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之王》 第一章 一梦十年 鞍山镇,樟树村。 “喔~~喔~喔~~~” 天刚蒙蒙亮,村中响起阵阵鸡鸣。 村东头。 一座占地极大,稍显破败的老房子。 “儿子,起床了!” “起来了。” 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顶着一对熊猫眼,从屋里走了出来。 “你这孩子,怎么又熬夜了。”妇人责备。 “下次不了。” 面对母亲的唠叨,年轻男子没有一丝不耐,眼中反而闪过温暖的回忆。 他叫杨树,从时间上推算,此时应该是刚大学毕业,趁着去公司报道的间隙,回老家探望父母。 可谁又知道,杨树昨晚彻夜未眠。 穿越?重生? 杨树也不明白,他为何会在一夜之间,从前世的2017年,就像时光倒流一般,瞬间回到2006年。 一梦十年。 短短十年时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活一世。 不说大富大贵吧,用十年时间攒下千万资产,杨树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想到这,杨树眼神黯淡。 鹏城是他的伤心之地,因为某个缘故,前世直到2017年,三十好几的杨树依旧孑然一身。 他不想回去。 可不去又能怎样呢? 留在农村是没有出路的。 别说现在,就是粮食价格节节攀升的2017年,种水稻,一年两季,刨除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人工成本,一亩地一年的利润也不到一千元。 有这功夫,就是跑到大城市洗碗刷盘子,赚的都比种田多的多。 泥土里,刨不出金子来。 “算了,不想这个了。” 杨树甩了甩脑袋,转身往前院走去。 他们家现在住的,还是杨树曾祖父那一辈建的老宅子,青砖青瓦,古色古香,只是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 宅子前后两进,中间通过一个露天天井相连。 杨树高祖父那一辈,是樟树村的大地主,到了曾祖父这辈,虽然家道中落,依旧修起了这座大宅子,也是樟树村现存最气派的老宅。 昔日荣光,早已逝去。 早些年,就连杨树爷爷都在村西头建了一座砖瓦房,跟杨树小叔住在一起。村西头也是樟树村新的中心,未来十年,小洋楼基本都建在那。 因为要供杨树读书,他家是村里少有的几户,至今还住在老房子的人家。前世直到杨树工作之后,家里才有钱起了一座新房。 可杨树一点都不羡慕,他的童年记忆,都在这座老宅。 前院很大,也很凌乱。 东西两边用红砖各砌了一排耳房,充当厨房、猪圈、牛棚以及鸡舍。院子正中一颗大樟树,足有二十米高,枝繁叶茂,散发出阵阵樟脑香气。 樟树木材坚硬美观,非常适合制造家具、箱子,所以在当地,古代有个习俗,哪家要是生了女儿,就会在门前种上一颗樟树。 等女儿出嫁时,就将樟树砍了,打成樟木箱子,作为嫁妆。 樟树村,村如其名。 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樟树,尤其是在村中心,有一颗三百多年的老樟树,是村里的活化石,也是村民纳凉闲聊之地。 前院剩下的空地,都被当做菜地,豆角、空心菜、辣椒、茄子、黄瓜以及冬瓜等常见菜蔬,应有尽有。 俨然一片生机盎然的小天地。 杨树来到院子西北角的水井前,舀一瓢井水,洗一把脸,整个人都精神一震。这是一口古井,年代跟老宅等同,青砖砌筑的井壁已经爬满青苔。 井水清澈,甘甜。 听村里的老人讲,早前全村人都到这口古井打水喝。 现在家家户户都打了压水井,富裕人家甚至在水井里装了水泵,用上土法炮制的“自来水”,早就不来了。 ………… 早饭很简单。 刚从菜地摘下的空心菜,菜叶摘下,过水凉拌一盘;空心菜梗配上小米椒,再用菜籽油爆炒一盘,清香四溢;再有就是一盘青椒炒肉丝,色泽鲜亮。 比较特别的是,桌上还摆着三个土鸡蛋。 因为今天是家里第一天插秧,在农村叫“开秧门”,按当地风俗,每人要吃一个鸡蛋,意谓“讨彩头”。 菜虽简单,也没放什么佐料,杨树却吃的津津有味,自家种的菜,绿色无污染,味道甘甜、酥脆,就是好吃。 再加上菜籽油特有的清香,不知不觉,杨树吃了两大碗米饭。 搁前世上班那会儿,他早上都是两个包子完事。 “看你这孩子,吃慢点,像饿死鬼投胎似的。”母亲埋怨。 杨树一笑,“爸,妈,我吃饱了,今天插秧,我也去。” “你去能做什么?搁家学习。”坐在杨树对面的父亲,神情严肃,面庞黝黑而坚硬,一脸胡渣子,略带一丝麻木。 这是一张典型的,在地里刨食的脸。 父亲是个极爱面子之人,从小学习优秀,一路考上大学的杨树,就是父亲在村里的脸面。 虽然沉默寡言,父亲却将杨树当作宝贝疙瘩,加上杨树从小身体就不好,自从杨树上了县初中,就没再让杨树干过农活。 别说插秧这样的技术活,就连割稻谷,杨树都不会。 “爸,我都毕业了。不会插秧,帮着分秧也行啊,反正在家也无聊。” 杨树早已不是读书那会儿,不懂事的少年,重活一世,他只想着帮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他爹,就让孩子去吧!”母亲帮衬着说话。 他们这才想到,儿子已经毕业,再不用学习了。 父亲没再说话,等于是默认。 ………… 吃完早饭,一家三口带上工具,准备下地了。 一路上,三三两两都是下地的村民。 “七公!” “刘婶!” 杨树都笑着打招呼,一个村里住的,总能攀上关系。 见是杨树,乡亲们都很热情,有叫“大学生”的,也有叫“墩子”的,无不点头称赞,竖起大拇指,“墩子,听说要到大公司上班,有出息啊!” 让走在前头的父亲,腰杆挺得笔直。 小时候,杨树是个小胖子,就有了“树墩子”的外号,叫着叫着,“墩子”这外号就在村里传了开来,再也摆脱不了。 杨树也只能苦笑应承。 到了田埂,要先去秧苗地里拔秧苗,再移栽到稻田。 父亲率先下了水田,蹲下身,用缚秧苗的稻草在秧田上面横扫几下,这是意谓防止“发秧疯”,也就是手背发肿。 农村做事,什么都讲究。 不是封建迷信,只是图个心安。 杨树甩开凉鞋,跟着下了田,脚下传来一阵酥麻。 没沾过地的赤脚,娇嫩的就像女人的皮肤,经不起一丝摩擦,初次干农活,脚上不起几个水泡,是不可能之事。 只有脚底长了厚厚的茧子,才能行走如常。 像杨树父亲,别说是踩着柔软的水田里,就是赤脚走在砂石地面,跟穿鞋走没什么两样。 夏天干活,出门从不穿鞋。 麻烦! 适应之后,杨树感到一阵亲切。 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因此脚底是人非常敏感的一个部位,只有赤脚踩在地上,才能真切感受到大地的真实。 这是人跟土地,建立起的血脉联系。 杨树曾经听村里一个老中医讲过,农民赤脚下地,等于是在进行长久的脚底按摩,对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非常有益。 或许,这就是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身子骨依旧健壮的秘密之一。 “儿子,小心吸血虫!”母亲嘱咐。 母亲说的吸血虫,其实是水蛭,俗称蚂蟥,在稻田里很常见,稍不注意就会被咬上。蚂蟥很贪婪,吸饱了血才会离开。 小时候,杨树很怕这东西。 “妈,我知道。” 杨树说着,顺手拔起一撮秧苗。 尴尬的是,他用力过猛,一把将脆弱的秧苗扯成两截,根茎以下全留着泥里,手里只握着一把叶子。 “……” 父母见了,默契转过头去。 杨树自嘲一笑,继续拔秧。 约莫过了十分钟,杨树面前,一个突兀的“+1点农业熟练度”符号,一闪而过,一块透明方框,若隐若现地在眼前浮现。 第二章 插秧,我也会 “系统?” 杨树兴奋起来,难道这才是真正的穿越福利?他将注意力集中到透明框,眼前呈现一列数据。 宿主:杨树 种植业:0级(8/10) 畜牧业:0级(5/10) 林业:0级(1/10) 渔业:0级(3/10) 副业:0级(0/10) 农业熟练度:11点(备注:初始赠送10点) 农业熟练度可按十比一的比例,用于任何一类农业技能加点,随着农业技能等级提升,宿主在该领域的见识与实践能力随之提升。 村民认可度:暂未开启 农业等级设定: 0级,门外汉 1级,入门 2-4级,普通农民 5-7级,农业技师 8-10级,农业研究员 11-13级,农业专家 14级,享誉海内外的农业权威专家 15级,只在理论上存在的农业泰斗 15级以上,超越人类理论极限的存在 以种田为例。 像杨树父亲这种一辈子跟水稻打交道的农民,勉强可达到4级。 种田能手,能达到5级,甚至6级水准。 7级以上,都是脱离种田生产,进入到专业的科研领域,比如研究水稻基因改良的科研人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的顶级专家,大致在11级水准。 唯一的14级,估计只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了。 ………… 杨树微囧。 个人面板上的五个零蛋,格外刺眼。 他试着将10点“农业熟练度”,加到种植业技能栏,种植业很快变成(9/10),还差1点,就能摆脱门外汉的尴尬。 种植业,是南方农村的绝对主流。 这也是为何,杨树的种植业技能点数最高,足足有8点的原始积累。 种植业更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分类,下面可细分为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中药材的种植四大类。 每一类,还可再往下细分。 比如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又可细分为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烟草以及其他作物的种植九大类。 仅常见的种植作物,就不下百余种。 水稻只是谷物之一,处在整个农业分类的第五层级。 就算如此,仅种植水稻一项,就涉及育种、插秧、施肥、浇灌、锄草、喷洒农药、收割等各项技术。 这从侧面反映,系统的厉害之处。 杨树提升种植业的技能等级,等于是在提升整个门类的种植等级。 这就非常逆天了。 就是不知道,在提升到一定等级之后,系统会不会像游戏一样,出现天赋树,进一步细分技能栏。 ………… 加点之后,农业熟练度只剩下可怜的1点。 看刚才的提示,似乎杨树只要干农活,就能获得“农业熟练度”,具体的加成规律,还得慢慢摸索。 这让杨树越发有干劲。 他隐隐感到,随着系统出现,前途有了新曙光。 虽然只增加了1点技能点,再次拔秧苗的时候,杨树的手感明显比之前好,已经很少会扯断秧苗了。 杨树有意统计了一下。 单纯拔秧苗的话,十分钟增加一点熟练度。 “升级路漫漫啊。” 转眼过去一个小时,杨树一家已经拔好两担秧苗。 杨树的“农业熟练度”,艰难涨到7点。 “够用了!”父亲示意停下。 两担秧苗,足够他们一天的用量了。 就这,杨树已经是腰酸背痛。 拔秧苗时,腰是一直弯着的,没干过活的人,时间一长,腰间酸麻,身子都挺不起来。 如果杨树不是重活一世,性子坚韧,怕早就坚持不住。 农民的辛苦,可见一斑。 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刨食,一年赚的,可能还不如城里人出去旅游一次的花销。 “儿子,你先回去吧!”母亲见了,有些不忍。 “妈,我没事。” 杨树勉强一笑,他确实高估了这具身体的素质,常年不锻炼,兼且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就算年轻,也是“银样镴枪头”。 父亲没说什么,担起一担秧苗,走在前头。 母亲也挑了一担。 农村妇女,常年劳作,力气可也不能小觑。 杨树这次没有逞能。 他知道,以他现在“弱不禁风”的身子,根本挑不起一担湿漉漉的秧苗。 