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的封號是琅琊大將軍,但是權責管轄的範圍卻不隻是琅琊。


    當初皇帝就說了,讓他鎮守山東南路五個府。


    一府之地有多大,約莫可以理解為後世的一個市,行政單位也許不一樣,但是管轄的地域差不多,即使有些差距,也是大同小異。


    五個府,就是五個市,而五府兵馬歸他掌管,所有軍事方麵以他為首,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一份莫大的權力。


    但是很多人都感覺奇怪,郭子儀仿佛忘記了自己的職權。


    自從長安歸來以後,他一門心思忙活蘭陵的事,步履所踏之地,從未出過縣域,目光所及之處,最遠隻到琅琊……


    這種狀態讓某些有心之人感到意外,意外之餘忍不住心中暗暗竊喜。


    “似乎這位大將軍的野望並不大啊,隻喜歡縮在一個地方過點小日子。很好,很好,讓他繼續過他的小日子吧,千萬可不要來我們這裏,不要指染我們已經固化的利益。”


    “我就說嘛,這種莽夫不需要警惕,哪怕他能橫掃大唐武科,一舉被封為琅琊大將軍,但是出身爛泥之輩,心胸限製了他的高度。”


    “明明擁有鎮守五個府的權力,但卻躲在一個小縣裏麵過日子,聽說他正在築造巨城,城牆的長度足有十五裏,好家夥,這是準備一輩子在那個地方趴窩啊。”


    “如此巨大城池,動用人力物力不敢想象,所以僅此一項,就能拖累他三五年時間騰不出手,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築城已經把他拴死在蘭陵縣。”


    “除此之外,還有授田,這人也不知道腦子怎麽想的,竟然重現開國之初的均田製,隻不過改了個名稱,美其名曰田產承包責任製,地是各大豪門的地,被他逼迫著拿出一半分給百姓……”


    “嘿嘿,諸位等著看好戲吧。琅琊郡的豪門豈肯幹休,任何一個世家的土地都是底線,現在郭子儀動了琅琊世家的底線,恐怕過不多久就要被人弄下去。”


    “無論如何,咱們算是可以安心了,坐山觀虎鬥,笑看狗咬狗,可憐堂堂一個鎮守五府的大將軍,最終怕是要落得一個淒慘收場的結局啊。”


    “可憐啊,真是可憐,出身卑微之人,有了大權也不知道怎麽使。心胸和野望,永遠還是爛泥腿子的高度。”


    ……


    但是郭子儀真的沒野望嗎?


    如果有野望為什麽躲在蘭陵不出來?


    有人認為他是胸無大誌。


    也有人認為他在積攢底蘊。


    所以這些人做出的選擇,產生了很極端的兩極分化。


    一部分士族心懷嘲諷和不屑。


    一部分士族偷偷派人去蘭陵。


    山東南路五個府,加起來總共46個縣,自打兩晉隋朝開始,就有士族盤亙,此後數百年時間,士族更加延綿。


    甚至史書之上有一個專門稱呼,形容這個曆史時代的特殊群體。


    山東士族!


    隻不過這個山東並不是後世的山東。


    而是泛指肴山以東的很大一片區域。


    有的屬於河南道,有的屬於河北道,甚至還涵蓋山西的一部分地方,以及江淮背部的很多府縣。


    而在這一片土地上盤亙的世家,統一被稱作為山東士族。


    勢力很強,強到令人發指。


    另一股強大的勢力叫做關隴貴族,自從建國之後一直和山東士族爭鬥,然而七八十年鬥來鬥去,雙方誰也沒能把誰弄下去。


    很多人經常說,武則天時期把世家滅掉了,其實那隻是假象,世家一直活的很悠哉。


    尤其山東這邊,士族盤亙幾百年,根深蒂固,把持一方,利益觸手伸展到方方麵麵,縣域官員由這個縣的幾大家族輪流做。


    整個肴山以東,情況皆是如此。


    所以某些士族才會說,郭子儀千萬不要來指染他們的利益,因為,那些利益已經被他們視作固化的利益。


    外人想來分一杯羹,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


    郭子儀所在的琅琊郡四周,屬於更為純粹的山東之地。基本上就是後世的山東,行政劃分一共20個府。


    南路擁有五個府,下轄屬地46個縣,按照郭子儀的權責分屬,他有權力在任何一個縣域征兵……


    不但征兵,還能駐兵。


    不但駐兵,還能指派軍事將領。


    比如每個縣衙之中的縣尉,乃是專門執掌縣域武力的官員,這個官員的派遣和任命,郭子儀就有資格直接拍板。


    權力是不是特別的大?


