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鉴》 01审计重要 冯唐读: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 冯唐译: 齐威王叫二级公司一把手即墨大夫回总部,对他说:“自从你管理即墨,我老听到别人说你坏话。但是我叫人去审计,看到田地平整,人民富足,官吏消停,东边平安无事。这是因为你不讨好我周围人,他们不帮你。”齐威王赏了即墨大夫一万户人家。齐威王叫另一个二级公司一把手阿大夫回总部,对他说:“从你管理阿,我老听到别人说你好话。但是我叫人去审计,看到田地荒芜,人民没吃没内裤穿。赵国打鄄,你不救,卫国占领了薛陵,你不知道。这是因为你贿赂我周围的人,他们狂说你好话。”齐威王当天就清蒸了阿大夫和周围狂夸他的人。这两件事吓傻了整个管理层,谁也不敢欺上瞒下了。因此,齐国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称霸天下。 冯唐评: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文字历史纪录。从《史记》到《清史稿》,本朝修上朝的正史,三千多卷,简装繁体字版三千多元。战乱之后,新主当政,在活下来的政治正确的知识分子当中,选才情文笔最好的前二十个,花三五年的壮年时光,追述上朝全过程中的力量消长、大奸大猾、丰乳肥臀、排得上号的凶杀色情。行文中很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不试图简单总结时间流逝中的必然,而是采用禅宗的公案教学法和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让本朝第二、三梯队的才俊们通过对具体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掌握,体会世道人心,培养常识判断。 《资治通鉴》是对《宋史》之前正史的一次集中梳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事件的选择更精细,凶杀更凶,色情更色,世道人心更凸现,是才俊们快速补脑的阅读捷径。 《资治通鉴》最先提的就是审计,足够说明其重要。 林子大了,阳光就不能普照了。自古中国没有数字化的管理,巨大的官僚机构横在最高决策者和百姓的事实真相之间。最高决策者如果不是开国之君,没有从基层做起,没有人头堆积起来的新旧官僚们的畏惧,再聪察强毅,也拿不到多少事实真相。怀疑自己整个的官僚机构也没有用。即使是君王,不可能和自己整个的官僚机构作对,不可能一夜间全部换掉或者杀掉,事情毕竟还要靠这些猪头狗脑去做。 齐威王大治强于天下,诀窍是用审计,让信得过的人去看。 如今,二千四百年过去,好的公司,哪怕起家时是黑道背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突出审计的位置。一个排在世界前十的船老大,全世界分成八个大区,每两个月,各大区舵主飞来总部汇报业绩。如果业绩比预算差距大而且解释不清楚,三四个人的审计小组就会和这个舵主乘坐同一航班回去。如果最终审计报告结论严厉,这个舵主就不是舵主了。 综合古今,用审计的诀窍有三:1.最高决策者直接使用有能力有操守的人去做审计。做审计的人要有脑子有眼珠子,看到真相,有高薪和骨头,不为官僚机构所干扰;2.读审计报告的最高决策者要有见识,想得明白审计出来的事实和表面印象之间差异的由来;3.最高决策者明快决断,落实审计,象齐威王那样,把强奸信息的人和帮凶们慢火生煎成小葱人肉包。 02 总裁首务 冯唐读: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冯唐译: 公元前四零三年,超大型国企集团一把手周天子将晋国子公司的三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升职为子公司老总。司马光慨叹:我听说,一把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立下规矩,规矩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谁是一把手?设几个副总?他们分别负责哪一两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什么?相关关键管理流程如何衔接?成千上万雇员的企业集团,拥有成千上万的客户、成百上千的产品、五大洲七大洋的业务,能够被一把手一个人驱使调动,不是因为这个一把手体力、智力冠绝于世,而是因为一整套规矩和在此规矩下运行的官僚机构。集团一把手掌控子公司老总,子公司老总带领孙公司。一把手调动整个组织架构,如同脑袋控制手脚,如同根干控制枝叶,整个组织架构完成一把手的意志,如同手脚维护脑袋,如同枝叶维护根干,上下各司其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所以说:一把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订立和维护规矩。 冯唐评: 现在的企业就像过去的诸侯国,企业的一把手就像过去的诸侯王。越是高成长、高效率的企业,越像,企业带着一把手浓重的口音和体臭。王牛屄,举国牛屄。王傻屄,举国傻屄。一把手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优劣。企业换一把手,股价在一天之内能变动百分之五到十五。 一把手最需要做的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但是对于中外一把手,这三件事的主次不同。 国外超大型企业的一把手管企业,是职业经理人管一群职业经理人,定战略第一、搭班子第二、带队伍第三。杰克韦尔奇每周平均工作六十小时,百分之八十时间定战略、盯财务预算、逐月监控财务回报,百分之十五时间搭班子、考评公司四百个核心经理人的业绩和制定他们的职业生涯,最后百分之五时间处理带队伍过程中暴露的运营问题。 