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作家秘闻:北洋镖师》 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可能有点不太一样(1-大小架子形意架) 这篇文章,几次修改开篇按语,但如何修改都感觉不妥。写了有一半,大概八百字,最后删节成了一句话——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可能有点不太一样。 当今,周口地区的心意拳被传名为“周口心意六合拳”,且申遗成功,有了定名。现在周口心意拳又被强调了“河西”“河南”两系叫法,外界所知,大概如此。原本河北也有练,这一系还挺好,单势拆解练法非常科学,但是近些年销声匿迹了。 周口心意拳被传播开,也是近些年的事,出于人之常情,传播者基本是练哪家时说哪家好,缘于急着表达,就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理解,一会这个好,一会那个好的。理论不成熟,但是口气成熟,慢慢大家也就接受了。 而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比较有点不太一样。 【为什么标题名为“豫东心意拳”】 先说过去。周口原本叫周家口,民国时候还这么叫,所以“周口心意拳”只是当代方便介绍的命名。 所以小说里说“此乃周口心意拳”可以,但要说历史,那个时代是不存在“周口心意拳”这个称呼的,放在当时,最多是“鲁山心意拳”。 周口的心意拳是鲁山买壮图传的。此拳后来天下闻名,有卢嵩高大师的半数功劳。卢嵩高的老师是袁凤仪,袁凤仪学的是鲁山心意拳,卢嵩高练的是周口袁凤仪传的心意拳,这么个关系。 如果标榜门户,还可以细分,具体到某个寺或某个胡同。如果说心意拳,不光周口有,淮阳也有、商水也有、项城也有、漯河也有、南阳也有……都是心意真传。 而我个人认为,从文化考虑,以“豫东”为名更为得体。因为豫东、豫西两地区在旧中国的历史上是个特别典型的地方,可以说是传统中国之缩影。豫东镖师在晚清时代影响很大,而从火器流行后,豫西刀客则在民国时代,把中国搞得波涛汹涌的。 真正好奇历史的可以搜索一下“镇嵩军”,了解下这一支由对抗清兵十数年的刀客架杆(土匪),后被省督张镇芳招安编制,又反过来剿匪十数年的军队的历史,就基本明白了豫东、豫西是一个多么有代表性的地方了。 但定名上,必须得是“周口心意拳”,“豫东”主要适用于文化探讨,这只是一个人文划分的地区,不是具体的某个省或市,没有具体的领导班子。而且豫东心意拳的范畴变大了,也就不像具体某个胡同的心意拳那么容易掌握,能拿豫东说事的人也就不多,我要不是研究剿匪历史,我也没这个魄力拿豫东说事。 豫西地区的刀客集团,光成名的头目大大小小就上一百号,刀客加起来好几万,在这个大背景下,周口只是很小的一个地方,也没有对历史的车轮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更别说某个庄某个寨了。三两个练武的比划两下,也仅仅是三两个比划两下,历史渊源并不深,也没那么难考证。 当时就整个豫东武术界,组织比较庞大的是八卦拳的,跟冀南、豫北的梅花拳类似,是村村都练的那种模式。心意拳与形意拳都太保守了,就包括当时张镇芳的镖师张鹤年,手底下带的都是八卦拳门的。但现在知道这门的反而少,这也说明,宣传跟历史不是一回事。 更大的门户是红枪会,练的金钟罩铁布衫,确切说不能算是拳门,属于庙道会。有的干土匪的事,有的又守寨打土匪,也都装神弄鬼的,比如军阀孙殿英,他也是庙道会的头领,但他在当时,也不过是个小角色。总之那个时代很混乱,经常有整个寨被屠寨的情况。在凶残与枪炮面前,重要的是心齐与人多。 我的传承是顺着张府一系来到,放眼豫东绿林,故事与讲究以及文化意义都比周口多,所以坚持用豫东。刀客看不起打杠子的,但曾有考据者说,某心意拳名家是打杠子出身,待考。 【从地域说,周口河西、周口河南是什么意思】 周口河西、河南之分,是随着沙颍河汇流河道而来的;河西寨、河南寨之成寨,是从修筑寨堡开始的;而寨堡,是同治年间曾国藩打捻军时沿河布防修筑的。 原先寨没多大,一直也没多大。 小说《六合大拳师》与《六合拳宗》系列,时间环境就设置在这里。鲁山买壮图传拳二袁,也是在这个动乱时代。但那个时代,这一系心意拳没有什么影响力,有影响力的是山西帮的镖局镖头戴二闾。 小说开篇祭典为什么设在淮阳呢?不是设在淮阳,原本就是淮阳。因为当时周家口都属于陈州府,淮阳县古称陈州,管着周口。现在反过来了,淮阳县归于周口市了。二袁中的袁长青,祖籍是淮阳的。 叫周口心意拳时,是民国时候,河西袁凤仪的徒子徒孙以尚学礼、卢嵩高、宋国宾为代表,外出周口,打出了威风,这么说起来,是周口心意拳了。后来卢嵩高系叫上海卢式心意拳了,宋国宾的则是蚌埠宋门心意拳。 也不光河西这些老拳师,河南的买金奎等也都往外打了。为什么出去?还得说这个寨,缘出械斗,寨被破了,越斗越凶,不得不离家避祸谋生活。叫械斗不叫战争,是因为跟剿匪相比,这个战斗规模及性质,都还属于街道上的事。 做考证得辩证着听,告诉我这些的人,地位上是较权威的,但我依然不能尽信。事件发生在市场上,看见欺负人的,说了一句公道话,继而引发口角,打伤了人,又引发械斗,打死了人。当时流行群起报复,冤冤相报,称为“打孽”,大矛盾下,一些把兄弟的关系受到破坏,成了仇人,许多规矩也是由此而来,不是自古就有的。 我研究这个,原本是为了弄明白两样特色兵器,攻城守城用的,即是竹标与小镰子。竹标与小镰子是豫东当地的实惠兵器,也并非某一门所独有,农民也经常掂着捅、掂着砍。 豫东心意拳的引进扎根,跟豫东形意拳是同一时期,只是形意拳很保守,真就做到了三代无双传。在当时绿林道上,“张老师”可以说威震几个地区,一直到新中国,很低调了,往事都避而不谈了,但武艺上的传说还是很多。直到十年前,门户都散了,街上遇着老人一打听,说起来还是兴致盎然。不过随着老一辈的陆续离去,网络信息的影响,目前除了八卦拳门的一些传人还以此为荣的说说,基本是不问没人提了。大家都有自己家的事要忙。 豫东地区河流丰富,水、旱、蝗、蹚四大害,当时的河道,有的现在已经干涸看不到了。这个启发性很强了,历史的河流也有可能会干涸消失,或被改道歪曲。趁着河道还在的时候说一说,也算是历史贡献了。 【从风格说,大架子、小架子、过步架子、疾步架子……】 现在周口心意拳有大架、小架说法,也有套上过步、疾步的,分为过步大架与疾步小架,这个说法确实“自古”就有,只是古肯定古不过买壮图。 但“大个适合练大架,小个适合练小架;大架是过步,打罩意,小个是疾步,打钻翻意”,这个说法却不是自古就有。 这个理念从什么时候被奉行的我还不清楚,但是这个说法现在也被传播者套用到了“河南心意拳”与“山西心意拳”上了,说是河南的心意拳适合大个子练,山西的心意拳适合小个子练。说着说着似乎在暗示河南心意拳不太科学,因为就体格来说,“多大算大”? 而且作为举证,小架又跟轻步、韧劲套在了一起,而对应重步与恨劲,则被猜想着套在了大架上。不得不说网络写手的联想能力太强,人也自信,看客也都稀里糊涂跟着盲从了。 如果这个奇异说法是一条人为放出去的蛇,那么现在这条蛇回过头把自己咬了。 按这说法,形意拳的李洛能大概是个大个子,用不惯戴家(山西心意拳)那套,所以改了。而继承风格比较好的郭云深、尚云祥,大概也都是大个子?但传说郭云深个子不大,尚云祥则有个外号叫“小糖瓜”,可想而知。 周口心意门近代公认的第一高手——河西杨老四(杨祥麟),大概也应该是个大个子。不过恰恰相反,杨老四有个外号叫“半截塔”。据我同门叔父回忆,第一次见到杨老四的印象:小个子一点,穿着一身小黑棉袄,显得更小。按着现在的说法推论,如果他不是因为生在河西练大架,他的武学造诣还可以更高。可是,是么?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的罩与钻翻,罩是扑盖着从上往下打么?看一些人讲这个理念的时候是这样比划的,但是心意拳里真没有这么不严谨的打法。 说到钻翻就更了,除了讲手,谁能那么轻易让你用“小鸡快跑”的小碎步钻到怀里?那得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啊。他就是个子大的要命,他也得瞄着往下打,挨打本能也得捂一捂吧? 然后还有一种是形意架,说法是“形意的架子心意的劲”,说的是豫东形意拳这种。新中国的时候,形意门开始广开门户,即教形意也教心意,有独立体系,但原本心意拳跟形意拳,是一根藤上两个瓜,根上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强调不强调无所谓。 拳就怕不懂内涵,不知内劲,那样形式上一个简单的小破格,也许就会被独立起来,好比掂步心意、垫步心意、颠步心意……再或者提手心意、展手心意、藏手心意那名目就多了。 【大架、小架、形意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学习的时候,有大小的概念,恰恰相反,要求是:大个子要把自己练小了,小个子要把自己练大了。小是身架缩小,大是气势展大。 “大练大、小练小”的说法,大概是套路开始公开表演的那个时代的说法,若从实质出发,大的憨、小的奸,这一门也就没个大方人了。尚学礼个子大,还抱着顽石练过步践蹿,压得低才蹿得远,都是常识。 归根结底,练的是个束展。无论大小个子,都是追求“束的紧,展得开”,这样杀伤力才大。不能用推手发放的思路去理解。束展爆烈了,大个子缩得小,小个子展得大,这就算是成手了。筋骨束展厉害了,践蹿自然也不会差,至于垫一步还是过一步的,不是死套路,都是随机应变的事。 所以就大、小之分,用周星驰某部电影里的说法:连你这种脑子都知道有问题,人家能看不出来?咱们学拳的都知道拘泥一方有问题,教拳的能不知道?不对,有可能真看不出来。 因为作家身份,我跟多地心意拳传人关系都不错,跟周口的老师们也都很熟悉,现在想学什么很容易。但我学习的时候,是在写《六合大拳师》前,那时我所接触的心意拳,不大一样。 其实大架子、小架子,主要是说的四把锤,四把锤有定势,弓步架子,手脚摆放,就分了幅度的大小。而十大形走起来都还是那些。 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可能有点不太一样(2-三支传承的特点) 【杨祥麟传承的大架子心意四把锤】 我本门是豫东形意门的,但入手学的拳却是河西的心意拳,因为当时我只是我老师的徒弟,但不是我师爷的徒孙。这个关系理解吧?就是我老师教我的拳,开始不是我形意门师爷的。