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率軍急進,行走於沂沭穀地。
清軍對於山地行軍,其實還是很有經驗的,他們在與明朝的多年戰爭中,經常翻越燕嶺,越過長城,沂沭穀地對他們而言, 已經算是十分平坦的通途。
“萬一明軍堵塞大峴山,憑穆陵關而守,再自海州繞後奪沂州,我們危矣。”
行軍途中,博洛麾下不少將領都在勸說著他,認為這次行軍過於行險了。
可博洛認為救急如救火,不能再多走遠路繞道, 尤其青州險要, 更不能有失,必須搶在明軍攻下青州前趕到。
至於說山穀行軍險要,他不怕。
他甚至暗裏期待著明軍在大峴山攔截他,這樣他就能夠跟明軍真正的較量一次,而且他相信,他完全可以擊潰明軍。
“明軍敢來,就叫他們無歸!”
博洛放下狠話,這一年來形勢急轉直下,但並不是說他們八旗突然就不行了,而是他們輸在戰場之外。
這個朱以海行事詭詐,每每都能讓滿州空有精銳,卻打不著人。
江南如此,上次北伐如此,現在朱以海還是如此。
隻要兩軍碰上,博洛就不怕。
至於說明軍抄他後路斷他糧餉這事,他更沒考慮過, 因為他此行根本就沒有安排後續跟著運送糧餉, 就是輕騎奔襲。
隨軍攜帶了幹糧, 有進無退。
······
萊州灣。
朱以海仍在親自指揮修建萊州灣棱堡、水寨。
各種探馬偵騎撒出去。
氣氛也變的緊張起來。
黃宗羲這個新任山東巡撫正在忙著救災撫民,恢複耕種,同時號召各地鄉紳們組建保甲團練,讓他們聯防巡邏,一起圍剿盜匪。
甚至是安排人去海裏打魚、曬鹽等。
整個登萊一片忙碌,而青州、濟南這邊,明軍分兵合進,一路高歌,各地紛紛開城歸附,一時間到是氣勢如宏。
不過隨著而來的是大量的饑民需要賑濟。
明軍也沒有這麽多糧食,也隻能是先勉強開些粥棚,對於那些饑民們,優先把那些工匠、讀書人運到登萊兩城,然後再轉運長島,再從長島運返江浙一帶。
所有人都會定下優先等級,按如今後方需要的人才分類,級別高的先運走。
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現階段來說,就算朱以海能打贏這場登萊保衛戰, 但這裏也會是前線戰場,短時間內難以恢複發展, 所以工匠讀書人等一些人才, 還是得先轉移走。
這裏暫時定位就是插入敵人後背的一把利劍,要讓韃子難以安心,立足登萊,逼迫山東,威脅京津、遼東。
不過要守住也不容易,而且未來對峙,可能明軍隻能退守沿海的萊州、登州、煙台、成山、青島、海州等港城,其餘內地可能就顧不及。
但朱以海倒不怕,有水師相助,配上火炮,扼守堡壘要塞,清軍想攻下很難。他們就算用老法子圍城,但需要數倍之力,而現在甚至不比他們當年在關外圍寧錦等地,因為他們缺糧。
圍城做戰,需要幾倍守軍的兵力,長期圍困,需要的糧草更多。
而登萊是個半島,明軍又有水上優勢,掌握著控海權,這就意味著明軍分散的各據點,其實是相通的,不僅能夠互相增援,甚至還能隨時出擊,既糜爛內地,更威脅他們的補給。
這就會是場艱難的持久戰,誰先扛不住,還不好說。
更何況,朱以海在江淮還有兩路北伐軍,清軍若全力來圍登萊,則江淮難守。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朱以海甚至可以派兵去打天津、旅順,哪怕這兩城防衛森嚴,也還可以劫掠北直、遼南其它地方。
真要是用上了海盜戰術,那韃子可就防不勝防了。
京津之地,韃子敢遷海三五十裏嗎?
就算遷海三五十裏,可對於明軍來說,也沒用,除非他們遷海三五十裏後,還再建立一道防線,立柵修堡駐軍等。
但這樣搞,成本可就巨大了,現在韃子根本負擔不起。
現如今朱以海的戰術,其實差不多就是當初韃子在關外對付明軍的戰術了,不斷出擊,防不勝防,不斷的消耗其兵力、財力,最後讓其崩潰。
明末重金打造的關寧軍,就算能守的住關寧有什麽用?
