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几十年》 第001章:风雨兼程 2002年 在曹成的印象中,老川陕路边大量种植法国梧桐树,作为行道树而存在,此时果然还没被砍掉。 春夏之交时节,依旧是满树嫩绿,大地回春,彰显勃勃生机,虽不及法梧秋天落叶时那般静美,但也是别有风味,不管绿叶时或者枯黄期,梧桐这一物种都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种植。 五年之后,规划新建了g108国道,后者虽然截弯取直,把路面做的更宽敞、平坦,却总让人感觉少了些历史气息,这可能就是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生的得与失。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那肯定要比老一代有更多优点。 老川陕公路跟后来g108国道的差距是全面方的,车流量、车速、车道都不是一个级别。 川陕公路是建国前规划修建,那还是牛车、驴车、人力板车为主的时代,速度还能快到哪里,想要看到一辆汽车开过,难! 况且就那时候的汽车速度而言,普遍也高不到哪里。 所以说,在当年规划线路的时候也就并没有考虑机动车高速行驶问题,因而整个道路沿线各种弯弯绕,民间对外号称“平原十八弯”,官方称谓则书面些,是为:“事故多发路段”。 ...... 长时间奔跑,曹成有些喘不上气,但前方的苟家老弯地段已经能够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甚至连最近被挖开的路面也都隐约可见。 眼见于此,终于可以放心下来,至少还没到那个时候。 下意识想要摸出兜里手机看时间,然后才尴尬地发现衣服裤子四个兜加起来是一样重,反正啥都没有,空空如也! 他,尼古拉斯.曹成,刚刚重生不到半个小时,回到了12岁,目前刚跑完1800米长跑项目,并且成绩也应该还算不错。 一路狂奔,来到记忆中永生难忘的车祸出事弯道处:苟家老弯。 而下一步,当然要守株待姐,把自家老姐拦截住,只需要错开哪怕一分钟,哪怕错开十秒,上辈子所经历过的悲剧都可以避免,老曹家便是另外模样。 放缓脚步,逐渐调整因为长时间奔跑而增加的心跳频率,慢慢来,现在还有时间。 天上牛毛细雨一直没有断过,这似乎是正在酝酿某种悲凉地氛围,揭示故事发生背景,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揭露落后的社会交通基建,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故事埋下伏笔...... 悬着的心放下,忽然又想起十分钟之前,语文课上的老范评讲阅读理解文章的“时代魔音”。 像这种八股套路,初高中时代的语文课上听到次数真心不要太多,时隔近二十年之后再次听到熟悉地味道,还真让人有些回味,余音绕脑而不散久久。 那这确定,真是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事实上,如果没有曹成这个变数,在即将到来车祸事件中,所有涉事者的命运确实都以悲剧收场,所以这环境倒也算应景。 连命运之神似乎也觉得这样太残酷,大手一挥,让曹成重新回到这个关键的时间当口。 现在他曹成能把涉事者的命运发展走向都握在手中,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不同的心境和结局,再看同样的阴雨天气,却又是换了一个说法。 嗯... 大概应该是这样: 此处环境描写运用反衬手法,借雨天环境描写,衬托出主人公不惧艰难险阻,在命运地巨大重压下奋起反抗,表现出主人公大无畏精神,同后文所提到小说主旨“我命由我”产生强烈呼应。 