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 第1章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王沪宁讲话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王沪宁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习近平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对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准目标,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习近平指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是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这次主题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全面把握,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习近平强调,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干事创业敢担当,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清正廉洁作表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习近平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自觉对表对标,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教育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列出需要整治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专项整治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通报,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查处。 习近平强调,这次主题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主体责任扛起来,主要领导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党组)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加强指导督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先改起来、改实一点,同时要担负好领导指导责任,抓好所属单位党组织的主题教育。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督促指导。中央指导组要进行巡回指导,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主题教育的督促指导。省区市党委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党组(党委)要派出巡回指导组。要宣传正面典型,宣传党员干部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经验。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作用。 习近平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同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党中央部署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主题教育本身要注重实际效果,解决实质问题。 王沪宁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出席会议。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管金融企业、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校,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各组组长、副组长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日) 第2章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初心和使命的内涵 全面正确把握初心和使命的内涵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内涵不局限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是有着更宽广的世界胸怀和更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主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为”,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1.初心不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是一切共产主义者的初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之心。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表达了这一初心,同时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内涵是什么?所谓幸福就是需求得到满足,人民幸福就体现在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得到满足。理解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内涵关键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低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是有着更高质量、更为多元的需求。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二是幸福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独行快,众行远”,这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幸福的主体一定是全体人民,这既是我们初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初心的实践标准。三是为人民谋幸福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其中“尽力”讲的是态度,彰显了初心、决心与气魄,“量力”讲的是科学,要求实践中要尊重现实、尊重规律。二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2.使命担当: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义无反顾地将实现这一梦想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了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站起来”的奋斗目标、历经了两个“三十年”的探索实现了“富起来”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判断符合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它表明: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党的领导。另一方面,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必须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辩证统一于为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新时代,党只有用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这里的“硬”既包括政治过硬也包括本领过硬。事实上,上述两个方面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前提、是原则,全面从严治党是手段、是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都是冲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 3.大党责任: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内涵。这一内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联合体思想、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一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联合体思想。追求人类幸福是马克思及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提出了联合体的思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使命号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联合体思想的继承、发扬和实践。 二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中华文化具有天下观念、天下格局、天下气度的涵养,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的最理想世界。毫无疑问,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使命意识和担当行动源自于中国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三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担负起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博大胸襟和气度、自觉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担当精神。 新时代,肩负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关键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既坚持立足自身,又推动人类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世界各国的依存度不断加深,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然要求。事实上,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一直在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共商人类发展大计等等,这些都是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以及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的具体行动。新时代,我们仍需秉承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和世界情怀,为构建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美丽清洁的美好世界接续奋斗。[1] 二、不忘初心彰显党性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是对党性原则的高度凝练。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对照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句话,不忘初心,彰显党性。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面对国家贫弱、民族危亡,众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在救国救民道路上艰难摸索。然而,一些政党或组织走着走着就离散了,干着干着就蜕化了,有的甚至违背初心、倒行逆施。这说明,如果淡忘初心、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信仰支撑,志向再大、调门再高,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有始无终。一部中华民族摆脱苦难、走向富强的中国近现代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定力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自人民至上的党性修为,它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彰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政党能走多远。政党衰落、政权瓦解,往往始于理想信念丧失、道德价值滑坡。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这种共识和动力就蕴藏在初心和党性中。汇聚共识、凝聚动力,离不开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用党性这把标尺丈量自身,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征途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忘初心,就要锻炼坚强党性,做到天下为公、执政为民。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事实上,真正敢于公开宣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实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唯有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以坚强党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关键是要有那么一股韧劲,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敬畏,始终做到严于律己。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始终坚强有力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没有铁的纪律规矩,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被削弱,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还应看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党员、干部擦亮初心、涵养党性,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努力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出实绩。[2] 三、深刻认识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的统一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从理论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原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而是公开宣布“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国家历史使命与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远大使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为初心和使命的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部理论创新的根本主旨。在新时代,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2.从历史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早已沉淀为对国泰民安、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历史上,中华民族饱受入侵、战乱、分裂等灾难,国家没有灭,民族没有散,文化传承从来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注定要承载起救民族于危难的历史重任,注定要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回望中国共产党98年的光辉历程,始终围绕着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艰苦奋斗展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3.从实践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践行初心使命的崭新篇章。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对党在新时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重任、如何肩负起这一重任作出高度概括,把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担起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与“四个伟大”紧密相连,“四个伟大”就是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任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连为一体,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完整反映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阶段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体现了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中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3] 四、系统把握“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党的十九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宗旨使命、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在今天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思想基础。 1.“不忘初心”是对党的宗旨使命的深刻阐发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今天,我们要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不忘初心”的高度回顾党的宗旨使命,可以认清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分割;二是伟大理想和现实出路的内在关联。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涌现出许多立志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但他们都没有找到现实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解决中国问题指明了现实的出路。