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神童中的神童,輕而易舉的就能證明三大數學難題,對他來講這都是小兒科。求點擊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
第四十七篇天降奇葩五
為了這個事件,c國與m國進過協商,達成了c國絕對不能利用一個年幼的小孩,去幹竊取任何國度的國家機密的事情,而這個小孩如果要進入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核心機密,隻要他不說誰也不知道,m國專門派出一位中情局官員,幾乎是每天都在監視著三歲小孩古小龍與外界任何人的接觸,隻要他不與外界接觸,這些世界級的機密就不會被泄露。
事實上無論是c國國安局還是m國中情局都不知道,對於三歲小孩古小龍而言,這些都是完全沒用的,他要想進入到任何藍色星球機密重地,怎麽防都是防不住的,例如:m國的五十一區,m國的五角大樓,o國的梅日戈爾耶鎮兩座軍事要塞,ygl國的曼威斯山英國皇家空軍基地,o國的地鐵二號線,三歲小孩古小龍都能毫無顧忌輕輕鬆鬆的進入到其核心機密中。
m國的五十一區:51區(area51,iata:–icao:kxta,有許多別名)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一個區域,是美國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秘密空軍基地,位於“新郎山”腳下,離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130公裏,“綠屋”被相信就處於這個軍事基地。因為許多人相信它與眾多的不明飛行物陰謀論有關而聞名。51區是一個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一個區域,距離拉斯維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50公裏。有一個空軍基地在此。此區被認為是美國用來秘密進行新的空軍飛行器的開發和測試的地方。這個地方也因為許多人相信它與眾多的不明飛行物陰謀論有關而聞名。這裏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跑道:14l/32r,長7,093米,但是現實是關閉的。
在這個基地周圍可以經常發現一些球形,三角形以及類似飛盤形狀的不明飛行物,有相片和一些視頻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觀察到的現象。鄰近雷切爾和白端兩個城鎮的居民,在1986年的夏天,都能夠感覺到他們腳下地麵的震動,當地居民在每個星期四早上7點鍾的時候。都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人們也能聽到基地那邊傳來的奇怪聲音。但是當人們提出要起訴基地軍隊的時候,一切就又會消失,恢複成原來的樣子。
據g報導,關於“51區”的存在,長期以來一直有信息洩漏,而美國官方卻一直否認。現在美國政府終於在最近解密的一份中情局報告中承認了它的存在,還講述了u-2的曆史。
喬治華盛頓大學出版的《國家安全檔案》裡發表了《u-2的神秘曆史》報告,字裡行間多次提到“51區”,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一直把這裡作為秘密測試基地。
在u-2的開發尚未完成之前,洛克希德就已經著手進行其後繼者的計劃。也就是cia的oxcart計劃。此51區“太空物品”陳列[4]計劃欲開發的是快至3馬赫的高度偵查飛機,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sr-71黑鳥。由於黑鳥的飛機特性和後勤需求。使得馬夫湖的設施和跑道都極需進一步的擴張。在第一架黑鳥原型(a-12)升空的同時,主要的跑道已經被加長到2600米,該基地據稱有超過一千個人員在操作;它也有了油槽、一個塔台和一個棒球場。在警備方麵也有相當大的加強,在馬夫盆地中的一個由平民所操作的礦坑被關閉,並且在山穀周圍駐紮預備軍隊(入侵者將會被施與“致命武力”)。
在馬夫湖,開發出了所有黑鳥的主要機種:包括a-10、a-11、a-12、rs-71(後來由美國空軍參謀長curtislemay改名為sr-71,與傳聞不同的,這並非是個行政上的錯誤)。另外還有流產的yf-12a攻擊機、和多災多難的d-21計劃(基於黑鳥的無人駕駛機)。
m國的五角大樓,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西南方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是美國國防部辦公地,美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所在地。五角大樓由美國建築師喬治?貝格斯特羅姆設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建築商約翰?麥克沙恩承建,於1941年9月11日破土動工,1943年1月15日完成。五角大樓共有五個外立麵,建築分為五層,每層由內至外共有5個環狀走廊,走廊總長度達到17.5英裏。在其中心建有一個總麵積為5英畝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也呈五邊形。由於其特殊職能,有時“五角大樓”一詞不僅僅代表這座建築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國國防部的代名詞。
o國梅日戈爾耶鎮(mezhgorye)是o國一個封閉的村鎮,據傳聞,鎮裏住的都是在亞曼塔瓦山周邊從事高度機密任務的工作人員,直到1979年這個小鎮才為世人所發現。亞曼塔瓦山高達1640米(5381英尺),是烏拉爾山脈南部最高的山峰,連接著考斯溫斯凱山脈(向北600千米)。它曾被m國懷疑是一所工程浩大的核設施之地,亦或是一所煤倉。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sl解體後,m國衛星影像觀測到了此處進行的大型發掘工程,而那時正值by親西方時期。在設施頂部修建了兩座軍事要塞——別洛列茨克-15和別洛列茨克-16。不管美國如何反複盤問關於亞曼塔瓦山的問題,o國政府都隻會給出讓其無語的一些回答。他們說那不過是一個礦場,一個o國財政部的儲藏庫。一個食物儲藏區或者是領導人核戰時的避難所。