中国超大型企业的一把手管企业,是诸侯王带着百官治理家国,搭班子第一、带队伍第二、定战略第三。刘备找来关、张、赵、诸葛亮,拿捏住这四个人的心理诉求,基本不用操心其它了。后来失败,战略上一塌糊涂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生育能力太差,儿子太傻。 人事儿上摆不平,是大厦速倾的前兆。周天子将晋国子公司的三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升职为子公司老总,乱了人事儿上的规矩,周朝彻底无法收拾了。 03 德先于才 冯唐读: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冯唐译: 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大权集中在大臣智宣子一个人手上。智宣子老了,要定智瑶做接班人。族中另外的大佬智果不同意:“不如让智宵做。智瑶有才情:长相俊美、武功高强、能唱会跳、能言善辩、心狠手黑。但是无德,不仁。如果智瑶主事,不德不仁,依仗才情在别人头上拉屎,谁受得了啊?如果真的定智瑶做接班人,我们姓智的就要灭门了。”智宣子不听,智果另立门户,改姓辅。 另一个大臣赵简子有两个儿子,老大伯鲁,老二无恤,不知道该定哪个为接班人。于是赵简子写了两份竹简,一样的人生格言,分别给两个儿子:“记住啊。”过了三年,重新问及此竹简,伯鲁记不住格言,竹简也丢了。问无恤,脱口而出,竹简就在袖子之中,未曾离身。简子认定无恤贤德,指定为接班人。 冯唐评: 要做基业长青的企业王国,不是一辈子的事。 一拨儿混起来的对手,打到最后,都是好手,明快决断、心狠手辣、左右逢源。能开创出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局面,已经是天人配合,走狗屎运了。如果没有外族入侵等等重大颠覆性事件,就算横下一条心,在今生今世往死里打击对手,就算刘备灭了孙权,还有曹操偷着乐。 之后,谁能基业长青,要看能否选好接班人。 第一,可选。要在工作之余保持兽欲,能干能生,有的可选。如果像康熙一样,生的儿子够一个加强连,挑选就有了极大的余地。第二,会选。按才和德两个维度,画个四个表。德才兼备的,当然之选。无德无才的,替他买足保险和养老基金,少年时代不要让他喝二锅头、碰大麻、接触文学女青年,大学最好学个土木工程或者口腔卫生。有德无才的,请最好的老师,在公司基层多干些日子。有才无德的,恶花毒酒,最危险,最不好办。对于思想觉悟实在提升不了的,心狠的应该认真考虑虎毒吃子,心不狠的可以考虑逼儿子搞电影之类的现代艺术。第三,耐心。赵简子为了这个行为艺术,一等等了三年。多年之后,赵简子选择的无恤在晋阳独立对抗智瑶,最后和韩、魏一起三家灭智宗分晋。无恤把智瑶的脑袋砍下来,上漆,饮美酒。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这里所谓仁德,不是善良,不是慈悲,不是不敲寡妇门,而是知道轻重好歹,知道与人分利,知道进退隐忍。刘邦、司马懿、朱元璋身上共同闪烁的,项羽、曹爽、吴三桂身上没有的,就是这里所谓的仁德。 04 古今帝师 冯唐读: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冯唐译: 魏文侯把卜子夏和田子方当成老师,每次路过段干木的住处,抚车行礼。 文侯让乐羊灭了中山国,封给他自己的儿子子击。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领袖?”群臣都说:“伟大的领袖。”一个叫任座说:“你灭了中山,不按规矩给你兄弟而给儿子,这叫什么伟大领袖?” 文侯恼羞成怒,任座快闪。之后,文侯问翟璜同样的问题,翟璜说:“你的确是伟大领袖。”文侯说:“你为什么这么说?” 翟璜回答:“我听说,领袖伟大,臣子才能正直。之前任座敢说心中所想,因此我知道你是伟大领袖。”文侯心中欢喜,让翟璜请任座回来,亲自出门迎接,并且调高他的待遇。 文侯和田子方听曲喝酒,文侯说:“曲子弹得不好,乐队左边的声音高。”田子方笑。文侯问:“先生为什么笑呢?”田子方说:“我听说,领袖应该明白如何挑选和管理乐官,不应该太明白五线谱。如今你这么精通五线谱,我怕你功夫下错了地方,不懂如何挑选和管理乐官了。”文侯说:“说得好,我明白了。” 皇子子击出门,偶遇田子方,下车行大礼,田子方不回礼。子击火了,数落田子方:“你丫臭牛屄什么?你有冇搞错?有钱有势的人应该牛屄还是没钱没势的人应该牛屄?”田子方说:“当然是没钱没势的人应该牛屄了,有钱有势的人怎么敢牛屄?国王一牛屄,亡国了。地主一牛屄,丧家了。亡国之君,没人再给他另一个王国。丧家地主,没人再给他另一个庄园。像我这样没钱没势的知道份子,如果在一个地方,说话没人听,合作不愉快,可以拍屁股就走。我别根儿签字笔,怀颗儿平常心,我走南闯北,到什么地方不能做个没钱没势的知道份子啊?”子击被说得没脾气了。 冯唐评: 除了自己驾驭人事和生半打儿争气的儿子,成就霸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找几个好顾问。古时候,顾问都不得不养在企业里,在家要吃肉,出门要有车。现在,分工细了,顾问也可以外包给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 顾问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军国大事上,给出独立的、论据充分的、逻辑严谨的、有创意的商业判断。然而,顾问更重要的任务是培育一个崇尚独立精神、自由思考的决策环境。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顺民和谐文化。依照骨子里的价值取向,特级老婆积极帮助老公寻觅好的二奶和安排花柳预算。这种传统在中国已经失传,在日韩尚在延续。特级员工从来不思考战略,老板的决策永远是对的,即使失败,也是员工没有领会好老板战略意图或者实施不力,应该切腹,自行了断。这种传统,除了切腹部分,在中国还广泛地存在。