    除此之外,作為鎮守大將軍的郭子儀還有特權,是什麽呢?是從各府各縣抽取軍稅。


    所謂軍稅,就是供養兵馬的稅。


    各府各縣無論一年的稅收有多少,郭子儀作為鎮守大將軍有資格索要三成。大唐國庫一般是上繳六成,那麽隻有剩餘的一成歸各府各縣。


    這是大唐開國之時的規定,據說由那位傳奇人物渤海大帝參與製定,當初似乎有個專門名詞,叫做大唐國庫和地方分稅製度。但是隨著時間久遠,這個詞匯已經很少有人提及。


    國庫六成,每年上繳入庫。


    軍稅三成,供養駐地兵馬。


    屬地一成,是各府各縣的收入。


    這一成收入是全縣稅收的一成,主要用來供養本縣的十來個官員,比如縣令,比如縣丞,又比如縣尉,典吏,司法佐……


    除此就是一些衙役和幫閑,一整年下來也開支不了多少錢糧。


    所以一成稅收很不錯了,官員們的收入屬於高收入。


    但是,世上從來沒有滿足的人。


    一成稅收已經很不錯,四成稅收豈不是更完美?國庫的六成上繳不敢亂動,屬於軍稅的三成可以貪下來啊。


    而這三成軍稅,恰恰是鎮守大將軍的利益。


    以前的時候,山東南路沒有設立大將軍,各地縣衙自己供養縣兵,軍稅自然會塞進腰包裏。


    縣兵才能吃幾個糧食?


    不打仗的時候需要讓兵卒吃的太好嗎?


    甚至就算打仗,跟我們有啥關係?錢糧拿去供養丘八多可惜啊,截留下來成為自家的財富不好嗎?


    抱著這種想法,肯定伸手截留,拿習慣了之後,習慣成為自然,那麽下意識的就會認為,這份利益就是自家的利益。


    不管誰來分享,都會疼如挖肉,既然想挖我的肉,肯定是我的敵人……


    所以這五個府的官員們,以及盤亙在46個縣的士族們,暗中觀察了很久,也曾警惕了很久。


    一開始的時候,尤其是聽到朝廷設立大將軍的時候,這些士族先是集體暴怒,然後又相互溝通聯係,擰成一股繩,聚成一個利益整體,準備等郭子儀前來之時,立馬給上一個惡狠狠的下馬威。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士族發現事情出乎意外,鎮守大將軍竟然沒有動靜,隻想縮在蘭陵縣裏過日子。


    哈哈,胸無大誌啊。


    這還擔心個屁,這還聯合個屁。


    利益團體沒了外地,內部重新又分化,再次恢複老樣子,相互間爭奪每一份利益。


    ……


    五個府的紛爭,郭子儀仿佛毫無知曉。


    嶽父刺史李博然倒是提醒過幾次,甚至琅琊郡的世家以及長安遷徙世家都有提醒。但是突然有一天,這些人竟然也不再提了。


    反而和郭子儀一般,仿佛忘了這五個府的利益。


    接下來的日子裏,蘭陵縣似乎真的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築城,給民夫發糧食。


    授田,督促著百姓種地。


    辦產業,派出商隊前往長安跑商。


    募兵,一萬精兵漸漸的操練成型。


    曾經裝作劫匪搶到的那批軍械,終於悄無聲息的從山中啟封,這可是十二車軍械,全都是出自大唐工部的精良軍械,專門為邊軍所打造,每一件軍械都是寶貝。


    五千杆桐油長槍,三千把硬木強弓,配發下去之後,戰力和邊軍沒區別。


    但這還不算結束。


    郭子儀離開長安之前曾經大肆采購生鐵。


    一幅又一幅重甲,在一座工坊裏悄悄被打造而出。


    一柄又一柄橫刀,漸漸做到了全軍人手一柄的配備。


    時間慢慢在推移,整個蘭陵縣每天都在忙碌著,然而給外人的感覺,卻像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