ygl國的曼威斯山英國皇家空軍基地:個和美國埃施朗全球諜報網相勾連的軍事基地。它是一個通訊攔截和導彈預警站。其內含一座巨大的衛星地麵站的。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監控台。隸屬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美國偵察局操控的一些衛星就是以此為地麵接收站的。天線都隱藏在一些特色鮮明的白色天線罩下麵,據說此基地是埃施朗係統的一部分。埃施朗係統的建立是為了監視1960年代冷戰時期,蘇聯及其東方盟國集團的軍隊和外交通訊。而自從冷戰後,它又被用於搜索恐怖活動的蛛絲馬跡,販毒頭目的計劃和政治外交方麵的情報。它同時也被報道涉嫌商業間諜,並且滲透所在國的所有電話和無線電通訊,這是對**的極端侵犯。
o國的莫斯科地鐵二號線:o國莫斯科地鐵二號線是傳說中和莫斯科公共地鐵並行的地鐵係統。這個地鐵係統可能在sdl時期就開始修建,並被sl國家安全委員會命名為d-6。對於o國新聞記者的報道。o國聯邦安全局和莫斯科地鐵局態度曖昧,不置可否。據傳聞莫斯科地鐵二號線的長度甚至超過了莫斯科公共地鐵。其有4條主幹道,皆伏於地下50至200m處。莫斯科地鐵二號線連接著克裏姆林宮,o國聯邦安全局指揮部,伏努科沃-2的政府機場,若曼奇的一個地下城以及其他國家重地。不用說了,連其是否存在都不可獲知,想參觀它當然是難上加難。
而古小龍都像親自到此遊玩過似的,對這幾個所謂的藍色星球世界級的機密所在地,其中所有的秘密都能一一道出。其實也沒什麽了不起的機密,無非就是藍色星球國與國之間在軍事、科技、情報等方麵惡性競爭的結果罷了。而gui穀是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經聖克拉拉至聖何塞近50公裏的一條狹長地帶。它是美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也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矽穀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簡單,它隻是當地政府為了留住包括斯坦福大學在內高校的學生,提高當地經濟的一個政策。沒想到最後那個地區經濟飛速發展,成了科技聚集區。
矽穀是隨著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微電子技術高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並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矽穀擁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他們所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後,隨著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在該地區紛紛出現,矽穀客觀上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現在矽穀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科技聚集區的代名詞。
m國政府對gui穀非常重視,因為這兒有涉及到各種包括軍事、空間、電子等方麵,涉及到國家核心機密的高新技術,被一個三歲小孩古小龍輕易的進入,真是弄得哭笑不得,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位三歲小孩古小龍肩負的責任之重大,根本就不需要這些所謂的國家機密,他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地積累任何藍色星球乃至整個偶空間的所有知識,到了需要的時候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次事件則弄得好些世界級的頂級學者哭笑不得非常難堪,一個三歲小孩居然解出了三大數學難題,還說這本來就不是什麽難題,如果還有什麽難題,就交給他來破解,無論再難的難題他都能夠準確的解答,最後還問了一句令這些學者大跌眼鏡的話:“你們覺得這些數學題真的很難嗎?如果不會做我來教你們!但是這些難題真的很無聊,哄哄小孩玩還可以,一點實際利用的價值都沒有。”氣得這些幾十年都獻身於數學事業的大學者們全體禁言集體無語。
世界上三大數學難題是:一、四色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裏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裏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於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爵士請教。哈密爾頓接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直到1865年哈密爾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
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於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和泰勒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
