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鞭》 引子 古古古古古古古,今今今今今今今, 古非今兮今非古,今亦古兮古亦今; 多向精气神里找,少从口眼鼻上认, 书里书外常碰巧,看罢一笑莫细品。 那年头,天津卫顶大的举动就数皇会了。大凡乱子也就最容易出在皇会上。早先只有一桩,那是嘉庆年间,抬阁会扮演西王母的六岁孩子活活被晒死在杆子上。这算偶然,哄一阵就过去了。可是自打光绪爷登基,大事庆贺,新添个"报事灵通会",出会时,贾宝玉紫金冠上一颗奇大珍珠,硬叫人偷去。据说这珠子值几万,县捕四出搜寻,闹得满城不安。珠子没找着,乱子却接二连三地生出来。今年踩死孩子,明年各会间逞强斗胜,把脑袋开了瓢。往后一年,香火引着海神娘娘驻跸的如意庵大殿,百年古庙烧成了一堆木炭。不知哪个贼大胆儿,趁火打劫,居然把墨稼斋马家用香泥塑画的娘娘像扛走了。因为人人都说这神像肚子里藏着金银财宝。急得善男信女们到处找娘娘。您别笑,您也得替信徒们想想:神仙没了,朝谁叩头?! 天津人,好咋唬。有人直目瞪眼说,他看见娘娘给人藏在鼓楼东海福南味店的后院里。一伙人不管掌柜伙计阻拦,跳墙进去,把堆在院角两垛黄酱坛子胡乱折腾一遍,也不见影儿,肝火没处泄,就砸酱坛子,还有的往上边撒尿。偏巧这家掌柜和知府大人沾点亲,便把闹事的抓起几个来。索赔却赔不起,因为,这几个都是整天惹祸招灾、无事生非的土棍儿,家里顶多一床褥子,两床被,几十个臭虫,连吃饭的家伙都没有。这下子,主张禁会的老爷们算逮住理儿了,到处嚷嚷说,天津卫这地方五方杂处,民风霸悍,重义尚气,易滋事端,不宜举办这种倾城出动的皇会。可谁能把会禁掉? 您再想想,天津卫地起是靠渔盐漕运发的家。行船出海,遇上黑风白浪,就得指望海神娘娘护佑了。即使头品顶戴,大聚宝盆,也拿灾病没辙。更别说命同猫狗的小百姓们。所以人们就借着海神娘娘诞辰吉日,百戏云集,万人空巷,烧香祝寿,讨娘娘高兴。还要把娘娘的塑像从东门外的天后宫里请出来,黄轿抬,华辇推。各会随驾表演逞技,城里城外浩浩荡荡绕几天,拿娘娘的威严,压一压邪魔妖怪。 人都说,人管不了的事,全归神仙管。天津卫这里的"三界、四生、六道、十方",都攥在娘娘的手心里。可是娘娘也有偷懒耍滑的时刻,又把一些扎手的事推回到人间来。原来神仙也会推活船儿。人不尽天职,天不从人愿,于是就生出今年皇会上这桩稀奇古怪的事来。 一 邪气撞邪气 三月二十二,照例是娘娘"出巡散福"之日。 这天皇会最热闹。津门各会挖空心思琢磨出的绝活,也都在这天拿出来露一手。据说今年各会出得最齐全,憋了好几年没露面的太狮、鹤龄、鲜花、宝鼎、黄绳、大乐、捷兽、八仙等等,不知犯哪股劲,全都冒出来了。百姓们提早顺着出会路线占好地界,挤不上前的就爬墙上房。有头有脸的人家,沿途搭架罩棚,就像坐在包厢里,等候各会来到,一道道细心观赏。 干盐务的展老爷今年算是春风得意了。他顺顺当当发了一笔财,又娶了一房如花似玉的小婆,心高气盛,半月前就雇了棚铺,在估衣街口最得看的开阔地,搭一个气派十足的大看台。上头用指头粗的宜兴埠苇子扎成遮阳棚顶,下头用冒着松香气味的宽宽的白松板子铺平台面,两边围着新席,四匹红绸包在外边,又打胜芳买来几盏花灯挂起来。另外还雇了几个打小空的,换上一色青布裤褂,日夜轮班站在台前护棚。 俗话说,这叫拿钱壮的,也是拿气壮的。怕事的小百姓们不觉站远些,不知哪股邪气要是和这股气撞上,非出大事不可。谁知这预感居然应验了。请往下看—— 自打出会那天,展老爷新娶的小婆就闹着要登台看会。谁不知,这小婆是打侯家后小班里赎来的姑娘子。本名紫凤,善唱档调,艺名唤做飞来凤。这飞来凤本是弱中强。如今决不像一般从良女子,隐姓埋名,稳稳当当过起清闲富足的日子。她偏偏要到这紧挨着侯家后的估衣街上露个脸儿,成心叫人认出她,看她,咬着耳朵议论她,却不敢对她这个摇身变成官眷的老娘指指点点。她还有另一层意思:以她这种贫贱身份,只要在人前一出头,展家大奶奶死也不肯同时露面,这就能压过大奶奶一头。但她没料到,大奶奶不来,展老爷也不敢来,死缠硬逼全没用,她便赌气自己来,而且打好主意闹出点名堂,叫姓展的一家子知道她不是软茬儿。 她坐在一张铺着绣花垫子的靠椅上,戴着翠戒指的雪白小手有姿有态地往扶手上一摆;在她的身后,站着一个老妈子,头上梳着苏州撅儿,横竖插满串珠、绒花、纯银的九连环簪子,足登小脚细羊皮靴,青洋绸肥腿裤,月白色大襟褂子绷着四寸宽的花袖箍儿,襟口掖着一条纺绸帕子。她姓胡,人叫她胡妈,是展家最会侍候人的老佣人。当下她站在飞来凤椅子后边,还在飞来凤身旁放一张茶几,摆好各类零食,像大官丁家的糖堆儿、鼓楼张二的咸花生、赵家皮糖、查家蒸食等等,名家名品,应有尽有,罩上玻璃罩子,防备暴腾上尘土。但飞来凤很少掀开罩子捏点什么吃,却偏偏让胡妈把台下挎小篮卖杨村糕干的村姑叫上来,张口就说"包圆儿"了。其实她根本不吃这种街头小食。她一是摆份儿,二是成心糟践展老爷的钱。这还不算。每逢一道会来到棚前。她必叫仆人拿着展老爷的名帖去截会。依照皇会的规矩,有头有脸的人家,如果专意看哪一道会,便叫仆人拿着名帖到会头前,道一声辛苦,换过帖,请求表演,就算把会截住了。会头把旗子一摇,小锣当当一敲,全会止住,表演一番,像狮子、重阁、法鼓、杠箱等,都有一段精彩的功夫。演过一段,会头的小锣当当再响两声,就走过去,后一道会便跟上来,截会的人必须送上事先预备好的点心包,作为犒劳答谢。 飞来凤早就使钱请来"打扫会",把台前街面喷水扫净。这几天,她不管有没有看头,逢会必截。展老爷财大势大,捧出他的名帖,谁敢拨楞脑袋。何况她犒赏极厚,看台上一边堆了数百包点心,一码十斤大包,正经八百都是祥德斋的大八件。即便天津八大家,也没这么大手大过。这一来,她看会,人们都看她。看看这个走了红运的小娘儿们怎么折腾法。 虽说她赌气这么干,可是拿钱大把大把往台下撒,也是神气之极。此刻,鹤龄会的鹤童们,舞着"飞"、"鸣"、"宿"、"食"四只藤胎布羽的仙鹤,转来转去,款款欲飞,还朝着她唱吉祥歌。胡妈在她耳边说: "二奶奶,您瞧,那小童子脖子套着的银圈圈,就是乾隆爷看会时赐给的。听说,乾隆爷当年是坐在船上看会,还不如您这儿得看呢,嘻!" 飞来凤忽然想到,去年皇会,她还在侯家后,同宝银、自来丑、月中仙几个姑娘子,嘴里嚼着冰糖梅苏丸,在人群里挤得一身臭汗。说不定那姐儿几个现在正在人群里,眼巴巴望着自己呢!想到这里,鹤龄会已然演完,她心中高兴,叫仆人拿点心,赏给敲单皮鼓的、吹唢呐的、舞龙旗的,连同扛软硬对联的,每人一大包;六个鹤童和会头每人两大包。 鹤龄会收获甚丰,兴冲冲就要起行,忽见一人拿着朱漆大凳子,"啪!"地迎头一撂,一撅屁股坐下来,大模大样架起二郎腿,翘着下巴朝会头冷口叫道: "等等。照刚才那样儿,给你三爷演上十八遍。点心包——二奶奶那儿有的是,她替你三爷给啦!" 这几千人开了锅似的热闹场面,好像折一大盆凉水,登时静下来。再瞧这人的打扮可算隔路—— 古铜色湖绸套裤,裤腿紧缠着宝蓝飘带,净袜乌鞋,上身一条半长的深枣红拷纱袍子,挺像本地小阔佬,可袍子外边紧巴巴套着件没袖没领的小短衣,像马褂又不是马褂,倒像张七把摔跤时那件坎肩。这件小短衣做工挺讲究,上边耷拉着怀表链,胸口上还挂着七八个稀奇古怪、不金不银的牌牌儿。有些在鸟市看过洋片匣子的人,认出这是洋人身上的东西。可是他帽翅上插着那小梳子干吗用?广东娘儿们好在头发上插一把梳子,随时拢拢头发,但从没见过老爷儿们玩这套。别看这小子一身四不像的侉打扮,还挺得意。好像人人看他这身穿戴都眼馋。 有人才要拿话逗弄他,一瞅他帽子下边瘦瘦的青巴脸,梆子头底下一双横眼,尤其左边那只花花眼珠,一缩脖子赶紧把话咽进肚里,这原来是大混星子玻璃花! 在这城北估衣街上,甭说招他,谁敢多瞧他一眼?连老娘儿们哄孩子都轻轻唱这么两句:"别哭啦,快睡吧,玻璃花,要来啦!"这也算是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在怀抱里就加入浓烈的社会内容。 可是,玻璃花今儿要做嘛? 凡是在这一带世面上混日子的人,心里都有数,玻璃花今儿并不是胡闹来的。要问这根由,那就得提到,他那只花眼珠子的来历。 够份儿的混星子都得有一段凶烈带血的故事。 十年前玻璃花还是一个无名的土棍,小名三梆子。有一次,他闯进香桃店,闹着"拿一份"。香桃店是侯家后俗称"大地方"的大妓馆。店大人多,领家招呼七八个伙计操着斧把儿围起他来。那时打架兴用斧把,因为斧把一端是方的,有棱有角,抡上就皮开肉绽。依照混星子们的规矩,必须往地上一躺,双手抱头护脑袋,双腿弯曲护下体,任凭人家打得死去活来。只要耐过这顿死揍,掌柜的就得把他抬进店,给他养伤,伤好了便在店里拿一份钱,混星子们叫"拿一份"。这天,三梆子就这样抱头屈腿卧在那儿,叫人打上一袋烟工夫。他仗着年轻气盛,居然没吭一声。一个在这店里拿份的混星子死崔,将斧把头砸在他左眼上,血糊糊的,只当瞎了。伤好后,眼珠子还在,却黑不黑白不白成了花花蛋子,那个打坏他眼珠儿的死崔,在江叉胡同的福聚成饭庄花钱摆一桌请他,当面赔罪。这死崔心毒手黑,暗中在靴筒掖一柄小刀,只要他闹着赔眼珠,就拔刀下手。谁知道,三梆子非但不闹,却花钱买下这桌酒饭,反过来谢谢他。这因为混星子们不带伤不算横,弄上这点彩儿,正是求之不得。真怪!这世上真是嘛人都有:有的对别人下狠手表示厉害。也有人对自己下狠手显威风;有的把伤藏起来,以为耻辱,有的就挂在脸上,成了光荣的标记。从此,三梆子得号"玻璃花",也就名噪津门了。侯家后的妓馆,无论大店小班,随他抽份拿钱。遇到客人找碴闹事,花丛荆棘,叫他知道,必来报复。那些身不由主的姑娘子,争着要他当后戳,求他坐劲,哪个不是他的相好?飞来凤在侯家后也是个人物,没在他怀里打滚撒娇才怪呢!精明人拿这些瓜葛一连,就明白玻璃花今儿成心是恶心攀上高枝的飞来凤来了。天津人管这叫"添堵"。 其实,飞来凤一瞧突然扎进来这人的装束,就认出是玻璃花。虽说这混星子是地道的土造,偏偏喜好洋货,飞来凤脖子上挂鸡心盒的洋金链,还是这小子送的呢!她从良之后,她就一直揪心玻璃花会跟她捣乱,没想到今儿当着成百上千人给她难看。她不知道玻璃花要把事闹得多大。眼下,这小子正犯劲,软硬法子都使不上。如果叫仆人轰他,非惹得他翻天覆地,搅成满城丑闻不可。她急得心里有点发躁。 会头是个识路子的明白人。二话没说,旗子一摇,指挥鹤童们面向玻璃花,一连演两遍。然后走到玻璃花面前掬着笑说: "三爷,你老给个面儿,改天再去拜会您。" 玻璃花面不改容,声不改调: "去你妈的!向例出会都兴截会,怎么就不准你三爷?" "这不是单给您连着演过两遍了吗?"会头小心翼翼,生怕玻璃花借个词儿,闹得再大。 "你耳朵长倒了?没听三爷说,叫你演十八遍!"玻璃花说。 会头给难住了。他明白,绝对不能动肝火,就稳稳当当地说: "三爷,我们这会停了不少时候了,后边还压着三四十道会呢!压长了人家不干。您是天津卫最开面的老爷。三爷您要看得起我们鹤龄会,改日给您演上整整一天,怎么样?" "去去去,别他妈择好听的说给我!"玻璃花非但不动心,反而把话凿死,"你三爷是嘛人,你拿耳朵摸摸去,说过的话嘛时候改过?" 两下这算僵住了。后边挤上来几个穿戏装、勾花脸的汉子。这是五虎杠箱会的人,压在后边,等不及了。那扮演濮天鹏的汉子,人高马大,再给硬衬的一托,显得魁梧粗壮。他上来对玻璃花一抱拳,说话却挺客气:"您先受我一拜。"声音嗡嗡贯耳。 玻璃花斜瞅他一眼,没当回事,踮着二郎腿,仰脸朝天,故意变尖了嗓音说: "今儿不刮西北风,怎么吹得夜壶直响。" 人群里发出呵呵笑声。 这一句话把扛箱会的汉子噎回去了。天津人说话,讲究话茬。人输了,事没成,话茬却不能软。所谓"卫嘴子",并不是能说。"京油子"讲说,"卫嘴子"讲斗,斗嘴也是斗气。偏偏这汉子空长一副男人架子,骨头赛面条,舌头赛凉粉,张嘴没一句较上劲儿的话: "三爷,眼瞅着快下晌了,弟兄们耍了一天,还饿肚子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也看娘娘的面子,就叫我们快点过会吧!" "嘛?看娘娘的面子?娘娘的面子也不如二奶奶的面子。那台上堆着都是祥德斋的点心,饿了就找她要去!"玻璃花说着,用他那只灰不溜秋的花眼珠向飞来凤瞟一眼。 看来他今儿非要向飞来凤脸上抹一把屎不可了。 飞来凤坐在台上一动没动。站在身边的胡妈看得出,二奶奶涂了红油的嘴唇都发白了。 这一来,几方面的人全说不出话来。玻璃花占了上风。神气十足,打怀里掏出一个磨花的洋料小水晶瓶,打开盖,往掌心倒出点鼻烟,在上嘴唇两边抹个大蝴蝶,吸两下,打几个喷嚏,益发来了精神,索性把脚拿到凳子上,看样子今儿要在这过夜。 四周的百姓看不成会了,却都瞪大眼珠子,瞧这局面怎么收场。天津卫逢到这种硬碰硬,向例是不碰碎一个不算结。 二 跳出一个大傻巴 反正老天爷不会一边倒。这世道就像一杆秤,不会总摆不平;无论身内身外的事,都好比撂在这秤上。一头压下去,另一头就该翘起来。月光照完东窗,渐渐去照西窗;运气和霉气一样,在众人头上蹦来蹦去。日头太毒,便逼来浓云疾雨;雨下得过狂,又招来一阵大风,直把云彩吹得一丝不见。就说眼下玻璃花把会硬截在估衣街口,人们干瞪眼、愣没辙的当口,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走进人圈,朝玻璃花作了长揖,说道: "这位大爷,你老开心顺气。抬抬胳膊放他们几位过去就算了。" 敢出头管事,胆子就算好家伙,但他的话茬并不硬,不像个打算使横的人。玻璃花打量这汉子:中等个子,方面大耳,秤锤鼻子,眯缝着小眼,脸颊上粗粗拉拉净是疙瘩,还带点傻气。再瞧他身上那件崭新的蓝布大褂,甭猜,一准是个缺心眼的穷汉子,换上新衣专意来看会,碰到这场面,不知轻重地想当个和事佬。因此玻璃花更上了劲,撇嘴一笑,站起身,晃晃悠悠走到这人跟前: "嘿,傻巴,哪位没提裤子,把你露出来了?你也不找块不渗水的地,撒泡尿照照自己。这是嘛地界,你敢扎一头!" 这话不错。眼前这种事躲还躲不开,竟还有人往里边掺和,可见此人多半是个大傻巴。他瞅玻璃花这架势,非但没有赶紧缩回去,偏偏腆着脸笑嘻嘻地说: "今儿,大伙都图个吉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老也少生气。 "看来,你小子倒挺孝顺。告诉你,三爷向来肚子里没气,专会气人!"说着又瞟了飞来凤一眼,然后拿这傻巴找乐子,"头次咱爷俩见面,你拿嘛孝敬我?脱下你这大褂,三爷正少个门帘。哎,要说你这辫子真不赖,就揪下它来送你三爷吧!" 傻巴头上盘着一条少见的粗黑油亮的大辫子,好像码头绞盘上的大缆绳,若非精足血壮,决没有这样好的头发。不等他说话,玻璃花上手抓住,打着哈哈说: "给你三爷还舍不得?" 说话一扯,竟没扯动。这傻巴就像一根铁柱子,辫子就像拴在铁柱上的粗绳子一般。玻璃花本想吓唬他一下,叫他疼得嚷两声,开开心,只用了四成力,可这一下没扯动,立即把他的肝火逗起来。得势人的脾气是沾火就着的。他大叫一嗓子:"我揪下你这狗尾巴!"这回使足了十成力,猛一扯。只听"啪"一响,四周的人不禁抬手捂脸,不忍看这把辫子生扯下来的惨状。谁知道,这一下根本没扯动,由于用劲过大,反倒把玻璃花带过来了,踉踉跄跄几乎和这傻巴撞个满怀,傻巴忙用双手搀住他说:"你老站好了!"那样子,就像晚辈给老辈叩头行礼那样。 人们止不住"哄"地一声笑了。玻璃花大怒,待他把傻巴的辫子挽上一道,要加劲狠扯时,忽觉得攥在手心的辫子哧溜一下没了,跟着眼前黑影一闪,哧——啪!好像一条皮鞭抽在自己脸上。由左眼角到右嘴角,斜着一道,火辣辣地疼,他瞪眼一瞧,那傻巴倒背手站在他对面。大黑辫子已经松松绕肩一圈,辫梢搭在胸前。