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1.第1章 序言 《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它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除保存大量的神话外,还涉及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哲学、历史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将其列入术数类,而胡应麟则认为《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时下仍众说纷纭,言论不一。这说明《山海经》有待开发的东西很多,它像一座富含矿藏的宝山,诱惑着后人去作进一步开采和挖掘。 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充分了解这部充满神奇色彩的经典之作,我们特编此书。希望读者可以借此书更好地探索《山海经》中的精髓,感受那来自远古的信息,变诡异为通俗,去领悟《山海经》独有的魅力。 最后,愿这部《山海经》成为青少年朋友知识海洋中的一朵澎湃绚丽的浪花。 2.第2章 堂庭山 “古文” 堂庭之山,多艳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 《南山经》里讲到一座山,叫堂庭山,那里长着一种树木,叫艳木,还有很多白猿。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水晶和金矿。 3.第3章 水晶 水晶,在最早的时候,中国人叫它水玉。因为在古人看来,它就是形态像水的玉,是千年的冰水化成的:它晶莹的样子,像水一样透明;它坚硬的质地,像玉一样润泽。 4.第4章 青丘山 “古文” 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祸。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 《南山经》里讲到一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蕴藏着丰富的玉石矿产,山的北坡有一些神奇的可以用作颜料的赤石风化物——青祸。那里还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野兽,长得像狐却有九条尾巴,它能发出似婴儿啼哭一般的声音,还会吃人。吃了它的肉,可以辟邪防妖,永葆安康。 5.第5章 九尾狐 古时候的人讲山的南面,就说山之阳,讲山的北坡,就说山阴。《山海经》里讲地理方位,也常这样讲。这里写到的动物,是神话里在西王母身边服侍的灵兽——九尾狐。在汉朝的石刻像和砖画中,常有九尾狐和白兔、蟾蜍、三足乌等刻画在西王母的座驾旁边,象征吉祥如意。 九尾狐象征子孙繁衍生息,因此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吉兆。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就曾看到一只九尾白狐,他认为这是自己要走好运的兆头,于是娶了当地人家的女儿做妻子,最后果然干出了一番大事。因此,九尾狐被看作是聪慧机智的灵兽,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是,中国商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也被认为是千年修炼得道的九尾狐,她因为扰乱国家政治,给人民带来灾难而受到人们的痛骂。这样一来,人们对九尾狐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6.第6章 漆吴山 “古文”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 “译文” 南山的第二列山系,从柜山到漆吴山,有整整十七座山,这些山的总长度达七千二百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龙身鸟首的身形奇特的怪物。人们虔诚地供奉着这些山神,在祭祀的时候他们通常把牲畜和一块璧一起埋葬在地下,祭祀用的精米都是糯米。 7.第7章 远古的龙 龙也分很多种类,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没角的叫螭龙,有翅膀的叫应龙。古时的人还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比最初的龙要复杂多了。其实,龙的最早原形是蛇,龙就是大蛇,蛇就是小龙。著名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对龙也有研究,他认为,蛇这个氏族兼并了别的氏族之后,吸收了许多别的氏族,那些氏族的图腾后来融合到蛇的体形上,才成为后来的龙。所以说,龙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古老象征。 8.第8章 丹穴山 “古文”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 有一座山叫丹穴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从这座山发源的河,叫丹水,一直向南流到渤海。山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有五彩花纹,名叫凤凰。凤凰头上的花纹看上去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以大自然的精华为食物,它总是自由自在地歌唱、舞蹈,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的安宁。 9.第9章 凤凰 凤凰是中国的神鸟,是鸟中之王。在古代中国,人们对禽中之王——鹰非常崇拜。在中国辽、金、元这三个时代之后,原本以鸡、雀为基本形态的凤发生了很大变化,它那双强劲的翅膀,像鹰一样搏击长空,充满了力量。可见,它也跟龙的形象一样,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化。它只栖息在美丽的梧桐树上,它采集食物也最挑剔,是群鸟之首,是百鸟风采的集合体。不过,它的原形,主要是阳鸟、孔雀和鸡等鸟类。在古代传说里,凤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鸟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到那里去吊唁它,过十七八天才会散去,所以那座山也被叫做“吊唁山”。 事实上,我们现在从艺术品上看到的凤凰,是在清代以后的形象,它的组成部分大体是:雉尾、鸡身、鸡冠、鹰目、鹰爪、鹰颈、孔雀翎、鸳鸯羽等,集最美丽的羽毛于一身。神话中的凤凰,体现了华夏大地上各民族从原始走向文明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10.第10章 太华山 “古文”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译文” 有一座山叫太华山,整座山就像用斧子劈成似的,山势陡峭,形状四四方方的。山高五千仞,总共有十里长,鸟类和兽类都无法在这座山上生存下来。 11.第11章 关于华山的传说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千米。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是由一块硕大的完整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2亿年前。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清代有个学者叫章太炎,他考证说,“中华”、“华夏”这两个称谓,都是因为华山而得名的。古典书籍《尚书》里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多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的奇和险,引发了古人丰富的遐想。传说,古时候有个书生名叫刘彦昌,路过华山去上京赶考,遇到了玉皇大帝的三女“三圣母”,两人情意相投,于是三圣母显灵,二人结成了夫妻。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沉香。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认为她与凡人结合,触犯了天条,就把她关了起来,压在华山脚下。沉香长大之后,思念母亲,就想办法要救母亲出来。他还闯下了大祸,逃进了山里。幸亏遇上一位霹雳大仙,教给他战胜二郎神的办法,还送给他一把神斧。果然,二郎神被沉香打败,沉香也用神斧劈开了华山,救出了他的母亲。现在华山莲花峰的峰顶旁边,还有一块大石头,中间像被斧子劈开一般,裂开一道口,被称作“斧劈石”。 12.第12章 小华山 “古文”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之玉。