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讀過書?”</p>
“跟著父親讀過些書,沒甚文化。”</p>
“會算數做賬嗎?”</p>
“會打一點點算盤。”</p>
臨朐縣衙內,朱老三對於大宗令鄧王朱聿鍵的詢問,倒也是老老實實的有一答一。</p>
</p>
朱聿鍵倒是挺滿意這個看起來很狼狽的人,剛才已經查過宗室玉諜,雖然朱老三沒有請名賜封,但他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向皇帝上過書,還被責罰做過牢的,後來也特旨賜名賜爵。</p>
朱老三沒有賜名,但是他的出生有記錄,也還是當初新皇登基特赦時給補錄的,都有據可依。</p>
朱老三的祖、父俱不在了,但能把自家的情況說明白,都對的上。</p>
“這些年也辛苦你了,國家那些年動蕩,內憂外患,宗藩子弟也都有顧不上的,你心裏也不要有怨言,天下皆如此,非我皇家。好在如今聖天子在位,一切都在好轉。”</p>
朱老三認真的聽著,他也很喜歡這位叔祖公,沒有半點架子,幾句話能說的他落淚。</p>
“走,帶我去你那窩棚瞧瞧,看看咱們皇家新添的姑娘。”朱聿鍵聽說了朱老三的現狀後,一陣沉默,然後便起了身。</p>
又招來隨從,叫他馬上去準備一些東西。</p>
“剛生娃的產婦,得有營養,弄兩隻老母雞來,再看看能不能買到魚,最好是鯽魚,再看弄點豬蹄羊肉什麽的。”</p>
鄧王在如今皇家之中,地位最高,號稱賢王,又掌宗人府,還是總理處大臣,這賢皇叔可不僅是有名,皇帝還讓他負責皇族宗室事務,包括宗藩改革等事務。</p>
對所有的皇族宗室來說,朱聿鍵是最有威嚴的家族長老了。</p>
一行人往窩棚去。</p>
朱老三誠惶誠恐,這一切跟做夢似的。</p>
本來縣令提出他派人去把人接過來,但鄧王堅持要親自去看望。</p>
小小的臨朐城,也是很熱鬧起來。</p>
一行人來到城外,看到那片窩棚。</p>
縣令解釋說,臨朐也設立了好幾個難民安置點,但還是有很多難民不斷過來,有來不及安置的,他們就暫時落腳在城外各處了,他會盡快把這些難民核實安置的。</p>
“馬上安排人在這邊增設幾個施粥點,核實登記這些是該有的手續,但是也不能讓大家都餓著,先放粥。”</p>
一位身著蟒袍的親王到來,讓這片窩棚的婦人孩子老人們都有些不安。</p>
青壯們大多都去幹活了,以工代賑,一邊幹活賺些口糧一邊等候進難民營,那邊條件要好許多。</p>
這片窩棚很簡陋,隨意亂搭的,甚至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朱聿鍵左觀右望一不小心就踩了一鞋底的屎。</p>
縣令很惶惶,朱聿鍵卻隻是擺手一笑,很澹定。</p>
這位鄧王,吃過許多苦,一鞋底屎根本不算什麽。</p>
朱聿鍵進窩棚裏仔細看了,跟老三媳婦王氏聊了會,還抱了下孩子,出來後,一手牽著老三的一個孩子,忍不住眼眶都是紅的。</p>
明末時老朱家也是遭逢國難,國破家亡。</p>
到崇禎時,大明宗室得有小二十萬是至少的,但這些年被闖軍、被獻賊,被各地亂匪,還有被清軍屠殺的太多了。</p>
也還有許多如老三這樣的底層宗室,跟許多普通百姓一樣,在這戰亂饑荒裏凍餓而死的。</p>
朱聿鍵身被朱以海授為大宗令以來,一直在負責宗室的登記、安置、管理等事務,許多宗藩成功南下了,並得到了安置,也還有許多死在戰難裏,也有降清後被殺的,仍滯留北方的。</p>
現在宗人府登記在冊的宗室,僅有兩萬來人了。</p>
十不存一。</p>
“這裏條件確實太差了,先把人接到縣城裏去,產婦得好好休養,這裏不行。”</p>
朱聿鍵也聽說了昨天老三小女兒出世,二兒子卻溺死,甚至死後還被人拿一鬥小米換去了屍體的事。</p>
他並不震驚,亂世裏易子而食都不是稀罕事。</p>
這隻能說明,情況還是很壞。</p>
朝廷就算全力救濟災民,又是放粥,又是屯田,又是遷移南下,還有以工代賑等,但不斷前來的難民,還是有許多隻能得到一點粥而已。</p>
