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汝读诗》 故乡情 吱呀~吱呀~原藤木做的摇椅被风吹的一前一后轻轻摆动,飒飒作响。 午后的阳光难得好新心情的洒落在台面的小花小草上。 付连书斜靠在摇椅上享受着这片刻的舒适,脑子里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雨天之后的初晴。 眯着眼睛耳边唱起鸟儿的低鸣卷着徐徐微风,仿佛要吹进她的心窝里,好让她更加沉醉在这温柔的世界里面。 付连书不禁被这温柔的感觉带回了家乡,那宽敞苍白的阳台。 老旧竹藤编织的板凳,一盆盆红灿灿的小花,两者竟然如此相似。 眯着眼的付连书不禁咧嘴一笑,那是一间老式的两层小阁楼房,满墙都是青灰色铺成的泥。 凡是你能想象的模样它都照旧搬了本,是家乡少有保留下来的旧房子,也是付连书从小长大的地方。 尤记得当时家里准备卖了老房,付连书求着囔着不知废了多大的劲,才说服了爷爷奶奶留下这房子,为此没少遭母亲的责怪。 不过她倒是不在乎母亲的态度,多是为留下了老房子开心,她最喜欢的就属老房的阳台。 孩童时期的童年大抵是在这里度过,她喜爱花花草草便求着爷爷,在阳台搭起花棚来。 又催促着奶奶去集市的时候带回些花种,为此爷爷奶奶总说她是个麻烦精。 虽是贬义词可是付连书见爷爷奶奶喊的开心也就欣然应承了。 这里比不得那些耸耸挺立的高楼,虽然没有白亮的大理石地砖,也没有洁净的落地玻璃窗。 但是却异常让她觉得安心,她想自己并不喜欢那冰冷的东西。 小时候的付连书和普通小姑娘没有什么不同总是梳着两角小辫子,胖嘟嘟的身材,好在模样秀气讨人喜欢。 她性格开朗活泼,也男孩子气以至于中学那会班主任总认为她早恋。 好在母亲不是不讲理的人,知晓她的脾气,费力的和班主任讲解情况这误会才解开来,不然早恋可不是件小事情。 付连书的家乡在个不大也不小的镇上,她的家境很普通,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直到父亲母亲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店做起了小买卖。 是上下两层的泥瓦屋,为了忙生意母亲带着她住进了店里,母亲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小时候的付连书很拘谨,放学回到店里坐在一方小矮凳上,认真的写着作业。 说实话小店里走来我往的人流使她常常分心,明明简单的数学题总会算错,引来母亲的责怪。 这时候的付连书一般都不说话只是低着个脑袋,母亲一看也便不再为难只说了声,“我去做饭。” 恩~付连书点着头,放下手里的课本,自动的帮母亲照看起小店来。 店里是用土泥石临时搭起来的房子,厨房更不用说简单而且简陋,是塑料棚子盖在梁柱上拼凑出来的一块小空地。 雨天的时候,噼里啪啦的雨珠敲打着棚子,还能开一场小型音乐会。 这时付连书就会在厨房里看热闹,欣赏一位位圆滚滚的音乐家、演奏家们挥洒着手中的乐器那叫畅汗淋漓。 有时看的忘神付连书还会拿起竹筷配合的碰撞着玻璃水杯,那场景欢快的如一群野马,在草原上张扬驰骋。 想来若此番景色是在古代必然要引的一群文人骚客喜爱,有吟诗的,有作画的,有喝酒抒情的,又会是一番不同的韵味。 可现实往往锈迹斑驳会不合时宜的打断一个美好的时刻,仿佛不顺利不完整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 就像母亲在下大雨的一天里总是提心吊胆,担心落雨会冲破塑料棚子,雨积水会蔓延进店里,每每如此。 为此付连书时刻准备着过泼水节,当然这是她自己取的名,后来想想总觉得有些幼稚可笑,可又觉着不失趣味~ 想是她为了配合母亲,无奈不得不放弃那短暂令她愉悦的艺术交流耿耿于怀,所以才想着从另一方面找回些乐趣。 付连书不禁拍然称道:“自己倒是早早的悟了这生活。” 记忆中的家乡让她印象难忘的事很多,不过不得不提的就属它了。 在大学那会付连书就常把它挂在嘴边当做一些逗笑的谈资以及苛求情绪的调节剂。 