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外。</p>


    諫院。</p>


    諫院旁邊的中書科年後被正式劃入諫院,成了諫院六科外的又一科。中書科掌書寫誥敕、製詔、銀冊、鐵券等事。</p>


    相比起唐宋時中書舍人草詔的職權重要,明代的中書科其實沒啥實權。</p>


    大明的中書舍人甚至分為了五種,除了中書科中書舍人,還有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直武英殿中書舍人、內閣誥敕房中書舍人、內閣製敕房中書舍人等。</p>


    在如今紹天朝,中書科甚至直接被劃入諫院。</p>


    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寫誥敕,也就是官員的任免證書,在唐代稱告身。上麵記載著官員品階、任官事跡等。在大明,誥敕除了用來任命官員,甚至還可以封贈官員先代、妻室和子孫,生者為封,死者為贈。</p>


    封贈一至五品官員白色紙繕寫,叫宣命。六品至九品官員以紅色紙繕寫,謂之敕牒。</p>


    誥敕的顏色、圖桉、質地等,甚至都有詳細嚴格的規定。</p>


    “大家都打起精神來,食堂已經殺了羊,還燉了雞湯。”</p>


    中書科有二十位中書舍人,還有一位掌印。舍人七品,掌印六品,比起諫院的六科,他們待遇多有不如,以前同在午門外,相鄰辦公,中書舍人和六科給事中品級一樣,結果人家現在六科給事中都是五品官了,掌印甚至是三品了,他們卻還是七品。</p>


    可他們畢竟是個清水衙門,寫寫誥敕又不是什麽重要職事。</p>


    科裏多數是些擅文詞書法後卻不太懂政務人情的進士呆子。</p>


    “印君,這一下子這麽多誥敕要寫,這不要命嗎?”一名舍人忍不住抱怨,雖說是清水衙門,可非進士不為中書,這在中樞其實也是個挺重要的履曆,年輕進士進來以此做跳板還是不錯的。</p>


    中書科、詹事府、翰林院,都是這種清水衙門,但清而貴。</p>


    平時中書科倒也挺清閑,可誰能想到皇帝這次從中樞到地方,搞的這麽多。</p>


    上千員官員掛職,無數官員借調。</p>


    那些還沒弄完,這現在又換閣,不僅換閣,從六部尚書到諫察兩院,然後通政司、大理寺等都換人,地方督撫、布按也幾乎是大換血。</p>


    中書科一下子就忙不過來了。</p>


    他們不僅得給這些官員們寫任命誥敕,甚至還得按製度,給符合條件的官員封贈先代、妻室和子孫,這工作量直接翻幾倍。</p>


    就二十個中書科中書舍人,一個人可能得寫上百甚至數百倍誥敕,還不能出差錯,確實任務繁重,尤其還得趕時間。</p>


    “事情辦好了,記功授賞,辦不好,可是要記入考核,甚至直接處罰的,接下來大家就直接住在中書科,吃住全在衙門,什麽時候差事辦完了,什麽時候方可回家。”</p>


    中書科掌印葉舒瓚崇禎末僅是嘉興府學生,翰林屠象美等起兵舉義,葉舒瓚康慨加入,兵敗,為清軍俘虜,他伯父葉世彥用十五石粟贖回,趁他醉酒,把他頭發剃了。</p>


    葉舒瓚醒來,發現頭發沒了,大哭還我發來,毅然的還是出城繼續去尋義軍,並不降虜順從,之後與老師徐石麒一起去見魯監國,為行人司行人,紹天元年中進士,從翰林院再到中書科,如今身為六品掌印,顯得有些年輕。</p>


    中書科不少中書舍人,年紀四五十歲,甚至還有六十多歲的,這些人都是書法了得,文章也做的不錯,偏就是不太懂做官,所以也隻能在中書科寫寫誥敕。</p>


    “我從公使錢裏拿銀子給大家發賞,每人兩塊龍銀,大家加緊幹,等順利辦好這樁差事,到時我給大家每人再申請三塊龍銀。”</p>


    一聽有五塊龍銀賞銀,還有羊肉、雞湯,中書舍人們倒是勁頭大增。</p>


    ······</p>


    因為這次換閣,以及朝廷六部兩院、地方督撫等大調換,皇帝還特意下旨,大赦天下,又給文武百官加階加俸,給禦營及各地將士們發賞銀。</p>


    所有官吏加俸一月,禦營京營加餉兩月,屯鎮外鎮等加一個月。</p>


    皆大歡喜。</p>


    在這喧鬧中,上元佳節也熱鬧的過完了,這天晚上,皇帝還帶著皇後嬪妃、皇子,以及大臣們在宮門放孔明燈。</p>


    無數孔明燈放飛,滿天如繁星,帶著君臣百姓們的美好期盼,越飛越高。</p>


    節後,朝集使們也陸續返回,不過好多朝集使官職已經變動,尤其是高級督撫布按等,不是升遷就是對調。</p>


    每天都有官員排著隊陛辭出京。</p>


    上任內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們也都率先出京,而文安之等年前還是地方經略總督的大臣,如今卻成了新內閣大學士們,留在京師。</p>