因此,培育和维护一个敢于挑战一把手思路的环境,非常难能可贵。 顾问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时常提醒一把手,他应该关心的是如何驾驭人事和战略决策,而不是跑去和工程师讨论技术细节。 好顾问的定位应该是知道份子。没钱没势,但是忠义智勇洁,相对地独立自由,骨子里的一点骄傲。 05 古今名将 冯唐读: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 (《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威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四零三年至公元前三八一年) 冯唐译: 吴起是卫国人,最初在鲁国当官。齐国进攻鲁国,鲁王想让吴起统兵。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人不放心。吴起为了兵权,随手杀了老婆,之后大败齐国军队。有人跟鲁王嘀咕:“吴起开始跟着曾参混,老妈死了也不回去看看,曾参把他打发了。现在吴起为了鲁国的兵权而杀老婆,丫整个一个残忍而没底线的小人。鲁国这么小,号称能打,其他诸侯一定惦记着灭您。”吴起怕鲁王怪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投奔。 魏文侯问李克如何评价吴起,李克说:“吴起贪财好色。但是谈到用兵,冠绝天下,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打秦国,得五城。 吴起领军,吃穿和最低级士兵一样的,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吃不了的粮食自己背着,和士兵同甘共苦。有个兵生疮,吴起替他一口一口吮脓。兵妈听到大哭。周围的人奇怪:“你儿子是兵,吴起将军替他吮脓,你哭什么啊?”兵妈说:“你懂什么?当年吴将军就替孩儿他爸吮过脓,孩儿爸打仗的时候脚尖永远向前,死在敌阵。吴将军现在又替我孩儿吮脓,我不知道我孩儿会死到哪儿,所以哭啊。” 后来,魏武侯在西河顺水而下,回头对吴起说:“山河险要,易守难攻,真是我们魏国可以仰仗的资源!”吴起说:“真正可以仰仗的,是仁德(具体定义见冯说霸道第三篇)而不是天险。过去以为能靠天险而不修仁德的三苗氏,被禹灭了,夏桀,被商汤流放了,商纣,被武王宰了。由此可见,在德不在险。如果大王不修仁德,同船的人都能变成敌人。”武侯说:“说得好,牛屄。” 魏国调整人事,拜田文为丞相。吴起不爽,对田文说:“想和你比比。”田文说:“好。”起曰:“领兵打仗,让士兵乐于赴死,敌国不敢图谋,你能跟我比吗?”田文说:“和你没法比。”吴起说:“管理职能部门,建设和谐社会,充实国库,你能跟我比吗?”田文说:“和你没法比。”吴起说:“我守西河,秦兵不敢向东来,韩国和赵国听我们魏国号令,你能跟我比吗?”田文说:“和你没法比。”吴起说:“这三项,你和我都没法比,但是给你的官位比我高,凭什么啊?”田文说:“国君年幼,敌国观望,权臣不贴心,百姓不信任,这种时候,让我当丞相合适还是让你当丞相合适呢?”吴起沉默很久,说:“还是你当合适。” 又过了好几年,魏国丞相公叔娶了魏国公主,想害吴起。公叔的智囊说:“除掉吴起容易。吴起为人刚劲自喜,您先和魏王说:‘吴起,牛人啊,但是魏国太小,耍不开,我担心留不住他,大王为什么不把一个公主嫁给他?吴起如果不打算长干,一定找借口推掉。’之后您找个机会请吴起到咱家来,安排您公主老婆当吴起面羞辱您,让您捏脚、骂您傻屄。吴起看到公主羞辱您,一定不愿意娶另外一个魏国公主,他就中计了。”公叔依计从事,吴起果然推辞,不愿娶公主。魏武侯心里起疑,但是没全信。吴起怕遭殃了,于是逃奔楚国。 楚悼王一直听说吴起能干,吴起到了,立刻拜为丞相。吴起明确管理制度和流程,砍掉没用的官僚职位,废掉王公贵族的远房亲戚,省下的钱培养部队。战略重点放在增强自身竞争力,不理各种不靠谱的联盟合作意向。向南平息百越,向北打退三晋,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担心楚国的强大,而怨恨吴起的楚国贵族越来越多。。。 楚悼王刚死,贵戚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慌不择路,趴倒在楚悼王还没凉透的尸体上。杀手们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的尸体。 冯唐评: “兵者,国之大事”。《资治通鉴》里,第一个被重点讲述的名将是吴起。卷一中多次描写,涉及吴起整个职业生涯,用笔大气,近千字的文字中,没有一个字讲述吴起如何用兵入神。 对于一把手来说,重要的不是知道吴起、韩信、林彪这类名将如何用兵打仗,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名将。通常,名将都比文官(不含苏东坡之类文学爱好者)难使,越能干,越难使。 现代企业的运营总监,业务群老总、业务单元老总等等高管,负责某类产品、客户、地域的总体表现,背负相对独立的财务损益,能干与否,显而易见,功能类似古时候的领军大将。 名将常见的优秀品质是聪明,大胆,吃苦,令手下轻生死、不重视现世。他们不需要经过多少分析,本能地知道对手在某个时间点的命门是什么。对于如何打击命门,旁人百思不解的答案自始至终就写在他们的脑海,比如“如何让猫主动添自己的肛门?”林彪们说,给屁眼涂上最辣的辣椒面。他们喜欢冒险,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队伍就是筹码,大不了一死,反正早晚有一死。不嘀咕,不声张,不大惊小怪,提上裤头和弯刀,带二十骑士就可以一夜飞驰八百里,给猫屁眼上涂上辣椒。玩儿心重,打仗对于他们仿佛最刺激的游戏,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就是工具,出汗、流血是快感和荣光的一部分。跟着他们的人,信任他们,往前冲,胜了是黄金和美女,输了,是胸口上痛快的一刀。 