人嘴两张皮,同样的事物经过不同“品鉴”之后,能够产生完全相反结果,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所以也怪不得曹成语文从来没有考上过100分,丫确实有点儿烧脑。 恨不得仰天大笑:“哈!来啊,现在我就是文章主人公,带有主角儿光环,倒要看看你以后还如何给我暗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细雨中,笑声很疯狂、放肆,仰面而来的细雨吹打在脸上。 张开双臂,大口呼吸,露出一排洁白地牙齿,迎面吹来,甚至还有淡淡地冷酸灵味道,调皮地伸出舌头,伴随着脑袋一起在风雨中独自摇摆,他要用所有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来拥抱新生。 片刻,慢慢地回过神,努力控制情绪,转身再眺望大马路的另一头,寻找那个模糊而又熟悉地身影。 刚扭过头,眼睛都还没适应过来,耳边则传来自行车的刹车声,耳朵听觉循着声音传来方向过去,再一看,果然没错,老姐是在这个时间点到的,这感觉真熟悉。 不等这边先开口,当即便是一句责问传来:“曹成?你在这干啥,咋不在学校读书?” 确认是曹蓉的声音,时间已经间隔十多年,处在变声期的女声和十多年以后还有那么一些不大相同,但他曹成是绝对能够听出来,这就是自家老姐,非常确定加肯定。 打眼看过去,简单朴素地穿着,马尾、素颜、还有大长腿。 但就是2002年看来,大长腿审美观还没成为普世价值,老姐作为普通的西部小镇高中生,那完全是普通到丢人群当中都很难找出来的存在。 和同时代其它高中生相比,其实还真没有任何区别,毕竟学生嘛,穿着打扮也不能标新立异。 按照当下高中生的审美观来看,自家老姐实际还应该属于丑小鸭级别,不然如何解释在这个特殊时间段,居然还没有“招蜂引蝶”,拜倒裙下。 恩,没错,一定是这样! 曹成可没有乱说,以上都是后来大家成年之后的某次过年时,一大家子没事儿坐下唠嗑。 先是说起隔壁二姑家女儿早恋,然后慢慢扯到老姐曹蓉的高中时代,她才自己笑着把这些故事说出来以作谈资而已,反正那时候说起还是挺坦然,应该是不存在假话因素。 至于老姐成年之后,那绝对是完美诠释什么叫女大十八变,只需要随便收拾一下,绝对属于顶级大美女级别,若非车祸导致腿上落下伤残,拜倒于她裙下的男子,恐怕还不知多少。 能重生到2002年,曹成自然是第一时间跑出来阻止悲剧发生。 “曹成娃,我喊你听到莫得,纳门没在学校读书,下雨天你没得事儿跑出来搞啥子?” 作为家里长姐,曹蓉比曹成大三岁,从曹成上小学的时候开始,便一直是她负责在平时照看小弟,而最近这些年的父母又经常不在家,在很多时候,曹蓉甚至摇身变为曹成“监护人”。 虽然她自己也还是个高中生,但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并不轻,在西部农村地区,大抵都是如此,情况很普遍。 乃至上位面的两姐弟成年之后,曹蓉还是依旧很照顾曹成,就比如在上位面出车祸过后,后来老姐的赔偿款大部分都被家里用去给曹成填了蔡振事件的窟窿,但她却没有任何不满。 此等姐弟情,要用“扶弟魔”来形容,绝不为过。 而曹成也由是感激,只是他找不出该如何报答,一辈子都忘不了,也难以还清,不过现在好了,命运已经被曹成握在手中,需要改变的部分都已经变样,上辈子欠下的债,这辈子还。 反应过来之后,又惊又喜,千言万语又不知如何说起,只能默默地化作一句。 “姐,我回家拿点儿东西,你也要回去?” 自行车已经停了下来,架好脚架,麻溜地将身上红色塑料雨衣脱下来,又要给曹成穿上。 “别,我这个反正都已经有点湿了,马上回家就换,你衣服还干着,别也给弄湿了,不划算。” 曹成心里很暖,还是亲姐好啊!只是手上却忙着推辞不受,他感觉这确实也没必要。 “回家有事儿,那怎么连个防雨的东西都没有,万一弄感冒怎么办?