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唐873年》 第1章 明王降世 “妈,我正在回来的路上呢?” “买了,都买了,你要的种子都有。” “我自驾游回去的,现在还在资阳呢,马上就到内江了,估计一个星期左右到家吧!” “放心放心,我会小心的。” “在打雷下雨呢,不多说了,我得找个地方避避雨。” “好,拜拜!” 资阳市南津镇的一条山路边停着的一辆小车上,黎佐抬手轻点了耳朵上的蓝牙耳机挂断电话后,趴在方向盘上隔着挡风玻璃看了看车外。 此刻外面已是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了,而他停车的位置正好是在半山腰的山路上。 “不行,这里有点危险啊,暴雨天气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得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车避避雨再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方路边应该有一个石洞。” 一边想着,黎佐一边打火启动了车子,这条路他走过两三次了,虽说不上有多熟悉,但也大概记得沿途的一些特殊地点。 “早知道就绕个路走高速了。”一边慢慢开着车子,黎佐一边心生悔意的嘀咕道。 他本来是一个餐厅老板,因为疫情原因餐厅关门歇业后,他也就失业了,好在他还有一个做视频的副业。 黎佐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在平时经营餐厅之余,他会去查找一些历史资料,然后去一些历史遗迹采采风,最后做成视频上传到网站上。 常年累月下来,到现在他在某视频网站上的粉丝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家里虽然不担心他的经济问题,但因为疫情时有爆发,还是难免会担心他的安全。 这不,家里借着开农场之机,黎佐父母便以购买种子为由,把他叫回了家。 黎佐也没有反对,在成都跑了几个地方买齐了家里需要的种子后,然后又把租的的房子退了,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打包塞进了车里,就自驾回家了。 不过,因为沿途要去看望几个朋友向他们告别的缘故,黎佐最终放弃了走高速,打算一路游玩着回去。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路遇上了暴雨天气,这才有了眼前的一幕。 ...... 大唐咸通十一年,剑南西川道,资州,盘山县,铁山,北麓流民寨一破庙中。 穿着一身虎纹长袖t恤的黎佐正坐在一片废墟般的高台上,他的左手正拿着一把手弩放在膝盖上正对着下方之人,右手则杵着一把唐刀,一脸懵逼的与前方数十人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 他怎么也没想到,只是进洞探查一下而已,竟然迷路到了古代。 以前黎佐还特意找当地人打听过,知道半山腰的那个石洞并不深,只有不到十米就到头了,以前有人在里面居住过,基本没什么危险。 所以在他进去躲雨,听到洞里传来隐隐约约说话的声音的时候,他才敢放心的进去查探。 进洞没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个手提行李袋,他手中的唐刀和手弩便是来源于此,除此之外,还有二十支箭矢和十二根大黄鱼。 不过,那隐隐约约间传来的说话声似乎还在洞穴深处。 当时黎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艺高人胆大的就接着探了进去。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拐了一个弯的工夫,他竟然迷路了,并且还绕到了原本洞口的位置,不过,他搬进洞穴的行礼还在,但洞口却消失了。 “玛德,遇到鬼打墙了?” 不信邪的黎佐又走了一圈发现真的又回到原点后,顿时气闷的踹了洞壁一脚,然后诡异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他没想到自己那么随意的一脚竟然踢了一个洞口出来。 懵逼中黎佐顺着洞口往外一看,顿时惊得不由得瞳孔一缩,因为他竟然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古装打扮的人。 刚开始时黎佐还以为误闯进了什么剧组拍戏的场地,但很快他就发现不对了,因为外面那些人从始至终都是一脸惊恐的拿着各种武器戒备的看着他,加上那些人看上去又是一副真正的面黄肌瘦的样子。 “穿....穿越了?”见状,黎佐顿时有些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睛。 而事实也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眼前这些人确实是地地道道的的古人,还是一群没了生计的流民。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税收也越来越苛重。 当两税法开始实行起来时,是将绢帛折算成货币的方式用来计算,但在实际征税时,又刚好反过来执行。这样,来回的折腾间接导致了人民所缴纳绢帛数量实际上比原来多出了好几倍。 除了两税法之外,下层官吏又变戏法般变出现各种苛捐杂税,如什么住房税、青苗钱等。 加上开元年间安史之乱时北方士族百姓随唐玄宗南下入蜀避祸后,大量士族官僚豪绅大肆购买兼并蜀中土地。 特别是近年来南诏犯边,战乱波及了雋州、蜀州、雅州、邛州、眉州、黎州等川南十余州。 就在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和战乱影响的情况下,众多蜀中农民被迫四处流亡。 有的逃进了山里,有的则四处流亡乞讨,有的则四处劫掠为生,铁山上的数个流民寨便是逃亡进山的流民抱团取暖而结成的寨子。 人心是会变的,很善变,盛世的时候,人们不管信仰什么,道门也好,佛门也罢,归根结底信仰的还是朝廷,朝廷是人心稳不稳的根本。 可是到了乱世,人们不相信朝廷了,那就只能信仰满天神佛,很多时候,他们哪怕对鬼神的敬畏也强于对朝廷的敬畏。 或者说,在艰苦求生的流民们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到了满天神佛身上。 这帮流民亦是如此,在黎佐破壁而出之前,他们正在日常照例祈求破庙里的神像保佑,保佑他们能活下去。 跪拜一番后,众人正准备离去时,供奉神像的高台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神像破碎垮塌,一个人影出现在了原本神像的位置。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一时之间双方都是一脸懵逼的相互戒备着,谁都没有开口说话,也没人敢擅动。 黎佐想的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这么多人肯定打不过啊,我该怎么办? 而下方众人则想的是神仙真的显灵了,好激动,我该怎么办? 好一会儿后,就在黎佐在思考着怎么脱身时,人群中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忽然心中一动,出身上前一步跪拜道:“天下将乱,民不聊生,明王降世,普度众生!” 第2章 播州 大唐咸通十四年五月十五日,黔中道,播州,遵义县。 “杀!” “吼!” “杀!” “吼!” “.......” 不远处屋檐下在躺椅上躺着的黎佐有些感慨的看着校场上将士们杀声震天的训练场景,来到这个时代三年多了,现在的他总算是在这个时代站稳了脚跟。 刚穿越来时,黎佐有些彷徨无助,甚至很是惶恐,特别是在一脸懵逼的情况下被安上神仙下凡的名头后,他就更加惊慌了。 后来当黎佐得知自己穿越到了唐朝时,他一时还挺高兴的,心想着终于能见到盛唐的气象了,但是,他还没高兴多久,在得知如今是大唐咸通年间时,还是咸通十一年时,他顿时有些慌了。 黎佐对唐末这段历史虽然了解得不多,但唐末农民起义这一段历史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裘甫在浙东地区领导的农民起事,唐懿宗咸通九年,庞勋在桂州领导驻军起义,这两次变乱虽然很快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更大规模起事的先声。 唐朝末期,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皇帝和官员荒淫纵侈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手中。 农民负担沉重,统治阶级的腐朽制度的改变,加之战争连年不断,大多数农民的居住地变成一片废墟,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即使战火没有危急的地方,统治阶级为了支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无情压榨农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得纷纷起来反抗。 黎佐知道,等唐僖宗继位,更大规模的,使得唐朝灭亡的农民起义就要爆发了,紧接着就是藩镇军阀混战,乱世开启。 在得知了时代背景后,黎佐便绝了投靠大唐朝廷的心思了,毕竟,唐末的皇帝可谓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有喜欢玩音乐的,有喜欢赌球的,好不容易有一个勤政的,又被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所以,黎佐以为朝廷已经靠不住了,至于藩镇,他则完全就没想过,等乱世来临,且不说藩镇实力够不够,就算藩镇实力强大能够稳坐一方,黎佐投靠过去能不能得到重用先不说,对自己也毫无利益可言。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加上自己有“明王降世”的身份,黎佐决定以底层百姓为基石,自成一方势力。 有了决定的黎佐当即把自己带来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最后换成粮食,然后一边招募人马,一边让人四处传播“明王降世”的消息。 短短一年,在粮食的引诱下,四处装神弄鬼的黎佐在巴蜀地区便拥有了数十万信众。 想到这儿,黎佐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得不说,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宗教的确是一个蛊惑人心、发展势力的大杀器。 正当黎佐躺在躺椅上看着天空回想着往事怔怔出神时,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引着两个挺着大肚子的老者走了过来拱手对黎佐行礼道:“明王,罗侯来了。” “见过侯爷。”黎佐闻言顿时回过神来,坐直身子后朝着居中之人笑着拱了拱手见礼道。 播州侯罗太汪说是老者,其实也就五十多岁而已,加上过于肥胖,看上去有些显老罢了。 至于罗太汪身后那个胖老头,则是他的管家,也是他的幕僚,叫罗恒。 对于黎佐那看似无礼的行为,罗太汪也没有在意,撇了撇嘴后便坐到了黎佐左侧一旁的躺椅上。 罗恒见状则是束手站在了罗太汪的后面。 黎佐见状笑了笑,随即对面前的中年人说道:“军师也坐吧。” “谢明王!”石守道闻言拱手陈谢一声后,便走到黎佐右侧的凳子上端坐了下来。 石守道便是当初黎佐刚穿越来时那个率先给他安上明王降世这个身份的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他原本是剑南西川道汉州人,家道中落后被迫当起了流民。 这个时代,对朝廷不满的不光是底层的流民百姓,还有一些士人地主豪绅也是一样。 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鱼吃小鱼的情况下,一些小的地主豪绅也会被大的门阀世家所吞并,更别说家道中落的士人豪绅之家了。 