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板那样思考: 教你如何聪明工作往上爬》 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哲学家老子说过这句话。这个睿智的建言,跨越年代至今仍然成立。事实上,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跨出了第一步──就意味着你已经比你的对手先取得优势了。 你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可以向别人学习,当然也可以从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学习。这个学习的过程会加速你修正错误的脚步,让你及时采取正确行动,让你在任何规模的事业体中更快往前迈进。 一家公司里拼命努力往上爬是一场冒险,甚至可能是一段疯狂的旅程。想得到成功,没有什么魔法公式,不过,如果你想要爬到高层,有一些白纸黑字的规则你一定要遵守。我提出自己二十多年来与宝洁(p&g),花旗集团(citicorp),以及最近和信息巨人ac尼尔森公司(ielson)合作的经验,写下这本书里提到的这些原则,希望能把你推向事业顶峰。如果你愿意学习,请继续往下读。 如果你很有自信,认为自己非常明白你只要知道哪些事物就会得到成功,那么我赞赏你的自信,不过我要请你小心──因为你很快就会被击倒。那个击倒你的人所认识的诸多道理,是你压根儿没听过的。我向你保证,像这样的戏码,每一天,在每一家公司里,不断上演。 照着我在这本书里说的这些规则去做,你将真的有办法坐进角落那间办公室,成为高阶企业人;若你不理会这些规则,你很可能最后会变成路旁埋尸──死在企业高速公路旁边,而其它人将会开车经过你,呼啸而去。 不管你是刚踏出校门、新近才加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或者你已经置身企业角力之中,你用来吸收本书精髓的这几十分钟,将会是一段值得的时间投资。 打开你的心,用热情来阅读和学习吧。 努力工作,而且要聪明工作 如果你听到“可以快速致富”这种话,请赶快逃开。那是骗人的话。 想要赚钱,你必须工作。 想赚很多钱,你必须非常努力工作,而且要非常聪明地工作。 这条规则是这本书的基础:记得,要努力工作,而且要聪明工作。 是什么动力在驱使你工作? 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意识不够强烈,你不可能在今日的大企业里当上高级主管。对于一个不太能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想在精英云集的层级追求成功,这件事实在太辛苦、太复杂,也太严苛了。 你的自我,可以在你心里鞭策你,让你觉得你“需要”达成某些结果;你的自我也会使得你对于失败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每一个高级主管职的曝光率都很高,就像今日运动队伍的教练一样。美国高露洁大学(colgateuniversity)男子篮球队总教练艾梅特?戴维斯(emmettdavis)曾经对我说过:“我的表现每天都被登在报纸上。”这样的话,澳洲奥运篮球国家代表队教练暨悉尼国王队(sydneykings)的老板布莱恩?古吉恩(briangoorjian)也说过:“大家都知道我每天在办公室的情况如何,因为广播和电视上都会提到。” 在公司里也是一样,年度报告就是你的成绩单──而且很多人都能读到。成绩太差的教练和经理会保不住工作。恐惧,可以是一股动力。 钱也是一种动力。在很多大型公司里,当上层人物是可以拿到很多钱的。这个薪水数字通常很庞大,这是因为一个高级主管对于一家企业组织的影响也是非常庞大的──很庞大的好,或者很庞大的坏。公司付你薪水是在买你的能力和表现。如果钱对你来说是一种动力的话──那很好,你有机会很快往上爬。 如果你寻找的是能带来成就感但不会有好薪水的事业,那么你可以考虑很多种可以带来心理回馈的工作。譬如社工这类的无名英雄,他们帮助人们度过难关,这种工作通常极为辛苦,但是所赚的钱很少。然而,他们有机会为别人的生命带来改变,这样的回报可能是非常能带来满足感的。话虽如此,这种心理报酬并不能激励那些个想要经营大公司的人。 自我和金钱也可以是好事。我们不要假装它们不是。 再练习一次跳投 麦可.乔登(michaeljordan)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工作伦理”此词的另一个说法。乔登是篮球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他的努力程度也是所有球员之最。