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将军本纪》 第一章 汉 (前传:184-192,期间,内容大都采用史料。对于三国,我们熟知开头与结尾,但中间发生了什么,史料是不全的,作者希望能够尽量用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关系的分析,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三国。) 光和三年(180),洛阳汉司徒府,司徒杨赐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何如?” 陶对曰:“此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之。 上不纳。 光和六年(183),御史刘陶、奉车都尉乐松、议郎袁贡连名上疏言之,曰: 圣王以天下耳目为视听,故能无不闻见。今张角支党不可胜计。前司徒杨赐奏下诏书,切敕州郡,护送流民,会赐去位,不复捕录。虽会赦令,而谋不解散。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觇(chān)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 帝殊不悟,方诏陶次第《春秋》条例。 张让在宫中的房间踱来踱去,就在刚才,手下的小黄门带来了一个很糟的消息:张角要反。 要是平时,他都懒得在乎,说张角有威胁的不知凡几,但是,这次告发的人可是大良贤师的亲信---唐周。 这下可就是实锤了,真是要了老命,张角要反,自己平时可没少收太平道的孝敬,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呢? 消息瞒不了多久的,自己虽然先一步得到消息,但是谁又能保证消息不会泄露,得早做决断了。 “国家何在?” “国家尚在西园,作商贾戏。”小黄门低着头回答。“国家尚不知,不如秘隐之,密令取张角首级,事可定矣。” 张让看了小黄门一眼,摇了摇头,“不可,太平道势大,跨州连郡,此事不易也,社稷倾覆,系与一发,不容有失啊,速去西园。” 西园,张让见到灵帝倒头便拜,双手匍匐于地,嚎哭道: “陛下!老仆有罪!有罪啊!” 灵帝刘宏身着商贾服饰,坐在上首,拿起宫女递上的茶杯,挥挥手,命左右退下,打趣道“让父何事至此?” 张让也不抬头,甚至额头贴到了地上“老仆有罪!” 天子大概猜到了什么,抬手示意起身,语气也不复轻佻:“何事?” 张让这才抬头,却也不起身,跪在地上,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抽噎到:“张角有谋逆之心,老仆等不察,与之相交深笃,特来请罪” 天子立马站了起来,说道“可有凭证?” 张让“陛下圣明,张角弟子唐周所告,马元义等谋于京都,谋逆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圣明,天帝所佑,当深察之,速定之。宜下秘诏,速出州郡,秘捕角等,时机不容有失。” 天子点了点头:“可。” 天子走后,小黄门扶着跪坐良久的张让问到:“先前问常侍,隐以此事,秘捕角等,常侍说“不可”,今告知国家,反言秘捕之,奴愚钝,不识常侍意。” 张让揉了揉膝盖,“张角势大,马元义之事,恐已知之,此事非我等所能瞒,今陛下知之,若捕之不及,则无罪;不告陛下,捕之不及,罪大矣。” ----------------分割线--------------- 兖州,东阿县,城中大姓,薛家。 我是薛议。 我在汉朝。 我在思考人生。 ..... .... ... (╯‵□′)╯︵┻━┻,怎么会穿越了,关键是附近还有黄巾,黄巾?黄巾!太平道啊,活的!大良贤师张角,多么熟悉的名字,但是当听到对方一脸崇拜的说出来的时候,薛议内心是绝望的。 薛议,水蓝星种花家荆州府益阳人士,身为一个电气专业的宅男,薛议在毕业工作后,某晚正于租房内吃着长沙臭豆腐,听着歌,然后在网上看某些键盘侠争论1吕2赵3典韦的过程中,不慎打翻了旁边的臭豆腐,很不幸,汤洒在了电源上,来到了东汉。 “今年是光和七年,7岁,家族是兖州东阿县薛氏,算是县中大户,父母早亡,族长是父亲的兄长薛房。” “这具身体原主人也叫薛议,上个月不慎落水,被家丁薛四救起,然后我过来了。” “身为一个优秀三国爱好者,三国演义我是看过的,但要想我去战骑着赤兔的吕布,emmmmmmmmmmmm......” “身为一个优秀的电气工程师,简称电工,火药配方我是不会的,农作物种子也是不会认的,烧玻璃,emmmmmmm.......” 薛议坐在树下,用树枝划来划去,远远看去就是个小孩在地上乱划,事实上,他也是在乱划,不敢写简体字,万一被人看到了,祭天了怎么办? “唉,怎么苟?”想着越发头疼,“三国演义只是小说,yy一下没问题,但历史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将手中的树枝一丢,背靠着大树,抬头仰望着树叶下斑驳的光,“丞相啊,您那里收点蜡烛的电工吗?” “丞相现在有我大吗?黄巾的中平元年是哪一年?刘关张在哪?曹操在哪?孙十万又在哪?”想着想着,薛议不知不觉陷入了沉睡,“我想回家.......” “议少爷!议少爷!”“快随老仆走”,薛议睁开眼,就发现薛四在摇晃着自己,迷迷糊糊说了句“发生什么事了?” 薛四也不管小少爷的奇怪问法,“少爷快随老仆走,县丞王度联合太平道反了,烧了仓库,县令大人不知死生,大爷叮嘱老仆护送少爷去渠丘山。”说着不等薛议说话,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抱起薛议,放到马上,自己跨坐在后面,“驾”,挥鞭即走。 薛议回头,望向县内,浓烟正起。 “说好的中平元年呢?尼玛,第一句就是错的?” 中平元年(184)正月,角弟子唐周上书告角,天子遣使捕角,角等知事已漏,促令起兵。二月,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帅有三十六方,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角等皆举兵,往往屯聚,数十百辈,大者万余人,小者六七千人。州郡仓卒失据,二千石长吏皆弃城遁走,京师振动。 三月戊申,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帅师次于都亭,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并置都尉。 上内忧黄巾,召群臣议,掖庭令吕强起而对曰:“诛左右奸猾者。中常侍丁肃、徐演、李巡、赵裕、郭耽五人,朝廷号为忠清,诚可任用。赦党人,简选举,何忧于贼?”皇甫嵩等附议,上纳之。 于是大赦党人,诏公卿出马、弩,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 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jun)讨颍川黄巾。特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并力讨贼。 边地涿郡,刘备谓关羽、张飞曰:“云长、翼德,今黄巾四起,祸乱家国,此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校尉邹(zou)靖,能征善战,可往投之。”羽、飞等以为然。 下邳丞居舍,下邳丞孙坚谓孙策曰“策儿,为父奉诏随右中郎讨逆,汝等且回寿春,路途偏远,看顾好阿母、小弟。” 孙策:“诺。” 河东太守府,“明公,今黄巾四起,百姓涂炭,君上欲以明战之士,以安四方,明公北讨鲜卑,西镇巴蜀,善战而士卒归心,明罚而百姓听令,何不上书以求讨贼?则田单之功可立也” 董卓:“文优此言甚得吾心。” 凉州,湟中义从北宫伯玉谓族人“我等受老太尉(段颎)之恩,从报汉朝,然刺史贪婪,克扣吾等粮饷,每与先零羌死战,必为先锋,死者甚多,为之奈何?” 族人左右看了一眼,低下头来靠近北宫伯玉耳边低声道:“不如反?” 北宫伯玉看了眼东方,又看了眼围在一旁的族人,静静地说了一句:“静待时机。” 第二章 长社之战 中平元年(184)五月 豫州。 颍川郡。 长社,有长葛城,有向乡,有蜀城,有蜀津。(后汉书) 黄巾势大,官军新败于长社,皇甫嵩将三万退守长社县城,朱儁为外援领五千驻长葛城。黄巾波才等率兵十余万围之。 “今贼众势大,官军新败,士气不振,将军可有破敌良策?”长社县府,官军将领围着地图,豫州刺史王允问皇甫嵩。 皇甫嵩看了眼地图,又看了看在场的诸位将领,“官军新募,少经战事,令其守城尚可,出战破敌还得另觅良机,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右中郎将左军司马孙坚开口道:“前日战时,我观敌军势。”说着指了指地图某处,用手一划“连帐布营,营帐之边,草深木长,此兵家大忌也,若乘风而起,引火烧之,敌军必溃。” 皇甫嵩拍手称之:“文台此言大善,诸君以为然乎?” 皇甫郦拱手道:“官军新败,士气未定,我军粮草充裕,可稍待时日,重整旗鼓,方可破敌。” 傅燮补充道:“敌众我寡,可趁夜攻之,官军多骑兵,可使连夜扰之,疲惫贼军,使其不明我意,待时机一至,纵火攻之,战必胜矣。” 皇甫嵩闻言:“诸君所言甚善,可依计行事。”又问了问旁边的斥候,“朝廷援军何在?” 答道“朝廷援军五千已出新郑,行洧水,三五日可至。” “何人统领?” “骑都尉,曹操。”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 渠丘山。 族长薛房带领族人已经跑到了安全的地带,当然,也是全县人民自以为安全的地带,薛议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们。 这时,他才注意到,伯父的身边有个高壮的大胡子,就听到这个大胡子开口道:“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就看见伯父点了点头,然后吩咐薛四他们去通知百姓,但百姓哪会听从,只听得:“贼在西,但有东耳。” 听得回报,只见大胡子摇了摇头:“愚民不可计事。”又与伯父耳语了几句,只见伯父点了点头,遍吩咐薛四他们下去。 不多时,薛议便看见东边的山头立了几个幡,看见幡后,伯父他们大喊:“贼已至东,速回城。” 吏民百姓奔走相告,很快便夺回了空着的县城,还找到了躲在城中的县令。这时王度反应过来了,率领叛军准备攻城。但是就凭他们那些人哪里攻得下,而就在王度准备退军的时候,大胡子带人杀出,王度大败而逃。 这一切都看在薛议眼里,这个大胡子了不起啊,他指着大胡子问了问薛四:“此乃何人?” “东阿程立,程仲德” 薛议眨了眨眼睛,小声道:“哦,久仰(没听说过)” ——————————分割线—————————————— 长社黄巾大营,“渠帅,官军这几日,骑兵连夜袭营,扰我等军心,恐其有诈。” 波才:“官军援军到了何处?” 左右:“驻于蜀津,未有其他动向。” 波才看了看地图:“官军援军多为骑兵,多遣斥候,留意官军援军。” “诺!” ........... 蜀津羽林骑大营,左右问曹操,“都尉,我等在此已有些时日,何时进兵?” 曹操举了下手上的信:“左中郎信中所言,破敌之期,少则两日多则五日,夜半时分,见机行事。” 顿了顿,又说道“传令,今日起,羽林骑子时进食,不得生火,白昼可使步卒,民夫进行操练,迷惑敌军。” 左右“诺!” ............... 三日后。 长社。 傅燮远远的便看见孙坚站在矮墙上,手上拿着不知道什么东西,摆来摆去。 待走近了,傅燮发现孙坚拿的是根细长杂草,开口笑到:“文台此举何意?” 孙坚:“无他,测风耳。” 傅燮笑得更厉害了,指了指墙上幡旗道:“何不观旗?” 孙坚尴尬的丢下了杂草,瞥了眼给他提主意的亲随,转移话题“援军到了何处?” 傅燮:“已至蜀津,左中郎书信已至,想必曹孟德已做好万全准备。” 孙坚:“城中火油可够?骑兵可否出击?” 傅燮点了点头,望向耷拉的幡旗:“万事俱备,只欠西风。” 孙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突然,原本耷拉的旗子慢慢飘了起来,孙坚目光一凝:“西风已至。” ............. 黄巾大营。 波才:“粮草已到何处?” 左右“尚在西华,到军中约莫十日。” 波才:“蜀津的官军可有动静?” 左右:“白昼观之,操练依然,尚无其他动向。” 波才:“长葛的官军?” 左右:“亦无。” 波才摸了摸胡子:“近日我等十万之众,攻城无果,官军援军亦无动作,着实可疑。令全军加紧戒备,恐其夜袭。” “诺!” ........ 长社县。 官军大营。 皇甫嵩召集所有军吏:“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二三子,助我破敌。” 左右:“诺!” 长葛城外。 朱儁大营。 朱儁举着从长社送来的信,“文台言破敌之日,今夜子时,众将士整军备马,擒杀贼军。” “诺!” 蜀津。 曹操用手指着地图某处“今夜破敌,待敌营火起,吾等可使步卒三千由此下。”说着又指了指另外一处:“贼军败势,必走此地下鄢陵,骑兵千五百可先至此地埋伏,一战而全功可也。” 众人:“善。” ........ 长社县。 皇甫嵩“南容,今夜两千骑出战,务必一战功成。” 傅燮:“必不负将军所托。” 孙坚:“近日我等扰敌,骑兵之数,不过两百。今二千之众,声势斐然,恐其发觉,不若以两百骑先出,大部以布裹马蹄次出,贼众察之不及,可一战而定。” 傅燮点了点头:“文台此言甚善。” 皇甫嵩看了看远处----- 月明星稀,西风正起。 第三章 全功 (helmettohelmet------brankxmusic) 长社外黄巾大营。 马蹄声渐渐的近了,守备在大营前营的黄巾紧紧的盯着营外,官军的骑兵又来骚扰了,每次都是这样,射几箭,就回去,扰人的很。 不过这次,马蹄声倒是比平时沉闷了些。也不用提醒,营内的弓箭手早已准备好箭矢,随时向着准备和黑暗中射来的箭矢对射了。 但是,今晚可不太一样。 只听见远方马蹄声渐渐消散,忽然,一点火光,两点火光,三点火光,千万点火光,随风摇曳在夜空中,空气也在这一刻安静...... 瞳孔中映射着的火光,流星一样划过天空,慢慢的放大,放大,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连声音都变调了,像锯子格拉出来的刺耳,飘荡在营地的上空: “敌---------------------------------袭!!” 火箭带着浸过火油的布散落在营地的周围,哗啦,伴着西风,一路烧了过去! 波才出帐看到的便是漫天火海! “灭火,灭火!”,浓烟,弥漫在营地,士卒们,各自为战,乱作一团,“渠帅,渠帅,官军使用了火攻,火势太大,我等护渠帅可先走!”亲卫提醒道。 波才:“众多将士,怎可弃之!速速灭火!” 亲卫:“官军杀过来了!” 说的波才一愣。 “渠帅,全来了,官军全来了” ........ 长社县城。 皇甫嵩站在城墙上焦急的远远的望着,突然,看见火焰划过天空,连绵不绝,激动的一巴掌拍在城墙上,手掌被石子划破了都没感觉。 “好、好、好!” 说罢,举起手中的长剑,望向城中早已准备好了的将士: “击鼓!进军!” “儿郎们多备柴木(束苣)!”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当此时也!” “杀----!” 更远处,官军援军望着冲天而起的大火。 副将:“将军,敌营起火了。” 曹操骑在马上,挥舞着长剑:“全军出击!擒杀逆贼!” ......... 望着四面而来的官军,波才对亲卫绝望的挥挥手,“去鄢陵!” ......... 黑夜中,曹操分部的羽林骑静静的在黑夜中等待着,像狩猎中的狮子,静静的等待着猎物。 黄巾贼中跑的快的士兵好不容易到了这里,等待他们的却只有屠杀。 ...... “后路有官军?”波才望着溃不成军的手下将士。 “渠帅,官军骑兵早已到了咱们后路,黑夜之中,全是官军骑兵,渠帅,如何是好?” “回阳翟!” ........ “可恨走了那波才,未尽全功!” 长社城内,曹操向着皇甫嵩、朱儁叹息。 “不然,此战斩首过万,降者无数,贼军只能困守西华,波才逃至阳翟,无异于残喘困兽,顷刻可覆。”王允笑着说到,颍川黄巾的主力被消灭在了长社,他这个豫州刺史心里的石头也没了。 朱儁指着地图上的西华:“下一战,就在此处。” ........ 中平元年(184)五月底、六月初 阳翟、西华平定后。 “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使臣身备鈇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 天子刘宏望着下方战战兢兢的张让、赵忠。“傅南荣言之如何?”一把将奏章甩在赵忠身上,指着张让“豫州刺史王允言尔等与黄巾通交,可有其事?” 张让、赵忠声泪俱下,跪伏于地,祈求饶恕:“封谞、徐奉之事,与我等无关。” “哼。” 王允讨击黄巾别帅,大破之,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等受降数十万。于贼中得中常侍张让宾客书疏,与黄巾交通,允具发其奸,以状闻。灵帝责怒让,让叩头陈谢,竟不能罪之。 “阉贼误国,蒙蔽圣听,诚可恨也!”王允。 ........ 中平元年(184)六月中旬 诏皇甫嵩讨兖州黄巾,朱儁讨南阳黄巾,卢植破冀州黄巾,围张角于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遣东中郎将董卓攻张角。 “明公,今卢中郎受谗言而获罪,士卒多愤,士气不振,今若出战,战必败矣。不若依卢公旧事,安营扎寨,以待时机。”李儒劝谏董卓。 “吾不知邪?诏书急切,安敢不从?” 中平元年(184)八月 是时,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馀日(三月)。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贼更以赵弘为帅,众浸盛,遂十馀万,据宛城(六月)。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 有司奏欲征俊。司空张温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以有攻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有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 灵帝乃止。俊因急击弘,斩之。 孙坚:“赵弘已死,贼众以韩忠为帅,贼众我寡,然其军心已溃,困兽之斗耳,今欲急击之,不若以声东击西之策,可全功也。” 朱儁:“计将安出?” 孙坚:“可先结壁垒,土山临城,居高临下,耀兵于西南,将军可身自披甲,择精兵袭其东北,贼收尾难顾,可一战而定。” 朱儁:“善。” ...... 外城破,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 议郎蔡邕、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朱儁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因急攻,连战不克。 朱儁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围,忠果出战,俊因击,大破之,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馀级。忠等遂降。而秦颉积忿忠,遂杀之。馀众惧不自安,复以孙夏为帅,还屯宛中。俊急攻之。夏走,追至西鄂精山,又破之。复斩万馀级,贼遂解散。宛城平定(十一月)。 皇甫嵩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擒卜己,斩首七千馀级。 中郎将董卓征张角,不克,征诣廷尉,减死罪一等。以皇甫嵩代之。 第四章 平定(对三国史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说明章节的乱世再看第五章) 兖州。 东郡。 皇甫嵩受诏北讨张角,大军准备出发先去邺城补充粮食,整顿军备,薛家作为县中大姓,作为东阿代表前去劳军。 皇甫嵩不愧是大汉的名将,士卒与百姓秋毫无犯,以往大家最怕的就是兵祸,这次确基本看不到,所以汉家部队非常得人心。 薛四带着薛议在官军大营外等待族长出来。大军准备开拔,军营外的木栅栏都已拆除,整理,装上牛车,准备带走。 薛议好奇望向营内,“他们手上拿的武器是戟?还有一部分长矛,还有好多拿刀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披甲,少部分穿着铠甲,有感觉就像两片薄铁甲前后贴起来的(两当铠),有像鱼鳞一样的铁甲,这些人还带着铁质头盔(胄,兜鏊),这些人是军官还是精锐?这、这还有一个拿大锤的将军?.......”看的津津有味。 天空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薛议随着伯父站在一旁屋檐下,大军长龙似的队伍缓缓的向邺城方向开拔了。 忽然,领军的一个将军带头唱了一句:“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士卒们和道:“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将军又唱道:“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士卒们和道:“王事多难,维其棘(ji)矣。” 那将军又唱到:“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zhao)矣,建彼旄(máo)矣。” 士卒们:“彼旟(yu)旐斯,胡不旆(pèi)旆(pèi)?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将军:“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qi)旐央央。” 士卒:“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xiǎn)狁(yun)于襄。” ....... “这就是汉朝的军队吗”薛议想了想,问左右:“那位将军是?” 左右答:“傅燮,傅南荣。” 薛议点了点头,望向渐渐远去的军队,歌声依稀的传来,却愈发的不真切,雨越下越大,带着远方模糊的歌声,沿着屋檐成串的流下,薛议张开右手,雨水打在手上,滴答,滴答,如此的真切。 ------------------------------------------------分割线------------------------------------------------------------- 冀州。 广宗。 城外官军的将领换了两轮,城外的阵地还在反复争夺,但是张梁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特别是张角已经完全不能理事的情况下。 先前被卢植击败,退守广宗,卢植围城,想活活耗死自己等人,但是那个昏君听信谗言,临阵换将,本以为是个机会,但新上任的将领又不是个好惹的主,大兄张角力战不退,终于在下曲阳扳回一点,但随着大兄张角的重病,下曲阳又被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所围,弟弟张宝也不知如何了。 城内的军心会随着大兄的不露面越来越不稳,大兄不知何时才能醒来,张梁看着自己的手上的白发,越发的迷茫。 “城中粮草可够?”张梁问道。 “粮草充足,然贤师经久不出,城中惶恐。” 张梁用力握了握手掌,“可有谗言?” “未有谗言” 张梁手掌松了开了,像是在告知又像是在安慰的说道:“贤师天佑,无需担心。” ........ 冀州。 邺城。 “听说圣上在西园卖官?”皇甫嵩问左右。 左右不答。 “用以军资?” 左右还是不答。 看见眼前富丽堂皇的赵忠(中常侍)舍宅,皇甫嵩哂然一笑。故信都令汉阳阎忠本想说点什么,看了眼左右,沉默了。 ........ 广宗大营。 “今某来此,必与诸将士同心同德,共力讨贼。”皇甫嵩看着下方的众将士,其中大部分是原来卢植的手下,看着将士们不振的样子,顿了顿,开口到:“陛下不察,使子干受奸人所馋,今若破贼,当述子干之功,不使忠臣受难,将士寒心,愿二三子助我破敌。” 下方的士卒抬起头:“敢不用命?” ........ 广宗城。 官军的进攻又一次被逼退了下去,自皇甫嵩到了之后,官军士气大振,城外的阵地已然全被官军攻陷,张梁被困在城内已达七日之久,不休不眠也有三日之多,眼睛的血丝清晰可见,站在城头,看着下方两军将士密密麻麻的尸体,风吹起他污混的白发,尽管内心早已麻木,但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他动容? 颤抖的举起手中的长剑,咧了咧嘴,想说点什么,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直到------- “将军,将军”一个小兵一阵跑一阵高呼,引来诸多注目,张梁也责怪的看了他一眼,他却浑然不顾,跑到张梁耳边说了些什么,遍只见张梁晃了一下,用手拄着剑维持着身体,眼睛的血丝唰一下的就布满了...... 不久,广宗城内,哭声震天。 “可是张角死了?”皇甫嵩问左右。 “必然如此,城内哀嚎之声不绝,非角死安能如此?”傅燮答道。 “传令!攻城!” ........ “敌众死战,难以克之。”攻城战很不顺利,皇甫嵩即便猜到张角已死,会对对方军心有巨大的打击,可没想到广宗还是个难啃的骨头。 “不若静观其变,相时而动。”傅燮提议。 “然也。”皇甫嵩点了点头。 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bu)时(申时,下午3-5点),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馀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 自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至张宝被诛,张角三兄弟的起义用了大汉朝十个月的时间平定。 但黄巾,还没有终结...... 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以黄巾既平,故改年为中平。 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 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 兖州。 东阿。 “黄巾被灭了,今年是中平元年。”薛议在院子里呆呆的想到,“那就是说,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国,我还是有点优势的”想到此,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议少爷,老爷叫你”薛四跑了过来,脸上笑得很开心,是有什么好事? 薛议点了点头,来到了会客厅,只见薛房坐在上首,旁边坐了一个高大的身影,不是那个程立是谁? “议儿,今伯父为汝择一良师,还不过来拜见?”薛房伸手示意薛议上前。 薛议心里一阵嘀咕,听说这里老师打死学生不犯法,看着程立这魁梧的身材,这砂锅大的馒头要是被揍上几下,谁受的了...... 身体倒是很老实,上前施了一礼,“弟子薛议见过程师。” 程立站了起来,蹲下身子,用手拍在薛议肩膀上,“善。” -------------------------------------------------分割线------------------------------------------------------------ 《三国志魏书薛议传》:薛议字伯言,东郡东阿人也。伯父房,县中望族。少师事程昱。 第五章 革新(说明章节) 天下苦难久矣。 自中平元年(184)以来,至中平五年中: 1.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爆发。 2.黑山军叛乱(禇燕、张牛角等)。 3.六月,交州叛乱。 4.七月,巴郡米教叛乱(张修)。 5.十一月,凉州叛乱。(北宫伯玉) 6.中平二年(185年),扬州庐江郡黄巾作乱,又有安风县人戴风作乱。 7.中平三年(186年)二月,荆州南阳郡屯兵叛乱(赵慈)。 8.十月,武陵郡蛮族叛乱。 9.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10.中平四年(187年)二月,河南荥阳县黄巾作乱。 11.六月,幽州乌桓叛乱(张纯、张举等)。 12.十月,荆州长沙郡叛乱(区星、观鹄等),又有零陵、桂阳郡叛乱(周朝、郭石),扬州豫章郡宜春县亦有叛乱(《吴录》)。 13.十二月,并州休屠各匈奴叛乱。 14.中平五年(188年),豫州陆梁地区叛乱。 15.二月,并州西河白波黄巾叛乱(郭泰)。 16.三月,南匈奴右部叛,杀单于。 17.四月,豫州汝南郡葛陂黄巾叛乱。 18.六月,益州黄巾叛乱(马相、赵祗等)。 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 --------------------分割线----------------------------- 帝都洛阳。 “汉家天下,何以至此?”天子刘宏问诸常侍。 诸常侍俯首不答。 看着左右俯首的宦官,天子:“朕曾问杨奇,何如桓帝?对曰:亦由虞舜比得唐尧,今可知之矣。” ...... “今王芬已死,何人可为冀州刺史?” “贾琮历任交趾,功勋卓俊,士民叹服,可使之。” “可,朕欲精简干吏,可令州郡深查之”。(个人认为当时灵帝是让名士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然后武人功勋者入伍。) 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song)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癭(ying)陶长济阴董昭(就是那个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分割线----------------------- 冀州。 中山国。 安喜县。 张飞:“大哥,今圣上下诏沙汰干吏,国之幸也。” 刘备苦着一张脸:“噫,吾等亦在沙汰之列。” 关羽:“今督邮已在传舍,可往见之。细说前由,当可释之。” 刘备微微颔首:“善。” ...... “大人,那刘玄德已在门外等候多时,大人真不去见上一面?”下人问督邮。 “见则必言其事,缓之以情,动之以礼。圣上欲沙汰干吏,吾等岂可违之?称吾有疾便是。”督邮道。 ...... 关羽:“大哥,这督邮不见,为之奈何?” 张飞:“吾等受命讨贼,出生入死,方有此身,岂可一言免之!” 刘备默然不语。 ...... “蹦”“蹦”“蹦”,只听见传舍门被人大力敲打。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督邮惊慌了。 只见刘备带着一群吏卒突门而入:“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来人,拿下此贼。” 左右一拥而上,将督邮捆绑起来,拉出门外,刘备当着众人的面,将督邮捆到树上。抽了百余鞭子,扬长而去。 (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督邮奉诏沙汰干吏本是为国。刘备这时候也还是年轻人,热血,充满江湖游侠气息。) 刘备现在很懊恼,一上头,就把督邮打了,现在也不知何处能容身。 张飞:“大哥,听闻陛下在京都新募西园军,我等可往投之。” 关羽:“吾亦有此意。” 刘备看着两位弟兄,点了点头。 -----------------------分割线------------------------ 何进。 自熹平五年(176年)因妹妹的关系初入仕途。然后一路青云直上,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大将军。 (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荅应。时处士平阳【“阳”字衍,见《水经注疏·卷5》熊会贞注】苏腾,字玄成,梦陟首阳,有神马之使在道。明觉而思之,以其梦陟状上闻。天子开三府请雨使者,与郡县户曹掾吏登山升祠。手书要曰:“君况我圣主以洪泽之福。”天寻兴云,即降甘雨。 《水经注??卷5》:(首阳山)上有夷齐之庙,前有二碑,并是后汉河南尹广陵陈导、雒阳令徐循与处士平苏腾、南阳何进等立,事见其碑。何进能混进来求雨,大家都懂的。) 拜师杨赐,算是进入了士人圈子,自中平元年(184)年为大将军,至中平五年(188)已有五年之久,期间征募海内名士,招募掾属,其势力已然不可小觑。 (长史王谦、东曹属掾伍孚、东曹掾蒯越、掾袁绍、刘表、韩卓、令史边让等。) ...... 弟何苗,于中平四年(187)平定荥阳黄巾后,以河南尹拜为车骑将军,封济阳(属陈留)侯。 (何进传:(何)苗攻破群贼,平定而还。诏遣使者迎于成皋,拜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济阳县属兖州陈留郡。) 自此,何家两兄弟一为大将军,一为车骑将军。把控着当时朝廷的第一和第三号将军位置。(第二为骠骑) 面对日益庞大的何氏家族,天子有意分化他们的军权,于是设立了西园八校尉,封董重(天子舅表兄弟)为骠骑将军,领军千余人。 (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以蹇硕为元帅,大将军亦领属焉。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因为农忙的关系,其实真正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大家都格外珍惜。 又到了射术课,定点箭术最好的当属李敢。 薛议很是羡慕。拿着自己手里的弓箭,唰一箭,中靶但离靶心还有蛮多的距离,薛议摇了摇头,“要多练练了。” 今天,由程老头的儿子程武带领大家射移动目标,由老农抓的田兔子,有绳子牵着,放开跑,然后学生去射。不管是否射中,都由绳子拉回来,晚上下锅。 小胖子张南箭术堪称稀烂,跟他十项全能的哥哥比起来,简直就是个渣渣。 稀奇的是,李敢的移动靶射击并不如他定点射击那么准,看着李敢每次都射在兔子后头,要怎么跟他解释弓箭的速度,兔子的速度然后同时到达一点?为什么要提前射箭? 薛议想了想,拍了拍李敢的肩膀,指了指手上的弓箭:“兔动矣,汝得让弓矢飞一会。” 李敢:“???” 第六章 忠论(说明章节) 洛阳。 大将军府。 “今陛下立西园,封骠骑,何意?”大将军何进问群下。 这不明摆着得事么,还要问?当然下属们也只能心里吐槽一下,然后老老实实回答:“必有小人进谗于圣上,欲分将军之势也。” 何进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今欲归势于己身,计将安出?” 这就是个真正的难题了,也就是何进真心想问的问题。大将军府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沉默。 大将军司马许凉和假司马伍宕对视了一眼,后者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许凉也轻轻的点头回应。 随即,许凉开口道:“今天下滋乱。望气着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众人正聚精会神听着,却发现许凉说了一句不开口了。 就见伍宕接口道:“《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将军可呈圣上,受命督军,何愁之有?” 何进也不是个蠢人,这么一提点,当即恍然大悟,这是要自己去跟天子说的,让天子去阅兵,只要自己办的漂亮,天子一开心,兵权不就又回到了自己手里? “大善!” 于是上言于帝,帝纳之。 (这里有个小说明:许凉、伍宕所言“《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按李贤注,《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第六犬韬,司马。《龙韬》云:“武王曰:‘吾欲令三军之众,亲其将如父母,闻金声而怒,闻鼓音而喜,为之柰何?’ 看着是不是觉得牵强附会? 我特意去看了几遍《六韬》。发现这么一段话:“王修其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出自《六韬》:武韬篇-发启。 主要是这句“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对比“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是不是比李贤注有更接近?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有可能是错的,如果有书友能看到这里,有更好的见解,欢迎指正。)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学堂,程老夫子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忠”字。 “今日之言,慎思之!”程夫子一本正经的摸了摸飘逸的大胡子,开口讲到。 “程老头这是要讲什么内容?”薛议和所有人一样坐直了身子,认真听讲。 “周内史兴之言:‘中能应外,忠也;......守节不淫,信也。’” “周内史过之言:‘考中度衷,忠也;.......制义庶孚,信也。’” “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宫之奇语,国语.晋语)” “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叔向语,国语,晋语)” “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外向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子服惠伯语,左传,昭公二十年)” “这是《国语》和《左传》,讲春秋?“薛议好歹学了几年,春秋,左传还是看过的。 “春秋之谓忠,与今时不同。”程立顿了顿,等待学生提问。 张东很是上道,施了一礼,开口问道:“请夫子示下。” 程夫子:“善,《左转》恒公六年,季梁对随侯曰:‘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问何以战?......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此之谓君之忠也。” 薛议施礼问道“何解?” “忠于民”程夫子回答。 程夫子继续开口:“《左传》僖公九年,晋献公曰:‘何谓忠、贞?’ 荀息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左传》文公六年,臾骈曰:‘......以公害私,非忠也。’” “《左传》襄公五年,范文子曰:‘.......无私,忠也。’” “此之谓公而无私,亦春秋忠之意也。” 张东:“此亦君之忠乎?” 程立:“然,臣亦从之。” 张东:“庶民可乎?” 程立:“礼不下庶人。” 张东:“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程立:“大善,忠之谓也。”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此乃忠于社稷也。 是以楚共王有言:‘忠,社稷之固也。’” 李敢:“夫子言之,可有凭证?” 程立:“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 众学生齐施礼。 “春秋时期的忠,是忠于社稷,是君臣都要遵守的。程老头讲学厉害呀。”薛议心里默默点了个赞。 程夫子又开口了:“忠之论,战国异于春秋。春秋,忠于社稷;战国,忠于主君。” “《管子》曰:‘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 “能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 “《韩非子》曰:‘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谓忠臣。’” 张东:“然其忠君者,其全然服从于君乎?” 程立:“非也,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 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战国时期慢慢的就由忠于社稷,变为忠于主君了。”薛议记下笔记。 许是讲的口渴,程夫子接过儿子递上的一大碗水,咕噜咕噜几口喝完,溢出的水从嘴边顺着大胡子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水流声音清晰可见。 将碗递了回去,胡子也不擦,用手一抹,继续开讲:“至战国末,儒家以孝论忠,‘资于事父以事君敬同。’‘孝者所以事君也’,‘以孝事君则忠’,‘事君不忠非孝也。’诸如此类”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是因为这样,受统治者欢迎?”薛议默默想到。 程夫子继续道:“至秦汉一统,国家唯一,忠唯二,一曰国家(也泛指社稷),一曰主君。此主君者,非唯天子,主上亦可。然汉初列国并立,君臣之施者,相报之势也。 《淮南子》有云:‘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者,相报之势也。是故臣尽力死节以与君,君计功垂爵以与臣。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是犹不待雨而熟稼,必不不可之数也。’” “这就是说,在秦、汉初之时,还保留着战国游仕的余习,是否忠于主君是相互选择的结果。”薛议默默记下。 程立:“自汉武中兴,董仲舒以‘君尊臣卑’之说,得以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忠唯指君臣,此私忠也。” 说完一声冷哼,很是不屑。顿了一小会,憋出一段话:“臣之义比于地,故为人臣者,视地之事天也;为人子者,视土之事火也,虽居中央,亦岁七十二日之王,傅于火,以调和养长,然而弗名者,皆并功于火,火得以盛,不敢与父分功,美孝之至也。是故孝子之行,忠臣之义,皆法于地也,地事天也,犹下之事上也。” 末了还不忘吐槽:“迂腐至极,假以五行,着实可恨!” “这是在吐槽董仲舒无下限?大佬自己吐槽就好,我一个小卒子听听就可以了......”---薛议。“所以说,儒家的忠论,因为符合统治者需求,笑到了最后?从语气看,程老头看样子是支持‘公忠’的人,很崇尚春秋啊。话说,程老头是哪家的学派?” ...... 张东:“夫子何以教我等?” 程立:“汝等在吾门下,须知吾等忠于何。” 薛议:“此意何解?” 程立:“家族可忠之,国家亦可忠之;主君可忠之,民族亦可忠之。勿忘初心!” 薛议等:“谨受教!” 第七章 阅兵 “国家欲耀兵,然望气之事,应由太史令告之,大将军意欲何为?” 上军校尉蹇硕说诸常侍,“我曹欲分大将军之兵,非私愿也,外戚权重,非国家之福,吾等赤子之心,愿国家勿疑。” 诸常侍:“然也。” 张让开口说道:“今西园八校,兵卒甚少,北军五校,不可轻动,唯征兵于外,然外兵进京,调令自大将军府出,进京者受其任命。于我等何益?” 蹇硕:“非也,西园兵事,决于国家,进京者当由吾调配。” 诸常侍:“善。” -------------------------------------------------------分割线------------------------------------------------------- 并州。 刺史府。 并州刺史丁原及其幕僚在府内议事。 “君上欲耀兵,今并州已平(南匈奴驱逐于夫罗后回归了驻地),四下无战事,诸君谁愿将兵往之?”丁原问群下。 幕僚们相互看了看,其实大部分都在看主薄吕布。毕竟吕奉先武艺过人,长得又高大威猛,出去阅兵,也能让人感受到并州男儿的气概。 这时,武猛从事张杨开口道:“杨愿往。” 这下众人犯了难,偷偷的打量吕布,看他的意见。 张杨和吕布关系还是不错的,吕布并没有觉得非自己不可,“稚叔可矣。” 见吕布没意见,大家就更没意见了,丁原当即拍板:“可,谁人辅之?” 见大家都没意见,张杨开口道:“张辽,张文远。” 《三国志张杨传》: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 -----------------------------------------------------------分割线-------------------------------------------------- 豫州。 沛国。 新军营地。 “大哥,吾等随典军(典军校尉曹操)至此募兵,已有十余日,何时方能回京都?”关羽问刘备。 刘备:“某亦不知矣,须问曹将军。” 突然,帐外喧哗声大起,刘备等赶忙出帐,之间四周士卒散乱,浓烟四起,到处都是喊杀声。 刘备三人对视一眼,这是?士卒哗变了? 《英雄记》云: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复,宋本作“后”。此为中平六年事,曹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见《魏志·武纪》卷首。是时曹操年三十五岁,先主年二十九岁。】募召合众。 《操别传》云:拜操典军都尉,还谯。沛士卒共叛,袭击之。操得脱身亡走,窜平河亭长舍,称曹济南处士,卧养足创八九日。谓亭长曰:“曹济南虽败,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车牛相送,往还四五日,吾厚报公。”亭长乃以车牛送操,未至谯数十里,骑求操者多。操开帐叱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学生收拾好行李问程立:“夫子,我等欲往何处去?” 程立回答:“洛阳也,圣上欲耀兵于京都,吾等可往。” 九月,南单于叛,与白波贼寇河东。遣中郎将孟益率骑都尉公孙瓒讨渔阳贼张纯等。 (这里的南匈奴特指于夫罗的流亡部族,个人推断当时于夫罗应该是被反叛的族人驱逐后,率部南下,想进京找朝廷帮忙。结果天子病亡,朝廷也没空搭理匈奴的家事,导致于夫罗部一直流亡在外,直至献帝东归。) 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诸县。 甲子(188年11月22日),天子耀兵平乐观。 起大坛,上建十二重五采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阵,天子亲出临军,驻大华盖下,进驻小华盖。礼毕,帝躬擐(huàn)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陈三匝(zā)而还。诏使进悉领兵屯于观下。 “起!!!薛议上!薛议上!” 平乐观周围早已有禁军围守,由于观看阅兵人数太多,百姓们只能站在自己的马车上眺望,但是有马车的人家又能有多少?马车上又能站多少人? 不得已多数人只能选择攀爬周围的大树,登高远望。 薛议一行人,程夫子占了马车,学生们只好攀爬大树,薛议很不幸,抓阄输了,最后一个上树,更不幸的是,他前面是小胖子张南,虽然李敢、张东等在树上拽着张南了,但是薛议还是推的颇为费劲。刚才的加油声就是张南发出来的。 “呀啊!”薛议脸上涨的通红,全身的力气都用了出来,拱着身子,推着小胖子上树,树上的同窗们也在帮忙,终于,张南就快上去了,只听见“啪”的一声,大树不堪重负的倒下了,薛议被砸倒前的唯一一个念头是:“死胖子!你该减肥了!” ...... 早些时候,天子让盖勋为武都郡太守,下诏让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为盖勋送行,当时雒阳官员以此为荣。盖勋还未到武都郡,刘宏又将其征回为讨虏校尉,参与雒阳阅兵。 天子召见盖勋,问:“天下何苦而反乱如此?” 勋曰:“幸臣子弟扰之。” 时宦者上军校尉蹇硕在坐,帝顾问硕,硕惧,不知所对,而以此恨勋。 帝又谓勋曰:“吾已陈师于平乐观,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何如?”勋曰:“臣闻‘先王燿德不观兵’。今寇在远而设近陈,不足昭果毅,秪黩武耳。” 帝曰:“善。恨见君晚,群臣初无是言也。” (勋时与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同典禁兵。勋谓虞、绍曰:“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若共并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乎!”虞、绍亦素有谋,因相连结,未及发,而司隶校尉张温举勋为京兆尹。帝方欲延接勋,而蹇硕等心惮之,并劝从温奏,遂拜京兆尹。) 阅兵完毕,天子将外来的部队补充完西园军后,剩下的都交给了大将军何进。至此,蹇硕试图分割何进兵权的计划破产。 不甘心的蹇硕又提议大将军去平叛凉州,何进自然不肯,但天子的命令哪能违抗?假意应下,但是要等袁绍征兵归来,方可出征。 战场之势,瞬息万变,天子哪里会等那么久,再者,天子这是看出来了,大舅子并没有出去的意思,于是,再度启用了老将皇甫嵩,和前将军董卓,一起平叛。 十一月,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右将军皇甫嵩救之。 遣下军校尉鲍鸿讨葛陂黄巾。巴郡板楯蛮叛,遣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公孙瓒与张纯战于石门,大破之。 使刘虞为幽州牧,黄琬为豫州牧。 -------------------------------------------------------分割线------------------------------------------------------ “哎,阅兵什么都没看到,他们到还好,说什么看到了当年在徐州大放异彩的劲弩兵,并州的骑兵等等,结果自己,哎,不提也罢。”薛议跟在回乡的队伍中间,木然的跟着前面人的步伐,脑袋里却满是可惜。“万幸的是人没事。” 出洛阳,计划顺着黄河向下,返回东阿。程夫子与学生们共乘一条大船,白天沿江而下,晚上依城而休。 “程夫子今天心情不错啊,在船上还哼着小曲~”薛议想到。汉代的黄河还远没有后世那么浑浊,河水有点清澈,薛议趴在船边,将手放下,静静的让河水从指尖划过。 “二三子,汝等随吾已有四年?”程夫子开口问诸生。 “禀夫子,四年有矣。”有学生答。 “善,今日教汝等吾之学。”程立摸了摸大胡子,一脸自得。 “请夫子言。”学生一齐施礼。 “兵者,诡道也!” “!!!!”薛议:“兵家?” 艹! ∑(っ°Д°;)っ 第八章 强汉?(说明章节) 在这个时代待的久了,也大概明白了一些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知识,可以说是通向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家族背景,才是能屹立于上层社会的关键。 薛议明白,自己的家族不过一县豪强,比自己强的不知凡几,更不用说自己还不是绝对的嫡系继承人(伯父薛房有儿子)。如果没有任何奇遇,撑死了这辈子也就在东阿这个小县城混个一官半职,然后娶妻生子,了了此生,至于搞一些发明,也想不出什么东西。 自从自己穿越而来,为了验证自己是否有金手指,已经做了很多在旁人看来非常奇怪的举动了,什么了咬手指滴血乱画之类的,并没有什么用,金手指的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趋近于无了。 自己清清白白的来,估计也终将在这里清清白白的死去,当然,不死于乱世就很不错了,遗憾的是,穿越前几天还答应过父亲,放假回去陪父亲钓鱼,估计父亲是永远等不到了...... 而现在,程夫子所教的兵法,等于说是给了薛议在这个时代走向上层的希望,因为他知道,乱世,终将到来,会兵法的人,绝对不会被埋没......除非死的早。 ...... 船舶停在了靠近濮阳的渡口,船家及伙夫去附近的市集采购生活物品,程夫子带着学生下了船,来到靠近江边的一处亭子处休息。继续讲起了兵法,旁边有两个钓叟,听到程夫子的讲学声,收起鱼竿,走了过来...... 来者虽然穿着蓑衣,但是浑身上下确是收拾的干净异常,白发梳理得井井有条,明显身份不一般。 程夫子停止了讲学,站了起来,施了一礼,学生们随着程夫子的动作,也跟着向两位老人施了一礼。老人回礼,坐在了程夫子对面,程夫子坐下,问道:“长者何意?” 左边的钓叟回答:“闻兵家后人讲学,特来一观。” 程立:“敢问长者有何赐教?” 答:“观汝之弟子,年不过十一、二,可曾习得吴子?” 程立:“未有,先习《孙子》,而后《六韬》-《吴子》-《尉缭子》” 老者摇摇头:“习兵者,当以《吴子》为先,《尉缭》继之,而后《六韬》、《孙子》。” 程立怔了一会,继而起身,施了一礼:“谨受教。” 老者摸了摸胡子点点头,很满意的样子:“善。” 程立:“今以长者之识,有何明策以教我等?” 学生们反应也是快,抱大腿的机会不容易啊:“请长者赐。” 老者也是哭笑不得,求助的望了望右边的同伴老者,右边老者抬头望天...... 等了一会,也不见右边老者头低下来,左边老者眼珠子一转,开口到:“昔年,吾与......” “咳咳”右边老者咳嗽两声,打断了他的说话,不满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又和蔼看了眼在座的学生“今之视汉,孰强与弱?” 学生们答:“强汉矣” 老者摇了摇头,也不待学生们回答,自顾自的说道:“吾视之弱矣。” “何者? 光武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始于黎阳立营,领骑常千人,以谒者监之,号黎阳兵,而京师南北军如故。 北军并胡骑、虎贲二校为五营,置北军中侯,易中垒以监之,领于大将军。 光禄勋省户、骑、车三将及羽林令,都尉省旅贲卫士,领于太尉。建武六年,始罢郡国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法,惟京师肄兵如故。明年,罢天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及军侯吏,尽还民伍,唯更践如故。九年,省关中都尉。十三年,罢左右将军。二十三年,罢诸边郡亭侯吏卒。 何意? 光武久在兵间,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欲息肩,文书调度,一切务从简寡。由是内省营卫之士,外罢徼候之职。 又自西都之季,都试或以为患。 韩延寿始以试士潜拟不道诛,而翟义之反王莽,隗嚣之劫更始,李通之劝光武,皆以秋试,因勒车骑,诛守长,号令起事。光武惩之,遂罢不讲,自是汉兵法始大变坏。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兵雷震,一切猝办,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警。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雀补鹯,豚鱼曳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师不振。张角荡摇,八州并发,牧守枭列,流血成川尔。远征三边殊俗之兵,忿鸷纵横,多僵良喜事,以为己功。不教而战,是谓弃之,迹其祸败,岂虚乎哉! 然终建武之世,已不能遵守前法,罢尉省校,辄复临时补置(七年罢长水、射声二校,十五年复增屯骑校。九年省关都尉,十九年复置。而边郡亦往往复置尉。)。 明帝之初,以为野无风尘,乃悉罢沿边屯兵。其后北方有变,则复置度辽营(明帝永平八年郑众言);南蛮或叛,则置象林兵(和帝永元十四年);羌犯三辅,则置长安、雍二尉(安帝永初四年);鲜卑寇居庸,则置渔阳营(安帝建光元年)。其后盗作,沿边缘海稍稍增兵(顺帝永建元年令缘边郡增置步兵,列屯塞下。)。而令扶风、汉阳筑陇道三百坞(顺帝永和元年),魏郡、赵国、常山、中山六百一十六坞(〈西羌传〉),置屯多矣。始募死罪系狱囚出戍,听从妻子自占边县以为常。自后往往五营缇骑、虎牙之士迭出征戍。 可长久乎? 汉事略循周畿(ji)之制,讫于西京,都兵无过一、再出。自中兴郡兵不练,而南北二军交惊于境。安、顺以来,窦宪(永元元年)、邓鸿(永元六年)、何熙(永初三年)三将以击,刘尚(永元九年)、邓骘(永初元年)、任尚、朱宠(永初五年)、马贤(永和五年)、张侨(永和六年)六七将以讨羌,而鲜卑之寇(永和二年),南单于之变(永和八年),亦数移屯,连年暴露。由是王旅无复镇卫之职,而奔命四方之不暇。又方募为陷阵(〈西羌传〉),征为积射,召为义从。大抵创立名号,皇甫规所为。列屯坐食之兵众矣。卒于中官之诛,结援外将。故夫汉之祸,光武之销兵为之也。 至安帝永初间,募人钱谷,得为虎贲、羽林、缇骑营士,而营卫之选亦衰。当是时,边郡守御之兵不精,内郡五卫之备不修(见陈忠疏),诸羌转盛,二千石守、令并无守战意,皆争徙避寇。于是征兵会众,摇动数州,增赋借奉,费八十余亿,暴露师徒,连年而无所胜。至于顺帝,始令郡举五人,教习战射。然而有惮远役,而郡兵始叛矣(永和二年事,也是曹操他们征兵,士兵老是反叛的原因)。 古人调兵,各从其方之便。高宗伐楚,盖裒荆旅;武王克商,实用西土。至于征徐以鲁(〈书.费誓〉),追貊(mo)以韩(〈诗.奕〉),平淮以江、汉,略见于经,可考也。 齐桓东讨陈涛,唯及江黄,北入山戎,亦因燕威众,盖犹有节制者。自晋文城濮之役,以秦师从诸侯力征,唯党是与,无复先王之旧矣。 汉氏独得古意,役民以法。大帅征师,其备胡则上郡、陇西、北地,事越则会稽、豫章,击朝鲜则举辽东,开西南夷则巴蜀。移兵赴远,不过一、再。自东都兵不能继,然后盗起一方,而羽檄被于三边(一隅驰羽檄,则三边被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民不堪命,至于背叛。此兴荆、扬、兖、豫四州之卒,击象林万里之蛮,李固所以愤惋也。 三代而上,兵权散主。有扈之师,六事咸在;牧野之战,三卿同出。《书》称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bi)爰(yuán)齐侯吕伋(ji),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而〈常武〉诗亦曰:‘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夫太保,相也,非南宫毛之使不能专令兵师;齐侯,将也,非太保之命不敢擅兴禁旅。且以二兵百士,而二三大臣参互职掌。至于皇父整师,尹氏播令,程父出征,则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大略可考。是以兵满天下,居然无患。迨及叔季,司马世官,爰以命氏。驯至诸侯更霸,大夫藏甲。 孔子作《春秋》,凡书帅师,讥臣专也。自后兵多常聚,帅多世守,文武异途,将相争长。吴起与田文论功,而廉颇之贤,耻居蔺卿之下。兵之所在,权实归之,是以在外则外重,在内则内重。 汉氏兵制,庶几乎古。南北二军,不能兼属,而握兵之臣,辄重于时。太尉、相国,列为三公;城门领兵,得如五府。 是故诸吕谋难,必先监军;平、勃交欢,势不相下。孝文入继大统,不俟(si)移日,夺绛侯之柄,归代邸之臣,盖忌之也。武帝留意边功,增设营校,卒置大司马官,尊宠将帅,以寇诸军。大臣之权,尤偏重于将矣。托孤霍光,丞相不与,而霍光亲戚分典兵卫,往往诸奴视相府乌有也。宣帝不堪,至赤其族。惜乎!亦出一切矫枉之计,悉易诸屯,付之所亲子弟。权臣稍削而宦官、外戚始用矣。厥后董贤、王凤代为元戎,以基王莽篡夺之祸。 光武中兴,益制前事,内省校士,外罢郡兵,欲以销患,而良法荡然。当时荥阳不过千骑,公掾监领,超迁牧守,其任不轻。自后令出房帷,政归台阁,戚宦迭将,更相倾夺。然五营畏服中人,公卿就戮,为之扫地。 此强汉邪?” 话说完,不等处于震惊的众人恢复,拉起左边老者就走...... 程立---“(⊙□⊙)” 这个老者见解好独特,厉害呀! 程立终于回过神来:“敢问长者名?” 远远的声音传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薛议:“老先生跑的真快啊! 等等!他好像是说汉光武帝的制度导致了现如今的乱世? 他敢议论光武帝???” ------------------------------------------------分割线------------------------------------------------- 《三国志魏书薛议传》:年十一,习兵法。 第九章 结怨(说明章节) 自蹇硕被天子破格提拔以来,处处与大将军何进为难,意在削弱大将军的权力,由于背后站着的是天子,大将军何进也只能忍让,但,忍让并不代表着大将军心里没有芥蒂。 洛阳。 大将军府。 “今者大将军权势覆于四海,威望达于边州;然蹇硕阉人之躯,假天子之名,行谋权之事,削将军之兵职,成亲信之野心,将军何不早谋?”将军府,逄纪劝说何进。 陈琳道:“不然,今者将军之势虽大,然比之窦武,可乎?谋臣虽广,然比之陈藩等,可乎?今势不若窦武,谋不若陈藩,行诛宦之事,可乎?” 何进:“然,不及窦武矣。” 陈琳复进言:“今天子行圣明之事(淘汰腐吏),纳四海之英杰(括西园军),拔俊才于微末,蹇硕仗其势,而诸君无有不服,将军依圣上之明方有此身,奈何?” 何进不语。 见何进不说话,陈琳最后提醒了一句:“今皇子为嫡长子,将军须得小心行事。” 何进这才开口:“善。” 意虽稍解,然心结已然种下。 —————————————————分割线—————————————————— 皇宫。 天子有二子,长子辩,次子协。 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由于何皇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皇帝执意要废后,最后还是靠着宦官出钱,求饶才躲过一劫。 所以刘协从小就是董太后带着长大的“董侯”,董太后宠爱这个小孙子,也多次提议皇帝立刘协,但皇帝始终也没有同意。 因为太子之位,何皇后和董太后这对婆媳的关系也越发紧张。 -----------------------------------------------------分割线---------------------------------------------------- 司隶校尉部。 右扶风。 陈仓。 西凉叛军首领王国谓诸首领:“陈仓兵家重地,宜速下之!”诸首领以为然。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督说明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传是与。) 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馀。有馀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孙子兵法:九地篇) 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馀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chài)有毒,况大众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之,斩首万馀级,国走而死。 (董卓传: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劝皇甫嵩反的那个),使督统诸部。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分割线---------------------------------------------------------- 幽州。 辽西郡。 管子城。 “将、将军,....吾等受命讨贼,今、今困于此地,非将军之错也,敌众势大,望将军觅得突围良策,领我等将士归...归...”城中大营内,浑身是血的副官握着公孙瓒的手,随着话语,手上的力气越来越大,直到,再也没有力气。 公孙瓒半跪着慢慢的低下了头,握紧了副官的手,泪水一点一点的滴到地上...... 自十一月石门大捷,公孙瓒率部追击丘力居残部,结果反被包围在了辽西管子城,力战百余日,部队伤亡惨重。走投无路之下,不得已突围。 (后汉书:瓒追击战于属国石门,虏遂大败,弃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馀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时多雨雪,队坑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 诏拜瓒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复兼领属国长史。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朝议以“宗正东海刘伯安既有德义,昔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镇抚,可不劳众而定”,乃以刘虞为幽州牧。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 公孙瓒:“乌桓擅变,刘幽州怎可轻信之?”乃阴使人徼杀胡使。胡知其情,间行诣虞。虞上罢诸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但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 公孙瓒志在扫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于是公孙瓒与刘虞之间因政见的不同产生了间隙。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程立:“夫人当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 故用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样,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辩,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吴子:治兵) 第十章 谋身(说明章节) 中平六年(189) 司隶校尉部。 右扶风。 陈仓。 董卓军营,李儒看着董卓微笑着将天使送出军营,待董卓回来,开口到:“明公可有意乎?” 董卓哼了一声,“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圣上欲以明公为少府,窃以为明公不可往之。”至于原因,太简单了,李儒没说。(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丞一人,比千石。) 董卓:“何以对?” 李儒沉默了一会,说道:“士兵眷恋,不可绝也。” 董卓:“善。” 中平六(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卓上言:“凉州扰乱,鲸(jing)鲵(ni)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效力行陈。”(内容是刘艾的灵帝纪记载的,但是他的时间为中平五年,小有参差,按陈仓之战当为六年春,征为少府推测应为战后,此处与后汉书内容略有不同。) 后又以董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 董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 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想去并州上任,但是又不想交出兵权。 这导致董卓与皇甫嵩的关系非常紧张。 皇甫嵩军营。 皇甫郦说皇甫嵩:“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蹰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皇甫嵩对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于是上书以闻。 帝让卓,卓又增怨于嵩。 最终董卓交出了大部分军队,带着五千骑兵在赶往并州的途中,停在了河东郡。 董卓对李儒等人说道:“京师昏乱,君上恐时日不多矣。吾等驻于河东,静观其变。” 昔年,董卓的老领导张奂就是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讨伐了当时的大将军窦武,董卓以其独特的政治嗅觉,也想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谋取属于他的政治利益...... ----------------------------------------------------------分割线-------------------------------------------------- 京都。 洛阳。 皇宫,嘉德殿。(董太后居所) 四月丙辰(四月十一),伴随着老太后与众宦官、宾妃的哭嚎,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 掌控禁军的蹇硕手握遗诏:立皇长子刘辩为帝,次子刘协嘱蹇硕。大将军何进、太傅(后将军)袁隗辅政。 蹇硕如何能甘心! 自己与大将军斗了这么久,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等待皇长子刘辩即为后,哪里还有自己容身之地! 可惜最后遗诏不是立刘协,不然自己与董太后联合,以自己的禁军,董重的骠骑将军部队,大将军胆敢抗命就是谋逆! 不对,还有机会,如果:大将军死了呢? -------------------------------------------------------分割线------------------------------------------------------- 洛阳。 大将军府。 “大将军、大将军,君上......”小黄门跌跌撞撞的跑进将军府,将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递到来。 “请大将军速与我等入宫。”小黄门开口道。 何进不疑有他,带着几个侍卫,火速赶往皇宫。 到了宫门外,蹇硕的军司马潘隐,看着由远及近的大将军一行人,紧了紧手中的铁剑。 何进与潘隐有旧,远远的看见是潘隐守在门外,微微颔首示意,但是,却发现潘隐在给自己使眼色,何进一惊,骤然发觉了什么。借口腹中疼痛,急从小道(儳(chán)道),跑回军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各地方驻京办事处),称疾不入。 大将军何进也是知晓遗诏的,自己安稳在百郡邸待着,就是对皇子刘辩最大的支持。 -----------------------------------------------------分割线-------------------------------------------------------- 洛阳。 皇宫。 皇宫内的蹇硕见事不成,也只好宣读了遗诏:皇子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太傅(后将军)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壬戌(四月十七),诏曰:“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分割线-------------------------------------------------- 张让府。 “张公,今皇长子即位,大将军威赫一时,蹇硕其人,尝与大将军争锋,恐累及我曹。”中常侍赵忠对张让说道。 张让点了点头,却没有马上回答,等了一小会,斟酌的开口到:“蹇硕者,我等兵之所在也,今士人掌权,不可轻动。” 旁边的宋典等人也附议。 ....... 何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硕图己,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蹇硕尤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赵忠、宋典将蹇硕的书信交给诸常侍观看,“为之奈何?” 中常侍郭胜说道:“天作孽,尤可补,自作孽,不可活!今不早绝,我曹危矣。” 或曰:“硕,先帝所置,所尝依仗,不可诛。” 郭胜答道:“进,我所成就,岂有异乎?可卒听之。” 于是诸常侍将蹇硕的书信,交给了何进。何进使黄门令收蹇硕,诛之,收其兵。 ------------------------------------------------------分割线------------------------------------------------- 初,骠骑将军董重与大将军何进权势相害,中官协重,以为党助。永乐亦欲与政事,何后不听,永乐后怒曰:“汝怙(hu)大将军邪?敕骠骑断大将军头如反手耳!” 何后闻之,以告进。 五月,进与三公奏:“故事,蕃后不同居京师,请永乐宫还故国。”于是骠骑将军董重下狱死。永乐后怖,暴崩,众以为何后杀之。 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 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遂与绍定筹策,而以其计白太后。 