玻璃花蒙了,不知这一下怎么挨的,但傻巴的小眼睛却露出吃惊目光,仿佛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档子事。 玻璃花不觉向飞来凤瞅一眼,那小娘儿们脸上竟显出几分神气。 "好你妈的,今天三爷算碰上对手啦!来,三爷非把你卸了不可!"玻璃花一边脱去袍褂,一边吼,"三爷叫你爹从今天就绝后!"面对傻巴拉开动武的架势。 傻巴双手直摇,不愿意动打。 看热闹的人见要出事,胆小的赶紧溜走,胆大的也往后退。只有一些土棍儿们站着不动,拍着手,念着歌,起哄架秧子: 打一套,闹一套, 陈家沟子娘娘庙, 小船给五百, 大船给一吊。 虽说混星子只讲使横逞凶,耍光棍儿,不讲功夫,玻璃花却跟一位本领高强的师傅练过一年半载,但他凡事不经心,心浮气躁,半个咯叽会几下子,仅仅能对付一气。他见傻巴站在那里不肯出招,先下手为强,上去劈胸就是一拳。这拳将要碰到傻巴,忽然一条黑蛇似的东西已到眼前。他脑子一闪,又是那条辫子!他赶忙收拳闪躲,辫梢闪电般在他眼珠上一扫,眼睛顿时睁不开了;紧接着"哧——啪!"前身重重挨了一下,好像钢条抽的,劲力奇猛,他胸口发闷,眼前一黑,脚底朝天摔在地上。四下登时一片喊叫,有的惊叫,有的呼好。 玻璃花的脑袋像拨浪鼓那样摇两下,稍稍清醒就赶紧一个滚儿跳起来,却见傻巴照旧那样背手站着,长辫子仍然搭在胸前,好像根本没动劲,但一双小眼烁烁放出光彩。这一下真可谓神差鬼使。玻璃花虽然给打得懵头转向,还没忘了瞅一眼飞来凤,飞来凤那里正笑吟吟嗑瓜子儿,好像看猴戏一般。 玻璃花狂叫一声:"三爷活腻啦!"回身操起朱漆凳子朝傻巴砸去。他用劲过猛,凳子斜出去,把鹤龄会的灯牌哗啦一声砸得粉碎,破玻璃满天飞。众人见事情闹大了,吓得呼喇散开,由于不知东西南北,反而挤在一起。有的土棍儿们便往人群里扔砖头了。不知谁叫一嗓子:"台上的点心管饱呀!"一群土棍儿就像猴子纷纷爬上台,抢点心包。玻璃花挤在人群里,左一脚,右一脚,踢打挤来挤去的人,他心疼刚才脱下身的袍褂怀表给人乱踩,又想揪住那傻巴拼命,但傻巴早已不见,台上的飞来凤也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一个头扣平顶小帽的矬混混儿挤上来,扯着脖子叫着: "三爷!嘛事?哥儿们来了!" "去你奶奶的,死崔,早干嘛去啦!快给我揪住那傻巴!" "傻巴?哪个傻巴?" "他——辫子,揪住他辫子!" 这话奇了,在那年头哪个爷儿们脑袋后面没辫子,揪得过来吗? 三 请神容易送神难 玻璃花鼻青脸肿,一头扎进估衣街上的大药铺瑞芝堂里,找冯掌柜要了后院一间房躲起身。一来因为他把皇会搅乱,保不准官府跟他找点麻烦,好汉不吃眼前亏,躲过势头再说。二来因为像他这种大混星子,当众栽了,脸皮再老也挂不住,那几下挨得又不轻,挂着彩去逛大街,岂不更难看!三来因为冯掌柜是个脓包,在这药铺养伤再好不过,吃药用药随便拿,冯掌柜还精通医道,尤擅推拿按摩,可以给他医治。 冯掌柜巴不得有机会叫玻璃花使唤,拉好关系,以后少跟自己搅和。他细心给玻璃花疗理,还好酒好菜侍候。玻璃花的伤愈来愈见好,心里也就愈烦躁。他不知该怎么出去露面,要想重振雄风,非得把傻巴那条辫子扯下来不可,偏偏找不到傻巴踪影。如果那傻巴是外地人,碰巧撞上闹一下就滚了,他还真没处捞回面子。但听傻巴口音还是地道的天津味儿,这小子究竟在哪儿?自打那天,玻璃花一直躲在药铺里,外边一切消息都靠死崔打听。死崔整天在外边转,非但没找着傻巴,捎回来的全是气煞人的传闻。据说傻巴扬言,还要拿辫子把他两眼抽成一对"玻璃花",往后叫他连饭锅茅坑都分不出来。还说只要他脱下裤子在估衣街口,屁股上插一串糖堆儿,撅一个时辰,今后傻巴决不在天津出现。还有些更难听的话,气得玻璃花连喊带骂,非要找到傻巴,分个雌雄不可。但他冷静下来一琢磨,自己不是个儿,于是只能在屋里摔桌子打板凳,把冯掌柜摆在条案上的一对乾隆官窑的青花帽筒都摔了。弄得冯掌柜直挠头,不敢言声儿。请神容易送神难,只好挨着。 一天,展家的老妈子胡妈来了,说要见玻璃花。玻璃花藏身在此是绝密的,因此冯掌柜只好摇头晃脑袋说没见过玻璃花。胡妈笑了笑,把一包东西交给冯掌柜说:"这是我家二奶奶送给他的。"转身就走。 冯掌柜把包儿拿到后院。玻璃花打开一瞧,竟是一件碧青崭新的洋马褂,兜里鼓鼓囊囊,掏出来看,竟然是张帕子包着一块真正洋造的珐琅表,上边画着洋美人打秋千。这是飞来凤送给他的。她准是猜到,闹事那天,自己丢了怀表马褂,便照样弄来两样更好的叫自己高兴。这小娘儿们真念旧!他对冯掌柜说: "瞧这洋货爱人!多哎,你他妈为嘛不卖洋药,我听说有种洋药,比指甲盖还小,无论哪儿疼,吞下去眨眼就好。你是不是有药不给我用?看着我疼得冒汗,你好解气!" 冯掌柜赔着笑说: "三爷说到哪儿去了!有好的,还能不尽着您?我这是国药店,没洋药,你老要吃,我叫伙计到紫竹林去买,那药叫嘛名号?" "叫……叫白、白……,你是卖药的,干嘛问我?"他忽然瞪起眼。 "洋人的东西我哪懂?您这件坎肩就没见过。" "这哪叫-坎肩-,这叫-洋马褂-,洋人穿在小褂外边的,你他妈真老赶儿!"他嘴里骂骂咧咧,心里却挺美,手指头捏着表链玩。 "你老帽子上的小梳子呢?"冯掌柜见玻璃花高兴,自己也轻松了。有意卖个傻,好显得玻璃花有见识。 "这也是洋打扮!你真是不开眼,土鳖!" 冯掌柜虽然挨了骂,却挺舒服,他搓着手笑道: "赶明儿,我也学你老,头上挂个梳子。" "屁!土豆脑袋也想挂洋梳子!"玻璃花说着,不知想到哪儿,神气忽然一变,问道,"哎,展家送东西来的那个老妈子怎么知道我住在这儿?" 冯掌柜摇头说不知道。其实眼下满城已经无人不知,丢人现眼的玻璃花躲进瑞芝堂药铺。自打他藏到这儿的第三天,就常常有人假装买药,打听他的情形。药铺里的人都瞒着他。不是怕他,而是怕死崔。 但愿死崔这号人只在这书里,世上一个别有。 这小子原先家住在河北粮店街,人刁心毒,原名崔大珠。有一次,他灌了几挂肉肠子,晾在当院,被人隔墙用竿子挑了去。一般人碰到这种事儿,爱闹的就四处查找,无能的自认倒霉,往后再晾肠子换个地方挂也就算了。崔大珠偏不,他买包砒霜渗在肉里,灌了一挂肠子,仍旧挂在老地方,转天又被人偷去。再过一天,就听说前街上开水铺的皮五一家四口都死了。据说是给砒霜毒死的。县里下来人查来查去,把崔大珠抓了去。崔大珠毫不含糊,上堂就点头承认是他在肉肠子里下了毒,但他说这是药耗子用的,谁叫皮五偷嘴吃?这话不能说没理。官府把这案子翻来倒去,也没法给崔大珠治罪,只好放了。可是从此粮店街上,没人再敢搭理这个心比砒霜还毒的人了。那年头,没有"道德法庭"一说,他在人心中被判了死刑,得了"死崔"这个外号。他自知在河北那边呆得没味儿了,就挪窝到估衣街上来。估衣街上有两个人人恨又人人怕的家伙,一个是面狠的玻璃花,一个是心毒的死崔。当下,两条狼都扎在冯掌柜的羊圈里。 玻璃花转转眼珠,问冯掌柜;"你说,为嘛飞来凤那娘儿们送我这洋表洋马褂?"脸上明显冒出一股气来。 冯掌柜不知这是哪股气,又不能不管,便说: "讨您喜欢呗。" "滚你妈的!那天我给她添堵,她知道我丢了洋表洋马褂,今儿成心拿这玩意给我添堵!"玻璃花甩手把衣服怀表狠狠摔在地上,大叫,"明儿,我弄瓶镪水泼在她脸上,叫她成活鬼!"此时已然满脸杀气。 冯掌柜吓得腿发软,想跪下来。他不知怎么对付这个说火就火、软硬不吃的混星子了。他弯腰把马褂怀表拾起来,说话的声音直打哆嗦: "幸亏这洋表结实,没坏,一点儿没坏。还是你老这洋货好!" "拿榔头来,我把它砸瘪了!"玻璃花吼着。 这时,门儿"呀"地一响,进来一个细高爽利的年轻汉子。这是冯掌柜新收进铺子的小伙计,名叫蔡六,精明能干,刚进铺子一年,一个人已经能当两个人使唤。蔡六知道掌柜的被玻璃花缠住了,在窗根下偷听一会儿,心里盘算好了才推门进来。他进门就说: "三爷,小的有句话,明知您不爱听,也得说给您听。" 玻璃花拿眼一瞄他,分明一种找茬的神气: "有屁就放!" 蔡六并无怕意,反而坐在玻璃花对面的椅子上,笑道: "你老纯粹给自己蒙住了!" 冯掌柜见自己的伙计敢这么讲话,吓得头发根冒凉气。玻璃花伸出手指尖几乎碰到蔡六的脸: "嘛意思?" 蔡六纹丝儿没动,还是笑呵呵: "小的估摸,您到今儿还不知道那玩辫子的是谁?" "谁?你知道,为嘛瞒着你三爷!?" "三爷是嘛人,您不叫小的张嘴,小的哪敢在您面前逞大尾巴鹰?" "三爷叫你说!"玻璃花没想到这小子知道傻巴,急啾啾地问。 玻璃花的火气明显落下一截,蔡六含着笑点点头说: "好,我告您,那玩辫子的在西头担挑儿,卖炸豆腐,人叫-傻二-,这是贱名。" 天津卫的孩子从小就有个贱名,叫什么傻蛋、狗剩儿、狗蛋、屁眼子、大臭、二臭、三臭、秃子、狗不理等等。据说,那是为了叫阎王爷听见,瞧不上,就写不到生死簿上去,永远也点不走,能长命。不管人们信不信,大家都这么做,图个吉利。 "这傻王八蛋的大名呢?" "臭炸豆腐的,谁叫他大名?" "他的窝在哪儿?" 蔡六见玻璃花被自己的话抓住了,便有意说得静心静气,慢条斯理,好压住玻璃花的火气: "多半在西头吕祖堂一带。哪条街哪个门可说不准。我小时候,家就在吕祖堂后边。记得六七岁时,我娘领我去庙里烧香,认师傅,打小辫儿。不是说,那么一来,就算入佛门了;有佛爷保着,不会再惹病招灾。那天,正赶上傻二去剃小辫儿。按照庙里的规矩,凡是认师傅的,到了十二岁再给老道点钱,老道在大殿前横一条板凳,跳过去,就出家成人,熬过了-孩灾。俗例这叫做-跳墙。照规矩,跳过板凳,就不许回头,跑出庙门,直到剃头铺,把娃娃头剃成大人样。这例儿三爷您听说过吧!" "往下说——" "傻二的辫子长得特足。十二岁跟大人一般粗细,辫梢长过屁股。他跑出庙门,没去剃头铺,直奔回家,听说他舍不得头上的辫子。所以他现在才长得这么粗,像条大鞭子。" "你总提他穿开裆裤时候的事儿干嘛?三爷问他那狗尾巴上有嘛功夫?" "您别急,小的全告诉您,半句也不留。听人说他爹有两下子,可从来没跟人使过,天天都在西头那边走街串巷,卖炸豆腐,听说他家是安次县人,那边人多练查拳。但傻二能耍辫子,从来没人知道。再说天下谁听说过辫子上还能有功夫?外边人都议论着,拿辫子当刀枪使唤,真是蝎子屎——毒(独)一份儿了。" "那傻巴的功夫是他爹传的?" "多半是吧,还能有谁?对了,从小听说,他爹罚他,就把他小辫拴在树上吊着。人都说他爹做买卖挺和气,对孩子却够狠的。他家就爷儿俩。还有人说,傻二是他爹领来的。亲骨肉谁舍得把儿子的小辫拴在树上吊着?现下再回回味儿,想必那就是练功吧!" "说完了?" "呵——" "就这点屁,顶嘛用,滚吧!" 蔡六没动劲儿,稳稳当当说: "您别急。事说完,话没完。小的想告诉您,那傻二虽然有功夫,三爷您能耐却比他强!" 玻璃花用他那浑球般的花眼珠盯蔡六一眼: "你小子拿我找乐子,还是捧我?" "哪的话,小的再有胆,也不敢跟您开涮!小的虽然不会武艺,却看得出来,傻二全靠着那条辫子沾便宜。您琢磨,动手时谁还防着对方的辫子?可他的辫子一甩出来,就等于两条胳膊再加上一条。三条胳膊对您两条胳膊,您还不吃亏?" 玻璃花听得入神,不觉点两下头。冯掌柜忙说: "那辫子一转,何止三条胳膊,简直是千手观音。" 玻璃花没搭理冯掌柜,直盯着蔡六一张白净的脸儿问道: "你说三爷拿嘛法儿降他?" 蔡六这才给玻璃花指出一条明道: "您有那么多有能耐的朋友,谁有绝招就叫谁来,他们还不全听您三爷的招呼!" "去你妈的!三爷打架向来一对一。"玻璃花说着照蔡六当胸就一拳。蔡六却看出玻璃花尖巴脸上有了活气,显然是听得中意,也中了自己"移花接木"之计。 这时,矬壮的死崔闯进来。蔡六忙给冯掌柜使了眼色走出来。到了前屋,蔡六笑着对冯掌柜说: "这下子,玻璃花该滚蛋了。" 冯掌柜迷迷糊糊,没弄明白。蔡六说: "我知道他怕傻二那条辫子,便出个道儿,叫他去找人帮忙。他一去,咱就算把这位爷请出去了。" "他肯去吗?" "他恨不得吃了傻二,怎能不去?" "要是打不过傻二,不又回来了?" 蔡六笑道: "您放心,无论胜败都不会回来了!如果胜,就用不着住在咱铺子里;如果败,甭说咱铺子,连估衣街上也呆不住了。" 冯掌柜依然忧虑未解地说: "崔四爷未必肯叫他去吧!" 蔡六说:"您还没看透,死崔不是不叫他出头露面。他这一招够绝——他先把玻璃花关在咱药铺里,然后在外边散风说,玻璃花藏着不敢见人。为了叫人们嚷嚷玻璃花尿了,把玻璃花名声弄臭。下边,他巴不得撺掇玻璃花去找傻二拼命,好借傻二的辫子除掉他!"他的口气很肯定,好像把下面三步棋全看在心里。 "这不能,他们是一伙的!不是哥儿们爷儿们吗?" "别信那套!嘛叫哥儿们爷儿们?不过为了给自己助威。轮到两人分一块肉时,刀尖又专往哥儿们身上要命的地方捅。" 冯掌柜听到这儿,白胖胖的脸现出笑容,他没料到这新来的小伙计有脑子又有办法。他像危难中碰到保护人,好像大雨中找到一块房檐。他不由自主提起茶壶的铜提梁,给蔡六斟茶,一边问蔡六: "你刚才说傻二那些事都是真的?" "管它真假,唬住他就成!"蔡六接过茶碗,不客气地喝了。 他故意这样不客气,好像应该应份一样。因为这么一来,他在这个脓包掌柜的面前就不同以往了。 四 不信也是真的 不等天大亮,玻璃花就叫死崔陪着,打药铺出来,到南门外去请打弹弓子的戴奎一。两人横穿出估衣街,到了北城门口,并没走"进北门出南门"那股近道,而是沿着城根儿往西,绕城半圈才到南门外。这因为玻璃花怕人瞧见他,一路还穿街走巷,专择僻静人稀的路走。混星子们在街上向来爱走街心,车轿驴马都得躲着他们;他们还拿眼东瞅西瞅,谁要是多瞧他们一眼,茬子就来了。今儿玻璃花却使劲低脑袋,恨不得把脑袋揣在怀里。死崔在一旁心想;我叫你小子打今儿甭想再露脸儿啦! 那时,南门外一片大开洼,净是些蚊子乱飞的死水坑,柳树秧子,横七八叉的土台子,没人添土的野坟,再有便是密不透气的芦苇荡。住在这儿的多是雁户。拿排枪打野雁、绿头鸭、草鹭和秧鸡,到墙子那边去卖。这是个常年热热闹闹的野市,俗叫"南市",凡吃、穿、用的,随便买卖,应有尽有。鲜鱼新米、四时蔬果之外,还有些打八叉的小商小贩,倒腾各种日用的新旧杂货。江湖上的"金、瓶、彩、挂",什么拆字的,算马前课的,拉骆驼或"黄雀叼帖"的,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的,耍滦州影儿的,唱包头落子、哈哈腔、西河大鼓的等等,都聚在这儿混吃糊口。天津这地方,有块地儿就是主儿。河有河霸,渔有渔霸,码头上有把头,地面上有脚行,商会有会长,行行有师祖,官场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一个衙门里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老爷。在这集市上,欺行霸市要数"三大块儿"——戴奎一,何老白,包万斤,都是"安座子"已久的老江湖("大块儿"是指身上的钢筋铁骨腱子肉)。这三位"大块儿"能耐最大的便是戴奎一。他手里的一把弹弓可称天下奇绝。顶拿手的一招,是把一个薄瓷的小酒壶横放在桌上,瓶口放一颗泥弹儿,这泥弹儿与瓶口大小不离,他站在三十步远的地方一弹射去,把那泥弹儿打碎在壶中,绝不损伤瓶子。他用这手绝顶功夫招人观看,实是卖"化食丹"。只要演过几招弹弓,他就捧着一块血淋淋的鲜牛肉,生嚼生吃,再吞下几粒羊屎蛋似的丸药,口称这丸药到肚里,生冷俱消。他拿这种叫人目瞪口呆的法儿卖药,人们花钱买药,并非相信这药真能化食,而是害怕他这股恶劲。据说,光绪二十年,河南来个马班儿表演"小刀山"。河南的马班子大都会几手少林功,恃仗本领在身,没有先去拜会他,把他惹恼了。当一个年轻的女把式爬上三、四丈长的大杉篙拿大顶时,戴奎一站在远处大叫一声:"戴爷给你换个左眼!"