名将常见的另类品质是偏执,嚣张,好色,贪财,见利忘义。他们基本看得不远,基本不太顾忌周围,为了得到自己要的权力和资源,杀老婆、宰亲娘、爆炒虞姬、剁掉自己的左手都不是问题。他们基本追求牛屄,渴望闪耀,骑最快的马和最变态的姑娘,基本难以合作,百分之九十的语句以“我”开始。他们基本没有原则,热爱妇女,但是贪财多于好色,贪兵权多于贪财,仿佛一把永远不安的刀子,磨来蹭去,等待能使用它的那只充满技巧的手。 陷害名将比使用名将容易。我偶尔想,那个要被魏王嫁给吴起的公主,在宫中等待的过程中,喝着米酒,听着宫女讲述吴起壮年时代杀妻的故事,毛孔是怎样在瞬间放大的啊? 名将的下场基本很惨。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一上一下被长长的羽箭串在一起的图像,据说在同性恋开始公开手拉手街上走的南北朝,被认为非常香艳。 06 鼓励异见 冯唐读: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引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三七七年) 冯唐译: 卫侯犯傻,群臣异口同声地狂夸。子思说:“依我看,卫国就是‘老大没老大样儿,经理没经理样儿’的典型。” 懿子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子思说:“老大自我感觉太好,喜欢夸自己,其他人的想法就很容易被扼杀。老大对的时候夸他,都有碍众人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老大不对的时候还夸他,简直就是鼓励冒傻气!老大不周密思考决策的对错而光喜欢听别人夸奖,最容易受蒙蔽。下属经理不仔细分析逻辑的疏密而光拍马屁讨欢心,最没脸没皮。老大常常犯傻,下属经理没脸没皮,员工不会永远买账。不遏制这种歪风邪气,企业一定完蛋。” 子思直接对卫侯说:“你企业一天不如一天,没指望了。”卫侯说:“这话什么意思?”子思说:“我有依据。你讲事儿自以为是,下属经理没人敢纠正错误。你下属经理讲事儿,员工没人敢纠正错误。你和你的管理层总觉得自己在风雨中独自牛屄,你的员工们齐声说领导们就是牛屄。夸领导牛屄就一帆风顺,纠正领导错误就升迁困难,这样哪有企业进步!《诗经》说:‘你们都说我牛屄,你们有谁知道乌鸦的公母?’说的就是你和你的管理层啊。” 冯唐评: 老大容易自我感觉良好。牛屄首先来自内心:如果不是智商、情商高,心狠手黑,明快决断,绝大多数的时候正确,老大也当不上老大。牛屄其次来自外物:二十年前蹬个三轮儿,时常在河边儿溜达,二十年后坐着奔驰,抓空儿去京西宾馆去和某个政治局常委照像。二十年前和五个人一起挤一间宿舍,二十年后家里八个厕所。 老大容易被手下没脸没皮地夸。老大站在山巅,往下一看都是手下上扬着的笑脸。没才的,难免对老大的智商和事功有些崇拜,这么多年下来,也习惯了老大指明方向,手下们照做,所以傻心实意地夸。有才没德的,老大越开心越糊涂,机会越多,好处越多,所以没脸没皮地夸。 但是,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决策正确,老大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世变时移,老大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有可能过时了。特别是在高速增长的市场,越偏执,一旦成功,成功的声响越大,赖以成功的经验越可能已经过时。 老大也是人,精力有限,落到某个具体议题,能投入的脑力并不多。如今呲牙咧嘴竞争的市场,多数议题的决策需要某些专业知识,老大基本不具备。 所以,基业长青的企业一把手,必须鼓励不同的声音,必须培养一种异见文化:企业里任何人(特别是管理人员,特别是低层管理人员)有不同意见,有义务必须说出来。任何其他人(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自己),有义务必须耐心倾听。 07 奇才难用 冯唐读: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资治通鉴卷二》,显王八年,公元前三六一年) 冯唐译: 公孙鞅是卫国皇族远亲,刑名主义者,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干活。痤知道鞅能干,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提拨。痤病重,魏惠王探视,问:"如果您这次过不去,谁帮我打理江山?""我手下鞅可以。他年纪不大,但有奇才,可托付社禝。"王嘿嘿笑笑。"您要是觉得可笑,不重用鞅,就杀了他,别让他活着离开魏国。"王点点头。 痤急急见鞅:"我先王后臣,先为王谋,再为你着想。你快跑吧。"鞅说:"王没听您的让我接班治国,怎么会听您的杀我呢?"没急着跑。 王离开痤宅,和隨从说:"痤公可怜啊,病糊涂了。先劝我把国家托给一个毛头小伙儿,马上又劝我杀了他,真病糊涂了。" 冯唐评: 公孙鞅姓姬。古代汉人和近代少数民族类似,以名为重,对姓氏比较隨便。公孙鞅不是姓公孙,祖父是侯就叫公孙,父亲是侯就叫公子,常在卫国,就叫卫鞅,后封商地,就叫商鞅。 一般的人材有一般的培养套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万卷书,能读进去,充分吸收二手信息,比较、鉴别、总结、归纳前人智慧,形成自己的见识。行万里路,能沉下去,亲尝一手信息,懂事、懂人、懂自己,管事、管人、管自己,修炼自己的成事能力。"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多几个反复,世事通明,人事练达,对自己欲望和肉身驾轻就熟,仿佛骑了一匹骑了几十年的马,仿佛挥舞一把用了几十年的剑。这样知行合一,如果运命风水阴德等等人为不可控因素在正常范围内,事儿会越做越大,官会越做越大,直到才德不济。 