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包含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既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光明前景紧密相连,又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紧密相连,这种追求充分表明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初心”这个根子上就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注定要沿着人类文明大道不断开拓前行。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伟大政党。这一崇高的宗旨使命,不仅是我们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而且是我们坚信自己事业正义性的坚强依托。 当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呈现出深刻复杂变化的态势,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应对挑战的人类共识不成比例,发展的机遇隐藏在层出不穷的挑战中,人类休戚与共的共同利益淹没在局部利益的凸显和冲突中。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坚持不忘初心,就能排除干扰、认准方向、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2.“不忘初心”是对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的自觉遵循 “不忘初心”就要经常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这样才能把准问题、看清前途。只有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效贯通起来,才能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认识和实践都在这经常的重新开始中深化。 历史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认识历史规律也是反复比较、不断纠偏的过程。“不忘初心”深刻揭示了这一认识规律。关于认识的曲折性和反复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深刻阐述。列宁形象地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不忘初心”就是每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都要回望出发点,理清走过的路,辨明脚下的路,认准前行的路。 “不忘初心”揭示了历史规律形成的特点。历史规律是在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中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具体地、历史地形成的;历史不是毫无联系的碎片,而是透过现实的道路展示出自身的历史逻辑。“不忘初心”就是要直面问题,通过道路的辨别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前进信心。历史规律就存在于走过的路中,存在于前行的方向中。它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表象的,而是可以感受到、辨认出的历史潮流,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客观根据。 3.“不忘初心”体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不忘初心”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可见,“不忘初心”内在包含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要求我们不要忘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所谓固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这份信念、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不忘初心”从根本上阐明了科学信仰和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使我们能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世界观上看,就是解决信仰和科学的统一、价值和真理的统一问题。我们事业的正义性来自科学性,它不仅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我们的顶层设计不仅要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还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撑。 “不忘初心”要求我们把创新发展视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人间正道。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回答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就要面对新的实践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又通过理论的指导作用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特点,就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联动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需求和问题又成为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如此反复,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4.“不忘初心”是对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自觉磨练 实现理想、完成使命,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必须自觉塑造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也就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两个务必”的精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 “不忘初心”之所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因为它把衡量成败得失的标尺交给了创造历史的人民。“不忘初心”要求全党时刻不要忘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干得怎么样、是否称职,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评判、由历史宣告。这种评判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持续更新的。只有清醒认识到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才能永远保持革命精神。 “不忘初心”之所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在于它把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其他任何政党都不可比拟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就是因为这种动力来自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来自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对我们党所必须具备品格的内在需要。肩负着中国人民厚望的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不忘初心,就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和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4] 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立党初心的一次精神溯源,也是一次鲜明的政治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1.必须坚定远大理想信念不动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必须坚定远大理想信念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全党“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价值追求、行动纲领。正是有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支撑,我们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年代枪林弹雨、血与火的考验,经受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考验,经受住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忧外患、困难曲折的考验,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胜利时、顺境中不自满不停步,困难时、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奋斗力量的源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忘初心,最核心的就是不能动摇我们党成立时确立的远大理想。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从现在起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新时代的使命牢牢记在心上,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2.必须具有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必须具有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党的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那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昭示着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强意志。拥有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优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冲锋在前;在敌人的监牢里忍受着严刑拷打、残酷折磨,绝不屈服;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在敌人的百般利诱面前,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如粪土,不为所动……他们的英雄壮举谱写出了一曲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在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用生命和汗水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坚强革命意志。 9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是世界上任何政党不可比拟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有了矢志不移的革命意志,我们党才能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成为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世界第一大党。今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正未有穷期,我们仍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会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3.必须继续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必须继续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对“红船精神”做了精辟概括,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作为党的根本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党的历史上,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先烈,雷锋、孔繁森、焦裕禄、廖俊波等时代楷模,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牺牲,竖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为民的崇高精神丰碑。我们党因人民而生、为人民奋斗,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集中整治“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为夺取新的历史条件下伟大斗争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不能忘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我们党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4.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先进政党。我们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斯诺通过同延安军民的接触断定这支军队具备战胜一切对手的“东方魔力”,到陈嘉庚从国共两党两顿饭的差别中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历史不断证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能够千锤百炼更坚强;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失去精神动力、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也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味着始终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铭记在心,落实到行动上,使之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的奋斗中不断作出新贡献。[5] 第3章 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840年6月,伴随珠江口外的一声炮响,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经受战乱频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是开明地主阶级主导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辛亥革命,均宣告失败。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1.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自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之后,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定义、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逐步使中国梦成为一项系统的战略思想。 一般而言,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是为了回应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就是说要针对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具体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在各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使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等。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就是一份政治动员令,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从国际看,中国逐渐强大了,但国际社会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事实的准备。我们需要明确亮出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诉求,提出中国梦概念实际就是这样一种主动的表达。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战略思想作出过系统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首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面:国家、民族、人民。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赢得世界认同,并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人民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上述三个层面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历来强调远大理想要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际就是中国梦在现时代的具象化。再次,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是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衰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既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也是21世纪中国的突出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最后,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相一致,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有着本质区别。 3.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即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而为完成这五个方面的宏伟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诸多国家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没有牢固的精神框架做支撑,没有人民精神上的团结以及道德准则的一致,所有一切美好的设想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6]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新结合。