,驅除韃虜,恢複漢家天下,還說我等皆為炎黃子孫,麵對異族入侵,當同心協力,還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漢人皆是兄弟!”
這話讓張獻忠有些無語。
不過這倒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台階。
而有順營李過等人受招安為忠貞忠義的例子在,也讓人無法懷疑朱以海的誠意,畢竟李過受降後賜名李赤心,封侯爵拜都督,如今又剛加封為興國公,原順營一眾大將,也多封侯伯爵位,授提督總兵之銜。
李過的義子李來亨甚至被朱以海收為義子,賜名朱勝利,如今官拜禦營湖廣行營提督,賜封三原伯爵。
順軍大將袁宗第封靖西侯,剛拜貴州提督總兵官。
張獻忠一時也不知道該說朱以海大氣,還是他天真。自己以前可是挖過老朱家鳳陽祖墳的,跟朱家打了一輩子仗了,現在朱以海居然既往不咎了?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不過想想以前崇禎也曾招撫過他,他倒不由的笑了笑。
估計朱以海也是迫於形勢所需,這才咬牙答應招撫吧,畢竟他的主要敵人是現在還占據著兩京的滿清韃子。
不過這樣一來倒也好,起碼眼下確實暫時可以相信朱以海了。
“既然皇帝如此有誠意,那我們也不能小氣,傳令,固守成都保寧五府,不得出界。”
“從今日起,我西營,聯明抗清!”
張獻忠下令,以後對外自稱雲南王,對內仍為大西皇帝。
四大義子皆反對,勸他三思,認為明軍不可信。
張獻忠卻道,“我又豈不知這朱以海是打的什麽主意,不過是想先聯我滅虜,然後再來個鳥盡弓藏,哈哈哈,這不過是我早就玩剩下的把戲,我一輩子打獵,還會被雁啄了眼不成?”
“多派些人去跟文安之好好談,不急,慢慢談,一來二去,總得先談個一年半載的,”麵容淡黃的張獻忠眼裏閃著狡黠的光,“我聽說吳三桂已經到了西安,賀珍上次讓我們吃了一個大虧,但他這次跑去西安,碰上吳三桂,那就是找死,我料定他撐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到時就是我們的機會。”
“父皇的意思?”張可望問。
“趕緊征集糧草,籌備軍資,調集兵馬,屯於綿州、保寧一線,等賀珍兵敗西安府,咱們就立即打出北上抗清援賀的旗號,兵出劍閣,搶奪漢中,然後入陝。”
“四川既然呆不下,那就另尋別處,咱們打回老家去。”
“可望!”
“兒臣在!”
“你留在成都監國,若萬一朕遇不測,你便繼承大西國,大西文武百官,六十萬將士,必須擁戴尊重,敢有不尊者,眾人誅之!”
張獻忠開始謀劃,盡顯其梟雄本色。
他一麵安排使團去跟明朝談判,盡量拖延時機,提出諸多要求,比如要求把順慶府、重慶府都劃給他,另一方麵又要求明朝把敘州、嘉定二府劃給他,理由是他奉旨下雲南討伐叛亂土司,為朝廷鎮守雲南,那麽官軍得給他讓出路來。
而且還承諾等他全軍都順利移駐雲南之後,到時會把川中各府都交割給朝廷。
然後又是給自己的部將們請封,為西營討賞,又是各種討價還價,反正盡量拖延時間。
另一方麵卻根本沒打算去雲南,而是準備北上,他料定賀珍必敗,所以準備集結全力,等賀珍一敗,就立馬出劍閣搶漢中,然後入陝。
甚至已經做好出兵部署,他親自坐鎮保寧,領禦營中軍。
安西王、安西將軍張定國,撫南王、撫南將軍張文秀,定北王、定北將軍張能奇各領一軍,兵分三路入陝。
都督王尚禮、王寶國、馮雙禮、劉進忠等各率大軍隨後而進。
他決定跟吳三桂在關西打一仗,如能勝,便趁勝直取西安,若不能勝,則揮兵入甘肅寧夏等地,反正得跳出蜀地,不能坐困愁城。
若天保佑助他奪取關中,到時坐擁關中再保巴蜀,然後明清西三國鼎立之勢,三分天下。
雲南,他是不打算去的,蠻荒之地也。