何进:“吾等新进之家,欲为百世,必以其功而耀天下,诛宦可矣。” 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 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分割线----------------------------------------------------- 谚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第十一章 诛宦(说明章节) 河南尹。 洛阳。 太傅府。 袁术:“大人,今大将军意犹不决,其亲者,车骑、太后、舞阳君皆亲宦,吾等欲行诛宦之事,难矣。” 袁隗:“谋事在人,何难之有?今欲平天下之难,何惜此身?大将军与吾共掌尚书台,吾今日之所难,少兵而已。” 袁绍:“前将军董卓,大人故吏,可使进京相助。” 袁隗:“然,可矣。” ...... 大将军府。 袁绍等:“形势已露,将军何不早决?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今宜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进然之。 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陈琳这段言论有点超前判断了。昔年张奂入京,也没能出现强者为雄的事件。) 进不听。 于是进以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乃召武猛都尉丁原、并州刺史董卓将兵向京师,以胁太后。 以王匡至徐州征调五百强弩。(英雄记:(王匡)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 以鲍信至兖州泰山郡征兵。(陈志《鲍勋传》裴注引《魏书》:大将军何进辟(鲍信)拜骑都尉,遣归募兵,得千余人。) 以毌丘毅至扬州丹阳郡征兵,刘备随行,途径徐州下邳国。(陈志《先主传》: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刘备)与俱行。) 以张杨至并州征兵。(陈志《张杨传》:(张)杨复为(何)进所遣,归本州(并州)募兵,得千余人,因留上党,击山贼。) 以张辽至冀州征兵。(陈志《张辽传》:何进遣(张辽)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 召前将军董卓于河东郡进京。 召东郡太守桥瑁于东郡屯城皋。 召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尚书庐植以为:“诛中官,不足外征兵,且董卓凶悍,而有精兵,必不可制。” 进不从。 郑公业(郑泰)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谓颍川人荀攸曰:“何公未易辅也。” 消息传到了何进耳中,何进想到,大家都说董卓有问题,那董卓就别来了吧,于是召董卓进驻关中上林苑。 (长安,这等于是让董卓西撤。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中是完全否定这一史料的,因为让董卓西撤至关中上林苑并不是胁太后,但是联想到郑泰传中郑泰的言论以及后来郑泰还是在朝中为官,并没有真正弃官而去,所以在此做个大胆的推测:大将军何进后来还是采用了郑泰、卢植他们的看法,挽回了郑泰,没有让董卓进京。所以史料中:让董卓西撤关中上林苑,也就是先前让董卓带兵进京之后发生的故事了,最开始时让董卓进京———后来又不准。)。 -----------------------------------------------------分割线---------------------------------------------------- 河东郡。 董卓部。 在河东观望良久的董卓最终还是没能等到机会,先是先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成功掌权,后又是蹇硕伏诛,到了六月,董太后势力也被清除,京城,看样子是已经牢牢掌握在了大将军手中。 但是,功夫不负苦心人。 洛阳,大将军府的书信,使其进京诛宦,让董卓精神为之一振,可是紧随而来的西撤书信,犹如一盆冷水当头而下,浇了个透心凉。 董卓:“为之奈何?” 李儒等也静默不言。 “报——,洛阳来信。”帐外小兵举着一封信件入了大帐。 一般的信,可不能直接入大帐,董卓没问,伸手接过信件,看了起来。 随后便见董卓张颜一笑,说道:“太傅还是中意我等,进京!” 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 --------------------------------------------------------分割线----------------------------------------------- 洛阳。 大将军府。 太后犹不从。 使车骑将军何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进默然,何苗和何太后并不知晓自己已经与士人打成合作,还简单的认为只是袁绍那些少壮派的鼓动。何苗的意思,其实也是宦官所希望的。 ----------------------------------------------------分割线------------------------------------------------------- 七月,董卓进兵至渑池。 太后这才慌了,下令废除宦官。 董卓虽然抗命,但是他的到来也给了何进借口。于是何进谓诸黄门曰:“天下汹汹,正患诸君耳。今董卓欲至,诸君何不各就国?”于是黄门各就里舍。 同时何进又下令让种劭前去渑池阻止董卓继续东进,让董卓去讨伐于夫罗。 董卓假意答应,等种劭走后却继续东进,上书道:“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便获千金,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至使怨气上蒸,妖贼蜂起。 臣前奉诏讨于夫罗,将士饥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诣京师先诛阉竖以除民害,从台阁求乞资直。臣随慰抚,以至新安。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yong)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宦官们还被蒙在鼓中,纷纷跑到大将军府询问出路。 何进想要让何家成为大士族,诛宦必不可少。但人心总是肉长的,宦官为何家做了这么多,何进又想留他们一命,何进犹豫了。 进意更狐疑。绍惧进计,乃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进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 袁绍劝何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是时进谋颇泄,诸黄门皆惧而思变。张让子妇,太后之娣也。让叩头向子妇曰:“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且不恨。”让子妇言于舞阳君,入白,乃诏诸常侍皆复入直。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程武:“诏书急切,州吏更捕中官亲属,大将军意欲诛宦?” 程立:“如此行事,事必泄矣,昔不闻窦武之败乎?” 程武:“幕府谋士如云,怎会如此?” 程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第十二章 政变(说明章节) 洛阳。 大将军府。 “董仲颍可还在东进?”大将军何进开口问道。 “然,卓以伐宦之名,进军京师。”左右答。 何进摸摸了下巴的胡子,“可使种申甫(种劭,名臣种暠后人,时任谏议大夫)劳而劝之。” (后汉书: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劭宣诏止之。卓不受,遂前至河南。劭迎劳之,因譬令还军。卓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劭。劭怒,称诏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卓辞屈,乃还军夕阳亭。) (夕阳亭就是几阳亭,《太平寰宇记??卷三》:晋贾充出镇长安,百僚饯送,自旦及暮,故曰“夕阳亭”。——如此,更名当在晋初,姑妄信之。距离洛阳城大概15公里左右。) ---------------------------------------------------------分割线----------------------------------------------------- 六年八月丙寅(8月23日),太白犯心前星,戊辰(25)犯心中大星。 八月,进入长乐白太后,请尽诛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入守宦官庐。诸宦官相谓曰:“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郯(tán)入省,此意何为?窦氏事竟复起邪?”(前者袁绍矫命搜捕宦官家属,导致宦官集团非常紧张。) 又张让等使人潜听,具闻其语,乃率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闼入,伏省中,及进出,因诈以太后诏召进。 入坐省闼(tà),让等诘(ji)进曰:“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简意:我们当宦官的容易吗?) 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让、珪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得诏板,疑之(尚书台的老大袁隗和何进是不会下令动袁绍司隶校尉的位置的),曰:“请大将军出共议。”中黄门以进头掷与尚书,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 进部曲将吴匡、张璋,素所亲幸,在外闻进被害,欲将兵入宫,宫阁闭。袁术与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会日暮,术因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让等。让等入白太后,言大将军兵反,烧宫,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天子及陈留王,又劫省内官属,从复道走北宫。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珪。段珪等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 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苗、绍乃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 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同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土吏能为报仇乎?”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然后得免。死者二千馀人。绍因进兵排宫,或上端门屋,以攻省内。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穀门,奔小平津。 公卿并出平乐观,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夜驰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剑斩数人,馀皆投河而死。 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还宫,以贡为郎中,封都亭侯。 (后汉纪:于是司隶校尉袁绍斩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勒兵捕诸中官,无少长皆诛之,死者二千余人。引兵入宫,珪等迫急,复将天子、陈留王夜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是时宫中乱,百官无从者,惟河南部掾闵贡将十余人从。会尚书卢植至,按剑责珪,珪等涕泣谢罪。又追兵至,珪等白上曰:“臣等死,天下大乱矣。”乃自投于河。) ------------------------------------------------------分割线------------------------------------------------------- 政变时间细考。 按后汉书:(中平六年)八月戊辰(25日),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 庚午(27日),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幸北宫德阳殿。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 辛未(28日),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尚书卢植追让、珪等,斩数人,其余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辛未(28日),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 但是范书《何进传》: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刘辩)还宫。反推如果是辛未回宫,那么司令校尉这一段‘出宫’应为庚午(27),后汉书原文中何苗死于27日,但是后汉书天文志中:己巳(26日),车骑将军何苗为进部曲将吴匡所杀。 所以做个猜想,猜想正确的时间顺序应为: (中平六年)八月戊辰(25日),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 己巳(26日),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幸北宫德阳殿。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 庚午(27日),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尚书卢植追让、珪等,斩数人,其余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辛未(28日),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 -------------------------------------------------分割线-------------------------------------------------------- 董卓政变时期动向。 董卓起初驻兵在夕阳亭(25-26日),政变后期才知道发生了政变,领兵至洛阳城西显阳苑(27日),然后听闻皇帝被劫出宫了,在北芒山一带,于是于北芒山接驾(28日)。 后汉书: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分割线-------------------------------------------------- 徐州。 下邳。 行军途中。 关羽:“大哥,此去丹阳募得壮士三千已有月余,吾等何日能返洛阳?” 刘备:“不知矣。” 张飞:“无沛国兵变之事便可无忧。” 刘备:“翼德慎言。” 突然,前方部队发生骚动。 只听得毌丘毅一声大喝:“贼人在前,众将士随我破敌!” (先主传: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青州北海国下密) 第十三章 谋权 洛阳。 太傅府。 袁基:“今者大将军身死宦官之手,朝中唯大人之首是瞻,此袁氏之机遇也。” 袁隗:“然也,然则禁军万人群龙无首,州郡新兵入京者惶惶不安,需安兵然后行其事。”(陈志《王朗传》裴注引《魏名臣奏》: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 袁基:“大人欲以何人领兵?本初、公路可否?” 袁隗:“本初、公路虽可,然董仲颖吾之故吏,戎马数十载,更胜之本初、公路矣。” 袁基:“董仲颖边鄙之人,恐其不为我等所用。” 袁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且有汉以来,可有故吏谋旧主之说耶?勿忧。” ------------------------------------分割线------------------------------------------------ 洛阳城外。 显阳苑。 董卓军驻地。 大帐内。 手握诏书的董卓显得志得意满。 “恭贺将军,不,恭贺司空!”左右祝贺董卓。 “哈哈”董卓摸了摸胡子,笑得更是开怀,随即挥了挥手,让左右退下,只留下李儒和田景。 开口道:“昔年我为河东太守,张府君居于河东,(张奂,董卓老领导,士人阶级。)我使大兄携礼往见之,不受。可知士人并不正视我等,今者我以迎驾之末功,荣为三公,而崔烈等无有封赏,全依袁氏也。” 李儒:“明公袁氏故吏,今袁氏掌权,兵众须得往依明公,此明公之用也。” 董卓点了点头,没有回话。挥了挥手,让李儒他们也出去了。 火盆里的柴火啪啦啪啦的响着,火苗蹿得老高,董卓拖着下巴枕在桌子上,望着眼前的诏书和司空印,眼睛一眨不眨,良久吐出一个词:“权力!” (《太平御览·卷196·居处部二十四》引《续汉书·献帝纪》:昭宁元年,董卓住兵屯阳苑,使者就拜司空。) --------------------------------------分割线--------------------------------------------- 洛阳。 骑都尉泰山鲍信募兵终于回到了京都,远远的看到了西凉军也入了城,大概三千左右,于是急忙赶去面见袁绍。 鲍信:“本初,大将军遭逢不测,董仲颖寸功之身,安能晋升三公?” 袁绍目光闪了闪,没有正面回答:“吾亦不知也。” 鲍信继续开口道:“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擒)也。” 袁绍还是没有正面应:“诸公在此,董卓安敢造次?岂不闻昔年张奂受制于曹节乎?” 鲍信见袁绍没有正面的回应自己,悻悻然走了,走到一半,副官靠了上来,开口道:“都尉岂不闻董仲颖袁氏故吏乎?” 鲍信豁然大悟,拉了拉马匹,“走,出城!”(鲍信是担心袁绍告密,他自己是大将军的手下,现在袁氏掌权,害怕被清理,所以跑掉了。) ------------------------------------分割线------------------------------------------- 太傅府。 袁隗:“仲颖别来无恙?” 董卓躬身:“卓今有此日,全依太傅之恩。” 袁隗笑了笑:“今者,大将军所属群龙无首,又有边军在侧,将士数以万计,仲颖可有良策使之归心?” 袁隗问的这点董卓先前就和李儒、田景他们商讨出了结果,于是董卓很快边接了上去:“今者大将军遭逢不测,可使之荣葬,以慰将士之心。” 见袁隗了点了头,董卓又道“然今卓将兵只有三千,兵少恐难服众。” 见袁隗皱了皱眉头,董卓赶紧补充道:“吾有一计,可使兵卒夜晚出城,白昼归之,以壮声势。” 袁隗眉头皱的更深了:“城门校尉朱儁掌外十一城门,执金吾丁原掌夜禁,安能出城?” 董卓微微低头:“城门校尉朱儁不足为虑,唯丁建阳......”董卓没有把话说完,但袁隗已经领会了他的意思。 “董仲颖这么快就从朱儁那里挖走了手下?”袁隗想了想,看着躬身在自己身前的故吏,轻声道:“可。” 董卓听到后,没有回答,鞠了一躬,缓缓退了下去。 -------------------------------------分割线------------------------------------------------ 夜,洛阳并州军大营。 “奉先,此等良机,何须多虑?”说客问道。 吕布看了看手里的书信,“袁氏可信乎?” 说客道:“袁氏四世三公,丁建阳一匹夫耳,孰重孰轻,奉先不知耶?” 吕布点了点头,将手中的书信放到火上,缓缓的点燃,看着火焰一步步的蔓延上来,松手,看着信纸被大火完全吞噬...... (吕布传: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后汉书: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细考:感觉这个四五日是有问题的,从董卓为司空到董卓提议废立最多三天,昭宁年号总共就三天。) ------------------------------------分割线------------------------------------------------ 太傅府。 自董卓接受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的部众后,袁氏势力一度达到了顶峰。 如今朝廷内的势力只剩下了,何太后(帝)、太傅袁隗(尚书台)及其故吏董卓(军)。 考虑到董卓袁氏故吏的身份,袁氏一族要想在继续扩大政治利益,那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 董卓为刚才听到的话感到莫名的震惊,小心的求证到:“太傅是想废立天子?” 袁隗:“伊霍之事,仲颖可行乎?” 董卓没有回答,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于是,董卓充分利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理论,先让自己成为了董太后族人,“外戚”董卓诞生了......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程立:“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众以合寡,则远裹而阙之;若分而迭击,寡以待众;若众疑之,则自用之。擅利则释旗,迎而反之。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 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pi),兼舍环龟。 凡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待则循而勿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 凡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因其不避,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 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 其慑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自古之政也。”(司马法-用众) 第十四章 废帝(说明章节) 洛阳。 太傅府。 “董卓已退,此事可需告之本初?”袁基问袁隗。“本初为大将军腹心,恐难为之。” 袁隗:“无妨,本初需知此我袁氏崛起之机,须速决断,无需多虑。” 翌日(八月三十),董卓先召袁绍等一小部分人共议。 董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 群座愕然,顿时雅雀无声。 袁绍道:“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 董卓勃然大怒,拔剑指着袁绍骂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想了想,觉得不太对,诡对道:“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 董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 这话彻底激怒了袁绍,袁绍勃然怒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刘辩是他们大将军一系拼死保下来的,所以袁绍在此才会显得如此激动。袁绍和袁隗的政治立场不太一样,他更希望的是他们能保留住大将军的政治遗产,即皇帝。) 但是等袁绍出来见过自己的叔父袁隗之后,才发现董卓所为早已是叔父所安排,身为少壮派的他一见自己也无法保留住大将军的政治遗产后,挂符(司令校尉印还自己留着)离开了洛阳...... 同日(八月三十)(后汉纪有所不同,为九月初一,采用献帝纪所述。),董卓在崇德殿大会群臣。 董卓率先开口:“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典故:伊霍之事都是权臣废帝之事。) 群臣无以对。 董卓又说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当时,霍光把群臣招来商议废立大事,群臣吓得无人敢应,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为霍光故吏,死党)则离席上前,手按剑柄,说到:“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坐者震动。 (但是啊,我们的先祖就是有在这种时候置生死于度外的人!) 尚书卢植挺身而出:“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馀,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卓大怒,罢坐。欲杀卢植,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大儒,天下之望也。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 翌日,卓胁太后与群臣废帝为弘农王,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 (献帝起居注:孝灵皇帝(刘宏)不究高宗(刘奭)眉寿之祚,早弃臣子。 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刘辨)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 皇太后(何氏)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董氏)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 陈留王(刘)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读策,太后流涕,群臣莫敢言。 丁宫曰:“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密,春秋善之。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心,请称万岁。” (袁宏曰:“丁宫可谓非人矣!以为虽伊尹之事,犹将涕泣而从之,而况凌虐其君,而助赞其恶。夫仁义者,人心之所有也。浓薄不同,故有至与不至焉。当其至者,在君亲之难,若身首之相卫也;其不至者,犹有儿女之爱焉。无情于斯者,不得豫夫人伦矣。) (其实这里有个典故:昔祭仲废忽立密,春秋善之。 祭仲本名祭足(名足,字仲),是郑庄公(姬寤生)时重臣。郑庄公逝世后,祭仲辅佐姬忽(姬寤生长子)登基,是为郑昭公。 姬忽的弟弟姬突的母亲是宋国贵族雍氏,宋庄公(子冯)便将祭仲和姬突骗来绑架,胁迫祭仲回国拥立姬突登基,祭仲被迫答应了。 姬忽得知变故,就逃亡到卫国避难,姬突登基,是为郑厉公。 后来的故事就有点曲折了。(前697年)姬突嫌祭仲权高位重,想铲除他,不料事情败露,祭仲反客为主,姬突又被迫流亡。 祭仲又去卫国迎接姬忽登基复位。不料,(前695年)姬忽又被大臣高渠弥刺杀身亡。祭仲不敢再去迎姬突回国,就拥立姬子亹(姬突之弟,亹音wěi)登基。 次年(前694年),齐襄公(姜诸儿)在卫国召开盟会。姬子亹与姜诸儿年轻时结仇,祭仲则称病不去。高渠弥陪同姬子亹赴会,结果一同被杀。最终,祭仲又拥立姬婴(姬子亹(wěi)之弟)登基。 关于祭仲这个人的评价,后世史家有认为他乱政导致郑国衰弱。所以,丁宫以“祭仲”为先例,恐怕是隐喻董卓乱政。 有人会质疑:丁宫不是说“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吗?这不是说古人肯定祭仲的做法吗? 是这样的,当时的《春秋》有三个版本: 《公羊传》:据称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作,口授至西汉景帝(刘启)时,其玄孙公羊寿与胡母生、董仲舒所著。 《谷梁传》:据称为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所作,也是口授至西汉时期才成书。 《左氏传》:据称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作。 这三本书中,《公羊传》在“桓公十一年”这一节对“祭仲废忽立突”表示赞同,丁宫原话的依据也是于此。 而《谷梁传》对于这件事则对祭仲持批评态度:祭仲易其事,权在祭仲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谷梁赤认为祭仲在强权威逼之下就乖乖就范,是丧失为臣之道的。 至于《左氏传》则没有对此评论。 所以说,丁宫以“祭仲”为先例的说辞,并不像是一个全力支持废立的态度,有拐着弯骂人的寓意。可惜袁宏著书时情绪激动,没有细细推敲“祭仲”背后的故事,就痛骂丁宫不是人了。)(以上典故观点是前辈所作。) 太傅袁隗解帝玺绶,立陈留王为皇帝,年九岁。太后迁于永安宫。 九月丙子,杀何太后。 至此,何氏一族也被清除出朝廷。 袁氏一家独大,袁隗的政治目的也基本得到了实现,到了该分蛋糕的时候了...... --------------------------分割线--------------------------- 谚语:养虎为患! ps:求收藏求推荐。 第十五章 封赏 (说明章节) 自何氏一族势力被清除出朝廷,属于袁董的政治集团开始拉拢人心。(曹操在此时离开洛阳,后文会详细讲解。) 九月乙酉(9月12日),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正式掌控兵权,然后步步蚕食朝中力量。) 丙申(9月23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范书献帝纪中彪任司空于丙戌日(13日),琬任司徒作甲午日(21日),时间上略有不同。) 九月末。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fu)锧(zhi)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标准政治秀,赢得天下士人的心。) (后汉书:(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陈蕃之子陈逸,提拔为官,后任鲁国相。窦武之孙窦辅,至本年满二十二岁,与当年拯救他的义父胡腾居住在荆州零陵郡,大概在本年,被桂阳郡举为孝廉。) 同时大量举拔名士为官。 (董卓传: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蔡邕:平民→(九月)祭酒→侍御史→治书御史→(十月)尚书。 荀爽:平民→(十月)平原相(未到任)→(闰十二月)光禄勋→司空。 陈纪:平民→(约十月)五官中郎将→侍中→(次年二月)平原相。 韩融:平民→大鸿胪(次年六月在任)。 张玄:平民→侍御史(中途病逝)。 等诸多名士皆受封赏。 十一月。董卓任相国。 任吏部尚书汉阳周必、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何进在时,口口声声董卓那啥那啥的人)、长史何颙等提拔人员出任地方。 (董卓靠着兵多将广而问鼎权柄。此时董卓势力已经超过了袁隗势力,袁隗终究要为他的粗心付出代价。袁隗太相信汉代以来的门生故吏规则了,董卓是两汉第一个打破这一规则的人。) 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 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 陈留孔胄为豫州刺史。 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 城门校尉朱儁为河南尹。(十月,这个是讨伐白波贼出去的。) 此外,董卓还向弃官而走的原大将军府官员鲍信和王匡伸出橄榄枝,任命鲍信担任济北相(以其弃官逃亡至领济北相起兵可推知),王匡起家拜河内郡太守。 (董卓购募求绍。时,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为卓所信待,琼等阴为绍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遣授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绍犹称兼司隶。) 但是,也有不受董卓待见的人。 种劭:谏议大夫→(九月)侍中→(约十月)议郎。 董卓念及七月时曾在雒阳城外与其交恶,又将其降为议郎。(种劭阻止他进京。) 孔融:?→(约十月)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议郎→(约十一月)北海相。 (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也有不卖董卓面子的。 曹操。(表为骁骑校尉,辞官而去。) 申屠蟠。(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唯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 蔡邕:《荐太尉董卓可相国并自乞闲冗章》(大家看看就好) 臣某等闻周有流彘(zhi)之乱,而宣王以兴;汉有昌邑之难,而中宗以昭。由此观之,天生神圣,特以靖乱整残,丕诞洪业。辅佐重臣,国之楹(ying)栋,生应期运,禀气山岳,是故申伯、山甫,列于《大雅》,萧、曹、邴、魏,载于史籍,国遭奸臣孽妾,制弄主权,累叶相继,六十馀载,火炽流沸,浸以不振,威移群下,福在弄臣,海内嗷嗷,被其伤毒。 故大将军慎侯何进,尽忠出身,图议荡涤,以清季朝。群凶遘(gou)难,兵起乱作,元舅上卿,先寇受害,祸至执辱,社稷倾危。 太尉侯卓,起自东土封畿之外,义勇惯发,旋赴京师,先陈便宜,列表奸猾群慝(tè)情状,辞意激切,感物寤(wu)灵,精兵虎臣,承持卓势,奋击丑类,漏刻之间,靡有孑遗。 卓闻乘舆已(这个字真的不会...)河津,身率轻骑,长驱芒阜,上解国家播越之危,下救兆民涂炭之祸,然后黜废顽凶,爰立圣哲,天心聿得,万国赖祜。 及至差功行赏,辞多受少。近臣幸臣一人之封,户至万数。今者受爵十有一人,总合户数,千不当一,非所以褒功赏勋也。今月七日,卓又上书,辞疾让位,乞就国土,上违圣主宠嘉之至,下乖群心瞻仰之望。臣等谨案《汉书》,高祖受命,(案此下脱一段。)流离藏窜,十有二年。陛下应期中兴,龙飞践阼,奸臣嬖孽,一时殄尽,憎疾臣者,随流埋没。太尉侯卓,收拾洗濯,上臣高第,补侍御史。转治书御史,陛下天地之大德,听纳大臣,扶饰文学,遂用臣邕,充备机密。 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麋躯所能补报,如卓者,陛下当益隆委任,数加访问,厚其爵赏,责以相业之成。 臣等不胜大愿,谨陈状。臣邕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闻世宗之时,田千秋有神明感动,至一言以寤圣听,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臣邕草莱小臣,思谋愚浅,生非千秋,职不狎练,加以新来入朝,不更郎署,摄省文书,其犹面墙。陛下统继大业,委政冢宰。 太傅隗,以旧典入录机密事;尚书令日磾,先辈旧齿,德更上公;仆射允,故司隶校尉河南尹、尚书张熹,已历九列;鲁旭侍中,牧守宣藩,部符数郡。唯臣官薄,微贱特单,匹此六臣,臣当处知。(这时,袁隗还掌着尚书台,等王允守尚书令后,袁隗彻底失势。) 况于论者,将谓臣何足以任。夙夜寤叹,寐息屏营,无颜以居,无心以宁。明时阶级,人所劝慕,乞在他署,抱关执**,以守漏刻,则臣之心厌抱释,降荣于悴,退显于进,不胜区区,疑戒不敢肃饰。(百度的,中间好多字都打不出。大意:董太尉功勋卓著,不拜相国我们都看不下去了....史书还说蔡邕不是董卓死党,都舔成这样了-_-!!!) 其实从董卓上台以来,政治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先是为窦武等平反,然后大量提拔士人为官,亲近士人。可惜他这种武人,在后面的政治事件中犯了太多的错误,最终败亡。 第一卷---乱世---完 第一章 曹操起兵细考(说明章节) 在这里要向书友们道歉。 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将人物角色写的更加灵动一点,但是由于第一次写书,写了太多的史料补充,结果导致本文的人物看起来都比较的呆板。 其次,有很多我想表达的东西也没有完全的表达清楚,比如宦官的贪婪,何进的优柔寡断等等。 所以我在后面的文字中,想换一种写法,先列出史料背景,让书友们心中明白三国历史期间发生的经过、原因,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再着笔好好的写写小说,塑造人物,这样看是否文章会更具备可读性?应读者要求,我会将部分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大概还有5-6章是原风格。) 拭目以待。 -------------------------分割线---------------------------- 曹操出逃时间。 史学界大致认为是在9月初—11月之间。 具体的时间,我在这本小说中采用某些学者的看法,9月初二,即董卓废天子之后。 理由如下:陈志《曹真传》裴注引《魏书》:(曹)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首先,黄琬为豫州牧的时间,黄琬是在九月甲午(21日)被封为司徒。按照诏书过来,黄琬还要收拾一下在进京。大概9月底就得动身去洛阳。 所以黄琬杀曹邵当在9月,此时曹操刚刚归老家。按9月初曹操逃离洛阳,后汉书郡国志谯县距离洛阳千二十里。这一距离如果是官府步行急走接力的邮传,五六日即可到达。可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行书律》:“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部队长途急行军速度略低于邮传,如:“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还算快的。 曹操逃亡肯定是骑马,日行二百里。一日一夜四百里应该是没问题的。(九章算术良马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所以曹操逃离洛阳,跑回老家也只要几天,就算路上被抓(中牟县被抓,三国演义还写了陈宫救曹操),也只要10天。 所以,推测,曹操是逃离的洛阳之后,回到了老家谋划,曹邵在期间被黄琬抓住身亡,这样的时间是经得起推敲的。 至于说年份为“初平中”应为“中平中”,这样就对的上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初平中”没错,那么豫州刺史就应该不是黄琬,而是许贡了。 但是结合太祖兴义兵,应该是曹操初起兵之时,所以作者我还是倾向于第一种看法。 曹操起兵地点。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曹操出逃不是去的陈留起兵吗? 对的,曹操在十二月确实是在陈留起兵,但是,当时的政治先决条件是当时的太守为张邈。而小伙伴们啊,张邈同志是在十一月份才被派到陈留当太守的。 曹操是在老家招募了一部分兵力,然后合着几个从兄弟,等张邈成为了陈留太守才带着部分家财来到的陈留。 曹操的支持者。 第一个,曹仁、曹纯家族。 约光和六年(183年),曹炽逝世,年仅十四岁(虚岁)的次子曹纯(字子和)继承家业,便与兄长曹仁(字子孝)分家,曹纯得到大量财产,家中的门客仆人数以百计。 曹纯喜欢读书,所以在中平四年(187年)入朝担任黄门侍郎;而曹仁不喜欢读书,偏偏喜欢骑马射箭,在中平年间,曹仁就暗中组织了千余人的私人队伍,常年在淮泗之间(沛国与下邳国交界一带,今安徽省与江苏省交界一带)活动。曹操到襄邑县,散尽家财,竭力支持。 陈志《曹仁传》:(曹仁)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 陈志《曹纯传》裴注引《英雄记》:(曹)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从征战。 第二个,曹洪家族。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他早年的履历记载非常少,我们只能知道他年轻时当过蕲春长(蕲春县属荆州江夏郡),另外,他家里非常有钱!建安年间,曹操还感叹过“我的家财那能比得过子廉啊!” 陈志《曹洪传》裴注引《魏略》: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曹洪)耶!” 曹洪的父亲是没有姓名、事迹记载的,而他的伯父曹鼎却非常有名。曹鼎当过尚书令、担任过吴郡太守、河间相,在担任河间相期间还犯过贪污罪,被冀州刺史蔡衍弹劾并问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群里找到了曹鼎墓,并得到了两颗牙齿。2013年复旦大学组织的“曹操家族dna课题”中使用的比对样本就是曹鼎的牙齿。 至于曹洪的堂兄弟曹某(曹鼎之子,曹休之父)却选择了避难,他带着儿子曹休往扬州吴郡避难,不料中途病故。曹某之所以选择前往吴郡,大概是因为父亲曹鼎在吴郡有故友,或者是因为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的关系不错。 据考古发现,曹鼎墓墓砖上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与《曹休传》裴注引《魏书》载“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吻合,故可推知。 第三个,曹劭家族。 陈寿在《曹真传》:太祖起兵,(曹)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 综合一下:曹操的从兄弟中有曹仁、曹纯、曹洪、曹劭这四人鼎力相助,亲兄弟曹德、曹彬、曹玉三人跟老爹曹嵩去了徐州,其他从兄弟如“曹休之父”去了扬州,郎中曹绍和“曹冏之父”没有记载。 说完曹家子弟,接着来说夏侯氏,熟悉三国史的朋友自然知道:夏侯惇、夏侯渊。陈寿还把这两人的传记放在曹仁之前,可见他们与曹操的关系亲近。 谯县的夏侯氏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在本地也是望族。按《曹瞒传》和《魏晋世语》,夏侯惇和曹操是血缘上的堂兄弟。夏侯惇十四岁就杀过人,原因是对方侮辱了他的师傅,由此夏侯惇以“烈气”闻名乡里。 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又和曹操的血缘更远一些,但是两人的关系很铁。当初曹操在家乡隐居期间犯法,县政府为此通缉曹操,夏侯渊则去自首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后来曹操又去营救夏侯渊,两人这才免责脱身。 当曹操在襄邑县招兵买马之时,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也委身相随。 曹操任命夏侯惇为裨将,夏侯渊、曹仁为别部司马(单独带领一支私人军队)。曹纯、曹洪、曹劭虽然没有记载,但仍然可以肯定是曹家子弟兵中的重要将领。 有史可考,此时追随曹操,且非曹氏的人才只有颍川郡人枣祗(屯田的那位)。 还简单介绍一下在史实中的猛将们(未来的曹家军)。 张辽:效力于董卓。张辽本是何进幕僚,成了出外征兵的心腹,在八月政变之后,他随吕布一同投靠了董卓。 乐进:他可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从曹操起兵时就效力的人,不过乐进的勇猛尚未被曹操发掘,时任帐下吏(大概是负责军帐安全的低级军官吧)。 于禁:效力于鲍信。 张郃:效力于冀州牧韩馥,任军司马。 徐晃:大概还在河东郡担任普通官吏。 许褚:许褚是曹操同乡,但是此时两人尚未相识,许褚还在致力于保护整个家族的安全,才不会管什么反不反董。 典韦:此时,他只是反董联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效力于陈留郡太守张邈下属的(郡)司马赵宠。 由于曹操在本文中非常重要,所以单独列一章介绍前期背景。如有错误欢迎书友们指正,谢谢! ps:求推荐票、求收藏t_t! 第二章 反董联军细考(说明章节) 洛阳。 太傅府。 袁基:“董仲颖桀骜难制,其势已成,兵不在我,我等如何应对?” 袁隗:“京中兵马可有心向我等者?” 袁基:“唯公路而已。” 袁隗沉默了一会,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他这个太傅所能控制的了,朝中的局势也不在他的掌控,兵权在握的董卓,利用给士人平反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声望,利用“外戚”的身份,登上来自光武以来的唯一相国位,手笔之大,令人惊心。他手中唯一的权力尚书台,也被董卓所亲信的太仆王允所把控,他已经完全失势了。 袁基见叔父迟迟不开口,问道:“可否让公路出汝南?” 袁隗迟疑了一会,缓缓开口:“釜底抽薪?” 袁基点了点头:“在内而亡,在外而安。” 袁隗没有回答,端坐了一会,手放在矮桌上慢慢的敲着...... 袁基也没有催促,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好一会,只听得袁隗开口道:“唤袁绥进来!” ------------------------分割线---------------------------- (先干一碗来自两千年的鸡汤) 中平六年末(189年末) 陈留郡。 襄邑县。 “曹将军就在里面”士卒引着孙嵩来到一座茅屋前。(曹操此时的身份应当为议郎,这里写将军是为了方便行伍叫法。) 听着里面哐啷哐啷的打铁声,孙嵩走进去,发现曹操在和铁匠一起打铁铸兵。顿时笑道:“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和人一起在这做工匠活?) 曹操答道:“能小复能大,何害!” (《魏武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复能大,何害!”) ------------------------分割线----------------------------- 星星之火。 至中平六年末(189)。 地方上已经出现了反董卓的武装。 包括:张杨、曹操、卫兹、鲍信、桥瑁。 大将军故吏张杨等人的政治诉求之一就是:否定董卓“废嫡立庶”的合法性,以图攻入雒阳,推翻“刘协+董卓”的朝廷,扶植“弘农王”刘辨(何进外甥)重新登基。 对这些人的身份做个简单分析: 张杨(大将军故吏。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灵帝崩,硕为何进所杀。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余人,因留上党,击山贼。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共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 卫兹(何苗故吏。董卓发何苗尸,弃于路旁。) 鲍信(大将军故吏。募兵归来时大将军已死。) 桥瑁(大将军诛宦时的铁杆支持者。) 曹操(????曹老板为什么起兵反董是个未解之谜,一般来讲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政治需求才会发动战争,曹操不是何进故吏,不然也不会做出《薤露行》这种诗了,要说单纯的觉得董卓是个奸臣就反他,那可真是伟大-_-!!!,书友们可以讨论下为什么曹操为什么反董。) ----------------------------分割线-------------------------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将刘辨请到高楼之上,派士兵把守,然后他装模作样的把弘农王太傅喊来:“我听说弘农王生病了,你为什么不向我汇报?!” 董卓又同时派兵强迫太医调配毒药,再授意弘农王府的郎中令(郡王可设六卿,郎中令为其一,职务内容同朝廷九卿之一光禄勋)李儒去毒杀刘辨。 董卓以为杀了刘辩之后,反董联军的政治口号也就没有了,先帝只有两个儿子,刘协是唯一的继承人了。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弑帝的行为,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抗。 桥瑁矫诏三公之书讨董!(真假自知) (《太平御览·卷92》引《英雄记》:(董)卓闻东方州郡谋欲举兵,恐其以弘农王为主,乃置王阁上,荐之以棘,召王太傅责问之,曰:“弘农王病困,何故不白?”遂遣兵迫守太医致药,即日弘农王及妃唐氏皆薨。这份史料有个错误,唐妃没死。) --------------------------分割线-------------------------- 燎原之势。 徐州。 广陵郡。 臧洪说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张邈陈留太守),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以袁绥领广陵。 (陆瑁传注引献帝春秋张超之讨董卓,以袁绥领广陵事。陈志《陆瑁传》裴注:(袁)迪父绥为太傅掾,张超之讨董卓,以绥领广陵事。书友们看出点什么了没,这背后有袁氏的影子啊......) 致之于刘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至于大家为什么不都上,大家应该都懂的......) 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遥推袁绍为盟主。然后袁绍自为车骑将军,分封诸将。 -------------------------分割线------------------------ 反董联军成分细考。 第一部分:酸枣联军。 酸枣联军的构成是以兖州为主,豫州、徐州各有参与,归类如下。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陈留郡己吾县)曹操,(陈留郡襄邑县)卫兹,东郡太守桥瑁,济北国相鲍信,鲍韬,山阳郡太守袁遗。 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玚(许靖从兄),沛国建平县长刘勋。 徐州:广陵郡太守张超。(注:刺史陶谦中立) 第二部分:冀州联军。 第二路人马为来自冀州、并州、司隶三地,屯兵于河内郡附近,有: 勃海郡太守兼司隶校尉袁绍(盟主),冀州牧韩馥,河内郡太守王匡,(并州)张杨,并州河西郡太守崔钧,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冀州十位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参加反董,渡河欲前往河内郡与袁绍会师,但由于青州黄巾趁机闹事,焦和又回军讨伐黄巾,并未直接参战。 (范书《袁绍传》: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经邺城。 范书《袁绍传》李贤引《献帝春秋》:(袁)绍合冀州十郡守相,众数十万,登坛歃血。 陈志《张杨传》:山东兵起,欲诛(董)卓。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 范书《崔烈传》:献帝初,(崔)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 第三路人马,就是盘踞在荆州南阳郡,由袁术领导的这支队伍,长沙郡太守孙坚与江夏郡太守刘祥,为袁术效力,他们也应该没有去酸枣县。(孙坚是在后期加入的,后文中会细说。) 以上三路人马,就是反董联军。(细节如有误欢迎书友们指正!) -----------------------------分割线----------------------- 薤(xiè)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第三章 破局(说明章节) 洛阳。 董卓府邸。 “关东诸军来势汹汹,汝等以为如何?”董卓问左右幕僚。 郑泰道:“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董卓不悦,说道:“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 郑泰开始忽悠:“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 (现在山东合谋,州郡连结,百姓团结一致,不可说不强盛。然而自从光武以来,国家平安无事,老百姓生活富裕,对于战争久已淡忘了。孔子说道:‘不教育人民战争,而使他们去战,这是抛弃人民。’所以他们的人虽然多,不足以为害,这是一。) 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 (您出身西州,年轻即为国家的将帅,熟习军事,多次参加战斗,名震当世,人人害怕您,服从您,这是二。) 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 (张孟卓是东平的忠厚长者,眼睛也不乱看一眼。孔公绪清谈高论,不偏不倚。这些人都没有军事才能、打仗的经验,临阵决战,不是您的敌手。这是三。) 山东之士,素乏精悍。未有勇贲之勇,庆忌之捷,聊城之守,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四也。 (山东的人才,从来不勇敢。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敢,庆忌那样的敏捷,没有聊城那样坚固的防守,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不可任以偏师,要求成功。这是四。) 就有其人,而尊卑无序,王爵不如,若恃众怙力,将各棋峙,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五也。 (使有可任用的人,也是尊卑不分,国家的爵位不给他们,他们依恃人多,依恃力量,会各自独立不前,坐观成败,不肯同心协力,一起同进同退。这是五。) 关西诸郡,颇习兵事,自顷以来,数与羌战,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其胜可必,六也。 (即关西各郡,大都熟习军事,近年以来,多次与羌作战,妇女还戴戟持矛,带弓负矢,何况以壮勇的军士,抵挡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呢!胜利是必然的。这是六。) 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明公拥之,以为爪牙,譬驱虎兕以赴犬羊,七也。 (且天下的强勇,老百姓所怕的,有并、凉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您拥有他们,作为爪牙,有如驱虎兕以赴犬羊,所向无敌。这是七。) 又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旅日久,恩信淳著,忠诚可任,智谋可恃。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八也。 (并又您的将帅都是中表亲戚,是您的心腹,跟随很久,有恩有信,忠诚可任,智谋可恃。以团结一致的部队,当散乱之敌,正如猛风扫枯叶。这是八。) 夫战有三亡,以乱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九也。 (我们知道战争有三亡,用乱攻理的亡,用邪攻正的亡,用逆攻顺的亡。现在您治国平正,讨灭宦官,忠义已立。用此三德,对彼三亡,奉朝廷之命,讨伐有罪,哪一个胆敢抵御!这是九。) 东州郑玄学该古今,北海邴原清高直亮,皆儒生所仰,群士楷式。 彼诸将若询其计画,足知强弱。且燕、赵、齐、梁非不盛也,终灭于秦;吴、楚七国非不众也,卒败荥阳。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衣,彼岂赞成其谋,造乱长寇哉?其不然。十也。 (东州郑玄学问包括今古,北海邴原清廉正直,都是儒生所宗仰的,群士的楷模。如果向郑玄、邴原询问计划,就能够知道哪个强,哪个弱。从前燕、赵、齐、梁不是不强盛,终究被秦国灭亡;吴、楚七国不是兵不多,终究在荥阳被周亚夫打败。何况现在德政昭彰,辅佐贤良,郑玄、邴原难道会赞成他们的谋划,制造叛乱,助长寇害吗?一定不会的。这是十) 若其所陈少有可采,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自亏威重。 (如果我所说的,有一点点可以采纳,就是不征兵以惊扰天下,使害怕征役的老百姓集合一起为非作歹。不弃德恃众,自己亏损威重。) 把董卓唬的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将军,准备让他带领部队去对抗关东联军,但还是有幕僚指出:“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 于是董卓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田景说道:“旬月之前,将军牛辅败于河东白波贼,安邑、解县陷于贼手。”说着指了指地图某处,“若其沿河直下,则弘农不保,我等困于洛阳,东有关东联军,西有白波贼寇,两面夹击,无异于瓮中之鳖,生死系于他手,不可不防。” 董卓看了看地图,“依卿之意,为之奈何?” 田景答道:“迁都。” 董卓眉头紧皱,迁都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但不迁都,要是真如田景分析的那样,被白波贼和关东联军夹击,那才是真是不愿见到的,所以在此非常犹豫。 李儒补充到:“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今势危亡,当速下决断!” 董卓这才点头同意,那接下来就是具体谋划了。 “然长安盖勋、右扶风皇甫嵩尚有精兵数万,何以制之?”董卓问道。 李儒:“皇甫嵩言肃王命(后汉书评价),相国一纸调令即可收之。” 董卓点了点头:“善!”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薛议等聚精会神的听着程夫子授学。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市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考孤虚,占咸池,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占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pu)樕(su)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冑之士不拜,示人无已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三军成行,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赤者赭之。 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尉缭子、武议》 (武王伐纣,统帅军队在盟津渡河,他右手执白旄,左手执黄钺,指挥敢死之士三百人,士卒三万人同商军作战。这时商纣的军队有几十万,而又有飞廉恶来这些勇将,身先士卒,不避戟斧,阵势绵延百里不断。但武王并没有使士卒疲劳,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打败了商军,诛灭了纣王。这不是由于什么吉凶灾祥预兆,而是由于人善与不善的必然结果。如今一般庸将,只知道考究时辰判定方位,求神问卜推测吉凶,以及观察星辰风云的变化来推断战争的胜败,想用这些方法来致胜立功,我以为是很难做到的。 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暴力的行动,将帅,是掌握生杀的官吏,所以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指导战争,要做到上不受天时的影响,下不受地形的限制,后面不受君主的制约,前不受敌人的阻抗。万众一心的军队,行动起来就象虎狼般的勇猛,风雨般的急骤,雷电般的突然,声势浩大,行动莫测,使天下惊惧。胜利的军队象水一样,水看来是最柔弱的,但它所冲击的地方,山陵也会崩塌,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由于水总是流向一个方向,不断冲刷的结果。现在用莫邪那样锋利的武器,犀牛皮制成的坚固铠甲,装备起来的大量军队,再加上奇正的灵活运用,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同他抗衡了。所以说,只要任用贤能,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事情也会顺利;只要法令严明,不须求神问卜也会获得吉祥;只要奖励战功优厚抚恤,不须祈祷也会得福。又说,天时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古代的圣人,不过是重视人的作用罢了。 吴起与秦军作战,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只用树枝掩盖以遮蔽霜露。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原故。凡是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必恭必敬;要求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所以古时候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这是表示不愿因自己而增加别人的麻烦。给别人增添很多麻烦,而又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尽力,是从古至今,没有听说过的。 将帅奉命出征的时候,就忘掉自己的家庭,带领军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就忘掉自己的亲属,临阵指挥的时候,就忘掉自己的安危。从前吴起临战的时候,左右的人把宝剑呈送给他。吴起说:“将帅的主要职责是发号施令。在危难的情况下,做出决断,以指挥军队去作战,这才是将帅的职责,直接拿起兵器与敌人格斗,不是将帅的职责。” 三军整队行军,日行三十里,三天走九十里。军行九十里以后,就要象决开江河一样势不可当地前进。与敌人接近时,应根据敌人特点来对付他,如果敌人使用白色标记,我也用白色标记来欺骗它,敌人用红色标记,我也用红色标记迷惑它。 吴起与秦军作战,两军尚未交锋,有一人自恃其勇,独自冲向前去,斩获敌人两个首级回来。吴起要立刻杀他。军吏请求说:“这是个有本领的人,不可杀掉。”吴起说:“他诚然是有本领的,但他违背了我的命令。”结果还是把他杀了。)(这篇尉缭子文章比较难懂,所以作者君贴了翻译,然后就是郑泰说的十胜论也很有意思,所以翻译我也放上了。) 第四章 迁都(说明章节) 长安。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盖)勋与书曰:“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卓得书,意甚惮之。 征召盖勋为议郎的旨意到达了长安,盖勋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联络皇甫嵩共同起兵。 于是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的圣旨和盖勋的密信同时到达了右扶风。此时皇甫嵩领三万兵在此处防西凉。 右扶风,皇甫嵩大营。 皇甫嵩正如李儒所料,接到旨意,第一时间就准备进京了,将行,长史梁衍劝说:“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 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都看得很清楚,袁氏逼其东......) 嵩不从,遂就征,连带着盖勋一同入京。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皇甫嵩刚到洛阳,就有人顺应董卓的意思,上书弹劾皇甫嵩致其入狱。 董卓虽然厌恶皇甫嵩,但和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的关系不错。皇甫坚寿听闻父亲入狱,便从长安赶往雒阳,去找董卓。皇甫坚寿抵达雒阳时,董卓正在举办宴会,皇甫坚寿在宴会上为父亲伸冤,痛苦流涕,磕头请罪,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也一起求情。 董卓这才离席,将皇甫坚寿牵到一起共坐,派人去赦免皇甫嵩,拜为议郎(事见范书《皇甫嵩传》)。这也是董卓在给皇甫嵩一个下马威,告诉朝廷诸位将领,谁才是领头人) 西边的隐患解除,那么剩下的只剩下迁都一事了...... 董卓召集公卿大臣,在朝会上说道:“高祖都关中,十一世,后汉中兴,东都洛阳。从光武至今复十二世,案石苞室谶(chèn),宜复还都长安。” 百官无敢应者。 司徒杨彪对到:“迁都改制,天下大事,皆当因民之心,随时之宜。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谕之。往者王莽篡逆,变乱五常,更始、赤眉之变,焚烧长安,残害百姓,民人流亡,百无一存。 光武受命,更都洛阳,此其宜也。方今建立圣主,光隆汉祚,而无故捐宗庙宫殿,弃先帝园陵,百姓惊愕,不解此意,必糜(mi)沸(fèi)螘(yi)聚(ju),以致扰乱。石苞室谶(chèn),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大意:迁都一事会导致很多问题,《石苞室谶》是妖邪之书,怎么能信?) 卓不悦:“杨公欲沮国家计邪?关东黄巾作乱,所在贼起,长安崤函险固,国之重防。又陇右取材木,功夫不难,杜陵南山下有孝武帝故陶作砖处,一朝一夕可办,宫室官府,盖何足言!百姓小人,何足与议。若有前却,以我大兵驱之,岂得自在!” 百官皆失色。 太尉黄琬说道:“此大事,杨公语得无可思乎?” 董卓见三公之二都反对自己,脸色愈发阴沉。 此时,司空荀爽出来和稀泥:“相国岂乐迁都邪?今山东兵起,非可一日禁也,而关西尚静,故当迁之,以图秦汉之势也。坚争不止,祸必有所归,吾不为也。” 董卓这才稍稍意解,但是由于公卿们的全力反对,朝会自然也是开不下去去了。 朝会结束后,荀爽私下对杨彪说:“你们固争不止,必然会有灾祸,所以我不会这么做。”。 黄琬则不似荀爽那般圆滑,他在罢会之后继续上书驳斥迁都之议,当时其他人都畏惧董卓,担心黄琬会因此遭到董卓报复,因此劝阻黄琬。 黄琬则大义凛然的说:“以前有白公胜作乱于楚国(欲弑楚惠王),屈庐面对白公胜的剑而不屈服;崔杼弒齐庄公,晏婴也不畏惧崔杼的盟约(崔杼弑君后,以武力逼迫晏婴入盟,晏婴视死如归,崔杼最终也无可奈何。),我黄琬虽然没有古人的品德,但我实在仰慕古人的气节!” 朝中这么多大臣都反对自己,董卓想了想,还是决定调整下大臣的位置,拉拢一部分人,方便迁都。 第一步,考虑的便是任用心腹为司隶校尉。(袁绍的原因,司隶校尉一直都空缺,直至袁绍开始反董,董卓才考虑新的人选。) 卓问司徒王允(我个人觉得:问的时候还是太仆王允,这里后汉书记载可能有误)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 王允对曰:“唯有盖京兆耳。” 卓曰:“此人明智有馀,然不可假以雄职。”乃以为越骑校尉。 以宣播为司令校尉。(不知道是不是宣秉的后人,后来在保护献帝东归之时战死。) 第二步,弹劾三公。 (范书《杨彪传》:(董)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黄)琬、(杨)彪等。) 免去杨彪、黄琬的三公职位。 第三步,征询名士意见。 侍中陈纪被任命为平原相,临行前,陈纪前去拜会董卓,董卓顺便向陈纪咨询迁都之事,陈纪也持反对意见,董卓非常不快,但是敬重陈纪的名望,就不再多说。 因为黄琬被免,司徒之位空缺,朝廷(董卓)商议提拔陈纪为司徒,以示拉拢,陈纪见局势动荡,连随行物品都没准备好,就尽快赶往平原国上任去了(事见范书《陈纪传》) 第四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上位。 以光禄勋赵谦(赵谦和赵温都是益州派,和关东联军没有交集)担任太尉,太仆王允担任司徒,并继续掌管尚书台。 第五步,拉拢朝中大臣。 当时朝中宿将朱儁也反对迁都,于是董卓派人过去拜朱儁为太仆,并以副相国之位属之,以示拉拢。但是朱儁坚决不肯接受,董卓只好作罢,拜袁基为太仆。(稳住袁氏。) 第六步,以暴力手段铲除异己。 初,卓用伍琼、周毖之议,选天下名士馥等,既出,皆举兵图卓。卓以琼、毖卖己,心怨之。 及议西迁,琼、毖固谏,卓大怒曰:“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二君计,不敢违天下心。诸君到官,举兵相图,卓何相负?” 遂斩琼、毖。 彪、琬恐惧,诣卓谢曰:“因小人恋旧,非欲沮国事也,请以不及为受罪。”卓不胜当时之忿,既杀琼、毖,旋亦悔之,故表彪、琬为光禄大夫。(由于伍琼、周毖举荐的人都起兵反对自己,董卓早就心怀怨念,他们又极力反对迁都,最终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至此,董卓以暴力手段诛杀异己,又将重臣换了一个遍,迁都大计算是定下。 ------------------------分割线----------------------------- 北海国。 下密县。 刘备苦着一张脸:“孔北海上任之后,拔耀名士,沙汰旧吏,吾等军功之人恐不为其所容。” 关羽、张飞、简雍等也都默然不语。 “为之奈何?”刘备也是头疼。 这时,下人来报:“督邮来访。” 张飞豁然起身:“大哥,容我......” 刘备摆了摆手,“休得如此!不见往昔之事乎?”(讲他们上次打督邮丢官的事)。 刘备最终还是丢了官,但是他善于作战的本领传到了青州刺史焦和耳中,于是,任命他为高唐尉。(先主传:复去官。后为高唐尉,《郡国志》:青州平原郡高唐。迁为令。) ps: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 第五章 战前(说明章节) 虽然董卓提出的迁都之议没有得到朝廷大部分人的认同,但是迁都的决策还是确定了下来。 二月十七日,皇帝刘协及一帮朝廷官员前往长安,至三月五日(前后历时十八天),抵达长安。 在这次迁都行动中,还有大量兰台(兰台为东汉政府皇家图书馆。)书籍转移至长安,途中因为大雨的缘故,道路泥泞难行,有一半的书籍被抛弃焚烧,这是非常可惜的事。司徒王允整理剩余的书籍,分门别类,儒家经典书籍的传承,王允是有功劳的。 当时董卓留在雒阳,屯兵于毕圭苑以防御反董联军,而长安朝廷的内外事务都交给王允来处理,王允顺从董卓,董卓也对王允推心置腹,对他没有隔阂和怀疑。(王允后来背叛董卓应该是看到董卓背弃了门生故吏制度、滥杀无辜之后。) 