    終於,時間到了今年的秋收。


    田野之中,麥浪泛著金黃,一陣秋風吹拂,仿佛蕩著波紋。


    郭子儀的一萬精兵,突然有兩千兵馬出了蘭陵。


    向北而行……


    蘭陵以北,乃是琅琊郡的郡府所在,而過了琅琊郡府再往北,則是山東南路最北邊的兩個府。


    淄川府。


    青州府。


    兩千兵馬,全是騎兵,渾身罩著鐵甲,戰馬也配備鐵甲,日光浩浩之下,反射著黑黝黝的光。


    人手一杆桐油長槍,平放在戰馬的馬鞍上。


    人手一把硬木強弓,斜挎在戰士們的背部。


    腰間是橫刀,刀鞘全都雕著‘蘭陵玄甲鐵騎’六個字。


    老天爺,這支兵馬竟然全是鐵騎,不但是鐵騎,而且是曾經天下聞名的玄甲鐵騎。


    兩千鐵騎一路向北,越過琅琊郡郡府之後突然分兵,一分為二,各自一千。然後繼續前行,不急不慢的接近北部的兩個府。


    一個是淄川府。


    一個是青州府。


    ……


    先於兩千兵馬出發的,是發往兩個府的兩封信。


    “秋收在望,民生寄托,每年此時此節,常有匪患滋生,掠奪百姓,搶錢搶糧,又有屠村屠民之事,千家萬戶苦不堪言。”


    “本大將軍受陛下封賜,鎮守山東南路五個府,職責所在,屬地清平,因擔心匪患橫行,影響秋收糧食入庫,故而於今日派出兵馬,前往爾地進行巡視……”


    “此信,寄發淄川(青州)二府,提前通知,望爾周知,待我大軍到達之日,煩請按照軍律予以配合,提供相應錢糧,以做軍馬吃喝供應。”


    “另,此二府下轄八縣之縣尉,即刻前來蘭陵,拜會本大將軍,將有一場考核,嚴查爾等領兵之能,若延遲不至,軍法治之……”


    砰的一聲!


    淄川府府尹重重一拍桌子。


    這位府尹麵色鐵青,雙目之中幾乎噴出火來,咬牙切齒的道:“他以為他是誰?竟然想用一封書信指手劃腳。這裏是淄川,是我們淄川四大家族的淄川。”


    在場坐著一群官員,以及幾個家族的主要掌權者,人人臉色難看,眼中閃爍著憤怒。


    誰也沒想到,一直被他們嘲諷和輕視的郭子儀竟然有動作了,雖然他仍舊躲在蘭陵縣沒有出來,但是他麾下的兵馬卻派了出來。


    好啊!


    真是看走眼了啊!


    原來你不是想關起門來過日子,而是準備在利益出現的時候才動手。


    秋收,果然是選了個好時刻。


    書信裏說的好聽,說什麽派出兵馬巡視各地,主要是擔心匪患滋生,所以派兵是為了震懾匪患,然而誰都不是傻子,豈能不知道郭子儀的意圖。


    這廝在信上說的很清楚,要他們按照軍律提供錢糧,名義上是供應這次出巡兵馬的吃喝,但是誰都知道他想拿走的是多少。


    三成稅收!


    整整三成稅收啊。


    按照大唐開國之時的規定,這三成稅誰是用來供養兵馬,可是這麽多年以來,這三成軍稅一直是大家的瓜分。


    我們注定塞入囊中的私錢,郭子儀現在要來拿走?


    ……


    “府尹大人,不能讓他得逞?此人就算是鎮守大將軍,擁有者名正言順的權力,但是他想拿走我們的錢,這就是割下我們心頭的肉。”


    “這世上什麽都是假的,唯有實力才是真的,想指染利益,必須有相應的實力。可他一個爛泥出身的人物,有什麽實力剜我們的肉?”


    “他是武狀元不假,然而武狀元再能打又能打幾個?”


    “他是大將軍又怎麽?沒兵的大將軍隻是個笑話而已。”


    “早就探聽過了,這人總共隻有一千兵馬。其中兩百人是他砸鍋賣鐵才養起來的兵,另外八百則是武陽王府陪嫁給孫女的嫁妝……真是可笑啊,堂堂一個大將軍隻有兩百兵,反而妻眷陪嫁的有八百。”


    “就算這全部加起來,一千兵馬拿來嚇唬誰?咱們淄川四大世家,再加上十多個小姓士族,每家隻需要出動一兩百個家丁,就讓他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實力。”


    “想拿走我們的錢,想分割我們的利益,哼哼,那就別怪我們打他的臉。”


    “府尹大人,府尹大人,您在聽嗎?為什麽您的臉色這般難看?”


    “哦對了,郭子儀這次派來巡視的兵馬是多少?有五百嗎?他不可能把全部兵馬都派出來吧。”


    ……


    眾目睽睽之下,淄川府尹麵色森然,冷冷笑道:“就算他全都派來,又能那我們怎樣。”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莽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下出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下出水並收藏大唐第一莽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