你感冒哪次不是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还不知道注意下,给我赶紧穿上!” “这......” “赶紧的,就因为你衣服已经打湿,那更不能继续这样乱来,给我穿上,信不信回头我收拾你。” 曹成自小大病没有,但就是感冒不少,每年两次,一次半年,哦不,是一次半月。 而且几乎每次都是重感冒,但忙上忙下的还是曹蓉,有时候搞不好还得传染,这些他都记得很清楚,为了少添些麻烦,还是半推半就的。 折中方案,曹蓉骑车穿着雨衣,曹成坐自行车后面,两人都挺瘦,就算是挤一件雨衣也行,反正雨衣这东西本就挺大,很多雨衣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二合一功能。 “回家拿本资料,第四节课等着用,高三课程虽然复习为主,但进度都很急,反正以后你也会明白,老姐我现在所经历这些苦难,以后你肯定也逃不掉。” 作为“监护人”,同样也是成长和学习道路上的开路与拓荒者,曹蓉完全有资格这样说。 国内教育模式走什么套路,曹成当然清楚,毕竟他重生回来,大抵也能算是过来人,高中时代有多艰苦,主要体现在高二时期的疯狂拉进度,高三时代的高强度拉通复习、题海战术。 应试教育,不能说这种制度毫无缺陷,但也绝非什么环境友好型教育模式。 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句话套用到当下国内教育领域,毫无违和感,曹成随口胡诌:“天将降211录取书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再继续十年以后,这话又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进化,使其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人谓之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关其手机,停其流量,盗其账号,拔其网线,断掉wifi,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方能告别学渣,修成学霸。 第002章:还是那地 “坐稳,准备出发。” 扭扭捏捏,一直拖延时间的曹成心里是拒绝的,好不容易把人拦下来,在苟家老弯的翻车事故没彻底过去前,绝对不能从那地儿过。 “姐,这自行车后座太硬,膈的屁股不舒服,我们走路吧。” 自行车后座向来都是钢条焊接的骨架,想要像往后电动自行车那种海绵坐垫,现在显然不可能,曹成嫌弃这东西阁屁股,完全说得通。 曹蓉是第一次遇到这事,以前两人都是这样过来,也没见这家伙说后座不舒服,咋今天还磨叽起来。 “不舒服?那要不你来骑车,我座后面?” 自行车前座有海绵垫,相对而言,是要比后座舒服些,换个位置,完美解决问题,反正两人都会骑车,只是以往曹成太懒,不喜欢骑车载人,太累。 今天自己要是能享受后座,曹蓉还真是挺意外,这个老弟是转性了不成? 而曹成这时候也不推辞,如果一定要骑车出发的话,他来骑车掌控方向,心里有底,提前观察周围环境变化,要避免危险也不难。 两人正准备交换位置,曹成穿好雨衣座前面,曹蓉坐后面,需要钻到雨衣后摆,这样就能同事兼顾两个人。 “哗哗......咣当.....” 声音很响,下雨天道路湿滑,刹车同路面摩擦的声音比较闷,夹杂着路面雨水被破开后的水声噪音,这简直就是来自地狱的召唤。 曹成呆呆地看着前方,刚坐上自行车后座,还没来得及钻进雨衣的曹蓉也目瞪口呆。 东风卡车,尖头,蓝色喷漆涂装,此时已经侧翻倒地,驾驶舱和路边一颗梧桐树撞在一起,驾驶员所在部分已经完变形,挡风玻璃碎的满地都是。 “这是出车祸了?” 亲眼见证一起车祸的全过程,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堪比电影大片特效,曹蓉有些发愣,完全不敢相信车祸就是这瞬间的事。 