《太平御览·卷619》引《风俗通》:董卓荡覆王室,天子西移,所载书七十车,遇雨道难,分半投弃,即于处烧燔,麋为灰秽。 范书《王允传》:及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时董卓尚留雒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 ...... 盖勋与董卓都是凉州人,且盖氏是凉州世家,颇有名望,所以董卓忌惮盖勋。盖勋唯一得罪董卓的事也就是写信骂他,但结果是董卓终究还是没拿盖勋报复出气,反而是处处让着盖勋。 在开战前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河南尹朱儁向董卓汇报了关东联军的军情,顺便表达了一下自己对军事形势的见解,董卓可能是对朱儁当初拒绝做自己副手而有余怒,借题发挥,痛骂朱儁:“论打战老子懂的比你多,我还需要你教?信不信老子砍了你?!” 董卓发飙时,在场的人噤若寒蝉,朱儁自然也不敢回嘴。此时,盖勋则站出来驳斥董卓,董卓十分给盖勋面子,于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是开玩笑的啦!” 盖勋竟然还不依不饶,说:“我还没听说过拿杀人当开玩笑的事!” 董卓没办法,才正式向朱儁道歉。 范书《盖勋传》:时河南尹朱儁为(董)卓陈军事。卓折儁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盖)勋曰:“昔武丁(子昭)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卓乃谢儁。 (史书上有很多人敢去弄老虎的尾巴(如前文的卢植),面对屠刀时他们手无寸铁,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主角光环”,很可能会因此丧命,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最终活下来而觉得他们当初是为了名望而去冒险,在面对强权高压时的刚正不屈,才能证明他们是真的勇士!这就是我所希望展现在书友面前们的祖先!) ...... 到了三月,董卓得知袁绥接管广陵郡之事,借题发挥,以袁隗通敌,将其灭族。当然袁绍、袁术也是袁隗之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袁氏宗族共被捕杀二十余人,分别埋葬在长安青城门外与东都门内,后来又担心有人会盗走尸体,再将这些尸体转移至郿县藏起来。 (小知识:话说在两汉时选拔官员实行的是举荐制度,因此,“门生故吏”这种官场潜规则是世人所尊崇的。董卓作为袁隗的故吏,按照潜规则,他必须在礼节上屈于袁隗,结果,董卓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把老领导给灭族了,这么霸道的事是两汉历史上的独一份。 董卓杀袁隗,其动机不过是畏惧袁隗会对自己不利,但是这件事与董卓杀伍琼、周毖一样,太轻率了,哪怕是将袁隗废其官职,将其软禁也好啊。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说,董卓此举得罪了更多的人,导致更多的人投奔两袁(袁绍、袁术)的阵营,走向了董卓的对立面。甚至于董卓被刺身亡后,很多汝南袁氏的门生都去将董氏族人挫骨扬灰以泄愤。) ...... 洛阳。 董卓也知道自己杀害袁隗做的太草率。 见大家都沉默不语,董卓开口问道:“今者关东之兵,诸位有何良策?” 下官有人建议:“不若出使者以和关东。”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 到了六月,长安朝廷派出以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五人组成的使者团队前往关东劝和袁绍等人,要求罢兵。 (小知识:在这五个人中,其中韩融是豫州颍川郡人,与冀州牧韩馥是同族,也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名士 阴修是荆州南阳郡人,在史书上没有传记,但有记载说他曾任颍川郡太守,在此期间提拔了钟繇、荀彧、荀攸、郭图等人; 陈志《钟繇传》裴注引谢承《后汉书》:南阳阴修为颍川太守,以旌贤擢儁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 胡母班也是名士,在党锢时期名列“八厨”,同时还是河内郡太守王匡的妹夫。 至于吴修和王瑰,史书上是找不到其他资料的,裴松之和李贤都只能摊手。) 韩融与胡母班、吴修、王瑰四人前往河内郡,阴修是南阳郡人,所以被派往南阳郡去见袁术了。结果袁绍、袁术把胡母班等人都给杀了,除了韩融,因为韩融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袁绍指使王匡杀的胡母班。 《谢承书》曰:“班,王匡之妹夫。匡受绍旨,收班系狱,欲杀以徇军。 班与匡书,略曰:‘足下拘仆于狱,欲以衅鼓,此何悖暴无道之甚者也?仆与董卓何亲戚?义岂同恶?足下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恚卓迁怒,何其酷哉! 死者人之所难,然耻为狂夫所害。若亡者有灵,当诉足下于皇天。夫婚姻者祸福之几,今日著矣。曩为一体,今为血仇,亡人二女,则君之甥,身没之后,慎勿令临仆尸骸。’ 匡得书,抱班二子哭,班遂死于狱。”) 议和不成,那么接下来,就只有战争了。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学堂。 程武:“父亲,议和不成,战乱将至。” 程立:“袁董之争,洛阳战事将起,大汉无宁日也。” 第六章 荥阳之战 洛阳。 相国府。 犯人:司马朗。 主审官:董卓。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官居治书御史,照理应当随皇帝同往长安。由于全国到处都不太平,就让司马朗带着家眷先回乡。于是有人报告说司马朗要逃跑,抓住他来见董卓。 董卓高居上座,也没有生气,很是平淡的对他说:“你与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可是你却大大地辜负了我。”(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司马朗奉承道:“明公您凭着崇高的德行,在灾荒兵乱交加的年月,能够为国家清除大批的乱臣贼子,推举大量的贤士,这真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使国家得到大治。 您的威望品德因此更加崇高,功勋业绩也因而更加卓著。但是现在兵燹(xiǎn)一天比一天严重,各州郡人心惶惶,城郊境内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抛弃了居室产业,四处流亡藏匿。 尽管四边的城门都设置了关卡,用重刑杀戮来惩罚逃亡的人,仍然禁止不住这股逃难的势头。这就是我所以忧郁不舒的原因。 希望明公您能洞察借鉴过去的历史,稍稍考虑一下。那么您的光辉业绩就将与日月同辉,连伊尹、周公也难和您比肩。” (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三思,即荣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 董卓点了点头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话很有意义。”于是挥挥手放了司马朗。(本来就没准备拿他怎么样。) 司马朗断定董卓必然灭亡,担心被他留下来,就用家中财物贿赂他手下管事的官吏,请求放自己还乡。 司马朗到了家乡,对乡亲父老说:“董卓大逆不道,普天下的人都把他看作仇敌,这正是忠臣义士奋发有为的时刻。 我们这个郡土地同京城连接。洛阳的东边有成皋县,县北临黄河,各地起兵讨伐董卓的诸侯倘若进展不利,必然要在此地停留,这地方实在是兵家必争的危险区域,谁在这儿也难得安生。不如趁现在道路还通畅,带着整个家族往东到黎阳。 黎阳驻有军营,监军的官员赵威孙过去同咱们乡里有姻亲,他统领兵马,足能主持一方。今后如果遇到什么变故,在那慢慢观望也不晚。” 然而,父老乡亲都怀乡恋土,没有肯听从司马朗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去了黎阳。 过了几个月,关东地方的州郡纷纷起兵,聚积了十几万兵马,驻扎在荥阳和河内郡。各路领兵的将军意见分歧,放纵士兵烧杀抢掠,百姓死了一大半。 (小知识:因为武帝纪只记载了迁都是二月事,没记载荥阳之战的具体时间,导致很多人都错误的判断荥阳之战是在三月份,但是看议和时间和《司马朗传》就可以大概推断出此战应该是在议和之后发生的。应当是在六月之后,先议和在打战,而且司马朗传有一句‘后数月’) ...... 兖州。 酸枣。 曹操等联军在酸枣会盟后,豫州刺史孔伷率军返回颍川,而余下的人都在酸枣驻扎。 就这样对峙了几个月,和谈也谈崩了,但是联军还是一直在观望。曹操忍不住了,在联军大帐问道:“我们义军是讨伐叛乱,现各路军兵都已会合,诸位还有什么疑虑的? 如果董卓先前获知太行山东起兵的消息,仰恃天子的圣威,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遣兵东进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麻烦。 如今他焚烧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百姓不知依附何人,这正是天意要使他灭亡的契机。我们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不可失,诸君何疑?”(语见武帝纪) 于是领兵五千西进成皋。(成皋,旋门关所在,八关之一。) 同行的还有鲍信、鲍韬所带两万兵众;卫兹三千兵众;豫州兵众。约莫3-4万人。 ...... 荥阳。 董卓军两万,骑兵五千。 徐荣:“敌军行动如何?” 斥候:“敌军以济北相鲍信为先部,议郎曹操为中军,豫州军所部为后军,自酸枣而出,已渡阴沟水,迫近鸿沟水不足五里。” 徐荣看了看地图,:“已至卷县?” 斥候:“卷县已降。” 徐荣又看了看地图,指了指汴水的某处,问了句:“中牟县亦降?” 斥候:“亦降。” 徐荣点了点头,手指慢慢的划到敖仓附近,用中指点了慢慢点了两下...... ...... 卷县。 联军大营。 卫兹:“我军自酸枣以来,降卷县、中牟,气势如虹,今当一股作气,拿下荥阳。” 曹操:“所言甚是,可点齐兵马,明日一早进军!” ...... 董卓军。 徐荣军大营。 徐荣:“敌军虽众,然其新兵过半,兵多且杂,未经战事,且小战新胜,骄满于心;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在也;今吾军于城中,迫近营门,非吾之所长也;敌众来攻,野战必被吾所败。诸将士厉兵秣马,明日出城破敌!”(自己编的,大家觉得能看吗t_t) “喏!” ...... 翌日清晨。 汴水附近。 两军皆阵,联军横亘三四里。徐荣策马登高,望见联军的动向,笑道:“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等制胜之地。” 部将请战:“愿为将军前驱!” 徐荣摆了摆手:“敌军轻出而远来,与吾等转战,其来既速,必不带军粮;纵其能有军粮,又不能及食。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两军对峙良久,站好地形,都没有先动,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曹操:“敌军不动如山,我军人马困乏,恐非长久之计,不如却兵?” 鲍信等以为然之。 未至申时(15-17点),联军退却,尘烟大起,徐荣看见联军退了,挥手示意,“骑兵出击!” 呜----,呜-----,呜------,伴随着号角声,徐荣军动了,西凉骑兵像一支利箭,冲向了正在退却的联军,瞬间就把联军冲散,随即便是西凉步兵的跟上,掩杀...... ......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曹洪紧紧的掩护受了伤的曹操,将自己的战马都留给了他,牵着马一路沿着汴水走,终于找到一条小船,逃出升天。 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卫兹、鲍韬战死沙场,死者不计其数,徐荣一路追到了酸枣,才引兵而还...... 这一战大大的打击了联军的士气,酸枣联军自此不敢复出......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程立:“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 ------------------------------------------------分割线------------------------------------------------------------ 细考参战人员: 陈志《武帝纪》:曹操、卫兹、曹洪。 陈志《张邈传》、陈志《卫臻传》、《先贤行状》(陈志《卫臻传》裴注引):曹操、卫兹。 陈志《曹洪传》:曹操、曹洪。 陈志《鲍勋传》裴注引《魏书》:鲍信、鲍韬。 陈志《文帝纪》裴注引《典论》:兖、豫之师战于荥阳。 陈志《鲍勋传》裴注引《魏书》:(鲍)信乃引军还乡里(泰山郡),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余乘。 陈志《卫臻传》裴注引《先贤行状》:(卫兹)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力战终日,失利,身殁。 勋传》裴注引《魏书》:汴水之败,(鲍)信被疮,(鲍)韬在阵战亡。 最后是后人猜想当时的战况所作的战歌:《宋书·志12》:战荥阳,汴水陂。戎士愤怒,贯甲驰。阵未成,退徐荣。二万骑,堑垒平。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同盟疑,计无成,赖我武皇,万国宁。 第七章 一败涂地曹孟德(说明章节) 自曹操败北,酸枣联军便缩在酸枣,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曹操埋怨道:“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觽(xi)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 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诸位听我一言,可使勃海太守袁绍率河内郡的部队到孟津;酸枣的各路将领驻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頧辕、太谷二关,占据所有险要之地; 再让袁术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军丹水县和析(xi)县,挺进武关,威震三辅地区; 各路大军都高筑垒墙、深挖沟壕,避免与敌交锋,多设疑兵,迷惑敌方,彰明我们的行动是以正义讨伐叛逆,天下速可平定。 现已以正义召集了各路军队,却瞻前顾后,不敢进兵,天下百姓失望,我本人替你们感到羞耻!”) 由于曹操已经完全失了势,联军没人同意他的话,还在继续观望。 见计策不被采纳,曹操离开了酸枣联军,前往扬州募兵(周昂、周喁此时加入曹操),募得千余人投靠了袁绍。 刘岱:“曹孟德此去无回耶?” 张邈:“盟主和袁将军尚未动兵,我等新败,安能再战?静观其变便是。” ...... 荥阳之败后,联军止步不前,酸枣联军内部更是矛盾重重,后来兖州刺史刘岱更是联合陈留、山阳两郡兵马,击杀了东郡太守桥瑁,而豫州刺史孔伷也于此时病逝,酸枣联军内部动荡不已...... ...... 豫州。 鲁阳城。 袁术大营。 袁术问旁边的小将:“文台今日可至?” 孙贲:“叔父遣我先至,大军随后就到。” 袁术点了点头,小声道:“我听闻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皆被文台所杀。何故?” 孙贲:“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遭逢国难,不思为国,克扣军资、不治道路,此忠臣之所为耶?” 袁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孙贲又说道:“贼臣董卓,裹挟圣意,操控中央,太傅袁隗满门忠烈,遭逢不测,天下莫不思其忠节,故有志之士发于微末,思节之臣不忘旧恩,叔父每闻太傅之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贼臣也,今兴兵北上,一则为国,二则为袁太傅也。” 袁术这才笑了起来:“文台乃当世之名将,不亚李霍,得文台之助,何愁汉室不兴?” 孙贲也笑了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初平元年秋,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术得据南阳。遂治兵于鲁阳城。 ...... 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后,朝廷派刘表任荆州刺史,当时鲁阳被袁术、孙坚所控制,刘表只能从小路单骑入荆州。 当时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 刘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 刘表问道:“宗贼甚盛,而觽(xi)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觽:军队) 蒯良对曰:“觽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刘表又问蒯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 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觽来。 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 兵集觽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刘表赞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刘表平定荆州诸郡后,也没有与袁术翻脸,反而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默认了袁术对南阳的统治地位。 ...... 洛阳。 徐荣打了胜仗,董卓很是高兴,问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徐荣想了一会,乘机推荐自己的老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以公孙度为外援,牵制袁绍等人。 董卓同意,便拜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后来公孙度割据辽东。) ...... 初平元年冬。孙坚率领军队讨卓,在梁东与董卓军徐荣、李蒙部战斗,一触即溃,颍川郡太守李旻被俘。 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去,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包头巾(汉代武官经常带的叫帻(zé)),这时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 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所以孙坚拣小路逃脱。 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于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自己潜伏在草丛中。董卓骑兵望见,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于是离去。 ...... 为了响应在南边的战斗,河内太守王匡也同时出兵。 十一月,孟津之战爆发。 河内太守王匡以韩浩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孟津。 韩浩的舅舅杜阳担任河阴县令(河阴县属并州五原郡),被董卓抓住了;董卓再派人去招降韩浩,韩浩不从。 董卓再用“调虎离山”之计,派出一部分疑兵前往平阴县,诈称将渡河攻击。王匡得到消息后,便调动兵马向西增援。 (陈志《夏侯惇传》裴注引《魏书》:时(韩)浩舅杜阳为河阴令,(董)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 待王匡军兵力分散之后,董卓率主力直接从小平津渡河,从后方对王匡军进行突袭,王匡军措手不及,一败涂地。 “孟津之战”以董卓大胜而告终。 (陈志《董卓传》:(董)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水经注》:平县俗谓之小平。 自此,关东联军三路皆败,士气低迷...... ----------------------------------------------分割线------------------------------------------ 孟津之战时间细考: 陈志《董卓传》是把“孟津之战”放在迁都(初平元年二月)之前,这点是错误的,如前文(“长安劝和”)考证,三场战斗应当在“六月和谈”失败之后,如范书《董卓传》则将“孟津之战”列在“梁东之战”之后,是可取的。 唯一能确定此战发生时间的史料出自蔡邕的《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见《蔡中郎文集·卷8》及《全后汉文·卷71》),这份奏章是蔡邕在“孟津之战”后,给朝廷上书称赞董卓,但是奏章中提及的两名朝廷官员信息有误,被朝廷相关部门发现后,罚了蔡邕一个月的俸禄,于是蔡邕再次上书谢罪,写了这篇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提到了“蔡邕上书”的时间,推算方法如下: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今月十八日,臣以相国兵讨逆贼故河内太守王匡等,屯陈破坏,斩获首级,诣朝堂上贺……丙辰诏书以一月俸赎罪。 在本文提到了蔡邕上书时间为:今月十八日。 后面又提到朝廷下诏责罚蔡邕的时间:丙辰日。日历可只当年丙辰在十八日之后只有九月和十一月,因为是冬,所以是十一月。 (十一月某日)孟津之战→(十八日)蔡邕上贺章→(二十日,丙辰日),朝廷下诏责罚蔡邕。 ps:书友圈有孟津之战的细考图。 第八章 矢志不渝孙文台(说明章节) 初平元年末(190年末) 曹操去扬州募兵,得刺史陈温、周氏兄弟无私帮助,却不想士兵中途哗变,他带着残部投奔河内袁绍。 大约在此时,河内郡太守王匡率军在孟津被董卓军击败,伤亡惨重。 于是,坐镇河内郡的袁绍也对反董前途消极失望。袁绍与韩馥商议拥立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帝,以期与董卓控制的长安朝廷做长期对抗。 袁绍将此建议写信给南阳郡的袁术,被袁术拒绝。 (袁术传注引吴书: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 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 术答曰:“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 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 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lu)慺(lu)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很多人写袁术是得了玉玺才这样对袁绍说的,实际上不是,这时孙坚还没打到洛阳。 ...... 冀州牧韩馥(袁绍)派遣故乐浪郡太守张岐等人(陈志《武帝纪》裴注引《献帝起居注》中有:故任长毕瑜)将拥护刘虞为帝的公文送至刘虞处,刘虞也断然拒绝; 韩馥(袁绍)仍然不死心,就玩弄瞒天过海的手段,要表奏刘虞领尚书事,负责承制封拜(可以任免官员,如此使得关东反董集团形成一个小朝廷),刘虞依然不听,干脆把前来送公文的使者给斩了,韩馥(袁绍)等人这才作罢。 范书《刘虞传》:(袁绍)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刘)虞尊号。 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 (韩)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 同时,刘虞为了表明自己汉室遗老对汉室的忠心,派遣从事田畴入京。 田畴传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于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 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分割线----------------------- 洛阳。 太师府。(初平二年,191年二月为太师) 《山阳公载记》曰: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zhuàng),(《说文》:戆,愚也。)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孤昔与周慎西征,慎围边、韩于金城。孤语张温,求引所将兵为慎作后驻。 温不听。孤时上言其形势,知慎必不克。台今有本末。事未报,温又使孤讨先零叛羌,以为西方可一时荡定。 孤皆知其不然而不得止,遂行,留别部司马刘靖将步骑四千屯安定,以为声势。叛羌更还,欲截归道,孤小击辄开,畏安定有兵故也。 虏谓安定当数万人,不知但靖也。时又上章言状,而孙坚随周慎行,谓慎求将万兵造金城,使慎以二万作后驻,边、韩城中无宿谷,当于外运,畏慎大兵,不敢轻与坚战,而坚兵足以断其运道,儿曹用必还羌谷中,凉州或能定也。 温既不能用孤,慎又不用坚,自攻金城,坏其外垣,驰使语温,自以克在旦夕,温时亦自以计中也。 而渡辽儿果断蔡园,慎弃辎重走,果如孤策。台以此封孤都乡侯。坚以佐军司马,所见与人同,自为可耳。” 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 卓曰:“坚时乌合义从,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但当论山东大势,终无所至耳。” 艾曰:“山东儿驱略百姓,以作寇逆,其锋不如人,坚甲利兵强弩之用又不如人,亦安得久?” 卓曰:“然,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分割线--------------------------- 孙坚在梁东溃败后,于鲁阳重整旗鼓,再次领兵讨伐董卓。驻扎在阳人。 董卓派遣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共同迎战。胡轸和收下的将领关系很差,当时原计划是在离阳人数十里的广成整军备战,修整部署后,夜晚攻城。 吕布等将领却骗胡轸说:“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 胡轸信以为真,毫不修整部队,便马不停蹄的赶往阳人,结果发现阳人的孙坚军枕戈待旦。攻也不是,退也不是。 疲惫不堪的董卓军最终被孙坚军大败,部将华雄也在此战中丧生。 讨董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联军士气大涨! 就在孙坚军捷报频传之际。 有人向袁术进谗言:“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 袁术疑之。停下了孙坚的粮草供应。 孙坚听到消息,连夜从阳人赶往鲁阳,面见袁术。 孙坚非常激动,指着地比划道:“今坚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大勋垂捷而军粮不继,此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也。愿将军深思之!” 袁术听了很是惭愧,于是不再怀疑。精诚合作,共讨董卓。 就在南面袁术终于取得进展之际,北面的袁绍却出现了问题...... ps: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大家! 第九章 图谋冀州袁本初(说明章节) 冀州。 邺城。 随着袁绍进兵洛阳孟津,声威日盛,张杨和南匈奴于扶罗也带着“众至数千人”投入袁绍麾下,而曹操也带着千余人“进屯河内”,给袁绍添加了一股力量。 韩馥忌惮袁绍力量的增强会威胁到自己对冀州的掌控,于是常常克扣袁绍的粮草。 不得已,袁绍指使王匡发动河内的学生,挨家挨户探查官员和豪强家的情况,一旦发现有罪,就关进监狱,来勒索钱粮。像小地主常家,便因鞭打佃户被学生告发,而被抓起来。(事见《常林传》,此处不细表。) 后来,初平二年(191),韩馥将鞠义反叛,韩馥与战失利。 袁绍因为粮草的问题对韩馥不满,悄悄的与鞠义相结。 这时袁绍的谋士逢纪建议道:“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 希望袁绍联结公孙瓒图谋冀州。 袁绍深以为然,于是写信给公孙瓒。 但同时自己引兵北上也得找个理由不是? 于是袁绍把韩馥克扣自己粮草的事爆了出来,希望引得正面的政治舆论支持。 大概盟主袁绍断粮的事传到酸枣,兖州刺史刘岱为此写信给冀州牧府治中从事刘子惠,痛斥韩馥,并扬言如果诛杀董卓成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军讨伐韩馥。 范书《袁绍传》李贤注引《英雄记》:兖州刺史刘岱与其(刘子惠)书道:“(董)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韩馥)。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 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后,袁绍当即率领部队北上,找韩馥讨要说法。于此同时,见势不妙的韩馥部下赵浮、程奂从河阳(孟津左边不远)回追,赶到孟津,沿黄河追击了近500里,终于在朝歌清水口赶上袁绍。 话说公孙瓒得到袁绍书信后,当即就集结兵马、准备南下。 冀州韩馥得知后,坐立不安...... ...... 袁术方面军。 孙坚部队士气高昂,董卓于是派遣李傕希望与孙坚联姻,“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 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三国杀台词出处。) 挺近大谷关,与董卓军鏖战,最终击败董卓军,占领了大谷关,此时,孙坚军距离洛阳仅仅九十里。 被孙坚击败后,董卓在初平二年三月离开洛阳,前往长安,走时盗挖洛阳诸帝陵,焚烧洛阳郊外的村庄、肃清壁野。 同时任命朱儁防守洛阳。(朱儁乘机逃离了董卓。) 孙坚在洛阳击败吕布后,得到了一片残破的洛阳。(得到了玉玺。) 于是孙坚乃扫除宗庙,平塞诸陵,分兵出函谷关,至新安、渑池间,与董卓军部将继续对峙,整备兵马等待粮草。(董越守渑池、牛辅守安邑防白波、段煨守华阴。) ...... 驻扎在关东酸枣的联军由于粮草原因,解散了。(前文司马朗传:还提到联军掠夺百姓。) ...... 就在董卓西撤长安之际,刘虞派遣的使者田豫终于到达了长安,面见天子后,天子也是知道的刘虞的忠心,于是派遣刘虞的儿子刘和悄悄的出了长安,希望刘虞发兵迎接献帝东归。(前文已写) 刘和到达南阳袁术的地盘后,被袁术扣下,让他写信给刘虞,让刘虞调兵过来。 刘虞收到信后,就准备给兵,公孙瓒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袁术得到兵马后,会扣着兵马不还,刘虞没听,依旧发兵。 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自己曾经劝阻刘虞发兵,会得罪袁术,于是派遣自己的弟弟公孙越领千余骑兵也来相助袁术。 袁术势力大增。 ...... 公孙瓒集结兵马后,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冀州。 袁绍乃使外甥陈留高干及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 馥惧,曰:“然则为之奈何?” 谌曰:“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 馥曰:“不如也。” “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 馥曰:“不如也。”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 馥曰:“不如也。” 谌曰:“勃海虽郡,其实州也。今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也。且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 夫冀州天下之重资,若两军并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公孙瓒不能复与之争矣。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 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 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先是,馥从事赵浮、程涣将强弩万人屯孟津,闻之,率兵驰还,请以拒绍,馥又不听。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赵忠故舍,遣子送印绶以让绍。 袁绍遂领冀州牧。 公孙瓒吃了个闷亏,但是袁氏势力之盛,也不是他所能匹敌,于是只能咽下这口气。 ...... 袁绍刚领冀州,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延揽和拉拢冀州的名士。比如在韩馥时期不得志的审配、田丰,被袁绍征辟为属吏,就连先前劝说韩馥的沮授也被袁绍征辟为从事,并向袁绍建言东灭黄巾,西灭黑山,往北灭公孙瓒,威震四方,就四州可定,袁绍很高兴,就以沮授为监军。 引沮授为别驾,因谓授曰:“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今欲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 授进曰:“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为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勃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 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埽;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禽;震胁戎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 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 就在这时,得到冀州的袁绍以盟主的身份干涉他州内政,这一干涉,就出了问题...... ps:谢谢各位小伙伴不离不弃的支持,前传马上完结,主角马上登场。 第十章 同室操戈袁公路(说明章节) 袁绍于初平二年191年七月得到冀州牧位置。 在封赏手下的同时,也将河内压榨豪强的方法带到了冀州,并以此为借口杀掉了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 以联军盟主身份,首先任命周昂为九江太守,扬州刺史陈温和周氏兄弟关系不错,没什么意见。(前太守边让逃走) 由于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万众掠魏郡、东郡,王肱(gong)(刘岱设置的东郡太守)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此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东武阳离袁绍更近。) 在初平二年上半年,韩馥还是冀州牧的时候,曾经派出部队接自己的乡亲避难冀州,荀彧等就是在这个时候来的冀州。在荀彧到达冀州之前,荀家的荀谌(chén)已经是袁绍的幕僚了,荀彧没有选择为袁绍效力,反而做了曹操的幕僚。 这也是宦官出身的曹操第一次收到大士族人才的投效。 (陈志《荀彧传》:(荀)彧度(袁)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191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而刘岱看在盟主的面子上,对曹操这个东郡太守也是出于默认状态。 再后来,袁绍任命周喁(yu)为豫州刺史。前文已经说到,豫州是袁术的地盘,孙坚是豫州刺史。 袁术可不会理会袁绍。 于是周喁以武力夺取豫州阳城,阳城是孙坚军后方补给重镇。 在西线和董卓对峙的孙坚收到消息后,慨然道:“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 于是回军与袁术共同对抗周喁,在战斗中,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战死。 袁术勃然大怒,发文给讨董的各个刺史、太守,正式宣布与袁绍决裂。 同室操戈之事上演了。 ...... 191年11月,被泰山太守应劭吊打的青州黄巾军,又号称数十万涌向冀州渤海,结果在渤海东光被公孙瓒大破。(后汉书的时间是春,和陈志不同,而资治通鉴采用了陈志。刘备应是在此时加入的公孙瓒,青州黄巾是由于青州刺史焦和突然病故,没镇压的住,刘备的高唐县也被攻破了。) 志得意满的公孙瓒却突然收到消息,从弟公孙越在袁绍、袁术争夺豫州的战事中被袁绍军队射死,这下公孙瓒炸毛了,新仇旧恨算在一起,挥师朝南。 讨伐袁绍的公文。 臣闻皇羲已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 今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浮薄。昔为司隶,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 绍不能举直措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绍罪一也。(灵魂翻译模式:董卓是你袁绍找来的吧?) 卓既无礼,帝主见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绍罪二也。(董卓要废帝你身为大将军故吏跑路了是吧?) 绍为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你要起兵不告诉你叔父,让你叔父一门ko是吧?) 绍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乃多引资粮,专为不急,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咨嗟。绍罪四也。(收刮百姓粮食,绑架豪族是你袁本初授意的吧?) 逼迫韩馥,窃夺其州,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昔亡新僭侈,渐以即真。观绍所拟,将必阶乱。绍罪五也。(坑害韩馥,私刻印玺,矫发诏书是你干的吧?) 绍令星工伺望祥妖,赂遗财货,与共饮食,克会期日,攻抄郡县。此岂大臣所当施为?绍罪六也。(掠夺百姓财产,这应该是把酸枣联军干的事扣袁绍头上了) 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降服张杨,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谗慝,济其无道,绍罪七也。(残害同胞是你袁本初干的吧?) 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绍以贪惏,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绍罪八也。(还 就在公孙瓒动兵是收豪族钱的问题) 《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绍罪九也。(说袁绍出身低。) 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绍罪十也。(打爱国人士孙坚是你指使的吧?) 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叛,故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章无礼。 臣虽阘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职在鈇钺,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共讨绍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大意:你袁本初不是个东西,我替天行道来砍你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公孙瓒,袁绍怕了,赶紧把渤海太守让给了公孙范,希望平息公孙瓒的怒火,结果,公孙范反手就带兵和公孙瓒一起来打袁绍了。 之时,冀州太守和地主豪强们纷纷倒向公孙瓒,其中“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准备“皆欲属瓒”,清河郡的季雍也占据鄃城,背叛袁绍,常山郡的赵云被本郡推举,投奔公孙瓒。 (《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陈寿为数不多的记载长得帅的几个人......) 袁绍背后的河内,投奔袁绍不久的于夫罗挟持张扬而背叛袁绍,而潜藏在冀州、河内的太行山黑山贼-于毒、白绕等人袭击冀州魏郡和兖州东郡,使袁绍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而兖州刺史刘岱看到公孙瓒立兖州刺史,也在纠结是否要抛弃袁绍,把袁绍家属交给公孙瓒。 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瓚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瓚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瓚有隙。 瓚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于是一批刺史府人马携带着一封书信到达了东阿...... 《三国将军本纪》前传---完! 写在前传后的话,小伙伴们必看 前传终于写完了,第一次写小说,发现写小说真的挺不容易的....... 想要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好,并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书友反映看你的书还不如直接去看《三国志》,^_^,我觉得吧,看三国志可能还不太够,还得《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江表传》、《典略》、《魏书》、《华阳国志》等等一系列书才可能像我这样完整的补充,(* ̄︶ ̄)~ 我一直都想写一本严谨一点的三国小说,献给那些同样追求真实历史的书友们,哪怕现在没有人看,我也想慢慢的写好,哪怕扑街,但是总会有那么几个老书虫看到我写的这本书,发现原来真正的历史可能是那个样子的,然后会心一笑,点个收藏,书友们还有小伙伴要加盟主的,这本书估计签约都难,o(n_n)o哈哈~~ 在前传中其实还有好多东西没有讲的很详细,怕书友们说我水,忍痛割爱,切了接近10w字,包括好多考证,一些个人的看法、猜想等等,在后文中会以作品相关的文章,慢慢发给大家看。 最初的想法呢,其实是想写汉灵帝执政时期,边界地方动乱,然后朝廷中央军四处救火,导致国库空虚,加上中央浊流人士的贪赃枉法,赋税越发严重,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之下,恶性循环开始,暴乱产生了...... 简单点看这就是黄巾起义的原因。(不考虑学派那些那七八糟的。) 所以我在文中引用了《历代兵制》-陈傅良先生(1137-1203)的看法,详见第八章,强汉。从兵家的角度,详细的解剖了汉帝国后期为什么会如此动乱的根本原因。 同时我也夹杂了一点点私货,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汉民族的一些看法,也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吧,引用了黄俊杰先生主编的《中国人的宇宙观》、葛兆光先生《中国思想史》等诸多书籍的内容,阐述古代先民们一直到汉末时期对“忠”之一字的看法,思想上的转变等等。“忠”之一字也是贯穿我所写的这部小说全文的主基调,详见第六章-忠论。 例如:荀彧对汉室的忠。 诸葛亮对汉室、对刘备的忠。 贾诩对自己的忠。 高顺、关靖等对自己主公吕布、公孙瓒的忠。 陈登一家对自己家族的忠。 当然还包括后期主角薛议对民族的忠等等。 都会在以后的正文体现。 前传还写了脑海中一些具有一代表性质的三国人物的形象,包括浊流(宦官)、清流(王允)、世家(袁隗)、寒门(何进)、地方豪族(曹操)、地方大族(薛议)、边将(董卓)、逸民(兵家老者)等‘形象,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的点了一下,并没有深入探究,也在犹豫后文是否需要深究,先不表。 同时还舍弃了一些风俗、然后就是经济上的考证。比如说董卓之乱导致的物价疯涨之类的...... 慢热的书可能在起点不受待见,但想把三国完完整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也只能埋头苦看,加之又是兼职写,挺苦逼的。我想用心把这本书慢慢的写好,给大家一个有那么一点点意思的真实的三国,还是那句话,我慢慢写,诸君慢慢看。 谢谢支持! 大魏左将军留。 ps: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投推荐票给我的小伙伴,谢谢你们~ 第一章 蝴蝶(正传第一章) (正传之中,将以故事为主,期间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考据与史料,但是大部分史料考据在正传中都不会列出,以免影响大家观看体验。)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一批快马骑士入了县城。 “敢问贵客何处而来?”看守程府大门的老叟询问着风尘仆仆的骑士们。 “我等受刺史刘府君之命,有要事与程公详谈。”领头的骑士答道。 “还请出示凭证。”老叟并没有直接放他们进来,不远处的家仆也围了上来。 骑士从腰间掏出名刺与信印,老叟看了看,点了点头,一边挥手让家仆们退出,一边挥手引着骑士们“还请诸位随老朽进府。” 领头的骑士点点头,“有劳。” ...... 程立看着手中的书信,也没有直接回复焦急的骑士,示意骑士长先休息一会,转头对老叟说道:“唤伯言(薛议),孟阳(张东)他们过来。”(张南字仲阳,李敢字子进。) “是,老爷”。 ...... 东阿县城外,不远处的一条小河旁,杨柳树下,一袭蓑衣的少年,少年约莫七尺左右(1米6),皮肤白皙,额前饱满,一对剑眉,双眼紧闭,鼻挺唇薄,端的一副好皮囊。手持鱼竿,端坐在柳树下,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洋洋,少年手中的鱼竿,随着他头部一上一下的点动...... “少爷,少爷!”远远的,一个只有十来岁少年带着几个家仆模样的男子一溜烟的跑了过来,惊醒了睡梦中的少年,鱼竿也顺势从手中滑落,少年一惊,赶紧抓住鱼竿,长舒一口气。 “阿福,何事如此耶?” “少爷,程夫子有急事唤你过去。”说罢,走上前来,伸手将鱼竿从少年手中夺去,交给左右的仆从,又帮助少年站起来,脱下蓑衣。 “听闻是刺史刘府君有要事相询,程夫子唤少爷前去呢。” “哦,好,鱼篓也拿来,拿过来少爷给你去买甜食。” 啊福走到河边,提起鱼篓的的口子,往上一拉,顿时憋红了脸,万万没想到这鱼篓如此之重,一瞬间,就失去了平衡,人往后一倒,鱼篓随即掉落在河边,鱼篓中的鱼哗啦一下就跑入水中,仆人们见状赶紧过去收拾,最终也只收到了两尾一斤左右的鲫鱼。 小阿福的眼泪一下子就在眼眶中打转了,连声音都变调了:“少爷----!” 钓鱼少年也不恼,乌黑的眼珠充满笑意,笑道:“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说着拍了拍小阿福的头。(唐-李群玉) 吩咐仆人将两尾鱼用细草穿好,提着。 身后跟着不断抽噎的小阿福,返回城中。 一路上,商贾小贩全都点头问好:“议少爷!” 薛议点头回应,走到一个卖甜食的小贩前,拿起一尾鲜活的鲫鱼问道:“我以这鱼换你两个甜食可好?” 小贩自是满口答应。 从小贩手中接过甜果,递给了一旁还在抹眼泪的小阿福,小阿福这才止住了抽噎。 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问好? 这条街的地都是他薛家的! 有钱! ....... 小啊福是薛四的儿子,今年才9岁,当时薛四起名:薛石头,后来薛议想了想,自己的小跟班叫个这名也太丢份了,于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将他名字改为:薛福。 ..... 程府。 “劳烦智伯将此鱼收拾了,献给夫子。”薛议将鱼交给门口的老叟。 老叟点了点头,低声道:“薛郎可得快点,张郎他们可是到了好久了。” 薛议点头称是,赶紧进了府中。 ...... 见薛议进来,程立点了点头,示意张东继续开口。 张东继续说道:“今公孙瓒势大,新破青州黄巾,气势如虹,且公孙瓒沙场宿将,久经战事,窃以为袁绍必败矣。” 程立:“那汝以为,可将袁氏家眷交出?” 张东:“断然不可!士者,信也。袁本初联军盟主,以家眷托刘府君,府君若闻他人威胁之语便交出,何以面对世人之语?刺史王室宗亲,何惧边远之将?且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保其家眷,有恩于袁氏,亦有恩于天下世人矣。” 不得不佩服这个年代的人,他们学的东西,真是不像我们现代那样丰富,但是就仅仅凭借着那样少的东西,也能在大局上做出最优秀、最正确的判断。 薛议很是佩服。 程立没有点评张东的回答,反而转过来问:“伯言意下如何?” 薛议虽然三国史很多地方不清楚,但是袁绍打官渡之战还是知道的呀,自然是知道最后还是袁绍赢了。 斟酌了一下,开口道:“窃以为,袁本初可以一战。谚曰:骄兵必败,公孙伯圭携大胜之威,必不将袁本初放入眼中,袁本初反有可乘之机矣。且鞠义能战,沮授有谋,未尝不能一战,若公孙瓒轻敌冒进,必至大败。” 程立听后还是没有回答,点了点头。 “汝等在吾门下九年有矣,老子有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汝等可入他州,察天下变,不愧吾之所教矣。” 薛议等人顿首。 ...... 程立随着骑士去了州治所在(山阳郡)。 薛议等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诲,准备出去看看,看看这天下间的英雄...... 薛府。 薛悌是伯父薛房的长子,他开口问道:“二弟可是要远游?” 薛议:“然,夫子言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 薛悌点了点头:“善,然须与家中书信联系,不可断绝。” 薛议:“唯。” ...... 夜。 薛议望着铜镜中的自己,自言自语到:“也有七尺之身了吧?可惜我这身好皮囊无人能够欣赏,哎,应该还能在长点,明天就要出远门了,先去哪儿呢?” 躺在床上,还在想着这个问题。 “去曹操老家?” “还是去孙坚那边?” “去袁绍那还是袁术那?” “话说怎么一直都没有刘备的消息呢?” “第一次出远门啊~” 想着想着,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沉睡。 ...... -------------------------------------分割线-------------------------------- 程昱传:岱乃召见昱,问计。 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瓚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瓚,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瓚大为绍所破。 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ps:正传开始了,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谢谢!当时形式的图都发到书友圈了,部分还在审核,大家可以先看看。 第二章 游历(一) 第二十九章游历(一) 豫州。 沛国。 谯。 沿着霜浪起伏的田地,可拜谒殷商开国之君商汤的衣冠冢;穿过柳枝摇曳的小径,可探访好宫人细腰的战国楚灵王墓。登高远望,东北约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微山湖畔,是汉高祖刘邦及其功臣集团发迹的沛县;往东偏南约两百公里,是公元前202结束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 谯县到东汉末年,已经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城,它离洛阳约六百公里,是沛国的治所,而沛国是本朝高祖皇帝的龙兴之地,一直受到朝廷的特别关照。刺史府设在当街的最显眼处,统管着各地的二十一城,二十四万四百九十五户。 坐在闹市的酒楼、茶肆中,往窗外望去,市面很是繁华,商铺林立,买卖兴隆,不时有堆着货物的车子穿梭而过,未受到战乱波及的谯县依旧是那么的繁华,欣欣向荣。 谯县的城墙比起东阿可威武不止十倍,从西北而来的涡水,被人为的引成包城而过的状貌,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 东城,鳞次栉比的楼宇,便是曹家的府邸了。 可惜的是,曹老太尉已经搬去徐州,仅剩些曹家别支、家仆,看守着往昔人来人往而如今却门可罗雀的曹家大院。 时值冬季,薛议一行人,牵着马儿,慢慢的沿着曹府街边的路上行走,突然,前方街头转角处来了一堆喧闹的人。 是一只接亲归来的队伍。 其情形颇为壮观:前面是彩旗招展的仪仗队,旗上绘有“飞虎”、“青龙”图象,接着是一群吹鼓手鸣锣开道,有的挑着灯笼,有的举着”迎避”、“肃静”的大牌,紧跟着的是为新娘准备的“花轿”和新郎乘坐的“官轿”,沿途鼓乐齐鸣,旗旗招展,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后面还跟着一群小孩子,讨要着喜糖,唱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跟在旁边的新婚亲属长辈,便从口袋里拿出小果子,喜糖之类的小吃食,递给他们。 薛议等人,赶紧避在一旁,让这只队伍过去。等到那位发糖人路过薛议身边时,薛议朝着他一拱手,道了一声:“贺瓜瓞(dié)绵绵。” 发糖的老叟笑了笑,也递给了薛议两块“糖”。 薛议弯腰伸出双手接过,目送着这只队伍慢慢的离开...... 这一刻,仿佛看到了历史向他面前走来,却又匆匆从他面前走过...... “唔,有点粘牙,有点甜,不知道是什么做的,难怪那些小朋友喜欢吃。”吃了一块之后,薛议将剩下的那块递给了望眼欲穿的小阿福。 起身,上马,吩咐下人,“走,去酸枣。” ...... ...... 长安。 就在薛议从豫州谯县赶往酸枣之际。 长安的朝廷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太师董卓,遇刺了。 先是董卓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卫尉张温,而后越骑校尉伍孚在单独会见董卓之时,持刀欲杀董卓,而后被侍卫所杀。 此案一出,董卓立即让人调查伍孚的同党,何颙、荀攸就因此入狱,郑泰则是逃出了长安,同行的还有华歆等人。 何颙是此次刺董案的主要责任人,因此他心理负担最大,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不甘心受辱而死,干脆在狱中自杀。 荀攸则是在牢中言语饮食自若,一副与自己无关的样子,死不承认。 这次刺杀,搞得长安人心慌慌,董太师大肆抓捕可疑份子,同时加强了自身的护卫,令吕布形影不离的守在身边,更是深藏简出,不给别人刺杀他的机会。 ...... 青州。 高唐。 就在公孙瓒打破青州黄巾之后,高唐也被公孙瓒收复,原高唐令刘备,在城破之后,直接投奔了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继续带兵镇守高唐,与平原县的单经成犄角之势。 “云长、翼德,高唐县,我等失而复得,且公孙将军开春必然与袁绍一战,吾等须得小心行事。” 关羽、张飞:“大哥所言甚是。” ...... 冀州。 钜鹿太守李邵有背叛袁绍的想法,袁绍决定任命董昭为钜鹿太守。 袁绍:“公仁(董昭字)此去,干系重大,钜鹿得失,系公仁一人之手耳。” 董昭:“明公勿忧,昭必不负明公所托。” 袁绍:“不知公仁御以何术?” 董昭:“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袁绍见董昭这样说,不再询问,点点头,端出一碗酒双手捧着缓缓递与董昭,董昭也不言语,端了过来,一口闷下...... “昭,去也!”董昭摆了摆手,单人匹马渐行渐远...... ...... 当时钜鹿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合谋准备背叛袁绍。 董昭到了钜鹿郡,首先打入他们的内部,装作也要背叛袁绍的样子,然后摸清他们的具体人员,伪作袁绍的檄文,通告全郡:“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于是董昭案檄告令,收押了孙伉等人,立即斩之。钜鹿郡于是被袁绍掌控。 ------------------------分割线----------------------------- 范书《董卓传》:时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董)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以塞天变。 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而大诟曰:“虏欲反耶!” 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以谢天地!”言未毕而毙。 ps:感谢灬alexis、云yy、书友20190325194345368等小伙伴的推荐票支持,谢谢你们! 第三章 游历(二) 兖州。 酸枣。 接近午时,薛议一行在道路边休息,道路的杂草尽已枯死,到道路的右手旁,登高望远,依稀可见不远处有一个湖泊,清风徐来,虽是冬季,但由于天上高悬的暖阳,倒也不显得那么冷冽,反而给行路的风尘人儿多了一股清凉之感。 “我等到了何处?”薛议问知路的家仆。 家仆答:“已至乌巢泽,往西便是酸枣。” 薛议一愣,心想:“乌巢?是那个乌巢吗?” 赶忙问道:“可是金乌归巢之乌巢?” “然。” “那,附近可有地名乌巢?” “有也,往北便是。” “可,先去乌巢!” ...... “此地便是乌巢?” “然也。” 薛议呆呆的望着眼前的山谷,双面环靠高山,光滑而垂直的岩壁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背靠大泽,仅有一个口子可供通过,薛议想到“难怪当时会将此地选做屯粮之所,易守难攻,湖泊又方便运粮,真是个好地方啊。” 突然,远处窜出来几个身影,待到稍稍近了,才发现是几个猎户,手中还提着几只肥硕的兔子。 “他们从哪冒出来的?”薛议想到。 等他们走到跟前,薛议赶紧询问了一番,原来右边这座山下有一个山洞,可以直接通到山的另一侧,他们就是从另一侧过来的,薛议问清楚另一侧洞口的位置,吩咐下人买下其中一只兔子,开始猎户还不愿意,但看到是完整的五铢钱后,就同意了。 进过一番查找,终于找到了另一侧洞口所在的位置,但看着眼前黑咕隆咚的洞口,薛议咽了一口唾沫,放弃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原路返回到了起点,天快黑了,得赶紧找个地方准备休息了,再者,小阿福可是盯着这只肥硕的兔儿好久了...... 最终,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庙宇,下人们处理好一切,薛议聚精会神的望着眼前烤的滋滋作响的兔子,只听得门外的小阿福突然喊道:“少爷!下雪了!” ...... 大雪掩盖了很多东西,原本剑拔弩张的形式,也随着这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雪渐渐消散。 冀州。 袁绍军营。 袁绍:“公仁不负我等期望,钜鹿已定,他郡之人,必有耳闻,今有此大雪,公孙瓒只得开春来攻了。” 田丰:“今冀州之人,皆望风而动,明公胜,则诸郡不敢妄动,败,则有累卵之危。明年一战,生死可定矣。” 袁绍沉默的点点头,明年开春必有一战,输了就什么都没了,现如今他与弟弟袁术决裂,紧皱刺史刘表是他这一方的,公孙瓒是他弟弟一方的,其他诸侯,都在观望。 大帐内的一片寂静,连火盆中木材火星炸起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众人注意到,袁绍站了起来,将手放在身后的大地图上,缓缓而坚定的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位置------界桥。 ...... 豫州。 鲁阳。 赶走了周喁,袁术和孙坚在鲁阳修整兵备。 “刘表与袁本初有旧,昔年同为大将军所用,其必与吾等为难,今上开春,文台可先遣讨之,以绝后患。”袁术对着孙坚说道。 孙坚:“然,开春可以进军,先破樊、郑,后取襄阳,刘表不足为虑。” 袁术很是开心:“吾有文台,何愁汉室不兴?” ...... 长安。 冷冽的风,侵蚀着长安城的宫墙,天子刘协病了。 很是严重,太医们进进出出,连多日不曾出现的董太师殿外焦急的等待。 “若天子有个三长两短,休怪老夫手段无情!”董卓狠狠的呵斥的下面的人。 趁着董卓出来的这段时间,同是并州人的王允找上了吕布。 “奉先别来无恙?”身为士人的王允率先开口了。 吕布受宠若惊:“不敢受司徒之礼。” “吾等皆为并州人士,何见疏焉?”王允假装不快。 吕布低头:“布不敢,布何德何能,敢与司徒......” 一番客套之后,王允与吕布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自此,每当吕布有什么烦闷之事,也会来找王允倾述...... ...... 河南尹。 中牟。 河南尹朱儁自逃离董卓以来,时刻都想着能重新接回皇帝,于是朱儁在以复进兵洛阳,打跑了孙坚撤走后又占领洛阳的杨懿。 但是洛阳又太残破了,朱儁以河南无所资,转军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 徐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千,其他州郡稍有所给,于是淘谦乃上表朱儁行车骑将军。(袁绍也是自封车骑,陶谦这是明摆着不认袁绍了。) 董卓听到消息后,使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数万人进军河南与朱儁交战。 ...... 兖州。 濮阳。 薛议准备继续北上了。 又来到了当时还小的时候,去洛阳看阅兵时期,听程夫子讲授兵家故事的那个小亭子,大雪皑皑,到处都是银装素裹。 在河边等待渡船的同时,薛议注意到,亭子边上,靠近河边的一侧,居然多了两座矮矮的坟,还立了两块碑。 上前一看,左边碑上上书:“濮阳渔父之墓。”右边碑上上书:“濮阳樵翁之墓。” 薛议一怔,不知怎么的,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两位胖瘦的老者...... 就在薛议发愣之际,小阿福跑了过来,“少爷!少爷!家中来信了!” 薛议回过神来,搓搓手,伸手接过小阿福手中的信件,打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茫茫天地寒, 浩浩乾坤冷。 问君可有意, 何日归故乡? (原创) ------------------------分割线------------------------ 小知识补充站: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 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 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貂蝉人物原型)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如父子何?” 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 布遂许之。 第四章 游历(三) 兖州。 濮阳。 艄公拨动着船桨,小船儿缓缓的向对岸驶去,天空飘着雪花,薛议站立在船尾,望着那个渡口离船越来越远,望着那两座小小的坟,渐渐的变小,渐渐的消失不见...... 顿丘。 此地,已有军队驻扎。 为了应付黎阳的南匈奴于夫罗、内黄的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部队,曹操已经率领军队驻扎在此。 经过严格的检查后,薛议进了城。 坐在打尖的客店之中,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部队,顿丘,俨然成为了军镇。 薛议分析着当前的局势,“顿丘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在浚县黑山和其治所东武阳之间,南临重镇濮阳,由于黑山军和于夫罗部已经占领黎阳渡口,此地也可以封锁黄河,就算黑山军和于夫罗部想渡河,也得考虑曹操会不会突然出兵从后方杀出。 黑山军的战略目标还是以连接青、徐两州的黄巾为主,青徐黄巾早前被公孙瓒大败于渤海郡,止步不前,那么黑山军所要做的就是拔掉曹操这颗钉子了,从兖州想办法过去接应青徐的黄巾了,来年春天,这里也可能有场大战啊。” “哎,跟着程老头混了这么久,现在也能进行一番军事分析了,我这能不能去当个狗头军师,混口饭吃呢?” “话说,现在的曹老板完全就是个马仔呀,在袁绍收下打工的他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地盘呢?” ...... 魏郡。 内黄。 “曹孟德陈兵顿丘,阻吾等去路,当攻之否?”黑山的将领们也在讨论当前的局势。 有人就提议道:“曹操大军陈兵于此,其治所东武阳必然空虚,我等何不北上绕开顿丘,直击东武阳?届时拿下东武阳,仓亭津唾手可得,青徐的大军也能与我等汇合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黑山首领们的一致赞同,来年开春就按这个计划行事。 ...... 继续北上。 薛议到达了冀州的常山郡真定。 “快过年了,冀州这大半年,由于袁绍上位后的将他河内那套政策用在了冀州,剥削豪族,导致很多人都北上逃亡了,一路走来,碰到北上的队伍不计其数。” “听说赵云就是常山真定人,可惜啊,在古代要找一个人何其之难,他现在已经是在刘备手下了吗?” “听闻刘备已经投靠公孙瓒了。” ...... 初平二年就在这漫天飞雪中结束,薛议继续北上,开春之后,终于到达了幽州。 蓟县。 刘虞的治所。 以前的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每年都要割让青、冀两州的赋调二亿多钱,用来满足幽州的消耗。现在由于战乱,处处断绝,青、冀的赋税委输不至,而刘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 更甚者,青、徐避黄巾之难而跑到刘虞这边的人口有百余万,刘虞收视温恤,为他们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刘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看着现在的幽州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薛议感慨到:“不愧是有着仁厚长者之称的宗室长者,以前玩游戏总觉得很弱,但是真正的到了乱世,才发现现在的和平、富足是多么的宝贵。” “听说公孙瓒现在所在的辖地远不如刘虞治理的好,那那边也不用去了,可以返回了。”薛议想到。“不知现在家乡如何了。” ...... 就在薛议一路南下的途中。(路线为:河间-安平-清河-仓亭津-东阿,绕过了界桥战场) 发生了几件大事。 中原大地,战乱四起。 首先是孙坚战死襄阳。 孙坚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为流失所中,阵亡。 (太守孙坚举桓階孝廉,除尚书郎。会坚击刘表战死,階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 孙坚故孝廉桓階入城请求孙坚的尸首而还。 其次,东郡太守曹操利用围魏救赵之计,击败了黑山、于夫罗联军。 当时黑山军见顿丘难以攻下,北上转向直取东武阳,曹操断然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策反攻黑山的老巢,黑山军放弃进攻东武阳后,被曹操、袁绍联军各个击破。 黑山军东连青徐黄巾的计划失败,青徐黄巾分散,一部分去了北海国,一部分南下兖州。 再接着河南尹朱儁进攻董卓,被李傕、郭汜击败,退兵中牟。 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瓒军大败。白马义从被鞠义击溃,兖州刺史严纲战死沙场。(历史上,这场战役191年冬天就开始了,192年正月,瓒军大败。) 与此同时,号称百万人的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济北国,济北相鲍信抵挡不住,率败军投奔屯兵于(山阳郡)昌邑县(刺史治)的刘岱。 青州黄巾军再南下东平国、任城国,攻杀任城相郑遂,然后北撤,屯兵于东平国寿张县。 刘岱要率军讨伐黄巾军,鲍信劝阻道:“眼下黄巾贼人数众多,号称百万,而我们兖州百姓恐慌,士兵丧失斗志,所以我们不可强攻黄巾军。 我看黄巾贼行军毫无军纪,军中也无辎重,只靠四处劫掠物资补给。如今我们不如养精蓄锐,先固守城池,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又无法攻破城池,不久必然会溃散,届时我们只要拣选精锐士兵,攻击他们的要害,就可以取胜了。” 刘岱不听从鲍信“以逸待劳”的建议,执意带兵主动出击,居然在东平国兵败身死。 兖州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 兖州。 东郡。 东阿县外。 薛议望着熟悉的城门,感叹道:“离乡经年,今日始归。” ——————————分割线------------------------ 小知识考据: 武帝纪: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袁绍传:瓒兵三万,列为方阵,分突骑万匹,翼军左右,其锋甚锐。绍先令麹义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以为前登。 