那可是一百多斤。 就算勉强挑得起,也走不了几步路。 “看来,得加强锻炼了。”杨树暗暗下定决心。 ………… 水田早已用犁打好,表面盖了浅浅一层水。 父亲还是那么沉默寡言,围着田埂,将一捆捆秧苗均匀抛在水田里,插秧时就可就地取秧苗,不用来回跑。 “爸,我也试试。” 因为系统,杨树这次自告奋勇。 父亲什么也没说,径直走到水田一端,劳作起来。 插秧是有技巧的,基本一点,就是要能让秧苗在柔软的泥里笔直立起来,不深不浅,否则不易成活。 再有一点,整个秧苗要插得间隔均匀,横竖都在一条线上。 但凡新手,不知不觉,就会插得歪歪扭扭,疏疏密密,不成个样子,以后割稻谷非常不便,也不利于水稻生长。 杨树想试,父亲也没拦着,大不了补种一次。 杨树先观察了一下父亲的手法,跟着兴致盎然地走到水田另一端,开始有模有样地插秧。 紧挨着他家水田的,是七公家的水田,刚好也在插秧。 七公今年六十好几,虽然消瘦,身子骨却很硬朗,每顿能吃两大碗米饭,干起农活来,不比年轻人慢。 还是村里有名的种田好手。 他插的秧,不用拉绳标直,就能横平竖直,间隔均匀,看起来就像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见了杨树,七公笑着说道:“墩子,这可不是你能干的活。” “七公,我就练练手。” 杨树见七公一边搭话,一边还能将秧插的笔直,不得不服。 十分钟后。 “+2点农业熟练度”的符号,一闪而过。 杨树心中一喜。 这就证明,干不同的农活,增加的熟练度也不一样。 插秧比拔秧苗更有技术含量,增加的熟练度也就更多,这让杨树对升级技能,有了信心。 又是一小时过去。 杨树直起身子,揉了揉越发酸痛的腰。 他的成果,确实有些惨不忍睹,弯弯扭扭不说,有的秧苗还东倒西歪,就像被一群鸭子趟过一般。 杨树嘴角却露出一丝笑容。 经过奋战,他的农业熟练度已经达到19点。 杨树没有犹豫,直接点了种植业,立即变为1级(0/100)。 就在这一刻,杨树感到一股细微的暖流,在体内流转一圈,瞬间洗去疲惫,整个人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升级还能提升身体素质?” 这很好理解。 种植业升到1级,证明杨树从一个门外汉,正式踏进农民的门槛。不提升身体素质,空有种植技术也施展不出来。 虽然提升的不明显。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的种植业技能提升为1级,获得成就【入门】,特奖励技能点200点。” 杨树一喜,没想到,系统还自带成就体系。 奖励的200点技能点,没二话,杨树再次点了种植业,变成2级(100/300),可见随着等级提升,熟练度点数需求越高。 2级种植业,已经相当于一位合格农民了。 杨树的身体素质,又迎来一次小幅度提升,有个农村小伙的架子了。 歇了一会儿,杨树鼓足劲,将之前插的秧苗全数回收。 他准备重来一次。 插秧是个累活,杨树一个人在水田角落捣鼓,也没人在意,都当是“小孩过家家”了。 转眼已临近中午。 忙活一上午,杨树都快累趴下,肚子也是咕咕直叫。 “儿子,收工了!” 母亲在水田另一头吆喝,收拾工具,经过杨树这头时,明显一怔。 杨树第二次插的秧,虽然不能达到横平竖直,但也曲直有度,看上去很齐整,跟下地几年的人插的秧,相差无几。 “儿子,这是你干的?”母亲有点不信。 “是啊,不怎么直。”杨树显得不满意,虽然有系统加持,农活技术还真不是一天就能练成。 母亲却喜笑颜开,“不愧是我儿子,做什么都有天赋。” 这时父亲也走了过来,看了一眼,难得吐出一个字:“还不错。” 杨树听了,真有点受宠若惊。 能得父亲在农活上肯定,这可是头一回。 那边七公也已收工,听这边说的热闹,跟着走了过来,看了一眼,惊讶说道:“墩子,你可真厉害,七公我算是服了。” 前半程,七公可是亲眼见到,杨树那秧插的简直惨不忍睹。 短短一上午,就有这么大进步,七公活了大半辈子,这么有天赋的小伙子,他还是头一回看到。 七公嘴里叼着一根烟斗,绕着杨树看了一圈,疑惑说道:“读书人脑瓜子好使,学插秧也这么好使?” 杨树不好意思地笑笑。 就在此时,杨树眼前闪过一道道信息。 “来自李翠红的认可,+15点。” “来自杨友仁的认可,+10点。” “来自七公的认可,+5点。” 此前没开启的“村民认可度”,终于解锁了! 第三章 大学生要种地 夜幕降临。 村东头。 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用火烧过的缝衣针,正在给杨树挑脚底水泡。 “儿子,明天搁家里,别去了。”母亲心疼不已。 “妈,我没事。” 一天劳作,杨树确实疲惫不堪。 可他的心却是暖的。 前世工作之后,杨树一年难得回一次家,2016年回家过年时,才蓦然发现,父母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杨树在追逐财富的同时,却疏于对至亲的关心,终究还是输了。 这一世,他想弥补缺憾。 白天激活的“村民认可度”,唯一用处,就是用来兑换灵液。 5000点认可度,兑换一滴灵液。 100点认可度,兑换一滴稀释灵液,功效只有灵液的百分之一。 灵液,具有进化水质、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开启动物灵智等传奇功效,也可直接服用;配合系统的技能,实在是发展农业的不二利器。 杨树有信心,在农村开创一番新天地。 “问题是,怎么说呢?” 望着正在挑水泡的母亲,以及坐在角落沉默抽烟的父亲。 杨树欲言又止。 ………… 次日,杨树不顾父母劝阻,继续下地插秧。 种植业升级到2级之后,插秧增加的熟练度已经从原来的2点,减少到1点,一天下来,只能积累40几点。 兑换成技能点,还不到5点。 相比3级种植业需求的300点技能点,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不对!” 忙活了一个小时,才积累6点熟练度,杨树眉头大皱,“如果只是这样,那这技能等级提升也太慢了。” “或者,还有其他的途径?” 杨树目光,无意间扫过隔壁水田,心中一动。 “七公!” 杨树趟过水田,来到七公跟前,递上一支烟。 “我抽不惯这个。”七公笑着指了指,别在腰间的烟袋,“墩子,干农活不容易吧,要我说,这就不是你这大学生该做的。” “插秧的学问可一点不低,还是七公您厉害,插的秧跟画线一样。” 杨树一边恭维,自个儿点上一根。 大学时杨树是不抽烟的,前世工作之后,为了缓解压力,慢慢也就有了烟瘾。昨天晚上实在憋不住,到村里小卖部买了一包。 “这里面啊,有门道,看着。” 七公人老成精,得意杨树懂事,没有藏私。 只见七公右手,熟练地从左手秧苗中分三四根出来,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顺着秧苗根朝下,眨眼之间,就插入泥土中。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 这是经验、力道与节奏感的完美融合。 “记住,秧苗和秧苗之间的间距保持两拳宽,就没差。”七公笑道。 杨树真是受教了,“谢谢七公!” “这孩子~~” 七公摆了摆手,笑的很灿烂,脸上皱纹都挤在一起。 ………… “来自七公的技巧传授,种植业+15点。” 这印证了杨树的猜测,想要提升技能等级,除了实践,请教也是一种办法,而且增加的直接是技能点,而非熟练度。 照此推测,通过参加培训、读书等方式,估计也能增加技能点。 杨树暂时无法验证。 回到水田,杨树按照七公传授的诀窍,再次插秧时,十分钟增加的熟练度,竟然再次涨到2点。 这就说明,巧干比苦干,更能获得系统认可。 上午九点左右,杨树眼前突然闪过一道信息。 系统提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宿主累计劳作超过十小时,获得成就【坚持】,特奖励技能点200点。” 杨树大喜,没有犹豫,继续加点种植业。 在他看来,眼下与其各类均衡发展,不如集中资源于一处。 加点之后,种植业变成3级(15/500)。 又是一股暖流,在杨树全身流动,消除疲劳的同时,再次小幅度提升杨树的身体素质,力量、耐力以及敏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再让杨树挑一担秧苗,绝对没问题。 可以说,杨树现在已经是一位娴熟的农民了,相比父亲,也只差了一级,插秧基本可以做到横平竖直。 这在周围田野,引起轰动。 “大学生插秧厉害”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引来一波接一波的参观者,但凡在周围田野干活的,收工前,都会赶来瞅一眼。 农村本就无聊,往往一点小新闻,都会引起轰动。 “来自刘婶的认可,+5点。” “来自杨二爷的认可,+5点。” “来自杨友德的认可,+5点。” …… 看过杨树插秧成果的,无不竖起大拇指。 “墩子,这活干的,真没的说。” “大学生的脑瓜子,就是好使,学什么都快。” 眼见叔伯辈、爷爷辈,一个个交口称赞,杨树趁机,故作玩笑地说道:“这么说,我就是不上班,在家种地也能过日子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刚还得意的父亲,脸色立即变了。 看情况,杨树如果再敢多说一句,父亲的巴掌就得削过来。 乡亲们见了,赶忙劝说:“墩子,可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呆在村里能有什么出息,你是要赚大钱的人。” “大学生种地?那是不成的,那不让人笑话嘛!” 大家七嘴八舌,将杨树到嘴的话,硬生生堵了回去。 “我乱说的。” 杨树虽然在笑,眼里却满是苦涩。 ………… 吃过晚饭,杨树陪父母说了会儿话,回到自个屋里。 一天下来,他就收获百余点认可度,随着事情发酵,村民认可度还在小幅度攀升。 宿主:杨树 种植业:3级(15/500)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副业:… 农业熟练度:120点 村民认可度:235点(备注:初始赠送100点) 初始赠送,便算是新手礼包了。 “真抠门!”杨树嘀咕。 好在有200点认可度打底,杨树准备兑换一滴稀释灵液,试验一下效果。 “兑换!” 无声无息的,杨树手中出现一只拇指大小的白玉葫芦,雕工精湛,葫芦两侧还装了一对蟠龙耳,一白一绿,看上去很古朴。 一条不知什么材料编织的小绳,拴在蟠龙耳上。 看样式,像是一个玉制挂件。 系统介绍,为了避免惊世骇俗,往后每次兑换灵液,都会直接出现在玉葫芦里,转动白色蟠龙耳,倒出的是稀释灵液;绿色蟠龙耳,倒出的是灵液。 杨树打开葫芦嘴,只见一滴淡青色的液体,在瓶底滚来滚去。 只闻一下,就感到神清气爽。 “真是好东西。” 杨树干脆将玉葫芦贴身挂在脖子上,立即传来一股温润之感,可见玉葫芦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宝贝。 为了验证灵液功效,杨树取来一个军用水壶,灌满井水。 这水壶,还是杨树大学军训时发的,用到现在,也只是掉了一点漆,质量不是一般的好。 回到屋里,杨树小心翼翼地取下玉葫芦,转动白色蟠龙耳,将刚兑换的稀释灵液,滴进水壶之中。 跟着,杨树出了屋,来到前院菜地。 皎洁的月光,伴着漫天星光,将夜色编制的朦胧而又美丽。 也只有在农村,才能见到这样的璀璨星空。 借着月光,杨树来到一垄辣椒地前,选择一颗辣椒树,直接用水壶里的灵水浇灌,用一根小树枝做好标记。 跟着,杨树又用灵水,分别按照1:5,1:10,1:20的比例,再次跟井水勾兑,各浇灌一颗辣椒树,一一做好标记。 杨树想验证一下,稀释灵液到底有多大功效。 忙活完,一壶灵水已经消耗一空。 ………… 回屋之后,杨树依旧处在兴奋之中。 “明天,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几颗小小的辣椒树,不知不觉,已经承载着杨树的希望。 跟着,杨树又叹了一口气。 “怎么说服爸妈同意呢?” 白天的试探让杨树意识到,这事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真要做了,挨父亲削一顿,恐怕都是轻的。 可去鹏城,杨树又极度不甘心。 这一夜,杨树又失眠了。 第四章 启动资金没着落 第二天,杨树早早起床,直奔菜地。 眼前的情景,让杨树振奋不已。 依次排开的四颗辣椒树,长势一颗比一颗好。 最右边,直接用灵水浇灌的朝天椒,昨天晚上还是未成熟时的淡绿色,现在已经红彤彤,色泽饱满亮丽,看着就诱人。 杨树忍不住摘下一个,用手随便擦了一下,放在嘴里咬了一小口。 一股辛辣味直冲咽喉,就像塞了一把火,辣的杨树眼泪都流出来了。嚼一下,杨树又有新发现,辛辣之外,竟然有一股意想不到的清脆和甘甜。 这样的辣椒,当真是极品。 对喜欢吃辣的人来说,估计就是宝贝了。 除此之外,勾兑井水浇灌的三颗辣椒树,长势也非常喜人,只有按1:20比例勾兑井水的辣椒树,暂时还没看出什么明显变化。 但是杨树相信,一定会有不同。 由此可见,就算是稀释灵液,功效也非同一般,配得上“灵液”二字。 杨树决定做一个长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为了不被意外破坏,杨树费了一番功夫,单独将四颗辣椒树围了起来。 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儿子,做什么呢?”跟着就看到被杨树围起来的辣椒树,啧啧称奇,“这辣椒咋长的这么快,成精了?” 杨树笑道:“妈,我估计啊,这是基因突变了,是好事,说不定还能培育出新的辣椒品种呢。” 灵液一事,自然是不能讲的,杨树只能胡诌到科学上去。 “鸡变不变,跟辣椒还有关系?” “是基因,不是鸡。基因突变,就跟黑猫生出白色的小猫仔,差不多一个意思。”杨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变就变吧。” 母亲整不明白,索性不管了。 杨树笑着嘱咐一下,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 明天,就是杨树去鹏城报道的日子。 父母说什么,也不准杨树下地了,让他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杨树执拗不过,正好四处逛逛,看看村里有什么致富路子。 真要留在农村,种田指定是不行的。 得搞副业。 杨树对这也没什么概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说起樟树村,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意思,有山,有水,有人家。 从高空俯瞰,一条弯弯的大河,将樟树村整个揽在怀里。村落两百余户人家,呈东西狭长的飘带,沿着哭咽河西岸蜿蜒起伏。 对岸,则是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稻田。 刚插下的秧苗,绿油油的,随着微风上下起伏,组成一道绿色海浪。 一座石拱桥,连接哭咽河两岸。 哭咽河就是樟树村民的母亲。 河流灌溉了大片的良田,村民洗衣服、洗澡、打鱼,也都围绕着哭咽河。 樟树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就是成片的山林,先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包,越往深处,山势越高,崇山峻岭,树木葱郁。 传说,深山之中,还有豺狼虎豹。 据村里老人讲,至今还没人能穿过莽莽群山。 山里还有田。 不是梯田,两道山杠之间,围出一条狭长的低洼谷地,被勤劳的人们开垦出来,形成一片片肥沃的农田。 山谷最顶端,是一座水库,既蓄水,也养鱼。 杨树专门打听过,水库因为地处偏僻,并没有专人承包。村里杨、陈、刘三姓人家,轮流使用,养的也都是鲢鱼、草鱼以及雄鱼这样常见的家鱼。 年初放鱼苗,年底就能收获。 基本不用照料。 杨树一眼,就相中了这座水库。 利用的好,就是宝。 站在水库堤坝上,水库及周边景色,尽收眼底。 水库占地超过三百亩,成不规则形状,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偶有翠鸟掠过水面,叼起小鱼,消失在山林之中。 说是水库,到更像是一座坠落在群山之中的美丽湖泊。 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杨树忍不住双掌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对着远处的群山,放声呐喊。 “啊~~~~” 声音在群山之中回荡,余音袅袅。 杨树爱上了这片土地。 水库中心,还有一座微型小岛,岛上耸立着一颗参天老樟树,华盖如云,就像一位老人,默默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也正是因为这颗老樟树,当初在修建水库时,才专门留下这座小岛。 樟树村民,对樟树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感情。 樟树,就是村里的守护神。 唯一遗憾的是,水库的蓄水位并不高。 占地三百余亩的水库,只有一半蓄水,四周都裸露在外,泥土干裂。 杨树更是知道,未来几年,随着连年大旱,兼且上游山涧溪流断绝,水库的蓄水位还将继续下降。 到了2016年,只剩下中心的浅浅一洼,基本荒废了。 堤坝对面,是悬崖峭壁。 每当下雨,山涧雨水就会形成一道小型瀑布,注入水库之中。 水库南北两面,则是地势平缓的山坡,一直蜿蜒向上,灌木丛生。 06年,山林的价值,远没有得到开发。 杨树举目四望,只在南坡,看到一片占地约五十亩的果园。 那是猕猴桃种植园。 果园主人叫刘开山,樟树村唯一的果农,靠种植橘子发家,几年时间,就在村西头起了一栋小洋楼,风光无限。 杨树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 他没记错的话,就是在今年下半年,刘开山的这片猕猴桃果园,因为一场突然爆发的“猕猴桃溃疡病”,毁于一旦。 二十几万投资,打了水漂。 2006年,二十万对一位农民而言,可不是小数字。 种植业就是这样,虽然投资回报率很高,但是投资周期长,兼且因为气候变化无常以及疾病,蕴含着很高的风险。 轻易涉足,很容易血本无亏。 悲剧还不至于此。 眼瞅着猕猴桃园已经挂果,明年就能进入丰产期,实现盈利,却突然遭遇这样的噩耗,刘开山一时想不开,直接跳进水库轻生。 留下孤儿寡母,整天面对讨债人上门。 就是因为这,杨树才记得这么清楚,重活一世,杨树也没有把握,能否阻止这一悲剧发生。 他自个儿的命运,还悬浮在半空中呢。 杨树也想明白了,要说服父母同意他留在村里“创业”,大前提,就是要尽快筹措到一笔启动资金。 否则父母绝不可能同意。 没有资金,别说大发展,连承包租金都支付不起。 钱从哪里来? 系统不是万能的,给不了杨树什么“记忆胶囊”,让他写歌像喝水一样容易,写小说比打字员还快。 炒房、炒股,没有启动资金,也根本玩不转。 杨树更记不住什么彩票中奖号码。 2006年,不是到处都是赚钱机会的80、90年代,但凡能赚钱的领域,基本都成了厮杀惨烈的“红海”,要么就是有着奇高的门槛。 如果是一条咸鱼,重生之后,八成也还是一条咸鱼。 杨树眼下唯一想到的赚钱机会,估计就是写网络小说了。 前世上大学时,杨树就迷上了网络小说。 工作之后,还经常熬夜,一看,看一宿。 杨树甚至还利用业余时间,写过几部小说,不过都扑街了,前两本甚至连签约标准都没有达到。 杨树知道,未来十年,是网络小说大爆发的黄金时期,无论是电子订阅,还是作品的ip价值,都节节攀升。 什么作品最火,最具ip改编价值,杨树门儿清。 照葫芦画瓢,就算记不住那些最火小说的细节,估计也能火一把,赚取一笔可观的稿费。 问题是,这需要时间。 就算杨树现在开始写,新书还有两个月的免费期呢,根本来不及。 “我可能是最弱的重生者了。” 杨树忍不住吐槽。 实在不行,他也只能先去鹏城闯一闯,徐徐图之。 第五章 天价兰花 回到家,杨树先去看了一眼辣椒树。 见没什么异常,这才放心回屋,打开电视,准备消磨剩下的时间。 真要写网络小说,现在也没这个条件,此时的杨树,一没电脑,二没网络,三没手机,完全“与世隔绝”。 家里的电视,是父亲花了不到一千块钱,买下的杂牌彩电,才17寸,也就比黑白电视大一点。 勉强能看。 未来几年,随着移动设备兴起,人们围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像杨树,一年也难得看几回电视。 但是在农村,在06年,看电视依旧是主要的娱乐消遣。 《武林外传》、《亮剑》、《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家有儿女》以及《仙剑奇侠传》等电视剧,霸屏整个暑期档。 尤其是《新白娘子传奇》,2006年央视重播创下收视率第一。 这也算是一代人的记忆了。 重温经典,杨树看得津津有味。 转眼到了十一点,杨树切换到新闻频道,准备看一下新闻。 虽然重生,但是对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杨树的很多记忆已经非常模糊。看新闻,或许能勾起一些回忆。 正想着,电视下方突然闪过一道滚动字幕。 “第十六届华夏(贵阳)兰花博览会,今天在gy市人民广场开幕。” “兰花展?天价兰花?” 杨树的记忆,一下清晰起来。 05、06年,正是兰花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天价兰花频频亮相。 有人凭借一盘兰花,换来一套别墅。 还有传闻,说一个人端着一盆兰花随意走进一家店里,店主看到,直接上前跟他说,“你把手里的兰花给我,我直接把这两间店面给你。” 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上演。 正是在这届贵阳兰博会上,一株极品“天逸荷”的成交价高达1000万元。 2006年,正是兰花热潮的顶峰,全国兰市有将近800万人,各地兰展盛况空前,兰花狂热蔓延全国。 也正是2006年下半年,兰花泡沫开始破裂。 导火索,正是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半小时观察——天价兰花》节目,引用经济学中的“博傻理论”,揭露了兰花价格疯涨背后的心理战。 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值不了这个价钱,只是看谁比谁更傻,看谁比谁胆子更大。 击鼓传花,就看谁是最后的接盘侠。 这样的套路,未来还将包装成各种“噱头”,继续在神州大地上演。 由此,兰花价格疯狂跳水,价格300万元的兰花,一年之间跌到500块,原本能买一栋别墅的名贵品种,售价却不过1000元。 杨树,或许能抓住这次泡沫的尾巴,赚到第一桶金。 ………… 7月10日,村东头。 天还没亮,母亲就起来做饭。 今天是杨树离开的日子,按行程,他要先走四五里的山路,到镇汽车站,坐班车到乐平县。 再从乐平县坐长途汽车到洪城,最后才是从洪城坐火车去鹏城。 一路辗转颠簸。 早饭很简单,一碗鸡蛋肉丝面。 再撒上一点刚从菜地摘下的葱花,香气扑鼻。 生怕杨树吃不饱一样,母亲在一碗面里,足足煨了三个土鸡蛋。 趁杨树吃面的工夫,母亲还不忘,将一个个煮熟的鸡蛋塞进行李箱,一遍遍叮嘱:“搁路上吃,别饿着了。” 父亲只在一旁,默默抽烟。 昏黄的灯光下,杨树看不清父亲的脸。 