活著都不容易。</p>
哪怕一個一歲半的死孩子,都不會被他們浪費。</p>
把人接走。</p>
窩棚裏的那些人都帶著羨慕的眼神看著老三一家。</p>
皇族宗室啊。</p>
果然沒白姓這個朱。</p>
不過當朱聿鍵宣布在這裏增設放粥點,還要派人過來組織大家,新建一個難民點,要給這裏平整,建廁所等時,難民們還是爆發出歡呼,高聲拜謝皇恩。</p>
把老三一家子安置進城。</p>
熱水洗浴,幹淨衣服,甚至是香噴噴的食物,三個小孩子雖然因為頭發裏的虱子太多而被剪了頭發,但換上幹淨衣服的他們卻依然興奮的坐在那猛吃著。</p>
一邊發出興奮的大笑聲。</p>
老三媳婦王氏甚至還享受到了艾水擦拭身體,鄧王甚至幫她找到了兩隻有奶的母羊,剛生的孩子能夠吃上羊奶了。</p>
這一切就跟做夢似的。</p>
老三也去換洗幹淨然後來感謝鄧王。</p>
“你的名字,還有你妻子、兒女的名字,我都已經幫你造冊,全記入玉諜列入族譜。”</p>
“不過朝廷無法給你奉國中尉的爵位和俸祿了。”</p>
老三安靜的坐著,他好久沒有這麽安靜,甚至這麽飽腹過了,這一刻他感覺好像到了極樂天堂。</p>
“陛下不久前簽發了宗室法,重新製訂了大明宗藩製度,與以前的有很大不同。”</p>
“我都聽從陛下的旨意。”老三道。</p>
新的宗室法,與原先調整的大有不同。</p>
之前的頂多算微調,這次卻是大改。</p>
其中最核心一條,便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以往明朝的宗藩製度其實有學習宋代的地方,就是皇族宗室的範圍,是幾乎無限製的,朱元章之後,都是宗室,甚至他的侄子如靖江王,也是世襲不替的藩王。</p>
皇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封世子,將來繼承親王,其餘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世子,將來繼承郡王,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p>
其下又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然後是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最後是奉恩中尉。</p>
其最大特點,就是爵位是裂變式的增長,所有爵位世襲罔替不說,他生的兒子,嫡長子世襲不降,其餘的降一等授封新的爵位,然後不斷的這樣擴散下去。</p>
到六世以下奉恩中尉時,就永遠不變,永遠與民不同。</p>
所以朱元章時宗室才幾十人,但到了嘉靖中葉時已經有一萬五千多人,而隆慶時是兩萬八千多,那時距離明亡國還有五十多年,據明朝自己推算增長速度,到崇禎時有二十來萬了。</p>
越往後,增長數量越多,因為基數越來越大。</p>
而所有人都有爵位,都有祿,對朝廷來說自然就是不堪重負,嘉靖時才一萬多宗室,朝廷財政就虧空供不起了,可想而知後麵還翻了十多倍後的情況。</p>
雖然說大明高級宗藩不多,但架不住有那以十萬記的中尉們啊。</p>
大明到崇禎為止,十七任十六位皇帝,共生皇子一百零四,其中十一位太子未繼位而薨,六十七位封親王,其中六個後來飛升為真龍天子,成祖、代宗、憲宗、睿宗、穆宗、思宗,其餘繼承皇位或未封而逝。</p>
到了崇禎時,還在的親王藩,是三十二個,其餘的要麽無子國除,要麽叛亂被廢等。</p>
諸親藩,共封郡王五百五十一位,崇禎朝時還有二百來個。</p>
不過雖說宗藩在動蕩中損失很大,但從另一麵來說,宗室仍還有幾萬人也不少了,況且還有許多現在是還沒確認的,以及沒南下的。</p>
而認真算輩份的話,老朱家的宗室們,從朱元章算起,好些繁衍的快的,都十二三代了,慢的也有九代十代了。</p>
民間也講究個五服,出了五服不算親。</p>
