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煙花三月下揚州,你知道美麗迷人的揚州曾經悲慘的曆史嗎?揚州十日是血流成河屍骨遍野的十日,有多少冤魂憋屈的死去,而這種憋屈將造成一種超弦矢量,如果這種矢量朝同一方向,就會造成眾多矢量的疊加效應。求點擊求打賞求訂閱求月票!
第五十四篇跨世紀冤魂一
c國風景名勝揚州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麵瘦長而得名。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是瘦西湖的著名美景。湖麵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沿著岸邊行走,細長西湖猶如一幅天然的國畫長卷。
瘦西湖]園林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於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豐富的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瘦西湖為我國著名的湖上園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石壁流淙、春流畫舫、萬鬆疊翠、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儼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國畫長卷。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蕩舟湖上,沿岸美景紛至遝來,讓人應接不暇,心迷神馳。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蕭,處處駐蘭橈。”這裏就是揚州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橋。虹橋景色優美,曾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點江山。切磋詩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康熙年間王漁洋有一首:“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膾炙人口,就連乾隆皇帝也曾做詩讚賞過虹橋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長劇,是虹橋拉開了她的帷幕。就讓我們從虹橋開始,領略這“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美景吧。
揚州瘦西湖溫泉坐落於風景如畫的瘦西湖畔,與萬花園隔空相望。度假區占地十三萬平米。有形態功能各異的溫泉池六十八個,分為公眾區域和私密區域,公眾區域又分為多個各有不同特色的主題空間,湖泊溪流、假山瀑布、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竹林小徑與溫泉池完美結合,相映成趣。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那麽五亭橋就是少女身上那條華美的腰帶。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征。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曆史。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墩由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清秀的橋身和沉雄的橋基。兩者為什麽能配置得如此和諧呢?答案就在橋洞。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卷洞組成。空靈的拱頂卷洞配上敦實的橋基,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加上自然流暢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難怪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評價: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具藝術美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
深入湖心的釣魚台,原來是演奏絲竹樂器的地方。相傳當年的乾隆皇帝逛到這兒,不知怎麽的就來了釣魚的興趣。於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魚杆。可是瘦西湖裏的魚卻偏偏不聽話,平日裏一呼百應的乾隆皇帝釣了半天,就是沒有一條魚上鉤。這下陪同的揚州鹽商著急了,當即悄悄選了幾個水性好的水手帶著活魚潛到水下。舉著荷葉,靠荷莖來換氣。上麵的乾隆魚杆一落,下麵的活龍魚就被掛上了鉤。這下乾隆爺自然是龍心大悅了。
瘦西湖在中國,以“釣魚台”命名的景點非常多,但揚州的釣魚卻是眾多釣台中體量最小,也是極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國名亭建築的典範,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代表作品。站在釣魚台斜角度,您可以在北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而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則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橫一臥,真是堪稱絕妙。這裏也是外地遊客到揚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畫麵正好對應了“三星拱照”的名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台、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裏。