鸟多臂,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薜)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译文” 从太华山再往西八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做小华山,山上有很多荆棘和枸杞这类树木,生活着牛等野兽,山的北坡有许多可以制作成乐器的磐石,南坡蕴藏着丰富的,这种玉石非常珍贵。小华山上的鸟类主要是锦鸡,这种锦鸡可以喷射出一种能灭火的液体。山上生长着一种草,名叫萆荔,形状像黑韭菜,生长在石头缝里,也有的攀援树木生长。食用这种草,可以治好心绞痛的毛病。 13.第13章 少华山 小华山是与西岳华山遥遥相对的山峰,比华山低,所以叫少华山,或小华山。我们通常所指的小华山,只是它的三个山峰中山势最险峻的中峰。中峰又叫玉女峰。这个名字,也有些来历。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出生那天,正好有人献来一块碧色的美玉,一周岁生日举行抓周仪式,小女孩仍然只抓着这块玉不放。于是,就起名叫弄玉。她长大后既聪明又美丽,还很擅长吹箫,穆公就让人把那块玉做成了箫。弄玉吹奏这支箫,发出的声音就好像凤凰在鸣叫。 有一天晚上,弄玉公主在父王为她修筑的凤楼上吹“凰寻凤”这支曲子,没想到,从远处的东方也传来了一阵箫声,吹的是“凤求凰”。从箫声里走出的英俊少年,就是住在华山明星崖的箫史。两人一见钟情,结成了夫妻,还一起乘着龙、跨着凤回华山修道。吹箫引凤、乘龙快婿这些民间典故,说的就是箫史和弄玉。为了纪念二人的完美姻缘,后人就把这座峰命名为玉女峰,还建了一座玉女祠,祠前有一个石臼,是玉女的洗头盆,石臼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的梳妆台;还有一匹石头做的马,是玉女得道升天时乘坐的马。 14.第14章 不周山 “古文”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花)而赤,食之不劳。 “译文” 在长沙山西北方向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不周山。从这座山往北,可以远眺诸山,还可以看到临近它的岳崇山,向东可以远眺泽。优泽是河水流出而形成的,河水从源头汩汩地流淌出来。不周山上有一种很好吃的果子,它长着桃子形状的果实,叶子是枣子的形状,开出来的花是黄色的,花萼是红色的。人吃了这种果子可以治好忧郁症。 15.第15章 补天 在不周山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远古神话里的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争执,两人大打出手,结果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又羞愧又愤怒,就朝西方的不周山撞过去。哪知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他这一撞,把山给弄塌了,撑着天地的大柱子断了,天就倒了半边。那时候,天上出现了一个大窟隆,地下陷之后,地上也出现了一道道的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趁着天地大乱,龙蛇猛兽们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生存遭遇巨大的灾难。 这种悲惨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女娲补天之后。女娲选用了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来,将它们融化成浆,然后用石浆把残缺的天窟隆填好了,再用一只大龟的四只脚,重新把倒下的半边天支起来。接着,女娲擒杀了残害人类的黑龙,还收集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做成堤,止住了四处泛滥的洪流。这样,人类重新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可是,从此以后,灾祸留下的印迹却没有消失。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倒向了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有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随着科学的发展,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发现,在地球史前文明中,有过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址,这说明地球上确实经历过一场十分残酷的灾祸或战争。那时的南北极都不像现在这样寒冷,气候宜人而且有高度的文明。还有人假设,地球中心的地轴曾经发生过偏离,所以这段神话似乎记载了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场灾难。在那次灾祸中,天破了,洪水泛滥,生态失衡,怪物横行,灾祸过后,地轴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16.第16章 山 “古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花)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译文” 从不周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山叫山。山上生长的树种主要是丹树,长着圆形的叶子,红色的茎,开的花是黄色的,结的果实是红色的,果实的味道像糖一样甜,吃了就能止住饥饿。丹水从这座山流出,向西注入稷泽,丹水里还有很多白玉。在它的源头处,这里有传说中的仙药玉膏,喷涌着热腾腾的水气,黄帝很爱吃这种玉膏。玉膏还能生出黑色的玉石。玉膏流出之后,可用来浇灌丹树,这些丹树在五年之后就能开出五色花朵,发出五种气味的芳香。 17.第17章 丹树 很多神话里都有关于神树的记载。《圣经》里有亚当和夏娃偷食善恶果树上“知善恶”的禁果。北欧的古老传说里有圣树,人如果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实,就能获得超越自然的知识和智慧,而这棵树是由一条龙在看护着。在印度佛经的记载里,佛陀释迦牟尼悟道时,就是在一棵菩提树下。印度神话里的“宇宙之树”更神奇,这棵树上的果实象征着关于过去、未来的最高知识。 18.第18章 昆仑山 “古文”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鸟兽则死,呵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花)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是多怪鸟兽。 “译文” 有一座山叫昆仑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受陆吾神的直接管理。陆吾神的形状像虎,但是长着九条尾巴,人面,但长着虎爪;他掌管着天界九域,还掌控着天帝苑囿的时节。昆仑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但长着四只角,名叫土蝼,是食人兽。那里有一种鸟,形状像蜜蜂,大的如同鸳鸯,名叫钦原,如果它螫一下鸟兽,鸟兽都会死去,螫一下树木,那些树就会干枯。还有另一种鸟叫鹑鸟,就是凤凰,主管着天帝的器用和服饰。那里有一种树,形状像棠树,开的花是黄色的,结出的果实则是红色的。那果实的味道像李子那样甜,但是没有核,名叫沙棠,可以用它来抵抗洪水。人若吃了它的果实,掉进水里就不会被淹死。山上还有一种草,名叫草,形状像山葵,味道像山葱,人食用了这种草就能解除忧愁。黄河就发源于昆仑山,向南流到无达河。赤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南注入到泛天河。洋河也发源于这里,向西南流到丑涂河。黑水也发源于这里,向西流到大。昆仑山上的奇鸟和怪兽非常多。 19.第19章 奇特的昆仑山 古代神话里的西方昆仑,是百神所在的地方,它是汉代以前地理上的昆仑山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地理上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绵延到青海境内,总长度达2500千米。在神话里,它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是一个怪异的神话世界。有的还说,这座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树,高四丈,粗到需要五个人才能合围着把它抱住。山上还有用玉石做栏杆的井,每一面都有九口这样的井,还有九道门,开明兽在那儿做看守。这种开明兽,是半兽半人的神,身子长得很奇特,有九个头,大概有一只虎那么大,长着人的面相。昆仑山还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源泉,古人出于对母亲河的崇拜,就把这座山神化成最神秘的仙境了。 20.第20章 玉山 “古文”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译文” 在西北方向三百五十里处,有一座山叫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长得像人,但长着豹子的尾巴,还有两排虎牙,时常发出咆啸声,她披散着头发,佩戴着玉做的“胜”的首饰,主管着天界的灾祸和五刑残杀等。 