但是不可否认奇才的存在,天生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年纪轻轻,论天下如拨云见日,二把菜刀出门闹革命,满村满镇的姑娘小伙争先恐后跟着赴汤蹈火。如果不信,可详读曾国藩早期的家书和日记、毛泽东一九二零年十二月一日给蔡和森、肖子昇的长信。不知道公孙鞅那时几岁,但是一定还年少,他在此处记录中对于魏王的判断以及在可能灾祸面前的淡定,也是奇才存在的佐证。 奇才少见,但是更难用。奇才有超人之处,能成奇功,但也往往有可恨之处,常见的包括:张狂、好色、贪财、刻薄、滥杀、不耐烦、没情趣、和正直中和不沾边。世上向来千里马多,伯乐少。光有伯乐,伯乐影响力不够也没用。最好伯乐自己是第一决策人,次好是第一决策人近乎盲目地信任这个伯乐的判断。后来的历史证明,鞅是奇才,痤也是伯乐,但是魏惠王不是伯乐,对痤这个伯乐也不能盲目地信任。伯乐一定是个老狐狸,必然知道使用奇才一定会有相当的负作用,常常会破坏官僚体系的和谐稳定。使用奇才最后一个重要条件是时机。这时机可以是一个危胁政权的内乱,一个危及生存的外族入侵,一个第一决策人大过金字塔的野心。没有这种时机,伯乐也不会轻用奇才。 这也是为什么在绝大多数的平淡日子里,高层无奇才,二流人才领导奇才,奇才怀才不遇。这几乎是定数。 像痤这样先君而后臣、在生死大事面前也恪守行为规范的人,古时候就不多,所以才被记录。到了现世,这样的人基本灭绝。 后来,鞅跑到秦国,行贿嬖臣见了秦孝公。秦孝公是伯乐,也是第一决策人,又有大过金字塔的野心。秦孝公重用鞅,奠定了统一六国的一切基础。 再后来,秦孝公死了,鞅被车裂,上半身和下半身一东一西飞奔,血流一街。对于被重用的奇才,这也几乎是定数。 08 不与众谋 冯唐读: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资治通鉴卷二》,显王十年,公元前三五九年) 冯唐译: 卫鞅变法,秦人不爽。卫鞅对秦孝公说:“庸众不懂虑始,只会坐享其成。讲大德一定不能照搬时俗,成大功一定别和庸众唠叨。圣人为了强国,不能固守旧规。”甘龙说:“错。按老规矩办,官员驾轻,庸众就熟。噪音小,风险小,烦恼少。”卫鞅说:“常人墨守成规,公知不知创新,你们这些庸众,老实呆着可以,不能共商变革。聪明人立法,傻人遵从。贤人变法,怂人不作为。”孝公说:“好。”让卫鞅当左庶长,最后下决心变法。 冯唐评: 在管理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个似乎不该常常遇到的问题:“战略是想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往往是前线领军人物,他们指挥千军,实操成功,回头想想他们的成功经验,往往发现,运气的成分居多,或被逼到绝路,或者没太多其他选择,埋头苦干十来年年,茹毛饮血,一抬头,世界五百强了。这其中,没有多少战略规划的成分。 战略的确不是一切,有一个好战略不等于一定成功,没有一个好战略不等于一定失败。但是,不能否认,战略重要。“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一个好的战略能大大提升成功的机率。 战略制定易学难精。每个有基本智商和一定岁数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律,对于天地间所有的事儿几乎都能有自己的看法,出现看法有差异的时候,真心觉得自己和其他人相比,正确的时候远远多于不正确的时候。但是有天赋能被训练成战略家的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避免不了一辈子盲人摸象,完全做不到跳出来看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些有战略天赋的人能通过一系列工具学习、项目实操、导师手把手辅导之后成为战略家的,更加稀少。这些稀有之物中,能秉着公心制定战略而不是屁股指挥脑袋的,又少了很大一部分。一百个能在前线领军的人物中或许只有二十个有战略思维,这二十个当中或许只有两个能成为战略家,只有一个能先公后私。人如果不擅长一个事物,潜意识中往往容易低估这个事物的重要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常常有人问战略是想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所以,卫鞅在变法前坚持:不和你们这帮庸众商量,“我定,你们执行,没商量。” 卫鞅的问题出在完全没有沟通。或许是卫鞅太追求效率,或许是他耐心太少,或许是他精英意识太强,他走了一条最快的捷径:战略家定好方向,争取到君王认同,其他人无条件执行。 卫鞅之后被车裂的事实也说明,最快成事的捷径也常常是成事者最快倒霉的路。 所以,甘龙们也没错。 传说,李鸿章说过,做官第一要义是不做怪。我第一次听说时,三十出头,满腔驴血,热乎乎的,觉得李鸿章太世故,难怪大清国要完。四十不惑,再想李鸿章的这句话,体会到他的无奈。想做事,难免要协调、要求人,想做大事,难免要突破、要得罪人。如果总体环境不允许,一个人拼命要做大事,就仿佛一个人在雪天推一个雪球上山,雪球越推越大,精力越推越竭,周围都是风言风语、幸灾乐祸,努力推到山顶,北风如万古刀,各种原因推不到山顶,悬崖底下一声嚎,半途中,一问“我这是图啥啊”,一放手,一闪身,雪球便欢快地“咕噜噜”地滑到山下,粉碎、瓦解、消融,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所以,似乎不做怪是最佳选择,但是,一点怪都不做,要你们干嘛呢?你们自己有啥意思呢?的确有一些做怪的卫鞅们被车裂了,但是多过无数倍的不做怪的甘龙们湮没无闻,像蝼蚁一样生死如尘埃。卫鞅的确最后被车裂了,但是那是在他主政二十年之后的事儿了。而且,现如今,车裂早就不存在了,怕啥? 还有传说,毛泽东评李鸿章,“水浅舟大”。我想,他充分理解李鸿章的无奈。 09 业绩至上 冯唐读: 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资治通鉴卷二》,显王十年,公元前三五九年) 冯唐译: 终定变法内容。