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的横截面》 第一章:决策朝堂上:大封荀彧:汉建安十二年春 决策朝堂上:大封荀彧:汉建安十二年春 二月,曹操自淳于还鄴。丁酉,操奏封大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因表万岁亭侯荀彧功状;三月,增封彧千户。又欲授以三公,彧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资治通鉴》 官位应该封给什么人 ●1 这是建安十二年春天的最后一场雪了,飞扬的雪花纷纷落地,也落在了曹操的身上,曹操顾不得掸去积在身上的白花花的雪,他站在雪中若有所思。曹夫人就在屋子中,看着他,她生怕曹操被冻着了,要知道,曹操有头风,不过她又不敢出去给曹操掸雪,她知道曹操每逢这个时候就会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决定,“主公现在在想什么呢?”夫人虽然常常自问,但以她的智力,自然是猜不到的。夫人知道,她只应做她分内的事,所以夫人轻轻地将冷却的香茗倒掉了,重新沏上一杯热的,她尽量不出任何声息,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她应该做的就是象个无生命的事物那样存在着,不出任何声响,不为曹操发觉,以免打扰曹操的思路。她静静地等着曹操回过头来随时都可以品上他最喜欢的茶。 曹操并不是个非常讲究的人,比如在战场上他如同一个普通战士一样可以啃草饮雪,甚至生吃老鼠和蛇,但在府中闲着的时候,他就非常讲究,尤其是对茶很讲究,而且,随着地位的提升越来越讲究,以前饮茶是需要妓乐歌舞,后来,**要漂亮又有才,曲目要有特色,对歌妓的歌唱水平和演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曹夫人这些年来形成一个习惯,随时沏上最上等的新茶等着曹操,哪怕一天中倒掉一百杯凉却的茶,也要保持一杯热热的、清香的新茶,让曹操在想喝的时候就能喝到。 曹操确实在想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封赏晋爵的名单,这名单关系整个朝廷的权力结构,也对他曹操下一步的行动有着关键作用。自从曹操与袁绍坚持理想,反对奸臣董卓,打出京都以来,辛苦经营数十载,从小到大,经历了生死危机无数,他曹操的事业现在终于到了一个转折期,只要达成接下来的一二步骤,桓灵以来数十年的战乱就能得以安宁了,天下纷争的局面就要结束了,他曹操将会一统华夏。而要完成这个步骤,曹操还要克服无数的阻碍,而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对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有曹操那样贴心的感受。最大的阻碍竟然是那些帮助他曹操战胜吕布,战胜袁绍,战胜各路诸候的士人们。天下的杰出人才,大半是士人,而大半的士人,聚集在他曹操的身边,为什么呢?因为他曹操在危急险难之际,拯救了汉献帝。曹操给被武夫们挟持着四处逃亡的汉献帝一个固定的皇宫,并且恢复了汉朝的宗庙社稷制度,让他重新体验当皇帝的威严和尊贵,从此再也没有人能纵兵劫掠皇帝了,所以在那个时代,天下士人争着来到曹操的身边,是曹操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支持曹操,就能让汉家天下安定,让大汉朝实现中兴。 曹操不负众望,在士人中间他博得了智勇的名声,安定天下的希望被寄托在他的身上,于是,对手们一一被除掉了,称帝的袁术,妄图称帝的袁绍,都是在这些精英士人的谋划下,借助曹操的军队,发挥曹操的军事才能,一一铲平的。那一段时间,曹操和士人们进行了非常紧密又默契地合作。 可这几年,随着袁绍的失败,曹操感到,他和他们的合作不再那么默契了,曹操发现,曾经无条件支持他的士人们时常会反对他,尤其是反对他当更高的官,掌握更大的权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孔融。孔融当年在北海,军队被人给打光了,没办法只好跑到曹操这儿来了,曹操给他官位,与他谈论文章,探讨道义,孔融与曹操的关系,怎一个好字了得,凭良心说,曹操对孔融很好,孔融也很支持曹操,但这样的情况仅持续了几年,袁绍败亡后曹操强大起来了,曹操强大献帝就变得更弱了,曹操说话硬了起来,对朝廷的事开始说一不二了,以前,曹操只顾打仗,现在,随着袁绍的失败,战争小了,也少了,曹操更多地关心起朝政来了。于是群臣开始猜忌曹****,这是又一个董卓啊!孔融开始挑曹操的刺,当众嘲讽他,当众反对他,在朝廷上与曹操唱反调…… 还有其他的许多人,明着反对的,暗里反对的,还有,正在观望的。过去,在所有人看来,曹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自己而战,但他所有的战争都印着大汉的痕迹,是在大汉朝的笼罩下进行的,尤其是在打败袁绍之前,而现在,当曹操要真正开始属于他自己的事业,开创印有他曹操名字的历史时,他发现,他原来很孤独,梦里面,他登高一呼,可士人们站在原地望着他,他们在观望,观望曹操下一步究竟想干什么。 