只是父亲,明显更沉默了。 虽然重活一世,此情此景,杨树的眼角还是湿润了。 “儿行千里母牵挂!” 这是人世间,最沉甸甸的一份情感。 出门时,父亲用手电筒在前头带路,他要送杨树到汽车站。 母亲依在门框上,眼中满是不舍。 杨树拖着行李箱,临走之前,转头看了一眼母亲,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很快会回来的。”他只在心里默默发誓。 ………… 崎岖的山路上,父子两人默默前行。 父亲本就是寡言之人,此时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路上遇到低洼地,或者什么沟沟坎坎,父亲总会及时停下来,用手电筒替杨树引路。 父爱如山。 在杨树的记忆里,这条山路要到六年之后,国家的“村村通工程”才惠及偏远的樟树村,修通了村里的道路。 父子两人的身影,在日渐清晰的晨光中,渐行渐远。 到了汽车站,天已放亮。 父亲没有久呆,转身准备离开,家里还有一大堆农活等着他呢。望着父亲有些佝偻的背影,杨树忍不住喊道:“爸,路上小心!” 父亲明显顿了一下。 终究没说什么,大步离开了。 或许是错觉,杨树感觉,父亲的脚步,似乎不再像来时那么沉重了。 “咣里~~咣当~~” 一辆破旧不堪的班车,摇摇晃晃地停在站台前。 车来了。 ………… 到了县城,杨树先到火车票代售网点,退了去鹏城的车票,跟着买了一张去贵阳的车票。 杨树准备用父母给的三千块生活费,去兰博会上搏一搏。 至于鹏城那边的工作,根本不用担心。 他跟公司签的只是入职协议,还没签正式的劳动合同。 不想去,可以直接不去。 跟着,杨树又拖着行李箱,到农行办了一张银行卡。 一切妥当,杨树踏上了去贵阳的路程。 ………… 从贵阳火车站下车,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多。 让国人骄傲的和谐号动车,要到明年,也就是2007年,才首次进入国人的生活。杨树现在坐的,是十年后基本被淘汰的绿皮火车。 洪城到贵阳,杨树坐了近二十小时,屁股都坐疼了。 高铁时代,估计只要四五个小时。 这让杨树越发体会到,时代的滚滚洪流,是何等的迅猛,如果他不能抓住机会,十年的“远见”,很快就会化作乌有。 刚下火车,就能嗅到兰博会的气息,车站到处都是兰博会的宣传广告。 人们议论的,也都是兰花。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杨树顾不上这么多,随便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蒙头大睡。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兰博会为期五天,这才第二天,重量级的兰花交易活动,要等到后天才举行。 时间还来得及。 中午,杨树一觉醒来,精神十足。 不知道兰花市场的行情,杨树不敢胡乱花钱,径直来到旅馆旁边的小面馆,点了一碗贵阳当地的特色小吃——肠旺面。 劲道的鸡蛋面,搭配嫩猪血,猪大肠,豆芽以及脆哨,再撒上一点葱花,配上鲜美的面汤,油而不腻,香辣而不辛辣。 “好吃不贵!” 杨树不觉竖起大拇指。 就在杨树吃的正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男子声音,“兄弟,你也是来参加兰博会的吧?” 杨树回头,见一个镶着大金牙的男子,正冲着他笑。 “没有,随便看看!” 杨树不想沾事,他可是听说,因为兰花,可也出过惨案。 蜀地,就发生过一起牵涉兰花的灭门惨案。 不断攀升的兰花价格,让很多人起了邪念。 犯罪嫌疑人伪装成执法人员,进入一个兰商家中,但因为兰花价格高昂,所以很多兰商家中标配藏獒、摄像头以及铁栅栏。 无法打开栅栏的罪犯一怒之下,将兰商一家三口全部杀害。 案件发生后,全国兰市风声鹤唳,大家都嗅到了兰花香中浓郁的血腥味。 杨树想低调,大金牙却很热情,直接跑到杨树这一桌,笑着说道:“兄弟,你可别蒙我,在火车站,我就见到你。” “一下火车,就打听兰博会消息的,那还能有假。” 杨树心中一沉。 第六章 残品天逸荷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侯富贵,从江南特意赶来的,就是想碰碰运气,交个朋友,没别的意思。”可能感受到杨树的敌意,大金牙笑着介绍。 “杨树!” 杨树见了,稍稍放松戒备。 确实,他太紧张了一点。 现在他全部身家也不到三千块钱,实在没什么好让人惦记的。 跟大金牙闲聊,杨树这才知道,来贵阳投机兰花的,并不全是奔着兰博会而来。在展馆周围,还有很多兜售兰花的商家,每盆价格从三十到几千不等。 有些人,就是准备从这里捡漏。 杨树心中一动,或许他一直寻觅的机会,就在于此。 “兄弟,你这次准备了不少吧?”大金牙神秘兮兮地问。 “没有,我空手来的。” 杨树说的是大实话。 大金牙却是不信,笑着说道:“不相信老哥。这样,这是我名片,遇到什么好花,也让老哥开开眼。” 杨树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江南金富贵皮革厂总经理”。 还真是人不可貌相。 “行。”杨树敷衍着。 “那我就不打扰兄弟了。” 大金牙不愧是做生意的,很会察言观色,没再纠缠,告辞离开。 杨树若有所思。 一场兰博会,就是一场资本狂欢盛宴。 就是不知道,谁是庄家,谁又是被收割的韭菜。 ………… 吃过午饭,杨树干脆退了房。 虽然大金牙可能没有恶意,杨树还是决定小心为上。拖着行李箱走在大街上,杨树突然一拍脑袋,打了车,再次回到火车站。 将行李箱寄存在车站之后,这才重新回到市里。 大金牙跟他攀谈,八成是以为,杨树的行李箱里装着钱呢。 不怪大金牙想岔。 据说每次兰博会,都会有大款直接拎着一个行李箱,装满现金,一旦看到中意的兰花,当场就现金支付了。 至于住小旅馆,那自然是“掩人耳目”了。 国人惯常喜欢财不露白。 ………… 打听到展馆位置,杨树没再耽搁,赶了过去。 到了地儿,杨树这才发现,最热闹的不是作为展馆的民族文化宫,而是附近的人民广场,简直是人山人海。 到处都是摆摊的兰花商人,以及凑热闹的市民。 杨树的目的很简单,他就是想挑一盘兰花,用灵液浇灌之后,提升兰花的品质,再转手卖出高价。 凭灵液的逆天功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难事。 杨树花了一百块钱,先从黄牛那买了一张兰博会门票,跟着就在广场上逛起来,看有没有合适的入手目标。 一圈逛下来,杨树真是长了见识。 他亲眼看到,在一个摊位上,三盆标价三千元的兰花,在短短十分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场面火爆至极。 在有心人的渲染下,太多的普通人期望通过一盆兰花,一夜暴富了。 杨树有点晕。 他对兰花基本处在什么也不懂的阶段,一时间,实在不知道该买哪样的兰花,浇灌灵液之后,能实现身价大涨。 杨树查看了一下,他现在只有140点村民认可度,只能兑换一滴稀释灵液。也就意味着,杨树只有一次机会。 他不得不谨慎。 问题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后天就是兰花交易大会。 最好下午就能买到中意的兰花,晚上培育,明天验证效果,后天带去交易大会,搏一把。 时间紧急。 杨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逛下去。 “天逸荷,出天逸荷了!” 就在此时,广场一角突然传来阵阵惊呼。 “哗然”一下,人群疯狂涌去。 天逸荷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 株形矮壮,花色金黄,花形大,荷瓣,素心,无杂色,集矮种、荷瓣、黄色素心花于一体,堪称空前之稀世珍品。 就是在这届兰博会上,一株天逸荷,标价一千万元。 虽然实际成交价只有五百万,也是非常惊人了。 很多人并不相信,像天逸荷这样的绝世珍品,会出现在广场贩卖,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心,一窝蜂地围了上去,想看个究竟。 杨树也想过去,奈何周围已经是人挤人。 就在杨树准备硬挤进去时,刚聚集起来的人群,却一哄而散。 “什么啊,一盘死花,还想卖一万块。” “真是想钱想疯了!” “骗子!” “奸商!” …… 周围人的吐槽,让杨树意识到,可能闹了乌龙。 等人群散去,杨树还是走到摊位前,想亲眼看看是怎么回事。 只见摆摊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跟前只摆着一盘兰花,前面挂了一个纸牌子,歪歪扭扭地写着:“真品天逸荷,标价一万元,概不还价。” 再看那兰花,只有两颗幼苗,叶子已经黄了大半,整个蔫蔫的,软趴趴地歪在青苔上。 别说开花,连颗花苞都没有。 明眼人都看得出,不管这是不是天逸荷,眼见都是活不成了。 “可惜了!” 有人摇头。 杨树这才注意到,周围还三三两两地围着几个人。 听了一会儿,杨树明白了。 原来,老人根本不是什么商贩,而是一名收破烂的,他卖的兰花,是天逸荷品种是没错的,只是这天逸荷是繁殖失败品,被商贩丢弃。 老人捡了来,以为撞了大运。 哪成想,兰花热是没错,却没人是真正的傻瓜。 “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活,买下来有什么用?”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不住地摇头叹息。 “老头,收摊回家吧,没人会买你的兰花。” 一会儿的功夫,围观的人群已经走光。 杨树心中,却在翻江倒海。 别人救不活这株天逸荷,杨树却有信心救活,而以天逸荷的赫赫名声,救活之后,势必能赚一大笔,启动资金也就有着落了。 虽然激动,杨树却没上前。 他只是在外围,默默看着。 广场上人多眼杂,杨树如果当场买下,势必会引起有心人注意。 一圈逛下来,杨树对兰花,多少也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天逸荷之所以能卖出天价,除了兰花本身好看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天逸荷的数量极其稀少,全国也只有十几株。 物以稀为贵啊。 可以预见,如果杨树当场买下,后天再卖出一盘活的天逸荷,不被人注意才怪呢。 杨树可不想被查水表。 ………… 等了约莫两个小时,见始终无人问津,老人这才抑制不住失望的神情,准备收摊回家。 杨树,也就在外围苦苦守了两个小时。 “真有耐心啊。” 杨树活动了一下筋骨,远远跟在老人身后,离开了广场。 第七章 化腐朽为神奇 “老人家,等一下。” 眼见老人进了附近的城中村,杨树这才拦下。 “小伙子,有事?” “你手里的兰花,卖吗?”杨树问。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光彩,举起那纸牌子晃了晃,“一万块。” “……” 杨树无语,这老头是有多贪心啊。 “一万买一盆死花?我又不傻。我买下来,不过是要向朋友炫耀一下,指不定明天就丢了。”杨树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那你出多少?” 老人也实在是没法了。 本以为捡到宝,没想到,最终还是一颗草。 “这个数。”杨树伸出一个手掌。 “五千?” 老人语气隐隐有些激动。 “五十。”杨树很淡定。 “……” 这回轮到老人无语了,“小伙子,你逗我老人家玩呢,五十块钱?我还不如直接丢了。” “那更好,我就直接捡了。”杨树死活不松口。 如果此时杨树表现的很急迫,那对方很可能会死咬着高价不松口,这是杨树承受不了的。 车票、旅店、门票还有饭钱,杨树身上只剩下两千四百多块钱。 