开弓一打,"啪!"地把一个泥球射进那女把式的左眼窝,马班子的男男女女都要跟戴奎一动武,眼望着这把上了子儿的弹弓,谁敢靠前?从此谁也不敢招惹他了,就是玻璃花那左眼放着没用,也不愿意换个泥球。 "戴爷,咱哥儿们麻烦您来了!"玻璃花拱拱手说。他此时气不壮,说话时精神也不足。 "您这是嘛话,三爷!哥儿们我在城南,您在城北,城隔着人,不隔着义气。前儿,崔四爷来,把您的话捎给我。我跟四爷说了,只要您三爷一句话,咱哥儿们掉脑袋也认!不过……我刚才用脑瓜又琢磨琢磨,那个卖炸豆腐的傻小子,值我戴奎一的一个泥球吗?啊?哈哈哈哈。" 戴奎一咧大嘴叉子,仰面狂笑。他光着膀子。这一笑满身疙瘩肉像活耗子那样上下直动。他长得人高面阔,猿背蜂腰,鹰鼻豹眼,宽宽一条桔黄色亮缎腰带上,别着一根柳木叉架、牛皮筋条的大弹弓子。当下,他正站在自家店门口,店内迎面墙上挂着两幅死人的骨头架子。这背景和打扮一衬一托,就愈发显得凶厉。本来戴奎一答应好今天为玻璃花去拔撞。虽说他向来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个人就有脑子,这两天耳边经常听有关傻二的辫子的传言,传得神乎其神。在将信将疑之间,他开始掂量起来,为这个从来也没对自己出过力、眼下正走背字的混星子,去碰那个不知根底的傻二,值不值得…… 死崔好像看见了戴奎一心里怎么拨棋子儿。他想,如果戴奎一不帮忙,就会挤着玻璃花对傻二暗中下手。反正玻璃花决不敢再跟傻二明着较量,而且已经几次计划着,派几个小混星子暗中对傻二下手。暗着干向来比明着干能成事。只要把傻二弄残,玻璃花就会在估衣街上重新抖起来。故此,必须设法使戴奎一去和傻二打一场。如果戴奎一赢了,就在外边散风说,玻璃花没能耐,借刀杀人,玻璃花的脸上也不光彩;如果傻二赢了,戴奎一必然恨玻璃花毁了他的名声,还会有玻璃花的好?想到这儿,他就拿话激戴奎一: "戴爷,听那傻巴说您根本算不上咸水沽人。" "怎么讲?"戴奎一没听明白这话是嘛意思。 "那傻巴是咸水沽人。他说,咸水沽水硬,人也硬,不出螃蟹。"死崔说。 "我听不懂你的话。"戴奎一说。 死崔含笑道: "就是骂您呗!螃蟹的骨头长在外边,肉长在里边,外硬里软,不过看上去挺硬罢了。您先别生气,那傻巴还有话,——他说,要论胳膊大腿之外的功夫,谁也顶不住他的辫子,您的弹弓子不过是小菜儿!" 对付人的本事,全看能不能摸准对方的要害。看准要害,一捅就玩完。死崔深知,戴奎一虽然人高块大,心眼并不比针眼大。他更懂得,嫉妒这东西挺哏:男人嫉妒男人,女人嫉妒女人,同辈嫉妒同辈,同行嫉妒同行;出家在外,同乡还嫉妒同乡——没听说过,山海关一个名厨子会嫉恨起广东一个卖字画的,哪怕这舞笔弄墨的家伙比他名气再大。 果然,戴奎一的胸膛里盛不下这几句话,气得骂开了。 死崔火上再浇油: "人家都管傻巴那辫子叫-神鞭-!" 这"神鞭"是他为了气戴奎一,顺口编出来的。 "嘛叫-神鞭-?"戴奎一吼着。他心里的火顺着血流遍全身,手背、胳膊、脖子、太阳穴上的面条粗细的青筋,根根都鼓胀起来。 "他说,只要是凡人,想抽谁就抽!"死崔说着拿一双乌黑的小眼瞅着戴奎一发怒的脸。他要眼看着这妒火直把戴奎一的胸膛烧透了才成。 戴奎一大叫道:"他是神仙,我也把他射下来!"说着,把腰间的弹弓取在手,扭身来一招"回头望月",把两个泥弹儿连珠射上去。只听天上"啪"一响。第二个泥弹儿飞去得更急,直把第一个打得粉碎。 玻璃花拍手叫道: "好功夫,管叫那傻巴的脑袋成漏勺!" 戴奎一听了,脸上立见笑容。他叫徒弟进屋取出一个缎面绣花弹囊,再从一排排晾在青石板上的泥弹儿中间,择出一些最圆最硬、颜色发黑的胶泥弹儿装满袋囊。戴奎一转了转眼珠,进屋拿了两个铁弹丸掖在腰间,便走出屋来,带着两个徒弟,与玻璃花、死崔去找傻二打架。 从西关街走到头儿,有个土坯打墙围着的院子。墙挺高,上边只露出三两个青瓦顶子。几棵老枣树黑紫黑紫,没发芽儿,带刺的树杈,密密实实罩在上边。院里没动静,树上没鸟叫,烟囱眼里没有烟往外冒,倒像什么奇人怪客住在里头。 有人给玻璃花壮胆,他顿时精神多了。上去"啪!啪"拍门,扯着脖子叫喊: "耍狗尾巴的,三爷找上门儿来了!" 砸了一会儿,毫无响动。他找了半块砖刚要朝门板砸去,忽听一个哑嗓音: "我在这儿!" 他们不觉回头瞧,只见不远的几棵大柳树下,站着傻二。还是那件蓝布大褂,粗长的辫子盘在头上。玻璃花蹿上去,恨不得把傻二撕了: "你别以为三爷栽了。今儿找你结账来啦!" 傻二态度谦恭,话说得诚心诚意: "三爷说到哪儿去了?我哪有能耐跟您闹。那天我也是稀里糊涂,赶巧碰您三爷两下,您不当回事就算了!" "好小子,你还想寒碜我?你他妈-稀里糊涂-就把我打了?好大口气!傻巴,告明白你,今儿还不用三爷教训你。这位,瞧见了吗,戴奎一,南市打弹弓的戴爷——你三爷的兄弟,来给你换眼珠子来了。有能耐你就使!" 戴奎一站着没动,拱拱手说:"我这个属螃蟹的,来会会神鞭!"这几个字,酸不溜秋,拿着劲儿,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傻二听蒙了。嘛是属螃蟹的?神鞭? 神鞭是嘛玩意儿?他说: "我别听差了音儿。闹不明白您说的是嘛话。劳驾再说一遍。" 戴奎一嘿嘿一笑:"你是听美了,还想再听一遍。我可从来不用嘴皮子侍候人。既然咱俩都是咸水沽人,拿咸水养大——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来吧!"他脱去外衣,取弓上弹。 玻璃花凑上前说:"戴爷真行,往后城北有事就找我。哎,您可小心他的辫子!" 傻二又听什么喝咸水的话,更加莫名其妙了,不等他问明白,戴奎一狠巴巴逼着他: "怎么玩法?" 傻二说: "算了,您的功夫我见过。咱们何必做仇呢?" 死崔在旁边叫道: "您听明白了吗?戴爷,他只说见过您的功夫,可就不说好坏。见过算嘛?吹糖人、捏面人的也见过!" 这是往火头上再吹一口气。戴奎一气呼呼盯着傻二的脸说:"你不动,我动!"他已然把弹弓抻开,拉紧的牛筋直抖。 傻二想了想,走到三丈远的地方站好,对戴奎一说: "您打我三个泥弹儿,咱就了事,行不?" 戴奎一说: "三个?不用,一个就穿瓢!看着——" 说着,右腿往后跨一大步,上半身往后仰,来个"铁板桥"。这招也叫"霸王倒拔弓"。随即手指一松,弓声响处,一个泥弹儿朝傻二飞去,快得看不见,只听得"哧"地穿空之声,跟着,啪!泥弹儿反落到场地中心,跳了三下,滚两圈儿,停住了。再瞧,傻二的辫子已经从头顶落到肩上。这泥弹儿分明是给辫子抽落在地的。这一下真可谓"匪夷莫思",使戴奎一和众人亲眼看到傻二辫子上不可思议的神功了。 戴奎一输了一招。顾不得刚才自己说过的话,出手极快,取出那藏在腰间的两个生铁弹丸,同时射去。这叫"双珠争冠",一丸直取傻二的脑袋,一丸去取下处,使傻二躲过上边躲不过下边。这招又是戴奎一极少使用的看家本事。 铁弹丸又大又沉,飞出去呜呜响,就听傻二叫声:"好活!"身子一拧,黑黑的大辫子闪电般一转,划出一个大黑圈圈,啪!啪!把这两个弹丸又都抽落在地。重重的铁弹丸一半陷进地皮。傻二却悠然自得地站在那儿,好像挥手抽落两个苍蝇,并不当回事儿。众人全看呆了。 这一下,如果不是亲眼瞧见,谁都会不信。但事有事在,不信也是真的。 戴奎一大脸胀成红布。他不能再打了。原本说好打一个弹儿,已经打出三个;再说,自己也没有更厉害的招法,只有认输。他把弹弓子往腰带上一插,拱手说: "该你的了,撒开手来吧!" 傻二摇着双手说: "戴爷,您要再打我也决不还手。今儿咱们算交个朋友,不算比功夫。您不过打几个弹儿玩玩罢了。" 这几句话丝毫没有带着钩儿刺儿,明摆着这傻二不想多事。戴奎一心里盘算,要是就此打住,还能带着脸儿回去;要是闹下去,非把脸儿丢在这里不可。自己绝对顶不住傻二这条神出鬼没、施过法术似的辫子。还是识路子,借傻二的话赶紧下台阶为好。这时,傻二又说: "戴爷,我是炸豆腐的,不是武林中人,也没打算往这里边扎。故此,不愿跟任何人做仇。您刚才说的那些话,我琢磨不透——你干嘛说我是咸水沽人?我往上数八辈都是安次县人,我也生在乡下老家。还有,您说那-神鞭-指的又是谁?是不是您弄拧了,还是有人拿瞎话赚您?反正我说的都是实在话,没一个字儿虚的。" 这几句话,登时把戴奎一心里的火全撤了。他没答话,双手抱拳朝傻二拱一拱说:"你是亮堂人。我——走了!"转身没答理玻璃花和死崔,径自走了。 傻二见事情了结,也回家了。 玻璃花赶上戴奎一说: "戴爷,不能就这么算了。甭听傻巴得便宜卖乖的话。您一走,可就算栽给他了。您不是还有一手-换眼珠-吗……" 戴奎一好似胸膛鼓满气,不吭声,大步蹭蹭往前走,走着走着,忽然停住,张嘴大骂玻璃花:"滚你妈的,我差点叫你砸了牌子!你他妈打不过人家,拉我来垫背。我姓戴的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窝囊过,你还把我往死里推。我、我先给你换个眼珠子!"说着,扯起弹弓就要打。皮筋一下拉得像线儿那么细。看来,他要把心里怒气全拿这泥弹子发泄出来。 玻璃花一害怕,竟然扑腾跪在地上,惊恐大叫: "戴爷,戴爷,您是我爷爷!您千万不能废我,我家里还有八十岁老母和怀抱的儿子呢!" 其实他光棍一条。这是江湖上求人饶命的套话。 混星子们哪能怕死?玻璃花向来拿死当儿戏。今儿为嘛脓了,难道叫傻二的辫子把脊梁骨抽折了?这一来,众人可就瞧不起玻璃花了。 "死崔,你还不打个圆场!"玻璃花想叫死崔了事。 死崔嘿嘿阴笑,一句话不说。他要的正是这个结果。 玻璃花只好跪在地上向戴奎一求饶。 戴奎一使劲一扯弹弓,泥弹子没往外打,倒把双股的牛筋条"啪啪"全扯断了,弓架撇在道边沟里。他板着铁青大脸二话没说,带着徒弟走了。 玻璃花跪了一阵子。忽然想到死崔,扭头一看,空无一人。死崔早不见了。 他站起身,想了想,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便直奔北大关的"锅伙"。这"锅伙"是混星子们聚会议事的地方。死崔正在里边,他进屋就和死崔闹翻了。死崔不像往常,不单不怕他,反而比他还横,平时跟在他屁股后边的小混混们,也都跟他上劲儿。以往,他给一股恶气顶着,在估衣街上说一不二,今儿仿佛气散了,怎么也硬不起来,竟叫混混们像轰狗一样轰出来。他没处去,又跑到瑞芝堂药铺,还惦着住到后院那间屋去。此时,照看铺面的已是蔡六。这小子皮笑肉不笑,话里话外使点损腔,没叫他进去,反把他请出来,气得玻璃花在街上大骂: "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蔡六拿鸡毛掸子轻轻抹着柜台上的尘土,好像没听见。路上的人都站住脚,看玻璃花大吵大闹,就像看笼子里边的恶虎,样子虽然可怕,却又没什么可怕的了。 五 谁知是吉是凶是福是祸? 一连好些天,傻二没有挑担上街卖炸豆腐了。甭说出门,只要门儿开条缝,就有小孩子在外边叫:"神鞭出来喽!"还有些闲人,蹲在家对面的大树下边,等着瞧他,好像等着瞧出门子的新媳妇。平时,他整天进进出出也没人瞧,站在街头扯着嗓子叫喊:"油炸——豆腐!"声音从这条街传到那条街,也叫不来几个。看来世上的事,不是叫喊就成的。 他真后悔!那天万万不该使唤辫子。他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爹。他爹咽气前,拿出一辈子最后一点劲儿,把平时叮嘱过成百上千遍的话,吭吭巴巴再重复一遍: "这辫子功……是咱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一辈子也没使过……记着……不到万不得已,万万别使……露出它来,就要招灾惹祸,再有……传子传孙,不传外人……记好了吗……" 临终的话,就是遗言。老子的话平日少听两句没嘛,遗言不能违背。可是,那天见到玻璃花截会,自己哪来那么大的火气?整个头皮都发烧,连辫子好像也有了感觉!头发根发抖,辫子往上撅,好似着了魔,控制不住要痛快地发泄一番。他抽玻璃花头一下,几乎想也没想,辫子自己就飞出去了。哪里知道辫子上竟有千斤力呢! 他自小跟爹学辫子功,不曾与人交手,不知如此神速和厉害!而且使起来,随心所欲,意到辫子到,甚至意未到辫子已到。这辫子上仿佛有先知先觉。他疑惑,是不是祖宗的精灵附在上边? 正如父亲再三嘱告的话,辫子一使出来,就给他招惹一串麻烦,先是玻璃花,玻璃花引来戴奎一,戴奎一引来在西市上砸砖头的王砍天,王砍天又引来鸟市上拉硬弓的柳梆子……全都叫他抽跑了。几天前,四门千总马老爷打发人拿来帖子请他去,想派给他一个小缺,在护城营当什长,只教授武功,别的不干。饷银不高,倒是清闲得很。但他家世代不沾官场,他相信:进了官场,没好下场。当即对千总爷说,自己只会耍辫子,属于歪门邪道,拳脚棍棒,一概不通,推掉了这个差事。千总爷也不勉强他,只叫他耍耍辫子,当玩意儿看看,他不好再推辞,花里胡哨耍一通,耍上性,还当场打落飞来飞去的几只蜻蜓,千总爷看得眼珠子都瞪圆了,当即把府、县、镇、署、前后左右中各营的几位老爷用轿子抬来,叫他重新再耍一遍。他只得照样再耍耍,不用真本事,几位老爷已经开了眼,赏了他许多财物。老爷们一点头,傻二的大名就不是歪名。于是,从早到晚,都有人来拜师。人们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号,又不好问,人家都出了名,还好问人家姓嘛叫嘛,只得尊称他"傻二爷"。他三十来岁,一直被人称呼贱名"傻二",忽然贱名后边加个"爷"字,反而有点别扭。他还想叫傻二,还想卖豆腐,但已经不行了。眼下,只有一条祖传的规矩得牢牢把住,便是不收徒弟。他不管那些求师心切的人,怎么死磨硬泡,索性拴上门,砸门也不开。饿了就炸豆腐吃。但是,不能天天吃炸豆腐活下去吧。 他捏着自己这条大辫子,耳听外边把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神鞭"的绰号,愈叫愈响,真不知是祸是福,是吉是凶。一方面,他想到这辫子居然把地面上那些各霸一方的有头有脑的人物,统统打得晕头转向,暗暗自得;另一方面他又犯嘀咕,天津卫这地方,藏龙卧虎,潜龙伏蛟,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后边有能人,以后不知还要引出嘛样的凶神恶煞呢。他总有点不祥的预感! 六 祖师爷亮相 不出所料,三天后,有人又嚷又叫,使劲砸门了。听声音,就知不是好来的。开门看,又是玻璃花。但这小子一见傻二就后退三步,好像是怕叫辫子抽上,看来他是给辫子抽怕了。 然而,今儿玻璃花精神挺足,大拇指往后一挑,撅着下巴说: "傻巴,你看看,今儿谁来会你了!" 大门外停着一顶双人抬的精致的轿子。前后跟着八个汉子,一水青布衫,月白缎套裤,粉绿腰带,带子上的金线穗儿压着脚面;脚上穿薄底快靴,头上各一顶短梁小帽,显得鲜亮爽利;单从这跟随的衣着上看,轿子里坐着决非一般人。此地人多官多,官儿从七品数到一品,城里城外到处都竖着旗杆刁斗,老爷便是各式各样的了。谁知这是谁?但这阵势已经把傻二唬住了。 "怔着干嘛?"玻璃花朝傻二厉声叫道,"还不有请索老爷。" 傻二说:"有请索老爷!"心里却糊里糊涂,不知这索老爷是哪位。 轿亻夫扬起轿扛,两个跟随上去左右一齐撩起轿帘,打里边走出一个老者:清瘦脸儿,灰白胡子,眉毛像谷穗长长地从两边耷拉下来;身穿一件扎眼的金黄团花袍子,宝蓝色贡缎马褂,帽翅上顶着一块碧绿的翡翠帽正,镶在带牙的金托子上。他耷拉眼皮,像闭着眼,似乎根本没瞧傻二,大气之极。看上去,不是微服私访的大官,就是家财万贯的大老爷,多半是来请自己去做武师或是护院的。