    朝集使陸續離京,這邊紹天朝第二科會試便又開始。</p>


    這次皇帝仍然設南北兩榜,各取進士五百,又設恩科兩榜,各取三百,然後博學宏詞科,又取了地方督撫布按巡按分巡們推薦上來的品行兼優文詞書法卓越士人百人。</p>


    經過緊張的幾場考試,放榜取士。</p>


    緊接著又是殿試,天子親自出題並閱卷排名,點選出一二三甲。</p>


    本來一科錄取頂多三百餘進士,可皇帝每次都錄一千,還要再加個恩科。</p>


    兩次製科兩次恩科,加個博學宏詞科,皇帝錄取小五千進士,當的以往十幾科,三年一科,紹天四年時間錄取的進士相當於以往四五十年錄取的數量。</p>


    本來以前就算南北二榜,也隻是會試時按比例從南北各省錄取貢士,然後再統一參加殿試。</p>


    而殿試僅是進士排名,並不會淘汰。</p>


    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當然也隻各一個。</p>


    可朱以海上屆會試就是會試時南北士子各在一個貢院考試,分開考試分開錄取,各錄取相同數量,然後殿試時,也是分兩邊考試,仍分開兩榜錄取。</p>


    所以狀元郎有兩個,榜眼更是各有兩個,探花也更是各三個。</p>


    今年也是如此,還有恩科。</p>


    所以今年總共是是四張進士榜,四個狀元郎、八個榜眼、十二個探花,一甲就足二十四個,這還沒算特科的博學宏詞科,他們還不在這四榜。</p>


    四位狀元分別是常科北榜山東新城王士禎,南榜江西傅以漸,恩科北榜李縉明,南榜江蘇嘉定李奭棠。</p>


    其實傅以漸本來應當屬於山東考生,他家祖上永豐,他遠祖傅回祖在弘治年間到山東冠縣做縣令,生了七個兒子,後來辭官回鄉卻隻帶回四個,還有三個年長的已經在山東立業。一子傅祥,留在聊城經商,因聊城毗鄰大運河,所以傅祥很快發家。</p>


    傅祥雖經商,但卻還是注重讀書。</p>


    傅以漸便是傅祥之後,到傅祥時因戰亂災荒,傅家家道中落,傅以漸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二十歲考中秀才,補府學增生,次年補廩生。</p>


    清軍南下,時局動蕩。</p>


    朱以海北伐山東時,禦營打到聊城,動員許多百姓南遷,傅以漸便跟著南下了,後返回江西祖籍,因有秀才功名,所以在縣衙做了教官。</p>


    紹天第一次會試,他沒來的及參加。</p>


    去年在江西南昌參加鄉試,第名中舉人解元,今年來東京會試,便中得常科南榜會元,然後殿試再中狀元。</p>


    連中三元,大三元。</p>


    三十九歲的傅以漸也算是一朝金榜題名天下知。</p>


    新內閣次輔王之仁,直接榜下捉婿,王家家丁把傅以漸吹吹打打的抬回家,要把女兒嫁給他。</p>


    傅以漸年近四十,以前當然娶過妻生過孩子,隻是後來妻病死,王以仁早打聽的到,正好他女兒多,他仔細打聽了四位新科狀元,最後選定了傅以漸,年紀雖然大點,但就他沒老婆。</p>


    他也可以選個沒娶妻的年輕進士,不過王之仁聽說皇帝也很賞識這傅以漸,又是百年難得一遇大三元,於是就捉了這個比他就小幾歲的新科狀元為婿。</p>


    王之仁雖說是新晉次輔,當然也不會真的強綁人為婿,事實上這不過是一種複古表演,他也是提前跟傅以漸見了麵,主動提出招他為婿,傅以漸倒沒拒絕。</p>


    傅家家道中落,快四十歲才中進士,如果能做次輔女婿,也還是不錯選擇,仕途上大有幫助。他比不得那些名門子弟,比如說李縉明和王士禎都是山東名門子弟,人家王士禎家更是有禦賜七十二道牌坊,父子皆尚書,兄弟皆高官。</p>