事情是发生在孩童时期,有一次美术课做树叶标本,需要大家出校去摘几片叶子回来,付连书兴趣高涨和同桌几个跑去了河边摘柳叶。 摘了柳叶不知是那里抽风付连书有了柳叶放在水里会发光这一说,其他人不信,她偏生倔强硬是要证明。 那曾想圆滚滚的身子蹲在石头上,柳叶在水里荡着还没来的急发光,她到是被刮来的风先给吹进了河里。 她自己是懵了许会,不过看着绿悠悠的河水到不害怕,只怪哪风来的早了些。 踩在石梗上自己爬了上来,回到家自然没少一顿骂,空留了一只凉鞋在河里飘飘荡荡。 室友听此更是笑她,“人家掉河里要么是被人救上来要么就是游上来,唯独你奇了怪哉是爬上来,活脱脱版的贞子。” 付连书也就一笑了之,可她就是奇了怪,明明落水的时候不怕,可这会看到水总有些阴影,尤其在电影院看那些海难片的时候。 太过逼真的画面就好像那海水真的要淹没过来这让她的呼吸都变的困难,这是外忧。 如果外忧是摧残身体的,那么内患也该和心灵或是精神挂上钩了。 付连书倔强敏感骨子里有着一股孤独的劲在和她较真,很多明明搞笑的事总是带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冲击着她。 就说这落水的事,自己本也只是说出来热闹热闹,不曾想开心了别人自己反而添了堵。 她在这些笑意背后尽有些责怪没有人心疼她,这倒是算上矫情了。 付连书喜静又好动。静时容不得一点喧嚣,最好全世界都安静,不要给她带来一点点的波澜; 动时又希望周围都是人,吵吵闹闹的热络才会让她觉得融入在生活里有点烟火气。 一日到头就属夜晚最躁动,这也是人们最喜欢掩藏自己的时候,把无聊的生活变的不那么无聊。 一群年轻人挥着手扭动着身姿随着音乐跳动,时不时的传来些矫揉造作的笑声。 对无聊的人来说特是解闷,可是在曲终人散之后又是一股寂寥引上心头。 难怪说人是群居动物,可想而知人是有多害怕一个人的孤独啊! 可偏生人注定不可能一路都有人陪着,你说说这是否有些讽刺。 就好比叫一个害怕黑暗的瞎子期待黎明会到来一般,倒是要叫看客们看了个笑话。 古镇龙舟赛 付连书不是完全安定的人,大学时期有了闲假也会和三五个好友约着一起旅游。 其中她最爱走的就是古镇,那里充满南方人独有的情怀和特色,是她喜欢的江南。 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南方人更是因为喜欢它的静谧和安详。 说起南方不得不讲的就是水湾和姑娘,水湾是江南的依托。 各处的小河贯穿着每家每户,偶来的船舶荡起的梨涡都是江南的河,也把江南的姑娘衬的水汪汪。 江南是恋爱的好地方,烟雨蒙蒙的天撑着伞走过水桥准能见着许多男男女女。 雨下漫步,足见这水乡的多情和浪漫,也是歌唱里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农历五月初五,热闹的一天,短短的三天假付连书没有回家而是和好友去了一座古镇。 古镇在节日的氛围下早早梳妆完毕,换了新装,街道上人来人往,张灯结彩。 商贩的叫卖声热情高昂,各处都能看到穿着特色服饰的古镇人民,他们慈祥和善的面孔穿梭在古镇的街道上。 像是在庆祝节日的喜悦又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一群远方而至的客人。 这让付连书想起了论语里面所述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悦乎!” 几人戴着买来的草帽一直随大流的沿着人群走,来到了古镇的长河畔。 古镇乡民称之为护神河的长河。 护神河是古镇最大的水湾它贯穿了整个古镇,不像大城市的河流漂浮着各种白色垃圾还伴着臭气。 它的水是清澈见底的,仔细闻还能隐隐嗅到河里水草的芳香。 因此护神河有了这样的名,被神灵保佑的河流,干净,祥和。 除此之外古镇老一辈的人最爱用这护神河里的水煮茶泡茶来接待乡人,和外来的客人。 用他们的话来说,“自己种的茶,配自己的水,喝的才够味。” 当然每家每户的泡茶人手艺深浅不同这茶的口味也有差别,不过基本上都是名家。 因为古镇大部份人家都是种茶人,他们懂茶爱茶,是地地道道的茶农。 