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外朝熙和門以西,武英殿。</p>


    皇帝在正殿召見大臣,此殿麵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漢白玉石欄,甬路直通武英門。</p>


    東西配翼分別是凝道殿和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間。</p>


    這裏還設有待詔,左邊是章詞待詔,右邊是擅書畫待詔。</p>


    李自成進北京後,便在武英殿辦理軍務,兵敗山海關退回北京後,倉促舉行的稱帝典禮也是在武英殿舉行的,他撤離北京時還曾下令火燒皇宮,武英殿幸免於難。</p>


    清軍入關,多爾袞也是在武英殿攝政理事,順治由沉陽遷都北京後,開始也住在武英殿。</p>


    如今還於舊都的大明紹天皇帝,也在武英殿正式召見群臣議事。</p>


    武英殿在外朝前麵,方便大臣出入,這裏總體保存的也都還很完備,李自成、多爾袞、順治都曾入住,所以經過幾次修葺。</p>


    “京城衛戍、守備以及宮中宿衛事關重要,請陛下欽定製度。”</p>


    今天的武英殿廷議,規格較高,正式遷都北京後的第一次廷議,三品以上在京文武職事官都到了,還有一些緊要職位的,四五品的也來了,濟濟一堂,滿殿紫緋。</p>


    紹天帝起兵以來,各種製度與以前多有不同,隨著皇帝下旨設國史館,開始修前十六帝的這二百多年曆史,已經開始有人稱紹天以前叫前明了,現在是後明時代,雖然這不是官方的正式稱呼,但已經漸漸成了普遍認識。</p>


    如今的紹天朝,猶如東漢光武中興,各方麵都與以前不同。</p>


    京城皇宮的衛戍宿衛,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之前在南京、東京,也都還比較臨時,有些製度還不完備,但現在必須得更加正規。</p>


    大明以前有京營三大營,實行衛所班軍製度,又有親軍諸衛等宿衛。</p>


    朱以海之前跟文安之等也簡單透露過京城衛戍製度有要所更替的。</p>


    這種事情,沒有哪個大臣敢輕易越俎代庖。</p>


    以前明朝禁衛係統大抵就是親軍、京軍、班軍,而如果更早的王朝,又各有不同。</p>


    秦漢以後,國家軍隊主力集中於禁軍,西漢禁軍分兩部份,直接保衛皇帝的駐紮在長安城南的未央宮,稱南軍。南軍又分兩部份,皇帝貼身侍衛,都是軍官,由郎中令統領,稱郎衛。與皇帝關係不是太緊密的,守衛皇宮的巡查警戒的武裝,稱衛士,由衛尉統領,另一部份禁軍衛戍京師及周邊地區,為首都警衛部隊,稱北軍,由中尉統領。</p>


    南軍隨侍皇帝,出警入蹕,北軍還承擔戰略機動部隊角色,征伐四方。</p>


    漢文冰寒時設置衛將軍統領南北兩軍,僅次於三公,高於九卿,是禁軍總管。到了武帝時,增強禁軍力量,南軍裏增加了羽林軍、期門軍,北軍裏增加了中壘、屯騎等八部,由八校尉統領。</p>


    秦漢以來,曆朝都非常重視京畿的禁衛部隊,唐朝時有南北禁軍,宋代禁軍遍及天下,號稱八十萬,又分三衙,互相製約。</p>


    明代則分親軍、京軍和班軍等。</p>


    朱以海就是靠馬上起家的,雖然起兵之初魯王的身份對他非常有幫助,但最後能成功的還是靠他一手建立起來的禦營部隊,外驅逐韃虜,內威服軍頭。</p>


    各朝的禁軍都精銳,如果控製不好,就會被左右朝政,甚至如唐代宦官專政,太監們就是憑借著掌握了北衙禁軍,達到了能夠廢立皇帝的濤天權勢。</p>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依靠北周的侍衛親兵力量,黃袍加身而建立北宋。他將北宋禁軍分置三衙,統領數十萬主力,三衙各有都指揮使等長官,卻往往不常設,且各衙互不幹涉,以防止禁軍將領操控軍權、專斷朝政。</p>


    大明太祖立國以後,禁衛係統也是比較複雜的,親軍是皇帝的警衛武力,有二十六衛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錦衣衛了。</p>


    在明後期甚至擴充至數萬甚至十餘萬人。</p>


    京軍則是首都衛戍部隊,主要有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合稱京軍三大營,班軍則是每年從地方各都司輪番抽調到京宿衛的部隊。</p>


    朱以海的紹天朝,現在基本上分成了兩大係統,一是常備主力部隊禦營諸鎮,一是地方巡防警備營各營,還輔以屯鎮、團練、保甲丁等預備役民兵等。</p>


    主力的禦營,也還分為幾個部份,比如京營三鎮,分駐三京。</p>


    又有親勳翊武內四衛,以及千牛侍衛、學軍等。</p>


    如今還都北京,將結束原來的流動的臨時性。</p>


    如何設立一套縝密的京城衛戍製度,很迫切。</p>


    大臣們也各給了一些建議。</p>


    最終還是要皇帝決定,而皇帝開口先重申,宦官不得領兵,也不得監軍,先把宦官排除了京城衛戍體係。</p>


    朱以海把京城的戍衛係統,分成了三大塊。</p>


    北京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除內外城是南北疊加,其宮城皇城和內城,是大環套小環的。</p>