是河西杨老四(杨祥麟)传下的拳架,项城一系。当时跟杨老师玩的多,但手把手教的少,所以敢称徒弟的也少,而这一系是正经递贴,也继承了拳谱的。 杨老四的拳架真好,工整严谨,强调内劲,可以说是练功的功架,你的把位与力点对了,练了就涨功夫。其实拳架好不好,真不真,看的就是把位与力点。 其独到特点有三:六合梢子(盘龙棍)打十字蹿步;龙形裹横走穿梭翻滚;单把突绝沉猛无预动。前两个注重身法,最后一个强调合劲。教学中单把最难,放在最后。而且单把不以单把为功,就是单把的练法,不是从单把这个动作练的。 核心两把半,体系清晰科学,好比起手的侵扑站,分鹰势与熊势两种练法,气势一走有明显不同。但这些,老师轻易不传,谁得着,能做出来,讲明白,应该就算是真传标志了吧。 这阶段主要是改善体质,增强筋骨能力,打法上突出的是虎扑与肩打。因为蹿纵与紧固能力比较突出,练的又凶猛,正适合猛然近身的打法。此时配合有形意拳的内容了。形意拳按着我老师的传授,是心意拳的暗劲状态,直接上手很难练成。我们看到的架子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你想着猛就能猛起来的。到了这个阶段加入形意拳,你会尤其的沉稳,一些需要沉坠劲才能更好发挥的“形”,就可以纵横无忌。 这个时候身体很敏感,气势也足,身体也会起变化的,骨外皮内酥酥的痒,筋也涨得厉害,气在里边催着,不会肩打、鹰捉,也会不自觉去靠树、打东西,不然浑身难受。而且特别灵敏,遇到点碰触,身体自己就走束身了。变化是明显看得到的,不是自己脑子想的,嘴里吹的。有的朋友,一看那外形就知道里边没练到什么,动作纯是硬充的,陪他聊聊天,纯属客套。这种人,就是日渐而衰的,因为他需要硬提着精神、硬加快速度去冒充,都是损耗。 大架子的优势是成就筋骨能力,也就是心意功力,因为它抻得大嘛,所以强化训练就多。 小架子套路长,光四把锤就多出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打人特别好使。但有一样,没有大架子的筋骨功力,一些动作你也玩不转。所以从练功追求上,还是一样的。 但很可惜,很多人无论大架还是小架,都是摆放出来的动作,跟束展都没有关系。这种人放在过去,是不被同门承认的。其实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把位与力点可以藏假,气势则是内劲的外宣,有时你看着不行的,就是真不行,没有什么保守的,气势藏不住,越内敛的,俩眼越放光。 两把半是心意拳的精髓,去了斩锤跟践蹿的。践蹿就是过步践蹿,这个一去,那大架子也就没了“过步”,所以也就说不好是什么架子了。这是我用大架子来命名的缘故。 【马明伦传的小架子心意拳四把锤】 从练功特点上说,小架子的特点是打恨劲,步子重。并非大家字面理解的,因为“小”、因为“疾”,所以步子就轻。是有蹑手蹑脚的,只能说这个可以有。 大架的步子很重了,但练的是韧劲,步子是自然落下,是胯催腰弹砸出来的动静。 小架子则是有意识的震脚,促成一个骤然的发力点,让身体原地崩放出一个劲力,所以它的实质震动也许没有大架子自然而来的重,但它有个刻意的给力,是“恨劲”而生的。 这个区别怎么形容呢?大架好似烈马奔腾,自然踩踏,小架则好似这马有意蹬了一蹄子。所以小架子的动作也丰富,突出了打法,其中有很多跳跃翻身的动作,以及拧转变式的腿法。所以我个人表演及应用,偏向这套。杨老师那套,即容易被偷学,又显不出有什么好。 所以听到疾步小,就联想到韧劲,听到过步大,就联想到恨劲,这是不对的。什么劲都得有,什么架都得会。习惯怎么用则是个人领悟与习惯。 这套小架子是师爷的拳,但不一定是河南岸的。这一系的师祖叫马明伦,当年在南阳有名气。但就这一支传人,而且又是形意门的,所以没人给他传名。要不是我写书出来了,这系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教给马明伦拳的,不记得是不是“铁老头”了。铁老头这个人现在也没有人提了,这个人的功力很大,当时传说是,他踩在田地里行拳,可以把手插进土里,套上绳子用牛拉着犁地。从这看,“铁老头”这外号是说他身体好似铁打的,并不一定就是姓铁。同时跟杨老四一起指点过那个师爷的,还有一位铁国成老师,但这个铁老师跟铁老头不是一个人。 在我早期学拳、采访的时候,有“铁老头打马永贞”的故事,讲到用的鹰捉把的一种打法拍的。弹腿是奔裆的,马永贞是查拳,这个说得通。但是后来的传闻指向,与马永贞对打的是袁长青,而且传说袁长青身子铁疙瘩一般的结实,练到了板肋状态,这一点倒跟铁老头的形象重叠了。 这一路的特点是,四把锤为原传四把锤,即是十大真形合演,是买壮图精简前的拳架。其中四把回身的打法特别歹毒,而回身与衔接正是精简四把不强调的。前后十三个发力点,对应着买壮图精简拳法的说法。我认为,买壮图祖师周口传拳时,是两种都教的。后来卢嵩高教心意拳,名目是“十大形”,也是有渊源的。 其明显特点也有三:保留了十大真形合演;四把锤突出了回身把;单把发力走恨劲。这个容易理解,架子大,则有个“腾空感”,是涮劲多乎骤然发力;架子小,走上下劲重,自然就短促爆烈了。 只是看定式,其实都差不许多。因为是发力状态的不同,不是拳架的大不同,如果自身不具备甚至就不懂力点在哪里,那就别什么大架、小架了,都是软架。 有一位河南传承的白老师,他在汉口学的,年纪也挺大了,一直保留原始练法,如果不说明,他的拳架就是正经本分的大架子。该有的都有了。 还有我一位特别好的师友王老师,也是河南传承,他的拳就突悍爆烈,震脚明显,行拳时轰然连声。他们都是好的旁证,但恐怕世上仅此几人了,所以我每每想到心意拳,我就会禁不住在内心祝福他们保持状态,传承下去。 我学拳的时候,老师并没去讲什么架子什么架子,只说是谁谁传的。开始我练疾步横锤,我还以为是老师故意隐含了蹿纵发力。但这也不失是一种可能,疾步在最初,极可能就是隐含练法而已。 马明伦是项城人,但是南阳学艺,谁教的还得考证。不过就南阳、赊旗还有李政(买壮图的师爷)的传承,都说不好。山西戴二闾的心意拳,是李政传的,当时的山西心意拳,跟现在的也不一样。最早的时候,形意门还有传承,包括原传的八字诀,老式鸡形四把,都有。十二形内容特别丰富,要知道李洛能当时学习,主要就是学的十大形,而后才归结扩编十二形。并非如现今传说的,河北形意门不注重十二形,以五行拳为主,后来是谁谁又去山西学的十二形回传,这只是徐皓峰老师写《逝去的武林》的一家之谈。 老鸡形四把,含有金鸡撒膀,第一把动作跟少林心意那一下基本一样。现在人说看不出山西心意拳、河北形意拳、河南心意拳之间的联系,我只能告诉你,你看到的拳,只是网上搜索的。眼界还是浅。 【张鹤年传的原本心意拳四把锤】 然后再学习,还有一套心意拳,是张鹤年传的架子。这套是不是李政那套,并不好说。不过外界传闻,张鹤年是受过袁凤仪嘱托的。实际上他与尚学礼、买金奎等有换帖情谊,与杨殿卿有过命交情,豫东生人、河北学艺、京津做事,所以他的见闻与总结,有着弥足珍贵的指导价值。 他传那套架子比较简明,也是注重内劲,作为基础的功法,体系重点是形意拳、八卦掌以及太极拳。但因为这些关系,其中演变渊源与细节异同,非常清晰。他会的多,当时也被称为武状元,很多同道前辈当时都以见过张鹤年为荣。当然现在说法多了,历史总是这样。好像传统兵器,无论刀、剑、棍,模拟破解的兵器总是枪,因为枪太厉害了。张鹤年就是一条枪。 拳能放在一起练,是这俩拳是一个根,一个劲。只是一个直白,一个含蓄,属于运用境界的不同。现在我认识的当地动手比较硬的,其实或多或少,步形上、重心上都有了调整,偏向形意拳了,是坐劲的。 所谓疾步、过步,没学过心意拳的可能一头雾水,但用较为熟悉的形意拳来说就简单了。 所谓疾步,就类似形意拳的单边上步。半步崩拳那种。 所谓过步,就是正常的左右上步,垫一步,蹿一步,好比劈拳。 就这么简单。唯独不简单的是,你得能贴着地皮蹿将出去,光比划不算,比划啥也不是。 如果不能的话,很明显,鸡步不如三体稳,然后其他问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延展了。 有意思的是,心意拳最好使的步,其实是鸡步掂腿。也就是半步之法,单双把都是这个步打人。《六合拳宗》第一部书名《猛虎出笼》,就是对应着这一把来的。 所谓“鸡有独立之力”“鸡腿龙身”的鸡腿,就是这个掂腿,步快,膝狠,势连,而且相当沉稳。而要沉稳,非重步不可。别的话不用多说了吧? 可惜现在已经很少有同门用这个步了,一个原因是功力不够,站不稳,也蹿不出去。另个原因大概是保守,保守到高深莫测,保守到只杀人,不表演,所以你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之,践蹿与肩打基本看不见了。有的人练拳带着影子,有的谱都不沾。 要说这一支形意门心意拳的特点,是继承了河北派原传内容,特别是十二形。而十二形的重点,正有践蹿与掂腿。这一系的形意拳落步很重,架子较低,必须沉下去练,几乎是心意拳缩了半步的架势。起是涮劲,落是韧劲,崩炸沉实。可惜我总是练成小架式的恨劲,十年了,一个劈拳仍不过关。 说到这也差不多了,一般的眼界是看不明白其中不同的。本门要求高,我要求也高,所以教学中,提倡功法为先,心意拳形意拳是白给的,想学就教,但不计入教学课程。所以宣传上,大多人以为我保守不传,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很清楚,按着我的要求,要提高一下容易,但要到位,练成手,直接入手太难太难了。光是大腿疼、脚跟疼这关,你就过不去。 比划式练法,动作熟练后也就提升不上了,早晚还得回到功法学起。 具体张鹤年跟袁凤仪的交往、跟尚学礼的交往、跟买金奎的交往、跟杨殿卿的交往、跟卢嵩高的交往、跟杨老四的交往……交往的细节都是特别宝贵的知识,但是如同豫东豫西的镖师与刀客的故事一样,并不容易直白的讲出来。所以还是从拳艺上探讨更好,然而,又有几个真爱拳,且有志向去深究的呢? 这是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可能有点不太一样。 序章 民国时期,一本夹藏在账本里的镖师笔记 【江湖中人】序:铁萼堂手记 我一直不知道用什么口气来讲述这一些故事,因为它原本不属于我,是那个不务正业的六舅姥爷夹在账本里的笔记。他当时负责查账北京的庄子,结识了不少武行教师,江湖中人,也经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当时行走的线路,从地图上看,正好是个略微倾斜的十字:一竖是水路,端点是北京与杭州,一横是陆路,端点是烟台与商丘。 (配图注解,缺图-当年押货出外的线路图,还是印刷版,南京政府的时候编修县志,用的也是这一套。跟舅姥爷不是一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现在的环境跟当年恐怕已经对不上号了,所以我也很难做到如实描写。) 以前,国人说话跟书信同一个事情是两种表述方式,有口语有书面语,书面语简短精要,高手落笔精准明了,但低手读来却气象万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放在当今生涩难懂,必须换成白话才行。 因为舅老爷不是京城人,所以他的笔记又与两地都略不同,还夹在有不少家乡俚语。后来我在民国的一本评书小说里读到了家乡独有的一些词汇,知道他们当时确实有所影响。 我本以写实风格硬派武侠成名,但大势之下我妥协了,开始考虑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布局精微的小说,说到故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套特别的笔记。 但是我很为难,我并不了解一百年前的北京与杭州,也不了解一百年前的烟台与商丘,所以我很难精准转述笔记里的内容,我也很难用“我”来讲述一百年前的事。而一旦我用我的学识试图讲述的时候,我又感觉一口一个“我六舅姥爷”,用“我奶奶后来跟我说”这种人称十分别扭。 而且当时中国,人的道理追求有审美追求与现在有着较大区别,特别是鬼神信仰方面,天地、社稷、祖宗的崇拜思想根深蒂固,对事物的解释,也多是由这三方面入手。剔除这部分,故事少了趣味,留下这部分,又多了迷信色彩,也是左右为难。 账本笔记中满是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但这种态度出于当时看待世界的观念,跟江湖把戏故弄玄虚不同,其中也有不少舅姥爷与他的老师、师兄弟破解把戏的故事。 尝试一下吧,穿插着来,有不足的地方,真实的我就跳出来解释一下当年的他。既然是故事,也就用不从头说起了。笔记中最常出现的字眼是“江湖之中”,所以就代之取名曰“江湖中人”好了。通过它,大概可以让你在愉悦之中,触碰到那个好奇的、神秘的、旧日的中国。 第一章 新店开张遇着流氓敲诈,一刀捅死他们值不值当(1) 江湖中人,本篇这段故事,记录的是我舅姥爷初来北京,往阜成门大街设车马店外带货栈,遇到的头一桩麻烦,让他见识了江湖中人是怎么办事的。他记的是请神,但从简短的文字中,我并不能完全领会是如何情况,时间主要是新店开张,流氓敲诈。 京城九门,一般粮油百货进京走水路,顺着通州运河往朝阳门,这一带粮仓粮店多。崇文门是旱路商道,税务衙门所在,镖行、货栈、店铺多开设在对应的前门大街。不过车马店是设在阜成门内,阜成门通着京西煤山,社会各层人物进出往来,江湖中人也是形形色色,鱼龙混杂。 舅姥爷几大本笔记是有序的,但故事是无序的,并非每日每事都即刻下笔,很多是闲事回忆,故事并不连贯。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我按着我的印象顺序给重新编整了。 【江湖中人】○○一 手记:请神 时间:民国初年金秋,项城当选,初来京城 地点:京城西南 感言: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多少阵前雄猛将,皆因争气一身亡。 在京城跟着张老师他们那些年,学着了不少东西,也长了许多见识,但说到印象最深,是骨气。让我终生受益,又半生无奈。但骨气这事,不是拳门教的,是我胎里带的。张老师并不看好我,他说过,能进这一门,是看我有点骨气。 而认识张老师,也是由骨气开始。 如果不是跟二哥赌气,我也不会改头换面进这一行。这一样是闲行,不正不邪,不务正业,就是替该管不管,管又管不好的多管闲事。 当时家里在京城的铺面刚开,我抢着过来驻号,想着是逃避订好的婚事。但我前脚刚来,我二哥后脚就到,兄弟之中,数他看我最不顺眼。 开这个铺面,是我大哥顶替一个打死人的堂弟打官司,结果对方与官府勾结,赔进去九十九亩地,官司还输了。大哥也是有骨气的,当时本族有与父亲交情甚好王大人在朝为官,地位颇高。当时王府大人为国子监祭酒,同族多有投奔,聚集一众乡党,甚是得力,进京寻他,索性把字号也带过来。 另外我四哥闯关东,四年没有音讯,在此设立一店,即也可以给南来北往的同乡有个歇脚之处,又可以传来一些关外的消息。 可惜是正遇着了辛亥革命,改朝换代,王大人离京了,班子也散了。 王氏留下的书法,大多在文革时期当做引火草烧了。王氏家族有“一门三翰林,父子九登科“的赞誉,国子监祭酒王垿父子三人皆是书法大家,王垿尤甚,在京城有“有匾皆垿书,无腔不学谭”的诗句。王垿为人最是忠义,王氏一门清正廉明,其父王兰升仅愿供一子考学,选择了他的兄长王塾。王塾五岁时,曾随佃工进山,因逐草虫迷路,深秋时节山中酣睡,当夜霜露狼虫无侵,冥冥中似有老者覆被,族人称奇,认为天赋极佳。王垿叔父仗义,对王垿道:你父亲不供你,我来供你。后王垿入朝为官,其叔父寻往看望,王垿感恩,但愧于囊中羞涩,便着书法若干,赠与叔父,叔父入市变卖,遂入富贵。 所以当遇着地痞敲诈的时候,我不服气,我二哥却忍了。用他的话说,这是当地的规矩,要在人家地面立门市,就得按人家的规矩来。坐店的镖师感觉受辱,赌气告假,我去看望镖师,又说了一些气话,越发来气,随后就与我二哥闹翻了。 流氓也分大流氓跟小流氓,大流氓是很讲究的,得养尊,往绅士做派修行。虽下手狠毒,做的事情惊心动魄,但都努力做成文人举止,以不惊扰平常人为先。小流氓则恰恰相反,以欺压小民为业。 正在转变中的流氓头子。大流氓等于绅士。过去有一位天津的大混混叫李金鳌,二寸长的一小条,拿过来给谁就能要谁的命。到这身份了,街坊邻居不知道他是谁。天天一回家,离着三条胡同就下车了,走着走,不让街坊邻居知道我怎么回事。李二爷拎着两条鱼进胡同,来一愣头青,“这鱼是我的”。马上递过去,您回家熬着吃。为什么,不敢告诉你我是谁,怕你吓死。 镖师是老家人,叫王存,往上说跟俺家是一门,练的都是地躺拳。拳法有古存功架,有地躺打法,软硬气功、铁布衫、轻身术、穿桩腿、卸骨法、正骨法、缩骨法外带兵器、暗器。 王存主练功架与硬气功,街头买过艺,好武师一卖艺也就不值钱了,头一天卖艺,让让我爹遇见了,招进号上养起来了。王存为人实在,自己没多少主见,吃完饭,他对我爹说:东家,我站在街上再开不开口,不是实在为难了,我不会把祖师爷的手艺撂地贱卖的。我都三天没吃东西了。东家养活一口饭吃,我就是东家的人了,东家一句话,眼前就是火坑,说跳我也敢跳。我爹说:王存,咱爷们以后长着呢。 捡了个便宜,武艺很好,薪金不多。 王存是我爹的人,老两比我大,他就先听老两的(老两是六舅姥爷称我二舅姥爷,就是老二)。他拍着厚实的胸脯跟我说:“六掌柜的,如果当时是你在场,我当场就敢打死那小子,你没见他指着二掌柜鼻子怎么骂的。” 落魄武师出身,京津道上没有关系,王存感觉对不起东家高抬,起咒说:“六掌柜的,不行我入侠客道吧,看着掌柜被欺负,我这又憋屈又窝囊,我弄死他当做投名状!” 注:旧社会卖艺,传统武行,除了行伍衙门,民间四条路:保镖护院、传拳授道、落草为寇、撂地卖艺。江湖黑话叫四大明杆:支、拉、戳、点,武行又叫挂子行,有四大挂:响卦、明卦、相卦、边卦。点跟边不好听,说的就是卖艺的,就地画圈,把兵器往地上一撂就便宜卖了。有功夫的叫“尖挂子”,花架子的叫“腥挂子”,花架子沾个武行的边。另外有脚行的也沾个边,叫做闯武行。 秦琼卖马、杨志卖刀,不是万不得已,江湖救急,正经出身的武师都不屑于撂地卖艺,属于对不起祖师爷。 地躺拳本是侠客所传。侠客,在官面看来,其实属于飞贼。你提地躺门,当地武林不一定认,你得打进打出才立得住,但你要提是侠客传人,就有人出来接应了。 目前来看,如果不认地痞敲诈,有两条道:一是明着干了,干不过就得玩命,最多关板子走人;二是雇人,找比他们黑的接手。我二哥认为都不好,一者胜算不大,二者惹火烧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王存的开支顶给地痞。 我说:“王存,不要紧,咱爷们以后长着呢。” 王存说:“六掌柜的,要不我先去拜拜码头,听说螳螂门的闫小手在前门粮店带了一拨徒弟,前门外立了好几家镖局子,乡里乡亲的,打听打听当地怎么说。” 我说:“王存,你练功苦,东家没照顾到你,但也不能错用了你。等站住脚,东家铺路给你设场子。镖局子雇人也得开支,托人办事也得打点,如果要拜,咱们也得是拜个大门户。” 王存先道,“我打听了,京城兴内三家——太极、形意、八卦,天津兴青红帮,走黑道的小门户多,”然后悄悄说,“褚玉璞这时候正在天津。” 褚玉璞后来混成了军阀,但当时是带着几百弟兄,往好听了说是行侠仗义,他绝对不敢明着进京。袁世凯也是江湖出身,他管理街面相当有一套手段。 注:褚玉璞(1887-1929),字蕴山,山东省汶上县人,中华民国时期军阀头目。土匪出身,1913年8月率数百土匪投靠军阀张宗昌,随袁世凯镇压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时有螳螂门武师在其身边。 我说:“那你就更不能去找闫小手了,你跟他原本就不怎么地。闫小手这个人,不坏是不坏,但绝对不是个招揽闲事的主,要去也是我去,我去他有面子。” 我骨子里是希望王存打那两个地痞的,你把他打服了,他也就服了。但我也看出来,王存这人没主意,你要安排他动手了,以后就得处处给他安排,我肯定是不会见天店里坐着拿主意的。 弟兄之中,老两武艺比我精,老两手脚稳准,唯独不狠,遇着事情了不敢朝人身上招呼。我练功不勤,但也不全怪我,家里传拳保守,说个拳还关着大门窗,单独一个一个来。练了不让用,练它有屁用?所以外头都说我们家武艺失传了。唯独四哥有名气,他跟人动手多,能服人。要说敢打,是我三哥下手最狠,但要说武艺,我们三个都不及老两精细。 老两这脾气却最得父辈喜欢,不惹事就不会坏事,不坏事就能持家。我二哥练了一身本事,是冲着自己人使的。按他意思,都根本用不上王存,所以王存也憋屈。 我想拿这俩不长眼的地痞立立威。 第二章 新店开张遇着流氓敲诈,一刀捅死他们值不值当(2) 我还是去找闫小手了,闫小手没有请我进店,邀我到了旁边茶坊,假装不知道货栈开到京城的事,问我是游玩还是过路。开张没有请他,也只能如此寒暄。谈到正事,闫小手说:“其实就是钱的事。” “二爷处理得没大错儿,您呐,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闫小手说话已经带着京腔了,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六爷,其实你这就是钱往哪处花了,你感觉往哪儿花解气,那你就往哪儿花就是了。