古镇也是远近闻名出好茶的地方,总之也算得上是一个地方的一种特色。 端午的天,少不来一阵热闹,咚隆隆,嘿隆隆,打鼓的声音从远远的地方传来,付连书赶上了古镇的龙舟赛。 护神河的热闹气氛一下子吸引了看客们,短短几分钟河畔便挤满了人。 虽是吵闹大家却是互不相挤,偶不小心碰到别人大家也是笑笑,眼神心思全放在了赛龙舟上,想来看个究竟。 话说着随着高桥上的击鼓声,河面上的十来条龙舟,都蠢蠢欲动只等着那鼓声击完三声,像脱了缰的野马各自占据有利地位。 比赛开始了,各色的龙船在河面上激烈的争抢着最适合龙船划翔的河道。 最好的就属边上的内道,在进入渡口前转弯方便,不会因为渡口窄小而卡着船,大家各凭本事,抢着这块肥肉。 龙舟划过水面,像矫健的水手,飞快又平稳的穿过河道。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水上激战岸上的人看的趣味。 遥遥的望去,河面上十几条龙舟分散开来基本上的距离都保持在了两三米。 宽大的河道顺着越来越往前前行,水道变的越来越小,大家纷纷卯足了劲准备在这关键的地方大战一场,一时却也是难分伯仲。 其中两只龙舟不似其他龙舟这般激进只是缓缓的有节奏的划行,在愈渐变窄的河道里闲散的游荡,到是看的岸上的人莫名着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高照温度一下子上升了好几倍。 照的人有些疲软,汗水浸湿了衣袖付连书想难怪连道行高强的白娘子都现了形。 虽是燥热的难受不过也不影响岸上的人看船,龙舟和龙舟之间也慢慢的拉开了距离。 许是之前在宽道里船手花了太多的力气,加上天气实在太热越到后面船手越使不上力,划的特别费劲。 反观其中只有那令人瞩目的两条龙舟保持着一贯的速度前进,这下让我们这些看客兴奋了起来。 两位船手的划船技艺稳健扎实,两条龙舟在他们的手上灵活自如。 付连书暮然一笑,窄道里激起的水花给龙舟赛蒙上了一层竞技的味道,不稍片刻胜负已然见了分晓。 不得不说这是她见过最精彩的龙舟赛,之后便跟着好友几个转手去了下一个地方观光,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觉着有些意思。 古镇的夜晚是清凉的,穿梭的河流吹跑了夏日的暖风,让人感觉异常的舒适。 挨家挨户门口都悬挂着红色的灯笼站在高处望去一片红色的光点十分漂亮。 沿着街道一直走转弯是古镇的长廊这里是专门买卖小饰品的店铺。 店铺里大多都是女生,付连书和几个好友也在饰品店里来回观摩选样,想来都是女孩子家心性。 走过一间一间的铺子许是有些累了,不知怎么的付连书就想安静的一个人走走,也这么做了。 穿过长廊找了一处石椅望着小河上飘荡的小船凄凄落落在月牙的衬托下格外寂寥。 以为船上没有人,可是突兀的小船划行了起来,付连书才知道船上有人。 当小船划过她的眼前透过船窗隐隐约约能瞧见两个人的模样,付连书一笑想来是一对夫妻。 不曾想刚划过的小船又传来一阵婴儿的啼笑声,咯咯~付连书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月亮啊月亮,原来我才是那个寂寥的人啊~” 如此惆然~付连书转了个身离开石椅朝着前面走去像没有目的地的流浪者只是随心而动。 只剩下河畔的微风作伴,走过蜿蜒走过曲折,铃铛般的笑声回旋在对面的河畔。 付连书抬起头在月光的光辉下看见对面坐了五六个女孩。 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编着长长的辫子,鸡蛋大的眼睛水灵灵,卷起着腿裤一双白嫩的脚在河畔里来回摆动,笑意盈盈。 付连书对此印象深刻,她说:“我见到了江南的姑娘,我见到了古镇的女孩。” 你瞧,鲜活灵动的生命在她们脸上肆意张扬,明明是炎热的夏日也给人恍如春风隔世的感觉。 付连书看的出神怎叫她不喜爱,她期待爱情的滋养甜蜜、羡慕自由自在的畅快、珍惜一切让她感觉舒适的存在。 付连书不知驻足看了多久直到女孩离开了,月亮也害羞的藏了起来。 好友喊着她的名字叫唤,她才移动步伐往回走,心里轻松了不少,都说人善变,这变的不是性格而是随意而生的感觉。 