五家、十家为一个单位,一起定罪、一起坐牢。对内举报的和对外杀敌的同奖,不举报的和投敌叛国的同罚。有战功的,按照标准晋升。私斗的,按照情结轻重判刑。老实务农,多种田、多织布的,恢复自由身。倒买倒卖和懒到屁眼朝天的,收为奴仆。皇亲国戚没有军功的,不能世袭贵族。明确社会等级,按照等级配土地、房产、家臣、小妾、衣服。有军功的,社会等级高,无军功的,钱再多,在社会上没法臭牛屄,抬不起头来。 冯唐评: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第一次变法,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变法,前无古人,后尚无来者。这次变法在中国大地上让封建制彻底替代了奴隶制,让秦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让中国历史上的枭雄乃至东亚近现代史上的枭雄有了千古适用的成功捷径。 这么牛屄的变法,和其他绝大多数的牛屄事儿一样,并不复杂。总结变法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平民化。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鼓励开荒,赋税按照人均土地分摊。没现世军功的,就是平头百姓,就是屌丝一个。每个人起点都类似,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二,军事化。举国实行先军体制。百姓五、十编组,全民皆兵。全国推行县制,全国就是一支统一编制的军队。军功第一,业绩说话,有军功就有现世的一切,没军功就没有现世的一切。重农轻商,重农也是为了有粮可以打仗,商业产生的各种奇技淫巧可以让人活得更丰富,对花落泪,对月伤心,但是对于打胜仗没有用途。 第三,国家化。泯灭个人差异,泯灭区域差异,统一度量衡,焚烧诸子百家的书籍,统一思想。每个人都要按照国家意志行事,每个人只有一个编号,每个人都无足重轻,重要的只有集体、只有国家、只有独裁者、只有消灭另外一个国家从而满足独裁者内心对于牛屄的妄念。 第四,警察化。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敌人,每个人都是国家的顺民。人性里有很贱的东西,人类服从是因为害怕。重奖的另一面是重罚,有军功就重奖,不服从就重罚。在周围都是国家的耳目的时候,个人唯一的出路是顺从。 这“四化”的好处是效率极高,“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跑”,“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不好的地方是不能持久,破坏力极大。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如果没有这“四化”,中国很可能统一不了,像欧洲一样、像老子崇尚的那样,长期存在三、五十个小国,每个国家用自己的汉语和自己的钱币,有的国家擅长造车,有的国家擅长烹饪,有的国家盛产美女,有的国家批发哲学家。几十年打一次大战,每年踢一次足球联赛,时常举办儒释道辩论大赛。 每次看《十钟山房印举》中的春秋战国印以及上海博物馆的实物,我常忍不住想,如果这些现在认不出的异体中文字没有灭绝,中文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 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时常不以某个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重复自己。 10 唯信难树 冯唐读: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资治通鉴卷二》,显王十年,公元前三五九年) 冯唐译: 商鞅变法的内容定好了,但是担心老百姓不信,没马上公布。在秦国都城街市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木杆,下令:“能搬到北门去的给十金。”老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动。再次下令:“能搬到北门去的给五十金。”有个楞头青真的搬了,马上给了他五十金。于是下令变法。变法一年整,秦国都城里说新法不便的人数以千计,于是太子犯法。商鞅说:“法令不行通常从上面开始。太子是国君的后代,不能上大刑。揍他师傅公子虔,黥他师傅公孙贾。”第二天,秦国百姓都严格遵从新法。新法施行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中无贼,百姓勇猛作战,私斗不敢,国家大治。有些最初说新法不便的人,又来夸新法好。商鞅说:“这些都是乱法的人。”把这些人都发配边陲。这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了。 冯唐评: 编写中国历史的顶尖人物通常不动声色,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他们绝不编造事实,而是通过选取事实的方式和侧重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在描述和记录中也很少使用形容词,憋得实在不行了的时候,才会添加极少的评论。每当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我常常在恍惚中回到中学课堂,少年人在考试,监考老师在巡视,少年人斜一眼老师,老师瞥一眼少年人正在做的题目,实在忍不住,似乎不经意地用手指敲了敲试卷上那个题目中一个词,暗示一个隐藏得非常深的陷阱,少年因此再次审题,恍然大悟,划掉原来的答案,重新奋笔疾书。 这一传统从司马迁开始,到司马光的时候已经非常巩固。 