11年後,即1890年,數學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肯普的證明是錯誤的。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雖然對此絞盡腦汁,但一無所獲。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貌似容易的題目。其實是一個可與費馬猜想相媲美的難題:先輩數學大師們的努力,為後世的數學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謎鋪平了道路。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四色猜想的證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進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技巧,美國數學家富蘭克林於1939年證明了22國以下的地圖都可以用四色著色。1950年,有人從22國推進到35國。1960年,有人又證明了39國以下的地圖可以隻用四種顏色著色;隨後又推進到了50國。看來這種推進仍然十分緩慢。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後,由於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機對話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對四色猜想證明的進程。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台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作了100億判斷,終於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四色猜想的計算機證明,轟動了世界。它不僅解決了一個曆時100多年的難題,而且有可能成為數學史上一係列新思維的起點。不過也有不少數學家並不滿足於計算機取得的成就,他們還在尋找一種簡捷明快的書麵證明方法。
二、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隻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b)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費馬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6=3+3,8=3+5,=5+5=3+7,=5+7,=7+7=3+11,16=5+11,=5+13,....等等。有人對33x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驗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爵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裏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裏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chen‘stheorem)?“任何充份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證明了+9”。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rademacher)證明了“7+7”。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證明了+6”。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後證明了“5+7”,+9”,+”和“2+366。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證明了“5+5”。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證明了+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證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4”。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3”和+3”。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bapoah)證明了+5”,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4”。1965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和小維諾格拉多夫(bhhopappb),及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證明了“1+3”。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2”。最終會由誰攻克+1”這個難題呢?現在還沒法預測。
三、費馬大定理:300多年以來,費爾馬大定理使世界上許多著名數學家殫精竭慮,有的甚至耗盡了畢生精力。費爾馬大定理神秘的麵紗終於在1995年揭開,被43歲的英國數學家維爾斯一舉證明。這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大的數學成就”。故事涉及到兩位相隔1400年的數學家,一位是古希臘的丟番圖,一位是法國的費爾馬。丟番圖活動於公元250年前後。
1637年,30來歲的費爾馬在讀丟番圖的名著《算術》的法文譯本時,他在書中關於不定方程x2+=z2的全部正整數解這頁的空白處用拉丁文寫道:“任何一個數的立方,不能分成兩個數的立方之和;任何一個數的四次方,不能分成兩個數的四次方之和,一般來說,不可能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的冪之和。我已發現了這個斷語的美妙證法,可惜這裏的空白地方太小,寫不下。”