特别是在巴蜀这块土地上原本的士人地主豪绅,随着唐玄宗入蜀避祸后,北方豪族大规模南下,自然而然的要从本地的豪族手中夺食。 “不知侯爷大驾来此有何贵干?”黎佐亲自给罗太汪倒了一杯茶后笑着开口道:“侯爷可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罗太汪闻言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后才开口回道:“两年前本侯就陈诺过,你帮我夺回播州后,我做我的安乐侯,其他事我一概不会管。” 顿了顿,罗太汪才面色沉重的说回正题道:“明王,本侯收到消息,果然如你所说的那样,罗闽人联合了南诏大军,现在已经集结到矩州了,不日恐怕就会大兵压境了。” “终于还是来了吗?”黎佐闻言一愣,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道:“既然早就猜到了,那有什么好担心的?” 本来黎佐以为两年前他们打败罗闽人收复播州等地时南诏便会出兵呢,为此他都做好了与南诏打游击战的准备了,岂料一连两年南诏都没什么动静。 罗太汪闻言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黔中经略使秦匡谋闻讯已经弃城逃奔荆南了。” “什么?”黎佐闻言顿时震惊到了,疑惑的道:“不是还有我们在这里挡着的吗?他跑那么急干什么?” 黔中经略使,全称是黔中经略招讨观察处置等使,领黔、施、涪、夷、辰、思、费、溆、播、南、溱、珍、锦、溪等州,约当今重庆涪陵、彭水、纂江、酉阳等地,湖北恩施、利川、建始等县市以南,湖南沅陵、溆浦等县以西,贵州铜仁、思南、遵义等县市以北地区,治地在黔州(今彭水)。 罗太汪见状顿时没好气的看了黎佐一眼后,有些无奈的解释道:“两年前我们轻松夺回了播州,又相继收复了夷洲、珍州、费州、溱州、南州等地,而南诏方面又没什么反应,加上这两年外面又有传言,说咱们已经和南诏方面联合了,秦匡谋兵少将寡的,大概是被吓到了吧。” 听到罗太汪的解释,黎佐顿时眉头一皱,叹了一口气道:“也就是说,咱们不但得独自抗敌了,还得防备其他唐军趁机夹击咱们?” 虽然知道秦匡谋在历史上确实是弃城逃奔荆南了,但黎佐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是闻讯望风而逃,并且还是在自己已经占据了播州,对他来说有了屏障的情况下。 这时,一旁的石守道忽然开口道:“明王,依属下看来,外面的谣言恐怕是南诏方面散布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离间咱们与唐军,现在来看,这条计谋显然是奏效了。” 黎佐闻言尴尬一笑,最初的谣言准确来说是战败逃进山里的罗闽人散布的,后面得到消息的黎佐为了站稳脚跟,让周边的唐军有所顾及,便派人暗中跟着扩大散布了这个谣言。 当然了,这件事除了黎佐和他设立的情报系统锦衣卫知道外,其他人对此是一无所知,包括军师石守道。 不过,在专心思考的石守道显然没有发现黎佐的异样,而是自顾自的说道:“不过,当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完全控制黔中道北部的机会。” 听到石守道的话,黎佐并没有回应,而是转头对罗太汪说道:“侯爷不必担心,两年前我就说过,只要侯爷守诺,我便保侯爷安全无虞,再说,今日不同往日,我早已命人在播州、夷州和费州的内江水沿岸要地修筑了关卡,南诏大军想要打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年前,有了人马的黎佐,自然需要一块安置的根据地,不然继续四处游荡下去,再多的钱财粮食也不够他消耗不说,人心也会逐渐散去。 但是,如今唐王朝虽然衰落了,但其自身实力还在,加上黎佐又不想过早的举旗造反,所以在蜀中抢夺一块地盘的想法就直接被他给啪掉了。 最后,黎佐把目光放在了地图上黔中道播州的位置。 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封域南极牂牁,西连棘道,东西一千四十里,周围远近三千里,盖西南奥区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为前门;西南出赤水、乌撒、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出湖广偏桥、沅州,为右肋。凡联三省,此地势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西通巴蜀,东连荆南,为中原入黔州的重要门户。 播州既连接长江通道,又连接乌江流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大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更是成一天然屏障,可以说播州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地,历来为兵家所重。 同时播州的自然资源也是十分丰富,它既有可耕种的沃土,又有适合放牧的原野,还有可供打猎的山林资源,山藏矿物更是储存量惊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安史之乱”后,随着唐中央政府的衰落,对于播州等西南地区的控制也大为衰落,西南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酋长纷纷割据自立,而唐中央政府亦无法阻止。 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播州僚人叛乱,次年,唐代宗以罗荣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负责平定播州僚人之乱,而后罗荣用7年的时间凿山开道,剿抚并用,播州叛乱终被平定。 平定叛乱之后,唐代宗为了继续掌控住播州这块西南要地,于是任命罗荣为播州侯,“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从此播州成为罗氏的世袭封地,之后罗氏历经四代,传至罗太汪,罗氏已统治播州八十余年。 在这八十余年的时间里,随着唐室的渐衰,播州罗氏开始直面日益严峻的周边局势,先是活动于今毕节及贵阳地区的“罗闽”人开始逐渐强大,强大后的“罗闽”人对播州是虎视眈眈,而后崛起于滇西北的南诏乘着唐室的衰落,又开始大肆东扩,播州这块富饶之地又首当其冲,被南诏国盯上。 最初,罗氏的前三代首领都有些本事,再加上当时的唐室还有点威望,播州还能保一时平安。 但是到了罗太汪这一代,罗氏终究还是没能保住播州这块富饶的土地。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闽”人联合南诏国一举攻占播州,罗氏第一次失去了对播州的掌控。 次年,唐宣宗派李鄠率兵击退“罗闽”人,播州又短暂的回到了罗氏的手中。 但是,因罗太汪实在是过于无用,播州能被他控制,不是因为他有厉害,而是背靠唐朝这棵大树的缘故,对于罗氏而言,唐朝强,则播州在;唐朝弱,则播州失。 事实上,最后也的确是如此,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随着唐廷自顾不暇,播州再次被南诏所占,而因唐军无力再收复,罗太汪只能是率领族人逃往四川泸州的叔祖家,自此罗氏算是彻底失去了对于播州的掌控权。 不甘失败的罗太汪,十多年里为了重新夺回播州的控制权,虽然多次联合周边唐军对占领播州的“罗闽”人进行招讨,但至今无果。 也就是说,播州是朝廷想收复而又收复不了的一块失地,黎佐就算占据了那里,朝廷不但不会说什么,甚至可能还会得到封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大义名分,所以,黎佐便把注意打到了在泸州焦急跺脚的播州侯罗太汪的身上...... 第3章 两年前 两年前,即咸通十二年正月初,剑南川东道,泸州,江安县,罗府。 寄住在叔祖家的播州侯罗太汪正有些烦闷的和幕僚罗恒喝着酒:“老恒啊,我这个播州后现在可有些名不副实啊,你说我还有机会收复播州吗?” “侯爷放心,将来一定还会有机会的。”罗恒见状连忙安慰道:“现在时机不好,再等等吧。” 罗太汪闻言仰头闷了一口酒后有些泄气的摇了摇头说道:“再不行,我恐怕得继续向朝廷请旨了。” “侯爷不可。”听到罗太汪的话,罗恒连忙劝道:“侯爷,如果您向朝廷请旨了,朝廷一定会派军前来,但依如今朝廷的形势,已然是无兵可派了,那就只有以利招募天下豪杰前来了,到了那时,这播州可就不是侯爷您说了算了。” 罗太汪闻言先是眉头一皱,随即毫不在意的说道:“无所谓了,我只想在播州做一个安乐侯而已。” 历史上的罗太汪在看不到收复播州的希望后,一面继续向朝廷请旨请求支援,一面则给太原的同族杨端写信求援,想利用杨端的力量去收复播州。 但是,播州虽然被收复,可却没有落到罗太汪的手里,因为主导播州收复之战的杨端,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之所以答应罗太汪去收复播州,不是因为想替罗太汪收回播州,而是想着自己占据播州。 由此,自播州收复的那刻起,杨氏就开始取代罗氏世袭播州地区,而后,唐廷也无力再替罗氏做主,为了让播州不至于反叛唐廷,唐朝也就被迫认可了杨氏对于播州的统治权,并授予杨氏播州刺史的世职。 如此,自杨端开始,杨氏正式成为中原王朝所认可的播州的新主人,这就是播州杨氏土司。 当然了,罗太汪对此似乎也没在意,唐朝灭亡后,罗氏便紧抱杨氏的大腿,成了播州地区的第二大土司,一直到明朝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时,罗氏土司才转投明廷,得了一个世袭卫指挥使的爵位。 罗恒见状本想开口再劝些什么,但张了张嘴一时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正在这时,一个下人小跑着走了进来,躬身拱手禀报道:“侯爷,外面来了一个和尚,自称能解决您现在所急之事。” “和尚?”罗太汪闻言眉头一皱,疑惑的道:“他还说了什么?” “回侯爷,他还说他是什么明王降世,普度众生来了。” “是他!”听到下人的回答,罗恒顿时一惊。 罗太汪见状颇为不解的问道:“怎么?老恒认识?” “不认识。”罗恒闻言摇了摇头,道:“不过,这个名头我倒是听过不少了。” 顿了顿,罗恒便解释道:“不瞒王爷,从去年开始民间有一个传闻,说是资州铁山的一个庙里有神仙下凡了,能起死回生,救民于水火,短短一年,蜀地到处都是狂热的信众,不但有流民,就连一些士人地主都成了他的信众。” 罗太汪闻言顿时震惊的问道:“此事当真?” “怕是不假。”罗恒见状点了点头,道:“我当初在听说这件事时,也曾派人前去铁山打探过,现场的痕迹不像是假的,另外,那人起死回生的事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的,当时很多人都亲眼见到了。” “只是那人一直行踪不定,外人很难发现他的踪迹,如果来人真是那人,侯爷这件事应该不成问题。” “好。”罗太汪闻言顿时一喜,连忙对一旁的下人说道:“快请!” ....... 罗府外,一头平头短发的黎佐看着眼前的高宅大院,再想到这一年来所见所闻的流民惨状,还真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希望这罗太汪识趣一些吧,不然到时候就别怪我举起屠刀了。”想到这儿,黎佐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不管是为了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也好,还是为了找一块地来安置那些凄惨的流民也罢,黎佐都需要得到一块地盘。 看来看去,就只有播州最合适。 播州不但是朝廷的失地,除了就算占据了也不会引来朝廷和其他藩镇的忌惮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地多人少,整个播州竟然才两万多人,还不如周边几州一个县的人口多。 而黎佐之所以要找罗太汪这个播州侯,除了是需要攻打播州的一个大义名分外,再一个便是需要联合罗氏在播州的势力,里应外合,减少伤亡。 ...... 见到罗太汪后,黎佐只是不卑不亢的拱手见礼道:“见过播州侯!” “大师不必多礼。”罗太汪见状点了点头,随即指了一旁的座椅道:“坐!” “多谢侯爷!”黎佐闻言称谢一声后,便依言走到一旁坐了下来,好在如今这个时代高脚座椅已经逐渐取代了跪坐的方式了。 当看到丫鬟端上来的茶水后,黎佐不由得眉头一皱,虽然不是那种加香料和羊油煮的茶,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事实上,泡茶是从明朝开始才普及的,在此之前的主流饮茶方式是点茶,所谓点茶,就是将团茶碾碎茶末,用热水冲点,通过茶筅将茶末与水搅和融为一体。 唐、宋两朝的雅士,多喜爱“团茶”,就是一种重约40克且表面雕有龙凤纹样的小茶饼。 唐人饮团茶时,习惯先将茶饼掰开揉碎,然后,放在火苗上炙烤,当茶叶被烤碎成粉末后,再投入锅中放入香料一同熬煮。 茶圣陆羽认为,这种饮茶的方式会破坏茶叶的本味,所以,便加以改良,创造了“煎茶”之法。 所谓“煎茶”,就是将茶饼以炙、碾、罗三道程序进行初步处理,随后,再将被加工成小颗粒的碎末放到火上加水煮透。 喝贯了后世泡茶的黎佐,是真喝不来点茶、煎茶这样的茶水来。 不过,黎佐虽然不喜,但也没有在意,他来此毕竟不是喝茶来了。 没等罗太汪发问,黎佐便率先开口道:“敢问侯爷可是在为收复播州之事烦忧?” “没错。”罗太汪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道:“你有何解?” 黎佐淡然的笑了笑,道:“我有信众百万,可以帮你收复播州。” “你有什么要求?”罗太汪闻言眉头一皱,随即也是笑了笑道:“白帮忙的事本侯可不信。” 黎佐见状也不废话,直接道:“第一,我需要侯爷提供一万人的武器装备和粮食。” 一万人,是黎佐用带来的金条暗中招募训练的,分别藏于蜀中的几座山中,在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的情况下,这是他能做的极限了,这也是他迫切的需要打下播州这个根据地的原因。 “理应如此!”黎佐话音刚落,罗太汪便立即点头道。 “第二,收复播州后......” 这次,没等黎佐说完,罗太汪便抢话道:“我做我的播州侯,其他的我一律不管。” 一旁的罗恒见状刚想张嘴劝解,便被罗太汪抬手制止了。 “第三,我需要侯爷联络播州势力里应外合,并且您得率军佯攻芙蓉山(娄山)。” 其实黎佐运用的还是历史上杨端使用的战术,联络本地势力反扑,一路大军明攻娄山,一路大军则暗度赤水,一举便能攻破播州。 罗太汪闻言再次点了点头,道:“没问题,臾、蒋、黄播州当地三大僚人部族势力正在遭受南诏人的掠夺,我想他们会很乐意帮助咱们的。” “既如此,侯爷便可放宽心,播州我一定给你收复回来,只要侯爷守诺,我便能保您世代安全无虞。” ....... 咸通十二年二月中,在罗太汪一切准备就绪后,黎佐和罗太汪便各自率军按照先前的商议出发了。 罗太汪这个播州侯到达娄山下,便派兵猛攻南诏军,果然吸引了南诏主力的注意。 黎佐则亲率一万人马暗度赤水突袭播州,在臾、蒋、黄播州当地三大僚人部族势力里应外合下,一举而定。 当再次走进播州府邸的时候,罗太汪都还是不敢相信,播州竟然就如此简单的就收复了。 “侯爷,我刚收到消息,上个月南诏在雋州被朝廷大败,播州这里的兵力已经被抽调走一半了。”见状,罗恒抿了抿嘴还是开口道:“他们应该知道这个消息。”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罗太汪闻言毫不在意的笑了笑说道:“明攻娄山,暗度赤水,里应外合,前些年又不是没机会,但我们想到这些计谋了吗?” 对比如今的战术战略,罗太汪总会想起前些年率军在娄山下死磕南诏军的场景,伤亡惨重不说,十年来也没能收复播州,不得不让他感到惭愧。 ........ 就算过了两年后的今天,每当提起收复播州这件事时,罗太汪还是感到有些羞愧。 不过,他虽然知道黎佐智计百出,但对于黎佐究竟能不能守住播州,他还是有些不确定:“南诏、罗闵人联军可是有十万大军,你们真的能守住?” 黎佐闻言只是淡定的笑了笑,道:“侯爷还不知道咱们辖下的播州、夷州、珍州、溱州、南州和费州总共有多少人吧?” 罗太汪闻言一愣,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按照十余年前的记载,播州不到两万人,其他几州加起来应该也就三十多万人吧,就算你们带了一些流民入播,加起来应该最多也就五十万人吧?” 黎佐见状只是笑了笑,转头对一旁的石守道说道:“军师,民政方面的政务是由你在主管,那么就由你来告诉侯爷吧。” “是。”石守道闻言先是拱手应了一声后,随即才对罗太汪拱手说道:“不瞒侯爷,如今播州的人口都不止五十万了,而加上其他几州,咱们下辖的总人口在一百四十万左右,并且随着明王的名声传出去,流民还在大量往这里涌来,依照我们政务部的估计,到年底咱们的人口便能突破一百五十万。” 黎佐打下播州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安置那些可怜的流民? 所以,在攻打播州之前,黎佐便让石守道联络蜀中各地的流民前来了。 流民问题向来是各地官府颇为头疼的问题,现在有黎佐这个冤大头收容,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所以各地也就没人阻拦。 随着播州底定,大批量的流民也紧随其后的跟着进来了。 黎佐一边安置流民,开荒种田,兴修水利,一边又让人教导当地的僚人学习中原汉人的先进技术,一边还得招募青壮训练军队。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两年过去了,到如今终于才算是站稳了下来。 “嘶!”罗太汪和罗恒二人闻言顿时倒下一口冷气,相互对视一眼后,罗太汪才砸吧砸吧嘴感叹道:“据我所知,南诏也才一百多万人口吧?我们这里的人口都比南诏多了?” 黎佐见状点头笑了笑,没再这个话题上多聊,转而说道:“侯爷,现在你可以向朝廷请旨求援了。” “求援?”罗太汪闻言顿时一愣,有些不解的道:“你不是说能挡住南诏的入侵吗?为何还要求援?” 黎佐并没有回答,而是笑着看向了罗太汪身后的罗恒。 罗恒见状连忙对罗太汪解释道:“侯爷,求援是一个态度,同时也是向朝廷表明播州已经收复。” “哦,原来如此。”罗太汪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道:“可是现在求援的话,朝廷派来援军了怎么办?” “无妨,就算有援军到来,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表面而已,到时你就说是你的兵马便是。”顿了顿,黎佐接着道:“再说,就算朝廷收到消息,一时恐怕也无暇他顾,就算派军前来,恐怕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 “哦?”罗太汪闻言顿时疑惑的道:“为何?” 罗恒和石守道也同时把疑惑的目光看向黎佐。 黎佐见状笑了笑,道:“老皇帝病重,朝廷里现在恐怕在争权夺利呢。” 现在已经五月了,再有两个月,唐懿宗就会病死,唐僖宗李儇会在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拥立下在灵前继位。 如今的李儇还是个幼弱之人,继位后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处置全部听由宦官田令孜等人之口。 而等田令孜等人完全掌控朝局,则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到了那时,黎佐应该能完全控制整个黔中道及荆南道的忠州、万州、夔州,把控住巴蜀的东大门了。 更有甚者,占据山南西道大巴山以南的州县也不是没有可能,那样一来,入蜀的北大门和东大门就都被控制在手中了,黎佐在蜀地岂不是为所欲为的关门打狗? 不过,这些计划现在还只是计划而已,具体实施还得依后面的局势而变。 在得知了安全无虞之后,罗太汪和罗恒便放心的离开了。 等罗太汪二人走远后,石守道才起身拱手问道:“敢问明王,黔州的事如何安排?” “不急。”黎佐闻言谈定的笑了笑,道:“再等等看。” “等?”石守道闻言颇为疑惑的道:“难道此事后面还有变动?” 第4章 局势 “秦匡谋不战而逃,身为荆南节度使的驸马杜悰一定不会放他离开,多半会囚禁后上疏弹劾,而朝廷对于不战而逃的秦匡谋一定会下诏处死,那时我们便可名正言顺的控制黔中道北部地区了。” 杜悰,杜式方之子,三朝宰相杜佑的孙子,诗人杜牧的堂兄,杜行敏的来孙。 他这个人很有意思,被尚公主,办事不积极,有点明哲保身,事不关己的做法,有他父亲杜式方的身影! 杜悰是794年出生,经历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可以说是九朝元老了,他作为驸马,不挣权,不被皇权猜忌,虽几经起伏,但仍屹立不倒,跟他的不作为和忠心有关。 历史上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弃城逃奔荆南后,杜悰的做法有点越权了,他先把秦匡谋关押,然后弹劾,而朝廷下命令处死秦匡谋,八十岁的秦匡谋连惊带吓,得病而死。 不过,今年年底,八十岁的杜悰也会病死在任上。 想到这儿,黎佐忽然心中一动,连忙对一旁的石守道说道:“军师,召集各大将领前来议事。” ...... 另一边,走出校场的罗太汪转身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这座军营后,随即转身边走边问道:“老恒,你看出什么了吗?” “深不可测!”罗恒闻言摇头叹了一口气道:“这两年来,我们看到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他们暗中的事情我们可是一无所知啊。” 罗太汪闻言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愣了愣后,又若有所思的问道:“你说,他黎佐究竟想要做什么?” “侯爷,乱世恐怕将起了。”罗恒并没有回答,而是意有所指的说了一句。 罗太汪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毫不在意的笑了笑,道:“与我无关,本侯只想安心做个安乐侯,仅此而已。” 见状,罗恒皱了皱眉头,随后叹了一口气道:“侯爷,有些事,有些时候恐怕不是我们自己能做得了决定的了。” “无妨,真到了那一步再说吧。”罗太汪闻言还是不在意的笑着摆了摆手。 罗恒见状张了张后,索性不再多劝,转而说道:“对了侯爷,太原杨氏那边有消息了。” “怎么?他们难不成还真准备来抢夺播州不成。” 自从两年前收复播州,罗太汪告知了黎佐他原本准备向太原杨氏杨端求援的打算后,黎佐也就顺便告诉了他杨端的打算。 本来罗太汪还不太相信,所以便让罗恒关注了太原杨氏的消息。 罗恒闻言点了点头,道:“因为咱们这里毫无进展,已经有传言说朝廷准备以“永镇斯土”的条件,召集天下豪杰前来平叛了。据报,杨端看到这个颇为诱人的条件,已经在暗中联络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这八姓子弟了。” “什么?永镇斯土?”罗太汪闻言顿时一惊,颇为愤怒的道:“我罗氏为朝廷镇守播州近百年,朝廷就准备这样抛弃我们了?” “侯爷息怒。”罗恒见状连忙劝慰道:“侯爷,如今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廷了......” “不必说了,本侯明白。”没等罗恒说完,罗太汪便摆了摆手道:“老恒,接下来你速办两件事,一是向朝廷奏捷同时求援,播州、夷州等数州县被收复的事情以及南诏大兵犯境的消息也该让朝廷知道了;二是向朝廷请旨,既然朝廷开出了“永镇斯土”的条件,没道理便宜外人,另外,看能不能把黔中经略使运作到手。” “是。”罗恒闻言连忙应了一声后随即又问道:“敢问侯爷,是给黎佐请赏吗?” 因为罗恒知道,罗太汪自己是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兴趣去当什么经略使的,周边有条件有实力的,就只有明王黎佐了。 再说了,罗太汪就算当了经略使,最后也只会有名无实,毕竟大军都掌控在黎佐手里。 