韃子繞過你,入關劫掠關內,甚至直逼北京城下,那關寧軍也就隻能跟著跑,關寧防線也就成了大明版的馬奇諾防線了。
清軍到來之前,金尚憲倒是又來了。
這次他是偷摸著來的,來了一支更大的朝鮮船隊,基本上都是偷偷來的,以走私商船的名頭來的。
實際上,其實就是朝鮮官方組織的。
金尚憲上次回到朝鮮,引發了朝鮮的一場大地震。
消息太過駭人。
國王李倧知曉經過後,激動的甚至暈了過去,差點就駕鶴西去了。
此時滿清在朝鮮派駐有官員,還有一些清軍,不過數量不多,也就起個監視作用。金尚憲回國,其實是偷摸的,連那隻船隊都是偷偷停泊入港,因為明軍對外宣稱是在登州外海遭遇並攻擊了朝鮮糧船隊,然後俘虜了朝鮮人,用他們的船詐入登州港,奪取登州,殲滅孔有德的。
他們現在理應還在登州明軍俘虜營中的。
朝鮮官場既震驚於如今中原形勢劇變,也對金尚憲他們帶回來的那一船船的唐貨十分興奮。
這些貨很快在朝鮮脫手,基本上都是貴族們瓜分了,然後再去售賣得利。
一麵是中原劇變,大明中興在望,一麵是這貿易巨利,朝鮮貴族們也是態度大變,反正大明紹天帝也沒讓他們現在就起來反清。
他們可以悶聲發大財,跟大明暗裏貿易往來。
這種事以前大明還強盛時他們都享受不到的待遇,現在還有什麽好客氣的。
華夏也在金尚憲引見下,拜見了朝鮮國王。
反正過程挺不錯。
華夏提出向朝鮮買糧,還是用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這些朝鮮國內最受歡迎的唐貨交易,他們自然願意。
這玩意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呢,傻子才不幹,以前是沒機會,現在可以光明正大的幹,誰不幹。
別說大明中興在望,就算大明要亡了,可有這樣大的利潤,他們都是願意冒險的。
華夏需要的糧食,很快他們就湊齊了。
就算此時朝鮮國內其實也並不富裕,可貴族們手裏總不缺糧的,甚至國王直接從官倉裏調米。
大船小船滿載糧食而來。
小的一二百石的船,大的一二千石的船,浩蕩而來。
“臣這次共運來三十萬石糧。”
金尚憲拜見皇帝的時候,很是自豪。
朱以海聽了也十分欣喜,這可是一大筆糧食了,北伐右路軍,總共戰輔兵六萬八千人,僅按最標準的每兵日食米一升五來算,每天就要一千零二十石,一個月就要三萬零六百石。
如果提高點標準,按日食米二升,就是一千三百六十石,一月是四萬零八百石。
這還是沒算上路上耗損等。
也沒算上馬騾等消耗。
一人一天還要一升五的鹽,另外還有醬菜等消耗。
相比之下,朱以海的禦營軍,因為設有專門的夫營輔兵,且這次北伐右路軍是走海路,不用征召大量民夫長途運送糧草,也減少了路上額外的耗費,所以右路軍一個月要三萬多石糧。
現在一下子運來三十萬石糧,這差不多能夠十個月,就算再除去一些其它的消耗,供軍半年應當是可以的。
這不得不說,海運糧食確實是最省時省力損耗最少的。
想隋煬帝征遼東高句麗時,發動一百多萬大軍,調集無數百姓運糧,據說兩個淮南民夫合夥推輛車,拉上七石糧,最後運到遼東,還得留回去的口糧,最後這七石糧留下的隻有一石。
而在更早的時代,往往前線打仗,一個兵得需要三個民夫來運輸供給,距離越遠,消耗更大。
到了宋代時,開始有了中轉兵站,糧草的消耗要少的多。
不過相比起海運來,都是弟弟。