當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際,決定在京城開封府建造一座萬壽山。這塊來自廣西的鍾乳石,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恰好碰上方臘的農民起義而遺落在揚州的。這也是目前揚州最大的一塊鍾乳石。鍾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它的造型十分優美,看,這不正是一座船型的盆景嗎?――鍾乳石讓我們再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風亭。風亭是瘦西湖景區的製高點,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說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頗得宜”的地方。風亭上有一楹聯“風月無邊,到此胸懷何以;亭台依舊,羨他煙水全收”。風亭這個名稱就取自於上下聯第一個字而得名的。所謂“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寬,妙在曲折。”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處。
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築是望春樓和小李將軍畫本。他們完全是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築規模從屬於熙春台,色調顯得清心淡雅。體現了南方之秀。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台。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此外,望春樓也顧名思義,春天來迎時,站在望著春姿,也是極好的。
小李將軍指的是唐代大畫家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這一對父子雖然不曾經帶過兵,卻都有將軍的封號和待遇。他們二人都是當時著名的大畫家,共同開創了中國唐代金碧山水畫派。所謂“花為畫本。月是詩源”。取名小李將軍畫本是指此地的景色和小李將軍的山水畫畫意十分相近。
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熙春台、玲瓏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熙春台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它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麵的轉折處。這裏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麵。鬱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曾在這裏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台祝壽”。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相傳在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隻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白塔高二十七點五米,下麵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麵四角,每麵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揚州是“中國的月亮城”,揚州的月色美,賞月的地方也多,“月觀”瘦西湖就是其中之一。“月觀”坐西朝東,前臨開闊的湖麵,每當皓月東升,憑欄而立,天上水中的兩個月亮交相輝映,我們就能體會到這“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們常說“月色如水”,在這裏,月光和湖水相溶,雲影和山影相連。這副由鄭板橋撰寫的對聯恰到好處描繪出了月觀這獨一無二的迷人月夜。月觀中的海梅家具也很有特點,雕刻的內容都和賞月有關。那些蓮花、鴛鴦、荷葉,藕節,無不自然生動,是揚州木雕工藝的代表作品。
瘦西湖長堤的盡頭便是“徐園”。它是辛亥革命時期軍閥徐寶山的祠堂。園中聽鸝館取名來自“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館內的楠木罩隔,是揚州現存罩隔中的精品。聽鸝館門前的這兩大口鐵鑊,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鎮水神器,當年揚州冶煉業的發達的揚州經濟的繁盛由此可見一斑。徐園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無彈窗廣告)揚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欄板。關於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不如我們丟開那些煩瑣的考證,來細細的品味杜牧詩句中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吧。