经不起折腾。 再说这老头也太贪心,杨树不想出高价。 老人气极,又不甘心就这么走了,无奈说道:“一千,只要你给一千块,这盆天逸荷就是你的了。” “一百。” “八百。” “一百。” “七百。” “一百。” “五百。” 老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成交!” 杨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给你!” 接过杨树递过来的五百块钱,老头气得转身就走了。 捧着“奄奄一息”的天逸荷,镇定如杨树,都忍不住露出激动神情。 “终于到手了!” 就在杨树准备离开时,前面的院子里,隐隐传来剧烈咳嗽的声音。杨树没记错的话,刚才那老头,进的就是那座院子。 杨树走了过去。 透过虚掩的门缝,杨树看到,破败的院子里,堆满了各色破烂,走廊下躺着一位消瘦的老婆婆,正在咳嗽不止。 刚才那老头,此刻正像个小孩似的,炫耀说道:“老婆子,你看,那盆兰花我卖了一万块呢。你治病的钱啊,有着落了。” “要我说,这钱,咳咳,咱不能拿。”老婆婆并不高兴,“昧着良心的钱,咱们不能要,咳咳~~咳咳~~” 杨树默然,他终于知道,那老头为何这么“贪婪”了。 他什么也没说,除了留下三百块钱自用,剩下的钱都通过门缝,悄悄放进院子里,跟着转身离开,消失在小巷之中。 ………… 找了一家小旅馆,杨树再次住下。 到了晚上,杨树迫不及待地兑换了一滴稀释灵液,用房间的一次性纸杯,接了半杯自来水。 融化稀释灵液之后,浇进花盆之中。 杨树目不转睛地盯着,手心紧张的渗出细密的汗珠。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已经奄奄一息的天逸荷,就有了变化,蔫了的叶子慢慢立了起来,开始恢复生机。 “有戏!” 杨树心中一喜,悬着的心,已经放下大半。 接下来就看,到了明天早上,会有什么意外之喜了。 ………… 灵液没让杨树失望。 第二天早上,昨天还濒临死亡的天逸荷,已经变得生机勃勃,干枯的叶子奇迹般地再次转绿。 犹如枯木逢春。 更让杨树高兴的是,两颗小花苞,破土而出,含苞待放。 昨天还一文不值的天逸荷,身价直线上升。 “太好了!” 杨树精神振奋。 更让杨树高兴的是,到了中午,两颗小花苞悄然绽放,花色金黄,花瓣就像荷花一般,素,高洁。 唯一的瑕疵,就是花瓣不够大,已经枯萎的叶尖,也无法复原。 就算如此,也是一株难得的珍品。 ………… 下午,杨树找来一个旧纸箱,装着天逸荷,再次赶往兰博会展馆。 这一次,他是来送拍的。 明天的兰花交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卖家交给拍卖公司负责拍卖,一种是卖家跟意向买家,直接面对面交易。 前者要支付10%的佣金,后者价格波动太大。 杨树既不了解兰花市场的水有多深,又不想引人注意,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交给拍卖公司负责。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杨树来到一间会客室。 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进来一位妆容精致的女子,迅速打量了杨树一眼,迟疑说道:“先生,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只接受估价在十万元以上的兰花。” 也难怪对方怠慢。 此时的杨树,虽然特意留了胡子,看起来还只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兼且衣着朴素,抱着的又是一个旧纸箱。 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有实力的卖主。 他们没将杨树拒之门外,已经是非常有素养的了。 杨树什么也没说,直接打开纸箱。 “天逸荷?” 女子眼光毒辣,一下认出,惊讶的合不拢嘴,看向杨树的眼神,已经大不同,就像看大财主一样,怎么看,怎么顺眼。 “怎么样,够资格上拍吗?”杨树似笑非笑。 “对不起!” 女子什么也没说,立即赔礼道歉。 “登记吧!” 杨树语气生硬,如果不是兰博会指定这一家拍卖公司,他早就走了。 “谢谢您的信任!”女子难掩兴奋。 做成这一笔单,她的提成可不少,够的上一个月工资了。 拍照留存、留下身份证以及银行卡信息、签订拍卖委托合同,一套流程下来,用了快一个小时。 “先生,拍卖款将直接打到您的银行卡上。”女子笑容灿烂,跟着递上一张名片,带着一丝媚意说道:“有任何要求,您都可以随时联系我。” 杨树默然,转身离开。 那张带着淡淡香气的名片,直接被他丢进垃圾桶。 ………… 第二天,杨树特意去了兰博会现场,感受了一把有钱人的游戏,看着一盆盆兰花,被推高到十万、百万,乃至几百万的天价。 只能感叹,有钱就是任性。 他送拍的天逸荷,成了展会当天最大的惊喜。 虽然有瑕疵,还有那株拍出500万天价的天逸荷“珠玉在前”,杨树的天逸荷,还是以350万的价格,被一位富商拍下。 当天,杨树就带着315万巨款,满意离开。 他走之后,贵阳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很多人都在打听,那位送拍天逸荷的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可惜拍卖公司有保密协议,注定只能是一个传说。 第八章 买彩票中奖了! 在洪城下车之后,杨树没急着回家。 他先找了一家电脑城,买了一部诺基亚n72手机,还有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花了将近七千块钱。 杨树本来还想买一张无线上网卡的,没有网络,让他有点无所适从,奈何国内的3g业务,要到2008年才启动。 遥想十年之后,4g全面普及,5g研发正热,真有点物是人非的感慨。 ………… 离开电脑城,杨树又找了一家大型书店。 他准备买一些农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带回家好好钻研一番,除了提升农业熟练度,也是准备好好了解一下,农业里面的门道。 十年之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 农业,也一下成为投资热门行业。 残酷的事实是,回乡创业中,十个项目就有九个失败,成功的案例很少。那些投资客,大抵也是奔着国家农业补贴去的。 烂尾项目,不计其数。 真正能沉下心来,做成、做大的农业项目,并不多见。 杨树不会自大到,仅凭系统,就能呼风唤雨。 技术、人才、资金、渠道以及当地的人脉资源,都是关系到农业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想从地里刨出金子来,绝非易事。 杨树对比了一下,除了前世积累的一点管理经验,他现在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哪一样都缺。 至于315万启动资金,看似数目惊人,真要投进去,很快就会花光。 兰花泡沫很快就会吹破,杨树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再说他也不准备再去博一下,以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唯一的出路,就是脚踏实地,慢慢摸索。 首要一点,就是不能做一个“农盲”。 杨树一口气买了二十几农业类书籍,除了像《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家庭农场创建与发展》、《水果贮运保鲜技术》、《80种常用中草药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节气与农事》等实操性书籍,他还特意购买了《作物育种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病理学》以及《耕作栽培学》等专业书籍。 后者是考农业技术员的必备书籍。 有系统在,杨树也是有野心的,未来种植业等级突破至6级,水平跟农业技术员也就基本相当了。 多读一点专业书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回到县城,杨树找了当地一家有名的驾校,直接交了三千块钱,对方负责人承诺,一周之内就能拿到驾照。 前世杨树也算是半个老司机,实在没工夫,重新再学一遍。 来往村里跟县城,没有一辆代步工具,很不方便,杨树准备在拿到驾照之后,就买一辆小型皮卡,既能代步,还能装货,一举两得。 至于宝马奥迪什么的,还只是一个梦想。 也不实用。 再就是给父母买了一身衣裳,买了一点糖果等零食,除此之外,杨树什么也没舍得买。剩下的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 7月14日,下午。 杨树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拎着大袋子,出现在村口。 刚好碰到刘婶,一手提着一篮子猪草,一手牵着一头水牛,惊讶说道:“这不是墩子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有点事,回来一趟。”杨树笑着解释。 “哦额额~~” 刘婶也不知信了没信,牵着牛走了。刚走不远,逮着一个人就说:“听说了吗?大学生回来了,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就这样,消息像飓风一般,迅速在村里传开了。 乡亲们实在想不明白,刚去上班的大学生,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不会是被公司开除了吧?”有人猜测。 “不能吧,墩子多老实的人啊。” “瞎猜什么,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走走走~~~” 平静的樟树村,再次热闹起来。 ………… 村东头。 “儿子,怎么回来了?”母亲脸上,写满担心。 杨树一笑,将买来的糖果、衣服、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等物件,一一取出,摆在八仙桌上,堆了满满一桌。 还没等杨树解释呢,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七公、刘婶,还有杨树的爷爷、奶奶、大伯以及婶婶他们都赶了过来。 老宅之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杨树见了,拎起桌上的糖果,见人就发。 大家一边疑惑,一边接过糖果,小孩子更是高兴的乐开了花,直接剥开糖衣,一边吃,一边还留口水。 除了过年,这些“留守儿童”,很少能吃到什么零食。 “来自毛蛋的认可,+2点。” “来自大丫的认可,+2点。” “来自妞妞的认可,+2点。” …… 杨树一怔,没想到发点糖果,还有意外收获。 村里的这帮熊孩子,真是容易满足。 “三哥!” 杨树的堂妹,杨果,也跟着来了。 话说,杨树奶奶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成家。杨树父亲杨友仁排行第二,除了大伯杨友德,还有小叔杨友才。 再就是大姑跟二姑,都嫁到外村去了。 杨果是大伯家的小女儿,在县二中读高中,前几天杨树回家的时候,学校还没放假,昨天刚回来的。 大伯家两儿一女,一个当兵,一个在外地打工,就杨果还在读书。 