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一时同发,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馀级。 麹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馀众皆走。 绍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鞍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 瓒散兵二千馀骑卒至,围绍数重,射矢雨下。田丰扶绍,使却入空垣。绍脱兜鍪抵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促使诸弩竞发,多伤瓒骑。众不知是绍,颇稍引却。会麹义来迎,骑乃散退。 第五章 学堂论英雄(二合一章节) 兖州。 东郡。 东武阳。 刘岱战死的消息传来,兖州惊恐。 曹操军营。 曹操问道:“今刘兖州战死沙场,兖州无主,百姓惶惶,黄巾犹在,汝等以为如何?” 众将士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曹操军谋士陈宫起身对曹操说道:“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曹操很高兴,遣陈宫出东武阳,游说兖州各方。 同时袁绍也上书朝廷:“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臣辄承制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刺史。”假曹操为兖州刺史。 于是陈宫说兖州别驾、治中,曰:“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济北相鲍信和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关系非常之好,非常赞同陈宫说的话,于是鲍信和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刺史。 ...... 东郡。 东阿。 程立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论事。 程立:“乱世之中,必出枭雄,天下虽大,必有明主。二三子察天下,行万里,可有所得?” 张东:“弟子途径豫州、南阳、荆州。窃以为袁将军(袁术)当世之明主也,其兴兵讨董,诸军默默,唯袁将军力战董卓,重整汉室,为天下先,且其所在南阳、汝南天下富庶,人口百万,此兴汉之基也。可往投之。” 程立摸着胡子点了点头,说道:“袁公路英豪也,兴兵之事,袁董之争也,然其为报家仇,奋不顾身,春秋大义也。且说刘景升如何?” 张东:“刘荆州单骑平荆州,一世之杰也,然荆州派系众多,众相亲附,空有带甲十万,亦难以尽全功之事。” 薛议听到,心想:“分析的很完整啊,刘表后来确实就是困死荆州了,但是,估计谁也不会想到现在忠心耿耿的大汉忠臣袁公路后来会做出那种事情吧?” 程立很是满意,示意张南开口。 张南:“弟子游于青、徐,陶刺史会盟诸军,共给朱将军兵马讨伐董卓,可见其心。其久经战事,徐州兵强马壮,黄巾溃不成军。治下徐州,民殷富庶,百姓乐业,可称曰能。 青州黄巾众多,刺史未定,北海相孔融,屡战屡败,困守北海,不见其能,平原相陈纪,受公孙之胁,几无实权,唯平原令刘玄德,汉室之后,交游广际,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gui)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程立看向了李敢,“子进且说扬州如何。” 李敢:“弟子游于扬州,刺史陈温,先帝所用,威名显著,扬州百姓附之,然其老矣,且有疾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矣。” 程昱没有追问,问薛议道:“伯言此行如何?” 薛议回答:“弟子游于幽、冀。幽州牧刘使君,先帝所任,不愧为宗室长者,百姓善之,边境服之,其治下民悦年登,可称其能。冀州袁绍,苛政百姓,多郡叛之,百姓逃亡,更有甚者逃于鲜卑,于国无利,窃以为不改其政,必亡。” 程立听完大家的概述,很是满意,笑着问道:“汝等以为和人可往投之?” “程老头这是要出仕了?他不是已经拒绝过很多次刘岱的招募了吗?”薛议想到。 张东道:“弟子以为袁公路天下英杰,且袁氏四世三公,恩德遍布天下,可往投之。” 薛议顿时就急了,这要是程老头把大家带到袁术那里去,岂不是直接gg的节奏?问题是袁公路现在表现的就是这么亮眼啊,该怎么打断呢?脑袋一转,计上心来。 当即出言打断:“然。袁公路天下俊杰也,但其出身高贵,我等寒族之士可入其麾下?纵然入之,能尽其能否?”说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就算到了袁术那里,以我们的身份,也别想混到什么好位置。 张东反问道:“伯言待如何?” 薛议马上开启忽悠模式:“今闻兖州刘刺史身死,东郡太守曹操已领兵渡河,受治中、别驾所邀,牧守兖州,同与济北相鲍信共同平贼,吾等可稍待之,若其能平定蛾贼,功勋卓著,吾等何不投之?”心里却一直在打鼓:程老头你可要听我的啊,曹老板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今天你不去投靠他,以后你就高攀不起了啊。 程立确还是很犹豫:“曹孟德阉人之后,恐名声不利。” 薛议:“夫子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酸枣未起之时,曹将军已起兵讨卓矣。” 程立这才点点头:“暂且观之。” 薛议听到这句话,心里的小人儿才长舒一口气,虽然史书上程老头没有出现过,但是现在如果投靠了曹操,起码在曹老板这边,大家能苟到最后不是。 我薛伯言为了大家真是煞费苦心啊! ....... 长安。 董卓遇刺。 王允联合董卓心腹吕布,在皇帝病好的那天,群臣恭贺之际,刺杀董卓。至此,董太师走完了他的短暂权臣之路。 王允上台后,拒不赦免凉州军士,结果在东边的凉州李傕受贾诩之说,反攻长安。长安失陷,皇帝再次落入了西凉军阀的手中。 ----------------------分割线------------------------- 约在五月二十四日,李傕已经集合了郭汜、贾诩、樊稠、李蒙、王方、胡轸等各路凉州人马,达到十余万之多,将长安城包围。 (范书《王允传》:王允闻之,乃遣(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李)傕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 王允令吕布负责守城。郭汜屯在长安城北,吕布领兵开门,直奔郭汜,说道:“你敢不敢将兵后撤,我们单挑决胜负!”郭汜也是胆色过人,一口应允,于是两人单枪匹马战到一块。终究还是吕布技高一筹,以矛刺伤郭汜,郭汜的随从骑兵立即上前救下郭汜,于是双方罢兵。(史载为数不多的单挑,也是三国小说中吕布公认天下第一的由来) (陈志《吕布传》裴注引《英雄记》:郭汜在城北。(吕)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长安城墙高峻,凉州军一时无法攻克。就在六月一日(围城第八天),吕布军中的蜀兵部队叛变,打开城门,引李傕等人攻入城内。吕布率军仓皇迎战,终不敌蜂拥而入的凉州军。 (范书《董卓传》:(长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李)傕众得入。) 长安朝廷官员也参与战斗。太常种拂挥剑而出:“身为国家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逆贼攻打皇宫,我还能往哪去呢?!” 最终,他与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一同战死,长安城内官民遇难达万余人。 (范书《种拂传》:李傕、郭汜之乱,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种)拂挥剑而出曰:“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遂战而死。) 范书《献帝纪》: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吏民死者万余人。 吕布败逃之时,停驻在长安皇宫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王司徒可以跟我一起走吗?”而王允拒绝了吕布的请求,表示宁可身死也不忍抛弃皇帝。 时不待人,吕布率领数百骑兵,连妻子家眷也顾不得带上,倒是记得把董卓的人头系在马鞍之上,从武关逃出,直奔荆州南阳郡,投奔袁术去了。 (范书《吕布传》: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王)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范书《王允传》中的这段话与王允之前的所作所为反差极大,即使不是后人附会所做,那就当做是王允死到临头前的良心发现吧。) (范书《吕布传》:(吕)布与(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董)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荆州)南阳(郡)。) 再说,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城内,得知王允带着皇帝刘协躲入宣平城门的城楼上,于是亲自前往宣平门,将城楼团团围住。李傕等人下马,伏地叩头,要求司徒王允出来解释:“董太师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身死族灭?!” 王允没有办法,只好走下楼来,反问李傕等人:“我可没有作威作福,而将军你却如此放纵大胆,攻打皇城,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呢?!” 李傕回答:“董太师忠于陛下,却无故被吕布所杀,我们是为了董太师而报复吕布,本不敢做叛逆之事。等董太师的冤案了结,我们自然会去廷尉那里接受惩罚。” 如此得体的说辞,我以为应不是出自李傕本意和能力,应该是贾诩这等人物早就安排好的说辞吧。 大家都知道:此时的长安朝廷之中哪还有什么法律可讲?法律只掌握在有兵权的人手中。 在李傕的授意下,胡轸接替黄琬担任司隶校尉,与朝廷的法律部门(廷尉)合力查办“董太师冤案”。黄琬先被定罪灭族。 当时的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均为王允同乡(并州太原郡),李傕担心先杀害王允会引发他们叛乱,于是以朝廷诏令征召此二人返回长安。 王宏知道此去长安凶多吉少,便去找宋翼商量一同起兵反李傕,而宋翼根本就是个软蛋,不敢违抗朝廷(李傕)诏令,拒绝了提议。于是二人返回长安,果然李傕将他们押至廷尉受审。 最终,参与刺董的“主犯”原司徒王允被定罪,判灭族。 “刺董元凶”吕布在逃,长安朝廷向全国发布捉拿吕布归案的悬赏令。 “从犯”鲁旭,在城破之时已经战死。 “从犯”士孙瑞(右扶风世家),因为不受王允待见,刺董案后未获得丝毫封赏,因此朝廷(李傕)也对其不予追究。 “从犯”杨瓒,史书没有记录后文。 六月七日,朝廷(李傕)将王允及其族人、同党在长安集市上斩首示众。 王宏、宋翼也被压至刑场,死到临头时,王宏痛骂宋翼是“竖儒,不足议大计!”。 同时,还有左冯翊的郡功曹游殷,他应该是随宋翼一同前往长安复命。他本来和王允并无瓜葛,然而他与胡轸有仇隙,胡轸一不做二不休,把游殷顺带给办成了死罪。 游殷死后一个多月,胡轸也病逝,关中人都传说胡轸重病之时见到游殷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当地流传着游殷“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的神话故事 ---------------------分割线------------------------ “将军,胡轸反了!西凉兵就要杀过来了...”部下冲进了徐荣的大帐,报告着这一危急的消息。 徐荣,坐在上首,没有说话。 “将军!”部下急了。 徐荣挥手示意他打住,站起身来,从大帐的右侧拿出皇帝赐给自己的将军剑,轻轻的抚摸剑身。 大概是明白将军的意思了,部下哭着说道:“将军!!!” 徐荣拔出宝剑,说道:“你还年轻,先逃命去吧。” 部下问道:“将军为何不退?” 徐荣:“天子在此?我能何往?” 部下又问道:“将军为何不降?” 徐荣:“自汉以来可有临阵投降的将军耶?” 说着,拿起宝剑,走出账外,走向了奔涌而来的西凉军,“汉将徐荣在此!” 第六章 初平三年的风雨(一)(说明章节) 前情补充,192年初,南匈奴于夫罗被袁曹联军击败后,张杨得以成功逃脱,这时(朝廷)董卓任命张杨为河内太守。(推断是吕布说了好话。) ...... 袁绍界桥之战胜利后,派遣崔巨业(占星家)继续追击公孙瓒,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估计是没粮食了),退军南还。 这时公孙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崔巨业于巨马水(应该是刘备他们的援军到了),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 刘备由于战功卓著,被表为平原相。 ...... 青州。 北海国。 黑山军失败后,青州黄巾一部分攻入兖州,。另一部分进攻北海国,北海相孔融不敌,被困都昌。 先是,太史慈以郡奏曹史身份诈州吏闻名乡里。 太史慈由是出了名,但被州里所痛恨。他担心受其坑害,就躲避到辽东。 北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多次派人问候太史慈的母亲,并送去馈赠的物品。当时孔融因为黄巾军攻州掠府,出兵驻守都昌,被起义军管亥所包围。 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他母亲对他说:“你与孔北海从未见过面,从你避走之后,他对我一直体恤殷勤,胜过故交老友,现在他受到贼兵包围,你当速去救助。”太史慈在家停留仅三天,即一人步行到都昌。 此时包围得还不十分严密,太史慈等到夜间,乘人不备进去见孔融,请求孔融派兵随他出城杀敌。孔融不听,想等待外面的援兵来解救,但一直未见救兵,而包围一天比一天紧逼。(援军是当时大儒邓玄的儿子郑益恩,结果郑益恩战死) 孔融想向平原相刘备告急,城里人没有办法冲出,太史慈主动请求派他去。 孔融说:“如今贼兵包围得十分严密,大家都认为不能出去,你的决心虽然很大,恐怕实在困难!” 太史慈回答:“过去您倾意赡待我的老母亲,她感激恩遇,特让我来奔救您的急难,她本来认为我有可取的地方,来了必定有益。现在大家都说不行,如果我也附和说不行,这难道就是您爱护照顾的道义、老母让我前来的目的吗?事情已十分迫急,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 孔融于是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太史慈收拾好行装,早早地吃了饭,等到天明,便带上箭囊提着弓弩上马,令两名骑兵跟随在后,各作一个箭靶子拿在手上,打开城门径直出去。 外面包围的人都很惊骇,步兵、骑兵错杂冲出。太史慈策马来到城下的壕沟内,插好随从所拿的两个靶子,然后跃出壕沟射靶,射完后,径直进入城门。 第二天早晨又是这样,城外包围的人有的站起来,有的趴卧着,太史慈再插好靶,射完后又进城去。第三天早晨还是这样,城外的包围者再没有站起来,太史慈于是用鞭猛抽马直向包围圈冲去。等到起义军明白过来时,他已突围而去,且射死了好几个人,都是应弦倒地,故此无人敢追赶他。 太史慈于是到了平原,对刘备说:“我是东莱的小百姓,与孔北海并非骨肉至亲,也不是同乡故旧,只是因为相互仰慕名声志趣相投而友好,有分灾共难的情义。如今管亥暴乱,孔融被围,孤军困窘无援,危在旦夕。 考虑到您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于急难之中,故此孔北海极为慕仰,延颈以望,仰仗于您,才让我冒着枪林刀丛,突破重围,从万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才能救他活命。” 刘备严肃地回答说:“孔北海知道这世间还有我刘备在啊!”(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刘备在感叹自己的知名度,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他只不过是在吐槽以前被孔融开除,然后感慨罢了~) 当即派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前去救助。起义军听说救兵已到,撤围逃散而去。孔融得以解围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加以敬重,说:“您是我的年少明友。” 事情结束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母亲说:“我很高兴你能这样报答孔北海。” ....... 吕布率军投靠南阳的袁术,术重之。 ...... 孙策将孙坚葬于曲阿后,避乱到了徐州广陵郡江都,有宾客吕范追随。(因为在陶谦不认袁绍的车骑将军的时候,袁术和陶谦已经结为盟友。) ...... 兖州。 曹操与鲍信激战青州黄巾,孤军深入的曹操被鲍信救走后,鲍信战死。向黄巾购求鲍信的尸首而不可得,于是众人刻了鲍信样子的木头,拜祭。 (太祖以贼恃胜而骄,欲设奇兵挑击之于寿张。先与信出行战地,后步军未至,而卒与贼遇,遂接战。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虽遭乱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而厚养将士居无余财,士以此归之。) (魏书:太祖将步骑千余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 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 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操为济南相,禁断淫祀。】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 凉州。 191年四月,董卓西入长安。此时,董卓终于想起凉州的老乡们,虽然他掌控的汉廷仍然无法在凉州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构,但是董卓决定打一把老乡牌。 他派人与金城韩遂,陇西马腾联络,邀请他们也一同出兵,讨伐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韩、马在董卓伸出的橄榄枝面前,自然也明白与董卓同为凉州人的好处:因为在凉州人掌控的汉廷框架之下,自己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更高地位! 如果让袁绍这帮关东人入朝主政,自己恐怕永远都只能做逆贼了。 于是,韩、马二人答应董卓的意见。推测一下,这件事大概是在初平二年(191年)末,到了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韩、马两人的联军尚未抵达长安,而长安发生政变:董卓遇刺身亡! 范书《董卓传》:初,(董)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 于是,摆在凉州叛军面前的问题是:秉政的王允将会如何对待自己? 王允是有派出使者安抚关东诸侯的,而且王允对凉州人非常厌恶,不肯下诏赦免凉州人,最终逼反了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 六月一日,李傕等人攻入长安城内,此后,李傕入主汉廷,继续操控朝政。 韩遂、马腾在得知这个状况后,他们做出了政治选择:讨伐李傕,解救天子。 《袁纪·卷27》:(董)卓死,(李)傕、(郭)汜攻破京师,(韩)遂、(马)腾将兵救天子。 九月,韩遂的军队进驻郿(méi)县(右扶风),马腾的军队进入鄠(hu)县(右扶风)。 大战一触即发......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支持,谢谢大家~ 第七章 初平三年的风雨(二)(说明章节) 面对同为凉州老乡的韩、马二人咄咄之势,李傕也深知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源是对自己不服气。 李傕在入朝早期,对各地割据军阀都是采用招安、安抚的政策,反正朝廷在自己手里,还打什么仗呢?直接封官! 李傕派使者就给韩、马送去了大礼:韩遂拜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并允许韩遂返回凉州金城,马腾则留在右扶风郿县。 (陈志《董卓传》: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马)腾征西将军,屯郿。) 这意思就是说:韩遂、马腾两位都不再是朝廷叛贼,而是为朝廷效力的将军了。韩遂呢,可以在凉州金城继续割据,当土皇帝;马腾呢?你老家不是右扶风吗?行,留下来别走,就在右扶风当土皇帝吧,顺带替你爹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多好! 这事就这么办妥了。 初平四年(193年),韩遂、马腾与李傕掌控的长安相安无事。在初平年间,史书上也找不到这段时间的凉州刺史、各郡太守的记载,可见李傕并未染指凉州,指望重新建立汉廷政府,也就是默许韩、马二人对凉州金城、陇西的割据。 再联系到李傕是北地人,郭汜是张掖人,张济是武威人,诸如此类,我觉得李傕不重启组建凉州政府,也是想给诸位凉州人留一条后路。 按照《典略》的记载,马腾在担任征西将军之后,是往返于陇西和右扶风两地。原文是“常屯汧、陇之间”,这里的“汧”是汧水,位于右扶风,“陇”就是陇西的意思。可见,马腾在这段时间里还是混得很开的,陇西、关中都有他的身影。 ...... 同样的,对待老对手朱儁,李傕也是伸出了橄榄枝。 朱儁传:陶谦以雋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雋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乃奏记于雋曰:“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国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 是以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自起兵已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 谦等并共谘诹,议消国难。佥曰:‘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推举朱儁为太师。 会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策,征雋入朝。军吏皆惮入关,欲应陶谦等。雋曰:“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间,大事可济。” 遂辞谦议而就傕征,复为太仆,谦等遂罢。 拜朱儁为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这是192冬的事,因为周忠是冬天即位为太尉的。因为发生流星,太尉皇甫嵩被免为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周忠(周忠为扬州庐江郡舒县人,周瑜堂叔)接任太尉,录尚书事。) 八月,遣马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 九月,朝廷(李傕)才开始封赏一同攻打长安的凉州将领。 李傕任车骑将军,郭汜任后将军,樊稠任右将军,张济任镇东将军 ...... 徐州。 陶谦傻眼了。 太师就这么进京了?无奈又担心自己被朝廷记恨,马上派人进京奉贡(赵昱)表达对皇帝的忠心。 (王朗传: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 李傕等人的政策就是拉拢,于是诏迁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193年二月诏书到达徐州) ...... 荆州刺史刘表一看,朝廷这么大方? 于是在初平三年冬,刘表也遣使奉贡。于是李傕以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 同样,安抚诏书也传到了益州。 刘焉的态度确很有问题。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 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 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 兖州。 冬,曹操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 天下间还在相互打战的就只有袁绍、曹操与袁术、公孙瓒、陶谦阵营了。 初平三年冬,为了配合袁术北上的军事行动,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进逼袁绍。 袁绍在龙凑大破公孙瓒,公孙瓒部被一分为二,公孙瓒北上幽州,田楷、刘备退守青州平原国,袁绍派臧洪继续进攻。 曹操击败发干的陶谦。 曹操正式成为‘兖州牧’。 ...... 兖州东阿,一封任命书伴随着快马,到达了程立府前...... ps:小伙伴们,帮我看看我是不是还漏了啥?我总觉得少了谁...... 第八章 初平三年的曹兖州(说明章节) 前请补充:在袁绍于公孙瓒的冀州争夺战之时,刘虞之子刘和从袁术处脱身北上,结果到了袁绍处,又被袁绍扣下,刘虞见此,多次劝解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劝解无效后,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克扣了公孙瓒的粮草...... ...... 兖州共有八郡。在初平三年末192年末,曹操占据济阴郡,治鄄城县,东郡给了夏侯惇,治濮阳县。 最东边的是泰山郡,太守应劭,出身世家,初平元年(190年)反董之时,他立场不明,三年(192年)四月,他加入了徐州刺史陶谦主导的二次反董联盟。 最西边的是陈留郡,太守张邈,大家都知道,曹操起兵之时还是投靠在他的麾下,如今,曹操反过来成了张邈的上司。曹操和张邈关系本来不错,这个身份置换在目前看来并未给彼此带来摩擦。但是陈留人高柔则看出嫌隙,认为张曹二人迟早要闹矛盾的。 陈志《高柔传》:(高)柔留乡里,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曹将军(曹操)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张邈)先得志于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 山阳郡太守袁遗(字伯业)是袁绍的从兄,曹操曾说:“(当今)成年后还能勤奋读书的人,只有我和袁伯业而已!” 陈志《武帝纪》裴注: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任城相郑遂和济北相鲍信战死之后,曹操是否有任命他人继任,无史料可查,倒是长安朝廷(李傕)任命荀攸为任城相,荀攸不肯接受;东平国相也无史料记载。 曹操的幕僚团队也开始壮大,除去之前在东郡加入的荀彧、陈宫,曹操又在兖州征辟了一批新的人才。下面介绍曹操在兖州这段时间组建的幕僚队伍及提拔的将领。 州府官员: 州府可设四名主要从事,分别为治中、别驾、簿曹、兵曹从事,其中以治中、别驾为重。 毛玠:陈留郡平丘县人,拜治中从事。毛玠在初平元年(190年)欲投奔荆州刘表,又停驻在南阳郡鲁阳县(可能是投奔袁术),之后又返回兖州,接受曹操的征辟。 毕谌:东平国人,拜别驾从事。 吕虔:任城国人,拜从事(可能是兵曹从事,主兵事)。曹操听说吕虔有勇有谋,便派吕虔率家兵镇守湖陆县(属山阳郡,可以解读成协助太守袁遗)。 满宠:山阳郡昌邑县人,拜从事(可能是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 陈志《毛玠传》:(毛玠)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 陈志《武帝纪》:初,公(曹操)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从事)。 陈志《吕虔传》:吕虔字子恪,任城人也。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 陈志《满宠传》:太祖临兖州,辟(满宠)为从事。 王必:籍贯不祥,拜从事。多年后,曹操说他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大概是曹操入兖州时所征辟的士人。 军府官员及部将: 曹操领奋武将军,可设司马、长史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中下设各种杂号校尉(这也是乱世军职特色之一)。 于禁:泰山郡钜平县人,拜司马。于禁本是济北相鲍信的部下,鲍信战死后,于禁率众人归附将军王朗(此人非徐州东海国名士王朗,而且这个将军估计也是个杂号将军),王朗很看重于禁,又把于禁推荐给曹操认识,曹操见过于禁之后,非常赏识他,提拔为军司马(司马为文职,由荀彧担任,军司马为武职)。 陈宫:按陈志及范书《吕布传》,都提到“太祖将陈宫”、“其将东武阳人陈宫”,可见陈宫已经拜将(名号不详)。以曹操的军职级别看,陈宫的将也应该不过是杂号罢了,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协助夏侯惇守卫东郡。陈宫自称谋略过人,曹操入兖州亦有他的功劳,因此曹操对待陈宫非常好。 许汜、王楷:拜从事中郎。这两人的事迹难以考证,许汜是个名士,最后出场是在荆州刘表处;王楷最后的记载是出现在吕布败亡之时(建安三年末,198年)。 徐翕、毛晖:按记载推测应该是兖州人,担任曹操部将。 陈志《臧霸传》: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xi)、毛晖(hui)为将。 乐进:东郡卫国人,本任帐下吏。大约是在曹操等人去扬州募兵时,也派他返回家乡(东郡)征兵,得了千余人,重归曹操之后,担任假司马,入兖州后,改任陷阵都尉。 夏侯惇:大约是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拜折冲校尉,战后领东郡太守,并收了典韦为司马(夏侯惇担任校尉,典韦应该是担任军司马)。其他曹家兄弟中曹仁拜厉锋校尉,夏侯渊可能拜骑都尉,曹纯、曹洪无记载。 陈志《于禁传》:及太祖领兖州,(于)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 陈志《吕布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吕)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陈宫)如赤子……” 陈志《乐进传》:(曹操)遣(乐进)还本郡(兖州东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陈志《典韦传》:后(典韦)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 地方官员: 程昱:东郡东阿县人。黄巾之乱时,程昱保全东阿县有功,初平年间,他又先后两次拒绝刘岱的征辟。曹操将青州黄巾军平定之后,征辟程昱,程昱立刻就答应了,曹操见过程昱后,十分高兴,任命程昱为寿张县令。 枣祗:豫州颍川郡人,从曹操起兵来,就一路追随。袁绍非常喜欢枣祗,想留为己用,枣祗不肯归附袁绍,仍然追随曹操至东郡、兖州,本年拜东阿令。 陈志《程昱传》:(刘)岱表(程)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 陈志《任峻传》裴注引《魏武故事》: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枣)祗,欲得之。祗深附讬于孤(曹操),使领东阿令。 魏种:这是曹操举荐的一位孝廉。 李乾:山阳郡钜野县人,李乾带领宾客数千家,迁徙到济阴郡乘氏县,曹操平定黄巾军,李乾也是出了力的。至于是否拜了官职,这是没有记载的。李典就是李乾的从子。 陈志《武帝纪》:初,公(曹操)举(魏)种孝廉。 陈志《李典传》:(李)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 戏志才:豫州颍川郡人,他应该是从冀州开始追随曹操的,类似荀彧。戏志才担任曹操谋士,出谋划策。 王思、薛悌、郤嘉:薛悌是东郡人,王思是济阴郡人,郤嘉籍贯不详(推测为兖州人)。陈志《梁习传》引裴注引《魏略·苛吏传》提到:(王)思与薛悌、郤嘉俱从微起。可推测此三人均为曹操在兖州时期所提拔的人才。 以上就是此时云集曹操身边的人物。 曹操身为兖州牧实际控制的区域也就是东郡,济阴郡北方区域,东平国寿张县一带。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谢谢大家支持~我会尽全力完善三国的小故事。有什么错误,小伙们可以指出来,谢谢~ 第九章 止戈 冀州。 邺城。 “公孙虽败,然冀州之境,士民多叛,且朝廷所命冀州牧壶寿近在黑山,召黑山为己用,若政命不改,民有二心,一夫振臂,举州同声,岂不危乎?”审配对逄纪说道。 逄纪答:“正南所言极是,此冀州之忧也。当禀明府君,政宽百姓,百姓德之,必箪食壶浆以迎府君。冀州富庶,修养生息,民富州强,何愁四方不定?” 田丰、沮授等以为然,于是将由田丰出面将谋士团的想法告诉了袁绍,袁绍同意。 ...... 兖州。 东郡。 东阿。 “兄长,曹兖州此次相召,此去鄄城,不知何时能归?”薛议问着自己的哥哥薛悌,有点不舍。薛家是东阿大族,此时投靠曹操也是薛议极力推动的,曹操投桃报李,给了薛家长子薛悌兖州从事的身份。 薛悌笑着答道:“弟何须担忧?此去鄄城,为兄添为曹兖州从事,家门甚兴也。” 薛议想的却是:自己在后世三国演义中,根本就没听说过哥哥这样的一个人物,担心自己的哥哥就在这样的乱世中如杂草一般,直接不明不白了。但是,这种事情,怎么好和雄心勃勃的哥哥薛悌去说呢? 满腔的担忧,话到嘴边,最终转为了一句:“兄长保重。” 薛议点点头,对着父亲薛房和薛议等送行的薛家人行了一礼,翻身上马,带着几十号随从前往鄄城了... ...... 豫州。 鲁阳。 袁术:“今袁绍与公孙瓒战于青州,我等可挥师北上,送金兖州(金尚,朝廷在刘岱死后任命的兖州刺史)入境,讨张邈于陈留,破曹操于东郡,以正朝纲。” 金尚拱了拱手:“有劳袁将军。” 袁术:“文阳(孙静的字)可点齐兵马,先下陈留。” 孙静:“诺。” ...... 荆州。 襄阳。 蒯越:“袁公路此行北上,南阳空虚,此天赐良机,府君和不兴兵谋之?” 刘表很是心动,南阳一下,荆州全境就在手中了,假意道:“袁公路兴兵北上,为朝廷所属刺史金尚,今兴兵伐之,可乎?” 蒯良给了个借口:“同为汉臣,孙文台伐我可乎?” 刘表这才满意的点点了点头。 ...... 就在初平三年末,朝廷派出的调和团就已经到达了洛阳。 但各地战事不休,初平四年(193)春,袁术北上进入兖州,攻破陈留。屯兵封丘,江夏太守刘祥屯兵匡亭。 曹操与袁绍击破公孙瓒、发干陶谦部后回师兖州,与陈留张邈等一起进攻刘祥,袁术前往救援,被袁曹联军大败,后撤过程中,又听闻荆州刘表出兵南阳,断了归路,士气全无,士卒溃散,一路被袁曹撵到了扬州。(袁绍大部还是在和公孙瓒对峙,是派的分军协助。) (陈志《武帝纪》:太祖(曹操)击(刘)详,(袁)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 这段记载,应该省去了袁绍、张邈的名字,按照范书《袁术传》,袁绍与曹操合击袁术事应该就是此时事,至于张邈身为陈留太守,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战事稍歇,使团才出发。 ...... 兖州。 鄄城。 听闻朝廷使团即将到达兖州,薛悌静静地坐在后面,听着群僚们的建议。 司马荀彧建议曹操接受朝廷的调停:“明公新有兖州,当与朝廷相结,以示忠心。” 治中毛阶也献策:“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王之业可成也。” 曹操:“孝先(毛阶字)之言,谋国之论也。” ...... 袁绍、曹操在初平四年春接受了朝廷了调停。 太仆赵岐便在袁绍军中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也回信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调停。 瓒因此以书譬绍曰:“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纷,遂同舆并出。衅难既释,时人美之。自惟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斯好,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愿也。” 于是袁绍引军南还。 而公孙瓒北上幽州,找刘虞讨说法去了。 ...... 青州。 平原国。 平原相刘备送前平原相陈纪回乡。 刘备俯身拱手道:“今四下休战,陈公此去徐州,备无所资助,唯遣兵五十,助公回乡。” 陈纪:“玄德仁义,士皆叹服,唯玄德仁政于民,保平原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刘备再次俯身拱手:“备谨记陈公教诲。” 刘备交结名士养名的策略收到了很大的成效,田豫等才俊纷纷投入他的麾下。 而陈纪在回到徐州后,也和孔融一起向郑玄等徐州海内名士颂扬他的名声。 ...... 兖州。 任城国。 寿张县。 寿张县饱受战乱之苦,黄巾肆虐于此,政令不通,官吏、百姓大多逃亡,大军平定后,新任县令程立到达后,广施仁政,恢复生产,县内才逐渐恢复生机。 由于寿张原先的官吏大多逃亡或战死,县令程立带着程、薛、张三家二百私兵赴任,特事特办召其门下学生为其助臂。(县丞为曹操派来的侯声,县尉无。) 以老管家智伯为功曹。 使张东任廷掾。(相当于郡的五官掾,列曹有缺,均可代值,而在祠祀方面则居于功曹之前,处于首位,另外廷掾经常下乡巡行,充当令长耳目。) 薛议为贼曹掾。(主治安、盗贼、罪法) 李敢为兵曹掾。(主兵事) 薛议:“名士的优势就在这里啊,程老头一投靠曹老板就混了个县令,连带着我们这些小卒子也鸡犬升天了。就是不知道程老头后面会怎么样了...” 就在薛议沉浸在思考之时,张东带着一群人来到了他面前......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收藏的支持,谢谢大家~ 书中有什么错误,欢迎小伙伴们指出~~ 第十章 断案 (元旦快乐~) 就在薛议陷入沉思之际,陡然听见了张东的的呼唤:“伯言,伯言!”随后便见得张东带着一群人熙熙攘攘的跑到了眼前。 “这是什么情况?”薛议心想,“张东这是干什么去了?带着这么多人过来?” 就听得张东开口道:“伯言,此事须得你来决断。” 薛议有点懵:“何事?” 便听得张东缓缓道来:原来是今天张东行使廷掾之权,巡游乡间之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当时张东巡视乡间,有人报告前方有贼人行抢劫之事,被抢的是一位老人,老人当时是带着钱袋出门,然后途径小路的时候被贼人抢了,老人大呼“有贼”,正巧路上还有一个行人,于是追了上去。 追到贼后,两人扭打在了一起,附近的百姓也围了过来,没想到的是双方都称对方是贼,老人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太好,跑到近前也分不出谁是贼人,张东没法,只得和附近的百姓一起将两个人都带过来,让他这个贼曹去处理了。 “这...”薛议看着被一起压过来的两位‘犯人’,一时也犯了难,暂且听听他们怎么说吧。于是,让他们两人分开,各自叙述当时所发生的情况。 薛议走到第一个人面前,就听得他说道:“薛君且听我言,时小民于途中独自返回家中,就听得老人大呼‘有贼’,就见贼人在前,乃愤然追之,约莫两里,追得贼人,此贼可恶,竟污我是贼。” 又听取了第二个人的说法。 没想到的是,两人所说居然完全一样,都说是自己见义勇为,听到老人的呼喊,然后疾步追了约莫两里,追到了对方,然后扭打在一起,再然后,对方诬陷自己是贼。 薛议想了一会,走到了当时的乡亲身边,嘀嘀咕咕的问了几个问题,就只见得被问乡亲点点头,一会指指这个,一会点点那个,弄得其他人有点莫名其妙。 大概清楚了,原来是这样。 薛议明白谁是贼人了,当即表示:“吾有一法,可知谁为贼人。”说着一指城门,“此地距城门约莫两里,你二人可往城门奔去,后者即为贼人。” 众人不解,但还是放开了两人,薛议示意贼曹的几名部下去城门口等着。 两人虽然不解,但还是听着新任贼曹话,没命的奔向城门,其中一人被甩了一大截,当即被贼曹吏们扣下。 那人还想抵赖:“吾不服,何以证吾为贼人?” 薛议笑着解释:“即汝为快者?何以被追耶?” 围观的百姓都恍然大悟,笑着拍手称赞。 那贼人还在狡辩:“吾追贼人,奋不顾身,力尽矣。” 薛议厉色说道:“贼人还敢狡辩!我且问你,汝家于路之何处耶?” 贼人一听,脸一下就白了,他家可不在当时那条路的另外一头,回家之说,可谓不攻自破。 原来当时薛议怕贼人抵赖,先找路人确认的就是这个贼人的家所在,在当时听了其他百姓的证词就已经知道谁是贼人了。 跑一段只是为了进一步确认贼人罢了。 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附近百姓的耳中,知晓寿张县中来了位堪称能吏的年轻贼曹...... ...... 就在薛议于寿张上任之际。 扬州。 袁术败走扬州,先是,扬州刺史陈温病故,袁术表陈瑀(下邳陈家人,陈珪的堂兄弟,陈登的叔伯。)为扬州刺史,结果袁术兵败封丘,败退扬州寿春之际,陈瑀拒不接纳袁术,袁术退走九江郡,派遣孙贲击败了袁绍所置的九江太守周昂,夺取阴陵后,挥师攻打寿春,陈瑀怂了,派弟弟请和,袁术不听,扣下他的弟弟继续进军,陈瑀当即放弃了寿春,逃亡徐州。 (袁术传注引英雄记: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 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瑀字公玮,下邳人。瑀既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 (吕范传注引九州春秋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死,袁术使瑀领扬州牧。后术为曹公所败於封丘,南人叛瑀,瑀拒之。术走阴陵,好辞以下瑀,瑀不知权,而又怯,不即攻术。术於淮北集兵向寿春。瑀惧,使其弟公琰请和於术。术执之而进,瑀走归下邳。) (孙贲传后袁术徙寿春,贲又依之。) (孙破虏传注引会稽典录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军败,还乡里,为许贡所害。) (孙贲传术从兄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绍与术不协,术遣贲攻破昂於阴陵。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 ...... 冀州。 就在袁绍、公孙瓒议和不久之后。 三月上巳,袁绍在薄落津大会宾客部下。 突然得知魏郡的士兵反叛,并同黑山贼寇于毒等几万人一道攻占邺城,杀害了郡守栗攀,当时在座的家住邺县的宾客,一个个忧心忡忡,大惊失色,有的人站起来哭泣,而袁绍面不改色,若无其事,不失平常的风度。 有个叫陶升的贼人,自称“平汉将军”,独自反叛其他的贼人,他率领部众从西面翻过城墙入城,封闭了郡府,将辎重装上车,用车子将袁绍一家和其他家住冀州城的官员的家人亲自护送到斥丘。袁绍回来后就此在斥丘驻扎,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六月,袁绍于是发兵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谷口,攻打于毒。围攻五天,打败了于毒,杀了于毒及其部众一万多人(包括朝廷所置冀州牧壶寿)。 接着袁绍沿着鹿肠山向北进攻左髭丈八等其他贼人,将他们全部消灭。又攻打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人,再次斩杀好几万,将他们的营垒全部摧毁。接着与黑山贼寇张燕以及匈奴屠各部四营、雁门乌桓在常山交战。 张燕有几万精兵、几千骑兵,双方连续打了十多天,张燕的军队虽然死伤很多,但袁绍的军队也已疲惫不堪,于是各自退兵。鞠义仗着自己有战功,骄傲放纵,不遵法度,袁绍将他召来杀了,合并了他的部队。 当时吕布因为纵兵劫掠,怕袁术降罪,跑到了张杨那里,后来朝廷(李傕)通缉他,他又跑到了袁绍阵营,并协助袁绍多次打败黑山军。 (后汉书吕布传:有顷,布得走投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馀日,遂破燕军。) 《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ps:这一段历史,史料记载有点混乱,下一章,详细解释。 细说袁绍平定黑山时间(元旦快乐) 按:陈志袁绍传是没有记载这件事的,这件事在范书中记载时间为193年6月,是在朝廷的调停使者太仆赵岐调停了袁绍公孙瓒的战争后,袁绍在后方开party,别黑山军偷了老家引起的。 四年初,天子遣太仆赵岐和解关东,使各罢兵。瓒因此以书譬绍曰:“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纷,遂同舆并出。衅难既释,时人美之。自惟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斯好,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愿也。”绍于是引军南还。 三月上已,大会宾徒于薄落津。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干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不敢常度。贼有陶升者,自号“平汉将军”,独反诸贼,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府门,具车重,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 绍还,因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六月,绍乃出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其众万馀级。绍遂寻山北行,进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 而英雄记对于此事的记载时间又不一样。 绍既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千余部众数万人聚会邺中,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以啼泣,绍容貌不变,自若也。 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扌干卫,送到斥邱乃还。绍到,遂屯斥邱,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车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发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氏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绍复还屯邺。 英雄记记载的时间为破瓒之后,破瓒是在191年末的界桥之战,那么袁绍伐黑山就是192年6月,整整比后汉书早了整整一年。 那么谁是对的呢? 吕布在袁绍讨伐黑山出现过,那么吕布传中是否有时间资料可以作为考证? 结果是:吕布传范书和陈志有轻微不一样。就是吕布出长安后有没有在袁术阵容的问题。 范书: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 陈志: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两份史料时间完全对不上,但又都可以说通。 英雄记:吕布192年6月逃离长安-------袁术不受---192年3月黑山袭邺城---192年6月袁绍伐黑山-------吕布投奔袁绍时间为192年6月后。 范书:吕布192年6月逃离长安------袁术接纳---193年3月黑山袭邺城---193年6月袁绍伐黑山--吕布投奔袁绍为193年6月后。 英雄记的时间记载略为仓促,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继续往下看。 吕布不行,那么当时邺城叛乱后,后来上任的董昭,他为邺城太守的时间能否考证?如果是192年,就是英雄记正确,如果是193年就是范书。 董昭传: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董昭为邺城太守的时间,只能看出是在打完公孙之后,投奔张杨之前。191-? 这个?的最大值是曹操派遣王必出使朝廷的时候,董昭帮了曹操一把,说服了张杨放王必入长安。 这个时间什么时候呢? 董昭传:时太祖领兖州。 没有具体时间,就一个领兖州。 那么还有没有人能确定这个时间呢? 看看王必到达长安后钟繇也是说了话的,那么钟繇传有没有具体时间? 陈志钟繇传:时太祖领兖州。 又转回来了,还是太祖领兖州这个时间。 那么曹操领兖州应该在什么时候? 192年,刘岱战死,鲍信、陈宫迎的。好像上文这两个判断只有第一个满足条件。 但是这里,作者我说说个人的看法,曹操领兖州是在前任兖州刺史战死后,陈宫、鲍信、袁绍私下里嘱的,他要完全行使兖州刺史的权力,得到大家认同,得到兖州人士支持,召辟兖州士人,那么他应该是消灭兖州黄巾为刘岱报仇后的。(192年末) 而他要派人去长安就应该是在更后面了。 所以派人时间可以是193年的某个时间,大胆的推测更可能的是朝廷调解团调解后发生的。更大胆推测为刘容的弟弟刘邈说了曹操好话后。 所以我推测的袁绍伐黑山时间应该是: 192年6月吕布出长安----投奔袁术----193年3月黑山反--董昭为邺城太守---193年6月袁绍伐黑山----6月后吕布加入。(董昭为193年脱离袁绍。) 不排除的另一种可能: 192年6月吕布出长安----袁术不纳---192年3月黑山反--董昭为业城太守----192年6月袁绍伐黑山----6月后吕布加入。(董昭为192年脱离袁绍) 小伙们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讨论。等下放说明章节。 ps:吐槽:资治通鉴就完全把董昭劝张杨时间放到黑山偷袭邺城之前了...... 第十一章 风暴将至(说明章节) 初平四年夏,就在袁绍大军横扫黑山之时,董昭奉命为邺城太守。先是于贼虚与委蛇,然后乘机大破之,州郡传檄而定。 (董昭传: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与此同时,吕布在袁绍处感到了不安,投往河内张杨。 (《英雄记》曰: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而在吕布投往张杨的路途中,与张邈交好,把臂而誓。此事传到袁绍耳中,结合张邈先前语言的冒犯,袁绍暗中授意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 (张邈传: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 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军中,董昭怕袁绍问罪,于是离开袁绍。投往朝廷,中途被张杨挽留。 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 ...... 徐州。 初平四年二月,赵昱回到徐州,给徐州刺史陶谦带来了一系列封赏。(前文已表) 于是琅琊王刘容和东海王刘祗也商量着派人前往长安纳贡。东海王子刘琬、琅邪王弟刘邈诣阙贡献。 曹嵩得知此事,就求见刘容,希望刘邈到达长安之后,能替自己叛逆的儿子曹操多美言几句,刘容自然应允。 后来,刘邈和刘琬抵达长安后,刘邈果然向朝廷汇报:“东郡太守曹操虽然参加了袁绍的反董联军,但是内心还是忠于汉廷的,心向皇帝(刘协)的。” (范书《光武十王列传》:初,(刘)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 同时告知曹操,派人入京缓和朝廷关系。 ...... 兖州从事王必受命出使京师。 (董昭传: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王必带着使命到达了长安,李傕等人却认为曹操不是真心的,想要扣下王必,还是钟繇帮忙说了好话(因为是荀彧之前打过招呼),李傕等人才接受。 (钟繇传:太祖领兗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 幽州。 由于刘虞在公孙瓒对战袁绍时一直克扣公孙瓒的粮草,公孙瓒便上表朝廷告刘虞克扣部队粮食,刘虞也上告朝廷公孙瓒屡犯百姓。朝廷派遣使者同时加封刘虞和公孙瓒,希望刘虞与公孙瓒和好。 (刘虞传:积不能禁,乃遣驿使奉章陈其暴掠之罪,瓒亦上虞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朝廷依违而已。瓒乃筑京于蓟城以备虞。虞数请瓒,辄称病不应。虞乃密谋讨之,以告东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虞乃止。) 起先,魏攸在时还能劝住刘虞,魏攸死后,刘虞决定对公孙瓒动兵了... ...... 扬州。 袁术占领寿春后,以孙贲领豫州刺史,自为徐州伯。以吴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周氏兄弟),遂据其郡。 并一度将势力渗透到了徐州下邳地区。 这深深的引起了陶谦的警惕,大肆收捕徐州境内袁术派系的人,吕范就被当做袁术间谍而被陶谦抓起来,后来被吕范家的门客救出,可以说陶谦和袁术双方是剑拔弩张了。 (三国志吕范传: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 ...... 徐州。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本年,琅琊王刘容病故了!大概是因为徐州与长安相隔千里,任命新的国王的事务无法及时传达处理,按照规矩,琅琊国属于“国绝”状态,国王的嗣子在没有得到朝廷批准前是不能擅自宣布继承王位的。 对于曹嵩来说,靠山倒了,琅琊国已经不再安全了。 陶谦得到刘容的死讯后,很快就派出臧霸率军进驻琅琊国开阳县,任命臧宣为琅琊相。臧霸是兖州泰山郡人,灵帝末年,他便带着一帮兄弟伙在泰山一带活动,后被陶谦招安为骑都尉,协助平定了入侵徐州的黄巾军。 陈志《臧霸传》:(臧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曹嵩心知不妙,立刻派人向儿子曹操通风报信,想要前往兖州团聚;曹操也赶紧派人回复,并通知泰山郡太守应劭带兵前往郡界接应曹嵩等人。 (六月,徐州下邳国人阙宣纠集数千人作乱,并自称天子,陶谦假意与阙宣联合,借道给阙宣,任其攻打(兖州)泰山郡费县、华县,又西进至任城国。 按照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的猜想:陶谦联合阙宣的动机,可能是想嫁祸,或是引导阙宣杀害曹嵩。可能阙宣提前转战任城国,没有遇到曹嵩的车队,由陶谦指使的阴平守将(一说都尉)张闿则直接去杀害了曹嵩,事后,张闿见财物众多,又担心自己回去后会被灭口,于是卷了财物南下投奔袁术去了。) 曹嵩一行在外遇害后,陶谦杀死阙宣解释此事无徐州无关。 应劭却证明此事是徐州骑兵干的。 曹操不听陶谦的解释,尽起兖州之兵,势要讨伐徐州。 徐州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ps:谢谢大家起点的推荐票和收藏支持,谢谢大家 第十二章 兴兵 兖州。 寿张县。 夜。 “伯言,吾等蹲守此处已有两日之久,贼人迟迟不来,今日想必也是无功而返,夜寒风高,为之奈何?” 薛议也是一阵头疼,早些日子,县里接到报案,一位菜农自家种的菜地夜晚老是被偷,于是薛议便点齐自己的人于夜晚蹲守在菜地周围,希望能来个人赃并获,结果连续蹲了两个晚上,连李敢都叫上了,还是毫无收获。 刚才的话就是李敢问的。 “先回县舍,再作打算。”薛议一时也想不到好办法,只能先回县里了。 县舍内。 程立听闻了他们的事,问道:“可知被偷之菜多少?” 薛议:“据老农所言,数目颇多。” 程立点了点头:“依数目而言,必不为吃食,当为获利,今可于菜叶之上做好印记,若贼再犯,可使人往市察之,贼可擒也。” “姜还是老的辣啊”薛议想到,这样守株待兔就行了。 三日后,老农又来县府报案,薛议马上让人去附近的市场,终于宰市场找到了老农家有印记的菜,当场抓获了贼人。 ...... “伯言与子进此去亢父,须得小心行事,战场形势变化莫测,切不可恃勇逞能。”曹操的动员令到达了寿张,经过约莫一个月的整备,寿张县凑齐了五百兵卒,由薛议与李敢带领,前往任城国亢父与大军汇合。(亢父:兖州任城国南方,靠近山阳郡。) 程立则是和张东继续呆在寿张,张南从老家范县来寿张接替薛议的位置。 部队共有1500人左右,500战兵,大部分由薛家、张家和程家的人组成,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程立的私兵了,剩下1000辅兵(农夫)更多的从事运输、后勤保障工作,由于任城国相战死,新任国相荀攸也拒绝上任,没有新国相上任,任城国大部分地区暂时还是听命于曹操。在寿张集结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薛议此去就是携带了任城的辎重,送往大军。 部队主要为步兵,只有薛议、李敢等长官和其亲卫有马,战甲也是如此,绝大部分士卒都是身披绛衣,更有甚者,穿麻衣的都有。武器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枪、刀、剑、戟等。 薛议看着这只杂牌军,心中想到:“战场无情,不知道我们这次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 徐州。 陶谦收到曹操动兵的消息后,也是马上动员徐州的士卒。命令徐州各地准备迎战,自己也是带领大军准备前往彭成国的彭城。 ...... 司隶校尉部。 河内。 太守张杨接纳了老同事吕布。 朝廷的李傕等人,觉得并州军合在一起是个很大的威胁,于是希望借刀杀人,借张杨的手除去吕布。张杨哪里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对外宣称照办,对内则保护吕布。 (《英雄记》曰:杨及部曲诸将,皆受傕、汜购募,共图布。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 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 李傕、郭汜一看这张杨在这虚与委蛇,于是任命吕布为颍川太守,希望将他二人分离,颍川,现在还是袁术的地盘,吕布从袁术那出来的,哪里会再去?于是也不去上任,就在河内张杨这边待着。 ...... 长安。 天子快要服元亲政了。 征西将军马腾三天两头就往长安跑,希望能给天子留点好映象,表表大汉忠臣的忠心,顺便捞点好处。 同时,也希望李傕能给凉州的兄弟们提供点军粮。 但李傕连献帝的新衣服都不想给,哪里会答应马腾的请求,于是拒绝了马腾。 (后汉纪:是时新迁都,宮人多无衣服。秋七月,帝欲发太府繒以作之。 李傕不欲,曰:“宮中有衣,胡为复作邪?” 尚书郎吴硕素谄於傕,乃言曰:“关东未平,用度不足,近幸衣服,乃陵轹同寮。” 尚书梁紹劾奏:“硕以瓦器奉职天台,不思先公而务私家,背奧媚灶,苟谄大臣。昔孔子诛少正卯,以显刑戮。硕宜放肆,以惩奸伪。若久舍不黜,必纵其邪惑,伤害忠正,为患不细。” 帝以硕傕所爱,寝其奏。) ..... 扬州。 袁术还在继续扩张着地盘,而朝廷的另一队劝和人马,马日磾等到袁术在扬州落稳脚跟后,才从洛阳出发,于扬州会见袁术。 (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 (《献帝春秋》曰: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备军中千余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留之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袁术骗得马日磾的符节,大肆给自己的手下封官。 (例如,朱治传: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於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於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就给朱治封了吴郡都尉。) ...... 大野泽。 清晨。 薛议的部队缓缓通过湖边,太阳刚刚升起,照耀在长龙式的队伍上,映着湖面波光粼粼的水面,薛议想到:“还有不久就要达到亢父了,不知道其他部队到了没有,终于要看到曹老板了啊。 不知道曹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郭嘉、程昱这些厉害的谋士也都在吗? 夏侯惇、夏侯渊这些耳熟能详的将军们是不是也在呢? 我的到来有没有改变历史?会不会改变历史呢? 我好多事情都不知道啊......” 就在薛议骑在马上胡思乱想之际,河边吹来了一阵清风,荡涤着河边依依而下的垂柳,柳枝儿轻轻的摇曳着,送别着这支即将奔赴战场的队伍,渐行渐远......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收藏支持,谢谢大家~薛议的入徐州路线图,发到孟津之战的帖子里了。 第十三章 入营 兖州。 任城国。 亢父县。 就在薛议的部队离亢父还有约莫十里之际,一队骑兵来到了薛议部队近前。 为首者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马儿将近七尺,鞍鞯整齐,毛色发亮,浑身充满了力量感的肌肉,奔跑时风采宛若游龙,一看就是名贵之物,想必来者身份也不简单。 快到跟前,便看见为首的骑士打了个手势,身后的骑兵们整齐划一的拉了拉手中的缰绳,马儿一齐停下,一股压力扑面而来。 “这是军中精锐吧?”薛议想到。 为首的骑士开口到:“来者可是寿张县薛议部?” 薛议驾着马儿上前,“正是。” 对方点了点头“吾乃厉锋校尉部军司马曹纯,汝可有凭证?” “曹纯?”薛议想了想,忽的,虎豹骑三个字闪过脑海,马上开口道:“有”。立即从衣服中掏出印有程立县令印的书信,和自己名字的木制名刺递给对方。 曹纯拿起书信给手下核对了一下,示意其他的骑兵检查薛议部队所携带的辎重、兵器等。 确认书信无误后,开口道:“往西前方五里外便是大军营地,至营口自会有人接应,我等还要巡视,告辞。” 说完也不等薛议回答,拉了拉手中的缰绳,掉转了马头,带着手下的骑兵们向东而去。 真是“大族子弟啊~”薛议想到。 ...... 到了军营,便见得大营内旌旗招展,沿着木栅栏一路走来大,大约走了有将近1000米左右才看到军营大门,跟随者指路的士兵,部队分为两部分,战兵和辅兵分开,薛议和战兵跟着一位带路的士兵,走到了一片营中的空地,士兵告诉薛议,这就是他们这几天的营地了,辅兵们则跟随另一位士兵先将运输过来的辎重、兵器等统一放到大营的仓储部,随后再和薛议他们汇合,帮助建立简单的营寨,包括士兵睡觉的帐篷、吃饭的灶等。 然后就叫薛议他们在这里等消息,不能随意走动。 薛议注意到,大军营中还是有几个哨塔的,不是特别多,估计是因为在自己地盘的关系吧。 军队10人一个灶、主要是吃陶器煮的食物,野菜是刚刚有人发过来的,还有点小米和一些不知道什么品种的腌肉干。 早知道就偷偷自己藏点吃的了,这是薛议吃了大锅饭后唯一的感受。 到了约莫晚上戌时(7-9点)的样子,营中来了一位士兵,要求这里的长官薛议,会见大军分配给自己的‘长官’了。 “诺”薛议拱了拱手,跟随着士兵慢慢的往大营南侧走去,“看来分配给我的长官不是曹操军的曹姓将军啊,南边是谁呢?” 到了长官帐篷外,士兵示意进去便是,薛议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进入帐中,便发现一位将军笔挺的坐在上首,看不清面容,山羊胡,晚上还身着戎装,头戴铁胄,一身鱼鳞铁片的两当铠,腰细一条花纹皮带,褐色的袍子长及膝下,宽袖。 见得薛议进来,将军才抬起头,薛议注意到,这位将军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生生的印在了薛议脑海里。 “可是兖州东郡薛议?”将军开口问道,声音也是板着的。 “正是。”薛议一时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职位。 将军点了点头“吾乃军司马于禁,奉曹使君,特命汝为别部军假司马,三日后随吾进军广戚。”说着,便示意身边的士兵将一枚信印递了过来。 “啥?别部军假司马?”薛议想到,“就是‘独立营代理营长了,’是这个意思吧?”,伸手接过士兵的递来的信印,等待于禁继续开口。 却听得于禁说道:“善,汝且回营,三日后大军辰时(上午7-9点)出发,不得违时。”说着便挥了挥手,示意薛议退下。 “诺!”薛议拱手点头,退出了大帐,回到自己营地去了。 “这个于禁好像不怎么待见我啊?”薛议想到:“这是为什么呢?” 却完全不知道于禁对谁都是这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薛议走后,于禁大帐有人开口问道:“薛议可是东阿薛氏?” 于禁回答:“然,薛悌之弟,程立之徒也。” 大帐瞬间喧闹了起来,“原来是程公高徒!真年轻才俊也!” 于禁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属下们并不知道薛议在寿张当贼曹所发生的事情,他这个长官可是知道的。薛议在寿张县可是破获了不少案子,连曹操都有所耳闻,年轻才俊名副其实,不然也不会一上来就给个差不多比六百石的实权军官了。 ...... 幽州。 大司马刘虞,已经集结好了军队,准备讨伐公孙瓒。 ...... 长安。 由于李傕拒绝提供军粮,马腾也在秘密的联系着韩遂。同时朝廷中对李、郭不满的大臣,刘范、种劭等也在加紧着与马腾的联络。 ...... 益州。 刘焉收到儿子刘范的书信,也是在益州悄悄的集结着军队。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扬州。 袁术将手伸到徐州后,为了军粮,求到了庐江太守陆康的头上。 陆康拒绝后,袁术大怒,发兵攻打庐江。 (时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馀,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馀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朝廷愍其守节,拜子俊为郎中。少子绩,仕吴为郁林太守,博学善政,见称当时。幼年曾谒袁术,怀橘堕地者也,有名称。) 陆绩怀橘: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 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 -----------------------分割线------------------------- 小知识:江都对 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 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阳,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纮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 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 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 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江表传》曰: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 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阳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策遂诣丹阳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于是复往见术,术以坚余兵千余人还策。 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就是袁术抢了符节之后发生的事) 第十四章 进军广戚 广戚(彭城国,故属沛,与沛县一河之隔。) 大军准备开拔,在曹操主力东进合乡之时,作为分兵的于禁也即将带领部队前去广戚,进行骚扰,分散徐州军的兵力,当然,如果能拿下广戚,那再好不过了。 于禁大帐内,薛议坐在下首,看着地图,认真听着大家分析当前局势和下一步动作。 “曹使君大军四万使往合乡,南下昌虑、阴平。”于禁指着地图开口说道。 “主力军的行军方向是途径亢父县,然后东向合乡县,南下阴平县,再徐州彭城国方向扫荡,可以解读成曹老板期望从张闿原驻地(阴平)、阙宣南返路线(任城国至下邳国)上寻找杀害父亲的证据。”薛议看着地图根据于禁的说法想到。 “厉锋校尉曹仁则率骑兵四千先进傅阳、阴平之间。”于禁继续开口到。 “这是要围城打援?利用我方的机动部队阻碍徐州方的援军。”薛议思索着。 “至于我军”于禁顿了顿,“前往广戚,若攻克广戚,兵粮可顺泗水而下直达广戚。” 薛议看着地图:“广戚在沛县附近,沛县地处泡水和泗水之间,沛县陈珪可是徐州人士,会放任我们这么简单的过去吗?沛县该如何处理?” 就听得于禁说道:“沛相陈珪,徐州名士,然其子陈应为袁术所擒,现与袁术对峙于龙亢,无暇顾及沛县,吾等大军过境,无需担忧。” “等于说现在沛县就是个可有可与的存在了,我们直接过去就行了。” 于禁:“我军有两千可战之兵,加之伯言别部五百余人,共两千五百步兵,四千辅军,据斥候所报,广戚守军不足八百,可一战而定。” “张元” “在!” “率斥候五十为前军侦查!” “诺!” “李封” “在!” “率汝部为前锋,先发进军。” “诺!” “薛议、王斯。” “在!” “以薛议为督,率本部士卒护粮草辎重,王斯领辅军先行安营扎寨。” “诺!” “吾亲率大军后进,辰时进军。” 所有下官:“领命!” ...... 约莫六千五百的人部队前往广戚,期间斥候来回穿梭,报告着最新的情况。因为担心徐州军会在渡河处埋伏,于禁下令休息一晚,等第二天早上再渡南梁水,当晚,悄悄的安排了一只百人小队渡河,发现河对面并没有埋伏。 第二天清晨,大部队才开始渡河。 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做无用功,但是薛议还是不得不佩服于禁的小心谨慎,能在史书上流下名字的将军,都不能小看呀。 大军在离广戚约莫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夜晚,将官们在军帐内讨论进攻方案。 “据闻,曹使君已下合乡,正在南下攻取昌虑。”于禁说道。 “这么快就打下来了?也是,曹老板他们比我们先几天出发。大军行军速度就算比我们慢,也已经入了徐州境内了。” “厉锋校尉曹仁破陶谦将吕由于傅阳西,敌军傅阳的援军已没。”于禁继续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不用担心东边傅阳的援军了,那么根据地图来看,广戚下方的留县会有援军过来吗?” “据斥候所报,留县兵马亦不足千人,县令楼已胆小无谋,必不能来援。”下方的斥候长官张元说道。 “这么看来,我们要面对的只有广戚内的守军了。”薛议沉思着,“该怎么打呢?” 就听得于禁缓缓开口道:“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之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诸君以为然乎!” 