什么样的感觉决定怎么样的行为,而人的性格是一种拥有长效性的感觉。 付连书就是这么认为,来时步履悠悠心慌意马,回时轻盈飘逸心思澄明,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遣散沉重带回轻松。 怀抱梦想 《梦的解析》付连书捧着弗洛伊德的这本经典之作,内心无限煎熬想从书中找到一些理据。 可又苦于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她不能在20世纪有名的心理学家面前以他的视角去回顾自己的伟大创作。 错,不是不能是根本做不到,而以读者的身份她领略的言论又略显浅薄。 以至于她没有在书本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她的解释是可能所有的著作都是这般隐晦深奥,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迷失在书本里。 可以说是闲的发了闷慌,付连书尝试着自己没头没脑的探究之路。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当你想知道一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并且十分渴望知道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就是更多的为什么,但也不妨碍人们热切想要了解的心。 付连书在有印象以来她的睡眠问题总是不单一,可能是上帝怕她寂寞,所以每每在她入眠的时候总会叫那个梦使者进入她的梦乡。 而梦对于她而言就像一场场电影,有的温暖幸福、有的殇意黯然、有的则是惊吓连连。 无论是那一种付连书都觉得梦的存在很神奇,从而引发了她想知道自己做的梦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捧着《梦的解析》希望从书里面可以像弗洛伊德那样自我剖析(注:显然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稚嫩。) (一个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身份就摆在那里,有的读者不免笑我是不是有些东施效颦的意味) 每个人都有梦,但多数不容易记住梦里的内容,在半醒半睡的状态里感觉很清晰可到了完全清醒又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 除非你要求自己刻意的去记录,这样在做梦的时候潜意识会开启记录模式。 除却有些梦醒来后就是记得的情况,因为你不能测试出做梦者是不是在梦里做了刻意记录的行为。 毕竟梦是隐秘的、片刻的,像是一种现实和幻想之间隐晦的折射。 但是这也不妨碍付连书觉着它有趣,就像大家应该都会比较好奇蒙着面纱的女人长相的道理一样。 好歹自己做了二十几年的梦,若每次都是如出一辙的形式,那怕是她会十分抗拒睡觉和做梦的。 只可惜了有趣归有趣付连书还是没能读懂梦的意义,也只好把解析梦的想法给搁浅在了摇篮里。 梦里的世界是安静的,就像“孤独”也是安静,可两则又不一样,怎样算是孤独? 如果有人做问卷调查,问你是否感到孤独?估计大半的人回答都是孤独。 而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另一种是肉体上的。 当然付连书觉得精神的孤独远比身体缺失的寂寞感来的难受。 就像很多人都寂寞,却不是全然孤独。 这让她会觉得孤独比寂寞多了份清高,听着也悦耳些。 棋逢无对手就是精神孤独,站在了一定高度太久没有同行的人一起欣赏作乐独称天下又有何意思。 这类的孤独多在于技艺上的比试,不像寂寞从嘴里说出来多少让人遐想联翩。 这也算是本能的生理反应,但人们从不把寂寞放在台面上讲,就像你不会直白的和人讨论性问题。 这没有什么原因,要论就论老祖宗的思想延传。 