萬花園是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據康熙《揚州府誌》記載,“萬花園,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製使趙葵即堡城統製衙為之”。現今的萬花園西、南兩麵與瘦西湖相鄰,北臨小運河,東靠平山堂路,總麵積約500畝。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設計,總投資約1.8億元,於2006年9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從2007年4月18日起,萬花園正式並入瘦西湖風景區。遊客既可以直接進入萬花園。也可以通過五亭橋或者瘦西湖北門進入萬花園。萬花園不單獨收費。市民和遊客可憑瘦西湖門票及年票等進入萬花園觀光遊覽。每年的4月18日至5月18日為揚州國際經貿旅遊節,屆時萬花園也會在晚上舉行大型燈會等大型活動。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坐落於瘦西湖萬花園北麵區域,並由北至南連接“靜香書屋”、“二十四橋”、“白塔晴雲”、“五亭橋”等景點,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綿延不斷的湖上風景線。《揚州畫舫錄》這樣描述“石壁流淙”勝景:“石壁流淙”,以水石勝也。是園輦巧石,磊奇峰。瀦泉水,飛出巔崖峻壁,而成碧澱紅涔,此“石壁流淙”之勝也……如新篁出籜,匹練懸空,掛岸盤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令湖水全活,故名曰“淙”。淙者眾水攢衝。鳴湍疊瀨,噴若雷風。四麵叢流也。描述的淙流,是水匯聚在一起,由高向低衝擊,形成瀑布。其懸瀑下落快如風,聲響像雷鳴,臨水時水花向四麵飛濺,蔚為壯觀。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紅樓夢》中最主要景點就是以揚州水竹居作為藍本的。石壁流淙”景點由來“柳堤係桂雙,散步俗塵降。水色清依榻,竹聲涼入窗。幽偏誠獨擅,攬結喜無雙。憑底靜諸慮,試聽石壁淙。”這是乾隆皇帝寫給“石壁流淙”的。“石壁流淙”還有一個名字叫徐氏別墅。“徐”是徐讚侯,祖籍歙縣,在揚州販鹽發家,成了大鹽商。“石壁流淙”就是他們家修建的宅子。據記載,乾隆乙酉年間,乾隆來到這裏,看到景色如此美麗,亭台樓閣中間,假山瀑布、繁花綠柳……於是給它起了個名字:“水竹居”,並禦筆一揮,題下上麵這首詩。可見,當時徐家的這個別墅“石壁流淙”多麽讓人驚歎。清晚期,“石壁流淙”頹敗於戰亂,至今勝景不在。
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傍花村是揚州城西北一個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而今的傍花瘦西湖村南至長春路,北靠小運河,東臨宋夾城河,西到平山堂路,緊傍萬花園,占地約四百畝,總投資一億二千萬元。傍花村著重塑造揚州人居“花城”的形象,融觀光、體驗、度假等於一體,空間布局上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營造瘦西湖新景區精致悠閑、充滿詩情畫意的整體旅遊景觀氛圍,建設具有揚州特色的餐飲會所區。建成後將展現揚州獨具魅力的“花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休閑文化”,旅遊者可以盡情體驗回歸鄉野的閑適和愜意,觀賞濕地公園、傍花人家,品嚐花卉宴、維揚特色宴等等,同時設置鄉村農家特有的耕作、采摘、漁樵、養殖等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原生態植物,巧妙分隔局部空間,營造山水田園的優美環境,塑造揚州休閑旅遊的新形象。
宋夾城河濕地公園在保護原生濕地景觀和宋夾城河人文景觀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資源,突出生態效應。該項目總占地八百四十畝,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規劃設計,總投資一億六千萬元。項目利用宋夾城護城河及其兩側獨特自然條件,以保留原生態風貌為特色,采用借景、透景、框景、障景等多種手段,建設一個既有濕地風韻,又融合瘦西湖風光,滲透揚州曆史又不失時代感的濕地公園,公園由農家小憩、世外桃源、曲水流翠、夾城尋遺、筆架野趣、林中小屋、水中漫步、都市閑情、垂釣佳處、戲水融情等十個景點組成。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景區投資五千多萬元,先期啟動糜莊橋至楊莊路西城門橋段工程,麵積約三百畝,工程結合揚州的地域文化,使植物種群富有內涵,園中古樸的石板小道、極具鄉野氣息的茅草屋、精致的藝術小品、迂回的花架廊、開敞的木製平台……無不流露出田園景觀設計簡潔自然的浪漫情調,使人在閑庭信步間,怡情逸致油然而升。
穿過徐園,站到小虹橋上,人回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西側。是瘦瘦西湖西湖最開闊的景區。再回過頭看徐園。就知道它隻是一道序幕,從現在開始,瘦西湖景區將漸漸拉開,進如**了。東麵的一座樓,叫做“四橋煙雨”。每當“山色空蒙雨亦奇”之際,這裏領略的景致是“四橋飛跨煙霧裏”。站在這座樓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座色彩和造型各有不同的春波橋、大虹橋、長春橋、蓮花橋。煙雨朦朧中,四座橋有遠有近。有濃有淡,有高有低。當年乾隆皇帝十分喜愛這裏的景色,多次吟詩作賦,並親筆禦贈“趣園”。
瘦西湖其實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原名保揚湖。麵積五百多畝,長五千千米。原是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遺跡,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紛紛在沿河兩岸。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構築水上園林。乾隆極盛時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覽勝、冶春詩社、長堤春柳、荷浦薰風、碧玉交流、四橋煙雨、春台明月、白塔晴雲、三過流淙、蜀崗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雙峰雲棧、山亭野眺、臨水紅霞、綠稻香來、竹市小樓、平崗豔雪、綠楊城廓、香海慈雲、梅嶺春生、水雲勝概。譽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均六次南巡來此,對這裏的景色讚賞有加。