    </p>


    李縉明也是章丘望族,一門三代五進士七舉人。</p>


    他們當然可以不屑於王之仁這種武將次輔,但他比不得。</p>


    王之仁帶頭榜下捉婿,引的新晉協辦大學士張名振也派了子弟去捉婿,搶了個榜眼呂宮回去。其它不少大臣也跟著學,不僅是吳凱、劉穆這樣的勳臣武將榜下捉婿,就是嚴我公、陳潛夫、虞大複等一品文臣大老們,一樣榜下捉婿。</p>


    好在皇帝今年一次錄了一千六百名進士,要不然真怕不夠捉的。</p>


    據說許多有老婆的新科進士,看著文武大臣的家丁在榜下敲鑼打鼓的捉婿,竟然無比的羨慕妒忌恨。</p>


    可恨錯過這麽好的機會,有朝中大臣甚至宰相做嶽丈,未來前程可是會非常好的。</p>


    唐宋時期,尤其是宋代,許多宰相選新科進士做女婿,甚至因此還誕生了許多嶽丈女婿皆宰相的佳話呢。</p>


    帶來的政治資源那是不用提的,絕對少奮鬥三十年啊。</p>


    可惜有了老婆的人家瞧不上,總不能送女兒做妾嘛,那不可能的事。</p>


    聖皇也早有旨意,三品以上親貴大臣、封爵之功臣,可以娶側室,類似平妻,還可納媵,但一般人可沒資格娶平妻,否則就是重婚犯法的事。</p>


    傅以漸、呂宮等許多新科進士戴花騎馬遊街,春風得意馬蹄疾,這邊金榜題名,那頭就被宰相高官們榜下捉婿,然後洞房花燭。</p>


    傅以漸最是得意,本來是個打小家道中落,中年又喪妻,還被迫帶著尚小的兒女們背井離鄉南下,做了個收入微薄的教官維持生活,可一朝中得狀元,立馬就成了次輔的女婿。</p>


    這邊還馬上又被授為翰林院修撰,直接就是從六品官,比起二三甲進士們還要考試,擇優才能進翰林院為庶吉士學習三年,那些沒考上的,還隻能到京師部院、地方藩臬等衙門行走實習三年,他們一甲可是強多了。</p>


    修撰這個官職很輕鬆,類似於隋唐的起居舍人,主要工作就是記錄皇帝言行,講經講史,修實錄。</p>


    工作輕鬆,但極為清要,前途無量。</p>


    甚至皇帝還特賜他這個狀元郎東京東城宅子一座,嶽丈王之仁更是送他一萬塊銀元,又送了許多奴仆,還給他東京郊外的一個百畝地田莊,這還不是小嬌妻帶來的陪嫁呢。</p>


    一下子就走上人生巔峰了。</p>


    其它三位狀元,雖然因為有妻室,沒能榜下捉婿,成為宰相女婿,可也都直接成了六品翰林,皇帝同樣東京賜第。</p>


    要不是如今朝廷嚴格,隻怕早就有無數的百姓帶地寄名投獻,會有許多商人來自願為奴了,更別說那些送禮。</p>


    可就算規矩多,但每天送上門來的請帖邀約還是無數。</p>


    去年韃子北京會試,山東進士占了小半。</p>


    而這次朝廷會試,北榜錄取五百,山東進士依然占了一半,章丘李縉明、新城王士禎兩位北榜狀元,居然還都是山東且都是濟南府的。</p>


    原先韃子朝堂半山東,現在紹天北榜進士半山東,山東人的實力還是極強的。</p>


    皇帝對這個結果,卻也很是誇讚山東。</p>


    山東去年全境收複,之後清量田地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山東豪強士族們勾結韃子山東官員,大肆瓜分侵吞了山東的原皇莊、王田、軍屯、官田以及勳戚之田等,還有孔家占有大量田地,問題很嚴重。</p>


    好在此後在黃宗羲、祁理孫等山東各級官員的努力下,清理整頓工作進行的還是不錯的,也確實殺了一批羅籍這樣的惡紳地棍,也流放了孔尚任等一些士紳,但如章丘李縉明、新城王象晉、長山劉孔武等許多士紳家族,還是積極的配合清退了的。</p>


    同樣是新收複之地,山東比起旁邊的河南,情況要好的多。</p>


    河南那邊現在都還挺亂,基本上是地方團練分別割據控製著各地,甚至還有幾地在清軍頑抗據守下,別說田地清理,就連稅賦那邊現在都還是一團麻。</p>


    地方不寧,文教難興。</p>


    好在山東已經穩定,河南也就快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升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海上升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