因为杨树是远近闻名的学霸,杨果自然崇拜的不行,每次回来,都围在杨树屁股后面转。 对这堂妹,杨树也愿意亲近。 “三哥,你怎么回来了?”杨果凑了上来,还没等杨树回答,眼睛就扫过桌子,突然放声大叫:“哇,这是诺基亚手机,还有笔记本电脑~~~” 毕竟是见过世面的,杨果眼里爬满小星星。 “你哪来这么多钱?”父亲黑着脸质问。 就算没见过笔记本电脑,他也知道,三千块钱买不来这些东西。 “墩子,不会这么快就发财了吧?难道是中彩票了?”接话的正是大伯杨友德,有点阴阳怪气。 大伯此人,长着一个大肚子,为人看似精明,实则爱贪小便宜。他之前当过村主任,就是因为管不住自个儿的手,换届时被选了下来。 这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杨树就是一笑,“还真让大伯你猜着了,我就是买彩票中奖了。刚到鹏城,碰运气买了一张,没想到真中了大奖。” “……” 大伯脸上,写满了尴尬。 第九章 父子摊牌 听说杨树买彩票中了大奖,大家都没有怀疑。 杨树在村里,那可是出了名的老实孩子,又才刚上班,能有什么发财路子。中彩票,是非常合理的一个解释。 “哎哟,墩子你可真行,还没上班就发财了。” 七公叼着烟斗,竖起大拇指。 刘婶羡慕地对杨树母亲说道:“他婶子,你可真有福气。” 母亲脸上堆满笑容,只是双手还有些急促,显然还没缓过神来。 就连父亲,都没在盘问。 现在人多嘴杂,父亲也知道,不是细说的时候。 只有大伯站在一旁,嘀嘀咕咕:“哄谁呢?指不定是骗人的,别不是被公司开除了吧。” 也没人理他。 大家热闹了一阵,也就各自散去了。 杨果死活赖着要玩手机,被大伯硬拽走了。 ………… 晚上吃饭时,母亲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 将大铁锅烧热,倒入粘稠状的菜籽油,等油上下翻滚之后,将刚从鸡窝捡来的土鸡蛋打下去,发出“滋滋”的声响。 还没出锅,就能闻到一股清香。 自家产的菜籽油,可是农村做菜的一大法宝。 因为不知道杨树突然回来,家里也没有肉。其实杨树没那么讲究,相比肉,他更爱吃自家种的青菜。 但是在现在的农村人眼中,顿顿有肉,才是终究追求。 饭桌上,父亲开始追问:“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爸,我真没骗你。你不信,行李箱里还有十万块现金呢,要不我拿给你看看?”现金是杨树取出来应急用的。 在农村,转账太不方便了。 “那你说,中了多少?”父亲问。 “这我不能说。爸,财不露白啊,反正大几百万呢。”杨树是想借着彩票的由头,遮盖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然收入。 总不能每次都说,买彩票中奖吧,那也太不现实。 “他爹,儿子长大了,我们就别问那么多了。”母亲在旁边劝和,脸上抑制不住喜悦,等儿子这么一说,她心里的大石头,才总算落地。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上班?”父亲再问。 杨树心中一苦,他就知道,终究还是躲不过这个坎。 “爸,我不想去上班了。我准备用这笔钱,将村里的水库承包下来,发展养殖业。”杨树准备跟父亲摊牌了,再瞒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啪!” 父亲将筷子拍着桌子上,一下就火了,“兔崽子,你再说一遍?” “我跟你妈,还有你弟,辛辛苦苦把你供完大学,你现在说不去上班就不去。十几年的书,不就白念了吗?”父亲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说出去,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啊?!” 杨树沉默,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弟弟杨林,只比杨树小两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跟着村里的人,到工地上打工。 杨树念大学的学费,有一部分就是弟弟挣的。 “我准备把林子叫回来,一起搞养殖。”杨树早就计划好了。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你!” “你气死我了!” 父亲气得离开桌子,伸手就要打人。 母亲见了,死死拦在杨树前面,吼道:“老头子,你疯了!” 杨树可是她的宝贝。 “你明天就给我上班去。别以为有了几个钱,就能回家享福,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工作却是一辈子的事情。”父亲态度强硬。 “爸!” 杨树急了,父亲真要不同意,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总不能跟父亲死磕吧! 他做不到。 “爸,这样。”杨树大脑高速运转,想了一个缓兵之计,“一年。你给我一年时间,我如果没干出个样来,二话不说,我立即去上班。” “怎么样?” “就一年?”父亲语气有些松动。 他也了解这个儿子,外表看上去挺老实,内里却是个倔脾气,真要拿定主意的事,就是两头牛也拉不回来。 “就一年。” “那工作怎么办呢?一年后,人家还会要你吗?”父亲还惦记着工作。 “会的。”杨树目光坚定,“以我的学历,到哪找不到工作。” “他爹,就让孩子闯一次吧。”母亲又站出来说话。 都说娘跟儿子亲,说的一点也没错。 “哼,先吃饭吧!” 父亲没表态,重新坐到饭桌上。 杨树心中一喜,他知道,这事基本就这么定了。 “终于迈出第一步。” ………… 晚上,杨树拿起《作物育种学》,细细翻阅起来。 “+5点种植业技能点。” 仅仅过了十分钟,就闪过一道提示。 果不其然,读书是提升技能点的有效途径,比劳作效率还高。 杨树越发有信心了。 ………… 第二天。 早上起来,杨树又去看了一眼那四颗辣椒树。 昨天太忙,都没顾上。 结果让杨树很满意,就连用1:20勾兑的灵水浇灌的辣椒树,都长势旺盛,明显比周围的辣椒树要好。 这就说明,灵水的功效是持续性的。 “或许,可以当辣椒种子。” 《作物育种学》上的知识,在杨树脑海中一闪而过。 “儿子,吃饭了!” “来了!” 杨树来不及多想,转身离开。 ………… 吃过早饭,杨树去了村头的小卖部。 “哎呦,墩子来了,买点什么?” 小卖部老板娘叫周凤香,性格泼辣,她丈夫的哥哥,就是樟树村的村主任陈德彪。否则,小卖部也轮不到她来经营。 这可是村集体的财产。 “周婶,来两瓶好酒。” 周凤香很热情,“给你爹买的啊?发财了,是该喝点好酒。” 杨树一笑。 这酒是杨树送人用的。 要想承包水库,要经过村委同意。 最重要的,就是得让村主任陈德彪同意。杨树这次就是想去拜访一下,打探一下陈德彪的口风。 他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懂一点人情世故。 杨树很清楚,在农村创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得罪村里的地头蛇,否则的话,会麻烦不断。 尤其是外来人,那更就得小心应对。 有钱,不一定就是爷。 好在杨树是本村人,不必过分担心。 就算如此,那也不能鼻孔朝天,怠慢了人家。 未来要劳动陈德彪的地方,可还不少呢。 再说,陈德彪当了五六年的村主任,在镇里的人脉也是不浅。 犯不着得罪了。 陈德彪的家在村西头,两层的小洋楼,围着一个大院子,很是气派。 “墩子来了,快进来!” 门口站着的是,是陈德彪的老婆,一个老实巴交的妇人。 “婶子!” 杨树笑着将酒递上。 “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 杨树进院子时,陈德彪正坐在院子里抽烟呢。 身上穿着明显跟农民有别的polo衫,腰间别着一部手机,很有派头。 “主任!” 杨树顺手递上一支烟。 “抽着呢。”陈德彪这才悠悠起身,笑着接过,“听说你刚进城,就买彩票中了大奖,了不得啊。” “瞎碰上的。”杨树不好意思地笑笑。 “怎么样,中了大奖,能不能捐点钱出来,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啊?”陈德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 杨树一下犯难了。 第十章 割稻谷 面对陈德彪出的难题,杨树笑着说道:“主任,我中的那点钱,还不够修十米路呢,你就别逗我了。” “你看看,大学生说话,就是有水平。”陈德彪转头对老婆说道。 “喝水!” 陈德彪老婆没接话,给杨树递来一杯茶。 杨树借机说道,“主任,修路我现在帮不上忙,倒是有个想法,多少能为村里增加一点收入,想跟你商量一下。” “有什么事尽管说,能帮的,我一定帮。”陈德彪很豪气,他是个人精,见杨树主动提着礼物来家里,必定是有事的。 “信你才怪!” 杨树暗地吐槽一句,笑着说道:“是这样,村里的水库不是闲着嘛,我准备把它承包下来。” “承包水库?” 陈德彪很惊讶,“墩子,你这都是要去城里上班的人了,哪有功夫打理水库?可不能把钱打水漂了。” 陈德彪,难得说了一句实在话。 樟树村出了杨树这么个大学生,作为村主任,陈德彪还是很稀罕的。 杨树又这么懂事,就更喜欢了。 “主任,我是认真的,不是瞎玩。”杨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陈德彪看了杨树一眼,弹了一下烟灰,问道:“这事,你父母知道吗?” “知道。” “他们同意了?” 陈德彪印象中的杨友仁,可不是这样的。 “算是同意吧,他们给了我一年时间。” 陈德彪这才点头,“行,这事我知道了。这样,村委会合计一下,有了进展,我再找你。” 此事真要成了,也是给村里创效。 “谢谢主任了。” 杨树没再久留,呆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老婆子,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想法怎么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呢,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非得留在村里瞎折腾?”陈德彪有些不懂。 “孩子想干,那就让他干呗。” 陈德彪美美地抽了一口烟,“也是,我操那份心干嘛。” ………… 离开陈德彪家,杨树又联系了镇里的电信公司,申请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准备通过拨号上网,解决网络问题。 跟着,杨树就下地去了。 晚稻已经全部种下,今天他们家是去收割最后一点早稻。 割稻谷,是比插秧还累的活。 到了田里,杨树一家三口,一人一把蹭亮的镰刀,先将一茬茬的稻子割倒,垒成一摞一摞的,再抱到打谷机脱粒。 十年之后,偏远如樟树村,也基本告别手工收割,全是收割机。 现在还不行。 脱粒时,要一边踩踏板,一边翻稻草。 打谷机的滚轮高速旋转,带来巨大的扯动力,双手必须紧紧握住稻草。 还得时刻注意脱粒情况。 手、眼、脚,三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 因此,操作打谷机的,基本都是大人。 杨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他们一家四口收割稻子时,总是父母两人操作打谷机,杨树两兄弟则负责抱稻子。 将一摞一摞的稻子,从田里拿起来,抱在怀里,小跑着送到父母手上。 小小的身子,在田野来回穿梭。 那时候他们精力充沛,不仅感觉不到累,还经常比赛,看谁跑的快。