其实算下来,也就是找朋友相帮。结交意气相投的豪杰,那是可遇不可求,得等,等到了您还得处,处好了才成,豪杰都有豪杰的脾气,得对脾气。素昧平生,还是银子使唤。” 说得很对,他给出这主意,想必是掂量过,他是不会轻易帮忙了。 闫小手怕我不乐意,就更直接说:“六爷,要单图省银子,就是认了这头一手,然后静待时机。您是卖卖人,这里头的事,就不用我多嘴了。你们家大业大,不缺这点,而他们呀,又恰恰是看中你们求个和气生财,你真要跟他们赌气了,反而就显得局气了不是?” 停了停,闫小手又说:“六爷,照我说,甩给他们得了,完了下个后手。” 我问闫小手,这里头有没有什么行规?他们背后都是什么人?真闹起来能闹多大,通常是怎么处理? 闫小手道:“六爷,江湖上的事,就是个义气。街面养活了这些行当,自有一行当一行的用处,到时候自然就有人出来说话了。” 我问什么后手? 闫小手道:“按着道上规矩,这叫保护费,他们也必然是有伙头的,收了您这银子,真遇着事了,他们就得出来顶着,顶不住玩命也得顶着,不然就得是他们走人了。砸这么一次,他们就没脸再吃这碗饭了。六爷,你要就是为了出口气,就该着整他们一下子。” 我犹豫了。 图注:当时生存环境相对恶劣,道德观念与思维意识也比较古旧,江湖之中各行各业,也有独行侠客,在帮会与绿林之间。多为出身寒门之义士,重礼尚义,有仇必报。 闫小手继续讲:“而如果就是图个省,也有省的办法,您寻个现用的流氓养着,以混治混,把这事圈在他们这一行里,您就好比是抓着一把米,他们就好比是正掐着的鸡,掐死哪个您都顺气不是么?” 我琢磨着有道理。但闫小手又说了:“六爷,这是说着玩,您要不乐意玩,就不好这么调理了。恕我直言,二爷比您稳妥,是个干买卖的。这人平了事,不管是伤是残,他得在庄上吃一份了,与其这样,不如让王存干了。” 闫小手后边故意说得很小声,好像是卖了个多大的人情给我,我明白了王存怎么那么的看不上他了。 “六爷,酒色财气四个字,前三个你都不沾,唯独您是武人斗气。其实您也知道,把银子一丢,他们马上改口,一行有一行的做派,拜的不是一个祖师爷,没有替他改规矩的道理。” 我问闫小手,要请大镖局出面,得花多少银子,闫小手给出了一个数。我问他接不接,闫小手连连摆手,说他跟王存一样,是跟着字号的,不方便吃外找。 行镖镖师像,镖局属于武行,但也有沟通江湖、协调街面的作用,但通常不是当地镖局,通常也不管路上的闲事,而以自身任务为重。 闫小手说话的时候,脑子里哼哼着戏,一双手或左或右,随着比划,但开合抖转,捏的还是螳螂拳的手法。 我说我听明白了,伸手掏洋钱给他,往他手里递的时候,闫小手推辞不要。我嘴里说:“小手,到如今我都不知道你这个小手是什么手儿。”手上一扣他腕子,就往他手里塞。我俩同时站起身来。 地躺拳跟螳螂拳是亲戚,按着本门说法,都是出自太祖长拳,地躺门是地堂长拳,螳螂门是中堂长拳,然后还有通臂门是明堂长拳。在京城,通臂在内三家之后为第四名门。 螳螂拳出手手脚并用,上下勾错,切别擒摔,拔步短打,多用暗腿,勾脚抄根,弹腿搜裆。地躺拳则以腿法为长,虚实横生,奇诡多变,擒拿多为以身拿身,伤人腰椎。我俩隔着桌子角,我不便起高腿,他不便插暗腿,剩下就是比手快劲足了。 我抢了一手,左手顺抓他的右腕,贴住一领别着了他的肩肘,他左手过不来劲,我右手轻易一隔,洋钱正落在了他的掌心。 我收了手,闫小手收了钱,笑容挂在脸上,道说:“谢了,六爷。”吐字有点生硬。然后我才看见他缓缓放下了右腿。 螳螂拳师拳姿留影。 刚才交手瞬间,他是提盘右腿成独立势的,胫骨正刮着一条桌腿,但力道刚好,杯盏未动,我忽略了。 闫小手揣了银子,就不再坐下了。 我感谢他。 闫小手领我下楼,离别的时候,好似突然想起,道:“对了六爷!六爷有如此身手,我倒想起一个去处!只要过了考试,以后什么事都好说了。” 我问什么去处? 闫小手道:“六爷曾在商丘做掌柜,南北往来,多有项城客人,如今京城有句话,叫做‘会说项城话,就把洋刀挎’,内阁改制,百业待兴,袁大总统正在招募人才,且以家乡能人为先,六合既然好耍武术,不如参与一下。您要入选,街面上反而得给您上供了。” 我问:“这皇宫深院的,就那么好见?” 闫小手道:“从他之后,社会上多了好几个新行当,官面有警察,市面有武士,都有门有户,招贤纳士。” 我说:“中,如此正合我意。”一半气话,一半真心。 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多少阵前雄猛将,皆因争气一身亡。 第三章 高手过招,宁死不屈的好汉是怎么服软的(1) 大总统不是随便见的,但递上了帖子,确实有人接了。是一位大概没有品级,但身份地位却极高的幕僚。袁项城,同为江湖中人。幕僚姓宋,中州老家人,仙风道骨,气质如龙。听说是太极门人,以劲法精细闻名京师,却与京城太极又非一路,自称先天太极,承自家学,为三丰真人原传,因擅推手,杨氏门下多有归附。 问了我三个问题:如何出身?有甚本领?谁人保荐? 图注(原文是带有配图的):袁世凯(1859年9月-1916年6月),汉族,字慰亭,号容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人多称袁项城。 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北洋镖师笔记】○○二 手记:入门 时间:民国初年金秋,项城当任,初来京城 地点:京城西南 感言:熊出洞,虎坐坡,硬崩摘豆角,好似汤泼雪 我说先生火眼金睛,我先练一趟拳给先生看看。地躺拳出自太祖长拳,太极拳也是参太祖长拳创拳,许多拳势如出一辙,当头炮、拗鸾肘、高探马、切地龙再是生猛实用,他也自不稀罕,于是模仿项城口音,打了一趟僵尸翻跌、风剪倒挂、挨身膀靠、扑地擒打,话不敢多说,拳也不敢多练。 如此一扑棱,他便不好推手问劲了,不然赢也不是,输也不是,让也不是。 老先生微微笑了,道:“你说实话吧,但看身手,已经过了。” 我心里高兴,说了实话,告诉他自己擅刀,一柄单刀分五伦,天地君亲师,手上有三套刀法,人经三师武艺高:地躺门引龙出水刀,出自长拳,学于胶东;六合门青龙甩尾刀,出自少林,学于商丘;梅花门落地梅花刀,出自昆仑,学于广平,刀里夹鞭,走线铜锤。 当场便被录用,拜了祖师秦琼,被安排往天津跟一位刘老师,却是寒云二公子处。我想坏了,退身已难,但是还好,二公子同是江湖中人。 图注: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收藏书画、古玩等。为人讲究,喜好结交江湖义士,后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后来我才知道,宋先生收我,不是因为我练得好,而是当时正值用人,针对一桩刺杀之事。他知道我家在直鲁豫设号,从学较多,以为我是文场在教。 没急着去天津,先跟着一位张老师见面,说“那人”已经入京,不必去天津了。 图注:流星锤,民间软兵暗器,有单双之分,锤多为铜制,为秤砣大小瓜样。因为携带方便,不易发现,又可以作绳子使用,所以深受民间武人喜爱。受此影响,民间说书艺人也多引用,使它成为三国、隋唐演义评书中武将单挑惯用的偷袭利器。 义和团是由山东、河北梅花拳、大红拳等民间武场联合生发而成,有文场、武场,又称内家、外家,内家统领外家。内家承袭自唐宋金元时便有的秘密结社,自古为朝廷所忌。时外家已被荡平,内家隐匿民间深处,后患无穷。 袁世凯是乡绅望族出身,虽然政权推行新法,但是他深知阶层独立分管的好处,提出朝、野、市须责任明晰,方秩序安定,提倡政府监督,乡野、市井以传统形态自行协调管理。但是晚清之后社会动荡,风气变更,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进入,行业形态也有变化,所以一方面改革礼法,顺应时代,一方面也维护统一原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并且暗中资助武行,警察制度之外,完善市井制约系统。所以对于制度完善的江湖帮会并不排斥。 而乡野教门却不同于江湖帮会,是以迷信崇拜拧结传播的,广平高家便是由外家如内家,以星为法器。星是民间叫法,就是流星锤,因为是以绳索联结铜锤为用,又叫走线铜锤。 张老师比我也大不了几岁,是项城老家人(袁世凯,人称袁项城),英气逼人,但说话极有涵养,才知道入门先要学习,而学习前又要经受重重考验。我本是儿戏,但又十分好奇,被吸引着经历下来,欲罢不能,便有了后来。 张先生也是以太极拳势交手,但一动便知是形意拳家,精通八卦,我猜着他是跟了项城做事,不方便公开武林身份。 太极包容,一点不假。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字露禅。河北省永年县人。学于温县陈家沟,心意精诚,用功深刻,感动教师陈长兴,尽数习得陈氏长拳、炮锤,为同门翘楚。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改革民间搏杀拳风,强化拳场捉对,将传统拳法与大枪合势的腰间出拳改为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提炼太极五锤,缠丝控打,赤手实战能力极强,京城人称“杨无敌”。 后任旗营武术教师。聘入王府任教后,根据身份特点,提倡健身养生,推手问劲,深合京城文雅含蓄之风,清代王公、贝勒、名士从学者颇多。大学士翁同龢观其比武胜出赞叹: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猱,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元一体。并亲书对联相赠: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遂改无名绵拳之谓,始有“太极拳”。 张老师首先帮我解决烦心事,我告诉他,要不是斗气,我也不会稀里糊涂入了这行。张老师道,人成就在哪处,是天选天定的。逆天而行,往往白白荒废一条性命,是为不仁。虽然刚入门,我却感觉这一行的事做在暗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并不合应我的脾气。 张老师与我到了店,问过正好约定的日子到了,张老师道:“二哥,今日先歇歇吧?” 老两很不识趣,回话:“请了,原本是要歇,但还是照常些好,悄然了事,图个好看。” 张老师笑了笑,道:“二哥周到。” 