当其它球员觉得疲倦了,他还是精力旺盛;有些人发脾气的时候,他可以保持专注;练习时间结束,他还会留下来再练几个投球。乔登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你出人头地。在一家公司里,很少是在案子的一开始就指定了人选来负责。到底谁最适合,对此的意见一开始往往是模糊的,而且可能会在几个人选之间难以取舍。有时候,最后获得升迁的人,往往只是那个受到最少人反对的人选。如果你在练习时间结束之后还愿意多练投一次球,可能可以把你与其它竞争对手区隔开来。 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每天都要多努力一点,做得更久一点,多写一个报告,多拜访一位客户,多问一个问题。 在今天,胜利者跟失败者之间只不过是一线之隔。再多努力一点点,将可以使得你领先其它人。 观察一下,办公室里哪个人每天都比你早到,又比你晚走。上班时和下班前,都在办公室里绕一圈。你看到的那几个每天都比其它人努力工作的人,正是在追逐那个领先的头衔。他们都是你的竞争者。 我当过几家公司总裁,我可以用经验告诉你:我会在早上和晚上在办公室里到处绕,看一看谁还在努力工作。如果他们做出了好东西,也比其它人都卖力工作,我就会让他们升迁。他们是“巨星”──抢钱的好手。 比较大未必比较好 你能不能快速晋升,有一个关键在于你能否运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成果。不管你的职责范围是大或小,都要想办法让它产生利益。要紧的是帮公司赚钱。 这场比赛从来就不是在比较谁的企业组织最大,或者谁的下属最多。事实上,追求这条路的人通常是自取灭亡。你应该伤脑筋的是如何运用现有资源赚到更多的钱。降低成本,找到有效率的方法,让利润增加。明显的进展才会受人瞩目。 每当要考虑应该提拔哪一个人的时候,公司考虑的都是谁能把手中那副牌打得最好;谁达到了或是超过预定的目标,谁的数字超过去年数字最多。你会拔擢一个在大市场中表现得还可以的人,还是一个在小市场上干得非常出色的人?答案很简单,对吧? 小,可能更好 在今日的大公司里,得到了最大的那个职务,不见得能让你最快得到晋升。担任一个较小的工作可是有很多机会学习各种技能,这反而可能更有价值。 几年前我在多伦多一场鸡尾酒会上遇到一个老朋友,唐.柯群(donkitchen)。他在一家大型民生消费商品公司担任高阶主管很多年,一度是美国分公司的业务部门主管──这个职位非常高。他说他每一次与全球各地的同事会面时,总是很讶异为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所有业务那么了如指掌。他觉得他不像他们那样了解自己的业务。他一直不懂为什么。直到几年后公司派给他一项国际性的业务,他才突然明白原因。 在美国,业务的规模非常庞大,所以当你主管一个业务部门的时候,你根本没有余力做其它事。你和其它部门的接触都只是蜻蜓点水,而你就像在一条狭长的巷弄里工作。然而,在大部分的国际型任务里,你的职责会变成规模比较小,但是范围很广。 唐.柯群和我一致认为,比较小规模的职务很多时候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学习。他后来到加拿大经营一家酿酒厂。很遗憾的,他不久前去世了。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他的智慧长存。 把你的工作变成迪斯尼乐园 华德.迪斯尼(waltdisndy)曾经说过:“迪斯尼乐园永远没有完工的一天,只要这世上还有想象力存在,它就会继续成长。” 每一个人都该用这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吗?你的工作和你的公司不可能维持原状,它们必须前进,必须改变,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并且持续创新。 迪斯尼是一个天才,但他也是个非常单纯的人。你要像华德?迪斯尼对待他的迪斯尼乐园那样对待你的工作。 创办了麦当劳企业的雷?克罗科(raykroc),是另一位我很崇敬的领袖人物。他曾经说过类似以下这样的一段话:“我不知道三十年后人们会吃什么,不过我知道他们会在麦当劳吃。”这话说得真漂亮!看麦当劳如何更新菜单就知道,他们还是卖着汉堡,但现在有更健康的组合。我想,雷.克罗科对此应该非常自豪。 冒聪明的险 所有的公司都讨厌遇到重大失败,但是都喜欢不怕危险的主管。 在一个公司里,冒一次险就好比打一个赌,而且是一个聪明的赌。想要赌得对,秘诀在于不要让你的赌造成可观的损失或是公开的失败。 每一个成功的构想,背后都有上百次的失败。