21.第21章 西王母 神话传说里西王母的形象似乎有比较大的变化。本来她的原形是非常可怕的人兽合体,是性别不明的神,掌握着自然灾害和五刑残杀。后来,人们把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联系起来,西王母逐渐变成了雍容平和、善唱歌谣、通晓世情的妇人了。文学作品里的西王母,她所种的蟠桃,每三千年才成熟一次,到蟠桃成熟的时候,她就大开寿宴,让所有的神仙来为她祝寿,《西游记》里就曾描写过这样的情景。 22.第22章 轩辕丘 “古文”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译文” 在距离玉山四百八十里的西边,有一座山叫轩辕丘,整座山上一株草木都没有。这座山是洵水的源头,洵水从这里向南流到黑水里,水里有很多细丹砂和青雄黄石。 23.第23章 黄帝 传说黄帝出生在轩辕丘,今天的河南新郑就是他的故乡。他是黄土高原上的远古英雄,崇尚土德(五德指金、木、水、火、土,其中的土德与黄色相配),所以后世都尊他为黄帝。少数民族也承认是黄帝的后裔,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在远古时代,中国北方西部是黄帝部族的活动地区,中部是炎帝族人活动的地区,东部居住着东夷族人,南方则是苗蛮族人活动的地区。后来,社会发生了动乱,蚩尤族率领南方的苗蛮族乘机攻打了炎帝部族。黄帝族和炎帝族都是少典族的后代。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黄帝族和炎帝族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的部族。最后,黄帝经过战争收服了其他部落,统一了华夏民族。 24.第24章 天山 “古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译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一座山叫天山,山上有很多金属矿和玉石,还有许多青雄黄石。英水从这座山流出,向西南注入汤谷。山上的神,身子的形状像黄色的皮囊,皮肤像火那样红,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脑袋,但是他精通歌舞,他实际上是帝鸿——黄帝。 25.第25章 太阳神 这里描绘的是黄帝的样子。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指太阳神。在人类最初的理解里,没有什么比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太阳与太阴的对比更明显的了,所以,古人把太阳神奉为人类的始祖。 26.第26章 钩吾山 “古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是食人。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钩吾山,山上有很多玉石,地下还有许多铜矿。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子长得像羊,面相却像人,眼睛长在腋下,牙齿像虎齿,爪像人的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这种兽名叫狍,它是吃人的野兽。 27.第27章 饕餮 这里讲的这种动物狍就是最凶狠的食人怪兽——饕餮。它集中了羊、人、虎三种动物的特性。古代青铜器上通常用它的图案做装饰。古书上记载说,在周代的鼎上有很多饕餮的图案,但它们都只有头没有身子,不停地吃人,一直吃到肚子都被胀破了。这些青铜器在外形上都是庄严而又稳定的。图案在形式上也是精美而富有装饰性,但图案本身的内容都神秘、凝重而恐怖,表现了一种沉重、压抑而又狂热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一种奇特的美。 28.第28章 发鸠山 “古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在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发鸠山,生长着很多柘树。山上有一种鸟儿,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长着白色的鸟嘴、红色的爪子,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就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精卫鸟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到东海游泳,却沉进了海底没有回来,后来就化身成精卫鸟,经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到东海去,用来填平东海。发鸠山是漳水的发源地,漳水从这里流出,向东注入黄河。 29.第29章 “精卫填海”的由来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地球上的海平面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最初的海平面比现在低几十米,渤海和黄海、东海的部分地区,在当时都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在上面生活。此后,海平面却一再上升,大约在7400年前,海岸线抵达了今天的京广铁路沿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太行山脚下。那时,我们国家的华北平原、黄淮平原,或者被海水淹没掉,或者变成了湿地和沼泽。“精卫填海”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对大海的憎恨,甚至恨不能全部填平大海。世界上各大陆上的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大海在遥远的时代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古人编出这些神话来警示后人。 30.第30章 泰山 “古文”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其鸣自。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译文” 在距离独山向南三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泰山。山上分布着许多玉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山里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长得像小猪,却能孕育出珍珠,名叫,它鸣叫的声音就是在叫唤自己的名字。这里是环水的源头,环水从山下流出,再向东注入大海,水里有很多水晶。 31.第31章 泰山上的“封禅”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灵的典礼,就是在泰山上举行的,叫做“封禅”。在泰山顶上用土筑起一个圆台来祭天帝,以此增加泰山的高度,来感谢上天的恩惠,就是“封”;在泰山下的小山丘上用土筑起一个方坛来,增加大地的厚度,来报答大地所赐予的福祉,这就是“禅”。从远古的时候起,人们就曾把柴堆堆得非常高,在上面放一些玉石、牲口等珍品,然后焚烧它们来祭祀天地。因为在他们看来,泰山是“拔地通”的擎天柱子,是“天下的中”,是天和地相接的地方,所以对这座山充满了崇拜和神往,把它封“名山、神山、圣山”。现在,人们用“泰”这个词来象征坚强、永恒、不可动摇等,把它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而且把有名望的人称作“泰山”或“北斗”,合称“泰斗”。 32.第32章 青要山 “古文”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神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译文” 在距敖岸山向东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青要山,是黄帝秘密居住的宫城。从山上向北望,可以看见黄河曲折地流过,这里还有很多驾鸟。向南边,可以看到渚,那里是大禹的父亲化成熊的地方,有很多蜗牛、蚌蛤类的生物。这里是武罗神管辖的地方,武罗神长着人脸,身上却有豹子那样的花纹,腰非常细,牙齿很白,耳朵上戴着金银制成的耳环。她的声音如同敲打玉石时所发出的响声那样悦耳。这座山很适宜女子居住。畛水从这里流出,然后向北注入黄河。 33.第33章 巫山神女 武罗神是一位女神,她长着纤细的腰,牙齿洁白,声音清脆悦耳,而且很爱打扮,戴着金灿灿的耳环。在她管辖的青要山上,有芳香的花草供她美容,还有美丽的鸟儿帮助她生儿育女。武罗神身负保卫黄帝的重任,是传说中的美丽女神。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曾描写过她。