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 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智慧的闸门随时开启着。 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贡献出去的,转眼间就会把它们都收回来。 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所造成。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别忽略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的,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我们决不可以把自己制造出来的事情,将责任推给他人,埋怨他人;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有错,错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意不可能被他人,他物,或任何力量所支配,我们应该听从佛陀慈悲的训示,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和平、公正、友爱。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那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 这两句话是: “所有的人,对我都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别轻视这两句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为你制造出不同的环境来;你自己一贯所相信的,都会变成事实。 我相信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左右指引我们,实现我们所思所想所相信的正道。同时,我们的潜意识也常常在接受我们意识所相信的一切。既然我们所相信的总会变成现实,那么我们当然应该选“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行为准则;而不应该选“所有的人,对我都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来指导自己的行止。 佛菩萨有无边的力量,永远都不会舍弃我们。佛菩萨慈航普度,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就能解脱自在,随心所愿。 如果你坚持相信生命是孤苦的,没有人爱你,那么,你的世界很可能真变成孤苦和没有人爱──因为你自己躲在阴暗处,太阳自然照不到你。人唯有先能自助,然后佛才能助你。 快快放弃所有消极的意念,把自己改变。如果你始终相信四处都是爱──你爱人们,人们也爱你;我相信只要你坚决地这样想,过一段日子,这思想就一定会变成事实──你将得到充满爱心的人,进入你的世界,而那些已经在你生命圈子里的人们,更会对你充满爱意;而你,也会很容易对人们表示你的爱心。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错误愚蠢的信念,对生命有顽强的执着。 我不想指责任何人,因为确实大家都已尽力了。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将可以活得更好,和可以有更多的理解力,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改变一下,使自己做得更好更完美呢?很多人把自己的现况看得一文不值,这又何必?既然我们有了这本书,就证明我们都有必要改变自己了。所以,请把那些愚蠢的意念全部抛掉吧! 早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受到在我们身边的所有成年人的影响,这影响和我们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时,我们依靠成年人,从他们那里学习怎样看自己,怎样看世界。假使和你一起生活的成年人非常不快乐,常常恐惧、内疚、愤怒的话,你便会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这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失去自信。 失去自信的孩子常常这样想:“我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完全是我的错”、“我愤怒,我是一个坏人。”即使在我们慢慢地长大成人以后,也还会不自觉地重复小时候所受的影响,一时不能摆脱。 我们并不是有意要这样,也不是故意要是非不分,这只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牢不可破的“家”,不知不觉就重复了小时候的习性,而无法挣脱那时候的种种经历。 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现在已经不再是童年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仍然像对待我们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一样。同时,我们对待自己也往往还像早年我们的家长对待我们那般,既会责备,也会爱护,态度就像家长一模一样。我们可能时时都愤愤地对自己说:“你做什么都做得不对!”“这完全是你的错!”也可能时时都柔和地对自己说:“你做得很好呀!”“我真爱你!”这种种情形十分普遍,任何人都不必责怪自己的家长什么,因为我们的家长也曾是同样的受害者,他们不可能以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教导我们。 第二章 你有什么问题 第二章 你有什么问题 每当我问人:“你有什么问题?”很可能,他会这样回答我: “我年纪老了,身体有问题,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痛得我一刻都不得安乐,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清楚,样样机能都在衰退。” 不错,这些问题的确很普遍,我很同情。 也有人会这样说: “我和别人的关系,总搞不好。他们对我诸多要求,却从不给我支持。他们批评我、诋毁我,一点都没有爱心。他们凡事都针对我,不理会我的困难,甚至从来都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是的,这些问题,的确成问题,我很同意。 又有人这样回答我: “我没有钱,所赚的钱又少,不够用,要付出去的,总比辛苦收入的更多,令我收支不能平衡;仅仅金钱这方面,已使我很彷徨。” 的确,时常入不敷出,真的很成问题。 还有人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有机会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应该做什么?我没有能力使人家高兴,而且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不能够实现。没有人关怀我,帮助我能过得较好的生活,我太没有用,几乎做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对。又时常把应该去做的事情,拖延不做。” 申述这类问题的人,我真见过不少。 到我诊所来的病人,各有各的问题,所有他们的问题,大概和以上的几项问题差不多:或是身体有病痛,或是与人难相处,再不就是缺少金钱,精神苦闷──,有些甚至几项问题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个人只占一项那么简单。 病人们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他们的问题,都来自他们的思想,是因为思想不正确,才产生那些问题的。我常常问这些病人: “你生活得好不好?” “你的身体怎么样?”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你的钱够不够用?” “有关你的爱情方面,是怎么样的?” “你曾和多个爱人分手吗?我可以知道你每次分手的原因吗?” “请简简单单对我说一说你在孩童时的生活环境。” 当我的病人回答我以上这些问题时,我留心听看他们用什么语气来做答,和他们的身体姿势怎么样、面部表情怎么样。 