可是人类本身的孤独有时候也会迎来叛逆期就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对着干(我想他们并无恶意,也许只是想吸引人注意)。 所以孤独是梦的延伸,一个人开始一个人经历一个人结束,安静。 而下面和梦有关的那个“人”到是唱了反调。 所有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梦想,而敢于追逐梦想的人少之又少。 有的人会抱怨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梦想,很实实在在的问题。 好比你不能让农民不去耕种,去学习优秀的诗人和哲学家为了艺术废寝忘食。 付连书认同正确的逐梦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听起来梦想是不是比梦来的热闹和喧嚣,可不得不提的是它们两算是表兄弟。 一样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尽管两者并没有见过面,却挣扎在安静和热闹当中。 付连书对于认知梦想是在大学毕业后才有的概念,回想起不禁有些羡慕当时学艺术的同学,谁让艺术和梦想听起来是如此接近。 梦想是目标的重要代名词它不是最初或是中间而是最终的愿望。 人生没有既定的目标走过的路总要漫长和曲折一些。 当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付连书整整的三年大学时光,宛如迷失方向的游子她并不期待人生会出现什么变化。 尽管她还是会在看到别人提到梦想的时候眼里发光艳羡不已。 这样的人生平静低调却少了人味这是她后来对自己的评价。 说是人因为有思想所以高等于动物,仔细一算那人和人之间是不是也该有三六九等之分。 这说的不是根据个人财富的多少而是就精神层面思想的深浅做的优劣。 她在意识到自己尽然普通到尘埃却又不甘心为尘埃的时候,第一次觉得只有靠梦想才能真真实实的改变。 哪什么是梦想?付连书想了很久这个问题。 如果说梦是虚幻世界里的短暂片刻,不能吃不能摸,风过就烟消云散。” 那么梦想应该是多年的夙愿;是在除去温饱问题以外让你感到愉悦的一种存在;更是人类应该去怀抱的精神寄托。 覃丘支教 人的最初皆开始于欲,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开始各种活法。 把欲,变成实质的东西,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面人类最底层的欲望就是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就是饱腹,穿暖。这些人类最基础的保障。 而谋生,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手段。(好的谋生之道已经能达到需求理论里的上层) 付连书讲起谋生这个词,最先联想到的就是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 他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叫《谋生》在这部影片里,卓别林扮演一个英国骗子。 跟在一个报纸记者后面,不断地偷他的东西,从钱包、女朋友,最后是偷走他的工作。 付连书并没有看过这个片子,甚至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完整属于卓别林演的作品。 但是对于他本身,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 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杖,鸭子般绅士流浪汉的形象却是颇有印象。 