唐朝皇家就是按五服來算,五服以內算宗室,五服以外的就叫皇親,不給五服外的皇家授爵位給俸祿這些了,他們就是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麽科舉當兵從商的限製等。</p>
所以這次朱以海頒布新的《宗室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五服。</p>
從當代皇帝算起,皇帝五服內的叫宗室,五服外的叫皇親。</p>
所以這次對整個原來的朱明皇族宗室重新整理。</p>
現在朝廷這裏的親王是二十三位,郡王是一百多,其餘將軍、中尉等三萬多。</p>
朱以海要求,按五服法整理。</p>
這樣的話,也就是魯王係,還得是朱以海曾祖開始傳下來的魯藩宗族,才算是大明宗室,其餘的都隻叫皇親。</p>
皇親不再授爵給祿,隻宗室授爵給祿。</p>
五服外的那些,全要奪爵。</p>
新的宗室爵位分為十等,親王、嗣王、郡王、鎮國公、輔國郡公、奉國縣公、護國侯、衛國伯、保國子、安國男。</p>
皇帝特旨,二十三位在封親王,皆降為郡王,並且是世降一等。</p>
原來的那一百多郡王,隻保留魯藩在封的八位郡王,這八位郡王其實也在五服外了,不過因為五服內沒有王爵了,所以八郡王仍保留郡王爵,也是世降一等。</p>
其餘所有爵位,從郡王到奉國中尉,全都削除。</p>
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統統是世降一等爵。</p>
他們的爵位,將來可由世子降一等繼承,世子襲爵後,其它兒子才可以襲爵,但需要降四等承襲。就是郡王世子降一等襲鎮國公,而其餘諸子降二等襲護國侯爵。</p>
一直降等安國男爵,再往下就是平民了。</p>
三萬多宗室,現在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其它爵位一個沒有了。</p>
這算是非常驚人之舉。</p>
也因為確實沒近支,朱以海的祖父,兩個伯父,還有他三哥都以郡王承襲擊魯王,還都是因先王無嗣。</p>
他大伯和大哥都是世子,結果都是未襲爵就死了,還無子嗣。</p>
朱以海二哥早死,其它幾個隻弟又死於清軍破城,兄長魯王以派有幾個兒子,卻也跟他其它叔父侄子以及他的兒子被殺害或擄走了。</p>
加上戰亂饑荒,結果皇帝五服內居然找不到一個男丁宗親。</p>
隻能等朱以海的那兩個皇子找到了,或再生下皇子開枝散葉了。</p>
將來除太子外,其餘諸皇子授封親王。</p>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者,封國公。</p>
朱以海的兒子們,嫡長封太子,其餘封親王。</p>
親王之子,嫡長封嗣王,其餘封郡公。</p>
嗣王的兒子們,嫡長子降等為郡王,其餘諸子就是奉國縣公了。</p>
郡王的兒子們,嫡長子為鎮國公,其餘諸子就是護國侯。</p>
鎮國公的兒子們,嫡長子為輔國公,其餘諸子是衛國伯。</p>
輔國公的兒子們,嫡長子為奉國縣公,其餘諸子就是保國子爵。</p>
奉國縣公的兒子們,嫡長子是護國侯,其餘諸子就是安國男爵。</p>
再往下,護國侯的兒子,嫡長子是衛國伯,其餘諸子已經無爵可封,直接就是平民。</p>
朱以海的嫡係子孫,倒是能夠傳上十代,但非嫡長,最多隻能封七代。</p>
取消了世襲罔替,這最大限度的避免宗室封爵泛濫,而嫡長一係降一等,其餘諸子降四等,更加限製宗室高級爵位的擴張。</p>
如天下第一藩,現在就一個朱存釜,是原秦王朱存極的弟弟,朱存極先被闖軍俘虜,後投降清軍,再後來被清軍找借口連同其餘明諸王處死,朱存釜在關中被孫守法等義軍擁立監國,後來主動退位歸藩,被朱以海授封為第十六代秦王。</p>
現在他要降為長安郡王。</p>
秦藩總共封過十六個郡王國,而現在僅剩下永壽王在紹天朝,這次直接削藩。</p>
魯藩前後封過十八郡王國,如今也僅剩八個。</p>