曹操明白,他接下来的步伐,将会令许多士人们远离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辛苦经营这么多年,毫无疑问,曹操对他们是剖开肺腑,以诚相待的,但曹操还是没有完全得到士子之心。至少目前,他们的合作是有限的,离曹操的期望值还有很远。 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些将会完全拥护他,至少目前还能够拥护他的士人精英,组成一个能实现他的目标的团队,改变朝廷的结构,组成一个更有效更廉洁的班子,来推动他的大业向前进步。 曹操沉吟了很久,最后还是将郭嘉给划掉了。 决策朝堂上:大封荀彧:汉建安十二年春之二 ●2官位应该封给什么人 现在的郭嘉毕竟还是不为主流士人所接纳的,耍起脾气来比程昱还要厉害,平日里他狂放不羁,一点也不将汉臣放在眼里,对儒生不屑一顾,在朝堂上人缘很不好,也就曹营诸将同他关系不错,要是封赏他,绝对会激起群议,那些自视甚高的士族和儒者,都是很要面子的,封郭嘉与他们同列,他们会偏执地认为是一种耻辱。前不久,陈群在朝廷上几次当面斥责郭嘉行为不检,完全没有大臣的体统,郭嘉对陈群的指责表现得相当傲慢,毫不理会陈群的批评,一副爱谁是谁的样子,并且言语不敬,把陈群视若无物,陈群不会象曹操那样有肚量,当年弥衡当着众人的面羞辱曹操,曹操哈哈大笑,有不满先放在心里,当着众人不能失了自己政治家的风度,可陈群太要面子了,对自己反对的行为决不估息,朝堂上被郭嘉当众噎了一顿,几乎没把陈群给气死,最后陈群说:“郭嘉,他是不可救药了”。要知道陈群是有很大话语权的,郭嘉的臣品从此被彻底否定,而这评价已成为以礼为大的汉臣们的共识——郭嘉哪象个大臣?他不成熟,象孩子那样喜欢耍酷,又常干些不太君子的勾当。对于郭嘉的我行我素,曹操也是无可奈何的。而凭郭嘉的才能和功劳,尤其是他对自己的忠诚,都应该封赏高位。不过残酷的现实却是:曹操现在所能够支撑起来的汉朝行政班子,实在无法让郭嘉融入其中,因为这套班子是他的合作者,是他自己和大汉朝共用的班子,目前这个班子还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班子,所以不可能完全听他自己的,郭嘉是自己人,所以,不能封郭嘉,不能因为小不忍而乱大谋。 奉孝是自己人,就暂时委屈一下吧,一切等到以后再说。来日方长,奉孝他还年轻,时间表在他那边,无论如何他都会笑在这些汉臣的后面的。曹操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3不得不封的荀彧 在曹操的算盘中,这次封赏,有一个中心人物:荀彧是必须大封特封的,他有人望,而且,他是曹操必须依赖的,曹操不能没有荀彧的支持,如果失去了荀彧的支持,而又有孔融毫无顾忌地反对,那曹操在儒林里,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力的支持者了。另外,曹操的整个谋士集团中,荀攸、郭嘉、钟繇,这几位重要人物,都是荀彧推荐的,荀攸,是自己谋士里面的首领,自己的参谋长,郭嘉,虽然在人事上有缺点,但却是曹操唯一可以放心商议密计的人,曹操一直认为,使自己能够得天下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郭嘉。钟繇呢,自己委之以重任,整个西线可是全交给他了,当年他与马腾、韩遂联合,曾击败袁绍的外甥高干对河西的进攻,巩固了曹操的西线。不论荀彧现在同自己的关系怎么样,他在自己的核心决策层里,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爵位是用来收买人心的,在曹操看来就是这样。给爵位要有技巧,好钢用在刀刃上,最高的位子要封给荀彧,至少要让士人们知道,他曹操对他们是赤心一片。 当然,如果仅仅懂得拿爵位来收买人心,那他曹操就算不上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得到爵位的既要是能够支持自己的人,也必须是能够打开全新局面的人,既要是合作者,更要是有才能的合作者。前者谁都做得到,但后者就需要准确的判断力和行政艺术了。现在曹操所想的,就是怎么将这件事办得非常艺术,让提拔上来的人,有能力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曹操太需要这个全新局面了。他这些年频繁征伐,没有时间好好整治一个好局面出来,所以曹操一直是被动的,是被紧迫的时局逼着走,四处征战,强敌环伺,他甚至得不到片刻的喘息之机。想起当年大败,只剩下了三座城池,走投无路的曹操甚至都要把妻子儿女抵押给袁绍,从此成为袁绍的附庸,以此换取袁绍的救援,这样的窘况并不只是出现一次。军事局面上的狼狈跟政治局面混乱大有关系,只有有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局面,他才能实现他的雄心大志,未能安内,岂能攘外?曹操很急,但他却明白,现在他急不得,他冥思苦想的这份名单,将会极大缩短他等待的时间,全新的局面就要到来了。 