薛议等:“善!” ...... 第二日清晨。 于禁采用围三缺一的进攻方式,安排好了三面进攻部队的部署,让辅军的王斯准备好军鼓,随时准备号令从三方进攻。 唯独没安排薛议。 薛议不解,赶紧前去面见于禁。说到:“诸将皆有所为,独议无,司马轻议乎?” 于禁解释道:“非也,岂能轻伯言乎?留县县令楼已今虽无能,但恐其县内有明智之士出兵谋之,今欲以伯言所将兵马,守其渡口,埋伏林间,伯言可有意乎?” 薛议这才明白,原来是于禁还是担心后面的留县会出兵来援,怕到时给部队来个偷袭,这才安排自己守在后面,先前不在大众面前说,也是怕大家担心后面有敌人,从而影响士气。 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说:“真是算无遗策啊。” 听到于禁的解释后,薛议也是拱了拱手:“必不负司马所托。” 于是带着自己的部曲,赶到了留县与广戚之间泗水河岸的一片林中,埋伏了起来。 ....... 广戚并不是一座大城,城高两丈,宽亦两丈有余,没有护城河,因为靠近沛县的缘故,历来也不被兵家重视,城墙上站着约莫二百衣装各异的士兵,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明显也是一股新兵,就在于禁主力列阵前行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骚动,显然对方不仅没上过战场,士气也是低的可怜。 侵晨进攻,于禁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生,食时而敌军溃败,广戚破之。 就在薛议埋伏了不久,就收到了消息,广戚已经被攻破.... “这么快!!?”收到消息的薛议想到。 (三国志于禁传: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郡国志》:徐州彭城国广戚。◎赵一清曰:此“威”字当是“戚”字之讹。◎谢鍾英曰:考徐州诸郡无广威县,即广戚之讹。) ...... 就在于禁、薛议攻破广戚修整之际,曹操带领着兖州的大军相继攻破了昌虑、阴平、承县,戚县直扑陶谦主力所在的彭城,力求决战。 同时,因功封于禁为陷陈都尉,而薛议没有直接的军功,功劳不足以继续往上升。(功劳有,但不够,先记着。) 令于禁、薛议部继续南下,同大军于彭城附近汇合,准备决战。 ps:广戚附近地图在书友圈孟津之战帖里面。谢谢大家推荐票的支持! 一点对书友们的小说明 正文写到这里也有10w字了,铺垫做的应该是差不多了,三国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必小伙伴们前传+正文看过一道的话,心里也应该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虽然是我的“一家之言”,但也能称得上“有理有据”了(* ̄︶ ̄)~。 大家也可以看到文章已经差不多到了全面进入主角视角的时候了,届时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信息,都会通过更少的篇幅予以描述,可能就是一笔带过而不会有太多的解释(我是真的很想说的详细啊~),更多的篇幅将会在于主角的视角,他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等。 我一直希望和大家一起看看那波澜壮阔的三国,一起看看当年那些英雄人物们在当时的形势下所做出的抉择,所有有了现在这个叫薛议这个人物,借助他的眼睛,大家能更真实看到某些史书上的东西...... 新人新书,很多东西自己写的也不是很满意,但是没关系,慢慢来,我慢慢写,诸君慢慢看。(* ̄︶ ̄)~ 第十五章 彭城之战(一) 徐州。 彭城国。 曹操以陶谦勾结逆贼为名,进攻徐州。相继攻破昌虑、阴平、承县,戚县。大军进入彭城国,薛议同于禁一起,率领分部兵马前往汇合。 彭城以北二十里,曹军大营。 薛议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曹操,与想象中的英武形象不同,现在坐在上首的曹老板像是几天没睡过的样子,顶着一副黑眼圈,有着非常明显的眼袋,甚至头发都显得有些杂乱,就穿着一身普通的绛衣,在大帐内和诸将讨论形势。 自挺近徐州以来,曹操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父亲被害的线索,但攻破诸县后,也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长久下来,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越发的暴躁。 “今陶谦主力会师彭城,约莫五万众,与我等相当,彭城城高且坚固,有何良策可以破敌?”曹老板虽然看起来一副很累的样子,但说起话来还是中气十足。 就听得曹仁开口道:“今战,我为客,彼为主,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则专。’”(曹仁这段话意思是客军深入地区作战,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前进,而主军会怀念家乡,反而容易崩溃,不能像客军一样专心致志奋勇杀敌。) 这话在薛议看来就是鼓舞士气用的,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 但有人不这么看,只见得曹操左手边的人说道:“曹厉锋言之理,今我为客,陶谦为主,重地在我,但使陶谦出城,以我之正兵,伐有罪之师,胜必在我也。” “今陶谦守城不出,志才有何良策诱敌?”就听得曹操问道。 戏志才指了指地图上的泗水说道,“今我军驻于泗水上游,使兵断其水道,不出三日,谦知我等所谋,必引兵出战矣。” 曹操拍了拍手,笑道:“此阳谋也,陶谦必然出城。” 就听得下方有人出声,薛议一看,是老熟人,原寿张县丞侯声,侯声说道:“倘若陶谦不出,为之奈何?水淹彭城乎?” 曹操目光闪了闪,没有回话。 侯声更加急切的说道:“明公自入徐州,以陶谦勾结逆贼讨之,何以水淹彭城至百姓于不顾?岂能以私仇而至天下弃耶?” 曹操还是没有回答,这时曹仁出来打圆场,说道:“志才军师之策,陶谦必然出城迎战矣,侯军师何故担忧?且吾等岂能真以水攻乎?” 曹操终于开口了:“此战,且擒祸首陶谦,余者不论。” “彭城平原之地,若谦出城迎战,曹使君须得早作布置才是。”戏志才提醒道。 曹操点了点头。开口道:“志才、子孝、子洪且留下,共商军阵之事,余者暂且回营,且待安排。” “诺!”薛议跟着一起回答,退出大营。 ...... 幽州。 幽州牧刘虞尽起十万大军,讨伐公孙瓒,反被公孙瓒破所,被包围在了居庸县。 ...... 扬州。 袁术与陈珪继续在龙亢附近对峙,由于袁术兵粮不济,也无法进军。 而远在庐江的孙策取得了节节胜利,将陆康包围在了庐江城之中。 ...... 冀州牧袁绍在领地奉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宽之。 ...... 徐州。 彭城国。 彭城。 曹操为父报仇,兴兵伐徐,虽然陶谦已经杀了作乱的阙宣,一再解释不是自己的错,但是盛怒曹操根本不听。曹操一路攻城掠地,他这个戎马一生的徐州牧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半。(历史真相只有历史知道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兖州军,只能领着五万大军在彭城坚守不出。 陶谦坐在上首:“今曹孟德兴兵来犯,气焰汹汹,何以御敌?” 坐在下首的别驾麋竺答道:“今曹军势不可挡,我等只需肃清壁野,固守城池,待其士气已尽,粮草匮乏,引军而退之际出兵攻之,必然大破。” 陶谦点了点头:“善。” 就在这时,陶谦爱将曹豹走了进来,急切的说道:“斥候于泗水之上,观见曹军已然断河蓄水,恐是要水淹彭城!” 陶谦和糜竺闻言立即起身,悚然听到这个消息,已不复当年志勇的陶谦声音都有点变化了:“当真?!” 糜竺也是赶紧确认:“曹将军此言当真?” 曹豹道:“今日泗水流水渐浅,斥候察觉有异,特往察之,曹军以然断水泗水矣。” “为今之计,唯有出城迎战了。”陶谦开口道。 曹豹建议道:“曹军断泗水,恐引我等出城矣,守城必胜,野战未卜,使君岂能犯险?” 陶谦叹了口气:“为政者不能守护一方,岂能再愧对百姓,使之涂炭?” 曹豹不言。 终究还是尽起彭城之军,出城决战。 ---------------------分割线------------------------- 小知识: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周寿昌曰:陶谦此传恐多过甚之辞,非实录。谦性刚直,谓过傲则有之,未必至于疏名士而任小人。 且既举赵昱茂才、迁广陵太守,何云疏之?其任曹宏,究未闻有显擢。 阙宣作乱,谦自应讨而杀,何得云与合寇钞,而复杀宣?后降其军,何得云并其众?魏武不尝降黄巾数十万为青州军邪? 盖谦士卒杀曹嵩全家,为所深恨,时载记者多魏臣,不惜诬谦以媚操,故肆诋之如此。观注引《吴书》张昭等哀辞末有云“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时谦已死,昭尚何用谄谀?乃其哀且如是,可以考其实矣。 《吴书》曰:谦死时,年六十三,张昭等为之哀辞曰:“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赖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宁。唯帝念绩,爵命以章,既牧且侯,启土溧阳。遂升上将,受号安东,将平世难,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哀我人斯,将谁仰凭?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呜呼哀哉!” ps:靠爱发电了,谢谢大家推荐票的支持! 大家觉得曹嵩之死、曹操伐徐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第十六章 彭城之战(二) “今欲野战,敌军骑兵众多,于我不利,须以丹阳重步临阵绝机。” 徐州彭城外,陶谦还在大营之中和幕僚、将军们讨论军事形势,虽然已垂垂老矣,但戎马一身的经验还在。知道曹操手里的三千骑兵是徐州兵团最大的威胁。 “明日一战,敌军骑兵不出,我等丹阳勇士亦不可轻易出击。”部将曹豹也是这样建议。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丹阳军是陶谦手里的王牌,跟随陶谦南征北战,是真正的精锐之师,也只有丹阳军才能力抗曹操骑兵的冲击而不崩溃。 陶谦点了点头,明日之战,丹阳勇士若能顶住曹军骑兵的第一波冲锋,那么骑兵的威胁将大大降低,而一旦曹操的骑兵陷入阵地战,反而不是丹阳军的对手,胜负的关键,应该就在于此了。 ...... 曹操军营地。 军队方阵已经确定。但明日的战前会议却并没有让薛议参加,薛议也不清楚曹军明日将如何,“大概是利用骑兵平原的进攻能力,冲击敌阵吧?”薛议也只能这样猜想。 地形是个大平原,看风向是西风,双方都不占风向优势,我军在北,陶谦军在南,由于泗水被断,水上不能行舟,大量步卒要想从河中通过也是不可能的。 “明天,要硬刚了啊。” 薛议的这只别部军队将继续跟随于禁一起进攻,位于大军的左翼,于禁统帅弓步卒千余人坐镇中军,步卒千五百人由于禁的副官统领,在左翼最前方,薛议部队就是左翼的后军约莫千余人(五百战兵+五百可战辅军)。 大军中军由曹操坐镇,厉锋校尉曹仁统帅所有骑兵也在此,中军前部由陷阵都尉乐进统领,后军是由曹洪统领。中军约两万人。(曹洪此时官职不明,应该也是都尉之内的。) 右翼中军是由将军王朗(于禁上司,鲍信的部下)统领,别部司马夏侯渊为前军,从事满宠统帅厉锋校尉部的步卒为后军。右翼约莫四千人。 ...... 初平四年秋,曹操军与陶谦军战于彭城外。 西风,晴。 薛议站在左翼的部队中间,看着自家一望无际大军,静静等待着。突然,伴随着咚、咚、咚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声音越来越大,地平线同样出现了一只一望无际的大军。 陶谦军,到了。 薛议注意到,双方都是汉军的服饰,可能就只有边尾部和内衣(禅衣)颜色不一样。 汉代的戎服在整体上有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又称沙毂禅衣(即有绉纹的单衣)。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上是平巾帻外罩武冠。 东汉时期,武吏还有在平巾帻外加沙冠的习惯。汉代戎服外一般束两条腰带,一条为皮制,一条为绢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为主,有圆头平底、月牙形头等样式。(普通士兵着皮甲,甚至无甲。) 区别官兵身份的不仅是服饰,还有军服上的徽识。军服上标出徽识在先秦时代已有制度。汉代的徽识,主要有章、幡和负羽三种。章的级别较低,主要为士卒所佩带,章上一般要注明佩带者的身份、姓名和所属部队,以便作战牺牲后识别。幡为武官所佩带,为右肩上斜披着帛做成的类似披肩的饰物。负羽则军官和士卒都可使用。 薛议身上的就是幡。 待到徐州军站定,方阵列好。 曹军中军便传来一声号角,复仇心切的曹操主动出击了! 薛议紧了紧头上的沙冠,和李敢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和着人潮一起前进。 队型不乱,稳步向前,还不到冲锋的距离,前军都是缓缓前进,待到冲锋距离时,双方的弓手不约而同的拉弓。 左翼中军传来于禁的嘶吼:“放箭!!” 对方部队也传来类似的声音,刹那间,就见漫天箭雨直奔双方的前军。 “杀!!”双方的前军顶着蒙皮盾牌开始冲锋。 人潮冲击着人潮,站在后面的薛议还未到弓箭的有效打击距离,便见得前军不时有中箭的士卒闷哼倒地,有被射中头部、脖颈等关键部位的当场便死去,鲜血充斥着薛议的眼眸,哀嚎声不绝于耳。 薛议喉咙有些发干:“这便是战争么!” 待到前军战到一起,中军的弓步卒箭也射得差不多了,于禁下令,中军、后军一齐垫上,压制对方,徐州军阵营,也是同样的,中军、后军一齐压上。 薛议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血液沸腾着奔向着身体各处,前军中军挤作一团,剩下的部队只能越来越往左去拉开战线,薛议的部曲也是随着大军一直往左铺开,喊杀声混着刺鼻的血腥气直铺脑海,薛议的大脑短暂的失神,被人潮裹挟着往左边走去,直至前方有人向他挥了一刀,他本能的提起环首剑架住,定睛一看,是一个面目狰狞徐州军士。 敌人,近在眼前了! 薛议反手一挡,一推,待对方身体随着惯性略微往后一退的时候,顺势挥手一剑,刹那间,鲜血炸开,飞溅到薛议同样狰狞的脸上。 “杀!!” ...... 曹操中军。 曹仁冲着曹操和戏志才点了点头,命令所有骑士上马,曹操的骑兵准备给与对方致命一击了。 同样的,徐州大军中,发现曹操骑兵动向的曹豹也命令丹阳的士兵们着甲,准备对抗即将到来的曹操骑兵。(本书中丹阳军是披甲重步兵) ....... 曹军的骑兵从中军直插交战双方的右翼。 “曹军骑兵多少?”曹豹问道。 “约莫三千。”左右回答。 “看来曹操的全部骑兵都在此了,丹阳勇士,随我御敌!” “诺!” 曹豹率领着的丹阳重步兵马上顶了上去,一时间,震天的喊杀声直冲云霄。 ...... 薛议所在战场,有一个年轻的同伴在薛议身边由于腿部受伤倒下,但薛议却无法进行救助,军法“扶伤举死,因托归还”行为,便是背军之罪。 身后的督战军士,说不定就是一刀斩在自己身上,薛议瞥到脚下有一个盾牌,一脚踢向倒下的同伴,在他感激的目光中继续向前... 第十七章 彭城之战(三) 第四十四章彭城之战(三) 战况愈发焦灼。 右翼的骑兵与徐州重步兵陷入阵地战,左翼的步兵也杀作一团,而本阵的中军也往前压了,兖州刺史的旗帜也缓缓的往前压去... 残肢断臂,血流成河。 薛议只感觉手中的剑越来越重。 ... “曹军骑兵陷入苦战,我军必胜!”陶谦军中,糜竺看着战况,高兴的说道。现在双方都是吊着一口气,而一旦丹阳重步兵杀退敌方的骑兵,连锁反应之下,余下的曹军部众必然溃败。 陶谦点点头,紧皱着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 突然,陶谦发现耳边似乎有其他的声音,很熟悉的声音,“这是...???” “这是?”左翼的薛议也听到了,“这声音是...骑兵?” 顶开前方的敌人,薛议略微后退几步,悄悄侧过头来,余光发现他的对手也在向着这边观看,左翼的交战双方,竟然不约而同的有停手观看的架势。 只见自己身侧的更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不绝于耳,“这么大声势,这么多骑兵?!”薛议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已经快要蹦出胸膛,“是谁?!!” 马蹄声更近了,当先一将身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身着银色鱼鳞甲,头戴红缨冠,手持一杆长槊,直直的冲了过来,而在他的身后,漫天粉尘中,越来越多的骑兵鱼贯而出,骑兵旗手的旗帜上“曹”字昂扬! 马上将军赫然是薛议有过一面之缘的军司马,曹纯! 只听得曹纯大喝一声:“杀敌!” 声后的骑士们随之高喝:“杀敌!” 左翼的曹军发现是自己的援兵后顿时士气大涨,跟着高喊:“杀敌!” 徐州军左翼很快就出现了骚动,烟尘飞扬之下,不知凡几的曹军骑兵即将到来,瞬间就击垮了左翼还在焦灼作战中的徐州士卒士气,后退很快就演变成了溃逃。 薛议率领部下向前,同时注意到刚才和他交手的那个敌人,因为转身逃跑已经被自家的督战队杀了,但是连锁反应之下,不断有徐州士卒逃跑,徐州军的左翼,崩了。 而随着徐州军士气的低落,曹军士气的高涨,此消彼长之下,中军和右翼的徐州军也相继溃逃,徐州军一败涂地。 “怎会如此?何处的骑兵?曹孟德不止三千骑?斥候有误?”陶谦望着溃逃的士卒们,喃喃自语。 “明公,我军失利,还请先行撤退!”亲兵上前,在糜竺的授意下,架住已经意识有些模糊的陶谦,撤退了。 望着陶谦的旗帜缓缓后退,曹操下令:“全军出击,追击陶谦,死活不论!” ...... 薛议这时注意到,己方这只百余人的骑兵援军部队只是在大军周围转了一圈就又回去了,并没有真正的参与战斗,徐州军是自己崩溃的,“难道说?...”薛议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军师良策破敌,今日大胜,军师当居首功!”曹操对着戏志才说道。 “若非子孝将军拖住敌军丹阳军,敌军岂会轻易中计?若非子和将军神勇,敌方岂会溃逃?志才岂敢居首功耶?”戏志才笑着回答。 ....... “敌军是肯定知道我方骑兵数量的,但是若是从三千的大部队分出一百到两百骑,对方也看不出什么,而这两百骑在战场焦灼之时,突然杀出,虚张声势之下,造成了敌军的恐慌,引发了对方的溃逃,从而一举奠定了胜局。” “原来是这样。”薛议回营后,听到身边的人讨论着刚才战场的局势,也明白了曹军刚才所用的计谋。 “和我刚才所想分毫不差,那么虚张声势的方法,大概就是用马拖动树枝,造成的漫天飞尘效果了,这么短时间就制定了计策,真是了不起。”薛议不由得想起了那位总是笑眯眯的军师---戏志才。 和部曲一起回到自己营地,只觉得浑身酸痛,第一次上战场,每次出手都是全力,还好关键时刻敌军崩溃了,不然,自己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脱力了。 “作战的经验弥足珍贵啊,不知道我军伤亡如何了。”薛议想到。 部队的杀敌和阵亡都有专门的士兵负责点验,点验完毕后,告知了薛议。 (小知识:汉朝的军功爵制度--- 《大通上孙家寨汉简》:斩捕首虏二级,拜爵各一级;斩捕五级,拜爵各二级;斩捕八级,拜爵各三级;不满数,赐钱级千。斩首捕虏,毋过人三级,拜爵皆毋过五大夫,必颇有主以验不从法状。……捕虏拜爵满五大夫,欲先罢者,许之。……二级当一级;以为五大夫者,三级当一级。首虏不满数者,藉须复战。军罢而不满数,赐钱级……。 满数,赐爵,不满数,赐钱。) “此战,我部共计千人参战,阵亡三十人,伤十五人,杀敌五十人,俘虏四百人。” 薛议对着督战的士兵点了点示意明白,收好点验的文书,接下来就是等待上级的封赏了。 (陈志《薛议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议随司马于禁破广戚,合太祖破陶谦于彭城,因功拜别部司马,时年十七。) 此战共俘虏敌军三万人,杀死不到三千,陶谦余下的部队也没有回彭城,而是直接逃往了郯(tán)县。 主力部队战败后,彭城也被曹操军攻下,由于彭城之战没有俘获陶谦,盛怒的曹操下令杀死全部俘虏的士兵,同时屠杀了彭城的百姓。发兵继续攻打郯县。 (陈志《荀彧传》裴注引《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 陈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薛议看着满河的军民尸体,沉默了...... ps:曹操在攻打徐州过程中,是很残暴的,连陈寿都用了“多所残戮”四个字。我在这里不想用太多的笔墨描写,但是还是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 第十八章 直言规谏 “或许是因为军中缺粮,收不了那么多俘虏;或许是担心放他们回去反而又会转头过来进攻自己,所以才杀死那么多俘虏...”薛议在不断的给自己找理由,不断的告诫自己,“这是乱世!这是乱世!” 但 “死了好多的百姓啊,他们为了躲避袁董之争,背井离乡,来到徐州,他们又有什么过错?” “百姓----何辜?” 薛议脑内翻江倒海的斗争着,一边在告诉他,这是乱世,你已经上过战场了,你也杀人了!你要心狠才能活下去;另一边告诉他,就算是乱世,因为自己的家仇就可以肆意妄为的屠杀百姓吗?! 前世的道德观在这一刻逐步瓦解着... 投靠曹操到底是对是错? “我不知道” ...... 曹营。 “明公兴兵是为国讨贼,岂能磨刀霍霍而向百姓?” 侯声厉声说道,“声闻王者之师以德而天下服之!不闻以杀而治天下者!明公今以私人之怨,伐其州而屠其民,罪可赦乎?今明公以州牧之责而行此暴虐之事,他日若为高位,天下百姓岂有活路?!” “啪!”曹操闻言狠狠的一拍矮桌,“侯子闻!” 曹操最近也是心力交瘁,至亲的死亡(父亲、亲兄弟)导致曹操已经完全丧失应有的理智,长期累月的作息不良,更是导致精神状况愈发不良,而没有抓到陶谦,更是加重了精神上的负担,现在的他完全就是一个“暴君”。而只身对抗“暴君”,去捋虎须的后果,往往都是... “侯子闻!”曹操阴沉着面容,声音给人一种极大的压迫感,“汝---” 就在这时,夏侯渊开口了:“孟德!”同时给曹仁打了个眼色,让他赶紧拉着侯声出去。 “孟德!”夏侯渊斟酌着开口:“孟德暂且冷静,侯军师亦是为了孟德,孟德熟读史书,岂不闻忠言逆耳耶?”说着说着看向了曹仁。 曹仁哪里想到这个侯军师这么固执,死命的抗争,嘴里还念念有词:“主君不行,下臣之过!上有过,下谏之!今明公有错,声岂能不言?!” 曹仁哪还敢容他再说,给旁边的另外一个将领使了个眼色,一齐把侯声拖了出去。 曹操最终还是被安抚下来了,郁郁的坐下,眼睛扫过大帐内的群僚,戏志才等人相互对了个眼色,都没有再出来劝谏的,大帐内一片安静...... ...... 徐州。 陶谦病了。 半坐在床上,下属们都来看望他,曹操屠杀降军和百姓的消息已经传达了他的耳中,“吾有愧于徐州百姓”陶谦喃喃自语。 “明公。”治中从事糜竺开口到:“今徐州新败,曹军已攻向郯县,还望明公保重身体,早日康复,抵御曹贼之事交由我等便可!” 陶谦回答道:“今袁术在南,曹操在西,徐州危矣,不若遣使前往青州,可寻公孙、田楷之助。” “明公所言甚是,竺即修书,请田刺史将兵来助!” ...... 青州。 平原国。 田楷:“玄德,陶恭祖与将军(指公孙瓒)为盟,今受曹操举兵攻之,于战不利,遣使求援,今四下无战事,我等可往助之,玄德可有意乎?” 刘备点了点头:“备点齐人马,随刺史前往。” 田楷颔首。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简雍、赵云、田豫等人带领千于兵马南下徐州,支援陶谦。 陈志《先主传》: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陶)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 幽州。 就在徐州动荡之际,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俘虏。 ..... 任峻的运粮队终于到达了徐州,曹操军的粮草压力有了一定的缓解。和任峻一起到的还有部分新兵,用来替换战斗中受伤的士卒,受伤的士卒们将会有专门的部队保护着回去。 军师侯声被打发回寿张继续当县丞了,而薛议因战功拜别部司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侯声同为寿张来的关系,也被一同打发回去了,领寿张县尉。 伤兵营。 担心有人冒充伤兵乘机溜回去,临行之前,作为回军的部队长官,薛议还得在伤兵营巡查一圈。 薛议在前世就是个怕进医院的人,现如今到了古代的伤兵营,看着受伤的袍泽们,闻着浓郁的药味,薛议很不是滋味,“都是因为战争啊。” 这时,突然前面有一阵骚动,一个腿脚受伤的士兵挤着要过来,一走到薛议面前,就要跪下,薛议左右的士卒赶紧扶住,薛议一看,这不是在战场上摔倒在自己身旁,然后自己踢了个盾牌过去的那个士兵么?他活下来了? “杨宜受司马大恩,愿为司马效死!”这个腿部受伤的士兵大声的开口说道,声音很是激动。 附近腿脚还能走动的伤兵士卒们,闻言,都跑过来看热闹,听到是薛议战场之上,还有心给受伤的袍泽踢盾牌保命的时候,看像薛议的目光都充斥着一股赞赏和敬佩...... 杨宜一家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厨师,因为战乱,双亲不在,孑然一身,于是入了行伍,被薛议救下后,发誓要追随薛议,但是他的腿却永远的落下的伤,不能快速行进,走路一跛一跛的。 “小人自幼习得厨艺,愿为伙头军,伴将军左右!”杨宜这样说道。 于是,薛议收下了他。 ...... 返回的部队沿着泗水北上,民夫们将返回所需的粮草一袋一袋的运到舟中,恰巧,出发的前几日还下了几日大雨,河水丰盈,利用水舟之利,船队缓缓的驶向兖州。 薛议收到了张东的来信,一些简单的问候,包括张南新任贼曹的一些趣事,程老夫子的念叨等等,最后还问薛议什么时候能回来。 薛议看着其中一些趣事不觉笑了出来,自曹操屠杀彭城百姓后,薛议可是再也没有笑过。 “正好,回去请教一下程老头吧。”薛议想到,最近自己确实挺困惑的。 坐在舟中,望着船边的夕阳,薛议写了一首回信诗: 答友(原创) 佳期承君意, 清朝行楫师。 泗河秋水漫, 江坞夕阳迟。 县简容垂钓, 巷陋有佳肴。 待到回师日, 把酒与君邀。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谢谢大家的收藏支持! 第十八章 初平四年的血 (说明章节) 就在薛议返程之际,曹操率领军队进攻郯县,但由于徐州士卒上下一心,郯县未能被攻克,见郯县无法攻克后,考虑到粮草问题,曹操转而挥军进入下邳国。 下邳相笮融弃地携百姓将男女万人,马三千匹,奔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笮融却在酒宴中杀害了赵昱,纵兵大掠。 笮融传:曹公攻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先是,彭城相薛礼为陶谦所偪,屯秣陵。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大略,因载而去。过杀礼。 (小知识:‘过杀礼’这句话有问题。 按孙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薛礼于兴平二年和笮融依刘繇为同盟,则薛礼当死于兴平二年之后。按范晔后汉书陶谦传附笮融传,不记笮融杀薛礼事,唯有笮融杀赵昱及朱晧事,不知何故,抑或本无笮融杀薛礼事。) 曹操军顺泗水直奔下邳国(阙宣起事地),先后攻克取虑、睢陵、夏丘等县城,本地百姓亦惨被屠戮。 由于青州田楷、刘备的援军马上要就到达,曹操又缺粮,担心自己的后路被截断,于是在初平四年末退兵,返回兖州。 ...... 幽州。 刘虞被公孙瓒杀害。 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从合十万人以攻瓒。将行,从事代郡程绪免胄而前曰:“公孙瓒虽有过恶,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瓒必悔祸谢罪,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 虞以绪临事沮议,遂斩之以徇。 戒军士曰:“无伤馀人,杀一伯珪而已。” 时,州从事公孙纪者,瓒以同姓厚待遇之。纪知虞谋而夜告瓒。瓒时部曲放散在外,仓卒自惧不免,乃掘东城欲走。 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 虞遂大败,与官属北奔居庸县。瓒追攻之,三日城陷,遂执虞并妻、子还蓟,犹使领州文书。 会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瓒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 先坐而咒曰:“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 时,旱势炎盛,遂斩焉。传首京师,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瓒乃上训为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公孙瓒杀害刘虞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刘虞的部下,所受过恩惠的乌桓、鲜卑人都起兵攻打公孙瓒。 见此,到达徐州援助陶谦的田楷、刘备马上就又得赶回幽州援助公孙瓒。 但是陶谦一想,你们都走了,如果曹操再次兴兵来攻,怎么办? 同时,由于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已经被朝廷定义为叛逆,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备,决定在此时脱离公孙瓒。 刘备和陶谦双方一拍即合,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田楷见此,也没什么办法,公孙瓒把刘虞杀了,他也怪不得刘备,只得带领兵马返回。 陈志《先主传》: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陶)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话说就在刘备选择留下的时候,属下田豫却选择了离开。田豫的借口是母亲年老,需要自己回家照顾,刘备哭着送别田豫,说:“我只恨不能与你共同成就大事啊!” 陈志《田豫传》:(刘)备为豫州刺史,(田)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其实,刘备也不傻,所谓“母亲年老”肯定是搪塞之辞,田豫脱离刘备的实际动机,更多的是对刘备前途未卜而做出的决定。我也不能判断田豫和田楷这两位同姓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能说,田豫更倾向于效力于公孙瓒,而不是陶谦。 田豫返回幽州后,公孙瓒任命田豫为泉州县令(原文作东州,无此地名,陈景云猜测是渔阳郡的泉州县。)。 再说赵云,按照赵云别传的记载,赵云也脱离了刘备,但是具体时间不明。赵云的理由是兄长去世,而是向公孙瓒提交的辞呈,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不回,在送别之时,牵着赵云的手,依依不舍,赵云安慰刘备说:“我绝不会背叛你的恩情!” 陈志《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赵)云以兄丧,辞(公孙)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 兖州。 曹操军还定陶,与张邈相对而泣。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率领大军东讨徐州刺史陶谦,替父复仇。 曹操把家属安顿在(兖州州治)鄄城,临出发前,曹操对家人说:“如果我回不来了,你们就投靠(陈留郡太守)张邈吧!” 陈志《吕布传》:太祖(曹操)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 前九江太守陈留名士边让因曹操屠杀百姓之事多有怨言,消息传到了曹操耳中,被曹操暗中授意给杀害。 兖州的部分士人们开始对曹操不满了...... ----------------------分割线------------------------- 史书勘误: 范书《陶谦传》:初平四年,曹操击(陶)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曹)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下邳国)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在这里要说的是范书《陶谦传》这段内容不如《曹瞒传》严谨,主要有以下两处矛盾: 1.曹操无法突破陶谦防线,然后南下攻打下邳国,范书《陶谦传》在曹操“乃还”之后用“过拔”二字无视了地理方向。(图在) 2.《曹瞒传》说曹操在彭城之战屠杀数万百姓,“泗水为之不流”,范书《陶谦传》则把这个话题转移到下邳屠城时,并说百姓死亡数十万之多(扩大十倍)。 所以,这说明范晔写《陶谦传》这段文字时有错误理解、夸大解读《曹瞒传》的情况。 第十九章 立志(一) 兖州。 寿张不远处。 “前方便是寿张了,薛郎且可先离去,后会有期!”任峻骑在马上,冲着身边的薛议笑了笑说道。这里是离寿张不远了,在此和薛议分开后,他还要带领剩下的部队返回鄄城。 “都尉仁长者也,不以议年幼,等而视之,一路行来,议收获匪浅,待它时,议自当携礼以拜,望都尉切莫推辞。”薛议低头拱手道。(任峻现为骑都尉。) 一路走来,任峻不以薛议年幼,一路上和他讨论行军、运输方面的知识,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薛议在听,在学,如今分离在即,薛议也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任峻摸了摸胡子,哈哈大笑:“老夫嘴叼,薛郎可得好生准备。”说着,挥手示意部队前进,对着薛议招招手,勿送。 “听说当年任都尉力排众议,举县以投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曹操,受到曹操的赏识,还娶了曹操的妹妹,这份眼光,真是了不起。而且人也没什么架子,喜欢提携后辈,真好。”薛议立在原地,看着部队缓缓的通过,直至不见。 随即对着部下说道:“回寿张。” ...... 县舍。 拜访完程昱以后,薛议同张东等四人聚在一起。 四人相对而坐。 张东:“伯言此去徐州,可有所得?” 薛议:“然,读万里书,莫如行万里路,我等虽习兵法,不入战场,终不知己有所得。” 张东:“何解?” 薛议:“都尉于禁,能也,用兵谨慎,步步为营,事无巨细,皆系于心中,用兵之法,议实不如。”他是被打击到了,感觉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 张东笑道:“伯言何须妄自菲薄耶?于禁长我等几岁?彼其十七之时可有伯言之高位?” 薛议也笑了,说道:“善。” 这时张南也开口到:“战场之事如何?” 李敢大道:“凶险莫测,亲身为战,倘若无有军师之计,生死两知也。”说着还似有后怕的耸了耸肩膀。 张南沉默了,薛议也沉默了。 见大家兴致被打击,张东鼓舞道:“夫战,勇气也,气懦,何以战?吾等习兵法,终将用于战事,且今天下纷乱,正是吾等大展宏图之时,诸君何虑?岂不闻廉颇老矣,尚能肉十斤以示可用,今吾朝阳之年华,反不如垂垂老者?” 李敢当即点头:“孟阳所言甚是!” 薛议看着慷慨激昂的张东想到:“我们四个就数张东最有魄力,而且文武双全,如同冬日之阳,张南真是有一个好哥哥啊。” ...... 夜,大雨。 薛议独自一人拜访程立,师徒相对而坐,雨滴滴落在屋檐上,啪塔啪塔的响着。 “伯言去而复返,可有要事?”程立看着白天来拜访过,夜晚又独自一人过来拜访的薛议,估摸着薛议估计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随曹刺史战于徐州,拔广戚,战彭城,然曹使君下彭城之后,屠杀百姓,学生不忍,亦不敢言,心有所惑,请教夫子。”薛议低着头,将困惑他许久的问题问了出来。 程立点了点头,又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反问道:“伯言可知侯县丞之事乎?” 薛议:“知矣。” 程立:“以为如何?” 薛议:“侯县丞为民请命,学生不如。” 程立闻言点点头,随即定定的看着他:“伯言忠于汉室乎?” 刺啦,随着程立的询问,窗外闪电划过,将师徒二人的影子映在墙上,随即一声沉闷的雷声,哗啦啦,雨下得更大了。 薛议摇了摇头:“非也。” 程立似是早就知道他会这般回答,马上又问道:“伯言以为曹使君如何?” 薛议躬身回答:“天下英雄。” 程立:“伯言忠于曹使君乎?” 薛议一阵沉默:“....” 程立见到薛议沉默,反而点了点头,问了个很奇怪的问题:“今有一恶人,杀之,可救五人。不杀,则五人死,可杀乎?” 薛议不太明白老师怎么突然就转话题了,还是老实回答:“可杀也。” “今有一人,杀之,可救五人,不杀,则五人死,可杀乎?” 薛议沉默了很久,但最终还是缓缓的开口:“可杀之。” 程立听到这个回答,眼神一亮,问道:“今杀孟阳,可救五人,不杀,五人死,可杀乎?” 薛议沉默的更久了:“不可杀。” 程立眼神更亮了:“吾知矣。” 薛议:“请夫子赐教。” 程立:“伯言忠于何耶?” ...... 轰隆,又是一声沉闷的雷声,薛议打着伞,独自一人迎着瓢泼大雨离去。 程立坐在屋里良久没有起身,智伯走进屋来,程立看到他后,问道:“以为如何?” 智伯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说了一句仿佛不相干的话:“薛郎与他人不同矣。” 程立:“和解?” 智伯:“似老爷也。” 程立一怔。 “吾以为伯言会说‘亲友’,将主君与民等同,没想到...” ...... “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的说出‘民族’两个字?”薛议在经常去钓鱼的河边发呆,这里有一个小山洞,钓鱼时方便躲雨,此时薛议就拿着一个石头在山洞的石壁上划着。 “一定是上辈子影响的,又或许是被程老头的问题绕晕了。”薛议在石壁上用简体字轻轻地写下“亲友”,自言自语道:“这才是我现在最忠诚的吧”。 说着,又在下方写下“曹操”二字,“跟着曹老板能在乱世之中保全小命,所以...” 却又是想到了在彭城之战中被杀的俘虏士兵。 “所以...” 想起了满河的百姓。 “所以...” “哎!”一身轻叹,将“曹操”二字划了一道,在旁边写下“民族。” “我知道的呀,这个民族即将遭受的苦难,内乱不休,五胡乱华,我都知道的呀。” “啊-————!” “你说你一个臭屌丝想这么多干嘛呢!” “关心尼玛的民族!” “这么高大上,有空多想想三国,多想想接下来会有什么事吧!” “想想你他吗的怎么苟吧” “艹” 自言自语的说着,离开了山洞,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写在石壁上的字,没有擦掉...... 第二十章 兴平元年-上(说明章节) 兴平元年春。(194年) 寿张。 农地。 县丞侯声站在田埂旁,看着在农地中辛苦劳作的人民,廷掾张东陪在左右。 头发半白的侯声缓缓的开口:“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今日是也。” 张东:“东闻天子服元,二月亲耕藉田,仁政始也。” 侯声:“然曹使君志在伐徐,兖徐百姓,苦也。” 说罢,也不等张东回答,转身离开。 张东望着越显老态的侯县丞,沉默了。 ... 酒舍。 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在此闲谈。 薛议和李敢(军功升为都伯)坐在一张桌前,听着商客们谈论着。 只听得有人说道:“长安最近可不太平。” 马上有人问到:“何事?” “征西将军马腾与刘范、种劭等谋诛李傕,凉州韩遂亦来助战,两军大战于长平观,马腾、韩遂不敌,种劭、刘范战死,听闻刘范的弟弟,益州牧刘焉的次子刘诞也被诛杀,李傕这是要和益州完全决裂啊” “听闻益州牧刘焉有遣兵助马腾?” “然也,可惜长子、次子皆死,刘益州后继无人了。” “刘益州雄踞巴蜀,未可知也。” “听说河北最近也有战事?” “嗯,幽州牧刘虞死于公孙瓒之手,幽州诸郡震动,鲜于辅率军南下迎刘幽州之子刘和同袁绍、乌桓、鲜卑众部同讨公孙瓒,公孙瓒大势已去矣。” “刘幽州勤政爱民,公孙瓒死有余辜!”当即有人愤怒的发声。 “慎言、慎言!喝酒、喝酒...”旁边的同伴左右看了一眼,马上劝下激动的同伴... “天下战乱不休啊”薛议想到。 ...... 扬州。 朝廷任命在扬州避难的刘繇为扬州刺史。 由于原来的州治寿春被袁术占据,袁术接待了刘繇,使丹阳太守吴景、丹阳都尉孙贲迎刘繇渡江到曲阿。(曲阿,吴郡。也有监控刘繇的意思。太史慈在此时投奔刘繇。) 刘繇到了曲阿后,招兵买马,又将袁术所置的吴景等人赶到江北去了,遣樊能、张英驻兵江南,与袁术划江而治。 (三国志孙贲传: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为扬州刺史刘繇所迫逐,因将士众还住历阳。九江郡的历阳) 刘繇与袁术对立,导致丹阳得而复失,于是袁术只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并以周尚为丹阳太守,保障后勤,继续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率领孙贲等人进攻刘繇。 ...... 益州。 益州牧刘焉徙治成都。 结果长子兵败身死,次子,被李傕诛杀。刘焉痛失二子,又感祅灾,疽发背卒。(而天火烧焉车乘荡尽,延及民家。) 州帐下司马赵韪、治中从事王商等贪璋温仁,共表代父。以刘璋为益州牧。 (刘焉死后,继任的本应是三子刘瑁,但州帐下司马赵韪等人认为四子刘璋做益州牧更利于自己掌权,于是一同上表让刘璋替代亡父担任益州牧。) 长安朝廷派颍川人扈瑁代替刘焉,从汉中入益州。扈瑁与荆州别驾刘阖策反刘璋部将沈弥、娄发与甘宁(即吴将甘兴霸),共同攻击刘璋。他们被刘璋打败后逃入荆州。刘璋遂命令赵韪攻打荆州,军屯朐忍。 ...... 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军经过休整之后,再次启动讨伐徐州的战事。 这次,薛议没有被征召,而是协守寿张。 这次曹操没有再从亢父县进军,而是改从(兖州)泰山郡进入(徐州)琅琊国。这大概是曹操想亲自前往父亲遇难地点寻找线索,或者是兵行诡道,出其不意(陶谦安排刘备驻守小沛,就是为了抵挡曹操从东海、彭城国进军。)。 曹操此举也让泰山郡太守应劭始料未及,应劭对曹操去年在徐州大开杀戮有所耳闻,更自知未能及时接应曹嵩导致灭门惨案发生,于是应劭畏惧曹操会拿自己问罪,便弃官北投(冀州)袁绍去了。 (故范书《应劭传》将此事载于兴平元年,以致后人误解曹嵩死于一伐之后。)。 曹操便任命从事薛悌(薛议的兄长)接任泰山郡太守,薛悌又征辟本地名士高堂隆为督邮,高堂隆后来成了曹操孙子曹叡的老师,这是后话。 陈志《陈矫传》裴注引《魏晋世语》:(薛)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兖州从事为泰山太守。 陈志《高堂隆传》: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 在泰山郡还有一个本地名士,他就是故河内郡太守王匡。 自从初平元年(190年)冬,王匡在孟津为董卓所击败后,他便与袁绍决裂返乡。王匡在泰山郡又招募了数千人的军队,准备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因为王匡曾经为了表示反董决心,杀害前来劝降的妹夫胡母班,胡母氏家族的人对王匡这种行为恨之入骨,趁着曹操进入泰山郡后,联合曹操,一同讨伐王匡,将其诛杀。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谢承《后汉书》:其年(190年)(王匡)为(董)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 (曹操杀王匡、杀边让等名士也是导致兖州士人叛变的原因之一。) 随后,曹操对泰山郡的费县、华县也进行复仇性攻击(曹嵩死于费、华县之间,且臧霸为华县人),再进入徐州琅琊国境内,攻克即丘、开阳两县。 泰山郡、琅琊国都是臧霸等人染指的地区,这帮悍匪也无法抵挡曹操军的凶猛攻势,陶谦派出徐州军前来增援,曹操让曹仁领骑兵迎战,自己率军北上攻打莒县。 陈志《武帝纪》:(兴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 陈志《曹仁传》:(曹仁)从攻费、华、即墨(当作“即丘”)、开阳,(陶)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 《名胜志》:曹公城莒州南七十二里,魏太祖征陶谦拔五城,略地东海,筑以戍守。今谓之“五花营”。 曹仁击败陶谦援军后,又与曹操军主力汇合,南下东海国,攻打陶谦据守的郯县(州治所在)。 陶谦部将曹豹率丹杨军(陶谦为扬州丹杨郡人)与刘备的军队(刘备从小沛回援郯县)在郯县东列阵待命,以期阻挡曹操军的攻势。 即便如此,可能是徐州军士气低迷,一场激战后,徐州军溃不成军,败退回城。 曹操军无法攻克防守严备的郯县,便绕过西进,攻克了襄贲县。不用多说,这一路来,曹操军自然又是大开杀戒。 自此,陶谦见即便有刘备的援军亦难取一胜,心胆俱裂,甚至都想到了弃官回乡(扬州丹杨郡)避难。 陈志《武帝纪》:(曹操)还过郯,(陶)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陈志《陶谦传》:兴平元年,(曹操)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陶)谦恐,欲走归丹杨。 曹操在二伐时,又对泰山郡、琅琊国、东海国三地进行扫荡,所造成的后果,陈寿只用一句“所过多所残戮”概括了。所以说,史书上一些轻描淡写的几个字的背后,经常是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和家破人亡。 最后是统计的是约在此时,迁徙至江东的徐州人。 徐奕:琅琊国东莞县人。徐奕本年避难江东,投奔刘繇;后来孙策得了江东,想要征召他为下属,他却偷偷逃回徐州;建安年间,他又成了曹操的幕僚。 陈志《徐奕传》:徐奕字季才,东莞人也,避难江东。 诸葛玄、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琅琊国阳都县人。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扬州豫章郡太守,带着从子诸葛亮和诸葛均前往豫章郡上任;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诸葛均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瑾则直接从家乡去了江东。 陈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陈志《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 张昭:彭城国人。张昭年轻时便与赵昱、王朗齐名,同为徐州名士,陶谦至徐州后,征辟赵昱、王朗为向下属,唯独张昭是拒绝出仕;张昭入江东后为孙策所重用。 陈志《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张)昭皆南渡江。 张纮:广陵郡人。张纮入江东后,与张昭同为孙策所用。 陈志《张纮传》: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 袁迪:广陵郡人。袁迪与陆瑁(陆逊之弟)关系不错,大概是投奔陆瑁去了。同样的,因为友情,陈留人濮阳逸也去了江东。 陈志《陆瑁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袁)迪与张纮等俱过江。 陈志《濮阳兴传》:(濮阳兴)父(濮阳)逸,汉末避乱江东,官至长沙太守。 吕岱:广陵郡海陵县人。吕岱时为县吏,也因为躲避战乱而南渡。 陈志《吕岱传》: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 -----------------------------------分割线------------------------------- 曹操两伐徐州,虽然事出有因,但是屠戮无辜百姓也是事实,后世史家对此都是持批评态度。 1.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陶)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2.康发祥曰:承祚(陈寿)《魏志》每多回护,此言“多所残戮”,直笔也。 3.何焯曰:(曹操)以报仇兴师,实志在并兼,所过杀戮,所以不能定徐。 4.韩菼曰:兖州甫定,遽行忿兵,几失根本,(曹)操之不危,幸矣。 第二十一章 人心向背 兖州。 陈留郡。 就在曹操讨伐徐州之际。 陈留太守张邈迎来了一位客人。 太守府。 “公台不在东郡筹备粮草,反而孤身来到陈留见邈,必有要事,邈洗耳恭听。”两人相对而坐,张邈也没摆什么架子,他虽为一郡太守,和同为兖州名士的陈宫关系还是很好的,于是很随意的问道。 “张府君近来可安好?”陈宫还是没有进入正题。 “公台莫非不信任邈?”张邈故作生气,陈宫的态度反而表明事情可能不一般。 “听闻张府君与吕奉先吕将军常有书信往来?”短暂的沉默后,陈宫还是抛出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然也,吕将军天下英雄,为汉室除董,邈神往之,故常有书信相交结,左右皆知,公台何意耶?”张邈发觉陈宫要说的事情可能和吕布有关了。 “敢问张府君,今曹兖州兴起战事,二伐徐州,至兖州疲敝,民生怨道,徐州百姓见屠,兖州士人多怨,府君可知耶?”陈宫轻轻地说出了令张邈震惊的话语,陈宫对曹操有二心了。 “邈不知也。”张邈不想接这话。 陈宫趁热打铁,“张府君可知故九江太守边让事乎?” 张邈沉默。良久说出一句话:“昔袁绍使孟德杀我,孟德不曾负我。” 陈宫点了点头,似是很有感触的说道:“去年曹将军平定兖州黄巾之时,吾等皆以为兖州迎明主也。” 张邈不答。 陈宫自顾自的说道:“何曾想又是董仲颖之辈乎?” 张邈还是不答。 “宫闻昔年曹兖州起兵于陈留,受府君之节制,今反为府君之上。” 张邈搭在大腿的双手紧到了一起。 “孟德伐徐,曾以家室托之,不可背也。” 陈宫高声反问道:“君不闻泰山王公节(王匡)之事乎!今日之府君,当同昔日之府君,今日之曹操,可称昨日之曹操乎?” (上章细说了王匡死因,没仔细看的过去复习一下。) “公台...”张邈动摇了。 陈宫俯身一拜,双手撑到地上,“昔年张府君兄弟共起义兵,为汉室兴兵讨董,宫深往之,今兖州黎民困于水火,徐州百姓血流成河,皆曹孟德一人之私怨也!望府君怜我兖州,拯黎民于水火,救百姓于兵戈,宫愿为前驱,虽死无怨!” “公台...”张邈动容了,“且起。” “府君!”陈宫。 张邈:“从长计议,且待我书与吕将军。” “宫且为兖州百姓谢府君之恩!”陈宫在拜。 ...... 徐州。 徐州牧陶谦对糜竺说道:“今徐州之乱,我之过错也。援军新败,今何人可以救徐州耶?” 糜竺也是沉默,曹操已经杀得徐州人胆寒了... ...... 河内。 吕布收到了张邈、陈宫等人的联名书信,信中共表吕布为兖州牧,希望吕布带兵进入兖州,将曹操驱逐出兖州。 吕布接到书信后很是高兴,当即点齐人马,还同张杨借了点兵,从河内直往陈留。 吕布对着送别的张杨说道:“稚叔,布此去兖州,若得之,当与稚叔联合,互为犄角,待他日共迎天子。” 张杨端出一碗酒,递给吕布:“奉先此去,不知何日再能相见,且饮此酒,壮我并州男儿之雄风!” 吕布接过,一饮而尽,大声道:“布定不坠我并州铁骑之风!” ..... 扬州。 袁术以孙香为汝南太守,以陈纪为九江太守,以袁嗣为陈相,以舒绍为沛相对抗陈珪。(图在书友圈。) 孙策围陆康于庐江。 ...... 兖州。 寿张县。 农地,有老农反映今年的虫比往年多,而且县中的青壮多被曹操征走讨伐徐州,劳动力不足,老农担心农田发生虫害,希望县令程昱能出面组织人马清虫。 于是程立组织县中百姓一起除虫,连薛议的部队都也叫上了,此时,县丞侯声与薛议等在一旁的田埂上观看。 侯声:“听闻曹使君东出琅琊,又是大开杀戒。”语气中透露着浓浓的不满。 薛议知道侯县丞是一心为民,而自己是由于受到前世的教育影响,对曹操的行为同样非常反感。但,他却不敢直白的说出来。 只能利用前人的话语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侯声闻言,眼前一亮:“伯言年少,竟有如此远识,后生可畏。” 薛议:“前人之言,议有感而叹。” 侯声:“不知何处先贤?” 薛议:“昔年濮阳渡口兵家老者言之。” 侯声“恨不能相见!” ...... 张南的贼曹最终还是被程立给换下来了,抓贼不擅长,就去种田吧,换成了田曹,不会?没关系,你张家多的是老农,出人就行。 今天是张南的生日。 小胖子十六了。 张南的字早就取好了,仲阳,就等这次回家受冠礼了。 酒舍。 大家相聚于此,相对于张南以前的偷偷摸摸,这次是光明正大的来酒舍喝酒。 张东:“二弟今日及冠,诸君不醉不归!”说着眼神瞟了瞟薛议。 薛议因为担心自己喝醉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之语,所以每次喝酒都非常克制,早就引起了的大家的不满,这次利用张南的生日,大家决定灌倒他。 李敢:“咳,今日仲阳生辰,但吾等有事在身,不可多饮,可用米酒代之,伯言以为如何?”说完一副我为你好的样子对着薛议说道。 薛议自然满口答应。 他却是没注意李敢与张东、张南的眼神交流。 “汉代米酒的味道喝起来甜甜的,是加了糖吗?感觉和甜酒差不多啊。”薛议喝了一点想到,“子进推荐的还不错。” “再来一碗!” 薛议万万没想到到这酒后劲如此之大,不多时,整个人就有点蒙了。 一边喊着:“上酒!再来一碗!” 同时还拿起筷子,敲着桌子,一边高歌:“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众人大声喝彩:“善!大善!当浮一大白!” 言毕,同时举碗,一饮而尽。 喝完,想听听薛议的下文,却发现,薛议直接倒桌底下了...... 第二十二章 一诺千金薛伯言 “头好痛哇,这酒有毒...”薛议躺在床上,挣扎了半天,才从床上起来... 阳光刺得眼睛微微眯起,“已经中午了?” 口干舌燥的薛议决定先找点水喝,“昨天那帮家伙坑我,我没有胡言乱语吧?” “脑子还是不太清醒,再睡会吧。” ... 傍晚,月出于东山之上,薛议才从房间出来。 刚出门,就碰见了智伯。 “长者,早。”薛议礼貌性的问好。 智伯抬起头,看了看天空中那轮弯弯的新月... 薛议这才意识到现在已经晚上了:“...” “薛郎,且去县舍,家主有事相召。” “长者可知是何事?”薛议问道。 “听闻是鄄城送来的书信。”智伯回答。 “鄄城?”薛议想了想,“现如今曹军大本营就在鄄城,曹操东征徐州未归,应该不是曹操的指令,会是谁呢?现如今鄄城以荀彧为首,会是荀彧的书信吗?” 边想边往县舍走去... 寿张县的夜晚宵禁时间为晚上8点之后,现在还是有蛮多行人在路上行走,或是二三成群的在谈天说地。 薛议走在路上,发现路上不时有人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薛议很是奇怪,问左右,“为何百姓皆如此对我?何故?” 左右回答:“薛郎昨日于酒舍饮酒高歌‘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游侠争相传唱,昨日薛郎已醉,今日白昼欲访薛郎者不知凡几,恨不能同薛郎共饮!” 说着还眼睛亮亮的看着薛议,一脸崇拜的样子。 薛议懵了。 汉代尚游侠风气,少年时期的飞鹰走狗,王侯百姓雅俗共赏,薛议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少年游侠们的心声? 现在薛议说的这句话,随着游侠们的传颂,说不定正以一种波浪似的散播方式,从小小的寿张,传向兖州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 “前方可是‘一诺千金’薛伯言?” 薛议面前,三五成群的一看就是游侠儿的人问道,这已经是今晚的第三波人了。 慕名而来的游侠们,总是这么‘热情’,像看猴一样,从头到尾将薛议看了个遍,然后便是通报自己姓名,籍贯,然后便是“后会有期”“愿相结交”之类的... 一朝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感觉? 反正薛议算是领略到了,在动物园被人围观的感觉。于是马上加快脚步,赶往县舍。 ...... 程立坐在上首,看着下方的学生、下属们说道:“鄄城急令,吕布已领军入兖州陈留,恐其有变,荀司马召我等领兵回援鄄城。” 坐在下首的张东问道:“陈留并无战事,荀司马何以知吕布入陈留?” 程立回答:“信中言明,陈留太守张邈使刘翊告荀司马‘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ji)供其军食。’荀司马恐其有诈,连夜使信使加急往濮阳,寿张等县。告知我等,令我等速援。” “如此,张府君岂不是?”李敢很是吃惊,“张府君同曹使君生死相托,何以?”他没有把‘叛乱’两个字说出来,但是大家都懂。 程立:“许是意外,情形犹未可知也。” 薛议问道:“那我等当如何?” 薛议突然一下子想起来,这是历史上吕布入兖州同曹操进行的“兖州争夺战”了。 程立看着薛议:“伯言、子进可点齐本部兵马,随我前往鄄城,孟阳、仲阳可往范县召集族人。吕奉先来者不善,张府君立意未知,鄄城不容有失。” “诺!” ... “我记得三国里面好像陈宫也参与了叛变吧?但是他不是应该是在离开曹操后叛变的吗?他现在应该还是在东郡当着他的杂号将军吧?他在这件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薛议根据以往的记忆回想着... ...... 早些时日。 兖州。 陈留。 “公台,吕将军将至,其余人等可曾联络好了?”张邈问陈宫。 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皆已响应,将军徐翕(xi)、毛晖(hui)业已书信相结,只待吕将军一至,便可发声,届时兖州之境皆相背曹,兖州无忧也。” 张邈:“善,待吕将军至陈留,我可使刘翊出鄄城,以伐陶谦为名替吕将军讨要粮草探虚实,若得鄄城,孟德诸军家小在手,其军自溃。” 陈宫点了点头,问道:“若鄄城相疑,固城自守当何如?” 张邈:“公台可有良计?” 陈宫:“窃以为鄄城为先,若不下,可夺地于东郡濮阳,濮阳军资重镇,粮秣辎重聚在,夺之可解吕将军粮草之忧,东郡太守夏侯惇不值一提,吕将军久经沙场,战必胜之。” 张邈:“善。若吕将军大军来时,鄄城固守,当行此计。” 陈宫点了点头;“今大事将近,宫可先回东郡,待吕将军至东郡,宫可为内应。若鄄城固守,可先下濮阳,宫自轻骑渡河,直下仓亭,东阿易手,反掌之间,鄄城孤城,难以为继。速定则无忧!” 张邈:“公台之谋,良、平之策也。” ... 吕布大军到达了陈留,在张邈等人的配合下,大军直接从陈留境内,直扑鄄城。 同时张邈使刘翊出使鄄城,以帮助曹操讨伐陶谦为名,说明吕布军来意,并希望鄄城提供粮草给吕布军。 荀彧识破了刘翊的说词,知晓张邈可能发生了变故,勒兵设备,固守鄄城。 同时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使夏侯惇将兵来援。 召寿张令程立、寿张尉薛议领兵回援鄄城。 《世说新语》:薛议年十八,为寿张县尉,作《少年游》,言“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游侠争往见之,名噪一时。 --------------------------------分割线----------------------------------------- 小知识: 文中许汜、王楷:拜从事中郎。这两人的事迹难以考证,许汜是个名士,最后出场是在荆州刘表处;王楷最后的记载是出现在吕布败亡之时(建安三年末,198年)。 陈志《臧霸传》: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 陈志《张邈传》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ps:谢谢大家推荐票、收藏的支持,非常感谢。 第二十三章 吕张之乱 兖州。 陈留郡。 张邈对左右说道:“今群县皆应,东郡守将陈宫,济阴郡太守吴资,合吾之陈留皆举兵备战。兖州余下郡县如何?” 左右答:“山阳郡,自太守袁遗往走扬州,暂无郡守,曹操伐徐,士民皆怨,吾等举兵伐曹,山阳应为中立之态。”(袁遗受袁绍指派前往扬州同袁术争夺扬州,兵败身死。) “任城国,自国相战死,亦无新任国相到任,应为中立之态。”(老国相郑遂战死,新任国相荀攸不想来。) “东平国,国相沐宠新丧,亦无国相赴任,应为中立。”(献帝前,有国相沐宠。沐宠,氏族略、容斋五笔引风俗通记载) “泰山郡,太守应劭新奔袁绍,新任郡守薛悌尚在鄄县,未赴任,曹操势力难以遍及,窃以为泰山余下之人应为中立。” “济北国,国相鲍信,曹操恩主也,然鲍信战死沙场,其故吏将军王朗镇守济北国,当为曹军援。”(推荐于禁给曹操的将军王朗,不是王司徒。) 张邈看着地图,点了点头,“今我等与曹操争兖州,若我等胜,余下群县自会相附。” ... 东郡。 濮阳。 太守夏侯惇收到鄄城主事荀彧的书信,“恐陈留有变,吕布来意未可知也,愿将军速定鄄城。”(夏侯惇此时还是折冲校尉。) 接到书信后,夏侯惇当即问陈宫:“荀司马言吕布来意未知,陈留有变,欲调诸县以固守,待孟德回军。陈将军以为如何?” 陈宫也是一脸严肃,“吕布军行陈留,其行迹可疑,未尝闻曹使君有求于吕布,恐其不善,然大军诸将家眷皆在鄄城,鄄城不容有失,窃以为府君可领轻兵前往,救援鄄城。” 夏侯惇:“然濮阳军资重镇,亦不可失也。” 陈宫郑重的说道:“府君且安心,宫自领兵屯守濮阳,以濮阳之固,若吕布举兵来犯,宫能自守以待府君援军。” 夏侯惇:“善。” 当即率领轻兵前往鄄城。 ... 鄄城外。 高顺:“君侯,城中戒备森严,未易取也。不若以陈公台之计,先下濮阳,得濮阳,方有我等容身之所。” 吕布:“可,陈宫为濮阳守将,就依陈宫之计。” 于是吕布军从鄄城方向行往濮阳。 是夜。 前往鄄城方向的夏侯惇与行往濮阳的吕布军相遇,双方都不念战,触之即走。 部下对着夏侯惇说道:“府君,吕布军来者不善,濮阳恐有危。” 夏侯惇:“濮阳有陈公台镇守,当无恙,先回鄄城,以定军心。” ... 濮阳守将陈宫开城迎吕布入城,吕布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濮阳,终于在乱世之中有了自己的基本盘。 陈宫:“君侯新入濮阳,众望所归,宫愿为前驱,领兵渡河,直下仓亭,下东阿,孤鄄城,将军使众破范县,则曹军无能为也。” 吕布笑道:“公台有此良计,何愁大事不成?” 于是让陈宫率领千余骑兵北上渡河,走河北之境绕击东阿,派遣汎嶷(yi)将兵取范县。 吕布入兖州,兖州举郡皆叛,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吴资皆举郡而叛,余者心有所虑,作壁上观。 ...... 鄄城。 夏侯惇到达郡城,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大家担心他是吕布同谋,都非常惧怕。 郭贡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去见他。 夏侯惇等人劝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荀彧回答:“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郭贡见荀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这段史料的记载没有任何语言记载,也不知道当时荀令君对郭贡说了什么才使郭贡退兵,非常可惜。) 同时,程立、薛议等人快马加鞭,带领千余人的部队赶到了鄄城。 (部队主要由程家、薛家、张家三家的人组成,算是私军性质,由别部司马薛议统领,李敢为副。) 就在陈宫率军投降后,鄄城军心不稳,人心思动,荀彧、夏侯惇当机立断,诛杀为首者,现如今,城内都是坚定的保曹派。 荀彧开门的见山的对程立说道:“现如今情势危及,陈宫叛之,濮阳已入吕布之手。曹使君未归,今兖州反,唯有鄄县、东阿、范县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 说完又对薛议说道:“君出身东阿,县之大族也,君兄薛悌亦为曹使君从事,可共往之。” 这是薛议第一次见到荀彧,而立之年的他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此刻却显得非常的急切。 程立点了点头:“吾知矣,事有缓急,当前之势,刻不容缓,老夫与孝威、伯言即可前往。”(薛悌,字孝威。) 荀彧施了一礼,拱手道:“我军之存亡,全托长者!” 程立也是郑重的回了一礼:“老夫必不负令君所托!” -----------------------------------分割线-------------------------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夏侯惇被吕布手下绑架。 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当时夏侯惇还是折冲校尉,不是大将军哦) 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 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 (故事虽然假的很,但是这是有前科的,当年曹操的老恩主,乔玄的儿子就被绑架,然后乔玄也是行使这一方案,结果儿子和绑匪都死了。) ps: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推荐票支持!非常感谢小伙伴们! 第二十四章 临危受命全三县 兖州。 东郡。 范县。 张南:“兄长,汎嶷领军,已在县外,靳县令态度未明,我等可否...” 张东摇了摇头:“范县我张氏一门独大,靳县令若有反意,吾等顷刻便知,勿忧。” 张南点了点头,望向了鄄城反向,“援军应该快过来了吧。” ... 范县西南十余里。 薛悌:“斥候来报,汎嶷军已在县外。” 程立摸了摸胡子,说道:“吾等率军进入,恐为所察,不若舍兵,轻身入城,说县令靳允,诱汎嶷入城,斩之可定也。” 薛议问道:“若靳允反之,为之奈何?” 程立自信的说道:“且凭老夫口舌之利,此事可成。” 薛议咧了咧嘴:“...,程老头你这么自信吗” 但还是张口问道:“千余士卒何往?” 程立:“闻陈宫已率骑兵渡河,东阿令枣祗曹使君故吏,必不会叛,其必下东阿,合汎嶷之势破范县,孤鄄城。” 说着看着薛议:“欲破东阿,必走仓亭津。伯言可领骑兵速去仓亭津,绝其渡,待我等破汎嶷,率军回援东阿。” 薛议点了点,“陈宫率军前往东阿是从吕布军的降卒口中问出的,当不会有假,现在自己就是和陈宫拼时间了。” 对着程立和兄长拱了拱手,率领百余骑兵,直奔仓亭津。 ...... 徐州。 曹操听闻兖州变故,即刻回军。 别驾从事毕谌正跟随曹操出征,他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子均被张邈软禁,曹操对毕谌说:“你的母亲在张邈那边,你可以离我而去吧!” 毕谌闻言,赶紧磕头表示自己绝无二心,曹操感动流泪,扶起毕谌,向其致谢。 不料,毕谌转身出门后就偷偷逃走投奔张邈去了! (陈志《武帝纪》:初,公(曹操)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曹操又想到自己举荐的孝廉魏种是个人才,感慨道:“看来(在兖州人中)只有魏种不会离我而去了!” 结果,很快有人报告:魏种也跑了! 曹操气的赌咒道:“好你个魏种!有本事你往南跑到越地,往北跑到胡地,我才饶过你!” (陈志《武帝纪》:初,公(曹操)举(魏)种孝廉。 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曹操在徐州回归途中,士人多叛,可见一斑。 ... 是夜。 程立悄悄的进入了范县。 与县令靳允在县舍中会面。 程立用早就想好的说辞说道:“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 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 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靳允泪流满面的说道:“必不敢有二心!” 于是靳允假意投降,诱使汎嶷进城,然后伏兵刺杀汎嶷,归兵勒守。 吕布军将军被杀,群龙无首之下,程立当即立断命令靳允出击,同时派人出城通知薛悌率领城外的部队增援,而敌军很快便在县外薛悌率领的部队和程立出击的部队两面夹击之下溃败,逃亡。 ..... 东阿。 仓亭津。 战事尚未波及到此,仓亭津来来往往的船只依旧如往昔的记忆中一般模样。 “总算到了。” 薛议看着眼前的渡口,还偶有船只驶来,想必陈宫和他的部队还未到达。 当即对左右的士卒吩咐道:“可言战事将近,出钱将百姓船只调来南岸,勿使北岸留有船只。不愿者,可使船只远离仓亭津。不从者,驱之。纵不可绝,亦不可多留!” 左右:“诺!” 薛议看着空旷的渡口,若从江面观察,自家的动向一览无余,这么点兵,若是对面看到,估计会直接强行渡河,不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 李敢说道:“伯言,我军兵少,若敌军来犯,恐难绝之。” 薛议点了点头,回答道:“兵法有云,众者莫犯,今可使士卒多备幡旗,立于岸边,敌军困顿,必不敢来攻。” 李敢:“伯言此计甚妙!” 于是下令,令士卒多取帆布,制成旌旗,布于岸边。 ... 数日后。 陈宫的部队也来到了仓亭津北岸,但是船只都被薛议提前调到南岸去了,好不容易才找到几条船。 派人渡河时又发现,对面岸边布满了曹军的旌旗,显然是有人在防守,士兵们还发现“曹营”中不时还有骑兵进出。于是将情况汇报给了陈宫。 “曹孟德出征徐州,士卒多被征,何以东阿有别部驻守?”陈宫喃喃自语。 斥候还怕陈宫不信,补充道:“然,亦有骑兵进出于营。” 陈宫点了点头,既然仓亭津已经被曹军占领,自己渡河要冒着被半渡而击的风险,对面曹营不知虚实,只能先等等了,多弄点船只再另做打算了。 三国志薛议传:昱又遣薛议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赵一清曰:《水经·河水注·漯水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 《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 《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 《一统志》:仓亭津在山东曹州府范县东北,古大河济渡处。 ---------------------分割线------------------- 小知识:就亲人(父母)被抓,该不该弃主君而去,说说看法。 昔王陵母为项羽所拘,母以高祖必得天下,因自杀以固陵志。 (《汉书·王陵传》: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遂伏剑而死。) 明心无所系,然后可得成事人尽死之节。卫公子开方仕齐,积年不归,管仲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以为相。 《韩非子》:管仲曰:“愿君远卫公子开方。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吕氏春秋》:齐桓公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 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允宜先救至亲。 举例:徐庶母为曹公所得,刘备乃遣庶归,欲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 ps:其实签约早就挂了,感激小伙们的推荐票支持,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 第二十五章 奋不顾身存一城(一) 兖州。 东郡。 东武阳。 “斥候已查明,渡口南岸不过是虚张声势之辈,吾等皆为所欺也。” 副将禀告陈宫,现如今渡口那么的情况已经被完全摸清了,就是百余骑兵在那里虚张声势,估计部队一渡河,就会吓的落荒而逃的那种。 陈宫也是黑着一张脸,耽误这么久时间,东阿县城估计已经做好了万全的防御准备,若再早一点发现,甚至当时就立马下令渡河... 陈宫摇了摇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后悔亦是无用,现如今要面对的就是已然做好防御准备的东阿县了,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是自己直接进攻还是等待吕布的援军... 自己所部多为骑兵,还是在等等吧,陈宫如是想到。 ... 东阿县。 程立率领着九百余人的部队到达了东阿。 东阿令枣祗正在带领百姓夯实城墙。 薛议发现古代的城墙制作挺简单的,先是用根大木作为基础,然后在大木的两边垫上石块,铺大约2米宽,高2米左右,然后继续开始往上填土,填成梯形平台的样子,高3米,上部宽2米,下部宽5米。 再然后,将泥土夯实,继续添加石块,这时,所选用的石块就是大型的石头了。肩挑手抗,利用麻绳一样的工具,慢慢的挪到土方边上,一点一点的往外垒,垒到差不多高5米,上部宽3米,下部宽8米左右,基础就算完成了。 最后就是往石块的缝隙中填土,同时浇上米浆等物质,使其凝固,同时在上部砌上女墙,这样简易的城墙就算完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城墙根本就不耐风雨,雨一下,就可能被吹走外层的附着物,将内部的岩石裸露出来。 不过,临时用来防御还是挺牢靠的。 薛议就站在新修的城墙上远望。 敌人可能随时会从西北方出现,而我们的援军,曹操的部队不知道何时才能从东边归来... 东阿令枣祗看着城墙上的薛议,对着程立说道:“‘一诺千金’薛伯言,程公教了一个好弟子啊!” 程立摸了摸胡子,不做声色的说道:“年少轻狂,还需磨砺!” 枣祗闻言大笑:“善!” 随即收敛了笑容,略带严肃的问道:“听闻,吕布军以越过鄄城,直扑东阿?” 程立闻言也是点点头:“据斥候所报,已至秦亭。” 枣祗闻言一震,“如此之快?和人统领?” 程立:“吕布部将郝萌。” ... 东郡。 秦亭。 郝萌率领的部队已经到达了秦亭。 军营内,部将曹性问道:“将军,汎(fàn)嶷(yi)军败范县,陈宫受阻仓亭,东阿已固,范县亦是如此,我等先下何处?” 郝萌身着一身战甲,盯着地图说道:“东阿县西有渡口,得之我军粮草辎重尽可沿江而下,后顾无忧也,再者,陈公台兵在北岸,我军可先夺渡口,与陈将军合兵一处,共进东阿。”(他不知道渡口是疑兵的消息已经被陈宫掌握了,还以为渡口有支曹军部队。) 曹性试探着问道:“范县?” 郝萌轻轻地摇了摇头:“东阿不下,范县据之无益,据之反受其围,粮草不得至,若曹操回师,我等如笼中之鸟,可乎?” 曹性抱手到:“将军英明!” ... 范县。 张南对着哥哥张南说道:“大兄,敌军未至范县,直取东阿去了。” 张东“嗯”了一声,对他说道:“我欲领兵前去支援东阿,二弟同族人守好范县,父亲有恙在身,照顾好父亲。” 张南点点头:“大兄此去,万万小心!” 张东:“二弟无须担心,我自晓得。” 于是在探明郝萌部动向后,张东带着两百余人支援东阿。 ... 仓亭津。 得到郝萌的书信,陈宫已经率领部下渡河。 陈宫问左右:“郝将军已至何处?” 左右答:“离东阿不足十五里。” 陈宫闻言点了点头:“进军!我军可与郝将军汇合,共图东阿!” 左右:“诺!” ... 夜。 东阿城外。 郝萌军已立下营帐。 站在城墙上,望着敌营的篝火,程立问道:“敌军有多少人马?” 斥候:“约莫八千余人。” “我军部曲合孟阳之援军,士卒共一千三百余人,战时百姓可用千余人。” 程立点了点头,对着枣祗说道:“敌军这阵势,不会给我等太多时间,发放兵器,即刻备战。” 枣祗闻言,当即命令下属将兵器和口粮发给士卒,明日,说不定就是血战了。 子夜。 突然一阵喊杀声,惊动了城上的守军,黑暗中射来几根弓箭,又忽然亮起一些火把,似是部队压进,城墙上的一些士卒见此,当即回射,箭矢末入黑暗中,不见踪迹... 敌方刚才亮起的火把又熄灭了... 薛议绷着一根筋看着,想必在城墙上的士卒们,都在观望,可良久,黑暗中再无一丝动静... 约莫过了1个时辰,又是一阵喊杀声,这次还伴随着鼓声,薛议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待在城墙上,看见对面又亮起了一些火把,摇摇曳曳,好一会还是不见动静... “这是!疲军之计!”薛议反应过来了,“这是阳谋啊!可恶!” 虽然知晓对面的是什么法子,但是还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万一对面真的扑了上来?发起了进攻呢? 只能无奈的一遍又一遍的被惊醒,直至凌晨。 “呜---呜---呜----”随着边角声响起,敌军大军压进,分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进攻。 大军立定,却没有立马进攻,只是摆出各种攻城器械,简易的云梯,装填土的器具等,就在弓箭射程范围外,来来回回的忙绿着。 “这是要引我们出去进攻?”薛议想到,这次他单独镇守西北方,身边也没人可供参谋,一切都是他自己判断。 “不行,如果是敌军的诱敌之策,我带兵出城正中对方下怀,不值得冒这个险。” 薛议望了望左右的士卒们,基本都没休息好,眼角还浮现着黑眼圈。 “不能妄动,稳住。”薛议握紧了手中的剑,对着自己说道。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收藏支持,谢谢大家~ 第二十六章 奋不顾身存一城(二) 薛议脑中的弦紧绷着,“不能妄动”,心脏扑通的飞快,血液崩腾着涌向大脑,“冷静、思索。” “对方虽然在准备攻城器械,但是有威胁的装备并没有,多是简单的梯子,推车之内的,也没有能对城门构成威胁的冲车,城门无忧,那么他们只能通过进攻城墙,对,只能攻击城墙。” “攻击城墙所要付出的代价可比野战要多得多,那么,可以确认他们就是在诱使我方进攻了,现如今,我方只要稳住军心,坚守城墙,;利用城中百姓的配合,各种滚石之内的器具还是齐备的,若敌方伤亡太大,必然不会强行进军。” “而且,而且他们八千军士,可战之兵最多不过五千,还要分成两部分进攻我们,虽然我方的兵力也被分散,但是对于进攻方来说,影响更大才是。” 薛议冷静的分析敌我事态,“对面八成是在诱敌,自己稳住军心,枕戈待旦,士兵们只要牢牢守住城墙,对面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守好便是!” ... 郝萌军。 “将军,敌军未有动静,怕是要死守不出了。”副将对着郝萌说道。 郝萌看着城墙上的曹军士卒,眼睛微微眯了眯,对着下方的部下们说道:“无妨,城中守将胆小如鼠,又有何惧?” 说着问左右:“陈将军所部,到了何处?” 左右答:“已至约定地点。” 郝萌:“好!待明日陈将军一到,即可破城!” ... 李敢和程立守在西南城门,张东率领他的两百人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待命,同枣祗守在县府,也是居中调度、策应。 东阿西南方城墙。 “夫子,敌军这是?”看到敌军就在城下大摇大摆的摆出一些攻城器械,李敢出言问道。 “诱敌之策耳。”程立看着下方的吕布军,淡淡的说道,“据城固守便是,敌军若攻城,尽杀之!” ... 西南进攻方曹性军。 “将军,城中敌军坚守,未有出城进攻动向。”副官报告曹性。 曹性想到:“将军给的诱敌之策不顶用啊,什么时候进攻呢?” 随即问副官:“可有郝将军消息?” 副官答道:“暂无,” 曹性微微颔首,望着西南的城门,良久吐出一个字:“等!” ... 太阳从东方慢慢的往西滑落,时至响午,进攻方依旧没有一点进攻的样子,只是摆开了阵仗,陈兵城下。 薛议站在城头,就眼睁睁地看着敌方的士卒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分发粮食,吃起午饭来,鼻子长出一口气,“吃食!” 也是命令自己的士兵们吃点东西,薛议望着坐在地上依靠在城墙上沉默的吃着干粮的士卒们,一抹忧愁笼了上来,“大家,都没好好休息啊!” 薛议揉了揉自己的晴明穴,看着下方的敌军士兵,久久不能言语... ... 太阳继续往西,从中午一直到傍晚,双方就这么对峙着,直到太阳快要西落之时,敌军才传来一阵鸣金收兵的声音,望着敌军井然有序的退走,再看看自己家士卒如负释重的到靠在城墙上,薛议越发沉默... 夜。 县舍。 “敌军疲军之策,如何应对?”李敢首先发问。 众人一阵沉默。 程立开口道:“唯今之计,唯有轮休士卒,以士卒多休,轮换方可。” 张东问道:“如此,我方防守兵力更少,恐为其所破。” 程立:“别无他法,若所料不错,今晚,敌军必然来扰。” 张东想了一想:“若我军以草人立于城墙,士卒修整,可乎?”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提议,如果敌军真的过来进攻,那么城墙绝对要丢。 一时间,县舍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思考可信性。 程立没有马上做出表态,而是问道:“伯言以为如何?” 薛议想了一下,斟酌的开口道:“窃以为可矣” “何以见得?” 薛议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曹使君不多时便能返回,敌军必然整军备战,速下东阿,进攻之时就在须臾之间,夜晚断然以扰为主,白日进攻方是敌军之策。” 程立点了点头:“善,伯言此言甚是!” 随即对在周围的人说道:“今日就依孟阳之策,多立草人,整军修整!” 左右:“诺!” ... 吕布军郝萌部。 郝萌在帐中对着部下说道:“吩咐左右,令辅军今夜继续扰敌,斥候观察左右,明日攻城!” 左右“诺!” ... 又到了子夜,黑暗中一如既往的出现了吕布军,一阵骚动,可是城墙之上毫无动静,有大胆的斥候靠近了城墙... “嗖”的一箭从城墙上发出,一箭射中斥候咽喉,斥候挣扎着,抽搐了几下,没了动静... 吕布军的其他人见状,都只能远远的造出声响,不敢靠近... “子进好箭法!”薛议拍手称赞,李敢不愧他们几个人之中身手最好的,刚才那一箭,直接吓退了敌军斥候,使他们不敢再靠近。 夜晚就在吕布军不停骚扰之中度过... 翌日清晨,修整完备的攻城方和同样修整完备的守城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 ... 吕布军。 郝萌“敌军修整不齐,日夜为我等所扰,必然人困马乏,待得陈将军一至,士气全无,我军乘势攻之,敌军必破!” 左右:“将军英明!必下此城!” 郝萌看着士气高涨的众人,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他也知道,部队还有一点隐藏的忧患,兖州精兵皆为曹操带走,余下士卒多为老叟,战力肯定没有多高,自己所带的士兵就是如此,像昨天那种情况,要是高顺的陷阵营在,疲军之计一成,直接就上了,哪里还有这样磨蹭今天,还得借助陈宫的援军? 看着城上的曹军旌旗招展,郝萌紧了紧背在手后的拳头,“曹操大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回来,留给自己时间不多,破城就在今日了!” ... 薛议看着同样精神饱满的士卒们,昨天的冒险之策成功,士兵们精神十足,薛议紧了紧手中的剑,“要是今天敌军就攻城,定要杀的他有来无回!” 第二十七章 奋不顾身存一城(三) 时间就在两军对峙中一分一秒过去,快至晌午,敌方还是没有动静。 “对方今天又是虚张声势的摆一整天阵仗?怎么还不开饭呢?”薛议想到。 望着城下乌央乌央的士卒们,薛议不由得想起了程夫子以前所教的兵法:“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 ... 东阿东边城门,敌军并未在此布下重兵,只是些许散骑分布于此,城楼上的士卒登高远望,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只人马,斥候瞪大了眼睛努力辨认着旌旗之上的字眼,“xx将军,陈!” “陈宫!”刹那间,号角声响彻城楼! ... “什么?陈宫部队出现在城东?”薛议望着传令的小兵,吃惊的想到。 “难怪敌军一直按兵不动,难怪敌军连夜扰营...”薛议喃喃自语,现如今传令小兵给出程立的命令是:调走西北、西南城墙守军各一百五十人前往东城门防备陈宫,西北城门总共才五百守军,调走一百五十,那... 薛议只觉得浑身一阵发凉,随即又想到“如果我们昨晚没有休息好...,那么这个时候敌军又乘着这个机会开始进攻的话----” “呜------呜-------呜-------”还没想完,薛议只听得对面的号角声响起,低头望着下方,敌军,攻城开始了。 ... 郝萌军。 郝萌接到了陈宫已至的消息,乘着士气高涨,敌军士气衰败,当即下令进攻。 望着西北的城墙,背托双手的郝萌成竹在胸的自语道:“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 ... 西北和西南方向的吕布军同时开始了进攻,程立为了防守东城门的陈宫,带着西北和西南的三百人前往防守,留下李敢带领余下三百五十余士卒守卫西南。 ... “放箭、放箭!”薛议站在女墙后,指挥着士卒们,百姓则将滚石、箭矢等消耗品不停的运往城墙,可是护城河很快便在敌军举盾步兵的掩护下填平了,紧接着,敌军的推车推着土也很快的到达了城墙下... 眼看着城下敌军的土堆越来越高,即将达到简易云梯攀登高度,薛议望了眼左右,想到:“敌军虽有伤亡,但并不是伤筋动骨,此刻,只能拼肉搏了。” “士气为先,狭路相逢勇者胜!”薛议默默给自己打气。 就在敌军的第一支先登部队喊着:“投降不杀”的口号冲上来之时,薛议紧了紧手中的剑,举起长剑,高声喝到:“此刻,唯有死战,安能言降!我薛伯言今日誓与此城共存亡!杀啊!” 随即第一个冲了上去,受到他的鼓舞,余下的士兵们,也都掏出近战兵刃,高喊着“杀敌!”与敌方进行了奋不顾身的肉搏战斗,很快先登的敌军就被消灭了... 但更多的敌军涌了上来... (薛议的部队多为薛家人,且是东阿主场,士气较张东他们更为高昂,同理张东带的张家人居多,而李敢,他本身不是大族出身,部队士气最低。) 郝萌望着城墙上的曹军,按理说,现在他们应该人困马乏,只要先锋先登,一下子就丧失战斗力,然后溃败才是,怎么感觉对面的部队士气根本不受影响的样子?哪里出了问题? 余下的部队上城可能有点悬了,还有一只亲卫队,要不要冒着损失惨重的代价顶上去? 郝萌陷入了沉思。 ... 西南城门,敌军已然攻上了城墙,李敢纵然奋勇杀敌,但是士卒们却在节节败退,张东收到消息,带领援军前往增援。 “杀!”随着张东带领的生力军加入,局势终于一点一点向着己方倾斜。 “好!”曹性看着自家的旗帜插上了城头,高兴的大喊一声,随即下令部队继续进攻。 但突然,他就发现自家的士兵们被杀退,慢慢的从城墙赶了下来... 东城门。 陈宫的部队摆开了阵势,却没有进攻,按照计划,他的部队只是起疑兵作用,让对方分兵而已,对方士气低落之下,还不得不分兵过来防守,东阿被破。在他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只是,现在时间好像太长了点?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 西南城门。 曹性眯着眼,看着张东率领着生力军,硬生生的将城墙上的曹性军士卒顶了回去。 再眼睁睁的看着张东即将推倒竖立在城头的曹性旗帜,曹性大喊一声:“取我弓来!” 就在张东一刀一刀砍着曹性旗帜,准备一脚将其踢倒之时,“嗖”的一箭从远方射来,直接没入张东胸口... 看着张东倒下,曹性在周围一片的“将军神武”中下令,亲卫军上,继续进攻! “孟阳!孟阳!”李敢扶着张东,略带沙哑的呼喊着,看着鲜血从他的胸口流出,用手却怎么也捂不住,箭矢已然刺穿了胸膛... 张东张了张口,血沫从嘴角冒出,用满是鲜血的右手紧紧抓着李敢的手臂,艰难的吐声道:“本欲随、夫子、征战南北,奈何、奈何!”断断续续的说完,又张了张口,更多的血沫从嘴角流出:“仲、仲阳!!” 李敢泣不成声,疯狂的点头,大声喊道:“我和伯言会照拂好仲阳的!!” 张东闻言,艰难的点了点头,还想再说点什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孟阳!!!!”李敢嚎啕大哭,身边的张家亲卫也泣不成声。 “少爷!” “少族长!” 就在这时,曹性的部队,再度攻上了城墙。 李敢轻轻地放下张东的尸首,帮他合上双眼,拿起张东的武器,站了起来,用满是鲜血的手抚摸着刀身,将张东的鲜血涂抹到了刀上,用刀指着上来的敌军,眼中只剩下残忍“杀!!!” ... 郝萌看着城墙上陷入焦灼战斗的士卒们但败像已显的士卒们,“看来地方昨夜应该是进行了休息,城内不可能有这么多士兵进行轮换,敢在我军骚扰的时候,进行大军修整,这魄力,不知道是东阿城中哪位能人做出的决定?” “看来是要上亲卫军了!”郝萌打定主意。 却在这时,士卒报告陈宫派人带来了消息... 第二十八章 归来 郝萌眯着眼睛看了对方一眼:“消息属实?”,他开口问着这个传令的士兵。 “千真万确,陈将军部已然开始撤退。”士兵回答道。 郝萌点了点头,示意亲信士卒,“鸣金收兵。” 那个士卒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提醒道:“将军,我等还有士卒在城墙之上。” 郝萌拿起信件,低沉的吐出四个字:“曹军已至。” 亲信士卒立马拱手道:“诺!” ... 西北城门。 手中的剑已越来越钝,但薛议还是英勇的向着敌人扑去,受他的鼓舞,西北门的士卒们皆是浴血奋战。 突然,敌军突然鸣金收兵,城下的敌军们潮水一般退去,城上的敌军见此,全都选择了丢弃武器,投降。 薛议倚靠在城墙上休息,也不去想敌军为什么撤退了,左手拄着剑,呆呆的望着沾满鲜血的右手,空虚与恐惧感突入心间,久久不能散去... 直到李敢的呼喊声惊醒了他,“伯言!” 薛议回过头来,见李敢红着眼,嘶哑的说道:“伯言,孟阳----阵亡了!” 薛议闻言一呆,左手的剑也从手中滑落,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什么也说不出来... ... 薛议站在了张东的遗体前。 张东平躺在地上,身上盖着一席白色的纱布,遮住了全身。 薛议跪在地上,满身的污血,颤抖着伸出满是血垢的右手,想拨开盖在张东脸上的纱布,颤颤巍巍的伸到一半,犹豫了,顿了下,又收了回来,解开外甲,右手伸进去将手在内衣上擦干净,顿了顿,又是颤颤巍巍的伸到盖在张东脸上的纱布面前,停了下来... 薛议最终还是没有揭开纱布,而是直接嚎啕大哭起来... ... 东城门。 陈宫的军队已然退却,但是程立也不敢轻易的撤走东城门的守军,至少,从最近的消息来看,各方城门都守住了。 忽然,远方又出现了一支军队,城门上的人顿时紧张了起来,直到远远的望见旌旗上的字样“厉锋校尉曹”,大家才瞬间的放下心神,欢呼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飞快的靠近程立,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程立的脸瞬间由晴转阴,阴得要滴出水来... ... 《三国志-魏书-薛议传附张南传》:南兄东,字孟阳,少与南同师事程昱,太祖征徐州,兖州反,程立率守东阿,时布将郝萌领曹性攻东阿。 先是郝萌以疲军之计日夜扰之,守军疲惫不堪,时东献策:“夜以草人立于城墙,修整士卒。”程昱纳之。 翌日,郝萌军攻城,陈宫来助,士卒大恐,东奋勇杀敌,战死沙场,年十八。太祖与左右闻之,无不叹息,“全东阿,东有大功也。” ... 曹军兵分两路,曹军的先锋骑兵赶到了战场,吕布军撤军,曹操大部队本部则从任城国新进直接回到鄄城。 东阿之围解除后,曹军拿下仓亭津南岸,程立和薛悌随着先锋的骑兵赶往鄄城,薛议和李敢扶着张东的灵柩回范县。 ... 鄄城。 曹操在鄄城见到程立后,拉着程立手,激动的说道:“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程立点了点头,曹操的精神看起来也不是很好,他也没有多说。 曹操望着城内的众人,有从事薛悌,毛玠、满宠、吕虔、王思、郤嘉等人尚在,至于陈宫、张邈、毕谌、魏种、许汜、王楷、徐翕、毛晖这些人全都反叛了。 曹操也明白了他们为什反叛的原因,自己做的太过,失了人心,虽然内心充斥的懊恼与悔恨,但都不能在这种时候表现出来,这种时候表现在外的必须是冷静、刚强、行事果决。 曹操开口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 众人为之一振,确实,吕布连这点都看不出来,确实军事实力不行。 只有程立和荀彧正襟危坐,对视了一眼,心里明镜似的:吕布没有大量军粮,哪里可能跑到东平去?曹操为了鼓舞士气的话,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 夜晚。 荀彧向曹操进言,程立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立私异之。 于是曹操为程立改名,将自己的“曹”字下的“日”字,赐予程立,将“立”改为“昱”,私下属意,卿当终为我曹氏腹心! 表程昱为东平相。 历史的洪流在薛议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滚滚而来... ... 范县。 张东的父亲本就有病在身,听闻长子阵亡的消息,当即晕了过去,张南一边陷入长兄亡故之痛,另一边又要照顾重病的父亲... 灵堂设立在张府之中。 薛议一身缟素,静静地看着张府的下人忙来忙去,张南跪在张东的灵柩侧面,给前来吊唁的人磕头回礼。 夜晚。 只听得灵堂有人高唱: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讬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hǎi)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招魂》么?”薛议想到。 薛议望着初夏漫天的繁星,思绪发散开来: 听说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会有流星划过,我在现代的身体是死了吗?我现在好想家啊!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 我以前都觉得跟着曹操就能苟活,孟阳那么优秀,都战死在了战场之上,我呢?我是否也有一天像这样,战死沙场?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我又算得了什么? 历史的细节我基本算是全都不知道了,我又如何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呢?... 薛议蹲坐在地上,双手抱着膝盖,头低埋在膝盖之间,小声的、在没人的地方、哭了起来... ---------------------------------------分割线------------------------------- 小知识: 《魏书》曰: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招魂》翻译: 魂啊回来吧! 何必离开你的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 舍弃你安乐的住处,遇上凶险实在很糟。 魂啊回来吧! 东方不可以寄居停顿。 那里长人身高千丈,只等着搜你的魂。 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石头都熔化变形。 他们都已经习惯,而你的魂一去必定消解无存。 回来吧,那里不能够寄居停顿。 “魂啊回来吧! 南方不可以栖止。 野人额上刻花纹长着黑牙齿,掠得人肉作为祭祀,还把他们的骨头磨成浆滓。 那里毒蛇如草一样丛集,大狐狸千里内到处都是。 雄虺蛇长着九个脑袋,来来往往飘忽迅捷,为求补心把人类吞食。 回来吧,那里不能够长久留滞。 第二十九章 复仇(一) 张东走了,叶子落下时,满城都是离别的风声。走在初夏的雨巷,那隐藏在季节里的风雨,又渲染了几分清愁,我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人,而在这样的时候,却依然会徒生一些感叹... 《薛议日记》第一篇-张东之死。 序:我怕我终会忘记或者被遗忘,也怕我压力太大而疯癫,我希望我能写下一点东西,只给自己看的东西,写写我的内心,真正的内心,写完就擦掉,将日记寄与天地,连同我最深处的秘密... ... 张东葬在了范县张家的陵墓群之中,在一个‘良辰吉日’,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连同着雨水和泪水,统统关进了这座小小的与世隔绝的坟。 “我以后会不会也这样?”薛议神色悲悯的想到。 ... 张东下葬后,张老爷身体愈发差了,张南留下来照顾他,薛议和李敢带着人马,前往鄄城。 路途之中,李敢骑着马靠近薛议。 “伯言,我有要事相商!”李敢开口到。 薛议点了点头,和李敢走到队伍前方,找到一颗树下,停了下来,下马,示意李敢继续。 李敢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布包着的事物,在薛议面前打开,薛议发现是一支带血的箭。 “这是何物?”薛议不明其意,开口问道。 张东神色顿时严肃起来,缓缓说道:“孟阳死于此箭。” 薛议眉毛一挑,靠了过去,走到近处,看着这支箭矢,问道:“可有发现?” 李敢点点头:“据吕布军俘虏所言,此箭为吕布军一将所专用。” “谁?!”薛议急切的问道。 李敢指着箭矢最后方的一个小字说道:“郝萌部将,曹性!” 薛议顺着李敢所指看过去,目光一凝,赫然是一个小小的‘曹’字。 ... 鄄城。 程昱问道:“孟阳身后之事,如何了?” 薛议回答:“已安好,张父病重,仲阳照顾,留在范县。” 程昱闻言微微颔首:“曹使君以吾等守卫东阿等三县有功,以老夫为东平相,以汝与兄长薛悌之功,以孝威为泰山太守。” 薛议低头:“全凭夫子差遣。” 程昱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伯言旅途劳累,且先去休息。” 薛议:“唯!” ... 薛议同智伯走一起,在智伯的带领下,前去客房休息。 智伯开口问薛议:“薛郎可知老爷已改名?” 薛议一怔,“程老头改名字了?”。摇了摇头,示意不知。 智伯继续开口到:“老爷被曹使君授以‘日’字,改老爷‘立’为‘昱’以示腹心之意。” 说着,面有得色,现如今,老爷可是曹使君唯一说出“君当为吾腹心”的人。 这话传到薛议耳里,不亚于滚滚冬雷,直接把薛议都震懵了,“程昱?” “我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曹魏五谋士之一的程昱?” “那个身材魁梧,一溜飘逸大胡子,动不动就打人,性格暴躁无比的老头子是个谋士?” “哎,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瞬之间,薛议脑海里飘过许许多多的画面,多是与程昱有关的,久久不能散去... ... 翌日。 “伯言,已有消息。”李敢一大早就跑来告诉薛议,他们要查的曹性有消息了。 “快快道来。” “曹性为郝萌部将,现如今,随陈宫驻扎在东武阳。” “东武阳?”薛议喃喃道。 “然,郝萌率军进攻东阿不成,随陈宫一同退往东武阳。”李敢进一步的补充道。 薛议点了点头,问道:“子进有何良策?” 李敢摇了摇头,他只知道这么多,剩下的,可以说完全就抓瞎了。 去敌方的地盘,找敌方将军的麻烦,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薛议把右手放在下巴,“那可如何是好?” ... 鄄城。 吕布军攻打鄄城不力,退回濮阳。 曹操回师后,决定发兵先进攻吕布,摧毁敌军有生力量,再来收复诸县。 “吾因一己之私,兴兵伐徐,至生灵涂炭,百姓凋亡,兖州士民多怨,今一夫振臂,举州同声,吾之过也。”曹操在检讨着自己,身边都是夏侯惇、荀彧、程昱等自己人。 顿了顿,继续开口道:“今吕布来犯,兴并州之骑兵,陈留之锐士,军屯濮阳,虎视东郡,陈宫、张邈为之谋,郝萌、高顺为之刃,何以破之?” 程昱开口答道:“吕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且陈留之兵多为老叟,不堪力战,曹使君万众一心,必有万夫不当之势,区区吕布,何足道哉?”(这是在给曹操打气。) 戏志才开口道:“濮阳重镇,军资皆备,若任其发展,不日便可新起大军,于我等不利,如程公所言,陈留现如今多为老叟,使君可使众将士决战濮阳,定,则兖州无忧矣。” 曹操还是有点犹豫:“济阴亦叛,为之奈何?” 戏志才解释道:“陈留之兵,不堪一战,济阴之士,难成隐忧,吕布,心腹大患,愿君无疑!” 曹操这才下定决心:“善!吾知矣!吾等可先破吕布,以报夺地之仇!” 众将士:“诺!” ... 程昱回到鄄城分配的住宅中。 吃饭时,发现薛议和李敢都不在。 问智伯:“伯言和子进去了何处?” 智伯没有回答,而是掏出了一封信。 程昱接过来,打开发现是薛议写的,只有一句话:“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啪!”程立狠狠的一拍桌子,“胡闹!” 智伯低头不语。 过了一会,程昱问道“到底去了何处?” 智伯这才开口:“听李子进所言,孟阳死于吕布军部将曹性之手,曹性现如今正在东武阳,伯言他们应是去了东武阳。” 程昱沉默了一会,继续问道:“带了多少人马?” 智伯:“只有十余人。” 程昱再次狠狠的拍了下桌子:“混账!” 智伯这次头低得更厉害了。 “兵法云,为将者,岂能轻身涉险!老夫这些年教得都忘了吗!” “混账!岂有此理!气煞老夫!气煞老夫!” 又是桌子发出的响声,远远的传了出去... 第三十章 复仇(二) “伯言,我等此去东武阳,未曾与夫子交代,夫子怪罪下来?如何是好?”路上,李敢问薛议。 薛议答道:“我等为孟阳报仇,夫子应当不会降罪我等。” 心里想的却是:“程老头现在估计在拍桌子吧,~~~” 一行十四人从鄄城出发,经过秦亭附近的渡口,前往北岸,在去东武阳。 ... 夜晚。 智伯站在回廊的屋檐下,望着天空。 白天,他发现薛议在收拾行囊的时候,就进行过劝说:“薛郎可是要去复仇?” “然也。” “可有计策?” “已有计策!” 智伯还是劝道:“老爷弟子,唯孟阳与薛郎最贤,孟阳之事,老爷已是伤心不已,若是薛郎...” 薛议打断道:“然则人活一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智伯还是问了出来:“若薛郎一去无回?” 薛议一怔,他终不是那只了无牵挂的猴子,于是开口道:“事不可为,便回。” 智伯这才点了点头。 夜晚的天空是多么的漂亮啊,“年轻真好!”智伯想到。 ... 徐州。 郯县。 陶谦病重,结合各方利益与推荐,考虑豫州刺史刘备为接班人。 ... 济阴郡。 鄄城。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吕布,吕布摆开阵势,即将会战于濮阳城外。 (曹操的兵力优于吕布。) ... 东郡。 东武阳。 薛议等人混入城中已经半个多月了。 “伯言可曾定计?”李敢问道,一直都在赶路,李敢对于具体的计划还不太清楚,只知道大概和‘会猎’有关。 “然,听闻曹性喜于会猎?”薛议点点头,再次确定式的询问左右斥候。 “然,曹性善使弓,故好会猎,吕布军中皆知。”左右答。 “这几日可有出城会猎?”薛议继续询问。 “有也,少则三日,多则五日,曹性必猎于西北之林。”左右继续答。 “可有护卫?” “有,当时我等皆扮作樵夫,发现护卫只三五人而已。” 这时,薛议偏过头去,看了李敢一眼,发现他也看了过来,瞬间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 “西北之林可有地图?” “林深木广,未有地图,但曹性每次必走一小道。” 薛议眼睛一亮,示意斥候将地方画出来,李敢也附上前来观看。 “就是此处了”斥候指着地图的某条小路示意道。“小道此处野物颇多,但周围树木不深,不可藏人。” “不可藏人?”薛议默默地把“埋伏选项在心里面划掉,那么只能强攻了?不,或许可以出其不意。” 开口道:“明日可先去西北之林查看,再做定夺!” 李敢点头同意。 ... 西北之林。 “小道是东西向,东边便是东武阳方向,曹性若是打猎,也会从这边过来,道路只有两匹马行走的宽度,骑在马上,周围草木不深,林中的各种动向也一览无余。”薛议望着小路,左右林中不时还能看见各种野生动物跑过,认真的想到:“确实不好埋伏,周围视野太开阔了,只能正面相遇了...” 片刻后,薛议对着同行的李敢说道“我有一计。” 于是对着李敢说出了计策,李敢闻言眉毛一挑:“是否太过冒险?” 薛议反问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李敢沉默了,良久后说道:“刀剑无眼,恐有身陨之危!” 薛议郑重的说道:“孟阳已死,吾等为其复仇,既来之,则生死置于度外,当有豫让之决心,君以为然乎?” 李敢望着薛议坚定的眼神,双拳紧握,重重的点点头:“然也!” ... 濮阳。 曹操与吕布大战于濮阳外,两军展开阵势,吕布以突骑进攻曹操军青州方阵,青州军大溃,冲击曹操本阵,战场一片混乱,各自为战。 曹操于乱军之中突围而出,坠马,左手掌受到了烧伤,在军司马楼异的掩护下,方才逃过一劫,楼异扶着曹操上马,退出了战场。 于此同时曹营之中,发现曹操许久没有出现的诸将士皆担心曹操是否遭遇了不测,于是曹操回营后,第一件事便是托着伤躯,各个营地中巡视,稳定军心,以平谣言,鼓励将士们继续进攻。 (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曹操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未至营止,诸将未与太祖相见,皆怖。曹操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 又下令修建攻城器具,筹备攻城。 由于吕布在城外设置了若干座军营用于防守,于是命令于禁率领别部攻打位于濮阳城南的吕布军营,自己带领另外一只部队乘夜晚进攻城西的吕布军营。 ... 就在曹操和吕布在濮阳打的热火朝天之际。 曹操的求援书信到达了邺城。 袁绍就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的问题询问部下,皆认为曹操是袁绍的爪牙,而张邈之辈与袁绍有隙,且吕布反复无常,宜助曹操。 但同时,更加希望的是,通过控制曹操的家人,完全的掌控曹操... ---------------------------------分割线-------------------------- 扬州。 孙策围攻庐江的第二年,攻破庐江,庐江太守陆康,城破后不久即病死。 袁术准备表孙策为庐江太守,但是有人出来反对,“要是给了孙策庐江太守之职,那么现在袁术势力手下的底盘可大部分都是孙家人了。”(袁术当时的势力地图及任命情况在书友圈,审核还没通过~) 袁术这才任命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 《孙策传》-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于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 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阳陈纪。 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 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第三十一章 复仇(三) 兖州。 济阴郡。 鄄城。 程昱急切地询问智伯:“可有伯言等人的消息?” “暂无”智伯低着头回答。 程昱脸色明显不好了:“已有一月之久,还不曾有消息传来?” 智伯低头不语。 程昱继续问道:“东武阳可有什么消息?” 智伯抬起头回答:“亦无,料想伯言等见事不可为,已然返回,正在途中也未可知。” 程昱闻言,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 ... 东武阳。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将军,今日可是狩猎的好天气。”部下向着曹性说道。 曹性点点头,“取我弓来,出城!” ... 城门口,如今已至盛夏,城门口外的茶肆坐满了进出城的旅人,相互聊着天,说着东西南北发生的大事。 薛议的两个手下就在这茶肆待着,分开而坐,其中一人作樵夫打扮,身下还有着一捆柴;另一人作游侠打扮,还牵着一匹马。 都在细细的观察着城门口的动向。 “曹将军可是要出城?”城门口的士兵问道,士兵看样子年纪不大。 “嘿!”曹性手下的一个护卫左右看了一眼,晒然一笑,问道:“汝待如何?” “可有郝将军凭证。”士兵挺足了胸膛,大声说道。 “哈哈。”曹性等人笑作一团。 士兵涨红了脸,但还是不依不饶:“未有将军信印出城,当...” 这时旁边冲出来一个老兵,一把拉过新兵,对着曹性等人说道:“将军莫怪,他是新进之人,不识将军...” 曹性打断道:“无妨。”说着指了指小兵:“他叫何名?” 老兵以为曹性是要报复,当即急了,“将军,他只是新进军营,不知...” 曹性骑在马上摇了摇头:“吾岂是小肚鸡肠之人?待吾狩猎归来,让其到吾营地,若家世清白,便作吾护卫。” 老兵当即叩首:“谢将军恩,谢将军恩”说着,拉着小兵一起叩首。 “哈哈!”曹性大笑,跃马而出,四名护卫紧随其后。 ... 注意到曹性出城,樵夫和游侠儿对视了一眼,樵夫继续观察着,游侠儿骑马离去... ... “曹性已然出城。”薛议收到了消息,对着李敢说道。 “恩”李敢点点头,示意大家检查一下装备,器具。接下来,可能就是生死相搏了。 薛议的计划其实非常简单,在双马道的路上,装成行进的游侠,与对方‘不期而遇’,然后等对方会道,经过身边的时候,直接突然出手,拔刀相向,突袭对方。 但是如果对方有所防备,可能就会演变成白刃战,生死相搏之际,谁也无法保证,将会发生什么,李敢的担心正是来源于此。 “今日必杀曹性,以慰孟阳在天之灵!”薛议与李敢对视一眼,坚决的说道。 左右:“诺!” ... 西北之林。 林中小道。 “咕咕--咕咕”林中的野鸡欢快的叫着,殊不知生死已然系于他人一箭之手。 只见曹性骑在马上,拉满了手中的大弓,右手拿着箭矢,眼睛紧紧的盯着前方的猎物,“嗖”的一声,箭矢离手,一箭正中野鸡头部,顿时,旁边的野鸡四散而逃,也被随之而来的箭矢射到了几只,顿时引起一阵鸡鸣,树林上方飞出一群受到惊吓的鸟儿... “将军神射!” 一个护卫下马跑到林子里面,收集着大家射中的猎物... 这时,小道的另一头出现几个身影。 曹性等人发现,是两个樵夫,仔细一看,还有点眼熟,上次出猎好像也见过? 待得樵夫从身边经过之后,小道尽头又出现一些身影。 “今天这里怎么这么多人?”曹性等人想到。 待到近前,发现是一些游侠儿,约莫八人。 那些游侠好像也发现遇到了官军,当即停了下来,为首的游侠示意:“将军可先过。” 说着,示意后面的游侠排好队,让出一条道。 曹性点点头,刚要动身,身边的护卫便靠上前来,说道:“将军,他们皆备武器。” 曹性赫然发现,对面的八个游侠,居然都携带了武器,心中一紧,开口道:“尔等先过。” 说着,右手不着痕迹的往右边的刀摸去,三个护卫们同样如此。 为首的游侠儿(士兵)眉毛一挑,微微偏头,看了身后的薛议一眼,薛议点点头,同时将手放在了右边的剑鞘上... 为首者点点头,招呼手下缓慢地靠近曹性等人。 曹性四人紧紧盯着他们,右手紧紧抓着刀柄,而薛议一方同样如此,两方慢慢的靠近。 薛议在队伍的第二个,马儿缓步走到曹性近前,突然,曹性身后的护卫指着薛议出声道:“汝,汝可是...?” 薛议当机立断,拔出剑来,向着曹性头部砍去:“杀!” 曹性还没反应过来,倒是他身后的护卫看到薛议的样子,就有所防备,拔出刀来,替曹性挡住了薛议这一剑,出声道:“将军快走,此人是兖州薛伯言!”说着还挺身在曹性前面,为其开道。 曹性立马反应过来,拔出刀来,砍倒身边的薛议部下,在护卫悍不畏死的掩护下,纵马狂奔,直出而去。 悄悄回头瞟了一眼,发现三个护卫均被薛议等人砍中要害,鲜血直流,眼见是活不成了... 眼眶一红,曹性拍打得马儿更用力了。 “休要走了曹性!”薛议大声呼喊,示意大家追上去,同时,解下曹性护卫身上的弓和箭矢,递给了李敢。 “追!” 示意一个骑士看顾好同伴的尸首,其余人一拥而上。 ... 林中收拾猎物的曹性护卫,发现情况不妙,立即徒步从树林中走出,赶往东武阳。 “将军遭人埋伏,须得快快赶回,告知军队来援!”护卫焦急的想着。 就在这时,他看到路口的前方,有两个樵夫正在休息,大喊道:“曹将军欲袭,尔等速去城中求援!” 两个樵夫似是未闻,护卫急了,走上前去,刚要开口,便被一把利刃直中腹部! “汝!!”护卫还想再说点什么,迎面又是一道刀光闪过,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原来樵夫也是薛议安排的部下! 第三十二章 复仇(四) 两人收拾好了现场,将护卫的尸首藏好,继续蹲守在路口处,逢见进林砍柴的樵夫便说:“林中有虎,恐伤人,曹将军已带兵前往除之,此刻还是莫要进林为好。”阻挡想进林的路人。 ... “驾,驾!”曹性驾着马儿,飞速的在小道上奔驰,薛议等人同样的紧追不舍,一路上不惊起多少飞鸟... “前面不远就是出路了,再往后,视野开阔,便可摆脱追兵了。”曹性想到。 突然,他的正前方不到三十米,出现两个游侠装扮的骑士,“混账!这里也有伏兵。”曹性急了,悄悄的往后瞟了一眼后方追击骑兵的距离,转眼间便有了打算。 只见他夹紧了马腹,左手拿出雕纹大弓,右手从箭囊中掏出一只箭矢,双腿用力,利用腿部腰部的力量,人在飞奔的战马上微微立起,刹那间,大弓便被拉满,弯弓便是一箭飞驰而出! 从他微微起身到弓箭射出,不过须臾之间,前面的一个骑士都没反应过来,一个不察,便被一箭射中咽喉,当场抽搐着倒下马匹,明显是不活了。 此时双方不到二十米! 另一人悲愤一声大喝,驾马加速,直迎而上,挥刀挡在要害前,直取曹性! 双方不足十米! “杀呀!”骑士呼喊着。 见曹性同样执弓取箭,骑士微微低下身子,人伏在马上,刀身紧紧护在身上要害处,只等曹性出手。 便见那曹性屏气凝神,再次一鼓作气拉满大弓,“嗖”的一箭飞出,这一箭却是直奔骑士坐下的马匹而去! 伴随着身下的一声哀鸣,骑士坐下的马匹被直接射中头部,瞬间跌倒,人和马匹同时失去平衡,直直的向着曹性撞去! 曹性早有预料,将大弓挽在身上,双手拉住缰绳,纵马一跃,在对方堪堪撞过来的一刹那间腾空而起,飞跃了失去平衡而倒地的骑士与马匹,随着曹性的战马平稳的落地,继续飞驰而去... 看到这一幕的薛议目眦欲裂,纵马绕过倒地哀嚎的骑士,瞥了一眼那个血泊中还在微微抽搐的袍泽,“驾!”用力拍打着身下的马匹,马儿受痛,发狂似的奔跑起来。 追击还在继续,曹性的战马经过刚才那一出,明显体力受到了影响... “嗖”的一箭从曹性身边擦过,曹性悚然警觉,微微偏过头去,只见李敢同样弯弓取箭,在马上对着曹性射来,“嗖”,见又是一箭射来,曹操微微偏了一下头,箭矢从脸庞划过,一丝血迹,从脸上冒了出来... 曹性脸色顿时狰狞了起来,回头看了一眼,“驾!”,双腿又夹紧了马儿,取下大弓,右手掏出箭矢,回头便是一箭。 薛议时刻注意的曹性的动向,待他回头那瞬间,便低下身来,“嘶”像是毒蛇吐舌的声音,箭矢从他的头皮飞过,就像死神的镰刀,在头皮上挥过,薛议伸手摸了一下,便感觉到有点刺痛,凉凉的,同时有断发落在手上,手放下来,便是鲜血和头发混在一块了... 巨大的恐惧感瞬间冲击着薛议的脑海,“我差点就,我差点就!”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比的庆幸与深深的愤怒! “驾!”薛议此刻满脑子都是:“我要宰了这个崽种!” 曹性和李敢两人在奔驰的马上对射了起来,许是曹性体力不如先前,箭矢的准星差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人在追击过程被曹性射中,落下马来... 曹性还想再射一箭,却发现,箭囊中的箭已空空如也。索性丢下大弓和箭囊,减轻重量,专注逃跑。 李敢箭囊中的箭矢也所剩无几,在曹性左躲右闪之下,一箭都没射到,不禁有些急迫。 “射马!”薛议提醒道。 李敢恍然大悟,拿出箭囊中最后一支箭矢,瞄准了曹性坐下的战马,一箭射了过去! 薛议眼睁睁的看着箭矢从马头前面飞过... 箭偏了! 李敢的箭囊也空了! 曹性见对方没有箭矢了,便不再回头,专注握住缰绳,驾马狂奔。 李敢这时也准备丢掉大弓减少负重了,忽然,想起了一物,只见他从配剑旁摸出一物,是用白色的布包裹着的,甩掉白布,赫然便是张东身亡的那只箭矢! “中!”李敢咆哮着,双腿夹紧,微微立于马上,一箭射出! 箭矢带着无比的气势,在李敢希冀的目光中,直中曹性战马的脖颈! 战马悲鸣一声倒下,四肢抽搐,而曹性由于巨大的惯性,直直飞了出去,摔在了路前,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望着越来越近的薛议的等人,惊惧的开口道:“慢!曹某愿...” 话音未落,薛议一马当先,利用马匹的冲击力,挥剑一劈,一颗六阳魁首冲天而起... 鲜血喷涌而出,曹性最后的一个念头是:“这是谁的无头躯体?” ... 城门口的樵夫(士卒),又换了一个地方观察,他的任务是观察到有士卒出城援救,便返回报信,如今观察到城门并无士卒出城,说明对方还没有收到曹性遇刺的消息,而现在已是到了约定好的撤退时间,那么不管薛议等人是否得手,自己该走了,前往约定的地点汇合... 林中路口的两个樵夫也是同样如此,到达了约定的地点,发现有几位袍泽被白布盖着躺在地上,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曹性已死,我等大功告成!”李敢说道。 “死去的袍泽,家人老幼皆有我薛氏供养!”薛议承诺到。 “愿为薛郎效死!”他们大部分本就是出来卖命的,闻言,激动不已。 ... 东武阳城门。 “曹将军今日为何迟迟未归?”看守城门的老兵疑惑的想到,“平日里可早就归来了呀。” 于是老兵向着上级反应这一情况,军中很快便派出斥候查看。 最后在西北之林中,发现了战死的曹性护卫,在西北之林的西面出口发现了一具明显是曹性的无头尸体。 就在尸体旁边还写着一行字:“杀人者!兖州薛伯言!” 第三十三章 归来 “啪!”郝萌用拳头狠狠的一拍桌子,勃然大怒:“贼人近我营中,暗杀将军,视吾等如无物耶?” 左右没人敢接这话。 陈宫顿了顿,还是开口道:“据斥候所言,刺客应有十余人,恐以东郡薛伯言为首,已派出军中斥候百人,搜查刺客。” 郝萌闻言点点头:“河岸可派遣人马巡视。” 陈宫:“河岸人马已遣出。” 郝萌:“不惜一切代价!诛杀此人!” ... “驾!”薛议一行人,骑马赶往河岸边。 来时十四人,阵亡三人,一人受伤。 李敢曾提议将阵亡士卒的尸首就地掩埋,但是薛议还是希望能让他们落叶归根,带着士兵们的尸首一起走,这一提议大大加重了马匹负担,导致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 好在,他们逃的够早,现如今已经接近河岸了,而陈宫派出的追兵还有一小段距离才能追上,只要找到几艘船只,便可渡河。 “伯言,前方有几艘船只。”李敢示意薛议往前看去,果然有几艘小船停在岸边,船上的人正在下船,薛议等人急忙骑马赶了过去。 对方见薛议等人‘来势汹汹’,立即抱作一团,为首者看了一眼薛议他们,示意手下的人全部拿出兵刃,赫然是一群游侠! 见对方掏出了兵器,薛议等立马减速靠近,薛议单骑向前,示意无害。 “吾等欲往南岸,需借用几艘船只,船费自是好说。”薛议开口道。 突然,为首者身边的一个小弟,盯了薛议一会,像是确认了什么,在首领的耳边耳语了一阵。 为首者仔细端详了一会薛议,似是不确定的开口道:“足下可是‘一诺千金’薛伯言?” 哐当,听到对方首领话,薛议脸色一变,薛议身后的骑士们统统掏出兵刃,就等薛议一声令下,准备杀人灭口,而那帮游侠们见此,也立马拔刀相向,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为首者见状顿时大急,急忙解释道:“闻薛郎之名久矣,今日一见,我等甚幸!” 薛议等人神色这才缓和下来,却是没有回话。 见对面并没有回话,首领又开口道:“今东武阳与曹使君为敌,薛郎此来东武阳为何?” 薛议缓缓开口道:“贼将曹性,杀我同袍,今日千里复仇,取贼将首级耳!” 说着扬了扬右手边的布包。 首领一怔,手下的游侠们大哗:“可当真?” 李敢附言道:“不日曹性之死便会传出,尔等回去便知!” 顿时引来对方的一阵惊叹! “真英雄也!”“大丈夫!”“不愧是薛郎!” 为首者见此,咳嗽了几声,示意小弟们安静,“今薛郎有所求,吾辈甚幸!”说着,示意小弟们让开,将船只交于薛议等人,还安排好深谙水性的小弟为之划船。 “百闻不如一见,薛郎之风,吾辈楷模,今且急,他日,吾等必当登门拜访!”说着,为首者递上自己的名刺,示意小弟们注意安全,站在岸边,目送薛议等人离去。 看着薛议等人坐船缓缓离开,才感叹道:“昔年曾闻赵娥为父报仇,县令弃官避之,今者薛郎千里为友,千百年后,亦是一段佳话!” 有人附和道:“吾辈往之!” 众人皆点头称是。 就在不久后,陈宫派来的骑兵追到了此处,确认了游侠们的身份后,骑兵长官开口问道:“尔等可曾见一帮游侠经过?” 为首者淡淡的说道:“见矣,彼其众来此寻船,不得,往西而去矣。” 骑兵长官闻言立刻命令骑兵们往西追击。 望着涛涛的江水,为首者感叹道:“伯言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即交一面,吾辈甚幸!” 《英雄记》:南兄东,卫东阿,为布将曹性所杀,薛议领十余人,赴东武阳,伏于林间,杀曹性还,时人皆言:“披草求君,定交伯言!” ... 望着涛涛的江水,薛议坐在船上发呆,“这次可以说非常非常的幸运了,一是曹性给机会,二是自己命大。” “大仇得报,我本应该高兴才是,不知道为什么,望着同袍的尸首,我却高兴不起来,为了一个人的仇怨,付出更多人的性命,值得吗?” “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双手,现在也是沾满了罪孽。” “我已经完全融入这个时代了吗?融入这个大复仇的时代?融入这个动不动就取人性命的时代?我不知道。” “我倒是有一点点理解曹操了。” ... 船只晃晃悠悠的到达了南岸,游侠们告别薛议等人,返回北岸。薛议等前往范县。 ... 范县。 薛议拿着曹性的人头拜祭张东。 张南等人都在身后。 “大仇得报,君且安息!”薛议喃喃自语。 张南等人泣不成声。 ... 范县、东阿现在也是进入了战时准备状态,由曹操族弟曹洪统一进行调配,为曹操的军队提供装备、粮草供应。 应曹洪之邀,薛议在东阿见到了曹洪。 “听闻伯言千里取敌将首级,大丈夫向往之!”曹洪有着一对漂亮的八字胡,见到薛议,便直接夸奖,“吾似薛郎年少时,可不曾有薛郎魄力!”看得出,曹洪非常的喜欢薛议。 “闻校尉故事,多次舍身救曹使君于危难之间,议亦往之!”薛议也是赶紧的说道,到了曹营才发现曹洪才是现在曹操军现在的真正二把手,现如今曹操能有今日,绝对离不开曹洪当初的资助。 曹洪闻言,抚掌而笑,显然,薛议说的话说道他心坎去了,多次营救曹操于危难之间,可只有他曹子廉做到了。 看着薛议也愈发的顺眼起来。 于是和薛议拉了拉家常,讨论了一下当今的局势,若非有军政要事缠身,指不定还要和薛议喝上几口... 待薛议走后,曹洪感慨道:“少年英才!” ... 就在东阿,县令枣祗和寿张县丞侯声在农地忙碌,寿张县被不满曹操统治的豪族占领,侯声由于名声在外,被礼送回了东阿。 望着侯声越来越严肃的面容,枣祗忍不住问道:“何事如此?” 侯声转过头来,风吹起他半白的头发,带着他绝对不想听到的两个字传到了枣祗耳中:“蝗灾!” 第三十四章 典韦 “蝗灾?”枣祗急了,“可确信?” 侯声点了点头:“虽不中,亦不远矣,可令县中百姓早作准备,有备无患!” 枣祗:“此百姓死生大事,万不可怠慢!” ... 就在枣祗等人讨论如何预防蝗灾之时,薛议同李敢带着十余骑返回鄄城,张南还要留下来继续照顾日渐消瘦的张老爷。 .... 东郡。 濮阳。 在曹操进攻濮阳之际,于禁奉命领别部攻打濮阳城南的军营,拔之。 曹操亲自率领部队夜袭濮阳城西四五十里的吕布军营。 一直到了天明,才攻破大营,这时,吕布带着援军赶到,双方厮杀在了一起。 混战从天明直接打到了日暮,吕布亲自搏战,奋勇当先,曹操军渐渐不敌... “明公,吕布甚勇,我军疲敝,久站必不利,今日当且退之!”左右有人建议曹操。 曹操皱着眉头,吕布之勇,实在令人头疼,本来就是己方兵力优势,却每每被吕布个人之勇拖入僵局,甚至还要遭受失败,现如今,自己又不得不撤退了。 “如今事急,何人可为陷阵??”曹操开口道,这是要招募敢死队断后了。 这时账下一个形貌魁梧的大汉出列道:“某愿为曹使君断后!” 众人一看,此人乃是夏侯惇部下军司马典韦! “大善!”曹操壮之,走到典韦面前,亲自为典韦披甲。 典韦说道:“今当勇战,与敌军决死,韦自当弃楯杀敌,愿曹使君无忧!” 曹操闻言,点点头,没有说话,从身边的护卫手里拿过第二套铠甲,披在典韦身上,“刀箭无眼!待君得胜而归!” 典韦拱手道:“必不负曹使君所托!” 于是转身出帐,募得勇士十余人,皆披重衣两铠,弃楯持矛而战,当时,西面告急,典韦率领这十余人前往支援,顶住前线,挥矛直刺。 吕布军弓弩齐发,典韦视而不见,手持长矛,腰配小戟,对着手下人说道:“虏来十步,乃白之。” 敌军属下人大喊:“十步矣。” 典韦又说道:“五步乃白。” 属下人急切的大喊:“虏至矣!” 典韦闻言,手持小戟,大呼“起!” 手中飞戟掷出,手起戟出,无有不中者,吕布军无不赫然,士卒都不敢再往前。 曹操见此,两眼放光,对左右说道:“古之恶来!不外如是!” 一直战斗到了傍晚,曹操军才成功退走,曹操以典韦之功,拜典韦为都尉,引在身边,作为亲卫部队的首领,保护在曹操营帐边。 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 鄄城。 程昱居所。 程昱和荀彧相对而坐。 荀彧:“听闻伯言已取曹性首级返回范县。” 程昱微微一顿,“然。” 荀彧道:“市井游侠争相颂之,伯言此行,比之赵娥替父报仇亦不遑多让。” 程昱道:“市井之言,岂可轻信?” 荀彧知道这是程昱死鸭子嘴硬了,有这样的弟子不知道该多开心才是,笑着说到:“闻曹使君有意以薛郎入厉锋营,为曹子孝之副。” 程昱正色道:“伯言今年仅有十八,可为一军之副?” 荀彧解释道:“曹使君不计年龄,但以薛郎之功,守东阿,诛敌将,意欲重用之。” 程昱沉默了一会,开口道:“不妥,伯言年仅十八,已为司马,显耀卓拔,不可!” 荀彧急了,别人都是巴不得自己的弟子能到达高位,怎么到了程昱这就说不通了,“薛郎之才,众所周知,仲德何故如此?” 程昱开口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伯言年少,当且务实,吾为其师长,当立其远路,曹使君美意,昱知之,伯言之事,昱已有所考虑,还请文若往曹使君告之!” 荀彧苦笑道:“既然仲德已有所虑,吾自当从曹使君为仲德言明。” 程昱点头致谢:“文若一番美意,昱自当铭记在心!” 荀彧点头回礼,“伯言有此严师,甚幸!” 随即,荀彧告别程昱,回去复命去了。 ... 智伯在屋外听到了两人的谈话,走进屋来,疑惑的问道:“窃以为薛郎有功于曹使君,当配得此位。” 程昱解释道:“汝可知薛孝威之位耶?薛氏投于曹使君,孝威年仅二十二,为一郡太守,纵未赴任,言者不知凡几,今伯言为一军校尉之副,人心妒起,焉能不祸? 薛氏仅东阿之豪族,世为县吏,骤起二千石之高位,人心可服耶?毛阶、满宠等人,不如孝威耶? 且曹使君亲族多在厉锋校尉部,以伯言之年纪,骤登高位,曹氏亲族必不服焉,取祸之道,何以为之?” 智伯闻言当即点头:“老爷之明见,老仆不如也。” 过了一会,又问道:“不知老爷欲假伯言以何职?” 程昱淡淡的说道:“行营司马!” ... 鄄城十余里。 “阿嚏!”薛议骑在马上,打着喷嚏,想到:“是有什么和我有关的事发生了吗?” “鄄城就快到了,程老头这次应该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吧?毕竟曹性被我们杀了...” 到达鄄城后,薛议等人拜见程昱。 薛议见程昱板着一张脸,心中惴惴不安,试探着开口问好:“夫子安好,弟子不负所望,取敌将首级而归!” “啪!”程昱狠狠的一拍桌子,怒道:“为将者,当如何?” 薛议老老实实低着头,不敢回答。 程昱说道:“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又狠狠的说到:“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汝轻敌涉险,还敢言勇?” 薛议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个顺毛驴,当即态度非常诚恳的道歉:“夫子所言甚是,弟子知错!” 说着,跪于地上,额头、双手伏地。 程昱见此,“哼”了一声,却是没在多说,丢下一句:“且以汝为行营司马,明日去营中领印!”就‘气哄哄’的走了... 第三十五章 鏖战 薛议大气也不敢出,目送着程昱‘气哄哄’的离去,待确认程昱走远后,回头对着同样跪在地上的李敢问道:“子进可知行营司马?” 李敢回了个懵懂的眼神,薛议就明白他也是不知道了... ... 曹军大营。 薛议坐在自己的大帐之中,一位老吏与其相对而坐。就在刚才,薛议交出了自己的‘别部司马’印,换来了一个‘行营司马’印,“不过以前的印是铜的,这个印怎么感觉像是个泥的?而且像新做的??”薛议满脑子问号。 “薛郎且听我言。”老吏开着口,为薛议讲解着身为‘行营司马’所该负责的工作。 “夫行营司马主行营事。”老吏娓娓道来。 “一者军赋,司马定征收之准则,行调配之方案。” “然则准则与方案需从当地百姓的人口、土地、收成加以判断。” 薛议听到第一条,嘴巴就不自觉的微微张开... “二者军备,司马定行军之数量,分士卒之装备。” “然士卒之军备,多与征收之数有关,即赋有所出和赋以足兵。” 薛议的嘴巴张得都开合不拢了... “这是行营司马干的事??” 薛议想到:“按老吏所说行营司马管理军赋,并不是只掌管其使用,而是从制定军赋标准到征收运送,直至调配使用均由其负责。 其能有效的管理军赋或者说保证军赋的征收和合理使用的前提,是他必须对土地、人民及收成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实际的征收标准。 同时又要做到对军队的数量和配备情况心中有数,从而保证赋有所出和赋以足兵。” 心中却在无形的咆哮:“这不是荀彧他们干的吗??” 老吏看着嘴巴张大,还在发呆的薛议,知晓他也是处于某种‘震惊’之中,不过没关系,他的任务就是告知和提醒薛议,其他的,他只是个吏,上层的想法,可不是他所能知道的... 为了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老吏继续开口道:“薛郎勿忧!” 薛议回过神来,目光希冀的看着老吏,“这是不需要干这么多么?刚才只是说了总则,其实只要自己签字就可以了?” 只听得老吏说道:“鄄城之人口、土地收成已登记在册,待会便给薛郎送来,东阿、范县之物资,自有另一卷,薛郎勿忧!” 薛议脑瓜子嗡嗡的:“这叫勿忧?!” 突然仿佛明白了什么:“程老头你坑我!” ... 司马荀彧和程昱讨论着薛议的事情。 荀彧率先开口:“仲德欲以彧之事分与伯言,伯言一人可能为之?” 程昱回答:“未可也!仅教其晓行营之基也!为将者,若不知粮草、辎重之重,仅以身斗前,可能长久乎?” 荀彧闻言点点头,程昱这种教学生的方法他还是认可的:“可行营诸事皆与算术相关,伯言算术如何?” 程昱闻言,老脸微微一红,借着手从脸庞摸着胡子,倒也看不出什么,他才不会承认他当年教9岁的薛议算术反被教育的事情,轻咳一声道:“伯言算术尽得老夫真传!文若无忧!” 荀彧看程立说得这么自信,点点头:“善。” 当然,他也没想着靠薛议,毕竟薛议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繁杂而浩大的工程,是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参与的。 所以荀彧只是让人将以前的资料交给了薛议,让他了解下部队的辎重与军队数量、地区收入的关系,至于薛议他得出来的结果么,自己到时估计也是懒得核实的。 ... 在将濮阳城外的吕布别营都拔除后,曹操率军对濮阳进行了围攻。 吕布军死守濮阳,东郡太守夏侯惇在前线指挥作战之时,由于太过靠近城池,被吕布军的射来的流失射中左目,夏侯惇负伤之下,部队撤退... 此时,曹操与吕布已作战两个多月... 一日,曹操召集亲近众人在大帐中会面。 薛议、李敢跟着程昱入内,薛议的别部司马印被曹操收了上去后,交给了程昱,程昱又将官印给了李敢,还是将那只千余人的私人武装牢牢控制在手中。 这段时间来,薛议也是学到了很多,一只部队多少人,在多长时间内,需要多少粮食、多少军备,心里面有了一个底。 同时考虑到当地的收成、赋税情况,运输部队应该从当地派多少人,运多少粮食,够多长时间使用,也是正在慢慢的了解之中,在老吏的帮助下,想必这段时间过后,自己对军队军赋军备这一块都能有一个完全的系统的了解。 就在薛议细细总结之际,曹操开口了:“吾等与吕布鏖战至今,不分胜负,濮阳虽近在咫尺,但未有破城良计。今城中田氏苦于吕布暴政,欲投效吾,约为内应,诸君以为然乎?” 众人议论纷纷,如果消息属实,那么这未尝不是一个破城的好机会,但如果消息是假的,是吕布估计放出的诱饵之计,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谁也不敢保证这田氏是真是假。 最终还是戏志才替曹操拍了板:“此破敌之良机,虽未知真假,然机不可失,吾等大军一至,可先观布军动向,若如城中田氏所言,当运筹帷幄,险中求胜耳!” ... 几日后,曹操按照约定的时间,率领大军前去攻打濮阳。战斗中,濮阳田氏果如信中所言,开城门,迎曹军入城。 曹操大喜,率领士兵入城,下令将返回的城门烧掉,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但是曹操显然高估了自己士卒的战斗力,面对来势汹汹的吕布,士卒们根本不是对手,曹军大败,曹操都差点让对方的骑兵俘虏,指鹿为马方才逃出生天。 经此一战,曹军士气大跌,而吕布军的生力军由于越打越少,只能困于城中,双方就这样在濮阳城对峙着。 ... 东阿。 时值初秋。 东阿令枣祗正在县衙之中,就听得一声大响,房门被人推开,来不及呵斥,就听得来人说道:“府君!蝗灾了!” 第三十六章 何从? 《续五行志》:兴平元年夏,大蝗。是时,天下大乱。 唯有东阿县因为侯声的缘故,在枣祗的安排下早早的就做了准备,所以诸县之中东阿受灾最小。 即便如此,曹操前线的军队也是军心动荡不安,与吕布军的战斗已然无法进行下去,在撤退过程中,士卒逃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 邺城。 “孟德新失兖州,诸君以为当援多少人马?”袁绍问属下幕僚,曹操是自己的小弟,兖州刺史都是自己上表的,而如今小弟被揍,不能不找回场子,不然自己这个‘盟主’还怎么施威。 许攸和曹操、袁绍的关系都不错,他先开口:“五千足矣,吕布冢中枯骨耳,朱灵将军将三军于孟德处,可使朱灵将军领之。” 袁绍闻言点点头,就要下令。 沮授建议道:“曹孟德固然明公之爪牙,然无质可掣肘,窃以为当留质于邺城,愿明公三思。” 关系再好的人,也不得不防,这是沮授给袁绍的提议,袁绍犹豫了,显然,沮授的建议更加符合他现在的战略方针。 ... 鄄城。 曹操回军至此。 收到邺城的回信后,曹操召集众人讨论。 “本初亦欲我等回师邺城,移家小置之,诸君以为如何?” 荀彧沉默不言,他的亲人本就在邺城,此时回去也没什么,所以他不好开口。 其余诸人也没有说话,形势非常严峻了,这次蝗灾受灾面积非常之广,百姓都没收成,哪里还能养得活军队?回邺城好歹袁绍还给发粮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见没人吭声,曹操决定,准备前往邺城。 等到众人都散去,曹操呆坐在上首,望着门口发呆。 这时程昱走了下来。 “仲德?”曹操很是惊讶。 程昱上前施了一礼,说道:“昔田横,齐之世族,兄弟三人更王,据千里之齐,拥百万之众,与诸侯并南面称孤。既而高祖得天下,而横顾为降虏。当此之时,横岂可为心哉!” 曹操回答:“然。此诚丈夫之至辱也。” 程昱又说道:“昱愚,不识大旨,以为将军之志,不如田横。田横,齐一壮士耳,犹羞为高祖臣。今闻将军欲遣家往邺,将北面而事袁绍。夫以将军之聪明神武,而反不羞为袁绍之下,窃为将军耻之!” 曹操沉默。 程昱接着劝说道:“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 曹操狠狠的一拍桌子:“诸君皆以为投袁绍为上,听君一言,茅塞顿开!我曹孟德岂是甘居人下之徒?” 于是曹操给袁绍回了一封书信,信中满满的回忆了两人的过往,以及现如今自己的困境,请求袁绍支援。 ... 邺城。 袁绍读了曹操的书信后,一声长叹,念起了旧情,不顾沮授等人的反对,决定给曹操五千人马。 同时因为公孙瓒的节节败退,召回了在青州作战的臧洪,准备发兵攻打吕布的东武阳,将吕布逐出东郡。 (谢承《后汉书》: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袁绍伐曹操檄文: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畔人之党,故复援旍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 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而有大造于操也。) ... 东阿。 冬十月,因缺粮,曹操率军返回粮草尚充足的东阿。 曹操已经将程昱当做完全的心腹了,担忧的问道:“今者本初给兵五千,然如今灾祸横行,兵粮短缺,为之奈何?” 程昱眉头一皱,沉默了一阵,像是决定了什么,严肃的回答道:“可先罢新卒,余下之粮,昱自有办法!” 程昱说的办法,就是从百姓手里‘借’粮食,东阿的百姓还是有不少余粮的,但是灾祸面前,谁有愿意将自己赖以生存的粮食‘借’出去? 不过是以一个好听点的名头,进行强抢罢了... 薛议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士兵,挨家挨户的从百姓家走搜走粮食,有的百姓不肯,抱着士兵的腿不肯撒手,然后被连带着拖在地上... 有的双目无神,喃喃自语... 有的则是嚎啕大哭... 更有反抗者被拳脚相加... “我的粮食!!” “还我粮食!” “天杀的兵匪!断我等活路!” “程仲德!汝枉为东阿名士!枉为东阿之人!” ... 薛议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可以至此??!何以磨刀霍霍向百姓??!” 飞快的奔向程府。 想要面见程昱,却发现李敢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 智伯一脸疲惫的挡在门前,对着大家说道:“老爷今日不见客,诸位请回吧!” “智伯!”薛议焦急喊道:“夫子何以至此!” 智伯看了薛议一眼,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智伯!”薛议还准备再说点什么,却发现,智伯带着下人把程府的大门给关了... 薛议等人跪在门口:“夫子!何以至此!” ... 程府。 曹操和程昱相对而坐。 曹操脸色复杂的看着的程昱,开口道:“仲德何以至此?” 程昱望着曹操,缓慢而坚定的开口道:“此事,请昱一人承担!” 曹操还想说点什么,望着程昱坚定的面庞,却什么也没说出口,于是,曹操缓缓的半伏于地,双手伏在地上,额头触地,对着程昱施了一礼。 程昱同样的,双手伏在地上,额头触地,对着曹操施了一礼。 双方都没有起身... --------------------分割线------------------------ butitisthesamewithmanaswiththetree.themoreheseekstoriseintotheheightandlight,themorevigorousl“ydo“hisrootsstruggleearthward,downward,intothedark,thedeep-intoevil.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第三十七章 立志(二) 长安。 长平观战后,四月,朝廷(李傕)对韩、马二人继续招安,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羌将军。 五月,郭汜、樊稠两人也获得开府的权力。至于长安朝廷的大事,则是由李傕、郭汜、樊稠三人说了算,均大力提拔自己的亲党,尚书台不敢得罪他们,只能依次按李、郭、樊的顺序来接受指令办事。如此争权,也是为后来三人反目成仇种下了恶果。 (陈志《董卓传》:(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起居注》:(李)傕等各欲用其所举,若(尚书)台违之,便忿愤恚怒。主者患之,乃以次第用其所举,先从傕起,汜次之,稠次之。三公所举,终不见用。) 八月,左冯翊的羌人叛乱,郭汜、樊稠领兵平定。 (范书《献帝纪》:八月,(司隶左)冯翊羌叛,寇属县,郭汜、樊稠击破之。 这场叛乱的起因是什么,史书上没有提及。以其他资料看,本年夏,三辅地区已经发生严重饥荒,百姓大批饿死或者逃亡,也许羌人也是被逼无奈才走上反抗之路的。) ... 兖州。 东阿县。 程府。 曹操走后。 天色渐晚,时值深秋,晚风带着丝丝凉意吹到了程昱身上。 “伯言等还在门外?”程昱问道。 “还在门外,跪了约莫两个时辰了。”智伯出言提醒道。 程昱叹了口气,“罢了,让他们进来吧。” 智伯点头答应,还没走多远,便听得程昱提醒道:“煮点姜汤!” ... 薛议终于进入了程府,揉了揉有点发肿的膝盖,喝了一碗下人递上来的姜汤,略微振作了精神。 但程昱还是没有出来,而是让他们在客房里坐着休息。 刚才在外面吹了一阵冷风,薛议脑袋已经冷静下来了,一开始看到百姓的时候,那种怒发冲冠的心态,已经平复,“等下见到程老头,又要问什么呢?” 薛议坐在位子上想到,“问为什么掠夺百信的粮食?” “很愚蠢的问题,没有粮食,部队就要散,散了部队,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那还能问什么?问为什么不从大户人家出更多的粮食?用来代替普通百姓家的?逼大户人家造反么?难道要自己薛家的粮食拿出来补给部队?” “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来问这种问题,是不是傻?” 其实薛议自己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一直在纠结,一直无法接受罢了... “我终究本质上还是一个现代人啊...” “看不得百姓受苦,看到就脑袋一热,想也没想就先冲过来,现在呢?发现不这么办不行,要自己大公无私的贡献自己家的粮食,先不说自己能不能做主,能做主,自己到时就真的舍得吗?自己会这样的做吗?” 薛议不停的在内心之中拷问自己:“舍不舍得?会不会这样做?” 可悲的是,他发现他舍不得,他发现他并不会这样做,他先考虑的是家族,是自己...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一点是,连自己都没了,还谈什么照顾百姓?照顾百姓之前,先确保自己没有问题。 “我终究本质上还是选择了自私,我并不伟大...” “或者说,现在的我,并不伟大,我很想帮百姓,却没有牺牲自己帮百姓的勇气,我很想帮他们,却没有更好的帮他们的方法...” 揉了揉额头,自己说服自己往往都挺艰难,而且,内心不太好受,知道应该怎么做,是一码事,但当你真的这么做了,内心所引发的煎熬,纠结,又是另一码事了... “等会让子进去问吧,我选择闭嘴。”薛议想到。 ... 濮阳。 陈宫被袁绍军的臧洪以碾压之势赶到了东武阳。 给本就岌岌可危的吕布军,带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袁绍出兵了。” “濮阳已不可留,袁绍不日即渡河南下,两面夹击之下,我军必败,愿将军三思。” 吕布很是疲惫,与曹操的交战,他这个主帅到处救火,可以说,吕布军现在能维持和曹操的五五开,甚至略有胜之,全凭他一己之力。听到现在的局势,他沙哑的开口,问道:“何处容身?” 弟兄们跟着他一路颠沛流离,基本地盘,已经成了吕布的心魔。 陈宫指着地图,重重的说道:“东往山阳!” ... 程府。 又等了约莫一个时辰,程昱终于出来了。 薛议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自己说服了自己,已经没什么好问的。 于是李敢开口问道:“敢问夫子,何以至此?何以纵兵掠百姓之粮?” 程昱看了薛议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说道:“大军少粮,缺之必溃,若士卒缺粮而溃于东阿,必劫掠东阿,东阿百姓焉有活路?先‘借’粮于百姓,士卒不溃,方能稳定东阿。” 不管李敢信不信这套说辞,他都必须接受,在东汉二元君主制的观念里,主君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敢越过了这个话题,担忧的说道:“于夫子名声无益。” 可不仅仅只是‘无益’这么简单,“掠夺本县”,这种天下之大不韪,要是曹操败了,程昱这事铁定上史书,而且是作为“罄竹难书”的典型。胜了,也是一定上史书,私人记载里面。 可以说,程昱这是完全把自己的身家都压在了曹操身上。 程昱沉默了一会,说道:“名声何足挂齿?” 程昱做了这件事,可以说,彻底的退出了士人阶级,士人都是些注重名望之人,谁还敢明目张胆的和一个“纵兵掠夺本县百姓”的家伙交往? “或许夫子作出的牺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薛议想到。 李敢沉默。 程昱问道:“伯言有何疑虑?” 薛议摇了摇头,“已无。” ... 东阿。 城内的百姓,粮食见夺于士卒。 城外的难民,饥饿的嗷嗷待哺。 蝗灾引发的饥荒,来临了。 第三十八章 独行者 夏天发生的蝗灾,导致很多农民颗粒无收,被迫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由于东阿县提前对蝗灾做了准备,受灾较小,附近几个县的难民,全都赶往东阿,祈求粮食活命。如今已是初冬,东阿县外已经开始了戒严,阻止着城外的难民们涌入。 薛议站在城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把守者门口,而在城外城墙不远的地方,侯声正在给一些难民提供稀粥。 侯县丞,孤生一人,薛议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与孩子。 侯县丞是有工资的,平时省下的钱,在蝗灾不久后,都换做了粮食。 此时此刻的他,正站在粥舍前,看着下人将稀粥一勺一勺的给排好队伍的难民。 难民们排好队,手里那种各式各样的盛粥的器皿,打好粥后,就朝着侯声鞠个躬,年纪小的,就磕个头,然后退下... “伯言别来无恙?”侯声看到了薛议,首先开口,薛议注意到,他的头发半年之间已经全白了。 “小子安好,今长者派粥,活人无数,长者之风,山高水长。”薛议施了一礼,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别人能够去做到,薛议很是佩服。 侯声坦然受了一礼,摸了摸发白的胡须,“听闻,仲德纵兵掠东阿百姓之粮?” 这个问题,薛议可不好回答,只能沉默以对。 侯声点点头,薛议的沉默在他的意料之中,缓缓开口道:“世道艰难,曹使君不易,仲德不易,这天下的黎民百姓,也不易。” 