在诗中,她为了将亲手采摘的鲜花送给心上人,不顾山峻路险月黑风高,一路上风尘仆仆,却始终没有见到她所思念的人。她站在高处,痴痴地等待着情人。为了让情人看到最美的自己,她插着鲜花佩着香草,像鲜花一样美,像芳草一样香;她傍着松柏饮着清泉,与猿猴为伴,与云霞同舞,无论日夜寒暑,她满怀着希望,望着远方,等待情人的到来。有人说,她就是楚国民间故事中的巫山神女。 34.第34章 和山 “古文”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号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译文” 在距宜苏山东面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和山。这座山寸草不生,也没有树木生长,上面却有很多碧玉。事实上,它是九条注入黄河的河流的源头。这座山蜿蜒曲折,拐了五道弯,九条河从这里流出,向北注入黄河,河水里有很多青黑色的美玉。吉神泰逢管辖着这座山。他的样子长得像人,但长着一条老虎的尾巴,他喜欢居住在山南面的山坡上,当他在山中进出的时候,山后会发出神奇的光。吉神法力高强,他一施法,能搅动天地万物,呼风唤雨,震荡山林间的浩气。 35.第35章 法力高强的泰逢神 吉神泰逢是具有改变气候能力的神仙之一,跟民间神话里的风伯、雨师、雷公、海龙王等一样,能呼风唤雨。当人们有喜庆欢乐的事情时,他就会出现。人们从前面看他,和人的样子差不多,但他的身后却拖着一条老虎尾巴。 关于泰逢神,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他有保佑好人、惩办恶人的高超法力。从禹的儿子夏启开始,人们废除了禅让制度,以后的天子之位都改为父子相传。到启之后的第十四代,夏朝的帝王孔甲,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他整日吃喝玩乐,荒淫无道,国内也越来越混乱。他还常常带着大批人马四处游玩打猎。当他到吉神居住的贝山的时候,原本晴空万里的山上,突然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起来。孔甲在风沙里迷了路,找不到回去的方向。其实,这就是吉神泰逢在惩罚他,给他警告。可是孔甲并没有因此而醒悟改过,继续荒淫无道。到他的第四代夏桀的时候,夏朝就灭亡了。 36.第36章 姑山 “古文” 又东二百里,曰姑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花)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译文” 在距鼓钟山向东二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姑山。炎帝的女儿瑶姬就死在这里,她的本名叫女尸,在死后变成了草,这种草的叶子互相重叠,开出的花朵是黄色的,结出的果子像菟丝子。人吃了这种草,就会变得讨人喜欢了。 37.第37章 关于瑶姬的神话 这里所讲的帝女,就是传说中炎帝的小女儿瑶姬,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爱神。在传说中,楚怀王到高唐去玩,因为很累,不知不觉之中睡着了,梦中就看到一位女子向他表白爱情,说自己是巫山神女。临别的时候,她还对怀王说,她就住在巫山的南面,早上变成云,晚上化成雨,每天都能看到怀王。怀王第二天出门去找,竟然真的看到了神女的模样,并和她发生了真挚的感情。这段爱情,受到世人的传颂。后代还有人说,《红楼梦》里关于绛珠仙草的故事,也是源于瑶姬的神话。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株仙草,在人间生在贵族之家,成为孤女。她和瑶姬一样,都大胆追求爱情,魂灵都曾幻化为仙草。神仙妹妹和神女的爱情故事,寄托了万世之人对真挚爱情的渴望。 38.第38章 岷山 “古文”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 “译文” 在东北三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岷山,是大江的源头。大江从这里流出,向东北注入海。山中有很多大龟,还有神奇的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和美玉,山下盛产美丽的白珉石,有很多梅树、海棠树,野兽主要有犀牛、大象,还有很多夔牛。 39.第39章 力大无比的夔牛 传说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得到一种力气强大的神牛的帮助。当时,大禹开凿了巫峡之后,经历千难万阻来到西陵峡,只见一座座大山和高峰横立在江中,阻拦着江水。他想了很多办法,却始终无法开通这条水路。在这个时候,玉帝派土星下凡来帮助大禹开峡了。土星摇身一变,就成了一条力大无比的黄牛,一声吼叫,就用一对锐利的牛角凿开了一条十几丈宽的峡道,打通了江水汇入东海的通路。土星化作黄牛来开通水道,这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可是的确有一种牛,力气非常大,被大禹用来充当托运石块和土块的工具,为凿开三峡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这种牛就是夔牛,是一种体重达到几千斤的大野牛,生长在古代四川境内。现在,三峡沿岸,还有夔峡、夔门等地名,可以印证大禹治水与夔牛之间的关系。 40.第40章 夫夫山 “古文”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译文” 在距龟山东面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座高山,名叫夫夫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产,山下有很多鸡冠石。这座山林木葱郁,主要生长着桑树和楮树,还有很多竹子和鸡谷草。神仙于儿就居住在这里。于儿的体形看上去跟人差不多,可是手里总是舞着两条蛇,在江河、深潭里游来游去,每当它进出水面的时候,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41.第41章 手操长蛇的山神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里面,也曾经讲过一位手操长蛇的山神。所以,有人说讲的实际上就是神仙于儿。可是,还有人说,这个于儿,就是古代传说里的俞儿。当年,齐国想要称霸,就北伐孤竹,行军过程中遇到了一座山,在一条小路上,所有的战车都阻塞在山道上,无法前进。因为,山路两边都是非常陡峭的石壁,小路非常狭窄,只容得下一匹马行走,车辆都无法通过。桓公就很担心会遇到敌人的埋伏,不敢前进。这时,俞儿从山凹里走出来,样子像人却又不是人,像是兽却又不是兽。他到桓公身前拱手作揖,还做出要靠近的样子,然后用手提起了衣服,向石壁里面跑了进去。桓公对此很奇怪,幸好他身边的管仲见多识广,告诉他这是北方的登山之神,只在霸王之主到来的时候才会现身。这神仙拱手作揖,就是要桓公前进;提起衣服,是表示前面的路上会遇到水流;用右手提起衣服,说明右边的水太深,教桓公的军队从左边过河。后来的事实一一验证了这些预兆,俞儿正是上天派来帮助桓公成就霸业的神灵。 42.第42章 洞庭山 “古文”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译文” 在距夫夫山东南方向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屹立着洞庭山。帝尧的两个女儿就居住在这里,她们常常到长江边或潭水里去游玩。两位女神在澧水和沅江水面上的清风的陪伴之下,畅游在潇水和湘水里,往返于河流之间。在她们出入的地方都会引起狂风暴雨。 43.第43章 潇湘竹的由来 聪明美丽的女神,是指尧的两个女儿,她们就是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后来,她们都嫁给了舜帝。舜是在尧之后继位的帝王,当时他以孝而闻名天下。尧在年老的时候,对他做了全面的考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和他交游,观察他的德行。舜果然是真正的贤人,当他在历山种田的时候,有大象前来帮他耕田,有鸟儿来帮他照看田地,那里的农人也不再为地界而争吵;当他去雷泽那个地方捕鱼的时候,那儿的渔民都受到他的教化,互相礼让起来;他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在他的管辖之下,人们制作的陶器都更加精美了,不再粗陋而残破了。所以,尧就把自己的帝位传给了舜。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舜帝晚年的时候,为了平息九疑山一带的战乱,私自前去视察。两位夫人担心舜帝身体年老衰弱,就启程去追寻他。在洞庭山这个地方,她们听说舜帝已经死了,两人非常伤心,想要探察舜帝葬身的地方,她们每天以泪洗面,扶着潇湘竹向九疑山的方向张望,等待舜帝魂灵的归来。最终她们什么也没有等到,就投入湘水河,成了湘水的神灵。她们的泪水把洞庭山上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所以又叫潇湘竹。 44.第44章 比翼鸟 “古文”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译文” 比翼鸟生活在南山的东坡上,它们分为青色和红色两种,必须两只鸟儿一起才能飞行。有一种说法认为,比翼鸟生活在位于南山东侧的某个地方。 