但他并没在乎二哥的安排,吩咐道:“那一会听见动静,门里当间这块不要站人。” 老两愣了一下,暗自审视了一番,又陪着笑,一脸谨慎道:“是,自是不敢多看。” 他不知道张老师为何而来,但又不便再起事端,我则带着我认为的行业规范,规矩威严,侍立身旁。 老两好似知道接下来的阵势,招过堂上掌柜道:知道怎么办了?堂上掌柜道:财神正北坐。老两对了句:金银两大垛。而后提衣襟进去内院,另做打算去了。 袁寒云扮相。张老师原本是跟张府大人的,张府公子喜好京戏,寒云公子喜好昆曲,二人皆有文武身手,也从江湖武人身上吸取武艺。张老师随之往来,三教九流,对隐匿身份十分有利。即便后来因为平衡京津跤场格局,平息了震动武界甚至动用了枪械的京跤踢场子事件,而江湖之中也传闻他太极加跤,武艺高深,余外只道是某京戏名角之镖师,习白蜡杆。 张老师找来一块砖头,用手量着,就当着门口画了一个大方框,单步量有五大步见方,把砖头压在石阶上拍碎,四角各压了一块砖头,然后进得门去,要了一方垫元宝的红布。手刚要腰里摸,我二哥就赶紧过来,奉上了一摞大洋。拿的挺利落,想原本是为对方准备的吧。 张老师攥着红布出门,我二哥又主动往门旁放了一把凳子,张老师挪都没挪,往上一坐。这阵势吸引来了不少看客,张老师也不说话,脸上显了威严。 一会来了二人,斜拉着膀子,拖拉着步子,显得眼高眼低,嘴角歪斜,分开众人就往里走,见这阵势先是一愣。然后勾着脖子打招呼道:“本主在家么?” 我二哥没有吱声。 这二人探头望望,对张老师道:“老哥儿,怎么意思?” 张老师便起身,手里攥着红布,二人眉眼一斜,身子换边呈偏枯状,张老师抖手将红布摔在方框当中,上面压着一枚大钱。 二人先是一愣,而后欲进欲退,满腹狐疑,其中一人狡诈,瞅一眼道:“本主不在,改日再来!”转身就走。 “当啷”一声,一枚大钱落在脚边。 俩人停下,旋即转身,我是一头雾水,方知先前所学,皆不出门。 “这事你管了?”一个流氓道。 “你不就缺这个么?”张老师回答。 这时人群之中迅速钻出来一位麻脸汉子,朝着二人各自扇了一个耳光,二地痞竟然没有反抗,却是拧脸斜盯着看,好似是一条狗。 街面上还有一股子流氓势力叫“锅伙儿”。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聚在一起,一锅混饭,也称“山寨”,同吃同睡,结伙闹事,但有吃亏,聚众报复。有混混儿,也有叫花子。丐帮一伙多是用恶心人的法子捣乱,首领叫团头,势力很大,有婚丧嫁娶,店铺开张,都得去打点团头,请“打狗棍”辟邪,不然就会乱套。 混混则是玩狠,讲究宁死不屈,成名多从敲诈店铺横门请打开始,有“四面见线不吭一声”的说法,打不服他就得养着他。天津有名有号的混混儿更是到衙门“请打”,任你打得皮开肉绽还是嬉皮笑脸就是不服。后来经过袁大帅治理街面,下了损招,锅伙绝迹,真义气的伙友大都入了青帮。 第四章 高手过招,宁死不屈的好汉是怎么服软的(2) 张老师见他来,又往方框之中丢了一块,麻脸汉子当场就跪下了,抱拳哀声道:“老师!老师!可不敢再抓了!教徒无方!教徒无方!请老师高抬贵手!” 张老师道:“达摩老祖在上,既然你老哥出面了,往后是咱俩的了。” 麻脸汉子道声“不敢”,起来身子,却并不离去。与张老师耗了一会,两手一拍一扑,又跪下了。人是跪下了,却带着三分硬气,好似再说:你当得起么? 张老师笑了,蹲身下去,朝地上点了点,突然就蹲伏的姿态一蹿而出,身子好似贴着地面射出去的一般,中间一个燕子抄水,扯着红布一兜搂在了手里,身子一搅,两脚已经到了方框那边。 麻脸当场失色,脑门顶就见汗了,趴在地上一阵磕头,爬着似的,就把四方框底下那一条给磕模糊了。这也亏得是土地,换做砖地非磕死他不可。 待把那一条边界“擦”干净了,已经体若筛糠,额头见血。 张老师绕过去站了,对麻脸汉子道:“爷们儿,能蹦起来么?” 麻脸道:“不能了。” 张老师道:“还往里走么?” 麻脸道:“不敢。” 张老师道:“了了吧?” 回答:“了了。” 张老师蹬了麻脸一脚,麻脸借着这一脚,嚷一声:“谢老师赐教!”就地一滚,站起身,扭头走了。另外二人慌张无措,只是跟着一阵感恩戴德,也随着走了。 我心里即痛快,又好奇。我悄悄问:“老师,地上那一块管动不管?” 张老师道:“是咱的,都散了吧。” (原有图,注:)袁世凯治理山东,以江湖治江湖,手段狠毒,把义和团尽数平了。庚子年后,当直隶总督,根治天津四大害:毒、盗、土娼和混混,创出“站笼”刑法,专治混混。 站笼是一人高的小木头笼子,站在里面不能直腰,想蹲蹲不下,想站站不直,一站就是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对付强硬的混混还有专笼,扒光了关进去,上头卡着下巴,脚底垫上砖头,人站进去脚尖刚刚沾地,一层一层抽你的砖,几天下来,好汉子也折腾熊了。 如果服了就跪下爬出来,从**裤裆底下钻过去,算是重生了一回,以后重新做人。混混讲究宁死不屈,一旦认怂便遭同行唾弃,自此街面矮人三等,地位连**都不如,得叫干娘。这一手出来后,有名气的好汉站死了几十条,大多混混都服软了,真正有骨气的绝了。 江湖是讲道义讲规矩的,袁世凯虽然手段狠毒了点,却是以江湖制江湖,按着混混的追求管够的,并未违背规矩道义,确实是江湖中之真高手。 我乐呵呵去拾了起来,这时候我二哥也出来,脸上终于有了真正的笑容,对张老师千恩万谢,说这一下子,字号就真开张了。 张老师道:“原本领了赏钱走人,是个意思,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不识抬举,还想碰碰,好啊!当是吓唬他呢!” 我二哥道:“先生说得是,这年头,其实……嗐!规矩都乱了。”然后请先生进去歇息。 我故意吵吵着让左邻右舍散了,然后屁颠屁颠跟在张老师后头,问老师这是什么情况,这种见面,不用碰蔓?张老师道:“他算个什么东西?” 王存跟在后边一声不吭。张老师道:“这不是绿林的事。”好似说给王存听。 我不是缺心眼的人,转而问张老师武艺上的事。 张老师道:“熊出洞,虎坐坡,硬崩摘豆角,好似汤泼雪。”他用乡音念的,声韵与京腔不同,但听着贴切。 二哥端上来一碗荷包蛋,然后与张老师拉起了家常,张老师吃过之后,也恢复了文人气质,自然得体,反而让我感觉,方才的他已不是他,乃是祖师爷附体。 (原有图,注:)岳飞像。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民间传说其师为江湖名武师,京师御拳馆教师铁膀周侗,留下六合拳论、五行合一处法、九要论等通融兵法的武学篇章,后被岳飞结合战场杀敌之术汇入兵书,因为岳飞后谥号武穆,江湖人称《武穆遗书》。后为明末反清义士山西武术大家姬龙峰所得,姬龙峰参武穆拳谱,创出心意六合拳法。形意拳出自心意拳,奉岳飞为祖师。 我问张老师,昨日拜秦琼,今日拜达摩,咱们好几个祖师爷? 张老师道:“你要跟了我,还得拜岳飞呢。” 我说:“拜!” 张老师道:“熊出洞,不走当面,边门排把;虎坐坡,是谓离窝,虎践马蹿,迎面直上。” 我问:“这从哪练?” 张老师道:“太极拳,提手上势转白鹅亮翅,先走提手搨把,再接挪身肩靠;而后亮翅二分,提腿含脚。” 我又问怎么个祖师秦琼,祖师达摩? 张老师道:“秦琼,官私两面,黑白两道;达摩,武艺绝伦,智慧高深;岳飞,忠孝两全,文武并举。” 我笑了,说:“刚才说的是形意拳吧?” 张老师也笑了,道:“什么拳不打人?” 过去讲究礼道,讲究名正言顺,每一行业都奉有祖师,为行业楷模,为人典范,这个讲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后来流入形式了。不过张老师后来也说:“即便佛祖灭度时,都因后世众生落泪,已知芸芸众生,痴迷者多,开悟者少。” 不过张老师也说了,如果是跟他做事,怎么都好说。如果想跟着习武,就得容不得儿戏了。如有不敬,他都护不了我,一个头磕下去,就不是俩人的事。我说我肯定恭谨勤勉。张老师问我多大了,回话后,张老师说:“看你底子了吧,本门武艺,功力要求高,许多在二十岁前练不成,就很难练成了。” 我说我有底子。 (原有图,注:)李存义,字肃堂。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河北省深县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中年师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学艺,后至京与程廷华等为友,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 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一役,如虎入羊群,血染重衣,杀得洋兵弃械而逃,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与叶云表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后任教上海精武体育会等地。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 张老师少年时参加同盟会,做秘密活动,事发遭捕,躲避河北,师爷亲传的武艺。任老师引荐入门,且只有这一个徒弟,但张老师没有爬辈。师爷姓孟,是李存义的师兄,江湖中人,武林不显。李存义开镖局,入义和团,创武士会,事情做在明面上,张老师记名李存义门下,辈分不高。 张老师道:“听说你刀法不错?”但没容我讲理,跟上道,“正好明后天有一桩事,我看看你的刀。” 我有点慌,“这么急?” 张老师道:“你青龙刀跟谁学的?” 我说:“商丘单老师,少林门的。” “梅花刀呢?” “永年高老师。” “知道一个叫大刀二墩子的么?” 我说:“我就知道虎头双钩窦二敦。” 张老师好似在隐含考问,“什么是青龙甩尾?” 我回答:“背势追砍,青龙返首。” 张老师道:“单老师对你不错。刀是混战、夜战的利器,镖行都用它。好刀法是倒着撵的,好枪法是退着穿的。明后天你跟二墩子动动手。” 我答应了,但心里很慌,其实老些话我并不理解,是我偷听来的。 张老师把我撂下了,让我准备准备。我二哥则说:“老六,以后你不用回来了。” 第五章 符咒千里杀人者,义和团落魄老剑客(1) -江湖春点- 上两个故事,出自同一篇笔记,也许出于习惯,或者担忧遗失,其中用到了钱庄的暗语。钱庄的暗语与江湖的不同,江湖与镖局近乎是一套,叫做唇典,就是黑话。 唇典有多种写法,也写作“春点”,我个人认为整部“密码本”用“典”合适,而交流对话用“点”也算巧妙。原本这一种也是口语为主,词汇量大,主要是为表达意思,并非字字相对。 