见过风雨的人,曹成对这种车祸现场还算能够适应,赶紧下车,把自行车扔到一边。 “赶紧救人要紧,老姐你骑车到公安局和卫生院,马山把那边通知过来,肯定出大事儿了。” 没有手机确实很不方便,遇到这种事只能跑腿通知,这也是时代的限制,没有大规模普及移动通讯设备之前,通讯只能靠跑。 反应过来,曹蓉马上扶起地上的自行车,不管上面是否存在泥水,直接骑车出发镇上通知来人处理,作为还没进入社会的学生,人心还未完全冷漠,这种时候肯定挺身而出。 “老姐,你慢点儿,小心啊!” 眼看曹蓉把自行车骑车飞快,这下雨天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能刚把人从虎口救下,随后又推向另一个深渊。 话音落下,曹成明显能看到自行车速度已经还降下来,刚才的车祸还历历在目,虽还不至于心理阴影,但也绝对是终身难忘,以后绝对不敢开快车了。 卫生院和警察已经有人前往联系,留下曹成在原地,他肯定不能这样傻站着,再看前方已经侧翻的大东风,自己还是应该做些什么。 百十来米的距离,只要撒开脚丫子跑,十多秒时间便冲到事故车旁边。 驾驶员显然已经昏迷,左腿被变形的驾驶舱夹断,血水顺着雨水一起流出来,躺在地面形成血泊,并且还在不断扩大。 头部似乎也是撞到,再加上翻车撞树同时带来的冲击,驾驶员昏迷是完全有可能。 光是看驾驶员的年龄来说,应该也不超过25岁,属于年轻人范畴,这样的年龄开卡车,至少经验方面肯定还很有些欠缺。 光看现在这情况,曹成也同样是无能为力,人已经卡在驾驶舱里面,他小胳膊小腿是肯定不可能在没工具的情况下徒手把人弄出来。 况且就算他有这个能力,这时候也不敢出手,现在好歹还有驾驶舱挤压着左腿血管,流血不是太多,那万一他把人弄出来,动脉血管破裂大出血,怎么承担责任? 不做任何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现在他唯一能做,只能是从车厢后面把雨布找出来,给驾驶员把雨水遮挡起来。 撑开防水布,至少驾驶室不会再有雨水继续从碎掉的前挡风玻璃处进来。 “老哥,老哥醒醒,能听到我说话吗?” 明知道自己是徒劳,但他还是依旧不死心要呼喊两声,上辈子这个驾驶员昏迷十多天之后才醒过来,现在看样子也不像是能够轻易醒来。 看到这位年轻的驾驶员,曹成心里实际很复杂,上辈子要不是这个司机经验不足,自家老姐便不会遭遇飞来横祸。 现在嘛,自家老姐幸运地逃过一劫,但这人却没能躲过,只能说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蝴蝶翅膀都煽不动,这人命数实在是太硬。 打量着年轻驾驶员的同时,目光无意识地飘向副驾驶,由于车已经侧翻,原本放在副驾驶的东西都散落到左侧近地面,衣服、文件、饼干,甚至还有手机。 这可是稀罕物件,开卡车的驾驶员能配上这东西,在2002年绝对是高端层次,如果不是司机自己本人牛逼,那肯定就是汽车所属单位牛逼。 有手机就好说,拿起来。 先按开锁键,再按#号键,解锁完成。 智能手机时代之前,手机解锁就是这样,真的很简单。 什么手势密码、指纹解锁,通通都是听都没听说过,在02年这个老人机快速发展的档口,真正处于风口浪尖、万人追捧的尖端手机功能是收音机、七彩炫酷跑马灯、十二喇叭超大扬声器组。 有追求的手机厂家开始给手机配置摄像头,而体积则是在不断往超薄、超小方面发展。 3700120 打医院急救电话,问普通人拨打哪个号码,通常都是听到宣传口径统一的120,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光是打120,就有可能接线到附近市区医院,只有在120前面加上固定区号,这样才能准确地呼叫到自己想要联系的医院。 医院急诊电话都是常年有人值守,铃声刚响过不到三下,那边便接到电话。 “川陕公路,德城至涪城段,苟家老弯出车祸,司机重伤昏迷,左脚卡在驾驶舱,初步观察已经断掉。” 