他正盘算,万一这位大老爷开口请他,自己怎么谢绝。但玻璃花一说出这老头姓名,叫他心里像敲锣似的一响: "索天响,索老爷,津门武林的祖师爷,不认得,还是装不认得?!" 天津谁人不知索天响的威名!他在武林中稳坐头把交椅。都说,单指拿大顶,脚踢苍蝇,躺在蜘蛛网上睡觉,是他的"三绝"。他住在西门里镇署对过的板桥胡同,但幽居深院,找他不见,也从不在公众前露面,他的名帖却没有走不通的地方。大人物都是金脸银脸儿,本都是难得瞧见的,今儿居然找到他门上。傻二不明其故,又有些受宠若惊。他恭恭敬敬给索天响作了长揖,说道: "你老要是不嫌脏,就请屋里坐,我给您泡茶。" 索天响好像没听见他说话,眼睛仍旧半闭半睁,不说话,也不动地方。 玻璃花便朝傻二叫道: "索老爷是嘛身份,能进你狗窝?索老爷听说你小子眼里没人,叫你见识见识,也教教你今后怎么做人。" 傻二慌忙摇手,惊慌地说: "不成,不成,我哪是索老师傅的对手!身份、辈分、能耐,都差着十万八千里,决不成!索老师傅,傻二在您面前,屁也不是。" 索天响的神气好像睡着一样。待傻二说完,他却开口冷冷地说:"你不是要拿什么-神鞭-,把我当-冰猴-抽吗?"嗓音又哑又硬,像是训人。 "我可不敢这么狂!索老师傅,我……"傻二不知是惊是怕,说不出话来。 "好,我问你,你的功夫跟谁学的?"索天响依旧半闭着眼。 "傻二这点能耐是家传的。" "哪门哪派?" "门派?提不上门派。我爹也没跟我说过。" 索天响轻蔑地一笑,仍旧闭着眼说:"没有门派,叫嘛功夫!那不成了戴奎一的江湖之技了?好,我先考考你的见识,你——"他虽然听见傻二惶恐的推辞声,还是硬逼着问道,"天津卫谁的功夫最高?" "自然是您索老师傅,您底下才是霍元甲,鼻子李,铁手黄。"傻二说完脸上掬出笑容,以为索天响听了准高兴。 谁知索天响听到霍、李、黄三个,两边嘴角同时向下一撇,似乎说那三个在他名字后边也不行,应当只提他一个才是。索天响干咳两声,又问: "武林人常说:南拳北脚。你会几种南拳?" "我……一种也没见过。"傻二挺窘。 "哼,你这也自称练武之人。那你说,你听说过几种南拳?"索天响的口气,很像主考官。 "……听人说,梅花拳厉害得很。我还听……" "胡说!"索天响截住他的话说,"南北都有梅花拳,你说是哪个?北方查拳分十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才是梅花。南拳分大小梅花拳,并非十分厉害。厉害的要数——刘拳,蔡李佛拳,洪佛拳,白眉拳,虎鹤双形拳,龙形拳,南杖拳,螳螂拳,插拳,黑龙拳,太虎拳,龙门拳,铁线拳,天罡拳……" 索天响一口气顺溜地说出一百多种,傻二听得瞪圆小眼,心想今儿碰上高人,该栽跟斗了。 玻璃花得意之极,叫着: "傻巴,听傻了吧!你有师娘吗?" 索天响的跟随们也都面露讥笑。 索天响接着问道:"你上辈说没说,你这点功夫,是从哪路拳里化来的?"这口气愈加咄咄逼人。 "形意吧——好像是。" "好,你说,形意为谁所创?" "说不好,是不是达摩老祖创的?" "哈哈,达摩老祖?那都是乡野之人,不学无术,以讹传讹。你连形意拳的开山鼻祖都说不出来,也敢把自己和形意扯到一块。这形意本是国朝初年山西蒲州人姬龙丰所创。张芸的《形意拳述真》说,-明清之交有姬公际可,字隆风者,蒲东诸冯人,精大枪术,遍游海内,访求名师,至终南山,得岳武穆五拳谱,意既纯粹,理亦明畅,后受之于曹继武-,于是传衍下来。这在雍正十三年的《心意六合拳谱》、马学礼的《形意拳谱》上都有记载。形意分三派。河南一派,传马学礼,山西一派传戴龙邦,河北一派由戴龙邦传给李洛能。你既是安次县人,家学形意,可知道李洛能?" 傻二听得汗都下来了,他摇摇头,但不甘心在玻璃花和周围一些人眼里一无所知,草包一个,想了想便说: "我爹曾对我说,我祖上创这辫子功,是从豹子甩尾悟出来的。这便是得到-形意-的要领。" "更是胡说!你要说-少林五拳-,还扯得上-少林五拳-为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内应心、肝、脾、肺、肾、五脏,外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并与精、力、气、骨、神交互修炼。其中确有一门-豹形拳。形意的-十二形-为熊、鹞、龙、虎、鼍、燕、蛇、猴、马、鸡、鹰、骀。哪来的-豹-?形意要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腰合,手与足合。还有三层道理,三层功夫,你可懂?" "嘛叫-三层-?"傻二答不上腔,真像个不掺假的傻巴了。 "嘿,今儿可算费了牛劲。听着,三层道理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层功夫是——一层明劲,二层暗劲,三层化劲,你连这个也没听说过?我的徒孙也能背出来呢!" "我真正嘛也不懂。你老跟我盘道,我嘛也说不出来。" "好笑,凭你这点道行,也想往津门武林中插进一脚来?还要称王?可笑,你年轻,不懂事,才这样轻狂。我可以告明白你,打你没生下来,这世上的每一寸地面上都有名有姓,你想立足,谈何容易。你别是缺心眼儿吧!" 玻璃花和众人一齐哄笑。 "索老师傅,我决不想往武林里扎。我只会耍几下辫子,身上的功夫就像破鞋跟儿——提不上。"傻二认真地说。 "噢?"索天响一直半闭的眼睛忽然睁开,一双灰眼珠淡而无光。他问,"你身上没功夫?" "我能骗您?你不信就试试我。" "好,我试试你。你动辫子吗?"索天响说。 "不动辫子,就试腿脚,你一摸就知我身上没功夫。" 索天响说:"咱有话在先,说好就试腿脚呵!"然后双手一分,就要用武。 一个跟随上来问索天响,是否脱去袍褂,索天响摇摇头,只把袍子的前襟提起来别在腰带上,对傻二说一句:"我这叫-三十六招连环脚-,瞧!"说着就来到傻二跟前,两条腿使出踢、蹬、踹、点、扫、铲、勾、弹,专取傻二下盘。一招一式,有姿有态,出手绝非寻常,颇有大家气派。傻二忽想起春和营造厂的粉刷师傅毛吹灯,每次粉刷房子,都穿一身黑,一举一动,像天福戏园老生马全禄的做派那么讲究。刷完浆,身上居然一个白点不沾。凡是这种高手,举动就不一般,自己决不可半点大意。他想到父亲教过他的八字身法——吞、吐、沉、浮、闪、展、腾、落,一边回忆,一边用心使用,虽然生疏,倒能躲左避右,应付一气。他因有言在先,不动辫子,逢到机会也决不甩出辫子来。打了一阵子,觉得有点奇怪,这索老师傅的拳脚固然有招有式,举手投足讲究又好看,怎么没有叫人触目惊心、突兀险奇的招数?看来,这老头不愿意欺侮晚辈,有意对自己摆摆样子,并不打算伤害自己。这也是人家祖师爷该有的气度。 这是五月天气,今儿芒种,天阴发闷。索天响两边太阳穴已经沁出汗来,脑袋晃动,太阳穴,就像蝉翼一般,闪闪发亮。按说索天响这种轻功极佳的人不该这样,也许年岁大了,毕竟不如年少,再过数招,居然"呼呼"有些微喘。傻二说:"你老是不是歇一歇?"索天响乘他说话,不大留意,冷不防扬起一脚,直踹傻二的小肚子,这一脚可是往要害的地方去的。傻二不由得来个"嫦娥摆腰",刚好把这脚让过去。索天响踢空,用劲又过猛,险些把身子带出去。他赶忙收腿,一时立不稳,慌乱中两只手摆了摆,才算立住身子,就势手一指傻二说道: "你既然累了,我让你喘喘。" 在场的人都看出索天响有些气力不济。傻二心想,这老头儿远道来,闷在轿子里,中了暑热吧,便收住式子,说:"我去给你老端茶。"刚转身,只觉得身后寒光一闪,一阵冷森森的风直奔自己的后脖子。他心想不好,头上的发辫反应比他的念头更快。"啪!"一响,再扭身,只见地上插着一柄斗尺多长扎眼的快刀。索天响像木头柱子戳着发呆,右手的手背上有一条红红的印子,显然是给自己的辫子抽的。而自己的发辫已然搭在肩上,就像玩蛇的,绕在肩上的大青蛇,随时都会再蹿出来。这突然的变化,叫众人看傻了。有人想到,怪不得索天响刚才不脱袍褂,原来怀里藏刀,那傻二又是怎么比眨眼还快,把这刀抽落在地上的? 索天响偷袭不成,一不做二不休,抢上一步要去拔插在地上的刀子,傻二的辫子比他的手快得多,辫梢一卷刀把,往上一拔,就劲唰地扔出去,嚓!直剁在左边一棵大柳树上,深入寸许,震颤有声。 四下响起叫好声! 索天响浑身上下,数脸皮没色了。他对傻二说话的口气依然挺大,"你小子言而无信,称不上武林中人,说好不动辫子,乘我不防动了。你等着,改天叫你尝尝少林正宗-山-字辈儿的佛门拳。所谓内、初、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多、猷、民,都是大架佛门,-山-字是前三辈,使出这功夫,保叫你断筋折骨,皮开肉裂!"说完这套话,一头钻进轿子,不等跟随上来落轿帘,自己就把轿帘拉下来,跟着就走。那玻璃花已然跑到轿子前边去,走得更快。 傻二站着没动,眼瞅着飞快而去的轿子,心里纳闷,这等声名吓人的人物,怎么一动真格的就完了。见面先盘道,拿辈分当锤子,迎头先一下。论功夫,一身花拳绣腿,全是样子活。一分能耐,两分嘴,三分架子。能耐不行就动嘴,嘴顶不住还有架子撑着。他原先以为天底下的人都比自己强,从来不知自己这条辫子,把这些头头脸脸的人全划掠了。原来大人物,一半靠名,那名是哪来的,只有他妈鬼知道了。他开始信服自己的本领了。他高高兴兴走进院子,关上门,站在当院,拿桩提气,认认真真耍了一套祖传的一百单八式的辫子功。他愈发感到这辫子真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刚猛又轻柔,灵巧又恢宏,似有一股扫荡天下、所向无敌之势。他脑袋一晃,唰,辫子顺溜溜盘绕在头顶,这时他心里拱起一股暖乎乎的美劲儿,但冷静下来之后,又觉得这美劲儿里头,还是混着一些模模糊糊、说不清楚的不安。是啊,世上的事不知道的总比知道的多,想象的总比实在的容易得多。走着瞧吧! 七 广来洋货店的掌柜杨殿起 人像蜜蜂,哪儿开花往哪飞。 您点高时,乱哄哄一大团围住您,没法分清;可是等到您点低的时候,真假远近,可就立时看得一清二楚。天津卫有句俗话,叫做:倒霉认朋友。 这几个月,落了坯的玻璃花算尝到了倒霉的滋味。没人理他,也没人怕他。一个人,就是一股子精气神。像他这类人,没人怕,一切全完。他没胆子在估衣街上露面了,那里的威风、便宜、势头、气候,连侯家后大小店铺以及姑娘班子里的油水,一概都叫死崔霸去。他后悔,当年他势头最硬时,没借着死崔打坏自己一只眼,把他废了。现在干瞪眼、生气,也没辙。谁叫自己栽给傻二?怨谁,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往往坏事的根由还是自己。 他不敢再去找人帮忙,戴奎一,王砍天、柳梆子,全弄得身败名裂。他指望索天响打败傻二,谁想到这祖师爷竟是唬牌的。索天响挨了一辫子,露了馅,回去后,家里边差点叫徒弟们端了。傻二"神鞭"的威名便加倍叫响。人们一谈起"神鞭",自然扯到玻璃花。就是他在皇会上一闹,才惹出这条"神鞭",要不傻二今天还在卖炸豆腐,埋没着呢!因此无论谁说神鞭,还都得从他那天"四脚朝天"的大跟斗说起。愈是要把神鞭说神了,就愈得把他说得惨些。他还能牛气起来?只有甘心当小狗子。 有一天,他没钱花了,就来到东北城角三义庙左近的展家,敲后门,找飞来凤借钱。胡妈出来拿一包碎银子,说是二奶奶给他的。他觉得这样有点像打发要饭的,又一想自己当下还不如要饭的呢,便接过银包,对胡妈说:"告诉你家二奶奶,钱花完了,还来找她。"他用这些银子混了二十天,花完了,真的又来敲后门,胡妈出来告诉他:大奶奶把二奶奶锁起来了。他不信,以为飞来凤不理他,便隔着那堵磨砖对缝的高墙,往里边扔砖头,把院子里的金鱼缸砸碎了,引出展家几个男仆要抓他,吓得他一口气跑到海河边,在盐坨里藏了一天一夜,饿了就抓点盐末子往嘴上抹抹。第二天清早才爬出来,刚走到宫北,忽听有人叫"三爷"。他心里一惊,因为这几个月没听人叫他"三爷"了。扭头瞧,原来是广来洋货店的掌柜杨殿起。 杨殿起专门倒腾洋货,卖美国斜纹布、英国麻布、日本的t字布和绉纱。各国的瓷器、金属器、纸张、烟卷、针线等等小商品也够齐全,这几年,喜好洋货的人渐渐多起来,有人见洋货得使,有人买个新鲜,有人拿洋货为荣,这就使他的买卖愈做愈赚钱。他还带手收罗土产的红枣、黄麻、驼毛、花生、蚕茧、草帽辫、牛皮羊毛以及骨角等等,卖给洋人运出海去,得利也不少。那年头,没有进口出口一说,实际上进出口全都叫他包了,做的是来回都赚钱的买卖。这人细高挑儿,小白脸儿,目光锐利,精明外露,脑子快得很。他在紫竹林里结识不少洋人,能说几种洋话,家里用的、摆的、拿的、吃的,净是稀奇好玩的洋玩意儿,叫洋货迷们看了眼馋。有时他还陪着蓝眼睛、红胡子、金头发、白手套的洋人们在城里城外逛一逛,比洋人更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那时,攀上洋人算一种荣耀。站在洋人堆里,自己也觉得比中国人高一截儿。别看玻璃花喜欢洋货,在杨殿起看来不过是个土鳖。不过,杨殿起来船运货,必须同玻璃花这类人打交道。玻璃花也常弄点古董玩器,来和杨殿起换些新鲜洋货,这样一来二去,两下就算很熟了。 杨殿起把玻璃花请到后屋,茶水点心照应,一口一个"三爷",却绝口不谈玻璃花当下的处境。 玻璃花心想:"自己的事,有耳朵不聋就能知道,多半这小子刚打外边做生意回来,还没听到自己的事,不然不会这么待承他。买卖人无论看货看人,都瞧行情,但如果姓杨的真不知道,就该唬着他。 "三爷新近又弄到嘛好玩意儿?"杨殿起问。 "好玩意儿倒是常有。估衣街上那些老板掌柜的,哪个弄到新鲜东西不孝敬我?"玻璃花说。 杨殿起粉白的脸上浮现一丝嘲笑,才出现又消失了。他接着问。 "有嘛,拿一样瞧瞧。" 玻璃花忽然想到飞来凤送给他的那块怀表在身上,便掏出来往桌上一撂,说:"瞧吧!"这神气,好像还有十块八块。 杨殿起根本没伸手去摸,只用一种不以为然的眼神扫一下,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鸡心样的洋缎面的小匣子,也放在桌上: "你瞧瞧我这块,打开——" 玻璃花也想装得吃过见过,不去动,但心里痒痒,止不住动手打开匣子,里边平放着一块辉煌锃亮、式样新奇的大怀表,个儿大,又讲究。自己那块表摆在旁边,就像不入品的小乡甲站在人家一品中堂身边一样。杨殿起从匣里拿起表来,用手指轻轻一推表壳上的小小的金把儿,里边居然发出比胡琴还好听的悦耳之声。玻璃花看得那只花眼珠都冒出光来。杨殿起对他说: "这比你那块画珐琅的怎样?三爷,你听了别生气,你那块是平平常常洋货,我这块在洋货里才是上等的。这叫-推把带问。瞧!镂金乌银壳,打点打刻不打分,一个钟点打四次,每刻一次。你要想问几点,不用看,一推这把儿,响几下,就是几点。" 杨殿起说着又推一下小金把儿,叮叮当当打了八下,墙上的挂钟的时针正指在"8"字上。 "里边好像有个人儿。"玻璃花情不自禁叫起来。 "比人报得还准!人还有遗忘的时候呢。" 杨殿起笑道。 "嘛价儿?"玻璃花问。 杨殿起说:"这是押箱底的宝贝,哪能卖呢?"说着把表收在匣里。匣子却摆在玻璃花面前。 玻璃花忍不住总去瞅,一瞅心里就像有个小挠子。挠他的心。他瞟了杨殿起一眼,忽然说道: "你他妈别来这套,不想出手你给我看?你箱子里决不止这块表,还不是装满了洋货!" 杨殿起笑而不答,好似默认了。跟着把话扯到另一件事上去: "您那两个小铜炉还在手里吗?" 于是两人斗起法来。杨殿起一边贬他的铜炉是宣德炉,年份太浅,一边还追着要。这铜炉原是北大关落子馆唱莲花落的一斗金孝敬他的。他曾经拿这炉子,打算和杨殿起换一副玳瑁架的洋茶镜,没有成交,这次又嚼了半天舌头,还是没谈妥。