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6章 离开新加坡 后面一个月,刘铭华每天游走在英国人马来人华人之间处理手中的资产。 终于在今年1941年10月10日,才完成最后一笔,将刘家庄园卖给了一个马来富商。 完成交易后,刘铭华手里多了200万英镑,这可是一笔巨款,要知这可是40年那代,此时的200万英镑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20亿。 由此可见南洋华人的富庶,难怪引起他人的觊觎。 这期间还发生了件事,就是刘铭华把所有的不动产全部卖给了英国人和马来人。还引起不少华人老板的不快,刘铭华知道后,只是笑了下。 空闲下来的刘铭华,到了李明轩家里,这是他早已盯上的帮手。 李明轩很有才华,做事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贪功不贪权,让人很放心。 在刘铭华看来,李明轩是他助手的理想人选,正是由于这份重视,刘铭华一直到处理完所有事才见李明轩。 单身的李明轩独自一人居住,见到刘铭华后,没好气的说。 “听说你正在变卖家产,打算往哪里躲?” 看到李明轩满含怨气的语气,刘铭华不在意的摸了摸鼻子,开门见山的说: “我打算干件大事,一件很大的事,我想在这南洋为华人打一片天。” 刘铭华把自己的计划简单的说了下。 期间李明轩,一直安静的听着,没有任何表情。 “怎么样,能不能来帮我” 刘铭华试探着问,不见李明轩反应,继续说。 “这乱世,早晚会结束,而这次日本人侵略南洋,首先侵犯的是英国人荷兰人这些殖民者的利益。” “现在荷兰已经灭国,英国也半残了,他们肯定扛不住小日本的,到时南洋的各势力肯定会冲洗洗牌,但是以小日本的国力,早晚会失败,等他们离开后,而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等刘铭华停下来。 李明轩开口了: “其实上次你和我说的,我就有了猜测,这一个月看到你处理家产,我更加肯定了,但是还有个可能就是,你自谋生路。” “我想如果我没猜错,那你一定会来找我的,所以我就在家等,你没让我失望,最终我等到了,我很高兴。” 听到这里,刘铭华笑了,知道成了。 “这是我认识的一些人,你看看能用不?” 知道刘铭华打算后,李明轩肯定他需要大量人才。 早已提前将自己能找的的人才整理出来,就等刘铭华来了。 李明轩作为报社主编,每天都要接触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在大陆郁郁不得志的华人,到南洋寻找机会。 李明轩便挑了些靠得住的,有真材实料的人推荐给刘铭华。 “明轩,你真是我的诸葛亮,我现在太缺人了,各行各业都缺。” 刘铭华十分高兴,接过纸条看了下: 陈伟,伦敦大学,医学院毕业。 李寒东,纽伦堡大学,船舶专业。 刘杰,剑桥大学,机械专业。 明成,慕尼黑大学,化学专业。 严明,剑桥大学,法律专业。 李开,美国,西点军校。 龙天,德国,陆军学院。 ...... 好家伙,将近有30多人,清一色的留洋经历,还有两名军事学院的。妥妥滴宝贝啊。 刘铭华十分惊讶,没想到都有留学经历,还都是毕业于名校,这个年代,华人大学生可是比熊猫都稀少,更不要说世界名校毕业的了。 只能说不愧是李明轩。 第二天,刘铭华和李明轩便开始挨个拜访纸条上的人,这些都是人才,刘铭华必须拿出应该有的态度。 在李明轩的撮合和对时局的不看好,所有人都同意跟刘铭华离开了。 刘铭华大喜,离开时请众人在新加坡大酒店,大吃了一顿。 ...... 一路上风平浪静,在1941年10月15日,众人一早坐船离开了新加坡。 上船后刘言发现,这么多人中,就自己老爸有儿子,其他人还都是单身,更不要说儿女了。 刘言不禁想起前世的老儿子,不怀好意的揣测: 【大学生结婚晚在那个时代都是如此啊。】 刘铭华听到儿子的声音,再看看满船的单身汉,嘴角不自觉的抽了抽。 大家都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路上众人很快熟络起来。 