特旨保留的三十一郡王,皆是朱以海五服外的皇親,不是宗室。</p>
所以爵位和功臣一樣隻能一係傳承,就是隻能嫡長子降等承襲,其它兒子不再授爵。</p>
鄧王朱聿鍵還有他兄弟唐王朱聿鐭也要降為郡王,朱聿鍵將降為南陽郡王,聿鐭降為襄陽王。</p>
爵位降了,俸祿等也改了。</p>
甚至之前宗室管理製度,如請名請封請婚請祿這些,也都改了,以後這些皇親雖仍由宗人府另冊管理,生老病死要報備登記,但取名結婚這些聽其自由,不管科舉還是經商也各隨本意。</p>
皇親也沒有什麽優免特權,當然,皇帝和宗人府都會出一筆錢,買田置產,收租生息,以用來給皇族子孫的幼小、老病、孤寡等救助補貼,六歲以下,六十以上,都還能領一份口糧。</p>
甚至將來富裕了,還會在讀書、大病這塊給予補貼等。</p>
總之,以後如朱老三這樣的底層宗室,算是徹底的解放出來了,以後不會再百般限製,但也沒有養著,一切得靠自己,雖然他們家幾代都沒怎麽被朝廷養過了。</p>
“宗室法馬上就要正式頒行了,所以你就算錄入族譜,以後也不用等朝廷賜名賜封了,你有什麽打算?”朱聿鍵問。</p>
對於皇帝的這個宗室法,他其實是非常支持的,朝廷要如原先一樣真正供養起整個皇族,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現在宗室人口銳減,可戰亂一過,很快又會繁衍增多,這始終是個問題。</p>
而且,宗室底層的悲慘他是看到的,說是天下養朱,但底層這些人都快餓死了,所以必須改變。</p>
就跟原來太祖時不費一錢而養百萬軍的衛所,最終糜爛不堪,而被朱以海完全罷廢一樣,他也是支持完全改變宗室製度的。</p>
皇帝有個方向是好的,就是把原來拔給親王宗藩的田地之類的產業,甚至是錢財等,以後專設一個義田一樣的東西,由宗人府或內務府代管,置辦田產商鋪等,經營賺取的錢財生息等,用來撫養宗室皇親裏的孤寡殘疾,甚至是建立宗學、宗墳等等。</p>
其實民間許多大宗族一直就有這樣傳統,拿筆錢買田置業,建學校、祖墳地等,給家族裏有出息的孩子資助讀書,給貧困孤寡救濟,甚至給族裏做生意的人提供資金借貸等等,充分發揮出宗族的作用,幫扶團結。</p>
原來宗室幾十萬人,結果那些大藩日子是過的好,有的身家百萬銀兩,十分愜意,可更多底層宗親連名字都沒有,甚至有餓死的。</p>
寧願罵皇帝去坐牢,就為了能吃口牢飯,免的被餓死。</p>
製度出了大問題,必須得改。</p>
取消世襲罔替的爵位,取消世祿,甚至放開管理,這在朱聿鍵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不做早晚還要出大問題。</p>
“我聽說登州那邊很安全,我想去登州,我也做不了什麽,就去那邊碼頭扛包吧,總能養活妻兒吧。”朱老三平靜的道。</p>
朱聿鍵有些吃驚的看著這個輩份是自己侄曾孫的男人。</p>
“你能這麽務實,挺好,不過倒也不至於淪落於此。你既然讀過書那就好,宗人府下如今有不少產業,也很需要人手,隻要肯用心去學,總比碼頭扛包強許多。”</p>
“等錄入皇族族譜,宗人府就可以先給你發五兩銀子的安家費,另外你的這個情況,也符合宗族救助條例,還會有其它補助發下來給你,總之,你們回家了。”</p>
“歡迎回家!”</p>
朱聿鍵拍了拍老三的肩膀,“現在,我建議你先給自己取個大名,還有你孩子們的。”</p>
“請曾叔祖為我們賜名!”</p>
“你們是四房這一支的,到你是太祖十二世孫慈字輩的,我這個曾叔祖就給你取名慈安吧,希望你能夠安安穩穩過完這一生,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安安穩穩。”</p>
“謝曾叔祖。”</p>
“你娃是太祖十三世孫,和字輩,你家那娃兒挺穩重的,就叫和紳吧。紳者,古者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希望娃兒好好培養,將來成為皇族俊才。”</p>