瘦西湖名稱的來曆,是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點是湖麵瘦長,蜿蜒曲折,“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
清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此後這裏又經曆了太平天國時期的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複了一小部分五亭橋,小金山。一九八零年代又恢複了二十四橋、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點。二零零七年恢複四橋煙雨、石壁流淙等景點。
揚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曆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雲集,在揚州留下了無數典籍詩文、書畫、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故遊覽瘦西湖,在欣賞美景秀色時,也可以說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充實人們的知識,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瘦西湖園林既有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奇趣。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臨,煙花三月下揚州,漫步於瘦西湖畔,但見幾步一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鵑、碧桃等嫵媚的花樹陪伴,更覺舒卷飄逸,窈窕多姿,萬般的詩情畫意盡現其中。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占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而瘦西湖很長一段都是原揚州古城護城河遺址,揚州護城河,曾是唐朝中外客商貨物進出的東方名港;清代鹽商、漕運的集散要地,老板們在此風水寶地,憑智慧日進鬥金,富甲天下,其聲名遠播朝廷。早在貳仟伍佰年前,隋煬帝攜二十四美女到此賞月吹簫,當地富豪們為了迎接聖駕光臨,便出資開挖了這一圍城小河――“護城河”,連接瘦西湖,直通京杭。爾後,清代康熙多次造訪、乾隆六下江南之前,鹽商們又於一七三五年捐資對護城河疏浚拓寬,並在沿途植樹造林、修建樓台水榭、招聘妙齡美女。營造出燈紅酒綠、精致絕倫的景致。一時間。文人墨客紛至。結伴循古探幽,即興吟詩作畫(據說“揚州八怪”常到此泛舟);戲子名妓雲集,終日歌舞升平,彌散香豔蓋世(揚州出美女就是由此而來);摯愛親朋相邀,水榭品茗觀景,推心置腹交友;外來遊客把盞,享用淮揚菜係,感歎美味佳肴;百姓提籃逛街。購得柴米油鹽,各取生活所需……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昌盛景象。乾隆皇上見此,龍顏大悅,於是從“冶春園”(禦碼頭)登上龍舟,沿途巡視。由此,揚州蜚聲天下,其內涵為今日的揚州譽為世界最佳人居環境和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揚州護城河,左手是“史公祠”,記載著史可法將軍“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的英雄壯舉。“禦碼頭”,亭內碑上分明鐫刻的是“禦馬頭”,是乾隆皇帝遊揚州時所建,據說因“碼”字帶“石”,有路障之嫌,而皇帝的腳下不能有任何障礙,故而去之。沿石階下得河邊,碼頭上停靠著十多艘仿古“禦舟”,黃色琉璃頂棚,雕簷畫棟,四壁通透。寬敞的艙室裏,配有宜興紫砂茶具,供遊人品茗賞景。由於是白天,乘船遊客甚少,緣起夜間華燈普照、霓虹閃爍時,再泛舟水上,可頓感身在人間瑤池,飄飄如仙。看來,揚州的先人們早已進入當今的夜生活的浪漫境界。兩百多年前的乾隆皇帝正是在類似小舟夜遊,興致勃勃時揮毫題詩:“小艇沿流畫漿輕,鹿園鍾磬有餘音。門前一帶邗溝水,脈脈常含萬古情。”可見,聖上亦是風流倜儻的性情中人。
也就是在這個曆史人文豐富多彩,風景名勝美不勝收的瘦西湖,近一段時間連續不斷的發生著非常詭異的事件。一是位於揚州護城河段的那一段湖麵上,由於對湖底進行了清淤換水的環保治理,湖底淤泥基本上被徹底清除,就在清除淤泥最後之時,曾經清理出大量的散碎屍骨,幾乎鋪蓋了湖底半米之厚,經過考證這些屍骨,應當就是當年“揚州十日”清軍大屠殺所遺留的;二是自從對瘦西湖環保整治完畢以後,瘦西湖水變得更加清澈,連湖底都能清澈可見,但總有人說看到了水底有暗影在聚集遊動,非常駭人聽聞;三是好些夜晚談情說愛的戀人們,都在風高月黑的夜晚,看見湖中飄出幽靈鬼魅般的暗影,有時候是零零星星的,有時候是成遍成遍的,嚇得這些戀人戀愛不談了,一溜煙的跑回家害怕得發抖。至此,瘦西湖出現鬼魅幽靈的傳說一傳十十傳百,再也沒有人敢夜晚到此遊玩談戀愛了,同時也導致瘦西湖的旅遊人數劇減,至少揚州本城的人士不敢到此一遊了。
這必須要從滿洲“韃虜”進關以後製造的“揚州十日”說起。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發生在清朝的多鐸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夏曆(農曆)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後,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十天的大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五月二十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將史可法處死。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殘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鬥,清軍才占領揚州。清軍攻占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進行血腥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揚州死難八十萬人。(未完待續。。)