要知道別說打仗了,就是大明二百多年來的漕糧運輸,通過運河北運,一萬多條漕船,從江浙等八省起運漕糧入京,其中南方六省,北方則是山東和河南二省,一年運四百多萬石漕糧,每年都是個大工程,得無數官吏監督指揮,大量運兵負責。
每年漕糧四百萬石,額外的耗費約三百萬石,加上運兵的月糧行糧等約二百萬石,等於朝廷每年運四百萬糧到京,額外花費五百萬石糧。
另外維護漕河等也開銷很大。
這還是固定線路,通過大運河運輸,已經算是耗費較低,但比起海運來,還是差距極大的。
運河運輸比陸路轉運耗費少,而海上運輸比運河運輸耗費更少。
漕船一般能載二百石,海船能載一二千石。
運河上各種關閘,而成熟的航線卻更便捷。
隻不過對於朝廷來說,運河運輸還有其它許多因素影響,牽涉許多利益,但僅單純的運輸的速度和效率來說,確實極高。
朝鮮這種小國,他們的船加上朱以海派去的船,都能一次運回來三十萬石糧食,這都相當於快十分之一的大明漕糧數量了。
這些朝鮮糧,已經全都運抵登州外的長山島上,並分運登州、萊州、威海、煙台、青島、成山諸港的城堡要塞。
“金愛卿,辛苦了!”朱以海拉著金尚憲,覺得這老頭無比的可愛。
“臣請向陛下引見二人,一是我國世子邸下,一是完城府院君崔鳴吉大人。”
朝鮮世子便是鳳林大君,朱以海知曉此人,曆史上他曾一直謀劃北伐,要練十萬火槍兵,打入山海關,聯絡中原起義軍,恢複大明江山,隻可惜後來英年早逝。
至於崔鳴吉,他也知曉,這個是主和派,但是這老頭也不全是朝奸,當年清朝第一次入侵朝鮮後,曾經要求朝鮮出兵協助攻打大明,他就堅決反對,後來還幾次出使沈陽,贖回了不少朝鮮俘虜。
雖然在第二次後金入侵時,一力主和,但也隻是考慮當時形勢。
這老頭後來也被滿人抓到沈陽關了三年,跟斥和派的金尚憲做伴,兩人也因此和解。
做為曾經擔任過領議政這樣首相的大臣,如今僅以完城府院君身份參與朝政,但他屬於那種原先主和派裏的改良派。
在知曉了如今中原局勢後,更是建議國王加緊與中原的聯係,以圖能夠早日擺脫滿清對朝鮮的壓迫。
這次還親自趕來,就是為了一堵龍顏。
“你們調運這麽多糧食來,駐朝鮮的韃子沒發現嗎?”
“我們行事十分小心。”金尚憲道。
而受召進來拜見了皇帝的年輕世子更是直言,就算韃子發現了,他們也不懼,如今大明中興,朝鮮不孤也。
這位年輕的朝鮮世子,先前也和前世子在沈陽為質,但與被毒殺的那位世子不同的是,他在沈陽雖然也為質幾年,但對滿清卻沒有半點親近,甚至更添的是仇恨。
雖然他也看到滿清的強悍,但這絲毫沒改變他的心意。
這次他也是主動要來朝見天子,感謝大明皇帝對他的冊封,甚至想要來表明忠心,為大明貢獻一份力氣。
這種‘忠心’甚至能讓人懷疑,但朝鮮對大明的這種感情,其實是有根源的,特別是經曆了日本入侵之後,朝鮮上下對大明更是懷有父母再造之恩的,對世子這樣經曆了後金入侵,被迫北使為質的這段歲月後,這種感情就更深刻了。
世子直言,他這次帶來了五百名朝鮮弓箭手,願為皇帝陛下征戰。
他甚至都不在意滿清發現朝鮮反清後的報複。
這不得不讓朱以海佩服別看他們國小民寡,但這世子確實挺硬氣的。
讚賞了世子後,朱以海接下來主要是跟崔鳴吉和金尚憲談話。
主要談的還是貿易的事情。
大明與朝鮮之前的貿易,主要是貢賜貿易和使團貿易,都是官方主導,打著朝貢等名義貿易,民間貿易則基本上處於禁止狀態。
明末時,皮島的走私貿易活動比較興盛,但隨著滿清入關,中朝貿易也基本上停止,就連民間走私也基本上沒了。
朱以海現在希望能夠重開中朝貿易!