罗太汪闻言点了点头,笑道:“他帮我坐稳了播州侯的位置,本侯不能不报答,再说了,与其让外人来,还不如把这里送给他,至少,本侯能安心的当我的安乐侯。” 罗太汪明白,如果真让杨端他们率军来此,他这个播州侯还能不能保住都另说,再说了,既然已经和黎佐合作了,那就索性更彻底一些。 罗恒闻言则是颇为欣慰的拱手应道:“是,仆明白了。” 罗太汪点了点头,随意的问了一句:“还有什么事吗?” “据说庾、蒋、黄三大僚人部族势力已经完全投靠黎佐了,这些部族的僚人百姓也都分得了土地,并且黎佐还给他们发放了新粮种。” “他们被吞并是意料之中的事。”罗太汪闻言点了点头道:“不止他们,如果我所料不错,其他各地的僚人部族和罗闵人部族恐怕也已被黎佐给吞并了。”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播州除了咱们罗氏外,已经没有一个大族了?” 顿了顿,罗太汪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咱们府上没事吧?” “府上没事。”罗恒闻言摇了摇头回道:“我们虽然在此地经营了近百年,但经过几次战乱,现在的我们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大族而已了。” “另外,除了我们,还有一个大族在。” “哦?”罗太汪闻言顿时好奇了,连忙问道:“是谁?” 罗恒闻言嘴角扯了扯,笑道:“新明黎氏。” 罗太汪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也笑道:“他们还没放弃呢!” ...... 军营,议事堂中,黎佐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沉思着时,石守道领着七个人走了进来分列在沙盘的两边后齐齐的拱手见礼道:“参见明王!” 黎佐闻声顿时回过神来,笑了笑抬手虚扶一下后说道:“诸位不必多礼,请起!” 等众人起身后,黎佐才继续道:“南诏大兵压境的消息想必各都位已经知道了吧?” 众人闻言相互看了看后,随即齐齐的拱手应道:“回明王,末将等已经知道了。” “那好,现在,咱们的机会来了。”黎佐见状点头笑了笑后接着道:“诸位跟着我也有两三年了,除了两年前那场有些儿戏的战斗外,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经历过,训练了两三年,现在,到了检验你们火候的时候了。” 第5章 安排 “当初你们跟我的时候,我就向你们承诺过,会带着你们掀了这不平的世道,但是,现在时机未到,我们只得暗中积蓄实力。” 听到黎佐的话,众人顿时激动的应道:“请明王吩咐!” 黎佐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今朝廷虽然势弱,但其实力依在,不过,随着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如今整个天下已经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已经不远了。” “而在天下大乱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得要积蓄足够的势力,如果一直处于暗中,咱们的实力发展太慢不说,泄漏出去也是一大麻烦。” “所以,我的打算是,由暗转明,大方发展。” 听到这儿,石守道顿时心中一动,开口说道:“明王的意思是,借助这次南诏北犯之机,鲸吞黔中?” “没错。”黎佐闻言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石守道一眼后笑道:“如今随着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弃城而逃,镇守黔州的那五千兵马也是逃的逃,散的散,留下的也是军心涣散了,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现在既然机会出现了,咱们没有不抓住的道理。” 黎佐本来的打算是等秦匡谋被处死后再趁机吞并整个黔中道的,不过他随即又想到了如今是唐末藩镇混战局面,自己没必要如此小心谨慎。 并且,在想到荆南节度使杜悰也快病死的消息后,黎佐想到的是借吞并黔中道之机,看能不能把杜悰引来,然后再趁机拿下荆南道归州以西的忠州、万州和夔州三州,控制入蜀的东大门。 就算杜悰不来,黎佐也可以借押送秦匡谋家眷的机会,拿下以上三州之地。 “明王英明。”石守道闻言先是拍了一个马屁后,接着便道:“敢问明王,我们是否还是以播州侯的名义出兵?” “暂时来说,咱们还是的借用播州侯的名义。”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道:“不过,借用他人名义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军师你那边准备一下,等我们歼灭来犯的南诏军后,你恐怕得带着礼物去一趟长安,看能不能把黔中经略使的位置给运作下来。” 等打败南诏军,加上先前收复播州等地,可以说,黎佐的军功方面是足够了,接下来只需带着礼物走通宦官田令孜的关系就好了。 虽然如今的田令孜地位还很卑贱,但黎佐知道,等七月份唐僖宗继位,田令孜便会由一个小宦官一跃而为四贵之一,成为枢密使,加以兵权在手,成为当时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 到时田令孜大权在握,如果谁想做官,就得走他的后门,向他送礼行贿,并且,他任命官吏或赐予爵位,并不需要向皇帝汇报,他自己完全可以作主。 黎佐打的就是贿赂田令孜的主意,到时有了一官半职在手,他便可以学着历史上的王建一样堂而皇之的吞并巴蜀其他势力了。 石守道当然也知道他们目前尴尬的情况,所以在听到黎佐的话后便立即应道:“是,属下定不负明王所托!” 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道:“当然,在这之前,咱们必须得把黔中道完全控制住才行,如此一来,就算朝廷不答应,咱们便可借机直接起事了。” 说着,黎佐抬起头把目光看向左边的第一个彪型将领安排道:“连兴保,你的第一军立即北上,进驻南州、黔州、涪州和施州、思州、溪州等地。” 黎佐使用的军制是如今这个时期唐朝的军制改编而来,即五人为一伍,设立一名伍长;二伍为一伙,设立一位伙长;五伙为一队,设立一名队长,再加上旗手等人,一个队总计人数在六十人左右;五队为一营,设校尉一人;五营为一厢,设都尉一人;二厢为一都,设都将一人;五都为一军,设都统一人。 按照这个标准,加上军中掌书记等职员,一个军满编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经过两三年的不断招募训练,如今黎佐麾下的大军已经有了七万多人了,当然,除了第一军和黎佐的亲卫军是满编外,其他军都在一万人左右。 “末将领命!”连兴保闻言连忙拱手应道。 黎佐见状点了点头,连兴保是他招募训练的第一个将领,在他刚穿越过来时,连兴保和石守道一样,都是最初见到他的那一批人之一。 连兴保出身于军武世家,太和三年(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 后来朝廷用李德裕为剑南节度使,整顿边防,淘汰了一些废弛的兵将,连兴保家族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没落的,到了连兴保这一代时,其家产已经被蚕食殆尽了,空有一身武艺的连兴保便被迫当起了流民。 原本连兴保是打算应召前去参加平播之战,以积累军功重新起家的,但到了铁山后便见到了黎佐降临的一幕。 加上石守道的那句“天下将乱,民不聊生,明王降世,普度众生”的遏语,顿时让本就对朝廷失望的连兴保动心了。 在石守道跪拜黎佐后,连兴保便跟着第二个跪拜了下去,后来他更是当了黎佐三个多月的亲卫,直到黎佐在乐至决定招募青壮训练后,他才留在了乐至的婆娑山训练新兵。 可以说,连兴保和石守道一样,是黎佐来到这个时代后最早一批心腹之一,黔中道北部防线,甚至江关(瞿塘关)交给他,黎佐颇为放心。 正在这时,石守道忽然开口道:“启禀明王,属下以为,思州之地不可妄动。” 黎佐闻言眉头一皱,随即也反应了过来,从隋朝年间蓝田县人田宗显统率十姓南下戍边开始,思州田氏已经经历了九世,现如今已经在那儿扎下根了。 特别是开元二十三年靖难有功后,义军兵马使田氏加思州节度使升中书侍郎,到如今的田佐禹于咸通十一年授义军兵马使,仍领思州节度使。 想到这儿,黎佐便一边敲打着桌面一边思考了起来。 石守道见状继续道:“思州兵马虽然不多,但三千兵马凭借地形优势,咱们贸然进军恐伤亡甚大,再者,咱们现在还没到和朝廷撕破脸的地步。” 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军师以为,思州该如何处置?” “回明王,依属下之见,思州可暂且不管。”顿了顿,石守道拿起一根木棒在沙盘上比划着继续道:“现在费州、珍州已经在我们手里了,接下来连将军会进驻黔州、施州和溪州等地,想来充州、锦州明王也会派人前去。” “如此一来,思州就会完全处于咱们的包围之中,如有需要,随时可取。” 黎佐闻言盯着沙盘沉思了片刻后,随即才点了点头做下决定道:“好,思州暂且不动,此外,各地官员除罪大恶极之辈,其他的也暂且维持现状。” 想了想,黎佐抬头对着连兴保之后的一个将领接着安排道:“蔡从愠将军,你的第二军从费州南下收复充州,同时吸引南诏大军的注意,如南诏军攻去,你配合驻守在夷州的李子望部歼灭来犯之敌,而后东进拿下锦州、辰州、敍州和奖州等地。” 说罢,黎佐便转头看向石守道身后的将领安排道:“李子望将军,韶明关我便交给你了。” 锦州、辰州、敍州和奖州等地黎佐是必须要拿下的,等将来中原乱起,他便会由此东进拿下湖南,南下进入桂州、安南和岭南。 有南方半壁作为统一天下的大后方,黎佐到时北伐便能轻松不少。 “末将领命。”蔡从愠和李子望二人闻言连忙拱手应道。 如果说连兴保是彪悍壮实的话,蔡从愠和李子望二人则是显得很瘦了,蔡从愠是又高又瘦,有一个麻杆的绰号,而李子望则是很瘦小,长得又有些黑,私下都叫他瘦猴。 黎佐点了点头后,随即看向右边的一个光头将领说道:“和尚,乌江关便交给你了,另外,三千飞骑营也归你调动,必要时,我的亲卫军也会由你调动,我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全歼来犯之敌。” 第6章 来势汹汹 和尚,本名叫和安业,他倒不是真的和尚,只是小时候生了一场重病导致头发脱光后就此变成了光头,然后便有了这么一个称呼。 和尚也是黎佐刚穿越来时见到的第一批人之一,同时,和尚也是摩尼教的信众,特别是在其病好后对明王降世那一套深信不疑。 摩尼教便是后世熟知的明教,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所以,黎佐以一句“黑夜已尽,黎明即起,明王降世,普度众生”,便成功的将和尚变成了自己的死忠迷弟。 和连兴保一样,和尚也是黎佐的心腹三大将之一,所以他便把最为重要的新筑的乌江关交给了对方。 乌江准确来说现在还不叫乌江,而叫内江水,因为播州人烟稀少的原因,后世的乌江关如今还只是渡口。 黎佐率军进入播州后,先是烧出了水泥,然后让人在后世乌江关的位置规划修筑了一道乌江关。 如今两年过去,乌江关早已成型了,黎佐相信,就算不敌南诏和罗闵人,但挡住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他才对南诏犯境的消息淡定对之。 “是!”和尚是个话不多的人,听到黎佐的安排,他只是郑重的拱手应了一声。 黎佐见状点了点头,想了想看向站在最后方的一个将领说道:“裴老将军,你的第五军就驻扎在芙蓉关,一是防备剑南方面的敌人,再一个便是做好随时支援南北两线战事的准备。” 加上亲卫军和飞骑营等特殊兵种,如今黎佐拥兵七万余,比起大多数藩镇来,他的规模只能算得上是中等。 毕竟,如今的藩镇兵力多的如范阳节度使就有十余万大军,六七万的也不在少数。 裴养重是江西道抚州人氏,在咸通二年(861年)播州等地再次被南诏占领后,朝廷无暇顾及之下,便下诏召集天下豪杰前来平叛。 裴养重便是第一批到来的人,他本想来这里立上一份军功好觅得一份前程,但奈何来此前后近十年,大小战斗数十次,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始终没能收复播州。 