因为思想和语言会制造每一个人的将来,所以我对他们的所思所讲十分注意。而每当我仔细聆听他们所说的话后,我总可以知道他们究竟存在有什么问题。“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我们每个人所说出来的话,分明这样却说成那样,用的语气又不对称,很多事都和他们的经历不符合,那么我就可以确定:他们如果不是在说谎,就是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断了联系。 我也会给我的病人一人一本小册子和一枝笔,让他们在纸上写出五句到六句句子,说说他们应该怎么样。 有些人觉得这样写很困难,有些人则写得不愿停手。 然后,我请他们把已经写下的句子读给我听。当他们读出“我应该怎么怎么”时,我会立刻问: “为什么你觉得应该这样?” “我母亲说我应该这样。” “我怕不这样做不好。” “因为我要十全十美。” “所有人都要这样做嘛!” “因为我太懒,高矮肥瘦都不合标准,太蠢、太丑、太没有用。” 我从他们的这些回答中,能知道他们的概念模式,究竟错在那里。他们读,我只静听,不加批评。直到他们读完六句应该怎么怎么后,我才跟他们谈话,讨论“应该”这两个字。 我认为“应该”这两个字,是文字中非常有害的两个字。当我们用“应该”这两个字时,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自己“错了”;我们的过去“错了”,将来也“会错”。 第三章 它来自哪里 第三章 它来自哪里 我们已经作过讨论,而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及别人,因此对自己不满意,不喜爱自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人们如果有任何问题,都由于他们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起。现在,且让我们来研究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 我们究竟怎么会从一个十全十美的婴儿,到长大成人时,反而充满难题,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和没有爱的呢? 所幸大部分的人并不如此。他们很爱自己,也很爱别人,他们一天比一天有成就,而且十分珍惜一切。 一朵玫瑰花蕾是非常美丽的,它的美丽始终一直保持,不单在花蕾盛开的时候,甚至落下最后一片花瓣的时候也都如此。含苞未放时娇嫩可爱,花朵盛开时美艳可爱,落花片片时凄艳可爱;它能在不停的变化中一直保持它的完美,真值得人深思。 我们也和玫瑰花一样,随时都在变动中,应该也能随时都很完美、随时都很可爱,从婴孩到青少年时期、从中年到老年时期,保持各阶段的完美。我们或已各自尽了自己的力量,以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觉察力、和有限的理解力,来使我们的生命趋向美好;可是我们的知识、觉察力和理解力都不足够,所以常出问题。但假如我们信佛,我们一定会以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处世,达到完善的境界。 清理思想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自己的过去,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在操纵我们的信念。 有些人认为这么清理自己的思想,过程一定会很痛苦;其实不需要害怕,在还没有清理和收拾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一看它们,认清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正如你希望要把屋子收拾干净时,一定要把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先仔细的看一看一样。 有些东西,你对它们充满爱意,会把它们擦抹一遍,甚至还用心的擦亮,使它们更加光辉美丽。有些东西,你认为需要修理,你便会特别记着它,细想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它。还有一些东西,你觉得它们对你已经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你便要把它们抛弃,像看过的旧杂志、旧报纸、用完的原子笔、残旧了的鞋袜等等,你都会习惯的把它们投入垃圾桶。 我们的房间既然要清理,就不要拖延,因为要做的事,迟早都要做。我们清理思想也是如此,清理时的态度也要这样。当你发觉有些旧思想应该被抛掉,你就抛掉;既不用珍惜,也不用怨恨,像你把吃剩的饭粒,从碟子上刮去一样。 想想,你会不会从垃圾桶里取出前天早已丢弃了的食物,再加品尝?清理思想也是一样,你当然不会再要被弃在垃圾桶里的思想,再来指导你明天的生活。假如某一种思想和信念早已证明对你毫无益处,那你便大可以把它们丢弃,像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一样。没人规定你信过一些什么便要永远信下去,绝对不可以改变;你大可破旧立新,改变一切,以簇新的面貌得到新的收获。 现在,我要拿我的一些病人来做例子,让大家看看他们那些不正确的信念,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有位病人相信他自己是:“我不够好。” 那“我不够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从他父亲那里来的──他父亲常常说他很蠢。他也曾希望事业成功,而且他的父亲也曾以他为荣,因为他有志气,还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可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使他充满怨恨,终于他在事业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父亲一再支持他,给他一笔又一笔的钱,想使他转败为胜,但他都无法成功。原来他在潜意识里,因为憎恨父亲常说他蠢,所以便不知不觉的用事业失败来向他的父亲报复,使他损失金钱。 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真理是我们内在不能被改变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是:“它是否真的?”答案有两个:“是”或“不是”。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半杯水,同时可以被看成是半“满”,或者是半“空”;不同的角度,即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选择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思想,我们绝对有权可以选择。 大部分的人们,都会跟随他们父母的思想;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我们一定继续跟随父母的思想。人根本不应该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 任何我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我来说,它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你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你来说,也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他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他来说,同样会变成事实。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那么,你和我的生命历程,也会完全不一样。 研究你的思想 假如你的经济突然崩溃,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个层次,相信你自己会没钱、会欠债穷困,你因此郁郁不乐,没有作过稳定经济的切实计画。 固然,美好的东西往往不长久,但消极颓丧,也大可不必。生命对你不会不公平,只是你自己没有斗志,常常说自己:“我怎样都胜不了。” 这一类丧气话,可以冲昏自己的头脑,作出不正确的决定。 