不自觉谈论起各自的见闻。 刘铭华没有过多发言,而是认真听他们每一个人的讲话,想通过这些更多了解他们。 怎么说以后需要一起共事,甚至性命相托的同伴。 攀谈中知道,不难听出这些都是热血青年,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 刘铭华猜测如果不是他来,他们可能都被李明轩忽悠到了大陆了,不过儿子的记忆没关于他们的记忆。 想来要么是牺牲在战场上了,要么是被打压没能施展才学。 自己也相当于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改变了他们悲惨结局。 刘铭华想道。 “刘杰,有一个很大的困难,搞不到军火,你们有研究过吗?能不能自己造。” 在殖民地,除了白人,华人和土著很难大批量买到枪支。 “刘总,步枪我之前研究过日本的38步枪,虽然没做过,应该不是问题,不过从设计到试制,再到生产可能要不少时间,至少1年吧。如果能弄几把现成的仿制,应该会快不少,但也要半年时间。” 【半年确实很快了。唉!我记得前世刷视频时看到有关复合弩,好像射程超过了600m,威力比一般步枪都强,还可以连射,前世的特警都会配备。】 【复合弩制作简单,替换些不能制作的零件,想来威力也差不了多少。再说打游击,复合弩更隐蔽。】 【不过这个要怎么提醒老爸呢?】 一直听他们谈话的刘言想到。 刘铭华知道儿子的想法后,也不等儿子提醒他了,直接问刘杰: “我记得古代战争用的弩好像射程挺远的,完全不比步枪差,你看看能不能把他改进下便于随身携带,像诸葛弩那样可以一次射7支箭。” “这个应该可以,我可以试试。”刘杰不确定的说。 “说到弩,我想起来了,我再美国看到一种叫复合弩,威力很强,能射五六百米远。当时看着新奇,我还收藏了一把。我拿给你们看看。” 西点军校毕业的李开,听到他们的谈话突然想起。 说完,就到了后舱,从行李中拿出一柄很精致的复合弩。 作为军人通常喜欢收藏各种地区的兵器,尤其是自己没见过的特色兵器。 第7章 初到根据地 李开着一个皮箱走进屋,打开后,是一些零部件,李开十分熟练的安装起来。 一柄黑色的复合弩出现手中,泛着黑光的弩身,一看就威力不凡。 刘言看李开拿出的复合弩,和记忆中的基本一样,只是一些细节上稍微有些差别。 【确实不错,要是再接了瞄准器,就更完美了。】 刘铭华很好奇的接过复合弩看了看,发现操作很简单,他一人靠臂力就能完成,十分满意。 “刘杰,只要你是专家,你看看这个多长时间能批量生产。” “这个简单,可以把一些铁制零件,用木头替换,人手足够我想最多15天就能上产出样品。” 刘杰接过复合弩看了看,很肯定的说。 “很好,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们算是有了一定的自保力了。” “到时我们再看看能不能再把结构优化优化,像步枪都有瞄准镜,你看看这复合弩上能不能加上。” 【我靠。老爸,牛人啊!肯定可以加。给你赞一个。】 刘言在刘铭华怀中不断赞叹。 “刘总,你这想法好,我觉得可以试试,也别等生产了,就直接拿我这把试试,那样就更容易上手了。” 李开迫不及待的说。 “呵呵,能行就好,我也不懂,只是瞎说。” “刘总,谦虚了,有时候想法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在研究上。” “是啊。” “是啊。” 众人不断响应。 刘铭华笑了笑,之后又和李明华、严明三人聊起了后面根据地的管理问题。 三人发挥各自的所长,再加上刘言的不时提醒。 最终定下,刘铭华作为根据地主席负责兼任根据地的军事长官,李明轩为副主席负责根据地的生产等日常事务,严明为司法部长,负责根据地的一切法律相关的建设。 这样在船上几人简单的定下了根据地的领导框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1941年11月2日,众人终于抵达苏拉威西岛的帕鲁。 事先接到通知的王一民,早早派人在港口等候,王一民早在根据地周围建好居所。 全部安顿好后已经到了晚上8点,刘铭华让众人先好好休息下,明天再熟悉环境。 