杨殿起掏出一个洋指甲剪子,嘎嘎剪指甲,玻璃花头次见到这稀奇玩意儿,看得入了迷,再也沉不住气了,说拿自己两个铜炉加上飞来凤给他的珐琅表,换一块"推把带问"的怀表,外加这指甲剪子。杨殿起觉得很合适了,但仍不吐口,非要玻璃花把铜炉拿来细看一看再说。 "我那两个炉子存在一个小混混家,今晚我去取,明早给你送来。" "那好。明早我正要你跟我走一趟。"杨殿起说。 "哪儿?" "紫竹林。" "干嘛去?"玻璃花一怔。紫竹林是洋人的租界,那时候,一般人都怕去租界地。 杨殿起笑了。 "瞧你,喜欢洋货,却怕洋人。我不告诉你,但准有你的好处。" 玻璃花脖梗一歪说: "三爷怕过谁?好处不好处,咱爷们儿不在乎,你得说明白,嘛事?" "有位洋大人要会会神鞭。你不是跟他交过手吗?洋大人请你去说说,神鞭那小子有嘛绝活,这还不容易。你就劲还可以逛逛洋场。" 玻璃花一听这话才明白,原来杨殿起早就知道自己的景况。他没给自己白眼,是因为有用于自己。准是洋人给他什么好处,他才为洋人找自己的。好小子!想白使唤人,没那样便宜事!"他就故意说自己明天有事去不成,想挤杨殿起现在就拿出表来,杨殿起立刻明白玻璃花这点蠢念头。他换了一种教训人的口气说: "你挺明白的人,怎么犯傻了?这洋大人是东洋武士,要找神鞭打一架。你琢磨,咱国货抵不上洋货,国术哪能抵得过洋术?这东洋武士要把神鞭撂倒,你三爷不是又精神起来了,这事情一半也是帮你的忙哪!难道你打算后半辈子就这样窝窝囊囊下去了?东西算嘛?都是身外之物,再说,我还能少你的?" 玻璃花一晃脑袋,登时明白过来,马上答应明天去紫竹林。他把桌上的点心全划掠到肚子里,起身走出洋货店,乘着肚里有食,胡混一天,天擦黑就去金钟桥边那小混混家去要铜炉。他踢开门,掏出一把刀子在自己胳膊上划一道,鲜血直淌。小混混以为玻璃花报复来的,"扑通"趴在地上直叩头,没想到玻璃花开口却是要铜炉。他当即拿出铜炉来,用纸包好,交给玻璃花。玻璃花见床上放着一顶崭新的珊瑚顶子的小帽翅,不知这小混混打哪抢来的,他顺手操起,扣在头上就走了。 八 出洋相 转天大早,玻璃花换上出会那天不中不洋的打扮,袍子外边特意套上飞来凤送给他的那件洋马褂,来到广来洋货店。杨殿起见了就笑道:"袍子外边怎么还套上西服坎肩?哈哈哈哈,到洋人那儿去,哪能这种打扮,甭说你这套行头不伦不类,就是穿上地道的洋装,在洋人眼里也是中国人,洋人反而看不上。" 杨殿起的穿装是顶顶考究又华美的国服。横罗大褂,拷纱马褂,两道脸儿的银缎鞋,一码崭新,用料上等,做工更是精致讲究。腰带上坠着九大件:班指啦,怀表啦,笔筒啦,眼镜啦,胡梳啦,鼻烟壶啦……一概装在镶金嵌银的绣花套子里,下边垂着八宝滚苏,一走三摆,手里还拿着一把香妃竹的绢面扇,上边有字有画。 "好啊,铃铛寿星全挂齐啦!"玻璃花叫道,"八大家的老爷们也不过这一身吧!" 杨殿起笑一笑,没吭声。 玻璃花觉得自己跟人家一比,就露穷相了。这要在过去,他准得开口向杨殿起借身行装,现在不知为嘛,舌尖嘴皮都不硬气。他一面脱去洋马褂,一面把纸包的铜炉交给杨殿起。杨殿起打开一看,就说:"呀,那天我在灯下没看清楚,一直以为是宣德炉,谁知竟是假宣德,你瞧这锈,都是浮锈,纯粹是做出来的;再看底上的字儿,多赖!算了算了,带去当做见面礼送给洋大人吧!"说着交给同去的小伙计。 "你他妈别拿它借花献佛,我没钱时,还指着它当点钱花呢!"玻璃花说。 "你堂堂三爷,干嘛说话露这种穷气。我嘛时候叫你流过血?和你交朋友,就得认赔!你凭良心说,是不?" 杨殿起说着笑着,两人一同穿过二道街,来到河边,那里早停着一辆大胶皮轮子的东洋马车。两人钻进四面透亮玻璃车篷,伙计登上车尾的踏板上,车亻夫"当——叮"一踩罐子样的大铜车铃,车子直上新修官道,刷刷地奔往东边的紫竹林租界。 玻璃花几年没进紫竹林,隔着玻璃窗子认出道边的江苏会馆、风神庙、高丽馆,以及邢家木场堆成大山小山似的蒿杆木板,溜米厂晾晒的东一片西一片的白花花的小站米,还都是老样子。可是一进马家口,满认不得了。洋房、洋行、洋人,比先前多许多。各式各样的洋楼都是新盖的,铺子也是新开张;那些尖的、圆的、斜的楼顶上插着的洋旗子,多出来好几种花样。还有一些树直花斜的园子,极是雅静;路面给带喷嘴的洒水车淋湿,像刚下过小雨,又压尘,又潮润,男女老少的洋人,装束怪异,悠闲地溜达,活像洋片匣子里看的西洋景。玻璃花恍惚觉得自己留洋出海,到了洋人的世界中来。 杨殿起叫车亻夫停了车子。两人下车,伙计付了车资。没等玻璃花闹明白这里原先是哪条道,忽然一个东西飞来,又硬又重,"啪!"地一下砸在他的腮帮上。他晕晕乎乎,还以为是谁扔来的砖头,前几天,在东门里就不明不白挨了一下,多亏歪了,砸在肩上。他捂着生疼的脸大骂: "操你姥姥,都拿三爷不当人!" "别乱骂,这是洋人玩的球。"杨殿起说着,拾起一个毛茸茸球儿给玻璃花看,"瞧,这叫网球。" 只见左边一片绿草地上,一男一女两个洋人,中间隔着一道渔网似的东西。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个短把儿的拍子,朝他咯咯笑,那男的愈笑愈厉害,索性躺在地上,笑得直打滚儿,一会儿肚子朝上,一会儿屁股朝上。那女的边笑边朝这边喊着洋话。杨殿起也朝他们喊洋话。 "你说的嘛?"玻璃花问。 "他们向你道歉,我说别客气。" "客气?他打了三爷,就该赔罪!" "您真不明事理。洋人能朝你笑,还道歉,就算很客气了。我看这两个洋人年轻,要是年岁大的,对你客气?不叫狗来轰你,就算你走运。" "我他妈要是不客气呢?" "叫白帽衙门的人碰见,起码关你三个月,还得挨揍,挨饿,外带罚银子。行了,三爷,别瞧您在天津城算一号,在这儿,随便一个洋人,就比咱知府大三品。这儿不是咱的地盘。咱平平安安,把东洋武士请去给您消消那口气,比嘛不强!" 玻璃花捏捏这又硬又软、挺稀罕的球儿,说道: "行,三爷不跟他生气。但也不能白挨这一下,这洋球归我啦!" 他扭身刚要走,那女洋人穿着白纱长裙,像个大蝴蝶,跑上来两步,喊几句洋话。杨殿起叫玻璃花把球扔给她,少惹麻烦,玻璃花心里窝囊,也没辙,发泄似的把球狠狠扔过去,口中骂道: "拿彩球往你三爷头上砸,三爷也不要你这臭娘儿们!" 那边两个洋人都不懂中国话,反而笑嘻嘻一齐朝他喊了一句洋话。玻璃花问杨殿起: "他们说嘛?三块肉?是不是骂我瘦?" 杨殿起笑着说: "这是英国话,就是-谢谢-的意思。这两个洋人对你可是大大例外了。我来租界不下一百次,也没见过这么客气的!" 嘻嘻,玻璃花心里的怒气全没了。 没走多远,杨殿起引他走进一座洋人宅院。头缠青布的黑脸印度仆人进去报过信,他们便登上摆满鲜花的高台阶,见到一个名叫"北蛤蟆"(实际叫"贝哈姆",是玻璃花听了谐音)的洋人,秃脑袋,黄胡子,挺着松松软软的大肚子。人挺和气,总笑,还是哈哈大笑,好像觉得一切都很好玩。此外,还有两个上了岁数、身上散香气的洋女人,眼珠蓝得像猫,腰细得像葫芦,仿佛一碰就折。玻璃花头次在洋人家做客,真有点儿蒙头转向。特别是处处洋货:洋房、洋窗、洋桌、洋椅、洋灯、洋书、洋画、洋蜡、洋酒、洋烟和种种古怪有趣的洋零碎,叫他眼睛花得嘛也看不清楚,而且一半连名字也叫不上来。连养的一只长毛的花花大洋狗也隔路,趴在地上看不出哪儿是脑袋。以前,弄点洋货,好比大海捞鱼,这次算是掉进"洋"海里了。 杨殿起和北蛤蟆去到另一间屋,不知干嘛,甩下玻璃花一人。他正好得机会把这些洋玩意细心瞅一瞅,否则就白来了。他一眼先瞧见桌上有个黄铜小炮,心想多半是个小摆件,好奇地一按炮上的小钮,"卡"一下,从炮口射出一个东西,掉在地上,吓他一跳,再看原来是根洋烟卷。他把洋烟卷拾起来,却怎么也塞不回去了。他以为自己把这东西弄坏了,便将烟卷揉碎,偷偷掖在坐垫下边。他老实地坐了一会儿,不见人来,斜眼又见手边有个倒扣着的小银碗,上边有柄,柄上刻着两个光屁股的女人。他轻轻一拿,只听"叮叮叮"响,原来是铃铛。应声就有一个大胡子的印度人跑进来,瞪圆眼睛对他说话,他不懂,以为人家骂他,可这大胡子立即端来一杯又黑又浓又甜又苦的热水。 他不通洋话,吃亏不小。杨殿起和北蛤蟆有说有笑,有来道去。那北蛤蟆对杨殿起腰上拴的九大件感兴趣,从进门到出门,不断地摸摸这个,捏捏那个,不住地怪声呼叫,还拉来那两个女人看,好像见到什么宝贝。他坐在一旁,不知做什么,又不懂得洋人礼节,只好随着杨殿起去做去笑,人家点头他点头,人家摇头他摇头。一举一动都学人家,可活活累死人。后来北蛤蟆似乎对他发生了兴趣,总对他笑。到底是喜欢他,还是他脸上蹭了黑?弄不明白。一直到他与杨殿起告别时,北蛤蟆连说几声"白白",又看着他,拍着自己的秃脑壳狂笑不止。 杨殿起进紫竹林,就像回老家,东串西串,熟得很,也神气得很。他叫玻璃花在一个尖顶教堂门前稍稍等等,自己进去一阵子才出来,然后带他往左边拐两个弯,再往右拐三个弯儿,走进一家日本洋行。这儿从院子到走廊都堆着成包成捆的中国药材、皮货、猪鬃、棉花之类。打这些冒着各种气味的货物中间穿过,在一间又低矮又宽敞的屋子里,与洋行老板喝茶。杨殿起换了一口日本话与老板谈了一会儿,老板起身拉开日本式的隔扇门,只见当院一张竹榻上,盘腿坐着一个穿长衫的日本人,垂头合目,似睡非睡,倒挺像庙里的老和尚打坐。 洋老板会说中国话。他告诉玻璃花,这就是东洋武士佐藤秀郎先生。跟着,洋老板朝佐藤咕咕嘎嘎喊了几句日本话。 佐藤把他谢了顶的脑袋一抬,露出一张短脸;眼儿一睁,一双藏在眉棱子下边的鹰眼,灼灼冒光。他双臂一振,像只大鸟,款款跳下竹榻,立在地上,原来是个矮子,矬身短腿,胳膊奇长,评书上说刘备"两手过膝",原来世上真有这样的人。这家伙阴森森,真有点吓人。 洋老板叫玻璃花讲讲神鞭的能耐,玻璃花虽与神鞭交过手,又亲眼见过神鞭大败戴奎一、索天响等人的情景,但至今他也没弄明白那辫子怎么来怎么去,一闭眼只觉得晃来晃去,有如一条蛇影,此时,他为了在洋人面前表示自己是有用之人,便把那神鞭真真假假、云山雾罩地白话一通,直说得比孙猴子的金箍棒还厉害。 没料到,东洋武士听得上了火,他叫人拿来一杆赶大车的马鞭,交给玻璃花,叫玻璃花抽他。玻璃花哪敢。 洋老板说: "佐藤先生叫你抽,你自管用劲抽。" 杨殿起也说: "东洋武士瞧不起没能耐的,你不抽我抽。" 玻璃花心想,三爷不抽你是客气,打便宜人谁不会。他挽起袖口,抡起鞭子死命朝佐藤抽去。"啪!"一响,并没抽上佐藤,鞭梢好像挂在什么地方了,抬头看看,头上无树,也没有别的东西缠绕,再一瞧,原来给佐藤抓在手里。玻璃花吃惊地叫出声来: "这——" 佐藤已撒开鞭梢,叫他再抽。他一鞭鞭,上下左右地,一鞭比一鞭狠。但每一下都给佐藤抓住,出手之快,看也看不清。玻璃花把鞭子扔在地上,抱拳说: "佩服,佩服,佐爷!我没见过这种本事。" 杨殿起笑道: "你就知道洋货好。洋人不强,洋货能强?!" 老板把这些话翻译给佐藤,佐藤脸上毫无得意之色,大声喊来四条身材矮粗的日本汉子,看上去个个结实蛮勇,一人手里一杆长鞭。四人站四角,挥鞭抽打佐藤,佐藤左腾右跃,鞭子渐渐加快,佐藤的身子化成一条鬼影也似,分不出头脚,却没有一鞭沾上他。只听得鞭子在空气里挟带劲风的飒飒声。玻璃花看得发晕,一只眼显然更不够使的了。 忽然,鞭影中发出佐藤一声怪叫,佐藤就像大鸟从中闪电般地蹿出来一样转眼间落在竹榻上。四条日本汉子傻站在那里,鞭子挥不动,原来四条鞭子的鞭梢竟给佐藤挽个扣儿,扎结在一起了。 杨殿起大声叫好称绝。玻璃花连"好"都喊不出来,为表示自己不是外行,他琢磨一下对佐藤说: "佐爷,原来您练的是专门抓小辫!" 佐藤秀郎不答话,神气却傲然,好似天下所有人的辫子都能叫他抓在手里。玻璃花真算不白来,大开眼界,由此便知,天底下,练嘛功夫的人都有,指嘛吃饭的也有。当下,佐藤拜托玻璃花,送一张战表给神鞭傻二,约定三日后在东门外娘娘宫前的阔地上比武,到时候不到人就算认输。玻璃花见有这样的后戳,胆气壮起来,答应把战表交给那傻巴手里,把话捎到那傻巴的耳朵眼里。随后,杨殿起又用日本话同老板佐藤说了一小会儿,玻璃花插不上嘴,有些气,想杨殿起这小子不是有话背着自己,便是有意向自己炫耀一通洋话。分手时,玻璃花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土鳖,就把刚才从"北蛤蟆"那里听来的两个字儿的洋话说出来: "白——白!" 这一来,反弄得日本人大笑。 在返回城去的马车里,玻璃花问杨殿起,洋人为嘛总笑自己。杨殿起说: "三爷不知,洋人和咱中国人习俗大不相同,有些地方正好相背。比如,中国人好剃头,洋人好刮脸;中国人写字从右向左,洋人从左向右;中国书是竖行,洋书是横排;中国人罗盘叫-定南针-,洋人叫-指北针-;中国人好留长指甲,洋人好剪短指甲;中国人走路先男后女,洋人走路先女后男;中国人见亲友以戴帽为礼,洋人就以脱帽为礼;中国人吃饭先菜后汤,洋人吃饭先汤后菜;中国人的鞋头高跟浅,洋人的鞋头浅跟高;中国人茶碗的盖儿在上边,洋人茶碗盖儿在下边。你刚才在贝哈姆先生家把碟子当碗盖,盖在茶碗上,当然人家笑话你了。" 杨殿起说这些话时,有一股精神从小白脸儿直往外冒。 "你敢情真有点见识!"玻璃花感到自惭不如。可是他盯了杨殿起的脸看了两眼,忽然说道,"我明白了——你小子原来两边唬——拿中国东西唬洋人,再拿洋货唬中国人。今儿你腰上拴这些铃铛寿星,就是为了唬北蛤蟆的。对不对?哎,我那两个铜炉子呢?" 杨殿起没说话,从怀里摸出两样东西给他。一样是指甲剪子,一样是块亮闪闪的金表,正是昨天见到的那种"推把带问"的。但不是昨天镂金乌银壳那块,而是亮光光、没有做工的镀金壳,显然是杨殿起刚从洋人手里弄来的。 "你小子,拿我那两个铜炉换了几块表?"玻璃花问。 杨殿起看他一眼说:"你不要就别攥在手里,拿来!我把那两个假宣德还你。你知道我往里搭进多少东西?一大挂五铢钱,还有一盒子血浸铜浸的玉件!" "好小子!反正真假都由着你说。你和北蛤蟆跑那屋捣嘛鬼,我也不知道。认倒霉吧!"玻璃花推了一下表把,放在耳边,美滋滋地听一听,随即把表揣在怀里,链卡子别在胸前。 "你可还得给我再搜罗些铜佛、胆瓶、字画什么的。我——还有些好玩意儿,你见也没见过呢!"杨殿起说。 玻璃花身子随着车厢的摆动,眼瞅着在胸口上晃来晃去的金表链,听着杨殿起的话,忽然精神抖擞起来: "等东洋武士打赢,三爷我翻过把来,咱他妈就大折腾折腾!" 九 佐爷的本事是抓辫子 四名长衣短裤的日本汉子在娘娘宫前的阔地上,用刀尖划个大圈,场子就打出来。不管人多挤,谁的脚尖也不敢过线。 这儿,除去山门对面的戏面不准上人,四边的楼顶、墙沿、烟囱,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还有些人爬到过街楼"张仙阁",推开窗子往下瞧。只见东洋武士佐藤秀郎和神鞭傻二面对面站着。东洋武士浑身全黑,短身长臂,鼠面鹰目,那样子非妖即怪。傻二还是宽宽松松一件蓝布大褂,辫子好像特意用蓖麻油梳过,上松下紧,辫梢夹进红丝线头绳,漂漂亮亮盘在顶上。人们都盯着他这神乎其神的辫子,巴望亲眼看见他显露神功。 东洋武士一抬手,玻璃花捧上一根碗口粗、四尺长、上平下尖的木桩子。东洋武士接过木桩,尖儿朝地,拿拳当锤,哐、哐、哐、哐,硬往下砸,眼见木桩一寸一寸往地下扎。这一出手就把人们看呆了。玻璃花高兴地又喊又叫。 玻璃花纯粹傻蛋一个。前三天说好,今天比武,日本洋行的老板不来,这边全靠杨殿起和玻璃花照应。杨殿起还得当翻译。偏巧昨晚杨殿起说铺子里有急事,坐船去了宁河的东丰台。玻璃花哪知道杨殿起由于天津人自打咸丰九年望海楼那桩教案,仇洋的情绪好比涨满的河水,使点劲就会溢出来,他怕招惹众怒,耍个滑儿躲开了。玻璃花竟然挺美,他以为杨殿起不在,日本人又不懂中国话,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傻二,瞧!