如果你还没有能够吸引到一个异性来爱你,那也是你一直认为“没有人会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或者,你是在怕异性会像你的父母一样,支配你、管辖你。也或者你常以为:“人们只会伤害我”。你在内心先拒绝人,使人不敢接近你,不是人人无端端拒绝你。 有些人的身体健康不佳,他们常常相信:“我的家人身体都不健康,所以我的身体也一定不健康。”或者:“那是因为天气变坏,所以我的身体就变坏。”又或者:“我根本是来到世间受苦的”、“祸不单行”──。 他们不去研究和对治他们的健康不佳,只以消极的信念来接受他们的健康不佳,身体自然不会好了。 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而自己并不知道。大多数的人,都不认识自己的思想信念;他们只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看成是自然的,像饼干咬过后一定会碎一样。 不论什么问题,都有它的思想根源,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后彻底改变。 很多使我们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挣扎的问题,在感觉上,都是那么现实、那么困难,好像与我们内在的思想信念,完全无关,只是从外面逼近来的、无可奈何的事。如果你那样想,如果你以为自己完全是被动的角色,那你便错了。 佛教告诉我们,凡事有“因”必有“果”,果是从因而来,并非无端端发生。我们只要想想,在学校里面发生问题的永远只是那几个常常发生问题的学生,便可以知道,学校并没有逼他们发生问题,是他们自己先有不正确的思想原因,才引他们得到麻烦的结果,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看看你生命中的问题吧!问问你自己:“我有什么不正确的思想信念,使我制造出这么多的问题?” 让自己静静的坐着,仔细思索,同时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你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给你正确的答案。 童年学来的信念 有些童年学来的思想信念,是积极和有益的,对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有帮助,例如:“过马路以前,要先看看街的两面,有车就不能过去。”──等等。 也有另一些信念,只合于小时候有用,到了我们长大,便不再适合,例如:“不要听信别人的话。”──等等。接触别人是成年以后不应再害怕的事,如果永远对别人不信任,人就会变得寂寞和孤立,限制了在社会上的发展。 第五章 我们要怎样做 第五章 我们要怎样做 决定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降;大多数人,都执着一切,不肯去尝试改变。 很多人会这样说:“我觉得不可能改变,也没有希望能改变,所以不想尝试改变。” 还有很多人这样说:“我觉得还是不改变的好,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生活在痛苦里,知道怎样去接受这些痛苦,虽然我不喜欢有痛苦。但是,那总比去违反它好,因为违反它,它可能会变得更坏、更令我受不了。” 事实上,怨恨最没有益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使我们怨恨,怨恨完了以后,另一些不好的事情又发生,于是我们又再怨恨──这样的循环不止,令我们永远也不能超越出痛苦。 怨恨有什么用呢?它是一个愚蠢的反应,和一种拒绝去认识的生命反应。 我们要仔细的问一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了什么,竟会有这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使人不得不怨恨? 我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什么信念不对,才会制造出这么多的烦恼和颓丧,引使别人不时来骚扰你。为什么你不改变思想行为,阻止不好的事情发生,使你永远不再怨恨? 就算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要想想佛陀教给你的一个“忍”字,慈悲地去对人、慈悲地去应付问题,才是真正的解脱痛苦之道。 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你宽厚对待别人的错,别人也会在你错时,宽厚地对待你。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自己有多顽固的话,你只要想想你是不是一个“肯去改变”的人,就能清楚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把生命改变得更好,把一切处理得更合适、妥当,也更轻松。但是,尽管我们是这样盼望,但要我们真正有所改变,却常常办不到。我们宁愿他人改变,来适应我们,也不愿自己改变,去适应一切。 假使你自己都不能为自己改变,那别人又怎能为你改变他们自己呢?改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至于毫无办法,我们只要能从自己的内在改起,先改变我们的旧思想,再改变我们对人说话的态度;自自然然,外面的境遇,也就改变了。 改变思想、改变说话态度,就能改变生命,使一切变得更好。说来轻松,做起来却往往并不容易。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顽固性──或多或少;也有毅力问题──能坚持不能坚持。 像我自己,一向都很有点顽固,甚至现在,每当我的生命中,有需要作出新的决定和转变时,我那点顽固,便会从内心深处,浮现到表层来,使我抗拒改变、使我保持我的旧思想,使我一时里又成为一个自以为是、怨恨孤立的人。 经过多年积极改进的我,都会如此,可见人的顽固,多难对付。 我把对付顽固作为我自己的学习课程之一,经常努力,当顽固发生的时候,我总要告诉自己:我是在生命的重要转捩点上,决不能姑息懈怠,任顽固胜利;既然我决定在我生命中要有所改变,就一定要有新思想新行动!那时,我便向我自己的内在,深深的钻下去,把旧思想一层层的剥开来,让每一层旧思想,都换上新思想。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困难,因为有些旧思想,很容易被剥去,而另有一些,则像拿一片羽毛来拨大石那样的棘手,旧思想会毫不为你所动,屹立不倒。 人往往被严重的问题,阻挡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便永远只有失败。对于去旧换新,愈是顽固的旧思想,愈是生命的绊脚石,所以非去掉它不可。认清了,认真去对付,有毅力,就能得到胜利。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信念错误,并不是表示我们过去不是一个好人,不必为我们的过去悲愤,还应该在改进的“当下”,高高兴兴的庆祝一番才是。 第六章 停滞不改变 第六章 停滞不改变 “生命韵律在流动,在改变。” 我们常常有很深的旧思想、旧信念,隐藏在我们的内心里;我们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变它。 留心你有所悲怨的时候、注意你情况不妙的时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关头,因为这表示旧的思想信念,已经不再潜伏在内心深处,这时已经浮现到表面上来了。 我们在这个重要关头留心注意,我们便会走近一个良师、一个益友,或寻找一些书本、得到一些知识,那会令我们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够应付和消除自己一向的坏思想、坏信念。 我自己的醒悟,来自我的一个朋友。他告诉我有一个聚会,可以参加;我听到以后,内心感到有所感应,于是我一个人前往。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聚会,却竟然成为我迈向健全道路的第一步,现在想起来,这个聚会对于我的影响真大。 人们常常在开始他们第一步的时候,会觉得那一步开始得有些傻、不合道理,又或者会觉得它太容易。他们的思想,不肯轻易的接受它,以致不想跟随它;他们的抗拒力会很大,甚至在想到它的时候,都会发生反感。 这种反应其实都很正常。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既然有了想要改变的意图,这第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是我们所应该走的第一步,它能改变我们、帮助我们、带我们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一切。 