说着,转过头,看着薛议,说道:“伯言终究是年少,伯言与仲德不同呀!” 薛议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被侯声挥手打断,侯声继续说道:“‘一诺千金薛伯言’,很好!勉之!” 薛议点点头,弯腰俯首施礼。“微薄之名,不敢比长者之风。” 侯声点点头:“伯言终究还是少年,不似仲德,伯言以为我所为如何?” 薛议道:“天下善之。” 侯声哈哈一笑,摇了摇头:“不敢称善,活几人而已。”说着又突然对薛议说道:“伯言切勿以吾之事为荣。” 薛议一愣,“长者何意?” 侯声解释道:“独行之人,微末之身,苟活于乱世,家无余富,遭逢灾难,止活数人!何也?” 薛议回答不上来,只能沉默。 侯声缓缓地突出几个字:“位卑权轻!” “伯言!”侯声正声道,“汝且记好!心怀天下者,必有举足轻重之权,方能一展所为,余者,类我等碌碌之人,能救天下百姓耶?” “谚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谋其事,必有其位也!” “伯言!我观汝有忧民之心,甚善!勉之!勉之!” 薛议眼眶一红,侯声这是在为薛议讲述人生阅历和道理了,俯身低头施礼:“谨受教!” ... 东阿。 程府。 程昱对着李敢问道:“伯言何在?” 李敢:“侯县丞城外施粥难民,伯言当在城外。” 程昱闻言点了点,脸色看不出什么变化,问道:“子进,若一国覆灭在即,四万万国人,须得阵亡三千万,可乎?” 李敢一怔,问道:“须得阵亡如此之多?” 程昱道:“然!” 李敢沉默。 程昱道:“吾以为,可矣!”旋即对着李敢说道:“等会若是见到伯言,告之‘肉食者,方能定天下。’”挥挥手,示意李敢去找薛议了。 ... 济阴郡。 乘氏县。 吕布率领残军南下乘氏县,济阴太守吴资虽然是归附支持吕布的,但是吴资也没多少粮食,只得让吕布派人去乘氏县找大族李家借粮食。 曹操得知情报,知晓了吕布军动向,便派部将李乾(籍贯为钜野县人,但族人均聚集于乘氏县,李家首领)前往乘氏县坐镇。 吕布派出别驾从事薛兰、治中从事李封前去招安李乾,(李封可能是李氏族人)李乾不从,惨遭杀害。 (陈志《李典传》:吕布之乱,太祖遣(李)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此举惹怒了乘氏县的李氏族人,众人在李进的带领下击败吕布军。吕布不得已又率领残兵南下山阳郡东缗(min)县(原山阳郡太守袁遗应该离职,袁绍表其领扬州刺史与袁术争战),这才暂时安顿下来。 (陈志《武帝纪》:(吕)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太平御览·卷860》引《英雄记》:李叔节与弟进先共在乘氏城中,吕布诣乘氏城下。叔节从城中出诣布,进先不肯出。为叔节杀数头肥牛,提数十石酒,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 推测,“李叔节”就是“李乾”,而“李进先”就是《武帝纪》中的“李进”。 可以脑补一下剧情经过:李乾出城劳军,在宴会上,吕布让薛兰、李封劝降李乾,李乾拒绝后惨遭杀害;于是弟弟李进先闭城拒守,吕布无法攻克,只得撤军。) ... 东阿。 城外。 李敢只是单纯的传达的程昱的话到了薛议耳中,薛议一顿,想到“程老头的意思和侯县丞一样啊,他们都看出我在想什么了吗?” 点了点头,示意李敢自己已然知晓。 同时走向了一个衣着褴褛,头发有些散乱的男性难民,皮肤黝黑的难民蹲在树下,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小心的端扶着一个破碗,破碗里面盛着侯声分发下来的稀粥,喝着粥,喝的滋滋作响,完了,还将盛粥的破碗,添了个干干净净。 薛议注意他很久了,他是单独的一个人。 注意到薛议等人过来,他将碗小心翼翼的放在地上,想要起身,薛议示意他不用起身,靠了上去,突然薛议闻到他身上一股子馊味,顿住了脚步,退后了几步,问道:“汝等从何而来?” 难民开口道:“小民从泰山郡盖县而来。” “盖县?那么远?差不多到徐州了吧?”薛议想到,开口问道:“如此之远?汝亲人何在?” 薛议永远都忘不了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照在那个衣着褴褛的皮肤黝黑的难民的身上,他的声音是略带回忆的,缓慢而又痛苦,甚至带着一些不明不白的意味,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吃了呀。” ps:这一章改了很久,删了很多,但最终还是写了,“人相食!” 第三十九章 兴平元年-下(说明章节) 薛议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神一冷,杀心骤然爆发,右手捏紧了腰边的长剑,就要拔出。 难民恍然未觉,眼睛无神的看着远方,就听得他喃喃自语道:“被人吃了呀!” 薛议赶紧摁下了心中的杀心,右手也松了下去。 难民嚎啕大哭起来:“我不该好奇去看他们聚在一处,我不该因为腹中饥饿就去吃那口肉,我不该啊,二丫,爹爹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换着孩儿来吃啊...” 薛议的大脑、呼吸和心脏都骤然停了几秒... 他木然的转过身,耳边似乎就听不到难民嚎啕大哭的声音,行尸走肉一般,离开了... ... 薛府。 “伯言之意,欲以家中粮食活城外百姓?”薛氏一族的族长,薛议的大伯,薛悌的父亲,薛房开口问道。 “然,望伯父成全。”薛议低着头俯身说道。 “伯言何须如此?从子如此,夫复何求?”薛房看着薛议说道。“既然伯言需要粮食赈灾,便可从家中取多余余粮,其中用度,伯言自己把握!” “谢伯父!”薛议俯首,这是他替百姓磕头。 (小知识:在晋以前,“侄”只能是女性对兄弟子女的称呼,即‘侄从其姑’;男性对兄弟的子女只能称兄子,从子之类,即所谓‘伯叔有齐名,则兄弟之子不得称侄。’薛房喊薛议从子的原因就在这里。) ... 讨要粮食出乎寻常的顺利,伯父薛房,很是痛快的给出了粮食,薛议准备了好多说辞都没用的上。 薛议知道侯声的粮食也不多了,于是将这些粮食部分交给了侯声的属下,并嘱咐赈灾的粮食以后会陆续提供,没有粮食了可以来薛家拿,望着城外粥舍旁侯声的背影,薛议自语道:“萤中不敢与皓月争辉,且尽微薄之力!” ... 东阿县。 初冬。 “凛冬将至,百姓苦也!”枣祗叹息道。 “为之奈何?”曹操问下属们。 侯声提议道:“窃以为可以使青壮入山伐木,以备房屋建造之需,余者,可交由老弱处置,为冬日之薪。妇女等可使缝制冬衣。” 建议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意。 曹操也点头称:“善!” ... 时间很快就到了194年的冬天。 一般来说难民的日子将很不好过。 侯声、枣祗在此期间,安排城外的难民青壮们进山伐木,好的木头可以在城外修建房屋,抵御寒风,给难民们有庇护之所;差的木头,则可以交由老弱难民劈开,做成柴火,或是烧成木炭,以备寒冬之需。 同时,安排妇女们缝制冬衣,为过冬做准备。 虽然不可能满足所有难民的需求,但着实救了一大片难民。 《魏略》:初平元年,蝗灾,大饥,人相食,东阿令枣祗护县,县中有粮,太祖于是至东阿,难民亦至。寿张丞侯声,施己粥活百姓,率民伐木以备寒冬,活人无数。时人歌曰:“生我者父母,活我者侯声!” ... 长安。 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 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 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上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 自是之后,多得全济。(孝献帝纪) ... 洛阳。 兴平元年,诏书征岐,会帝当还洛阳,先遣卫将军董承修理宫室。岐谓承曰:“今海内分崩,唯有荆州境广地胜,西通巴蜀,南当交址,年谷独登,兵人差全。 岐虽迫大命,犹志报国家,欲自乘牛车,南说刘表,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与将军并心同力,共奖王室。此安上救人之策也。” 承即表遣岐使荆州,督租粮。岐至,刘表即遣兵诣洛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时,孙嵩亦寓于表,表不为礼,岐乃称嵩素行笃烈,因共上为青州刺史。岐以老病,遂留荆州。(赵岐传) 按赵岐201年死于荆州,死时90多岁,那么当时194年赵岐当以80多岁的高龄,还在为汉室奔波... (小考据:孙嵩按魏略记载,不提为青州刺史事,孙嵩为北海人,按三互法当回避青州刺史。且刘表奉袁绍为盟主,袁绍已置青州刺史,刘表不当再表孙嵩为青州刺史,疑赵岐传孙嵩为青州刺史记载有误。) ... 范县。 范老爷还是没能挺过这个寒冬,在长子亡故之后,身体日渐消瘦的范老爷也撒手人寰,张南在叔伯们的拥护下,成为了范县张家的新任家主。 ... 徐州。 郯县。 同样没能挺过这场寒冬的还有徐州牧陶谦。 按照陶谦生前的意愿,和徐州众官绅、士族商议的结果,就是迎豫州刺史刘备,为新任徐州牧。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先主遂领徐州。 (简单分析:可能大家不知道的小知识。 一、刘备说的让袁术,只是客套话,切勿当真,早期袁术-陶谦-公孙瓒为盟,对抗袁绍-刘表阵营,后来袁术-陶谦交恶,袁术一度染指下邳,陶谦还将孙策等人当奸细处理。 二、刘备曾任平原令,当时的平原相为陈纪,后来陈纪和陈群就在徐州避难,且陈纪和孔融为好友。刘备的豫州别驾是陈纪的儿子陈群。 三、刘备救援过孔融。 四、刘备为豫州刺史是在沛县,当时沛国相是陈珪,所以刘备和陈登陈元龙父子也有交集。 五、孔融尊敬郑玄,在郑玄故乡高密县设“郑公乡”。郑玄又是卢植师弟,卢植是刘备的恩师,郑玄算是刘备师叔。郑玄至徐州陶谦处避难,陶谦对郑玄持“师友之礼”。) ps:谢谢大家推荐票的支持! 第四十章 李郭之乱(一)(说明章节) 前情提要:兴平元年,194年五月,郭汜、樊稠两人也获得开府的权力。至于长安朝廷的大事,则是由李傕、郭汜、樊稠(chou)三人说了算,均大力提拔自己的亲党,尚书台不敢得罪他们,只能依次按李、郭、樊的顺序来接受指令办事。如此争权,为后来三人反目成仇种下了恶果... ... 兴平元年春,正月癸丑,大赦天下。 二月,朝廷(李傕)决定任命朱儁为骠骑将军,持节,领兵讨伐不顺从长安朝廷的关东军阀。 (以实际情况看,不顺从长安朝廷的关东军阀大概有袁术(扣押太傅马日磾致死)、公孙瓒(杀害幽州牧兼大司马刘虞)、吕布(刺董案元凶)等人。) 右将军樊稠主动请缨,表示自己可以率领西凉将士们出征,并且找李傕索要人马支援。 因为李利的缘故,李傕本来就对军中威望日益增高的樊稠有了猜忌。 (马腾来犯,李傕派出樊稠、李利(李傕兄子)率军对抗。兴平元年三月,双方在长平观展开激战,反李联军败北,除了韩遂、马腾逃脱,其他人均战死。 在作战时,李利畏缩不前,樊稠痛骂李利:“韩遂马腾要你叔父的人头,你还这样不出力,你是觉得我不能杀你吗?!” 李利因此怀恨在心。 《袁紀·卷28》:初,樊稠击马腾等,李利战不甚用力,稠叱之曰:“人欲截汝父头,何敢如此!我不能斩卿邪?” 等韩遂撤退时,樊稠率军追击,韩遂则约樊稠单独相见,两人见面后,欢声笑语,和气而散。李利得知后,便记在心中,等返回长安之后,李利就向李傕打小报告:“樊稠和韩遂单独相见,谈的开心,不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什么事,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关系非常亲密。”于是李傕对樊稠起了疑心。 范书《董卓传》:(韩)遂、(马)腾走还凉州,(樊)稠等又追之。韩遂使人语稠曰:“天下反复未可知,相与州里,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共一言。”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 军还,(李)利告(李)傕曰:“樊、韩骈马笑语,不知其辞,而意爱甚密。”于是傕、稠始相猜疑。) 而这次樊稠的主动求兵,让李傕更是有了危机之感,对他起了杀心。李傕设下酒宴,将樊稠灌醉,再让外甥骑都尉胡封在酒席之上将樊稠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抚军中郎将李蒙。凉州集团内部产生了裂痕,一时间人人自危。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九州春秋》:(樊)稠欲将兵东出关,从(李)傕索益兵。因请稠会议,便于坐杀稠。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纪》:(李)傕见(樊)稠果勇而得众心,疾害之,醉酒,潜使外甥骑都尉胡封于坐中拉杀稠。 《袁纪·卷28》:二月,李傕杀右将军樊稠、抚军中郎将李蒙。由是诸将皆有疑心。 李傕也曾多次请郭汜参加酒宴,甚至还请他留宿。郭汜的妻子担心郭汜有外遇,于是从中间挑拨。一次郭汜醉酒回家,怀疑李傕在酒中下药,郭汜妻用粪水给郭汜催吐,此后,郭汜再也不去参加李傕的宴请。 兴平二年(195年)三月,李傕、郭汜两人反目,“李郭之乱”正式开幕。 按资历,李傕是大哥,郭汜是二哥,其他凉州将领就得选择站队了。李傕想起贾诩是智囊,于是拉拢贾诩,任命他为宣义将军,为自己出谋划策。 皇帝刘协见李傕、郭汜到了大动干戈的地步,便派侍中、尚书去劝和,两人也根本不听。 安西将军杨定厌恶李傕,于是暗中联合郭汜,提出合伙将皇帝绑架到郭汜军营中,然后以皇帝的名义讨伐李傕。李傕得到情报,便找贾诩商量,计划抢先一步将皇帝刘协绑架到自己军营里,贾诩认为不可以,李傕却一意孤行。 三月二十五日,李傕派兄子李暹率数千人马前往皇宫,带了三辆马车去接皇帝刘协。 太尉杨彪出宫来劝阻:“自古以来,没有帝王住在人臣家里的先例。你们这些人做事,应该顺从皇帝的心意。怎么能这样呢?!” 李暹回道:“这件事李将军已经决定了!” 李暹的言外之意就是“行就行,不行也得行!”。面对强权,就算是皇帝也得就范,于是刘协、伏寿各坐一辆车,贾诩和左灵同坐一辆车,杨彪这些大臣们就只能步行跟从了。 当天,李傕将刘协等人安排住在南坞。随后,李傕士兵将长安皇宫洗劫一空,纵火烧毁,长安城内成为人间炼狱。双方交战一个月来,死者万余人。 范书《董卓传》:安西将军杨定者,故(董)卓部曲将也。惧(李)傕忍害,乃与(郭)汜合谋迎天子幸其营。 傕知其计,即使兄子暹将数千人围宫。以车三乘迎天子、皇后。太尉杨彪谓暹曰:“古今帝王,无在人臣家者。诸君举事,当上顺天心,柰何如是!” 暹曰:“将军计决矣。”帝于是遂幸傕营,彪等皆徒从。乱兵入殿,掠宫人什物,傕又徙御府、金帛、乘舆、器服,而放火烧宫殿官府居人悉尽。 刘协让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率领十多位朝廷高官前往郭汜军营,请求和解,郭汜不肯,还将众人扣留下来。杨彪责骂郭汜,郭汜抽刀就要砍,幸亏中郎将杨密等人劝架,郭汜这才作罢。 范书《董卓传》:帝使杨彪与司空张喜等十余人和(李)傕、(郭)汜,汜不从,遂质留公卿。 彪谓汜曰:“将军达人间事,柰何君臣分争,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邪?” 汜怒,欲手刃彪。彪曰:“卿尚不奉国家,吾岂求生邪!”左右多谏,汜乃止。 随从参与和谈的大司农朱儁,就是在此后被活活气死的。太常皇甫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逝世的,两位汉末名将就这么遗憾谢世。 范书《朱儁传》:献帝诏(朱)儁与太尉杨彪等十余人譬郭汜,令与李傕和。汜不肯,遂留质儁等。儁素刚,即日发病卒。 按《袁纪·卷28》提供的团队名单中没有皇甫嵩的名字,也无太常,据此可判断皇甫嵩非卒于郭汜军营。 四月二十三日,刘协在战火中加封贵人伏寿为皇后,其父伏完为执金吾。 四月二十六日(袁纪为二十五日),李傕部将张苞、张龙(或作张宠)叛变,联络郭汜夜晚偷袭李傕军营。他们打开军营大门,放郭汜军进来,再纵火烧屋,但是火没有点燃。 郭汜士兵向李傕军营发射弓弩,箭都射到刘协的跟前,甚至还有箭射穿了李傕的耳朵。李傕部将杨奉(原白波军将领)率军赶来支援,将郭汜军击退,张苞、张龙亦随郭汜逃走...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纪》:(郭)汜与(李)傕将张苞、张龙谋诛傕,汜将兵夜攻傕门。候开门内汜兵,苞等烧屋,火不然。汜兵弓弩并发,矢及天子楼帷帘中。 ps:李郭反目,拉开了献帝东归的大幕!! 第四十一章 李郭之乱(二)(说明章节) 战后,李傕便强迫刘协迁往北坞,将门反锁,并派校尉领兵守门,内外隔绝。一时间,刘协君臣等人连饭都没得吃,李傕拿腐烂的牛骨应付,刘协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不久,李傕又见军营毁损严重,难以防守,便想裹挟刘协一同转移至池阳县的黄白城(池阳县位于长安城以北,为李傕封邑,故李傕将黄白城作军营用。) 司徒赵温写信责骂李傕,李傕见信大怒,要派人去杀了赵温,幸亏李傕之弟李应是赵温故吏,反复苦劝兄长不要加害于赵温,李傕这才作罢。最终,李傕还是让刘协君臣等人返回宫殿之中。 李傕相信鬼神之术,身边还带着道士和女巫。李傕又在朝廷官署门外为董卓设灵位,经常以牛羊祭祀。某日,李傕拜祭完毕,顺便请求朝见刘协。李傕身上带着刀,侍中等人见状,也慌忙带刀进入,先站在刘协两旁。 李傕见刘协的说辞,无非是痛斥郭汜大逆不道,刘协也没心思听他说,就顺着李傕的意思应答。李傕认为刘协是真心站自己这边,非常高兴,出去后还跟他人说“明陛下真贤圣主”。 忽然,他又想起侍中们都带刀陪侍,心生疑惑,便问他人:“这帮侍中刚才都拿着刀,是不是想谋害我啊?”侍中李祯是凉州人,和李傕相识,便向李傕解释:“这是朝廷的规矩。” 李傕这才放心。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起居注》:(李)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讫,过省阁问起居,求入见。 傕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侍中、侍郎见傕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傕对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为帝说郭汜无状,帝亦随其意答应之。 傕喜,出言“明陛下真贤圣主”,意遂自信,自谓良得天子欢心也。虽然,犹不欲令近臣带剑在帝边,谓人言“此曹子将欲图我邪?而皆持刀也”。(此时可以看出当时的将领都是奉天子,还没有生出取而代之的想法。) 侍中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语傕“所以持刀者,军中不可不尔,此国家故事”。傕意乃解。 闰五月九日,刘协认为谒者仆射皇甫郦(皇甫嵩侄子)是凉州世家,又有口才,便派他领诏前去找李郭劝和。皇甫郦先去拜见郭汜,郭汜眼见军队疲敝,就顺势答应了和解。皇甫郦再去拜见李傕,李傕根本不听,甚至将皇甫郦赶走。 范书《董卓传》:(刘协)诏遣谒者仆射皇甫郦和(李)傕、(郭)汜。郦先譬汜,汜即从命。又诣傕,傕不听。曰:“郭多,盗马虏耳,何敢欲与我同邪!必诛之。君观我方略士众,足办郭多不?多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汜一名多。郦曰:“今汜质公卿,而将军胁主,谁轻重乎?”傕怒,呵遣郦。 皇甫郦返回刘协处,汇报说:“李傕拒绝和解的诏令,还胡言乱语!” 侍中胡邈是李傕推荐入职的,便嘱咐传话人要把皇甫郦的话说得委婉一些。同时,胡邈责备皇甫郦:“李将军待你不薄!你叔父皇甫嵩能当上太尉,也是李将军出的力。” 皇甫郦不屑一顾,表示为皇帝效命,虽死无憾。 刘协得知李傕抗命,又知道皇甫郦性格刚直,于是下令将皇甫郦遣出朝廷。果然,没多久,李傕就派虎贲士兵王昌去追杀皇甫酈,王昌也敬佩皇甫郦,就让皇甫郦逃走,自己回去复命,说自己没追上。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起居注》:(皇甫)郦出,诣省门,白(李)傕不肯从诏,辞语不顺。侍中胡邈为傕所幸,呼传诏者令饰其辞。 又谓郦曰:“李将军于卿不薄,又皇甫公为太尉,李将军力也。” 郦答曰:“胡敬才,卿为国家常伯,辅弼之臣也,语言如此,宁可用邪?” 邈曰:“念卿失李将军意,恐不易耳!我与卿何事者?” 郦言:“我累世受恩,身又常在帏幄,君辱臣死,当坐国家,为李傕所杀,则天命也。”天子闻酈答语切,恐傕闻之,便敕遣郦。 范书《董卓传》:因(李傕)令虎贲王昌追杀之。昌伪不及,(皇甫)郦得以免。 闰五月十二日,刘协派左中郎将李固(魏志作“李固”,范书作“李国”)加封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上。这肯定不是刘协真心实意的事,但是李傕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鬼神之力,于是厚赏随从的道士和女巫。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起居注》: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国持节拜(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傕自以为得鬼神之助,乃厚赐诸巫。 ... 冀州。 邺城。 就在长安李郭对立之时,一道圣旨到达了冀州。 即拜袁绍为右将军,使持节冀州牧。 朝廷在右将军樊稠死后,将右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这也意味着李傕等西凉军阀所控制的长安朝廷,对着关东二袁纷争之中的袁绍做出了善意的表态。 借以拉拢袁绍,笼络袁绍一方的关东军阀集团。 即原冀州牧壶寿死后,朝廷真正意义上的承认袁绍对冀州的完全控制。 ... 荆州。 刘表受赵岐之托,尽起荆州之物力,准备修复洛阳宫殿。 ... 幽州。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等,合率州兵,欲共报瓒。辅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推为乌桓司马。柔招诱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斩丹等四千馀级。 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馀骑,共辅南迎虞子和,与袁绍将麹义合兵十万,共攻瓒。 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馀级。 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 ... 扬州。 袁术得到了朝廷拜袁绍为右将军的消息。 他知道,他已经被现在的朝廷所抛弃,当然,也和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关。 于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严厉局势,必须迅速的拿下扬州,才能无后顾之忧。 孙策,就在这样的局势下,被调到了前线... 第四十二章 收复兖州(一) 兴平二年春。 东阿。 就在长安凉州集团内斗不休之际,曹操于东阿发动了对吕布的进攻,誓要将吕布的残余势力消灭在兖州。 “今欲以雷霆之势,灭吕布于兖州,诸君有何良策?”曹操端坐在最上首,问下方的群僚。包括毛阶、满宠、吕虔(qián)、程昱、曹洪、夏侯渊、朱灵(袁绍援军)、薛悌、于禁、乐进、任峻、枣祗、侯声、薛议等人。 程昱首先开口:“吕布匹夫,丧家之犬耳,兵不足万,士气全无,陈公台,智迟之人,口舌之士,今欲攻之,可先拔定陶,太守吴资,泛泛之辈,济阴之士,无有果敢之人,定陶若破,济阴在手,隔断陈留张邈、山阳吕布之势,分而破之,易如反掌耳!” 薛议想到:“吕布现在的局势非常困难,军队遭遇袁绍的进攻,东武阳丢失,濮阳悬城,不能守,只得放弃,部队败于乘氏李进之手,士气大溃,东屯山阳,陈留张邈、济阴吴资、山阳吕布连城一线,守望相依,但是部队减员严重,士气不存,蝗灾之下,军粮成了最大的问题,如今是进攻他们的最好时机。” 曹操闻言,抚掌大喜,问道:“诸君以为然乎?” 满宠、曹洪等人皆点头称善。 曹操继续问道:“如何破敌?” 程昱摸了摸大胡子,指了指地图,继续开口道:“今盟主(袁绍)兵出东郡,大河以北,尽归之!” “布屯东缗,宫屯任城,今可兵分两路。”说着看了一眼薛议,“主力曹使君率领,出东阿,下范县、及鄄城,围吴资于济阴!陈留少兵,守城尚可,故张邈不得相救,而吕布必来相救,布无谋,伏之,一战可擒也!” “可使一将领分军。”又看了薛议一眼,对他点了点头,“出东阿,下须昌、寿张,平定东平,后北上济北,通泰山之要,孝威领泰山太守久已,尽可赴任。” 薛议:“程老头的意思是兵分两路,有了袁绍支援的援军,反正吕布现在也组织不了什么反抗,一边拖住吕布主力,一边收复那些中立的地盘,那些地盘可都是白给的功劳啊,会让谁去呢?” 曹操点了点头:“主力有吾亲率,分军之将,仲德可有推荐?” 程昱环视了眼在场诸将,夏侯渊、于禁、乐进都挺起了胸膛,缓缓开口道:“昱以为可是于都尉为领军。” 于禁胸膛挺得笔直,“愿为曹使君驱策!” 曹操点了点头,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看着薛议说道:“伯言于后方久矣,吾以为可使伯言为副!” 地下人相互对线了一阵,目光都聚集在了薛议身上。 薛议闻言,赶紧拱手,“诺!” 曹操和程昱对视了一眼,开口说道:“伯言,今授汝假平虏都尉!为军副!同文则共取寿张!” “诺!” 只听得夏侯渊小声的自语:“年十八、九的都尉!”,他酸了.. “善!”曹操站了起来,说道:“今吾率大军一万两千,围济阴,仲德、子廉、妙才、伯宁、朱灵随吾进军!”(程昱、曹洪、夏侯渊、满宠随曹操进攻济阴。) “偏军文则为主,薛议为副,率军三千,平寿张、济北!”(于禁、薛议为偏军、攻寿张。) “吕虔率部曲屯范县,以为后应!”(吕虔率家兵屯范县为后应。) “孝先可往鄄城、同文若居中调配!”(毛阶和鄄城的荀彧一起内政。) “任峻为督粮!” “枣祗、侯声、薛悌留守东阿!” 众人:“诺!” ... 山阳郡。 东缗县。 吕布在乘氏大败后,在东缗修整残军,派陈宫前往任城国,占据任城国。 吕布站在东缗的城墙上,手持方天画戟,望着西方的落日,残阳,就如同他现在的部队一般,即将坠入黑暗... 突然,身后一阵脚步传来,吕布转过头来,发现是高顺和张辽。 “何事?”吕布望着手下两位将领的脸色,开口问道。 “曹操亲率大军围攻定陶!济阴郡太守吴资遣使求援!” 吕布一阵沉默,“吾等转战良久,士卒疲敝,军中少粮,并州的儿郎们还能一战否?” 张辽、高顺不答。 三人望着西边的落日渐渐消失,阵阵晚风吹来,都没有开口... ... 徐州。 豫州刺史刘备受陶谦死前的嘱托,接受徐州牧一职。 但是刘备担心自己接受徐州这个烂摊子之后腹背受敌,所以询问下邳陈氏的代表,典农校尉陈登,如何破局? 陈登等人的意见是,向着盟主袁绍靠拢,则曹操一方就不能觊觎徐州了,毕竟曹操是袁绍的小弟。 但是需要面对的,就是袁术的怒火了。 政治立场两者选择其一。 就在刘备两难之际,朝廷任命袁绍为右将军、冀州牧的消息到达了徐州。 刘备一看,连朝廷都选择了站到袁绍一方,于是最终刘备选择了袁绍。 派陈登写信给袁绍。 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zhēn)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zè)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袁绍接受了刘备的政治靠拢。(这是兴平元年夏发生的事。) ... 济阴郡。 定陶。 曹操率军围吴资于定陶。 陈留张邈如程昱所料,派不出援军,城内守军只能仰仗吕布来援,于是曹操一边围着定陶,一边派遣伏兵在菏泽附近埋伏沿途而过的吕布军。 是夜,吕布率军经过菏泽,被伏兵埋伏,大恐,众崩散,逃回东缗。曹操将缴获的吕布军旗帜丢到了定陶城中,城内士气大跌,曹操乘势攻城,但是定陶在吴资的严密防守下,还是难以攻破。 僵持到了夏天,曹军缺粮,退回乘氏县,由乘氏县李氏族长李进劳军,补充粮草。 第四十三章 收复兖州(二) 东阿。 分军营帐之中。 “今者,曹使君兵出济阴,吾等当速下寿张!” 曹操率领主力南下后,薛议和于禁等人便在东阿继续整顿军备,待曹操围攻济阴之时,发兵攻取寿张。按计划,攻下寿张后,于禁就要带领本部兵马支援曹操。 由于于禁的老上司将军王朗不久前在与吕布军作战中阵亡,于禁也是希望能更快的出兵拿下寿张,然后去支援曹操,讨伐吕布,为老上司报仇,于是语气也显得有些急迫。 薛议闻言点点头,低头继续审核下属递上来的物资清单,在荀彧的安排下,当了几个月“行营司马”,粮草辎重之事,已了然于胸。 现如今大军缺粮缺的紧,粮草、辎重基本都给与了主力部队。分军的粮食也是紧巴巴的凑合的,考虑到民夫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粮草,以及军队安营所需要的木料都尚未备齐,薛议还是不建议立刻出兵。 于禁却不想再等了,“寿张、须昌,本无兵甲之备,今若攻之,必望风而降!伯言何虑?” 薛议能理解于禁的心情,但是贸然出兵,万一攻不下,粮草一断,部队随时有可能奔溃,于是摇了摇头,说道:“今敌军之意犹未可知,倘若依城坚守,拔之未可,一旦粮草不济,万事休矣!” 于禁盯着薛议看了好一会,才说道:“昔日徐州之战,伯言尚不知粮草之重,今稳重如此,后生可畏!” 薛议拱手道:“于都尉报仇心切而已,安能不知粮草之重乎?” 于禁点点头,没有说话,待着帐中也是烦操,干脆出去看军备情况去了... 兴平元年四月,整顿军备于东阿。 ... 鄄城。 荀彧还是随着曹操去进攻定陶了,唯有毛阶留在了城中。 “这是何物?”毛阶指着手中的一卷竹简问老吏道。 “此乃薛伯言为行营司马之时,所作。当为军备粮草统筹之论。” “噢?”毛阶来了兴趣,“文若不知耶?” “司马知之矣,然此为程国相之事,行营司马一人所作之论。司马料之无用,故不视之。” “何也?”毛阶问道。 “当日小人取三县之赋策予之。”老吏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很明确了,资料太多,他薛议估计也就只是看看,走个过程,真要说能写出什么有用的,程昱都不抱希望。 毛阶点点了头,表示了解,同时让老吏取出荀彧当时所作的统筹。 挥了挥手示意老吏先下去,毛阶拿着两份统筹看了起来。 “恩?”看着看着,毛阶眉头皱了起来,望着两份数据差不多的统筹,喃喃自语道:“奇才耶?” ... 兴平元年五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资准备完毕,于禁、薛议率领别部进攻寿张、须昌。 寿张、须昌二县望风而降。 六月,于禁领本部南下支援曹操,薛议继续北上济北国,济北国的中立派当即宣布支持曹操,卢县纳入曹操版图。 同时泰山之道得以打通,薛悌在亲兵的护卫下,赴任泰山郡,一旦泰山接收完毕,即可形成对吕布首尾相围之势。 拿下诸多功劳的薛议也“顺理成章”的去掉了“假”字,成为了平虏都尉! ... 本年兖州又爆发饥荒,百姓又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这已经是去年蝗灾之后,连续两年饥荒了,可见在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期间,百姓嗷嗷待毙。 (陈志《荀彧传》:(兴平)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曹操与众人商议,听说钜野县的麦子成熟了,于是决定先去攻打盘踞在钜野县的薛兰、李封,“闻钜野已有熟麦,可使大军先击之!” 在曹操军围攻钜野县时,吕布又来率军救援,但是没来得及,曹操很快就攻破钜野县,斩杀薛兰等人(可能包括李封),吕布只得退军。 (陈志《李典传》:太祖使(李)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薛)兰、(李)封。 陈志《武帝纪》:(兴平二年)夏,(吕)布将薛兰、李封屯鉅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 就在这档子,曹操听说徐州刺史陶谦病故后由刘备接管徐州的事,就动了去争夺徐州的心思。(此时应该还是刘备向袁绍靠拢的消息还没传到曹操这里。) 此时,身在军营的荀彧劝阻道:“如今我们已经击败李封、薛兰,现在我们可以分兵向东去牵制住陈宫(按方向可推测陈宫屯兵于任城国),趁机将成熟的麦子收割走,有了军粮,我们就可以一举击败吕布了。 如果我们不管吕布,留在兖州的兵多了,我们在徐州作战也不够用,留在兖州的兵少了,到时候吕布必然出击,到时候兖州除了鄄城、范县、濮阳之外都会落入吕布手中,如果又拿不下徐州,到时候将军你将何处容身?” 曹操权衡利弊,这才作罢。 陈志《荀彧传》: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吕)布。(荀)彧曰:“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刘繇),共讨袁术,以临淮、泗。 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 曹操乃止。 ps:(内容很重要,所以先贴翻译。) 第四十四章 收复兖州(三) 兴平元年,夏。 山阳郡。 巨野。 曹操听荀彧这么一分析,徐州确实不太好拿下,鉴于吕布新败,肯定不敢来攻,根据荀彧的建议,先四处派兵先抢收巨野附近的熟麦,保证军队的粮草补给,巨野城中留守部队不足千人。 ... 东缗。 吕布救援济阴遭遇埋伏,败退东缗。 救援巨野薛兰等人也没来得及,现如今,部队士气低落,已然成了除军粮外最大的问题。 就在吕布不知如何是好之际,陈宫带兵从任城国赶回了东缗,支援吕布。 “公台!” 吕布见到陈宫的那一刻,就是一句声泪俱下的呼喊。 吕布实在太难了,东奔西跑这么些年,天下诸侯没有一处容身之所,还要带领士卒们保持高强度的战斗,此中滋味,何人能够知晓? 陈宫也是动容,为了兖州百姓不受战乱之苦,自己选择了背叛了曹操,迎诛杀董卓的温侯吕布入兖州,而此刻,兖州又是何等模样? “温侯!” 陈宫看着头发都有点杂乱的吕布,声音微微颤抖:“宫来迟了矣。”自己要是当时在吕布的身边参谋画册,吕布就不会遭受菏泽的埋伏,从而能够解救济阴的吴资,陈宫也很愧疚。 “公台!事已至此!为之奈何?” 吕布焦急的问道,巨野已经陷入曹操之手,而巨野附近的熟麦正是当前吕布军赖以为生的兵粮,今年又是饥荒年,要是巨野的粮食拿不到,大军必将因缺粮而自溃。 “温侯勿忧!宫已有良策!”陈宫在来之前就考虑到了吕布军如今的现状,在路上也是左思右想,终于敲定了计策。 吕布闻言一喜,站起身来,激动的说道:“公台有何良策?” 陈宫摸着胡子慢慢说道:“今冬麦已熟,山阳唯有巨野未受蝗灾之祸,曹操新得巨野,将军新败,必以为将军不敢进攻而派士卒出城收麦,今将军若起大军攻之,必破曹操于巨野!若此战将曹孟德斩之!兖州何虑?” 吕布闻言,两眼都在放光,人也一下子精神了起来:“闻公台之策!方知胜券在握!” 对着屋外大声喊道: “来人!牵我赤兔!即可发兵!” ... 巨野。 曹操收到斥候消息,吕布与陈宫将万人来战,已经快到金乡了。 此时,士卒们都被曹操派出抢收熟麦了,巨野城内士卒不足千人,曹操急忙召集自己的幕僚们商议。 “吕布与陈宫将万人已至金乡,我军兵不足千,恐不能力敌,巨野当弃之?”(吕布军万人,考虑到辅兵,可战之兵约在五千。) 曹操开口询问道,士卒太少了,万一被吕布包围在巨野,自己都恐怕凶多吉少,曹操的想法是先放弃巨野,安全后,在考虑其他。 戏志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明公可以一战,夫布,少谋,陈宫,智迟,今兴兵攻之,必以为我等兵少,然我等兵力,其何可知之?可使妇女令妇人守陴,使君悉兵拒之。今大营之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见吾等兵少,必以为林中有伏,不敢来犯。”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用疑兵迷惑吕布和陈宫,使其不敢来犯,听起来是不错,执行起来也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吕布要是一根筋的进攻该如何? 曹操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戏志才解释道:“吕布数败于使君,士气低迷,必不敢轻犯!”末了还加了句:“若使君弃巨野而走,收粮之兵卒恐为吕布所得矣!” 粮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曹操丝毫不担心自己卷土重来能不能打过吕布,最担心的就是巨野的粮食。戏志才最后的提点,坚定了曹操留下来守卫巨野的决心。 “善!可使乐进领兵守城,吾自守大营!” ... 于是曹操命令乐进带领妇女驻守城墙,自己带所有的士兵出城驻守军营。 这天下午,吕布军到达巨野城附近,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城上全是妇女,手持武器,立于城头。而曹操本人领着看起来也就不到千于的士兵,驻守在城外的曹营之中。 而在曹操军营的西边有大堤,大堤的南部树林茂密,时不时还有鸟叫声传来。 吕布多疑,和陈宫商量,陈宫一时也拿不出好方法,吕布军的士兵们士气太低了,一旦中伏,恐怕就会造成全军的溃退。 于是建议到:“今巨野城中皆为妇女,曹营士卒甚少,恐曹操伏兵于南林之中,若我等进攻大营,恐腹背受敌,将军士卒多败,士气低迷,若中伏,大军...” 后面的不用说出来,吕布也懂,于是吕布等认为曹操军营兵力少,主力必然埋伏在树林之中,从而不敢冒然进攻,而是率军屯兵于巨野县南十余里,明日再进攻。 曹操见此,也是松了一口气。望了一眼西边大堤,觉得大堤是可以利用的屏障,于是将兵力分成两部分,让曹洪领一部分埋伏在大堤之间,一部分则在大堤之外布阵。 “今可兵分两部,一部镇守大营,另一部伏于大堤之上,吕布若攻营,可使伏兵于大堤之上杀出,子廉,汝可领军伏于大堤!” 曹洪:“诺!” 翌日清晨,吕布继续进攻,这次先从南边进攻,先派遣小队探查南边的树林,发现没有伏兵,才继续压进。 两军对垒。 吕布见曹操军力太少(不足五百人),仍然十分谨慎,“曹军甚少,恐有伏!” 不敢倾巢出动,而是仅派出少量的军队出营挑战,以探虚实。 等双方交战之时,曹操军曹洪率领的伏兵则乘势杀出,吕布先锋军大败,退回营地。 “大堤之内有伏兵,伏兵之数不可知,我军士气不振,曹营难攻矣!”吕布对陈宫说道。 陈宫一阵沉默。 如此,曹操抵挡住了吕布的第一波攻势,而等待其他收割麦子的军队陆续返回,吕布也失去了夺城的最佳时机,只得连夜撤军。 就在吕布撤军途中,收到了斥候带来的消息,“泰山郡已落入曹操之手!” 第四十五章 收复兖州(四) 就听得斥候继续道:“曹操所任泰山太守薛悌与其弟薛议将兵千余人已赴泰山,泰山县丞等人迎接薛悌赴任,泰山已归曹操所有!” 在泰山还是中立的时候,吕布根本不用担心腹背受敌的问题,现如今,泰山落入曹操之手,薛议的部队就在泰山,随时就有可能带领部队从后方杀出,不得不防,而吕布的兵力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做到两面防守。 张辽看出了问题所在,开口道:“君侯,今泰山落入曹操之手,其都尉薛议将兵于后,不得不防!” 陈宫摇了摇头,替吕布开口说道:“大军兵不满万,曹孟德虎视眈眈,安能分兵!” 说着看了一眼吕布,见其没有开口的意思,建议道:“君侯,不若先回东缗,整顿军备,在图他策!” 吕布这才点点头:“可!” ... 泰山郡。 奉高县。 “兄长,县中大族的粮草可曾备好?” 县府内,薛议问着兄长薛悌,泰山郡和平归降曹操,县中大族为了表示自己对曹操的忠诚,主动献上了一批粮草,虽然不多,但在饥荒遍地,到处缺粮的情况下,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投桃报李,曹操当即任命了县中大族人员为县丞。 “已由县丞处置,约三五日可备好。”薛悌回答道:“二弟可是要兴兵夹击吕布?” “然也,虽我部兵少,但士气正盛,今我可领兵南下任城国,陈宫领任城之军支援吕布,任城国唾手可得矣,若吕布分兵来援,则正面曹使君可乘势攻之,吕布兵少,且士气不振,犹如困兽,垂死挣扎耳!” “善!”薛悌点点头,建议道:“吾等所将之兵皆为亲族,可使薛福等早入军中。” 哥哥薛悌的意思很明显,这种部队相当于程昱、薛议等人的私人部曲,早点培养点自己人。 薛议点点头表示明白,“阿福今年方十二,待其十五,可入军中!” “善!” ... 巨野。 “夫子,伯言已入泰山!” 李敢拿着书信,将刚刚得到的好消息告知程昱。 程昱点点头:“待收粮之军回城,我等即可修书伯言,同时出兵,两相夹击,吕布必败无疑!” 于是,程昱将想法告知了曹操,曹操表示同意。作为计划的补充,更是要求乘氏县的李整提供粮草,并出兵配合进攻,三面出军。(李乾之子,李乾死后,接管李家军,李典的哥哥。) ... 乘氏。 曹操的书信到了李家人手中,除了要求李家供给大军的部分粮草外,还约定了时间,一起进吕布。 李典问哥哥李整:“兄长可是答应要出兵攻打吕布?” 李整点了点头,示意肯定。 李典又问道:“岂不是要死许多族人?” 李整解释道:“吕布不一定会打,可能直接逃跑。” 李典这才满意的点头。(按李典死时36,而215年健在,此时年龄最大为15,或者更小。) ... 东缗。 如李整所料,吕布听闻曹操三路军队成包夹之势来袭,直接放弃了抵抗,带领部队逃往徐州,投奔刘备去了。 曹操占领山阳郡。 吕布逃往之后,曹操再度率军包围济阴定陶,攻破定陶,派遣曹仁率领别部攻克了(济阴郡)句阳县,生擒吕布部将刘何,曹操占领济阴郡。 薛议南下任城国,收复任城国。 兖州只剩下陈留的张邈之弟张超了!(张邈随吕布逃亡了。) ... 扬州。 就在曹操攻破吕布之际,欲相交结的刘繇却在扬州苦苦支撑。 袁术派遣孙策作为先锋进攻刘繇。(战略简图发在书友圈很久很久了,快二个月了,还没审核过...) 《江表传》曰: 策渡江攻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是岁兴平二年也。 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战,斩首五百余级,融即闭门不敢动。因渡江攻礼,礼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复合众袭夺牛渚屯。 (《妃嫔传》云:吴景击笮融、薛礼于秣陵。◎是笮融、薛礼俱屯江南之秣陵。孙策既已渡江攻刘繇之牛渚营,又攻笮融与秣陵县南,是俱在江南用兵,何以下文又云“渡江攻礼”?不无可疑。) 策闻之,还攻破能等,获男女万余人。复下攻融,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 或叛告融曰:“孙郎被箭已死。” 融大喜,即遣将于兹乡策。策遣步骑数百挑战,设伏于后,贼出击之,锋刃未接而伪走,贼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策因往到融营下,令左右大呼曰:“孙郎竟云何!” 贼于是惊怖夜遁。融闻策尚在,更深沟高垒,缮治守备。 策以融所屯地势险固,乃舍去,攻破繇别将于海陵。 (海陵今江苏扬州府泰州治,详见《魏志·张辽传》。 《通鉴》:兴平二年,孙策破刘繇别将于梅陵。 胡注:《唐书·地理志》宣州南陵县有梅根镇,今有梅根港。 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雨花台在应天府城南一里,据冈阜高处,俯瞰城阙,江山四极无不在目,即聚宝山之东岭也。山麓为梅岗,或谓之梅陵,相传汉梅鋗屯兵处也。孙策破刘繇别将,即此。然则“海陵”乃“梅陵”之误。 或曰:湖孰、江乘属丹阳,在江南。海陵在江北,《前志》属临淮郡,远不相及。策方略定丹阳属县,无缘分兵转向江北,其误无疑。) 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周瑜传》: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陈志刘繇传》: 术图为僣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 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万余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 繇奔丹徒。 (说明一下,当时袁术的政治形势非常糟糕,基本被朝廷定位叛逆,关东这边也是被袁绍集团压着打,唯一的盟友公孙瓒也指望不上,只能南部开拓战场,解决腹背受敌的隐患,于是有了与刘繇相争。陈志所云‘术图为僣逆’附会而已。) 第四十六章张 献帝东归(一)(说明章节) 六月,张济亲自返回长安,试图说服李傕、郭汜,甚至想迎驾至弘农郡居住。也因为张济的到来,双方暂时停止争斗,皇帝刘协返回长安居住,仍由李傕掌控。 事情有了转机,刘协也想返回雒阳,于是派太官令孙笃、绥民校尉张裁协助张济去劝和。来回宣布命令达十次之多,李郭二人才答应以交换质子的方式和解。但是李傕的妻子疼爱儿子李式,不肯让儿子去做人质,这事又变得棘手了。 这还不算,李傕的羌人、胡人盟友又来添乱,他们到刘协的住处发问:“天子在这里面吗?李将军许诺给我们的宫女、美女们,如今都在哪里呢?” 原来,李傕为了对抗郭汜,还以许诺送美女的方式将羌人、胡人收为己用。 刘协没办法,就让侍中刘艾去找宣义将军贾诩帮忙。贾诩就亲自出马,把羌人、胡人首领招来大吃一顿,然后以封官的方法作为赏赐,这帮羌、胡首领满意而归,不再为李傕效力。 《袁纪·卷28》:(李)傕妻爱式,和计未定,而羌、胡数来阙省问曰:“天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何所在?”帝患之,使侍中刘艾谓宣义将军贾诩曰:“卿前奉职公忠,故仍升荣宠。今羌、胡满路,宜思方略。”诩乃召大帅饮食之,许以封赏,羌、胡乃引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又有一场“刺李”的计划在秘密展开。 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这些人联络了李傕部将杨奉、军吏杨帛、宋果,密谋刺杀李傕。但是不久,杨帛因为其他事牵连被李傕杀害,受审时泄露了此事,杨奉见形势有变,便带兵脱离李傕归附郭汜。 《袁纪·卷28》:(兴平二年)(195年)六月,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与(李)傕将杨奉、军吏杨帛谋共杀傕。会傕以他事诛帛,奉将所领归汜。 陈志《董卓传》:(李)傕将杨奉与(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 羌、胡人及杨奉的背离,导致李傕的势力被削弱。刘协再派尚书去谈人质事宜,李傕思量再三,同意继续履行和解计划,但提出改用女儿为人质,并让刘协封两人的女儿为君,有食邑。到了郭汜、张济这边,条件内容又增加了:以郭汜从弟郭浦,张济从子张绣,李傕从弟李桓互为人质。 《袁纪·卷28》:于是尚书等复言和解之意,(李傕)计以士众转少,从之,不以男,各女为质,封为君,食邑。复以(郭)汜从弟浦、(张)济从子绣、傕从弟桓为质。 ——按东归划分,大概是李桓随郭汜东归,张绣和郭浦扣留在李傕处。 这场拉锯式和谈一直到七月才尘埃落定。 张济为骠骑将军,封平阳侯,假节,开府如三公,郭汜封车骑将军,杨定封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此五人护送刘协东归,目的地是弘农郡陕县。 范书《献帝纪》:秋七月甲子(无日),车驾东归。郭汜自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并侍送乘舆。张济为骠骑将军,还屯陕。 ——可推为“甲子”为“甲午”之误,即25日。 约七月二十五日,刘协的东归车队先由李傕士兵护送,从长安城宣平门出发,过桥时,数百名郭汜的士兵挡住桥头,逼停车队,问道:“车上是不是天子?!”其实郭汜士兵是担心李傕耍诈,车队是假,而李傕士兵则以为要郭汜这边要翻脸不认账,于是两队人马都抄起大戟冲到车队前面。 眼看一场血战又要爆发,侍中刘艾赶紧大呼:“车上正是天子!”,然后让侍中杨琦将刘协车上的帷幔高举,刘协坐在车上发话:“你们都退下!谁人胆敢逼迫至尊?!” 郭汜士兵见状,纷纷后撤,车队才得以过桥,士兵们都高呼万岁。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起居注》:初,天子出,到宣平门,当度桥,(郭)汜兵数百人遮桥曰:“是天子非?”车不得前。 (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前,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帝言诸兵:“汝却,何敢迫近至尊邪!”汜等兵乃却。既度桥,士众咸称万岁。 当天夜里,车队行至霸陵,张济前来送来食物。李傕也率军出长安城,屯于池阳县。 《袁纪·卷28》:夜到霸陵,从者皆饥,张济赋给各有差。(李)傕出屯池阳。 护驾团里的郭汜就打起自己的小算盘了,大概他也想耍一把掌控天子的威风,他提出:请刘协北渡渭水至左冯翊的高陵县。 刘协自然不同意,公卿大臣和张济也不同意,大家开会讨论也没个结果。刘协便派尚书郭溥(袁纪作“郭浦”,非郭汜从弟。)去向郭汜解释说:朕去弘农郡的目的,也只是想离祖宗郊庙近一些而已。郭汜置之不理。 刘协感慨道:“汉室宗墓都在雒阳,而且我母亲的陵墓去年修好后,我都未曾去看过一次!梦想东归,日以继夜。难道郭汜又想让我往西吗?”说罢,刘协伤心得一天都吃不下饭。 郭汜听说后,就折中处理:“我们暂且先到附近的县城吧。” 《袁纪·卷28》:郭汜欲令车驾幸高陵,公卿及(张)济以为宜幸弘农,大会议之,不决。诏尚书郭浦喻汜曰:“朕遭艰难,越在西都,感惟宗庙灵爽,何日不叹!天下未定,厥心不革。武夫宣威,儒德合谋,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弘农近郊庙,勿有疑也。”汜不从。 上曰:“祖宗皆在雒阳,灵怀皇后宅兆立,未遑谒也,梦想东辕,日夜以冀,临河谁谓其广,望宋不谓其远,而汜复欲西乎?”遂终日不食。(郭)浦曰(周天游:通鉴“浦曰”作“汜闻之曰”,是。):“可且幸近县。”。 距离霸陵最近的县是新丰县。八月六日,刘协抵达新丰县。 范书《献帝纪》:八月甲辰(6日),幸新丰。 ps:图都在书友圈,很多还没审核完毕。大家点击作家说可以看看。 第四十七章 献帝东归(二) 兖州。 陈留。 八月,曹操率领大军围张超于陈留雍丘。张超四顾无援,只能寄希望于故吏,现东郡太守原袁绍的青州刺史臧洪。 臧洪收到张超的书信后,当即请示袁绍希望派兵支援,或者希望袁绍出面劝说曹操放弃报复张超,袁绍没有同意。 后来张超兵败自杀,曹操夷其三族。 臧洪痛不欲生,与袁绍断绝关系。 袁绍兵围东武阳。 ... 天子。 这队伍一停,就是一个多月。郭汜极力阻止东归,于是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东归事也被搁置下来。 约九月,郭汜和自己的幕僚们筹划,想要让刘协西返去郿县(郿县在长安以西)。侍中种辑、城门校尉张材等人正在郭汜的军营,听说此事后,赶紧派人秘密通知杨定、董承、杨奉,让他们来新丰县保驾。 九月九日,刘协与公卿近臣举行宴会,宴罢离席前,士孙瑞走出来跪拜启奏,请求为王允、黄琬案平反。——这件事标志着李傕、郭汜即将被朝廷(刘协)所放弃。 《太平御览·卷554》引《后汉书》:士孙瑞理王允等事曰:兴平二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引见公卿近臣饮宴,离席前,说故司徒王允、故司隶黄琬并有功于国,可听允恭等葬。 十月一日晚,郭汜让部将伍习放火烧刘协居住的学舍,郭汜的党羽夏育、高硕则乘势作乱,逼迫刘协随郭汜去郿县。侍中刘艾见火势正猛,便建议刘协转移至其他人军营,而此时杨定、杨奉、董承发现火起,也立即前往学舍救驾,见到刘协后,提出将转移至杨奉军营。正当动身时,夏育带兵阻拦,想要劫走刘协,杨定、杨奉率军迎战,大破夏育,斩首五千级。 《袁纪·卷28》:冬十月戊戌,(郭)汜党夏育、高硕等欲共为乱,胁乘舆西行。侍中刘艾见火起不止,曰:“可出幸一营,以避火难。”杨定、董承将兵迎天子幸杨奉营,上(刘协)将出,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舆,杨定、杨奉力战破之,斩首五千级。 郭汜见大势已去,便逃亡南山,辗转投奔李傕去了。杨定、杨奉、董承、张济等人带着刘协赶紧往雒阳行进。 十月五日,车队抵达华阴县(从长安东入弘农郡第一县)。宁辑将军段煨带着大批物资迎驾,并请刘协住入他的军营之中。但是杨定和段煨有过结,段煨远远看见杨定在刘协身旁,也不敢下马,只是在马上作揖而已。 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亲密,他就对刘协说:“我看段煨有反意。” 刘协不解:“段煨前来迎驾,怎么会有反意呢?” 种辑回答:“迎驾不到边界,拜礼却不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 此时,在一旁的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纷纷出来担保:”段煨绝对没有反意!臣等敢以命担保!请陛下驻扎段将军的军营。” 董承和杨定也不想让刘协落入段煨控制之中,便扯谎吓唬道:“听说郭汜跑到段煨军营里去了!” 刘协反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尚书文祯、左灵就接话:“这是弘农郡的督邮报告的!”然后这帮人就去把督邮找来,威胁他串通口实。督邮见到刘协,就说:“今天我亲眼看到郭汜带了七百骑兵进了段煨的军营。”至此,刘协这才肯相信,下令车队在路边休息。 《袁纪·卷28》:壬寅,行幸华阴。宁辑将军段煨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资储,欲上幸其营。猥与杨定有隙,迎乘舆,不敢下马,揖马上。侍中种辑素与定亲,乃言段煨欲反。 上曰:“煨属来迎,何谓反?” 对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马,其色变也,必有异心。” 于是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车驾可幸其营。” 董承、杨定言曰:“郭汜来在煨营。” 诏曰:“何以知?” 文祯、左灵曰:“弘农督邮知之。” 因胁督邮曰:“今郭汜将七百骑来入煨营。” 天子信之,遂路次于道南。 十月十日,杨奉、董承、杨定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攻打段煨的军营,派种辑、左灵去找刘协请求下诏,刘协坚决不同意。左灵和刘协一直僵持到半夜,杨定等人等不及,干脆直接向段煨军营发动进攻了。 杨定等人一连十多日都无法攻克段煨军营,而段煨却依旧向刘协表示忠心,每天都派人向刘协及文武百官运送食物补给。 范书《董卓传》:初,杨定与(段)煨有隙,遂诬煨欲反,乃攻其营,十余日不下。而煨犹奉给御膳,禀赡百官,终无二意。 郭汜投奔李傕后,当初两位誓言不共戴天的“仇人”又情投意合,大概是因为他们发现失去皇帝后,自己的“大司马”和“车骑将军”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二人率军向东追赶东归车队。当杨定得知李傕、郭汜率军赶来时,担心自己腹背受敌,于是想往蓝田县(蓝田县属司隶京兆尹)逃亡,但是郭汜军断了这条路,杨定只好南下荆州投刘表去了。 话说张济和段煨都是曾屯兵弘农的将领(张济屯陕,段煨屯华阴),张济在看到杨定诬陷段煨并攻打昔日盟友时,亦对杨奉、董承日益反感,终于张济也宣布反叛,转投李郭。 范书《董卓传》: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东,乃来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杨定为汜所遮,亡奔荆州。而张济与杨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舆。 张济和李郭商议,干脆将刘协留在弘农郡即可。 《袁纪·卷28》:是时张济复与(李)催、(郭)汜合谋,欲留乘舆于弘农。 第一,依然在凉州军团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第二,弘农距离雒阳也相对较近,刘协应该也会接受的。 此时的局面就是:大司马李傕+车骑将军郭汜+骠骑将军张济vs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从官职大小看,杨奉和董承弱爆了,何况兵力更是悬殊。 第四十八章 吕布入徐州 灵魂契约,契合灵魂,只要自己不解除,哪怕对方手段通天,都无法化解。 就好像不死帝君小黄鸡,之前只是神王,他是帝君,同样没办法解决这种约定。 为了防止这家伙变卦,出现反噬的现象,名师大陆就曾专门定下,即便对方可以脱离天道之册,也无法挣脱灵魂间的约定啊! “灵魂契约,的确无法从识海中分裂出去,但我融合了连天道都可以化解的特殊气体,将这种契约化解掉,并不难……只要有足够力量,轰击契约所在之处,就能做到!” 狠人道。 灵魂契约,是建立在天道基础上的,特殊力量连神界天道都能化解,化解个灵魂契约,只要处理得当,又有何难? “原来如此……”张悬目光一闪。 “和你说这么多,也算感谢将我带到神界了!” 解释完,狠人不再多说,身上的气息愈发的亘古悠远,身后的黑洞变得更加巨大,显然说话的功夫,又吞噬了不知多少力量,做了滋补。 “张悬,黑洞吞的越多,他的实力越强……” 洛若曦也发现了不对劲,急忙传音过来。 “准备动手吧!”心中疑惑尽消,张悬深吸一口气,手中长剑,陡然扬起:“既然如此,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吧!” 轰隆! 最强大的剑意,再次施展而出。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死皆不在乎,又有何事可以阻拦? 这一招剑法,虽然是没达到帝君领悟的,却蕴含了心中的一切执念,将体内的天若有情功法,发挥到了极限。 呼! 一剑将狠人的攻击,斩成两半。 同一时刻,洛若曦也出手了,玉手翻滚,剑芒如雪。 她的剑法和剑神天的那位青年有些相似,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道自然的潇洒。 “你们的招数是很厉害,但对比我,还是差了些……” 轻轻一笑,狠人再次向下抓来。 一瞬间,遮天蔽日,手掌将天地都笼罩了,空间碎裂,日月星辰都仿佛要被硬生生打下来。 噗!噗! 张悬和洛若曦同时倒飞而出,人在空中鲜血狂喷。 以二人的实力,竟然抵挡不住! 这家伙到底达到了何种境界? “放肆!”分身大步踏来,每走一步,就有莲花绽放,虚空中带着流水的声音。 远远看去,逼格十足。 炼化九天混沌金莲,他的修为比起张悬,丝毫不弱。 一拳扬起,力量冲上九天。 和狠人对碰,同样倒飞而出,挡不住一招。 张悬捂住额头。 成就帝君了,分身依旧不改装逼的本性…… 这么绚丽的装逼,还不如将力量集中起来,威力更大! “一起出手,不然,他们死了,我们都会死……” 小黄鸡一声大喝,赤红的的火焰燃烧,天空都像被点燃。 剩下六大帝君,也各自施展手段。 七位帝君联合,毁天灭地,一方天地在面前都抵挡不住,但对方是吸收了特殊力量的狠人,攻击来到跟前,黑洞陡然变大,眨眼功夫就将力量吞噬干净,紧着着反击而出。 嘭嘭嘭嘭! 七位帝君和张悬等人一样,倒飞而出。 十大帝君,联合在一起,竟然都没挡住对方一招! 这家伙,怎么会这么强大? “你们可以死了……” 一招击溃众人,狠人向前一步,手腕一翻,再次拍了下来。 “鼠辈敢尔!” 伴随一声大喝,之前剑神天的那位老者,突兀出现,挡在面前,手中长剑化作银河。 “帝君?他也是帝君实力?” 张悬瞳孔一缩。 这位老者当初跟在青年身后,本以为只是个随从,最多封号神王,施展出力量才发现,竟然也是一位帝君强者! 如果他是帝君,那位青年,是什么? “他本身就是剑神天的帝君……”挣扎站着身来,洛若曦咬牙道。 “那……传我剑法的青年呢?”张悬再也忍不住。 “他是……”洛若曦刚想回答,空间一阵扭曲,随即看到剑神天的这位帝君,同样倒飞了出去,落在不远处,砸出一个大坑。 张悬现在的实力,和对剑道的领悟,远超过他,都抗衡不住,他即便修为不弱,剑术高明,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帝君,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今天我就灭了九天,灭了这神界,将一切规则踏平!” 将剑神天的帝君击败,狠人疯狂大笑,四周的空间不停坍塌,衬托的他如妖如魔。 “怎么办?”张悬拳头捏紧。 刚才他和分身,都施展出最强战斗力了,甚至眼前的洛若曦,也将最强招数使用了出来,都没挡住对方的一招…… 难道神界,真的没人能够挡住眼前这位? 任由他将世界毁灭? “唯一的办法……是将你的天道有缺,回归天道本身,让天道将他镇压……”洛若曦秀拳捏紧,眼眶泛红。 “回归天道本身?”张悬知道她的意思。 脑海中的图书馆,本身是天道的一部分,一旦回归,天道就等于彻底完整了,或许就可以修复漏洞,自我将狠人排斥出去。 就好像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完整,病毒来了,轻易驱赶;坏了,抵抗不住病毒入侵,再强壮的人,也会因此死亡。 只是…… “他太强大了,即便天道恢复完整,也无法镇压吧!”张悬摇头。 病毒,免疫系统是可以斩杀,但……猛虎呢? 再强的免疫系统,又有什么办法? 眼前这位,只是普通神王,哪怕封号,天道都可以轻易杀死,可比帝君都要强大……已然不是天道可以抗衡的了。 “这……”洛若曦停顿了一下,洁白的玉面上露出失落之色:“是啊……没办法镇压,但是,天道完整,他就能醒过来,斩杀这位,并不难!” “他?”张悬皱眉。 “我带你去见他,就在自在天……”深吸一口气,洛若曦一咬牙,转身就向前飞去。 “想逃?”狠人冷哼,向下一按。 嘭! 洛若曦从空中坠落。 “你……”张悬剑法再次施展出来,剑意辉煌而出。 叮叮叮! 再次被狠人挡住。 “你们快走,我来挡住他……” 知道他们再想拯救神界的方法,而不是逃走,分身和不死帝尊,一声大喝挡在前面,洛七七也摇身一变,回归静空珠本体。 四周的空间凝固起来。 “走!” 见众人奋不顾身挡在后面,无畏惧死亡,张悬眼眶一红,不过,也知道现在不是多说的时候,一拉洛若曦,身体一晃,划破空间,下一刻已经出现在了自在天的范围。 自在天现在已经没了之前的自在,神界崩塌,四处一片混乱。 “你说的他,在哪里?” 没空去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张悬看向怀中的女孩。 如果她说的那人,真能拯救神界,自己牺牲又何妨! “他是我的父亲,你吊坠中的血液,就是他的,不死帝君,曾是他的兽宠……”洛若曦调息了一下,解释道。 “父亲?” 张悬恍然大悟。 难怪一直觉得吊坠中的血液和洛若曦相似,却又不同,原来是她父亲的。 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何不死帝君留下的那道意念,看到吊坠后,立刻认自己为主。 “你父亲也是帝君?或者拥有超越帝君的实力?” 忍不住道。 图书馆混乱,是吊坠中的血液,让自己恢复清醒,难不成,不仅她是帝君,父亲也是,甚至更加强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又为何会昏迷? 又需要天道有缺,才能让其清醒? “他不是帝君,而是……天道!” 洛若曦秀拳捏紧。 “天道?你父亲……是天道?”张悬一震,不敢相信。 “是!五十年前,父亲抵挡不住那只大手,陷入昏迷,天道崩散成三部分,天道有序和天道有缺,进入空间乱流,我代为掌控天道自然,维持神界的平衡。想要让他恢复,只有将散开的部分收集……所以,我才如此决绝,不能失败!才专门进入名师大陆,研究春秋大典,想办法战胜孔师!和孔师战斗的时候,拜托他的事,也是这个。” 洛若曦道。 张悬恍然。 名师大陆刚认识不久,眼前的女孩,就和自己讲述过她的故事,要救一位至亲,自己当时还不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 竟然是她父亲,而且还是神界天道! 天道真的能够化成人形,并且生儿育女吗? “代为掌控天道自然……你体内,没有天道碎片?”突然,意识到她语言中的不对劲,张悬看过来。 代为掌控,和自己这种融合在体内,是两种概念。 “我只是掌控,并不是天道的一部分……”洛若曦道。 张悬松了口气。 这样说起来,只需要自己将天道有缺剥离出来就行了,并不需要她也死亡。 尽管这种命运,不愿意接受,却也不愿意眼前的女孩,受到伤害。 “我将体内的天道有缺剥离出来,你父亲就能活过来,甚至将狠人击杀是吧?”张悬看来。 “这……我也不确定……” 抬头看了看已经崩塌的神界,洛若曦迟疑。 神界是父亲的根基,现在根基都这样了,就算清醒,真的能够将那个强大的狠人击败吗? 真不好说! “看来你也不能肯定,既然如此,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张悬咬了咬牙:“你、我、分身,联合九天九帝,如果在配合上孔师,未必不能获胜!” “孔师?他……”洛若曦皱眉。 “孔师已经死了是吧!他并未真正死亡,如果猜的没错,他被你斩杀,只是用来脱离天道的方法……不出意外,他应该和魏长风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张悬道。 看到魏长风,就明白过来,孔师所谓的保持灵智,应该和他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可以做到胎中不迷。 再加上提前留下的后手,复活,只是时间问题。 洛若曦愣住,似乎她没想到,会是这样。 “过去看看就知道了,猜的不错,他应该已经恢复,不然,他的那些学生,不可能连潮汐海都没去……”张悬道。 孔师的那些学生,子渊古圣等人,个个实力强劲,就算没有帝君帮助,也必然有办法进入潮汐海,可却一个都没见。 必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想要趁所有帝君去潮汐海无暇顾及的时候去做! 而这种重要的事,明显就是让孔师恢复。 “这……”洛若曦心中一震,恍然大悟。 “走吧!” 不再解释,单手一划,张悬重新来到孔师居住的所在,果然看到一个老者盘膝悬浮在空中,见他们来到,微微一笑:“来了!” 不是孔师,又是何人! 这位万世之师,果然没让自己失望! 和猜测的一样,趁着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潮汐海的时候,重新复活了。 “你……”洛若曦娇躯一震。 她知道帝君可以复活,不死帝君也活过来了,但……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我隐瞒天道,提前就准备了后手,幽魂池中的那个没有名字的巨人,就是我留下的,当日被你斩杀,我借机摆脱了天道的束缚,重新凝聚肉身,现在也刚刚恢复罢了!” 孔师微微一笑。 他精通时间能力,看起来神界只过了一、两天,实际上为了恢复力量,经历了不知多久。 几十年的时光,都有了。 “我们三人的实力,是很强,但想要胜过狠人,也没那么容易……” 见孔师果真恢复,洛若曦依旧摇头。 不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而是事实。 刚才这么多人联合,都没挡住对方,即便增加一个孔师,又能如何? 同样改变不了局面! “我们单个的实力,甚至联合在一起,的确不是对方的对手,但……如果将所有人的力量,都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呢?” 孔师笑着看过来。 “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这次不光洛若曦皱眉,张悬也满是疑惑。 “那个手掌能够撕裂神界,将天道都打散,实力之强,不容置疑,狠人将这股力量全部吸收,又吞噬了神界五十年的灵气,单凭实力,我们十几位帝君,单个拿出来,的确不是对手……” 孔师道:“但联合在一起,将力量集中在一人身上……就未必了吧!” “如何集中?” 洛若曦看过来。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 帝君已经站在神界最巅峰了,如果这么容易吸收别人的力量,她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停滞不前。 “很简单……我们将身上的力量,集中在张悬身上,一旦他能冲破帝君桎梏,就能救下神界!” 孔师道。 “我?”张悬一愣:“为什么是我?” “灵犀帝尊修炼的是自由自在,超脱自然!但有了父亲和天道的制约,有了牵挂的人,就永远没办法真正超脱!如果我没看错,当初和我战斗的时候,你也曾放弃过,打算被我斩杀吧!” 孔师道。 洛若曦说不出话来。 战斗的时候,的确有过这种打算,所以二人的交手,刚开始的时候,各自留着后手,宛如切磋,不像生死搏斗。 “无法超脱,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最强力量,即便给与再多的真气,同样无法冲击那至高的境界!至于我……” 孔师点头道:“心怀苍生,想要普度天下,却不愿意别人为我牺牲,仁慈太多,也是缺点!如果心狠一些,将异灵族灭族,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当初如果能将异灵族人全部灭杀,狠人就不可能复活,也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所以,我也不适合!而张悬,功法顺心,没有缺陷。讲究活出自我,哪怕身死,只要活得无愧,就心中坦荡。这种人拥有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孔师继续道。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连死亡都不在乎,又怎么会被其他事情所羁绊? “这……”张悬皱眉,正想说些什么,就见孔师目光炯炯的看过来:“不用推辞了,先说时间来不及,去培养其他人,就算来得及,我也觉得未必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灵犀帝尊体内虽没有天道碎片,却常年掌控天道,对天道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我掌控天道有序,如果我们将力量灌输给你,你体内就会拥有完整天道的力量!配合上分身的九天混沌金莲,完全可以做到定九天,掌乾坤,战九霄,灭万物!” “好吧!” 见对方已经做出决定,自己解释再多也无用,张悬点了点头。 轰隆! 盘膝做好,一眨眼功夫,两股雄浑的力量,就从两侧灌涌而来。 张悬全身一僵,整个人仿佛刹那间化身天道,翱翔在九天之上。 灵魂、肉身、真气,都在瞬间得到了洗礼,越来越强,越来越雄浑。 …… “你们也想拦我?也好,杀了你们,再去将张悬斩杀……” 将洛七七和分身等人拍飞,狠人冷冷一笑。 分身和诸多帝君联合施展而出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不过,和他比,依旧弱了一些。 潮汐海将神界出了城市外的灵气,几乎全部吞噬干净,现在这些力量,都化作他的寄养,举手投足,带着毁灭天地的能力,这些帝君、神王,尽管代表了神界最巅峰,依旧不堪一击。 此时的狠人,仿佛代表了整个神界,无人能挡。 “神界灭亡,我们活着也没意义,我云螭,与你同归于尽……” 云螭大帝变化出本体,一头巨大的五爪金龙,凌空向他扑了过去。 “就你?不配!” 狠人手掌一捏,金龙就挂在掌心,无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掉。 “老友,等我!” 扶猛帝君也一声大吼,变化出白虎本尊,凌空来到跟前。 不死帝君,不死火凤本尊显示出来,火焰照耀天空。 玄冥大帝,本尊乃一头大龟,宛如托举着诸天。 四大神兽,镇守神界四极,同时变化本体,崩塌的神界,都变得缓慢下来。 乾坤仿佛在瞬间定住。 嘭嘭嘭嘭! 连续四掌,狠人将四兽镇压下来,眼中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意:“既然你们找死,我就成全你们……” 咆哮声中,正想下死手将众人全部抹杀,就感到扬起的手臂一紧,在空中停了下来。 “想要杀他们,问过我没有……” 随即,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一个人影从空中缓步走了出来。 正是张悬! 此时的青年,全身力量澎湃,比刚才强大了十倍不止,自天而来,宛如整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进步了不少……” 狠人停了下来,目光凝重。 他显然也没明白,为何短短几分钟的光景,对方的实力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不过,增加了又如何?全盛期的神界,都抵挡不住,我不信,你能挡得住我……” 一声冷哼,狠人再次拍落而下。 张悬长剑扬起,迎了上来。 双方战斗在一起,空间一道道撕裂,气流四处乱窜。 “张悬能不能获胜?” 自在天孔师驻地,洛若曦满是担忧的看过去。 她和孔师将力量传递给张悬,自身修为,已经降低到只有神王级别,不如之前那么辉煌了。 不过,级别在哪里摆着,只要力量足够,终有一天,可以重新恢复。 “凭借现在的实力,想要胜过……很难!除非……他能领悟超越帝君的力量!” 沉默了片刻,孔师道。 