联系医院急诊,所需通报的消息就稍微多一些,时间、地点、伤者数量、大致伤情,得到这些消息之后,医院会立刻出发就诊,一路开着爆闪灯奔驰而来。 在医院过后则是警察,一般小镇上是没有交警配备,所以只能联系治安警察(派出所)来临时客串,交警只能等县交警中队出警。 依旧是相同的区号,不同之处是尾号三位数由120变成110,相对于呼叫120急诊需要提供大量专业信息以外,派出所那边则是另外情况,得知苟家老弯出了车祸。 看到外面逐渐增大的雨势,派出所值班警察暗道一声晦气,但还是得出警。 报警电话、医院急诊电话打完,又继续翻开手机电话本,很容易就找到备注为岳父的电话号码,没有过多迟疑,按下拨号键。 私人用户显然就没有医院、派出所反应迅速,电话响铃好久之后,这才有人接听。 “喂,这时候你有啥事,不知道我在例行开会时间?” 电话另一头的男人明显有些不悦,语气中略带不满,看来这位司机老哥的老婆娘家人还挺有势力,能够这样对女婿说话的老丈人,看来能量应该不小。 胡乱猜测别人的隐私,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只是接触人多了之后,曹成总是下意思喜欢分析研究而已。 “您好,我不是这部电话的主人,现在这部电话主人出了车祸,人已经昏迷,我看到他随身带有手机,所以才联系到您。” 不管上辈子这人做了些什么,只要不是酒驾、毒驾、疲劳驾驶这些主观原因所导致车祸,其实想想也还可以原谅,所以曹成还是很努力地帮助司机,希望他能够活下来。 隔着电话,曹成也看不到对面是什么表情,只是从听觉方面明显感觉对方变了语气。 少了些不耐烦,多了些关心: “车祸?人已经昏迷?你告诉我目前人在哪里,这边马上就到。另外请帮我联系那边最好的医院,告诉医生,蓉城铁路局不缺钱,务必把抢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很强势,也很果断,此时绝口不提开会被打断的事,反而是“马上就到”、“不缺钱”此类字样。 曹成当然知道这车是来自蓉城铁路局,上辈子老姐车祸之后能够得到当地最好的医疗资源,事后处理时拿到大笔赔偿款,这其实都和对方单位底子硬有关。 简短地回答: “川陕公路德城至涪城段,医院那边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出诊的是罗县人民医院,到时候你先往医院那边去就可以,至于医院用药医疗,我相信他们还是能够清楚这部诺基亚和蓉城铁路局的分量。” 听了曹成这一说,对方似乎也有了信心。 当下铁路系统缺钱,这个确实不假,刘跨越喊出的牺牲一代铁路人,那还真不是说着玩儿满,但这都是大环境下的整体情况,要说处理突发事件所需资金用度,那简直是九牛一毛而已。 通话停止,感觉也没什么需要再联系通知,把手机放在驾驶舱内干燥处,转而开始研究已经在碰撞中变形的驾驶舱a柱部分,看待会儿有什么办法把人最快、最安全地弄出来。 第003章:生而知之 遍观整个事故车的车损情况,尖头三桥东风车,而且还不是高栏,像这种硬件情况下能把车开成侧翻,确实难度不小,也不知道当时这位司机过弯的时候把车速提到了多高,怕是秋名山车神来了也都只能甘拜下风。 国内改革开放后,逐渐开始引进欧系卡车标准,从苏系尖头车过渡到欧系平头车。 2000年左右,大致还能够在路上看到老一代尖头卡车,但如果再往后十年,南方地区的路上差不多就很难再看到尖头车,若真要想再看看这种神器,好像就只能到驾校里面去试试。 说实话,同等技术水平下,尖头车的安全系数其实要比平头车高,但再高也挡不住车祸猛如虎,现在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只是话又说回来,像这种老款尖头卡车,标配abs/esp是显然不可能,而下雨天高速过弯,本来危险就大,更何况路面还被挖开部分,刚转过弯的司机遇到路面维修这种突发情况,一脚急刹车下去,不翻车才是怪事儿。 