没有耐性,是一种抗拒。我们抗拒的,是学习和改变;我们会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这样,就表示我们并没有花出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怎样化解问题。 如果你想从这一间房间,去到另一间房间,那你一定要先从椅子上站起来,再一步一步的向着另一间房间的方向走,才能到达那里;只坐在椅子上,口里说要到另一间房间去,而自己却不行动,这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生命上有了难题也一样。如果我们希望解决它,而又并不开始去处理它,难题自然不能解决。人一定要一步一步走,不可以没有耐性,没有耐性永远不能成事。 我们所出的问题,都应该由自己负责──这点认识也很重要。 我不是说你应该产生内疚心,或应该认为自己是个坏蛋。我是要你认识自己内在的力量,可以左右一切,它可以转化你的思想,也可以转化你的人生经历,避苦趋吉;这是佛陀所郑重教导我们的。 在过去,我们曾不自觉的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出令我们痛苦的经历,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现在,我们要认识我们的责任,开始注意和学习怎样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迎接积极的、充满善行善果的将来。 很多病人来向我要求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指示他们,要怎样从新的角度,去做一件事情;怎样去原谅一个人,不记仇恨。我发觉,当我这样讲时,他们的嘴唇常常都紧闭着,双臂放在腰腹之间,甚至紧握着双拳。 从他们的这些姿势上,我可以看出他们的抗拒力,非常之强,但我知道,我的那些话,正是他们极需要听从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课程要学习。那些最困难的课程,一定是我们最该选择的课程;如果十分容易,那就根本不必学习,自己都会明白。 注意该学的课程 如果你明白最令你抗拒的一切,正是你最需要接受的一切,那你就能面对你目前最大的问题,加以改变了。 你应该抛开执着、放弃抗拒,让你自己学习你需要学习的课程。一旦你这样做到了,那会令你所走的道路,以后更容易走。千万不要让你的抗拒力阻碍了你的进展,终止了你的改变。 第七章 怎样改变 第七章 怎样改变 世上最有用的学说,是能指导人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如果它做不到,那就是没有用的学说。我很喜欢受指导,因为我是一个实际的人,活着就想活得好一点。要是那个学说不能说服我,对我来说就完全没有用,不为我所接纳。人在基本的需要上,最希望获得指导的事是: (1)培养能力,使我们愿意解除旧思想、戒掉坏习惯。 (2)控制自己的心意,存善去恶。 (3)能宽恕自己、宽恕他人,解救自己、解救他人。 以上三项,看上去似乎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如果人能依照佛陀的指导,切实地去做,就绝对可以办到。即使不那么顺利,经过一段艰苦的克服时期,功效必然会明显地出现。 当然,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人无缘听到佛法,要自己摸索进行,那他们的困难就会更多一点。他们在尝试去戒除一些旧习惯的时候,往往整个情况会显得特别糟,其实这并不表示改变得不好,只是在改变的开始,情况总是会显得更糟,因为本来隐藏着的污点都浮现到表面上来让你看到。 能变总比不变为好,我们只要愿意开始改变,迟早会起作用,决不可以稍受挫折就此停止,一定要继续奋斗下去。 现在,我举出一些实例,看看别人发生了什么事。以下都是我亲耳听到的话: “我正在改变,希望能使我的经济繁荣起来;谁知我竟然接连损失了两笔金钱。” “我正在改变,希望使我的身体健康;谁知我一个月里,竟患了两次重伤风。” “我正在改变,希望我能够在工作上表现出我的能力;谁知我忽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 “我正在改变,开始戒烟;谁知在戒烟期内,和一个最好的朋友吵架。” 他们这些在改变中遇到的问题,实在与他们的改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沮丧。改变既已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成功既不是原地踏步就能达到,也不是刚一起步,就唾手可得。道路常常并非宽坦的,既然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经济,接连损失两次金钱算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推断出两次损失的原因,以后就不会重蹈覆辙;转亏为盈的机会,大大增加。再继续努力下去,经济繁荣的目的就一定达到了。 和女朋友吵架吗?没问题。吵架其实也能帮助认识对方,并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爱情的致命伤;如果能够在一场大吵以后,解开了问题的症结,对于双方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这只在于双方是否真有诚意,双方的沟通,发不发生问题而已。如果既有诚意,又能沟通,那么爱情的花一定盛开。 男女之间是如此,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吵架和戒烟,相信毫无关连,只要朋友真挚,吵翻了还是会重修旧好的,甚至比没吵架以前,更认识到这段友谊的可贵。 至于忽然失业和接连两次重伤风,问题想也都与改变自己无关。人家裁员,是因为有不得不裁员的理由,重伤风更完全是自己抵抗力弱和感染病毒的关系,那些都只是时间的巧合而已。 总之,改变是需要的。人的周遭时时都在改变,人的机能也刻刻都在改变,你执着现状,想丝毫不变,如何可能?人要是不去适应生命,生命就会低落,沉沦到底。 其实,我们人人都在改变,没一个不在改变,所有存活的人,都在努力改变中。不过,有些人是稍觉不对就改变,有些人要等到大事不好才改变罢了。 一部机器需要加油时便立刻为它加油,自然比机器用坏了要拆开修理省力得多。人在使用机器时,能及时加油保养最好;用坏了再修理,多花时间,多花精力金钱,才可以重新使用;但如果听其自然,完全不加理会,那机器就只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对你一无用处了。 第八章 建立新的一切 第八章 建立新的一切 我不要肥胖 我不要贫穷 我不要年老 我不要住在这里 我不要这段恋爱 我不要像我的父母 我不要停滞在这份工作上 我不要我现在的头发、鼻子、身体 我不要孤独 我不要伤心 我不要生病 以上的句子是我们习惯用的,我们以为只要对抗消极的东西,就可以得到积极的效果,其实这完全错误。我们时时都会埋怨自己,可是埋怨并不能改变我们,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积极。相反的,如果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对抗消极,便会钻进消极的漩涡里,永远也不能走到积极的岸上;不单如此,而且还会制造出更多的消极,把自己完全困在其中。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一面,如此,以上的句子就会变成这样: 我不算太胖。 我有足够的金钱。 我永远都感觉年轻。 我现在就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 我有一个很快乐的恋爱关系。 我就是我自己,不是我的父母。 我喜欢我的头发、鼻子、和身体。 我充满爱意。我很快乐自由。 我的身体很健康。 我们要学习在积极的一面许下心愿。我们平常都习惯了说消极的话,例如:“我恨我的工作。”这一句话,虽然说的是事实,可是它并不会帮助我们进步,因为它是消极的。真正积极的说法应该是:“我想我不久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新工作。”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心境便会开朗,真正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很适合的新工作。 我们应该不停的许下积极的心愿,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习惯于讲消极的话。