在讲述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后,司马光没憋住,发表了开篇以来最长的评论。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司马光的大意是:信任太重要了,没有老百姓的信任,管不了老百姓。商鞅这些人也不是什么仁厚的人,春秋战国又是诸侯混战的乱世,天下就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江湖,商鞅这些人在乱世还不得不要树立老百姓的信任,仁厚的管理者在和平的年代更要如此。 我同意司马光说的,信任极度重要,再好的战略方针,没有团队的信任就没有实施,没有足够的信任就没有高效率的实施。 下一个需要切切思量的问题是:如何树立信任? 树立信任有很多困难。第一,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一个自我,每个人每天都靠着这个自我的指挥来生存:吃喝拉撒,喜怒哀乐。一砂一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王国,从建国开始,这个自我就是绝不退位的国王。多数人,特别是有钱、有权、有知识的权贵和公知,都把自己的自我养得肥肥大大,有些甚至大过长城和金字塔。即使是没钱的、没权的、没知识的大多数,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也骄傲无比,对这个世界指指点点,找一切借口证明自己只是怀才不遇,其实真的了不起,他们即使如游丝,也是屌丝,可以长久地真诚地痛骂别人“傻屄”,不会长久地真诚地痛骂自己“傻屄”。所以贫贱无论,对于关键问题,每个个体都发出了最强音:“我凭什么听你的?”第二,任何一个重大变法都必然破坏已有的权力平衡,必然触动已有的利益分配,既得利益者必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反对。而任何变法,无论设计得如何用心和精美,必然有缺陷,必然可以找到问题。第三,具体推动重大变法的人往往没有类似的经验(有类似经验的人往往已经死了或者心灰意冷或者疾病缠身,不适合再次主导重大变法),其他人凭什么信他? 没有任何经验的商鞅在推进有史以来最重大变法的过程中,不交流,不说服,不辩论,而是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树立威信。 第一,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立信于民。让老百姓做一件简单到白痴都认为够白痴的事(现代管理里,这类事情被称为“防呆”举措,“傻子都会”的意思,比如多用ppt,少用word,ppt里多用图片和视频,少用文字),听从命令的,重奖到他心惊肉跳。 第二,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镇压最高层的反对力量。在这种时候,拣软柿子捏没用,打狗给主人看,只能让狗们鄙视你。商鞅变法满一年后,都城里开始有很多有话语权的公知议论新法的坏处,既得利益被损害的集团觉得时机成熟,找了最合适的代言人:太子(秦王是变法的坚决支持者,太子是可能反对变法的最高权力者)。在这种时候,商鞅简单粗暴地表明态度:如果太子不是太子,一定灭了他。尽管灭不了太子,一定灭了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商鞅简单粗暴地采取行动:臭揍了太子两个师傅,“你们怎么管教太子的?不信打不服你们。” 第三,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消灭任何议论。新法施行十年之后,那些最初说新法不好的公知,又来夸新法好。商鞅简单粗暴地把这些公知发配边疆。对于领袖定好的政策,其他人只有服从的份儿,不服就滚。对于领袖定好的政策,其他人甚至没有夸赞的份儿,说坏话就是死,说好话就流放。简单说,听话,出活,没有其他。 后来,秦国大盛。再后来,老秦王死了,太子即位,简单粗暴地车裂了商鞅。 11以贤为宝 冯唐读: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资治通鉴卷二》,显王十四年,公元前三五五年) 冯唐译:齐威王和魏惠王约着郊外打猎。惠王说:“齐国有宝贝吗?”威王说:“没。”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还有十颗直径一寸的大明珠,照亮前后十二辆车子。齐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能没宝贝呢?”威王说:“我对于宝贝的定义和你不同。我有檀子,驻守南城,楚人不敢来犯,泗水流域十二个诸侯来朝拜。我有盼子,驻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来黄河打渔。我有黔夫,驻守徐州,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举家投奔的七千多。我有种首,防备盗贼,道不拾遗。这四个人,光耀千里,十二辆车子算啥!”惠王面带羞愧。 冯唐评:春秋战国时候,国家之间除了打仗也有打猎之类的友善社交聚会。社交聚会上,国王之间互相吹牛屄和斗嘴也是常事。吹牛屄和斗嘴出彩儿的,往往被随从记录下来,和凶杀、色情之类的八卦一起在各国流转,其中最有教育意义的,被写进历史,和死人最多的战役、误人最多的女人一起,在之后的千百年流转。 所以那时候国王会猎,没谁真正有心思在打猎上,一心琢磨如何给其他国王下套,一心提防千万别被别人套进去。 魏惠王只是随口问了齐威王一句,简简单单暴露了非常普通的炫富心理,就被齐威王抓住,一脚踹进坑里,然后被写进历史,千万年被人耻笑。魏惠王应该不仅是面带愧色,心里一定热烈地问候了齐威王的祖宗多代。 倒霉的魏惠王倒是提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问题: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最看重什么?