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反曹操》 第一章 扭败为胜 李斜醒来时,耳中传来满天满地的喊杀声和惨叫声。 他睁开眼睛,看到眼前有两个人,一人手里拿着刀,另一人手里拿着个麻袋。 然后那个拿刀的人,正在举刀用力砍那些横躺在地上的尸体首级。偶尔有还喘着气的,他们也会捅上一刀再割首。 当然,他们割的都是所穿军服和他们不一样的,敌军的首级。 这每一颗敌军首级都是军功,他们一般以屯或曲为单位,冲在前面的兵士只管杀敌,后面有人专门割首记功。 李斜赶紧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穿的军服,发现自己穿的和被割首的一样。 吓得他一哆嗦,心里顿时握了一万棵草,马上翻身站起来。可是他才翻到一半,看到自己左肩上竟然插着两支箭。 看到了箭,他这才感觉到身上箭伤处的疼痛。 但他现在也顾不得疼痛,站起来之后,发现自己四周都有敌兵。 他已经来不及多想,急忙捡起旁边尸体手中的环首刀,照着那两个正在割首的敌兵砍去。 那两个敌兵正在割首,等他们看到李斜的刀砍来时已经晚了。 也是奇怪,李斜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力气,竟然一挥一劈,就把两人之首给砍下来了。还掉滚到了他脚边,他吓得急忙跳开。 此时离李斜不远处还有几十个正在割首的敌兵,他们见李斜突然站起来杀了自己人,全都拿着刀围拢过来。 李斜来不及多想,生死存亡时刻,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怕死,举起刀就冲向那些围拢过来的敌兵。 那些割首的敌兵本来也没那么勇,真正勇猛的都冲到前面杀敌去了。 他们见李斜不跑掉反而冲来,一时吓得不敢再动。 因为李斜的样子着实可怕,他此时左肩插着两支箭,而且满脸和满身都是鲜红的血,就像是一个刚泡过血的人一样。 当然,他身上的血主要都是别人的,他虽身中两箭,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血流出。 他刚才砍掉那两个首级,血就喷洒到他身上和脸上了。 只见他快跨几步,又砍倒两个敌兵。虽然没有砍掉首级,但也是砍死倒在地上了。 其他敌兵见状纷纷后退,而李斜此时已杀红了眼,竟然去追着敌兵砍。 在距李斜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姿貌短小之人,左肩膀上也插着一支箭。 没错,他就是曹操,此地就是荥阳,他行军时突然遇上了董卓部将徐荣的部队。 他的坐马已受伤倒地,他挥刀连斩了十几个冲来的敌兵。 此时曹洪拍马冲到他身边,跳下马来,和曹操杀退几个围过来的敌兵。 曹洪急对曹操说道:“将军速上马走。” 曹操辞道:“让马与我,你如何走?” 曹洪一把将曹操扶上马背道:“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事态紧急,曹操也不再推辞,上了马背,刚欲拍马走,但是想再看看自己刚募集来的兵马最后一眼。 一回头却无意中看到了远处满身是血,身上还插着两枝箭的李斜正在追砍敌兵。 看到自己招募来的士卒如此英勇,他一下子意气奋发,怒目圆睁,举起手中之刀,拍马大喊着冲向敌军:“贼不可惧,诛贼即在今日,杀啊。” 曹洪也忙随在曹操马后,挥刀奔跑向敌军杀去。 此时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军士卒全都看到李斜一人身负两箭,还在勇猛追杀敌兵。 特别是看到了曹操拍马冲向杀过来的敌军,在战场上,将勇则士卒勇。将不惜命,士卒才能甘心舍命。 曹操曾有过多次战场逃亡经历,这也说明了他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战场前线。在与袁绍官渡决战时,他更是亲率五千步骑奔袭乌巢,斩杀淳于琼等八员大将。 一时间,所有人都由刚才的败退之势,转为怒奋之勇。全部回身,杀向敌军。 而徐荣的军马本来杀得曹军四处逃窜,此时却被曹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一时惊住。 待曹兵杀至面前,才想起要抵抗,却已经是失去攻势,被不要命的曹军追着砍了。 冷兵器战场上,个人靠勇,全军则靠势。而势盛则兵勇,此时的曹兵个个勇猛异常,由退转攻。 曹操又连斩了十几人,拍马杀到了李斜旁边,此时李斜也已经砍倒了十几个敌兵,却仍在追杀着那些败逃的敌兵。 敌兵看到他这个恐怖的样子,别说和他搏杀了,全都不敢靠近,都绕着远远的跑开。 此时,李斜就像一个战神。 当然,他并不是战神,他只是刚刚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 刚穿越来就看到这种情景,他本应该是吓得不敢动的,但人都有求生欲。 他不杀人就会被人杀,而且他穿越的身主也还有身体本能反应,知道怎么去使用兵器格挡搏杀。 他穿越的身主也是叫李斜,今年才十九岁,正是年轻力壮时,是曹操从陈留召募来的。 当时身主身中两箭之后,与一个敌兵搏斗时两人兵器全部脱手。 于是两人展开肉搏战,扭打在一起。最后因为身主负伤无力而不敌敌兵,被敌兵给活活掐死了。 不错,他就是被掐死的,所以李斜算是运气好,魂穿过来后身体还能用。 如果是被砍死的,他穿越过来后估计刚醒就又要死去了。 李斜不要命的打法,完全震住了那些割首的敌兵。 俗话说得好: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 用古话来说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斜的勇猛和不要命,也激发了曹操心中的奋勇之气,曹操又激发了全军的奋勇之气。也因此,将本来欲败之战变为胜利了。 当然,胜也是惨胜,因为曹军已经战死了三千多人。 这一仗从中午打到了晚上,散家财助曹操募兵的陈留孝廉卫兹也在此战中战死。 徐荣看着自己的兵士四处逃窜,他连斩几名退逃之兵,也止不住这溃败之势。没办法,他也只能随着逃了。 此战中,徐荣军中战力爆表的西凉骑兵也被败逃的步卒冲击,一千骑兵竟损失了五百多骑。 夏侯惇等人领兵追杀徐荣军马十几里后才收兵,清点战场时杀敌也有三千多。以未经训练的新卒战精兵,此战也算是胜了。 而因为李斜的穿越,将战局扭败为胜,曹操历史上本来要骑着曹洪的“白鹄”马逃走也就不存在了。 曹洪家业丰盈,骏马成群,他的这匹“白鹄”马,走时惟觉耳中风声,足似不践地。逃至汴水边时,曹操让曹洪也上马共济汴水。后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鹄。这是王嘉《拾遗记》中的记载。 第二章 升职 战斗结束后,李斜倒在了地上。 他太累了,而且身上除了那两支箭伤,追砍敌兵搏斗时身上又中了三刀,所幸伤口并不深。 曹操急忙下马,走到李斜身边,看到李斜还在喘气,这才松了一口气。 李斜可是此战扭败为胜的关键人物,也是首功之人。 曹操唤来随军医者,让他赶紧为李斜疗伤。 站在一旁的夏侯渊急道:“将军身上亦有箭伤,宜先就医。” 曹操摇手道:“操之伤无碍,此士勇猛非常,死之可惜,速医。” 医者先为李斜清理刀伤伤口,敷上止血药,用布条扎紧。又以剪刀剪去箭枝道:“箭入肉里,此处战场不宜拔出箭头,须安营之后方可割肉挖出。” 因为此时还身处战场,不宜久留,万一敌军反扑袭击,可能就会全军覆没了。 “好,我们且先退军安营,为士卒们疗伤,再回酸枣。” 曹操本来是要去占据成皋,现在遭遇徐荣一战,老本打掉了一大半,已经无力攻占成皋,只能先回酸枣和盟军一起再作计议。 医者又帮曹操剪去左肩上的箭枝,等安营后再处理箭头。 夏侯惇等人打扫好战场,曹操重整军马,自己还有一千多人。 曹操自陈留募兵,又与卫兹合兵,众有五千人。 董卓中郎将徐荣所领也是五千人马,而曹操的五千人都是新募之卒,未经训练与战场厮杀经验,突遇徐荣的正规军,所以很难抵敌。 若不是李斜激起曹操与全军的奋勇之气,哪里能胜得了。 李斜躺在木板上,前后各两人抬着他晃悠悠地走着。 他所受之伤皆在上身,大腿并未受伤,其实是可以自己走的。 但曹操为了褒奖他,命四人用木板抬着走,让他好好休息一下。 李斜被四人一颠一颠地抬着,觉得伤口有些疼痛。 疼痛感让他相信这不是梦境。 身上的箭,砍掉落到地上的人头,还有那些刀,那些尸体,那些流着的鲜血,这是只有电视电影中才有的情景。 难道是自己身在古代了? 正在想着,曹操已经将马交还给曹洪,徐步走到李斜身旁。 抬木板的四人停住脚步,李斜见是将军模样的人来到,抬头想要起身,曹操忙按住他道:“勇士勿动,安心躺着。你唤何名?现为何职?” 李斜知道这人应该是个将军,但还不知道他是谁,也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呆呆地看着曹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抬着他的四人中有一人替他回答:“将军,他名叫李斜,现为伍长。” “伍长,伍长……”曹操稍微想了一下接着道:“今日你立下大功,勇冠三军,我现升你为屯长,领百人之兵,可愿?” 当时汉军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名。十人为什,设什长一名。五十人为队,设队率一名。一百人为屯,设屯长一名。五百人为曲,设军候一名。一千人为部,设校尉一名。如果其部不设置校尉,则设军司马一名。 另外还有别部司马,就像个独立团一样,兵员无限制,可多可少。 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曾任过别部司马之职。 此时曹操军中夏侯渊和曹仁也都是别部司马,夏侯惇则为军司马,李斜是他的属下。 李斜从一个伍长突然升任至屯长,连升三级,手里之兵由五人变为百人。 他还是呆呆地看着曹操,抬着他的人急道:“李斜,你还不快谢曹将军。” 他对伍长和屯长到底有什么区别也不甚了解,但得知自己升职了,心里也是非常高兴。 于是说道:“谢谢将军。” 曹操笑着挥了挥手,让四人抬着李斜前进。 退军三十里后,已是入夜,曹操下令安营。 营四周设立拒马和鹿角,并且放出哨骑探查警戒。 医兵为李斜和曹操挖出箭头,敷药包好。 挖箭头的时候因为没有麻药,又是直接割肉挖出。李斜痛得大汗淋漓,痛不堪言。 他想关羽如果真的是刮骨疗毒而尚能谈笑自若,那他真真不愧于后人所崇拜景仰了。 李斜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等醒来时,天已大亮,全营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行军。 他现在确定自己是穿越到古代了,但得要弄清楚现在是什么朝代,自己又是在谁手下。 他努力回想着,只记得自己正在兼职送外卖,骑车的时候突然就飞起来了,然后就一直飞、一直飞…… 想着他看了看自己现在这健壮的身体,身高至少也有一米八,而且这身主的年纪至少比自己年轻十岁,然后满意地笑了。 这时有四个人又抬着木板过来说道:“屯长,曹将军让我们四人抬着你走。” 正好他想要了解现在的情况,问道:“几位兄弟,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朝代吗?我们是在哪位将军的部下?” 几人听了都笑起来,其中跟他相熟的那人说道:“李斜,你莫不是昨日拼杀,把脑袋杀糊涂了,竟记不得事情了。” 李斜一想,说自己失忆可能会好点,这样也方便解释很多事情。 比如自己是哪里人,有哪些家人,都和谁认识什么的。 于是赶紧说道:“是啊,我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你跟我说说吧。” 那人笑道:“那你上来躺着,我们边抬你走边告诉你。” 李斜本来并不想躺在那木板上的,木板太硬,硌得难受,还不如自己走路舒服。可他想要了解情况,只好躺到了木板上,几人抬着他行进。 一路上,那个叫李才的人告诉他,他是陈留己吾人,曹操在陈留募兵时,他们二人相约应募。 李斜家里唯有一位哥哥,已经成家。 现在是汉初平元年二月,自己是在曹操部下,昨日是与徐荣的荥阳之战。 了解了这些,李斜就知道以后事情的大概走向了。 毕竟他也算是个喜欢历史之人,平时也喜欢看些历史书。特别是三国,那段英雄争霸的岁月是很多男人心中的梦想。 他也不例外,不但三国演义,三国志他也是认真读过的人,虽然没有精研,但很多历史事件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既然已知道自己当前的处境,他就闭上眼睛假装睡觉,其实他是在思考。 他在想,自己既然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那就要想办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 争霸?起点小说看多了吧。自己一个小兵,能争什么霸,如果能混成像张辽那样,封个侯,食邑几千户就很了不起了。 以武出身能够混成诸侯的,当时也就孙坚、吕布和刘备。 这三人都是豪杰出身,都是从小老大混起来的。 不过光靠勇是没用的,孙坚和吕布够勇了,最后却都不能善终。 只有刘备懂得投机钻营之道,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最后才能混出个蜀国。 他觉得要学他们争霸什么的根本就是扯淡,倒不如安心辅佐曹操,只要能让百姓少受些战乱,那也是功德无量了。 想着想着,他竟在一颠一颠中睡着了。 曹操虽然还有一千多人马,但其中伤兵不少,行军速度比较慢,走了四天才回到酸枣。 第三章 募兵 回到酸枣,曹操安排各部安扎好营寨。 李斜现在是统属于夏侯惇部下,虽然他已经升为屯长,但经荥阳之战后兵员所存较少,他手下其实只有三十几个兵。 酸枣城外,屯住着十几万兵马,有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 当时渤海太守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在河内、后将军袁术在南阳、冀州牧韩馥在邺城、豫州刺史孔伷在颖川。 而并不是像演义里那样,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上将潘凤,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那都是没有的事。 公孙瓒和刘备也都不在,公孙瓒当时还在辽东拒讨乌桓,刘备也还在高唐当县令。 刘岱军营大帐内,各路大佬齐聚一帐,正畅怀欢饮。 曹操看着众人饮酒高歌,自己闷了半天才开口说道:“诸君起义兵讨董贼,如今却在此地滞留饮酒高歌。莫不是想要醉打董卓呀?” 张邈把手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说道:“孟德兄,董卓兵强,你在荥阳已亲身体会,我们虽然人多,但盟主袁绍今在河内。盟主不动,我们哪里敢动。” 曹操叹了一声道:“本初也是,竟屯兵不动。若他引河内之众临孟津,我们再出兵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把要险之地全部占据。 再让袁公路将军率南阳之军进丹水、析县,入武关,以震三辅。董卓兵强,我们可勿与之交战,皆高垒深壁,互为疑兵,示天下之势,以顺诛逆,即可立定。 如今诸军却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所望,操实为诸君耻之。” 众人默然,继续饮酒,不把曹操的话当回事,他们即使是有心的也没办法。 如今袁绍是盟主,论名望是二袁最高,要说话也是他们二人先。 曹操气得起身离帐,回到自己营内。 他回到大帐即把众将召来说道:“如今各军屯兵不动,我们经荥阳一战,损兵大半,所以我欲再去扬州募兵。夏侯妙才领军在此休养,其他人随我去扬州。” 李斜知道曹操要去扬州募兵后,他记得曹操此次募兵回来路上会兵谋叛变,于是待众将散去后,来到曹操大帐外求见。 侍卫兵入内禀报:“将军,屯长李斜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曹操先愣了一下,才想起这个李斜就是荥阳勇猛杀敌之人。 “让他进来吧。” 入了大帐,李斜向曹操揖手施礼道:“拜见将军。” “你说有要事禀报?”曹操看着他说道。 “将军是否将去扬州募兵?” “唔,是的。” “李斜自小预感颇为灵验,预感将军此次扬州募兵归来路上恐有新兵谋叛,只望将军格外提防在意。”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笑了好一会才说道:“我曹操从来不信鬼神感应之说,想我昔在济南府时禁绝鬼神祠祀,吏民得安。今日我且不治你蛊惑之罪,但你须随我前去,若未应验,必治你蛊惑煽乱之罪。” 李斜退出帐外,他知道要让曹操相信预感之说很难。只希望这次募兵真像历史记载的一样,否则自己就真的小命难保了,看来以后话还是要少说啊。 第二日,曹操带上夏侯惇、曹仁、曹洪,还有李斜等几十人出发。 虽然曹操不太相信李斜的预感之说,但他还是带上几位曲军候和屯长,让他们去统带新募之兵。 两日后到了扬州,曹操带众人直接去丹阳,曹洪因为与扬州刺史陈温相熟,他便去了寿春。 丹阳是精兵之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又山出铜铁,自铸甲兵。 所以大将军何进曾派遣都尉毋丘毅到丹阳募兵,恰好当时刘备鞭打督邮弃官逃走,路上同行,至下邳遇贼,力战得功,刘备才又当上了下密丞。 后来刘备带兵去助陶谦时,陶谦说要给他四千丹阳兵,刘备便马上背弃公孙瓒和田楷,投附于陶谦,可见丹阳兵有多重要。 孙策后来能够起家,靠的也是丹阳这个兵源之地。先时是他母舅吴景为丹阳太守,被刘繇迫走后,袁术委任周瑜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 而孙策与周瑜当时已是发小哥们,因此周瑜从丹阳带兵随助孙策,从而拿下江东。 但现在的丹阳太守是周昕,周昕之弟周喁此时在曹操军中,是曹操的军师。因此曹操才能到丹阳募兵,否则无缘无故怎么能够到丹阳募兵。 有了这层关系,事情就好办多了,过了十几日,太守周昕帮曹操募集到两千余兵。 后来周昕又继续为曹操输送了上万名兵员,如果周昕不被孙策和吴景打跑,曹操或许会发展强大的更快。 曹洪之前曾任过荆州江夏郡蕲春县长,蕲春与扬州庐江郡相邻,因此他与扬州刺史陈温比较熟,与庐江郡守也相熟。 所以他也很轻易地在庐江募集到两千上甲兵,领着两千兵来到龙亢与曹操会合。 龙亢在豫州沛国境内,与扬州九江郡相邻,曹操安营在此等候曹洪。 李斜依稀记得曹操募集到的兵马,就是在龙亢这个地方叛乱。 他此时也已被军司马夏侯惇提升为曲军候,手里统领着五百兵。 夏侯惇并不知道李斜与曹操说的事情,募集的新兵需要自己的人统领,除了屯长队率那些低级军官是从新兵中挑选,曲军候全部是自己带去的人担任。 李斜本来才刚刚升任屯长,但夏侯惇见曹操点名要他同去,以为是曹操有意要提拔他,所以便任他为曲军候了。 李斜一直在思索着募集的新兵为什么会叛变,因为历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 当他见到曹洪也带着两千庐江兵来到时,他明白了。应该是丹阳兵与庐江兵相互不服,产生矛盾,从而才会作乱叛变。 他想去告诉曹操,让他将两地兵分开屯营,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兵乱叛变。可又转念一想,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的预感就不灵验了。 他现在不是想避免新兵叛乱,倒是希望他们真的叛乱了,毕竟保住自己小命要紧。 但别人的兵可以叛乱,自己统带的兵不能叛乱啊。 到了龙亢安营夜宿时,他把自己手下那些屯长队率全部召来帐内集议。 没有酒,也没有肉,他只能把荥阳之战后曹操赏给自己的一万钱全部拿出来,放在众人面前说道:“众位兄弟,我现在也只有这一万钱,今天拿出来给大家平分,只希望和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以后大家征战立功也好,得赏也好。只要我有肉吃,大家绝不只是喝汤。” 李斜手下的这些丹阳兵都是乡野山民,出来当兵就是为了发财,有钱才好说话,有钱也才有忠诚。 拿忠君大义和他们说道理是没用的,所以他们把钱分了,全都信誓旦旦地对李斜说道:“唯听李军候吩咐。” 李斜听了很满意:“很好,今夜不管发生什么状况,大家管好自己手里的兵,皆不许乱动,一切听我号令。” 众人齐答:“遵军候军令。” 第四章 兵叛 曹操显然对李斜的预感毫不在意,他不相信这些新募之兵会叛乱,因为统兵的军候都是自己带来的人。 他很早就在帐内歇下了。 可是他不知道庐江和丹阳隔江相望,两地百姓向来就相互仇视,现在让他们两营人马合到一起,很快就出现了矛盾。 下午在江边取水时,一个丹阳兵无意撞到了一个庐江兵,庐江兵不由骂道:“不长眼啊。” 丹阳兵当时有六个人,庐江兵只有四人,丹阳兵听到他骂自己,把手中水袋往地上一扔,也不说话,直接上去就是一拳,打在庐江兵脸上。 这庐江兵也是年轻气盛,哪受得了别人欺负,其他同伴也不可能站在旁边看啊,于是两伙人打在一起。 不过当时谁身上都没带兵器,只是拳脚相打。 庐江兵只有四个人,而且丹阳兵向来勇猛,肯定是丹阳兵赢了。 庐江兵虽然受伤,但也都是皮肉之痛,几人鼻青脸肿地回营。 回到营里,跟他们军候一说,这可不得了,庐江丹阳本来就有世仇,出来还被欺负怎么能忍。 因为曹操带来的军候只有三位,加上李斜才四人,所以曹洪那边的军候都是从庐江兵里面挑选的。 庐江兵的几位军候又把那些屯长找来商议,一致决定夜里袭击丹阳兵营。 他们又向那些队率什长伍长传令,全部准备好兵器,等到半夜时候,所有人都睡下之时。 两千庐江兵全部拿着兵器冲向丹阳兵营,见人就砍,见帐就烧。他们平时都斗不过丹阳人,打架总是输的多。 现在突然偷袭,丹阳兵正在熟睡,很多人都搞不清什么回事,兵器都来不及拿,刚走出军帐就被砍倒了。 友军突然的夜袭,再精锐的兵也顶不住。 丹阳兵很快就被冲得四散,不少人到死都不知道死在什么人手里。 等夏侯惇和曹仁组织人手抵抗的时候,庐江兵已经攻到曹操大帐外。 曹操正在熟睡,听到帐外喊杀声四起,急忙持剑出帐查看。 他刚起身还没走出帐门,大帐就被人从外面点火烧了起来。 他赶紧跳出帐外,见到自己的侍卫兵已经被杀倒在地,几十人正持刀向他冲来。 那些庐江兵此时也杀红了眼,只要身上穿的衣服和他们的不一样,就都视为丹阳人。 他们举刀向曹操冲来,曹操忙挥剑抵挡,转眼砍倒几人。 这时一个身材和曹操一样短小的人也拿着刀冲到,劈倒了几个庐江兵,对曹操说道:“将军快走。” 曹操不说话,只和他一起抵挡拼杀,不一会,他们两人就杀死三十几人。其余庐江兵见他们二人太猛,没人敢再靠近,只是围着他们,想乘机砍倒。 此时夏侯惇和曹仁也带着几十人赶到,杀退那些庐江兵,护着曹操向北退走。 曹操的军帐是在营中间,屯在他北面的是李斜的曲部。 李斜当晚并没有入睡,他吩咐手下那些屯长也不要睡着,他在等着新兵叛乱。 果然,半夜的时候,喊杀声起时,他急忙提刀走出帐外。 传令各屯长队率带人到他帐前集合。 当五百人集合完毕,他没有下令去救曹操,因为现在太乱。他也搞不清是谁在叛乱,不知道谁是敌人呢。 他指挥部众列成阵形,前排盾兵,二排长矛兵,三排刀兵,四排弓驽兵,严阵以待。 当庐江兵举刀向他们攻来时,李斜先大喊:“止步,否则射杀。” 庐江兵杀红了眼,哪听得进去,照样大步冲来。 李斜不再犹豫,下令弓驽兵发射攻击。 冲在前面的庐江兵倒下十几人,但他们也是勇猛,仍然向前冲。 弓驽兵紧接着发起第二轮攻击,有几个没被射中的庐江兵冲到阵前,也被长矛刺死。 射杀五六十人后,那些庐江兵才不敢再攻过来,转身向南攻去了。 李斜仍然保持住阵形,他怕阵形一乱就会被冲散。 他派人去探查曹操的情况,同时也派人去了解是谁在叛乱。 派出去的探卒回报说是庐江兵全营叛乱,攻杀丹阳兵营。 李斜正在担心曹操的安危,不过历史上记载他没事,如果没有其他意外,他应该也会安全。 正在想着,夏侯惇等人护着曹操向他这边撤来。 因为当时东面西面南面都有叛兵乱动,军帐全部被烧。 只有北面比较安静,军帐也没被烧,所以他们向着北面撤退。 李斜赶紧跑上前迎住曹操:“李斜未能领兵前去保护将军,请将军治罪。” 曹操把手一摇道:“你无罪,是本将太过大意,没有相信你的预感。你能按兵不乱,已经是大功一件。我们先向北面撤退,待天明再作处置。” 李斜领着五百人马与夏侯惇等人护着曹操向北退走。 退出二十里后,曹操命众人原地休息,等待天明。 曹操靠着一棵树坐下,说道:“今夜若不是有文谦在,操危矣,今夜之功,非文谦与李斜莫属。”他又转头对李斜道:“李斜,你是否及冠?可有表字?” 原来那个和他一起杀敌的矮个子就是乐进乐文谦,他是曹操的帐下吏。 李斜知道自己的身主还未及冠,也没有表字,他想给自己取个表字。 现在曹操发问,他一时情急,只记得古代取表字与名字义相似。 而斜字的字义,他一时只想到斜就是不直,于是马上回道:“李斜表字不直。” 曹操听了哈哈一笑:“李不直,你这表字倒是清奇脱俗。” 正说笑着,曹洪也领着十几人寻到,他一见到曹操,马上单膝跪地向曹操请罪:“今夜之事,皆是洪之责任,请将军责罚。” 曹操伸手把他扶起来说道:“今夜之事可查清是何原因?” 曹洪回道:“洪已查问清楚,原是丹阳兵江边取水时殴打了庐江兵,而庐江丹阳两地互仇已久,因此庐江兵趁夜袭击丹阳兵营。庐江兵乃是洪所募集,洪愿担责。” “这倒是操的疏忽了,之前李…不直曾有提醒,今夜之事与你等无关,乃是操的责任。”曹操说完就靠着树闭上眼睛养神了。 李斜指挥手下兵卒四周警戒,并派出探卒查探宿营地的情况。 经此一乱,庐江兵大多向南跑回庐江,而丹阳兵则向北跑,躲避庐江兵。 等到天明之时,李斜手里已经收拢了三百多散乱的丹阳兵。 曹操派人到昨夜宿营地收拾遗留残物,又将李斜收拢到的散卒归到曹仁部下统领,李斜仍然带着他的五百部卒。 一路向酸枣进发,路上又收了不少昨夜逃散的士卒。行军到建平时,又收拢和募集到一千人。加上李斜手里的五百人,现在也有近两千人马。 五日后,曹操军马回到酸枣。 此时各路诸侯人马粮食将尽,已经各自带着人马回归本州郡去了。 曹操从扬州募来的近两千人,加上此前的一千多人,现在手里也有三千多人马。 因为各路诸侯都已经散去,他手里这几千人马也无力再攻打董卓,自己又没有地盘。 只好休息两日后,领兵投往河内袁绍去了。 第五章 破阵营 曹操领兵来到河内,此时袁绍屯兵在怀县,河内太守王匡屯兵在河阳津拒董卓。 王匡是河内太守,却将自己的大本营让给袁绍,自己跑前线去顶住敌人。 并不是因为他傻,而是袁绍现在是盟主,又是四世五公的贵族世家,名望实在太大,他甘愿给袁绍当小弟。 否则的话,应该是袁绍到河阳前线顶住董卓才对。 袁绍闻知曹操来投,急忙出城迎接。 曹操让夏侯惇与夏侯渊领兵入城安排宿营。 曹操手里现在没多少兵,又没有自己的地盘,除了袁绍封的那个假奋武将军,身上也没什么正经的官职。 但袁绍还是非常看重曹操,因为他们是一起抢过新娘的小伙伴,而且现在曹操就是来投附袁绍的小弟。 年轻时感情深是一回事,现在都长大出来谋事业了,感情也只能排在利益之后。 曹操是有大志向的人,不会甘心一直当袁绍的小弟。 袁绍将曹操接到太守府,安排酒席接风。 酒过三巡,又各自诉说逃离长安后的境况,把感情之事说完了,言入正事。 袁绍看着曹操说道:“孟德,如今董卓挟持天子,迫迁长安,把控朝政。我们虽兴起讨董义军,但董卓兵强,恐一时难以取胜。冀州牧韩文节与我商议,欲推立幽州刺史刘伯安为尊,号令天下兵马共讨董卓,你意如何?” 曹操一听,心想这怎么能行。你立了刘虞,其他地方也可能再立别人,那天下岂不是大乱了。 当下愤然答道:“董卓之罪,暴于四海,我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因我等乃是以义动。如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尚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岂能得安?诸君北迎幽州,我自西向长安。” 袁绍心想,这哥们不同一条心呀。 曹操既然已经这么义正辞严地拒绝,他也不好再说什么,说多了也会伤小伙伴之间的感情。 这时袁绍为了转移话题,拿出一个玉印,伸到曹操面前说道:“孟德,你看看这一个玉印,讨董诏书即是用此印,足可以假乱真。不如我将此印给你,将来可召令天下州郡,可愿?” 曹操没去接,只是笑笑说道:“此等好物,你且留用,我今日可未听你之语。” 他知道这玉印是什么回事,一个假印而已。他曹操想要什么都是光明正大地去取,不会去搞这些龌龊的阴谋之事。 仔细想一想,曹操虽然历史上也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但阴谋之事他似乎并不多为。 袁绍见曹操油盐不进,只好对曹操说道:“你遭荥阳一战,现又多是新募之兵,你且安心在此休养练兵,粮草我自会安排。” 曹操只是呵呵哈哈地应着,傍晚时才回到军营大帐。 李斜如今也是一位将佐军候,经龙亢抵挡叛兵一役,他知道如果将这五百兵士训练好了,别说升官发财,至少以后上战场了活命机会也会大点。 他想到了高顺的陷阵营。 当然,李斜知道自己不能和高顺比,但可以依样画葫芦向他学习呀。 所以李斜将自己这五百人命名为“破阵营”。 高顺的陷阵营有七百多人,号称千人。 李斜的破阵营现在只有五百人,也号为一营。 三日后,他将破阵营的五百人集合起来训话。 经过休息三日,底下的这些丹阳兵个个精神抖擞,全都等着上阵杀敌立功领赏。因为龙亢抵挡叛兵零伤亡的战绩,让他们觉得敌兵也并不可怕。 李斜身穿铠甲,目光巡视了众人一遍,突然大声问道:“你们想不想发财?”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然后整齐地大喊回答:“想。” “想不想拜将封侯?”李斜又大声喊道。 “想。” “唔,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那你们要怎么做才能拜将封侯?” “杀敌!杀敌!杀敌!” 喊声震天,把大帐中的曹操都惊来了,后面还跟着夏侯惇曹仁等人。 “你们怕死吗?”李斜又怒吼着大声地问。 “不怕。”五百人齐声回答。 “我怕。”李斜刚说出口底下众人大笑。 缓了一会李斜又接着说道:“可是怕死有用吗?面对敌军时死得最快的都是怕死之人,所以我不是怕死,我是不想死,只有把敌人杀了我们才不会死。 就算是战死了也没什么,顶多就是个碗口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壮汉。你们说是不是?” “是。” “那你们还怕死吗?” “不怕。” 李斜又盯着他们仔细地看了一会才又说道:“你们丹阳男儿都是英雄人物,是天下第一勇士,上了战场都能以一当十。虽然我们现在只有五百人,但是能战胜敌人的五千人,因为我们都是破阵营的勇士。” “破阵营!破阵营!破阵营!”五百人的齐声大喊,气魄震天。 “荥阳一战,我亲自斩了十八颗首级,我相信你们比我更勇猛,我也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斩二十颗敌首。我们破阵营的口号是什么?” “勇往无前,永不退后!” “向前才有黄金美女,退后就只能以大刀侍候你们了,所以你们要记住了。先登者赏,退后者斩。” 训话完后接着训练。 丹阳兵个个精壮,个人体能训练没什么问题,李斜主要就是提升他们的勇和猛。 勇而无惧,猛而有力,首先在气势上就要给敌军压力。 既然是破阵,就是冲敌方战阵,只要将敌军的阵形冲散冲乱,敌军就输了。 张辽合肥八百冲孙权十万也是这样,当然,当时孙权十万兵围城。张辽只冲一面,肯定没有十万兵,但也会有两三万。 不过张辽兵马太少,才八百人,只能够将敌阵冲乱,却不能追击斩敌。如果当时张辽率领的是八千人,那当时肯定就会打得孙权丢盔弃甲了。 古代两军对战时,一般都是一方列阵以待,另一方进行冲阵。 李斜他们没有马,全部都是步卒,兵器主要有环首刀、长矛、长戟,弓和盾也有一些。 李斜选出臂力大者持弓,力稍弱者持盾,其他人则持刀戟和长矛。 曹操看了一会后满意地笑着走了。 他一边走一边对旁边的夏侯惇说道:“李不直的破阵营很有气势,兵不在多,在精,我看不直有统兵之才。元让,你去叫军需官交付给他们一百副兵甲,如果有铁甲就尽量多给铁甲。以后若有战马,我还要给他们配备骑兵。” 李斜得到了八十副皮甲,他将皮甲给了什长以上的军官穿用。 李斜平时都是与军中兄弟们食宿在一起,他自己也早有铠甲,那是荥阳之战后曹操赏给他的。 训练满一个月后,夏侯惇接到曹操的命令,让另一个曲的五百人来和李斜的破阵营比武演练,要检验一下破阵营的战斗力。 为了不造成伤亡,双方皆以长棍和盾牌为兵器。 李斜也身披铠甲亲自上阵,古代上战场领兵者要上阵才行,将在兵勇,将逃则兵溃。 对方列好阵,李斜自己在阵首,领着手底下五百人向对方战阵冲去。 冲锋时自己也要保持好阵形,如果自己的阵形先乱,那就不是破别人的阵,而是让别人破自己的阵了。 因为是演练,没有使用弓箭,实际效果也没有显现太多,但李斜的五百人像猛虎一样冲过去。对方兵士看到那个气势,还没冲到呢他们就先乱了。 结果被李斜的五百人一顿乱揍,揍得对方哭爹喊娘,狼狈逃窜。 李斜的破阵营因此在曹操军中打出了名号,就差真正上阵实战了。 第六章 东郡太守 董卓自袁绍起兵,并且当选为联军盟主后,马上收押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绍家族五十余人,又尽数杀死。 全部埋在青城门外东都门内,后来又怕有人盗走袁家尸体去厚葬,又将袁家人尸体全部迁到郿坞藏起来。 这还不够,董卓还派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去晓谕袁绍和袁术。 杀人家族还派人去告知,董卓也够狠。 他这也算是借刀杀人立威,派去的这几人,胡母班、吴循、王瑰三人被袁绍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杀死。 胡母班和王匡还是亲戚,是王匡的妹夫。 王匡也没办法,谁让他是袁绍的小弟呢。 少府阴循也被袁术杀死,只有韩融因素有德名而幸免于难。 王匡领一万泰山兵屯在河阳津,董卓先派牛辅带一万人从平阴渡河,引王匡领兵来拒。 同时又令吕布暗中率二千精兵从平县渡河,从背后偷袭王匡。 王匡抵挡不住吕布所率领的精兵,大败,士卒死者略尽,他只身逃回泰山。 因为王匡兵败,董卓兵势强盛,袁绍虽然也有近两万人马,却也料难抵敌,急忙找来曹操商议。 董卓兵马到底有多强,曹操有亲身体会,现在自己又只有这么点兵,哪里舍得再往战场上送。 袁绍也想保存住自己的实力,决定退军到延津,曹操退军至白马,两军彼此间相互呼应。 延津在兖州境内,就在酸枣县北。 董卓因为洛阳南边孙坚勇猛激进,北边不想用兵,没有继续追击袁绍与曹操。 王匡手下有一个从事叫韩浩,字元嗣,河内人。 他曾经带领县里民众抵抗山贼,王匡闻名召为从事。 韩浩跟随王匡在河阳津拒董卓,韩浩母舅杜阳当时是河阴县令。 河阴就是平阴,河阴是后来魏文帝曹丕才改名的。 董卓将河阴令杜阳抓起来,让他召韩浩来降,韩浩不从,回复说“忠君大义先于亲情”。 王匡兵败后,韩浩逃回乡里。 夏侯惇听闻了韩浩的事情,亲自去找到韩浩。 对他说曹将军慕爱人才,忠君事主,虽力薄亦向董卓进军。只可惜遭荥阳一战损兵折将,主要就是缺少像你这样的领兵人才。 韩浩本来也就有一颗报君之心,王匡兵败走还泰山,如今曹操正在河内,投到曹操麾下倒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他随着夏侯惇回到军中,夏侯惇直接任命韩浩为曲军候,就是和李斜比武输的那一曲。 这样韩浩就和李斜是平级了。 当夏侯惇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李斜差点喊出来:你不就是那个不顾夏侯惇生死,要杀劫匪,后来还建议曹操屯田的韩浩吗? 他没有喊出来,他非常尊重韩浩,每次遇到都是尊称一声“韩兄”。 韩浩的出现,也让李斜有了一些思考。 他觉得自己既然了解了历史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先知,为自己谋一些利益呢。 比如刘岱杀桥瑁后,是否可以让曹操当上东郡太守,这样曹操得到东郡就算是自己的功劳了。 甚至曹操之后当上兖州牧,自己也可以出一把力,到时功赏肯定不少。 现在的东郡太守是桥瑁,曹操借住在人家的地盘里,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李斜有一日见曹操一人站在大帐外惆怅,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他主动走过去对曹操说道:“将军面有愁容,是为何啊?” 曹操见是李斜,如今李斜是他手下除去曹氏和夏侯氏之外,最看重的外姓将佐了。 曹操叹道:“如今董卓迁天子都长安,我等讨董又不得进,退又无可据之地。不直,你之前曾预感兵叛而应验,现在是否有何预感?” 李斜想了一下,觉得总是说预感也太玄乎,不如说是自己的分析好点。 “如今我们身在东郡,东郡太守桥瑁以己有传诏起兵之功,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常蔑视刺史刘岱,出言相轻。 斜私以为,刘岱将欲杀太守桥瑁。只是如今将军屯兵白马,让刘岱有所顾忌。不如将军使人与刘岱交好,让刘岱无所忌,则他杀桥瑁之后,或可以将军为东郡太守。” “唔,你与我所想亦同,只不知当使何人去与刘公山交好。” “将军若信过李斜,斜愿往见刘兖州。” “我自是信你,只是你现在官职只是军候,若让你去则会让刘公山以为我轻于他,我寻思还是让元让去为妥。” 李斜本想自己表现一番,可他倒没想过自己的身份过于低微,让自己去也实在是不尊重刘岱了吧。 夏侯惇现在虽然官职也只是司马,可他毕竟是曹操的心腹之人,他足可以代表曹操了。 不过曹操也没亏待李斜,夏侯惇去昌邑后,曹操又升李斜为军假司马,暂代夏侯惇领兵。 军假司马其实也就是副司马。 虽然只是微升一级,但对李斜来说也是又进一步了。 夏侯惇到山阳郡昌邑见过刘岱,向他说明曹操与刘岱立场一致。 而且白波军与黑山贼屡屡侵犯东郡,曹操愿意在东郡拒讨山贼。 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刘岱也是聪明人,他受桥瑁所轻蔑,已想要杀他,只是曹操突然退兵至白马,这让他有所顾忌。 现在曹操既然已经说明,那就先杀了桥瑁,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 夏侯惇去见刘岱之时,曹操也已派人告知袁绍。 曹操现在也算是袁绍的同盟小弟,做什么事也要跟大哥说一声先。 袁绍对此也是非常支持,曹操如果得到东郡,对袁绍夺冀州也会帮助很大。 所以,袁绍那边再派人跟刘岱说过之后,刘岱起兵两万,直往东郡濮阳。 桥瑁得知刘岱领兵来讨,急忙派人向曹操和袁绍求救。 可曹操与袁绍已经与刘岱为同盟,又怎么可能去救桥瑁。 救他的人没有,杀他的人倒有不少,刘岱的兵马还未围城,濮阳城内桥瑁的部将已经将桥瑁斩首,将首级送到刘岱军中。 在刘岱率兵抵达濮阳之时,曹操也起兵离濮阳五十里安营。 刘岱本想以王肱为东郡太守,别驾从事万潜马上说道:“明使君先前已与曹孟德,还有袁渤海相通。 如今若以王肱为东郡太守,只怕会引起袁曹二军以明使君擅杀太守而起兵讨伐,到时明使君岂不是得不偿失了。不如表荐曹孟德为东郡太守,却也可以得他一个人情。” 刘岱思虑之后,觉得也只能如此,便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袁绍为了曹操能帮自己逼韩馥让冀州,让曹操以东武阳为郡治所。 曹操对李斜说道:“幸得有不直,使我得主东郡,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升你为司马,领任白马县长,如何?” 李斜一听自己又升官,连忙高兴地说道:“将军如此厚爱,李斜愿终生追随将军,万死不辞。” 曹操沉吟了一下问道:“不直,依你之见,兖州……” 李斜知道曹操是想问他兖州是否可得。 他思索了一下,现在是初平元年,刘岱是初平三年死于黄巾之手。 “若李斜料想不错,将军三年之内必得兖州,将来即使河北之地……” 听到这,曹操急忙打断李斜的话:“本初曾与我言起欲得冀州,不直,你觉得本初能得冀州吗?” 李斜想了一下,虽然历史上袁绍明年才能得到冀州,但现在曹操已提前得东郡,袁绍或许也可以提前得到冀州。 “必得,如今将军已得东郡,只需本初将军进兵顿丘,再使人联络公孙瓒将军领兵南下,给韩馥压力。韩馥部下颖川诸士早已心归袁将军。只需让他们进言逼劝韩馥,本初将军便可立得冀州。不过,将军你到时可以给韩馥去书一封,劝他让州避祸,则本初将军得冀州之功便有将军一份。” 曹操听完大笑:“善。” 夏侯惇因功升为折冲校尉,领四千兵马屯濮阳。 李斜也由假司马转为司马,领兵一千屯在白马,同时兼任白马县令。 第七章 白马县令 初平元年十月,兖州白马县,就是关羽斩颜良时的那个白马。 李斜终于有当上老大的感觉了。 才一年时间不到,就从一个小小的伍长升到比千石的司马,还兼任了白马县令。 不但有军职,还有了政职,刘备此时应该也只是高唐县令。 没想到自己竟然和三国大佬之一的刘备混到了同一起点。 当然,还是差那么一点的。 刘备手里有自己的兵马,而李斜手里的这一千兵马,现在也还统属于夏侯惇。 李斜还是夏侯惇的属下,不过他自己领兵驻守一方,营中他最大现在。 