假使我们一时还没有能转变过来,我们就从“当下”开始。总之,我们不再让消极的一面,操纵我们。 当我们许愿的时候,不要说“我希望”或“我要”,而要说“我可以”。因为,“希望”或“要”,都不及“我可以”来得有力量、充满信心。“希望”常常很渺茫,所要的也可能常常得不到,只有“可以”做到的,准能做到。 我们尤其要赞赏自己,甚至可以在心里常常告诉自己:“我赞赏我自己”,次数越多越好。每当发觉自己快要钻向消极思想的时候,更要多提醒自己,告诉自己:“我赞赏我自己”,这样你就能在积极方面,发挥你自己的潜能了。我们都并不知道我们隐藏着多少潜能,怎么就随便自暴自弃呢? 名闻全世界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愚钝的小孩,他曾经作过自述说:“大体而论,学校生活相当使我沮丧。所有和我年纪相若的人,似乎在游戏或功课,他们都远比我强。每种竞赛一开始就完全落后,那种滋味可真不好受。” 他年满十二岁,由于考试成绩不佳,被编入哈乐公学最低年级的基础班,其后将近一年,他始终停留在那不体面的境地。聪明的学生都兼读希腊文拉丁文,他却不能。 他的那一班被学校认为是“放牛班”,只配读本国语言──英文。而他又是班上最鲁钝的学生,仅读英文也要比别人多花三倍的时间,才读完三年级,而且,他始终没有能在哈乐公学初中毕业。 请想想,假使那时的邱吉尔颓丧自责,不赞赏自己,又哪里会有后来的成就?我们人人都和邱吉尔一样具有潜能,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所以一定要告诉自己,以及相信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各人皆有独特性格,这是每一个人宝贵的地方。自然界永远没有重复,每一滴雨水,和另外的雨水都不同;每一片雪花,与其他的雪花都不同;每一朵花,和另外的花朵都不同;我们每个人的指纹,和别人的指纹也都不同。我们不一定要跟随其他人一样的去行事,也不可以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人。 我们甚至不需要和别人竞争、和别人相比,更不需要变成像他人一样,那只会伤害我们特有的精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性格。 我在没有学会赞赏自己之前,也不知道究竟自己能做些什么;直到我学会了赞赏和喜爱自己以后,我才觉得自己的独特性格,是多么的有意义,可以尽量的发挥。 我和心理学家詹姆斯同样相信:“你的信仰,会有助于创造事实。”这种说法,和佛家的说法也很相同;命运操在我们自己手里,连注定要生死轮回,也可以修行顿悟,得到涅槃解脱。 人有时候的确会有失败感,但跌倒了可以站起来再走。失败,其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坏事,人之所以失败,大都因为做了他能力所不及的事,而这也正是人应该去尝试的事。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到经验教训,就不会再失败,非但不会再失败,还会带来成功。 南非人有一句谚语:“凡百祸患,皆是福根。”佛家说:“烦恼即菩提(智慧)。”一个没有经过忧患的人,决不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问题来时,面对它、应付它,旧的办法行不通,找新的办法。新的办法自己想不出,去请教朋友、请教父母、请教专家,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再不,就请试试“静坐”的神奇力量,它能由“定”发“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若没有去旧立新的精神,又哪里会有转败为胜的喜悦?脱胎换骨的痛苦,值得咬紧牙根忍受,何况那种痛苦决不长久,当你坚定不移时,四面的助力都会开始向你伸手。 一粒小小的番茄种子是不能轻视的,你只要着手把它种入泥土,给它适当的空气、阳光、水和肥料,它就可以由一小点透出土壤的芽,变成枝和叶;若是你还懂得怎样疏枝、怎样摘顶,它更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日子里,为你结出数十甚至上百粒番茄,让你看到你的成绩,得到收获。而且,你的快乐从它发芽那一天便开始,以后的工作,也都在快乐中进行。只有在把它移植入土壤之时,你才犹豫不定,患得患失;惟恐移植之后,番茄就此夭折。若是在这块你想种植番茄的泥土上,已经种别的东西,而且必须先把它们拔除时,你可能更会不敢动手。 凡事开头难。但是,没有开始,哪有收获?所以,请把你的消极信念都打消,像拔除泥土上的野草、除去泥土中的石块一样。请你不要再说: “我的生命一团糟。” “我应该去整容。” “没有人爱我。” “我没有一个好住处。” “我恨我的工作。” “我不知道该怎样运用我的生命。” “我整天没闲着,但做事却不够多。” “我不及别人好。” 你可以把上述的消极思想变成积极,你可以这样想: “我要消除我不快乐的消极思想。” “我有一个正常的身体,面貌也不丑。” “我到处都经历到爱。” “有住的地方已够好。” “我有机会得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 “我会把生命运用妥当。” “我欣赏我所做的一切。” “我喜爱和赞赏自己。” 一粒干瘪的番茄种子,可以变成数十百粒又红又大又美味的番茄来,何况我们堂堂一个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难都不需怕,何况一时有困难?“天助自助者”,假使你自己肯发奋,奇迹说不定明天就会出现,你可以今天便抱有这种信心。 你今天埋头苦干,今晚便会有收获;坏运气结束以后,好运气必然开始。旧的、过去的,已经影响过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使它不再发生作用;我们可以善用“当下”,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生命。 要细思佛理、实践佛法。佛理是最完美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行动上依靠它。同时,我们要和有益于我们的朋友往来,更要吃对自己有益的食物、喝对自己有益的饮品,最好是吃素,绝不饮酒。 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同样是我们所需要的;运动使我们的肌肉和骨骼强壮、血流通畅,还能强健心脏,和促进抵抗疾病的能力。游泳、打太极拳、练瑜伽、步行等等都可以选择来做。 静坐能够把我们的心意安定下来,培养我们内在的智慧,所以人人都应该练习静坐。我也天天练习静坐。当我闭上双眼,我便向自己说:“有什么是我现在需要知道的?”我这样问完以后,便静静的坐着等待答案;如果答案立刻出现了,那当然最好不过,如果答案没有立刻出现,那也没有问题,它自然会在几天以后出现。 我们还可以练习更深奥些的静坐技巧,也可以念佛,更可以到佛寺去参访,这些都有益于我们的身心。我们一定要积极地达到精神、心理和身体三方面的平衡,不能疏忽其中一项,疏忽任何一项,我们便不能平衡、不能真正的受益了。 第九章 每天的生活 第九章 每天的生活 “我喜欢练习新的技能。” 如果小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跌倒了便不肯再学走路,那么他将永远都不会走路,永远都不会知道走路其实很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孩子在学走路一样,我们所开始学习的,也都需要经过很多的练习才会成功。首先,我们要有很大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在所有过程中,不可以觉得它很困难;一定要把所学的看成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小心的去学习它。学习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不论你学驾车、学打字、学打球,或者学习新的积极思想,都会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做下去,克服了困难,我们便会觉得很容易,再没有一点困难了,你不妨时时提醒自己:“我在尽我的全力。” 当我们开始学做任何一样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当然是很胆怯的,因为没经验,我们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把它做得好。 支持自己,很有信心地继续做下去;即使我们的开头并不出色,以后一定也会很成功。 