第二天,上午九点。 刘铭华才缓缓醒来,这一觉睡了将近十一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刘铭华终于安心睡了个饱觉。 前段时间的压力太大,再加上身体的疲惫,一直被精神上的兴奋掩盖了,到了安全地,心神稍微一放松,一个多月积攒的疲惫瞬间袭来。 刘铭华醒来,看到在床边安静的玩耍的儿子,一把抱过,亲了一口,起床伸了个懒腰,浑身舒畅。 没有洗漱,直接抱着儿子走出房门。 映入眼前的事,一幅美丽而神秘的画卷: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林间,整个雨林被金色的光芒照亮。 山谷的景观非常多样化。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潺潺的溪流、瀑布、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你可以在山间漫步,欣赏到周围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此时根据地的居民早已经忙碌起来,洗衣的,建房的,来来往往的人脸上无不展露出对新环境的满意。 真希望,这副画面永远长存!刘铭华感慨。 洗漱完的李明轩看到从家里走来的刘铭华,高兴的向他走来,激动的说: “铭华,这位置真是不错,这处山谷处于量座山之间,中间有条小河流过,河水平缓,两边平底,以后可以开垦出田地,应当有25000多亩,咱们这处于赤道上,水稻一年三熟,想来供养150000多人不是问题。” 看到李明轩一脸的激情,浑身充满干劲,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刘铭华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时王一民走了过来,看刘铭华都已经收拾好。 “少爷,这段时间根据地变化很大,我带你们挨个转转吧。” “行,老王。那就边走边说吧。” 说完刘铭华抱着儿子和众人一起跟着王一民出发。 “目前根据地集采矿,冶炼,加工于一体,可以完成多数零件的加工。根据少爷你的指示,我把工厂的大部分设备都搬到了这里,工厂那边就留了几台,当当门面。” “嗯,好,老王现在根据地有多少人啊,我看人不少。” “这一个月我们陆续从各地招募了近5万人,现在都安排在机械厂,和糖厂。” “还一些在路上,正陆续赶来,最终可能会达到8万人吧。” “对外我们是以苏拉威西公司的形式存在的。” 王一民回道。 “这个好,以公司的形式不会引人注意,便于前期发展。” 刘铭华称赞。 一路走来。刘铭华看到根据地已成规模,机械厂已经复工,新建的糖厂也已经开始制糖,剩下的人被分成若干组,在开垦荒地。 战乱年代,糖的作用很大,便于携带,能给士兵补充体能,关键时刻还能制作炸药,可是正儿八经的战略物资。 看着欣欣向荣的根据地,众人不禁生出万丈豪情。 大体了解根据地后,众人就按照船上的分工,开始忙碌起来。 刘杰等人去工厂,开始制作复合弩和仿制枪。 刘铭华安排王一民帮着李明轩尽快接手根据地后,就带着李开和龙天商量组建军队。 刘铭华之前做为英军翻译时,学习了不少军事相关的知识,也算是一个半军事人。 李开、龙天正规军事学院出身,理论丰富缺乏经验。 因此根据地军事是,刘铭华掌控大方向,李开、龙天负责具体事务。 “两位,你们都是专业军事名校出身,不知对于我们要组建什么样的军队有没有想法?” “目前,根据地初建,人少资源紧缺,集团性的军队我们肯定不适合。我之前也和李开讨论过,前期我们尽量避免打正面战争,尽量展开敌后工作。我觉得大陆的游击战很适合目前的我们。” 龙天说道。 刘铭华点头表示同意。 “至于根据地其他人,我们最好也安排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后期发展起来,可以直接武装。平时为民,战时为军。” 李开补充道。 刘铭华听后也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