費爾馬去世後,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這段寫在書眉上的話。1670年,他的兒子發表了費爾馬的這一部分頁端筆記,大家才知道這一問題。後來。人們就把這一論斷稱為費爾馬大定理。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就是:形如xn+yn=zn的方程。當n大於2時沒有正整數解。
起初。數學家想重新找到費爾馬沒有寫出來的那個“美妙證法”,但是誰也沒有成功。著名數學家歐拉用無限下推法證明了方程x3+=z3和+=z4不可能有正整數解。
因為任何一個大於2的整數,如果不是4的倍數,就一定是某一奇素數或它的倍數。因此,隻要能證明n=4以及n是任一奇素數時,方程都沒有正整數解,費爾馬大定理就完全證明了。n=4的情形已經證明過,所以。問題就集中在證明n等於奇素數的情形了。
在歐拉證明了n=3,n=4以後,1823年和1826年勒讓德和狄利克雷各自獨立證明了n=5的情形,1839年拉梅證明了n=7的情形。就這樣,一個一個奇素數證下去的長征便開始了。
其中,德國數學家庫默爾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用近世代數的方法,引入了自己發明的“理想數”和“分圓數”的概念,指出費爾馬大定理隻可能在n等於某些叫非正則素數的值時,才有可能不正確,所以隻需對這些數進行研究。這樣的數。在100以內,隻有37、59、67三個。他還具體證明了當n=37、59、67時。方程xn+yn=zn是不可能有正整數解的。這就把費爾馬大定理一下推進到n在100以內都是成立的。庫默爾“成批地”證明了定理的成立,人們視之為一次重大突破。1857年,他獲得巴黎科學院的金質獎章。
這一“長征”式的證法,雖然不斷地刷新著記錄,如1992年更進到n=1000000,但這不等於定理被證明。看來,需要另辟蹊徑。10萬馬克獎給誰。
從費爾馬時代起,巴黎科學院曾先後兩次提供獎章和獎金,獎勵證明費爾馬大定理的人,布魯塞爾科學院也懸賞重金,但都無結果。1908年,德國數學家佛爾夫斯克爾逝世的時候,將他的10萬馬克贈給了德國哥庭根科學會,作為費爾馬大定理的解答獎金。哥庭根科學會宣布,獎金在100年內有效。哥庭根科學會不負責審查稿件。10萬馬克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而費爾馬大定理又是小學生都能聽懂題意的問題。於是,不僅專搞數學這一行的人,就連很多工程師、牧師、教師、學生、銀行職員、政府官吏和一般市民,都在鑽研這個問題。在很短時間內,各種刊物公布的證明就有上千個之多。
當時,德國有個名叫《數學和物理文獻實錄》的雜誌,自願對這方麵的論文進行鑒定,到1911年初為止,共審查了111個“證明”,全都是錯的。後來實在受不了沉重的審稿負擔,於是它宣布停止這一審查鑒定工作。但是,證明的浪潮仍洶湧澎湃,雖然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貨幣多次大幅度貶值,當初的10萬馬克折算成後來的馬克已無多大價值。但是,熱愛科學的可貴精神,還在鼓勵著很多人繼續從事這一工作。
經過前人的努力,證明費爾馬大定理取得了許多成果,但離定理的證明,無疑還有遙遠的距離。怎麽辦?來必須要用一種新的方法,有的數學家用起了傳統的辦法——轉化問題。
人們把丟番圖方程的解與代數曲線上的某種點聯係起來,成為一種代數幾何學的轉化,而費爾馬問題不過是丟番圖方程的一個特例。在黎曼的工作基礎上,1922年,英國數學家莫德爾提出一個重要的猜想。:“設f(x,y)是兩個變數x、y的有理係數多項式,那麽當曲線f(x,y)=0的虧格(一種與曲線有關的量)大於1時,方程f(x,y)=0至多隻有有限組有理數”。1983年,德國29歲的數學家法爾廷斯運用蘇聯沙法拉維奇在代數幾何上的一係列結果證明了莫德爾猜想。這是費爾馬大定理證明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法爾廷斯獲得了1986年的菲爾茲獎。
維爾斯仍采用代數幾何的方法去攀登,他把別人的成果奇妙地聯係起來,並且吸取了走過這條道路的攻克者的經驗教訓,注意到一條嶄新迂回的路徑:如果穀山——誌村猜想成立,那麽費爾馬大定理一定成立。這是1988年德國數學家費雷在研究日本數學家穀山——誌村於1955年關於橢圓函數的一個猜想時發現的。
維爾斯出生於英國牛津一個神學家庭,從小對費爾馬大定理十分好奇、感興趣,這條美妙的定理導致他進入了數學的殿堂。大學畢業以後,他開始了幼年的幻想,決心去圓童年的夢。他極其秘密地進行費爾馬大定理的研究,守口如瓶,不透半點風聲。
窮七年的鍥而不舍,直到1993年6月23日。這天,英國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研究所的大廳裏正在進行例行的學術報告會。報告人維爾斯將他的研究成果作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發言。10點30分,在他結束報告時,他平靜地宣布:“因此,我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這句話像一聲驚雷,把許多隻要作例行鼓掌的手定在了空中,大廳時鴉雀無聲。半分鍾後,雷鳴般的掌聲似乎要掀翻大廳的屋頂。英國學者顧不得他們優雅的紳士風度,忘情地歡騰著。
消息很快轟動了全世界。各種大眾傳媒紛紛報道,並稱之為“世紀性的成就”。人們認為,維爾斯最終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被列入1993年世界科技十大成就之一。可不久,傳媒又迅速地報出了一個“爆炸性”新聞:維爾斯的長達200頁的論文送交審查時,卻被發現證明有漏洞。
維爾斯在挫折麵前沒有止步,他用一年多時間修改論文,補正漏洞。這時他已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但他“衣帶漸寬終不悔”。1994年9月,他重新寫出一篇108頁的論文,寄往美國。論文順利通過審查,美國的《數學年刊》雜誌於1995年5月發表了他的這一篇論文。維爾斯因此獲得了1995~1996年度的沃爾夫數學獎。
經過300多年的不斷奮戰,數學家們世代的努力,圍繞費爾馬大定理作出了許多重大的發現,並促進了一些數學分支的發展,尤其是代數數論的進展。現代代數數論中的核心概念“理想數”,正是為了解決費爾馬大定理而提出的。難怪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稱讚費爾馬大定理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未完待續。。)