比如数字,从一到十,江湖上用的是:柳、月、汪、载、中、申、行、掌、爱、句,因为地方口音不同,发音也不同,写法并没有定式。比如载,有念成“宅”的,也有念成“则”的;爱有念成“耐”的,句有念成“足”的,而写法有地方甚至为象棋里那个“车”,如果只看文字就出错了。 钱庄所用则较为专业,以文字为主,甚至符号,严丝合缝。是围绕数字展开的的复杂精准的密码体系,为的是保密保险。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对应,最简单如从一到十,基本还是一、二、三这类简单的比划,只是遇着四、五、六了,就改成了圆圈,以及圆圈上的小比划,或者依然是“一”字横杠为基础,在其上加上小比划,而到了厘分元百千万这些,又有标记与组合法,且至少两套互为验证,以核对数目。而汇水、利息之类,则有不同的票据,多为祥瑞图案,母版印刷,但每一份会在对应处偷偷描上一笔,好似印刷的瑕疵,但都有一定的用意。再复杂时则有叠加打孔,防范严密。 在这种职业环境下,六舅姥爷再是吊儿郎当,也比一般人细心得多。看得出,他在一些评价性的文字旁是加了记号的,也就分了级别。好比论人,在表面恭维之外,藏着真正看法。而对事,从这上面也就分了轻重缓急。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事,中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懂了这个,便有了对应。 信息显示,笔记并非一笔写就,穿插着回忆与思考。这也让我确定,记笔记是舅姥爷后来养成的习惯。可能是经历的事情越发复杂,他不得不利用笔头来做分析与记忆,以求前事不忘,警醒自我。所以后来的许多笔记,甚至有圈点添加的地方,应该是回头翻看过。 这是一种查账式写法,而这一篇,是在事发下一年中旬才记录的,对应着当时他发现的两个问题:老两为什么叫他不要回来;张老师到底为谁做事。后边这个问题,就以符号标记为大事。 【北洋镖师】○○三 手记:剑客 时间:项城(袁世凯)平息二次革命后 地点:阜成门 感言:亲贵不知亡国恨,侍从争愿佩军刀。 老两利用了我,他知我的气性,逼我与王存直接出手,借此观察当地行情,而他自己赚了个谦和厚道。他应该也没想到,我竟能这么快结交上张老师这等人物。 原本我看不上这庄子,也不愿久留,但很快我明白过来,我低估了老两,也低估了这个事情。北京内城早就商铺遍地,满汉杂处了,但汉人禁居内城的明文一直都在,无非是衙门监管不利而已。辛亥革命之后,内城开放,二哥先手在阜成门内长租了一爿小院,大小也就适合开个当铺,但在北京又万万开不得当铺。 光地就输了九十九亩,足够支撑五个当铺运营,而钱财花费了无数,官司却依然没了,人还蹲在大狱。也不差这一个铺面的花销。但在北京开不起当铺,此地有钱又会玩的主儿太多,古董店有京城老字号,当铺又被山西五大家垄断了几代人,且以咱的见识,王公贵族手里的玩意都没见过,一不小心就看走眼了。 而一步差三市(地势、形势、行市),前后脚差一步,生意就不如人家,这并不是个好地脚。此处优势是高脚(驮运)便利,城外就是驼场,南来进京水陆两路,货栈当往朝阳门外开,接着水路;车马店当往广安门内开,迎着陆路。所以老二看中的是内城治安,打算把此处设为总号。庚子年的事,不得不防。 图注:-庚子之乱- 庚子(1900)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得到假情报,害怕八国逼迫自己归政,决意宣战。义和团得到鼓励,举扶清灭洋旗号攻入京津,对大使馆及与洋人有关的一切进行了疯狂的打砸烧抢。以荣禄为首的武卫军首领知其厉害,消极对战,里通国外,只是放空炮哄深处皇宫的慈禧听到开心,甚至装扮土匪支援使馆,各国公卿抵抗待援。 图为义和团失控,火烧前门(商业街),守城官兵奉太后命,仅是重兵把手内城,给义和团提供方便。大火火至天明未熄.左右前后,烈火延烧三日不灭,共计焚毁店铺4000余家,正阳门(前门)楼亦被烧塌。京师24家铸银炉厂亦全被焚毁,北京市所有钱庄银行被迫歇业,市场交易全停。原本繁华的大栅栏商业街变成一片废墟,数不清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或被大火烧毁或被趁火打劫。 义和团各部来路不一,入城顶峰时达十万数之多,内部也因意见不合自相残杀,而后越发不可收拾,并且攻入内城,伤及平民。军机处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火速入京。 但李、袁以及南方各省总督已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公然违抗朝廷命令。据统计,全国共有241名外国人,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在1900年夏天的屠杀中死亡。 而后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光绪仓皇西逃。第二年,清廷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被迫全面剿灭“拳匪祸端”。 图注: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门户,与阜成门刚好南北呼应,唯独车马货栈踩着脚行沾着武行,南城繁华混杂,他还没盘算好如何开展。而张老师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 果然,他让我给张老师下请帖,在鸿兴楼设宴答谢。 我问老两鸿兴楼在哪,说顺着广安门内大街往东去……看来他这些天并没闲着,我试探了一句:你朝着西山设店,是领了老大的意思,想着寻个隐匿的侠客吧? 老两说:这事咱先不提。如果有能耐,你在广安门内盘个庄子。你跟王存也好有个施展拳脚的去处。-胶东帮的情况- 在京城,胶东人的口碑是非常好的,特别是菜馆。山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当时京城有名的“八大楼”,除了最后一家小规模外都是山东菜系胶东菜。胶东菜海鲜一绝,厨师有一手秘技,腰里悬个小皮囊,装着当地特产海味研制的调味料粉,其中鲜美,别地厨师弄不明白。海鲜之外,盒子铺(盒装打包熟肉食)、肘子铺胶东字号也很有名。 而绸布行有名的“八大祥”,也都是山东人开设、管理的字号。但山东帮有济南帮与登州帮之别,济南帮拳师擅查拳摔跤,登州帮拳师擅螳螂长拳。 搏击VS太极拳(1)大师的踉跄倒地,缓解了谁的会阴坠涨 最近武术圈有一条太极拳比武信息引起热议,真有点铺天盖地的美妙,令朋友圈欣喜。凤凰、新浪、网易、搜狐、今日头条的体育频道都有亢奋报道,而其他百度、微信、qq等互动网络平台更是热闹。 这场某平台的直播内容,牵动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心。对于不太了解武术圈的朋友来说,事件被描绘成……标题如下: 太极拳五十年一遇的擂台比武:雷公太极vsmma徐晓冬太极宗师13秒被ko惨遭暴揍赛后嘴硬引网友嘲笑… 雷公太极约打mma徐晓冬5秒被ko!太极当真是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 传统武术不堪一击?太极拳宗师魏雷20秒被格斗狂人徐晓冬ko… 太极拳师20秒被搏击打败,关闭微博休整暂停授徒… 尴尬,太极大师搏击赛遇格斗狂人20秒被打趴下 国产太极大师被揍趴下的真相… 太极拳宗师魏雷20秒被格斗狂人徐晓冬ko,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孰强孰弱… 笑死了!传统武术雷公太极约架中国mma第一人徐晓冬… 综合搏击5秒ko太极宗师,太极当真是武术骗局? 号称中国mma第一人的徐晓冬终于完成了自己挑战一位太极师傅的愿望… 太极宗师实战惨遭mma高手13秒ko引众网友吐槽… 也有人挖出了雷公太极参加中央台武术节目的旧报道与视频,质问: 雷公太极这么厉害,怎么还会被无情秒杀? 只是溃败的时间略有出入,20秒、13秒、5秒……不等,套用武术圈含糊而生动的词汇那就是:一个照面! 客观内容,如此: 有一位网名雷公太极的太极拳师,带着后发制人的姿态与美好祈愿,在号称中国mma第一人的徐晓冬的快打猛冲之下,还没来得呼吸吐纳,也没有发挥出太极化力,慌乱招架两下,即踉跄倒地,以侧卧姿态,被骑乘身下,抱着脑袋承受着左右开弓……幸甚裁判介入,暂离苦海。应了评书中形容拳逢高手的一句话——毫无还手之力。且毫无招架之功。 这被视为太极拳与现代搏击的对抗,传播开来。所以有群众呼吁,也有网站发文提出:必须太极拳真正高手王战军出手了!陈正雷大师,竟然还沉得住气?而朋友圈不管支持传武的还是支持搏击的,不管是练拳的,还是不练拳的,都发起了热议,特别是赛前就储备了大盆狗血的部分人,把狗血对准了喷到了太极一方的头上。 事后,徐晓冬表现得非常平淡,简单陈述了经过,又带着《冬哥辣评》马不停蹄进入到下一场事件之中。这个结果,以他的实力,是完全有把握拿捏的。比较愉悦的是,他反复强调了一些数字,表示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比如“晚上7点”、“上亿点击”、“已经二百万”……说的是事件网络平台的关注度,并惊喜“没想到,一龙也来了”。 徐晓冬其实是很冷静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一再强调,自己是个糙人,也坚持打,不怕打,他要打那些假的中国武术,那些假的太极拳,假的大师。在雷公太极应战赴约时,徐晓冬如此评价:就这一点!雷公太极值得我尊敬!爷们。我这次欣赏你。太极拳只有你让我尊重。 信息娱乐时代,做商业的都希望扩大影响,这个无可厚非,这是徐晓冬再引起反响的状态下,也有其他人渴望借此产生影响,与徐晓冬约战、开喷的很多,但始终没有真正站出来比武之后,徐晓冬对这位雷公太极做的认可。 他们的规则是,徐晓冬这么说的:传统武术能用的所有招式,包括踢裆插眼都可以用,打到一方认输,或者无法还手为止。 同时也有人开始造假图片,冒充徐晓冬恶语中伤传武人士,企图引起更大矛盾。不过这对期待数字提升的当事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而确实,雷公太极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劝化者的姿态在说教,并发出过“单手破裸绞”的说法以及视频,已经引起过广大搏击爱好者的群嘲。