清軍對於山地行軍,其實還是很有經驗的,他們在與明朝的多年戰爭中,經常翻越燕嶺,越過長城,沂沭穀地對他們而言, 已經算是十分平坦的通途。
“萬一明軍堵塞大峴山,憑穆陵關而守,再自海州繞後奪沂州,我們危矣。”
行軍途中,博洛麾下不少將領都在勸說著他,認為這次行軍過於行險了。
可博洛認為救急如救火,不能再多走遠路繞道, 尤其青州險要, 更不能有失,必須搶在明軍攻下青州前趕到。
至於說山穀行軍險要,他不怕。
他甚至暗裏期待著明軍在大峴山攔截他,這樣他就能夠跟明軍真正的較量一次,而且他相信,他完全可以擊潰明軍。
“明軍敢來,就叫他們無歸!”
博洛放下狠話,這一年來形勢急轉直下,但並不是說他們八旗突然就不行了,而是他們輸在戰場之外。
這個朱以海行事詭詐,每每都能讓滿州空有精銳,卻打不著人。
江南如此,上次北伐如此,現在朱以海還是如此。
隻要兩軍碰上,博洛就不怕。
至於說明軍抄他後路斷他糧餉這事,他更沒考慮過, 因為他此行根本就沒有安排後續跟著運送糧餉, 就是輕騎奔襲。
隨軍攜帶了幹糧, 有進無退。
······
萊州灣。
朱以海仍在親自指揮修建萊州灣棱堡、水寨。
各種探馬偵騎撒出去。
氣氛也變的緊張起來。
黃宗羲這個新任山東巡撫正在忙著救災撫民,恢複耕種,同時號召各地鄉紳們組建保甲團練,讓他們聯防巡邏,一起圍剿盜匪。
甚至是安排人去海裏打魚、曬鹽等。
整個登萊一片忙碌,而青州、濟南這邊,明軍分兵合進,一路高歌,各地紛紛開城歸附,一時間到是氣勢如宏。
不過隨著而來的是大量的饑民需要賑濟。
明軍也沒有這麽多糧食,也隻能是先勉強開些粥棚,對於那些饑民們,優先把那些工匠、讀書人運到登萊兩城,然後再轉運長島,再從長島運返江浙一帶。
所有人都會定下優先等級,按如今後方需要的人才分類,級別高的先運走。
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現階段來說,就算朱以海能打贏這場登萊保衛戰, 但這裏也會是前線戰場,短時間內難以恢複發展, 所以工匠讀書人等一些人才, 還是得先轉移走。
這裏暫時定位就是插入敵人後背的一把利劍,要讓韃子難以安心,立足登萊,逼迫山東,威脅京津、遼東。
不過要守住也不容易,而且未來對峙,可能明軍隻能退守沿海的萊州、登州、煙台、成山、青島、海州等港城,其餘內地可能就顧不及。
但朱以海倒不怕,有水師相助,配上火炮,扼守堡壘要塞,清軍想攻下很難。他們就算用老法子圍城,但需要數倍之力,而現在甚至不比他們當年在關外圍寧錦等地,因為他們缺糧。
圍城做戰,需要幾倍守軍的兵力,長期圍困,需要的糧草更多。
而登萊是個半島,明軍又有水上優勢,掌握著控海權,這就意味著明軍分散的各據點,其實是相通的,不僅能夠互相增援,甚至還能隨時出擊,既糜爛內地,更威脅他們的補給。
這就會是場艱難的持久戰,誰先扛不住,還不好說。
更何況,朱以海在江淮還有兩路北伐軍,清軍若全力來圍登萊,則江淮難守。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朱以海甚至可以派兵去打天津、旅順,哪怕這兩城防衛森嚴,也還可以劫掠北直、遼南其它地方。
真要是用上了海盜戰術,那韃子可就防不勝防了。
京津之地,韃子敢遷海三五十裏嗎?
就算遷海三五十裏,可對於明軍來說,也沒用,除非他們遷海三五十裏後,還再建立一道防線,立柵修堡駐軍等。
但這樣搞,成本可就巨大了,現在韃子根本負擔不起。
現如今朱以海的戰術,其實差不多就是當初韃子在關外對付明軍的戰術了,不斷出擊,防不勝防,不斷的消耗其兵力、財力,最後讓其崩潰。
明末重金打造的關寧軍,就算能守的住關寧有什麽用?