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中间休息的时候,父亲总能就地取材,用脱了粒的稻草,三两下就扎成一座圆锥形的“小房子”,为兄弟两遮挡毒辣的阳光。 母亲则抱来一只大西瓜,用镰刀剖开,大家坐在稻草上,一起分着吃。 甘甜的西瓜,就是最好的解暑品。 那时候。 日子虽然过的苦,却很知足。 不像现在,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开始有了“贫富差距”,有本事的人都盖起了小洋楼,没赚到钱的,只能住老房子。 金钱的刺激,冲刷了村里的淳朴气息。 攀比之风,悄然盛行。 那个夏天一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端着饭碗,聚在樟树下,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的情景,已然一去不复返。 ………… “爸,我来吧!” 这一次,杨树主动站到打谷机上,接下这一重担。 “那你试试。” 父亲没有阻拦,他也看出来了,杨树似乎变得比以前壮实了。 杨树操作打谷机,母亲抱稻子,父亲割稻子,一家三口,配合默契,效率一下就提了上来。 “+4点农业熟练度”的符号,每隔十分钟,就在杨树在眼前飘过。 就算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一小时下来,杨树已经是汗流浃背,再加上稻子上的毛毛扎在身上,弄的全身痒痒,很不舒服。 “儿子,歇一下吧!”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抱来一只大西瓜。 杨树家里今年种了两亩西瓜,除了自个儿吃,大部分还是要运到县城卖钱,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经济来源之一。 最大、最甜的西瓜,都舍不得吃。 可惜,家里,包括他们村里,种的都是普通的花皮西瓜,又在西瓜最多的季节上市,毫无价格竞争优势。 基本都是贱卖,一斤也就两三毛钱。 不像那些无籽西瓜、黑美人以及反季节西瓜,能卖出一两块钱的高价。 忙活下来,赚的只是一点辛苦钱。 往后几年,村里种西瓜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基本都是种一点自家吃。 ………… 因为多了杨树这一劳力,下午五点多钟时,剩下的稻子就全部收割完毕,用蛇皮袋装好,再用农村特有的手推独轮车运回家。 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没有斗,两边是用铁架子焊的平板。 别看独轮车造型简易,却是农村运货的好东西,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狭窄的田间小路,基本都畅行无阻。 关键还不怎么费力。 只要掌握平衡感,比用扁担挑可省力多了。 战争年代,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老百姓还自发组织过独轮车队,为红军及时运输粮食、水、布鞋,甚至弹药、伤员。 小小独轮车,也曾立下汗马功劳。 ………… 回到家,母亲在厨房做饭。 杨树跟父亲拿着肥皂跟换洗衣服,提着毛巾,准备去河里洗澡。 一到夏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到哭咽河里洗澡,热闹非常。 因为哭咽河。 樟树村的男人很少有不会游泳的,至不济,也能来两招狗刨式。 到了河边,一群光屁股的毛孩子,在水里正玩得欢脱呢,一会儿扎个猛子,潜到水中;一会儿比赛谁游的快,游的远。 兴致来了,还三五成群,在水里玩老鹰捉小鸡。 那叫一个热闹。 大人则聚在一起,一边惬意地泡澡,一边聊着庄稼地里的事。 洗澡,俨然成了一场盛会。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 杨树一来,立即成了全场的焦点。 “墩子,听说你准备在家包水库,不去上班了,是真的吗?” 七公问。 杨树注意到,父亲的头,瞬间低了下来。 第十一章 两只狐狸 “是有这个打算。”杨树没隐瞒。 七公皱眉:“娃子,听七公说,趁早熄了这个心思吧。咱们村的水库,别看面积大,但是交通不便,赚不了钱的,要不然早就被人承包了!” “七公,我想试试。”杨树坚持。 “这娃子” 七公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一个劲地摇头。 在场的其他人,有不理解的,有准备看热闹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不一而足。 哭咽河的气氛,一下变得尴尬起来。 只有远处毛孩子的戏水声,依旧充满着欢乐。 晚上,杨树查看了一下。 不知不觉,农业熟练度已经积累到234点,考虑到即将承包水库,不能不懂一点渔业知识。 杨树当即消耗70点熟练度,将渔业升级到1级(0/100)。 摆脱门外汉的尴尬。 遗憾的是,此次升级,系统并未提升杨树的身体素质,意味着,只有提升最高等级,才会有身体素质的提升。 没有重复升级的好事。 第二天,电信公司就派人来装电话了。 陈德彪那边,也有了回信。 经过商议,村委原则上,同意将水库承包给杨树。 接下来,就是商议具体的承包价格以及承包年限等问题。 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归农村集体所有的山塘水库,承包年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杨树没二话,直接将承包年限定在二十年。 “墩子,你可想好了?合同签了,那就不能反悔的。”陈德彪原先还以为,杨树最多租个三五年,玩一票呢。 哪曾想,竟然是二十年。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承包费用。 “主任,我想好了,我不相信,我会灰溜溜离开。”杨树信心满满。 望着杨树神采奕奕的脸,陈德彪只感叹,他是不是老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有自信吗?!” 对于承包价格,陈德彪说道:“前年,邻村的一座水库,承包给一个养鱼户,按水域面积计算,是每年每亩200块。” “我们村的水库,位置偏了一点,就按每年每亩180块算,你看怎样?” 杨树点头,这个价格还是很公道的,他只有一个疑问,“主任,水域面积是指现在的蓄水面积,还是水库最大蓄水面积?” 村里的水库,眼下蓄水才刚到一半,面积差别很大。 “现在的蓄水面积。墩子,我跟你交个底吧,我们那水库,以后蓄水只会减少,不会涨上来,这你得心里有数。” 陈德彪作为村主任,对水库的情况,了解的很透彻。 如果是外人来承包这水库,陈德彪肯定会耍点手段,隐瞒此事。杨树不同,水库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 真要坑杨树,那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所以说,无论是水库、荒山,还是水田,本村人承包,都有优势。 杨树却不认同。 他承包水库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将水库的蓄水提上来,他不希望,在蓄水提上来之后,跟村委会起纠纷。 “主任。我的意思呢,还是按最大蓄水面积计算,只是在价格上,能不能再优惠一点。”杨树想花点钱,消除隐患。 “你这想法可真有意思。”陈德彪今天是意外连连,想了一下,说道:“如果是这样,那就按每年每亩150块算,你看行不?” 报出这个价时,陈德彪是有点心黑啊。 真要这样计算,那可是有一半的面积是干涸的水库。 没办法,村里穷啊。 杨树一上来就要承包二十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陈德彪作为村主任,不可能不动点心思。 现在,杨树在陈德彪眼里,已经是半个财神爷了。 “可以!” 杨树没计较。 他承包的是二十年,算上通货膨胀,150元/亩/年,可是白菜价。 “那就好啊!” 对杨树的爽快,陈德彪非常满意。 大小两只狐狸,一边握手,一边大笑,都以为自个儿赚了。 交了五千块保证金之后,杨树说道:“主任,你看是不是请镇里的人,来实地勘测一下水库面积,画个图出来。这样签合同,也好有个依据。” 陈德彪竖起大拇指,“大学生做事,就是讲究。” “没问题,我今天就跑一趟镇里,正好将承包水库的事情,跟镇里报备一下。”陈德彪这是要借机,向镇长邀功去呢。 怎么说,这也算是樟树村的一份政绩啊。 陈德彪还年轻,当了这么些年的村主任,还想着再上一层楼,看有没有机会调到镇里工作。 再有一点就是,就在今年,村里分配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挂职期满,调回县里上班。 到现在,樟树村的村支记一职,还空缺着呢。 回到家,电话已经装好。 杨树用笔记本测试了一下网络,没什么问题,送走电信安装师傅。 “三哥,三哥,快教我上网” 安装师傅刚上门的时候,杨果就跑了来凑热闹。 这下可不得了,非要上网。 杨树一个脑瓜子就敲上去,“上什么网,马上就高三了,还不好好学习。”杨树可不敢让杨果玩野了,否则大伯非收拾他不可。 杨果捂着脑袋,可怜兮兮地说道:“三哥,我就玩一个小时。” 还不死心呢。 杨树也是没辙了,只能同意。 杨果乐了,一上网,直接登录qq,跟人聊起天来。 看到杨果时不时蹦出的“偶”、“酱紫”、“虾米”这样的字眼,杨树就全身起鸡皮疙瘩,觉得很傻。 当然,杨果此时却是网络潮人的代名词。 教会杨果上网之后,杨树找到父亲。 “爸,村里有谁在县里搞工程吗?”杨树问。 樟树村的青壮年,八成以上,都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但也有少部分人图省心,就近在县里工地搞。 没活的时候,甚至在乡下,承包农村住宅建设。 杨树隐约记得,也有干的不错的。 父亲皱眉,“你问这个做什么?” “这不是要承包水库嘛,我就想着,先将水库下山的路给修通了。不说走大车吧,最起码电动三轮车上得去,不然没法养鱼。” 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杨树要充分开发水库资源,首先就得修通这条山路。 否则的话,一切白搭。 第十二章 杨树卖惨记 听杨树要修山路,父亲的脸更黑了。 “这小子,是真的要扎根农村了。”父亲气得牙根痒痒。 可他又不能真不管。 “你五叔在县里干包工头。” “爸你说的是光叔?” 樟树村但凡姓杨的,往上追溯的话,都是一个老祖宗,所以,跟父亲同辈的,那都是杨树的叔叔伯伯。 因为人太多,杨树又经常不在村里,还真不一定记得住。 “就是他。” “我就这跟光叔联系。” 问到号码,杨树当即打了过去,“喂,光叔,是我,墩子。” “墩子?怎么有空给叔打电话。”光叔是个大嗓门。 读书时,杨树在村里是比较高冷的,有点不合群。 主要还是没什么共同语言。 杨树笑着说道:“光叔,是这样,听我爸说,你在县里干包工头,有没有什么渠道,帮忙联系一辆挖土机。” “这没问题。” 杨光很爽利,跟着就是一愣,“不对啊,墩子,你这会儿不是到大城市上班去了吗?要挖机做什么?” 杨树承包水库的事情,还只在村里传遍,外面的人并不知道。 “光叔,电话里一下也说不清楚,等你下次回来,再跟你细说。”承包合同还没下来,杨树也不好说。 “那成。我这边还忙着,找好挖机,我叫司机直接跟你联系,价格好商量。”看样子,杨光的摊子还挺大。 “谢谢光叔,下次回村,请你吃饭!”杨树大喜。 这就是人脉的重要了,让杨树去找,指不定被坑成什么样。 “一家人,客气什么!”说着挂了电话。 