而这个经典的形象也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付连书想到谋生这两个字是出于偶然的灵感,在她住的村里有一姓黄的“屠夫”。 在这就先称他黄屠夫,那是除夕的前几日,付连书和往常一样在家帮忙。 突的听到了一阵哀鸣声,犬羊交吠,这是不常听到的,付连书不爱用杀这个“没有人性可言的字去伤害那富有生命的动物。” 可又确实看到了那鲜活的生命在流失,而她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批评什么。 至少在她懂事成人之后不会言辞苛刻的去要求尽善尽美。 当然小时候她为这个杀不杀羊纠结了好久。 因为母亲告诉她,她不能买下这只羊,因为黄屠夫他不止一只羊,也不止他一个人杀羊。 然后母亲又问她,“连书难道你不吃羊肉了吗,以后?” 再问,“就算你不吃难道别人不吃了吗?”那羊是不是总归得杀。 “那如果大家都不吃羊了呢?结果会怎么样?活该那黄屠夫改杀狗,杀猪了,哪要是狗啊猪啊所有的动物都不杀了?” 那黄屠夫自己要饿死了,付连书惊觉,那人类对于捕食和被捕食之间是不是该漠然一点? 当然不。 可又是什么驱使了这样一个现状,就是谋生。 付连书是普通大专毕业的毕业生,在毕业选择就业工作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去贫困山区支教。 对于这个决定父亲并不理解,因为他总觉得在大城市里长出息。 好不容易从村里走出去,怎么又要回来,相反母亲只是笑笑。 她该是清楚知道她的脾性的,付连书在背上不多的行囊告别家人,踏上了一个叫覃丘的地方。 那是坐落在四面环山,交通落后的地方,和电视里的贫困山区并无两样。 付连书第一次来到覃丘的时候,比起那不发达的交通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初雪后的第一缕阳光。 对的,她是在初冬去的覃丘,那个在选择就业地区大家都不愿去的地方。 穿着棉鞋,吹着寒风让她想起了另一道风景线,那是在丽江玉龙雪山上的美丽传说。 付连书不得不承认她对覃丘的第一印象不错,她十分欣赏和享受来自大自然的美晕。 但是她又很头疼哪些充满“人性”的是事态,覃丘和她的家乡不一样。 至少显露在那冰冷的电视机里面的模样不足以体现覃丘的人民。 除了总是和蔼,慈爱的校长,以及哪幼小单纯的孩子,付连书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欢迎外来人。 覃丘大人的世界是付连书笔下最不愿描写的东西。 是确确实实颠覆了她刚步入社会对美好的向往,这一度让她在当时想放弃支教回家。 她的眼睛容纳了千百个关于他们的故事,但是她不愿去回忆和分享。 她总想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她也确实这么做了。 比起描写别人,付连书最不擅长的就是分析自我。 她很难用“轻薄”的词去形容自己,你仔细一看不难看出她对自己笔下留了情。 她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他们”总是可以恰到好处的形容自己,他们的坏脾气和一些臭毛病。 仿佛丝毫不在意个人形象,而她会给自己留丝余地,付连书知道这是不该有的。 因为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笔尖不足以掩盖自己的缺陷。 抛开车道上吵闹的机车碰洒着黑雾,付连书坐在玉米车上。 二月的雪花飘落,这是她看过的第四场雪,都是倾献给了覃丘。 因为她的家乡是不下雪的。 依如再别康桥的优美,那不是诗人的人,怀着一颗平静祥和的心挥别那朦胧的村庄。 少女般柔软细腻手环,背上简易的行囊回眸眺望,白雪皑皑。 悄悄的我来了,正如我悄悄的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麦田守护者 竹篱、小花配清茶,暖风带麦香卷过青草味飘了七里。 鸟鸣声透过树叶传进了耳,低头远远能望见山间的麦田开了金色的花,圈住了一景的秋色。 