韃子繞過你,入關劫掠關內,甚至直逼北京城下,那關寧軍也就隻能跟著跑,關寧防線也就成了大明版的馬奇諾防線了。
清軍到來之前,金尚憲倒是又來了。
這次他是偷摸著來的,來了一支更大的朝鮮船隊,基本上都是偷偷來的,以走私商船的名頭來的。
實際上,其實就是朝鮮官方組織的。
金尚憲上次回到朝鮮,引發了朝鮮的一場大地震。
消息太過駭人。
國王李倧知曉經過後,激動的甚至暈了過去,差點就駕鶴西去了。
此時滿清在朝鮮派駐有官員,還有一些清軍,不過數量不多,也就起個監視作用。金尚憲回國,其實是偷摸的,連那隻船隊都是偷偷停泊入港,因為明軍對外宣稱是在登州外海遭遇並攻擊了朝鮮糧船隊,然後俘虜了朝鮮人,用他們的船詐入登州港,奪取登州,殲滅孔有德的。
他們現在理應還在登州明軍俘虜營中的。
朝鮮官場既震驚於如今中原形勢劇變,也對金尚憲他們帶回來的那一船船的唐貨十分興奮。
這些貨很快在朝鮮脫手,基本上都是貴族們瓜分了,然後再去售賣得利。
一麵是中原劇變,大明中興在望,一麵是這貿易巨利,朝鮮貴族們也是態度大變,反正大明紹天帝也沒讓他們現在就起來反清。
他們可以悶聲發大財,跟大明暗裏貿易往來。
這種事以前大明還強盛時他們都享受不到的待遇,現在還有什麽好客氣的。
華夏也在金尚憲引見下,拜見了朝鮮國王。
反正過程挺不錯。
華夏提出向朝鮮買糧,還是用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這些朝鮮國內最受歡迎的唐貨交易,他們自然願意。
這玩意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呢,傻子才不幹,以前是沒機會,現在可以光明正大的幹,誰不幹。
別說大明中興在望,就算大明要亡了,可有這樣大的利潤,他們都是願意冒險的。
華夏需要的糧食,很快他們就湊齊了。
就算此時朝鮮國內其實也並不富裕,可貴族們手裏總不缺糧的,甚至國王直接從官倉裏調米。
大船小船滿載糧食而來。
小的一二百石的船,大的一二千石的船,浩蕩而來。
“臣這次共運來三十萬石糧。”
金尚憲拜見皇帝的時候,很是自豪。
朱以海聽了也十分欣喜,這可是一大筆糧食了,北伐右路軍,總共戰輔兵六萬八千人,僅按最標準的每兵日食米一升五來算,每天就要一千零二十石,一個月就要三萬零六百石。
如果提高點標準,按日食米二升,就是一千三百六十石,一月是四萬零八百石。
這還是沒算上路上耗損等。
也沒算上馬騾等消耗。
一人一天還要一升五的鹽,另外還有醬菜等消耗。
相比之下,朱以海的禦營軍,因為設有專門的夫營輔兵,且這次北伐右路軍是走海路,不用征召大量民夫長途運送糧草,也減少了路上額外的耗費,所以右路軍一個月要三萬多石糧。
現在一下子運來三十萬石糧,這差不多能夠十個月,就算再除去一些其它的消耗,供軍半年應當是可以的。
這不得不說,海運糧食確實是最省時省力損耗最少的。
想隋煬帝征遼東高句麗時,發動一百多萬大軍,調集無數百姓運糧,據說兩個淮南民夫合夥推輛車,拉上七石糧,最後運到遼東,還得留回去的口糧,最後這七石糧留下的隻有一石。
而在更早的時代,往往前線打仗,一個兵得需要三個民夫來運輸供給,距離越遠,消耗更大。
到了宋代時,開始有了中轉兵站,糧草的消耗要少的多。
不過相比起海運來,都是弟弟。
要知道別說打仗了,就是大明二百多年來的漕糧運輸,通過運河北運,一萬多條漕船,從江浙等八省起運漕糧入京,其中南方六省,北方則是山東和河南二省,一年運四百多萬石漕糧,每年都是個大工程,得無數官吏監督指揮,大量運兵負責。