“跟著父親讀過些書,沒甚文化。”</p>
“會算數做賬嗎?”</p>
“會打一點點算盤。”</p>
臨朐縣衙內,朱老三對於大宗令鄧王朱聿鍵的詢問,倒也是老老實實的有一答一。</p>
</p>
朱聿鍵倒是挺滿意這個看起來很狼狽的人,剛才已經查過宗室玉諜,雖然朱老三沒有請名賜封,但他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向皇帝上過書,還被責罰做過牢的,後來也特旨賜名賜爵。</p>
朱老三沒有賜名,但是他的出生有記錄,也還是當初新皇登基特赦時給補錄的,都有據可依。</p>
朱老三的祖、父俱不在了,但能把自家的情況說明白,都對的上。</p>
“這些年也辛苦你了,國家那些年動蕩,內憂外患,宗藩子弟也都有顧不上的,你心裏也不要有怨言,天下皆如此,非我皇家。好在如今聖天子在位,一切都在好轉。”</p>
朱老三認真的聽著,他也很喜歡這位叔祖公,沒有半點架子,幾句話能說的他落淚。</p>
“走,帶我去你那窩棚瞧瞧,看看咱們皇家新添的姑娘。”朱聿鍵聽說了朱老三的現狀後,一陣沉默,然後便起了身。</p>
又招來隨從,叫他馬上去準備一些東西。</p>
“剛生娃的產婦,得有營養,弄兩隻老母雞來,再看看能不能買到魚,最好是鯽魚,再看弄點豬蹄羊肉什麽的。”</p>
鄧王在如今皇家之中,地位最高,號稱賢王,又掌宗人府,還是總理處大臣,這賢皇叔可不僅是有名,皇帝還讓他負責皇族宗室事務,包括宗藩改革等事務。</p>
對所有的皇族宗室來說,朱聿鍵是最有威嚴的家族長老了。</p>
一行人往窩棚去。</p>
朱老三誠惶誠恐,這一切跟做夢似的。</p>
本來縣令提出他派人去把人接過來,但鄧王堅持要親自去看望。</p>
小小的臨朐城,也是很熱鬧起來。</p>
一行人來到城外,看到那片窩棚。</p>
縣令解釋說,臨朐也設立了好幾個難民安置點,但還是有很多難民不斷過來,有來不及安置的,他們就暫時落腳在城外各處了,他會盡快把這些難民核實安置的。</p>
“馬上安排人在這邊增設幾個施粥點,核實登記這些是該有的手續,但是也不能讓大家都餓著,先放粥。”</p>
一位身著蟒袍的親王到來,讓這片窩棚的婦人孩子老人們都有些不安。</p>
青壯們大多都去幹活了,以工代賑,一邊幹活賺些口糧一邊等候進難民營,那邊條件要好許多。</p>
這片窩棚很簡陋,隨意亂搭的,甚至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朱聿鍵左觀右望一不小心就踩了一鞋底的屎。</p>
縣令很惶惶,朱聿鍵卻隻是擺手一笑,很澹定。</p>
這位鄧王,吃過許多苦,一鞋底屎根本不算什麽。</p>
朱聿鍵進窩棚裏仔細看了,跟老三媳婦王氏聊了會,還抱了下孩子,出來後,一手牽著老三的一個孩子,忍不住眼眶都是紅的。</p>
明末時老朱家也是遭逢國難,國破家亡。</p>
到崇禎時,大明宗室得有小二十萬是至少的,但這些年被闖軍、被獻賊,被各地亂匪,還有被清軍屠殺的太多了。</p>
也還有許多如老三這樣的底層宗室,跟許多普通百姓一樣,在這戰亂饑荒裏凍餓而死的。</p>
朱聿鍵身被朱以海授為大宗令以來,一直在負責宗室的登記、安置、管理等事務,許多宗藩成功南下了,並得到了安置,也還有許多死在戰難裏,也有降清後被殺的,仍滯留北方的。</p>
現在宗人府登記在冊的宗室,僅有兩萬來人了。</p>
十不存一。</p>
“這裏條件確實太差了,先把人接到縣城裏去,產婦得好好休養,這裏不行。”</p>
朱聿鍵也聽說了昨天老三小女兒出世,二兒子卻溺死,甚至死後還被人拿一鬥小米換去了屍體的事。</p>
他並不震驚,亂世裏易子而食都不是稀罕事。</p>
這隻能說明,情況還是很壞。</p>
朝廷就算全力救濟災民,又是放粥,又是屯田,又是遷移南下,還有以工代賑等,但不斷前來的難民,還是有許多隻能得到一點粥而已。</p>
活著都不容易。</p>
哪怕一個一歲半的死孩子,都不會被他們浪費。</p>