大部分的公司都清楚,为了找到那一个优雅的解决办法,纵使失败九十九次也是值得的。只要这个构想是好的,计划是周详的,而管理阶层都了解状况,即使失败也不至于造成惨剧,你就不至于赔上前途。 在企业里,冒险和失败会得到容忍,有时候还会得到奖赏。请你想办法走出限制,大胆尝试吧。 只要出现一次优异的革新之举,就能抵掉很多很多次的失败。 投靠一个好老板 仔细观察你的顶头上司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值得你为他卖命的好老板。这件事和你念高中或读大学时所遇到的情况没有两样:你曾经遇到很棒的老师,也碰过很普通的老师,请问你向谁学到最多东西?是哪一个老师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在公司里工作也一样。 我曾经有幸跟着一个很棒的老板工作,是他给我机会让我接下加拿大ac尼尔森公司总裁的职务,这工作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件大事。这个老板叫做莫瑞?帕杰(maurypages),他是一位十足的绅士,他进入ac尼尔森之前,曾经在百事可乐(pepsi)工作多年,非常成功。 我和他共事的经验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他永远可以让我觉得有信心,有活力。他的思想与态度始终非常正面而乐观。他让我自己做事,但他在应该对我吼叫的时候从来不会犹豫!而且他永远都在。我打电话找他,一定找得到他;如果我需要他来到加拿大,他就来。他关心我的家庭,我们也对篮球有共同的热爱。我为这个人上山下海,我从来没有那么努力工作而且又那么快乐。 好老板很难找,然而好老板真的会带来很不一样的影响。如果你有权利选择,就挑那个最好的老板吧。 你打不赢你老板 想要毁掉你的事业,最快的方式就是与你的老板对立。可是,这种仗,你是绝对赢不了的。所以,何必多此一举? 你跟老板讨论事情可以讨论到多激烈的程度?极限是:在眼看就要演变成面红耳赤的激辩之前,就该打住,因为在争辩之后就是争斗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两方都会用言语攻击对方,而就算你们同意彼此各有主张,但是相信我,你的老板绝对不会忘记这件事。 在企业里,无时无刻都会有人意见相左。意见不和也好,辩论也好,都是健康的活动,通常也都可以帮助公司和当事人在最后找出恰当的决定。在你的工作生涯里,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可能会跟你老板有许多辩论的机会。遇到这种时候,你可以尽管辩论,但是不要让情况演变成争吵;一旦你跨过那条界线,你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不管你说的话是不是有道理。你会被看成一个性格不成熟的员工,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值得信任,也不忠心。情绪失控和发怒,在公司里是两大禁忌,如果你不能保持镇定,你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学着妥协──或者,有一个办法更好:就与你老板站在同一边。你老板的令牌永远比你的粗,所以,你可以跟老板讲出你的想法,但是你永远要接受老板最后的决定,然后继续努力。这样你才能多打一天的仗,继续待在战场上,这样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老板。 你也应该学习你老板的“情绪弹性”(emotionalsticity)。这名词的意思是说,你老板忍受你到什么程度才会发飙? 几年前,我在会议上看过一位同事与她的老板大吵,我简直吓了。那天一共有七个人开会;每隔一分钟,那两人之间的争论就更激烈一点。我们好几个人设法介入,但是都没有用。最后,她老板发飙了,对着她大吼,然后她也吼回去。在两人对彼此大吼之前,他们的争论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他们大吼起来的剎那,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很紧张,文字难以形容。那位同事和那家公司的关系宣告结束,而后她被当成“不良品”,分派到另一个经理手下。最后,她离职了,到其它地方重新开始。我最近联络上她,问起他们那次吵架的事,她承认,现在回头看她当时真的太笨了:那个争执点,就整体来看其实是小事,她实在不应该跟老板吵起来。她非常后悔跟老板吵了那一架,而且很显然的,那件事对她所造成的疤痕至今还在。 不要挑起那种你一定打不赢的仗。 