第五十四篇跨世紀冤魂一
c國風景名勝揚州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麵瘦長而得名。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是瘦西湖的著名美景。湖麵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沿著岸邊行走,細長西湖猶如一幅天然的國畫長卷。
瘦西湖]園林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於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豐富的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瘦西湖為我國著名的湖上園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石壁流淙、春流畫舫、萬鬆疊翠、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儼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國畫長卷。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蕩舟湖上,沿岸美景紛至遝來,讓人應接不暇,心迷神馳。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蕭,處處駐蘭橈。”這裏就是揚州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橋。虹橋景色優美,曾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點江山。切磋詩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康熙年間王漁洋有一首:“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膾炙人口,就連乾隆皇帝也曾做詩讚賞過虹橋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長劇,是虹橋拉開了她的帷幕。就讓我們從虹橋開始,領略這“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美景吧。
揚州瘦西湖溫泉坐落於風景如畫的瘦西湖畔,與萬花園隔空相望。度假區占地十三萬平米。有形態功能各異的溫泉池六十八個,分為公眾區域和私密區域,公眾區域又分為多個各有不同特色的主題空間,湖泊溪流、假山瀑布、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竹林小徑與溫泉池完美結合,相映成趣。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那麽五亭橋就是少女身上那條華美的腰帶。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征。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曆史。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墩由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清秀的橋身和沉雄的橋基。兩者為什麽能配置得如此和諧呢?答案就在橋洞。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卷洞組成。空靈的拱頂卷洞配上敦實的橋基,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加上自然流暢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難怪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評價: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具藝術美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
深入湖心的釣魚台,原來是演奏絲竹樂器的地方。相傳當年的乾隆皇帝逛到這兒,不知怎麽的就來了釣魚的興趣。於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魚杆。可是瘦西湖裏的魚卻偏偏不聽話,平日裏一呼百應的乾隆皇帝釣了半天,就是沒有一條魚上鉤。這下陪同的揚州鹽商著急了,當即悄悄選了幾個水性好的水手帶著活魚潛到水下。舉著荷葉,靠荷莖來換氣。上麵的乾隆魚杆一落,下麵的活龍魚就被掛上了鉤。這下乾隆爺自然是龍心大悅了。
瘦西湖在中國,以“釣魚台”命名的景點非常多,但揚州的釣魚卻是眾多釣台中體量最小,也是極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國名亭建築的典範,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代表作品。站在釣魚台斜角度,您可以在北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而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則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橫一臥,真是堪稱絕妙。這裏也是外地遊客到揚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畫麵正好對應了“三星拱照”的名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台、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裏。當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際,決定在京城開封府建造一座萬壽山。