我记得我的第一次演讲,当我演讲完毕,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我不想别的,只暗暗支持自己、安慰自己说:“讲得还不错啊!这是第一次演讲呢,如果再讲几次,一定会讲得更好。” 当我坐下以后,我想到以后演讲需要改进的几点。我绝对没有对自己的初次演讲批评,而只是支持自己的表现。我恐怕如果我一下台便把自己的演讲批评得一无是处──骂自己没有用、犯了这种错误、又犯了那种错误──那么,我可能会不敢再作第二次演讲,即使一定要再次走上演讲台,也一定会觉得特别的胆怯紧张。 我支持自己,却不自满;因此可以有所改进,以后的成绩,当然会更好。事实如此,在我第二次演讲时,我已经熟练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更完全没有一点怯场。 我也曾经买过一部电脑,学习使用电脑。电脑这种东西真是神奇,要学习使用它,起初并不是没有困难,但当我继续不断地学习以后,一旦学会,它就真的那么有用,简直就和变魔术差不多,十分有趣。但是,要是我没好好地学,错误地应用它,那它便一无是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曾经觉得沮丧、失去耐心,但是看到电脑静静地坐在台上,等待我去寻出它的用法,我就立刻精神百倍,重新对它发生兴趣,最后终于完全把它弄通、把它学会,使它成了我的一大助手。 我想,每一个学佛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在初开始时,人人都觉得学佛很难,不容易做到佛陀所指示的一切,非但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但是,当人们继续学下去以后,不可能的,变成有可能了;不容易的,也变成容易了。 我的生活程序 我每天的生活程序是这样的:早上醒来,在眼睛还没有张开的时候,我就在心底感谢佛和所有我想到的人,以及一切。然后,我去洗澡。洗完澡,我会花上半小时的时间,用来静坐和诵经。跟着,我做大约十五分钟的运动,然后吃早餐:早餐包括水果或果汁,还有不带咖啡因的百草茶。 我真的很感谢我有足够的食物。我感谢种植和制造食物的农人、商人,以及对我的生活有所帮助的人。 午餐之前,我会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容光焕发?假使无病无痛,精神健旺,我就心满意足,觉得这一天实在很愉快;我能知道一切,能做我想做的事,积聚出一些成绩,这一切都那么完美。 我的午餐通常都是最普通,不用多费心思去烹调的食物。下午工作完回家,我会放松全身肌肉,静听一些合我心意的录音带。 第十章 人际关系 第十章 人际关系 人的生命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依存关系。 你现在和这本书发生了关系,你和我的见解也发生了关系。你和别人,和工作,和物件、食物、天气、交通工具──等等的关系,同时也在反映出你和自己的关系。你和自己的关系,大都受童年和成年人关系的影响;成年人当年对你的反应,会变成今天你对自己的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 想一想:当你责怪自己的时候,是否和当年父母责怪你时所用的语言一样?当年他们怎样赞许你?我可以肯定,你现在就在用同样的语言赞许你自己。 假如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时从来都没有赞许过你,那你便不知道怎样赞许自己,而可能会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完全不值得被赞许。 我不是在教你责怪自己的父母,因为你父母的父母,当年对他们就是那样;他们也曾是受害者,所以他们不懂得教导他们所不认识的一切。 专家说我们和别人的关系,都在反映我们和父亲或母亲的关系。又说,如果我们不去澄清这些关系,我们就永远只会重复这样做,不会和别人有真正的理想关系。 我们常常在人际关系上反映我们自己,和我们的那些信念。不论我们的雇主、朋友、爱人、儿女等怎么样,我们都用自己早年积下来的信念对待他们。 你常常会不喜欢某些人的某样事情;其实这些事情,就是你自己也在做的事情,或是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些人都符合了你自己的某样性格,否则你根本不会把他们保存在你的生活之中。 不妨观察一下那个在你生活中令你不满意的人,想出三种他令你不喜欢的地方,那是你以为他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你再向自己的内心深深地探索,看看你自己是否也和他一样,有相同的三种缺点?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和他做过同样不妥善的事? 把眼睛闭上,仔细的去这样想。假使你竟然发现自己和你不喜欢的人行为相同,那么问问你自己,看你愿不愿意把那些不好的地方改变?如果你能把那些坏习惯、坏信念从思想中除去,那你就可以要求别人也改变,或者不要再出现于你的生命中。 如果你的上司很喜欢批评你,对你很不满意,那么你也应该向你自己的内在探索。你很可能在某个心理层次中,和你的上司一样,不容易接受别人;或者你认定所有的上司,都喜欢批评、都不满意属下的表现,而你的上司就是那一类人。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 相反的,如果你是上司,你属下有一个员工时常都不听你的指导,那你更应该向自己的内在探索,看看自己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如果有,立刻把这些错误改变,这比把那个员工开除更有用。澄清了自己的思想系统,你就会容易接受别人。 如果你有位同事常常不和你合作,你也要向自己探索,想想你自己曾经有过那几次拒绝和对方合作?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很不可靠,时常都令你失望,你也应该向自己的内在探索,问问你自己:有没有使人家失望的地方? 如果你的情人对你冷若冰霜,缺乏热情,你可以试想,在童年时候,你的父母是否曾经说过“爱情一满足就会冷却”这句话?是这句话影响了你,是你觉得爱人冷冰冰,其实她并非如此。 如果你的配偶时常都埋怨你,对你很多事都不加支持,你也要想想:你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是否也常有一个在埋怨对方、不支持对方?你很可能因为这样,也就照样埋怨自己的配偶了。 如果你有个孩子,他的习惯使你生气,我可以担保你自己一定也和这个孩子一样,有同样的习惯。小孩的习惯是从模仿他旁边的成年人而养成的,只要你自己把这些坏习惯清除,你的孩子也同样会很自然的改变过来。 第十一章 工作 第十一章 工作 “我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感到满足。” 这句嘉言,是不是也是你的理想?你有没有被以下的思想,限制了你的满足?让我们把这些令你不满的思想揪出来── 你不喜欢你的工作 你恨你的上司 你嫌所得的工资不够多 你觉得上司不欣赏你的工作成绩 你和同事合不来 你不知道究竟你喜欢做什么 以上的这些思想,都是消极和错误的。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又怎会有更好的职位?你的这种态度完全不能帮助你,徒然令你工作苦闷。 如果你真的对工作极不满意,如果你真的希望转换职位,如果你真的在工作上时常发生问题,或者你一时根本找不到别的工作;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这样做: 首先,保住你现在的职位。认清它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阶段。你做这个工作,是因为你有需要。假如办公室的同仁对你不好,令你觉得不快乐,你不妨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思想,令他人对你不满? 找出原因以后,你应该注意自己的心意,小心的看待你现在的工作,甚至你以前的那份工作,都以爱心替他们祝福;要对你的工作环境,它的每一处地方、每一样设备、每一件工具、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位上司、顾客等等,都诚心的祝福和爱护。 你要肯定地想:“我时常都替很好的上司工作。”“我的上司时常都尊敬我,欣赏我。”“我的上司很开朗,替他工作很轻松。”你要把这些想法时刻放在心上,当你有一天自己成为上司的时候,你也会像这些信念一样,成为你下属的一个好上司。 记得有一位来见我的年轻人,他正准备开始一份新的工作,但是,他感觉到非常紧张,充满焦虑。我对他说:“为什么你老是担心做得不好?其实,你可以做得很好,很成功。