和老板的另一半站在同一边对的那一边 绝对不要低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要跟你老板的配偶或是伙伴站在同一边,他们对于你的事业极可能握有生杀大权。他们的杀伤力和你最狠的敌人一样强大。 你一定会有机会接触到你老板的配偶或者事业伙伴,每一次接触,你都要让他们对你留下好印象。如果他们对你印象良好,那最好;如果对你的印象并不深刻,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对你留下的是坏的印象,相信我,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一定会对着你老板说些不好听的话。 在他们面前,你要展现出最恰当的形象。维持你以专业为主的态度,但要温暖而友善。想办法避开与工作有关的话题,不要与他们形成对立──想尽办法避免对立。如果你发现情况不如预期的顺利,就想办法离开那个场合,以后再努力。记住,就算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也没有关系! 我会有这一个心得,是因为每次公司的聚会结束后,我太太总会在回家的路上向我发表很多有意思的评论──老实说,我很喜欢听她对我说这些。她很善于观察人,这么多年来,我听她说过各种看法:他喝醉了;她很没礼貌;那个男的在搞外遇;他忘了我的名字……等等。把你老板的配偶或伙伴当成公司里的资深主管一样对待。要乐意做这件事,并且表现出你最得体的举止。 不要当新钱 我太太用“新钱”(newmoney)这名词来形容那些在企业里爬到了某一位阶、初尝富裕滋味的主管们。她的意思不是在强调他们赚了很多钱,而是指这些人很喜欢炫耀:开口闭口都是钱,而且把钱花在可以向外人展示自己成功的事物上,譬如豪宅与别墅。 相反的,“老钱”(oldmoney)指的是那些对自己成就保持低调的有钱人。他们安安静静地成功,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战绩。他们是自信十足的成功人士,别人需要花时间才能懂得欣赏他们,以他们为模范。大家都知道他们有钱,然而他们用很有个人风格又非常优雅的方式来面对金钱。 你不要当新钱。假如你变成了新钱,别人不但会看透你,也会讨厌你。你的样子看起来会很做作,你说的话听起来显得很自大;你会渐渐失去别人的支持,那些不如你幸运的人也会远离你──然而这些人通常可以是陪伴你追求成功的盟友。 拥有好东西当然是很不错的,优质的衣着和好车乃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但你不要对别人吹嘘你所拥有的好东西。拥有一栋度假别墅当然很棒,但是你需要对全世界广播这件事吗?不需要(成为新钱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给你一个忠告:如果你非要对别人自吹自擂,那么就去医院当志工,或是去哪个国小的球队当教练──这类的事,才是老钱会谈起的东西……在他们前往银行的路上谈起!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哪个领域是你假如懂得比别人多,你就比别人更占优势?找出一两个这样的领域,然后尽可能多多研读与它相关的书籍数据。让自己可以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多年前我进入某公司工作,当时他们正打算推出一个凭卡购物的客户忠诚专案。我因为初来乍到,于是在一场跨部门的会议中静静坐着,聆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他们讨论着什么方式可能行得通,哪些可能行不通。我不确定他们的哪些话说对了,哪些则是瞎编的说法,不过我知道一件事:我一定得先弄清楚什么方法在以前曾经成功,什么方法则曾经遇到失败。会议过后,我的团队和我花了两天,找遍所有关于客户忠诚项目的资料,一个一个加以研究分析。而后我们又要开会,这时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咧嘴笑的猫咪:我觉得整个会议室里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件事。这次,没有人能把我吓倒。我在这件事上所“投资”的两天时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玩的经验,而对公司来说则是一次很棒的收获。 以专家的程度走进一场会议,绝对是很值得尝试的事(也是很好玩的经验)。你会让观众惊艳,也会让你的事业“星星”更加闪亮。 