第四十七篇天降奇葩五
為了這個事件,c國與m國進過協商,達成了c國絕對不能利用一個年幼的小孩,去幹竊取任何國度的國家機密的事情,而這個小孩如果要進入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核心機密,隻要他不說誰也不知道,m國專門派出一位中情局官員,幾乎是每天都在監視著三歲小孩古小龍與外界任何人的接觸,隻要他不與外界接觸,這些世界級的機密就不會被泄露。
事實上無論是c國國安局還是m國中情局都不知道,對於三歲小孩古小龍而言,這些都是完全沒用的,他要想進入到任何藍色星球機密重地,怎麽防都是防不住的,例如:m國的五十一區,m國的五角大樓,o國的梅日戈爾耶鎮兩座軍事要塞,ygl國的曼威斯山英國皇家空軍基地,o國的地鐵二號線,三歲小孩古小龍都能毫無顧忌輕輕鬆鬆的進入到其核心機密中。
m國的五十一區:51區(area51,iata:–icao:kxta,有許多別名)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一個區域,是美國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秘密空軍基地,位於“新郎山”腳下,離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130公裏,“綠屋”被相信就處於這個軍事基地。因為許多人相信它與眾多的不明飛行物陰謀論有關而聞名。51區是一個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一個區域,距離拉斯維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50公裏。有一個空軍基地在此。此區被認為是美國用來秘密進行新的空軍飛行器的開發和測試的地方。這個地方也因為許多人相信它與眾多的不明飛行物陰謀論有關而聞名。這裏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跑道:14l/32r,長7,093米,但是現實是關閉的。
在這個基地周圍可以經常發現一些球形,三角形以及類似飛盤形狀的不明飛行物,有相片和一些視頻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觀察到的現象。鄰近雷切爾和白端兩個城鎮的居民,在1986年的夏天,都能夠感覺到他們腳下地麵的震動,當地居民在每個星期四早上7點鍾的時候。都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人們也能聽到基地那邊傳來的奇怪聲音。但是當人們提出要起訴基地軍隊的時候,一切就又會消失,恢複成原來的樣子。
據g報導,關於“51區”的存在,長期以來一直有信息洩漏,而美國官方卻一直否認。現在美國政府終於在最近解密的一份中情局報告中承認了它的存在,還講述了u-2的曆史。
喬治華盛頓大學出版的《國家安全檔案》裡發表了《u-2的神秘曆史》報告,字裡行間多次提到“51區”,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一直把這裡作為秘密測試基地。
在u-2的開發尚未完成之前,洛克希德就已經著手進行其後繼者的計劃。也就是cia的oxcart計劃。此51區“太空物品”陳列[4]計劃欲開發的是快至3馬赫的高度偵查飛機,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sr-71黑鳥。由於黑鳥的飛機特性和後勤需求。使得馬夫湖的設施和跑道都極需進一步的擴張。在第一架黑鳥原型(a-12)升空的同時,主要的跑道已經被加長到2600米,該基地據稱有超過一千個人員在操作;它也有了油槽、一個塔台和一個棒球場。在警備方麵也有相當大的加強,在馬夫盆地中的一個由平民所操作的礦坑被關閉,並且在山穀周圍駐紮預備軍隊(入侵者將會被施與“致命武力”)。
在馬夫湖,開發出了所有黑鳥的主要機種:包括a-10、a-11、a-12、rs-71(後來由美國空軍參謀長curtislemay改名為sr-71,與傳聞不同的,這並非是個行政上的錯誤)。另外還有流產的yf-12a攻擊機、和多災多難的d-21計劃(基於黑鳥的無人駕駛機)。
m國的五角大樓,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西南方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是美國國防部辦公地,美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所在地。五角大樓由美國建築師喬治?貝格斯特羅姆設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建築商約翰?麥克沙恩承建,於1941年9月11日破土動工,1943年1月15日完成。五角大樓共有五個外立麵,建築分為五層,每層由內至外共有5個環狀走廊,走廊總長度達到17.5英裏。在其中心建有一個總麵積為5英畝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也呈五邊形。由於其特殊職能,有時“五角大樓”一詞不僅僅代表這座建築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國國防部的代名詞。
o國梅日戈爾耶鎮(mezhgorye)是o國一個封閉的村鎮,據傳聞,鎮裏住的都是在亞曼塔瓦山周邊從事高度機密任務的工作人員,直到1979年這個小鎮才為世人所發現。亞曼塔瓦山高達1640米(5381英尺),是烏拉爾山脈南部最高的山峰,連接著考斯溫斯凱山脈(向北600千米)。它曾被m國懷疑是一所工程浩大的核設施之地,亦或是一所煤倉。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sl解體後,m國衛星影像觀測到了此處進行的大型發掘工程,而那時正值by親西方時期。在設施頂部修建了兩座軍事要塞——別洛列茨克-15和別洛列茨克-16。不管美國如何反複盤問關於亞曼塔瓦山的問題,o國政府都隻會給出讓其無語的一些回答。他們說那不過是一個礦場,一個o國財政部的儲藏庫。一個食物儲藏區或者是領導人核戰時的避難所。