最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裴养重只得投靠了一心想要收复播州的播州侯罗太汪。 裴养重也是运气好,刚投靠罗太汪没几个月,黎佐便找了去,然后他便如愿以偿的攻进了播州。 不过,罗太汪显然不是一个喜欢管事儿的,播州稳定后,他便只留下了几百兵丁,然后把包括裴养重在内的数千人马悉数打包送给了黎佐了。 黎佐也没客气,不说是汉人了,就连僚人、罗闵人,甚至南诏人,在他的军队中都能见到,无非就是大乱了重新编制而已。 “明王放心,末将必不负所托!”裴养重闻言连忙拱手应道,十多年了,曾经那份立功受赏,报效朝廷的心思早就磨灭掉了,如今他所求的,不过是马革裹尸而已。 现在,黎佐给了他独领一军的机会,裴养重已经很满意了。 黎佐见状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既如此,各位就下去做好准备吧。” “是!” ........ 等将领们都下去后,原地留下的就只有石守道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了。 “军师坐吧!”黎佐揉了揉眉头先是对石守道说了一句后,随即才看着那个年轻人说道:“说说你们打探到的消息。” 年轻人叫张贵波,他便是外面传言中那个被黎佐给起死回生的人。 咸通十一年六月,张贵波和一帮小伙伴在资江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捞起来时整个人已经没了呼吸了,就连当地大夫看过后都表示无能为力了。 黎佐恰好路过那里,在现代的习惯使得他下意识的就跑过去开始救人。 其实所谓的起死回生,不过是心肺按压复苏和人工呼吸而已,在后世不过是常识性的知识。 自从被黎佐救活后,张贵波便一直跟在了黎佐的身边报答救命之恩。 再后来,黎佐便教了他一些关于情报系统方面的知识,就这样,锦衣卫便在无形中建立起来了。 “启禀明王,据属下等探查到的消息,南诏国此次入侵我大唐,一共分了三路,一路又去攻打安南,一路则进入了雋州,另一路就是咱们这里。” “其他两路各五万余兵马,而来此攻打咱们的,加上罗闵人,总兵力已经超过的十万。据报,为了此次大战,南诏已经强征了其国内十二岁以上的男子,甚至就连一些妇女,都被征来当作运送军资的民夫了。” 黎佐闻言眉头一皱,来势汹汹的南诏,看来这是准备博最后的疯狂了。 就在咸通二年南诏再次侵犯播州之时,他们同样率军攻占了唐朝的安南地区,唐廷被迫迁交州于海门镇,并屡次派兵征讨,均不能收复安南。 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主持收复安南事宜。高骈抵挡前线后,集结岭南五管(指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兵力,一面招抚当地部族,诛杀叛军首领,一面则按着南诏军爆锤。 至咸通七年(866年)高骈一举攻打交趾城,斩杀南诏将士达三万人,还攻破了两个归附南诏的部落,一万七千多人被俘。在整个征南过程中,高骈以少胜多,以五千将士破敌十余万,最终成功收复了安南地区。 如果不出意外,侵犯安南的南诏军同样会遇到他们的生死仇敌高骈,然后被高骈再一次爆锤打得全军覆没。 而如今播州这里又有了自己重兵防守,南诏军这一路的攻伐最终也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唯一担心的就算西川雋州那里,要知道,历史上可是让南诏军一路打到了新都了的。 历史上西川的南诏军好像是在听到高骈入川的消息后吓得主动退兵求和的,不过最后还是被高骈领兵五千在大渡河大破南诏,擒杀其酋长数十人,一战完全打残了南诏国。 使其在中原大乱之时,再也无力北犯,并且先一步在唐朝灭亡前灭亡了。 见状黎佐紧皱着眉头苦恼的样子,石守道抿了抿嘴后不由得问道:“明王可是在有心西川那里的战事?” 第7章 布局 “剑南西川道虽有五万大军,但从咸通十二年奸相路岩任剑南西川道节度使一年多以来,任用亲信边咸胡作非为,导致西川道军心涣散,至今未能恢复,如今南诏北犯,西川南方数州恐怕难以守住。” 顿了顿,黎佐接着道:“而西川一乱,朝廷必然会派遣精兵强将前来,如此一来,对咱们来说可不是好事。” 历史上,成都被围困后,唐朝先是派来了右武卫上将军宋威,接着又是左神武将军颜庆复,安南战事结束后,高骈又马不停蹄的率军入蜀,直接打残了南诏,而后高骈便镇守在西川担任了三年的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直到中原乱起。 这三人都是唐末有名的名将,黎佐还不想过早的对上他们。 听到黎佐的分析,石守道不自觉的眉头一皱,道:“路岩年初就被调回了朝廷,如今快半年了,成都守将卢耿应该已经整顿好兵马了......” “路岩虽然被调回了朝廷任中书令,但剑南西川道节度使一职还是他在兼着,此外,他的亲信也基本还把控着西川的各个要职。”没等石守道说完,黎佐便摆了摆手打断道:“再说了,兵马也不是那么好整顿的,更何况还是边军。” 路岩自幼聪敏过人,咸通三年年官至大唐宰相,时年36岁,任相8年,在位收受贿赂,任人唯亲,任用小人边咸,伙同韦保衡,权势熏人,被称为“牛头阿旁”。 路岩都把肥己利己为己任,并且没有满足与止境。唐懿宗时大部分宰相都是这样为官的,宰相韦宙在江南有良田上千顷,而且都是膏腆之田,韦宙被唐懿宗称为“足谷翁”,而史称路岩的亲信边咸,搜刮的钱财更是可以赡养全国的军队两年。 正所谓天夺之鉴,而益其疾;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路岩将官场顺境视为其必,而忘掉所有的敬畏与修德,天天做着天怒人怨之事为当然,他本能在最好的年华做出耀眼夺目的非凡成绩,他本应在最好的年华做出让人敬仰的传世伟业,但可惜,这是一个被利欲蒙蔽双相的人,走在让人唾弃的路人反而长得意洋洋。 驸马韦保衡是个阴险的人,更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本来想通过扳倒路岩上位,经过权衡分析后,发现难度有点大,于是他改变策略,就拼命巴结和结交示好路岩。 为了让路岩把他当作知己,韦保衡多次和路岩一道弹劾迫害揭发路岩的人,还对唐懿宗说要和路岩共进退,路岩非常感动,对韦保衡再不防范,在路岩大力荐举下,韦保衡也被提升为宰相。 韦保衡暗中培植党羽,广招亲信,他自觉时机成熟时,便开始排挤路岩,指使党羽上书弹劾路岩,亲自向唐懿宗进谗陷害路岩。 其实也不完全是栽赃陷害,毕竟路岩一直在干着坏事。 最终路岩出局被贬,成为了剑南道西川节度使。 但就算到了这般地步,路岩也没有丝毫收敛,还是任用亲信边咸大肆在西川搜刮。 今年年初再入京,升迁为中书令,封魏国公,重掌大权。 但黎佐知道,等唐僖宗继位,路岩还是会继续被贬,后又被免官、流放、抄家,最后赐死。 历史上,南诏军入侵后,因为西川边军溃烂,使得南诏军长驱直入,短短数月,便打到了邛州,要不是右武卫上将军宋威紧急入川抵挡了一波,两线作战之下,成都就有可能被南诏攻陷了。 而现在对黎佐来说,他既不希望南诏军祸乱西川,也不希望朝廷派遣其他军队进入西川。 石守道闻言想了想后说道:“可是现在咱们担心也没用,再说,东西两川八万多的兵力,在有我们牵制的情况下,属下想来他们应该不会败得太惨。” “另外,咱们可以暗中提醒成都守将卢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崔充,让他们有所准备,做好应对。” “也只能如此了。”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道:“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这里打得狠一点才行,最好是把南诏的主力都吸引过来。” 至于自己这里能不能打得过,黎佐从来没有担心,不说其他,光是武器优势方面自己就能完虐南诏了。 石守道紧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后,张了张嘴想问些什么,但一时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黎佐见状,笑了笑道:“军师有什么疑惑便请直说吧。” 石守道闻言抿了抿嘴,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启禀明王,其实如今我们的实力应该已经足够全局巴蜀了,我们为何不直接起事呢?” 黎佐闻言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军师,风折高林木,枪打出头鸟啊!” “枪打出头鸟?”石守道闻言顿时一愣,意思明白了,但又没怎么明白。 黎佐见状这才反应了过来,道:“这里的枪是另外一种兵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箭射出头鸟,出头椽儿先朽烂。” “现在国内局势还不明朗,外部又有南诏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咱们仓促起事,到时就会面临南北夹击的风险。” 顿了顿,黎佐接着道:“而我之所以先据黔中,一来是为了借助朝廷的力量先把南诏这个外患打残,使其无力北犯;再一个,也是借此练兵,咱们虽然拥兵数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农民,兵力看似不少,但战力有限。” “与其直面官军,倒不如先拿南诏蛮军练练手,毕竟,比起官军来,蛮军要弱上不少。” 这个时期唐朝内部虽然混战不断,但不管那方的实力,都是能按着周边部落爆锤的存在。 而巴蜀这里的唐军虽然败仗不断,那是因为主将无能、粮饷短缺、军备废弛等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但只要有人能把他们组织起来,那也是不可小觑的。 历史上高骈入蜀,整顿好的川军,那可是能追着南诏军暴打的存在。 所以,就算黎佐再怎么小看南诏军,但也不敢小看唐军,对待唐军,特别是藩镇军,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再说了,纵观历史,往往最先出头的,下场都好不了,如果黎佐现在起事,必然会把各地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 不说其他,光是关内、京畿七个节度使和山南的两个节度使的兵力如果大举南下,就够得他受的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上王仙芝起义后,关内、京畿七个节度使和山南两个节度使的兵力大多都会被调出潼关平叛,黎佐那时再趁着长安后方空虚时起事,必然能轻松不少不说,或许还能收到意外惊喜也不一定。 见二人不再说话后,一旁的张贵波刚张嘴准备继续汇报时,一个护卫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躬身拱手禀报道:“启禀明王,新明黎氏黎克仪求见。” 第8章 新明黎氏 “黎克仪?”黎佐闻言顿时眉头一皱,随即有些头疼的道:“他怎么又来了?” “请他进来吧!”石守道挥了挥手让护卫下去后笑着对黎佐道:“他们再怎么说也是您的长辈,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怠慢。” 黎佐闻言张了张嘴,本想说不是这样的啊,但一时却不知道怎么反驳了。 按理来说,这黎克仪的确算得上是黎佐的长辈,但是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长辈,甚至十竿子都不一定打得道,毕竟,他们之间差了一千多年呢。 如果真要算起来的,黎佐和新明黎氏有同一个祖辈,那就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京兆尹、御史大夫黎干,不过新明黎氏究竟是不是黎佐的直系祖辈就不好说了。 毕竟,后世黎佐这一支黎氏的族谱只修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广安黎氏,广安,也就是唐时期的新明,虽说同属一地,但万历以前的黎氏族谱,因为战乱关系和各种原因,在后世几乎已经不可考证了。 黎佐唯一确定的是,他们这一支是京兆郡黎氏的一脉,而京兆郡黎氏的开基始祖,正是黎干。 