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个世界是由各式各样的人所组成的。了解几种人群的属性或特征,有助于你建立一个团队,让各个同事发挥最大能力。 近年来,关于几种人类群体及其明显特质的研究纷纷出笼。以我的经验来说,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的人:婴儿潮世代、x世代,以及y世代。概括地说,我的观察如下: 根据大多数的定义,“婴儿潮世代”指的是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到一九六○年代中期之间出生的这群人,他们占今日世界人口很高的比例。婴儿潮世代是所有雇主梦寐以求的员工:因为这一族群热爱工作。婴儿潮世代愿意长时间努力工作,而其中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到了某个年龄就要退休,享受舒服的日子。婴儿潮世代会以家庭为重,他们深信教育对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性。他们自信,而且往前看,然而也对未来抱持着相当程度的恐惧感。 从这些特质你能认识到什么?很多很多东西。譬如,若能得到恰当的激励,婴儿潮世代可以长时间工作、努力工作。以金钱作为奖励对这一世代的人通常很有作用,因为他们想要赶快赚足退休基金。万一事业遇到低潮,这群人很容易慌张,因为他们的年纪比另两个后起世代更大,会更害怕失去工作。我认为婴儿潮世代是社会中坚,也是工作市场上值得雇用的员工。 “x世代”则是出生于一九六○年代中期至八○年代晚期的人。目前,x世代正在职场上南征北讨。这群有趣的人与婴儿潮世代非常非常不同。他们喜欢科技,热爱实验,充满自信,而且为今天而活。x世代希望拿到优渥的薪水,也乐于为了赚更多钱而换工作。他们期待工作可以很有趣、很刺激,同时还要很舒服,但他们不愿意花很长时间工作,就算有额外的奖励也不肯。 很明显的,等到婴儿潮世代退休之后,x世代就成为了职场主力。这将会对许多企业构成风险。因为x世代投入工作的时间不像婴儿潮世代那样长,也不轻易受威胁,不害怕被解雇。他们极度重视休假,而且可能比婴儿潮世代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型态,因为他们更懂得平衡工作和休闲。然而,从雇主的眼光来看,这是个很糟糕的特征──我在前面说过,投入工作的时间确实很重要。 y世代是出生于一九八○年代初期迄今的人,这个族群成长于一个美好时代。他们比另两个世代更能用全球化的眼光来思考,愿意也期待前往遥远国度旅行。他们从电视、广播、网络、书本、杂志和报纸中大量吸收信息,多数人的教育程度不错,或也将会接受更高的教育。这群人可能会成为科技天才。而他们和x世代一样期待获得优渥收入。至于他们愿意工作多长时间,投入多少努力,还很有待观察。 我认为,y世代的人会渴望得到被派往海外的工作机会,但是很快就会对各项项目计划感到乏味。如果想让他们保有对工作的活力与兴趣,必要措施之一乃是“转换”。除了说他们渴望拥有金钱,我预测,他们可能也会花钱如流水。我对于他们的工作伦理认识不多:不过我大胆揣测,他们应该会有高度的伦理,因为他们需要钱来维持他们的消费习惯。 这三大族群都没什么好害怕的。要紧的是辨认出他们的世代特质(当然,也还是要注重每一个人的特性),你才会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欲望。多多了解你员工的特点和不同世代之间的差异,你将更能对他们施以有效的激励。 雇用宜缓而正确,开除要快又准确 你雇来的人可以成就你的事业,也可以毁掉你的事业。在任何组织之中,关键都在于“人”。他们会发明新东西,会改进事物,懂得面对客户,有时候当然也会把你逼疯。为了找到最好的人才,你要愿意投资时间在找人的过程上。 第一步:仔细研究应征者的履历。此人做过什么事?多久被升迁一次?经常换工作吗?看起来具备你需要的技能吗?有没有其它兴趣?请把你想问的问题预先准备好,确定你的面试方式可以让你得知你想知道的问题。而且,一定要询问此人所列出的推荐者,多方探听;你不会知道你可以从别人那边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至于解雇,可能很难做到“快”。在大部分公司里,要一个犯了偷窃或欺瞒之类大错的人离开,通常很容易做到;但是,要请一个只是表现不佳的人走路,就会是个挑战了。后者这种解雇过程可能包括做出书面警告,要求此人努力提升绩效……往往需时好几个月。但是万一某人实在不受教,就是不适任,你就必须采取必要步骤,把他扫地出门,尽可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