只要你把心胸开放,让你的才能发挥,替你的工作环境祝福,对你的上司、同事、顾客都充满爱意,那么一切都一定会很顺利。” 他照我的话做了,后来果然非常成功。 我们在转换工作、辞去原来的那份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要以爱心去放下那份工作,并且祝福那个来接我工作的人,希望他喜欢做这份工作、希望他得到成功。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很多工作,需要各种人才,我们能在工作的地方和别人相处,由他代我、或由我代他,都是一种特别的缘份,所以必须珍惜。 平时,你要时常这样想: “我敞开胸怀接受这个很好的工作,它对我、对社会都很有意义。我可以在这份工作上,用我的天分和潜力表达自己,开创一片自己满意的天空。我尊敬、喜爱我的同事,他们也都很喜爱我、尊敬我。这个工作的环境很理想,而我所赚的工资也很合理。” 万一同事中有人使你不高兴,你可以用爱心去祝福这个同事。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有两方面:我们都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可以变成佛菩萨,也可以变成希特勒。那个令你不高兴的同事,虽然时常批评你,你仍然可以确定他的内心也充满爱意。人人都有佛性,他也一定有佛性。如果他现在沉闷不快,你可以确定那只是短暂的现象;过后,他仍可以活泼快乐。如果他充满恶意,你可以相信那只是表相,他内心也很柔和,很慈悲。要是你不去看别人的短处,只看别人的长处,那么,这个被你所认可的人,就一直都会向你展示他的长处。 所以,和人相处并不难,只要你能赞扬别人的长处就可以。 有一个男子得到了一份新工作,是在一间高级餐馆中演奏钢琴。这间餐馆的老板一向以刻薄闻名,缺乏仁慈,所有在这间餐馆里工作的人,都在老板背后叫他做“铁石心肠”。因此,这位演奏钢琴的男子,前来请教我他应该怎么做。 第十二章 成功 第十二章 成功 “每一种经验,都是一种成就。” 究竟什么叫做“失落”?它是不是指你所作的事,没有能如你的理想或盼望?经验的定律时常都很公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想信念完美的表达出来,就不会失败。一个人觉得他失败,一定是他忘记了走那必要走的每一步;或者他对自己缺少信心,以为自己再不会成功,所以放弃了他未走完的路。 这很像我使用电脑一样。如果我在用它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结果就不对了;错不在电脑,而在我自己,是我自己没有依着电脑的规则下达指令,所以电脑才会出错,为使电脑不再犯错,我以后必须更加小心学习,正确使用电脑。 “一件没有成功的事,一定要继续去尝试,不成不止。” 这句话很正确。但它并不表示你要继续蛮干、仍旧照着以往的错误方法重复实行;而是要你认识自己的错误,用另外一个方法去继续行事。 不停的转换较正确的方法,直到你能做到完全正确为止。 我觉得我们来到世上,大家都有可能从成功跳到更成功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这样,那只是表示我们所做的和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一致;或者自信太高,努力不足;更有甚者,自己已经成功了,却还不知道。 不过,如果我们把标准定得太高,定到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可以达到的地步,那么我们也有可能一直都不成功。 当一个小孩子在学走路或学说话的时候,我们会对他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赞美、都鼓励。小孩子的眼睛会因此充满希望的光芒,也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同样的鼓励自己学习新的东西呢?我们会不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责备自己愚蠢,或把自己叫做失败者? 很多演员在第一次预演的时候,就想表演得十全十美,毫不出错。我对他们说,预演的目的是学习,在预演的时候,是可以犯些错误的,它本来就为了要给演员学习和寻找新而正确的方法。 我们人人都要不停地学习,才可以得到新的成绩;把新的成绩,自然的变成我们的一部分,而且加以积聚。很多专家所展示的专长,就是他们在经过长久的学习后累积的成果。 我以前也曾拒绝尝试任何新的东西,因为我害怕我会不知道怎样做。我怕错误、怕献丑,其实不必这样。学习就是准许我们犯错,而我们的潜意识,能把一点一滴的所得接连起来,最后一定完全学得会。 不论你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已有多久时间,只要你现在想改变,你便可以塑造出成功的雏型。不论你想在那一个范围内得到成就,你需要作的基本功夫,都是一样的──要种下成功的种籽,这些种籽,自然会长成很好的收获。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使用的“成功”秘诀: 相信佛的法语是明智的指导。 自己所接触的事,都会成功。 社会上有很多机会给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 我对成功得到了新的门径。 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 我有接受佛法的能力。 佛菩萨庇佑我。 你可以把上面的每一句,在你一有空闲的时候便去重复想着,让这些意念,充满在你的心中。 你不需要担心“怎样”去实践它们,机会自然会来到你的面前。你只要信任你内在的智慧,让你内在的智慧引导你便可以,你是值得成功的。 第十三章 拥有钱财 第十三章 拥有钱财 有很多观念,我们必须把它们澄清一下。 例如: “金钱是污秽和丑恶的。” ──其实,正当来的金钱并不污秽和丑恶。 “金钱是邪恶的。” ──也不尽然。能用在正当用途的金钱,一点都不邪恶。 “我穷得很好。” ──若是因为无可奈何而穷,怎能说它“很好”?若是因为自己懒散不进取而穷,更是一种耻辱。 “有钱的人,都是坏人。” ──很多人出生在大富之家;很多人经营成功,何罪之有? “我不要因为得到金钱,而变成一个骄傲的人。” ──为什么不能既富有又谦虚? “我永远也不会有一份好的工作。” ──这是你在否定你的才能,又不愿努力的想法。 “我永远也不会赚到足够的钱。” ──别人能,你当然也能。 “金钱的支出,总快过金钱的收入。” ──那是不懂得支配金钱。 “我时常欠债。” ──要是七个进水口却有八个出水口,自然时常都要入不敷出了,问题是:为什么不去堵塞漏洞? “穷困的人永远都只会穷困。” ──白手起家的人很多,数不胜数。 “我的父母很穷困,因此我也必定很穷困。” ──贫家儿女只要努力,都能转贫为富。 “艺术家一定要和穷困挣扎。” ──有金钱并不表示世俗,金钱和艺术并不冲突。 “只有投机舞弊的人才有钱。” ──这只是某一小部分的人而已,他们做什么与你无关。而且,投机舞弊终究会被拆穿,得到恶果。 “我不会有钱。” ──不是不会,是不想。 “我没有能力赚钱。” ──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 “不要将钱借给人。” ──若借出不想收回,就可以。 “省得一分钱是一分钱。” ──如果少了营养、输了健康,那才不值。 “我要存很多钱,以保障万一有什么差错和灾祸。” ──布施和积善才是最佳保障。 “我憎恨有钱的人。” ──这是妒忌心的表现。 “我只有做苦工才能赚钱。” ──安受本分,精神别有寄托是好事;但是,如果自怨自艾,又不进取就另当别论。 以上,我澄清了一些旧观念,相信大家仔细想想、明白以后,就不会再接受那些无益的旧观念。 每个地方都希望经济能够繁荣,而总体的经济繁荣,全靠个人的努力。 否定金钱的效用是极不智的。社会上一切福利都要依靠金钱:修桥补路,办学校,建庙宇──那一样离得开金钱?不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都不可以否定金钱的价值。 以我所知,一个人要想真正拥有钱财,先要对自己满意和喜爱。而拥有钱财常能给人带来自由,使人可以自由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它不是钱的多少,而是每个人一生的期望和表现。 使拥有钱财与精神修养一起提高,是人人理想的目标,如果我们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钱财,那么,机会来到的时候,就常常会让它自然溜去。 我们集中心情在某些东西上面,那些东西便都会增加,所以,大家不要把心情集中在帐单上。如果你集中心情在你的匮乏和欠债上面,你便会越加匮乏、越加欠债。 你要对你已经有的感到欣慰,那么它便会增加。 我常替我生命中所有的东西祝福:我的家、家俱、电器、衣服、交通工具、工作。