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把握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布局、路径、环境、方法,开创了一个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民族理性,体现了当今时代民族理性与世界理性的圆融和合通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规律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认识实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方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1.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是500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2.深化把握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7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平、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4.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7]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概括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准确揭示了不同阶段的历史地标,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 1.三大里程碑科学概括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苦难和屈辱中挣扎的中国爆响的第一声春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回望鸦片战争后的70余年,中国内忧外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尤其是西方列强的环伺宰割,使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树立起一座宏伟的历史丰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伟大历史性事件,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民族赢得了历史性的新生,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断成长。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不断壮大;等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新生事物是完美无缺的,社会形态的变革尤其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也不例外,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在新中国前30年的探索中,我们经历了严重曲折,走过不少弯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历史的学费不会白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注定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民族创造人间奇迹的40年。以经济建设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以人民生活为例,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我们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人民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时代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发展奇迹,无论是放在世界范围横向比较,还是置于历史长河纵向观察,都叹为观止,震古烁今! 2.三大里程碑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回首五四运动以来百年中国历史,仰望三大里程碑,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教益。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标明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同时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彰显着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鸦片战争以后,饱受列强侵略欺凌的中华民族,最大的心愿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邹容在《革命军》中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其目标是要成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恩格斯说:“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此后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科学精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历史、国情、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发展的历史奇迹,关键在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历史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中国要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继续创造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变革有其客观必然性,非单纯主观意志所能左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是20世纪以来时代潮流大浪淘沙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近代以来,在中国众多政治组织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并最善于运用和发展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最能代表并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永不止步,不断进取,引领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最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拥有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导核心。实践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强的政治保证。[8]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三次“伟大飞跃”精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认真回顾与总结这三次“伟大飞跃”,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奋斗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代表最先进的阶级,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斗争的先锋队。 带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引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又赢得经济独立,而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立足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全党认同并写入党章,成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2.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目标,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富起来”成为现实。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等,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我们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人民军队革命性重塑;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可以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走向辉煌,伟大祖国健步走向强盛,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复兴。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9] 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观点,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催人奋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和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1.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赋予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规划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回顾历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造中形成并完善的,贯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基础、创造了各方面条件。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五年的巨大成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领导保证、政治引领、制度优势和物质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必须遵循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面胜利。 一定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领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 一定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战略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安排: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五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六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七是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八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一定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保证。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个战略安排既筹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蓝图又进行谋划部署,清晰地展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步骤,体现了步步深入推进、行稳致远的发展脉络,表明了我们党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也是我们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历史方位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坚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付出艰苦努力,用真抓实干、苦干实干托起美好未来。要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要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要一步一个脚印,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扎扎实实把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完成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理想、坚定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会如期实现。[10] 第4章 肩负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崇高使命 2018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访华并参加博鳌论坛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早在170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便指出各民族从原始封闭状态走向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4章 肩负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崇高使命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5章 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仰、信念、信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更彰显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朝气。有信仰,就能不迷不惑;有信念,就能步履坚定;有信心,就能迎难而上。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5章 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6章 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中华儿女建功立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6章 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7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干、马上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总结2018年的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空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7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干、马上干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8章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8章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9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政德正则民风淳,政德毁则民风降。正如《论语》中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讲人品、为官讲政德,这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道德操守。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9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0章 崇尚学习、崇尚创新、崇尚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必须崇尚学习、加强学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崇尚团结、增进团结,既抢抓发展机遇,又妥善应对挑战,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党中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要求广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10章 崇尚学习、崇尚创新、崇尚团结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1章 切实增强“五大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11章 切实增强“五大思维”能力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2章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掷地有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多么振奋人心的话语,多么催人奋进的励志!这里的“我们”,意蕴深远。既属于改变中国面貌的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也属于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的每一位建设者、参与者;既属于奋战在建设一线、改革一线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12章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3章 注释 [1]赵园园:《初心和使命的内涵》,《学习时报》2018年3月21日。 [2]薛伟江:《不忘初心彰显党性(思想纵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日。 [3]刘冠君:《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学习时报》2018年12月26日。 [4]侯惠勤:《论“不忘初心 《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第13章 注释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