把人接走。</p>
窩棚裏的那些人都帶著羨慕的眼神看著老三一家。</p>
皇族宗室啊。</p>
果然沒白姓這個朱。</p>
不過當朱聿鍵宣布在這裏增設放粥點,還要派人過來組織大家,新建一個難民點,要給這裏平整,建廁所等時,難民們還是爆發出歡呼,高聲拜謝皇恩。</p>
把老三一家子安置進城。</p>
熱水洗浴,幹淨衣服,甚至是香噴噴的食物,三個小孩子雖然因為頭發裏的虱子太多而被剪了頭發,但換上幹淨衣服的他們卻依然興奮的坐在那猛吃著。</p>
一邊發出興奮的大笑聲。</p>
老三媳婦王氏甚至還享受到了艾水擦拭身體,鄧王甚至幫她找到了兩隻有奶的母羊,剛生的孩子能夠吃上羊奶了。</p>
這一切就跟做夢似的。</p>
老三也去換洗幹淨然後來感謝鄧王。</p>
“你的名字,還有你妻子、兒女的名字,我都已經幫你造冊,全記入玉諜列入族譜。”</p>
“不過朝廷無法給你奉國中尉的爵位和俸祿了。”</p>
老三安靜的坐著,他好久沒有這麽安靜,甚至這麽飽腹過了,這一刻他感覺好像到了極樂天堂。</p>
“陛下不久前簽發了宗室法,重新製訂了大明宗藩製度,與以前的有很大不同。”</p>
“我都聽從陛下的旨意。”老三道。</p>
新的宗室法,與原先調整的大有不同。</p>
之前的頂多算微調,這次卻是大改。</p>
其中最核心一條,便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以往明朝的宗藩製度其實有學習宋代的地方,就是皇族宗室的範圍,是幾乎無限製的,朱元章之後,都是宗室,甚至他的侄子如靖江王,也是世襲不替的藩王。</p>
皇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封世子,將來繼承親王,其餘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世子,將來繼承郡王,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p>
其下又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然後是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最後是奉恩中尉。</p>
其最大特點,就是爵位是裂變式的增長,所有爵位世襲罔替不說,他生的兒子,嫡長子世襲不降,其餘的降一等授封新的爵位,然後不斷的這樣擴散下去。</p>
到六世以下奉恩中尉時,就永遠不變,永遠與民不同。</p>
所以朱元章時宗室才幾十人,但到了嘉靖中葉時已經有一萬五千多人,而隆慶時是兩萬八千多,那時距離明亡國還有五十多年,據明朝自己推算增長速度,到崇禎時有二十來萬了。</p>
越往後,增長數量越多,因為基數越來越大。</p>
而所有人都有爵位,都有祿,對朝廷來說自然就是不堪重負,嘉靖時才一萬多宗室,朝廷財政就虧空供不起了,可想而知後麵還翻了十多倍後的情況。</p>
雖然說大明高級宗藩不多,但架不住有那以十萬記的中尉們啊。</p>
大明到崇禎為止,十七任十六位皇帝,共生皇子一百零四,其中十一位太子未繼位而薨,六十七位封親王,其中六個後來飛升為真龍天子,成祖、代宗、憲宗、睿宗、穆宗、思宗,其餘繼承皇位或未封而逝。</p>
到了崇禎時,還在的親王藩,是三十二個,其餘的要麽無子國除,要麽叛亂被廢等。</p>
諸親藩,共封郡王五百五十一位,崇禎朝時還有二百來個。</p>
不過雖說宗藩在動蕩中損失很大,但從另一麵來說,宗室仍還有幾萬人也不少了,況且還有許多現在是還沒確認的,以及沒南下的。</p>
而認真算輩份的話,老朱家的宗室們,從朱元章算起,好些繁衍的快的,都十二三代了,慢的也有九代十代了。</p>
民間也講究個五服,出了五服不算親。</p>