當然,在最後廷議結束後,他還是留下了四位養子。
張獻忠有皇後也有皇子,但諸子年幼,如今形勢下,也不敢立幼子為儲,所以隻能公開立養子張可望為繼承人。
沒有其它人的時候。
張獻忠把剛才沒說的一些話說了出來,他讓張可望留守成都監國,準備順江而下的水營舟船、物資等,一旦他北上關中計劃失敗,甚至是兵馬大損的話,那麽到時他們就會撤回成都,順江去雲南暫避蟄伏。
這是最後的退路。
北上失敗,成都是不能留的,那時實力大損,明軍便極有可能會吞並他們,得主動去雲南,尋機恢複再起。
這就是梟雄,每一步都還有許多後手。
張可望也知道父皇張獻忠這是忌憚吳三桂的威名,關寧軍的強悍那是不用說的,早年義軍縱橫中原的時候,朝廷也是多次調九邊邊軍進剿,其中關寧軍也屢屢征調,他們的勇猛精銳可是比農民軍留下過深刻印象。
奪了北京稱帝的李自成就是敗在吳三桂和清軍聯手攻擊下,張獻忠不敢大意。
“臣以為,父皇不如讓定國先率一軍南下打頭站,這樣也好向明皇表明我們南下之意,更保留一條退路。”
“以免到時萬一北上不順,想南下時措手不及。”
黃虎張獻忠捋須,“我還想讓定國為我打前鋒呢,吳三桂不可輕視,須全力以赴,守望你留守監國,我亦無法給你太多兵馬。”
“兒臣明白,那南下之事就交由兒臣吧。”
張獻忠拍了拍張可望,“我一生征戰,亦英雄也,如今忽感老了。”
······
川中忽然就停戰了,大明和西營的使者往來奔走不斷,雖然一時難以談成,但起碼雙方都已經開始停戰。
西營據川中五府。
雙方一麵談判,一麵也是調兵遣將不斷。
張獻忠一麵讓張可望在成都內江打造舟船,做下雲南的態勢,一麵自己去將這些年所奪之金銀財寶伐木做鞘裝填,隨軍帶離成都北上。
為了北上爭奪漢中關中,張獻忠盡起西營諸軍,並攜帶軍眷家屬,全軍共計六十餘萬人馬,浩蕩北上川北。
而明軍這邊也是細作偵察齊出,不斷的偵察西營動靜,同時也加緊了川軍整編。
文安之還不斷的給尚在關中的高鬥樞、賀珍、武大定等人傳令,讓他們趕緊退回漢中,關中兵馬,也盡量退到秦嶺山區,不要跟吳三桂會戰。
此時去打西安已經遲了,與其還留在關中,那不如及時退守漢中。
漢中現在極其關鍵,漢中連接關中、蜀地和湖廣,這塊地方能守就最好堅守。
一旦漢中失守,清軍就能進四川,或者從漢水上遊順攻鄖陽。
“閣部,張獻忠不老實,他這是要北上。”
白帝城中,無數消息匯聚起來,一把年紀的總統秦良玉一眼看穿了張獻忠的意圖,她也是久跟張獻忠打交道的,張獻忠三入四川,都沒敢動石柱,就是忌憚秦良玉和石柱白杆兵。
文安之看著地圖,也早看出張獻忠意圖了。
這仍是賊心不死,一麵談判受撫,一麵假做南下,可實際卻是要盡起兵馬北上。
“漢中危矣!”
關中有吳三桂領清軍精銳南下,孟橋芳不再是空銜總督,關中清軍實力大增,而現在成都的張獻忠又要盡起兵馬北上,明顯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等賀珍被吳三桂擊敗後,他出手搶奪漢中了。
“本經略與蜀國公率兵移駐漢中,如何?”文安之盯著地圖看了好一會,提出一個建議。
派去關中傳令的信使一拔又一拔,但遲遲沒見他們撤回來,甚至已經有好多天沒有再收到關中明軍的消息了,文安之心裏也越來越不安。
現在張獻忠又盯著漢中,隻能出此下策。
“陝甘行營還沒組建成,現在從奉節和重慶趕往漢中,經達州往北翻越大巴山入漢中,可能還沒有張獻忠快,我建議兩手準備,我們這邊出兵北上,另外派輕騎往鄖陽調忠開鎮王光恩沿漢水西進,從興安趕往漢中。”
“也好!”文安之神色凝重。
“但願還來的及,讓巴東的興國公李赤心,也調忠貞鎮一部份趕去漢中吧,萬一張獻忠鐵了心要奪漢中,到時少不了還得有一場硬仗,兵少了未必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