今儿东洋的哥儿们,替三爷我拔撞来了。怎么样?三爷的路子野不野?今儿叫你小子明白明白,是洋大人神,还是你那狗尾巴神。看谁还敢骑着三爷的脖梗子拉屎!谁他妈恶心过三爷的,今儿东洋哥儿就替三爷出气!哎,傻巴,你怔着干嘛?" 傻二确是有点发怔。 大前天,有人把战表包块砖头扔进他家院子,他就怵头。为嘛?说也说不明白。反正那时候中国人怵洋人,谁也不知道为了嘛。有原因就有办法,没原因就没办法。直到昨天后晌,他还犹犹豫豫,依然没有回表应战。这当儿有人敲门,他坐在屋里没开门,转眼却见一个人站在跟前,就是一阵风刮进来,也没这么快。这人身材瘦小,鼻子奇大,单看目光透彻的双眼,就知有修行深厚的功夫在身。没等他开口,这人纵身往后一跃,竟然毫无声息地贴在墙上,两腿离地三四尺,原来他左手的无名指勾在墙壁的钉子上,凭借这一指之力自由自在地悬起整个身体,就像蜻蜓落在上边一样,这功夫可是天下少见的。这人笑嘻嘻对他说: "我看你的神气不对。哥儿们,难道你怵洋人?那你还算不上一条好样的汉子。洋人不过眼珠、头发、皮肤的颜色和咱不同,说话两样,至于其它么——喜怒哀乐,行止坐卧,吃喝拉撒睡,还不都和咱一样?他们吃饱不打嗝儿,受凉不打喷嚏,睡觉不打呼噜吗?要说能耐,各有各的长处;要说比武打架,非压他们一头不可。哥儿们,论功夫,你在我之上。可是我都不把洋人当回事,你呢?咱初次见面,总不能叫我把你看尿了吧!尿给谁,也不该尿给洋人!洋人的武功再各色,总离不开手眼身法步,你只要留神他用嘛法子,破法拆招,保你打赢。何况你还多一条辫子呢……哎,兄弟,你给我把扇子,这天跟下火差不多。" 傻二转身拿扇子,边问: "师傅尊姓大名?" "鼻子——李。" 只听这三个字,回身已然不见墙上那人。头两字"鼻子——"声音还是在那面墙上,最后一个"李"字,已经是从门外传进来的。 原来此人竟是赫赫有名的鼻子李。轻功盖世,名不虚传。人家既然如此看重自己,胆气也就足了。至于人家说功夫在自己之下,也并非一般客套话。这种有真本事的人,总爱把自己藏在别人后边;没真本事的人才总往前窜,生怕丢掉自己。怕人忘掉是最悲惨的事——这是题外的话了。 且说这时,东洋武士已经把木桩子砸进地里一尺半,地面上露二尺半,他双臂一展,落在木桩上,像只老鹰落在旗杆顶上。他并不进攻,而是朝傻二比划两下,叫傻二进招。傻二想到鼻子李嘱咐他的话,用心琢磨对方的招法,悟到这东洋武士身材矬小,够不上自己的发辫,故此先立个木桩,站在桩上,居高临下,逮机会好捉自己的辫子。傻二看破对方招数,也就马上有了对策,他纵身贴前,拳掌并用,就是不动辫子。东洋武士手法极快,把他的来拳来掌,一一抵住,而那双鹰眼始终死盯着他头上的发辫。傻二主意拿定,不到紧要关口,决不使唤神鞭。东洋武士也看透了他的用意,故意卖个破绽,待傻二贴前,猛出双掌,快若迅雷疾电,傻二赶忙招架,两双胳膊顿时绞在一起,傻二的左腕被拨在中间,只要对方发力,就可能被拨断。使辫子!他刚一动念,辫子已经抽在东洋武士的脸上,这一下,打得东洋武士立即松开双臂,身子一晃,险些掉下木桩,但傻二这一辫子打出去,似乎感觉辫梢碰到什么,这是东洋武士的手!他立即明白东洋武士今天憋足劲来捉自己辫子的,挨了打也没忘了抓他的辫子。他变个招数,不用横抽,而是如蛇出洞,寻到空隙直戳出去。软软一条辫子,使得像铁杆扎枪,刚猛异常。玻璃花在一旁叫道:"佐爷!小心辫梢扫眼睛!"东洋武士不通中国话,怔了一下,就给傻二的辫梢飞快地戳上眼睛,不等他睁开眼,傻二抡起辫子就抽,"啪!"声如劈天,打得东洋武士在木桩上转了两圈,若不是脚下有根,早跟土地爷热乎去了。 这两下把东洋武士打糊涂了,他闹不清辫子的来龙去脉,甚至不知这辫子究竟在哪儿。可是他忽然见傻二的辫子一甩,像棍子一样横在自己眼前,东洋武士见这机会绝好,出手抓辫,指尖将将沾上辫子,这辫子又变成链条在他手腕"刷"地缠了两道。跟着傻二来个"狮子摆头",硬把东洋武士从木桩上甩起来,同时一掌打在东洋武士胸口上。这一掌为了不叫东洋武士借机抓他辫子,因而运足气力,锐不可当,直把东洋武士晕头转向地扔在对面的戏台上去。就这一瞬,傻二已然站在那木桩上,神鞭乌光光又松松地绕在肩上,双手倒背,神气顶足,好像站在那儿看戏。 在众人叫好和哄笑中,东洋武士就像名丑刘赶三,傻乎乎立在戏台上。不知谁大喊一声:"打他妈洋毛子呀!"跟着一大群人跳进场子和四条日本汉子打成一团。看热闹的人见闹事了,有的往南跑,有的往北跑,反而挤成大瞎团。一时拳飞棒舞,不知谁揍谁。死崔忽然带着一帮小混混,冲进人群,围住玻璃花,一把将他胸前的金表夺去,跟着混混们手舞斧把、竹竿、门栓,把玻璃花打得杀猪一般嚎叫,一直把嗓子喊劈了,出不来声音。 十 它本是祖宗的精血 傻二鞭打东洋武士,不单威震津门,也落得美名四扬。本地乡绅送来厚礼和钱帖,才子们送来条幅对联,还有梅振瀛写的两块大漆描金的横匾。一块是"张我国威",一块就是这"神鞭"二字,尤其这"神鞭"写得尤见气势。"鞭"字最后一捺甩出来,真像傻二的辫子一甩那股劲——又洒脱又豪猛。可惜他房小屋低,没处悬挂,本地的山西、闽粤两家会馆就召集买卖人募捐银钱,张罗泥工瓦匠,给他翻盖房屋。因为他这一鞭,压住了洋人的威风,也压住了洋货如潮、猛不可当的势头。一连多少天,卖国货的铺子盈利眼看着往上增。故此,无论傻二怎样推卸,也推不掉众人这份盛情。紧接着,就有更多好武少年求他开山收徒,传授神功。他祖辈的规矩在,非子不能传的。但不知谁在外边嚷嚷,说他大开门庭,广收弟子。每天叩门拜师的人很多,杂七杂八,嘛样都有。有的脑袋后边的辫子不比老鼠尾巴长多少,毫不自量,也要学辫子功。有一天,来一个黑脸的胖大汉子,辫子比棒槌粗,长得几乎挨地,竟然比傻二的神辫还长。傻二愈看愈不对,上去一抓,掉下来一多半,原来掺了假发!傻二没工夫和这些人胡缠,便关上门,门板上贴张黄纸,写明不收徒弟。可外边照样有人自称是他的嫡传弟子。大仪门口的益美丰当铺迎面墙上挂出一条大辫子。说是当年"傻二爷"送的。下边贴张红纸,写着"神鞭在此,百无禁忌"八个大字,引得不少人去观看,说真说假,议论不已。后来各买卖铺一窝蜂都挂出辫子来,也就没人再论真假了。 市面上闹得这样厉害,傻二是凡人,凡人不能免俗,难免得意洋洋,迷迷糊糊像驾了云,他想自己出人头地,穿着打扮都得合乎身份,便在人家送来的礼品中,择了一套像样的袍褂,刚要试穿,忽听门外传来拨动椽头的声音,知道这是担挑儿剃头刮脸的王老六。自己也正该把辫子精心梳洗整理一番,便开门把王老六招呼进来。 王老六是宝坻县人,本领出众。据说他当年在老家学艺时,师傅叫他抱着挂霜的老冬瓜剃,只准剃去瓜皮上的一层白霜,不准划xx瓜皮。老冬瓜都长得坑坑洼洼,练过这一手才算真本事。王老六在西头一带,走街串巷二十多年,没听人说他划破过谁的头皮,可他今儿有点反常,不一会儿已经在傻二的头上划破五条口子;每划破一道口,就赶紧用胰子沫堵住,不叫血出来,杀得头皮好疼。傻二抬眼见王老六握剃刀的手直抖,便问: "你怎么啦?" 这话问得直。王老六以为傻二看出自己心里的鬼来,扑腾跪在地上,浑身都抖起来,声音都发抖: "您饶了我吧,傻二爷!" 傻二摸不着头脑,但觉得事情里边有事,往深处一追,王老六招出,原来玻璃花和杨殿起把他找去,说洋人要花一千银子买傻二头上的辫子。他们先给王老六十两,待王老六割下辫子,再把赏银补齐。王老六一时贪财应了这事,临到动手心里又怕起来。王老六说到这儿,把头磕得山响,掉着泪说: "不管您打我骂我,还是饶了我,从今儿我都再不在天津卫挑担剃头了。我白活了六十岁,什么发财的机会没碰上过,如今十两银子就把我买了。别看我岁数大,到老不做人事,也不算人!" 这事叫傻二听了吃惊不小。 他好言把这财迷转向的老东西安慰一番,打发走后,西城的金子仙来访。这位金先生在各大南纸局挂举单,卖字画,自然一手好字好画,以画"八破"称名于世。这八破,即破碎的古瓶,虫咬的古书,霉烂的古帖,锈损的古佛,薰黑的古画,断残的古钱,磨穿的古砚和撕裂的古扇。他原先最爱吃傻二的炸豆腐,现在就自称是傻二的"老哥儿们",常来串门。每来必送一幅字,都是用最考究的红珊瑚笺帛写的。 傻二把刚刚发生的事告诉金子仙,并说: "我纳闷,他们割去我的辫子有嘛用?至多半年不又长出一条?" 金子仙慌忙说:"不,不,你快敲木头,这话不能说。这神鞭既是你父母的精血,又是国宝,焉能叫洋人弄去。"他沉一下,放缓口气说,"老哥儿们,虽说你神功盖世,要论您这人……我下边要说的话就有点楞了……" "你有话干嘛留在肚里!" "您——哩!您这人可算冥顽不灵。对外,看不明白世道;对己,看不明白……您这神鞭。" 傻二想一想,连连点头道: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你怎么看,说说。" 金子仙的话题非同一般,神色也变得庄重起来,皱成干枣儿似的眉头上,还颇有些忧国忧民之意: "如今这世道是国气大衰,民气大振,洋人的气焰却一天天往上冒。他们图谋着,先取我民脂民膏,再夺我江山社稷。偏偏咱们无知愚民,不辨洋人的奸诈,反倒崇尚洋人。就说市面上那些怪怪奇奇的洋货,都是海外洋人的弃物,愚民竟当做珍宝,怪哉!还有洋人的图画,徒有形貌,毫无神韵,更是无笔无墨,上无刘李马夏,下无四王吴恽,全然以媚俗取悦于人,愚民也好奇争买。有人瞧见,紫竹林一家商店摆着一件塑像,名号叫-为哪死-(维纳斯),竟是赤身裸体的妇人!这岂不是要毁我民风,败我民气!洋人不过都是猫儿狗儿变的,能有多少好东西?民不知祖,就有丧国之危!老哥儿们,您再想想自己头上这辫子,哪来这样出神入化?您自己也说过,想到哪儿,辫子就到哪儿,想多大劲儿,辫子就多大劲儿。凡人岂有这样的能力?这本是祖先显灵,叫你振奋国威民志,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洋人想偷神鞭,意在夺我国民之精神!身上毛发,乃是祖先的精血凝成,一根不得损伤。您该视它为国宝,加倍爱惜才是。老哥儿们,我看您为人过于憨厚,凡事不计利害,怕您吃亏,才不管您爱不爱听,把话全扔出来!" 这一席话,已然使傻二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人们常说,神呀,仙呀,灵呀,魂儿呀,现在竟都在自己身上。他瞥一眼自己的辫子,仿佛弄不明白是嘛玩意儿了。好像脑袋后边拖着的不是辫子,而是整个大清江山那么庄严,那么博大,那么沉重。但再寻思寻思,这事情确乎有点神。谁有这辫子,谁又听说过这样的辫子?一时,他有种当皇上那样的气吞山河之感。还有种感觉——那时没有"使命感"这个词儿——他就是这种自我感觉。他心想,既然自己的功夫不能外传,就该赶紧娶妻生子,否则便会打他这儿中断了祖辈传衍的神功,对不起祖宗。他见金子仙是个古板人,循规蹈矩,能信得过,便拜托金子仙帮他找个媳妇。金子仙家正好有个老闺女,就送过门来。这女人名叫金菊花,模样平常,人却勤恳诚实,对他的辫子真当做宝贝一样爱惜,三日一洗,一日一梳,为了安全,剃头的事都由她自己来做。梳洗好拿块蛋黄色绣金花的软绸巾包上;还专门缝个细绢套,睡觉时套上,怕压在身子下边挫伤了。逢到场面上的事该出头露面,她在这辫子每一节都插上一朵茉莉花,香气四溢,黑中缀白,煞是好看。这女人就一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防备歹人意外偷袭,这样子极像四月初八城隍庙赛会上,各所看守古董玩器的童子。 十一 神鞭加神拳 光绪二十六年,有个歌儿唱彻天津城: 一片苦海望天津, 小神忙乱走风尘, 八千十万神兵起, 扫除洋人世界新。 这歌儿来得突然,事情来得更突然。天下闹起义和拳!但如果您要在那时候活过,身子叫在教的二毛子们当驴骑,眼见过知府大人在洋人面前不如三孙子,您又不会觉得义和拳来得离奇突然。俗话这叫:事出有因嘛! 清明一过,直隶省遍地义和神拳纷纷竖旗立坛。一入五月,文安、霸州、静海、丰润、青县、沧州、安次、固安等地团民,呼喇喇潮水般涌进天津卫,凭借着两丈高的城垣,与紫竹林的毛子们交上火。炮弹来来去去,像蝗虫一样飞。人都说义和拳能避洋枪洋炮,天津卫的哥儿们应声闹起来,把各个庙宇、祠堂、公馆、公所、学院,甚至大家宅院,全都占做坛口,镇守天津的总督裕制军弹压不住,换个笑脸,穿着朝衣补褂,方头靴子,向各路拳首三拜九叩行大礼。这一来,满街走的都是义和拳了。文官遇上下轿,武官碰上下马,叫这些平时仰头走路的大老爷们垂头丧气,小百姓们自然高兴。这时,像广来洋货店那样的字号,在"洋"字上边贴个"南"字;像玻璃花去紫竹林坐的那类东洋车,也改称做太平车。一切沾"洋"字都犯忌。信教的二毛子、三毛子、直眼们大都给团民们捉去,腿快的逃往租界。杨殿起虽然不在教,平时发了洋财,无人不知,他机灵得很,不等义和拳闹起来,便提早躲进紫竹林,后来"天下第一团"的首领张德成,用八十一条火牛往租界里一冲,他怕租界守不住,就随同贝哈姆的家眷坐轮船出海渡洋,从此不当中国人了。 这些日子,外边人都嚷嚷傻二去紫竹林拿神鞭打毛子,其实他一直呆在家。他心里痒痒,想摆个坛口,但又犯嘀咕,不大相信义和拳真能闭住洋枪洋炮。金子仙更是不叫他和乱民掺和一起。他整天闷在屋里,并不死心。 五月十七日,傻二在家,听大街上有人叫喊,传告各家用红纸蒙严烟囱,不许动火吃荤,三更时向东南方供馒头五个,凉水一碗,铜钱五枚。义和拳大师兄要到紫竹林去拆洋人大炮上的螺丝钉,如果马到成功,洋毛子的炮弹就落不到城里来了。不一会儿,又有人喊叫,各家都用竿子挑起红灯一盏,红灯照仙姑今晚要降神火烧教堂。傻二将信将疑,叫金菊花照样做了,一天一夜,竟然真的没有洋人炮弹落下来;当晚城那边果然起了大火,冒起三炷粗粗的黑烟,夹着一闪一闪的大火星子,直把东半边天都烧红了,比正月十五放烟火盒子还要辉煌壮观。一打听,原来是西门内、镇署前、仓门口的三座洋教堂,给红灯照借来神火烧着了。 转天,傻二在家中无事,忽听有人敲门找他。开门进来一个穿团服的矮小老头儿,倒梨样的圆脸儿,腰间别着一根九孔小管,自称是傻二老乡——安次县廊坊西边香芦村人。他忙请老头儿屋里说话。他不认得这老头儿,老头儿却知道他。因为老头儿和傻二的爹同辈儿。 "你听说一个外号叫-青头楞-的吗?"老头儿问他。 傻二想起,爹爹生前提到过此人,吹一口好笛,在村里的"吹歌会"领头。这会是纯粹的音乐会,红白喜事不吹,只在逢年过节演奏一番,讲求音调和味道。"青头楞"本姓刘,排行老四,由于头皮青得发蓝,乡人给他起了这个蚂蚱的绰号。傻二说: "原来您是刘四叔呵!" 老头儿高兴地咧开嘴唇,直露出牙花,连连点头。这刘四说,早在乡间就听说天津卫出了一个"神鞭",他猜到这是傻二爹,谁知这次到天津一打听,没料到傻二爹没了,但功夫已经传到他身上。傻二问刘四,怎么会猜到是他家。刘四说,天下还有谁会这独门奇功?跟着,他告诉傻二所不知道的事儿—— 传说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练一种问心拳,也是独家本领,原本传自佛门,都是脑袋上的功夫。但必须仿效和尚剃光头,为了交手时不叫对方抓住头发。可是清军入关后,男人必须留辫子,不留辫子就砍头。这一变革等于绝了傻二家的武艺。事情把人挤在那儿,有能耐就变,没能耐就完蛋。这就逼得傻二的老祖宗把功夫改用在辫子上,创出这独异奇绝的辫子功…… 刘四啧啧赞赏地说: "你祖辈有能耐,这一变,又是绝活!" 傻二好似一下子找到自己的根儿,心里十分快活,呼叫金菊花备些酒菜招待。刘四说,团有团规,不准吃荤、喝酒、逛窑子、诈钱财,违者挨一百杖,还要给赶出坛口。然后就问傻二身怀绝技,为什么呆在家,不去竖一杆旗,上阵灭敌,光宗耀祖。他正色说: "东洋武士都败在你手下,难道你还怕洋人?