唐朝皇家就是按五服來算,五服以內算宗室,五服以外的就叫皇親,不給五服外的皇家授爵位給俸祿這些了,他們就是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麽科舉當兵從商的限製等。</p>
所以這次朱以海頒布新的《宗室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五服。</p>
從當代皇帝算起,皇帝五服內的叫宗室,五服外的叫皇親。</p>
所以這次對整個原來的朱明皇族宗室重新整理。</p>
現在朝廷這裏的親王是二十三位,郡王是一百多,其餘將軍、中尉等三萬多。</p>
朱以海要求,按五服法整理。</p>
這樣的話,也就是魯王係,還得是朱以海曾祖開始傳下來的魯藩宗族,才算是大明宗室,其餘的都隻叫皇親。</p>
皇親不再授爵給祿,隻宗室授爵給祿。</p>
五服外的那些,全要奪爵。</p>
新的宗室爵位分為十等,親王、嗣王、郡王、鎮國公、輔國郡公、奉國縣公、護國侯、衛國伯、保國子、安國男。</p>
皇帝特旨,二十三位在封親王,皆降為郡王,並且是世降一等。</p>
原來的那一百多郡王,隻保留魯藩在封的八位郡王,這八位郡王其實也在五服外了,不過因為五服內沒有王爵了,所以八郡王仍保留郡王爵,也是世降一等。</p>
其餘所有爵位,從郡王到奉國中尉,全都削除。</p>
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統統是世降一等爵。</p>
他們的爵位,將來可由世子降一等繼承,世子襲爵後,其它兒子才可以襲爵,但需要降四等承襲。就是郡王世子降一等襲鎮國公,而其餘諸子降二等襲護國侯爵。</p>
一直降等安國男爵,再往下就是平民了。</p>
三萬多宗室,現在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其它爵位一個沒有了。</p>
這算是非常驚人之舉。</p>
也因為確實沒近支,朱以海的祖父,兩個伯父,還有他三哥都以郡王承襲擊魯王,還都是因先王無嗣。</p>
他大伯和大哥都是世子,結果都是未襲爵就死了,還無子嗣。</p>
朱以海二哥早死,其它幾個隻弟又死於清軍破城,兄長魯王以派有幾個兒子,卻也跟他其它叔父侄子以及他的兒子被殺害或擄走了。</p>
加上戰亂饑荒,結果皇帝五服內居然找不到一個男丁宗親。</p>
隻能等朱以海的那兩個皇子找到了,或再生下皇子開枝散葉了。</p>
將來除太子外,其餘諸皇子授封親王。</p>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者,封國公。</p>
朱以海的兒子們,嫡長封太子,其餘封親王。</p>
親王之子,嫡長封嗣王,其餘封郡公。</p>
嗣王的兒子們,嫡長子降等為郡王,其餘諸子就是奉國縣公了。</p>
郡王的兒子們,嫡長子為鎮國公,其餘諸子就是護國侯。</p>
鎮國公的兒子們,嫡長子為輔國公,其餘諸子是衛國伯。</p>
輔國公的兒子們,嫡長子為奉國縣公,其餘諸子就是保國子爵。</p>
奉國縣公的兒子們,嫡長子是護國侯,其餘諸子就是安國男爵。</p>
再往下,護國侯的兒子,嫡長子是衛國伯,其餘諸子已經無爵可封,直接就是平民。</p>
朱以海的嫡係子孫,倒是能夠傳上十代,但非嫡長,最多隻能封七代。</p>
取消了世襲罔替,這最大限度的避免宗室封爵泛濫,而嫡長一係降一等,其餘諸子降四等,更加限製宗室高級爵位的擴張。</p>
如天下第一藩,現在就一個朱存釜,是原秦王朱存極的弟弟,朱存極先被闖軍俘虜,後投降清軍,再後來被清軍找借口連同其餘明諸王處死,朱存釜在關中被孫守法等義軍擁立監國,後來主動退位歸藩,被朱以海授封為第十六代秦王。</p>
現在他要降為長安郡王。</p>
秦藩總共封過十六個郡王國,而現在僅剩下永壽王在紹天朝,這次直接削藩。</p>
魯藩前後封過十八郡王國,如今也僅剩八個。</p>
特旨保留的三十一郡王,皆是朱以海五服外的皇親,不是宗室。</p>