车货已经发生,曹成不能多说什么,他只能尽最大努力帮着减少损失。 好一阵翻箱倒柜之后,终于才从工具箱里面找到液压千斤顶,这东西必须是货车标配,肯定少不了。 把千斤顶工作台对上已经严重变形a柱,位置也刚好还算合适,上下摇动力臂,使工作台卡紧变形区,待会儿救护车只要一到位,他最多两分钟就可以把变形的a柱顶起来,将伤者卡住的小腿取出。 等待是最让人心焦,或许是因为这场车祸的原因,天公为了渲染气氛,原本并不大的小雨也升级为中到大雨,降水量再创开年以来新高。 期间倒也有人从现场路过,国人喜欢看热闹,这个很难改的了。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打着伞走到进处,想要看看情况,但光是看那流了满地血,而且驾驶员还昏迷不醒,汽车侧翻,整个现场惨不忍睹,摇摇头,瘪嘴离开,大概是觉得死人的地儿太晦气。 三色彩条防水布比其它车用防水布显得薄了些,雨点落在上面,一直是“吧嗒”、“吧嗒”地响个不停。 驾驶舱里面,至少目前还没有进水,彩条防水布还是挺有用,曹成站在梧桐树下也顶不住这雨势,眼看医院和警方还没来人,他也是心一横,钻进彩条布下面躲起来。 感冒肯定是不能感冒的,不仅自己遭罪,回头还要连累老姐贴心劳力照顾,能自己保重身体,为何要作死? “铃铃铃.......” 雨水中模模糊糊地传来学校上课铃声,这应该是去年才新安装的电铃,声音非常响亮,不仅能响彻学校各个角落,就连小镇周围的居民也习惯了靠听学校铃声来计算时间的方式。 记忆中,这种电铃声要持续到2010年的时候才会换掉,随着那套让无数初高学生表面上吐槽不断,但内心却充满期待的校园华尔兹一起,上下课的铃声也再次更新,变成欢快地电子音乐。 当然,那时候的曹成早已经走出学校大门,开始步入社会工作,只有一次到学校办事的时候才惊鸿一瞥。 原来学校也在与时俱进,居然都开始公然鼓励男女学生手拉手“做游戏”,心里则暗自感叹,为啥自己读书的时候没有这种好事儿。 沉浸在上课铃声带来的漫漫回忆中,很快便有更刺耳的声音入耳,就在这瞬间,又把人拉回现实。 医院救护车的警报声不用说,简直太熟悉,知道是医院那边的人到了,这是赶紧从彩条布里面钻出来,挥手向迎面驶来的大金杯示意。 爆闪灯由远及近,开救护车的司机显然是经验老道,老远就开始缓缓刹车,到了现场则刚好减速停稳,车上的医护人员迅速冲下车。 “这里这里,快来,人已经昏迷大概十五分钟左右,左小腿卡在驾驶室里面出不来。” 出诊的医生穿着白色大褂,也不管这时候下没下雨,没打伞,径直往曹成这边跑来,钻进彩条布里面一看现场情况就知道不对,眉头微皱。 “护士过来,把这个挡雨布撑高。” 被使唤的护士身高大概只有一米五几的样子,周围又找不到东西支承,无奈只能用双手把防水布举起,艰难地举高高,尽量为其它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 看上去应该是才参加工作不久,脸上还略显稚气,说不定都有可能是在校实习生,这大概是医院中被压榨最惨的阶层,没有任何收入和补贴,每天工作量不少,还专门做脏活累活。 当然,技术没到位,确实也只能从最进基本做起,姑娘脸上也满是坚毅,这点雨水似乎并不算什么无法克服的难题。 “生命体征还在,但人卡在里面出不来,只有等消防部门破拆,先挂上液体,等吧。” 急诊科的医生处理这种交通事故伤员比较有经验,伤员被卡在车里出不来,他们也有整套流程,所以显得很沉稳,一点儿都不慌乱,这大概就是见惯生死之后的超脱。 中年护士甚至早早地准备好液体,恐怕她也是很早就看出了情况,经验告诉他,现在只有这一种选择。 简单处理过后,医生也只能干看着,现在就一个字“等”。 想了想,语气中带着点儿惋惜:“这应该是医院今年第二次急诊苟家老弯,上上个月的车祸还弄死了两人,在这个弯弯头,每年至少要出好几起车祸。” 或许感觉现场有些压抑,医生又随手摸出兜里的烟,打算来一支。 护士很熟练地处理好液体扎针,手里举起吊瓶,一边打量伤者,另外也抽空回上一句。 “嗯,那次是我跟莫医生出诊嘛,现场比这个惨多了,骑摩托车的驾驶员脑浆流了满地,交警处理的时候都没敢让家属细看,拍照取证之后直接装袋子收走。” 医护人员谈及生死的时候,或许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会用上“惨、很惨、非常惨”这类词汇,但他们的形容词好像也仅限于此,词穷,并且在说话的时候,你真的看不出他们多少表情。 也就各种嘴上说的很惨,但心已经麻木。 曹成看现在这情况感觉肯定不行,按照医生的说法,还要等交警消防部门来破拆,那还得等到啥时候,明明可以很简单搞定的事,何必搞那么复杂。 拍拍医生肩膀:“医生,这个伤者其实可以很容易从驾驶室取出来,我已经用车上的千斤顶把变形地方顶上,让我来吧,你们准备下,待会儿没有变形的a柱压着,伤口血管可能会大出血。” 曹成刚读初三,读书比同龄人晚一年,加上长得稍显成熟,看起来倒像是高中生的模样,但不管怎么说,其实他终究还是个中学生。 医生下意识地看一眼曹成,光是这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就让他完全对曹成生不出任何信任,小破孩还能干这种活?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 言语中带这不屑,耸耸肩;“我们成年人都掰不开,你又能提的动几十斤?看热闹就一边儿去,别来添乱。” 被人看轻,曹成也不生气,反正他这年龄按照常理也确实没这能力,所以不能怪人家医生,只是人命关天,他还是想要试着努力一把。 “我家里就是做这行,修车厂,对这些很熟悉,破拆不需要蛮力,我这都已经把千斤顶装好,分分钟给它把变形压着腿的地方翘开。” 很从容、也很自信,淡定之色并不是装出来的,曹成自己确实对这套东西很熟悉。 龙胜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医生的态度倒也改变得快,既然这中学生家里是做修车行业,那应该是有两把刷子,或许可以让人试试,这个又不妨碍什么,早点把伤员弄出来,他们也可以早点把人接到医院去进一步治疗。 随手把刚抽了两口的烟扔掉,毫不留恋。 “你来吧,先试试看,不行就算了,别勉强。” 现场话语权最大的医生都说试试,其他人还能说什么,都眼巴巴地看着,特别是外围举着防水布的小护士,她在外围举着防水布,但自己没法躲雨,现在已经淋了个落汤鸡,还巴不得能够早点把人弄出来。 准备工作早前已经做好,现在无非是继续摇动力臂,把液压台升起来,从而将压着断腿的a柱变形区撑开,情况就是这么简单,对于稍微懂点这行的人来说,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 开救护车的老司机也下车来到旁边,看曹成的措施工作,对医生点点头,对此方案表示完全认可。 随千斤顶不断举升工作台,内凹严重a柱变形区逐渐回位,变形区的蓝色漆块也因为本身所附着的铁皮形变而脱落,严重挤压着伤者小腿的部分开始空出来。 医生眼疾手快,知道方法已经见效,赶紧上前,但由于曹成占了位置,他不好施展,只能走另一边,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伸手,赶紧把伤者腿部护着。 “慢点儿、慢点儿、稳住!” “要出来了,担架准备。” “过来,担架、担架....” 情况和曹成预料的差不多,伤者左小腿断了,动脉破裂,但因为之前有变形的a柱压着,所以流血不算太多,但随着a柱变形区被顶回去,再也压不住小腿,那鲜血简直是喷着往外冒。 如果不是因为曹成谨慎,之前没有冒险乱来,这司机怕是真的要凉。 伤者刚上担架,远处警车也呼啸着姗姗来迟,这是一辆车况破旧的面包车,很可能是上级机关单位替换下来的公务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