45.第45章 比翼鸟的传说 住在南方的巴人,把这种只有相互靠着才能飞翔的鸟儿叫做鹣鹣,又叫比翼鸟。雌鸟儿叫观讳,雄鸟儿叫野君,合在一起飞行的时候叫长离。传说这种神秘的鸟儿,能预知自己命运的归宿地,所以总是能够死而复生,一雄一雌两只鸟儿因此能天长地久地在一起。 所以,古人有一句诗句里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世诗人也常常用比翼鸟之间的长相厮守来寄托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就这样,比翼鸟成为人间忠贞专注的真爱的象征。 46.第46章 毕方鸟 “古文”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译文” 毕方鸟住在它(十六位神人所居住的地方)的东面,青水的西面,它作为鸟,却长着人的面孔,而且只有一只脚。 47.第47章 传说中的毕方鸟 毕方鸟本领高强,是传说中为黄帝出行开道的神鸟。当时,大象为黄帝做车夫,两旁分别有六条蛟龙为黄帝拉车,风伯为车辇清扫道路,雨师跟在后面洒水除去尘埃,还有虎狼队组成车队前的仪仗,随行的还有鬼神组成的队伍。而为整个车仗队列探路开道的,正是这里所讲的毕方鸟。 毕方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神鸟呢?根据古人对它外形的描绘,它事实上是人们对火焰的神奇想象。火在燃烧的时候也会袅娜地摇摆,像鸟儿一样,所以人们把火想象成神鸟的样子,而火苗的形状,就是毕方鸟的身体,当火燃烧木材的时候,还会发出“哔卜”的声音,人们就根据这个为它取名“毕方”。 古人认为火孕育着神奇而邪恶的力量,非常敬畏火,于是赋予它美好的形象,歌颂它的神力,表达了古人战胜火神的信念和决心。 48.第48章 贯匈国 “古文”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译文” 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叫穿胸国,位于戴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胸前都有一个横穿的洞。 49.第49章 穿胸国的由来 这个有趣的国家的人民,是防风氏的后代。说起这个防风氏,也是有名望的首领,为什么他的后代会变成穿胸国的子民呢? 原来,大禹召开大会来商议平息洪水的计策,所有人除了防风氏,都按时来开会。谁知防风氏直到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才姗姗而来,违反了国家纲纪。大禹按照法律的规定,把他杀了,作为对其他人的警诫。 大禹是一个受到民众爱戴的君主,在夏朝全国上下,都很有威望。可是,大禹把防风氏杀了后,防风氏的臣子不服,要为防风氏报仇。在大禹外出巡游的时候,阴谋设计要射死大禹。大禹出行,是两条神龙托着的,还有范成光给他驾车。两条龙很有灵性,在防风氏的臣子射出箭的时候突然转了方向,使大禹逃过了这一难。两个防风氏的臣子知道犯了死罪,就用尖刀刺向自己的心脏。大禹被他们对防风氏的忠诚所打动,就想办法让他们起死回生。人们采集了不死草,塞在伤口里,救活了他们。但被尖刀刺穿的胸口却无法愈合,直到他们的子孙后代,胸口仍然有一个抹不去的胸洞。传说后来这个国家的人外出,若不想步行,雇人抬着他们走,请来的轿夫什么工具都不用,只需一根长棍,穿过他们的胸口,就能抬着他们走了。这也算是穿胸国的一大奇景吧。 50.第50章 刑天与帝争神 “古文”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形天与黄帝在这里争夺神座,黄帝砍断了他的脖子,把他的躯体安葬在常羊山上。形天就用两个乳头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手里挥舞着盾牌和斧子,继续与黄帝作战。 51.第51章 威猛不屈的形天 在上古神话里,形天是炎帝的臣子,善于音律创作,曾为炎帝写过很多曲子和诗歌,如《扶犁》、《丰年》等。在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前,他和炎帝在自己的国家里过着快乐的日子。在蚩尤北上讨伐黄帝时候,形天要求跟随他一起去,但被炎帝阻止了。当蚩尤被黄帝打败的时候,形天独自北上,向黄帝宣战。英勇善战的形天战胜了无数天兵神将,直杀到黄帝的宫门前。黄帝于是亲自迎战形天。两人打得天昏地暗,一直杀到人间。在常羊山上,黄帝抓住形天的破绽,一刀砍下了形天的头。形天的脑袋像小山似的在地下翻滚,击打在山林间,如同轰隆隆的雷声,震撼天地。为了寻找自己的头,形天蹲下身来在地上摸索,一时间,杀气腾腾的形天,将山林搅得如同遭受了飓风袭击一般,参天大树被他碰撞倒下了,突兀的山峰,在他手掌的触碰之下崩裂了。虽然失去了头,形天依然斗志勇猛,誓与黄帝抗争到底。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到《山海经》的这段故事时,曾发出惊叹,写下不朽的诗句,“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以此来表达他对形天面对强敌毫不屈服的顽强精神的赞扬。 52.第52章 诸夭之野 “古文”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译文” 在诸夭之野这个地方,鸾鸟在这里自在地歌唱,还有凤凰鸟儿,也在这里自在地舞蹈。这里的人们,吃着凤凰产下的蛋,喝着从天上降下的甘甜的雨露,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在这里,所有的野兽都和人类和睦相处,居住在一起。这就是四蛇丘北面的诸夭之野。人们在这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双手捧着凤凰蛋在边走边吃,鸾鸟和凤凰在前面为他引路。 53.第53章 古人眼中的理想生活 在有沃国的国土上,人们过着快乐又自在的日子。他们吃的是凤凰的蛋,饮的是甘甜的水。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他们自己动手生产出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物资,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要。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美丽的鸾鸟、凤凰,还有各种山林野兽一起过着悠闲逍遥的美满生活。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构建这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吧:每天,人们在绿树下,辛勤耕作,林间的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陪伴着他们;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人们该歇息了,于是凤凰和鸾鸟为他们指引回家的路;百兽都在路边聚集着守护他们,和他们一起从开阔的原野回到山林之中。 54.第54章 钟山之神烛阴 “古文”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译文”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当他睁开双眼的时候,天就变成了白昼;当他合上双眼的时候,天就变成了黑夜;当他吹气的时候,冬天就到了;当他呼气的时候,夏天就来了。他不吃又不喝,也没有气息。他的气息就是风,而他的身子有几千里长。他住在无国的东面。作为一种神物,他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全身都是红色的,就住在钟山脚下。 55.第55章 烛阴 能够照亮阴间世界的神灵,就是钟山山神烛阴,因为他体形似龙,又叫烛龙。古人还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烛阴神灵以无穷的神力,借此来解释天地气候的变化和黑夜白昼的交替。 56.第56章 禹杀相柳 “古文”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译文” 共工有一位臣子叫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吃东西的时候,就用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摄取食物。只要是他所到过的地方,那儿的地面就会凹陷下去,成为沼泽或沟壑。大禹杀死了相柳氏,他的血流散在大地上,腥臭污染了土地,凡是流过的地方就不能种植粮食和庄稼。大禹派人来治理,可是填平了三次,又三次沉陷下去了。于是他不再填埋土地,只拿那些被血液腐蚀过的土壤去堆砌天帝使用的土台。这些土台建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相柳氏这个怪兽,长着九个头,面孔和人一样,身子却是黑色的。这里的人们都不敢向北射箭,因为害怕触犯了共工台的威严。共工台位于天帝台的东面,台基是四方形的,台的一角卧着一条蛇,长着老虎般的花纹,头朝着南方,这就是相柳氏。 57.第57章 长着九个头的怪物 在久远的传说里,有这样的一个怪物,竟然需要九个头同时在九个山头上进食,才能满足他那硕大的胃口。