這塊來自廣西的鍾乳石,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恰好碰上方臘的農民起義而遺落在揚州的。這也是目前揚州最大的一塊鍾乳石。鍾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它的造型十分優美,看,這不正是一座船型的盆景嗎?――鍾乳石讓我們再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風亭。風亭是瘦西湖景區的製高點,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說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頗得宜”的地方。風亭上有一楹聯“風月無邊,到此胸懷何以;亭台依舊,羨他煙水全收”。風亭這個名稱就取自於上下聯第一個字而得名的。所謂“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寬,妙在曲折。”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處。
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築是望春樓和小李將軍畫本。他們完全是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築規模從屬於熙春台,色調顯得清心淡雅。體現了南方之秀。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台。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此外,望春樓也顧名思義,春天來迎時,站在望著春姿,也是極好的。
小李將軍指的是唐代大畫家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這一對父子雖然不曾經帶過兵,卻都有將軍的封號和待遇。他們二人都是當時著名的大畫家,共同開創了中國唐代金碧山水畫派。所謂“花為畫本。月是詩源”。取名小李將軍畫本是指此地的景色和小李將軍的山水畫畫意十分相近。
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熙春台、玲瓏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熙春台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它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麵的轉折處。這裏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麵。鬱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曾在這裏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台祝壽”。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相傳在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隻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白塔高二十七點五米,下麵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麵四角,每麵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揚州是“中國的月亮城”,揚州的月色美,賞月的地方也多,“月觀”瘦西湖就是其中之一。“月觀”坐西朝東,前臨開闊的湖麵,每當皓月東升,憑欄而立,天上水中的兩個月亮交相輝映,我們就能體會到這“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們常說“月色如水”,在這裏,月光和湖水相溶,雲影和山影相連。這副由鄭板橋撰寫的對聯恰到好處描繪出了月觀這獨一無二的迷人月夜。月觀中的海梅家具也很有特點,雕刻的內容都和賞月有關。那些蓮花、鴛鴦、荷葉,藕節,無不自然生動,是揚州木雕工藝的代表作品。
瘦西湖長堤的盡頭便是“徐園”。它是辛亥革命時期軍閥徐寶山的祠堂。園中聽鸝館取名來自“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館內的楠木罩隔,是揚州現存罩隔中的精品。聽鸝館門前的這兩大口鐵鑊,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鎮水神器,當年揚州冶煉業的發達的揚州經濟的繁盛由此可見一斑。徐園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無彈窗廣告)揚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欄板。關於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不如我們丟開那些煩瑣的考證,來細細的品味杜牧詩句中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吧。