曹操为东郡太守之后,总兵力已有近两万人。 李斜的这一千人屯在白马,主要是防备董卓洛阳方向的兵马,也相当于是前锋了。 所谓高处不胜寒,升官了,责任也就重了。 李斜之前的破阵营只有五百人,现在有一千人,是真正的一个营了。 同时还有两百匹战马,李斜组建了一个两百人的骑兵队。 虽然身为县令,但县务都交给县丞和功曹县尉去处理了,他只专心练兵。 他知道,再过不久,黑山贼就会来侵犯东郡,之后便是一直打打打了。 这安生的日子已所剩无多。 天还没亮透,李斜就吹响起床号,把所有士卒都喊起来了。 这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每天都是这样的操作。 他的兵士也习惯了。 李斜经常和兵士说笑,但军纪非常严明,有一次他自己起晚了,罚了自己一天不吃饭。 当所有人都集合好之后,李斜例行训话。 不过他今天想讲些不一样的。 虽然李斜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但在此生活已将近一年,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之前的那些记忆,已经变得非常遥远,遥远到似乎已经不可见了。 他前世的兄弟朋友很多,现在的兄弟也很多。 他笔挺地站在阵前一个五尺高的台上,看着底下那一千个兄弟。 这些兄弟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他知道再过不久,这里的大部分人可能就不在了。 所以,为了能让大家尽量不要掉队,他才会那么认真的让大家训练。 毕竟自己厉害了,不但能杀敌,还能自保。 他先清了清嗓子,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兄弟,你们之中有一半是新加入的兄弟,或许还不了解我。我对你们向来只有八个字的要求,那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李斜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说错了,接着又说道:“唔,既然你们加入了破阵营,就要记住我们破阵营的口号。兄弟们,破阵营的口号是什么?” “勇往无前,退后者斩。” 一千人齐声大喊,这一句口号是他们每天都要喊的,已经喊得非常顺溜了。 李斜底下这一千人有一半是东郡兵,他本来要求曹操给他丹阳兵,没想到曹操却反问了他一句:“你这一营兵都要丹阳兵,你意欲何为啊?” 李斜一听懵了,真不知道自己咋想的,竟然会对曹操提这种要求。 还好曹操信任他,仍然让他统兵,只是从东郡兵里给了他五百人。 在龙亢时李斜手里的五百兵不叛不乱,曹操就知道他们全都效忠李斜。 如果再给他五百丹阳兵,那他这一营岂不是一条心了。 要是李斜真的反水了,那岂不是麻烦。 给了他一半东郡兵,这些东郡兵都是家在东郡,多少也会让曹操更放心点。 李斜接着说道:“黑山贼你们都知道吧。据我所知,他们很快就要侵犯东郡。所以你们一定要加紧训练,到时有你们杀贼立功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杀贼了,全部都可以活着回来领赏。” “今年二月时,我也只是一个伍长,一年不到,我就升到了现在的官职。我相信你们也行,只要你们够勇猛,不怕死,多立功,拜将封侯那都不是问题。” “大家不要怪我每天那么早拉你们起来训练,我也知道你们很少有怨言,这让我很欣慰。喝酒时咱们都是兄弟,但上了战场我就是你们的长官,你们到时若有敢退后者,我必斩不赦。听明白了吗?” “明白。”他们齐声大喊回答。 李斜每天都和军士们一起训练,因为他也要上战场,他想把自己练成像关羽那样的万人敌。 到时候如果关羽不降曹操的话,就由他去斩颜良。 为什么想要斩颜良,因为李斜知道,曹操和袁绍无论怎样都必有一战,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至于袁绍,他听取了曹操的谋略,现在正领兵进屯东郡顿丘。 袁绍是渤海太守,但他并不回渤海。 他现在是联盟军的盟主,虽然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他也还是盟主。 不回渤海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再被冀州牧韩馥卡脖子。 袁绍进军顿丘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要给韩馥压力,要他让出冀州牧之位。 他还拉拢了韩馥的部将曲义,让曲义反叛韩馥。 韩馥征讨曲义时战败了。 袁绍又派逢纪去联络公孙瓒,让他率兵南下,给韩馥施加压力。 他这边又屯兵顿丘,兵马频频调动演练。 南北夹势,给了韩馥双重压力。 韩馥连反叛的曲义都打不赢,哪能同时对付南北公孙瓒和袁绍两军。 压力够了之后,替袁绍说话的人出场了。 袁绍的家世声望自不必说,他本人的声望也是响当当,很多豪杰都归附到袁绍麾下。 韩馥是颖川人,他召了一批颖川人为属下,像荀谌、辛评、郭图等如今就在韩馥州牧府谋职。 他属下的这些颖川谋士,却都是为袁绍设谋。 荀谌首先就对韩馥说道:“公孙瓒已举兵南下,诸县叛而应之。袁车骑又引军北上,其意不可知量。将军如今已处危险之势啊。” 韩馥不是不知,只是他向来少谋难断,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听荀谌这么一挑明,急忙问道:“那我该当如何?” 荀谌道:“将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可与袁氏比吗?” “我不如袁。” “临危吐决,智勇出众,可与袁氏比吗?” “不如”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可与袁氏比吗?” “我亦不如。” “渤海虽为郡,其实力却如州。如今将军有此三不如,而久处在袁氏之上。袁氏乃一时之豪杰,必不愿久在将军之下。况且公孙瓒又提兵南下,其锋锐不可当。如若南北两军夹击,兵临城下,则将军必临危亡。 将军乃袁氏故吏,现在又是同盟,不如举冀州以让袁氏。则袁氏必厚德将军,同时北阻公孙瓒,定州安民。将军因此而有让贤之名,自身家人亦得安于泰山。愿将军勿再迟疑。” 韩馥还在犹疑,毕竟以州相让,这有几人能做到。 颖川的辛评和郭图、高干等又从旁相劝。 韩馥经不住这些人威逼之辞的劝说,终于同意将冀州牧之位让给袁绍。 虽然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谏阻。 但韩馥已决定让出冀州,谁劝都没用了。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韩馥傻,以他当时的处境,不让出冀州他也守不住,最后也只会让自己家族灭亡。 现在让出冀州,至少他和家人还能苟活于世。 他搬到中常侍赵忠的故舍去住,将刺史府让给袁绍。 又让儿子亲自送印绶到顿丘去给袁绍。 袁绍按规定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但却是一个光杆将军,连一个兵都没有。 袁绍领兵入邺城,正式成为一方大佬,加入三国争霸俱乐部。 此时是初平元年十一月。 第八章 荀彧(文若向诸君求票) 十二月初八,下午,天上飘着雪花。 李斜前世是南方人,虽去过北方,但没见过雪,更不用说经受这样寒冻的天气了。 不过现在也只是心理上怕冷而已,他体格健壮,受得起冻。 他正在营中和兵士们一起训练。 即使天气再冷,他也坚持每天训练,只是训练时间会缩短。 有一个县卒来向他禀报,说是有一大族人经过白马县,正在客舍暂宿。 幸得李斜好脾气,没有立即开骂:“有一大族人住宿客舍,你来告知我做何?” 县卒知道李县令好脾气,但也是小心翼翼地说道:“县丞差小卒来告知令府,这一大族人乃是颖川荀氏家族。因荀氏声名远扬,所以县丞特命小卒来告知令府。县丞此时正在客舍相陪,若令府得闲,可前去拜访……” “颖川荀氏,荀彧可在其中?” 李斜突然想到荀彧,他在历史上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到冀州去,只是到冀州时,韩馥已将冀州让给袁绍。 荀彧不想辅佐袁绍,才又投向东郡曹操。 县卒答道:“县丞只说是颖川荀氏,荀彧是否在就不知了。” “唔,你先去告知县丞,我回去换上便服即去拜访。” 李斜平时都是住在军营,与兵士们一起食宿。 县务他也不是完全不过问,他会按时考核下属的各项指标。 按时完成或表现好的他有赏,完不成的他也会罚。 他只抓大方向,具体执行的事情他不管。 看起来他像是不管事,实际上有好或不好的事他都能知道。 因为县尉就是他的同乡李才,荥阳之战李斜受伤时曾被他抬过。 曹操任命李斜为县令后,李斜又推荐李才为县尉,曹操同意了。 李才也算尽职,最主要是尽忠,对李斜唯命是从。 李才经常纳闷,李斜之前一起玩的时候,看起来有些呆呆的。 怎么现在却如此聪明,升官如此快,没想到自己竟也跟着他沾了光。 李斜骑马回到县衙,换上一套体面的衣服,又把李才找来,让他带上几个县卒一起去客舍。 李才不知道情况,还以为李斜是去拿人,带上六个县卒气势汹汹地跟着去。 县衙距客舍不远,李斜走路一会就到了。 客舍就是旅舍,可供行旅之人住宿。 之前报信那个县卒守在院门口,见李斜到了,忙进去通报。 李斜让李才几人守在院外:“这里住着贵客,你们几人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他刚走进院门,县丞就陪着一位衣着鲜美之人从屋内出来相迎,年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很有儒雅气质。 县丞忙介绍道:“荀先生,这位是我们白马县令李斜,李不直。” 他又对李斜说道:“这位是颖川荀彧,荀文若先生。” 果然是荀彧。 李斜迅速地在心里想着:荀彧这是要去冀州,韩馥刚刚才让出冀州给袁绍,恐怕荀彧还不知道。 不如就此将他引向曹操,或许又是一件立功的事情。 他忙对荀彧揖礼道:“荀先生好。” 荀彧还礼道:“李令君好,外面天寒,请至屋内坐谈。” 李斜来了,县丞告辞回去。 二人进入屋内,坐定后,李斜首先问道:“荀先生可是将往邺城?” 李斜不想过分客套,干脆直截了当地问。 荀彧有些惊讶:“令君如何得知?” 他并没有告知县丞他将要去哪里,这个县令又是如何知道的。 去往邺城本该从朝歌去,但那一带最近黑山贼猖獗,他这才改道从濮阳过黄河,所以今日暂宿在白马县。 “韩冀州使人迎接先生,只是先生在途,尚不知韩文节已将冀州让与袁本初吧?” “让冀州与袁本初?你是说韩使君将冀州牧之职位让给袁绍了?” 荀彧显然被惊到了。 “正是,袁将军进邺城至今已有十几天。韩文节几日前已投往陈留张邈去了。” 荀彧默默摇头:“唉,怀州尚且不能避祸。多谢令君相告,既然韩使君已让出冀州,彧明日便转道回颖川。” “荀先生举众前来,不是因为颖川乃四战用兵之地,所以欲避兵祸吗?” “如今尚有何地无兵祸呀?” “当今州郡相伐,贼寇四起,天下确已难寻得安之地。先生大才,东郡太守曹将军亦有安世之志,先生莫如佐助曹将军共安天下,使天下百姓俱得安定。” 荀彧见李斜提到曹操,他低头想了一下,才又抬头看着李斜说道:“曹将军荥阳一战已显其志,亦展其威。正是当今之英雄俊杰,若得助曹将军,彧亦愿也。” 李斜听了大喜:“曹将军若得先生相佐,必能早定天下。先生今夜暂且安歇,斜明日亲自率骑送先生去东武阳。” 荀彧此时也喜现于形:“李令君亦非凡人,藏有大才,彧自叹不如。曹将军能得你此等人才,也足可证曹将军之明。” 李斜难得荀彧夸他,连忙摆手道:“先生谬赞,李斜乃一统兵武夫。若论才能,当属颖川诸士,如戏志才、郭奉孝等,皆是当世奇才,还望先生荐举于曹将军,共定天下。” 荀彧又被惊到了:“李令君竟知戏志才、郭奉孝之名?他二人藏匿名迹,不与俗接,令君竟是如何闻知其名?” 李斜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表现的太过了,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穿越者。 否则他不是被人抢来抢去,就是被人杀死了。 忙道:“斜之前曾遇一隐世高人,谈及当今天下名士。戏郭二人虽隐匿名迹,却才华溢露,所以略知一二。” 他本来还想再提一下荀攸,又怕说的太多会让荀彧起疑,毕竟荀彧是聪明人。 而且现在曹操只是东郡太守,还没有足够吸引人才的身份,还是等他当上兖州牧再说吧。 荀彧知道李斜是借隐世高人搪塞,也不宜再追问,说道:“志才与奉孝确是当世奇才,待彧往见曹将军之后,再荐于曹将军亦可。” 荀彧这是想要先验证一下曹操是不是可助之人。 当时的社会,靠的是名声,作官也好,扬名也好,都是以名声为基准。 曹操弃官逃出洛阳,回乡散家财起义兵,又有荥阳一战。 再加上之前任洛阳北部尉和济南相时的治政能力与手段。 名声虽然不能和袁绍袁术相比,但也已经很好了。 现在缺的就是一个地方大佬州牧的身份。 “李令君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荀彧突然盯着李斜发问。 李斜想了一下才说道:“如今大势尚未现其形,但不管天下如何纷乱,可安天下者,唯有曹将军。” 荀彧一听大笑:“李令君非唯匹夫之勇,乃是可与世争雄之人也。” 争雄?这李斜可从没想过,能够立功升官就不错了。 将来要是运气好,没有战死沙场,能混个将军乡侯什么的,当个逍遥公多好。 而且这个时代的美女那么多,最主要是娶多少个都可以。 甄宓那些就不敢想了,论身份自己也配不上人家。 咦!自己想这些做什么,当前最要紧的还是生存呢。 回过神后,李斜也大笑道:“先生言笑了,斜将来能当个将军就已足愿。斜亦立志助曹将军安定天下。只要百姓得安,李斜便无所欲求。” 荀彧道:“以李令君之年纪,便有此见识与志气,实在令荀彧钦佩。令君若不嫌疑,彧便与令君以友相称。” 李斜听荀彧说要与他交友,心里不用提有多高兴了。 马上应道:“如此李斜便叫一声文若兄了。” 两人相视大笑。 第九章 射箭 第二日一早,李斜穿上铠甲,拿上长戟。 领着二百骑兵,亲自来到客舍,护送荀彧去东武阳。 最近黑山贼偶有出来劫略的,路上怕遇到黑山贼,所以该准备的东西都得准备好。 荀彧这一大宗族有一百多人,有三十多辆车。 除了拉载辎重,老幼和女人坐车,青壮男人骑马。 之前韩馥派去迎接荀彧的一百骑兵,李斜对他们说道:“韩使君已将冀州让与袁绍,并且投往陈留去了。荀先生现在由我护送去东武阳,你们可以回家去了。” 他们集中商议后对李斜说道:“既韩使君已不在冀州,我们不愿归于袁绍,若将军愿意收留,我们可归于将军麾下。” 李斜大喜,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妥。 “你们若愿追随于我,我自是欣喜,只是我现在还不能自己招兵。不如你们随我到东武阳,禀明曹将军,归到曹将军麾下,如何?” 李斜觉得归到自己麾下,和归到曹操麾下是一样的。 况且现在自己不能擅自招兵,那会引来曹操的猜忌。 不如将他们带到东武阳,由曹操安排。 出发之前,李斜已经派快马先去告知濮阳的夏侯惇,然后又到东武阳禀报给曹操。 一路车马,浩浩荡荡,因为有三百骑兵护送,沿途的零星山贼只能看着这几十车辎重,望车唉叹。 三日后,车马抵达东武阳。 接到报知后,曹操派探马出城一百里查探,看到荀彧车队后立即回报。 李斜等人在离城二十里的官道上,看到曹操领着众部下在道旁迎候。 李斜远远地就下马,快步走到曹操面前,向曹操躬腰请罪:“李斜未向将军请命,擅离职守,请将军治罪。” 曹操将李斜扶起道:“不直啊,你能亲自护送荀先生前来,非但无罪,我还要给你记功啊。” 这时荀彧也已下马,走到曹操身前。 曹操一把拉着荀彧的手笑道:“文若,吾之子房也。” 荀彧说道:“将军过赞,彧以粗识,只求能为将军、为大汉尽微薄之力而已。” 李斜此时趁机对曹操说道:“将军,韩文节此前遣去迎接荀先生的一百骑,如今他们不愿回冀州,说欲投于将军麾下。” 曹操正在兴头上:“既然如此,对了,你现在只有二百骑是吧,那就将他们归到你部下,由你统领。” 李斜大喜:“谢将军。” 曹操拉着荀彧一起坐车入城。 曹操以荀彧为司马,参佐军事,并且安排荀彧宗族人在邺城安家。 李斜休息了两日,准备要回白马,向曹操请辞。 曹操见李斜护送荀彧前来,想到自己还在谯县的老婆孩子。 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也算稳定了,得去把老婆孩子接来,否则以后给敌军抓去当人质就麻烦了。 这项任务又落到了李斜的头上。 这又是个立功的机会。 还好是接他老婆孩子,要是接他爹,那得带大兵去才行。 李斜只带了自己那三百名骑兵,一路狂奔去谯县。 三日后到达谯县。 曹操家舍在谯县东城外五十里处。 他为济南相时,因为治郡成绩好,朝廷迁他为东郡太守。 但曹操因为自己嫉恶如仇,朝里又权臣贵戚横行,怕给自己家人引来祸事,干脆称病告归乡里。 从这时起,曹操就已经对如今的朝廷失去信心和希望了。 当时他无力改变,所以选择了避世。 曹操在谯县城外林泽中盖了房子,平时读书射猎,闭绝宾客。 又有丁夫人和卞夫人日夜相陪,好不逍遥自在。 李斜先让门仆入内禀报。 过了一会,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对李斜说道:“李将军,家母请将军入内。” 李斜猜想这个可能是曹昂,但还是不确定,于是问道:“你是曹昂吗?” 曹昂想不到李斜会认识他,很是高兴:“将军也知道曹昂呀?” 李斜除了知道曹昂这个名字,还有他什么时候死,其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当然知道,你父亲常夸赞你聪明孝顺呢。你除了读书,平时有没有习武呀?” 李斜想让曹昂练好武艺,之后就算跟随曹操南征张绣,或许也能自保。 “我会使刀,还会射箭呢。” “这么厉害呀,有空我要考考你。” 此时又有两个小孩跑出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还有一个才三四岁的小子,后面还跟着几个仆人。 那女孩见他们二人还在说话,对曹昂说道:“哥哥,母亲让你请将军进去,你怎么还站在这里呀?” 曹昂忙对李斜道:“将军快请进去。” 李斜也怕让二位夫人久等,失了礼数。 他让骑兵在外面歇息,自己随着曹昂入了院子。 见过二位夫人,禀明来意。 因为要收拾东西,三日后才能启程。 李斜领着兵马在旁边安营等候。 曹昂第二日便拿着弓箭和刀,带着妹妹到营中找李斜,要李斜检验他的武艺。 曹昂再过半个月就十五岁了,身高近一米七。 他先耍了一会刀,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力道还不够。 李斜又竖起箭靶给他射箭,十箭中靶八箭,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 “昂公子箭术不错,只是力道稍欠,只要再练几年,肯定如曹将军一般厉害了。” “我也要射箭。” 这时站在一旁的妹妹抢过曹昂手里的弓说道。 这个女孩名叫曹敏,是曹操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清河公主,少曹昂两岁,今年十三岁。 昨日跟着他的那个三四岁的小子就是曹丕了。 曹敏也射了三箭,结果一箭都不中。 而她已经没力气再拉开弓了。 曹昂为了不让妹妹尴尬,对李斜说道:“李将军,你也射箭给我们看看吧。” “是啊,我们也检验一下李将军的箭术。”曹敏附和道。 “那好,我就射给你们看看。” 曹昂的弓太轻,李斜让属下拿来他自己的弓,并且将箭靶放置到一百步远,之前只有三十步。 上箭,拉弓,射箭。 十箭全中,曹昂和曹敏在旁边哇哇大声羡慕地喊叫着。 李斜最近的日子天天在军营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但箭术好,他现在使刀和长戟也都是非常厉害的了。 曹昂拉着李斜的手说道:“李将军教我射箭吧?” 曹敏跟着说道:“我也要学,李将军你也要教我射箭。” “好,好,我教你们,不过小敏你一个女儿家学射箭做什么,你又不用上战场杀敌。” “我就是要学,我也要像李将军一样厉害。”曹敏嘟起了小嘴说道。 曹昂为了替李斜解围:“敏妹,你不学也可以,以后有我保护你。” 曹昂与曹敏都是刘夫人所生,是同胞兄妹,所以感情较深。 等候的这三日,曹昂每天都来找李斜,要李斜教他武艺。 曹敏也每次都会跟来,曹丕也想跟来,可是他太小,卞夫人不给他跟来。 因为只有曹操的老婆孩子与仆人,另外有护卫二十人,全部有四五十人,分乘三辆车,另有五车辎重。 曹昂不肯坐车,坚持要和李斜他们一起骑马,并且穿着铠甲,手持长刀,倒像一个武将。 李斜带着三百骑兵队,护送着他们上路。 第十章 遭遇山贼 车马慢吞吞地行了五日才到濮阳,一路风平浪静,不遇山贼。 第六日清晨,车马过了黄河,行出五十里时,已是日中。 李斜派出去探路的哨骑飞马回报,前面距此十几里的村里,有小股黑山贼活动,大概有五六百人。 自己有三百骑兵,五六百山贼应该不敢来劫。 他命众人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战。 又继续派出哨骑探查前面山贼的情况。 他对骑马在旁边的曹昂说道:“昂公子,此处常有山贼活动,如遇山贼,你万不可妄自对敌,要留在车旁保护好自己和主母弟妹们。” 他怕曹昂年轻气盛,见到山贼冲上去厮杀。 这他要是在此有什么损伤,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又行出十里左右,忽有一骑飞马奔来。 近前看清时,原来是李斜派出的哨骑。 飞马奔到李斜马前,哨骑从马上滚落。 李斜看到他后背插着三支箭。 不好,山贼来了。 李斜心里一沉。 哨骑声音微弱地道:“前面有山贼,几千人,快追到这里了,司马快……” 话还没说完就断气了。 此时李斜已经听到那震天的喊叫声。 现在再往回跑已经来不及了。 他急令十骑速回濮阳向夏侯惇求救兵。 又令一百骑伏在此路旁阻击山贼,好让众人回撤。 他记得刚刚经过的路旁有一个山壁处,可以依山阻敌。 丁夫人探头出车厢问道:“李将军,是什么情况。” “前面有山贼,夫人与公子等先撤回适才路过的山壁处,有李斜在,夫人勿惊。” 他带着众人回到那山壁处,此处后面是高山,虽是死地,但至少后面不用防敌。 如果陷入山贼的四面包围,靠自己这点兵力,很难保护好众人。 他带一百多骑在车队一百步前设阵,做为第一道防线。 五十骑在车队十步前,做为第二道防线,如果有冲过第一道防线奔向车队的,就由他们射杀。 曹家的二十名护卫守在车旁,做为最后的防线。 如果前面两道防线都被突破,那后果就不用想了。 曹昂说欲与他一起杀敌,他对曹昂道:“杀敌重要还是保护你母亲和弟弟妹妹重要?” 曹昂道:“保护母亲和弟弟妹妹重要。” “那你就护在车旁,保护好她们。” 曹昂便不再说什么了,持刀与那二十名护卫守在车旁。 前面喊杀声震天,自己留下伏击的一百骑和山贼交上手了。 他吩咐那一百骑,任务是迟缓山贼前进,给众人撤到山壁处的时间就行,不能死拼。 如果山贼人数众多,就赶紧退回来。 大概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有六十多骑飞马回来。 看来那三十多骑是战死了。 李斜心里一阵阵的痛,那些都是自己平时一起训练一起喝酒逗笑的兄弟啊。 他的眼睛有些发红,他在愤怒,他把长戟握在手中,发狠地盯着来路。 来了,山贼来了。 这些山贼都是步卒,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使什么的都有,使刀的居多。 李斜看到跑在前面的一个像是头目。 他举起强弓,搭上羽箭,瞄着那个头目。 五百步,三百步,一百步…… 射…… 中了! 那个头目倒下了,旁边的山贼顿了一下,又疯了似地冲来。 李斜挂好弓,挥动长戟,大喊一声:“兄弟们,随我杀贼。” 当先拍马冲出。 他是想趁贼势未稳时冲击一阵,因为自己是骑兵,比较占据优势。 两百骑跟在后面冲向山贼。 这群山贼看起来最少有一千多人,后来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涌来。 可能是因为射杀头目的原因,这群山贼没有人统领。 不过这么乱了,有人统领也没办法指挥。 李斜冲入贼群,一戟扫去,五六人倒地。 他舞动长戟,刺勾砍劈。 这群无甲的山贼,转眼间又被杀倒二十几人,无人能挡。 他手下的这些骑兵也都训练精良,非常勇猛,一阵冲击下来,就杀死山贼五百多人。 谁都怕死,山贼也一样,他们现在没有头目领导,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有些越过防线冲向车队的,也被护在车前的骑兵射杀。 他们开始往回逃跑,李斜带着部下追杀出二里地才停下。 这一战杀贼至少有八百多人,自己损失了二十六人,负伤五十多人。 望着这躺了一地的尸体,李斜心里甚是感慨:君本农人,奈何做贼。不是我想杀死你们,实在是各为其道,只愿以后天下太平,你们不需为贼。 他派出探马,看看山贼都退到哪里了。 探马回报,山贼退至五里外集合,有五六千人,看样子似乎还要回来攻击。 死了这么多人,他们肯定会回来报仇的,这点李斜也想到了。 他命众人将尸体堆积起来做为屏障,又让负伤的兵士守在车队前,持弓阻敌,换上之前那五十名骑兵。 李斜料想肯定还会有一场更惨烈的战斗。 他让人将那些射在山贼身上的箭拔出,重复使用。 那些拔出的箭头上勾着肉,沾着血,兵士们只简单处理后,就放进箭壶里。 等到日斜欲落时,探马回报,山贼向此涌来。 李斜让大家打起精神,他对兵士们说道:“大家再坚持一下,夏侯将军的救兵马上就要到了。” 这一次,山贼们并没有鼓噪前来,而是有组织的,分批次的前进。 而且,他们还有骑兵,数量有五百骑左右。 这就不好办了。 虽然李斜的骑兵战力要比山贼强,但对方人数众多,寡不敌众呀。 太阳挂在山顶,红霞照射在那堆尸体上,已分不清是阳光的红还是鲜血的红了。 敌骑来了。 他们的步卒跟在后面,黑压压的一大片人。 这次他让那五十名持弓的骑兵在第一防线,等山贼攻来时,先以箭阻敌,等山贼抵近时,他们再退至第二防线防守。 所以当敌骑进入射程范围时,他令部下先发动几轮箭袭,然后迅速退回第二防线。 效果还是有的,射杀一百多骑。 但此时敌骑已冲到阵前。 没办法,只能硬冲了。 李斜现在手里能战的骑兵只有两百骑,什么谋略都没法用,李斜现在也想不出有什么谋略,杀就对了。 不过他告诉兵士们,有机会就把敌军的头领干掉,擒贼先擒王,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用。 李斜身为将领,总是身先士卒,当先拍马冲向贼敌。 这也是能让他手里的这些兵士愿意为他死战的原因。 他看准敌骑中头领的位置,奋力杀过去。 长戟挥动处,总有敌骑倒下马。 杀到敌骑头领旁边时,他已杀倒十几骑。 那头领见李斜杀到,挺刀来战。 李斜大声怒吼着:“杀、杀、杀。” 他已经杀疯了。 长戟只挥动两次,敌骑头领就报销了。 不是他太弱,是李斜太猛了。 这是他穿越过来第二次杀得这么猛,第一次是在荥阳之战,那时候他也是杀红了眼。 敌骑已经被他的样子吓到。 他手下的骑兵也将敌骑杀得只剩下几十骑了。 那几十骑赶紧拍马逃跑,把快步冲来的山贼步卒都冲乱了。 此时天已黑,但还能看得见人。 李斜趁着狠劲,领着众人又杀入山贼步卒群中。 这次的山贼有一个大头目和几个小头目统领,没那么乱了。 但不管乱不乱,李斜已经领着部下杀进去了。 也不知杀了多久,他感觉自己没杀到一百人,也有七八十了。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部下只剩十几骑了,车队那里也已遭到山贼攻击,曹昂正在持刀和一个山贼搏斗。 自己那些受伤的骑兵也被杀得快死光了。 李斜感觉人生或许就这么完了,越古之旅就要结束了。 他往车队杀回去,其实他现在也没什么力气了,身上已负了十几处伤。 还好他穿着铠甲,伤没那么重。 他杀回到车队旁,看到曹昂身上也已负伤,急问道:“昂公子,你伤势如何?” 曹昂答道:“无碍,你呢?” 李斜没有回答,抵挡着攻到车前的山贼。 这一群山贼有五千多人,李斜他们杀了两千多人,还有近三千人。 不过他们也被李斜杀得非常恐惧,大都不敢再近前。 就在此时,贼众后面一阵骚乱。 因为天黑,李斜看不到是什么情况,但他猜想是夏侯惇的救兵到了。 他又重新振奋,大喊:“救兵来了,杀呀!” 不过,他的部下已经死伤略尽了。 他看到一个山贼小头目就在前面,纵马奔去,一戟刺入小头目的肚子。 长戟还没拔出来,夏侯惇也已经拍马杀到,看到李斜喊道:“不直,你可还好?” 李斜拔出长戟回道:“还好,你再晚来,我们就葬身此地了。” 夏侯惇接到消息后,马上点起五百骑兵先来,后面还有两千步兵。 山贼早已被李斜杀怕,看到夏侯惇的骑兵援到时,更是四处逃窜了。 杀退山贼后,李斜与夏侯惇忙到车前查看众人伤亡情况。 还好,除了曹昂受了两处刀伤外,两位夫人和曹敏曹丕都没事。 曹家的二十名护卫也已经全部战死,李斜的骑兵也只剩下十几人,全部都是伤痕累累。 曹昂因为身上穿了铠甲,所以伤势不重。 第十一章 神风马 因为已经入夜,不宜上路,夏侯惇令兵士警戒护卫。 又派出快马去东武阳给曹操报信,让他派人领兵前来接护。 李斜将铠甲脱下,曹敏帮他数了一下,身上共有十五处伤口。除了腿上两处伤较重,其他都只算是皮肉伤。 曹敏小心地用布条帮他包扎好伤口。 丁夫人也亲自为曹昂包扎好伤口,先止血,回到东武阳再让医者处理伤口。 半夜的时候,夏侯惇的两千步兵也赶到了。 这一夜,曹敏小心仔细地照料着李斜,曹昂在旁边一直对李斜赞不绝口,把李斜说得像个战神一样,天下无敌了。 在那群逃脱的黑山贼口中,也传说着一位长戟将军,猛如神鬼,无人能敌。 第二日清早,夏侯惇带兵护着众人向东武阳行进。 李斜因受伤不能骑马,和曹昂同坐在车上。 曹昂此时非常崇拜李斜:“李将军,以后我就喊你兄长吧,你伤好了可要教我如何杀敌,我也要如你一般勇猛。” 李斜笑道:“公子,我教你可以,你学了也可以防身。只是你更需要学习怎么领兵,你应该要懂得怎么使用更多像我这样的人。 一人勇可敌百人,而若是万人勇者皆听命于你,则你一人可抵敌百万,你明白吗?” “万人勇?不太明白。”曹昂摇了摇头。 “比如你父亲,他有我、还有你元让叔、妙才叔、子孝叔等,还有很多人听命于他,所以他一人足可抵敌十万。你要学习像他那样懂得御人,而不只是御力。” 曹昂似乎懂了一点:“那我要如何御人?” “要御人必须要先知人,知人才能善用,所以你要多读书。” 李斜觉得曹昂待人有礼,敬上尊下,如果他不死,必是继承曹操之人。 将来如果曹操避不开要征讨张绣,李斜必须让曹昂不要去,这样或许能躲过历史之劫。 行至日斜之时,曹仁率一千骑来迎,夏侯渊率两千步兵随后赶来。 夏侯惇领兵回濮阳,由曹仁与夏侯渊护送车队进东武阳。 入城之后,曹操见家人无事,虽然曹昂受了伤,也只是轻伤。 无论是丁夫人、卞夫人,还是曹昂和曹敏,都对李斜的勇猛杀敌赞不绝口。 丁夫人道:“此次若无李将军与他的部骑以死相护,则妾与你的孩子都不能在此了,你要多多奖赏他们。” 曹操说道:“奖赏自是应该,只是他的三百骑,可惜了!不知多久才能练出这么强的一支骑兵。” 曹敏拉着曹操的手说道:“父亲,李将军身上负了十五处伤,他还说他亲手杀了一百多个贼人。敏儿觉得,李将军就是万人敌。” “唔,李将军神勇无比。你们觉得要奖赏李将军什么好呢?”曹操抚着曹敏的头说道。 “父亲,你再给李将军一些骑兵吧,他的骑兵几乎全部战死了。”曹昂记得李斜说到这个时那哀伤的神情。 曹操亲自去看望李斜。 “伤势如何?”曹操问。 “谢将军挂念,斜之伤无碍,只是未护好昂公子,使他负伤,是斜未尽到职责,请将军责罚。” “曹昂之伤无事。最近黑山贼频频犯我东郡,恐有大举来袭之势。” “黑山贼东出,首当其犯的是魏郡,将军可与袁将军协同,待黑山贼再来犯时,共同灭贼。” “我也是这么想,只是洛阳董卓……”曹操是担心董卓如果同时来犯,那将不好对付。 李斜想到董卓即将兵还长安:“斜料董卓即将引兵至长安,如今天子与洛阳百姓已全部迁徙到长安,他再停留也已无用。” “依你看,要怎么对付黑山贼?” “将军可多募召兵马,加紧训练,剿贼之后,恐怕还会有黄巾入犯兖州,到时若刘公山不敌,将军便可……” 李斜话没说完,但曹操已知道他要说什么:“我再给你五百骑,你仍回白马驻守。” 曹操不但给了李斜五百骑兵,又多给了七百步兵,同时让他行陷阵校尉。 加上留在白马的八百破阵营,李斜所统之兵便有两千人了。 因为曹操现在只是太守之职,校尉须朝廷封拜,所以,李斜现在只能行校尉之权,而无校尉之职。 曹仁现在也是行厉锋校尉。 李斜在东武阳停留养伤十几日,这期间荀彧也来探望。 荀彧对曹操非常满意,并且已经去书给戏志才和郭嘉,让他们前来共同协助曹操安定天下。 李斜现在也算是曹操身边的大红人了,连曹仁和夏侯渊也来看望他。 曹洪也来了。 李斜见到曹洪非常高兴。 因为他知道曹洪家有很多宝马,也想从曹洪那里弄来一匹。 他问曹洪:“子廉,你家神马宝驹众多,可否卖我一匹?” “哪有神马宝驹,都是普通之马而已。”既然是神马宝驹,曹洪又哪舍得出让。 “你的绝影可有献与曹将军?” “绝影?你怎么知道我有绝影?”曹洪很吃惊,他正打算将宝马“绝影”献给曹操呢。 “曹将军赏了我十万钱,可否买你一匹良马?” “既是不直欲要,我便送一匹给你。”曹洪虽然有点吝啬,但也要看是对谁。 他对李斜还是比较敬佩的,最主要是李斜竟然知道他有一匹绝影,连曹操现在还都不知道呢。 曹洪送给李斜的马虽然不能和绝影那样的宝马相比,但也算是万中挑一的好马。 这是一匹白马,李斜正好骑着白马回白马县,继续当他的白马县令。 李斜给他的白马取名“神风马”。 他是想说这匹马跑起来像风一样快。 回到白马县时,已经是初平二年正月了。 李斜现在手里有两千兵马。 曹操给他这么多兵并不完全是因为对他信任,主要是让他可以对付黑山贼。 李斜知道,与黑山贼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凶恶的战事。 他将曹操赏给他的十万钱全部拿来买肉和酒,和手下的这些兄弟一起吃喝个痛快。 反正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战死,不如且先活个潇洒痛快,还能和兵士们拉近感情,上了战场可以为你拼命。 但喝过酒后,该训练的一点也不少,兵士犯错该罚的一点也不含糊。 二月,孙坚大破董卓,兵入洛阳,城南甄官井内有五色气升出。孙坚让人下井探查,捞上来一个汉传国玺,上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四字。 传国玺方圆四寸,上面有五条龙交纽在一起。 同时皇帝还有六玺。 《汉旧仪》曰:“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 皇帝行玺,凡封之玺赐诸侯王书;信玺,发兵征大臣;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皇帝带绶,黄地六采,不佩玺。玺以金银縢组,侍中组负以从。 四月,董卓引兵还至长安。 第十二章 卧底(求推荐票) 初平二年,七月。 董卓引兵去长安之后,洛阳方向已经可以解除警戒,不用再严兵防着董卓兵马了。 但李斜也还不能得闲,他派出多批探马,越过黄河,探查黑山方向的山贼是否有活动。 他还挑选了三个心理和体能素质较好的东郡人,派他们混入黑山于毒等贼众之中,摸清他们本屯位置和路径等底细,以便将来出兵征剿。 如果他们大举出兵攻打郡县,也可以早点给出消息,让各郡县屯兵防备。 像这种当卧底的事,现代人玩得很溜,但汉朝时的人应该不会这么玩,他们也绝对想不到。 那几个被李斜派去当卧底的人起先都不愿意,觉得这样做太失道义,会让自己的人格有损。 李斜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你们只需去卧底一年,一年后无论有无功劳,回来我都给你们升职赏钱。你们想想,他们出来攻杀劫略百姓,为祸一方,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们现在是忠君为民,所行大义,虽行为不齿,却义高云天。而且此事我不会宣扬于众,你们就放心去吧。” 他们三人商议思考了一夜,觉得李斜说的也有道理,第二日终于答应去当卧底。 李斜同时还派出几人去和他们接应消息。 不过平时也没什么消息,主要是他们要大举出来劫略的时候,才需要将消息送出来。 黑山贼自从张牛角攻癭陶被射死后,众贼便推举张燕为帅,贼众至百万人。 张燕是常山真定人,和赵云是同乡。 因为他身手敏捷,别人便称他为飞燕。 黄巾乱起后,他便纠集了一批少年,出去攻打兼并各处山头。 再回到真定时,他手下已经有一万多人了。 刘备那时候也像他一样,自己当老大,带着一帮少年小弟。 关羽和张飞当时就跟着刘备。 只不过刘备没有像张燕一样当山贼,但和其他老大血拼应该是有的。 所以平原的刘子平才会知道他武勇,推荐给青州从事跟随官军去征讨叛贼张纯,这才正式步入仕途。 否则你不打架谁知道你厉害。 张燕也是聪明人,后来趁着曹操将欲平定冀州之际,投降曹操,成功洗白,当上了平北将军,还封了安国亭侯。 当时在幽并冀州和司隶河内这一带,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群聚而起的团伙和老大。 上面说到的张牛角就是中山博陵人,和刘备的涿郡是邻郡,和张燕的常山也是邻郡。 并州五原的吕布、云中的张杨和雁门的张辽,也和他们一样,群聚而起,最后因武勇被召为郡吏,走上仕途。 所以张辽对跟谁并不在意,只要能升官发财就行。 他先跟丁原,后跟何进,又跟董卓,跟吕布,最后才跟了曹操。 他守合肥时,曹操为什么要把和他有意见的李典放在一起,还有乐进。 这三人曹操最信得过的是乐进,他对张辽应该不是那么信任。 曹操也很少给张辽单独统兵的机会。 张辽和夏侯渊围昌豨在东海,昌豨愿意投降的时候,张辽竟敢单身上三公山,到昌豨家里,去接受他的投降。 因为他了解昌豨这种人,也信得过他。 还有曹操攻破邺城后,派张辽去赵国和常山,招降缘山众贼和黑山孙轻等。 当然,不管他们是什么出身,这些都是因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 扯远了啊,言归正题。 所谓黑山贼只是统称,并非所有山贼都是在黑山。 现在李斜派去混入黑山贼的卧底终于传出消息,于毒和白绕眭固等人将要率领十余万人出来攻打劫略魏郡和东郡。 接到消息后,李斜马上到濮阳去找夏侯惇商议。 李斜对夏侯惇道:“夏侯将军,我已探知黑山于毒等贼,将欲率领十几万众,东出攻打劫略魏郡和东郡。将军可速报知曹将军与冀州袁将军,让他们早为防备,护民安境。” 李斜虽然统属于夏侯惇,但他现在风头正盛,似有追平盖过夏侯惇之势,这让夏侯惇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李斜没有直接将消息报给曹操,先告知夏侯惇,也是向夏侯惇表示尊重,想把关系搞好。 夏侯惇问道:“山贼已入魏郡和东郡境界了吗?” “前几日接到消息他们刚出山谷,现在应该也差不多进到魏郡境界了,再过几日便会进入东郡。” “既然贼众尚未入我东郡,又何须惊慌,待贼众入东郡我们再出兵讨击不迟。” 夏侯惇也不是不信李斜,只是他对山贼不放在眼里,他觉得那些黑山贼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 “我已遣出探马探查山贼消息,只望将军近几日亦作好击贼的准备。” 李斜已尽到告知的职责,听不听信不信就是夏侯惇的事了。 他将此情报快马到东武阳告知曹操,让曹操有所将备。 七日后,有五万多黑山贼进入东郡境内,攻打顿丘和卫国。 李斜尽起二千兵马,到濮阳找夏侯惇商议对策。 夏侯惇此时也已接到消息,他将李斜接入城内。 “不直有何良策?”夏侯惇先发问。 “山贼数众,我们可先伏兵河边,待贼众过河后围击,然后再趁势过河追击,则贼必败。” “贼若不过河呢?” “东武阳有曹将军大军,贼数虽众,必不敢北上,所以只能南渡。我料贼必过河,且过河者必是白绕。” 连谁要过河李斜都知道了,这让夏侯惇多少有些不信。 但贼众终将过河,夏侯惇也是有同样看法。 夏侯惇领兵二千,留二千人守濮阳。 和李斜合兵到过河渡口二十里处埋伏等待。 同时曹操也已带着曹仁、曹洪、戏志才。 亲自率领步卒七千,骑兵一千,出击山贼。 只留夏侯渊和荀彧陈宫等人守城。 荀彧去书郭嘉时,他已接到在冀州的郭图和辛评的来书,要他到冀州辅佐袁绍。 所以郭嘉去了冀州,只有戏志才接到荀彧的书即来东郡。 这时李斜派出去的那三个卧底提前渡过黄河,回到李斜的部队。 他们带回来的情报是:黑山贼于毒攻魏郡,眭固攻黄河北顿丘卫国一带,白绕负责渡过黄河攻濮阳。 白绕带领有一万五千多人,都是步卒。 贼人有一万五,李斜与夏侯惇合起来有四千人,其中还有一千是骑兵,对付山贼已绰绰有余了。 李斜的计划是:夏侯惇领兵埋伏在黄河十里处道旁,李斜领兵埋伏在黄河二十里处。 夏侯惇先放过山贼,待李斜前面发起袭击,山贼溃逃的时候,夏侯惇再从旁杀出,堵住山贼退路,前后夹击。 中午,大部分山贼已经渡过黄河,鼓噪着向濮阳城行进。 夏侯惇偃旗息鼓,静伏在道旁二里处,让山贼安心通过。 白绕手持大刀,骑在马上,行在贼众中间。 他们没有像官军那样会派出哨骑探查有无埋伏。 此次他们大举出动,白绕又带着一万多人,并不怎么把濮阳守军放在眼里。 正行进时,突然前面鼓声隆隆,旌旗招展,喊杀声震天。 不多时,一队骑兵当先冲来。 走在前头的山贼只见来军冲在前头的将军,金盔铁甲,手持长戟,跨下白马,威风无比。 他们吓得大喊:“是长戟将军,大家快跑!” 