ygl國的曼威斯山英國皇家空軍基地:個和美國埃施朗全球諜報網相勾連的軍事基地。它是一個通訊攔截和導彈預警站。其內含一座巨大的衛星地麵站的。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監控台。隸屬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美國偵察局操控的一些衛星就是以此為地麵接收站的。天線都隱藏在一些特色鮮明的白色天線罩下麵,據說此基地是埃施朗係統的一部分。埃施朗係統的建立是為了監視1960年代冷戰時期,蘇聯及其東方盟國集團的軍隊和外交通訊。而自從冷戰後,它又被用於搜索恐怖活動的蛛絲馬跡,販毒頭目的計劃和政治外交方麵的情報。它同時也被報道涉嫌商業間諜,並且滲透所在國的所有電話和無線電通訊,這是對**的極端侵犯。
o國的莫斯科地鐵二號線:o國莫斯科地鐵二號線是傳說中和莫斯科公共地鐵並行的地鐵係統。這個地鐵係統可能在sdl時期就開始修建,並被sl國家安全委員會命名為d-6。對於o國新聞記者的報道。o國聯邦安全局和莫斯科地鐵局態度曖昧,不置可否。據傳聞莫斯科地鐵二號線的長度甚至超過了莫斯科公共地鐵。其有4條主幹道,皆伏於地下50至200m處。莫斯科地鐵二號線連接著克裏姆林宮,o國聯邦安全局指揮部,伏努科沃-2的政府機場,若曼奇的一個地下城以及其他國家重地。不用說了,連其是否存在都不可獲知,想參觀它當然是難上加難。
而古小龍都像親自到此遊玩過似的,對這幾個所謂的藍色星球世界級的機密所在地,其中所有的秘密都能一一道出。其實也沒什麽了不起的機密,無非就是藍色星球國與國之間在軍事、科技、情報等方麵惡性競爭的結果罷了。而gui穀是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經聖克拉拉至聖何塞近50公裏的一條狹長地帶。它是美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也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矽穀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簡單,它隻是當地政府為了留住包括斯坦福大學在內高校的學生,提高當地經濟的一個政策。沒想到最後那個地區經濟飛速發展,成了科技聚集區。
矽穀是隨著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微電子技術高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並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矽穀擁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他們所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後,隨著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在該地區紛紛出現,矽穀客觀上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現在矽穀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科技聚集區的代名詞。
m國政府對gui穀非常重視,因為這兒有涉及到各種包括軍事、空間、電子等方麵,涉及到國家核心機密的高新技術,被一個三歲小孩古小龍輕易的進入,真是弄得哭笑不得,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位三歲小孩古小龍肩負的責任之重大,根本就不需要這些所謂的國家機密,他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地積累任何藍色星球乃至整個偶空間的所有知識,到了需要的時候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次事件則弄得好些世界級的頂級學者哭笑不得非常難堪,一個三歲小孩居然解出了三大數學難題,還說這本來就不是什麽難題,如果還有什麽難題,就交給他來破解,無論再難的難題他都能夠準確的解答,最後還問了一句令這些學者大跌眼鏡的話:“你們覺得這些數學題真的很難嗎?如果不會做我來教你們!但是這些難題真的很無聊,哄哄小孩玩還可以,一點實際利用的價值都沒有。”氣得這些幾十年都獻身於數學事業的大學者們全體禁言集體無語。
世界上三大數學難題是:一、四色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裏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裏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於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爵士請教。哈密爾頓接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直到1865年哈密爾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
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於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和泰勒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