萬花園是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據康熙《揚州府誌》記載,“萬花園,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製使趙葵即堡城統製衙為之”。現今的萬花園西、南兩麵與瘦西湖相鄰,北臨小運河,東靠平山堂路,總麵積約500畝。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設計,總投資約1.8億元,於2006年9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從2007年4月18日起,萬花園正式並入瘦西湖風景區。遊客既可以直接進入萬花園。也可以通過五亭橋或者瘦西湖北門進入萬花園。萬花園不單獨收費。市民和遊客可憑瘦西湖門票及年票等進入萬花園觀光遊覽。每年的4月18日至5月18日為揚州國際經貿旅遊節,屆時萬花園也會在晚上舉行大型燈會等大型活動。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坐落於瘦西湖萬花園北麵區域,並由北至南連接“靜香書屋”、“二十四橋”、“白塔晴雲”、“五亭橋”等景點,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綿延不斷的湖上風景線。《揚州畫舫錄》這樣描述“石壁流淙”勝景:“石壁流淙”,以水石勝也。是園輦巧石,磊奇峰。瀦泉水,飛出巔崖峻壁,而成碧澱紅涔,此“石壁流淙”之勝也……如新篁出籜,匹練懸空,掛岸盤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令湖水全活,故名曰“淙”。淙者眾水攢衝。鳴湍疊瀨,噴若雷風。四麵叢流也。描述的淙流,是水匯聚在一起,由高向低衝擊,形成瀑布。其懸瀑下落快如風,聲響像雷鳴,臨水時水花向四麵飛濺,蔚為壯觀。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紅樓夢》中最主要景點就是以揚州水竹居作為藍本的。石壁流淙”景點由來“柳堤係桂雙,散步俗塵降。水色清依榻,竹聲涼入窗。幽偏誠獨擅,攬結喜無雙。憑底靜諸慮,試聽石壁淙。”這是乾隆皇帝寫給“石壁流淙”的。“石壁流淙”還有一個名字叫徐氏別墅。“徐”是徐讚侯,祖籍歙縣,在揚州販鹽發家,成了大鹽商。“石壁流淙”就是他們家修建的宅子。據記載,乾隆乙酉年間,乾隆來到這裏,看到景色如此美麗,亭台樓閣中間,假山瀑布、繁花綠柳……於是給它起了個名字:“水竹居”,並禦筆一揮,題下上麵這首詩。可見,當時徐家的這個別墅“石壁流淙”多麽讓人驚歎。清晚期,“石壁流淙”頹敗於戰亂,至今勝景不在。
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傍花村是揚州城西北一個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而今的傍花瘦西湖村南至長春路,北靠小運河,東臨宋夾城河,西到平山堂路,緊傍萬花園,占地約四百畝,總投資一億二千萬元。傍花村著重塑造揚州人居“花城”的形象,融觀光、體驗、度假等於一體,空間布局上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營造瘦西湖新景區精致悠閑、充滿詩情畫意的整體旅遊景觀氛圍,建設具有揚州特色的餐飲會所區。建成後將展現揚州獨具魅力的“花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休閑文化”,旅遊者可以盡情體驗回歸鄉野的閑適和愜意,觀賞濕地公園、傍花人家,品嚐花卉宴、維揚特色宴等等,同時設置鄉村農家特有的耕作、采摘、漁樵、養殖等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原生態植物,巧妙分隔局部空間,營造山水田園的優美環境,塑造揚州休閑旅遊的新形象。
宋夾城河濕地公園在保護原生濕地景觀和宋夾城河人文景觀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資源,突出生態效應。該項目總占地八百四十畝,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規劃設計,總投資一億六千萬元。項目利用宋夾城護城河及其兩側獨特自然條件,以保留原生態風貌為特色,采用借景、透景、框景、障景等多種手段,建設一個既有濕地風韻,又融合瘦西湖風光,滲透揚州曆史又不失時代感的濕地公園,公園由農家小憩、世外桃源、曲水流翠、夾城尋遺、筆架野趣、林中小屋、水中漫步、都市閑情、垂釣佳處、戲水融情等十個景點組成。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景區投資五千多萬元,先期啟動糜莊橋至楊莊路西城門橋段工程,麵積約三百畝,工程結合揚州的地域文化,使植物種群富有內涵,園中古樸的石板小道、極具鄉野氣息的茅草屋、精致的藝術小品、迂回的花架廊、開敞的木製平台……無不流露出田園景觀設計簡潔自然的浪漫情調,使人在閑庭信步間,怡情逸致油然而升。
穿過徐園,站到小虹橋上,人回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西側。是瘦瘦西湖西湖最開闊的景區。再回過頭看徐園。就知道它隻是一道序幕,從現在開始,瘦西湖景區將漸漸拉開,進如**了。東麵的一座樓,叫做“四橋煙雨”。每當“山色空蒙雨亦奇”之際,這裏領略的景致是“四橋飛跨煙霧裏”。站在這座樓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座色彩和造型各有不同的春波橋、大虹橋、長春橋、蓮花橋。煙雨朦朧中,四座橋有遠有近。有濃有淡,有高有低。當年乾隆皇帝十分喜愛這裏的景色,多次吟詩作賦,並親筆禦贈“趣園”。
瘦西湖其實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原名保揚湖。麵積五百多畝,長五千千米。原是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遺跡,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紛紛在沿河兩岸。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構築水上園林。乾隆極盛時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覽勝、冶春詩社、長堤春柳、荷浦薰風、碧玉交流、四橋煙雨、春台明月、白塔晴雲、三過流淙、蜀崗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雙峰雲棧、山亭野眺、臨水紅霞、綠稻香來、竹市小樓、平崗豔雪、綠楊城廓、香海慈雲、梅嶺春生、水雲勝概。譽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均六次南巡來此,對這裏的景色讚賞有加。
瘦西湖名稱的來曆,是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點是湖麵瘦長,蜿蜒曲折,“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