第十三章 长戟将军(求票票) 走在前头的山贼中,有不少是之前袭击过李斜和曹昂的那些山贼,他们看到李斜就已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转身逃跑。 本来突遇敌军,山贼们就已经措手不及了。 又被前头这些山贼一冲一吓,而且他们也都已经听说过长戟将军的故事,听说此人神勇无比,杀人如砍瓜。 因为之前李斜是在黄河北遇袭,所以此次山贼们过到黄河南,本来还庆幸不会遇上长戟将军。 现在却突然遇到,他们心里都非常恐惧。 白绕本来并不惧他们传说的长戟将军,他让手下那些小头目刚刚稳住部众,李斜率领的骑兵已经杀到。 虽然渡过黄河的贼众已经有近万人,但被训练精良的正规骑兵这么一冲,而且山贼们并没有结成阵,哪还有不溃的道理。 李斜挥动长戟,一路刺砍,杀入贼众之中,已斩死十几名山贼。 李斜的破阵营步兵也已攻到,和骑兵一道攻杀山贼。 破阵营是首次参战,面对这些没有正规训练过的山贼,简直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本来山贼听到长戟将军的名号就很恐惧,有了怯战的心理。 现在又被军士杀得毫无招架之力,全部都返身往回跑。 可是他们刚刚转身,还没跑出多远,前面又杀出一支官军。 因为贼众太多,队伍太长,所以只要李斜这边鼓声一响,夏侯惇那边就领兵冲出截杀了。 两边夹击之下,白绕一咬牙,命令贼众全力往黄河边突围。 这一战何其艰难…… 当然,说的是山贼们。 他们光是被自己人踩死的都不计其数了。 所谓兵溃如山倒,而且他们都算不上是兵。 因为兵有过正统训练,心理素质也会比他们好一些。 李斜这边追着砍的很轻松,但夏侯惇那边压力就大了。 毕竟山贼是为了逃命,发起狠来也会和你拼命。 李斜与夏侯惇一直追杀至黄河边,许多来不及过河的急忙伏降。 最后清理战场统计,斩贼六千多,俘降虏两千多。 李斜这边战死二十多骑兵,八十多步兵。 夏侯惇那边战死五十多骑兵,三百多步兵。 贼首白绕已在乱军中战死。 李斜率领自己的近两千步骑追过黄河。 夏侯惇亦领着他的部众押着降众回濮阳。 曹仁领着一千骑兵为前锋,抵达卫国时,正好遇到一队山贼,看起来有五六千人。 曹仁也不管什么结阵战术,带着骑兵就是一阵猛冲。 山贼被一冲即溃,四处逃散。 追出十几里,遇到眭固大队。 和白绕一样,眭固的大队人马被败兵一冲,也乱了。 曹仁的骑兵如猛虎一般,冲入眭固山贼众中,就是一阵乱砍。 眭固见状,知道敌骑勇猛,自己的手下又都乱了,只能逃跑了。 曹仁一直追到了冀州境内才停下,斩杀山贼两千多人。 所以曹操的大军一路行进,竟然一个山贼都没遇到。 他率领部众在顿丘屯营。 李斜追着山贼过了黄河,又斩杀俘虏了一千多人,才领兵到顿丘见曹操。 曹操见了李斜大喜:“不直,你又立了大功,我都不知该如何奖赏你了。” 曹仁也在一旁羡慕地道:“听闻不直与元让竟斩杀贼人六千多人,俘虏两千多人,真是奇功啊。我这才斩杀两千多山贼,和不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曹洪和李斜关系现在也算不错,李斜还欠着他一个人情,现在李斜骑的白马就是曹洪赠送给他的神风马。 曹洪说道:“不直有破阵营,而且他破阵营里的步卒几乎可与骑兵相比,怎么可能不立大功。” 李斜只是笑着说道:“我只是微功,主要功劳还是夏侯元让将军指挥得当,才能斩杀如此多的贼人。” “唔,元让,子孝,不直,你们立的都是大功。我先给你们录功,待日后再行奖赏。”曹操对于他这些属下的表现非常满意。 “李将军长戟将军的名号,已经让贼人丧胆,又有精训之骑与破阵营。特别是李将军知敌以先,实在令戏某钦佩。”站在旁边一个文人装扮,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说道。 李斜不知道他是谁,但他自称戏某,很有可能就是戏志才。 曹操想到李斜与戏志才没见过面,介绍道:“这位是戏志才先生。” 李斜忙对戏志才施礼道:“久仰戏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斜实在有幸。” 戏志才也还礼道:“听文若说起,是你要文若向曹将军推荐我与奉孝,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戏先生乃当世奇才,岂可隐没于乡野。曹将军礼贤下士,心存安天下之大志,正欲求得先生此等人才相助。” 曹操听了在旁边开心地笑着。 “可是戏某并未闻名于世,将军又如何知道?”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高人隐于深山而名动于世,先生既有才华,名必见闻于世。虽然闻者甚少,但斜偶得机缘,闻先生之名,所以便向文若提起了。” 曹操笑道:“不直说的对,有才必有名。操自得先生,每与相谈,则心悦不已。只可惜奉孝早投本初,否则有志才奉孝二人,操之志必能早日实现。” 李斜见曹操说到郭嘉,接着说道:“将军不必忧虑,奉孝虽投袁将军,必不得袁将军重用,不出几年,必到将军麾下效力。” “不直每言必中,果若如此甚好。” “如今山贼退入冀州逃回黑山,李将军可有良策灭贼?”戏志才想试探一下李斜的谋略。 “不直,说一说你的看法。”曹操也想听听李斜有什么计策。 “山贼退回黑山,虽然斜早已派人探知他们本屯的位置和进山路径,只是他们人数太多,有数十万之众。而且山道崎岖,如果我们攻入山谷,则未必能胜。 不如屯兵在此,斜料山贼必以为东武阳没有兵力防备,而去攻东武阳。到时我们可作势攻其本屯,待其回救时伏兵要击,则能灭其贼众。只是将军必让妙才将军坚守住东武阳。” 李斜想到历史上于毒会去攻东武阳。 曹操听了喜道:“我与志才也是如此计划,东武阳有五千兵防守,又有妙才与文若公台等人,应无问题。” 戏志才对李斜道:“将军果然文武双全,有大将之才。如果我们再以城中百姓扮作兵士出城,向山贼以示城虚,诱贼来攻,则计更稳。” 李斜不由佩服:“先生计妙。” 曹操于是派人去东武阳,令夏侯渊让城中两千百姓扮作兵士,前来顿丘。 曹操在营中设宴为众人庆功。 同时派出大量探马探查黑山方向的山贼举动。 攻打魏郡的于毒也被袁绍率领颜良文丑等人击败逃回黑山。 此次于毒等黑山贼出击大败,败得最惨的是攻打濮阳的白绕部。 不但损失近万人,白绕也战死。 所以于毒知道曹操屯兵在顿丘,又探得东武阳只有三千守军,便打算趁东武阳空虚,率众攻打东武阳,为白绕报仇。 但是刚刚败回,他们也需要一些时间休整。 冬去春来,一晃眼就到了初平三年春天。 第十四章 打援 二月,春寒料峭,曹操终于等来了山贼于毒出动的消息。 探马回报,于毒和眭固率领十万山贼,已经过繁阳和阴安,直扑东武阳。 “十万?直扑?于毒这是复仇来了啊。” 曹洪不由惊叫。 “是啊,这么多人马汹汹而来,妙才能守得住东武阳吗?” 曹仁也是有些担心,毕竟山贼人数太多。 “贼数虽众,东武阳有五千人马,城墙坚固,又有妙才公台等人坐镇,必能坚守。此次于毒目标明确而来,我们只有一万人马,如果正面和他们交锋,则未必可胜。如今唯有行此前所谋划之计策,攻其本屯而伏击其援。” 曹操目光坚定地说道。 “于毒贼屯在朝歌北鹿肠山苍岩谷,他们所劫略之金钱粮食皆藏在屯内,知道我们要攻其本屯,他们一定会回救。” 李斜虽然已经知道于毒的本屯位置,但现在不需要攻入他们的屯内,只是要在他们回救的路上消灭他们。 戏志才也说道:“山贼举大众攻东武阳,定是以为我们必会回兵救东武阳,而于半道伏击我们。他们却料不到我们会以其谋而还其身。” 众人听了一阵大笑。 曹操尽起一万人马,向西出发,扬言欲攻入鹿肠山苍岩谷,但却缓慢行军。 果然,于毒一听曹操要攻其老巢,大惊道:“曹操不上当就算了,却要去攻我本屯,真够狠的。” 眭固在一旁也急道:“我们攻东武阳已经五日,兄弟们死伤无数,却难以攻破。如果再让曹操攻入我们本屯,劫了我们的钱财粮食,那我们将何以生存。我们快回兵去救吧。” “嗯,你领三万人从繁阳走,我领六万人从顿丘走,到时我们可以两路夹击曹操。” 攻打东武阳几日已经死了一万人。 探马回报眭固率领三万人从繁阳而还。 曹操大笑道:“眭固必死也。” 他令曹仁领所有骑兵为一部,李斜领两千步兵为一部,在繁阳城西一带埋伏。 他自己和曹洪率领余众假装继续前进,引眭固追来之时突然杀回,曹仁和李斜再从后面杀出。 眭固哪里想到曹操会要伏击他。 他只想赶快回去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所以命令贼众快步行进。 过了繁阳城之后,他们的探子回报,曹操的大军就在前面。 眭固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命令部众快步向前追击。 等他们看到曹操的大军时,发现曹操正在严阵以待。 曹操只有六千多人,但和他们的三万人相比,众寡悬殊。 所以他们也不怕,看到曹操的大军他们的心也放下了一半,至少自己的老巢不会被抄了。 眭固命令贼众向曹操大军冲锋。 他们还没冲到曹操的阵前,就已经被箭射死了一大片。 战死了五六千人,还是冲不动曹操的军阵。 这时,从他们后两侧杀出两支部队。 前面攻不破,后面又有敌军,他们顿时就乱了。 曹操持刀在手,一马当先,大喊着冲向贼众。 曹洪和乐进忙拍马跟在左右,杀入贼众。 几千兵同时攻向山贼。 山贼被三角夹击之势,想逃都不知道该往哪逃,逃向哪都有军兵。 曹仁领着骑兵冲入贼众之中,挥刀猛杀,无人敢挡。 李斜就更不用说了,舞动长戟,那些山贼一看到他,就吓得不是跑掉就是傻站在那里被屠戮了。 突然,他看到一个大头目骑马向北逃。 根据卧底的描述,他认定这个人就是眭固。 他一拍座下神风马,向北追去。 追出两里地后终于追上,眭固见跑不掉,回马来战。 没想到这眭固也还有两下子,战了五个回合,李斜一戟刺入眭固胸膛,了结了他的一生。 李斜斩了他的首级,挂在马项,又拍马回去杀贼。 山贼见眭固已死,纷纷伏地投降。 李斜的破阵营也再一次显示了威力,个个以一当十,杀得山贼无还手之力。 杀了半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两万山贼伏尸山野,何其惨烈。 还俘虏了五千多人。 而曹操才损失了一千多人。 “先前都只是听说不直的破阵营勇猛,如今亲见,确实皆是威猛之士啊。”曹操夸赞李斜道。 曹仁也赞道:“你的破阵营之士已几乎可与骑兵战力相比,你怎么将他们训练得如此威猛?” “与子同食,与子同眠而已。”李斜笑道。 “李将军深得士心,士皆为他舍命,所以李将军的破阵营才如此威勇。”戏志才对李斜非常有好感了。 正在谈话间,有探马来报,匈奴於夫罗带领五六千众正在内黄劫略。 曹操命曹仁领着一千多骑兵,李斜领着破阵营前去攻击。 内黄距离繁阳很近,只有几十里,於夫罗可能是不知道曹操在此伏击眭固,否则也不会到内黄来劫略了。 曹仁与李斜领着兵很快就到了,於夫罗正在村里劫略,突然有贼卒来报说有军兵来攻。 他急忙召集部众对敌。 可是他们还没集结完整,曹仁与李斜就带兵杀到了。 於夫罗见势不妙,忙率众逃跑。 曹操也只是让曹仁他们来打跑於夫罗,不需要追击。 于毒得到眭固被曹操伏击,眭固战死,全军覆没的消息。 他知道曹操兵马过于强悍,自己不是对手,急忙带着几万人逃回鹿肠山苍岩谷,自此以后再也不敢入东郡劫略。 曹操又让李斜统兵两千屯在顿丘,防备黑山贼再犯。 李斜也由白马县令迁为顿丘县令,曹操还上表拜李斜为陷阵校尉。 曹操从俘虏中挑选了三千精装之徒为卒,率众回东武阳。 那些俘虏许多当山贼也是为了有口饭吃,现在当兵吃粮也挺好。 老弱一些的曹操就让他们在东武阳和濮阳附近为农。 本来曹操是想将他们卖给别人为奴,李斜对曹操说道:“将军不如放他们于城外为农,也可充实郡民。即使他们逃归,这些人也没什么战力。他们逃回去还会宣扬将军的威战与宽仁,让其他山贼再遇到将军时更易降伏。” 戏志才也说道:“我也同意不直的计议,这些老弱之徒不可杀,不可养,卖了也所得不多,不如赦之以示宽仁,亦可得民心。” 曹操思索了一番后:“善,即如你们所议。” 青州黄巾在初平二年十月攻泰山,被泰山太守应劭击败。 十一月,三十余万青徐黄巾进入冀州渤海,想要去与黑山贼合并。 被公孙瓒率两万步骑兵击败于渤海东光南部,斩杀三万多人。 又趁黄巾渡河时袭击,落水淹死几万人,俘虏七万多人。 缴获的辎重财物更是无数。 虽然此时袁绍是冀州牧,但幽州和青州,还有冀州的渤海河间一带已经是公孙瓒的势力范围。 公孙瓒此战获胜后,更是威力大增,名声大震。 朝廷也因此拜他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而在上一个月,也就是初平三年正月,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荆州刘表。 孙坚追击黄祖渡过汉水,兵围襄阳。 只是孙坚向来胆大,十七岁就敢一人杀贼。 所以他竟然单骑行入岘山,被黄祖军士射杀。 第十五章 鲍信战死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杀了董卓。 董卓曾任过并州刺史,吕布便是那时因为骁武被录为并州吏士,董卓与吕布本就认识,并且关系也不一般。 董卓也非常了解吕布贪财忘义的为人,所以才会让吕布杀丁原。 否则,丁原待吕布那么好,别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就去诱使吕布杀丁原。 假如去诱使关羽张飞杀刘备试试,有可能吗。 后面王允诱使吕布杀董卓也一样。 董卓曾因不中意而以手戟扔吕布,幸好吕布身手不错躲过了,如果他身手只是一般而躲不过,那不死也会受伤了。 同时吕布又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东窗事发。 平时不如意都以手戟扔了,这个事要是让董卓知道了,那吕布还不得被杀了。 王允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和吕布合谋杀董卓。 董卓死了之后,李傕与郭汜率兵围长安,吕布败逃出长安。 李傕纵兵劫略长安,城中百姓被杀之悉尽,死者狼藉。 此时上百万青州黄巾攻入兖州,先是攻杀了任城相郑遂,又攻入东平郡界。 兖州刺史刘岱找来鲍信商议,想要领兵出战。 鲍信谏道:“如今贼众数有百万,百姓恐惧,士卒亦无斗志,战之难胜。贼人虽众,但老少妇孺皆相随,又无辎重,只是到处劫略。不如我们先据城固守,他们欲战不得,攻又难下。待其势疲之时,我们再以精锐之士,攻其要害,则击之可破。” 刘岱怒道:“贼乃乌合之众,我以精锐之师,攻之必克,何用惧贼。” 然后率领两万步骑出战,只是黄巾贼众人数太多,又已参加过多场战斗,有很多精悍之贼。 刘岱身先士卒,冲在阵前,却不幸被贼人杀死。 兵士们看到刺史刘岱已经战死,贼人又勇悍,不敢再战,全部逃回昌邑。 黄巾入兖州时,李斜已经知道刘岱将要战死,他本来想要向曹操提出要去说服州吏迎曹操为牧。 可转念一想,自己与州人又不熟,不要去了弄巧成拙。 还不如将功劳让给陈宫,让他去作说客。 毕竟陈宫是兖州人,又有名气。 所以他便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只照常练兵,等着曹操让他起兵去攻打黄巾的命令。 陈宫知道刘岱战死之后,对曹操说道:“如今兖州无主,又朝廷混乱,王命断绝。宫愿往说州中,以明府君为牧,统领州人拒讨黄巾贼。” 陈宫是东郡东武阳人,曹操为东郡太守之后,便以陈宫为郡吏。 曹操自然乐意,便派陈宫到昌邑去作说客。 陈宫到了昌邑,对兖州别驾和治中说道:“如今天下已乱,州无牧主,曹东郡有安国之志,又有安民之能。若迎曹东郡以为州牧,则兖州必能得安。” 鲍信也说道:“确实,昔日讨董,曹孟德不惧董卓兵强而往攻,虽惨胜于荥阳而气不馁。今又击黑山贼于东郡,斩俘过万,郡得安宁。如若迎之为州牧,必能救兖州于乱,击黄巾而民安。” 朝廷没派刺史来,又有陈宫和鲍信等当地世族推荐,别驾和治中也同意迎曹操为州牧。 于是鲍信和州吏万潜一起来到东郡迎接曹操到昌邑接任兖州牧。 曹操此时的兖州牧只是地方自行推举,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要等到兴平元年十月的时候,献帝才正式拜曹操为兖州牧。 这时候袁绍也向朝廷上表推举曹操为兖州牧,曹操现在还算是袁绍同阵营的小弟。 其实同时呢,朝廷得到刘岱战死的消息后,也派了金尚为兖州牧。 可是金尚来到兖州时,曹操已经入住昌邑,行使兖州牧的职责,金尚只好投往南阳袁术。 曹操任命夏侯惇为东郡太守,领三千人马屯兵在白马县。 他带着麾下将军谋士和家人,率领一万五兵马前往昌邑。 李斜也率领两千人马随行而去。 曹操当上了兖州牧,权力大了,责任也就大了。 黄巾在州内为乱,这是必须要打的。 可是黄巾数有上百万,之前刘岱出击还战死了,说明这黄巾贼也不能轻视。 因为黄巾贼众太多,东平国内到处都是黄巾,但其中很多都是被裹挟而来的流民。 曹操率领两万人马屯营在寿张北部。 派出去的探马找不到黄巾的主战队伍在哪。 曹操大怒,要自己去探查黄巾敌情。 李斜记得历史上曹操此次前去会遇到黄巾袭击,鲍信也会战死在此。 他立即劝阻曹操道:“黄巾贼众数多,贼众也凶悍,将军不可以身犯险。斜可亲去探查敌情,将军在此等斜消息便可。” 荀彧也劝道:“不直所言甚是,将军万不可身入险地,不直有破阵营,可让他带领破阵营前去探查即可。” 曹操说道:“如今州人推我为州主,而民受其乱,我岂可身坐安地而避贼,诸位勿再言,操必亲往视探贼情。” 李斜知道曹操已经决定了,再劝就不好了。 但他想叫鲍信不要去:“既然如此,必须让子孝领一千骑兵,斜领一千破阵营护卫。鲍将军就不要去了。” 李斜觉得有曹仁的一千骑兵和自己的破阵营护卫,遇上黄巾贼就算不能战胜,要突围逃走应该也不难。 哪知道鲍信在一旁听了怒道:“李将军所言为何?信是惧死之人吗?我必同去。” 李斜直懊悔,恨自己弄巧成拙了,不过不说的话他也一样会去。 只要曹操去了,鲍信就很难不去。 既然已难避免,只能尽量保护好他们了。 黄巾贼现在主要在寿张东一带,上百万人散于乡野,到处都是黄巾。 李斜带领的破阵营是步兵,曹操有曹仁领着一千骑兵护卫,胆子也更大了,走的也快,李斜让自己的兵士快步跑也跟不上。 一般的黄巾流民看到曹操的骑兵队来了,纷纷躲避逃散。 曹操一路猛进,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座大营。 原来这便是黄巾的主战部队大营。 黄巾贼也已知道敌将领兵来到,以为敌骑是来攻击自己的,急忙集众出来攻击。 顿时,几万黄巾贼汹涌而出,很快就把曹操和骑兵队包围了。 曹操也想不到这么快就闯入了黄巾贼的屯营处。 曹仁带领骑兵护着曹操冲突。 这些黄巾贼有过不少的攻城战斗经历,战斗力比那些黑山贼强悍多了。 饶是曹仁的骑兵厉害,也一时难以冲出包围。 曹操与众人也已被贼众冲散。 他挥刀一路斩杀,接连杀倒十几人。 他看到不远处鲍信已经受伤,急忙冲杀过去。 这些黄巾却怎么杀都杀不完,包围的人越来越多。 曹操刚砍倒了前面一人,后面有几人齐砍向曹操。 旁边的鲍信见状,急忙拍马过去,格开砍向曹操的刀。 但他自己也被砍中,倒于马下,立即被众黄巾乱刀砍死。 曹操大怒,怒吼着一阵乱劈,又砍倒十几人。 这时,李斜带领的破阵营也杀到。 直接从外围杀出一条道,直杀到曹操的身旁。 他连忙护着曹操,又带领破阵营杀出包围。 曹仁也带领剩下的骑兵跟随杀出。 这一战,鲍信战死,曹仁的骑兵战死了五百多人,李斜的破阵营也战死了二百多人。 曹操后悔没听李斜的谏言道:“吾恨不听众人谏言,以致鲍信战死,吾之罪也。” 第十六章 夺敌之气 连骑兵和破阵营都这么惨败,又听说黄巾能战之贼有几十万人,军中士卒人心震恐。 曹操现在只有两万人马,面对几十万贼众,害怕也是正常的。 就是曹操也没什么信心,之前他还觉得刘岱不知兵,所以才会战死。 现在他亲身体验,也感受到了黄巾的精悍。 但是黄巾必须要打,不能任由他们在州内横行。 曹操找来众将谋士商议对策。 军中大帐内,曹操坐在案前,下面将军和谋士分列站在两边。 鲍信之死,对曹操是个打击。 从他起兵,鲍信就是曹操的支持者。 荥阳之战时,鲍信也在其中,弟弟鲍韬也在荥阳战死,那时他也负伤了。 刘岱死后,鲍信又坚定地支持迎曹操为兖州牧。 所以,就算是为鲍信复仇,他也必须要攻打黄巾贼。 他目光坚幽地巡视了帐下众人,一会才缓缓地道:“诸位可有击贼良策?” 没有人说话,可能谁都没想到有什么好的计策。 曹操看着荀彧说道:“文若,你可有击贼之策?” 荀彧道:“贼人悍勇,贼众又多,正面对敌恐能取胜,唯有以奇兵击之方可。” 其实荀彧主要是看战略问题,比如要打谁或先打谁,至于怎么打,那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了。 戏志才说道:“如今军众惧贼,士气低落,将军须先案行诸军,明劝赏罚,振复军心,方可与战。” 李斜面对这么多的敌众,他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之前能战胜黑山贼,那是因为山贼的组织性和黄巾不能相比。 这些黄巾明显有比较完整的组织,虽然和军伍有差距,但他们都是百万众中精选出来的青壮汉子,战斗力也比较强。 不过李斜也知道此次曹操会胜,他没有计策,便只能听命出力了。 “然后我们可以避其锐而击其弱,以夺其气,再以伏兵击其强贼,如此贼便会惧我而败。”戏志才又接着说道。 “不直,你可有退敌之策?”曹操问李斜道。 “我赞同志才的计策,现在贼众数量与我们相差太多,正面决战不可能。只有趁其虚弱,而每击必胜,使贼人以为我们乃不可战胜之军,如此贼人便可能降伏。” 李斜觉得戏志才说的有道理,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可用。 曹操也觉得只有这样了,毕竟贼众有几十万,而自己只有两万人。 曹操亲披甲胄,巡视各军,表示此战若胜,全军皆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卒们心里想着奖赏,对杀敌立功也抱有很大希望。 曹操又派出大批探马,扮作流民深入探查黄巾战卒位置。 第二日,各路探马回报,黄巾战卒有近四十万人。 分为四部,每部十万人。 每部又分为十队,一队一万人,分散在各处。 除了一部是主战之部,部卒都是精壮青年外,其他三部大多都是老弱之人。 而且纪律极差,为了抢东西,相互间还经常打杀。 曹操选了比较靠近的黄巾三部作为攻击目标。 他率领大军假装要去攻击一部,吸引黄巾一部的兵力。 然后派曹仁领一千骑兵,李斜领一千破阵营去攻击黄巾三部。 计议妥当,他和夏侯渊领一万兵马向黄巾一部行进。 留曹洪与荀彧守营。 曹仁和李斜各自领兵分两边向黄巾三部发起攻击,使贼众不知有多少军兵。 李斜领着破阵营冲到黄巾营阵中时,发现这些黄巾战卒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民。 在一刹那间,他有些不忍,可是转念一想,现在不是发慈悲的时候,而是你死我亡的时刻,不能有仁人之心。 他把心一狠,长戟一挥,大喊:“杀啊。” 带领破阵营就冲入贼营中一阵乱砍。 和前几日救曹操时遇到的黄巾相比,这些人根本就不堪一击。 他们看到军兵杀到,举着各种简易兵器抵挡,可是哪里抵挡得住。 曹操巡军时说过杀敌会有重赏,破阵营中也有不少是兖州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地方不受祸乱,他们也是拼了命的砍杀。 李斜舞动长戟,所挥到之处,必有人倒下。 冲杀了一阵,曹仁也领着骑兵从另一边杀到,两军合到一起。 本来也只是为了灭敌之气,长己之势,不太想过多杀伤,但人杀得狠起来便收不住了。 李斜看到倒在地上的那些农民黄巾太多了,对曹仁大喊道:“子孝,我们撤吧。” 曹仁杀得性起,说道:“这些贼人太可恶,让我再杀一阵。” “快撤吧,如果有贼众来援,将我们包围再撤就迟了。” “这些贼人不堪一击,我们趁势多杀一些。” 李斜没办法,也不可能自己先撤,只好又和曹仁杀了一阵。 这些老弱黄巾遇到这两支强悍的战队,便只有待屠的份,毫无还击的能力。 李斜与曹仁撤回营后,清点人数,自己这边合起来才死了一百多人。 第二日传来消息,黄巾贼众昨日被杀了七千多人。 黄巾贼众大惊。 他们之前与刘岱战的时候总是得胜,因而轻视军兵,现在却被杀得这么惨,他们心里也害怕了。 过了三日,曹仁和李斜又各领一千兵,攻打黄巾四部。 因为前几日黄巾三部的惨败,黄巾四部的这些战卒一看到军兵攻到,就已经四处逃命了。 曹仁和李斜追杀了一阵,也才斩首两千多人。 黄巾贼众见曹操军兵太厉害,退到了须昌北部。 黄巾贼首写书给曹操: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曹操见书大骂,并且回书:天命在汉,汝聚众为贼,寇略州民,为恶已极。操奉天命而讨贼寇,汝等若降,操可免汝等之死,否则必斩汝等之首。 黄巾贼首见书也是大怒,带着黄巾一部的战卒来攻曹操。 曹操让曹仁和李斜领兵埋伏两边,与黄巾前部攻战时,两边人马同时杀出。 黄巾贼众早已听闻曹操军中两员猛将,所率之兵皆如猛虎,一见他们二人领兵突然杀到,慌忙逃散。 这些黄巾也都是农民,也没有死战之勇,所以很多逃不掉的都投降了。 曹操此战斩敌一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 黄巾贼首也知道自己的部众斗志已失,敌曹操不过了,于是且战且退,而每次交战都会损失几千人。 直至黄巾退入了济北国境内。 曹操想找鲍信的尸首,却已经找不到了。 众人只好用木头刻成他的形状,用来祭祀。 曹操涕泣而祭,发誓一定要平黄巾之乱。 率众追黄巾入济北国。 黄巾逃不掉,又战不过,便只好投降了。 黄巾战卒三十几万人,其他男女老少更是有上百万人。 曹操将黄巾一部的战卒,从中选出三万人,号为青州兵。 又将其他人分散在州内为农。 第十七章 治民之策 黄巾投降之后,曹操不但精选了三万壮卒为兵,更是将投降的百余万人口分散到各郡,划地为民。 丹阳太守周昕又从丹阳募送来三千丹阳兵,曹操知道李斜想要丹阳兵,拔了五百人给他,让他补足破阵营到一千人。 因为还有一半老兵,以老兵带新兵,李斜也不用那么辛苦。 他有了丹阳兵,处理黄巾降卒的事他也不用操心,除了训练破阵营,曹操也经常召他谈话。 自从荥阳之战到现在,李斜也是屡立功勋,现在官也升到陷阵校尉了。 夏侯惇现在是东郡太守和折冲校尉,夏侯渊是骑都尉,曹仁是厉锋校尉,曹洪还只是军中司马。 李斜实际上已经是只排在夏侯惇和曹仁之后,在夏侯渊和曹洪之上。 可见曹操对李斜的重视程度。 从荥阳之战的扭转战局,到丹阳募兵不乱,又到得东郡之功,荐荀彧之劳,迎护曹操家人之功,破黑山贼和破黄巾之功。 李斜从小小的一个伍长升到现在的校尉,靠的可都是他的能力,夏侯渊与曹洪等人也没什么怨言。 如今轻松一点了,李斜正躺在馆舍外面院子里晒着暖阳,好好的想着接下来历史上会发生哪些事情。 这时一个门卒来报,说是公子昂来访。 李斜忙坐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 曹昂虽然还未及冠,但也有十七岁了,而且不管怎么说曹昂也算是少主,得待之以礼。 曹昂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曹敏。 曹敏现在已经十五岁,在那时候也是可以嫁人的了。 李斜看着曹敏,只见她长得亭亭玉立,面白肤嫩,清秀可人。 他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曹敏了,都说女大十八变,曹敏这算是七十二变了。 李斜正呆呆地看着,把曹敏都看得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曹昂见状假装咳嗽了一声,这才把李斜从梦境中拉回。 “李大哥可真会享受,竟在这里晒着暖阳。”曹昂羡慕地说道。 他现在每天都要读书和练习射艺,觉得很闷,知道李斜得闲了,就来看看。 曹敏知道他要来找李斜,缠着闹着要跟来,恰好曹操看见了说道:“子修,既然敏儿要去,你就让她跟着去吧。” 曹操发话了,曹昂没办法,只能带着她来了。 李斜说道:“昂公子,你不好好在府里读书,跑来找我有什么事?” “我知道大哥闲着了,心里有些问题难解,就来找大哥求解。” 曹昂坐在了一块石头上说道。 “什么事,说吧。” “父亲先击斩黄巾,而后又收以为卒为民,这治民之术到底应该要怎么做才好?” “治民?”李斜没想到曹昂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他想了一会才说道:“治民即是治人,无外乎是恩威并重。善民治以先恩后威,恶民治以先威后恩。” 李斜屯兵在白马和顿丘时也常读古书,但他也没想到自己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这和他治军一样,平时和你称兄道弟,但只要你一犯了军律,绝不饶情。 有些今天和你喝酒,第二天你犯了军律,给打了一顿军棍,隔一日又找你来喝酒,那些士卒后来也都知道。 不管和李将军喝酒有多近乎,也不能犯军律。 而那些平时有些威横的士卒,哪个最威横的,他就找哪个来单挑一下。 治服了几个之后,军中就没人敢再不听他的军令了。 “黄巾乃为恶民,所以父亲先威击而后恩赐,对吗?” “也对,不过黄巾之中实恶者不多,有许多人是为讨食活命而劫略。治民若要民不叛,只要让其食饱而不寒,耕有其田,宿有其屋,衣有其服,则必皆是善民。” 李斜突然想到之后韩浩会提议曹操屯田,不如现在让曹昂去提议,也好为曹昂将来接权加分。 “公子,现在天下已大乱,四方皆在用兵。百姓自已食用尚且缺少,征为军粮就更难了。你觉得征召无田的百姓来屯田,然后抽取成数为军粮如何?” “妙啊,我常听父亲说起军粮难征,甚是头痛,现在无田百姓太多,因而流落为寇。如果让他们屯田,他们得食温饱,军粮也得征足,这是两全其美之策啊。” 曹昂想通了后大喜笑道。 曹敏在一旁也听懂了一些,称赞李斜道:“李大哥懂的道理真多,敏儿佩服。” “先别太早高兴,这其中尚有许多难处。比如要如何得田?现在许多田地都在世家豪族手里,你要怎么将他们的田地征来屯田?” 李斜犹如给曹昂泼了一盆冷水。 曹昂想了许久,也想不出好的计策。 “强征势必激起民变,父亲如今治兖州之权未稳,不可。如果是和他们共同分成,那到手中的军粮则微乎其微。这可如何是好?” “州中弃荒之地甚多,不如开荒为田?”李斜说道。 “开荒为田?弃荒之田多为旱地,又如何耕种?”曹昂看来也是读了不少书,知道了一些问题。 “蓄水为湖,开渠引水。”李斜只说了八个字。 曹昂一听大喜:“对呀,如此一来,有水有地,则肥田必有。有了肥田,人亦不缺,只是,百姓恐无耕牛。” “百姓无钱购买耕牛者,可以租用官牛,同时设置屯田官,管理屯田事务。你看如何?” “李大哥,如此妙策,你为何不向我父亲提起。” “我也是刚刚才想到的,但是我想让你去提,你提起时不要说是我所教,而要说是你自己所悟,明白吗?”李斜不想抢了曹昂的功劳,想让他积累多些政治资本。 “也好,那我便去向父亲提议。”曹昂喜得手舞足蹈。 这时,有士卒来报,说是曹将军请去紧急议事。 李斜忙和曹昂曹敏去到州牧府。 曹昂此时还不能参加议事,他带着曹敏回后院去了。 李斜进到议事厅,看到夏侯渊和曹仁他们都已经到了。 众人简单招呼了之后,曹操也来到议事厅。 大家都安静地站在下面两侧。 李斜一时也猜不到是什么事情,因为他刚才要仔细想历史上发生的事时,曹昂就来搅扰了。 荀彧和戏志才倒像是知道发生什么事一样,脸上竟不像曹仁曹洪等人一样有期待之情。 第十八章 斗将 曹操看着众人说道:“急聚诸位议事,乃因冀州袁本初来书。袁术与公孙瓒勾连,公孙瓒又派陶谦屯兵发干,刘备屯兵高唐,单经屯兵平原,本初又自与公孙瓒战于龙凑。所以他请求我们出兵协助,诸位以为应否出兵?” 荀彧当先说道:“本初将军先前已让我们派周喁夺豫州,败于孙坚,仁明走还九江。如今袁术与孙坚共攻荆州,刘景升败守襄阳。如若本初兵败,而冀州为公孙瓒所得,则兖州亦难为我所有。因此,将军宜出兵协助,击退公孙瓒等人。” “公孙瓒界桥初败,退于龙凑,然而其军亦是强盛。且公孙瓒自置单经为兖州刺史,又置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如果让他占得冀州,兵更强盛,则我们必无所屯之地,我也认为当速出兵相助。”戏志才也说道。 曹操说道:“出兵自是必须,只是他们分屯各处,我们该如何对敌?” 听说刘备也在,李斜有些兴奋,想着应该可以见到关羽和赵云。 可是他转念又一想,这是在战场上相见,搞不好自己就成了插标卖首之徒,还是别遇上关羽好了。 他觉得自己武力也算厉害了,但和关羽比,他知道还差得远。 戏志才说道:“可让妙才将军领五千人,和元让将军一起攻屯在发干的陶谦。将军率子孝将军和不直将军等,领一万人攻屯在平原的刘备和单经。陶谦和刘备等人虽是听命于公孙瓒,然而他们必不肯尽力,将军兵到,他们必会退走。” “夏侯渊领步兵五千,与夏侯惇合兵讨击陶谦,曹仁、李斜、曹洪随我领步骑一万讨击平原刘备和单经,三日后出发。” 曹操发布命令。 众人齐声应道:“诺。” 曹操回到后院,发现曹昂站在廊下似乎正在等着自己。 见到曹操回来,曹昂迎上去说道:“父亲,是有战事吗?” “袁术与公孙瓒联结,公孙瓒遣徐州陶谦等人屯兵欲攻本初,所以我将要领兵前去讨击。此次出兵,看似助本初,实则是为保我兖州啊。” 曹操非常喜爱曹昂,他现在已十七岁,有些事情也该让他了解了。 “不直将军会去吗?” “去。” “父亲,常听你说起军粮难征,现在我们接收了青州百万黄巾流民,不如行屯田之策,以他们为屯田之农。这样他们可以有粮吃,我们也容易征粮,你觉得可以吗?” 曹昂兴奋地说道。 “屯田之策?”曹操惊道:“如何屯田?” 他惊讶曹昂竟会提出这个问题。 “挖湖蓄水,开渠引水,开垦荒地,租给耕牛。”曹昂将李斜所说过的再说一遍。 曹操迟疑地看着曹昂,不太相信这是他能自己想出来的问题。 “昂儿,这是你自己所悟,还是有人教你?” 曹昂想了一下,虽然李斜曾让他说是自己所悟,但他不想欺骗曹操。 “昂儿此前见父亲为军粮难征而头痛,所以前去求问不直将军,屯田之策乃是他所教。不直将军曾让昂儿说是自己所悟,然而并不是,昂儿也不想欺瞒父亲。” 曹操听完哈哈一笑:“昂儿做的对,虽然不直是想让你立功,但你没有贪功为己,父亲非常欣慰。不直既有统兵之能,又有安民之策。有他相助于你,是你之幸,以后你要多与他相交,待为知己。” “诺。” “他还教你什么了?”曹操越来越觉得李斜不简单了。 曹昂答道:“不直将军还说治民要恩威并重,治善民要先恩后威,治恶民要先威后恩。父亲觉得可对?” “对,只是昂儿你要记住,宜播恩时可散尽天下财,宜立威时亦可杀尽天下人。但人不可乱杀,也不可不杀,不过这些你要慢慢才能懂。” 曹昂似懂非懂地听着。 “屯田之事待我出兵回来再议,你先自己多思量思量。”曹操说完就走了。 李斜在曹操心里的位置又进一步了。 但越靠近则越需要防备,曹操在心里盘算着要如何对李斜施以恩威之术。 三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出发。 夏侯渊自领五千人马往东郡进发,与夏侯惇相约合兵于东武阳。 李斜领着破阵营,曹仁督领骑兵,同时还有曹洪乐进随行。 行军经过东平国和济北国,进入青州平原郡内。 刘备与田楷领兵八千屯在高唐,曹操离高唐三十里安营下寨。 三日后,曹操向田楷送去战书。 因为田楷是青州刺史,而刘备只是平原相,所以是田楷为主。 田楷接到战书,找来刘备商议。 “曹操战降黄巾之后,得青州三万精卒,现在自领一万大军气势汹汹前来,我们当战还是不战啊?” 田楷向刘备问道。 刘备思索了一下才说道:“既然曹操领兵前来,我们哪有不战而退的道理。” “曹操兵有一万,我们只有八千,是否能敌?” 田楷听说了曹操破黑山贼又破黄巾,战力强悍,没有信心能战胜曹操。 刘备宽慰他道:“田使君勿怕,我们兵有八千,将有云长和益德,公孙伯珪将军又派子龙领骑兵在此相助,敌有何可惧。” 田楷道:“好,那我们明日就与他们交战。” 第二日中午,高唐城外十里处。 两军各自列好阵势。 曹操以李斜领一千破阵营为中路前锋,曹洪领三千步卒为中坚,曹操自领五千步卒押后,曹仁领一千骑兵为两翼。 李斜的破阵营现在的兵器装备也都是精具,而且每个人都身穿铠甲。 对方刘备也已摆好阵势,阵前四员大将,正是刘备、关羽、张飞和赵云。 李斜心里一紧,对面这几人碰上谁都不好玩啊。 可是现在已在阵前,各为其主,上了战场就只能拼了全力。 李斜身穿金盔铁甲,跨下神风宝马,手中伏虎长戟,驻马阵前,威风凛凛。 他将自己手中的长戟命名为伏虎,这是他专门找人打造而成。 现在他已经是校尉,首轮冲锋并不用他领兵上,替他带领破阵营冲锋的是他的同乡李才,字子文。 战鼓隆隆擂响,战旗迎风飘扬。 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将要下雨。 此时是初平三年冬十一月。 曹操刚要下令破阵营冲锋,对面突然奔出一马到两军阵前大喊:“对面贼将可有人敢与关某斗将?” 李斜一看,此人羽美须髯,手中一把大刀,正是关羽。 关羽竟然出来挑战斗将,而曹操这边除了曹仁和李斜,似乎也没人可以和他斗。 李斜不敢应答,面无表情。 他既希望曹仁出战,又怕曹仁会战死。 曹仁怒气满面,看了曹操一眼,想要出战。 曹操看着他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出战。 曹操看得出来对面来将勇猛异常,他这是想让李斜出战。 因为他知道李斜的战力在曹仁之上。 “贼将皆鼠辈吗?”关羽又大喊一声。 第十九章 曹嵩被害(求推荐票啊) 曹仁忍无可忍,不顾曹操的摇头摆手,拍马冲出。 李斜心里松了一口气,却又紧张地看着阵前,心想只要曹仁一显败迹,自己就冲上去相救。 只见曹仁冲到阵前,手中大刀一指,怒喝道:“贼人何敢狂妄,速速报名受死。” 关羽哈哈大笑:“某乃关羽,你又是何人?” “我乃大将曹仁,看刀。”曹仁喊着纵马挥刀砍去。 关羽见曹仁刀力不小,忙举刀来挡。 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二十几个回合,李斜看出曹仁已显败迹。 当下一拍神风马,飞马出阵,向关羽冲去。 这时,对面也拍马冲出一将,正是赵云。 李斜马快,已冲到关羽马前,一戟刺去,关羽急挡,曹仁幸而避过关羽致命一刀。 此时赵云也已拍马冲到,因为李斜已和关羽战在一起,赵云接住曹仁厮杀。 急得张飞在阵前大喊:“对面还有没有出来打的,俺还闲着呢。” 张飞被赵云抢先一步冲出,又不想上去以多欺少,希望曹操这边再冲出一将,这样他就能上去凑热闹了。 他刚喊完,曹操旁边冲出一将,原来是乐进。 张飞见乐进出阵,乐得哈哈大笑,拍马而出,接住乐进厮杀。 乐进也非常勇猛,张飞一时也难以得胜。 只是曹仁顶不住赵云了,已经被赵云一枪擦伤手臂。 曹洪见状急忙拍马冲出,和曹仁一起战赵云。 李斜和关羽已经斗了八十多个回合,但他感到自己快要顶不住了。 乐进和张飞斗了五十几个回合后,也已显得非常吃力。 曹仁手臂受伤,和曹洪一起也仅仅能和赵云战个平手。 曹操知道再斗下去,自己这边必败。 于是他下令全军冲锋,自己先拍马冲在前面。 曹仁统领的骑兵从两翼出击,李才也带领破阵营奋力冲锋。 他也看出李斜已经显得力弱,就要被敌将击败了。 刘备本来是打算让关羽出来斗将,好保存自己的兵卒实力。 可是现在曹操全军冲锋,他也不得不冲了。 否则,斗将中的几员虎将将性命堪忧。 两军交织冲在一起,但胜负很快就显现了。 因为破阵营战力比较强悍,刘备的士卒被杀伤太多,许多人开始后退。 刘备见状不妙,急喊:“撤军。” 关羽等人听到刘备喊撤军,也拍马撤走。 李斜总算松了一口气,更不用说要去追了。 此战曹操胜了,杀敌三百多人,破阵营损失五十多人。 正规训练过的兵卒比那些黑山贼和黄巾战力强了很多。 幸亏刘备跑得快,否则他会败得更惨。 清理战场之后,曹操对众将说道:“日后若是再遇到刘备部下诸将,大家都不要再斗将了,直接冲锋就好。” 众人应道:“诺。” “刘备麾下都是虎将啊。”曹操羡慕地说道。 “关羽有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的能力,将军以后若遇到此人须多加防备。” 李斜不想曹操有朝一日成为颜良。 曹操又进军到平原,单经领兵出战又败,和刘备退到乐陵。 夏侯渊与夏侯惇也已经击败陶谦,陶谦领兵回徐州去了。 公孙瓒也被袁绍派曲义击败,带兵回幽州去了。 冀州从此全境都在袁绍手里。 曹操领兵回来之后,将兖州刺史治所移到济阴郡的鄄城,此时是初平四年正月。 曹操记起曹昂此前说过的屯田之事,于是集众人商议,曹昂也参加议事。 众人都赞成屯田之议,曹操想让李斜主持,李斜推荐韩浩和枣祇。 曹操与韩浩和枣祇谈过之后非常满意,觉得让他们二人主持比较好。 因为李斜统兵能力更强,现在战事也还常有,需要他来带兵。 李斜记得于禁此时应该是在曹操军中,于是让人查找,果然于禁此时为军中曲军候。 他又推荐于禁给曹操,曹操找来相谈之后非常满意,升于禁为军司马。 此前刘岱战死之后,朝廷曾派遣金尚为兖州牧。只是当时曹操已经接手兖州,他便投到袁术那里。 现在袁术带着金尚以保护金尚上任为名,领兵进入陈留郡。 袁术屯兵在封丘,令部将刘祥屯兵在匡亭。 袁术同时还联络了黑山贼于毒和匈奴於夫罗相助。 黑山贼于毒之前被曹操打败过两次,白绕和眭固还被杀死,对曹操恨之入骨,所以率众帮助袁术。 陈留太守张邈兵少,向曹操求救。 曹操率领李斜等将统兵两万先攻打匡亭刘祥。 袁术急忙带兵来救。 李斜率领破阵营和曹仁领着骑兵冲击,大败袁术。 袁术退到封丘,曹操又进兵追击。 袁术知道打不过曹操,又退兵到襄邑。 曹操又追到太寿、宁陵,直到袁术领兵逃入九江,这才领兵而回。 李斜现在也已经二十三岁,又无妻子。曹操知道自己的女儿曹敏心慕李斜,便将曹敏嫁给李斜。 这样一来,李斜成为他的女婿,就更加效忠于他。 虽然曹敏才十六岁,但那时候也是可以嫁人了。 而且曹操也怕等曹敏再长大点的话,说不定李斜已经结婚,到时候曹敏再嫁就不能成为正妻了。 李斜也知道这是政治婚姻,想拒绝也不行,那会让曹操猜疑。 况且曹敏长得也算是有沉鱼落雁之貌,他自己也喜欢。 成为曹操的女婿,那便算是真正抱上粗大腿了。 