奇异的故事,怪异的场景,反映了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一度非常恶劣,先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拓展着智慧,诡异的神话表达了人类自身对灾难和困境的敬畏。当怪物游动的时候,天地为之改色,身体的重量使大地沉陷,地面上变得沟壑纵横,当雨水落下的时候,所到之处立即变成沼泽和溪沟。怪物横行之处,人们无法饮用那里的水源,也无法浇灌那里的庄稼。 而当时的宇宙间,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生与死的大较量。共工和他的臣子相柳,为了争夺帝位,与颛顼持续交战,并且因为失败而恼羞成怒,打破了天地。治水英雄大禹为了平息战争带来的水患,也曾加入攻打共工的战斗,最终杀死了共工的余孽相柳。远古的苍茫大地,似乎已经离我们太远,但在字里行间的惨烈描述里,我们又分明听到了先祖在生灵遭难之际那回响于天地间的沉重叹息。 §§第八章 海外东经 58.第58章 君子国 “古文”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译文” 君子国在奢比尸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衣冠整齐,佩着宝剑。他们吃的是兽肉,还总让两只大老虎陪伴在身边。那里的人们都很和善,从来没有争斗,只有谦让。君子国里有一种木槿树,早晨开花,晚上就凋谢。 59.第59章 人间天堂 最理想的人间天堂,大概就是这里所描绘的这个国家了。君子国,就像这个国名一样,所有的人都是堂堂正正的谦谦君子。那里没有争吵,人们都儒雅好客,尊老爱幼。在古老的传说里,人们还能和野兽和谐相处,外出的时候还能让他们陪在身边,作为护卫。贝贝鲁觉得,是不是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眼中,大的怪物太多了,所以老虎这样的小型野兽就不算是危险动物了呢? 60.第60章 汤谷十日 “古文” 下有汤(肠)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 在大地低陷下去的地方,有一个盛着很多热水的池子,就是汤谷。汤谷上面长着扶桑树,是十个太阳轮班休息的地方,它位于黑齿国的北面。在汤谷的水里,生长着一棵非常高大的树,九个太阳歇息在下面的大树枝上,还有一个太阳位于上方的树枝上。 61.第61章 太阳值班 原来,东方天帝的妻子羲和,一共生了十个儿子,分别就是十个太阳。每天,她都驾着马车接送他们去轮流值班,照耀大地上的生灵。就这样,太阳兄弟就住在一棵又高又粗的扶桑树上,每天都派出一个到天上值班。 当太阳归来的时候,天空为什么会变得美丽多彩了呢?因为羲和妈妈正赶着车子来接她的儿子了。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上飞奔,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横飞的彩霞,还有四处迸射的金光。 62.第62章 夏后启之臣孟涂 “古文”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 “译文” 夏帝王启有一个臣子叫孟涂,此人是管辖巴地的神。当时有人到孟涂那里去告状,孟涂在断案的时候总会把那些身上有血迹的人抓起来,这表明了他对民众的爱戴。 63.第63章 孟涂断案 孟涂是一个仁德爱民的大臣,对待老百姓非常宽厚,得到了人们的好评。古代的地方官,就是一方的父母官,行政任命和判案司法都归地方官来管制。所以,在人们眼中,一个官员是不是称职,主要就是看他是不是善于处理民事纠纷。如果能快速断案,而且断得公平准确,百姓就会爱戴他信赖他。在这则神话里,孟涂善于施展法术,他的法术能够使有罪的人的衣服显出血迹来,这样,他就能清楚地分辨案件的是非曲直了。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神明的信赖——“神明不可欺”,坏人触犯了法令,就一定会受到神的制裁。 64.第64章 巴蛇食象 “古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 在巴地有一种蛇能够吃下一头象,吞食之后的第三年才把骨头吐出来。有德行的人吃了这种蛇的肉,就不会患心痛或腹痛的疾病了。那种蛇的身上有青、黄、红、黑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也有的说,那蛇的身上长着黑色的花纹,脑袋是青色的,总是出现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65.第65章 凶残的蛇 我们民间的俗语常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话说的是,人太贪心了,就像身子细小的蛇想要吃下整头大象那样。意思是,蛇是万万吃不下一头大象的。可是,这里就有一种蛇,就是食象蛇,又叫灵蛇、修蛇,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巨蟒。这种蛇,总是吃一些体形特别大的动物。 据古书记载,这种蛇总是隐蔽在树林里,当动物经过的时候,它就突然发动攻击,用蛇身缠住敌人的身子,直到绞死,然后用唾液把食物舔湿了再吞吃。如果它吞下了一头鹿,吃完之后不能消化的鹿角和骨头还会从皮肤中钻出来。 远古的人们为了征服凶残的巴蛇,曾想出办法,趁着巴蛇正在吞食动物不能动弹的时机,用竹签刺穿它的身体的方法将其杀死。可能巴蛇的肉非常难得,而且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的生活习惯令人类感到神秘,所以民间又有传说,认为吃了巴蛇肉就能防治心痛和腹痛的疾病。 66.第66章 危与贰负杀窳 “古文”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译文” 贰负神有一个臣子,叫做危,他和贰负一起杀害了黄帝属下的另一个人面蛇神的天神窳。黄帝为了惩处他,就把他关押在疏属山,并且用链子锁住了他的右脚,把他的双手和头发反绑在一起,把他整个身子捆在疏属山的树上。这座山位于开题山的西北方向。 67.第67章 窳神的故事 两个人面蛇身的天神贰负神和窳神闹矛盾。贰负同他的臣子危将窳谋杀。就这样,危成了罪犯,被黄帝判处终身监禁,被捆得结结实实的,永世不得翻身了。不过,窳被杀害后,黄帝召集了全天下的神医来想法救活他。当时招来的神医各门各派的都有,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六人,在他们的精心医治下,窳终于活过来了,可惜的是,窳却由此变成了大怪物和食人兽,而且躯体庞大——牛身、虎爪、马尾、龙头,行走起来速度快得像要飞起来。 68.第68章 海内昆仑之虚 “古文”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译文” 海内的昆仑山,位于西北方向,是黄帝在下界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上万仞。山上的树木和草丛,有五寻高,树干很粗,五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昆仑山上有九口井,每口井都有用玉石做成的护拦。在昆仑山的正面,有九扇门,每扇门前都由开明兽把守着。昆仑山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他们住在山上各处的洞穴里,在赤水的岸边,若非像羿那样仁德而有才能的人,是登不上昆仑山上的冈峦和山岩的。 69.第69章 传说中的昆仑山 传说中的昆仑,高达两千五百多里,远远高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一百多倍,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月轮流给昆仑山送去了光明,这就是人们心目中崇高伟大的昆仑神山。民间传说里的昆仑山上还有瑶池等仙境,传说西王母就住在那里。 古书上记载的昆仑山,是一幅天界的繁盛气象:那里物品齐备,盛产人间罕见的珍奇异宝,里面仙人如云,来往不绝,景色迷人。总之,那儿是神仙聚集的地方,凡夫俗子是登不上去的。 据说,射下了其他九个太阳的羿,曾经上过昆仑山。那时,羿因为射杀了九日,得罪了天帝,天帝判他不能再到天上去了。羿不能上天,也连累了他的妻子嫦娥;而且,做了凡人就有死亡的危险,羿为了不到地府去,就决定上昆仑山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羿的仁德和才能使他登上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西王母很同情他的遭遇,就给了他一包足够两人吃的不死药。可是嫦娥因为怨恨丈夫使她由神女变成了凡人,赌气把一包药都吃了下去,结果她独自到了月宫,羿一人继续留在了人间。夫妻二人至今还没有团聚呢。当你仰望夜空的时候你还能看到,嫦娥独自呆在月亮上面。 70.第70章 大行伯 “古文”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译文” 有人说大行伯,手里总是握着戈。大行伯所在地的东面,有一个国家叫犬封国。贰负神的尸体,位于大行伯所在地的东面。 71.第71章 犬封国的由来 关于犬封国的由来,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高辛帝当政的时候,下面的臣子房王作乱,危害着国家的安全。为了平息叛乱,高辛帝就发出告示,希望有勇士站出来为天下铲除乱臣。他还承诺,如果有人打败了敌人,或者取回了房王的首级,就奖赏一千斤黄金和无数个美女。