11年後,即1890年,數學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肯普的證明是錯誤的。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雖然對此絞盡腦汁,但一無所獲。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貌似容易的題目。其實是一個可與費馬猜想相媲美的難題:先輩數學大師們的努力,為後世的數學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謎鋪平了道路。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四色猜想的證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進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技巧,美國數學家富蘭克林於1939年證明了22國以下的地圖都可以用四色著色。1950年,有人從22國推進到35國。1960年,有人又證明了39國以下的地圖可以隻用四種顏色著色;隨後又推進到了50國。看來這種推進仍然十分緩慢。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後,由於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機對話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對四色猜想證明的進程。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台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作了100億判斷,終於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四色猜想的計算機證明,轟動了世界。它不僅解決了一個曆時100多年的難題,而且有可能成為數學史上一係列新思維的起點。不過也有不少數學家並不滿足於計算機取得的成就,他們還在尋找一種簡捷明快的書麵證明方法。
二、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隻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b)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費馬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6=3+3,8=3+5,=5+5=3+7,=5+7,=7+7=3+11,16=5+11,=5+13,....等等。有人對33x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驗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爵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裏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裏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chen‘stheorem)?“任何充份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證明了+9”。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rademacher)證明了“7+7”。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證明了+6”。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後證明了“5+7”,+9”,+”和“2+366。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證明了“5+5”。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證明了+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證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4”。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3”和+3”。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bapoah)證明了+5”,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4”。1965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和小維諾格拉多夫(bhhopappb),及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證明了“1+3”。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2”。最終會由誰攻克+1”這個難題呢?現在還沒法預測。
三、費馬大定理:300多年以來,費爾馬大定理使世界上許多著名數學家殫精竭慮,有的甚至耗盡了畢生精力。費爾馬大定理神秘的麵紗終於在1995年揭開,被43歲的英國數學家維爾斯一舉證明。這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大的數學成就”。故事涉及到兩位相隔1400年的數學家,一位是古希臘的丟番圖,一位是法國的費爾馬。丟番圖活動於公元250年前後。
1637年,30來歲的費爾馬在讀丟番圖的名著《算術》的法文譯本時,他在書中關於不定方程x2+=z2的全部正整數解這頁的空白處用拉丁文寫道:“任何一個數的立方,不能分成兩個數的立方之和;任何一個數的四次方,不能分成兩個數的四次方之和,一般來說,不可能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的冪之和。我已發現了這個斷語的美妙證法,可惜這裏的空白地方太小,寫不下。”
費爾馬去世後,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這段寫在書眉上的話。1670年,他的兒子發表了費爾馬的這一部分頁端筆記,大家才知道這一問題。後來。人們就把這一論斷稱為費爾馬大定理。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就是:形如xn+yn=zn的方程。當n大於2時沒有正整數解。