曹操这时记起父亲曹嵩还在琅玡避乱,而自己现在也有稳定的地盘了,便要让泰山太守应劭派兵护卫到鄄城来。 李斜知道之后马上对曹操说道:“陶谦此前在发干被我们打跑,为了安全保障,不如我亲自去迎接护送阿翁。” 曹操说道:“你此时正在新婚之中,何用你去,有泰山太守应劭领兵护卫,应无问题。” “斜预感陶谦此次必将为乱,我若不去,则必让子孝统带两千人马前去护送。”李斜急道。 曹操记起李斜曾预感丹阳兵叛之事,心里也有些担心。 他把曹仁找来,让曹仁率领一千骑兵前去迎接护卫。 他觉得有曹仁率领一千骑兵已经够多的了,毕竟只是一个老人而已,陶谦应该也不会对他怎么样。 李斜见有曹仁亲自带领一千骑兵去,想来应该也不会有事。 况且同时还有泰山太守应劭带领泰山兵一起护卫。 可是,历史总是很难改变,或者历史的记载总是不够那么真实。 曹仁接到曹嵩之后,回到泰山境内时。 恰好当时在下邳自称天子的阙宣,和陶谦部将张闿在泰山劫略。 护卫曹嵩的有曹仁的一千骑兵和泰山的五百步兵。 但张闿和阙宣有兵一万多人。 他们知道这是曹操的父亲,又看到队伍中拉着上百车辎重,于是伏兵劫击。 曹仁本来也没把陶谦放在眼里,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也没派出斥候探路。 队伍被突然杀出的敌众冲乱,结果曹嵩和曹德被杀死,曹仁拼死突围逃回鄄城。 他的骑兵更是损失了八百多人。 泰山太守应劭趁乱逃脱,但他怕曹操怪罪,投往袁绍去了。 曹操闻讯大怒,点起大兵,东征徐州。 第二十章 李斜的命令没有用(求票票) 曹操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带着夏侯渊、曹洪、乐进、于禁等人,从彭城进兵。 又令曹仁和李斜领一万人马,从泰山进兵。 夏侯惇屯兵东郡濮阳,荀彧和程昱留守鄄城。 陶谦知道自己的部将张闿和阙宣袭杀曹嵩之后,斩杀阙宣,并将首级送给曹操。 但曹操认定是陶谦指使这二人杀他父亲,坚决领兵攻伐徐州。 李斜本来刚刚成婚,曹操叫他不要出征。 他记得历史上此次曹操可能会屠城,所以坚持要去,适当的时候可以劝阻曹操不要屠城。 陶谦得知曹操率大军而来,领兵屯守在彭城国傅阳县。 徐州的兵力也很强,有三万人马,其中不少是强悍的丹阳兵,因为陶谦本身就是丹阳人。 但再强悍的徐州兵,也顶不住曹操的复仇之师。 特别是曹仁,曹嵩是在他手里被杀的,此时他比曹操还要愤怒。 李斜也对陶谦袭杀曹嵩的行为感到愤怒,怎么说他现在也算是曹家的人了。 虽然他没见过曹嵩,可曹嵩也是他的阿翁。 曹仁和李斜带着一万人马浩浩荡荡地直接到了泰山郡。 此前陶谦和阙宣攻打泰山,费县和华县现在还被他们占据。 他们屯留在费县和华县的人马不多,当知道曹仁带着一万人马来攻的时候,就撤到了徐州琅玡郡开阳县。 曹仁和李斜又进兵到开阳城下,要求守将出战。 屯守开阳的是陶谦的部将吕由,开阳城内本来有五千人马,加上从费县和华县撤回来的,加起来也有八千人马。 吕由认为曹仁领兵远师而来,兵将疲劳,于是率领八千人马出战。 曹仁此时满肚子的怒气正没处消,还没等吕由列好阵势,他大喊一声:“为曹太公复仇,冲啊。” 拍马就先冲了出去。 李斜此刻也是充满了怒气,立即拍马冲向敌军。 后面的一万人马随着冲锋。 他们也顾不得保持阵形了,就望着敌军一个目标冲去。 因为曹仁之前说过,凡斩敌首者皆有重赏。 而且只要不是后退逃跑,犯了其他军律一律免罚。 意思是让他的兵士们可以为所欲为了。 吕由见敌军已经冲锋,忙拍马来挡。 曹仁直接向他冲去,只用五个回合,就将他斩于马下。 李斜和他率领的破阵营冲入敌众之中,一通砍杀,敌兵纷纷被砍死在地。 敌兵见将领吕由已死,有许多人弃械伏地表示投降。 曹仁大吼:“不接受投降,一律斩杀。” 兵士们得到命令,不管敌兵是不是伏在地,只要看到是活的就杀。 李斜本来也在一路砍杀,可是见到这样屠戮愿降之兵,他还是于心不忍。 他拍马杀到曹仁身旁说道:“子孝,敌兵已经愿意投降,我们就不要再杀了。” 曹仁怒道:“他们杀死曹太公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会有今天。” 李斜无奈,知道劝不动他现在,只好和曹仁追杀敌兵。 上了战场,有时候不是你想不杀就不杀的。 杀了半日,除了少数逃脱的,最后斩杀了六千多人。 此时,曹仁又领着兵士进到城里,大喊一声:“将城里的人全部杀光,鸡犬不留。” 李斜当时正在城外清理战场,突然有士卒来报说曹仁在城内大肆屠戮百姓。 李斜一听,心想坏了,急忙带着破阵营入城。 因为曹仁是前锋主将,李斜是副将,所以除了破阵营由他统率,其他兵士都由曹仁统领。 进到城里,只见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那种情景惨不忍睹。 他急忙去找曹仁,转过几条街道后,他看到有一群兵士正在追杀几个逃跑的百姓,其中还有小孩。 他赶紧拍马过去挡在百姓身后,大声喝道:“住手,不许残杀无辜百姓。” 那群兵士中有个曲军候,他见是李斜,回道:“李将军,是曹将军命令我们杀的,我们现在只听命于曹将军。要让我们停手,就让曹将军给我们下命令。” 李斜大怒,自己怎么说也是军中副将,这军候竟不把自己当回事。 “我命令你们撤出城外,立刻。” 那军候听了冷笑一声:“我们只听曹子孝将军的命令。” 李斜杀敌兵的时候,还觉得是敌兵咎由自取,所以心虽有不忍,却也能下得去手。 但是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下手,他绝做不出来。 毕竟他是从那个没有战争,和平安定的时代穿越来的。 他穿越来了之后,也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场的战斗,但他所杀都是战场上的敌兵,从没杀过百姓。 这些城里的百姓犯了什么错,竟要将他们杀死。 他两眼冒火,怒视着那个军候,缓缓地说道:“那你是坚决不听我的命令了?” 那个军候平时和曹仁比较亲近,得到曹仁的重用,所以也有些不将李斜放在眼里。 他也知道李斜武艺厉害,现在又是曹操的女婿,可是他仗着曹仁为他撑腰,认为李斜不能怎么样他。 “我只听子孝将军的命……”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斜一戟割掉脑袋。 恰好此时曹仁拍马来到,见到此景,怒问李斜:“你为何杀他?” “此人残杀无辜百姓,违抗军令,我已将他就地处决。” 李斜望着滚落在地上的脑袋,尚且愤愤地说道。 “你……此人是我的军候,你有什么权力杀他?” “战场违抗军令,我身为副将,自然有权杀他。” “那我也杀了百姓,你是不是也要杀我呀?” 曹仁显然已经怒到极点。 “子孝,曹将军正是欲得天下人之心的时候,你如此残杀无辜百姓,不是给曹将军带来恶名吗?” “我不管,曹太公死于徐州人之手,我就要他们血债血偿。” 曹仁将曹嵩之死归为自己护卫不力的责任,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怒气。 李斜想要维护曹操的名声,干脆拍马向前两步说道:“如果你一定要残杀百姓,那就先杀了我吧。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如此残杀百姓。” 曹仁气得把刀一举,李斜马上把眼睛闭上,做出准备受死的样子。 他不相信曹仁会杀他,不杀他,那城中百姓便也不能再杀。 果然,曹仁“哼”了一声后说道:“你自己到将军那里解释吧。” 领着他的兵马撤出城外。 李斜见到满街的尸体,有老人,有女人,也有小孩。 他不禁泪流满面。 战场上死了几千人,甚至在曹昂遇袭时,他将山贼尸体堆积起来,他都觉得没什么。 可见到这些无辜的百姓就这样死掉,他心里真的非常难过。 他想早点结束战争。 他让人传知城中百姓,让他们自己收拾城中尸体,然后领兵出城,急忙追随曹仁到即丘。 他怕曹仁会再残杀百姓,所以要紧紧地跟着他。 即丘的守将知道开阳兵败,百姓被屠,早就吓得弃城逃跑了。 此时曹操也已经在彭城击败陶谦,陶谦死了一万多士卒。 曹操又屠了傅阳,尸体沉入泗水河,河水因此堵住而不能流。 陶谦退到东海郯县固守,不敢再出战。 曹仁和李斜此时也领兵来到郯县,和曹操一起围攻郯县。 攻城打了十几日,死伤了三千多士卒也没破城。 陶谦虽然彭城兵败,但他也还有几千人马守在郯县。 曹操一时也难攻下,粮食也即将吃完,不得已领兵回鄄城。 第二十一章 以战止战(求推荐票) 兴平元年正月,鄄城。 正月是现代人喜庆的月份,在东汉那时候却是平淡如水。 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过春节,他们过的是立春。 其实也算不上是节日,只是立春之月不报囚,不抓人,也就是十二月,因为立春一般都在十二月中。 立春日,阳气至,万物生,宜生不宜杀。 有些郡太守还会在立春之日将督邮召回,督邮就像纪委一样,下县察检过失的。 立春日京师的官员还要全部穿上青色的衣服。 下面郡国县道的官吏也要全部戴青帻,立青幡,用土做成牛和耕人的形状,立在门外,一直到立夏。 不过武官不在此例。 曹操率众回来之后,曹仁第一时间就将李斜告了,说他滥杀军候士卒。 曹操认为李斜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便将李斜召来对质。 “子孝所言,是否属实?” 曹操看着李斜淡淡地问道。 李斜理直气壮地回道: “子孝纵兵残杀城中无辜百姓,那军候追杀城中妇嬬幼子,我见了令他停手,哪知他竟敢违抗军令,我便就地将他处决了。” 曹操站了起来,走到李斜面前,两只手抓着李斜的肩膀,转头看了看曹仁,说道:“子孝,不直,如今咱们都是一家人了,有事不决可以相商。如若你们相商不下,可以找我定度。以后万不可再鲁莽行事了。” “可他杀了……”曹仁还想说什么,被曹操瞪了他一眼,他便将话生生吞了回去,拱手应了一声:“诺。” 李斜知道曹操这话主要是说给他听,意思是怪他擅自杀了军候。 虽然没有降罪处罚,也算是给了他一个警告。 曹操在彭城也屠了那么多的百姓,他不可能怪罪曹仁,甚至有可能还要嘉奖,因为曹仁做了他想做之事。 李斜只好也应了一声:“诺。” 曹仁向曹操又行了一礼,告退出去。 曹操回到案前坐下,又对李斜道:“听闻你教昂儿治民之策,治善民治以先恩后威,治恶民治以先威后恩?” “是。” “那你说,徐州之民是善民还是恶民?” 曹操盯着李斜,李斜镇静地说道:“无恶即为善。” “那谁为恶?”曹操又追问。 “陶谦可为恶。” 李斜觉得,曹嵩死在陶谦部将张闿和阙宣的手里,不管张闿是不是陶谦指使,他都负首要责任。 “陶谦为恶,其民供养陶谦,即为助恶,助恶即与恶同。你如此仁人之心,将来如何杀伐征战。” “你去山阳郡吧,我表你为山阳太守。”曹操又淡淡地说了一句。 李斜明白,因为他和曹仁的冲突,曹操这是夺了他的兵权,不让他统兵了。 虽然当上山阳郡太守算是升职,但相比不被信任,当再大官也没什么用。 “诺。” 李斜应了一声,又朝曹操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回到家门口,曹敏迎了出来:“夫君面色为何如此苍白?” 李斜勉强笑了笑道:“没有啊,可能是最近征战累了,我没事。” 曹敏对他也是非常体贴细心。 “最近应无战事了吧?”曹敏拉着李斜的手走进屋里。 “现在没有,即是有我也不用去了,父亲让我去山阳为太守。” 李斜坐到了床上,平躺了下去,他感觉到自己真的是累了。 曹敏聪明,已经猜到李斜为何显得如此疲惫,走过去坐在旁边笑着说道:“如此更好,那我就可以时常陪伴在你身边了。” 李斜没有应话,只是,这一夜,他睡得很舒服。 第二日早上,荀彧和戏志才来访。 此时李斜已经起床,因为曹操让他几日后再去山阳赴任。 他现在也不需要去军营里训兵了,便坐在院子里读书。 荀彧此时还是军中司马,戏志才也给了一个军假司马之职。 见二人来到,李斜忙站起向前迎了几步笑着说道:“文若兄,志才,一大早便来相访,必是有事见教,快快说吧。” 荀彧只是笑了笑,旁边的戏志才说道:“不直兄即将往山阳赴任,我们来送行而已,哪有什么见教。” “哈哈……不直可以得闲,然而曹将军身旁少一大将,功业难定啊。不直可还记得白马相遇时你曾立之志?” 荀彧坐在了李斜的靠背椅子上,这是李斜闲着的时候自己做的。 虽然工艺粗糙,但也还算稳固。 荀彧坐着屁股还没坐热,就站起来了。 他觉得坐着也蛮舒服,只是心里感觉总不太好。 这椅子李斜也只敢在自己家里坐,而且有客来时他也不坐。 因为当时的人都是跪坐,你坐在椅子上显得高高在上,那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了。 李斜想了一下说道:“记得,我从小就没什么志气,自从……后来看到天下大乱,这才有了助曹将军平定天下,使百姓得安之志。可是此前在徐州,无辜百姓遭屠,我岂能坐视不理。” 戏志才观摩了椅子半天,也坐了上去感受了一下,但也很快就站了起来。 荀彧左右看了看,见没外人在才说道:“现在天下分崩离乱,皇权失微,各处据兵为主,相互攻伐。不直认为要如何才能平战止乱?” 这个问题他倒没有深思过,想了一会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只好说道:“文若兄以为该如何?” 荀彧笑着看了看戏志才道:“你问志才。” 李斜转头看着戏志才,等着他回答。 戏志才说道:“以战止战。” “以战止战?” 李斜低着头想了一下,好像明白了点:“你们是说,要把别人都打服了,这天下才会无战乱,是吗?” “对,服者夺其志,不服者夺其兵。” 李斜还是有些不解:“夺兵容易,夺志当如何夺?” 荀彧说道:“以强兵伴其右,或质其家属。” 戏志才在旁边接着说道:“兵有三伐,上伐心,中伐谋,下伐城。伐心者以威压,伐谋者以智取,伐城者以力攻。” 李斜听了,一脸似悟非悟的样子。 荀彧见了说道:“不直,你如今不懂不要紧,你只要记在心里,以后慢慢思索就能懂了。” “我们告辞了。”戏志才拱手作礼道。 荀彧也作了一礼,和戏志才走出去。 “且慢,文若,志才,我有事要和你们说。” 李斜把他们二人喊住。 荀彧和志才停住脚步,转身又走了回来。 “何事?” “九原人吕布,自从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击败,逃出长安,现正投在张杨处。曹将军前日击陶谦不得复仇,我料今年必欲再征。到时州里空虚,吕布恐欲来袭,望文若兄与志才提醒曹将军,早为防备。” 荀彧说道:“吕布反复多变,是应该防。即使曹将军东征徐州,兖州留兵亦多,量吕布也不敢来袭。” 李斜不想说陈宫会叛,毕竟是还没发生的事,现在说了别人也不会信,还会认为是自己诬陷陈宫呢。 反正他也早就有了对策,现在只是提醒曹操多加小心些罢了。 第二十二章 陈宫背叛(求推荐票) 五日后,李斜带着曹敏去山阳郡上任。 他的同乡李才也跟着去了山阳,这是他特别向曹操要求的。 之前都是李才替他统领破阵营,现在他们二人都不在军中,破阵营就由曹洪统领了。 随同李斜去山阳的还有五十个护卫和十几个家仆。 走了三日,才到了昌邑。 山阳郡看起来不大,不过之前是郡治所在地,是兖州的政治中心,所以也稍显繁华。人口有六十万,看起来比山阳郡大很多的东郡人口也只是六十万。 到了山阳,他只是简单过问了屯田之事,其他事情则按部就班,下面职吏各司其职。 他的主要精力用来和当地的豪族结交,日日饮酒作乐。 消息传到曹操那里,曹操以为是李斜对他的安排有怨言,所以才会这样不理事。 曹操也不是不再信任李斜,只是想缓和一下他和曹仁的关系,所以才将他安排到山阳。 一转眼就到了四月,天气已开始转暖。 曹操上次征徐州没能够杀了陶谦,他心里总是愤愤不平。 这次他又要出兵征讨徐州。 李斜得到消息后,马上将那些平日一起喝酒玩耍的豪族找来:“你们替我募集两百名勇士。” 那些豪族都有自己的家兵,李斜让他们募集,其实就是让他们给出自己的家兵。 众人不解:“明府君要勇士何用?” 李斜说道:“此事你们勿问,照办就行。” 他们平时和李斜关系比较好,李斜又是太守,而且只是凑齐两百人,很简单的事。 李斜又让李才带着这两百人扮成百姓,分批混入濮阳城内隐藏起来。 他还派人监视着陈宫和张邈,只要他们见面,或有什么异常举动就马上来报。 甚至还派人到河内留意吕布的举动。 他知道曹操此次出征,陈宫和张邈会迎吕布来占兖州,所以必须先有所安排。 曹操出征时让陈宫领一千人马屯在东郡东武阳,而东郡太守是夏侯惇,领兵三千屯在濮阳。 陈宫认为曹操能得到兖州,自己有很大的功劳。 最后却得不到曹操的重用,还不如荀彧和程昱。 现在曹操领兵出征,留下来守卫兖州的人马没多少,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他先去找了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张超,还有从事中郎许汜,还有王楷,商议要背叛曹操。 只靠他们几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必须要有张邈的支持,然后再借助外兵,这样才能将曹操赶出兖州。 陈宫想到了正四处逃窜的吕布。 他来到陈留,对张邈说道:“孟卓危在旦夕,尚不自知吗?” 张邈愕然:“我何以有危?” “君忘了酸枣会盟时,袁绍让孟德杀你吗?” 张邈当然知道,那时候曹操还拒绝了袁绍,这让他对曹操总是感念不忘。 “不忘,袁绍在冀州,而我在兖州,如何能杀我。” “袁绍不能杀,孟德却是能杀。先前孟德不杀你,是因他依附于你,杀你恐有弑上之名。现在他身为兖州牧,而你只是陈留太守,职已在他之下。况且如今袁绍与孟德关系亲近,孟德随时可杀你,你如今是生死不知其时。君虽身处大郡,却甘愿屈身于他人之下,托性命于他人之手,君是为不智啊。” 张邈一想,觉得也对,忙道:“如此当如何?” 陈宫说道:“曹操领兵出征陶谦,州内空虚,而吕布神勇,善战无前,不如往迎吕布共取兖州,则君进可为霸,退可自守。” 此时张邈的弟弟张超也在一旁劝说。 张邈便答应了他们,背叛曹操,派人去河内迎接吕布。 吕布被李傕和郭汜击败逃出长安后,先是准备要投到袁术那里。 他以为自己杀了董卓,为袁术报了家人之仇,袁术会厚待自己。 哪知道袁术竟然不接待他,还把他给赶走了。 没办法,弟弟不接待,还有哥哥呢。 于是他又投向袁绍,还帮袁绍击败了黑山贼张燕。 可是吕布纵容手下部将四处劫略,又认为自己对袁绍有功,向袁绍要兵,平时也看不起袁绍手下的那些将领。 袁绍觉得吕布这样的人靠不住,迟早会害了自己,便计划要杀他。 却被吕布逃脱,跑到了河内张杨那里。 所以吕布接到陈宫的邀请后,自然是喜出望外,马上带兵来到兖州。 他手里也还有三千多兵马,还有好几位部将跟着他。 特别是张辽和高顺,都是三国时候的名将。 在陈宫和张邈计议的时候,李斜就已经知道他们开始行动了。 他对外称病,不理事不见客,自己却是扮作百姓,也混入了濮阳城。 吕布领兵来到兖州后,陈宫和张邈传檄兖州各郡县。 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兖州人,在当地也都比较有声望,许多郡县都响应他们,背叛了曹操。 只有李斜的山阳郡,夏侯惇屯守的濮阳,荀彧和程昱留守的鄄城,东阿和范县不叛。 夏侯惇闻讯急忙率领三千人马赶往鄄城,曹操和麾下各将领的家属都在鄄城,鄄城必须要保住。 刚出濮阳没多远就遇上了吕布率领的两千人马,夏侯惇急着赶往鄄城,猛冲了一阵,吕布退走。 夏侯惇因为急行军,辎重队伍落在后面,被吕布劫了,吕布又趁机攻入濮阳。 此时曹操也已得到消息,正带兵赶回兖州。他在徐州连攻下五座城,在郯县还遇上了刘备和曹豹的部队。 不说斗将,单论军阵,刘备哪里是曹操的对手。 曹操攻下了襄贲,一路烧杀屠戮,百姓死伤非常多。 陶谦守在郯城不出战,曹操一时也攻不下。于是他在琅玡筑了一座城叫曹公城,用来屯兵,将备和陶谦打长久战。 曹公城位于现在的莒州南部,那里现在叫五花营。 曹操领兵回到兖州,先来攻打濮阳,吕布和陈宫都在濮阳。 李斜马上将先前混入濮阳的李才等两百人集合起来,又去找了城里的田单。 濮阳田姓是大姓,也属于豪族之类,田单是田姓宗族的话事人。 夏侯惇在东郡濮阳已经有好几年,治政一直都比较好,也比较得到当地豪族的拥护。 这些情况李斜都早已摸清。 这天下午,在田单家里。 李斜和田单李才等人计议。 “现在曹将军领大军在城外,我想先让人出城告知曹将军,让他准备好。夜里田兄带人攻打南城门,我带人去堵擒吕布。” 田单有些担忧地道:“我有三百人,突然袭击攻打城门应该没问题。听说吕布非常骁勇,你只有两百人,能行吗?” 李才得意地道:“这个不用担心,这几日我们几次袭击吕布的小队兵士,已经弄到了一百多套他们兵士的衣服。到时候我们换上他们的衣服,再在手臂缠上白巾作为辨认记号,混入吕布大营,便可袭杀吕布。” “如此就好,我觉得可行。” 入夜之后,田单先派人吊下城墙,去给曹操报信,约定午夜时开城门给他们入城。 曹操得信大喜,他前几日听到李斜称病不起还很奇怪,关键时刻怎么就病倒了呢。 原来是早料到陈宫要叛迎吕布,并且有周密的计划安排了。 再一想,他又觉得李斜有点可怕,这样的人如果与自己为敌,那便是一个劲敌啊。还好他是自己的女婿,应该也不会叛了自己。 吕布和陈宫都在这濮阳城内,高顺和张辽也在。吕布和陈宫住在城南门这边,张辽和高顺在城北门那边。 第二十三章 吕布兵败 临近午夜,田单先带着三百人,悄悄地靠近南城门。 守卫城门的有一百名兵士,虽然有敌军在城外,但此时已是午夜,很多兵士已经是昏昏欲睡的状态。 田单带人突然杀出,那些兵士许多人都还未清楚是什么情况,就已经被砍倒在地。 田单的这些人虽然战力一般,因为是突然袭击,很快就斩杀了五十多名守城门的兵士。 他让一部分人去打开城门,另外的人继续斩杀吕布的兵士。 很快,城门就被打开,田单还按计划在城门口烧起火堆,作为曹操入城的暗号。 曹操领兵伏在城门外,见城门火起,曹仁当先带着人攻入城内。 李斜知道城门打开之后,才带着人来攻吕布。 如果城门还没打开,他们就出现的话,万一城门那里出现意外,那他们就一个都跑不了。 这时城里已经混乱,各路人马不断地往南城门跑。 李斜刚靠近吕布大营,就看到吕布和陈宫带着几十人举着火把也往南城门走去。 因为李斜他们穿的是吕布兵士的衣服,所以靠近时吕布他们也没有察觉到不对劲。 李斜走到吕布身旁时突然大喊一声:“贼子吕布,纳命来。” 举着刀就向吕布砍去。 吕布一惊,急忙以刀来挡。 李斜和吕布平时都是使长戟,但长戟主要是马战时使用,现在他们都是步行,因此使用的兵器是环首刀。 李才带着众人也杀向吕布的随行兵士。 因为身上穿的衣服都一样,吕布的兵士分不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敌人,被杀得晕头转向。 而李才他们手臂上都缠了白巾作记号,很容易分清自己人和敌兵。 成廉和魏续他们很勇猛,但也因为分不清敌我,身上都负了伤。 李斜和吕布打了一会,感觉吕布和关羽一样厉害,自己很难打赢他。 但吕布还是被李斜的人从旁边偷袭砍中了两刀,他也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兵,哪些是敌众。 当时又是半夜,虽然有火把,但哪里能看得清人脸。 这时,最先入城的曹仁也带着人杀到。 之前那些人出城给曹操报信的时候,已经告知他们,李斜的人会换上吕布兵士的衣服,手臂上都会缠着一条白巾,所以他们攻到也不会杀错人。 成廉和魏续已经战死,陈宫也被刺伤制服。 吕布见大势已去,不想再打了,他把刀丢到地上,投降了。 曹操这时也带着人杀到,李斜将吕布等人交给曹操,自己和曹仁带着人攻向北城,北城还有张辽和高顺的人马。 攻到北城时,张辽带着人表示愿降,高顺却带着陷阵营列阵抵抗。 曹仁要带着人攻阵,李斜对曹仁说道:“子孝且慢,高顺的陷阵营武勇非常,不要硬冲造成死伤。先让我去劝降高顺,不降再攻。” 李斜对历史上的高顺非常敬重,不但因为他带领的陷阵营勇猛,更因为他忠心,又没什么野心。 他让人喊高顺出阵答话。 有两人持盾挡在他身前,防止敌军暗箭偷袭。 他对高顺喊道:“高将军,吕布已经被擒,张辽也已归降,你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曹将军英明神勇,志在匡扶汉室,安定天下,救助百姓。你何不归降曹将军,以成你此生安民之志。” 高顺大声回道:“我高顺绝非惧死叛主之徒,你不要再多说了,有种就放马过来冲阵。” 这时一支箭从陷阵营中射来,正中李斜身前盾牌之上,他急忙退后。 他知道高顺不会投降,只能硬攻了。 他让人从城南缴获的兵器中调来弓弩盾牌和长矛长戟,募集出一百名敢死士。 先以弓弩压制对方,一百名敢死士身穿铠甲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冲在前面,其余兵士跟在后面,发起强攻。 他和李才穿上铠甲带领敢死士冲锋在前,曹仁率领其他人在后面。 几轮箭雨袭过之后,他趁着敌军躲箭之际,带领着那一百名敢死士冲向陷阵营。 因为是夜里,敌军也看不清他们的具体位置,所射之箭也不太准。 很快,他们就冲到了陷阵营前,一阵猛冲,冲破了一个缺口。 不过李斜看到李才在旁边倒下了,他大怒大吼,杀得更猛了。 曹仁也带着人冲到,一阵砍杀,陷阵营七百多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人逃跑求饶,高顺受伤被擒。 李斜带领的一百名敢死士只剩十几人,曹仁率领的兵士也战死了五百多人。 自称和李斜是发小的同乡李才也战死了,虽然李斜对李才所说的过去那些事一无所知,但相处几年下来,也是感情非常深厚了。 高顺受的伤也不太重,李斜亲自帮他包扎伤口止血后,曹仁将他押到城北曹操那里。 此时天已微亮,城内的敌军已经全部肃清。 看着绑在面前的吕布和陈宫,曹操叹了一口气,对陈宫说道:“公台何以至此?我曾薄待于你吗?为何叛我而引吕布来此?” 陈宫“哼”了一声说道:“君得兖州,宫之功最大,奈何君重文若仲德而轻宫,有功而不得赏,何以让宫臣服?” “我给你统领一千人马,这还不够重用吗?” “君所给皆是老弱之兵,又让宫屯在东武阳,而夏侯惇却统重兵在濮阳监视防范,这算是重用吗?” “你还想救你的老母和妻儿吗?” “宫闻以仁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儿是否能活,皆在君之念。” 曹操看着陈宫又叹了一声,陈宫说道:“既已兵败被擒,不须再多言,请君杀宫以明军法。” 曹操无奈命人牵出陈宫斩首。 吕布这时在一旁急道:“孟德将军,布没想过要来攻取兖州,都是陈宫和张邈诱使,不是布的主意啊。” 曹操只是淡淡地说道:“你来都来了,还说这些有何用。” 吕布双腿跪在了地上,声音惊恐颤抖着说道:“孟德将军,布统领骑兵所向无前,常山张燕一万精骑,也为布所破。不如让布帮明将军统领骑兵,助明将军征讨天下如何?” 曹操想了一下,吕布常山破张燕的事他也听说了,吕布确实勇猛。 他转身看了看身边众将,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李斜怕曹操真的会放了吕布,抢着说道:“将军忘了执金吾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吗?而且连袁术都不肯接纳的吕布,将军竟要接纳吗?” 吕布听了脸色大变:“吕布是真心归降于你啊。” 高顺在一旁大声叱道:“奉先将军,你竟跪求于人,真是让顺耻之。” 他又对曹操说道:“曹操,高顺求与奉先将军同死。” 曹操听了李斜的话,心想也是,吕布这么反复,谁敢保证自己不像丁原董卓一样被他杀掉。 他又看了吕布和高顺一眼后,把手一挥,让人将他们二人推出去斩首。 第二十四章 收服高顺(求票啦) 听到曹操要将吕布和高顺推出去斩首,李斜忙道:“将军,高顺乃忠义武勇之士,斜求将军免高顺一死。” 曹操有些不解:“你为何劝我杀吕布,却又让我放高顺呢?” “吕布反复背主,不忠不义,而高顺将军却是忠勇不惧死,如此忠义之士,实在难得。” 虽然李才在攻陷阵营的时候战死,但高顺这样忠心侍主的人,只要收服了,便可以为自己所用。 高顺大声喝道:“贼子,勿要替高顺求活,高顺只求一死。” 吕布对高顺说道:“高将军,你替我向曹将军求求情啊,求求他们放过你和我。” 高顺听了大怒:“将军,何以如此怕死,兵既败于人,唯死而已,想不到将军竟折节跪求于人。” 曹操对李斜道:“高顺一心求死,如若不杀,你不怕他日后也会反了吗?” 李斜向曹操单膝跪地道:“将军,斜愿以性命担保,高顺必不会反。” 高顺在一旁闭上了眼睛,痛哭流涕。 他不是因为对李斜替他求情而感动,是因为对吕布失望而悲伤。 曹操见李斜一心相求,此次又是李斜立了大功,不想拂了他的请求。 而且高顺只是一个裨将而已,对自己也没有多大威胁,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吕布被推出去时,嘴里还在大喊:“将军饶我,将军饶我。” 此时天已大亮,曹操命人清理城内尸体,他带着曹仁诸将领兵去陈留攻打张邈了。 李斜替高顺解开身上所绑,说道:“将军之忠义,令李斜敬佩,将军若不愿追随李斜,自此便可归家去。” 李斜料定高顺必不会离去,像这样秉持忠义之人,你对他有恩,他必不负你。 高顺见李斜这么诚心对待,不念先前拒降之战,却以性命担保自己不会反叛。 这么高看自己的人,和吕布一对比,那真是天差地别了。自己不追随他,还能去追随谁。 他向李斜单膝跪地行礼道:“谢李将军活命之恩,既将军如此高看顺,顺此后便为将军披荆斩棘,效命马前。” 李斜忙扶起高顺:“好,不知将军表字是什么?” 他不知道高顺的表字是什么,历史书上也没记载。 高顺答道:“顺表字伯平,并州上党郡人。” “伯平,好,我们回山阳去,你也需要好好养伤。” “将军,顺有一请求,还望将军准许。” 李斜有些意外,高顺这才刚降,会有什么请求呢。不会是求封官吧,自己可没那权力。 “你说吧。” “顺请求将军将顺所领陷阵营战死之营士合葬一处,不使他们暴尸露骨。他们因顺而死,而顺独活,有负于他们。”高顺说着就泪流满面,伤感万分。 李斜听完深为感慨,他想不到高顺是要请求这个。 “即使你不说,我也会如此做的,他们都是英勇忠义之士,只愿他们若有来世,不要再受此战乱。” “将军……”高顺又对李斜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李斜带着高顺亲自去让人将那七百多名陷阵营之士合葬一穴,高顺又亲自刻木碑一块,上书:陷阵营勇士。 李斜将自己这边战死的兵士也都厚葬了。 从山阳带来的两百名勇士也只剩下五十多人,李斜带着他们回到山阳。 曹操攻打陈留张邈,没有带李斜去,而是让他回山阳郡去。 因为现在兖州还是处在混乱之中,山阳也需要稳定。 张邈和曹操在洛阳的时候就认识,两人关系一直也都不错。曹操起兵张邈帮了很多,不但让他在陈留募兵,还让卫兹带兵跟着他。 袁绍叫曹操杀张邈时,曹操拒绝了袁绍。所以曹操和张邈关系也是非一般的。 可是这关系非一般的人竟然背叛了自己,这让曹操不能容忍。 他带兵急攻陈留,城里的张邈和张超据城坚守,曹操一时也难攻破。 在攻打陈留的时候,曹操同时派夏侯惇领五千兵马去平定那些背叛的郡县。 吕布和陈宫都已被斩,张邈又被曹操围攻,自身难保。 之前响应背叛的各县见夏侯惇领大军来到,不是主动出降,就是县令长被县吏和当地豪族斩杀,将首级献给夏侯惇。 夏侯惇按照曹操的指示,也只是将那些县令县长斩首,其余人等概不问罪。 十二月的时候,陈留终于被攻破。 曹操入城后,发现张邈和张超已经自刎而死。 张邈张超虽死,曹操却还不能解恨,最主要也是为了警示其他人,他将张邈家族全部斩杀。 这一年,三辅大旱,从四月到七月都没下过雨,又有蝗灾。 当时谷卖到一斛五十万钱,豆麦卖到一斛二十万钱,人相啖食,白骨委积。 兖州因为已经屯田一年多,虽然收成也不太好,但总算能吃饱,没有人饿死。 回到鄄城,曹操论功行赏。 此次陈宫和张邈迎吕布叛乱,李斜平乱功劳最大。 曹操寻思着,李斜事事料于先,从丹阳募兵知兵欲叛。 去琅玡接父亲时又知陶谦欲劫杀,曾要求让曹仁领大军去接,只是自己当时大意了。 现在又知道陈宫张邈欲背叛迎吕布,而早有准备,才不使兖州落入吕布之手。 同时他又有治民之策,有屯田之功,武又有训练破阵营之能,冲锋先登之勇。 这个人太可怕了。 不过幸运的是他是自己的女婿,而且对曹昂也非常好。 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敌人,那可真是一个大劲敌啊。 曹操思定,虽然李斜是他女婿,但他既想用李斜,又要防着李斜。 李斜凭着平乱之功,由校尉升为裨将军,只是平时不领兵,只有战时才能领兵。 虽然这个裨将军看起来职位很低,但当时还只是兴平元年,还没几个将军呢。 后面各路诸侯交战多了,立的军功也多,各路诸侯大佬没办法,才会编出那多杂号将军的名号来封赏。 曹操还将李斜调任济阴太守,他实在不放心李斜在外面独领一郡,不然像在山阳郡一样,结交地方豪族,随便就能召到两百勇士。 要是让他再待久一点,召两千两万人都有可能。 将他调到济阴,住在鄄城,在曹操眼皮底下,他就不能闹出什么动静了。 高顺之前受伤不重,养了十几日也就差不多好了,他现在是李斜的部曲,也算是家将。 张辽投降后,曹操任他为校尉,跟随着曹操攻打张邈有功,升为中郎将。 夏侯渊为山阳太守,夏侯惇迁为陈留太守。 因为东郡太守要让给臧洪,臧洪本来是青州刺史,只是袁绍见臧洪在青州太得民心,所以将他推给曹操。 曹操此时和袁绍关系也比较好,袁绍实力又比曹操强,不好拒绝,只能任臧洪为东郡太守。 曹操围攻陈留时,臧洪想要领兵来救,袁绍不肯。臧洪虽然是青州刺史,但兵马是掌握在袁谭手里,他只有治民之权。 也是在兴平元年十二月的时候,陶谦病死,刘备代领徐州。此前他已经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现在他得徐州后,又自领徐州牧。 兴平二年正月。 李斜已经带着曹敏和高顺回到鄄城,他现在除了高顺,就只有五十名府卫了。 所以,他这个裨将军只是个名号,太守也只算是虚职。 毕竟鄄城也是兖州的州治所,曹操就在鄄城。 李斜除了教民耕农,捕奸缉盗外,一个兵也没有。 二月的一天夜里,戏志才的住所发生火灾,他被烧得焦黑,难以辨认。 曹操大为悲伤,落泪流涕,说戏志才随他征战,屡献奇谋,知他心意。现在戏志才不在了,他连个能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了。 他厚葬了戏志才,那几天都直叹天妒英才,不延其年。 李斜也非常难过,他和戏志才也算是朋友,虽然相处时间不多,相互也都是非常敬重。 曹昂也长大了很多,明年就满二十,是弱冠之年了。他也聪明好学,常常来向李斜讨教。 李斜的妻子曹敏,也已经有喜了。 ps:上推前本来都只一更,想备点存稿。但昨天刚改了签约状态,就收到了几位书友的打赏,所以今天多加一更。 在此感谢诸位的打赏和支持! 另外,不求大家打赏,多给点推荐票吧,我这票票太少啦! 第二十五章 迎天子1 兴平二年二月,长安。 李傕请樊稠到营议事,然后趁樊稠坐着时,让胡封从背后袭杀。 李傕经常请郭汜喝酒,郭汜的妻子担心郭汜在李傕那里有女人,自己会失宠。 她先准备好药,等李傕送饷食给郭汜的时候,她对郭汜道:“食从外来,可能有故。” 然后将她准备好的药假装从食物中摘出来说道:“一栖不二雄,我早已疑李公有诈。” 一栖不二雄意思是说一个笼子里不能放两只公鸡,它们会相斗。意思也跟一山不容二虎差不多。 但是郭汜还是比较相信李傕,不信他会谋害自己。 有一天李傕又请郭汜来府里喝酒,结果还没喝多少郭汜就感觉自己醉了。 他怀疑是李傕在酒里下了药,于是绞了米田共汁来喝了解毒。 原来这东西还能解毒呀。 这次他真的不相信李傕了,怕李傕会杀害自己,与杨定计划迎天子到营。 虽然献帝当时颠沛流离,手里已经没有了权力,但他的名份还在,多少也还有些作用。 郭汜的计划泄露,被李傕抢先一步,派韩暹带着几千兵围了皇宫,要迎接天子幸南坞。 坞就是兵营,当时长安城中有南坞北坞。 太尉杨彪对韩暹说道:“自古帝王无在人臣家者,举事当合天下心,诸君作此,非是也。” 韩暹说道:“将军主意已定,请勿复言。” 韩暹带来了三辆马车,皇帝坐一辆,伏贵人坐一辆,贾诩和左灵坐一辆,其他人全部步行跟随。 同时韩暹带兵在宫里劫略了一番,又将宫殿府居全部烧毁,领着刘协来到南坞。 话说刘协也是受尽苦难,在洛阳宫殿被烧毁,来到长安现在宫殿又被烧毁。 郭汜见李傕已将皇帝刘协劫到他营里,暗中联络李傕部将张苞和张龙,攻打李傕兵营。 郭汜弓弩齐发,箭矢落及天子楼帘帷中。 刘协惊惧,同时因内外隔绝,向李傕求要粳米五斛和牛骨五具,要赏赐给左右宫人。李傕不给米,只给了五具放了很久的臭牛骨,而且已经长虫,腐不能食。 李傕郭汜相斗,刘协让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将作大匠梁邵、屯骑校尉姜宣等十几人去找郭汜调解讲和。 郭汜不肯讲和,还把这十几个来调解的公卿扣留了。杨彪对郭汜说道:“群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乎?” 郭汜大怒,拔刀要杀杨彪。 杨彪大义凛然地道:“卿尚不奉国家,吾岂求生邪!” 中郎将杨密和左右人劝解,郭汜这才不杀。 然后李傕和郭汜相互攻打了一个多月,死伤上万人。 这时张济从陕县来给他们调解,然后他想将皇帝迁到陕县。刘协见自己像玩偶一样,被各军抢来抢去,他也想东归,逃离这里。 刘协派人去向李傕请求出长安,去求了十次,李傕才同意。 因为当时刘协还在李傕的军营里,没有李傕的准许也出不了营。 刘协出了长安后,郭汜想将他劫到郿县去,结果被杨奉领兵打跑。 杨奉和董承带着刘协回洛阳,李傕和郭汜后悔放刘协出长安,两人又连和,和张济一起带兵追赶。 追到弘农曹阳时追上,杨奉兵败,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璠、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等被杀。 这时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和匈奴右贤王去卑领兵来助杨奉,击退李傕等人,皇帝车驾得以前进。 李傕和郭汜又领兵追击,杨奉等人大败,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人战死,宫人被杀者很多。 刘协逃到陕县,董承先过河找来船只,接刘协渡过河北。 当时河岸太高,不便登船,董承杀了伏皇后的侍者伏德,从他手中抢来十匹绢连结成布绳,垂吊刘协下河登船。 然而船少人多,许多人不能过河,被追来的李傕等人杀死略走。 渡过黄河之后,韩暹杨奉等人带着刘协来到了安邑,以安邑为都。 此时已是兴平二年十二月。 明年春正月,刘协在安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建安。 所以,时间来到了建安元年。 曹操召集众人议事。 “天子东出长安,而李傕郭汜带兵追逐,恐遭厄难。孝先提议我派军迎护天子,诸位有何提议?” 孝先即是毛阶,现在是曹操的治中从事。 荀彧首先说道:“天子遭难,我们为臣子者,须护其万全。李傕郭汜与杨奉董承等人相互攻伐,天子身陷于险境之中,流离于山野之间。此乃国家之辱,臣子之辱。明将军应遣军迎护天子于洛阳,重建宗庙,以尽忠臣之责。” 曹仁担忧地道:“只是现在刘辟何仪等黄巾在汝南颖川为乱,将军亦应领军讨伐。况且道路难通,又如何去迎护天子?” 曹操笑道:“此前我已与河内张稚叔(张杨)相通,可借道河内西往。” 张杨这时是河内太守,守着河内。曹操得兖州之后,因为关中道路不通,便派人去说张杨,让他答应自己的使者从河内通过。 张杨本来不答应,他身边的骑都尉董昭劝说之后才同意。 程昱这时也说道:“迎护天子亦可,只是现在豫州黄巾贼众有数万,急需征讨,将军身边恐无将军可遣。且若领兵过多,则河内张杨恐怕会猜忌而不给通行。若领兵过少,又恐杨奉董承等人为难。” “兖州需要有人留守,颖川汝南的黄巾也要征讨,至于派谁去……”曹操想了一下说道:“我看曹子廉可行。” 荀彧说道:“天子停驾安邑,而韩暹、杨奉、董承等人不能相率,上下为乱,又各有兵马。若有兵战,子廉恐难抵敌。我以为可以让不直将军领兵去迎护天子,明将军以为呢?” 曹操不说话,看着李斜,想征询他的意见。 李斜自从在徐州与曹仁发生矛盾,又因各种料事于先,让曹操猜忌后,便很少参与这些大事之议了。 但是他知道历史上曹操迎天子有很多好处,对于曹操来说,可以奉天子以令诸侯。对于皇帝来说,也可以摆脱让人抢来抢去的局面。 同时,虽然不那么受曹操信任了,但他也是曹操的女婿,他也要为曹操着想。 不过他还是有一些忧虑:“我可以去,只是将天子迎护至洛阳后,恐怕洛阳破败,街陌荒芜,民众稀少,已不适合为都。到时还望将军领兵前来,迎天子迁移都城于兖州。” 此时豫州还不是曹操的地盘,许县没在曹操手里呢,所以李斜只能是说要迁都到兖州。 曹操大笑道:“不直所言极是,此事我已想过,你只须将天子迎至洛阳,后面的事我再来处理。” 李斜见他这么说,也就没什么意见了,应了一声:“诺。” 第二十六章 迎天子2 曹操给了李斜一千人马,这一千人马就是他以前所带的破阵营。 人马不能带多,多了张杨会怕你来夺他的地盘,会不给你通过。 此时刘协已经到了安邑,正在安邑“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呢。而且“从官食枣菜”,生活非常凄惨。 李斜让高顺统带破阵营,高顺见到破阵营的士卒后对李斜道:“将军的破阵营与顺此前的陷阵营颇为相似,只是尚有不及。” 李斜知道肯定不如,自己只是照着你的样模仿,还不能做到超越原尊的地步。 “你便只管照你统带陷阵营时一样统御即可。” 此时高顺也是校尉之职,破阵营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其中还有一半是以前的兵士,对李斜也比较信服,所以统带起来也不那么难。 李斜领着兵马经获嘉,到山阳,过沁水,然后到了箕关。 