这次应战,也属于哀兵护城战了。 而雷公太极也在网络平台做了回应,他的态度也同样淡定,他说: 都看到了吧!我输了,所有想看热闹的都看到了吧!我输了。对于我来说这个结果我接受,我用血换了一个说话的机会。你要什么?这个套路横行的世界你要什么是自己的选择。我向所有人说了我要什么,至少说太极骗子的人可以闭嘴了!不能赢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态度。对这个世界要说的前面的一万多篇微博说的够多了。想看自己看看,日子还长。这是我发的最后一篇微博,我该做的做过了。选择不在我,在每一位看客的心里。 禅味十足。雷公太极的修为境界颇高,一般人难以探索,比如他的签名是: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无余涅磐。佛言。寂然不动心是也。三世诸佛。共一路头。回到不动心中。齐受无乐之乐。更无有乐。过于此乐。故名无余涅磐。 但是雷公的意思我明白,他说的是大众的选择,以及自己的迎合。套用一句电影台词: 少爷,你本来可以躲开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只是想知道,痛是什么感觉。 如果徐晓冬输了,这句话特别适合送给他,因为他若输了,那才奇怪了。 事件陈述清楚了,这个话题就结束了。评论就是:朕知道了。 挑战太极事件(2)形意拳的单手撸**事件,朕也知道了 我非常不想去评论雷公,无关太极与搏击,在观众非常看重的这场比武中,他已经告败。在之前,即便他有过自负或狂妄,让你对他有期待也好,感觉可笑也好,你可以借着这个事件去调侃一下太极拳(传统武术)的现状,或者去批评一下另外一位狂人徐晓冬,以及揣测下他的动机。但是这个雷公已经输了,作为我个人是不会再去说他什么了。特别是我一开始就没有去期待什么。 但是,我又必须说出看法。因为不断有人问我看法,而在仓促回答中,我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了。他们不断的发送这些信息单独给我,有的什么不说,就是发给你,有的则会提出一个非常空泛的评论,并期待你的回应与补充。 我真的提不起兴趣,原本就没什么值得谈的。太极拳习练者的比武,包括挨打,甚至被暗算,这种事情社会上太多了。如果你真的身处其中,你不会感觉有多奇怪。只是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兴趣像徐晓冬这样把事情搞火起来。 在雷公太极vs格斗狂人的视频火爆后,朋友圈又流行起了另外一个视频,标题是“徐晓冬师兄街斗大战太极拳”,说是“一种规则,一种结果”。 是某个直播间播放的视频,看当时有22万余人观看,汽车、亲吻、钞票的什么赞赏满天飞,可见大家看得都很过瘾。其实这个视频是好多年前的了,视频的主角不但打过一对一的,还打一对多的,甚至还打过带兵器的……前几天还在徐晓冬必图拳馆附近的小区,不但把一位刚刚从擂台上落败受伤下来的形意拳人骑跨身下,还单手撸住了他的***北京的星空之下,二人就此状态进行了一番关于武术的谈话,同时也有发出视频……只是这位“师兄”的视频没有如此火爆起来。 所以如果你真是消息灵通,或者身在其中,不会感觉怎么样。而反过来,对于现代搏击,我自身也在搏击赛事的推广之中,以及联盟俱乐部的任职之中,如果说“几秒钟打倒”与“武德与搏杀”的话题,我强烈推荐我们真武魂wbk-22站,2017年开年战,兽化人超级汉堡益比重拳偷袭,刚一开场,对方一拳未出就被ko,这一次的“兵不厌诈”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视频分享: https://v.qq/x/page/w0398g75gdx.html 太极比武事件(3)太极拳的模式只可炒作,难以动摇 对于现代搏击以及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态度,我的主张在以往的文章中都反复强调了。所以专门来告知我此事,并期待我探讨的朋友,特别是认为我的不热情是失礼的时候,我真的想提醒一句,你先去武作家公众号翻翻以往文章好么?光趣味写法的太极拳教学心得就有20多篇吧?你好歹先弄懂太极拳到底是个啥,咱们再切磋“怎么拯救太极拳”这个浩瀚话题好不好? 现在谈此事,即有蹭热度之嫌,实质又蹭不着什么。娱乐时代,大众商品都是廉价的,往往能引来围观,然而却并不能促进消费。 但是,一旦围观群众不买账,甚至开始谴责商家的时候,你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不但要做出说明,最好还要办一场馈赠活动。因为群众之中有一类特别厉害的群众,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就是用来储备狗血,一旦得罪了他,他会让你领教到人民的名义有多霸道。这就是这样一件原本平常的事,为什么会闹腾起来的根本原因,这些人虽然不练,但乐此不彼,奔走相告。 甚至朋友圈练武术的,都有热血激昂,期待这场比武对传统武术引起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我只能说,你的期待也太高了。你身边的朋友跟你打了好多年,你都打不服他,你还期待这么个事他就觉醒了? 如果不能深入而专业的探讨问题,那么你只能抱怨或者感叹一下,仅此而已。因为你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说的。 他们嘴上是希望你能告诉他,中国武术不行了的原因。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但是这个原因很残酷,缓缓劲儿咱们再说。我先把雨伞支起来。 不管是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还是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纷争一直都有,而如果一个人,他需要看到自己的老师被打才会觉醒,而后改练什么,这个人往往啥也练不成。上学都需要悟性,练武更需要了。 而传统武术圈还有一个特别诡异的现象,就是即便你因为技术理念的不同,打倒了某个老师,他的学生往往不但不会跟你学习,反而会记恨你,甚至想方设法的抹黑你,报复你。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情。而且你还没地说理,群众都挂着人民的名义,端着狗血在等着你继续掐狠点。所以,很难拿捏评论的分寸。 所以对于这种事,我打引号说吧,我以前是这么对信任我的游离者说的: “你要参与其中,不仅仅做一个围观的数字,你才有条件进行专业探讨。努力从不仅仅作为数字存在做起吧。跟数字人说话,除了说哦,你的消息好灵通。你真的没什么可谈的。 无论你说左,还是说右,他都不会往心里去,也不会去参与什么。他们就好像逛商场只为打法时间那些人一样。他信任你可能给出一个专业见解,他问到你了,而你也只能微笑服务,并指导他:您随便看看,有喜欢的没有。” 这话挺让人扫兴的。我承认。 所以,传统武术习练者,选择了练习太极拳的这些人,他就是喜欢太极拳这种运动状态,就是喜欢这个搭搭手、过过瘾的游戏圈子,他不是在练武术,他是在玩武术,这个状态,从“太极拳”成名的第一代就已经这样了。如果不是杨露禅带着陈家长拳来到京城,打出了无敌名号,又把太极拳变成了这种飘飘若仙舒爽妙曼的玩法,太极拳也不会如此蓬勃发展。所以你期待从武力碾压甚至羞辱上改变太极拳在武术消费上的庞大数字,你是根本就没了解武术文化,特别是太极历史。 这些人习武,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为的多不是登台搏斗,甚至也不是强身健体,他要的就是找个话题,来缓解一下闲坐太久的会阴坠涨,或者自我感觉的会阴坠涨。强身健体,是每一种运动有具备的效果,太极拳为什么能吸引人,就在于它那个演变夸张的现有模式。因为一个中老年喜欢练太极,你就让他去实战,我想,他宁可偷偷练,也不会去实战的。这就是雷公太极那番话的意思。 太极大师被打(4)北京有过更凶猛的太极拳踢场子事件 别说搏击与太极了,太极拳跟太极拳之间还掐呢。他们参与其中者,只会感叹雷公练的不行,代表不了太极。仅此而已。只有这些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又会阴坠涨的数字,才会兴致勃勃,好像看到某个公众人物的隐私短片一样,坠涨感随着充血与膨胀,一下子就得到缓解了。所以他们必须争相奔告。 如果你感觉我得罪你了,那么下面我要分享一段太极拳踢场子故事了,如果你被吸引着看下去的话,那么请你在阅读之后,原谅我的冒犯吧。我只是为了娱乐,不是真的嘲讽。大家都是蛋疼中人,都是自己人。阅读之后,长了见闻,你不但会会阴舒坦,说不定还具备了治愈能力!岔开你的腿,放松,放松,放松,我们开始进入吧。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还有两场轰动武术界的比武,但靠的不是网络,而是报纸与小说。 我的《北洋镖师》秘闻系列,这几天被耽搁了,我刚刚写到1912年的京城太极拳圈子,也写到一场比武。其实那个时候,这圈子就已经跟现在差不多了。但是上篇牵扯到了形意门的创立,分上下篇发的。下篇的主角是宋书铭、杨少侯、吴鉴泉、周天同、孙禄堂、张鹤年……1912年,王茂斋与吴鉴泉定型了吴式太极拳拳架,而吴鉴泉在宋书铭的影响下,再次改动,使得学自杨式太极拳的吴式太极拳身体前倾,重心前压。这与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有了根本的区别。 而这前俯,按着当时的理念,是在宋书铭的“摧残”下,为了实战而改动的。但是这是一个秘密,因为1912年,在袁世凯坐了大总统之后,由在总统府下属机构做点文书工作的几位太极拳传人,整合集中了不少旗人的太极圈子,组成了一个以太极拳为重点的体育研究社团,大家一起搭搭手,爽歪歪。所以关于这个细微但特别要紧的改动,是为了实战搏杀,还是为了搭手过瘾,不得而知。 而上一次的太极拳震撼武术界的比武,是1954年香港太极拳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设擂比武,吴公仪即是吴鉴泉的儿子。