你匾上写着-张我国威-,挂在这儿给谁看的?你要是把这辫子当做古玩,它可就成死的了。如今,大男儿不去为民除害,以身报国,等啥?我老汉乡下还扔着一大家子人呢!" "您……今年高寿?" "整整七十啦!"刘四说,但乡下人操心少,活动多,吃新米鲜菜,都显得年轻硬朗。 "这样高龄也上阵吗?" "不上阵,我一百多里下卫来干啥?显然舞不动铁枪钢刀,穷哥儿们杀毛子时,我也吹吹笛,鼓鼓劲呗!" 傻二心里一动,眉毛也一动,问道: "刘四叔,我入你的团如何?" 金菊花一旁想要阻拦,却给傻二的目光逼得没敢张嘴。 刘四笑道: "不瞒你说,今儿是义和团的总头领曹福田老师叫我请你来的,当下就在近边的吕祖堂。说啥入不入团,请你去做老师!神鞭一到,团民立刻要精神十倍呢!" 傻二把搁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人都说义和团都避枪炮,这话当真?" 刘四看他一眼,说: "不假。你要看,就随我来。" 傻二把"神鞭"往头上一盘,对刘四说声:"走!"就拉着刘四走出大门。 他们来到吕祖堂,这清静的庙宇如今大变模样。殿顶墙头插满牙边绣面的黄红团旗,就像戏台上武生后背插着的靠旗,好不威风!大殿前月台上,团民正操演排刀,殿前摆一条大香案,供着大大小小许多神牌。一尊水缸大的生铁炉子插着数百棵线香,团团浓烟往上冒,直与那些旗子卷在一起。团民们齐刷刷站了一圈,四周还有不少百姓,观看团民拜神上法,表演过刀。这场面可是既奇特又神秘,傻二以前在乡间看过白莲教、红枪会铺坛,连气氛都很相像。 义和拳按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八门,又分红黄白黑四色。曹团是乾字团,主黄,故团民一色黄包头,黄褡膊,黄裹腿。有的青蓝布衫外边罩一个金黄肚兜,镶滚紫边,当胸拿红布缝个"三"字,高矮胖瘦,老少豪秀,嘛样都有,却一派威风凛凛,神情庄重,若有神在。 一个年轻团民跳到月台中央。这小子圆胖小脸,肥嘟嘟小噘嘴,左眼下有块疤,嗓门又哑又尖,一口地道的天津话。他脚上穿一双白布孝鞋,十分刺眼,自称能求来孙猴子附体。他走到香案前对着神牌先叩三个头。这些木头做的神牌上,用墨笔写着神仙的姓名,却都是戏里的人物。有关羽、姜太公、诸葛亮、张天师、周仓、孙行者、黄天霸、黄三太、窦尔墩、杨六郎、武松、秦叔宝等等。他叩过头,站在香案旁一位络腮胡须、个子高大的师兄,拿起一道符,口中念道: 快马一鞭, 几山老君, 一指天门开, 二指地门开, 要学武技请师傅来。 这穿孝鞋的圆脸团民也口念一咒语: 北六洞中铁布衫, 止住风火不能来,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 齐天大圣护我身,五雷刚。 念过后,闭上眼,浑身猛地一抖,好像有神附入体内,跟着就陡然旋身疾转,手舞足蹈,每一动作都极像猴子。傻二看出这都是"猴拳"的招式。大个子师兄问团民:"何人下山?"这团民尖声答道:"我乃悟空,刀枪不入也。不信就拿刀来试一试!"这声调与戏台上孙猴子的道白差不多。师兄操起一柄开了刃的九环大刀,朝这团民哗哗响举起来。这团民并不怕,拉开衣裤,一运气,肚子鼓得像扣上去的一个小盆儿。师兄一刀砍在肚子上,但听"卡"一响,居然皮肉不伤,刀刃砍过之处,只有一道白印,渐渐变红。这一来,团民愈发神气,对师兄叫道:"你拿洋枪来,我也不怕!"师兄就从香案下取出一支洋枪。这洋枪里没上子弹,而是塞满掺了砂子的火药,抬起来,枪口对着团民。这场面可够惊心动魄,谁料这小子胆大包天,非但不避,反而把肚子凑近枪口,带着股刚烈气息,尖声叫得刺耳:"来呀,毛子们来呀!"只听轰一响,硝烟飞过,这小子毫无损伤!他像掸尘土那样,把打在肚皮上的沙子用手都拂下去。众人看得说不出话来。傻二心想,这团民用的是不是硬气功!即便如此,这也是顶上乘的功夫。他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因此对这附神上法也就信多疑少。哪知道,那时义和拳就是用这样的高手,稀世的绝招,鼓动士气,使人相信上阵能避枪炮、灭洋人,以此招徕团众。经过这叫人信服的操演,那些要去打洋人、却畏惧枪炮的哥儿们,就都嚷嚷着要入坛了。 这时,忽从五仙堂走出几个团首,簇拥着一个背披斗篷、腰悬大刀、气度非凡的黑瘦汉子。这汉子正是津门义和团总头领曹福田。刘四忙引傻二登上月台去见曹老师。 曹老师是行伍出身,浑身带着干练精悍的劲头,见傻二就单手打个问心说: "神鞭一到,不愁赶不尽洋毛子。" 众人见到神鞭傻二来入坛,一齐欢呼起来,气氛很是热烈。 傻二说: "曹老师为咱中国人雪耻,要率弟兄们去紫竹林与洋毛子一决雌雄,胆量气节,都叫我五体投地。" 曹老师说: "哪的话!你的神鞭给我添了十倍的力量。就请您当众略施神功,壮我士气!" 傻二马上慨然答应,叫八名团民挥刀砍他,眨眼之间,啪啪数响,不及看清,那八柄腰刀早给横七竖八抽落在地。惊得众人一时无声,然后哄地同声喊起好来。 傻二这几辫抽出精神来,他对曹老师说: "几时去紫竹林接仗,我愿同往!" "今日后晌就去。我给您两队团民,由您带领,殷师兄——"曹老师扭头对刚才演排刀、穿孝鞋那个圆脸团民说,"你跟着去!" "好!"殷师兄过来对傻二说,"只要您叫我上,迎着枪子儿也上,如有半点含糊就是狗养的!" 傻二对他含笑点头。他已经深为这团民的豪气所感动。 "眼看晌午,我就不回家送信了,快快上阵。"傻二说到这儿,心想还是上法在身更牢靠些,便抱拳对曹老师拱拱手说,"愿借神威。" 曹老师当即拿出黄表朱墨,写了咒符一张给他,傻二接过来看,上边写道: 家住东海南, 日没昆仑山, 砂子赛冰凌, 闭炮不冒烟。 这四句咒语后边还画个"五雷正法"的符图。 他看了半天,似懂非懂,等他把这符咒摺成三折,塞进辫根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他的辫子里。他想:神鞭加神拳,毛子全玩完。心里有种纵入紫竹林,一扫洋人的渴望。 这时,曹老师已经派遣三名精壮团民到紫竹林去下战表。那战表上这样写着: 统带津、静、盐、庆义和神团曹,谨以大役布告六国使臣麾下:刻下神兵齐集,本当扫平疆界,玉石俱焚,无论贤愚,付之一炬,奈津郡人烟稠密,百姓何苦,受此涂炭。尔等自恃兵强,如不畏刀避剑,东有旷野,堪作战场,定准战期,雌雄立见,何必缩头隐颈,为苟全之计乎?殊不知破巢之下,可无完卵,神兵到处,一概不留,尔等六国十载雄风,一时丧尽,如愿开战,晌后相候。 晌午,傻二随同团民饱餐一顿百姓送来的得胜饼和绿豆汤,然后,列齐队伍,刀上贴了符纸,开拔上阵。兵分作二路,曹老师一路出东门直捣马家口,傻二一路出南门径取海光寺。临行时,曹老师赠给傻二一块缝着乾字图样的头巾。他掖在怀里没戴,而是故意把那四尺多长的神鞭乌光光顶在头上。 一时,城中人都说,这一下,傻二爷要把毛子们都赶到海里去,就势还要拿神鞭将紫竹林里的洋楼和电线杆全都抽倒。说到电线杆,因为那时百姓们都认为电线杆里藏着洋人的妖法。 十二 一个小小的洋枪子儿 地有准,天没准,说阴就阴。虽然没有倾盆瓢泼往下浇,空中飘起又细又密的雨毛毛,不一会儿,树皮草叶就湿乎乎冒光,地皮也发滑了。 刚刚,傻二带领团民与毛子们打了一场硬碰硬的交手战。毛子果然有隔路的招数,挺着枪刺只捅不扎,与咱中国人使唤扎枪的法子大不相同,傻二也使出拿手好戏,辫梢专抽毛子们的眼睛,只要毛子睁不开眼,团民上去挥刀就砍。毛子吃了大亏,忽然脱开肉搏,退到土岗子后边放一排枪。傻二头一次与毛子们交战,这洋枪子儿比戴奎一的泥球神得多,连声音都听不见,辫子自然也毫无举动,身后的团民却一个个倒下去。待他们冲上土岗子,毛子们连影儿也没了。傻二见倒在身边一个团民,胸口给洋枪子儿穿三个洞,鲜血直冒,心里犯起嘀咕,还有几个年少的团民看着发怔,似乎也对"刀枪不入"起了疑惑。那个穿孝鞋的殷师兄走过来说: "这几个哥儿们功夫没练到家,请不到神仙附体,就顶不住洋枪子儿!" 话刚说这两句,忽然跑马场那边毛子们打起炮来。西瓜大的乌黑的弹丸,眼瞧着远远地飞过来,落在开洼地里,炸得泥水、土块、小树乱飞。殷师兄一点也不怕,对众团民叫道: "站好啦,甭怕,怕鬼才被鬼吓着!等大炮咋唬完了,毛子们就该出窝啦!" 团民们都迎着又凉又湿的风站着,没一个躲藏。 这阵炮没伤着人。随后,在前边墨绿色的树林后边竖起一杆小洋旗来,摇了两摇,小鼓冬冬响,毛子们出来了,前后三排,端着枪,踩着鼓点直挺挺走过来。团民们正待迎上去肉搏,毛子们忽然变化阵形,头排趴下,二排单腿跪下,三排原地站着,轰!轰!轰!三排枪。立即就有许多团民向前或向后栽倒。其余团民不明其故,仍旧站着不动,殷师兄尖声喊道:"趴下!趴下!"于是团民们和傻二都趴在泥地上。 毛子们换上子弹,轰!轰!轰!又是三排枪。 子弹贴着傻二他们的头背和后脊梁骨飞去,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殷师兄就趴在傻二身边,他的头巾被打糊了一块,压得他必须把脸贴在泥地上,他嘴巴上蹭了一大块泥印子,气得他脸憋得通红,眼珠子直掉泪,奶奶娘地大骂,愈骂火愈旺,忽然跳起来,用那扯人心的尖嗓子大叫一声:"操他祖宗,我娘叫他们糟踏,我把他们全操死!"就像疯了一样舞着宽面大刀冲上去。他那穿着白孝鞋的脚,几步就闯入乱阵中间。 应声的团民们立即全都蹿起来,迎着飞蝗一般洋枪子儿上,不管谁中弹倒下,还是不要命往前冲。傻二自然也不管身上有没有法了,夹在团众里,一直冲入毛子们阵中,挥刀舞辫,碰上就打。耳边听着哧哧枪子儿响,跟着还有一阵阵助阵的鼓乐声从身后传来。这乐曲好熟悉!是《鹅浪子》吧!它这悲壮的、尖啸的、凄厉的、一声高过一声的声音,好像带着尖,有形又无形,钻进耳朵,再使劲钻进心里,激起周身热血,催人冒死上前,叫人想哭,要怒,止不住去拼死。呀!这就是刘四叔那小管儿吹出来的吧!他来不及分辨,连生死都不分辨了。一路不知辫子已经抽倒了多少毛子。忽然轰一响,眼一黑,自己的身子仿佛是别人的,猛地扔出去,跟着连知觉也从身上飞开了。待他醒来,天色已暗,周围除去几声呱呱蛙叫,静得出奇,他糊里糊涂以为自己到了阴曹地府。再一看,原来躺在一个水坑里,多亏这坑里水浅,屁股下边又垫着很厚的水草,鼻尖才没有沉到水面下边,不然早已憋死。他从水里站起来,身上腿上都没伤,肩膀给洋枪子削去一块肉,血染红了左半边褂子。 他爬上坑边一看,满地都是死人,有毛子,也有团民,衣服给小雨淋得颜色深了,伤口的血却被雨水冲淡,一片片浅红濡染尸体与草地。他忽发现殷师兄和一个毛子死死抱在一起,一动不动卧在地上。他用手一掰,原来殷师兄的大刀扎在毛子的胸口里,毛子的枪刺捅进殷师兄的肚子,早都死了。在湿地上,那孝鞋白得分外刺眼。他四下把团民的尸体翻翻看,没有发现一个有气儿的。不知为嘛,他急于离开这地方。 他辨明方向,往城池那边走。走不多远,忽见一个黄土台上,横躺竖卧一堆死人。细看竟是他老家来的吹歌会,已然全部捐了性命。牛皮大鼓被炸裂,木头鼓梆还冒着烟儿,地上扔着唢呐、笙、小钹、鼓槌。在这中间,斜躺着一个老头儿,头上的包布脱落,脑壳露在外边,给雨淋得像瓜似的,冒着幽蓝幽蓝的光。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根九孔小管,呀,正是刘四叔!他差点叫出声来。当他俯下腰给刘四合上眼皮时,心里一阵难受,并涌起一股火辣辣的劲儿来,头发根儿都发炸,他猛扬头,一甩辫子,要只身闯入紫竹林决死一拚,但他忽然感到脑袋上的劲儿不对,再一甩,还不对,辫子好像不在脑袋上,扭头看,还在后背上垂着,真怪!他把辫子拉到胸前一看,使他大惊失色,原来这神鞭竟叫洋枪子儿打断了,断茬烧焦卷起来,只连着不多几根。掖在辫子里边的黄表符纸也烧得剩下一小半。嘛?神鞭完啦? 啊!他蒙了,傻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时好似提不住气,一泡尿下来,裤裆全湿了。 天黑时他才回去,却不敢回家,又怕路上撞到熟人,叫人看见。他用曹老师给他的那块头布包上脑袋,进城后赶快溜进老丈人金子仙家。金子仙听了,惊得差点昏过去,待他神智稍稍清醒,就忙把傻二严严实实藏起来,千万不能叫外人听到半点风声! 十三 只好对不起祖宗了 天津城陷后,很长时候,没人提起傻二。有人说,他去紫竹林接仗那天,踩响毛子埋的地雷,丧了性命;也有人说,他叫毛子们施了法术,关进笼子,还用电线捆起神鞭——那时人不知电线怎么回事,以为其中有魔——装上船,运到海外展览。庚子变乱之后,一连几年,人心不定,社会不宁。毛子们拆去天津城墙,又把租界扩大一倍,天津地面上的毛子更多起来。中外一仗,有人打明白了,不再怕毛子;有人打糊涂了,更怕毛子。他们想,天上诸神下界,都拿毛子没辙,一条神鞭,即便真是祖宗显灵,也顶不住戗。 金子仙人够精细。他把傻二这么一个五六尺,咳嗽喘气的大活人,藏在家里半年多,居然没人知道。傻二养好肩上的伤,断辫子却一直没长好。那辫子是给洋枪子儿斜穿肩膀打断的,上边只剩下半尺多,养了半年,长过了二尺却愈长愈细,颜色发黄,好比黄羊屁股上的毛,而且尖头出了叉儿。头发一生叉就不再长,辫子少了一尺,甩起来不够长,也没劲,打在人身上就像马尾巴扫上一样。 这些天,金子仙父女和傻二的心情极糟,真像打碎一件价值连城、祖辈传下来的古董。金子仙跑遍城内外的药铺,去找生发的秘方。直把腿肚子跑细了一寸,总算打听到估衣街上瑞芝堂的冯掌柜有这样的秘方。金子仙马不停蹄来到估衣街,谁知药铺的掌柜早换了蔡六。蔡六说冯掌柜在半年前,洋人洗城时,叫一堵炸塌的山墙压死了。金子仙不死心,又幸亏他鼻子下边长了一张不嫌费事的嘴,终于在北大关"一条龙"包子铺后边找到冯掌柜。冯掌柜如今在一间豆腐块大的门脸房摆小糖摊。一提药铺,冯掌柜就哭了。 原来,庚子变乱之时,聂军门武卫军的马弁们在估衣街上,乘乱烧抢当铺,大火把瑞芝堂药铺引着。蔡六抢在水会来到之前,把帐匣子扔到火里,药铺的钱账,早就由冯掌柜交给蔡六掌管,花账、假账肯定不少。这一烧就没处查对。火灭之后,蔡六买通一伙人,自称是债主,向冯掌柜讨债,冯掌柜拿不出账来,蔡六又里应外合,点头承认铺子欠着这些人债款,由着人家说多少给多少,真把冯掌柜逼得倾家荡产。最后把药铺盘出去,才把债还清,谁知收底盘下这铺子的正是蔡六。冯掌柜抹着泪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真能治死你的,就是身边的人。" 金子仙感慨不已。人活五十,都经过九曲八折,都有追悔莫及的事,联想傻二的辫子,他后悔变乱时,不该叫傻二和菊花住在城外,若在身边,他决不叫傻二去和洋枪洋炮玩命。他见冯掌柜胆小怕事,老实软弱,不会在外边多说多道惹麻烦,就悄悄把傻二辫子的事告诉冯掌柜。他明白,如果他胡诌一个什么亲戚得了鬼剃头,冯掌柜不会拿出秘方来。他话到嘴边,犹豫一下,不自主用点心眼儿,只说傻二喝醉酒,辫子叫油灯从中烧断的。冯掌柜听了,叫道: "呀!神鞭断了,这还得了!你老别急,我这儿有个祖传秘方,还是太后老佛爷用的。这方子我没给过任何人。前年头里,阮知县得秃疮,掉头发,我也没给他使过这方子,只给他抄一个偏方。偏方和秘方是两码事。我祖上传这方子时,有四句诀:-青龙丹凤,沾上就灵;黑狗白鸡,用也白用-傻二爷不是凡人,那辫子是祖传法宝,只要用上这方子,保他眨眼就生出黑油油的头发!" 金子仙叫道: "太好了!我就信祖传的!人家告我紫竹林一家德国药店,卖什么-拜耳生发膏-,灵透了,我就不信。不信洋人比咱祖宗高明。" 冯掌柜听得眉开眼笑。