四:决策朝堂上:大封荀彧:汉建安十二年春 ●4三国名君子崔琰 崔琰是必须要封的,《三国志》载:“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崔琰的名声在当时虽然不如邴原、荀彧、孔融那样享有大名,在儒林威望甚重,但也算是有声望的人了。崔琰幼年的时候,朴讷寡言,喜欢剑术,算是个武人,他在二十三的时候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文明开化得比较晚,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一起跟随大儒郑玄受学,这才算拿到了儒林通行证,不过他学业还没完成,就碰上了黄巾之乱,徐州黄巾攻破北海郡,郑玄带着门人到不其山避难,粮食问题解决不了,郑玄只好把门人解散了,所以崔琰算是没能毕业。之后崔琰过了一段四处流浪的日子,当时只要是郑玄的学生,就很容易出名,大将军袁绍听说了,就征召崔琰做官。崔琰就职后发现一个令他不齿的问题:袁绍的军队喜欢掘墓挖坟,在正人君子看来,这太不成体统了,袁绍这支军队是可耻的军队,身为大儒郑玄学生的崔琰看不过去,于是毫不犹豫地向袁绍进谏,袁绍因为他说得在理,就封他为骑都尉,估计这只是安慰他,表示他袁绍听得进忠言。当然,士兵们该盗墓的还接着盗,建安年间,活人少坟墓多,活人的钱不好挣,死人的钱财倒容易得来,而且是纯利润,就连曹操也学袁绍干这事,至少军饷可以解决一部分,当然曹操干得比袁绍艺术多了,更有创造性,他给盗墓贼封官,很新鲜的官位,历史上没有过的,曰:摸金校尉,这可是一个职业兵种。去年中国流行《鬼吹灯》,摸金校尉这个历史上一直沉寂的官职开始大火特火,许多人终于知道,原来盗墓贼也可以是官封的,这也算宏扬了曹操当年的创造性思维。 后来袁绍看到曹操强大起来了,就想征伐曹操,崔琰立即反对,他认为天子在曹操那里,所以民心也在曹操那里,荀彧荀攸这样的能人异士以及儒家智士等希望汉朝复兴的人,都帮着曹操,所以想战胜曹操其实很困难。袁绍很生气,认为这是崔琰心不向着自己,他讨厌这些士人,谁拥有汉献帝他们就拥护谁,替谁说话,生怕战火烧着娇弱的皇帝,他们的脑袋是不转弯的。袁绍不听崔琰的建议,出兵攻曹,结果在官渡遭了惨败。陈寿写《三国志》,往往写主公不听谋臣建议,故有……之败,将复杂的问题写得很简单,以此来突出这个谋臣的能耐,崔琰这个分析就被当成他有能力的证据写进了史书。后来袁绍死了,两个儿子都想把崔琰纳入麾下,错投了袁家老爸的崔琰眼光本来很高,他不肯再错投儿子了,他看得出二袁必败,于是不肯屈就,称病固辞不肯就任,袁绍两个儿子思路一致,你不投靠我那就整治你,于是把他给囚禁起来了,君子总是有几个真朋友的,阴夔、陈琳及时地进行了营救,崔琰得以不死。不过崔琰的坏运气并没持续多久,曹操打败了袁氏,就任冀州牧,召崔琰任别驾从事,曹操待崔琰很亲,因为崔琰反对袁绍打自己,再加上,崔琰毕竟是曹操从袁氏的监牢里解放出来的嘛,曹操在心理上将崔琰视为自己人。有一次曹操得意忘形地对崔琰说:“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我一下子得了三十万人啊!冀州真是个大地方啊。一副暴发户发了大财的嘴脸,作为正人君子的崔琰对曹操将百姓视为私人财富的心态很不屑,要知道儒家看来,百姓是天下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曹操把天下苍生视为囊中的私物,视为他个人的私有财产,于是崔琰义正言辞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想想孔圣人吧,孔子的马厩起火了,孔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先问:“伤人了吗?”根本就不问自己的财产——马,可曹操呢,得了冀州,先说有三十万战士(有人说是三十万百姓,但都是财富),根本不问这州的百姓生活得怎么样?所以崔琰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操,曹操听了,当即正色,郑重地向崔琰道歉,我曹操错了。当时那一幕,曹操座下的宾客没有不大惊失色的,因为他们见过许多当面跟曹操不客气的人,都没好果子吃,所以不管崔琰结果如何,他的胆量很值得钦佩。崔琰说的这话很有力度,这不是冀州士民对你曹公的希望,你这样表现会让士人寒心的,知道士人力量之大的曹操,朝思暮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得到天下士人的心,要不是为了得到天下的人心,曹操养着汉献帝干什么呢?献帝只会花钱,而且时不时会下个衣带诏诛杀他曹操。后来曹操把曹丕交给崔琰调教,曹丕是个声色狗马之徒,从他兵慌马乱的时候抢袁家媳妇甄氏为妻就可以看出来了,崔琰劝曹丕,不要声色狗马,这样会让曹公失望的,要说曹丕真是个可教之材,本着曹操的宠爱重于一切的思想,还就虚心接受了,并非常郑重地对老师说,以后再有这样的错误,希望老师你及时提出来。总之,崔琰这个人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记住,是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