可是,所有的臣子都惧怕造反的房王,没有人敢到高辛帝这里应征。 在这个时候,高辛帝的爱犬盘瓠,却偷偷出了宫殿,到房王那里去了。以往它每天跟随着主人,这次竟然三天都没有回来。因为他了解到主人的忧虑,想设法帮助高辛帝。盘瓠到了房王那里,房王见了它很高兴,认为这表明高辛帝的政权快完了。房王还说,现在高辛帝的狗都抛弃了他,自己肯定不久就会战胜他。没想到夜里,房王因为高兴,喝醉了酒,竟然倒在地上睡着了。盘瓠就趁机咬下了他的头,叼回来献给高辛帝。 高辛帝看到爱犬帮自己解除了国家危难,当然十分高兴,就做了很精致的肉丸点心犒赏盘瓠,以此来表彰它的功绩。可是,盘瓠看着香喷喷的肉却一点也不动心,并不张口去吃。第二天,高辛帝上前去亲热地叫它,它也不起身,不搭理他。后来,高辛帝就问它:“你怎么不吃我奖赏给你的肉呢?为什么不搭理我啦?难道你是埋怨我没有兑现承诺?那我现在就兑现我的承诺吧!”果然,盘瓠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还兴奋地跳起了舞蹈。 这样一来,盘瓠不仅得到了封赏,还得到了五个美女。此后,他生下的孩子们继续繁衍,而且日趋强盛,就建成了犬封国。那个国家的人们,虽然长着人的样子,却始终拖着一条狗尾巴。 72.第72章 从极之渊冰夷 “古文”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译文” 有一个叫从极的大水潭,非常深,它的深度达到了三百仞,黄河水神冰夷的宫殿就在那里。冰夷长着人的面孔,乘坐两条龙四处巡游。也有人把这个大水潭叫做忠极水潭。 73.第73章 河伯的传说 冰夷,就是黄河神河伯。关于河伯的神话故事,有很多个版本。因为古人傍着黄河居住,与河水的关系非常亲近。人们在航行中遇到过许多无法理解的事情,后来,在古人的想象里,河伯的性格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了。河伯曾经为大禹献上了河网图,帮助他治理洪水。可是有时候,为了争夺财宝,河伯会故意掀起巨浪,还派鲨鱼去夹攻航行在河道上的船只,使经商或运送国宝的船只在河中遇险。河伯甚至还会发起大水来向民众聚敛财物和祭品,包括把人沉入河中去祭奠他。 可见,当黄河顺从人们的意愿,让河岸的民众丰衣足食的时候,人们就感谢河神河伯,把美好的形象赋予河伯;当河伯发起大水,吞噬庄稼,或者掀起大浪毁坏船只,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河神河伯就被想象成贪婪的样子。 74.第74章 雷泽中雷神 “古文”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译文” 雷泽那个地方,有一个雷神。长着龙的身子和人的脑袋,他的腹部长得像一面鼓,能发出很响的轰鸣声。他住在吴国的西边。 75.第75章 雷神 在古人看来,雷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当天空出现雷电的时候,大地就变得异常黑暗,风沙满天,把所有的树木都摇折断裂。天空也会因此而四分五裂。在黑色的云和漫天的雨滴之间,有时会突然一声轰响,让人类感到十分恐惧。 雷总是伴随着乌云,因为乌云的形状像龙,所以古人把雷神的身子想象成身形巨大的龙。可是,龙似乎也有人类那样的喜怒哀乐,与人类的相处时好时坏,而且有亲近人类的一面,所以神话里雷神的面孔还是和人类一样。 76.第76章 少昊之国 “古文”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译文” 在东海的外面,有一条巨大的深谷,少昊建立的国家就在那里。少昊在这里养育了后来的颛顼帝,直到颛顼成人,他才扔掉了颛顼幼年习练音乐时所用的琴和瑟。这里有一座山叫甘山,是甘水的源头,随后汇聚成了甘渊。 77.第77章 鸟类掌管的国家 少昊建立的国家,是鸟儿与人类同乐共荣的国度。在他建国的时候,凤凰正好飞到那里。少昊就让这些懂得天时变迁的鸟儿做了掌管历法的官;燕子们每年春分回来,秋分就离去了,所以被任命做了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劳鸟儿夏至开始鸣叫,到冬至就不叫了,所以少昊让他做了掌管夏至和冬至的官;还有鸟,立春鸣叫,立夏就停止了,所以少昊让他做掌管禀报春夏的官;锦鸡立秋的时候飞来,立冬就离去了,所以让他做了掌管迎送秋冬的官。这样,少昊让燕子、伯劳、锦鸡这四种鸟儿分管一年四季的事情,然后由凤凰来做总管。还有其他的鸟类,鹁鸪鸟因为生活有规律,就做了掌管教育的官;鹫鸟强悍而勇猛,就做了掌管军队的官;布谷鸟聪明而勤劳,少昊就让他掌管建筑;铁面无私的鹰隼,少昊让他做了掌管刑律的官;生性活泼的鹘鸠鸟,专门掌管修缮。五种鸟儿一起管理着生产,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78.第78章 波谷山大人国 “古文”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张其两耳。 “译文” 在波谷山那边,有一个大人国。波谷山上有一个大人国举行聚会的场所,叫大人堂。在大人国的波谷山上,有一个高大无比的人蹲在山上,两个手臂张开着蹲在那里。 79.第79章 大人国的故事 大人国是大禹周游东方的海外国家时走到的第一个国家,那个国家就在邻近长臂国的地方。大人国里,所有人的个子都高大魁梧,太阳和月亮都从他们的国土上出来,因为他们就住在东海大言山附近的波谷山上。在波谷山上,还有一个巨大的看上去像厅堂一样的山,是他们集会和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古书里讲到的巨人非常多,因为古人对巨人的关注,不亚于我们现代人对宇宙飞碟的好奇。有一个故事里讲到巨人,说是有一个叫长翟的人,被一个射手用箭射死了,他倒在地上,身体竟然占去了九亩土地,砍下他的头装在车上,那人的眉毛跟车的扶手栏杆一样高。按照现在人的身体比例,这里描写的巨人体型超乎想象。 80.第80章 应龙杀蚩尤与夸父 “古文”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译文” 在大荒的东北角,屹立着一座大山,名叫凶犁土丘。天神应龙,就住在这座山的南端。应龙曾经在这里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因为神力用尽而无法回归天庭。应龙不能上天,就不能行云降雨了,所以下界很多年都遭受着旱灾。在干旱时节,人们会扮成应龙的形状去求雨,这样才求到大雨。 81.第81章 应龙 应龙就是有翅膀的一种神龙。蛟经过千年化成龙,龙在五百年后化成角龙,角龙在千年之后最终成为能够飞腾的应龙。他擅长蓄水播雨,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蚩尤和夸父都是炎帝的臣子或后代,为了帮助炎帝夺回地位,发动了征讨黄帝的战争。黄帝命令应龙接战,他采用蓄水的方式,以水攻的方法来斗蚩尤,可是蚩尤这边也请来了风伯和雨师助战,这样,应龙的优势就显不出来了。在女魃的帮助下,应龙最终战胜了风神雨师,杀死了蚩尤,接着奉命征讨夸父。可是,消灭了夸父之后,应龙的法力已经用尽,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他留在了南方,所以南方的雨水很丰富。可是,他住在南方,别的地方就因为缺水而闹旱灾了。人们为了求雨,就制造了土龙来祭祀。那些云神雨师见了土龙,还以为是应龙前来巡游,纷纷接驾。只要他们一来,天就会下起雨来。这样一来,人们仍然在应龙的庇护下过着风调雨顺的日子。 82.第82章 三身国 “古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傍)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译文” 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不庭之山,是荣水的尽头。那里的人都长着三个身子,是帝俊和他的妻子娥皇的后代,这些人都姓姚,吃的是五谷,使用的是四方的鸟兽。那儿有个方方正正的大水潭,四个角都能流出水,向北流向黑水,向南流通向大荒。北面靠着少和渊,南面靠着从渊,那里是舜帝沐浴的地方。 83.第83章 三身国的故事 有人说,因为古文里“”就是“俊”字的另一种写法,所以这里的舜帝,事实就是帝俊。这里描写的三身国,也是帝俊的领地。传说中的帝俊,是一个长着三个身子的天神,和黄帝一样是统治宇宙的大神,羿就曾经因为射杀了帝俊的九个儿子(九个太阳)而被他贬谪到了人间。帝俊的妻子是羲和和常羲,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 帝俊的子孙后稷,发明了种植百谷的技术,使人们吃上了自己种的粮食,还有叔均发明了用牛来耕地的方法,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帝俊的子孙中最聪明的是义均,他制作了钟、鼓、磬等各种乐器,发明了规、矩、准、绳等各种用具,还制造了舟和弓这两种打渔和狩猎的工具。 84.第84章 宋山枫木 “古文”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宋山,山上有一种红色的蛇,名字叫做育蛇。还有一种树,名叫枫树,也生长在这座山上。枫树,事实上是蚩尤死后被丢弃的枷锁变幻而来的,这就是枫树的来历。 85.第85章 战神蚩尤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战神,因为向黄帝开战而赫赫有名。蚩尤神长着人的身体和牛蹄一样的脚,有四只眼睛,六只手。有人在冀州掘出了他的头骨,坚硬得像铜铁那样不能损毁。