新明黎氏,正是黎干的直系后代之一。 黎干,剑南道戎州人,早年隐居于岷山,学习星纬数术之学,安史之乱渐平后,得到避难于蜀地的唐玄宗赏识,唐肃宗李亨即位,起家左骁卫兵曹参军,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 唐代宗即位之初,两京新复,民生凋敝,府帑空虚,首都物资奇缺,连烧火的柴薪都难以求觅。时任京兆尹的黎干,奏请开漕凿渠,以便终南山的木材输入京师,解决了长安城过冬取暖问题。 此举替圣上分忧,为黎民解难,颇得代宗嘉奖,黎干也博得「能员」之誉。然而好景不长,大历五年,专横跋扈的宦官头子鱼朝恩伏诛,黎干涉嫌同鱼党往来过密,坐「交通」之罪,外放到遥远湿热的岭南。 等他再次回到京城,已经是三年之后了。 大历八年,京兆尹职位出缺。京畿重地,又是战后重建,百废待举的局面,府尹一职,非才具佼佼者不足以担纲。代宗想起了黎干,一道诏令召还回朝,官复原任。 重新走上朱雀大街的黎干扬眉吐气,难掩兴奋之情。 在他看来,皇上这道任命,无疑是圣眷优渥的体现,同时背后另有深意:当时的朝局,宰相元载连诛巨宦李辅国、鱼朝恩后,居功自傲,独揽朝政,隐然与天子抗衡。 京兆尹出缺以来,元载两度举荐,均遭皇帝否决,针对这一关键职缺的争夺,正是相权皇权博弈的集中体现。 黎干当年为元载议罪,逐出京城,因此代宗不必担心他是元载派系,大胆召回,作为制约权相的一着狠棋。 黎干清楚,从接诏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成为皇帝的亲信。 从黯然离去,到钦点召还,人生峰回路转,莫过于此,有了皇帝撑腰,焉能不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自以为揣得圣意,有恃无恐,黎干这番重居旧职的心态登时便不同了,从此不念经治,专一徇财谋色,比附权要,换言之就是飘了。 飘的后果就是历来都清楚,大历十四年,黎干依为靠山的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大唐德宗,秋后算账,黎干惨遭褫官抄家流放,发配途中,赐死于蓝田驿。 黎干死后,子孙后辈也是该罢官夺职的罢官夺职,该抄家流放的抄家流放,其他的也是四散迁徙了。 有的南下去了安南,后来到了北宋初安南独立出去后,那一脉黎氏建立前黎朝。 有的则在南方各地开枝散叶,有了祖辈教训,大多都低调了下来,新明黎氏便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黎佐传道至合州新明时,被新明黎氏的族长黎明武当作了其失踪的亲弟黎明文的后辈子孙,并且还找来黎明文的画像。 除了衣着打扮外,画像上的人和黎佐不说很像,基本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要不是那张画像有些泛黄,显得有些年头了,黎佐都以为黎氏找人按照他的样子画的了。 虽然黎佐再三解释自己与画像上的人无关,但黎明武也一直没有放弃。 在听说了黎佐要率军收复播州后,黎明武不但送来了粮食钱物,还让其子黎克仪带着家丁部曲前来相助,后来更是还动用祖辈的关系,联络了不少闲赋在家的有才干的士人给了黎佐。 后来播州平定后,黎明武更是迁移了一部分族人来此助阵。 可以说,新明黎氏对于黎佐掌控播州等地的帮助很大,当然,黎佐也没有吝啬,攻克播州后,把播州刺史给了黎克仪。 但也让黎佐头疼的是,黎明武一直不曾放弃想要他认祖归宗的想法。 每当新明黎氏以公务身份要见黎佐的时候,通常会让人通报播州刺史黎克仪求见之类的;而当他们以新明黎氏通报的时候,往往是为了私事。 而私事则大多数就是劝说他认祖归宗之类的事宜,所以,每当黎佐听到新明黎氏某某求见的时候,往往会感到非常头疼。 “军师啊,我什么情况你也清楚。”听到石守道的劝解,黎佐摇了摇头苦笑道:“对方年纪又大了,我是真怕把他气出个好歹啊。” 黎明武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加上近几年身体又不大好,所以黎佐才一味的忍让。 石守道闻言只是笑了笑,这是黎佐的私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一个身高近七尺,偏瘦,穿着一袭绣绿纹的紫长袍的中年男人急匆匆的阔步走了进来,此人便是黎明武的幼子黎克仪了。 黎佐见状连忙开口问道:“叔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黎克仪闻言先是拱手对石守道打了一个招呼后才转身回道:“明王,我听说南诏犯境了?” 有外人在,黎克仪对黎佐的称呼比较正式。 黎佐闻言点了点头,也没隐瞒:“没错,南诏和矩州等地的罗闵人联合到了一起,据我得到的消息,联军不下十万,恐怕不日就会犯境了。” “不过叔父也不必担心,一切我已安排妥当,他们是打不进来的。” “那就好。”黎克仪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又问道:“大军粮饷可够?” “叔父有心了。”黎佐闻言先是笑着道谢一声后才回道:“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我们粮饷齐备,兵强马壮。” 黎克仪闻言点了点头,道:“如有需要,还请明王开口便是,老爷子说了,其他不敢说,钱粮我黎氏还是能资助一些的。” “代我多谢老爷子。”听到黎克仪的话,黎佐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他虽然没有入黎明武的愿认祖归宗,但黎明武还是把他看作了后辈子孙般的全力相助。 “这两年我们自己购买囤积了不少粮食,完全足够大军所用了。”打下播州这块根据地后,黎佐便用带来的粮食种子和一些技术开始谋求发展了,如今两年过去,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无所有的穿越者了。 黎克仪闻言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说,抿了抿嘴后,好似有话想说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黎佐见状笑了笑,问道:“可是出什么事了?” 第9章 分析形势 见状,黎克仪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老爷子恐怕时日不多了,有时间的话,他想和你见一见聊一聊。” 黎佐闻言顿时眉头一皱,急忙问道:“怎么回事?前两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 黎佐虽然对黎明武感到有些头疼,但他还是把对方当做长辈来对待的,三年多来,黎明武对他的各种帮助也不少,两人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但那种亲戚纽带黎佐是一直能感觉到的。 如今突然听闻黎明武时日不多了,黎佐心里面忽然有些堵得慌。 “年岁大了,他其实早些年身体就已经不行了,只是这两年一直在强撑着而已。”黎克仪闻言摇了摇头苦笑着回道:“如果不是你的出现,老爷子恐怕在两年前就走了。” 黎佐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色后随即说道:“今天天色太晚了,这样吧,明天我去见一见老爷子。” 老爷子这个称呼还是黎佐第一次见到黎明武时顺口叫出来的,后来叫的次数多了,其他人也就跟着这么叫了。 “那好,我这就回去告诉老爷子一声,便不打扰了。”黎克仪闻言点了点头,告辞一声后便离开了。 黎佐则沉默的坐在那里沉思着,表情有些悲伤。 石守道见状连忙安慰道:“明王不必哀伤,生老病死自古已然,再说黎翁也已过古稀之年,已是高寿了。” “我知道。”黎佐闻言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只是啊,我这心里总感觉堵得慌。” “算了,不说这些了,老爷子毕竟还在呢,具体如何明天看看再说,现在说正事吧。” 说着,黎佐把目光看向张贵波,他记得在黎克仪来前他是准备开口说些什么的。 张贵波见状连忙拱手道:“禀明王,长安传来消息,陛下自年初法门寺迎奉佛骨后,疾大渐,现朝中诸官就立太子一事争得火热。” “已经开始了吗?”黎佐闻言眉头一皱,一边抬手敲打着桌面一边沉思了着,现在已经五月份快六月了,再有一个多月,唐僖宗就该继位了。 见黎佐没有说话,张贵波便继续道:“此外,今年关东已经有了大旱的征兆了,您让属下关注的濮州人王仙芝也已有了消息。” 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道:“说说看。” “王仙芝,濮州人﹐贩私盐时奔走各地,善结交,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武艺,据我们的探查,此人现已在濮州濮阳聚集了数千人。” 顿了顿,张贵波接着道:“此外,曹州冤句人,盐帮首领黄巢及其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身边也聚众了数千人,和官府已经起了多次冲突了。” 张贵波话音刚落,石守道便皱着眉头说道:“明王,区区数千人而已,您为何会关注这二人,莫非这二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黎佐闻言笑了笑,道:“军师啊,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从不起眼的小处开始爆发的,你看着吧,明年初,这个天下就要变得很热闹了。” 听到黎佐的话,石守道先是一愣,随即深有体会的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是啊,大鹏展翅九千里,它是看不见地上的蝼蚁的,但往往,千里之堤就是毁于蚁穴。” “哈哈,军师,你看重吧,从明年开始,朝中那些人看不上的泥腿子,将会给他们狠狠的来上一击。”多余的话黎佐没有多言,提了一嘴后便转移话题对张贵波问道:“岭南的消息可探查到了?” “回明王,已经初步探查到了。”张贵波闻言连忙拱手回道:“据报,仅广州城内外,色目人加上昆仑奴已有近二十万,此外,江南东道的福州、泉州等地也有数万色目人和昆仑奴。” 听到这儿,黎佐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如此看来,一些历史所记果然不虚。 在我国古代的大王朝中,唐朝以其强盛繁华、开放包容称雄于世,除了汉朝时的丝绸之路,唐朝还在广州开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 作为唐朝唯一的“港口城市”,广州是最主要的出海贸易口岸,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国船队进出,其中,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居多,也是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久而久之,有些外国人便在广州定居下来,且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本地的居民。这些以经商的外国居民由于身在异国他乡,便雇佣了黑人武装以保护财产安全,而谁也没想到,这错综复杂的武装竟形成了一股威胁到当地安全的力量,以至于酿成了后来的惨剧...... 在贸易往来之初,唐朝对于这个现象也未予以理会。此时唐朝强盛,且对外持开放态度,所以只要这些外国势力不逾矩,也不会理会他们。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此次叛乱,唐肃宗已顾不得那么多,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向国外借兵。 回纥的骑兵在大唐是出了名的强悍,并且大唐对他们有恩,当时的回纥也是知恩图报的。所以,唐肃宗向回纥借了15万和向阿拉伯(大食)借兵1万,结合朔方军共20万兵马。 