他先收了摊子,关上门,然后打开屋角的花梨木箱子,从箱底取出一个紫檀小匣,开了钢锁,捧出一个用宋锦裹得方方正正的小包,上边系着一条黄绫带子,解带剥包,再把一层又一层缎的、绸的、绢的、毛纸的包皮打开,最后才是一块玉片压着的几张药方。药方的纸儿变黄,那些拿馆阁体的蝇头小楷写的字依旧笔笔清晰。他恭恭敬敬把药方放在桌上,用镇纸压牢,取了纸笔,一边郑重其事誊抄,一边把各药的用法细心讲解出来: "这是《千金方》。荨叶,麻叶……各三两……米泔水煮汤,要等它不凉不热时拿它给傻二爷洗发。它有促生毛发健旺之效。这是《圣惠方》,本是太后老佛爷最喜爱的梳头药。总共三味药,榧子,三个,去壳;核桃,两个,带皮;侧柏叶,一两,生用,放在一起捣烂了。切切记住,药引子必须是雪水。千万不能用一般河水井水。要用雪水泡透药末,再用梳子蘸这药水梳发。这核桃的功效在于-润肌黑发-,如果新发赤黄,就在里边多加一个核桃……你能记得住么?" 金子仙拍着手说:"行了行了,这下神鞭保住了!"他又问道,"多少钱,我付!" 冯掌柜虽然软弱,却好激动。他见金子仙这样高兴,又激动起来。摆着手说:"分文不取!保住神鞭,也是保住咱祖宗留下的元气。我情愿赠送!"他又另给金子仙抄了两个秘方。一是《老佛爷护膏》,一是《老佛爷香发散》。这样,洗梳撒涂的药,全都齐了。冯掌柜嘱咐他,把这药分开在几个药店去买,别叫人暗中抄去方子。医药之道,剽窃抄袭更是厉害。 金子仙心想,自己真是碰上大好人。千恩万谢之后,便揣起方子快快活活去抓药。回去按方一用,果见成效。这药仿佛藏着神道,不多天,傻二的头发渐渐变黑变亮,仿佛用油烟墨一遍遍染上的。随后就眼看着粗起来,有如春天的草枝。半月后,忽见每根头发都拱出乌黑崭亮的尖子来,好像窜芽拔节,叫金家父女惊喜得直叫。而且,用药以来,老天爷帮忙,常常下雪,还有两三次下得一尺多厚,金菊花用新鲜的雪水泡药,拿它天天给傻二梳洗头发,眼看日长三分,过年转春,那一条光滑乌亮、又粗又长的神鞭完全复元了。 傻二耍几下,和先前那条并无两样。 这时候,外边到处传说,傻二没死,也没给洋人运到海外,他的辫子叫油灯烧断了,像秃尾巴鸡一样躲在老丈人金子仙家里,于是就有好事的人,假装到金家串门,包打听。金子仙反而从这些"包打听"口中套出,这些传言竟是打冯掌柜嘴里说出来的。他想,没错!这些话正是自己告诉冯掌柜的。幸亏那天留个心眼儿,真话没全说,否则人们都会知道神鞭是给洋枪子儿打断的,岂不坏了大事!这真叫他后怕得很。他愈想愈气,直拍桌子,还要去找冯掌柜算账,但沉下心一想,对冯掌柜这种软弱的人,骂他一顿又有嘛用?别看这种人脓包,更坏事。他心中暗道: "这也应上一句老话:可怜人必可恨!" 傻二宽慰老丈人: "何必气呢,明儿我上街一逛,露露面,保管嘛闲话全没了!" 第二天,金家父女陪着傻二城里城外转一大圈。人人都看见傻二,也看见傻二头上耀眼的神鞭,传言立时无影无踪了。看来,谣言不管多厉害,经不住拿真的一碰。就像肚子里的秽气,只能隔着裤子偷偷往外窜。 尽管在外人眼里,神鞭威风如旧,但傻二的心里不是滋味。那天,在南门外洼地上,看不见的洋枪子儿穿肩断辫的感觉,始终沉甸甸压在他心上,高兴不起来。虽然他在众人面前强撑着"神鞭"的功架,"张我国威"的大匾依旧气势昂扬地挂在家中。他五脏六腑总觉得空荡荡,没有根,底气不足。这辫子在头顶上就像做了一个灿烂又悠长的梦。现在懵懵懂懂地醒来,就像有股气从辫子里散了。 近一年来,金子仙的日子不好过。花钱买他的"八破"自来多是遗老遗少,而遗老遗少总是愈来愈少。他每天唉声叹气,不知要念上多少遍"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但不卖画就没饭吃,肚皮常常会瓦解人的硬气劲。他便改用费晓楼的笔法,给活人画小照,给死人画小影。偏偏这时,洋人的照相业传进来,花不多钱,就能把人的相貌神气,一点不差留在小纸片上。洋人的照相术虽然奇妙,却也有缺陷,相片不能大,画像要多大有多大。但没等他发挥画像的长处,排挤照相,跟着打海外又传来一种擦炭画法,把相片上的人放大,并且画得和相片一样逼真。这纯粹不叫金子仙吃饭了,气得他大骂洋人,逢"洋"必骂,发誓不买洋货,还把家里一台对时的洋座钟砸了。可是庚子之后,城拆了,没城门,不用按时辰开门关门,鼓楼上又驻扎洋人的消防队,那"一百零八杵"大钟早就停止不打。他便无法知道时辰,只有看太阳影和猫眼睛里那条线了,遇事常常误点。他犯上犟劲,就是不买洋钟洋表,于是就这样一误再误地误下去。 这时傻二与金菊花早搬回西头的家去住,日子却要靠金子仙接济。他见老丈人手头一天天紧起来,再下去该勒裤带了,就对金子仙说: "我和菊花一直没孩子。辫子功必须传给子孙这条规矩,看来是行不通了。我寻思,一来,总不能把这门祖宗留下的功夫绝了,二来,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没钱不成。反正肚子空了,到时候准叫。我打算开个武馆,教几个徒弟,不知这样做,是不是犯了祖宗?" 金子仙没言语,想了三天,回答他: "我看也只有这样了。反正功夫没传给洋人,就算对得起祖宗。但收弟子时千万要挑选正派人,宁肯少而精,切忌多而滥,万万不可辱没家风。" 傻二以为老丈人古板得很,这种违反祖宗的事,必定反对。听了这话,自己反倒犹豫起来,害怕祖宗的魂儿来找他。 金子仙之所以同意,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金菊花不能生育,傻二无后,但如功夫不传外姓,便会生出再娶一房小婆的打算,因此金家父女极力撺掇他开武馆,收徒弟,金菊花还总拿着空面袋、空盐罐、空油瓶给他看。傻二被逼无奈,一咬牙,开山收徒。一时求师的人真不少,他从严挑选了两个收做徒弟。并给这俩取了艺名。姓汤就叫汤小辫儿,姓赵就叫赵小辫儿,待到功夫练成,再称呼大名。傻二还和金子仙商量出武馆的八则戒条,为"四要"和"四不准",由金子仙用朱砂纸写好,贴在墙壁上: 一、要知尊师敬祖 二、要知忠孝节义 三、要知礼义廉耻 四、要知积德累功 五、不准另拜别师 六、不准代师收徒 七、不准泄露功诀 八、不准损伤发辫 收徒那天,傻二向祖宗烧香叩头,骂自己大逆不道,改了祖宗二百年不变的规条,但又盟誓,要把辫子功发扬光大,代代传衍,这才是真正不负古人,不违先辈创造这神功的初衷。 其实,他是给事情赶到这一步,不改不成,改就改了,祖宗早烂在地下,还能找他来算账?总背着祖宗,怎么往前走? 十四 到了剪辫子的时候 傻二开了武馆,一直教授这两个徒弟。徒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学艺钱和额外的孝敬,足够傻二夫妇糊口了。他一心传艺,两个徒弟碰上这样难得的高师,自然认认真真学本事。几年过去,一百单八式的辫子功,实打实地学会了三十六式,可是这时候,大清朝亡了,外边忽然闹起剪辫子,这势头来得极猛,就像当年清军入关,非得留辫子一样。不等傻二摸清其中虚实,一天,胖胖的赵小辫儿抱着脑袋跑进来。进门松开手,后脑袋的头发竟像鸡毛掸子那样乍开来。原来他在城门口叫一帮大兵按在地上,把他辫子剪去了。 傻二大怒: "你没打他们?你的功夫哪!" 赵小辫儿哭丧着脸说: "我饿了,正在小摊上吃锅巴菜,忽然一个大兵拦腰抱住我,不等我明白嘛事,又上来几个大兵,把我按在地上。更不等我知道为嘛,稀里糊涂就给剪去了。" "等?等嘛!你不拿辫子抽他们!" "辫子没啦,拿嘛抽……" "混蛋!你不懂大清的规矩,剪去辫子,就得砍头!" 金菊花在一旁插嘴: "你真气糊涂了。大清不是完了吗?" 傻二一怔,跟着明白现在已是民国三年。但他怒气依然挺盛,吼着: "他们是谁?是不是新军?我去找他们!" "眼下这么乱,看不出是哪路兵。他们说要来找您。有一个瘦子还说,叫我捎话给您,他要找上门来报仇。" "报仇?报嘛仇,他叫嘛?" "他没自报姓名,模样也没看清。是个哑嗓子,细高挑儿,瘦得和咱汤小辫儿差不多,有一只眼珠子好像……" 正说着,有人在外边喊叫:"傻巴,滚出来吧,三爷找你结账来啦!"随这喊声,还有一群男人起哄的声音。 傻二开门出去,只见一个瘦鬼儿,穿着"巡防营"中洋枪队的服装,站在一丈开外的地方,后边一群大兵穿着同样的新式军衣,连喊带笑又起哄,傻二不知是谁。 "你再拿眼瞧瞧——连你三爷都不认得了?还是怕你三爷?"瘦子口气很狂。 傻二一见他左边那只不灰不蓝的花眼珠子,立时想到这是当年的玻璃花,心里不由得一动,听玻璃花叫道:"认出来了吧,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庚子年,那个曾经祸害你三爷的死崔,给洋人报信,叫义和团五马分尸干了,也算给你三爷出口气。不过,毁你三爷的祸根还是你的辫子。今儿,三爷学会点能耐,会会你。比划之前,先给你露一手——"说着把前襟一撩,掏出一个乌黑乌黑的家伙,原来是把"单打一"的小洋枪。 傻二一见这玩意儿,立即一身劲全没了,提不住气,仿佛要尿裤。当年在南门外辫子被打断时的感觉,又出现了。这时,只听玻璃花说声:"往上瞧!"抬手拿枪往天上一只老鹰打去,但没有打中,把老鹰吓得往斜刺里飞逃而去。 几个大兵起哄道: "三爷这两下子,还不到家。准是不学功夫,只陪师娘睡觉了!" 玻璃花说:"别看打鸟差着点,打个大活人一枪一个。傻巴!咱说好,你先叫我打一枪,你有能耐,就拿你那狗尾巴,像抽戴奎一的泥弹子那样,把我这洋枪子儿抽下来,三爷我今晌午就请你到紫竹林法租界的-起士林-去吃洋饭。你也知道,三爷我一向好玩个新鲜玩意儿,玩得没到家,不见得打上你。要是打不上,算你小子走运,今后保准再不给你上邪活;要是打上了,你马上就得把脑袋上那条狗尾巴剪下来,就像你三爷这样——"说着,摘下帽子,露出一个小平头。 大兵们大笑,在一旁瞎逗弄: "你叫人家把辫子剪了,指嘛吃饭?人家就指这尾巴唬人钱呢!" "三爷,你先叫人挨一枪,可有点不够,给他上一段德国操算了!" "三爷可得把枪对准,别又打歪啦,栽面儿,哈哈!" 玻璃花见傻二站在对面发怔,不知为嘛?一点神气也没有。这样玻璃花更上了劲:"傻巴,别不吭气,你要认脓,就给我滚回家去,三爷决不朝你后背开枪!"一边说,一边把一颗亮晶晶的铜壳的洋枪子儿,塞进枪膛。 傻二瞅着这洋枪子,忽然扭身走进院子,把门关上,汤小辫儿和赵小辫儿见师傅皱紧眉头,脸色刷白,不知出嘛事了。墙外边响起一阵喊叫:"傻巴傻啦,神鞭脓啦!神鞭神鞭,剪小辫啦!"一直叫到天黑。大兵走了,还有一群孩子学着叫。 神鞭傻二一招没使,就认栽给玻璃花,真叫人摸不着头脑。外边人都知道,玻璃花在关外混了多年,新近才回到天津,腰里掖着些银钱,本打算开个小洋货铺子。谁知在侯家后香桃店里又碰上飞来凤。原来大清一亡,展老爷气死,大奶奶硬把飞来凤卖回到香桃店,这么一折腾,人没了鲜亮劲儿,满脸褶子,全靠涂脂抹粉。玻璃花上了义气劲儿,把钱全使出来,赎出飞来凤当老婆。自己到巡防营当大兵,拿饷银养活飞来凤。他这人脑袋浑,手底下又糙,嘛玩意都学不到手。这洋枪是从管营盘的排长手里借来的,没拿倒了就算不错。今儿纯粹是想跟傻二逗闷子,怄一怄,叫他奇怪的是,傻二这么厉害,为嘛连句硬话没说,掉屁股就回窝了?他想来想去,便明白了,使他震住傻二的,还是这洋玩意儿。于是他只要营盘没事,就借来小洋枪,别在腰间,找上几个土棍无赖陪着,来到傻二门前连喊带叫,无论他拿话激,拍门板,往院里扔砖头,傻二就是闭门不出。他们拾块白灰,在傻二门板上画个大王八,那王八的尾巴就是傻二的神鞭。这辱没神鞭的画儿就在门板上,一连半个多月,傻二也不出来擦去。莫非这傻二不在家? 有一天,玻璃花在街上碰上赵小辫儿,上去一把捉住。赵小辫儿没了辫子,也就没能耐,好像剪掉翅膀的鸽子,不单飞不上天,一抓就抓住。玻璃花问他师傅在家干嘛。赵小辫儿说: "我师傅早已经把我赶出来,我也半个月没去了。" 玻璃花不信,又拉了几个土棍,拿小洋枪顶着赵小辫儿的后腰,把他押到傻二家门前,逼他爬上墙头察看。赵小辫儿只好爬上去,往里一望,真怪!三间屋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而且一点动静也没有。院里养的鸡呀、狗呀、鹅呀,也都不见,玻璃花等人听了挺好奇,大着胆儿悄悄跳进院子,拿舌尖舔破窗纸往里瞧,呀,屋里全空着,只有几只挺肥的耗子聚在炕头啃什么。 哎呀呀,傻二吓跑了! 傻二为嘛吓跑了?管他呢,反正他跑了。 玻璃花抬脚踹开门,叫人把梁上那块"神鞭"大匾摘下来,拿到院子里,用小洋枪打,可惜他枪法不准,打不上那两个字,只好走到跟前,在"神鞭"两个字上,各打了一个洞。 十五 神枪手 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溜达溜达,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碾子,翘腿坐在上边,看见过路的大闺女小媳妇,就哼哼一段婆娘们哄孩子的歌儿,找个乐子: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 做鞋做袜儿,穿衣穿裤儿, 点灯说话儿,吹灯亲嘴儿。 女人家见他这土痞模样,不敢接茬,赶紧走去。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的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响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打开洼地跑来一个瘦瘦的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 "我师傅要会会您。" 他帖子没看就撕了,问道: "你师傅是哪个王八蛋?" 瘦小子一笑,说:"随我来!"走了几步,故意回头逗他一句,"您敢来吗?" "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 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走不多远,绕过一小片野树林子,只见那里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你瞧好了!" 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线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 "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傻二开口说: "你算说错了!你要知道我家祖宗怎么创出这辫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过来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尿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 "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带那瘦徒弟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怕别人取笑他。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抢,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