二人关于武术理念,一言不合设立擂台,其过程跟雷公太极魏雷与格斗狂人徐晓冬相似,只是打的更加不忍直视。 当时《新晚报》总编罗孚抓住机会,连载武侠小说,以促销量。并请我的同行前辈,当时当编辑的“梁羽生”发表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从而拉开风靡华人世界至今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大幕。 如果看过这场视频,那么大家会得到一个答案,也会生出一个疑问。 答案是:原来传统武术太极拳,在“传统”的时候就不行了。 疑问是:太极拳是否一开始就不行?其他传统武术是不是也都本来就不行? 这个话题就大了。所以说,当你简单的问我“铁大,你怎么看?”的时候,我能怎么看?我只能皱着眉头看。 这还不是标题中的事件,穿插一段技术文。 太极大师被打(5)杨露禅比武,给出我们的启示 太极拳在杨露禅之前不叫太极拳。河北人杨露禅,学成陈家长拳,得到推荐在王府教拳,与其他教师动手切磋,在北京武术界打出了名堂。并且传言,他与隐居府内的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有过一次趣味持久的对战,这些事情与他三下陈家沟的学拳经历都被赋予上传奇色彩,被文人写成小说流传开来。杨露禅偷拳的典故,以及王府盛宴与董海川比武难分难解的典故广为流传。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龢大学士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自此,从河南土坷垃学拳出来的河北人杨露禅,所创的杨式太极拳名满天下,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了大雅殿堂。 而后太极、八卦、形意(重五行生克)三家拳术,并称三大内家拳。这三家拳确实有特色,而且也真是有文化,单纯拳名,就比一般拳法听着高大上。这把很多拳馋的,把祖师爷使劲往远古了找。 其实从这几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杨露禅外出求学,好拳就值得学。杨露禅跟董海川比武切磋,好拳就值得学。杨露禅改拳名,拳术有理论文化为总结。实战拳法,身如猿猴。然后的传说,就是杨露禅为了适应王公贵族学习,把拳做了改动,去掉了蹿纵跳跃震脚发力的动作,改成了从容大方的架势,淡化了实战搏击,调整为推手问劲,深受京城文人雅士的推崇。 我想,“身如猿猴”的身法是看不到了,但这部分有没有被继承下来呢?等以后专门说吧,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还保持着“出手就见红”的特点,即是动手就得流血,说明还是相当激烈的。 我在以前的教学文章中,有这么几篇,标题其实就挺说明问题的了:“先求鹅态,再从鹤形”, “猿摆锤下点钢锥,乱拳打死老师傅”。白鹤亮翅在原传陈氏太极的时候,还是白鹅亮翅,鹅放在过去是看门用的,天性好斗,身形沉重,并不似鹤那般飘逸。只是白鹅亮翅这一势,就含着拳打、扇掌、踹腿、勾蹬、顶肘、肩靠、退步、膝撞、捆拿……一个势子就相当丰富了,套路是呈现,而不是全部。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杨露禅是好学的,这是宗师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如果他那个时代有机会接触到自由搏击,我想他肯定是乐于参考吸取的。 而杨露禅能京城无敌,也确实得益于他对拳脚搏击的改革。而且太极拳不但不排斥mma,反而特别注重缠斗擒拿。原本太极宗师杨露禅,就是靠着这个打天下的。 关于太极拳实战(6)太极原本就是靠着搏击与缠斗打天下的 太极拳还在陈家沟的时候,是维护宗族利益的保障,所以特别注重器械打斗与擒拿缠斗。而这个擒拿缠斗,并非为了控制对方,而更多是为了摆脱对方。在混战之中,缠丝化力确实实用。摆脱而不以降服为本,是太极拳缠斗早期就完善了系统,而且不会限于一对一的尴尬境地的原因。 京城的武术界与地方不同,切磋规矩形成得早,杨露禅进入京城之后,舍弃了民间拳械的风格,纯以拳法对拳法,可谓是传统武术演变史上的一个创举。放在雷公事件,如果他不是说出太极可以单手破裸绞这样的话,而是说太极要吸取裸绞的话,我想徐晓冬也不会撵着求战。 所以杨式太极已经不是手自腰际而出的械斗式发力了,而是直接自额角出拳,以高打高,就斜打低。前手的撑劲化劲破坏对手防线,后手的重拳循着空隙攻击。这在搂膝拗步变化的栽锤与指裆锤里十分明显。而披身锤,也演化出了撇身锤与披身伏虎两势,披身伏虎有左右掼拳连贯搂打……这些原本是用刀的动作。想在当时的京城拳场,有旁观监督偷袭暗算,比武者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空出两手专注以对,所以杨家拳姿趋向了正面窄势,而陈家沟的原传还是弓马步御敌四面八方的架势。 杨露禅以擒打为根基,创出纯以拳脚为用的立身搏打,周身有松沉而来的撑劲,出拳迅捷集中,拳劲透彻深入,这在当时确实先进。又有腰腿撑劲随后,肩胛骨压着浑身的分量,挨上就是重伤;回手劲卷肱梢打,弧直交错,运转起来势退劲撑,攻击突然。而与形意拳一样,看着是直趟往来,但却周转照应,任何一势都不失圆中,闪折上步,左右调换。有这些为根基,再从容的问问劲,也确实比紧张兮兮更为惬意,尤显大家风范。 很多练太极的人,大概都忘记,甚至就没有学过这些,他们从一开始,接受的就已经是神乎其技的大师风范。你不穿个宽松对襟,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练武术的。 说到太极拳的比武切磋,我一个以前跟徐晓冬训练过的学生,曾经把一位地位很高的太极拳前辈差点拧翻在地,其实这挺不好的。徐晓冬再狂人,却忍着喷子不跟老人动手,是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事情在公园角落时有发生。 有见闻,北京两大太极拳大师人物偶起矛盾,三次交锋,十分精彩。一次一方的得意弟子,在握手之间,被另一方那大师拿伤了肘关节。而这位弟子养好伤后,去那位大师的场子,排头把能上场的都挑翻了。而之后,那位太极大师从外地请来一位练别门拳法的搏击高手,去踢那位得意弟子的场子,当时是夜里,似乎二人对单,打的相当惨烈的,传说打斗以那位外援高手的腿被地躺打法弄断而结束。 传说的很玄,但我不能确定是骨折还是脱臼,只听说后来花不少钱才摆平的。当事人忌讳,也不愿意多谈。即提到地躺打法,那就说明已经“滚蛋儿”了,也没了什么长袍马褂的文雅,朝着地面技进行了。 这种事情很多,还有一位很老很老的太极拳老师,因为一句闲话,说了某位已故大师的坏话,传到对面,对方的儿子已不练武,请了一个高手代战,与这位老师推手,直接给团成一团塞树洞里了。甚至在更早的时候,都有手臂里边绑刀子的事情,也是成名大师年轻时候干出来的。是谁咱不提了。这些事作为素材放在小说里就好了,现实中不宜探讨。因为传说传到一定地步就失真了。而真相你很难考据。唯一实在的只有武技。咱得罪不起那些人,也就不讨这个厌了。 说点太极技法(7)猿摆锤下点钢锥,乱拳打死老师傅 猿摆锤对应着打虎势,又叫披身伏虎,原本陈式太极这一下,难度很高,是翻身二起脚接上了护心锤。杨式套路这一路全是腿法,而这个披身伏虎却单单简化了腿法,变成了一套组合拳。 猿摆锤是秘传,但又不是什么秘密,中国散打早期,“大抡摆”是被高度应用的拳技。略显粗糙,但带着黑手的摆拳甚至是作为应接踢馆的搏命绝招。所有资深散打者都心知肚明,即便带着拳套,也能利用掌根处的薄弱掩饰犯规动作。中国散打近身少走勾拳而多走摔打,也是自传统理念来的,近身就朝着后脑招呼了。 猿摆锤不是单单的一个摆拳,是上下左右呼应环套的组合掼拳,重点不在动作形象,而在猿摆发力的方式。这个名称是老的散打传奇人物乔立夫的师父,大连李老师父传出来的。赞叹杨氏太极拳的编排确实好,进步栽捶之后接着翻身撇身锤,脚下不停又是进步搬拦锤,而后右蹬脚接上了左右连环打虎势,连着又是回身右蹬脚,箍颈膝撞(双峰贯耳用法一),脚一沾地又里合后踹连环腿……拳脚相加,里合外摆的基础有了,就很容易往现代搏击靠,其实你就是用了也不算失了传统风格。 打虎势的正常用法是封闭划拉抄,能划拉上就手掼拳凿太阳穴,管打没打上乱环回手,压住对手双臂又是掼拳上头。手分上下,掏肋顺手则掏肋。这里边有个“狗闪”身法,就好似邹市明的“海盗式打法”。带着狗闪也就自然保全了自己,带起来的惯性也可以充分利用,乱拳打死老师傅,本来就被打乱节奏的对手很容易被撕开防御。 所以说练拳就是培养本能。现代训练体系好,其中就有加强了节奏与意识的训练,意识说白了就是习惯本能。所以好的拳手在被动的时候不会慌乱,他会本能地采取自身体系的防守以待反击。这个时候,“打虎势”的另个打法就发挥上了,即是肋下锥。“肋下点钢锥”是理念,不是固定技巧,用在腿上就是穿心腿。方便在乱拳之中抓住间隙突袭一腿。这一腿单独说,后来叫穿桩腿,取其力度;原本叫抄裆腿,取其线路。后来踹伤乔立夫而取代地位的韩国平,擅长这一腿。杭州厉老师传的。 谁打了谁?有什么呢?这么多擂台赛事,不都是相互伤害么? 让我们重复格斗狂人的口号:我打的是假,不是传统武术! 说得真好。 评价比武事件的话,雷公被太极化力、后发先至这牛轰轰且群众需要的形式束缚了,如果他真是抡起来干,反而是得了太极拳的实战精髓。而可惜的是,他如果这么用了,即便他占了便宜,那些会阴坠涨的围观群众也会吆喝,说这个雷公完全不会太极拳。所以,太极拳,还是十年不出门的好。 太极拳太牛了,已经牛到没人敢会,没人也可能会了。所以就太极拳打假这事,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管是推广实战搏击还是复兴太极,首要是先把一些群体的会阴坠涨先治愈了,这才有可能改善武术包括搏击圈子的从学态度。从学态度,于商业来说,其实就是消费态度。 比如,对于问我怎么看的那些朋友,如果回头我把这些技术干货专门整理出来,那个时候,他们还有耐心再看下去么?他们需求的只是一个谁打了谁的话题吧?所以,武术为什么失传了?就是这种人太多了。而且命名会阴正常,非要弄出一副坐不住了的样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境界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