一个企业应该最珍视什么? 很多职业经理人看重的是职位、薪酬、职务内消费(6缸、8缸还是12缸的车,有没有高尔夫会籍、会所会籍,医疗保险含不含牙医和眼镜、覆盖不覆盖配偶,有否住房补贴,子女国际学校学费是否报销,出差坐公务舱还是头等舱,住五星酒店还是超五星酒店等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公司营业规模、管理人数等等。 其实,职业经理人应该最看重的是这个平台是否能长见识。在职业生涯里过早、过分地追求职位晋升和薪酬增加,有可能影响见识的增长,必然影响中长期职位晋升和薪酬增加。简单说,如果温饱可以解决,职业经理人三十岁之前不应该考虑工资和职称,不应该为了多一倍的工资和“总经理”之类听上去牛屄的职称而放弃增长见识的平台。 很多人看企业,也常常用似是而非的标准。看规模,谁大谁牛,但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也可能是赔钱最多的企业。看赢利,赢利越多越牛,但是这些赢利可能是垄断造成的,也可能是不成比例地投入大量资源产生的。看资本回报率,谁回报率高谁牛,但是这些比率都只是反映当年的财务回报,未来是否能持续挣钱还是未知数。看规章制度和流程,谁最精益谁最好,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和流程可能没人真的执行。 其实,看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团队:有否足够的有见识、有操守、能干、肯干的职业经理人。在现在的环境下,如果有百名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就能支撑起一个大体量的财富五百强公司,光耀千里。 12 从长计议 冯唐读: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 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 “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资治通鉴卷六》,始皇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 冯唐译: 韩人想让秦人劳民伤财,无力攻韩,派工程师郑国做间谍煽动秦国大兴水利,凿仲山,引泾河水至北山,再向东注入洛水。工程干到一半,秦人发觉,要杀郑国。郑国陈辞:”我的确让韩国多撑了几年,但是水渠建成,秦国万代受益。”秦人最终还是让郑国完工,浊水灌溉四万顷盐碱田,土地肥美,亩产一钟,关中平原从此更加富饶。 冯唐评: 有史以来,我们似乎一直不重视科学技术。 史书里最喜欢纪录的是:帝王有多英明啊、多英明啊,帝王有多糊涂啊、多糊涂啊,帝王睡了一些皇后,一些皇后真英明啊、真英明啊,另外一些皇后够淫荡啊、够淫荡啊,毁了多少帝王啊,多少英明的帝王被淫荡之后变得多糊涂啊、多糊涂啊,一些文臣用常识分析了很多问题,然后形容词非常地描述出来,一些帝王被淫荡之后被文臣用常识和文采转变了啊,一些武将带了很多人去杀了很多人,然后常常被杀,不是被另外一些武将杀掉就是被自己的帝王杀掉,还有一些太监,还有一些大宗族,还有几个刺客,再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和大地在受不了帝王极其糊涂的时候,日蚀、月蚀、流星雨、地震等等,仿佛它们是个尺度巨大的温度计。 中国古时候不重视科学技术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不快,基本靠天吃饭、靠冷兵器、马和腰肌打仗、靠宗教和喝茶治病,科学技术不是国富民强战无不胜的关键成功因素。国家机器只要精细地控制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平衡各方力量,别往死里折腾老百姓,垄断盐铁,垄断历法管理和史书撰写,基本不会太错。 《资治通鉴》里第一次明确描述科技技术,就是郑国渠的修建。 工程师郑国的背景并不太清楚,没明确记载的师承,郑国渠的背景也不太清楚,一种说法是一百五十里,一种说法是三百里。但是明确的是,郑国是个韩国间谍,郑国渠是个大工程,郑国建郑国渠是为了拖垮秦国。秦国当时最主要的庄稼是黎和粟,这两种庄稼不需要灌溉。 秦国没能在一开始就发现韩国的阴谋,但是在过程中再次展现了霸主的潜质:第一,强大的情报系统发现了韩国的阴谋。第二,发现韩国阴谋之后,有足够的心胸和战略决断让一个韩国间谍继续主持工作,完成原计划。 听说,这个大心胸和大智慧是吕不韦的,他承担决策责任,做出了继续用郑国挖完水渠的决定。 水渠挖完之后,需要灌溉的小麦也在这个时候从西亚传入关中,关中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 水渠挖完之后,被命名为郑国渠。不知道工程师郑国的之后命运如何,但是从他的冒死陈述看,他有做为优秀公共知识份子纯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终有一死,权力只是昙花,好的公共知识份子努力后、死后,给后几世、后几十世、后几百世,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秦国统一六国靠的不只是白起和王翦这几个名将,靠的更是军事战略家、军事绩效文化的制定者和守护者,靠的更是稳定的后勤资源保障。如果论功,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四位人物是秦孝公、吕不韦、商鞅、郑国,白起和王翦排不上。 现代企业也类似,业绩长青不能仅仅依靠风光无限的并购,还要更加依靠旷日持久而不能见速效的组织能力建设、核心职位人才梯队培养、关键r&d开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