麦田啊~麦田啊… 四四方方的土地是养育你的家,泥土的拥抱环抱着你滋养着你,田间的小伙伴时常和你嬉闹玩耍。 你是大家庭里的一员,你的兄弟姐妹是翠绿中的鲜花。 四季是你的指向标催着你长大,麦田啊~麦田~你快快长大。 你可知道守护爱戴你们的人正等着你们,那手指轻拂下的触碰。 是爱你们的证明,那不变的眼波撒下种子是重新开始的希望。 轻轻的去感受,是否知道山间的矮房里还遗留着一颗记挂着你们的心。 那是爷爷最爱的矮房,一庐破旧的稻草屋,一阵大风没准能掀了顶,可怎么也赶不走爷爷想留下的念头。 直到前阵子生了病实在是难受的不行才不得不离开。 他说秋天,房的位置看秋色最好,可惜今年看不到。 是啊,山间的路不适合他已经蜷缩了的身子,可好奇心让付连书想看看是怎样的秋,让爷爷心心念着牵挂着。 篱笆围起了小矮房,旁边种了些蔬果,浓浓的果熟香充斥着稻草房。 好闻的可以,感觉大自然的味道如此贴近明显。 午后阳光,温柔静谧晕开了秋的景,搬了椅子,付连书坐着等着爷爷说的秋色。 隐隐的说话声牵引了她的视线,寻着声音望到了山下面,笑笑,是麦田,金色的麦田。 风吹的欢快一片一片的麦浪在风中跳起了舞,引的农人喜滋滋,“好呀,好呀是个丰收的好日子。” 卷起的裤腿子伸进田地里,挤出的泥水吱吱的往外流又被阳光照的发白没了污点。 农人熟练的钻进了麦田的深处,零星点点各自分散开来。 开始接受整个季节的收获,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却遮不住满溢出来的笑容。 麦穗也礼貌的弯下身子,迎接它们的老朋友。 付连书静静的看了许久终是有了心思,凑着矮房煮了些清茶,奔着田间去。 正赶上一波替换休息的农人,递上清茶大家大碗的喝,只当是谁家的孩童送的,津津有味。 不禁让她想起了以前,那时候她还小还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田间一方块一方块的地种满了青色的穗。 其中一块就是爷爷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农人守了一辈子的田。 他极爱小麦,自然他的田种了满满的麦子,到了丰收的季节,全家人被拉去田里帮忙。 而奶奶就负责煮清茶犒劳大家,还有甜甜的窝窝圈这是奶奶的独门手艺,。 这两样她做的最好,喝着清茶伴着麦田闲聊几句全家人一作就是一天。 如今麦田依旧美的灿烂,金黄色的花开遍了田野,爷爷在山上看农人收获就好像是自己的麦田结了果。 来年再撒下些种子又是秋的丰收,还能看到全家人乐融融的样子。 说到底他守了一辈子的麦田当了一辈子的农人见过了无数个秋收的日子。 现在虽然蜷缩了身子可他的心依旧守着麦田,不知道是爷爷成就了麦田还是麦田成就了爷爷。 回家的时候,天色有些昏暗,已经看不清麦田的样子,它变得格外安静。 告别了农人,付连书和往常一样到家,父亲没有询问她去了那里。 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似乎习惯了她一天不见人影的生活。 而爷爷安静的看着书,冷不丁的瞧了她一眼,看着她欲言又止。 付连书拿出拍下的麦田,爷爷才反应过来看的红了眼可是语气却是开心,仿佛是对着恋人,“好呀,好呀,今年又是个丰收的好日子。” 付连书笑笑,她已经很久没有看见爷爷的笑,在之后的好一段时间里。 她都会放学路过麦田的时候拍下它们青葱艳黄的样子给爷爷看。 爷爷抚摸着照片,那苍老的手指轻轻的拂过照片,多年以后带着他的梦安静的去找奶奶。 尽管如此付连书依旧会拍下最灿烂的秋收景象,在村里的老房里,在山间的篱笆房里,给她最爱的人。 只可惜后来小镇在建村的时候那最后的麦田在冰凉的泥土里被驱逐开了。 金黄灿烂的麦穗在秋风的欢送中迎来了最后的洗礼仿佛是要追随着爷爷的脚步。 付连书知道她是无法阻拦的,她也不想阻拦,因为那美丽的景色是被爷爷带走的。 他终究是舍不得留它孤零零的一个,没有守护者的麦田终究显得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