由于无力支付借兵的钱款,答应了耻辱无比的条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 联军先于长安西大破叛军,本准备按约定进行劫掠,但被广平王李豫劝止,直到联军攻克洛阳之后,回纥军和阿拉伯等西域军便等不及开始履行约定,在洛阳进行烧杀劫掠,洛阳陷入了一片混乱。 这时的西域士兵完全不顾之前的约定,肆意烧杀抢夺,使繁华的洛阳城沦为一片废墟,后来唐朝拿出罗锦一万匹给回纥,回纥才停止了劫掠。 之后,阿拉伯方面并没有从陆路撤军,却要求从水路回国。 阿拉伯本是从陆路来的,但走水路自然有他们的小算盘,他们的目标是广州。 而阿拉伯兵的目的只有一个,捞一票再走,阿拉伯兵与城内阿拉伯商人里应外合,攻破广州,在广州烧杀抢掠,把广州洗劫一空,洗劫完后就乘船逃跑。 但唐朝朝廷没有追究这些阿拉伯商人的责任,一来这些阿拉伯人都是交税大户,而且还有相当大的黑人武装,黑人武装也就是史书记载的昆仑奴,唐朝上层人很流行雇佣黑人做帮手,而昆仑奴就是阿拉伯商人贩卖来的。 再一个便是当时唐朝内部刚刚平定叛乱,无力再派军南下。 这个污点便是黎佐讨厌唐朝中晚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黎佐之所以关注沿海的色目人,主要就是为了将来清洗他们做准备,要么他在黄巢之前先攻下广州等地把那里的外国人给屠干净了,要么等黄巢屠后他再去屠一遍,总之就是必须得屠干净了。 不然,历史上南宋末年发生的事还会发生在华夏历史上。 南宋末年,唐朝阿拉伯商人后裔蒲寿庚被南宋任命为泉州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蒲寿庚家族在宋朝世代经商,富可敌国。 但就是这样一个受了华夏诸多恩惠的人,在蒙古进攻南宋的时候,主动把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送给蒙古,又亲自杀了泉州城内所有的南宋皇族宗室,又组织阿拉伯后裔兵上阵和华夏兵民拼杀,攻打南宋残余势力。 伟人说,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要分清,有些事不能明说,但也得做到心中有数。 “嘶~”石守道闻言则是倒吸一口凉气,皱着眉头说道:“在我华夏的土地上竟然聚集着如此多的外夷,真真是耻辱啊!” 黎佐闻言只是笑了笑,而后便找出地图开始研究了起来。 南方是唐朝兵力布置最少也最弱的区域,在自己的实力不够强时,控制巴蜀后,再攻下长江以南的地区作为大后方也不失为一个战略。 想到这儿,黎佐当即分析起了这个战略的可行性。 首先来说,自己麾下的将士几乎都是南方人,不会出现历史上黄巢攻下广州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的状况。 再一个便是,唐朝在南方的兵力不多,而自己控制了巴蜀后,凭借巴蜀的底蕴和人口,自己能迅速招募组建数十万大军。 历史上的黄巢凭借十余万残兵就能在南方各地横冲直撞,如果自己在中原大地大战正酣时迅速出兵,没道理做不到历史上的黄巢那样。 最后一点便是,蜀地虽然易守难攻,但这样的地形及挡住了敌人,同时也相当于困住了自己。 如果偏据蜀地,到时候敌人在北面和东面布置重兵一围,自己向外扩张就会受到限制。 而如果以整个南方为后盾的话选择就多了,打残了南诏,再攻下整个南方,那么自己便再无后顾之忧,并且还能有多路进攻的战略方向。 想到这儿,黎佐便眯着眼睛抬手敲打着桌面仔细的推算了起来。 石守道见状,连忙招呼张贵波点亮蜡烛后一起凑上前观察起了黎佐面前的地图来。 正在这时,黎佐突然眼睛一亮,笑着对石守道说道:“军师,咱们的战略得做出改变了。” 第10章 对话 “这便是那水泥路吧?” 播州城外的一条道路上,坐在轮椅上被黎佐推着的黎明武看了看脚下这条笔直平整的道路后有些感叹的说道:“这路面,可比长安城里的还有平整呢!” 黎佐闻言笑了笑,一边推着轮椅朝前走一边回道:“不瞒老爷子,这就是水泥路,现在啊,这样的路已经贯通了播州、夷州、珍安州和溱州几地了,连接费州、南州的水泥路也正在修建中。” 黎明武闻言赞赏的点了点头,笑道:“甚好,有此利器,倒是能方便不少了。” “哈哈,那是当然。”黎佐闻言哈哈一笑,有些自豪的说道:“不瞒老爷子,芙蓉关、乌江关和韶明关便是用水泥浇筑的,以往需要数年的工程,如今一年左右就修筑完成了。” “好,好,好!”黎明武闻言顿时笑着夸赞道:“有这样的道路连接,各地的通讯便能方便不少了,如此也算是一桩为民的善事了。” 黎佐闻言笑了笑,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聊,转而说道:“老爷子,前面不远处就是新庄稼地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新庄稼吗?那个叫土豆的粮食可是好东西,莫非你这里还有其他新庄稼?” 黎明武听到新庄稼三个字顿时有些惊奇了,土豆他是知道的,那可是亩产三十多石的高产粮食。 “不瞒老爷子,我这里还有两样可作为粮食的新庄稼,现在库存不够,还没法大规模的推广。” 土豆是因为黎佐带来的不但有各种品种的新鲜土豆三十多斤,还有两袋五斤多重的土豆开花结的的种子,叫“优薯一号”,那样的种子比芝麻粒还小,一斤种子大概能种五亩地左右。 “哦?”黎明武听到黎佐还有新粮食,顿时有些好奇了:“有新粮食那必须得去看看啊!” 一边被黎佐推着走,黎明武一边问道:“土豆今年已经推广该百姓了。” 黎佐闻言点了点头,笑着道:“因为粮种还不多,今年已经在播州、夷州和珍州三地开始给百姓试种了。” 黎明武闻言顿时点了点头,随即又好奇的问道:“就没人反对?” “怎么没人反对?”黎佐笑了笑道:“不过我们也只要求三地的百姓每户今年先种植一亩试试看,秋后我也只要求他们还回给他们的种子而已,这样也就没人反对了,也正因为发放给每户的种子少,这才能同时在三州县推广。” “好手段!”黎明武闻言顿时笑着夸赞道:“等今年他们知道了土豆的产量后,每年他们恐怕就会抢着种了。” 黎佐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推广快,每户只给一亩地的种子,就能同时多推广几户,然后等秋后把种子收回来,来年又能一次性推广几州之地,等农户种子的第二年开始,我准备连续五年让他们用土豆交上三到五成的粮税,就算以每年每户每亩土豆地交上十石,最多五年,我就能让黔中和巴蜀之地都种上土豆了。” “好,好,好。”看得出来,黎明武老爷子是真的很高兴:“如此一来,这天下恐怕就再也不会有饥荒了。” “饥荒是杜绝不了的。”黎佐闻言顿时苦笑着摇了摇头,道:“饥荒很多时候都不是粮种所能决定的,只是有了新粮种后,饥荒能减少许多而已。” 黎明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是啊,朝廷政治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皇帝昏聩无能,天气干旱洪涝,每一样都能导致饥荒的发生,的确与粮种无关紧要。” 顿了顿,黎明武忽然面色沉重的转头看向黎佐后问道:“所以,你应该是要准备起兵造反了吧?” 黎佐倒是没想到黎明武忽然会有这么一问,微微一愣神后随即便反应了过来,一边推着轮椅继续往前走一边点了点头回道:“不瞒老爷子,我的确是准备起兵推翻这个腐朽不堪的朝廷了,所以,对不起啊,我没法答应你认祖归宗的要求了。” 对于黎明武这个老爷子,有些事情他不想隐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唉,算了。”黎明武闻言叹了一口气,道:“我倒是不在意,只是族中其他人恐怕会反对,既然你也不愿意,那我就不强求了。” 顿了顿,黎明武接着道:“不过,老头子倒是很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的,只是老头子看不到你治下的盛世到来的那一天了。” 听到这儿,黎佐突然感觉鼻子有些发酸,强忍住后笑了笑安慰道:“老爷子你这样的心态可不行啊,人啊,应该努力的想着活着,有了目标了,就努力的想着怎么能活着,我相信老爷子您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哈哈,借你吉言了。”黎明武闻言爽朗一笑,道:“那你可得抓紧时间了,早日见到盛世来临的那一天,说不定一高兴老头子我还能多活个一二十年呢。” “这才对嘛,人生在世,怎能天天想着死啊亡啊之类的呢?” 在老少二人说说笑笑中,一路经过了好几个关卡后,终于来到了一片山谷里。 此时正值上午,田地里到处可以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 见到黎佐到来,一各带着草帽的中年男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拱手见礼道:“属下参见明王!” 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叫荆喆,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由于长年在地里干活,脸上的皮肤显得很粗糙。 荆喆是一个读书人,不过与其他学习四书经义的人不同的是,他喜欢研读的是杂学,特别是农学。 三年前,黎佐刚穿越过来时在铁山山上的一块土地里种植了带过来的新鲜土豆和番薯,正巧被游历到那儿荆喆见到,好奇之下的他从此就成为了黎佐的工具人。 如今三年过去,原本的一个翩翩公子,现在已经同老农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此时的他看上去好像好几夜没睡上安稳觉,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 见状,黎佐不由得关心的问道:“出了什么事了?你这像是好久没休息过一样了。” 第11章 老爷子的震惊 荆喆闻言连忙拱手回道:“谢明王关怀,属下无碍,只是这段时间在种植大薯,忙碌了一些,休息少了而已。” 黎佐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笑着宽慰道:“大薯你按部就班的种植便是,没必要急于一时。” 大薯,也就是番薯,黎佐带过来的有红番薯和白番薯,加上番字又不好听,最后便统称为大薯。 荆喆见状则是笑着邀功道:“不瞒明王,大薯现在已经初步推广到播州三县了,属下争取明年让整个播州及邻近州县都能种上。” “这么快?”黎佐闻言顿时一惊,按照他的估计,今年能推广到遵义一县之地就差不多了。 “回明王,这已经算是慢的了,这大薯的藤枝长得快,按照三四寸一株折断后,一根大薯的藤枝差不多能折出七株左右,而这大薯的藤枝可是一轮一轮不断生长的。” 说到这儿,荆喆笑了笑后接着道:“要不是怕影响产量,属下今年就能让整个播州百姓都种上大薯了。” “哦,对。”黎佐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今年最早的一茬大薯应该已经结果了吧?” 荆喆闻言连忙指了指路边的一片薯地回道:“回明王,这一块地是最早种下去的,已经结果了。” 知道了地点后,黎佐便挥了挥手赶人道:“行了,你先下去休息吧,要注意劳逸结合,去吧,这里用不着你。” “是,属下告退。”荆喆见状张了张嘴,随即无奈的拱手应了一声后,便转身离开了。 黎佐则推着黎明武走到路边的那片薯地旁,笑了笑对黎明武说道:“老爷子请看,这便是大薯。” 黎明武闻言弯下腰去仔细看了看后笑着问道:“这难道和土豆一样是结果在地里吗?” “没错。”黎佐笑着点了点头,道:“不过它的产量要比土豆高一些,种植方式也不一样。” 说完,黎佐便走到地里随便找了一株弯腰掐了一根大薯的藤枝递给黎明武后介绍道:“老爷子请看,这藤枝便是用来栽种的。” “像这种带有红色的叶干栽种下去后长出来的就是红薯,这样的大薯生吃有点硬,不大好吃,一般是熟吃。” 黎明武闻言点了点头,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手中的藤枝后,不解的问道:“这个怎么种?折成一截一截的它还能活?” “能。”说着,黎佐上前指了指黎明武手中的藤枝后接着道:“老爷子请看,这里,长出叶子的地方,就如同我们的关节一样,这个关节便是它生根发芽结果的地方,一般为了保险起见,会保留至少两个关节,栽种的时候一个关节埋在土里,一个露在外面,这玩意儿,只要沾地都能生根发芽。” “原来如此。”黎明武闻言顿时惊讶的点了点头,惊叹道:“如此一来,这大薯岂不是比土豆更容易栽种?” “差不多吧!”