箕关是张杨的兵马镇守,因为曹操已经和张杨商定,所以箕关也给李斜通过了。 过了箕关后,翻山来到安邑时,从出发到现在已经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在安邑城外,李斜遭到了董承兵马的阻挡。 李斜向董承言明是来迎护天子归洛阳,又有丁冲和钟繇从旁劝说,董承这才同意让李斜去见皇帝刘协。 李斜让高顺领着兵马屯在安邑城外,自己领着五十个护卫,抬着从兖州带来的酒肉食物,入安邑见天子。 皇帝见了酒肉等物大为感动,封李斜为成武亭侯,拜为扬威将军。 又封曹操为费城亭侯,拜为镇东将军。在兴平元年十月的时候,皇帝已经拜曹操为兖州牧,让曹操的兖州牧之位坐正了。 在李斜的提议下,刘协召韩暹杨奉董承和百官商议,大家一致同意送天子回洛阳。 李斜属于外来户,不能随行在刘协左右,杨奉让他领兵殿后。 于是出箕关,下轵道,进入河内郡,张杨奉食在道旁贡献。 回到洛阳时,已是六月。 此时曹操早已经平定了何仪刘辟等黄巾,斩黄邵,刘辟和何仪投降,豫州入于曹操之手。 曹操也已经在许县筑了宫室,刘协回到洛阳后,他立刻领着一万人马来到洛阳。 洛阳城因为之前被董卓烧过,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街无行人。 又缺食物,又无完好住处,那些公卿官员更是要自己出去找吃的,有不少人甚至饿死在墙壁间。 当知道曹操来到之后,因为领着大军,洛阳城内又有李斜所领一千人马。 韩暹和杨奉等人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迎接天子迁都到许县。 刘协就更没办法了,现在在洛阳的哪个将军都有自己的兵马,只是曹操最强。 而且洛阳确实残破不堪,曹操又已在许县筑好宫殿,迁都许县也未尝不可,至少总比在安邑时在棘篱中与群臣相会好。 曹操让李斜领三千兵马断后,韩暹和杨奉后来带兵想追皇帝回去,也被李斜和高顺领兵打跑。 董承等其他公卿官员也随天子刘协来到许县。 到了许都,皇室宗庙,社稷制度又开始重新建立。 皇帝和皇后百官等生活和朝堂事务也开始正常。 刘协拜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 程昱为尚书,领济阴太守。 李斜因为到安邑迎护天子功大,也拜为豫州牧,高顺封为裨将军。 现在仍然是袁绍兵力最强,曹操让皇帝拜袁绍为太尉。 可是现在是大将军班在太尉之上,袁绍之前是曹操的大哥,现在却要排在曹操之后,他不乐意了,不肯受封。 曹操知道自己得罪了袁绍大哥,急忙让出大将军之位给袁绍,自己为司空。 皇帝又封袁绍为邺侯,并且兼督青、幽、冀、并四州,袁绍这才肯受封。不过已经是建安二年的事了。 曹操有了皇帝,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给袁绍下了一封诏书,指责他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袁绍为此不得不写了一篇长文向皇帝上书,申明本心。 杨奉屯兵在梁国,曹操亲自领兵攻破,杨奉跑到袁术那里,后来被刘备诱杀。 张济在关中饥饿无粮,没办法,跑到南阳去劫略,攻打穰县时被箭射死。他的族子张绣接领他的兵马,和刘表相结,屯兵在南阳宛县。 这一年,曹敏生下了一个女儿,李斜给女儿起名叫李葵。 曹昂也已经满二十岁,沛相举为孝廉。 此时李斜在许县,曹昂在鄄城,曹昂和李斜常书信来往,两人相互视若知己。 曹操自迎天子都许县后,皇帝身边有异言献策者,都被他杀了。 李斜因此对曹操有些不满,但他也不敢说出口,只是和曹昂更加亲密,也常教曹昂一些宽仁之道。 他希望将来曹昂理事了,不要像曹操一样滥杀,要多一些仁人之心,有忠义之魂。 这些曹操也看在眼里,只是他并不表现出什么,反正李斜现在也没什么权力。 虽然顶着个豫州牧的官职,但除了民事,兵力他是不能碰的。 而且,曹操也不让李斜入见天子,李斜想入见时,都会被省门挡住,因为省门也是曹操安排的人。 这一年,郭嘉也来到曹操军中,曹操任他为军司马。 建安元年十二月,因为张绣和刘表连结,屯兵在南阳,严重威胁到许都,曹操要领兵去攻打他。 此时已经恢复了汉旧制,三公领兵须入朝请见天子。 曹操于是入宫请见天子。 入见天子时,虎贲卫士持刀在左右架在曹操在脖子上,一步一步地走入殿中。 虽然皇宫宿卫士都是曹操挑选的心腹之人,但让人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曹操也是吓得汗流浃背,从此以后不敢再入朝请见天子。 李斜知道曹操将要领兵攻打张绣,他记得历史上张绣会降而复叛,曹昂和曹安民会死在宛县。 他不敢直接去找曹操说,曹操对他的猜忌他也是知道的。 为今之计,只能将曹昂叫来许都,让他不随曹操出征就行。 毕竟曹操在历史上并没死,就算是死了,现在让李斜选择的话,他还是宁愿救曹昂。 他派人快马送书信给曹昂,说自己有非常紧急之事,要他前来许都相谈。 曹昂接到书信时,已经是一切准备妥当,一个时辰后将要启程出征。 相比于随军出征,李斜再紧急的事也只能算是小事了。 李斜的书信是这么写的:“子修,我有万急之事,请速来许都相议,李斜字。” 而且送信人也不知道李斜找他去许都到底是什么急事,他便让送信人回报,说自己出征回来后再到许都相见。 李斜这可就急坏了,既然不能留住曹昂,那就只能让他劝说曹操和自己万分小心在意了。 他又给曹昂写了一封书信:“子修,将军征张绣,恐张绣会降而复叛,你须万分在意。另请劝阻你父亲,勿纳张济妻,勿计杀张绣。若已为之,则张绣必叛,请务必严防张绣。李斜字。” 送信人追上大军,将书信交到曹昂手中时,大军已经是抵达南阳宛县了。 第二十七章 曹昂之死 建安二年正月十八,曹操领着两万大军来到南阳淯水河旁安营,准备攻打宛县。 张绣只有三千人马,看到曹操大军来到,急忙找来众将商议。 而商议的结果只有一个:投降。 三千对两万,除了投降,张绣也没别的办法,刘表当时正在长沙平叛,也没精力来帮他。 贾诩也赞成张绣投降曹操,所以,曹操的大军刚刚安营好,张绣就派贾诩到曹操营中请降了。 曹操也乐见其降,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许都的南方之忧。和张绣又素无仇怨,这样曹操就多了一支兵马,并且拥有了南阳之地。 曹昂接到李斜的书信后,心里非常纠结。 如果说李斜能够预料张绣降而复叛可以,但要说父亲会纳张济妻和计杀张绣,这就有点太匪夷所思了。 他思前想后之后,决定先不跟曹操说,看看情况再定。 二十五日,曹操将张绣叫来营中,谈完军中公事之后,曹操突然问张绣:“听说你族叔济有妻邹氏,如今寡居,你可否将她送来我营,从今以后你与我结为姻亲,如何?” 张绣听了心里暗骂老贼,可他脸上不敢有所表露,于是勉强笑道:“能与将军结成姻亲,是绣的福气,只是族叔新亡,现在将他妻送来,恐怕别人会有所非议。” 曹操听了大笑:“这个你不用怕,没有人会说什么,也没人敢说什么。你只管送来便是,不用理会旁人的言语,谁要敢说什么是非,我就杀了谁。” 张绣没办法,曹操都这么说了,再拒绝可就惹他动怒了。 他回去之后,派人将张济妻邹氏送到曹操营中。 当天夜里,张绣感觉自己受了奇耻大辱,一个人喝着闷酒。 这时候贾诩来求见,贾诩正是听说了张绣送济妻之事,他知道张绣肯定会心里不痛快,所以特来劝解张绣。 张绣见是贾诩,说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我誓必杀之。” 贾诩微微地道:“曹操此举确实是有悖人伦,张济将军新亡,尸骨未寒,而曹操却夺人妻子,确是令人难忍。” 张绣知道贾诩向来多谋,拉着贾诩的手说道:“文和足智多谋,可否帮我画策,让我雪报此耻。” 贾诩摸着颌下的胡须,思索了一下才说道:“将军真的要雪耻吗?曹操兵力强盛,如果不成功,我们便会有覆灭之危。” “文和尽管说来,我心意已决。” “好,将军可以假装惧怕曹操之威,骗取曹操信任,以为将军无能为也。然后借口送酒劳军,引兵入曹营,藏刃车上,骤然杀起,则曹操可灭。” “妙。”张绣继续喝酒,但喝的已不是闷酒,而是坚意酒。 当曹昂知道曹操果真纳了张济妻之后,大为震惊,竟然真的如李斜所料。 他知道事情有点严重,于是到军中大帐求见曹操。 曹操这次领兵来攻打张绣,本来就是以强击弱,势在必胜。所以他将曹昂和才十岁的曹丕都带来了,想让他们也在军伍之中历练历练。 曹昂入了大帐,帐中只有曹操一人,典韦持斧立在帐门外。 曹昂先对曹操行礼,然后问道:“听说父亲纳了张济妻?” 曹操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正在处理军务,头也没抬应道:“唔,是的。” “如此父亲不怕张绣背叛吗?” 曹昂向来得曹操喜爱,说话也没有那么多顾忌,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曹操听了,放下手中的竹简,抬头看着曹昂,他奇怪曹昂今天怎么会来说起这个。 “张绣刚刚归降,为何会背叛?我也不曾亏待于他。” “父亲纳了张济妻,张绣势必会忌恨,而且……父亲是否亦有杀张绣之心?” 曹操面色一沉,然后又喜道:“子修,你是真的长大了,懂得用心看事情了。你是怎么看出来我想杀张绣的?这个恐怕连奉孝都看不出来,你真不愧是我的儿子。” 说完一阵哈哈大笑,他庆幸自己有一个这么聪慧的儿子。 他心里确实是想收买张绣身边的将领杀了张绣,这样就可以把张绣的兵马收到自己手里了。 若要是别人猜到他有这个想法,那猜到的人也是必须要死了,被别人猜透那便会处处受制于人,现在幸好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曹昂。 曹昂是非常实诚的人,他把李斜给他的书信拿了出来,交到曹操手里说道:“这个是不直将军猜到的,他曾给我两封书信,只是先前我不以为意,以为是不直将军乱猜而已。直到父亲果真纳了张济妻,我这才敢来和父亲说。” 曹操接过书信一看,脸上立刻现出杀意。 他阴沉着脸说道:“此书信是何时给你的?” “唤我到许都议事之书是我们将行军之时,说张绣欲叛是我们到了南阳之后。” “唔,我知道了,你出去吧,我会注意防范的。” 曹昂出去后,曹操把两封书信整齐地折好,放入自己的衣襟里。 李斜这个人真真是太可怕,豫州牧不能再让他当了。 做为老大,总是非常忌惮比自己聪明厉害的人,特别是那种你想什么都能知道的人。 比如杨修,死就死在太聪明,太了解曹操的想法。 但是张绣会不会叛,他心里也没谱,要试他一试,曹操心里想着。 二十八日,曹操设宴,将张绣和他的将领们都请来同欢共饮。 宴席之上,曹操一个一个给张绣和他的将领们敬酒,然后让典韦持斧立在曹操身后。 曹操每到一人身前敬酒时,典韦都会高举大斧,虎目怒视。 张绣也按照贾诩的计谋,也早让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依计而为。 所以,典韦虎目怒视时,他们全都现出非常惧怕的样子,不敢仰视。 曹操见状,认为张绣等人惧自己之威,必不敢叛。 第二日,曹操将张绣的部将胡车儿叫来,亲自将金块交到他手里,对他说道:“将军威猛壮勇,我实在敬佩,区区微赏,不足为意。” 他交金之时,还故意让张绣的人看见。 他并没有诱使胡车儿杀张绣,他知道那几乎不可能,也不想这么做。 如果将领都这么容易收买了,那自己也就可能像董卓一样,他能让吕布杀丁原,别人也能让吕布杀他。 曹操只是想让张绣和胡车儿相互猜疑,从而分解他们,这样就容易夺他的兵马了。 胡车儿拿了曹操给的赏金,回去之后马上交给张绣,并对张绣表示忠心。 张绣也知道胡车儿并非背主之人,他召来众将密议,将于近日叛杀曹操。 二月初五,张绣要给曹操送来酒和肉,还有很多粮食。 曹操大喜,也不怀疑,认为张绣只是送酒肉粮食而已,他做不了什么。 张绣将刀具藏在运粮车上,带着三百人,运着几十车粮食进了曹操大营。 入了曹操大营,靠近中军大帐时,张绣等人从运粮车上抽出刀具,攻向曹操大帐。 曹操的那些亲卫兵没有防备,突然被袭击,一时被斩杀殆尽。 此时张绣的将领先以小队人马在曹操左右两营进行呐喊佯攻,吸引曹操左右两军的兵力,然后胡车儿带着主力兵直接攻向曹操中军大营。 曹操当时正在大帐中和邹氏饮酒言欢,突然听到帐外喊杀声四起。 他知道可能真的如李斜所料,张绣背叛了。 他急忙拿着刀刚要走出大帐,此时张绣的人已经攻到帐外,正在和典韦搏杀。 典韦击杀了几十人,但张绣外面的兵也攻了进来,围攻典韦的人起来越多。 曹操见帐外敌兵太多,不敢出去,他一刀劈开军帐后面的帐布,跳出军帐。 逃出时邹氏惊问:“将军不顾我吗?” 曹操答道:“待我安全,再来救你。” 他跑到马厩,牵出自己的绝影宝马,骑上向东逃去。 逃出不远,后面有张绣骑兵追赶骑射,箭射中曹操右臂,绝影马也被射中几箭。 绝影马倒下之后,刚好曹昂也骑马逃到。曹昂见曹操马已死,急忙下马对曹操说道:“父亲请速上马走,昂为你御敌。” 曹操骑上马后对曹昂说道:“子修你也快走。” 说完看见追兵将到,猛一拍马,向前逃去了。 曹昂被张绣追兵追到,他斩杀几人后也被杀死了。 一路逃到舞阴,于禁等将也领兵来到。 曹操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曹昂和典韦已经战死,侄子曹安民也已被杀。 不过幸好曹丕骑马逃脱了。 第二十八章 李斜谋叛1 张绣向曹操发起攻击时,曹操的左军由曹洪和张辽统领,右军由于禁和徐晃统领。 当时左右两军都有敌兵呐喊攻击,他们一时也没弄清情况,出兵拒敌时,发现敌兵只有两三百人,一见到他们出兵就跑了。 他们料想中军可能遭到张绣主力兵攻击了,急忙领兵来救。 到了中军大营,却见兵马散乱,四处逃窜。 他们四处寻找,也没找到曹操,后来才知道曹操是逃到舞阴去了。 于禁让曹洪领兵速去舞阴救护曹操,他领兵在后拒阻张绣追兵。 张绣带着几百骑兵来追,遇到于禁。 于禁当时只有几百人,也不和他死战,只是且战且退,拖延时间好让曹洪领兵到舞阴。 因为于禁的抵挡,张绣也不能速进,追了一段路后也就不追了。 于禁让兵士相互搀扶着受伤的兄弟,整齐列队,击鼓而行到舞阴。 路上于禁看到有十几人被抢,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抢去了,疑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青州兵抢的。 他闻言大怒,领兵将那些青州兵围了起来,大骂道:“你们如今已是曹公之兵,而非昔日之贼,为何还要抢夺别人呀?” 青州兵因自己是曹洪所领,而曹洪是曹操的从弟,于禁只不过是一个外姓将领,并不把他放在眼里,青州兵傲慢地答道:“与你何干?” “速将所抢之物交还,否则我将诉于曹公。” 青州兵虽然仗着是曹洪所领,但他们也怕曹操,见于禁这么说了,他们也只好将刚才抢的东西全部交出,然后跑到曹洪那里告于禁乱权。 于禁当时只是校尉,又不是曹家族亲,也不敢像李斜杀曹仁军候那样擅杀兵卒。 回到舞阴后,于禁也不急着去找曹操辩解,而是先将营垒筑好,防止张绣兵马袭击,才到曹操那里说明情况。 曹操对于青州兵是什么德性也知道,他将于禁夸赞了一番:“淯水之难,吾去甚急,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也不过如此。” 但曹操对青州兵也没有加以处罚,只是让曹洪多加约束。 因青州兵是以前黄巾卒所编,现在兵败,如果处罚,只怕会引起青州兵叛变,那更麻烦。 曹仁被曹操派去攻打旁边的县城,他率领三千人攻打西鄂县和博望县,虏略了男女三千多人。 知道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兵败逃到舞阴之后,他急忙领兵来到舞阴。 曹操军败,曹昂典韦和曹安民又战死,军中士气低落,无人想战,都想着回军。 曹操知道此时已不能再与张绣交战,便引兵回许都。 他领着兵马刚出舞阴,斥候来报张绣率领三千人马追来。 曹操见士气消沉,无心交战,只领人马速行。 曹仁的人马并未经历张绣叛袭,也没有那种失败感。曹仁向曹操说道:“公在前面走,仁可击退追兵。” 曹操又让于禁领一千人助曹仁,伏兵道旁,在张绣追来时,突然杀出。 张绣兵马以为曹操丧胆,一路狂奔追来,没想到会杀出这么一支战斗力强盛的兵马,被打得连忙调头逃跑。 大军回到舞阳安营夜宿时,曹操集众将议事,说起张绣背叛之事。 众将都猜疑不定,不知道张绣已经归降,为什么又要背叛。 曹操将李斜给曹昂的书信拿了出来给大家看,说这是在曹昂身上找到的。 曹仁首先看了书信后大骂:“李斜这个贼子,竟与张绣勾结欲害明公,必是他与张绣设谋假降骗取明公信任后,再谋袭明公。他与子修交好,是想留住子修不随军出征,而独害明公。此等逆贼,请明公务必杀之!” 曹仁骂完犹愤恨不已,牙齿咬得咯咯响。 众将看完书信也都认为是李斜欲谋害曹操,同意诛杀李斜。 只有郭嘉看了书信后,李斜叛不叛,他心里也清楚。曹操心里的想法,他也清楚。所以他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众将大骂李斜。 曹操听完众人纷纷之言,长叹了一声道:“不直是我女夫,又是我之爱将,我何忍杀之。” “明公不杀李斜,难道要让李斜来杀公吗?现在李斜害死公子昂,明公不该为公子昂报仇吗?” 曹仁青筋暴起,恨不得马上就斩了李斜之首。 自从徐州李斜斩了他的军候后,他对李斜是恨之入骨,只是李斜已是曹操的女婿,职位如今又高于他,才一直隐忍。现在有机会能杀李斜,他当然是抓住机会不放了。 曹操又长叹一声,眼里挤出几滴眼泪哽咽着说道:“昂儿,你去年才举了孝廉,二十年所学才能尚未施展,如今却就离我而去,叫我如何是好啊。” 顿了一下,他擦了一把眼泪,狠狠地对曹仁说道:“子孝,你领三百骑急回许都,将不直带出城外,然后……就说是不直战死了。” “诺。”曹仁脸上一笑,领命而去,点起三百精骑,连夜赶回许都。 李斜因为一直担心南阳的战情,他派出探马到南阳跟踪探听情况。 当探马回报说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兵败逃亡之时,他心里咯噔一下:“糟了,子修可能逃不过历史之劫。” 过不到半天,又有探马回报,说曹昂与典韦战死,曹操无事。 李斜心里一沉,既为曹昂之死感到悲痛,也为自己目前的处境感到担忧。 曹操对他的猜忌和敌意,他早已经感觉到。只是之前有曹昂在,自己又和曹昂关系比较亲,曹操才没有对他采取行动。 现在曹昂没了,曹操可能就不会放过他了。 特别是他写给曹昂的两封书信,如果落到曹操手里,那绝对是杀他的理由。 他在心里盘算着,是甘心受戮,还是逃命? 曹操是否会像自己猜测的那样,会不顾念女儿曹敏而杀了自己。 虽然自己是二世为人,但人都有求生欲,自己不能就这样受戮。 在东汉末这个世界,现在能让李斜信任的只有三个人:高顺、曹昂、荀彧。 当然,曹敏也算一个,但当时女人基本上是不参事的。 如今曹昂已死,高顺虽然在他身边,但高顺不了解曹操,给不了他客观的意见。 他去拜访了荀彧。 第二十九章 李斜谋叛2 二月十一日,下午,斜阳下的许都,虽算不上繁华,但也算是行人往来安定,没有贼人为寇,也没有兵马交战。 李斜来到荀彧府,门卒入报后,荀彧出大门迎接。 行礼客套之后,荀彧将李斜请进府里,在厅堂跪坐好。 仆人端上茗茶,当时已经有茶,但普通人一般喝不了,像荀彧这样的贵族当然是没问题。 李斜喝了一口茶,还没开口说话,荀彧就先说了:“将军必是已知道张绣降而复叛袭击曹公之事。” “不错,听说子修战亡,我心里甚是悲痛。”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子修是个孝顺又聪明之人,天若给其时间,将来必是明慧之主。” “子修一亡,我则危矣。”李斜伤感地叹了一声。 荀彧奇怪地看着李斜:“将军何以有此言?将军会有何危?” 李斜便将两次写书信给曹昂之事,告诉荀彧。 荀彧不由得想了一会,又站起来踱了几步,才停住看着李斜说道:“若真如此,将军果真是危。我料想,曹公必说将军勾结张绣谋叛。但曹公碍于将军之身份,或许会言说将军是战死。将军如今有何打算?” 李斜也看着荀彧道:“先生以为我该如何?” 他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还是想听一听荀彧的意见。 荀彧又想了一会,才靠近李斜低声说道:“逃。” “我若就此逃走,岂不验证了我勾结张绣谋叛之罪?” 这个问题李斜早就想到了,毕竟在当时名声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背负着这么个名声,以后到哪都不会受待见。 “也是。”荀彧又在厅堂里踱了几个来回:“我料曹公必让子孝领兵来召将军往南阳,然后……” 他看着李斜,李斜也明白他将要说的意思。 荀彧了解曹操的为人,也了解李斜的为人,所以他才会这么大胆地和李斜说出这些话。 “只是,将军这勾结张绣的名声恐怕难辩,不过曹公也不会大肆宣扬。如今之计,将军只有让高顺将军募集勇士,预伏城外,若子孝真欲于城外杀害将军,则让高顺将军出救。若子孝真带将军至营,则将军必于半道而逃,否则必死无疑。” 李斜知道这是目前唯一比较好的办法了,他对荀彧说了声:“告辞。” 他回到府里,马上将高顺找来,对高顺说了自己目前面临的情况。 若真的是曹仁或曹洪来带李斜走,就让高顺带着府里的五十名护卫暗中跟随出城,到时曹仁要杀李斜,高顺就带人冲出相救。 李斜府里的这五十名护卫,都是李斜此前精挑出来的,个个都是精壮之汉,后来又得高顺训练,战力已非同一般。 李斜在豫州并没有交结豪族之人,主要是不想让曹操对他有过多猜忌。 他又抱了抱女儿李葵,对曹敏说道:“敏儿,若我出了什么事,葵儿就辛苦你养育了。” 曹敏惊问:“出什么事了?” 李斜现在还不想把曹昂战死的消息告诉她,曹昂和她是一母同胞,都是刘夫人所生,感情非常深厚。 “你勿问,记住我之言即可,我有负你们母女俩,以后若有幸,再补偿你们了。” 他说完就走出去了,不给曹敏追问的机会。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斜在府里静等着曹仁或曹洪的到来。 他等来了曹仁。 二十三日,曹仁带着三百骑兵,回到许都,直接到李斜府前。 门卒报入府内,李斜示意高顺暗中做好准备,然后出府门迎接曹仁。 曹仁也不入府,站在府门外,只是说荆州南阳战事紧急,让李斜即刻到阵前效命。 李斜入内穿好铠甲,拿上他的伏虎长戟,又深情地看了一眼曹敏和女儿李葵,然后毅然地转身走了出去。 早已有人将李斜的神风马牵来,他飞身上马,持戟威严端坐于白马上。 曹仁问道:“高顺将军呢,他不随你同去吗?” “我昨日遣他到汝南理事去了,刚才已派人去寻他直到南阳。” “走吧。” 曹仁说完拍马走在前头,李斜跟在曹仁身后,后面又跟着三百骑兵。 行了十几里后,在一处树林旁,曹仁勒马停住。 他调转马头,大声喝道:“李斜,你勾结张绣谋害曹公,害死子修,速纳命来。” 随着他的大喝,那三百骑兵迅速散开,将李斜围在中间。 李斜知道不需要解释,就算要解释也不需要向曹仁解释。 既然曹仁选择在此地杀他,说明曹操也不想再见到他,也不会再听他的解释。 李斜正在犹豫间,只见曹仁已经举刀向他当头砍来。 他急忙提起长戟去挡,那些骑兵也都提着兵器在他周围伺机攻击。 论单斗,曹仁不是李斜的对手,但现在还有三百骑兵围着李斜,李斜就打得非常吃力。 刺倒十几个骑兵后,他也中了一刀,幸好有铠甲保护,只是受了皮肉之伤。 正在这时,远处几十骑飞来,飞箭如眼,一箭一个,射倒了几十个骑兵。 那些围攻李斜的骑兵大乱,连忙去接住冲来的高顺等人厮杀。 有了高顺的来助,李斜少了许多顾忌,力战曹仁。 不过曹仁的骑兵也不弱,而且毕竟有三百骑,高顺只有五十骑。 杀了一会,高顺所带来的五十骑就死得只剩几骑了。 而曹仁的骑兵还有将近一百骑。 李斜知道再打下去,自己和高顺可能都会战死。 他一戟击退曹仁之后,拍马冲到高顺旁边,刺倒一个骑兵,对高顺喊道:“伯平,我们走。” 高顺应了一声:“好。” 又砍倒一个骑兵,两人拍马向北逃去。 高顺所带来的五十名护卫还剩三骑,高顺喊他们一起走。 他们回道:“将军先走,我们为将军阻挡敌兵。” 见他们不走,高顺欲重新回马,去救他们。可当高顺还未来得及调转马头,他们三人也已经全部被斩死。 高顺只得又调回马头,和李斜向北逃去。 曹仁见杀李斜不死,回去没办法向曹操交待,只好领着八十多骑继续追赶。 第三十章 山贼赵云 李斜在见过荀彧后,他就已经想好了。 如果要逃,就只能逃到袁绍那里。 除了袁绍,他想不到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曹操正在荆州,逃到荆州刘表那里不可能。 刘备在徐州,虽然吕布已死,刘备或许会稳坐徐州,但从许都到徐州一路都是曹操的地盘,能不能安全通过都是问题。 而且刘备势力不强,自己逃到那里,曹操恐怕会领兵来攻,就怕到时候刘备会将自己的人头送给曹操,以求曹操退兵。 只有袁绍,势力目前强于曹操,不怕曹操兵力威胁。 曹操迎天子都许县后,袁绍和曹操的关系也不那么好了。 因此李斜和高顺先逃入司隶境内,准备从朝歌到冀州邺城。 李斜的马是神风宝马,要摆脱曹仁的追兵很轻松,但高顺所骑是普通之马,虽然也是百里挑一,不过要摆脱曹仁的紧追也没那么容易。 他们饿了就吃野果或者到百姓家里讨换些食物,夜里也会短暂休息。 连续跑了三天,终于快到朝歌了。 李斜认为曹仁已经放弃追赶,就放慢了速度,毕竟这么跑人累马也累。 进入一处山道时,忽见前面一棵大树横摆在道路中间,马不能过。 高顺向两边山上望去:“将军小心,此必是山贼所为,提防山贼暗箭偷袭。” 李斜也知道这里黑山贼经常出没,捏着长戟小心地看着山道两边。 这时果然呐喊着从山道两边冲出几百名山贼,手中持弓持刀持矛的都有。 那些山贼冲下山后把他们二人围住,有一个山贼大声喝道:“速将马和钱财兵器留下,人可以走。” 这些山贼少说也有三四百人,靠李斜和高顺两人要杀光他们不可能,不过要逃走应该问题不大。 可是不知道曹仁有没有继续追来,万一逃回去又再碰上曹仁,前后夹击,那会更糟。 不如先看看他们老大是谁,到时候可以擒贼先擒王。 李斜扬了扬手中的长戟笑道:“把你们头领叫出来,我亲自将手中长戟交给他。” 其中有一个山贼惊道:“长戟?你莫不是长戟将军?不错,长戟将军骑的也是白马。就是你,我认得你。” 他的惊呼也让其他山贼紧张起来,全都向后退了几步,把手中的兵器都提起来,护在身前。 原来之前李斜斩杀黑山贼的时候,他那长戟将军的名号到现在还在流传,也让黑山贼视为战神。而惊呼的这一位,当时曾经跟随眭固与李斜交战过,见过李斜。 有个山贼吹了一个很响的口哨,这才从山道右边下来一个同样骑白马之人。身穿银色铠甲,手提银龙枪,拍马直冲到李斜马前。 李斜一看,这人怎么这么面熟,想了一下才记起原来他就是赵云,曾经在平原高唐见过。 赵云却并没有记住李斜,当时他们两个没有交手。 李斜笑道:“原来是赵子龙将军,幸会。” 赵云一惊,问道:“你认识我?你是何人?” 惊呼的那个山贼说道:“赵帅,他就是那传说中的长戟将军。” 赵云饶有兴趣地看了李斜一会,才慢慢地说道:“你就是长戟将军,那我倒要会一会了。” 赵云说完就要拍马挺枪刺来。 李斜不想和赵云相斗,忙道:“且慢,子龙将军,你可还记得在平原高唐,你在刘备军中,我在曹操军中,我和关羽将军……” “哦,原来是你呀。那我更得会会你了,看枪。”赵云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那时候李斜和关羽斗将,久而不败,赵云知道他也是武艺超群,所以现在更想要和他比一比。 见赵云已经挺枪刺来,李斜没办法,只好挥起长戟去抵挡。 高顺见二人相斗,在旁边全神贯注地盯着其他山贼,防止他们偷袭。 李斜和赵云你来我往的斗了五十多个回合,也难分出胜负。 赵云厉害,李斜心里有底,所以并不感到吃惊。 倒是赵云,见李斜和自己斗了这么久也丝毫没有败迹,真不愧是长戟将军,怪不得那些山贼那么怕他了。 两人斗到一百回合时,李斜开始感到有些吃力,心想再斗几十回合自己必败。 正在这时,远处奔来一队人马。 那些山贼一看,呀!官军,会不会是来剿灭自己的呀。 有些胆小的已经开始往山上跑,但赵云还在,许多人都还站在原地,握紧手中的兵器,准备拼杀。 曹仁到了近前,见李斜正和山贼厮杀,他本来还担心自己带的这些人杀不了李斜。 现在好了,可以让这些山贼帮忙。 他大喊一声:“你们帮我杀了这个叛贼,我重重赏赐你们。” 赵云见来了一队汉军,听曹仁一喊,才知道原来是在追杀这长戟将军。 他本来对李斜就比较尊重,和李斜相斗只是想比试比试武艺。 虽然李斜之前杀了许多黑山贼,赵云现在也是山贼。 可他和那些黑山贼不一样,黑山贼是杀人劫物,他则只是劫物不杀人,也不劫穷人,事实上穷人也没什么给你劫。 所以他聚集了三百多人,在这山上落草,而且号令极严,乱杀人者要接受他的处罚。 赵云心中还有一股傲气,见来将要求他帮忙杀人,他不由大怒,对李斜说道:“不如先停手,我帮你打跑他们,我们再接着打。” 李斜当然是求之不得:“好。” 两人停手罢战,李斜对曹仁喊道:“子孝,我并没有背叛曹公,不过我跟你解释也没用。你快走吧,就对曹公说我李斜记念他往日恩情。但他害死子修,从今以后,我与他的恩义一笔勾销,让他耗子尾汁。” 赵云把马一拍,挺枪就冲向曹仁:“废话不要多说,杀吧。” 曹仁此时仔细看清赵云,知道赵云的厉害,急忙接住赵云厮杀。 李斜和高顺也急忙杀入骑兵中,赵云手下的山贼也加入战斗,攻击曹仁的骑兵。 曹仁见势不妙,急忙大喊一声:“快撤。” 趁着赵云回马的空档,赶紧带着剩下的五十多骑逃跑。 曹仁回到舞阳,对曹操说他回到许都时,李斜早已让高顺伏兵在城外,趁自己不注意时突然杀出,救走李斜。 自己追赶到朝歌,李斜又与黑山贼勾结,自己这才败了回来。 他还对曹操说道:“李斜在陈留还有一个哥哥,要不要将他哥哥杀了。” 曹操听了摇着手道:“他妻还是我女儿呢。算了,将他哥哥一家接到许都监视就好。” 曹操心里清楚,李斜并没有真的背叛他,但他不想背负曹昂之死的责任,要将责任推给李斜,只能逼着他叛逃了。 将曹仁打跑后,赵云也不再和李斜相斗,他知道李斜的武力不在自己之下。 他问李斜:“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邺城。”李斜答道。 “莫不是去投袁绍吧?” “正是。” “现在天色已晚,不如随我上山暂宿一夜,明日再走吧。我看你们也是又累又饿的。”赵云对李斜了解不多,但感觉这个人值得相交。 李斜确实是又累又饿,现在能有个安心吃饭睡觉的地方,立即喜道:“好啊。” “哈哈,你不怕在山上我会杀了你们吗?”赵云笑道。 “别人不敢信,但子龙绝不是这种人,我绝对信任你。” 赵云听了也非常高兴:“好,走,我们上山喝酒去。” 第三十一章 收服赵云 赵云离开公孙瓒后,回家料理完哥哥的后事,就带着几十人到这山上落草为寇。 后来渐渐地有许多人来投附,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人。 不过他这三百多人,大多数都是些老弱之人。 黑山贼于毒等在初平四年被袁绍剿灭,贼众散乱在各处,无人统领,强者欺负弱者,那些老弱的山贼则难以为活。 其实也不是他们想要当山贼,不当山贼他们不能存活下去。 赵云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带领他们在这座小山上当山大帅。 赵云以军律管理,很多年轻力壮的受不了约束,不愿意跟着赵云,最后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了。 李斜和高顺到了山上,赵云命人宰杀了一头羊,招待李斜。 山上养了十几头羊,只有过节或有贵客时才会宰杀。 贵客就是一些有名望的人,赵云抢劫时如果知道被抢的人有名望,他就会请上山吃喝一顿,再将所劫之物还回放他们下山离去。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平时也没什么人敢从这里走。 所以他们能抢到的东西也不多,他们吃的东西也没那么多,能够温饱他们也满足了。 酒是有的,即使算不上美酒,但终归是酒。 高顺不饮酒,只有李斜陪着赵云喝。 李斜想到赵云之后可能会去投刘备,不过那是刘备跑到邺城的时候。 现在吕布已经死了,刘备不会再被吕布袭取徐州,也就不用再投靠曹操,也就不存在背叛曹操,然后被曹操打败跑到了邺城。 在被曹仁追赶的路上,李斜心里就已经想定。 在这个时代,要想生存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同时还能保护更多的人。 而强大就必须要自己当老大。 所以他此刻想要招揽赵云,不过不知道以他现在的身份,能不能让赵云跟着他。 酒过三巡,李斜问赵云道:“子龙,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不会就这样一直在这山上吧?” 赵云苦笑了一下说道:“不在这山上,又能去哪。” “我看你部众皆是老弱之人,可见你心存仁义,只是,救百人不如救百万人。” 赵云拿起酒碗说了一声:“干。”一饮而尽。 喝完酒放下碗后又说道:“救百人尚且不易,又如何能去救百万人。而且凭我一人之力,能救这百人已经非常艰难。” “一人力微,众人力壮。有你、我、伯平,我们再召集更多的人,到时候我们就能救百万人于水火之难中了。” 李斜说时激动地站了起来,一口喝干碗中的酒。 赵云看着李斜,心动了,不过他对李斜还不了解,于是问道:“你们为什么被曹操追杀呀?” 李斜将自己从荥阳之战到现在遇见赵云,其间的事全部说了出来,连他两次写书信给曹昂的事也说了。 当然,他是穿越人这点不能说,说了赵云也不会信。 而且这许多事情,高顺之前也不知道。 高顺听了之后,对李斜也更加钦服和尊敬。 高顺又把李斜愿以性命担保救他的事也告诉赵云。 赵云觉得李斜是个有情有义之人,特别是在徐州为救百姓而斩杀曲军候。 在军中,曲军候这种级别以上的军官,大将也是不能随意斩杀的,一般都要主帅或者是假节之人才能有权。 李斜同时还有迎护天子之功,又是豫州牧和扬威将军。 赵云想了一会后向李斜单膝跪地说道:“赵云愿追随李将军左右。” 李斜大喜,忙扶起赵云道:“子龙快请起,有子龙相助,天下必可早定,百姓亦能早安。” “将军还要去冀州投袁绍吗?听说袁绍识人不明,将军去了恐怕也难得重用。”赵云当初就是知道袁绍不堪辅佐,才去投了公孙瓒,结果他发现公孙瓒也不是他想要辅佐的人。 “无妨,只是袁绍那里有像你们一样能辅助我的能人。” “那我山上的这些兄弟……” “你对他们明言,若他们愿意追随就跟着我们走,若不愿可让他们回家去。” 赵云召集手下那些山贼们将情况说明后,他们都表示愿意跟随。 因为连续几天骑马奔跑,李斜也非常累,而且现在也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 之前跟着曹操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需要顾忌,也从没有过要自立为主的想法。当时只是想帮助曹操早日平定乱局,让百姓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 现在被曹操追杀,曹昂也已经死了,他也就没什么顾忌的了。 至于曹敏和李葵,曹敏是曹操的女儿,再怎么样曹操也不会伤害她们。 而自己这个身主的大哥,自己从没见过他,连家在哪都不知道,和他也没有亲情的感觉。曹操也不可能会杀他们,因为他们对李斜来说并不重要,而且当时兄弟分佐两主的太多了。 既然要自立为主,争霸天下,那就必须要有谋臣武将。 自己能战,现在又有高顺赵云辅佐,要是再有谋士相佐,然后拉起自己的一部兵马,慢慢地去占地盘,慢慢地发展壮大。 李斜选择去冀州投袁绍,也是有一个目的,想要把沮授和田丰挖到自己身边。 沮授和田丰只要能有一个,也就算是达成目标。 李斜在山上休息了十几天,他让赵云又在附近山头拉来了五百多山贼。 这些山贼基本上都是农民,现在跟他们说当兵征战,不但能吃饱肚子,还有机会立功封侯,同时还能让其他百姓也过上好日子。 他们听了之后,纷纷表示愿意追随。 这样李斜就有了八百多人,还有一百多匹马,这些马都是平时抢来还没来得及卖掉的。 他组建了一支百人的骑兵队,由赵云统领。其他人为步卒,由高顺统领。 李斜也不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战斗力,现在只是用来充人数而已。 他颁布了四条军律: 一、违抗军令者,斩。 二、临阵退后者,斩。 三、杀害百姓者,斩。 四、抢夺百姓者,杖一百。 他不想弄出太多军律,有这四条就已经足够。 能够遵守这四条军律,那就是一支勇者仁者之兵。 他先晓谕部众,若觉得自己不能遵守军律的,现在可以离开,否则如果违反军律,则必按军律处置。 前三条很多人都觉得没问题,只是这第四条,有些人心里吃不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克制住。 这也是李斜规定杖一百的原因,如果不乱杀人,只是抢夺财物的话,有时候还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只要让他们都有饭吃饱,他们也就不会去抢夺百姓。 三月十八日,李斜带着高顺和赵云,领着八百多兵众,来到邺城。 第三十二章 宴待李斜 李斜出发之前已经派人去告辞袁绍,说自己将来投附。 在李斜任豫州牧的时候,曾经举荐袁谭为茂才。 那时候的孝廉和茂才都需要本家所在地的刺史或太守举荐,袁绍是豫州汝南人,所以必须豫州牧来举荐。 有了这一层关系,袁绍对李斜颇有好感,虽然那时候是曹操让李斜举荐的。 而李斜背叛曹操逃亡的事,袁绍也已经知道。 曹操迎天子都许县后,曾让天子下诏责袁绍拥兵自重,曹操又自己当了大将军,这让袁绍心里非常不爽。 虽然后来曹操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但两人之间已经有了隔阂,袁绍甚至将曹操当成了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可以当朋友,李斜现在背叛了曹操,来投自己,自己又岂有不纳之理。 李斜打黑山贼时长戟将军的名号他也听说过,这样的一员猛将,送到自己身边,袁绍不知道有多喜悦。 他连忙带领部众出城二十里迎接李斜,给了李斜高规格的接待。 李斜知道历史上刘备曾享受了袁绍高规格的接待,但他没想到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唯一不同的是,袁绍身去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现在迎接李斜只出城二十里。 当袁绍见到李斜带领的那些像山贼一样的老弱之兵时,对他心中的期许降低了很多。 客套一番之后,袁绍将李斜迎进城里。 李斜因自己所领都是山贼出身,不想让他们入城,怕他们会本性难改,弄出乱子。 他向袁绍求要了军帐和兵器粮食,让赵云统领兵众屯驻在城外。 只让高顺带着二十名护卫跟着他入城。 来到袁绍府上,袁绍早已让人备好酒菜,宴待李斜。 众人分别入座,家仆为各人斟满酒,袁绍举起杯向众人说道:“为了欢迎扬威将军今日到来,请大家尽饮此杯。” 大家都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伺候在旁边的家仆又为众人杯中都斟满了酒。 李斜此前被皇帝拜为扬威将军,所以袁绍称他为扬威将军。 就像历史上刘备后来到了益州之后,别人还称他为刘豫州。 现在李斜也是豫州牧,别人要是称他为李豫州,那也是可以的。 只是刘备背曹操时军职是左将军,李斜现在却只是扬威将军,扬威将军是一个杂号将军。 袁绍又笑着说道:“李将军在东郡讨击黑山贼时,黑山贼称将军为长戟将军,贼人闻名丧胆。如今有将军来助,绍之霸业指日可成啊。” 李斜谦虚地道:“袁公过奖,讨击黑山贼时,乃是士卒用命死战,非是斜一人功劳。” “扬威将军体爱士卒,常为亲密,却又军法威严,赏罚分明,难怪所领士卒用命了。” 说话的是奋武将军沮授。 “是啊,不直将军乃是统兵大将之才,昔日东郡遇袭时,竟以三百骑斩杀黑山贼三千多人。孟德不会用人,失去将军,而将军归我,是我的福气啊。” 袁绍想到李斜曾经以三百骑斩杀三千山贼时,不由得真心称赞。 最主要是,像李斜这样的猛将,曹操失去,而自己得到,这是彼消而我涨,自己的实力也就越来越强大了。 李斜听着众人称赞,只是笑笑,也不懂该说什么。 这时坐在李斜对面下首的一个谋士说道:“听说曹公甚爱李扬威,以女相许,又任为豫州牧。不知扬威将军为何会背叛了曹公,而投奔袁公呢?” 李斜认得这是郭图,袁绍出城迎接李斜时介绍过了。 郭图见袁绍过分称赞李斜,想给他一点难堪,揭他一点短,免得袁绍太看重他。 李斜知道难免会有人问这个问题,来的路上已经想好要怎么回答:“曹公是我妻父,也是我的前主。只是他识人不明,见事不公,听信小人曹仁之言,诬我谋叛,而欲杀我,因此不得不投归袁公。” “听你的意思,你是被曹仁逼走,而不是曹公。若是曹公见召,你是否仍然回去呢?”郭图紧紧追问。 “如果不是曹公的意思,曹仁也不会敢杀我。现在我既已投归袁公,除非袁公驱我,否则我便会是袁公之人。” 袁绍见李斜郭图二人言语激烈,忙道:“公则,扬威将军见害来投,又怎么能疑于他呢。”他又转对李斜说道:“不直,我若欲迎天子于邺,你以为孟德会否应允?” “必不允。” “若使孟德迁都于鄄城呢?” “亦必不允。” “我若想离天子近,该当如何?” 袁绍因为皇帝在曹操手里,每次有诏书来,他都觉得是曹操所发。 他也知道要迎皇帝到邺城,曹操必不答应,所以想让曹操迁都到兖州鄄城,这样他就离皇帝近一些,有事通使也更方便。 李斜想了想才说道:“袁公若想离天子近,唯有引兵向许都,迎天子于邺。” “引兵?那岂不是与孟德开战了?” 袁绍虽然强盛,但他也还不想与曹操开战,因为冀州还有黑山贼张燕,幽州公孙瓒也还困守在易京。 除非幽州公孙瓒解决了,那时候才能和曹操开战。 这时田丰接着李斜的话说道:“扬威将军所言极是,曹操挟得天子,而诏令诸侯,如果袁公不想为曹操所制,必迎天子于邺,才可安守四州。” 