我所有的钱、朋友,我的视觉、触觉、感觉、味觉,我能够走在这个奇妙的地球上面,有这些东西和能力,我每天都对它们加以祝福。 第十四章 身体 第十四章 身体 “我们要用爱心,来听从我们身体所供给的指示。” 以一般情形来说,我们的疾病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我们的身体很像世界上最奇妙的机器,能反映我们内在的思想和信念,且时常和我们“对话”,告诉我们它的种种情形。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来留心倾听。 即使在平时,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也在对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每一次行动发出反应。一个永远拉长着脸孔的人,表示他没有快乐,也没有爱心。老年人的脸孔,可以清楚的显示出他们一生的思想习惯,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年人的脸部表情,看出他以往的为人如何。 在这一节里,我将列出制造疾病的心理状况,也告诉你怎样制造健康。我现在是在探究,究竟我们怎样制造出一些普遍的生理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产生?尽管它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准确,但是它能够给予我们每一个人一些有效的指示。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都受到指示帮助,其中不乏经服药无效的人,情形也由此好转。 我们的“头”,是象征我们自己。我们用我们的头,将自己展现出来;人们认识我们,都是因为认识我们的头。如果我们的头部有什么不安适,这表示我们一定有了很大的问题。 “头发”象征力量。要是我们经常紧张害怕,那便会引致生长头发的毛孔收缩,使头发不能呼吸;头发不能呼吸,就会失去生命而致脱落。这种情形,如果不改善,久而久之,便会使我们秃头。 自从女性开始加入“商业社会”以后,也都因为紧张和颓丧的关系,开始要面对秃头的问题。这和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大不相同。那时代的女性,因为受压力较轻,所以很少有秃头的威胁;就算男性,也因为旧时的各种竞争,不像现在那么厉害,因此秃头问题也好得多。 一个人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中,并不表示他个人特别尽力地在奋斗,那只表示出这个人相当脆弱。人要能松弛、轻安且专注,才算是真正的强壮和安稳。我们应该多多放松我们的身体,更应该多多放松我们的头皮,以免引致秃头。 现在,我们就可以尝试让自己放松,而且时常都要做这种放松的练习;当你练习了一个时期以后,你会觉得你显然和以前大大不同。 “耳朵”象征我们听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耳朵有毛病,这通常表示他有些问题不愿听到,更不愿听旁人的说话。 “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如果装痴作聋装惯了,耳朵就算真聋了。 相反的,一个人的耳朵无病无痛,只要能够训练自己连极微小的声音都留心去听,那便即使活过了一百岁,听觉还可以维持得很好的。 耳痛对小孩子来说,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小孩子时常都被迫听大人的种种说话,而这些,小孩子又都根本不想要听。加上家长的管教是不许小孩子表达愤怒,小孩子的愤怒被压抑,就导致了耳痛。 “眼睛”象征我们看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视觉有问题,那通常表示我们厌烦了看某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书报,也可能是生活中常出现的,不论它已成过去,或现在仍在,或者将来要来。是我们先有逃避心,眼睛受到暗示,所以就把看的能力降低。 小孩子戴眼镜,可能是因为遗传了近视,也可能是家中有某些情形他不想见到。小孩子没有能力改变家庭,他们只会盼望自己见不到这些不想见的事情,于是他们的视力,就在被暗示的情形下减弱,以减少他们心中的烦恼。 很多人因为他们肯清理和改良他们在戴眼镜之前发生的坏事,以致视力也得到改良,他们的近视程度减低,甚至原来戴眼镜的也不需要再戴眼镜。这种现象真可以发人深省。 第十五章 我的故事 第十五章 我的故事 我们人人都有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也有我的故事,尽管往事都已成为过去,但是回想起来,仍旧历历如在眼前。 人生的经历,是我们生命的纪录,是有用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供自己参考,也可以供别人参考。正因为我的故事中有血有泪,有悲惨、有绝望,而我却都熬了过来,所以我才愿意公开它。 佛说:人生是善。的确,我们在痛苦的人生中,只有依从佛的指示,尽量种下善因、清除苦果,拿出意志力,奋斗前进。前进的道路,可能曲折艰难,但总比后退或停滞为好。信佛,对精神有帮助、对身体有帮助,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证明。 愿我的故事,给你启发;愿佛的教导,给你指引。 当我还是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小女孩,父母就离婚了。 由于稚龄的关系,我不知道这件事对我有多大影响,但我母亲因此要出外工作,做人家的长工。她把我送到陌生的地方,让陌生人照顾我。我在那里,一连三个星期,哭个不停,使照顾我的人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的母亲只有被迫把我带回家中,另想其他的法子。 她身为一个单身家长,把我养大,令我敬爱她。可是,她毕竟没有能全心全意的照顾我,这是我深感悲哀的。 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的母亲再嫁给我继父的原因。是为了她爱他呢?还是为了想要给她的孩子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无论如何,那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我的继父,是在德国的传统家庭中长大的,有非常残暴的性格;他对待我们,也离不开他那种残暴的习性。 我的母亲后来怀了我的妹妹,到了一九三○年代,世界经济衰退,我们的家庭就变成了一个更残暴更黑暗的家。我那时才五岁大。 所谓:祸不单行。就在我五岁大的时候,我家的一个邻居,一个年老的醉汉,竟把我**了。我清楚的记得医生替我检查的情景,也记得在法庭中,我是受害人。这个人虽然受到法律制裁,被判了十五年监禁,但我却被人不停的指责:“都是你不对!” 因此,多年来我都在担心,怕那人一朝刑满出狱,就会因为我使他入狱,而来找我报仇。 我大部分的童年,都在忍受身体和性的虐待。我的自我评价变得一天比一天低,没有一样事情对我有好的影响,我觉得连外面的世界,也是一个坏的循环。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就可以表明我那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联欢会,那里有很多蛋糕可以分给我们学生。这所学校的小孩,除了我以外,都来自舒适的中等家庭;相形之下,我的衣着最为简陋。我头上剪着一个不像样的发式,脚上穿着一双长统的黑鞋,嘴里带着生蒜头的气味──这气味是因为我被迫每天都吃生蒜头以“防止寄生虫”的缘故。 我们家中从来都没有蛋糕可吃,因为根本买不起。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妇人可怜我,每星期都给我十分钱;而在我的生日时,更会给我一元。但这十分钱都被当作家用,那一元就给我买那年穿的内衣裤。 这一天,学校的联欢会有很多蛋糕分发,那些平时每天都吃到蛋糕的小孩,人人分发到两三块,而当学校老师见到我的时候(我当然是排在最后一个),却一块蛋糕也没有给我;因为都已发完给别的同学了。 我当时很伤心,但现在已经清楚知道,那是因为我那时在学校里表现得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任何奖励,所以才使我排在最后一个,也使我连一块蛋糕都拿不到。那完全是我自己惹人厌,他们只是在反映他们对我的不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