起初。數學家想重新找到費爾馬沒有寫出來的那個“美妙證法”,但是誰也沒有成功。著名數學家歐拉用無限下推法證明了方程x3+=z3和+=z4不可能有正整數解。
因為任何一個大於2的整數,如果不是4的倍數,就一定是某一奇素數或它的倍數。因此,隻要能證明n=4以及n是任一奇素數時,方程都沒有正整數解,費爾馬大定理就完全證明了。n=4的情形已經證明過,所以。問題就集中在證明n等於奇素數的情形了。
在歐拉證明了n=3,n=4以後,1823年和1826年勒讓德和狄利克雷各自獨立證明了n=5的情形,1839年拉梅證明了n=7的情形。就這樣,一個一個奇素數證下去的長征便開始了。
其中,德國數學家庫默爾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用近世代數的方法,引入了自己發明的“理想數”和“分圓數”的概念,指出費爾馬大定理隻可能在n等於某些叫非正則素數的值時,才有可能不正確,所以隻需對這些數進行研究。這樣的數。在100以內,隻有37、59、67三個。他還具體證明了當n=37、59、67時。方程xn+yn=zn是不可能有正整數解的。這就把費爾馬大定理一下推進到n在100以內都是成立的。庫默爾“成批地”證明了定理的成立,人們視之為一次重大突破。1857年,他獲得巴黎科學院的金質獎章。
這一“長征”式的證法,雖然不斷地刷新著記錄,如1992年更進到n=1000000,但這不等於定理被證明。看來,需要另辟蹊徑。10萬馬克獎給誰。
從費爾馬時代起,巴黎科學院曾先後兩次提供獎章和獎金,獎勵證明費爾馬大定理的人,布魯塞爾科學院也懸賞重金,但都無結果。1908年,德國數學家佛爾夫斯克爾逝世的時候,將他的10萬馬克贈給了德國哥庭根科學會,作為費爾馬大定理的解答獎金。哥庭根科學會宣布,獎金在100年內有效。哥庭根科學會不負責審查稿件。10萬馬克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而費爾馬大定理又是小學生都能聽懂題意的問題。於是,不僅專搞數學這一行的人,就連很多工程師、牧師、教師、學生、銀行職員、政府官吏和一般市民,都在鑽研這個問題。在很短時間內,各種刊物公布的證明就有上千個之多。
當時,德國有個名叫《數學和物理文獻實錄》的雜誌,自願對這方麵的論文進行鑒定,到1911年初為止,共審查了111個“證明”,全都是錯的。後來實在受不了沉重的審稿負擔,於是它宣布停止這一審查鑒定工作。但是,證明的浪潮仍洶湧澎湃,雖然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貨幣多次大幅度貶值,當初的10萬馬克折算成後來的馬克已無多大價值。但是,熱愛科學的可貴精神,還在鼓勵著很多人繼續從事這一工作。
經過前人的努力,證明費爾馬大定理取得了許多成果,但離定理的證明,無疑還有遙遠的距離。怎麽辦?來必須要用一種新的方法,有的數學家用起了傳統的辦法——轉化問題。
人們把丟番圖方程的解與代數曲線上的某種點聯係起來,成為一種代數幾何學的轉化,而費爾馬問題不過是丟番圖方程的一個特例。在黎曼的工作基礎上,1922年,英國數學家莫德爾提出一個重要的猜想。:“設f(x,y)是兩個變數x、y的有理係數多項式,那麽當曲線f(x,y)=0的虧格(一種與曲線有關的量)大於1時,方程f(x,y)=0至多隻有有限組有理數”。1983年,德國29歲的數學家法爾廷斯運用蘇聯沙法拉維奇在代數幾何上的一係列結果證明了莫德爾猜想。這是費爾馬大定理證明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法爾廷斯獲得了1986年的菲爾茲獎。
維爾斯仍采用代數幾何的方法去攀登,他把別人的成果奇妙地聯係起來,並且吸取了走過這條道路的攻克者的經驗教訓,注意到一條嶄新迂回的路徑:如果穀山——誌村猜想成立,那麽費爾馬大定理一定成立。這是1988年德國數學家費雷在研究日本數學家穀山——誌村於1955年關於橢圓函數的一個猜想時發現的。
維爾斯出生於英國牛津一個神學家庭,從小對費爾馬大定理十分好奇、感興趣,這條美妙的定理導致他進入了數學的殿堂。大學畢業以後,他開始了幼年的幻想,決心去圓童年的夢。他極其秘密地進行費爾馬大定理的研究,守口如瓶,不透半點風聲。
窮七年的鍥而不舍,直到1993年6月23日。這天,英國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研究所的大廳裏正在進行例行的學術報告會。報告人維爾斯將他的研究成果作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發言。10點30分,在他結束報告時,他平靜地宣布:“因此,我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這句話像一聲驚雷,把許多隻要作例行鼓掌的手定在了空中,大廳時鴉雀無聲。半分鍾後,雷鳴般的掌聲似乎要掀翻大廳的屋頂。英國學者顧不得他們優雅的紳士風度,忘情地歡騰著。
消息很快轟動了全世界。各種大眾傳媒紛紛報道,並稱之為“世紀性的成就”。人們認為,維爾斯最終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被列入1993年世界科技十大成就之一。可不久,傳媒又迅速地報出了一個“爆炸性”新聞:維爾斯的長達200頁的論文送交審查時,卻被發現證明有漏洞。
維爾斯在挫折麵前沒有止步,他用一年多時間修改論文,補正漏洞。這時他已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但他“衣帶漸寬終不悔”。1994年9月,他重新寫出一篇108頁的論文,寄往美國。論文順利通過審查,美國的《數學年刊》雜誌於1995年5月發表了他的這一篇論文。維爾斯因此獲得了1995~1996年度的沃爾夫數學獎。
經過300多年的不斷奮戰,數學家們世代的努力,圍繞費爾馬大定理作出了許多重大的發現,並促進了一些數學分支的發展,尤其是代數數論的進展。現代代數數論中的核心概念“理想數”,正是為了解決費爾馬大定理而提出的。難怪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稱讚費爾馬大定理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