所以爵位和功臣一樣隻能一係傳承,就是隻能嫡長子降等承襲,其它兒子不再授爵。</p>
鄧王朱聿鍵還有他兄弟唐王朱聿鐭也要降為郡王,朱聿鍵將降為南陽郡王,聿鐭降為襄陽王。</p>
爵位降了,俸祿等也改了。</p>
甚至之前宗室管理製度,如請名請封請婚請祿這些,也都改了,以後這些皇親雖仍由宗人府另冊管理,生老病死要報備登記,但取名結婚這些聽其自由,不管科舉還是經商也各隨本意。</p>
皇親也沒有什麽優免特權,當然,皇帝和宗人府都會出一筆錢,買田置產,收租生息,以用來給皇族子孫的幼小、老病、孤寡等救助補貼,六歲以下,六十以上,都還能領一份口糧。</p>
甚至將來富裕了,還會在讀書、大病這塊給予補貼等。</p>
總之,以後如朱老三這樣的底層宗室,算是徹底的解放出來了,以後不會再百般限製,但也沒有養著,一切得靠自己,雖然他們家幾代都沒怎麽被朝廷養過了。</p>
“宗室法馬上就要正式頒行了,所以你就算錄入族譜,以後也不用等朝廷賜名賜封了,你有什麽打算?”朱聿鍵問。</p>
對於皇帝的這個宗室法,他其實是非常支持的,朝廷要如原先一樣真正供養起整個皇族,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現在宗室人口銳減,可戰亂一過,很快又會繁衍增多,這始終是個問題。</p>
而且,宗室底層的悲慘他是看到的,說是天下養朱,但底層這些人都快餓死了,所以必須改變。</p>
就跟原來太祖時不費一錢而養百萬軍的衛所,最終糜爛不堪,而被朱以海完全罷廢一樣,他也是支持完全改變宗室製度的。</p>
皇帝有個方向是好的,就是把原來拔給親王宗藩的田地之類的產業,甚至是錢財等,以後專設一個義田一樣的東西,由宗人府或內務府代管,置辦田產商鋪等,經營賺取的錢財生息等,用來撫養宗室皇親裏的孤寡殘疾,甚至是建立宗學、宗墳等等。</p>
其實民間許多大宗族一直就有這樣傳統,拿筆錢買田置業,建學校、祖墳地等,給家族裏有出息的孩子資助讀書,給貧困孤寡救濟,甚至給族裏做生意的人提供資金借貸等等,充分發揮出宗族的作用,幫扶團結。</p>
原來宗室幾十萬人,結果那些大藩日子是過的好,有的身家百萬銀兩,十分愜意,可更多底層宗親連名字都沒有,甚至有餓死的。</p>
寧願罵皇帝去坐牢,就為了能吃口牢飯,免的被餓死。</p>
製度出了大問題,必須得改。</p>
取消世襲罔替的爵位,取消世祿,甚至放開管理,這在朱聿鍵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不做早晚還要出大問題。</p>
“我聽說登州那邊很安全,我想去登州,我也做不了什麽,就去那邊碼頭扛包吧,總能養活妻兒吧。”朱老三平靜的道。</p>
朱聿鍵有些吃驚的看著這個輩份是自己侄曾孫的男人。</p>
“你能這麽務實,挺好,不過倒也不至於淪落於此。你既然讀過書那就好,宗人府下如今有不少產業,也很需要人手,隻要肯用心去學,總比碼頭扛包強許多。”</p>
“等錄入皇族族譜,宗人府就可以先給你發五兩銀子的安家費,另外你的這個情況,也符合宗族救助條例,還會有其它補助發下來給你,總之,你們回家了。”</p>
“歡迎回家!”</p>
朱聿鍵拍了拍老三的肩膀,“現在,我建議你先給自己取個大名,還有你孩子們的。”</p>
“請曾叔祖為我們賜名!”</p>
“你們是四房這一支的,到你是太祖十二世孫慈字輩的,我這個曾叔祖就給你取名慈安吧,希望你能夠安安穩穩過完這一生,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安安穩穩。”</p>
“謝曾叔祖。”</p>
“你娃是太祖十三世孫,和字輩,你家那娃兒挺穩重的,就叫和紳吧。紳者,古者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希望娃兒好好培養,將來成為皇族俊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