清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此後這裏又經曆了太平天國時期的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複了一小部分五亭橋,小金山。一九八零年代又恢複了二十四橋、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點。二零零七年恢複四橋煙雨、石壁流淙等景點。
揚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曆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雲集,在揚州留下了無數典籍詩文、書畫、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故遊覽瘦西湖,在欣賞美景秀色時,也可以說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充實人們的知識,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瘦西湖園林既有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奇趣。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臨,煙花三月下揚州,漫步於瘦西湖畔,但見幾步一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鵑、碧桃等嫵媚的花樹陪伴,更覺舒卷飄逸,窈窕多姿,萬般的詩情畫意盡現其中。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占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而瘦西湖很長一段都是原揚州古城護城河遺址,揚州護城河,曾是唐朝中外客商貨物進出的東方名港;清代鹽商、漕運的集散要地,老板們在此風水寶地,憑智慧日進鬥金,富甲天下,其聲名遠播朝廷。早在貳仟伍佰年前,隋煬帝攜二十四美女到此賞月吹簫,當地富豪們為了迎接聖駕光臨,便出資開挖了這一圍城小河――“護城河”,連接瘦西湖,直通京杭。爾後,清代康熙多次造訪、乾隆六下江南之前,鹽商們又於一七三五年捐資對護城河疏浚拓寬,並在沿途植樹造林、修建樓台水榭、招聘妙齡美女。營造出燈紅酒綠、精致絕倫的景致。一時間。文人墨客紛至。結伴循古探幽,即興吟詩作畫(據說“揚州八怪”常到此泛舟);戲子名妓雲集,終日歌舞升平,彌散香豔蓋世(揚州出美女就是由此而來);摯愛親朋相邀,水榭品茗觀景,推心置腹交友;外來遊客把盞,享用淮揚菜係,感歎美味佳肴;百姓提籃逛街。購得柴米油鹽,各取生活所需……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昌盛景象。乾隆皇上見此,龍顏大悅,於是從“冶春園”(禦碼頭)登上龍舟,沿途巡視。由此,揚州蜚聲天下,其內涵為今日的揚州譽為世界最佳人居環境和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揚州護城河,左手是“史公祠”,記載著史可法將軍“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的英雄壯舉。“禦碼頭”,亭內碑上分明鐫刻的是“禦馬頭”,是乾隆皇帝遊揚州時所建,據說因“碼”字帶“石”,有路障之嫌,而皇帝的腳下不能有任何障礙,故而去之。沿石階下得河邊,碼頭上停靠著十多艘仿古“禦舟”,黃色琉璃頂棚,雕簷畫棟,四壁通透。寬敞的艙室裏,配有宜興紫砂茶具,供遊人品茗賞景。由於是白天,乘船遊客甚少,緣起夜間華燈普照、霓虹閃爍時,再泛舟水上,可頓感身在人間瑤池,飄飄如仙。看來,揚州的先人們早已進入當今的夜生活的浪漫境界。兩百多年前的乾隆皇帝正是在類似小舟夜遊,興致勃勃時揮毫題詩:“小艇沿流畫漿輕,鹿園鍾磬有餘音。門前一帶邗溝水,脈脈常含萬古情。”可見,聖上亦是風流倜儻的性情中人。
也就是在這個曆史人文豐富多彩,風景名勝美不勝收的瘦西湖,近一段時間連續不斷的發生著非常詭異的事件。一是位於揚州護城河段的那一段湖麵上,由於對湖底進行了清淤換水的環保治理,湖底淤泥基本上被徹底清除,就在清除淤泥最後之時,曾經清理出大量的散碎屍骨,幾乎鋪蓋了湖底半米之厚,經過考證這些屍骨,應當就是當年“揚州十日”清軍大屠殺所遺留的;二是自從對瘦西湖環保整治完畢以後,瘦西湖水變得更加清澈,連湖底都能清澈可見,但總有人說看到了水底有暗影在聚集遊動,非常駭人聽聞;三是好些夜晚談情說愛的戀人們,都在風高月黑的夜晚,看見湖中飄出幽靈鬼魅般的暗影,有時候是零零星星的,有時候是成遍成遍的,嚇得這些戀人戀愛不談了,一溜煙的跑回家害怕得發抖。至此,瘦西湖出現鬼魅幽靈的傳說一傳十十傳百,再也沒有人敢夜晚到此遊玩談戀愛了,同時也導致瘦西湖的旅遊人數劇減,至少揚州本城的人士不敢到此一遊了。
這必須要從滿洲“韃虜”進關以後製造的“揚州十日”說起。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發生在清朝的多鐸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夏曆(農曆)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後,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十天的大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五月二十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將史可法處死。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殘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鬥,清軍才占領揚州。清軍攻占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進行血腥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揚州死難八十萬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