    宮城四門,內城九門,外城原有七門,後增添了兩個便門,所以外城也有九門。</p>


    “分別設置內外九門提督,負責守衛內外九門。外九門提督,守衛京師外城九門,以及京師外圍南麵安全。內九門提督,守衛京師內九城門,以及京師外圍東西兩麵安全。</p>


    </p>


    內外九門提督各領一萬五千人,禦營標準一鎮兵額,步騎炮工輔皆配。”</p>


    內外九門提督統領的這兩鎮人馬,正式番號為羽林軍左右衛。</p>


    而在內外城又另設金吾左右衛,金吾左右衛各轄左右街使和五城兵馬司,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城市內的治安管理,同時擔負城管、消防這樣的職責,掌京城日夜巡查警戒,還承擔一部份皇帝出行護駕的職責。</p>


    這個權力還是比較大的,主管京城日夜巡警,同時隨行護駕。</p>


    左金吾衛掌外城巡警,右金吾衛掌內城巡警,內外城各街道,設立金吾街鋪,裏麵是固定當班值守的金吾鋪兵,他們歸內外五城兵馬司管。</p>


    還有內外城左右街使,他們統領的則是巡警騎兵,負責日夜巡邏街道,若遇警事,迅速集結出動。</p>


    羽林衛在白塔山設置五門信炮,信炮主要用於京城暴亂、敵情、火災、爆炸等情況的通知,若白塔發炮,則設置在內外九門的信炮亦齊鳴,駐防羽林衛聞炮聲後,就要立即分區集合待命,等待皇帝指示。</p>


    而京師內外城還有另一套鍾鼓樓信號係統,這套係統則由金吾衛管理,城內的一般警訊,金吾衛通過鍾鼓樓的旗鼓與各街鋪等聯係指揮。</p>


    至於皇城和宮城的侍衛警戒,朱以海則是由千牛衛和內四衛負責,千牛衛分左右衛,輪流交替宿衛皇城、宮城,負責執守宮門以及護駕左右。</p>


    千牛衛侍從左右衛,還守衛京城外圍北麵。</p>


    而內四衛也是護駕左右,宿衛宮禁,負責皇室安全。</p>


    另外還有禦前侍衛處,為皇帝禦前侍衛武官,俗稱的大內高手,帶刀侍衛。</p>


    另設旗手處,負責執掌禦駕所用的金鼓、旗幟,充當儀仗。</p>


    侍衛處和旗手處數量都不多,各兩營千人。</p>


    內四衛則是十營共五千。</p>


    羽林軍、金吾軍、千牛軍各兩衛,但各軍互不統屬,同時軍下兩衛也是互不統屬。</p>


    內四衛也是分成四衛,互不統屬的。</p>


    這些部隊加起來約五萬來人,禁衛三軍六衛,實際每衛隻有禦營一鎮的一半左右,但級別與禦營一鎮提督同級。</p>


    在京畿地區,同時也還駐有京營一鎮,另禦營三鎮,這四鎮每鎮一萬五,分駐薊州、昌平、涿州、通州,處京城外圍四麵。</p>


    這些禁衛部隊,大體分為南北衙禁軍,京城的北衙禁軍十衛,外圍的南衙禁軍四鎮,總共約十二萬左右。</p>


    搞的這麽複雜,當然還是為了安全。</p>


    皇帝先排除了太監領軍、監軍。</p>


    朱以海並沒有放棄禁軍的控製權,北衙十衛提督,南衙四鎮提督,加上侍衛處提督、旗手處提督,總共十六個提督,全都直接聽令於朱以海,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總理處都不能直接調動這些將領兵馬。</p>


    這些兵馬之外的軍隊,兵部掌兵符握調兵權,五軍都督府分掌統兵權,皇帝是發兵、選將權。</p>


    各省地方上,總督巡撫和省營提督掌省巡防警備營、屯鎮,禦營提督掌禦營軍。</p>


    但京畿的這十二萬人馬,皇帝直接掌握。</p>


    這各路人馬,職責各不同。</p>


    羽林軍主要是守衛城牆、城門,以及城外,金吾衛主要是負責城內治安、警戒等。</p>


    千牛衛是負責皇宮宿衛為主。</p>


    內四衛是侍從侍衛、隨駕為主。</p>


    各部互不編屬的情況下,就算成為一鎮提督,但想因此兵變造反,或者說借此左右朝政,幾乎不可能。</p>


    外圍的四鎮,既可守衛京城外圍,特別是北麵長城一線,同時還能對京城的這些北衙禁軍形成威懾牽製,萬一真有人作亂,也能第一時間回師京城平亂。</p>


    所有這些部隊,大約十二萬人,全都由皇帝直接指揮,朱以海相當於京畿衛戍部隊總司令。</p>


    錦衣衛、東廠這些不再承擔宿衛、侍從這些親軍職能,而是隻專注於情報、監察這塊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升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海上升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