每年漕糧四百萬石,額外的耗費約三百萬石,加上運兵的月糧行糧等約二百萬石,等於朝廷每年運四百萬糧到京,額外花費五百萬石糧。
另外維護漕河等也開銷很大。
這還是固定線路,通過大運河運輸,已經算是耗費較低,但比起海運來,還是差距極大的。
運河運輸比陸路轉運耗費少,而海上運輸比運河運輸耗費更少。
漕船一般能載二百石,海船能載一二千石。
運河上各種關閘,而成熟的航線卻更便捷。
隻不過對於朝廷來說,運河運輸還有其它許多因素影響,牽涉許多利益,但僅單純的運輸的速度和效率來說,確實極高。
朝鮮這種小國,他們的船加上朱以海派去的船,都能一次運回來三十萬石糧食,這都相當於快十分之一的大明漕糧數量了。
這些朝鮮糧,已經全都運抵登州外的長山島上,並分運登州、萊州、威海、煙台、青島、成山諸港的城堡要塞。
“金愛卿,辛苦了!”朱以海拉著金尚憲,覺得這老頭無比的可愛。
“臣請向陛下引見二人,一是我國世子邸下,一是完城府院君崔鳴吉大人。”
朝鮮世子便是鳳林大君,朱以海知曉此人,曆史上他曾一直謀劃北伐,要練十萬火槍兵,打入山海關,聯絡中原起義軍,恢複大明江山,隻可惜後來英年早逝。
至於崔鳴吉,他也知曉,這個是主和派,但是這老頭也不全是朝奸,當年清朝第一次入侵朝鮮後,曾經要求朝鮮出兵協助攻打大明,他就堅決反對,後來還幾次出使沈陽,贖回了不少朝鮮俘虜。
雖然在第二次後金入侵時,一力主和,但也隻是考慮當時形勢。
這老頭後來也被滿人抓到沈陽關了三年,跟斥和派的金尚憲做伴,兩人也因此和解。
做為曾經擔任過領議政這樣首相的大臣,如今僅以完城府院君身份參與朝政,但他屬於那種原先主和派裏的改良派。
在知曉了如今中原局勢後,更是建議國王加緊與中原的聯係,以圖能夠早日擺脫滿清對朝鮮的壓迫。
這次還親自趕來,就是為了一堵龍顏。
“你們調運這麽多糧食來,駐朝鮮的韃子沒發現嗎?”
“我們行事十分小心。”金尚憲道。
而受召進來拜見了皇帝的年輕世子更是直言,就算韃子發現了,他們也不懼,如今大明中興,朝鮮不孤也。
這位年輕的朝鮮世子,先前也和前世子在沈陽為質,但與被毒殺的那位世子不同的是,他在沈陽雖然也為質幾年,但對滿清卻沒有半點親近,甚至更添的是仇恨。
雖然他也看到滿清的強悍,但這絲毫沒改變他的心意。
這次他也是主動要來朝見天子,感謝大明皇帝對他的冊封,甚至想要來表明忠心,為大明貢獻一份力氣。
這種‘忠心’甚至能讓人懷疑,但朝鮮對大明的這種感情,其實是有根源的,特別是經曆了日本入侵之後,朝鮮上下對大明更是懷有父母再造之恩的,對世子這樣經曆了後金入侵,被迫北使為質的這段歲月後,這種感情就更深刻了。
世子直言,他這次帶來了五百名朝鮮弓箭手,願為皇帝陛下征戰。
他甚至都不在意滿清發現朝鮮反清後的報複。
這不得不讓朱以海佩服別看他們國小民寡,但這世子確實挺硬氣的。
讚賞了世子後,朱以海接下來主要是跟崔鳴吉和金尚憲談話。
主要談的還是貿易的事情。
大明與朝鮮之前的貿易,主要是貢賜貿易和使團貿易,都是官方主導,打著朝貢等名義貿易,民間貿易則基本上處於禁止狀態。
明末時,皮島的走私貿易活動比較興盛,但隨著滿清入關,中朝貿易也基本上停止,就連民間走私也基本上沒了。
朱以海現在希望能夠重開中朝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