沮授也附和道:“扬威与元皓所议极是,如今曹操用兵荆州,我们正可趁其许都空虚,引兵突至,载迎天子。愿袁公勿再疑虑。” 早在皇帝出长安的时候,沮授就曾建议袁绍派兵去迎接,只是当时袁绍怕接来皇帝会有诸多不便,因而作罢。 现在见曹操接皇帝在近旁,竟然有许多好处,他自己就曾被下诏书骂了一回,害得自己上了一篇长文以表忠心。 袁绍正在沉思,郭图又说话了:“如果引兵迎天子于邺,则与曹操决裂,要是曹操与公孙瓒南北两面出兵,内又有黑山贼张燕为乱。只怕,到时候我们是得了天子,却失了冀州。” 袁绍身边部众当时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颖川派,一个是冀州派。 颖川派有荀谌、郭图、辛评,还有许攸。许攸是南阳人,和颖川相邻,所以他也算是颖川派。 冀州派有沮授、田丰、审配、张郃。 因此,沮授和田丰都赞成引兵向许都迎天子,郭图便会找出理由反对。 不过,郭图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北边公孙瓒虽然已被打怕,但他也还据有幽州。如果他和黑山贼张燕合兵南下,配合曹操领兵北上,那真的是难以应付。 袁绍见属下意见并不统一,于是说道:“公则说的也有理,此事容后再议吧。” 袁绍又唤上舞女献舞助酒兴,众人不再谈公事,尽情欢饮。 李斜期间频频向沮授和田丰敬酒,颇得沮授与田丰好感。 宴罢之后,李斜带着高顺和护卫宿在驿舍。 第三十三章 将心相托 第二日,李斜睡醒后便带着高顺去拜访沮授。 沮授,字公与,冀州巨鹿广平人。 自从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后,袁绍先是以沮授为别驾,后来又表荐为奋武将军,让他督军。 李斜在前世读史书时,对沮授就比较敬佩,他认为沮授不但有智有谋,而且为人比较忠义。 历史上袁绍败了之后,沮授被曹操抓获。曹操知道沮授有才,舍不得杀他,还任他官职。只是沮授总是要想办法逃回袁绍那里,最后曹操不得不杀了他。 但是这么忠义的人要怎么才能让他愿意舍弃袁绍追随李斜呢。 他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些办法,有没有效不敢肯定,只能是试试看了。 李斜来访,沮授自然是非常欢迎。 把李斜迎进府里后,又带着李斜进了客堂入坐。 两人客套了几句,李斜先进入正题:“公与将军以为,若袁公和曹公相争,谁人会胜?” 沮授想不到李斜会突然问这么个问题,愣了一下,没回答,反问李斜:“不直将军以为呢?” 李斜也没想到会被他反问,但他心里早已知道怎么回答:“若袁公与曹公相争,则曹公胜算要大一些。” 沮授又是一愣,没想到李斜竟然会这么说,毕竟他是从曹操那边跑过来的,这么说难道不怕被当成是假投于袁公吗。 “何以见得?” “当前以兵力和谋士将军算,则是袁公势力强盛。然而善于用人上,袁公不如曹公。曹公对麾下的将军谋士之言,纳谏用善,而且曹公身边有亲族夏侯和曹氏诸将,其他人无争权之志,得以忠正尽力。” 李斜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而袁公虽有三子,却各分一党,麾下诸将谋士各选其主,内外相争,袁公又迟疑不定。公与将军亦曾建言献策,袁公却未采纳,可坐见其败啊。” 李斜敢对着沮授谈论袁绍的不是,也是因为了解沮授,说到了他心坎上。 沮授料不到李斜一名勇将,竟然也有这样的见识。 “那不直将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袁公胜呢?” “这个,基本上,很难。主与臣同,则权在臣。臣与主同,则谋在主。公与将军和田元皓别驾也曾多次建策,然而袁公总是未能见用,臣有谋而主不用,是为臣不谋。袁公以一己之谋,又如何敌曹公众人之策呢?” 听了李斜之言,沮授不由得对他另眼相待,真真想不到眼前这个擅长杀贼的长戟将军,竟然看事这么明。 而且李斜所说,他也是非常赞同, 他曾建言让袁绍迎天子都邺,袁绍不听用。听闻袁绍欲让三子各守一州,他又谏,袁绍又不听用。 所以,袁绍才能有几斤几两他心里也非常清楚。 不过,李斜今日挑起这个话题,肯定有他的目的。 “不直将军来投袁公,不是要为袁公尽力献策的吗?” 李斜听了大笑:“公与将军和田元皓别驾之言尚未见听用,袁公会听我之言吗?况且我从曹营来,袁公就真的信我吗?” 沮授明白了:“不直将军此来乃是暂避曹公追杀,非为真心助袁公,将军之志不小啊。” 李斜见话已经挑明,当即庄重地说道:“我之前在曹公麾下时,本只愿助曹公早日平定天下,让百姓早日脱离苦难,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徐州目睹曹公屠杀百姓,我知道即使助曹公平定天下,百姓未必即能得安。因此,我便立志,欲平天下,使百姓安。我也知道公与将军有志于救扶百姓,所以今日将心相托,愿求得公与将军相助,则天下可早定,百姓可得早安。” 沮授听了脸色凝重,他确实是有志于救扶百姓,可是之前的韩馥和现在的袁绍,都只是图一己私利之人。 而眼前的这个李斜,有勇武之名,又有仁义之心。 最主要的,是他信任沮授,将心中隐秘之事告诉了沮授。 沮授受到李斜的信任和看重,让他颇为感动。 不过他也不能现在就背袁绍而去,就算要相助李斜,也需要等到时机成熟之时。 他对李斜说道:“不直将军以心相托,让我感动莫名。只是袁公待我不薄,我不能就此而背袁公,请将军见谅。他日若有机缘,则必可助将军达成安天下之志。” 李斜对沮授的反应还算满意,今天也不是就要沮授追随于他。 只是让他知道自己所求,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两人又换了话题谈了一会,李斜告别回去。 李斜又去拜访了田丰,但对田丰可不敢将心相托,他怕田丰会对袁绍出卖自己。 他和田丰只是风花雪月的谈论一番,便告辞回去了。 接下来的十几日,他经常去拜访沮授和田丰,而袁绍竟然像忘了他一样,没有再见过他。 不过该给的粮食还是要给的,住在城外的赵云等人每日训练,有饭吃那些部众也就没有怨言。 李斜和沮授田丰的过密来往,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四月六日,郭图对袁绍说李斜与沮授田丰交往过密,只怕他们会有所图谋。 袁绍听了惊道:“真有此事?公与和元皓想必不会背我,只是李斜……” 郭图紧接着说道:“李斜从曹营来,又是曹操女婿,其投归未必就是实意,如若是曹操使诈,派他来伺伏在袁公身边。若他日袁公与曹操相争时,李斜便会内应曹操,到时只怕……” 郭图没有说下去,但袁绍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等于是身边埋伏着一个敌将啊。 “公则以为该如何处置?” 李斜来投,如果就这样杀了,那会让别人不敢再来投靠,只能想个更好的办法处置他。 郭图阴笑着道:“如今黑山贼张燕聚众十几万在常山,常寇略郡县,不如给李斜少许兵马,让他去常山征剿张燕。如果他真的去了,则必死于张燕之手,如果不去,那便是违抗军令,便可斩他。就算他去了没被张燕所杀,也必定会败,到时也可以军法斩首。” “若是他带着兵马跑了呢?” 袁绍觉得这也是个好办法,只是怕给了他兵马,他不去征剿张燕,而是带着兵马跑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郭图又献计道:“李斜本已有近千人,我们可再给他一千兵,同时让张俊乂将军领两千兵相助。只要事先和俊乂将军说好,无论胜败,他都有功。” 袁绍又是一惊:“只给三千兵,他会去征剿张燕吗?张燕可是有十几万人啊。” “他若不去,岂不是违抗军令了。” “善。”袁绍笑了。 第三十四章 出征张燕 两日后,袁绍集众将议事。 他说常山黑山贼张燕有十几万贼众,严重威胁着冀州的安定,所以要派遣李斜率领军马去征剿张燕。 李斜以前有过征讨黑山贼的经验,又被黑山贼号称为长戟将军,让黑山贼惧怕,由他去征剿黑山贼最合适了。 不过现在北面要讨公孙瓒,南面也要拒曹操,兵力只能给李斜三千人马,另外派遣张郃将军相助。 相信李斜将军必定不负所望,誓必剿灭黑山贼张燕。 听到这个消息时,郭图满脸得意,许攸和逢纪等人脸上则没什么表情。 最震惊的是沮授,他马上反对:“三千人马去征剿十几万贼众,这不是让扬威将军去送死吗?” 郭图冷笑了一声道:“贼人虽然众多,只不过是乌合之众,扬威将军神勇盖世,相信有三千人,也必可全胜,是吗?李将军。” 李斜见郭图对自己发问,当即笑道:“敌众我寡,虽然难胜,但事在人为。纵使不胜,战死疆场亦是将军本份。只要能使百姓安定,我死不足惜。” 李斜料到袁绍会针对他,本来以为袁绍只是会赶他走,没想到是要借张燕的刀杀他。可是现在也已经箭在弦上,推辞也没有用,不如爽快应接下来,再慢慢想对策。 沮授听了急道:“扬威将军,你才三千……” 李斜打断他的话道:“公与将军勿须多言,袁公既让我领兵征剿张燕,是对我的信任,也是给我立功的机会。我投于袁公,尚无寸功,此次必勇冲阵首,以报袁公厚待之恩。” 田丰这时也说道:“扬威将军豪气干云,令人钦佩,我先预祝扬威将军早日得胜凯旋。” 袁绍见沮授和田丰维护李斜,有些厌恶地说道:“公与、元皓,不如你们与扬威将军同征张燕。” 沮授知道再多说就真的惹袁绍多疑了,于是默默不言。 田丰却爽朗一笑道:“好啊,我愿随扬威将军同征张燕。” 逢纪这时也忙道:“袁公,公与将军监督三军,岂能随扬威出征。” 沮授现在是督将,他在冀州又比较有声望,袁绍可不能随意得罪他。 田丰虽然是别驾,在冀州也有声望,但他曾屡次言语冒犯袁绍,和其他同僚关系也没那么好。 没想到袁绍立即接着他的话道:“那好,那就任田别驾为参军,随扬威将军出征张燕。” 袁绍这是放弃田丰,想让他和李斜一起死了。 三日后,军马粮草调齐,李斜率领三千多人马向常山出发。 李斜带领人马慢悠悠地行进,十二日后到达石邑,安营扎寨。 常山境内有黑山贼十几万人,袁绍曾在初平四年击败斩杀于毒等黑山贼,后面又有吕布相助,击败张燕。 张燕的部众散伏于群山之中,李斜探知张燕率领三万多人藏在井陉山。 扎营之后,李斜并不急着要去攻打张燕,而是让高顺和赵云每日训练士卒。 袁绍只给了李斜一千人马,另外那两千是由张郃率领的,张郃虽然听李斜的军令,但李斜也无权指挥张郃的兵众。 之前从朝歌带来的那些山贼,战斗力太差,高顺把袁绍给的一千人按陷阵营的标准训练。袁绍也只给了两百匹马,加上之前的也只有三百匹马,由赵云统领为骑兵。 又过了十几日,田丰见李斜只是每日训练,却无进军征剿张燕的迹象,他不由得有些忧虑,去问李斜道:“将军为何不进军征剿张燕?” “我们只有不到四千人,就这么入山与张燕交战,你觉得我们胜算有多大?” “必败。将军可有良策?” 李斜笑道:“当士卒可为我拼命时,方能战胜张燕。” 田丰懂了,这些兵都是袁绍所派,并未完全听命于李斜,若上了战场,必定容易兵溃而败。 既然李斜知道了问题所在,那他便会有解决的办法,田丰相信李斜有能力解决,也就不再多问了。 第二日,高顺所训练的陷阵营有一位曲军候抗命,认为高顺训练的强度太大,很多士卒不能忍受,带头罢训。 李斜带着赵云到了训练场,见那位军候正带人围着高顺,高顺提刀在手,现场剑拔弩张,眼看就要闹出兵变。 李斜是主将,士卒对他还是比较忌惮,见他来了,纷纷退开避让。 那位带头抗拒的军候仗着自己有些勇武,也不太把高顺放在眼里。 李斜了解情况后对众士卒说道:“让大家训练,是为了上战场后能让大家活命。我带你们出来,就对你们负责,要带你们立功回去。所以我希望兄弟们能听从高将军的军令,把自己训练得更强。” 那位军候傲慢地说道:“黑山贼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而已,不堪一击,以高将军现在的方法,我们不死在战场,倒有可能要死在训练场了。” 李斜为了立威,对那位军候说道:“不如你和我比试比试。” 那位军候知道李斜厉害,但他对自己也比较有信心,就算败应该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因为是步战,李斜没有用他的长戟,从高顺手中接过了环首刀。 那位军候也接刀在手,高顺本来让李斜穿上铠甲,以防意外,李斜坚决不穿。 此时田丰和张郃也来到了现场,他们见到军候向李斜攻去,结果只一转眼,李斜的刀已经架在了那位军候的脖子上。 李斜没有立刻杀他,而是让人将他绑了,大声说道:“我们有军律,违抗军令者,斩。” 他真的将那位军候斩了。 士卒们见识了李斜的武力,神勇莫测,全部都对他威服。 很多人也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样勇猛,将来也能当上将军,所以更加拼命的训练了。 张郃见了心里也是凛然,心里对李斜多了几分敬服之意。 田丰只是微笑着走开了,他对李斜战胜张燕又多了几分信心。 又过了十几日,袁绍已经几次派人来催战了。 现在更是断了粮草,军中粮草所剩只能够吃五天了。 赵云对李斜说道:“将军,我与张燕认识,不如让我到山中看看能否说服他来降。” 李斜听后摇着头说道:“不行,我们兵少,如何能让他降服?不过我们粮草将断,与张燕交战也只在这几日了。” “为何我们来此已有近一个月,将军却不去寻张燕交战?”赵云不解的问道。 “我们需要时间训练士卒,而且需要将士同心。张郃奉袁绍命来监督我们,如果没有他所领的两千人马,我们就是再厉害也不能战胜张燕。只有把他也拉到和我们同心,这样才有胜算。” “那要如何才能让他和我们同心?” “如今缺粮,饿的不只是我们,他们饿极了,必会求我们出兵,到时他们便可为我所用了。” “也是。” 正在说着,兵士来报,有士卒抢夺百姓粮食。 李斜闻言大怒,心里却是大喜。 第三十五章 将士同心 李斜召集全军将士集合在校场,校台上绑着十二个抢百姓粮食的士卒。 这十二人都是赵云从山上带来的,他们现在每日吃不饱,就私自出营去抢了百姓的粮食。抢到的不多,半斛都不到,因为当地百姓本身也没什么粮食。 人集齐之后,李斜站在校台上,对众人喊道:“我们出军来剿贼,是为了让百姓安定,不是来祸害百姓的。本军有四条铁律军规,第四条,抢夺百姓者,杖一百。无论是谁,军规都不能破,所以……” 他又转身对那十二个士卒说道:“你们服不服,愿受罚吗?” 那十二个士卒知道李斜军规很严,自己既然犯了事,那就只能认罚了,异口同声地说:“愿受罚。” 执行军规的兵士让那十二人伏在地上,准备要杖打。 李斜大声喊道:“慢,你们抢夺粮食是因为军中缺粮,我身为主将,军中无粮是我的责任。因此,我和你们一起受罚。” 说着他走到那十二人身旁,也伏在了地上,要和他们一起受杖。 众人大惊,高顺和赵云急忙单膝跪地道:“将军,万万不可,大战在即,将军岂能受杖。末将愿替将军受杖。” 高顺和赵云也走到旁边伏在地上,准备替李斜受杖。 执行军规的军士蒙了,这三个将军岂是他们能打的,全都站着不敢动。 张郃见状说道:“李将军,这些兵士抢夺粮食情有可原,不如今日暂且饶过他们,让他们上阵杀敌立功,到时以功抵罪。” 田丰看出了李斜这么做的意思,也说道:“是啊,李将军,不如先录罪,待他们杀敌后以功抵罪,若无功者再罚也不迟。” 这时,底下三千多人全部单膝跪地喊道:“请将军让他们以功抵罪,请将军让他们以功抵罪,请将军让他们以功抵罪。” 李斜见群情激昂,这才满意却不露形色地站了起来,并且将伏在旁边的赵云和高顺扶起。 又将那十二名士卒扶起,解开他们身上的绳子,说道:“既然大家如此求情,那我便先记录你们之罪,若是杀贼无功,到时我还是和你们一同受罚。” 十二人齐跪下说道:“愿为将军死战。” 底下那三千多人也齐声喊道:“愿为将军死战。” 见此情景,田丰笑了,他觉得李斜太懂得凝聚和收拢士卒之心,此人将来也必是雄主之人。 张郃也被这种豪烈的情绪感染了,他跟着袁绍并不被重用,到现在也还只是个校尉,甚至被袁绍派他跟着李斜来送死。 虽然临行前袁绍曾告诉他,让他伺机杀掉李斜,可是现在袁绍断了军粮,那岂不是自己也要饿死在这里吗。 和李斜愿与士卒一起受罚相对比,这真的是天差地别了。 张郃心里暗暗地默认了李斜为他主将,并且觉得自己愿意为他死战。 李斜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差张燕了。 其实张燕在李斜出发时就已经得到消息,不过他认为李斜才带来了四千人马,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没有来攻打李斜,是他觉得没必要,因为李斜来了也屯兵不动,大家两不相犯。 而李斜虽然练兵一个月,却早已经派人深入山中,探查山中情况。 军中有许多也是当过山贼的,他们很容易就混入山中。 自己只有三千多人,肯定不能和张燕硬碰硬,只能智取。 进井陉山有三个入口,张燕的人也是分居在山中三个地方。 分别是风岩谷,狮声谷,落石谷。 张燕主力人马屯住在狮声谷,有两万多人,风岩谷主要是屯藏粮食的地方,有八千人守护。落石谷因为比较凶险,平时也没什么人在,主要是他们逃亡时所用。 其中风岩谷离狮声谷较近,当风岩谷有事时,从狮声谷赶来只需要一个时辰。 如果是从落石谷进攻,则能从后面偷袭他们。但是如果偷袭不成功,自己很有可能被困在谷中,逃不出去。 李斜集合众人在军帐中商议。 他拿出一块布,上面画着山中的地形图,是混入山中的探子所画。虽然画的非常粗糙,但也能看明白进山路径和山贼们的屯住点。 赵云、高顺和张郃都认为该从风岩谷进攻,因为那里有粮食,毕竟自己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 李斜笑笑,他看了看在旁边也是面带微笑的田丰问道:“元皓有何妙计?” 田丰哈哈一笑道:“将军不是已经有良策了吗?” “哦,你知道我有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风岩谷是山贼的粮屯,也是他们生存的根本,所以,最难攻的就是风岩谷。将军必是虚攻风岩谷,而实攻狮声谷。” 高顺有点担忧地道:“如果是攻狮声谷,那我们的粮食问题要怎么解决?” 田丰笑着对高顺道:“只要能胜,斩得山贼首级,我们便可得胜还军了。” 张郃也说道:“是啊,我们才三四千人,难道还能斩尽十几万山贼呀,只要胜了一阵,我们便可回去向袁公交差。” 赵云这时也说道:“如果我们回军,粮食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回军所经郡县都能征得粮食。” “俊乂将军,你带一千人佯攻风岩谷,不要抵近,只须擂鼓呐喊就行,吸引狮声谷的贼人前去救援。” “伯平将军,你带五百精卒,预先从落石谷进山埋伏。我和子龙带一千五百人从狮声谷攻入,伯平待狮声谷攻到时,从背后杀出,打他们措手不及,也让他们弄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人马。” 李斜向众将下军令。 “诺。”赵云高顺张郃齐应道。 李斜又对田丰说道:“元皓领五百人在风岩谷口接应俊乂将军。” “诺。”田丰应道。 第二日清早,高顺精挑了五百人,先从落石谷进山。 落石谷,顾名思义,因为常有落石,山道险峻,所以人不能多。 张郃也带着一千人,多带战鼓,从风岩谷进山。 除了落石谷外,风岩谷和狮声谷谷口处都有山贼的岗哨,不过已经被混入山的探子先解决了。 张郃按照地图所示,进谷行到离屯粮处还有一里远时被发现了,顿时箭如雨来。 他忙命众人退后,以盾挡箭,同时擂起战鼓,千人齐声呐喊杀声,响彻山谷。 山贼们不知道汉军是怎么攻进来的,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所以他们也不敢贸然出战。在狮声谷的张燕听到风岩谷震天响的鼓声和喊杀声,料想必是风岩谷的粮屯被汉军袭击了。 他马上命两个千人帅带着一万人去风岩谷救助。 张燕统领的部众虽然有十几万人,却是散布于常山各处山中。 井陉山中有三万多人,也并不是全部屯住在一起,而是分屯各处。 张燕手下还分为千人帅和百人帅,千人帅统领五千人,百人帅统领五百人。 他命令两个千人帅带领一万人过去救风岩谷后,自己也召集人马,准备从狮声谷杀出去截住汉军的后路。 第三十六章 张燕归降(求推荐票) 李斜和赵云率领一千五百人,轻军进入狮声谷。 因为走的是山道,不能骑马,所有人都是步行。 李斜连铠甲也没穿,穿上那东西太重,走山道比较艰难。 他手里提着刀,和赵云走在前面。 大概走了三里远,突然,前方探卒回报,说前面有一队山贼正向谷外出来。 这里的山光秃秃的,也没什么树木,想伏击也不行。 他命众人静声前进,走了几百步后,见前面有一队人马,各提兵器,正急匆匆地走来。 李斜和赵云大喊一声:“杀呀。” 就冲向来敌。 张燕带着这五千人是准备要出谷去截汉军的退路,没想到已经被汉军摸到家里来了。 他们被突然出现的汉军吓了一愣,等汉军快冲到面前时,这才回过神来,提起兵器去抵挡。 李斜见对面一人像是头领,便举刀向他攻去。 这个人便是张燕,只见张燕敏捷地闪过李斜的一刀,和李斜打斗在一起。 两队人马也混战在一处,李斜的汉军经过正统训练,战斗力要比贼众强很多。 汉军把山贼杀得节节后退,只是李斜似乎不是张燕的对手,已经被逼得手忙脚乱。 旁边的赵云见状,急忙闪过来帮忙,两个人合力攻击张燕。 因为李斜主要擅长马战,步战而且又是在山地,他便难敌熟悉地形的张燕了。 有了赵云的帮忙,这回轮到张燕手忙脚乱了。 就在这时,突然又从贼众后面杀出一队人马,正是高顺带领的五百精卒。他们埋伏在谷中,听到狮声谷杀声喊起时,便冲出来从后面攻打。 贼众前后被攻,许多人纷纷扔掉兵器投降了。 张燕虽然射手敏捷,但也顶不住李斜和赵云两人联手,已经被李斜把刀架在脖子上。 见主帅已经被擒,其余贼众也都弃械投降了。 李斜担心贼众来援,毕竟这谷内还有许多山贼,特别是风岩谷那边,当他们发觉张郃只是佯攻后,便可能会回护狮声谷。 他命人绑了张燕,带着他撤出谷外,而那些已经弃械投降的贼众,他现在也顾不得了。 就在他们撤退之后,去援助风岩谷的一万人马回来了。 他们到风岩谷后见汉军只是远远地在擂鼓呐喊,其中一个千人帅夏侯兰发觉上当,中了调虎离山计,急忙率领贼众赶回狮声谷。 可是他们还是回来晚了,李斜和赵云已经撤到了谷外,然后和张郃一起退到了石邑。 军帐中,张燕狠狠地盯着赵云说道:“子龙,想不到竟然是你带着汉军来袭击我们,我和你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赵云也看着张燕道:“军命难违,我也没办法,我们也只是想让你归降,并不想杀你。” “哼,想让我归降,做梦。”张燕把头转过了一边。 赵云又以手示意李斜给张燕说道:“你可知这位将军是谁?” 张燕傲慢地道:“管他是谁。” “这位便是长戟将军,他若真想消灭你们,那是轻而易举之事。今日以三千人马便能将你擒获,如果李将军率领的是三万人马,你想想,你的人还有几人能活?” 张燕听说李斜便是长戟将军,转过头来盯着李斜看了一会,才道:“难怪,竟然能和我战成平手,原来是长戟将军。今日既然被你们擒获,要杀要剐,你们随便。” 张燕前几年就听说了长戟将军,白绕和眭固便是死在他的手里。自己的那些部众,更是听了长戟将军名号都会害怕,说那是斩首不眨眼的战神。 李斜笑着去给张燕解了绑,说道:“张将军,你有统兵的才能,又何必再为贼寇呢?不如随我和子龙一同征战,平定天下,将来封侯拜将,岂不更好。” 在汉灵帝时,张燕曾经被封过平难中郎将。 赵云接着说道:“是啊,李将军有安世之志,又有治乱之能,如果有你我相助,必能早日平乱安国,成将侯之业。” 张燕想了一会才说道:“好,既然子龙都愿意追随你,我也愿意归降,从今后听李将军差遣。” 说完他对李斜单膝跪下行礼。 李斜大喜,赶紧扶起张燕道:“张将军快请起。” 这时有士卒跑来报说有山贼率众已经围了石邑,说不交出张燕便要攻城了。 张燕说道:“定是夏侯兰来了。” 石邑是座小城,夏侯兰带了一万人,以李斜三千多人要守住城没问题,可现在也没必要守了,张燕都归降了。 众人来到城门楼上,只见夏侯兰身穿铠甲,跨马持刀,好不威风。 张燕对李斜说道:“将军若信得过我,便让我去让他们退兵。” “可以,去吧。” 赵云对张燕说道:“我陪你去。” 不是赵云信不过张燕,而是城下那个夏侯兰也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张燕和赵云骑马出城来到夏侯兰面前时,夏侯兰呆住了。 不是说张大帅被擒了吗?怎么可以骑马出来? 然后他看到了赵云,惊喜喊道:“子龙,你怎么也在这里?你不是在朝歌山上吗?” 赵云笑着对夏侯兰道:“张帅已经愿意归降李将军,你快让你的人退后吧,随我入城见李将军去。” 夏侯兰有些不相信,张燕怎么会这么容易归降,他疑惑地看着张燕。 张燕也笑着说道:“是真的,咱们三人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子龙为人怎么样你也知道,连他都敬服愿意追随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们三人都是常山真定人,年龄也差不多,少年时就已经一起玩耍。 后来张燕纠合了一帮少年,赵云和夏侯兰本来也和他在一起,可是张燕经常会抢劫百姓,赵云常劝他也不改,便离开了张燕。 赵云离开张燕后先是去跟随公孙瓒,可他见公孙瓒也是残暴之人,便离开他带着一帮老弱百姓在朝歌山上也当起了山贼。 不过赵云却从没抢过当地的穷苦老百姓,抢的都是些有财的富人。 夏侯兰没和赵云一起离开,继续跟随张燕,还当上了千人帅。 夏侯兰见张燕都已归降,他也没什么好说的,让部众退后十里后,跟随二人入城。 来到李斜面前,夏侯兰对李斜单膝跪地道:“夏侯兰参见将军。” “快快请起。”李斜忙扶起夏侯兰。 此时,站在旁边的田丰和张郃高顺也都笑了。 田丰这时说道:“贺喜李将军,喜得张燕之众。只是,将军现在会更被袁公所忌,袁公也必会设法图害,将军此时万万不可轻回邺城。” 李斜也知道,自己现在势力大盛,必会让袁绍忌惮:“这点我也明白,我们先在元氏屯兵,看袁公如何处置再作计议。” 元氏是常山国郡治地,离石邑很近。 李斜先让张燕从风岩谷运了些粮食出来,田丰料计袁绍知道张燕归降后必会立刻运来粮草。 又让张燕回谷中安抚部众,夏侯兰带五千人随李斜到元氏。 李斜又以张燕为中郎将,夏侯兰和赵云他们一样为校尉。 因为李斜现在也只是扬威将军,也封不了他们什么将军之职。 第三十七章 袁绍的烦恼 建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袁绍把手中的竹简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大声喝道:“去,把郭图给我找来。” 门外一个侍卫马上应了一声:“诺。”然后跑了出去。 他侍候袁绍这么久,还没见过袁绍发这么大的火,所以容不得迟疑。 袁绍呢,他刚刚接到了常山报回来的消息,说是张燕率众归降李斜了。 他先前看到是常山的探卒回来,还以为会是李斜战死或战败的消息,满面含笑,却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张燕可是拥有部众十几万人,如果这十几万人都听命于李斜,如果他与自己为敌的话,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公孙瓒现在虽然躲在易京不敢出来,可是万一他和李斜联手,再加上南面的曹操,自己腹背受敌,那就是不死都不行了。 虽然现在和曹操还没有正式决裂,可孟德那么精明的人,见自己落败还不得上来咬一口。 袁绍正想着,郭图到了。 郭图还不知道张燕归降李斜的消息,他知道常山的探卒回来了,以为报回来的是好消息。 他一进来就笑着对袁绍说道:“李斜是不是死了?” 袁绍一听,气得不想说话,只死盯着郭图,把郭图盯得眼皮直跳。 “张燕归降李斜了,你看看你这出的是什么计谋,非但害李斜不成,还让他捡了个大便宜。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袁绍本来想把郭图大骂一顿,甚至想杀了他解恨,可是郭图不能杀。 郭家在颖川那是有名的世家,自己当初从韩馥手里夺得冀州,也是靠的颖川这些人。 如果杀了他,自己也就失去了颖川世家的支持,那就离败亡不远了。 因此,他连骂都没有。 虽然袁绍没有怒骂,郭图也是自觉形惭,不过自己惹出来的祸事,也得要自己再献计来解决:“那就让颜良将军领兵前去讨伐,趁机将李斜和张燕一同消灭了。” 袁绍一听,恨不得马上给他一巴掌:“张燕若这么容易消灭,我还留他到现在吗?李斜是人杰,贸然杀他也会失去人心。这事你就别操心了,回家去吧。” 袁绍觉得再让郭图献策,不知道要把自己祸祸成什么样呢,这出的都是啥主意嘛。 把郭图赶走后,他又派人去请许攸和逢纪。 这两人虽然没有沮授郭图那样的本家势力,却是从洛阳随袁绍跑出来的,袁绍比较信任。 袁绍把张燕归降李斜的消息告诉他们,二人也是大惊:李斜才带去三四千人,却能让拥有十几万贼众的张燕归降?这人到底是有什么魔力? 许攸捋着胡须说道:“袁公只给三千人马让李斜去征剿张燕,已经是得罪了李斜,现在他拥有了张燕的十几万众,如果与袁公为敌,后果不堪设想。为今之计,只有稳住李斜,然后将他送走。” 袁绍急问:“如何稳住?又如何送走” “那要看袁公是否舍得割爱了。” “如何割爱?只要能让李斜离开冀州,我有何不舍的。”袁绍又急问。 “李斜虽已与曹操之女成婚,然而并未有儿子,如今他已背叛曹操,与曹家女恐已无可能再在一起。袁公可将先前议欲嫁给二公子的中山甄氏女让与李斜,让他坠入温柔乡中,而无志于争雄天下。” 逢纪接着说道:“袁公还可以表荐他为征南将军,让他前往荆州助刘景升夺取扬州之地。” 袁绍无奈地道:“如果能将他送走,将甄氏让与他也无妨,就怕他赖在常山,与公孙瓒相通。” 逢纪自信地道:“这个袁公勿忧,纪保一人定可让李斜离开冀州。” 袁绍急问:“谁?” “沮授。” “公与,他真的能让李斜离开冀州?” “我去与他谈谈,相信他会让李斜离开的。” “好,那你去与公与谈谈,若能让李斜离开冀州,我记你一功。” 自从李斜出征张燕后,袁绍就分沮授所督的三军,让郭图和淳于琼各督一军。 沮授也感觉到袁绍对自己已经不太信任,因此平时也比较少活动,同时对袁绍也颇为失望,不再对他劝谏什么了。 平时从未登门的逢纪来访,他感觉到必是和李斜有关,他也听到了张燕归降李斜的消息。 果然,逢纪进府坐定后便说道:“袁公近日食宿不安,公与可知为何?” 沮授哈哈一笑道:“元图此来,是欲让我劝扬威将军离开冀州吗?” 逢纪一惊,他想不到自己还没说,沮授就猜到自己的来意了。 他便也不需要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你与李扬威相善,如今李扬威得张燕十几万降众,你说袁公能安心吗?曹操待李扬威恩厚如山,尚见背叛,况袁公此前曾欲图李扬威。如今能让李扬威离开冀州者,唯有公与你啊。” “若让扬威将军离开冀州,他将何往?” “荆州。”逢纪说道。 沮授也早猜到是荆州,现在如果让李斜离开冀州,除了荆州,他也没地方可去了。 但是荆州现在有刘表和张绣,再让他到荆州,便只能向南发展。 而向南,则必与孙策交战。 “就算李扬威愿意去,可刘镇南会同意吗?” 刘表就是镇南将军,有时为了表示尊重,会以官职称呼。 “曹操屡犯南阳,而张绣难敌曹操,南阳若为曹操所占,则刘景升必危。因此,李扬威如果领兵到南阳与张绣合兵拒曹操,使荆州安稳,刘景升又如何不同意呢。而且,李扬威坐镇南阳大郡,若再取得汝南,岂不是一方霸主。” 逢纪意思很明显,李斜现在的实力要比张绣强,如果李斜到了南阳,则南阳必是属于他的。 “南阳和汝南离许都太近,曹操不可能让扬威将军稳坐的,如若到荆州,必只能向南夺江东之地,刘镇南愿意相助吗?” 曹操定都许县,怎么可能让你安稳的在南阳和汝南,这也是曹操攻打张绣的原因。 逢纪发觉自己想的有点简单了,忙道:“刘镇南当然愿意,几年前孙策父孙坚死于荆州,孙策与刘镇南有父仇,总是想要为父复仇。刘镇南当然也希望有人助他剿灭孙策,也好让他无后顾之忧。” 沮授认为如果能和刘表合兵夺得江东之地,那也是很好的地盘。 毕竟北方现在是曹操与袁绍必夺之地,以李斜现在的实力还不能争夺,争到了也难守住。 “既然袁公有所差遣,授便去与李扬威说说。” 逢纪告辞回去向袁绍复命,让人去向中山甄氏提亲,不过是替李斜提亲。 沮授奉命来到常山元氏,见过李斜,向李斜贺喜道:“李将军真神勇,不但收得良将万众,更是欲抱得美人归了。” 李斜还不知道袁绍要将甄氏让给他,此前他曾听闻,袁绍要让甄宓嫁给他的二子袁熙。 袁绍现在在冀州的势力自然不必说,甄家虽然在冀州是名门世家,也不得不给袁绍面子。 李斜当然也知道甄宓,不过他就算得到张燕和十几万部众,也还不敢打袁绍的主意。 袁绍拥有四州之地和十几万正规兵马,虽然自己现在也算拥有十几万部众,但那哪能一样。先不说这十几万部众是不是真心为自己效命,就算是,那战斗力也是不堪袁军一击。 袁绍麾下的颜良和文丑二将并不是浪得虚名,几年前他们征讨于毒的时候,几乎是把黑山中的山贼全部剿灭了。 张燕与袁绍也多次交战,却从未胜过。 当他听到沮授之语后,有些愕然:“抱得美人归。公与这是说哪般话呀?” 沮授笑道:“李将军如今得张燕之众,势力强盛,为袁公所忌,因此袁公欲将中山甄氏女甄宓让与李将军。” 李斜听后是又喜又惊:“啊!公与,那你说我这该不该接受?” “必须要接受,你不接受,那你便是欲图袁公之冀州。袁公必定会举大兵而来,试问李将军,可挡袁公之大军否?” 李斜一想,是这么个理,不要美人,那便是志在江山,可现在他还没有和袁绍决裂的实力。 “我若接受了甄氏,袁公有何要求?” 他猜想袁绍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让甄氏给他,必定会有要求。 沮授说道:“袁公要求李将军离开冀州,到荆州助刘镇南将军征讨扬州。” 离开冀州这个问题李斜早就想过了,不离开不行。 别说他打不过袁绍,就算战胜了袁绍,接下来还有曹操。 如果说让他助袁绍打曹操,就算袁绍信任他,打赢了曹操后,袁绍实力会更强,到时候他李斜也难敌袁绍。 他的想法是先到荆州,想办法夺得荆州,然后再联合刘备打孙策,或者联合孙策打刘备。等拥有自己一块稳定的地盘后,再图谋天下。 他回沮授道:“好。” 第三十八章 喜得甄氏(求票啊!) 张燕手下的十几万众,知道要去荆州时,许多人都表示不愿意去。 连张燕也对李斜说道:“将军,我这手下的兄弟都不太愿意去荆州,我这要去了,抛下这些兄弟我也于心不忍。而且我也留恋常山这片山地,所以……我也不能跟随你去荆州了。” 李斜抚着张燕的背笑道:“张将军,其实我也希望你留在常山,日后我若领兵再来时,只希望将军记得助我。” 他心里早已想过,要让张燕带着十几万人离开冀州有些困难。而且要是带着这十几万人到了荆州,刘表第一个就不同意了。 到时曹操也会和袁绍交好,先灭了自己。因此,带去荆州的人也不能太多。 然后知道李斜的四条铁律军规后,又有许多人表示自己很难遵守,最后愿意去荆州又表示能遵守军规的人,只剩下七千多人了。 张郃倒是爽快,直接向李斜表示效忠,愿意带着那两千人马追随。 这样李斜就有了一万人马,张燕还给了李斜一千匹战马,组建了一支骑兵队。 李斜让赵云训练骑兵,又挑选了一千人让高顺训练为陷阵营,张郃仍然带领他的两千人马。 八月十八日,袁绍与中山甄家谈妥之后,让李斜去迎娶甄宓。 李斜没有亲自去,而是派了赵云和夏侯兰带领两千人替他去毋极县迎接甄宓。 史书上写的是无极县,其实在汉朝时是毋极,到了唐朝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时才改为无极县。 九月二十五日,去毋极迎接甄宓的赵云和夏侯兰回来了,还带回来五百车粮食和五百斤黄金。 这让李斜非常欣喜,这嫁妆送的倒还像样。 当他见到甄宓之后,更是欣喜异常。 这真的是有烽火戏诸侯之貌,千金买一笑之姿。 不过当他喊出甄宓之名的时候,他傻眼了。 甄氏女对他说道:“我不是甄宓,我是甄荣。” 他马上把赵云和夏侯兰找来,可是他们二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是甄荣将事情原委告诉了他。 原来甄宓今年才十六岁,袁家也只是和甄家定婚了而已,还要过几年才能迎娶。 而且袁绍现在是冀州牧,在冀州的势力自不用说,甄家也想和袁绍结成亲家,好保自己一家在冀州更好的发展。 当袁绍派人来说要将甄宓让给李斜时,他们蒙了,这还能相让吗? 后来了解情况后,甄家人想出一个主意。 甄家有三男五女,甄宓是最小的女儿,第四女名叫甄荣,容貌比甄宓还要秀美,只是聪慧不如甄宓。 甄荣今年十九岁,还未婚嫁,正好可以将甄荣嫁给李斜,甄宓仍然嫁给袁家二子,这样就可以两边都不得罪了。 也因此,甄家才会给李斜送了那么多的粮食和黄金。 其实李斜对于娶谁也不在意,如果不是袁绍提起,他也想不到要和甄家结亲。 因为自己目前并不能在冀州发展,有没有甄家也无所谓。 不过现在反正已经这样了,甄荣容貌又这么秀美,他也非常满意,也就不再追究什么,欣然接受了。 袁绍知道李斜欣然接受后,连忙催促李斜起兵南下荆州。 此前他已经表荐李斜为征南将军。 曹操接到袁绍的表荐,找来程昱和郭嘉商议。 曹操的意思是不同意,他先问程昱道:“仲德是何意见?” 程昱微笑着道:“公宜允许,如此李斜离开冀州,则公易得冀州。若李斜留屯冀州,而与袁绍合势,则兖州危也。” 曹操却有另一种看法:“若让不直滞留冀州,让他与本初相争,我们再乘机取冀州,岂不更好?” 程昱道:“李斜是聪明人,必知道以他当前的兵力,不可与袁绍相争,也必会离开冀州。” 郭嘉这时也说道:“公如今之大患在袁绍,荆州则只为小患,然而小患不除,则大患难拔。不如就以李斜为征南到荆州,公再拜孙策为讨逆将军,使他争荆州,则刘表与李斜无暇北上,公可安心征袁绍。只是,在李斜南下之前,公须先征破张绣。” 程昱又说道:“同时公也可让徐州刘备讨击袁术,让南方各路相争,待公平定河北,尽得北方之众,则南方无忧也。” 曹操大笑道:“善。” 于是,曹操准了李斜的征南将军,又拜孙策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封为吴侯。刘备为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然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三万,到南阳征讨张绣。 刘备也早与袁术相战于盱眙和淮阴。 曹操以曹仁和张辽为前锋,率领五千人马直向宛县。 据守宛县的是张绣,他只有五千人马,当斥候报说曹操率领大军来时,知道宛县必不可守,急忙找来贾诩商议:“曹操此来,必为前次之败复仇,我们该如何应对?” 贾诩说道:“听闻在冀州的李斜即将南下荆州,因此曹操才急于前来攻打,他气势汹汹而来,志在必得。将军如今之计,唯有归降才有生路。” “归降?前次杀了曹操长子,曹操如何能见容?” “曹操大度之人,必不追究前次事件,而且如今形势,他也唯有接受将军之降。将军若不降于曹操,也必会败服于李斜。李斜与曹操相比,将军不如降于曹操。” 张绣也觉得李斜如果到来,自己也只能让地盘给李斜,那倒不如归降曹操,因为降了曹操就等于是降了朝廷。 “那便请文和代为请降。” 贾诩又说道:“此时便降也不可,将军可先退兵至穰县,待曹公兵到宛县时再来请降。” 张绣带领人马退到穰县,将宛县直接让给了曹操的前锋曹仁。 曹操率军来到宛县,停军在淯水河旁,亲自祭祠曹昂和典韦等前次战亡将士。 只见他跪伏在淯水河边,泪涕满面,呼嚎哀悼,众将士见状无不落泪。 他进了宛县,又让曹仁与张辽领五千人攻打湖阳。 许褚对曹操说道:“将军,我愿率领部下侠客随子孝将军攻湖阳,我等必先登城墙,生擒守将。” 曹操知道许褚带着一帮侠客,也想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而且此次他想要速战速决,便答应了许褚的请求。 湖阳是刘表的部将邓济领三千人把守,许褚带着五百侠客跟随曹仁来到湖阳。 湖阳只是一座小城,城墙也没那么高,守将邓济见曹军势盛,不敢出战,据城坚守。 第三十九章 曹仁再屠城 曹操给了曹仁三天时间,必须攻下湖阳。 曹仁也没办法,只好敞开了打,他对将士们说道:“曹将军只给了我们三天时间,是要立功还是受罚,就看诸位是否勇猛了。我此时也没什么章法,大家给我猛攻就行,先登城者大赏,斩首者赏,生擒者赏。总之,破城之后,大家皆有赏赐。” 曹仁虽说没有章法,却也是攻三面而留一面。 他才五千人马,想攻四面也难。 张辽带两千人攻东面,许褚带着他的五百侠客攻西面,曹仁率领三千人攻北面,留出南面给守军撤退。 本来曹仁是要拨一千人给许褚协同攻西面,许褚却死活不要,说不想让人来抢他们的功,只带着他的五百侠客就行。 曹操此次并不是想要歼灭敌军,只是想迫走他们,占领南阳。 可是邓济偏要死守湖阳,有退路他也不跑。 发起攻城时,邓济见西面攻城人少,便只留了五百人守西面,把兵力调到东面和北面把守。 哪知道攻西面的许褚带领的这些侠客,个个身怀武艺,登城上树那都是轻松的事。 许褚见了大骂邓济:“贼将也太不把我等放在眼里了,兄弟们,大家快登城活捉贼将,好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他们个个如鬼神一样,架云梯的架云梯,抛铁钩的抛铁钩,很快就登上了城头。 而且他们武艺高超,有几人登上城头后,便抵挡住了敌兵,让更多的兄弟也登上城头。 许褚他们的人还没登上城完,那守城的五百兵士就被他们杀光了。 许褚又带着侠客军冲向城北门,守在北门的邓济见这边的曹仁才刚刚攻城,而西城竟已被攻破登城,还杀了过来,吓得才想起要逃跑。 许褚瞅准敌将邓济,立刻飞奔过来,一刀砍去,邓济急忙举刀来挡,手中刀却被震飞,而许褚的刀已经架在他脖子上。 其他兵士见主将已被活捉,也纷纷扔掉兵器投降。 许褚开了城门放曹仁军入城,曹仁大骂:“我放了南门给你们跑,你们却不跑,偏要死守。既然你们寻死,我便让你们死。” 他下令把城内敌军全部斩首,又杀了城内许多百姓,数以万计,以首向曹操报功。 邓济见状大骂:“贼曹,你们如此残暴,必遭报应。” 曹仁一怒,又一刀把邓济斩了。 许褚急道:“我还要拿他去请功呢。” 