黎佐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一截栽种下去,每个关节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出数根分枝,一般保留两三根用来结果就行了,其他的长到一定长度后都可折下来分枝栽种。” “而且,就算把分枝折了,它同样还会继续长出新的分枝,一茬一茬的,后面无非是栽种得晚一些,收获得也晚一些而已。” 说罢,黎佐便下地找了一株白番薯刨了两个个头还算大的白番薯后,把刨开的土又重新填了回去,然后才拿着两个白番薯对黎明武事宜了一下道:“老爷子您看,这便是番薯的个头,现在还没完全长大,您稍等。” 话落,黎佐迅速的跑到一旁的水渠把两个白番薯洗干净后再拿回去递一个给黎明武道:“老爷子您看,这玩意儿和土豆一样,无所谓成不成熟,大小都可以吃,不过到了它不长个时,它的藤蔓会逐渐变黄,一般来说霜降后它的藤蔓便会化掉了。” 黎明武闻言点了点头,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白薯后高兴的问道:“这个头这么大,它的产量比起土豆应该能多不少吧?” “平均下来的话,也就四五千斤吧,产量高的,能达到万把斤,主要是这玩意儿浑身是宝,叶子和嫩藤可以当菜,多余的藤蔓还可以用来喂养家禽家畜。” 说罢,黎佐用随身带着的匕首把手中的白薯削皮后递给黎明武道:“老爷子,您尝尝,小心些啊,它虽然脆甜脆甜的,但还是有一点点硬的。” 黎明武没有在意,接过后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然后细嚼慢咽了好一会儿后才赞赏道:“好,不错,这大薯可真是好东西。” 黎佐见状笑了笑,又跑去地里刨出一个红薯洗净后递给黎明武说道:“老爷子,这红薯您拿回去尝尝,这东西可以煮,可以烤,也可以烧,熟了之后软软糯糯的,也挺甜。” “好,好,那我就拿回去尝尝看。”黎明武闻言顿时喜笑颜开的结果后笑着应道。 随后,黎佐便推着黎明武来到一片玉米地前介绍道:“老爷子请看,这便是另外一种新粮食,叫玉米,你别看它现在这样,等它长大后可是能长到六七尺高的,不过这玩意儿的亩产量一般,差不多一亩平均在一千斤左右吧。” 黎佐带来的玉米种子大多是农家自留种,有三十多斤,只有三袋六斤多的培育的种子,自留种产量肯定不及培育的种子种出来的那么高,不过胜在口感不错。 “嘶~”黎明武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后颇为震惊的说道:“这产量还不高啊,要知道现在的稻谷一亩才收一两百斤呢,这玉米的产量已经是稻谷的五六倍了。” “还行吧。”黎佐闻言笑了笑,道:“现在我让人在培育水稻,等将来培育成功,水稻的亩产量也能达到这个数。” 不过时间可能会很久便是,这一句话是黎佐在心里默默的说的,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看到杂交水稻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早在发现了荆喆这个农学人才后,黎佐便让人四处去购买水稻种子了,就连后世的占城稻他也让人去现在还叫环王国的占婆国去寻来了。 不过杂交水稻的培育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出结果的,他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让荆喆带人慢慢的摸索而已。 听到水稻也能亩产千多斤,黎明武是既欣慰又有些难过,他知道自己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随后便叹了一口气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小子别忘了告诉我一声。” 黎佐闻言心里虽然有些不好受,但还是装着爽朗一笑道:“老爷子放心,等到了那一天,我一定亲口告知你。” 黎明武见状也是爽朗一笑,道:“哈哈,好,好啊,今天能看到这么多新粮食,也不枉我走这一遭了。” 黎佐见状摇头笑了笑,四下看了看,没有发现早玉米的种植地后,便朗声对不远处地里正在锄草的一个老农问道:“老丈,请问一下您知道早玉米种在哪儿了吗?” 早玉米一定是有的,因为前两天他还尝鲜了。 那老农闻言抬头一看,发现是黎佐后便笑着拱了拱手道:“原来是明王啊,荆管事把早玉米种在了天工坊那边了,您去那边应该能看到。” 黎佐闻言连忙笑着对老农拱手致谢道:“多谢老丈告知了。” 一旁的黎明武见状,顿时笑了笑道:“天工坊?听说那儿可是被你防卫得甚严啊。” “老爷子您是谁啊,防谁也不会防您啊!”黎佐闻言连忙笑了笑,然后推着轮椅边走边道:“走,我这就带您过去,顺便让您尝尝玉米的味道。” 第12章 天工坊 天工坊,便是工坊区的所在,在后世的播州区,黎佐把所有的工厂工坊都统一规划在了这里,本来当初他准备直接就叫工坊区的,结果遭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对。 然后黎佐想到了后世的天工开物,于是就起名为了天工坊了。 短短两年,天工坊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地点了,一是这里防卫得很严,方圆十里之内,除了工匠和当地的居民,就只有黎佐和石守道、张贵波三人能自由进出这里。 再一个,这里对外出售的所有产品,黎佐都让人打上了天工坊的标记,使得很多人知道了天工坊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它在哪儿。 如今,天工坊里不但出产水泥、钢铁,还有瓷器、玻璃、香水等,就连兵器和军粮的制作生产也在这里。 这得益于黎佐带来的资料,有了这些产出,他才能养得起近八万的大军。 而这些资料则得益于黎佐以前做过的一期关于穿越到古代后发明创造的视频,除了有影音资料外,当初做视频时收集的文字资料也还在。 当初车开到山道上离洞穴不远的位置陷入塌陷的路面后,为了以防万一,黎佐把车上的东西都搬了下来带到了洞里避雨。 也幸好如此,他才能在这个时代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远远的看着天工坊的样子,黎明武忽然说道:“此次南诏大军来犯,为的恐怕就是这里的富裕吧?” “如果不出意外,我想应该是看上了播州的富裕了。”黎佐闻言点了点头笑道:“毕竟我让人在外面大规模的购买粮食瞒不了人,加上土豆的推广,虽然隐秘,但毕竟人多口杂,难免会把高产粮食的消息传出去。” 黎明武闻言笑了笑,随即关心的问道:“怎么样?可有把握?” “哈哈哈,那肯定是必须有把握啊!”黎佐闻言哈哈一笑,自信的道:“不瞒老爷子,这两年我花重金训练军队,为的就是这一天。” “哦?”黎明武见状顿时好奇的问道:“此话怎讲?” “皇帝昏庸无能,百姓面临的苛捐杂税严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我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得心无旁骛,必须得先把后方的外敌打残了,才能安心争霸。” 顿了顿,黎佐接着道:“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有威胁的外敌就南诏和吐蕃。” “而吐蕃如今其内部也是诸将自立,连年混战,又有奴隶叛乱,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自顾不暇了,对我们的威胁并不大。” “只有野心不小的南诏对我们威胁甚大,这点从这几年南诏不断侵犯我国的安南、西川和黔中就不难看出来。” 顿了顿,黎佐笑了笑接着道:“不过,老爷子您不知道的是,其实南诏也是外强中干了,只要打掉他北犯的主力,其国力自然就会垮掉,那时,他们内部就得乱起来,也就无力再对我们产生威胁了。” 黎明武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笑了笑道:“你这样安排很不错,咱们自己人打生打死怎么都行,但切记不要便宜了外夷,近的有安史之乱的教训,至于远的,五胡乱华的祸事还依然历历在目啊!” “老爷子放心,明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古时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作为华夏子孙,佐永不敢忘!” 听到黎佐的回答,黎明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天工坊中那十几根冒着滚滚浓烟的巨大烟囱问道:“那便是你改进的炼铁的方法吧?” 黎佐闻言随着黎明武的目光看去,发现此时已经到了天工坊外围的门口了,不过他并没有朝着工坊里走去,而是拐了一个弯,推着黎明武走了左边的一条路。 那里是另一个农场的所在地,也是最先规划的一块农场。 “对,现在工匠们改进出来的高炉炼铁法较之以前的炼铁法产量提升了好几倍,质量也好上不了少。”黎佐一边慢悠悠的推着黎明武朝农场走去一边笑着回应道:“坊区里乌烟瘴气的,我就不带您进去了,咱们去另一个农场看看,那里还有不少好东西呢!” “好,好,老头子倒是有些好奇了。” 老少二人说说笑笑间,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离天工坊不远的一片山沟平地里。 “这是海茄,也叫番茄,我从海外一个胡商手中无意中购得的。”黎佐指着入口处一大片结满大大小小青的红的番茄对着黎明武介绍道:“这东西,可以当水果,也可以当蔬菜,生吃也可以,熟炒也可以。” 说罢,黎佐走到地里分别摘了几个大的和小的已经红了熟了的番茄用干净的手帕擦了擦后各递了一个给黎明武道:“老爷子,您尝尝。” “这里的是辣椒,和茱萸差不多,更辣,用来炒菜。” “这一片是花生,现在还没熟.......” “这边上栽种的是南瓜,您应该见过了。” “这一片种的是西瓜,从安西那边来的,中原应该也有人在种了,是解暑止渴的好东西,一会儿我让人摘一个给您尝尝。” “这边中的是胡萝卜,也是从海外胡商那里得来的。” “这一片便是玉米了,老爷子您看,这便是已经张开了的玉米的样子。” “玉米地边上种的叫葵花,等成熟后会结一饼葵花籽,用来榨油或者当零嘴小吃。” “这边坎下面这一大片种的叫甘蔗,您以前应该见过,咱们的白糖便是从它得来的。” “对面山上那一片种的都是一种叫棉花的植物,这是我从南诏人手中无意间得到的,据说是来自南诏以南的一个国家。” “........” 一边走,黎佐一边给黎明武介绍着所见到的农作物,这里的除了大部分是他从现代带过来的外,还有的让人现收集的,比如棉花,哈密瓜和胡萝卜。 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是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的,只是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而已,比如要到五代十国时期才会在中原种植的西瓜、在宋朝才会大规模种植的甘蔗等等。 到了黎佐在这里的屋子后,黎佐便叫来这个农场一个叫吴六的小管事:“吴叔,一会儿用这里的蔬菜炒几个菜,另外,去摘一个西瓜来。” “是。”吴六闻言应了一声后,便连忙下去准备了。 而在黎佐安排事情时,黎明武则在这个屋子打量了起来,他看什么都感觉很新鲜。 透明的玻璃窗子,梳妆镜,穿衣镜,不锈钢勺子、筷子,精美的瓷器,各种椅子桌子,雪白的盐巴、白糖等等,天工坊出产的这里应有尽有。 打量了一圈后,黎明武才感叹道:“看见了这些,天工坊不愧叫天工坊,名字还真是没叫错啊。” 黎佐闻言顿时笑了笑,说道:“不瞒老爷子,因为我经常会来这里住几天,所以这里的东西才会这么齐全,不过这里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对外出售呢!您要是有喜欢的,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我让人给您送一套过去。” 正在这时,张贵波忽然急匆匆的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