陈德彪办事,还真是不含糊。 第二天上午,镇里就派了两个测量员,跑到村里来测量水库面积。 过程很简单。 测量员拿着土地面积测量仪,绕着水库走一圈,面积就自动计算出来,还能给出周长、海拔等信息。 非常方便。 仅仅一个上午,水库图纸就完整画了出来。 经过测量,水库最大面积,合计305.4亩,跟之前预估的面积基本没差。在杨树的要求下,水库中心的小岛,也一并纳入承包范围。 按此面积计算,书库一年的承包费用,就高达45810元。 也就难怪,没人敢承包了。 一年下来,如果没什么收益,这四五万块钱就等于打水漂了。2006年,农民工干一年,平均差不多也就只能挣这么点钱。 拿到图纸之后,杨树开始琢磨,怎么规划水库。 最常见的水库利用,就是养鱼,最多是在品种以及养殖方式上做点文章;复杂一点的,则是在水面养殖鸭子、大鹅等家禽,发展立体养殖。 杨树想的,却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灵液的功效。 这才是他最大的法宝。 这几天,杨树一边看书,一边上网查资料,逐渐意识到,灵液跟“绿色有机农业”这一概念,是最为契合的。 两者结合,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这也意味着,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基本跟杨树的项目无缘。 要走,就走高端。 循着这一思路,杨树开始对水库进行规划。 直到深夜,才有了一个模糊思路。 第二天,杨树准备跟村委会签署承包合同。 有标准范本为参照,双方只需要约定,关于承包费用的支付形式。 有一年一付的,也有每年递增支付的,当然也可以全款支付,只要双方协商一致,都是受到法律认可的。 村委会,会议室。 承包水库,是村里的大事,樟树村村民委员会的人都到齐了。 樟树村只是自然村。 在樟树村之上,还有一个行政村,名字也叫樟树村,包括樟树村、张家沟、大槐树村、陈家村、白河村、上林村、下林村以及白鹭村等八个自然村。 因为樟树村最大,所以村委会设在此。 对于承包费用的支付,村委会自然是希望,前期支付的越多越好。对他们来说,眼前看得到的钱,才是实实在在的钱。 等下次村委会换届,他们在不在,还是另说呢。 杨树当然是希望前期少支付一点,二十年的总承包费用合计91.62万元,他虽然拿得出来,却不会在这种时候犯傻。 一则水库承包下来之后,杨树要进行大改造,除了修山路,还有其他规划,都得用钱。 今年,水库基本无法盈利。 二则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必须保证充足的现金流,资金链一旦断裂,整个项目基本就报废了。 农业项目贷款,实在是太难了。 三则杨树也不可能只盯着水库一个项目,有灵液,在很多农业项目上,都充满想象。 杨树自然是希望多头开花。 这样一算,三百万启动资金,就显得太紧巴巴了。 讨价还价这种事,当然不需要陈德彪出面,这不,村委会会计张大利当了急先锋,“杨树,听说你买彩票中了大奖。要不,你干脆一次性付清得了。” “你不差这点钱。” “”杨树目瞪口呆。 别看这张会计,戴着一副明显有些过大、过厚的眼镜,像个斯文呆子,关键时刻,还真是敢狮子大张口啊。 难怪能当上会计。 “张会计,你就饶了我吧!”杨树拱手作揖。 “除了承包费,我还得修上山的路,买鱼苗、鱼饲料,请人,样样都得花钱啊。村里总不希望,刚承包出去的水库,第二年就关门大吉了吧。”杨树仗着年纪小,是晚辈,尽可能将气氛搞的活跃一点。 卖点“惨”,是很合适的。 “哈哈” 听杨树说的有趣,在座的都笑了。 确实,他们本来也没指望,杨树能一次性付清。 “那就先付一半。”张会计也笑。 他眼睛本身就小,这么一笑,就彻底眯成一条线了。 有点搞笑。 “一半也太多了,我看,还是一年一付吧。” 杨树可不会轻易露底。 “那不行,至少得一半。”张会计咬得很死。 双方唇枪舌剑,其他村委委员也加入进来,一起“围攻”杨树,在他们想来,杨树不过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年轻,脸皮子薄。 多夸几句,再用话激一激,八成也就同意了。 一半的承包费用,可是四五十万,天见可怜,村委会之前可从没见过这么大一笔钱,怎么会轻易放过。 哪里想到,杨树虽然年轻,却是油盐不进。 看似坐在那,又是插科打诨,又是作揖求饶的,可就是不松口。 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这些人看杨树的眼神,可就不太一样了,他们也回过味来了,这位“大学生”,不好糊弄。 一直没说话的陈德彪,更是眼中闪过异彩。 “之前,还真是小看了杨友仁家的娃子。”陈德彪承认,他之前真是看走眼了,“是块好材料。” “这么说,他承包水库,绝不是闹着玩的。” 有了这么一层猜测,陈德彪的心思就悄悄起了变化。如果杨树真能在水库上,做出一手好文章,对樟树村,对他这位村主任,那都是好事。 陈德彪,准备帮杨树一把。 就在这时,一直嬉闹的杨树,突然稳住,郑重说道:“主任,各位领导,我倒是有一个两全之策。” 杨树,准备抛出他酝酿以久的大杀器了。 第十三章 杨百万 还是那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不管水库规划如何,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条畅通的马路。 修通村里到水库的山路,杨树能自个儿掏腰包解决,但是要修通村里到镇上的公路,现在的杨树,还没这个本事。 就算有,他也不会做这个出头鸟。 前世杨树看过一个新闻,说有村民自己掏腰包修路,结果被当地认定为违建,被强行拆除。 昨天晚上,杨树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让村委自愿牵头修路。 “如果村委承诺,将这笔承包费用专款专用,用来修通村里到镇上的公路,那么我不仅现在就支付一半的承包费用,剩下的一半,也会在明年七月之前,一次性付清。”杨树抛出诱饵。 “这” 张大利等人面面相觑,齐齐看向村主任陈德彪。 谁也没想到,杨树绕了这么大一弯子,埋下这么一颗雷。 陈德彪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了一下,跟着,不动声色地看向张大利,“张会计,你算一下账。” 张大利也不含糊,推了一下厚厚的眼镜,现场算账,“如果修3米5宽的水泥路,一公里造价大概是50万。村里到镇上的路,总长2.5公里,造价125万。” “承包费用是91.26万,解决了大部分资金。如果镇上补贴一点,各家各户再摊派一点,别说是樟树村,就是其他几个村子的路,也能一起修通了。” 张大利是张家沟在村委的话事人,这种时候,当然也要为张家沟想一想。 “哗” 会议室里,明显出现一阵骚动。 每个人的眼睛,都充满光彩。 修路啊。 这可是几代人的梦想。 一旦在他们这一届做成了,那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陈德彪的呼吸,一下变得急促起来。 真要把这路修成了,他上调镇里的事,那可就大有胜算了。 想到这,陈德彪再次看了杨树一眼,这个年轻人,每次他以为看透了,却又给他带来新的惊喜。 这样的手段,哪里是一个大学生能有的。 “杨家要翻身了!”陈德彪有些感慨。 樟树村,杨、陈、刘三大姓氏,那都是有渊源的。清朝时期,杨姓是村里的地主,陈姓是佃农,刘姓是长工。 等级森严。 现在,却是掉了一个个儿。 陈姓这一支,有陈德彪这位村主任坐镇,自然是村里最有话事权的。刘姓一支,因为出了一个大老板,也翻了身。 倒是原先最风光的杨姓,因为没出什么能人,地位直线下降。 “主任?”张大利叫了一句。 陈德彪回过神来,“说实话,墩子的提议,我也心动了。但是” 杨树心中一沉。 他就担心,村委不愿将这笔钱拿出来。 杨树费了这么大心思,想撮合村里修路,一是为了自个儿的农业项目,将来进出便利;二也是在给村民争取福利,拉拢人心。 杨树承包水库,村里没几个人会对他认可。 不冷嘲热讽就不错了。 可杨树要促成了修路这事,那可就是积了大德了。 村民们会感激他的。 那样一来,村民认可度就有了。 灵液,也就有了。 而灵液,又是杨树开发水库资源的关键。 整个一循环。 为此,杨树不惜拿出一大笔钱来,提前支付承包费用。 他也是冒着风险的。 现在就看,陈德彪是目光短浅,死搂着这笔款子;还是有野心,想借此创下一番亮丽的政绩了。 “但是,修路是一件大事,光我们几个人说了还不算。往上,要向镇里提出申请;往下,要召开村民大会,征求大家伙的意见。” 杨树悄悄松了一口气。 陈德彪还沉浸在慷慨激昂中,总结说道:“这样,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明天我再跑一趟镇里,如果镇里批了,立即召开村民大会。” “好!” 大家伙热情很高。 以他们的见识,镇里同意的几率很大,毕竟只要补贴一小部分。路修成了,对镇里来讲,大小也是一件喜事。 散会时,陈德彪将杨树拉住,“墩子,晚上来家吃饭,我们好好聊聊。”他这是准备,拉拢一下杨树了。 “主任,我一定到。”杨树立即答应。 两人相视一笑。 晚上的饭局,自然是宾主尽欢。 红烧鸭子、红烧野兔、爆炒泥鳅、茼蒿炒腊肉、鲫鱼炖豆腐、炒田螺、绿豆焖猪蹄、油焖大虾....... 满满一大桌子的菜。 很多菜,都是农村独有的风味。 外面根本吃不着。 除了好菜,陈德彪更是拿出用人参、枸杞泡的药酒,招待杨树。 往常,这可是只有镇里来的客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一开始,陈德彪以为杨树是个学生,不会喝酒。他哪里知道,前世,杨树也是“酒”战沙场之人,喝一斤白酒,不在话下。 两人是越喝越投机。 越喝越痛快。 好酒配上好菜,杨树吃的是酣畅淋漓,脸色通红。 临了,他是让人给背回家的。 走路得扶墙。 陈德彪的酒量,那也是一场场大战历练出来的。 海量。 “这孩子,怎么喝成这样。” 家里,母亲一边埋怨,一边用凉水给杨树洗脸。 父亲却很高兴,神采奕奕,“村主任家的酒,那是谁都喝的到的吗?”在村民眼中,村主任,那就是大官了。 “这小子,总算给我长了一次脸。”父亲一反往日的沉闷。 对于面子,他总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 而杨树,已经睡成死猪,不省人事了。 次日,鞍山镇。 陈德彪果真海量,昨晚喝大了,第二天起来,愣是跟没事人一样,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赶到镇里汇报。 镇长办公室。 听完陈德彪的汇报,齐镇长大感兴趣,“你的想法很不错。” 齐镇长确实没想到,陈德彪能有这样的魄力。 陈德彪刚才汇报时,利用水库承包款修路的主意,自然是他想出来的,杨树也是被他“好不容易”说服的。 陈德彪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镇长您是同意了?” “同意了!”齐镇长很爽快,当场拍板,“这样,镇里拿出15万补贴,剩下的资金,由村委会负责解决,有问题吗?” “没问题。” 陈德彪直接拍胸脯保证。 来之前,他可是只期望能拿到10万块补贴。 这已经超出预期了。 “那好,希望这次樟树村带个好头,在全镇起个示范作用,争取早日实现公路村村通。”齐镇长勉励道。 陈德彪笑的更灿烂了。 回村之后,陈德彪立即让人通知下去。 明天就召开村民大会,表决承包水库跟修路两件事。 消息一出来,樟树村立即炸了窝,就像过年一样。 也不知是谁,将杨树花费“一百万”承包水库的事情说了出去,又引起好一阵波澜,谁也没想到,杨树竟然有这样的豪气。 杨百万之名,在樟树村悄悄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