曹仁擦了擦刀上的血说道:“仲康勿忧,我不抢你之功,城中人首,你可随便捡拾去请功。” 张辽本来想劝曹仁不要乱杀城中百姓,可他见曹仁那恐怖的样子,也不想和他发生争执,便没有说什么。 不过在他心里,还是比较崇拜当初愿以生命担保高顺的李斜,他还听说李斜在徐州时便斩了曹仁属下屠百姓的军候,也因此才不受曹操信任,最后也是被曹仁诬陷才背叛了曹操。 虽然是在战争年代,但每个人心里也有宽仁与暴恶的判断,在张辽心里,李斜便是宽仁,曹仁便是暴恶。 回到宛县,曹操听说曹仁屠城后,眉头皱了一下,又摇了摇头,却也没说什么。 虽然他并不想看到曹仁这么做,可他已经做了,再说也没用。 而且屠城也能让其他县城不敢死守,这不,张绣听说曹仁已经屠了湖阳,马上派贾诩来向曹操请降。 曹操颇有疑虑地说道:“张绣前次降而复叛,杀害我儿,今次又欲故技重演吗?” 贾诩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曹公胆小至此了呀?前次复叛,乃因曹公有辱于绣,又因绣疑曹公欲谋害,故而复叛。若曹公不计前嫌,不图谋加害,张绣又如何会叛。” “张绣不怕我欲为我儿报仇吗?” 贾诩又笑道:“曹公乃图王霸之业者,岂可因私怨而弃良将,曹公若不见信,尽可举兵来攻。我听闻李斜已从冀州起兵南下,曹公必不能在此久待,若彼时张绣降于李斜,试问曹公,将何以处之?” 曹操听完急忙起身离案,拉着贾诩的手说道:“刚才试问而已,岂有不信之理。前次是我之错,请文和告知张绣勿疑。” 张绣知道曹操是信守承诺之人,于是带着兵马来向曹操献降。 此时有探马来报,说冀州李斜已经起兵,将至邺城,欲往南下。 曹操怕许都有闪失,留曹仁领三千人守宛县,张辽领两千人守穰县,曹洪领三千人守叶县。曹操吩咐他们,李斜领兵来时,勿主动出击,坚守即可。甚至还可以派人告知李斜,可以让道给他到襄阳。 曹操这是想把李斜放到襄阳,让他和刘表去跟孙策相争,自己只要守住南阳即可。 张绣和贾诩随曹操回许都,曹操表贾诩为执金吾,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结成亲家。 …… 话说李斜得了甄氏女甄荣后,并没有坠入温柔乡,仍然是每日在校场与士卒们一起训练。 硬是拖了两个月,在袁绍的无数次催促和拉来五百车粮食的情况下,才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开始启程南下。 他以高顺率领两千人为前锋,张郃率领两千人为后军,自己和赵云等人为中军,浩浩荡荡地向邺城进发。 走了二十天,才到了邺城,李斜将兵停在邺城附近的武城,派人去迎接沮授和张郃的家属。 田丰因为不愿跟随李斜到荆州,也在此处回邺城中。不过田丰回到邺城后,也已经不再受到袁绍的重用。 此前李斜已派人和袁绍商谈好,让沮授和张郃随他南下,袁绍觉得张郃只是一名校尉,也就无所谓。 沮授虽然是本地世家,却也因与李斜走得太近,不受袁绍信任,也已经是无所谓了。 接到沮授和张郃的家属后,李斜又向袁绍提了要求,要三百车粮食。同时为了保障李斜顺利通过河内南下,让袁绍派兵屯在黎阳,吸引曹操的兵力防向东郡。 袁绍无奈,李斜的兵马就在邺城旁边,如果现在招惹到他,万一他攻打邺城,那可怎么办,邺城虽然也有一万人马,可万一守不住呢。 也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斜计划从朝歌进河内,再从洛阳下到南阳。 洛阳现在如一座废城,那八大关也没什么作用,无人把守了。 不过李斜却并不急于到洛阳,而是进了河内后,领兵去野王县拜访张杨。 ps:话说我这书有人看吗?怎么都没人给我投票啊,就算写的不好,也投票鼓励一下嘛!~-~ 第四十章 李斜被谋刺 建安三年二月七日,李斜率领大军抵达河内怀县。 河内现在是张杨的地盘,有兵五千多人,不过大都是些山贼之众。 李斜出发前就已经派人通知张杨,自己只是借道从河内经过,不会打他地盘的主意。 因此,李斜大军到怀县后,张杨派人来邀请他到野王县去相见。 其实,想见李斜的不是张杨,而是臧洪。 臧洪,字子源,徐州广陵射阳人。 体貌魁梧,非常粗壮,跟平常人都不一样。 群雄讨董时他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跟随张超到了酸枣会盟。 当时众人共推臧洪上坛主持会盟,臧洪后来被张超派遣去幽州见刘虞,行到河间时却因幽冀两州交战,道路不通,不能过。 袁绍知道之后召臧洪相谈,觉得能力不错,便留他为用。 刚好青州刺史焦和死了,袁绍便让臧洪接任为青州刺史。 结果臧洪能力太强,比较得民心,让袁绍忌惮。当时袁绍势力较强,曹操也只是他的小弟,袁绍便让臧洪为东郡太守。 臧洪因为袁绍的忌惮和相逼,因而轻慢袁绍,甚至不与袁绍相通。 袁绍大怒,领兵围攻东郡。当时曹操正在颖川和汝南剿灭何仪等黄巾,也不敢得罪袁绍。 而且臧洪若死,曹操便能派人去当东郡太守,乐得坐见其败。 唯一操心的只有李斜,他知道臧洪为人正直,治州郡比较有能力,不忍心见他败死。 不过李斜当时只是济阴太守,后来又被曹操派去迎护天子,他自己也没资格去信让袁绍放过臧洪,所以曾经三次写信给曹操,让曹操给袁绍去信,劝他放臧洪一条生路。 曹操知道臧洪有名气,便去信让袁绍破城后不要杀臧洪。 城破之后,臧洪也就没用,袁绍为了给曹操面子,便放臧洪走。 臧洪跑到河内张杨那里为客,一直住到现在。他知道自己能活主要是李斜三次去信求曹操救他,所以听说李斜要经过河内,想要见他一面。 他本来是要到怀县去见李斜的,可张杨说自己也想要见李斜,便让人请李斜来野王县相见。 沮授不同意李斜到野王县见张杨:“将军入于他人之地,岂可以身犯险。” 李斜笑道:“人家邀请,不去便是无礼,况且有臧子源在此,料也无事。” 沮授知道劝也没用,便说道:“如若去,必让子龙率两千人相护。” 李斜让沮授率领众人屯在怀县,赵云和夏侯兰随他到野王县。 张杨和臧洪亲自出城迎接,只见臧洪身高至少有两米,身壮如牛。 一见面,臧洪即向李斜行礼道:“洪谢李将军活命之恩。” 李斜忙还礼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且救你者,乃是曹公。” “若非将军三次致信曹公,曹公也不会救洪。” 张杨在旁边说道:“子源,快请李将军入城吧。” 臧洪忙道:“是,是,将军快请入城。” 李斜只让赵云带两百人随他入城,夏侯兰带领其他人在城外等候。 张杨经营河内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他并无志向有所发展,只是自己偏安一隅,过个与世无争的日子。 臧洪来到河内后,帮他处理了很多郡县的事务,得到了很多的民声。 张杨设宴招待李斜,他先举起一杯酒说道:“李将军神勇盖世,以三千人马而击降张燕十几万众,真乃天将神兵啊。为李将军之神功干杯。” 这马屁拍的,李斜都不好意思了。 自己几斤几两还不知道吗,让张燕降那就是侥幸,当然,自己也有点本事。 他想着笑了笑道:“稚叔这是要捧杀我呀,我若有此神勇,也就不用四处奔波了。” 臧洪恨恨地道:“袁绍只给将军三千人马,而去剿张燕十几万之贼,袁绍这是欲要将军身死啊。不过当袁绍听到张燕降于将军时,不气得吐血才怪了。” 说完众人一阵大笑。 这时站在身后的赵云悄悄地跟李斜说道:“将军,我看张杨的部将神色不对,恐有埋伏,将军须小心在意,或者早点出城。” 李斜顺着赵云示意看去,见坐于对面的一位将领,屡次望向门外,又屡次望向张杨,似乎是在等待什么。 他对赵云说道:“伺机行事,若真的有埋伏,先将张杨与那将领捉砍了。”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到哪都有用。 赵云握刀怒视着张杨那将领,那将领是杨丑,他见赵云怒视着自己,面色一变,忽地站了起来,大喊一声:“来人。” 立刻呼拉拉地冲进来一大群兵卒,把李斜与赵云围住。 李斜站起来,拔刀在手,怒问张杨:“稚叔这是为何啊?” 张杨站了起来,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 杨丑说道:“你在濮阳袭杀吕布,张将军这是欲为吕布复仇。” 原来张杨与吕布关系比较好,李斜在濮阳生擒吕布后,又让曹操杀了吕布,所以张杨要替吕布报仇。 臧洪急道:“张杨,我真诚待你,想不到你竟是这种人。” 张杨走了过来,叹了一声后对着兵卒说道:“都退下去吧,奉先已去,再计较又有何用……。” 可是他话还没说完,身后的杨丑突然一刀砍掉了他脑袋,大喊:“李斜杀死张将军,速将此贼杀了。” 原来他是见张杨想要放过李斜,便杀了张杨,嫁祸给李斜,好让兵卒们杀了李斜。 其实在此之前,曹操就让人收买了杨丑,让他劝说张杨邀请李斜前来相见,然后伏杀。 正在兵卒们想要动手时,臧洪大喝一声:“且慢,谁敢动手。” 他身材威武高大,挡在李斜身前,持刀在手,怒视着那些兵卒。 他们一时也不敢上前,而就在众人一时无策之时,只见赵云一个箭步,突然窜到杨丑身前,手起刀落,已经砍掉了杨丑的首级。 见杨丑已死,臧洪大声喊道:“杨丑杀了张将军,你们可是亲眼所见,你们是要与杨丑一起背叛吗?” 带领兵卒的一个军候说道:“张将军和杨将军都已死,臧将军,我们愿听你的差遣。” 臧洪在张杨这里善待士卒,比较得士卒之心,现在张杨和杨丑已死,他们便表示愿意跟随臧洪。 臧洪命众人退出去,又亲自护着李斜出到城外,对李斜说道:“将军,洪实在不知会致如此,将军若信得过洪,洪愿带着此间士卒,追随将军。” 李斜大喜,拉着臧洪的手说道:“我岂可不信子源,你先在此安定士卒,待我率军前来,随我渡过大河到荆州去。” “诺。” 臧洪回城将张杨和杨丑二人安葬后,率领士卒在野王等候,要跟着李斜渡过大河,前往南阳。 第四十一章 进兵南阳 李斜回到怀县率领人马,先到野王与臧洪合兵一处,拜臧洪为安军中郎将。然后大军渡过济水,到了轵县,又顺着轵道渡过大河,再经过平阴,进入洛阳城中。 洛阳经过董卓火烧,又强迁百姓往长安后,洛阳城中和洛阳附近已经没有多少百姓。 即使是两年前长安李傕和郭汜之乱时逃回了一些百姓,也还是十室九空,人烟稀少。 李斜人马经过洛阳城中,所经之处仍然是满目苍夷,到处一片破败景象。 他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大汉的国都。 战争的破坏力,超出了他的想象,战场死人他见过不少,但一座曾经繁华的都市变成这样破败不堪,对他心理的冲击力也是很大的。 虽然他现在的目标是想要成为一方霸主,但称霸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安稳。 他还觉得现在的皇帝刘协其实挺可怜的,国和家都守不住,自己还像个玩偶一样被人追来撵去的,也算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 李斜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人,忠君思想并不严重,不过穿越过来也已经有近十年,多多少少也受了些影响,他也希望有一日自己能迎接皇帝重归洛阳。 洛阳现在虽然有洛阳令管理,却也无事可管,得知李斜大军要经过,洛阳令和吏员全都跑光了。 他们主要是怕李斜向他们征粮,而洛阳现在哪里能征得到粮食。 臧洪望着那无数烧毁的房屋,悲叹了一声对李斜道:“将军,不如我们就屯住在洛阳好了,我有信心能招来百姓。有了百姓,我们就有了兵源和军粮,到时还可以到许都迎接天子回洛阳,将军便可成护国之功业。” 旁边的沮授听了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洛阳虽败,却仍是国中之都,若屯兵在此,必遭曹操和袁绍所忌。将军此时兵力尚弱,不可太过招眼,而且洛阳没有十年也难有起色。” 李斜觉得若是无战争,建设洛阳再成繁华都市那是轻而易举之事,可现在洛阳四方强兵环伺,哪里能让你安稳发展。 就算是据关自守,那也只是能自保而已,要想有所发展就比较难。李斜现在想要的不只是自己安稳,他是想要所有百姓都能安稳。 他想到了荀彧曾和他说过的“以战止战”,确实,天下已经乱成这样,不经过战火洗礼是很难能统一管理了。 面对曹操、袁绍、刘备,还有刘表孙策等诸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与他们争鼎天下,但不管怎么说他也要去做。 “公与说的对,洛阳现在还不适合我们安屯,我们还是要到荆州去。”他对臧洪说道。 “张绣已降曹操,南阳现在已经在曹操手里,又有曹仁与张辽、曹洪把守,我们能轻易攻克吗?”臧洪治理州郡有一手,对行兵打仗似乎就不是那么在行了。 李斜轻笑着说道:“子孝,莽夫而已,子龙、伯平和俊乂,哪个都能胜他,不足为虑。曹洪更不用说,只是张文远……” 高顺接着说道:“将军,我与文远相熟,到时可让我去劝他归降。” “我正有此意。”李斜看着高顺大笑,他相信张辽会降的,因为张辽是一个聪明人。 大军在洛阳屯住两日后,向南出伊阙关,经梁县,到鲁阳。 袁绍也按照约定,此时派颜良领兵屯在黎阳,作出欲过河进军白马的态势,曹操忙命夏侯渊领一万兵马屯在陈留,防备颜良兵马过河南下许都。 曹操亲自坐镇许都,他认为曹仁和曹洪张辽等人在南阳据城坚守,那还是能守得住的。 不过当他知道李斜又得了臧洪和张杨的兵马时,他非常担忧。此前李斜只有一万人马,南阳曹仁他们合起来有八千人,如果坚守的话,李斜是万难攻克的。 现在李斜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人,只要攻下一城,其他两城就很难守了。 因此他又派于禁率领两千人到昆阳,既为支援曹洪,又为万一曹洪等人失守,也可接应他们。 五月十二日,李斜留下臧洪领三千人和随军家属守在鲁阳,亲自率领大军进到博望县。 博望县在宛县和叶县之间,曹仁之前屠过湖阳,现在在宛县也是杀了不少县内豪强,当博望县令知道是李斜领兵来时,马上率县吏出城投降。 李斜领兵入城,出榜安民,让百姓勿惊。 同时让各将督领好自己的兵卒,严格遵守四条军律,凡有犯者必按律处置,绝不留情。 军中有许多士卒是从常山带来的,之前当过山贼,李斜便任命夏侯兰为军正。 夏侯兰在常山时也是以威严著称,况且军中士卒也知道李斜治军很严,也无人敢犯。 袁绍只是作势欲进兵过河,却是屯在黎阳不动,李斜料想曹操必会很快领兵来南阳,必须要尽快拿下南阳诸县。 他派人通知各将到大帐召开军事会议。 众人到齐之后,见案上铺着一张南阳郡县地图。 李斜指着穰县、宛县和叶县问道:“你们说说,我们该先攻打哪座城?” 赵云向前靠了靠,指着宛县说道:“宛县,先打宛县,同时派人领兵伏在穰县来宛县的道上,阻挡从穰县来的救兵。” 旁边的高顺马上接着道:“穰县张文远可由我去堵截。” 李斜看着沮授,想听听他的意见。 沮授看着地图说道:“就怕曹仁不肯出战,如果强攻城,我们必会大损兵力。就算攻下了宛县,若是曹操领兵而来,我们也必将难守。” 李斜想起历史上周瑜前锋攻打江陵时,曹仁命牛金领三百人冲阵的事。 曹仁是那种不服输的人,说不定他就会出战了呢。 “伯平,你带三千人去攻穰县,不能强攻,阻止不让他们来援宛县就行。如果能劝降张文远更好。”李斜对高顺下令道。 高顺拱手道:“诺。” “夏侯兰,你带两千人去宛县城下叫战,记住,若曹仁出战,你们只许败,不许胜。而且不能损失太多兄弟,就是敌军出城时你们就要跑,能做到吗?” 夏侯兰一听让自己只许败不许胜,为难地说道:“将军,这只许败是为何?就算我只有两千人,我也必能攻下宛县。” “不,就算你能攻下宛县,我们也必损失兵士太多,不划算。你只要败便是立功,我会在你军后接应你。” 夏侯兰还想再说什么,沮授笑着对夏侯兰说道:“夏侯将军,李将军这是想要麻痹曹仁,让他以为我军兵弱,并不可惧,诱他轻敌出战,从而可以败他。如果强攻城,那是下下之策。” 夏侯兰只好应了一声:“诺。” 第二日,高顺带领三千人前往穰县,夏侯兰带领两千人往宛县,李斜带着赵云率领三千人在夏侯兰军后十里接应。沮授和张郃留守博望县,注意叶县的动静,如果曹洪领兵来援,就在半道截击。 第四十二章 夏侯兰诈败(求票!求收藏!) 曹仁正在宛县府衙中喝闷酒,他探知李斜已经进军到博望县。 如果不是曹操再三警戒他不能出战的话,早就约定曹洪一起出兵,两边夹攻李斜了。 可是现在只能干坐着,看李斜率领一群山贼在南阳横行,越想他就越气,边喝酒还边骂着李斜:“李斜你这逆贼,竟然带着一群山贼就敢来南阳,有我曹仁在,你休想在南阳站住脚。袁绍这老匹夫也是没用,不但搞不死李斜,还让他发展壮大……。” 伺候他的兵卒站在门外,谁都不敢这时候去招惹到曹仁。 可是人在家中坐,兵从城外来。 斥候急步来到门口,门卒拦着他说道:“将军正在气头上,如果不是紧急军情就一会再来禀报吧。” 斥候急道:“有紧急军情,必须现在就禀报将军。” 既然是紧急军情,门卒也不敢阻拦,忙小心翼翼地入内跪报:“禀将军,斥候有紧急军情回报。” 曹仁虽然心里气愤,但有紧急军情也不敢怠慢:“让他进来。” “诺。” 门卒出去对斥候说道:“你说话注意点,别刺激到将军了。” 斥候也知道曹仁那暴躁的脾气,进去单膝跪地道:“禀报将军,李斜已命高顺带领三千人去攻穰县,另有一个打着夏侯旗号之将带领两千人已经快要到宛县城下,李斜亲自率领大军在其军后。” 夏侯兰是李斜新收的将领,又没有什么名号,斥候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夏侯。 曹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夏侯惇和夏侯渊,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他一家姓夏侯。 不管是谁,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他马上召集部将来到城门楼上,并且让兵士上城守卫。 曹仁身穿铠甲,手提大刀,只见城下敌军杂乱无章,全然没有军阵的队列。 他疑惑地看着,觉得李斜并不是不懂用兵之人,不可能他的部卒这么不堪。 部将牛金在旁边看着城下的敌兵这么散乱,对曹仁说道:“将军,敌兵乃是一群乌合之众,咱们出城攻击吧。” 曹仁也很想出兵攻击,打败李斜解解恨,可是他想了一下后说道:“不行,曹公令我们坚守城池,不可出战。况且李斜不是无能之将,他的部众不可能这么杂乱,此中定是有诈。” 夏侯兰派人在城下叫骂:“曹仁无胆鼠辈,快快献城投降,否则杀入城中,将你剁成肉泥。” “曹仁小子,除了屠戮百姓,你还有何能?有种就出城一战。” “曹仁,我们李征南将军已经攻下叶县,曹洪已经被斩首,你还不快快投降,李将军仁义,可赐你一刀了结。” 曹仁听了气得直咬牙跺脚,旁边的牛金也是气得拳头狠捶着城墙。 但曹仁还是克制住了,他知道此必是李斜的诡诈之计。 他和李斜曾经多次共同作战,李斜有哪次兵败过。 而且李斜竟然还知道张绣会降而复叛,料事如神,这不能不让他有所忌惮。 虽然当时他说是李斜和张绣勾结,但那只是想置李斜于死地而已,是不是真的和张绣勾结,他自己心里也有数。 他克制住,可他旁边的部将牛金却急了:“将军,我看城下尽是黑山贼众,散乱无阵,不堪一击,求将军出战。” “不行,李斜必是为了赚我们出城,从而趁机夺取城池,我们岂可中计上当。” 曹仁知道城下这些人肯定不堪一击,可是如果自己领兵而出,李斜埋伏在侧,趁机杀出,夺了宛县,那自己可就无脸去见曹公了。 牛金又急说道:“将军,你只要给末将三百人,末将便去取敌将的首级回来。” 曹仁听了大喜道:“好,牛将军有胆,我便给你五百人,记住,不可追敌,以防落入敌军的圈套。” “诺。”牛金应命而去。 他点起五百精骑,打开城门,飞冲而出。 守宛县的三千兵中有五百骑兵,曹仁为了让牛金一战而胜,已经让他率领全部骑兵出战。 夏侯兰在来时就对自己所领的这些部卒说过,要诈败,敌军出战时要跑快点,要装得像真的败一样,而且败得越像真的,将军便会越有赏。 从常山带过来的这些当过山贼的部众,要他们胜有点难,装败还不容易吗。 所以他们来到城下叫战时,全然没有战场压力,个个嬉皮笑脸的骂着曹仁。 当他们看到城门打开,冲出几百骑兵时,他们就一咕噜全都往后跑了。 夏侯兰本来是要装一装,待敌兵近一点再跑,可是见手下这些部众全都跑了,他也不得不跟着跑。 牛金领着骑兵冲出,本想大杀一阵,却只斩了几个因摔倒跑在后面的敌卒。 想继续追杀时,城上曹仁急忙鸣金,让他收兵回城。 牛金对曹仁大笑道:“将军,你看这些敌贼,不用打他们就都败了,看来李斜领兵也不过如此。” 曹仁也奇怪,要说使诈这些人也不太像,那一个个跑得没命似的,可能是李斜也管不住这些山贼。 不过现在敌众已经溃逃,他也不可能出城去求战,毕竟守住城池更重要。 夏侯兰的部众奔逃出十里后,遇到李斜的兵马才停下来。 他们溃败的情景已经有人报知李斜,李斜听了是既喜又忧。 喜的是这些人败得像,忧的是如果真正交战时也这样,那可就太糟了。 夏侯兰来向他复命:“将军,他们……要不要杀几个人镇一镇?” 李斜摇了摇手道:“不必,是我让你们装败的,你们做得很好,不过,往后你这军规军令还是要更加严格一些才行。” “诺。”夏侯兰应了一声,退在一旁。 “将军,我们是否要进兵到宛县城下?”赵云问道。 “不用,我们先在此安营,等伯平的消息。” “伯平只有三千人,能攻下穰县吗?” 赵云虽然也知道高顺带兵厉害,可还是不太相信他带三千兵,就能攻下有两千人守卫的城池。 李斜笑了笑说道:“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竟然让曹子孝与张文远分兵守卫两座城,想让他们互为援救。其实如果他们合兵一处,据城坚守,那我们将会很难攻克。” “我们在此安营,曹仁会不会出兵与张辽合攻伯平?”赵云有些担忧高顺的处境。 “那倒不会,我们离宛县只有十里,曹仁如果出兵,则宛县必失。至于文远,我相信伯平会劝服他归降的。” 李斜下令就地安营,在营四周设置拒马壕沟,又放出多处明岗暗哨,防止曹仁夜袭。 曹仁知道李斜竟然就在离城十里安营后,更搞不清李斜是在使什么阴谋了。 ps:本书正在享受试水推,求大家多砸些推荐票,多加些收藏,也好让本书不会扑得那么难看,谢谢诸位了! 第四十三章 张辽归降 张辽在穰县,心里一直都非常纠结,非常矛盾。 他可没像曹仁那样喝闷酒,却每天跑到城门楼上眺望,既期盼着李斜率兵来,又害怕李斜率兵来。 张辽自从在并州跟随丁原开始,后来被丁原派去跟着大将军何进,何进又派他去河北募兵。 募兵回来时大将军何进却死了,丁原也死了。 他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让朝廷分配,跟了董卓。 然后董卓也死了,又跟着吕布跑出长安。 可这,吕布也死了,现在他跟着曹操,只不过曹操还没死。 所以,跟谁并不重要,忠诚度也是可以商量滴。 不过呢,曹操竟然让张辽统领两千人马守在穰县,这可是对张辽莫大的信任,按道理说应该要对曹操绝对忠诚。 可是张辽在湖阳见到曹仁屠城残杀无辜百姓,然后曹操也默许时,他对曹操是有反感的。对曹仁就更不用说了,他甚至想过,如果曹仁被围,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救。 当然,这个问题他还没想出结果,曹仁还没被围,也没向他求救。 现在李斜领兵来到南阳,自己是要坚决抵抗,还是要归降李斜,成了张辽日夜沉思的问题。 李斜在濮阳以生命担保救高顺时他也在场,而且他当时也算是向李斜投降。 相对于李斜和曹仁来比较,甚至是曹操,他心里更倾向于跟随李斜。 可是他又不想辜负曹操对自己的信任。 他的烦恼又不能向别人诉说,只能闷在心里。 这一日,他巡城回到县衙,刚刚解下铠甲,就有斥候回报:“李斜部将高顺带领三千人马正向穰县而来,涅阳和安众两县已降,高顺兵马此时离城只二十里,同时李斜已经另派兵马攻打宛县。” 那时候斥候的消息肯定不能那么即时,他们只看到了李斜派夏侯兰带兵去攻打宛县,却没看到夏侯兰败走。 他们能知道敌军有多少兵马,也并不是他们去抓敌兵来拷问,而是通过敌军旗帜数量和行军规模等来判断,虽然不一定准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 毕竟他们是专业的。 张辽急令全部人马上城守卫,他又重新穿上铠甲,抄起大刀,骑上战马,来到城墙下。让人检查城门是否牢固,守城器械是否备全,然后走上城门楼。 他在穰县约束兵士,不许侵扰百姓,穰县的百姓对他也比较支持。 甚至有不少百姓来要和他一起守城,被他劝回去了。 他觉得穰县还不到死守的地步,而且让百姓守城,城破之后被屠城的概率很大,他不想让百姓冒这个险。 这时又有斥候回报,说高顺领兵已经离城只有五里,即将兵临城下。 高顺之前的陷阵营有多厉害,张辽心里有数,知道他统带的兵很厉害。 不过现在他只带了三千人来攻城,自己有两千人守城,不管高顺的陷阵营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攻破他守的穰县。 因此他心里并不紧张,只是觉得昔日的战友如今却变为敌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快。 张辽在城门楼上等着高顺,却久等不见高顺的兵马,只看到有一骑兵来到城下,手里举着一封书信,说是要交给张文远将军。 后面并没有兵马跟随,张辽令人开门出城接入来使,入城之后将他控制在城门口。 又将他手中的书信送到张辽手里。 张辽以为是请战书,结果展开一看,原来是劝降书: “文远吾兄,一别已经年,然旧日情谊,犹在眼前。今曹操逆天残暴,屠戮百姓,挟持天子,涂害四方。而李征南将军斜宽仁大义,忠君护民,欲平天下而使百姓安。兄岂可再助曹为恶,望速献城归降,后可成将侯之功业,立万世之忠名。曹仁屠夫,已被兵困,死在即日,袁冀州引兵南下,曹操无暇顾及南阳,兄今已是在死地,不可再虑,速决,顺待。” 张辽看罢劝降书,又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将士,和城墙下那些兵士和百姓,长叹一声道:“曹公,非我负你,此乃是天意。” 他又呆呆地望着城外,发了一会愣之后,让人将来使带上来,说自己愿降,让来使回去复命。 回到县衙,才一会就见督将王洪带着五十个士卒来了。 原来曹操虽然让张辽统带两千人守穰县,同时也留下一个督将,监督着张辽等将领。 督将只有监督权,没有统兵权。 王洪来到面前,怒视着张辽,问道:“听说张将军欲献城归降高顺?” 张辽既已决定归降,便已想好对策,他已经安排了一百名亲卫兵藏在四周,只等他一声令下就会冲出。 “是。”张辽不想多说,现在说再多也是没用。 “曹公如此厚待你,你却如此亡恩负义,我身为督将,必为曹公除叛剿逆。来人,将张辽绑了。”王洪对身后的士卒下令。 他身后的那五十名士卒马上散开把张辽包围了,他们知道张辽武力很强,个个都已经拔刀在手,准备要围攻张辽。 张辽见事已至此,再迟疑下去恐怕就会自己身死名败了。 他大喝一声:“来人。” 立即从四周房内冲出一百名兵士,将王洪和那五十个士卒围起来。 王洪的士卒急忙转身对着张辽的兵士,王洪却是不惧反而更怒:“张辽,你这是造反。” 张辽知道王洪为人刚直,不怕死,便温和地对他说道:“王将军,曹操之前在徐州屠城,如今曹仁又在湖阳屠戮百姓,那是我亲眼所见。如此残暴之人,我们还有必要跟着他吗?李斜将军在曹仁屠徐州时就因阻止他屠戮百姓,而与曹仁结怨,也从此不被曹操任用。可见李将军宽仁爱民,你何不与我一起归降李将军呢?” 王洪越听越怒,拔刀出鞘,大骂张辽:“忠臣不侍二主,如今我王洪唯有一死以报曹公知遇之恩。” 说完就举刀向张辽砍去。 张辽忙避过来刀,一挥手,兵士们对王洪等人发起攻击。 这些亲兵都是张辽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很快就将王洪和他的五十个士卒杀死。 张辽命人好好将他们安葬,虽然杀了王洪,但张辽对他也是比较敬重。 第二日,高顺领兵来到城下,列阵等待张辽出城献降。 张辽带领部将出城到高顺阵前,向高顺献城归降。 高顺欣喜地对张辽说道:“文远兄,征南将军常提起你,对你也是非常敬佩,说你有大将之才,将来功业前途无量。” 张辽只是淡淡地对高顺说道:“伯平,不直将军如何?” 高顺愣了一下,不直将军如何?这是什么问题。 他想了一下后回道:“有治乱之能,有安世之志。” 张辽淡淡一笑,迎接高顺率军入城。 高顺留下一个校尉领两千人守穰县,他和张辽带着其余人马来到李斜屯营之处。 早有传令兵报知李斜,张辽等人到时,他急忙率领赵云和夏侯兰出营迎接。 张辽见李斜出迎,忙下马向李斜单腿跪地行礼道:“张辽拜见李将军。” 李斜忙扶起张辽,拉着他的手笑着说道:“我有文远相助,天下必可早定,百姓必可早安。” 接入营后,众人便商议如何攻取宛县。 第四十四章 夏侯兰再诈败 张辽归降李斜后,曹仁在宛县已成困守之局。 李斜率领兵马回到博望县,与沮授等人商议要如何攻取宛县。 军帐之中,李斜望着大家,希望他们建议献策。 夏侯兰首先说道:“现在曹仁就是孤城一座,我们只要派人挡住叶县曹洪的援兵,然后四面全力攻宛县,必能很快就攻克。” 高顺摇摇头说道:“不行,那样我们会损失兵力太大,强攻城不可取,得想办法诱曹仁出城交战。” 沮授笑看着高顺道:“伯平说的不错,现在曹仁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坚守宛县,等曹操的援兵,二是出城去叶县,与曹洪会合。文远来降,曹操此时还未得到消息,一旦曹操得到消息,必定会举大军而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快速地占取宛县。” “那要怎么才能诱使曹仁出城?”夏侯兰觉得自己没有好办法了。 李斜笑眯眯地看着夏侯兰,看样子显然他心中已经有主意了,但是夏侯兰却被他看得心里发怵。 “其实现在不用诱,曹仁也必会出城,但要想击败他,还得需要夏侯将军。” 李斜以自己对曹仁的了解,料定他必会选择出城去叶县与曹洪会合,因为他现在再困守宛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需要我?将军不会又要让我去诈败吧?”夏侯兰见李斜那笑眯眯的神情,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不错,我的想法是,你再像上次一样去诈败,逃向博望县方向,曹仁必会认为你是在诈败诱他追赶。所以他也必不会追赶,而向舞阴方向逃去,再从舞阴逃到叶县……” 李斜话还没说完,赵云在旁边已经听出了李斜的意思,急道:“将军让我去截击曹仁吧。” “我正有此意。”李斜看着赵云笑道。 沮授也同意李斜的计策:“同时可让俊乂将军领兵伏在宛县附近,曹仁出城后,如果他追击夏侯将军,则俊乂将军领兵在后与夏侯将军合击曹仁。如果曹仁向舞阴逃去,则俊乂将军领兵入占宛县,断绝曹仁的退路。” “不错,夏侯将军,如果曹仁向舞阴方向逃去,你可在后面追击。子龙伏兵出击时,你们前后夹攻,曹仁必败。” 赵云想到了叶县,问道:“叶县的曹洪呢,还有屯兵在昆阳的于禁,他们领兵来救曹仁怎么办?” 沮授哈哈一笑道:“子龙将军勿忧,曹洪现在除了坚守叶县,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只有守在叶县,等待接应曹仁。如果他出兵,叶县为我们占取,那他们可就都被困在南阳,逃不出去了。因此,我们只要领军兵临城下,不围也不攻。等曹仁兵败的消息传来,曹洪也就会退兵而走了。” “对,现在鲁阳有臧子源,襄阳有刘景升,穰县也有我们的人,如果曹洪再失了叶县,那他们就没有出南阳的路了。” 计议已定,李斜命夏侯兰带领两千人去宛县挑战,要像上次一样诈败,诱使曹仁疑而不追,而往舞阴方向逃去。 张郃带领两千人伏在宛县附近,如果曹仁追击夏侯兰则在后相助,如果曹仁往舞阴逃去,则趁机入占宛县。 赵云带领三千人埋伏在宛县到舞阴的道旁,曹仁过淯水时必会加倍小心,过了淯水后他们必认为不会再有伏兵,这时再突然杀出,必能得胜。同时夏侯兰领兵去相助,前后夹击,如果能全歼曹仁更好。 高顺、张辽与沮授随李斜领兵到叶县城下,等待他们的消息。 如果此战得胜,曹操必会很快就领大军到来,所以张郃占取宛县后,马上派人到鲁阳通知臧洪,让他带领三千兵众和随军家属到宛县屯守。 布置好一切之后,李斜带着沮授、高顺和张辽,带领五千人去攻叶县。 屯守昆阳的于禁得知李斜起兵向叶县后,马上领兵进到叶县,与曹洪同守叶县。 本来于禁是劝曹洪退兵到昆阳,等曹操援军到来,曹洪认为曹仁还困在宛县,他不能就这样弃守叶县。 李斜到叶县后,并不围攻。 其实他也没兵力可以围,守叶县的曹洪和于禁合起来有五千人马,李斜也只有五千人马,别说围城,对阵都没有多少胜算。 因此李斜只是离城二十里下寨,派使者去让曹洪退兵。 以前李斜在曹操那里时,平时与曹洪关系也还不错,他骑的神风马也是曹洪所赠,因此也想让曹洪可以全身而退。 曹洪已经派人去向曹操求援,他和于禁都认为不能出兵交战,与李斜就这么对峙着。 赵云则带领三千人马埋伏在宛县到舞阴的道路旁边,静静地等待着曹仁的出现。 张郃带领着两千人伏在宛县西北方向十里处,派出斥候注意宛县的动静。 夏侯兰又带着上次装败的那两千兄弟来到宛县城下,这次夏侯兰特别跟他们交待过了,要装得像一点,但也不能像上次一样,太真了,有时候也会显得太假。 那些兄弟有些人低声嘀咕着:“这又要败,不跑不是站着等死吗?要是让我们打胜仗,拼了命都不怕,可是却要我们装败,那还不如真败了。” 旁边人也低声说道:“别说了,给夏侯军正听到要挨军律处罚的。败就败吧,记得跑快点就行,上次王五跑慢了,结果就被敌兵给斩了。” “说的也是,夏侯军正也不想我们死,就算跑早了他也不会处罚,哥们到时候记得拉着我呀。” “好说,你跟着我跑就行。” 这一次还没等他们开骂,城门就已经打开,冲出一大队人马。 夏侯兰知道曹仁是真的全军出动了,他也不管装得像真还是假了,马上下令道:“快撤。” 他知道,靠自己这些人马硬拼肯定是干不过曹仁,而且曹仁现在急着逃跑,人急起来会和你拼命,所以先保住自己再说,反正李将军也是要自己装败。 他那些兄弟一听夏侯兰下令撤退,马上转身拔腿就跑。 几天前,张辽献城投降的消息传回宛县时,曹仁大吃一惊。 吃惊不是因为张辽投降,而是自己已经陷入孤城困境。 现在出洛阳的鲁阳有臧洪守着,旁边的穰县也有李斜的人马,李斜又正在率兵去攻打叶县。 如果李斜攻下了叶县,自己就是四面环敌,上天无门,下地也无门了。 所以他决定,必须要趁着李斜还没有攻下叶县去,突围到叶县,与曹洪会合。 但直接去叶县有李斜的人马,必定会有埋伏,只能从舞阴绕过去。 想定之后,还没来得及出城,斥候又报说上次那个夏侯将军又带兵来攻宛县了。 曹仁现在也不管夏侯将军是真弱还是使诈了,特别是看到夏侯兰那些士卒仍然像前次一样散乱时,他立即下令全军出城攻击,然后向舞阴撤退。 曹仁领兵追出不到五里,突然转向往舞阴方向而去。 夏侯兰跑出十里,才发现后面根本没有追兵,让人回去探查后,才确定曹仁果真如李斜所料,往舞阴去了。 第四十五章 伏杀曹仁 夏侯兰急忙带领部众尾随在曹仁后面,待前面赵云伏兵杀出时,再从后面夹攻。 张郃见曹仁已经弃宛县逃走,也急忙领兵入城。 宛县的县吏百姓受曹仁暴待,早就有人密议想要暗迎李斜大军夺宛,可是谋议还没定,这曹仁就自己跑了。 众人此前早已听闻李斜大军仁义,不害百姓,因此曹仁走后他们就守在城门口,等着李斜的人马来占宛县。 张郃带领人马到时,先是看到城外和城墙上有许多百姓,还以为他们是守城迎战的呢,还下令让兵士准备作战。 结果来到城下时,才知道这些百姓是在城门外迎接他们。 张郃带兵入城后,严令兵士不许侵害百姓,出榜安民,又派人到鲁阳去通知臧洪,让他带领人马和随军家属到宛县来。 曹仁已弃宛县而走,鲁阳便也不需要再守,臧洪率领三千人马和家属来到宛县。 且说曹仁过淯水时,因怕会被伏兵趁他半渡而击,先派一小队过河探查了一番,确定附近没有伏兵,才带着全部人马过河。 过了河,牛金对曹仁说道:“将军,李斜志在夺宛县和攻叶县,他们绝对料不到将军会转向舞阴,到时我们杀到叶县,让子廉将军再从城中杀出,内外夹击,就凭李斜那些山贼之众,轻松便能击灭。如此将军不但无过,说不定还能立了大功呢。” 曹仁可不像牛金那么看:“李斜不是庸才,他不在去舞阴的路上设伏,可能是因为他们兵力不多,又分散在各处,没有兵力伏击我们。否则以他的谋略,在此设伏,我们必败无疑。” “如果张辽这厮不降,将军现在也不用弃了宛县,只需待曹公领大军来时,便可全灭李斜。” “张辽当初投降曹公那么快,曹公早该知道他不够忠诚,竟还让他统兵守穰县。唉,快让兄弟们走快些,早点赶到叶县。” 牛金对传令官吩咐道:“让各队行军速度再快些。” 过河大概走了三十里,曹仁基本已经确定不会再有伏兵了,便又催促行军速度再快些。 赵云说是伏兵,其实也就是在路上等着曹仁而已。 这一带都是平原,不但没有山岭,连大点的树林都没一片,想埋伏也没地方可以隐藏。 因此他才等在离淯水河三十里的地方,就是要以逸待劳。 并且在曹仁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出现在面前,本身对他们就是一个威吓了。 当探骑回报说曹仁人马即将来到时,赵云令部众做好准备,务必一击即将敌军击溃。 赵云还多备了旌旗和战鼓,作出有上万人马的假象,给敌军一个心理威慑。 当曹仁的人马出现时,赵云即命战鼓齐鸣,三千人齐声呐喊,旌旗飘展,攻向曹仁。 曹仁和牛金正急匆匆地赶路,完全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前头士卒说前面有敌军。曹仁知道必是李斜派兵在此截击,急道:“大家冲过去,只有冲过去才能有活路了。” 可是前头的士卒已经被来敌的阵势给吓到了,纷纷向后退走,还把曹仁的中军人马给冲乱了。 曹仁和牛金也喝止不住,只能拍马向前冲去。 那些士卒看到将军已经向前冲了,他们不得已也跟着往前冲去。 曹仁嗷嗷地喊着,舞着大刀冲向赵云。 赵云一马当先,也急拍马来迎,接住曹仁厮杀在一起。 两军兵士也冲杀在一起,以士气来说,赵云的人马以逸待劳,有备而战。曹仁的人马则是奔逃而来,又放松以为没有伏兵,而且因为赵云的旌旗和战鼓的数量很多,他们搞不清敌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心里怯战,许多人纷纷向后退逃。 所以,赵云的人马就像是在追杀曹军,而曹仁的人向后跑了不到几里,就遇到了追来的夏侯兰。 前后都有敌兵,曹军那些兵士心理已经不敢再战,认为自己必败无疑,许多人纷纷弃械投降。 曹仁本来就不是赵云的对手,十几回合后就被刺伤左肩,在旁边搏杀的牛金见状急忙拍马过来相救。 可是牛金刚拍马近前,即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赵云的军士趁势斩下了首级。 曹仁大惊,拍马想要逃跑,可是赵云哪里能容他逃走,况且此刻曹仁四周还围着许多赵云的兵士,他想逃也逃不掉。 赵云又一枪刺向曹仁,曹仁急忙以刀来挡,赵云却突然抽回枪,重新刺出。 曹仁已来不及回刀格挡,赵云的枪太快,他想闪也闪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云的枪刺入了自己的胸膛。 他仍然稳坐在马上,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赵云,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快就被刺中,可是他想再举刀砍向赵云时,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再提起刀。 赵云猛一用力,向前又一戳,紧接着用力向后抽回枪。 枪头从曹仁胸膛里拔出来时,鲜血随着枪头喷涌而出,曹仁仍然是瞪大着眼睛,倒落马下。 这时旁边一个兵士,箭步向前一窜,手起刀落,斩下了曹仁的首级,交给赵云。 曹仁和牛金都已战死,曹军那些仍然在顽强抵抗的此时也都扔下了手中的兵器,伏地投降了。 快速打扫战场后,清点战果,斩敌一千八百多人,俘虏一千多人,自损三百多人。 赵云让夏侯兰押解俘虏回宛县,他带领部众提着曹仁和牛金的首级去叶县。 到了叶县城外李斜大营,营门卒报入大帐,李斜忙带着众人出营迎接。 赵云见李斜亲自出营迎接,忙单腿跪地道:“将军,云不负使命,已斩得曹仁之首,全灭曹仁人马。” 旁边的军士将布包着的曹仁之首递了过来,李斜解开布看了一眼,确定是曹仁无疑。 他面色悲伤,似乎有些哽咽地说道:“曹子孝,与我曾同讨山贼,共击黄巾,并肩作战。只可惜他为人残暴,屠戮无度,枉杀了许多百姓,这也算是他应得的报应吧。” 沮授有些担忧地道:“将军此时应将首级送给曹洪,让他早些退兵。只是……曹仁之死,曹操恐怕会举大军而来,将军可要做好备敌之策。” “是啊,曹仁是曹操从弟,又是曹操麾下大将,他的死,必会引来曹操大军。”张辽也在旁边说道。 “先让曹洪退兵再说吧。” 李斜派人将曹仁和牛金首级送到叶县城门口,曹洪派人收入城中,见是曹仁之首,放声大哭。 于禁在一旁劝道:“子孝将军已死,我们得先退到昆阳,待曹公领大军来征,再报子孝之仇。” 曹洪觉得也是,于是带领全部兵众退到昆阳驻守,又派人将曹仁的首级送回许都,求曹操速速起兵,来报曹仁之仇。 第四十六章 郭嘉三胜 建安三年,八月十一日,中午。 曹操正在司空府中读书,突然右眼皮总是直跳,跳得他实在读不了书,便走出到院中。 如今已是入秋,天已微寒,院中树木落叶不少。 他俯身捡起一片落叶,突然感慨,正想要作赋一首,却见门吏急忙忙地闯了进来。 以往府中吏役之人不可能这么鲁莽,现在门吏急得忘了规矩,定是出了大事。 他心里隐隐有不安的感觉。 南阳可能出事了。 现在最让他担心的只有南阳和东郡。 袁绍之前曾派颜良进兵屯在黎阳,欲犯东郡,不过现在颜良的兵马已经撤回去了。袁绍此时正在与公孙瓒交战,也不可能顾及兖州。 而其实呢,东郡在河北之地已经是袁绍的地盘了,曹操遣任的东郡太守刘延此时也只屯兵在白马县。 所以,应该不可能是东郡出事。 门吏走近了之后对曹操说道:“明公,府外有从叶县来的军吏。” 曹操一听果然是南阳那边出了事,但他此刻绝对想不到会是曹仁战死这样的消息,大不了就是宛县失守,然后曹仁退守叶县,这是他的猜想。 