民间传说里,蚩尤神耳边的头发像刀剑一样锋利,他头上长着角,他若用角顶人,没有人能够抵挡。黄帝打败蚩尤之后,先砍下了他的脑袋,然后在黎山那个地方杀死了他,他身上的枷锁才被拆下来,抛弃在宋山上。民间传说,宋山上火红的枫树,就是那些木枷锁变成的。把红枫树和蚩尤联系起来,表现了人们对蚩尤战斗精神的崇尚之情。 86.第86章 女娲之肠 “古文”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十个神人,名字叫做女娲之肠,是女娲死了以后,她的肠子变成的神人。他们生活在栗广的原野上,喜欢住在道路上面。 87.第87章 女娲造人 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也有了山川、草木和虫鱼,可是就缺少人类。女娲是个神通广大的女神,觉得这么大的世界,却没有人,非常寂寞。当她到水边戏耍的时候,偶然地从清澈的河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河水中的影子总是跟着她做同样的动作,表现出一样的喜怒哀乐。顽皮的女神觉得很有趣,就用黄土,按照自己的样子,捏起小人来。这些小人一下地,就会抬腿走路,会开口说话了。她做了很久,但数量仍然不足以布满大地,所以她改用甩泥绳的办法来造小人。 造完了所有的人,女娲已经快要累倒了。可是,宇宙之间却出现了大灾难,天像要倒塌下来一样,一块块地脱落下来,地也一道道地开裂了,山林里还燃起了大火,河水也四处泛滥,毒兽也乘机横行,人类遭受着灭顶之灾。为了拯救人类,女娲不顾辛劳和危险,熔炼五色石补天,用乌龟的四条腿来撑起天,帮助人类战胜了灾难。由于持续的辛劳,女娲累得倒下了,只有她的肠子还继续留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在路上守护着人类。 88.第88章 西周国 “古文”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一个叫西周的国家,那里的人都姓姬,吃的是五谷。有一个人正在耕种,他的名字叫叔均。当初帝俊生下了后稷,稷从天上来到人间,带来了百谷。后稷的弟弟叫台玺,他生了叔均。叔均代替着他的父亲和后稷,播种百谷,人间才开始学会耕种农田。 89.第89章 后稷 这里所讲的后稷就是弃,是帝俊的儿子。帝俊的妻子姜原,在野外游玩的时候,看见路上的一串大脚印,就踩着脚印走,因此怀了孕,生下了弃。原本她因为害怕,想把弃扔了。可是,当她把孩子丢在狭窄的小巷子里之后,路过的马牛羊,还有野兽,都绕开他走过去,从不伤害他。她把孩子扔在郊外结了冰的沟渠里,这时却飞来了一只大鸟,用一只翅膀垫在他的身下,另一只翅膀盖在他的身上,像母亲一样抱着他,保护他不受冻。姜原感到这是神在责备她,就把孩子抱了回来。他的名字就是根据他曾经被丢弃的经历得来的。 弃长大后,非常善于观察植物,研究植物,自己总结了一套种植的经验。大家看到弃种的庄稼长得非常好,就纷纷向他请教,从此,弃就成了农业生产的指导官。后稷的侄子叔均在后稷和台玺的影响下,继承了父辈的志向,学会了高超的农耕技术,挑起了指导农业耕种的重任。后来,他驯服了野牛,使它们变得温顺听话,训练它们套犁耕地。从此,人们开始使用牛来代替人力,减轻了人类的工作强度。 90.第90章 日月山 “古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做日月山,是从人间通向天界的大门。这座门又叫吴天门,是太阳和月亮进出的地方。日月山上有一个神人,长着和人差不多的脸孔,没有臂膀,两只脚倒过来驾在头上,他的名字就叫嘘。在这之前,颛顼生下了老童,老童后来生下了重和黎,就是颛顼的孙子。天帝命令重把天往上推,命令黎把地往下压。黎把地压下去了之后,生下了噎,噎住在大荒的最西边,掌管着太阳、月亮和所有行星运转的次序。 91.第91章 天和地的隔绝 在古代神话里,所有的人都可以和神相互往来,地上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天上的神,神也可以下凡到人间与人来一起生活。那时候,天和地之间,并不像后来那样,分得那么开。那时的人和神,如果要互相往来,由于天地间的距离很近,而且在人界和天界之间有高山或大树做通路,非常方便。在远古时候,神可以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也可以是具有神力的神。后来,天地决定把人和神的距离分开,就命令把天往上推,把地往下压,让天和地完全分开。从那以后,人间和天界开始有了分界,凡间的人很难登上天界去。 92.第92章 夸父追日 “古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有一个人,两个耳朵上分别穿着一条黄蛇当耳环,手里还耍着两条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下了信,信生下了夸父。夸父不顾自己力量的局限,想去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追到了禺谷。他因为口渴,喝干了黄河水还不够,就奔向大泽去喝水,还没到大泽,就死在成都载天这个地方。 93.第93章 夸父追日的精神 炎帝有很多子孙,在神话中都是杰出的声名显赫的神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土神后土、时间之神噎鸣。夸父就是后土的孙子。夸父追赶太阳的事迹表现了古人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英勇气概。虽然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他的挑战失败了,但他那勇敢无畏的精神却是人类不可轻视的精神财富。 人们对“夸父追日”的行为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夸父太盲目了,因为他追求的目标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夸父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的执著激励着无数奋发向上的人们。 黄帝女魃 “古文”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系昆山,山上筑有共工的祭台,在那里射箭的人不敢向北面射箭。山上还有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人,名叫黄帝女魃。蚩尤起兵讨伐黄帝的时候,黄帝曾经派应龙攻打冀州。应龙采用水攻的办法,蓄水阻挡蚩尤,蚩尤也请风神和雨师来施展法术,刮起大风下起大暴雨来阻挡应龙的进攻。黄帝于是让女魃下到凡间,制止了雨水,应龙乘机打败蚩尤并杀死了他。女魃下凡之后,因为用尽了神力不能返回天庭了,她居住的地方都不再下雨。叔均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黄帝,黄帝就让她迁居到赤水的北面去居住。叔均后来就做了主管田地的官。女魃常常想逃离她居住的地方,到别处去住。那些想赶走她的人就会冲着她喊:“女魃到北面去!”在女魃离开之前,人们先要清除河道,挖通所有的沟渠,方便女魃离开。 94.第94章 不受尊敬的女魃 黄帝和共工争夺帝位的战斗非常激烈。共工由于愤怒而撞向不周山,结果被黄帝乘机砍掉了脑袋。共工死后,人们对他仍然很敬仰尊崇,在共工祭台所在的系昆山上,没有人敢向北边射箭。在共工之后,蚩尤也发起了反对黄帝的战争,女魃和应龙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统一了天下。然而,对于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女魃,人们不仅不尊敬她而且总是毫不客气地命令她搬走,使她成了东躲西藏、居无定所的流亡神人。 95.第95章 肇山柏高 “古文”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译文” 华山和青水的东边,屹立着一座山叫做肇山,山里有个人名叫柏高。柏高经常通过这座山来往于天上和人间,这座山可以通往天庭。 96.第96章 登天的梯子 远古时代,人类对天地的认识远远达不到现代人的水平,他们都幻想着天上有一个神仙世界,并且向往能够到那里去过快乐自在的神仙日子。这里所讲的柏高从肇山通天入地,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肇山在这里被当作登天的梯子。 97.第97章 苗民神延维 “古文”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译文” 有个地方的人,叫苗民。那里有一个神灵,长着人的脑袋和蛇的身子,身体很长,像车辕那么长,这个神的左右两边都长了头,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毡帽,名字叫延维,那个国君若是得到他并且吃了他的肉,就一定能称霸天下。 98.第98章 苗族的始祖 古时把苗民称作“三苗”或“有苗”,苗族被视为一个十分庞杂的群体。从苗民祭祀祖先的大典所唱的古代歌谣里我们可以知道,苗族人传说中的始祖是姜央和他的妹妹。其中,姜央就是伏羲,姜央的妹妹就是女娲,他们都是龙类。这与中原传说里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比较一致,中原的画像里他们也是人首蛇身的。苗族人对龙的崇拜非常普遍,现代的苗民生活习俗,比如苗绣中人首蛇身的龙,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