毕竟刚刚才来报说过张辽投降李斜之事,除了曹仁失守,那还能有什么大事。 但他还是急忙命那军吏进来,然后转身回到议事厅里坐着。 不一会,只见从叶县来的军吏后背还背着一个木匣,进来后单腿跪于地上说道:“拜见大将军,曹洪将军派我回来报知南阳消息,宛县已经失守,曹仁将军已经……已经……” 军吏几次都说不出口,急得曹操大骂:“子孝他怎么了?你快说啊,再不说我就斩了你。” 其实曹操已经猜到大概是什么结果了,但他还是不敢相信,所以死死地盯着那个军吏。 军吏鼓起勇气说道:“曹仁将军已经战死,首级被斩。” 然后从背后解下木匣,双手捧起,献给曹操。 曹操忽地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军吏面前,盯着木匣。 他不敢打开,怕真的会看到曹仁那熟悉的面目。 但是他还是抱着希望,希望木匣里不是曹仁的面目,而是李斜的面目。 他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了木匣,只见曹仁那久违之脸出现在他眼前。 曹操“啊”地喊了一声,赶紧又把木匣盖上,嚎啕大哭起来。 军吏吓得急忙后退几步,将木匣放于地上,等待着曹操的发落。 曹操跌坐于地上,哭喊着道:“子孝,我真不该让你留在南阳,早该把你们都撤出南阳,是我低估了李斜啊,竟让你至于如此地步。李斜,李不直,我定要将你斩首于南阳。” 曹操猛地擦了一把眼泪,重新走回案前坐下。 此时程昱和郭嘉也从外面走了进来。 原来军吏回来在府门口报知府门吏后,门吏便马上派人去通知程昱和郭嘉。 程昱和郭嘉一听到消息,便马上赶了过来。 南阳失守还是小事,可这曹仁被斩,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他们二人进来之后,向曹操行了礼,在旁边坐下。 曹操问那军吏道:“子孝是如何战死的?” 军吏回道:“李斜派夏侯兰攻宛县,被曹仁将军击走。曹仁将军领兵欲从舞阴转向叶县,与曹洪将军会合,共守叶县。哪知李斜早已派赵云率兵伏在宛县到舞阴的道上,截击曹仁将军。曹仁将军寡不敌众,被敌将赵云所杀。” “曹洪呢,他现在还守在叶县吗?” “曹洪将军已经和于禁将军退守昆阳,等待大将军的援军。” “赵云,李斜……你下去吧。” 军吏又行了一礼后退了出去。 曹操又转向程昱和郭嘉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程昱转头看了郭嘉一眼,又看着曹操说道:“公是要击走李斜,还是要击灭李斜?” 曹操明白程昱的意思,因为李斜是自己的女婿,怕自己会舍不得杀了他。 别说李斜现在杀了曹仁,就凭背叛自己,和他那料事于先的本事,怎么都不会放过他。 否则,他终将会是自己最大的隐患。 略微思索了一下后,曹操狠狠地问道:“如何击灭?” “以天子诏书,北结袁绍,厚赏孙策,令他进击荆州江夏,牵制刘表。同时令益州刘璋兵出蜀地,攻击荆州,以绝李斜之援。公再亲率五万大军,进军南阳,则李斜可灭。” 曹操点了点头,又看着郭嘉问道:“奉孝的意思呢?” “仲德之谋甚好,公孙瓒不灭,袁绍亦不敢进军过河,北方可无忧。江东诸县孙策已基本平定,他与刘表又有杀父之仇,若有诏令,他必执行。益州刘璋,即使他不真正出兵到荆州,只需集结兵力,作势欲出,便可起到牵制刘表兵力的作用。 徐州刘备与袁术相攻,有得胜之势,只恐他欲乘势侵汝南之地,公可赏赐安抚他。李斜如今在南阳有近两万兵力,如果集于一城,却也难攻。即使击败,恐怕他也会向洛阳逃走。不如派一大将领兵一万从鲁阳下,堵住他的去路,而公亲领大军直攻叶县和宛县。” 程昱在旁边笑了笑:“即使李斜集兵于一城,公若围之,而刘表自顾不暇,他也必会饿死。” 曹操还是有些忧虑:“听闻李斜如今身边颇有几员猛将,他又智慧过人,士卒亦皆愿为他舍命,此战欲胜不易呀。” 郭嘉哈哈一笑道:“公有三胜,以主伐叛,李斜曾效命于公,却叛于公,失于忠义,而公秉正相伐,此一胜也。以怒伐骄,李斜夺取南阳,逼降张辽,斩杀曹仁,必以此为骄,而公之师怀仇怒而去,此二胜也。以众伐寡,孙策与刘璋共击刘表,则李斜成孤寡之势,而公自许都而出,兵粮无断,此三胜也。” 曹操听了豁然开朗,哈哈一笑道:“奉孝所言极是,使我有信心能胜者,奉孝之三胜也。” 笑声未断,荀彧此时也来到了司空府,因曹操早已有过吩咐,荀彧来时无需禀报,所以荀彧直接进到了议事厅。 向曹操行礼之后,荀彧也在一侧坐下。 他也是听闻了曹仁战死的消息才急忙赶来。 “文若必已知道南阳之事了吧?” “刚才闻知,子孝……真的……战死了?” 荀彧盯着还放在地上地木匣,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曹操悲伤的向荀彧点了点头。 “公如今有何计议?”荀彧急问。 “出师南阳,誓报子孝之仇。”曹操激愤地说道。 “如今北方袁绍对兖州之地虎视眈眈,徐州刘备亦是欲侵汝南之地,公不可不防。如若出征,许都亦必留守兵力,不可全师而出。” “这点你放心,我不会让许都空虚无兵的。” 曹操当即召集众将听命,令夏侯渊领一万人马出到鲁阳,向宛县推进。 他自己亲率三万大军向叶县进军,七日后出发。 第四十七章 坚守叶县 曹操又命王誧去到会稽,拜孙策为辅汉将军,又拜为扬州牧,命孙策进兵攻荆州。 初平二年孙坚死时,孙策才十七岁。 先与吕范孙河投奔丹阳太守母舅吴景,丹阳是兵源之地,孙策在丹阳募集到几百人,便带着这几百人去投袁术。 在泾县被祖郎袭击,死伤略尽,孙策又去向袁术求要孙坚之前的部众,袁术还给他一千多人。 然后攻庐江陆康,又攻扬州刺史刘繇,因为有周瑜和孙坚生前旧将相助,转斗几年间尽得江东之地。 袁术僭号后,孙策写信去跟袁术断绝来往。 此时九江郡在袁术手里,庐江郡在刘勋手里,豫章太守是华歆。 庐江刘勋兵力较强,孙策很不放心,总想找机会夺了庐江。 接到了朝廷诏命,不得不执行,他亲自率领两万人马从豫章而过,豫章太守华歆举郡迎接孙策,豫章便为孙策所有。 孙策又领兵向夏口进军,欲攻黄祖。 刘备自从得徐州后,与袁术相争数年,总算把袁术压制在淮河以南,不得过淮。又与泰山臧霸交好,稳坐徐州。 曹操此时又拜他为左将军,进封为兰陵侯。,让他领兵过淮,攻击袁术。 蜀地路远难行,刘璋接到诏令已不知是什么时候了,曹操对刘璋也不抱什么希望。 袁绍此时也在对公孙瓒发起攻击,无力顾及兖州,曹操便可放心出征李斜。 …… 话说李斜得了叶县之后,众将皆喜,只有他独自闷愁。 几天之后,先前派在许都的密探传回消息,曹操将亲自率领三万大军直向叶县,同时夏侯渊领一万人马向鲁阳。 李斜闻讯大惊,虽然他已经会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但确证之后还是吃惊。 急忙找沮授和众将来商议对策。 “怎么办?” 李斜望着大家问道。 他看向赵云,赵云低着头,似乎是在思考,没有答话。 又看向高顺,高顺见李斜盯着他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不如……我们就退守宛县吧。” 赵云这时抬起头说道:“退守宛县,那我们便是孤城一座了,曹仁之败还在眼前呢。” “那怎么办?在叶县坚守吗?曹操亲领三万大军来,夏侯渊又领一万人马从鲁阳下,如果夏侯渊攻宛县,那就两县皆危。叶县现在有八千人,守住不破没问题,可是粮食的问题怎么解决?” 张辽只在旁边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李斜看向他,想听听他的意见:“文远,你有什么办法?” 张辽是新降之将,本来也不想多说,见李斜发问,只好嗫嚅着说道:“曹操此次亲领大军而来,志在必败将军。守叶县……恐为不妥,若退守宛县,恐怕也难守。如果退到襄阳,和刘表合并兵力,或许可以避过曹操此次的攻伐。” “襄阳,只怕我们愿意退,刘表也不敢接。”沮授摇着头说道。 这一万多人要退到襄阳,刘表还真的是不敢接,到时失了宛县,襄阳又不能进,那便无以为据了。 “曹操兵众虽多,然而我们将猛,兵士亦勇,未必就一定会败。我的意思是,让穰县的两千人马入宛县,由臧洪统领宛县之兵,则宛县可保无虞,甚至可以击败夏侯渊。同时向刘表借兵求粮,我们坚守叶县,诸位以为如何?” 李斜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将军,我们愿死守叶县。” 赵云和高顺齐声说道。 “叶县之粮仅够一个月所食,如果要坚守叶县,则曹操来时我们要主动出击,以求击走曹操,才能保全。” 沮授对于现在的兵力坚守叶县也觉得没问题,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粮食。 “曹操兵马即将启程,现在再去征粮也来不及了。现在夏侯渊出鲁阳,夏侯惇又守在兖州,曹仁已死,曹操身边也没什么信得过的大将。到时只求诸位将军奋勇杀敌,击走曹操,则我们才可以稳坐南阳。” 李斜向赵云等人拱手说道。 赵云他们急忙还礼说道:“我等必勇斩敌将,击败曹操。” 决定守叶县后,李斜命高顺负责抢修城墙破损之处,又在城外抢挖壕沟,设置陷阱。 同时命赵云准备守城器具,比如滚檑木,大石头等,特别是弓弩和箭。 又出榜告示城内百姓,说曹操扬言此次誓欲屠尽叶县,一个不留,让百姓协助守城。 城内的百姓也早就听过曹操屠徐州之事,之前曹仁屠湖阳更是近在眼前,因此不但精壮青年百姓,就连妇女和老人也都出来和李斜的兵士一起,修筑城防,准备城防器具。 他还派人去让穰县的两千人马移入宛县,归臧洪统领。对于臧洪守城,他比较有信心。 不过他不只是希望臧洪守住宛县,同时更是希望宛县可以击败夏侯渊,这样就能给叶县缓解许多压力。 虽然他也派人去向刘表求了兵和粮,可是他不知道,刘表也在因为孙策出兵夏口而担忧,自已都顾不得了,哪里还有精力顾及李斜。 李斜最近每日都巡查在城墙上和城外,城外的壕沟要挖多深,底下要怎么放置尖木,拒马要怎么摆放等等,他都一一检查。 他本来想做到坚壁清野,可是时间太紧,已经做不到了。 不过他还是让县吏出城去让城外的百姓尽量入城躲避,或者先逃往别处,等战事过后再回来。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八月二十六日,曹操大军进到昆阳。 曹操到了昆阳后紧接着又进军向叶县,只留下曹洪领三千人守昆阳,于禁跟随曹操出发。 乐进领三千人为前锋,直抵城下二十里处安营,等待曹操大军。 探马几乎是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报一次,李斜已经身穿铠甲,手持长戟,站于城门楼上,眺望着远方。 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九年时间了,从最初的一个伍长走到现在,经历了无数征战,也经历了梦想的破碎,和内心燃起新的梦想。 曾经只想要协助曹操,助他早日平定天下,也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他始料不到的,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他心里也已经有所规划,只是,路会不会如他所想的那么好走,他心里也有数。 如此战乱群雄争鼎的时代,没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 即使只是一个小兵,一个百姓,也都要艰难地生存。 而他,李斜,即将要面对的是他此生的第一次大战。 会战胜还是战败,他没法知道,他也不想战,但唯一止战的办法就是战胜。 他只想要战胜。 第四十八章 第三次叫战 曹操先到了昆阳,带上于禁,只留曹洪领三千人守昆阳,自己领着三万多大军,离叶县二十里安营下寨。 虽然有几倍于李斜的人马,但要想围城也不可能。 兵法说十围五攻,要有敌军的十倍兵力才能从容围城。 现在叶县里有近八千人马,曹操有三万二人马,才四倍于敌,就是攻都不一定能有胜算。 也因此李斜才不会退走,选择了坚守叶县。 夏侯渊也领一万人马从鲁阳下到博望县,想要断截宛县和叶县之间的联络线。 至少可以阻截宛县不能运粮到叶县,让叶县真正成为一座孤城。 李斜在叶县内如果粮食足够,坚守几年都没问题,可现在城内粮食只能够吃一个月,他就不得不考虑要出战,击走曹操了。 攻城是最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也不会选择攻城。 安营下寨好后,曹操先派人送了一封书信给李斜,主要是说只要李斜献城投降,除了他和斩杀曹仁的赵云,其他人概不追究。如果不降,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曹操这是想要从内部瓦解他们的斗志,想要逼迫城内的人因为害怕屠城而反叛李斜。 李斜不傻,他将书信内容一改,说曹操下了战书,城破之日,必鸡犬不留。 军中士卒和城内百姓一听,更加坚定了守城的意志。 李斜还给曹操回了一封书信,说自己预感袁绍最多一个月就能击灭公孙瓒,然后举兵向许都,还将天子迎到了邺城。 同时还让曹操夜里要多加小心,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会去劫营。 曹操接信一看,大惊,如果袁绍真的灭了公孙瓒,北方无忧,那势必会举兵南下,许都必危。 因为李斜曾经几次有过精准的预言,此次曹操也是选择相信了李斜,觉得必须要尽快结束叶县的战事。 至于劫营,那不过是李斜的威吓之言,曹操也没放在心上,只是加强了夜里防备。 第二日,曹操亲领大军到城下列阵叫战。 城上的李斜与众将见曹操军阵严整,气势汹汹,知道他们对于曹仁之死的怒气正盛,如果这时候出战,势不如敌,想要先晾他们几日再说。 于是闭城不出,任由曹军在城下叫骂,有些胆大的军士靠近城墙的,就被弓弩手一箭射杀。 七日之后,曹操第三次在城下列阵叫战,李斜看他们的军阵已不如前两次那么严整,想要趁这个机会打出一点气势。 “谁敢去冲阵?” 他问了一句,旁边的赵云、高顺和张辽全都齐声应道:“末将愿往。” 不可能三员大将都放出去冲阵,毕竟这也是风险极大的战斗,搞不好把自己的三员大将都搭进去。 赵云和张辽都是督骑兵的战将,而且他想起历史上张辽曾经冲过孙权的战阵,如果让他们二人齐出,或许效果更好。 冲阵的目的不是杀敌,主要是压制一下敌军的气势。 当自己势盛,而敌军势衰时,战局便会转为己强而敌弱,已经不能以兵员数量来衡量。 “子龙将军,文远将军,我命你二人领五百骑兵出城冲阵。记住,不要恋战,杀敌不是目的,只要能杀一下敌军的锐气,你们便是首功。” “诺。” 赵云和张辽领命而去。 五百骑兵是李斜在叶县的所有骑兵了,为了一战得胜,就算是五百骑全部损失了也值得。 “伯平将军,你领陷阵营在城门准备接应。” “诺。” 高顺也应命而去。 沮授在一旁担心地说道:“将军让子龙和文远两将出战,如果不利,对城内的士气必会造成极大的打击。” 李斜笑了笑说道:“公与勿忧,我相信子龙和文远,他们二人都是猛虎之将,必会无事。而且我让他们二人同出,主要也是为了一战显威,让敌军因此而丧胆,不敢再战。” 沮授不再说什么,他相信李斜的判断,也相信赵云和张辽的勇猛。 曹操正在麾盖下无聊的坐着,前两次叫战李斜都闭不出战,自己有几倍于他的兵力,估计这一次他也是不敢出战了。 李斜前些日子也已经派人去与袁绍谈判,要他尽快出兵南下兖州,自己给出的条件是不让张燕出兵协助公孙瓒。 张燕在冀州常山也还有十万之众,如果他答应不助公孙瓒,袁绍要想击败公孙瓒便会容易许多。 不过袁绍也是诡精,他说公孙瓒不灭,他也不会贸然出兵南下。 李斜也没办法,只求他快点灭了公孙瓒,好让他与曹操去相拼,这样自己才能有机会发展。 否则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如果直接与曹操对上,不用一年,自己可能就会被耗死了。 曹操也了解李斜的想法,所以趁着公孙瓒还在幽州在时候,要尽快灭了李斜,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 就如历史上曹操急于出兵打张绣和刘备一样,如果不解决了自己的后方,与袁绍决战的时候,后方再捅一刀,那自己可就必败无疑了。 因此不管曹仁有没有死,只要南阳落入李斜手里,曹操都会率兵来攻打。 而曹仁之死,正好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也让自己的将士怀怒而来,士气更盛。 此时已近中午,自己的军士都列阵站了一个多时辰,再过半个时辰,城内不出战的话,自己就要撤军回营了。 “你们说,李斜为何不出战?” 曹操随口问了一句。 “李斜这是为了消磨我们的士气,如果今日他再不出战,下次就一定会出战了。他城内有近万人,如果总是避战,对他自己的士气也会有极大影响。” 郭嘉望着远处城门楼上的李斜说道。 “依我看,李斜今日必会出战,他们城内的粮食不多,他们也想要速战速决。” 荀攸也望着远处城门楼上的李斜说道。 曹操在战车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下懒腰说道:“我以为李斜恃勇,第一日就会出战,没想到他竟然忍住了,我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他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婿,曹操了解的还不够多,总觉得李斜是个深不可测之人。 如果他不背叛自己,为自己信任和使用,自己此时恐怕已经身在冀州了。 还有自己的昂儿,如果他不死,李斜便也不会背叛,唉,自己当初怎么就不听了昂儿的话呢。 曹操心里自责着,又坐了下来。 这时,只见城门打开,从城里冲出了一队骑兵…… 第四十九章 冲阵 曹操见了大喜,他现在就怕李斜不出战,如果逼到自己强攻城的话,就算最后攻下了城,自己也是损伤惨重,与袁绍的实力相差就会越来越大,因此攻城是他最最后的选择。 他呵呵一笑道:“公达所料不差,李斜终于忍不住出战了,不过,他这么点人马出来,到底是要做什么?” 曹操见出城的只有几百骑,而自己有几万人,李斜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郭嘉一笑道:“夺气之战,如果他们出来冲了一阵还能安全回城,那对他们的士气便会有很大的鼓舞,而对我们的士气则会是很大的打击。所以,公必让前阵困住出城之敌,将他们全部歼灭,这样才能震慑城内之敌。” “好,令前阵乐进将军不管损失多少兵士,务必要把这些敌兵歼灭。” 传令官挥旗向乐进传达命令。 乐进领三千人为前阵,全部是步卒,赵云他们出城时,就已经做好防御准备。 赵云与张辽冲在前头,身后的骑兵披铁甲者只有一百来骑,其他都只披了皮甲。 出城时赵云与张辽商议,两人各带两百五十骑,分左右两边冲向敌阵,分化敌军的攻击力。 赵云从右翼冲击,距敌百步之内时,箭雨袭来,赵云舞动长枪,左拨右挡,避过敌箭。 但他身后的骑士被射倒了三十几人,张辽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骑兵的速度很快,乐进的弓手才射过两轮,就已经快冲到阵前了。 这时赵云和张辽突然又合兵到一起,从中间冲向乐进的兵阵。 本来乐进做好了两翼防御,没想到他们会合兵从阵中攻击。 此时要转换防御阵形已经来不及,只见敌骑冲来,前面的盾牌被冲倒几个缺口,敌骑突入阵内,横冲直撞。 特别是赵云和张辽,两人所经之处,皆倒下一片。 曹操见状,忙命徐晃领三千人向前与乐进合围,堵住赵云等人的退路。 冲杀了一阵,乐进的兵士已经死伤了近千人,赵云也损失了两百多骑。 见徐晃领兵堵了退路,赵云一时性起,对张辽喊道:“文远,曹操就在前面不远,不如我们杀过去擒了曹操如何?” 张辽也看到了曹操麾盖的位置,挥刀砍倒旁边一个敌兵后喊道:“好啊,咱们就冲过去活捉曹操。” 两人一齐冲杀,那些骑兵紧跟着他们二人,直向曹操杀去。 许褚在曹操旁边急忙说道:“公快走,许褚去挡住他们。” 曹操一笑,对许褚说道:“仲康勿慌,他们冲不过来。” 此时李乾领了两千人护在曹操前面,赵云和张辽也已冲到,他们身后只剩下了一百多骑。 城上的李斜见赵云和张辽都已深陷敌阵之中,要想抽身突围已经非常困难。 本来只是想冲一阵,夺一下敌军的气势,现在看来不得不出兵与曹操决战了,否则赵云张辽二将就会不保。 他急忙集结起五千人,亲自率领,高顺的陷阵营在前面,开门杀出。 赵云和张辽两人一路斩杀,李乾的兵阵已被突破一半,曹操正在笑看着,他并不担心赵云和张辽能冲到他面前,因为此时他们的骑兵只剩下了三十几骑。 赵云的骑兵损失了四百多骑,但曹操的兵士却也是损失了两千多人。 突然见城门大开,李斜率大军杀出,曹操忙命乐进和徐晃领兵来拒,于禁和曹纯也带着人向李斜冲去。 李乾接住了张辽厮杀,结果才几个回合,就被张辽斩于马下,旁边的兵士纷纷避让,不敢阻挡。 赵云更是冲杀了到曹操近前,曹操大惊,急忙弃车下地,与郭嘉荀攸他们步行逃跑。 许褚带着他的侠客护卫队在后面追随保护,如果不是为了保护曹操,他早就带着人上阵杀敌了。 当李斜带着兵马与曹军冲杀在一起时,整个战场已经打乱了。 高顺带着陷阵营冲在前面,特别是他有三百铠甲之士,一路斩杀,杀得曹军节节后退。 赵云和张辽见曹操已跑,又见李斜已经率兵杀出,返身又杀回去。 不过现在他们带出来的五百骑兵已经全部死尽,只剩他们二人了。 李斜身穿铠甲,手持伏虎长戟,骑着曹洪送给他的神风白马,冲入曹军之中,左刺右砍,杀得曹军兵士纷纷避让,不敢抵挡。 因为曹操已经逃跑,他们的军士只抵挡了一阵,也纷纷退后逃走了。 李斜也不敢追击,此时城内已没多少守军,怕被敌军趁机攻夺了城池。 率军回城后,留下一部分人清理战场。 这一战斩杀曹军五千多人,自己损失了一千多人,包括那五百骑兵。 赵云和张辽也是各自身上受伤好几处,还好都伤的不重。 曹操逃回营后,又急忙命全军再退后二十里安营,他实在是怕李斜会夜里来劫营。 距离远一点,如果他们来劫营,自己也能发现的早一点,这样也会有时间准备应敌,就不会被偷袭而匆忙应战。 这一战不但损失了五千多人,还损失了一员大将李乾。 李乾是兖州山阳郡人,是当地的豪强之族。 曹操为兖州牧后,就带着一千多人追随曹操,先是在寿张追击黄巾,后来又跟随曹操征讨徐州,立功不少,升为中郎将。 李乾死了,曹操任他的儿子李整为中郎将,统带李乾之兵。李典此时也在军中,主要负责粮食运送之职。 现在曹操军中到处迷漫着一股低迷之气,不仅仅是战败,更因为看到了赵云和张辽的勇猛,还有高顺陷阵营的一路攻杀,让曹军言之丧胆。 曹操这时候其实挺纠结的,不知道是要继续攻城,还是要退兵回去。 如果攻,刚刚败过,再攻也不可能,士气已失,再攻也是必败。 如果就这么退走,不但南阳要丢,许都也无安全可言。 陷于两难之地,他找来郭嘉和荀攸商议。 郭嘉说道:“不如且再看看,夏侯妙才将军屯兵在博望,截断了宛县到叶县的通道。叶县缺粮,必会主动找我们决战,到那时我们就可变被动为主动,战与不战就由我们来决定了。” 荀攸也说道:“李斜之军兵勇将猛,我们攻城已难有胜算,唯有等他们出城来攻,我们再设伏兵以击。” 曹操唉了一声道:“唉,也只好如此了,只是军中的士气,不知何时才能复振了。” 他又派人去告诉夏侯渊,一定要严密防控,截断宛县到叶县之间的通道,不能让一料粮米运到叶县。 第五十章 百姓捐粮 虽然击败了曹***他退营二十里,可是他不退兵,叶县之危就不解除。 要想追击就更不可能,自己就这么点兵力,拼完了就什么都没了。 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粮食问题,叶县之粮眼看马上就要吃完,如果再不补充粮食进来,就只能弃城而走了。 本来要弃城李斜也可以接受,毕竟只要自己还有兵在,城就跑不了,迟早也都会再回来。 可是他已经将叶县所有百姓都拉上了同一条船,自己跑很容易,可是百姓怎么跑? 要让李斜丢下叶县的百姓给曹操屠戮,他做不到。 当初在徐州和曹仁反目成仇,不就是因为曹仁屠戮百姓吗。 甚至是背叛曹操,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曹操有屠城之举。 所以他现在除了坚守叶县,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袁绍在冀州攻击公孙瓒,李斜还帮了袁绍一把,出卖了公孙瓒。 他告诉张燕,公孙瓒会派人向他求救,他只需要向公孙瓒回复,自己会去救他,并且约定日期,到时举火为号。 然后再将消息透露给袁绍,同时要求袁绍等公孙瓒破灭之后,要给张燕送来两百车粮食。 袁绍为了快点消灭公孙瓒,同意了张燕的要求。 并且在九月的时候,攻入了公孙瓒的易京。 公孙瓒自知必败,于是将妻子姐妹全部处死,他也自杀而死。 他的部将田楷与袁绍军战,力尽而死,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也为屠各所杀。 至此,公孙瓒正式灭亡。 袁绍为了可以全力对付曹操,便按照约定给了张燕两百车粮食。 他知道张燕现在对他的威胁还没那么大,等打败了曹操,再回来慢慢收拾张燕。 重整军马之后,他准备率兵南下,争夺兖州,到许都迎接天子。 当然,这是一个月后的事情,李斜此时还在为粮食的问题发愁。 这日,他带着高顺出去巡城,毕竟关乎着一城百姓和一军士卒的安危,马虎不得,每一处他都检查得非常仔细。 特别是瞭望台,万一派出去的斥候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回来报信,瞭望台就是第一个发现敌军之人,必须要时刻都打起精神进行观察。 不过看样子,曹操是不可能来攻城的了,别说攻城,连到城下挑战都没有。 经过前些日子一战得胜之后,他对守住叶县已经没有疑虑,除了粮食问题以外。 他们刚回到府外,看到府门前有许多百姓围在那里,许多人还都手里捧着东西或挑着担子。 沮授正站在门前台上对百姓说着什么。 李斜下马和高顺走了过来,百姓们见李斜回来,纷纷向他围过来。 有一位老大爷手里捧着一个粮袋,对李斜说道:“李将军,听说你们军中缺粮,将军缺粮而没有向我们征缴粮食,可见将军对百姓的仁义,所以我们愿意捐出一些粮食,给将军用作军粮。” 老大爷说完就将米袋塞到了李斜手里。 李斜掂量了一下,不多,也就只有几斤的样子。 这让李斜非常感动,他拉着老大爷的手说道:“老人家,我们军中虽然缺粮,但也还不至于要夺百姓们的口粮。你们也不容易,是我连累了你们,等把曹操打跑,以后我绝不会再让你们饱受战乱之苦。” 周围的百姓纷纷围近前说道:“将军,快收下吧,我们家里的粮食不多,这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将军,你就收下了吧。” “将军……” 这时沮授挤到李斜身旁说道:“将军,你就暂且收下吧,民意不可违。” 李斜走上了门前台上,看着底下那几百位百姓说道:“老乡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你们的粮食我也收下,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们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家里,还有余粮够吃一些日子。同时我保证,一个月内必定会打跑曹操,让大家恢复正常的生活。” 底下的百姓齐声欢呼,纷纷称赞李斜仁义,顾念百姓。 李斜让人将百姓捐的粮食全部收了,并且连续几日都有百姓前来捐粮。 有些百姓家有余粮,但也有许多百姓家中已经断粮,李斜便让人搭起一个救济场。用百姓所捐之粮拿来煮羹,凡城中百姓无粮可食者,都可以来此领食。 虽然不能让人吃饱,但可以让人撑得下去。 城中百姓见李斜善待百姓至此,又有不少人来捐粮。 但凡家中还有粮吃的,也不会来此蹭吃,甚至有人家中已经断粮,也不肯来此领食,说是要将粮食留给李斜军用。 李斜知道之后,出榜告示百姓,说如果城中有百姓饿死,那便是他的罪过,也是他万万不愿看到的。如果再有百姓因此饿死,他自己便也不吃了。 告示一出,城中百姓更加拥戴李斜,都誓欲与李斜共存亡。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要将夏侯渊赶跑,否则宛县与叶县不通,粮食运不过来。虽然城中百姓捐了不少粮食,但对于我们来说,那只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夏侯渊领一万人守在博望,要多少人护送才能将粮食运到叶县?”沮授也是深怀忧虑地说道。“或许,可以诱夏侯渊出城一战,如果夏侯渊战败,那便能打通宛叶两县之间的通道了。” “诱夏侯渊出城一战……”李斜在屋内踱来踱去,正在想着办法。 “有了,快叫子龙来。”李突然很高兴地喊了起来。 门卒忙应了一声:“诺。”跑去找赵云了。 沮授见李斜脸上现出喜色,知道他必是有解决的办法了,忙问:“将军可是有良策了?” 李斜笑道:“虽不是万无一失之良策,但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他将计策跟沮授说了,沮授有些吃惊:“如果夏侯渊不上当呢?会不会弄巧成拙,最后还失了许多粮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成是败就看夏侯渊要怎么做了。” 这时赵云也到了,进来问道:“将军找我?” 李斜拉着赵云的手问道:“子龙,你的伤怎么样了?” “没什么事,都是皮肉之伤,我还能上阵杀敌,有什么差遣就请将军吩咐。” “我想让你去宛县一趟。” “去宛县?曹操来攻城了怎么办?我想留在叶县和将军一起守城呢。” “曹操不会来攻城,而且让你去宛县是有重要的事。” 然后李斜告诉赵云要如此如此,让他一定要照办。 赵云听了脸上还有一些疑虑,转头看了看沮授,见沮授也向他点了点头,这才对李斜说道:“诺。” 看着赵云出去,李斜自言自语说道:“但愿此计可成,否则就只能弃叶县而走了。” “将军认为有几成把握?”沮授心里实在是没什么把握。 “八成,知敌之所欲而攻,胜算颇大。” “要不要再派文远将军领兵前去接应?” “如果胜则可,败就不必了,那只会引来曹操大军。” 虽然上次战役五百骑兵全军覆没,不过后来清理战场也收了三百多匹战马,赵云又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骑兵队。 不过这支骑兵队未经训练,还不能上阵作战。 赵云只带了二十骑,怕带多了会引起曹操的注意,一路向宛县奔去。 第五十一章 夏侯渊之败 赵云带着二十骑到了宛县城下,城上军士大喊:“来者何人?速速停马,否则射杀。” “我是从叶县来的赵子龙,快开城门。” “你等一下。” 军卒忙跑去找值守的夏侯兰将军。 夏侯兰一听是赵云到了,跑过来一看,果然是他,急忙命人打开城门,迎接入城。 “听说你们击败了曹操,特别是你和文远,都杀到曹操眼前了,这要是把曹操活捉了,那你功劳可就大了。” 赵云笑道:“别多想了,还想活捉曹操,能战胜已经很难得了。” “你跟李将军说说,让我也去叶县,我也想上阵杀敌立功呢。” “哈哈,我此次就是来给你送立功机会的。” “真的吗?那你快说,让我做什么?” “先去见了臧将军再说。” “你先去吧,我还在这值守呢。”夏侯兰正在值守,需要时刻提防夏侯渊来偷袭。 来到县衙门前,见臧洪已经站在门前等候了。 赵云急忙下马,和臧洪相互行过礼后,臧洪忙问:“李将军无事吧?” “无事,曹操大败,已经又退兵二十里,暂时不会来攻城。” “听闻赵将军和文远将军冲阵,杀到曹操眼前,可谓是勇猛非常啊。” 赵云微微一笑,随着臧洪走进了府里。 “赵将军此来,必是为粮食而来吧?”坐好之后,臧洪问道。 “不错,叶县粮食将尽,李将军又不忍弃百姓而去,因此派我回来运粮到叶县去。” “可是夏侯渊屯兵一万在博望,我们如何能运粮过去?只要我们一动,夏侯渊的兵马就会出动,我们又要护粮,又要作战,恐怕难以抵敌啊。” 臧洪也早知道叶县缺粮,而宛县现在有粮不少,前几日刘表才派人从新野运来了两百车粮食。 如果可以通过,臧洪早就派人送粮到叶县去了。 “李将军已有计策。” 赵云将李斜的计策跟臧洪说了。 臧洪觉得有些冒险,可目前也只能这么做了。 他让人去准备好两百车粮食,又派人去把张郃和夏侯兰找来。 赵云又问了臧洪一些宛县的情况,这时张郃和夏侯兰也都到了。 李斜之前任命臧洪为南阳太守,宛县之事由他做主,张郃和夏侯兰都要听臧洪的命令。 听了赵云说的计策后,夏侯兰撇着嘴说道:“啊!怎么又是要我诈败呀,我这都快成常败将军了。” 赵去哈哈一笑后说道:“李将军说了,此次你再立功,便要升你为将军了。” 直到现在,夏侯兰还只是校尉之职。 “这还差不多,不过这次我不但要败,还要胜。” 第二日,赵云和夏侯兰率领三千人,押着三百车粮食向叶县而去。 他们刚刚出了城门,斥候就把消息报告给夏侯渊了。 夏侯渊在博望的作用就是截断宛县和叶县之间的通道,等的就是这一天。 他急忙点起五千人马,亲自率领出城,向赵云押粮队而来。 宛县距离博望很近,只有六十多里,赵云和夏侯兰押送粮食走出三十里后,夏侯渊的人马突然出现。 赵云带着几百人向前抵挡,可是他转头一看,夏侯兰带着其他兵士全都跑了。 他不得已也急忙带着这几百人转头逃跑。 夏侯渊见他们还没接触就跑了,有些疑虑,命令部下道:“看一下车中是否真的是粮食。” 部卒拿刀刺开一袋,里面流出了白花花的稻米。 “再看看。” 部卒又连续划开好几车,都同样是白花花的稻米。 夏侯渊哈哈一笑说道:“李斜在叶县的将领勇猛,曹公有那么多兵将在都败了,可这宛县之将……早知道我就直接去攻城了。” “赶紧的,让兄弟们把粮车都押回博望。” 夏侯渊的部队押着粮车,走了还不到五里,突然后面鼓声大作,喊声震天,刚刚那些逃跑的敌军杀回来了。 “列阵,备战。” “王为,你带人先押粮车走,我来断后。”他又对部将王为喊道。 他的部将王为应了一声:“诺。” 带着两千人押着粮车就向前急忙跑了。 夏侯渊的军士还没列阵好,赵云和夏侯兰已经带人冲到他们面前,一阵冲击,他们的阵形已经散开,乱作一团。 夏侯兰憋了几次诈败的气,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的干一场了。 他的那些兵士同样也是憋着气,一阵猛冲下来,夏侯渊的军士抵挡不住,节节后退。 赵云拍马冲向夏侯渊,心想抓不到曹操,要是能把夏侯渊抓了或斩了,那自己功劳就更大了。 夏侯兰见赵云冲向夏侯渊了,也想来抢功,拍马冲了过来。 接住赵云打了十几个回合,夏侯渊知道自己不是赵云的对手,正在想办法逃离,又见夏侯兰冲他奔来,心里更急了。 他急忙趁着混乱中的一个空档,突然拍马向后逃去,心想损失些兵马没什么,只要截住了粮车,那也是大功一件。 可是他刚逃出不远,就见前面押粮队也遭到了敌军的袭击。 而且因为兵力的分散,正在被敌军追赶屠戮。 他知道自己上当了,便拍马向一旁逃去,自己的兵马他也不管了。 不过想管也管不了,他们能逃的就自己逃,逃不了的那也没办法。 主将已逃,他的军卒要么也跟着逃,要么被杀,也有不少人弃械投降的。 但是夏侯兰杀红了眼,不管是不是已经弃械投降,一并全都杀了。 原来在前面截击夏侯渊押粮队的是张郃的部队,李斜的计策是让夏侯兰带三千人押粮出城去叶县,故意让夏侯渊来劫。 在夏侯兰率兵出城后,张郃也带领两千人出城,并且绕路到了夏侯渊的后面。 夏侯渊劫得粮车后,必不会丢弃,会把粮车押回博望。 这时夏侯兰再从后追击,张郃又在前面截击,两军夹攻,夏侯渊必败。 而且此时的粮食已经是属于夏侯渊的,他也必会保护粮车,作战时便会有所顾虑,战力也就会打了折扣。 因为夏侯渊在博望还有兵马,他们也来不及清理战场,急忙押着粮车,向叶县急速行去。 而夏侯渊此战除了逃跑的几百人外,四千多人战死。 他回到博望,想要再带领兵马去追,探马回报,宛县臧洪率领两千人已经出城,正向博望而来。 他怕再次被前后夹攻,便按兵不动,等着臧洪来攻。 不过臧洪不会来攻博望,他只是带着两千人出城吓唬夏侯渊而已。 他领兵只出城十几里就停住了,知道夏侯渊不敢出兵,赵云他们也已经快到叶县时,这才带着人马回到宛城。 赵云和张郃、夏侯兰一起押运着粮食到了叶县,夏侯渊经此一败,宛城也还有四千多人马,也不怕会被他攻,张郃和夏侯兰的人马便都留在了叶县。 结束了 这本书写的很烂,所以成绩也是很烂。 写了12万字,才两百多收藏和两百多推荐票。 这两天我也非常犹豫,也想坚持写到一百万字,恰完全勤。 可是这本书要想有成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我写着也没有快乐,每写完一章,都知道自己写的是垃圾。 最后我决定了,与其写一本没人看的烂书,不如将时间用来好好研究和准备,写一本好一点的书。 写历史真的不好写,需要查很多资料,有时候怕写错,于是有些东西就不敢写。 而且我在写这本书时,其实也是一时兴起,几乎没有什么准备,当初以为,小说写了开头,就能一直写下去。 所以这本书其实并没有大纲,更没有存稿,每天都是现码现发,没有时间去设计情节,也没有时间去修改。 一切都是我的错,辜负了对这本书打赏和投票,以及正在追读的朋友,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句:“抱歉了!” 我并不喜欢三国这个时代,因为太残酷;但又很喜欢三国的故事,因为太精彩。 这本书没有人来骂我,说明其实也没几个人在看。 而我自己的感觉,我这本书只写发生了什么事,却没有去写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也就是少了情节,以至于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 同时,当局者迷,我这本书还有许多许多的缺点,是我自己没有发现的。 在此我也想朋友们帮我一把,指出本书的一些问题,可以让我以后去避免和改正。 这一次,我要好好的准备一下,至少要列出大纲和细纲,并且写到十万字存稿再发,这样就能有时间从容地去设计情节和写稿。 但那至少也要一个月之后了,希望如果对我还心存希望的朋友,到时再关注一下。 这本书有几位书友打赏,其实打赏最多的那个是我朋友(捂脸),还有坚持每天给我投票的朋友,真的是抱歉了! 《我在三国反曹操》结束了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大结局 夏侯渊兵败后,叶县现在又有了张郃和夏侯兰的兵马。 夏侯兰他们在攻击夏侯渊时也战死了一千多人,所以他们现在还有三千多人。 加上叶县原来的兵马,也有上万人了。 李斜一高兴,便要趁着胜势出击曹操,想早日把曹操打跑。 沮授劝道:“曹操还有两万多人,我们出击,恐怕胜算极小。” 李斜大笑说道:“不怕,现在我身边有这么多大将和兵马,赵云、张辽、高顺、张郃、夏侯兰,哪个不是有万人敌之勇?那曹操身边才有几员大将?现在正好趁此机会,打出一个声威,到时荆州也会威服于我们。” 沮授见李斜因为胜了两场,心骄轻敌,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便不再说什么了。 于是李斜点起八千人马,率领众将,向曹操的营地出发,只留沮授和两千人守城。 曹操接到夏侯渊兵败的消息时,知道此时李斜已不可战胜,正在考虑退兵回许都,然后再迁都到鄄城,以避李斜的锋芒。 可他还没找来众将商议,就有斥候回报说李斜亲率大军的挑战了。 他急忙把众将谋士召来商议。 郭嘉说道:“公不用惧,李斜恃胜怀骄而来,嘉观他此次必败。” 荀攸也紧接着道:“奉孝所言甚是,李斜来到,公不用避走,也不用急着与战,先磨一下他的锐气,再出奇兵,必能败李斜。” 曹操觉得也是,现在自己还有两万多人马,也不一定就会败,如果此战可以胜了李斜,自己也就不用迁都了。 他安排各营备战,但没有号令,谁都不许出战。 李斜率兵来到曹操营前,向曹操挑战。 不过曹操任由他如何谩骂,就是不出战。 没办法,李斜只得退后十里安营,三日后,又率兵来向曹操挑战。 曹操还是避不出战,李斜都急得想强攻曹操营寨了。 不过营寨也没这么好攻,虽然不如城池坚固,但四周也是围了高高的栅栏,还有壕沟、拒马、鹿角、战车等营防设备。 强攻的话自己会伤亡太大,而且曹操营内有这么多兵马,强攻是不可能的了。 李斜每隔几日就去挑战一次,就这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 正当他准备要领军回去的时候,曹操竟然带着大军来到他营前挑战了。 这次主动叫战权到了曹操手里,对他营中的兵士来说,士气多少也受到了打击。 但是如果不出战,那士气可就完了。 当下他点起人马,出营迎战。 两军列阵,一阵对冲。 此次曹操蓄势而出,战前又案行诸营,士气比较激奋。 攻战之时,士皆舍命,打得李斜的人马节节后退。 特别是许褚所带的侠客队,曹操也派他上了战场。 许褚带着人冲向李斜,一路无人能挡。 然后围住李斜,许褚与李斜对战,八十回合之后,把李斜刺落马下。 曹操吩咐过许褚,如果可以活捉李斜更好,所以李斜受伤落马后,许褚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捉到曹操面前。 李斜被捉,赵云他们军心大乱,更难敌曹操的人马了,很快就败了。 赵云和高顺等人也被活捉了。 曹操紧接着又进军宛县,臧洪本来想要据城抵抗,李斜写信劝他投降,免得宛县百姓遭难。 回到许都,曹操问李斜是否愿归降。 李斜说只要你答应以后不再屠戮百姓,我便可不再与你为敌,否则就请你杀了我。 曹操想了一下后,答应了李斜的要求。 从此,李斜便在许都和曹敏在一起,但他也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而是每天在家与妻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赵云和高顺他们也听了李斜的劝说,投降了曹操,很快就帮曹操平定了天下。 李斜最后活到了七十多岁,而当时,仍然是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