十几个帝君联合,都无法胜过狠人,即便他们将力量全部传递给对方,想要胜过,也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力量只有集中在一人身上,才有可能触碰到顶点,才有可能真正超越极限,突破自我! “超越帝君的力量?” 洛若曦眼神悠远。 父亲还清醒的时候,曾和她说过同样的话,但……她无法做到,自己心爱的男子,能够做到吗? “他一定能……他有着一颗不屈的心!和对这个世界的傲然。” 看出她心中的疑问,孔师笑道。 …… 嘭嘭嘭! 连续几招下来,张悬虎口开裂,胸口出现了一道巨大的伤痕,狰狞可怖。 和孔师说的一样,即便融合了他们二人的力量,体内形成了完整的天道,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还以为多厉害,不过如此!”狠人冷冷一笑。 “反正不是你的对手,早晚都会被杀,既然如此,我想死在你最强的攻击之下……”深吸一口气,张悬停了下来,不在进攻,反而看向眼前的狠人。 “好,我成全你,给你最强的攻击……” 听他这样说,狠人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手掌扬起。 哗啦! 一道青光出现在掌心,猛地拍落而下。 果然是最强攻击,整个神界都发出轰鸣,宛如快要承受不住,再次被打出一个巨大的坑洞。 双眼紧闭,张悬并未躲避。 嘭! 脑袋炸裂开来,灵魂四处溃散。 “张悬……”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脸色一白。 洛七七宛如发疯。 云螭大帝等人也瞪大眼睛,不停哆嗦。 看到这一幕的孔师和洛若曦也全都一愣。 本意是让他突破桎梏,冲击超越帝境境界的,怎么不去反抗,甘心赴死? 这样,岂不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心? “不对,是不死帝君的不死之法……” 正在奇怪,孔师突然开口。 众人随即看到,脑袋炸开,甚至灵魂碎裂的张悬,胸口的吊坠陡然炸开,一滴血液悬浮而起,燃烧起来,形成了一团炙热的火焰,火焰中,一具完好无损的身影,缓步而出。 “他……借助对方的力量,和吊坠中的血液,将天道有缺和灵魂分离了?” 洛若曦瞳孔收缩。 浴火重生后的张悬,体内竟然没了天道图书馆,没了天道的干扰,脱离了天道! “他怎么做到的?” 孔师也满是不敢相信。 天道和灵魂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为了摆脱,他不得不魂飞魄散,借助幽魂池重新凝聚魂魄。 眼前这位,只被斩杀了一下,就彻底摆脱,用了什么办法? “我知道了……他用了狠人摆脱灵魂契约的办法……”洛若曦反应过来。 灵魂契约绑定主人和仆人,主人不解除,仆人就永远受制……天道图书馆也是这样,可以说是一种增强版的契约。 绑定了灵魂,不死不会脱离。 但……狠人借助那种特殊力量摆脱了灵魂契约,具体方法,张悬之前详细询问过,恐怕那时就动了心思。 这才故意拼死,让其施展出最强力量对他攻击。 借助这种力量,浴火重生,没想到,果然大获成功! “原来如此,这才是突破帝君的方法……” 从火焰中走出的张悬,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像是明白了什么,突然一招手,一侧的分身,立刻重新变成一朵莲花,飞了过来。 刹那间,与自身完美融合。 一眨眼功夫,众人感觉,眼前的张悬,像是变成了九天,九天就是他。 脚掌在地上轻轻一踏。 混乱的九天,立刻稳定下来。 九天混沌金莲,九天诞生时出现,能够稳定九天,此时分身和自我完美融合,不分彼此,也就等于他掌控了这种力量。 不仅如此,融合了九天混沌金莲的修为,他本就达到巅峰的境界,出现了松动,似乎随时都会突破。 “主仆情、兄弟情、师生情、父母情、爱情……融合在一起,原来就是世间万物,这才是人!” 面带微笑,张悬喃喃自语。 天道图书馆脱离灵魂的刹那,他明白过来。 是人看了世界,才有了世界,还是先有世界,后有了人? 是风动,还是心动! 这个问题,亘古不朽的困扰着无数人。 当然,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世界就算存在,又有何意义? 所以,突破爱情之后,是众生情!是交织天下的情感。 世间万物皆有情感,有情才有世界,有情感,才能延续生命。 爱,是情。 憎,是情。 高兴,是情。 痛苦,是情。 离别,是情。 相聚,也是情! “万千情意,为我所用……” 一声低呼,张悬体内禁锢的境界,瞬间破开。 帝君桎梏,突破了! 一瞬间,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大门,灵魂得到了快速的滋养。 无数混沌之气,涌了过来,肉身也飞速提升。 之前只有吸收灵力,才能进步,而现在空间乱流、混沌之气,哪怕是对方的青光,都可以为我所有,不分彼此。 “你……”狠人没想到,自己的全力攻击,非但没将其斩杀,反而成全了他,气的“哇哇!”乱叫,一声怒喝,再次攻击下来。 “你怨恨高高在上的帝君,没在空间乱流中救下自己,是情;觉得曾是我的仆人,蕴含卑微和愤怒,是情;想要毁灭神界,发泄愤怒,是情;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同样是情……情感控制着你,你又如何胜得过我,不被我控制?” 淡淡一笑,张悬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亮,手掌轻轻一抓。 原本纵横无敌的狠人,就被无数情感细线,禁锢在一起,束手束脚,无法动弹。 只要有情,就要被他所用,被他控制! “你……” 狠人眼中满是惶恐:“张师,我是你的仆人,不要杀我……我愿意灵魂献祭……” “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晚了……”微微一笑,张悬摇了摇头。 掌控天下之情,仆人之类对于他来说,已经没任何意义了。 杀了神级这么多人,伤了自己的女朋友,洛七七以及这么多朋友,今天,又怎么可能宽恕! “不……” 感受到他的果决,狠人瞳孔收缩,话音未结束,立刻感到身上一阵剧烈的疼痛。 嘭! 一刹那间,爆炸开来,化作无数灵气,向神界各处灌涌。 之前,潮汐海吞噬掉的所有力量,此时全部反哺回来,已经枯竭的荒野,重新焕发生机。 “这……” “这样就杀了?” 云螭大帝、不死帝君、玲珑仙子啊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刚才他们和狠人交过手,知道可怕,这么强大的人,竟然随手覆灭,这位张悬……到底达到了何种地步? 难道帝君之上,真的还有另外的境界? “他成功了……” 孔师和洛若曦,松开捏紧的拳头。 “这是天道的一部分,那我现在就归还天道……” 看到刚才从自己体内,被分离出来的“天道有缺”,依旧在空中悬浮,张悬轻轻一笑,屈指一弹。 嗡! 从重生就伴随他的图书馆,轰然镶嵌在神界的天空之上。 大钟般的鸣响,不断崩溃的神界,肉眼可见的缓慢恢复,混乱的气流,也重新聚拢起来。 崩塌的神界,终于停了下来,干枯的灵气,也伴随狠人的死亡,慢慢复苏。 “看来,神界要重新迎接灵气复苏时代了……”张悬一笑。 潮汐海的窟窿,伴随天道的补全,已经恢复,神界恢复以前的盛况,只是时间问题。 “张悬,这边来……” 刚做完这些,脑中响起一个声音,张悬愣了一下,一步跨出。 这一步,不知飞了多远,随即看到一个青年站在面前。 正是之前传授自己剑法的那位。 “前辈,你……” 看到是他,张悬一愣。 之前就觉得这位,深不可测,现在才发现,比起自己,也只差了一丝而已,已然达到了帝君的最巅峰,比起之前的洛若曦,都强大不知多少。 “直呼我名字即可,我叫……聂铜!”青年身上散发出一往无前的剑意,淡淡道。 “聂铜?”张悬皱了皱眉。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跟我来,带你见我哥哥!”叫做聂铜的青年莞尔一笑,向前跨步而出。 张悬紧跟在身后,不知飞了多远,在一个山峰前停了下来。 随即看到了另外一个青年。 容貌比他大不了多少,双眉上扬,给人一种深邃不可看穿之感。 “这实力……”张悬一颤。 眼前这位青年的实力,竟然比他还要强大,同样突破了帝君的桎梏,而且修为更加深远厚重! “在下,聂云!”青年淡淡一笑,看了过来:“也就是……聂灵犀,你口中洛若曦的父亲!” “若曦的父亲?” 张悬一震:“你……是神界天道?” 之前洛若曦说过,自己的父亲,是天道,怎么都想不到,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我一气化三清,一部分灵魂,变成了天道!再说,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说我是天道也无不可!”聂云淡淡一笑。 张悬不敢相信。 神界竟然是眼前这人创造的? 那他的实力,该有多强? “不对,如果神界是你创造的,你又是天道,为何任由狠人肆虐,而不出手……”张悬看过来。 如果不是自己突破,神界极有可能彻底崩塌,为何眼前这人,不管不问? 甚至连女儿的生死,都关心? 没回答他的问题,聂云淡淡的看过来:“你认为……神界之上,还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吗?” “这……”张悬停顿了一下:“应该有吧……” 虽然没见过,但既然他能修炼到这种境界,或许其他人也可以,甚至更强。 就好像眼前这位。 “我曾怀疑,神界之上会有更强大的生命,所以用尽全力窥视,最终引来了更高世界的反噬……一个手掌破空而下!” 聂云看过来:“当时如果我躲闪,极有可能整个神界都会被抹平,再没有半个生命……所以,挡下了这招,但也因此,化身的天道被分裂出去。” “这种情况,我想恢复,只是一道意念而已,但……我明白,想要真正超脱神界桎梏,去探索手掌由何而来,神界之外,又有什么……单靠我一人很难做到。所以,想要看看,有没有生命,能够突破帝君桎梏,达到和我平齐的地步!” “所以,就将分散的天道意念,送到最底层的世界……分别赐予原本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和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而你,最终没让我失望!” 聂云笑道。 “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这样说来,我穿越,也是因为你?”张悬心中一震。 难怪,能够穿越过来,没想到都是眼前这位所为。 “呵呵!”聂云轻轻一笑,道:“本身属于这个世界,就有着对世界的敬畏,想要突破世界桎梏,难度要大得多,我也是心念一动,并没想到,你真的能够成功……” “我……”张悬脸色一红:“如果不是孔师,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 没有孔师的无私奉献,想要达到现在的境界,根本不可能做到。 “机会我给他了,没把握住而已。和灵犀的比斗,其实就是他突破的最佳机会,可惜,他选择了退避,以为自己留了后手,可以全身而退,实际上却是失去了勇猛精进,面对超越我们的人,如果连这点精神都没有,又如何能够与之抗衡?” 聂云道。 张悬沉默不语。 当时二人的战斗,他都看在眼里,孔师的确在果决上有些欠妥。 也有可能,他不愿意斩杀洛若曦吧。 可惜,就这一念之间,错过了晋级的机会。 “如果孔师获胜,若曦就会死……”片刻后,张悬看过来,眉毛皱起。 难不成,眼前这位连女儿的生死都不管了? “有我在,她不会死……”聂云淡淡一笑:“你现在的实力,和我也差不了多少了,你觉得二人的实力,生死关头,想要救人,能不能做到?” “这……”张悬苦笑。 突破帝君,和帝君,是两个概念,如果他真的愿意出手,的确可以在最后关头将人救下,而且保证,一点伤都受不了。 “灵犀,是我另外一个妻子洛倾城所生,所以她伪装的名字,姓洛……为了能让她相信,不感情用事,到现在一直以为我还陷入昏迷……” 聂云苦笑一声:“我这个爹也算做得够狠了……这样吧,这件事还是你和她解释吧,毕竟,她现在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你身上了,我这个老爹,估计都想不起来了……哈哈,我暂时就不出现了,躲避上一段时间再说,不然,真怕她闹得天翻地覆……” 看到眼前这位如此不靠谱的老爹,面皮一抽,张悬只好答应:“好吧……” 不答应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拐走了人家的女儿…… “天道图书馆,是我一道意念所化,是根基,也是桎梏,你能靠自己的能力,突破桎梏,说明了能力和潜力,将来前途无量,我女儿能和你在一起,做父亲的,也算欣慰了。”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四十八章 献帝东归(三) 杨奉、董承带着车队赶紧东进,但是终究跑不过李傕的追军。 十一月三日,双方在东涧展开大战,刘协倒是逃脱了,但是一大帮断后的官员战死。殉国官员名单有如下五人: 卫尉士孙瑞、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 范书《献帝纪》:十一月庚午(3日),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渊、卫尉士孙瑞、廷尉宣璠、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 范书《献帝纪》载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亦卒。按《袁纪·卷28》与《五行志一》可证:邓、宣死于曹阳涧之战。 另《袁纪》载卫尉士孙瑞卒于夜渡黄河之时,按前曹阳涧之战时有卫尉周忠,被俘未死,后随献帝至雒阳。故袁纪误。 当时百官、士兵战死者不可胜数,随车的辎重被掠夺一空。射声校尉沮儁受伤坠马,被俘后送到李傕跟前。 李傕问身边左右:“可以救活他不?” 沮儁痛骂李傕:“你这个逆贼,逼迫天子,乱臣贼子都没有像你这样过分的!” 李傕便将沮儁杀害,沮儁卒年二十五岁(虚岁)。 范书《董卓传》:大战于弘农东涧。(董)承、(杨)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射声校尉沮儁被创坠马。 李傕谓左右曰:“尚可活不?” 儁骂之曰:“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傕使杀之。 东涧之战后,刘协逃往陕县方向,沿途累了就在田中休息,狼狈不堪。杨奉、董承兵力几乎丧尽,自知无力抵抗李傕军的下一次追击,便派人向李傕伪求和,同时又秘密派人前往河东郡,请求故白波黄巾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流亡在外的匈奴左贤王去卑来增援护驾。 曹阳涧在陕县西南七里。李贤注:曹阳,涧名,在今陕州西南七里,俗谓之七里涧。 范书《献帝纪》载“幸曹阳”,恐有误,若如此,则东涧战后两天走了二百余里,而后近一个礼拜却不入近在咫尺的陕县。于理不符。 十一月五日,前来护驾的白波+匈奴联军向李傕发动攻击,大概李傕也自以为将杨奉、董承的军队已经殆尽,无力抵抗,所以防备松懈。李傕万万没想到从哪冒出来这几股新生的军队,措不及防,大败而退,损失了数千人马。正是这一场胜仗,刘协才得以继续东进。 范书《董卓传》:(董)承、(杨)奉乃谲(李)傕等与连和,而密遣间使至(司隶)河东(郡),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与(董)承、(杨)奉共击(李)傕等,大破之,斩首数千级,乘舆乃得进。 约十一月十三日,李傕等人则率军追到曹阳涧。董承、李乐掩护刘协前往陕县,胡才、杨奉、韩暹、去卑负责断后。双方在曹阳涧展开大战,王师大败,刘协逃入陕县县城。 此战殉国高层官员有五人,名单如下: 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邠、大司农张义、侍御史邓聘战死。 《袁纪·卷28》:庚申,车驾发东,董承、李乐卫乘舆,胡才、杨奉、韩暹、匈奴右贤王于后为距。(李)傕等来追,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侍御史邓聘、大司农张义。 ——“庚申”无日,范书作“庚辰”,我推为十一月庚辰,即11月13日。 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这四人则被俘虏,李傕准备将他们杀害,幸亏贾诩阻拦,李傕这才罢手。 《袁纪·卷28》:是时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合为(李)傕所遮,欲杀之。贾诩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李傕乃止。 此战惨烈甚于东涧之战。刘协抵达陕县时,身边的虎贲、羽林军合起来不足百人。当晚,李傕的追兵已经抵达陕县,围绕着刘协的驻地高声叫唤,营内之人都大惊失色。 《袁纪·卷28》:是时虎贲、羽林行者不满百人,(李)傕等绕营叫唤,吏士失色,各有分散之意。 在营内,刘协与大臣们一同商议下一步逃跑路线。李乐提出:请陛下放弃骑马,改走水路,乘船从陕县北的黄河渡口出发,顺流而下,直接抵达雒阳城北的孟津。 太尉杨彪出来否决了这项提议:“臣是弘农郡本地人,从这里顺流而下,有三十六处险滩,这种事不能让陛下以身犯险。” 侍中刘艾也出来反对:“臣以前担任过陕县令,也知道险滩的事。以前这渡口还有专业的船夫操作,都不能保障安全,何况现在我们还没有会驾船的人。” 《袁纪·卷28》:李乐惧,欲令车驾御船过砥柱,出孟津。诏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慎冯河之危,岂所谓安居之道乎?”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也,自此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登也。”宗正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旧故有河师,犹有倾危,况今无师。太尉所虑是也。” 于是,董承、杨奉等人就商议渡河至北岸河东郡,以黄河天险阻挡李傕追击。董承令河西郡太守刘玄与李乐负责找船。 等刘、李找到船只后,便举火为信号,营内的人拥着刘协突围而出,直接奔向河岸。等大家到了河岸才发现,河岸距离水面有十余丈高,有人就提出用马辔捆绑在刘协的腰上,再放下岸边。 当时中官仆射伏德(伏德为皇后伏寿之兄,其官职或作“侍中”。)一手扶着伏寿,一手夹着十匹绢,慌张前行。 董承让符节令孙俨(孙俨或作“孙征”,“孙徽”。)去刺杀伏寿,在一旁的南郡太守左灵,见状大喝:“你是什么人!”也抽刀抵挡,孙俨的刀误伤旁边的侍者,鲜血都溅到伏寿的衣服上。 第四十九章 献帝东归(四) 一阵骚乱之后,伏德提出:“马辔不适合用来捆绑天子,不如改用自己手里的绢。” 《袁纪·卷28》:董承等以为宜,令刘太守使李乐夜渡具船,举火为应。上与公卿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不得下。议欲续马辔系帝腰。时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董承使符节令孙俨从人间斫后,左灵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伏德以马辔不可亲腰,以绢为辇下。 校尉向弘用绢把刘协绑在身前,然后背朝河岸吊下来,随后,其他人也陆续小心翼翼爬下。到了河边,士兵们又争相上船,董承和李乐就用戈击打士兵,斩断的手指落在船上,用手都可以捧起一大把来。 刘协上船后,同船的有:皇后伏寿、宋都贵人、郭宫人、赵宫人、太尉杨彪、宗正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种辑、罗邵、尚书文祯、郭溥、御史中丞杨众、侍郎赵泳、尚书令冯硕、中官仆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祈、卫将军董承、南郡太守左灵,其他公府官员数十人。 其他没有来得及上船的人,被杀和溺死的人不可胜数。 《袁纪·卷28》:校尉向弘居前负帝下,至河边。余人皆匍匐下,或有从岸上自投,冠帻皆坏。既至河边,士卒争赴舟,董承、李乐以戈击破之。帝乃御船,同舟渡者皇后、贵人、郭、赵二宫人、太尉杨彪、宗正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种辑、罗邵、尚书文祯、郭溥、中丞杨众、侍郎赵泳、尚书郎冯硕、中官仆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祈、卫将军董承、南郡太守左灵,府史数十人。余大官及吏民不得渡甚众,妇女皆为兵所掠夺,冻溺死者不可胜数。 此时,李傕看见黄河北岸有火光,于是派斥候侦查,才发现刘协等人正在渡河。李傕追至岸边,对着船高呼:“你们这些人要把天子带到哪去?!”董承也不回答,同时又担心李傕会下令放箭攻击,便将棉被撑开挂在桅杆上。 《袁纪·卷28》:(李)傕见河北有火,遣骑候之,适见上渡河,呼曰:“汝等将天子去邪?”董承惧射之,以被为幔。 等船靠了北岸,刘协等人又进入最近的大阳县,估计觉得县城不安全,然后又进驻李乐的军营,此时众人饥乏不堪,河东郡太守王邑与河内郡太守张杨携带补给前来迎驾。 约十一月二十日,刘协等人王邑至安邑县安顿下来。 《袁纪·卷28》:既渡,幸李乐营。河东太守王邑来贡献,劳百官。 范书《董卓传》:既到大阳,止于人家,然后幸李乐营。百官饥饿,河内太守张杨使数千人负米贡饷。帝乃御牛车,因都安邑。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 经历过昨晚九死一生的渡河,危机并未完全消除,大家并不知道南岸的李傕会在什么时候渡河追击。刘协派太仆韩融返回南岸的陕县,与李傕、郭汜和谈,成功的讨要回所掠夺的宫人、公卿官员及若干车辆。 约十二月四日,刘协在安邑县加封随从官员、将领,除去杨奉在东归出发前已经拜将,其他人分封如下: 胡才为征北将军,领并州牧; 李乐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 韩暹为征东将军,领幽州牧; 张杨为安国将军,封晋阳侯;——以上四人假节,开府如三公。 王邑为镇北将军,封安阳亭侯。 《袁纪·卷28》:拜胡才为征北将军,领并州牧;李乐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韩暹为征东将军,领幽州牧,皆假节,开府如三公。遣太仆韩融至弘农,与(李)傕、(郭)汜连和,还所掠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驾数乘。 在如此狼狈不堪的环境中大肆封赏,无非是开空头支票。当时刘协住在四周篱笆的民居中,门窗敞开,刘协在屋内和群臣开会商议时,士兵们就趴在篱笆上看,你推我攘,取闹为乐。 杨奉等人因为某些尚书不按他们的要求提拔其党羽,便擅自鞭挞甚至杀害尚书; 司隶校尉管郃出入刘协居处,民兵竟敢阻拦他出行; 有将领派婢女传话或者献酒给刘协,侍中不让进门,他们就在门口大声叱骂,无法制止; 杨奉等人又竞相表奏自己的党羽为官,官印都刻不赢,于是就用锥子来刻字(不讲究字体,哪怕歪歪扭扭,只要能认得出字就行),或者干脆欠着(官先当着,官印等刻好了再给)。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魏书》:乘舆(刘协)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 杨奉的部将徐晃因为在东归出发前曾劝杨奉赞成东归,因此,封都亭侯。 董昭随张杨前来拜见刘协,也被留下,拜为议郎。 陈志《徐晃传》: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徐)晃说(杨)奉,令与天子还雒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陈志《董昭传》:天子在安邑,(董)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 ... 凉州。 就在献帝东归之际,韩遂和马腾也在发生内斗。 韩、马二人开始关系很好,甚至结拜为异姓兄弟(这应该是三国史书中为数不多的结义记载),但是时间长了,一山不容二虎,双方下属发生冲突,韩、马又各自庇护自己人,然后双方又发展成了仇人。 按照《典略》的记载,是马腾先动手,带兵去攻打韩遂,韩遂败退后,又纠集其他军阀回来打马腾,甚至把马腾的妻子,儿子杀了。 陈志《马超传》裴注引《典略》:会三辅乱,(马腾)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 按照《魏略》的记载,两人互斗的时间是发生在建安初(196年)。 韩遂的部将阎行和马腾的儿子马超都是武艺高超之人,有一次在战场上,阎行还差点把马超给杀了。 陈志《张既传》裴注引《魏略》:建安初,(韩)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阎)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马腾的儿子,史书记载除了马超,还有马铁、马休两位,被杀的那个儿子就不清楚姓名了。 第五十章 天下诸侯 天子东归,困顿于曹阳。 ... 冀州。 邺城。 沮授对袁绍说道:“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袁将军四世三公,挟天子而令诸侯,厉兵秣马讨伐不臣,何人能挡? 绍将从其计。 颍川郭图、淳于琼反对:“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天子说不定就遭遇不测了,秦失其鹿的情势就在眼前,就算迎来了天子,凡是都要请于天子,于自己不利。) 袁绍犹豫了。 沮授接着说道:“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厌速,愿其图之。”还是建议袁绍先把天子迎过来,起码将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郭图淡淡的说道:“岂不闻袁将军昔日事于大将军府乎?天子非大将军之意也!” 同样的,皇帝也绝非袁绍同意立的,立当今天子可是董卓或者说是董卓当时背后的袁隗,当时为了这事,自己还单骑逃出洛阳,逃到渤海,受韩馥的监控,后来,自己还想另立刘虞,此事,人尽皆知,可以说,郭图的话,深深的说道了袁绍的心眼里了。 袁绍沉思良久,最终还是放弃了迎天子。 同时,袁绍也在头疼部下臧洪的反叛... ... 扬州。 寿春。 袁术。 袁术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随着兴平二年春,李傕朝廷向着袁绍集团的善意拉拢,自己的地位越发尴尬起来。 但随着皇帝一路跌跌撞撞的往东,直至到了曹阳大败,一副汉室已尽的模样之时。 袁术望着眼前的玉玺,萌生了别的想法。 东汉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当年汉光武帝亲口承认的:“代汉者,当涂高!” 《春秋谶》: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吾字公路,正应其谶”。袁术喃喃自语。同时,袁术站了起来,望着眼前的地图。 西起洛阳以东、颍川郡、汝南郡、陈国、沛国南部地区、九江郡、广陵郡大部地区、下邳国南部地区、庐江郡、丹阳郡、吴郡、还有即将要到手的会稽郡和豫章郡。 “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袁术望着玉玺,眼睛中闪烁着迷醉的光芒。 于是大会群下,试探着问道:“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何如?” 众莫敢对。 主簿阎象硬着头皮说道:“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参分天下,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孰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至殷纣之敝也。” 袁术嘿然,明白了阎象的意思,于是派人召张范过来。 范辞疾,遣弟承往应之。 袁术问张承:“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张承回答:“在德不在众。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袁术沉默,内心感叹:“时机未到啊!” 袁术也是断了去迎天子的念头。 ... 荆州。 刘表依旧为献帝东归贡献着荆州的物资,将物资送达洛阳后,交由当地的属官进行分配。 同时,也在思考着,是不是该派人去朝见圣上,表表忠心,至于派兵迎驾,他的部队可不好走过去... ... 益州。 蜀郡。 益州牧刘璋记恨刘表派人援助李傕朝廷的扈帽争夺益州之事,以赵韪(wěi)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益州和荆州两大汉室宗亲内斗了起来,无暇顾及天子。 ... 幽州。 公孙瓒趁着鞠义因兵粮短缺而退兵之时,主动出击,大破鞠义。但是四面楚歌的公孙瓒完全没有了任何进取的想法,而是龟缩了起来。 (公孙瓒传:是时,旱、蝗,谷贵,民相食。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常言“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所在侵暴,自姓怨之。 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瓒虑有非常,乃居于高京,以铁为门。斥去左右,男人七岁以上不得入易门。专侍姬妾,其文簿书记皆汲而上之。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疏远宾客,无所亲信,故谋臣猛将,稍有乖散。 自此之后,希复攻战。或问其故。 瓒曰:“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埽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 而在更远的凉州和雍州。(兴平元年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凉州军阀们,韩遂马腾的不和,导致凉、雍局势更加复杂。也是无暇顾及天子了。 ... 徐州。 下邳。 刘备和吕布因为曹操挡在路途的关系,也是无法派兵去迎接天子。 同时刘备还要面对来自南方袁术的步步紧逼。 ... 兖州。 率军撤退回泰山郡奉高后,身在泰山郡的薛议收到了李敢的一封书信。 信中说道: 曹使君已破雍丘,张超自杀,族人被诛,张邈在前往袁术处求援的路途中被部下杀害,现如今,兖州全境已然全部重新为曹使君所有。 听闻天子如今正在东归洛阳的途中,夫子希望伯言能够领兵返回鄄城,共商事宜。 于是薛议拜别了兄长薛悌,带领军队返回鄄城。 第五十一章 老狐狸贾文和 继韩融出使李傕军营议和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了,贾诩随着凉州军阀李傕等人也回到了长安。 回到府邸,坐在窗前,望着徐徐而下的夕阳,再望了望窗边上笼中雀跃着的小鸟,端着一杯下人刚刚泡好的热茶,陷入了沉思... 自己出生于凉州武威郡姑臧县,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混了个孝廉,也没什么名气,只有汉阳的阎忠看得起自己,夸奖过几句。(参考曹操年轻时求美名,就明白了名士的夸奖在汉朝有多重要。) 想当初,年轻的时候,兵荒马乱,还被外族抓到过,要不是假借段太尉之威名,自己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每每想到此处,贾诩总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自己入了朝廷,当了个小官(郎官),一直到中平六年(189年),时任太尉掾(太尉是刘虞。),后来凉州宿将董卓入朝,董卓担任太尉后,自己“理所当然”的为同为凉州的董卓效力,也是因为自己为凉州人的缘故,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太尉之际(190年),被提拔为平津都尉(雒阳八关都尉之一),为董太尉防守洛阳。 再后来(191年),董相国兵败洛阳,自己又被任命为讨虏校尉,归属于中郎将,董卓女婿,牛辅,同段煨等人一起镇守三辅之间。 同年,自己还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一起在中牟县击败朱儁联军,攻入颍川。 至初平三年(192),董相国长安被刺杀,李傕等人欲投牛辅,结果牛辅已死,欲投朝廷,结果王允要赶尽杀绝! 想到这里,贾诩紧了紧拳头,抿了下嘴唇,“我也只不过是为了活命啊!” 于是,就有了凉州诸将都想跑路的时候,贾诩的反攻长安之策! 六月,凉州军团攻入长安,王允等人授首!吕布逃往。对于李傕他们而言,自己拯救了凉州人对朝廷的掌控,于是理所当然的李傕等人希望给自己封侯。 “呵!苟全性命于乱世罢了,生灵涂炭之过,何功之有?” 至于后来自己担任尚书,进了权力中枢,提拔任命官员,也算是“多所匡计”了,为了大汉朝的复兴,也算是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吧。 至于安抚诸将、派遣赵岐等人议和关东,也是自己同李傕他们建议而后实行的。 倒是可惜了种劭,种劭的父亲种拂为了大汉朝,力战西凉军团而死,所以种劭拒绝了自己等人提供的善意,一心为父报仇,还拉来了马腾、韩遂、更联合刘范、刘焉等。 种劭战死后,也是自己提出安抚马腾、韩遂等人,分封诸将,也是为了凉州的诸位留条后路,所幸的是,李傕等人对自己也是非常尊重,基本都同意了。 至于派遣益州刺史扈帽、扬州牧刘繇等人分别去夺取刘璋、袁术等人的基业,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也延缓了这些割据军阀的发展。(兖州刺史金尚争夺兖州可能是王朗执政时期发生的,引袁术为援。至于冀州牧壶寿同袁绍争夺冀州,那就应该更早了。) 自己对大汉朝,勉强算得上是“有功”吧。 到了天子服元,准备东归之际,李傕等人因为骄傲自满,渐渐的听不进自己的忠告了。 甚至是自己也未能阻止凉州军团的内乱,李傕居然对樊稠下手了,真是蠢的可怕。 自己在混战之初曾劝阻李傕,而李傕不听,反而拜自己为“宣义将军”以示拉拢;于是,自己假意同意李傕的计划,也不加盟同意东归的郭汜,背后却积极参与策划天子的东归,事成之后,退还将军印绶,并未参与东归。 本以为天子此去当无忧,没想到郭汜也是个糊涂之人,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也不想想,他一个大头兵出身的家伙,哪里是那些朝堂老油条的对手? 这不,又被那些人联手赶回了李傕阵营。 而后,李傕在追击东归队伍时,自己亦有随从,并在曹阳涧之战时及时劝阻李傕欲泄愤屠杀朝廷大臣。 这帮子公卿的人情在,自己相必也是有了一条退路。李傕这帮人,自己算是看透了,得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 待天子等人抵达安邑县后,派遣韩融前来李傕处安抚和解,李傕本来还不同意,强势的叫嚣着要渡河追击,还好自己也在场,劝下了李傕。 使李傕最终答应和解,不再渡河追击天子,并释放归还大臣及部分财物。 望着眼前还冒着热气的茶水,贾诩轻轻地抿了一小口,长吁一口气,望了望窗外即将完全落下的夕阳。 “李傕啊李傕,你就如同这夕阳一般,即将落幕了,你却尚不自知啊!”贾诩想到,“自己得尽早脱身了,该想个什么理由呢?” 望着笼中的小鸟,突然,贾诩记上心来,走到了鸟笼旁边,面对着叽叽喳喳的鸟儿,轻轻地拨开了鸟笼的门户。 小鸟愣了一会,还是不敢妄动,贾诩弹了一下笼子,鸟儿见状,一下子就飞了出去,追随着落幕的夕阳,从窗户,飞向天空,越飞越远。 “我也该启程了啊!” 贾诩想到。 随后,贾诩以联络外部将领为援为由,脱离李傕,转投屯兵于华阴县的同郡人段煨,暂时安顿了下来。 --------------------分割线------------------- 小知识: 陈志《贾诩传》: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献帝纪》说“(贾)诩辄以道理责之(李、郭、樊等人),颇受诩言”。 范书《种劭传》: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吾为臣子,不能除残复怨,何面目朝觐明主哉! 陈志《贾诩传》: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贾)诩同郡,遂去(李)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袁纪·卷29》:天子(刘协)既免于曹阳,贾诩去李傕,托于段煨。 ps:愿前方的人员安好。 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推荐票支持!谢谢! 第五十二章 奉天子 薛议率领部曲赶回鄄城的途中,顺路去东阿看望了伯父、侯声、枣祗等人,并和伯父商量了关于准备培养阿福的心思,希望伯父安排一下,使阿福这几年不要去做农活了,学习几年知识。 伯父薛房很是满意薛议的长远打算,当即答应了下来。 同样的还同薛议讨论了关于帮助侯声振灾的一些事项,今年又是饥荒年了,薛家的存粮也快不多了,考虑家人、宾客的用度,那么对侯声提供粮草将要减少。 薛议明白这是伯父在授意自己去和侯声说这件事,毕竟,当初也是自己请求伯父答应的... ... 侯声的府邸,侯声现任东阿县丞了。 “伯言近来壮硕了少许!”侯声见到薛议,第一句话就是点评薛议如今的外貌,确实,自从初平三年以来,薛议也由七尺长到了七尺三寸,从军之后,更是变得壮了不少。 “小子安好,见长者精神奕奕,更觉今日之访甚佳。”薛议回答道。 见到了薛议,侯声有些事情正好也想解决,于是出声道:“伯言,实不相瞒,今年灾祸比之去年更为严重,难民之众,较之去年更甚,伯言能否说动薛族长供给更多的粮食?” 说完,目光希冀的看着薛议。 薛议有点不敢直视这种目光,微微偏了一下头,低声道:“来时已与伯父商议,今家中粮食亦不多矣!” 侯声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随后便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阵,只见他微微点点头:“伯言此事亦不容易,薛家出力多矣!” 说着抿了一下嘴唇:“今替黎民谢之!” 说完俯身对着薛议鞠了一躬。 薛议见状,急忙对着侯声还礼。“不敢当长者之谢!” 只见侯声抬起头来,薛议发现侯声满是皱纹的眼角带着一丝晶莹的泪。 ... “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侯声家那扇大门的,我从内心深处害怕见到那样的充满希冀的目光,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逃兵。”------《薛议日记》 ... 自东阿出发,又经过了范县,拜访了张南,得知张南要为父守孝三年。 祭拜了张东和张老爷子之后继续东进... ... 鄄城。 就在薛议到达后不久。 曹操召集所有心腹幕僚讨论关于是否奉迎天子的问题。 曹操依旧端坐在上首,薛议注意到,荀彧为曹操的左手边第一人,而程昱为右手边第一人,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毛阶、满宠、任峻、李整(李典的哥哥)、于禁等曹操势力的重要人物都在,唯独少了戏志才。 曹操率先开口道:“今天子东归,困于曹阳。始至河东,吾故友,黄门侍郎丁冲,密信,邀我进军奉迎天子,诸君以为如何?” 余下议论纷纷。 夏侯惇等众多将领认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 况袁术在洛阳一带的势力尚未拔除,其势必会阻挡曹军东进。 而进洛阳的河道,则被张杨、董承等人把控,也是不会允许曹军东进的。 水陆两路都在其他人的控制之中,兖州刚刚平定,贸然出兵,风险太大。 曹操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不语。 就在这时,薛议注意到,荀彧似是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荀彧直接开口建议道:“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今銮驾旋轸,东京榛(zhēn)芜(wu),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 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荀彧建议曹操奉迎天子,占据大意名分,使天下归心。 薛议的老师程昱、兖州治中从事毛阶等人也是纷纷出言,建议曹操去奉迎天子。 建议不奉迎的那帮人见状,立马“反击”。 “天子尚在河东安邑,如何进军?” “轻军前往,和人可以为将?” “本就粮草不足,何物供奉天子公卿?” 一时间,奉迎与不奉迎的声音,充斥着曹操脑海。 良久之后,还是在程昱程夫子暴力拍桌子的“咆哮”之中,曹操决定,按荀彧所言,奉迎天子。 ... 薛议注意到。 一旦曹操将计策定下,那么幕僚们考虑的便是如何执行。 首先,便是分析当前的局势,兖州附近,北方是老大袁绍的地盘,无须担心,东边是刚刚向着袁绍示好的新任徐州牧刘备,虽然已与徐州结下血海深仇,但是曹操相信,刘备现在更头疼的单是袁术,还是没那个能力分兵来动兖州的。 至于兖州以西和以南,都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西边的雄关,旋门关更是在袁术部将苌奴手中。 而南边的豫州陈国有袁术所置陈相袁嗣。 豫州汝南则是由投靠袁术的汝南黄巾刘辟、龚都等人把控。 至于荀彧等人的老家颍川,现如今虽然残破,但也还是被袁术占据。 如今,袁一方面正在积极备战徐州,与刘备争夺徐州;另一方面还要支援江东吴郡附近的孙策攻取江东。 那么首要的解决目标,便是兖州南方豫州陈国和汝南的袁术势力!乘着袁术无暇分兵顾及之际,进夺两地。 一则削弱袁术的势力。 二则拱卫兖州周围的安全。 后顾无忧之后,当可进军东都雒阳! 于是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曹操所指的地点:陈国! 同时,荀彧还建议曹操以个人名义同杨奉、董承等军阀写信,提供部分粮草资源,表表自己的“忠心”。使他们降低对自己的戒心,从而达到顺利奉迎天子的目的。 会议完毕后,程昱叫住了薛议,示意一起回去,有事要谈。 -------------------------------分割线----------------------------------------- 后汉书-董卓传 是时蝗虫大起,岁旱无谷。后宫食煮枣菜,诸将不相能率,上下乱,粮食尽。于是安东将军杨奉、卫将军董承、征东将军韩暹谋以乘舆还雒阳。 第五十三章 兴平二年末(说明章节) 到达程昱住处,相对而坐。 薛议问道:“不知夫子所谓‘要事’为何?” 程昱接过智伯递上的茶水,轻轻地吹了一口,说道:“治中毛孝先上言欲使曹使君举汝为茂才,汝可知耶?” 薛议疑惑的说道:“茂才?我与毛治中并不相熟,何以至此?” 程昱回答:“正为吾所惑也!一州之茂才,何其煊赫,且曹使君已然答应了。待明年,伯言你就为曹使君门下爪牙了。” 薛议注意到,程夫子的语气中,含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薛议转过话题问道:“夫子,为何不见戏志才军师?” 程昱放下茶杯,顿了顿,说道:“志才身患重症,尚在修养。” 薛议一愣,想到:“上次看见戏志才确实发现他有一直在咳嗽,当初还以为只是感冒,没想到...” 程昱接着说道:“今毛治中欲以伯言为长史,为政一方,伯言欲主兵耶?还是主政务耶?” 薛议马上坚定的说道:“愿驰骋沙场!” 程昱点点头:“善!听闻天子尚在安邑,然安邑余粮亦不多矣,且刘景升所供之物皆在洛阳,料想天子必归洛阳。今曹使君欲以曹洪、史涣东夺旋门关,其自率大军南下陈国。伯言所部随时准备听侯差遣!” 薛议:“诺!” ... 河东郡。 安邑。 不出程昱所料,河东郡的粮草在饥荒之下也是所剩无几,郡守王邑也养不起公卿和白波军这帮人了。 (陈志《董卓传》: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 范书《皇后纪下》:(伏寿)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 董承、杨奉等人商议是否前往洛阳。 ... 徐州。 刘备投桃报李,表孔融为青州刺史。集结部队防备袁术。 (不过后来在刘备已经向袁绍示好的情况下,孔融还去和袁谭争夺青州就不知是不是刘备所能预料到的了。) ... 益州、荆州。 两大宗室刘表、刘璋还在互掐。 ... 扬州。 袁术本部集结兵马准备北上徐州。 而孙策则高歌猛进,攻破曲阳。 刘繇逃往丹徒。 刘繇将奔会稽,许子将(许劭,评定曹操那位。)建议道:“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 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 刘繇于是前往豫章。 于兴平二年(195)末,刘繇到达彭泽,又派遣笮融助朱晧讨伐袁术所用太守诸葛玄。(诸葛亮叔父。) 许子将对刘繇说道:“笮融出军,不顾命名义者也。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 笮融到达豫章,协助朱皓赶跑诸葛玄之后,果然在宴会中诈杀朱皓,代领郡事,大肆搜刮钱财。 于是刘繇进讨笮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 《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 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 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 ... 冀州。 袁绍围臧洪于东武阳。 派遣陈琳写书与臧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希望臧洪能回心转意,投降。 臧洪答书道:“...........行矣孔璋(陈淋字)!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本同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袁绍知晓臧洪无有降意,于是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城破而臧洪被生擒。 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 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同共戮力,为国除害,何为拥众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 绍本爱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 洪邑人陈容少为书生,亲慕洪,随洪为东郡丞;城未败,洪遣出。绍令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 绍惭,左右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 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先是,洪遣司马二人出,求救于吕布;比还,城已陷,皆赴敌死。(建安元年196年城破,臧洪被杀。) ------------------------------分割线---------------------------------------- (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晧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晧代玄。晧从扬州太守(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晧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关于诸葛玄是袁术还是刘表所表,献帝春秋与诸葛亮传略有不同,按诸葛玄若为刘表所表,那么前面许劭劝刘繇依靠刘表不是自相矛盾? 且献帝春秋的时间为建安二年,此事当为兴平二年时,本小说从诸葛亮传。诸葛玄为袁术所表。 第五十四章 建安元年-春-曹操 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 兖州。 曹操令曹洪率军西进,攻占成皋附近的旋门关,自己亲率大军南下豫州陈国。 “吾欲使伯言率军同往陈国,仲德为何不愿耶?”曹操疑惑的问道,他的本意是想带薛议的部队一起南下陈国,但是程昱却建议让薛议去运送粮草。 “伯言年少,身居高位,昔平定东平、任城诸功,唾手可得,使君令伯言得之,诸将或妒,因使君之威望而忍之。今若再得军功,诸将必不悦!”程昱解释着说道,薛议当时得到平定兖州诸城的功劳,基本是白得的,但碍于曹操的偏爱,诸将不好说什么,现在再去力功,诸将可能就有偏见,从而引发内部矛盾,至于曹操为什么这么偏爱薛议,还不是因为他程仲德是曹操指定“腹心”么。 曹操闻言,点点头,认真的说道:“仲德善人心也!” 于是调遣薛议为副,同任峻一起运送鄄城至曹洪部队的粮草。 任命夏侯渊调运鄄城至曹操本部的粮草。 ... 薛议早已收到了程昱的告诫,自己因为程昱的裙带关系,受到曹操偏爱,平白得了很多功劳,要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低调做人,打理好与诸将的关系,方为正途。毕竟,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年龄。 现在,薛议正和督粮主长官任峻一起押送前往前线的军中物资。 在曹洪西进之初,势如破竹,河南尹的阳武县、京县、密县、卷县等县城,皆拔之,现如今驻军荥阳。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伯言以为曹扬武能下成皋否?”任峻与薛议并排骑马而行,率先询问薛议的看法。 “窃以为成皋天险,若无可乘之机,恐难破敌!”薛议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旋门关地理位置太好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势,且袁术占据此处之后,也是精心防备,关内粮草辎重充足,在颍川和汝南没有切其补给之前,要想攻破,除非强行用士兵的生命和大量的时间去填,但现在的情形时,曹操根本没有那么士兵,也供不起那么多的粮草。所以薛议并不看好此次攻坚战。 任峻闻言点点了头,还想在问点什么,突然前方一阵骚乱,一个骑兵跑了过来。 原来是运粮的一头牲畜倒下了,骑兵就近询问任峻的处置方案。 “且焚烧成灰,勿使士卒食!” “诺!” 薛议很好奇,现如今军中少粮,牲畜死了,问什么不作为食物吃了,而是直接烧掉,于是询问任峻。 任峻解释道:“牲畜无故亡之,恐其有疫,焚之为上!”是担心牲畜的死亡会有疾病,传染给人就不好了。 薛议点点了,又学到了。 ... 荥阳。 曹洪大营。 “昔年吾与孟德同在此地鏖战。”曹洪望着眼前忙绿的士卒们,回忆着发出感叹:“荥阳之地,徐荣率西凉铁骑大败吾等,鲍信之弟更是命丧于此,若非吾寻得小舟,恐与孟德同丧与此。” 薛议静静的听着曹洪讲述当年“讨董联军”那些故事... ... 故事说完,进入正题,旋门关怎么打? 众将士也没什么好计策。 有人建议,挖掘地道,当即遭到否决,成皋的地下当年在建立关隘之时,便在地底埋下许多硕大的石块,就是为了防备进攻方挖掘地道进攻,所以挖地道根本行不通。 也有人建议能否掘黄河之水攻之,也当即遭到了否决,成皋附近一片平原,掘水过来不说淹关,自己不被淹就不错了。 薛议坐在大帐最后,静静的听着曹洪及其部下们分析进攻方法,可惜,都没有拿得出手的。 最终,曹洪还是决定先修书一封劝降,不行的话,再试探性进攻,摸清敌军虚实,再作打算。 ... 翌日。 曹洪的使者,骑着一匹快马,举着幡旗,在薛议等人的目送中前往旋门关。 旋门关为洛阳八关之一,威武耸立在洛阳东部,薛议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当年修建这座关隘,大汉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 “今日怕是要无功而返了。”薛议想到。 果不其然,送信的士卒虽然平安回来,但也带来了城内守将苌奴的回复:“拒不投降。” 曹洪见此,只得派军上去攻关,先锋部队顶着盾牌,冒着敌人的箭雨,护送着各种攻城器械到达关下,但是入关的路口对于先锋部队来说,实在太多狭隘,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在前进无果后,很快便在敌军的箭雨之下溃退了。 曹洪见此,也没继续派兵进攻,而是直接鸣金收兵,带着部队缓缓退回大营。 薛议在自己的营帐之中,收到了曹洪的命令,夜晚撤军。 陆路西进的方案,以失败告终。 ... 豫州。 陈国。 曹操军临武平。 有人建议道:“袁嗣乃袁氏族人,今受袁术之命,任陈相。使君为盟主(袁绍)之托,可以盟主之名,修书劝之。今袁术尚在寿春,整兵伐徐,救之无及,彼无援军,必降盟主。” 曹操同意了这个计策,于是修书一封,点名袁嗣如今的情势,希望他为自己和家人考虑,投降袁绍。都是袁家人,袁术的政治情形你也懂,袁绍说不定能继承主家之位... 于是,在曹操的使者带着劝降信到达了陈县之后,袁嗣选择了投降,投靠袁绍阵营。 二月,曹操继续进军汝南和颍川,讨伐投靠于袁术的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进军顺利击败了黄巾诸部,斩杀了黄邵等人,何仪等人投降。 至此,袁术的陈国、汝南和颍川三块地盘都落入了曹操手中。 -----------------------------------分割线------------------------------------- 小考据-武帝纪原文: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按照后来刘辟还在刘备官渡之战的时候出现过,这里武帝纪中的刘辟当是投降,而非同黄邵一样被斩。 第五十五章 曹镇东 河东郡。 安邑。 建安元年(196年)五月二日,刘协下诏派人送至杨奉、李乐、韩暹的军营,要求东进雒阳,杨奉等人这才同意。 《袁纪·卷29》:夏五月丙寅(2日),遣使至杨奉、李乐、韩暹营,求送至雒阳,奉等从诏。 六月一日,东归车队抵达闻喜县。杨奉三人却临时反悔,不想去雒阳,于是派李乐去说谎:“王屋山地势险要,有匈奴人出没,不如渡河南下,抵达渑池县东,避开匈奴人。” 但是,刘协不肯听从。 《袁纪·卷29》:六月乙未(1日),车驾幸闻喜。杨奉、胡才悔令乘舆去,乃与李乐议,欲还大驾,诈言“当游渑池东,以避匈奴”,上不从。 六月六日,刘协车队继续从北道(今山西省垣曲县)出发,沿山向东前进,山谷中并未碰到匈奴人,李乐知道谎言败露,害怕受到责罚,便找个借口脱离护驾队伍跑了。 张杨得知刘协从山向东而来,赶紧带人运送粮食,提供补给。 《袁纪·卷29》:庚子(6日),车驾从北道出,傍山而东,无匈奴寇。李乐愧其言,惧而辞还。 《袁纪·卷29》:是时粮食乏尽,张阳自野王迎乘舆,赈给百官。 陈志《张杨传》: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张)杨以粮迎道路,遂至雒阳。 七月,(范书《献帝纪》与陈志均为七月,袁纪为六月二十二日,本文从众。),车队终于抵达雒阳,因为雒阳皇宫损毁严重,唯一完好的房子就只有故中常侍赵忠的宅院了,刘协便入住于此。 张杨、刘表、董承合力修缮的宫殿并未完工,只能继续抢建。 在此时,刘协这帮人再次断粮,刘表的食物也未及时送到。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要自己出来找食物充饥,有人饿死,有人被士兵杀害。 《袁纪·卷29》:(建安元年六月)(196年)丙辰(22日),行至雒阳,幸故常侍赵忠宅。张阳治缮宫殿。 范书《献帝纪》: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 兖州。 鄄城。 曹洪、薛议等人回到鄄城,恰好曹操新占颍川、汝南,也班师归来,却得到了戏志才早日病亡的消息。 “志才病亡?”曹操听闻消息后,难掩悲痛之色,“呜呼志才!天不佑之!” 薛议等人也是沉默不语... ... 不久后,曹操得到了天子身归洛阳的消息。 薛议注意到,曹操的身边除了典韦,又多了一位彪形大汉,长八尺余,腰大十围。 “这是谁?”薛议很是好奇,盯量了一会,那大汉似是察觉,回望了过来,双目相交,薛议轻轻的点点头,大汉也礼貌的回应了一下,询问同去豫州的身边人员,只听得对方娓娓道来: “此人姓许名褚,谯国谯人也。领族人坚壁以御贼,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他就是许褚!”薛议想到,“虎痴!” 同样的许褚也在问左右:“此小将何人也?” 左右答:“便是那一诺千金薛伯言!” 双方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想到:“久仰!” 就在这时荀彧出言道:“今天子归洛阳,使君之机,今日至矣!使君新破黄巾,可使书信颂之。笼络杨奉等人,当在此时也!” 曹操也是欣然的点点头,问道:“何人可为吾递此信?” 之见下方一人起身拱手:“访兄昭今在天子近侧,可为将军言说。” 薛议一看,是原张邈部下,董访,董昭的弟弟,在张超败亡后,投降曹操。 董昭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当时同在袁绍的手下之时,便有来往,而且,董昭尚在张杨处之时,便为自己说了好话,放王必进京,闻董访言,曹操也是当即点了头,将这件事,拜托给了董访,让他去把自己心思传递给董昭。 ... 洛阳。 董昭见到了弟弟董访很是高兴,详细询问了来意之后,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于是,以曹操的名义,写书信给杨奉:“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 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杨奉得到了“曹操”的书信非常高兴,告诉诸为部下将军:“兗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于是以讨伐黄巾有功,共表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领兖州牧;董昭迁符节令。 ... 兖州。 鄄城。 朝廷的使者到达了。 诏书 拜镇东将军袭费亭侯曹操,业履忠贞,辅幹王室,顷遭凶暴,海内离析,操执义讨截黄巾,为国出命,夫禄以赏恭,罚以绌否,今以操为镇东将军,领兖州牧,袭父费亭侯嵩爵,并印绶符策。 敕镇东将军领兖州牧费亭侯故特进,显授上将,鈇钺之任,复食旧土,双金之宠,董统一州,委成之重,荣曜昭示,亦以优崇,投节效命,自百之秋也。(艺文类聚-卷-五一) 至此,曹操正式成为了汉朝名副其实的兖州牧,主政一方! ... 七月,张杨主动宣布退出雒阳,返回河内郡,杨奉也宣布转移至梁县。此时,朝廷中只剩下董承与韩暹两人争权了。 董承的势力不如韩暹,于是想出了招募曹操进京的方法。同时还有董承的密诏,希望曹操进京协助董承。 ----------------------分割线----------------------- 小考据:陈志记载,曹操为兖州牧为195年十月,当时献帝尚在东归的战火之中。 而从《艺文类聚卷五一》的内容来看:献帝的两份诏书,表明,曹操的兖州牧、镇东将军、费亭侯是一起封的。当为建安元年六月,所以,大胆推断,陈志的兖州牧时间,可能有问题。 第五十六章 反复难制 兖州。 曹操决定火速入洛阳,得到董承和杨奉默认支持的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同荀彧等人商议后,决定走董承所和张杨所把控的水路。 同时,派遣使者回复朝廷先前的封赏: 上书让增封曰:无非常之功,而受非常之福,是用忧结比章,归闻天慈无已,未即听许,臣虽不敏,犹知让不过三,所以仍布腹心,至于四五,上欲陛下爵不失实,下为臣身免於苟取。 又上书让封曰:臣诛除暴逆,克定二州,四方来贡,以为臣之功,萧相国以关中之劳,一门受封,邓禹以河北之勤,连城食邑,考功效实,非臣之勋,臣祖父中常侍侯,时但从辇,扶翼左右,既非首谋。 又不奋戟,并受爵封,暨臣三叶,臣闻易豫卦曰:利建侯,行师有功,乃当进立以为诸侯也。又讼卦六三曰:食旧德,或从王事,谓先祖有大德,若从王事有功者,子孙乃得食其禄也,伏惟陛下,垂乾坤之仁,降云雨之润,远录先臣扶掖之节,采臣在戎犬马之用,优策褒崇,光曜显量,非臣尫顽,所能克堪。 又上书让费亭侯曰:臣伏读前後策命,既录臣庸才微功,乃复追,述先臣,幽赞显扬,见得思义,屏营怖惧,未知首领,所当所授,故古人忠臣或有连城而不辞,或有一邑而违命,所以然者,欲必正其名也。 又礼制,诸侯国土以绝,子孙有功者,当更受封,不得增袭,其有所增者,谓国未绝也,或有所袭者,谓先祖功大也,数未极,无故断绝,故追绍之也,臣自三省,先臣虽有扶辇微劳,不应受爵,岂逮臣三叶,若录臣关东微功,皆祖宗之灵祐,陛下之圣德,岂臣愚陋,何能克堪。 (古代都会推辞一下封赏,在这章写了,供读者们了解,以后就不会有了。) ... 徐州。 吕县。 吕布收到了天子的诏书,原来天子自安邑归洛阳之时,并没有忘记他这个“大汉忠臣吕奉先”,遣使者带着天子的诏书来招吕布西迎天子。 吕布自己的落脚点刚刚找好,根本没有实力去迎接天子,于是吕布遣使上书回复天子,谢罪云云。 于是朝廷嘉吕布之忠,以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结果使者将印绶丢失在了山阳。 ... “啪!”当吕布得知朝廷赐予自己的印绶都丢失在了山阳,狠狠的踢翻了屋内的桌子,“曹操小人!” 然后犹不解气的踢翻了另一张矮桌。 诸将见此,莫敢上前。 这时,郝萌,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见到吕布正在大发脾气,虽不知何故,但自己带来的好消息,应该能使将军心情变好一些。 原来,吕布初入徐州,根据张邈临走的建议,遍写书与袁术引以为援,当然,这是在入徐州,面见刘备之前做的,而现在,袁术回信了。 吕布一脸怒意的接过郝萌递上的书信, 只见信中写道:“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 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 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 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 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佗所乏少,大小唯命。” 吕布得书大喜,脸上也是由阴转晴。看了看自己的诸位部将,说道:“公台、文远、郝萌且留下商议此事!” 诸将:“诺!” 待到其他人都出去,吕布才缓缓开口道:“袁术谓我等若助其攻刘备,事成,许我等米二十万斛,今刘玄德与袁术将战于广陵,事可为否?” 见陈宫和郝萌没有说话,张辽开口道:“将军东奔西走,诸侯不能相容,今刘玄德器之,委命于吕县,若反刘备投袁术,天下何以视将军耶?” 吕布闷声说道:“我与曹孟德已为死敌,今天下能抗衡袁本初者何人?” 吕布与袁绍集团的梁子太大,根本就难以和解,吕布想以袁术为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政治联盟。 从大势来看,吕布军的处境,确实如此,张辽也无话可说。 郝萌问道:“今刘玄德尚在下邳,听闻袁将军已然北上,其势必于广陵、下邳当有一战,将军可乘其不备...” 陈宫闻言,眉毛一挑,诧异的偷偷望了郝萌一眼,却又马上收回目光,什么也没说。 ... 徐州。 下邳。 据斥候所报,袁术已起大军,以吴景为广陵太守,进逼广陵。刘备微微一叹,该来的还是要来,自己所担心的是自己走后,谁来掌管下邳? 张飞亲士人而远士卒,同士人关系还算融洽。 关羽么,亲士卒,但是脾气么,太傲了。 显而易见,张飞更适合在刘备出兵后,屯守下邳。 于是,刘备准备在率军南下淮阴之际,任命张飞镇守下邳。就在这时别驾陈群担忧的说道:“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刘备没有听信陈群的劝谏,执意带兵南下。 结果刘备走后不久,张飞就与下邳的守将,原徐州牧陶谦的爱将,曹豹,发生了矛盾。 于是张飞欲杀曹豹,而曹豹坚营自守。同时赶紧派人,联络身在吕县的吕布,求吕布来援。 吕布得到了曹豹的求援消息,大喜。 立即领军从吕县水陆两方东下,在距离下邳四十里的地方,又收到了陶谦故吏中郎将丹杨许耽的手下司马章诳的消息,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城中大乱,不相信。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城门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阳军便开门内将军矣!” 吕布的脸上,简直要笑开了花,曹豹居然死了! 第五十七章 定都许县 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阳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英雄记) ... 徐州。 淮阴。 刘备听闻下邳被吕布夺取,自然大惊失色,也顾不得张飞为何会与曹豹发生冲突,当即领军北上,进逼下邳。 结果,部队到达下邳城附近后,士卒崩溃,刘备不得已,收拢残兵,退回广陵,复与袁术争夺广陵,大败,退军海西。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 下邳。 而就在刘备派人求和之前,下邳发生了一件大事...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吕布部将河内郝萌反,将兵进攻吕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hé)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 吕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hun)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 高顺问:“将军有所隐不?” 吕布言:“河内儿声”。 高顺言:“此郝萌也”。 高顺当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郝萌士卒;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魏续反萌,与对战,萌刺伤续,续斫萌一臂。顺斫萌首,送诣布。 吕布问魏续,魏续回答道:“萌受袁术谋”。 吕布又问道:“谋者悉谁?” 魏续回答:“陈宫同谋”。 当时陈宫在坐上,脸色通红,不知是被气的,还是阴谋被揭穿,旁人都感觉到了。 最终吕布以陈宫为大将,不问也。 魏续又说道:“萌常以此问,续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 布谓续曰:“卿健儿也!” 善养视之。创愈,使安抚萌故营,领其众。 刘备的降书这时也到达了吕布手中。 陈宫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赶忙献策道:“袁术意在徐州久已,今将军得之,术虽书盟,安能全其意?且袁术信粮草二十万,今粮草何在?窃以为将军可使刘备屯小沛,防曹操、隔袁术,愿将军深思之!” 吕布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玄德家属?” “一并送还。” 于是,吕布复以刘备为豫州刺史,还其家属,屯小沛,自号徐州牧。 ... 洛阳。 曹操一路顺利抵达了洛阳,路途之中还得到了新郑县,杨沛赠送的桑椹。 (陈志《贾逵传》裴注引《魏略》: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杨)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 到达洛阳之后,首先便是赠送公卿礼物,同时按照与董承约定好的计划,弹劾杨暹、张杨等人。 杨暹虽然身为大将军,但是兵少将寡,害怕追究罪责,于是奔投杨奉去了。同时天子刘协下诏,杨暹、张杨是东归的功臣,一切勿问。 (范书《董卓传》:(曹)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 建安元年(196),八月十八日,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并着手封赏及问责东归从臣。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羽林郎侯折获罪诛杀;以执金吾伏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卫将军董承、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左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十三人为列侯;追赠沮儁为弘农郡太守,表彰他在东涧之战时不屈而死。 (范书《献帝纪》:辛亥(18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赠沮儁为弘农太守。 《袁纪·卷29》:于是诛羽林郎侯折,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左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为列侯,赏有功也。追赠射声校尉沮儁为弘农太守,旌死节也。) 朝中清除异己之后,曹操便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初,董昭便为曹操笼络诸侯,现如今曹操已入洛阳,下一步如何行动同样同董昭商议。 曹操于是问道:“今我来此,当施何计?” 董昭回答道:“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又问到:“此吾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吾累乎?” 董昭建议道:“奉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 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曹操:“善。” 于是运用董昭的说辞,说与杨奉等人,同时厚赠礼物,麻痹其心。 杨奉收到礼物后,考虑到朝廷确实缺粮,也没有细究,便同意了曹操的说辞。 于是曹操上表天子刘协,建议迁都许县,天子同意。 八月二十七日,迁都许县动身。杨奉、韩暹得知消息后,又反悔想去阻拦车队,便率军追赶,但是没追上。 九月七日,车队抵达许县,刘协入驻曹操军营。 《袁纪·卷29》:庚申(27日),车驾东。杨奉自梁欲要车驾,不及。 范书《献帝纪》:己巳(7日),幸曹操营。 ... 兖州。 东阿。 薛议本来要同曹操一起前往洛阳。 结果,临近出发,接到了伯父的一封信,信中言明伯父有“要事”相商,速回东阿。 薛议将事情同程昱讲了之后,由程昱同曹操“请假”,率领十余随从,返回了东阿... 论功行赏(说明章节) 随后,刘协举办宴会款待公卿大臣,曹操上殿道贺时,见到太尉杨彪脸色不悦,以为这是一场鸿门宴,还没等酒菜摆上来,曹操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 九月十二日,曹操掌控朝政,任命自己为大将军,改封武平侯。同时罢免了太尉杨彪和司空张喜。 范书《杨彪传》:建安元年(196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杨)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燕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 《袁纪·卷29》:(九月)甲戌(12日),镇东将军曹操为大将军,更封武平侯。操固让,不许。太尉杨彪、司空张喜以疾逊位。 范书《献帝纪》:九月,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罢。曹操原爵为费亭侯,此次升为县侯。武平县属豫州陈国。 辅国将军伏完见曹操掌权,自己即是外戚却又无实力抗衡,为了避祸,于是上书退还辅国将军印绶,改拜中散大夫,不久升为屯骑校尉。 范书《皇后纪下》:(伏)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 曹操为了笼络人心,再次着手封赏东归从臣。 1侍中杨琦之子杨亮可能在东归途中遇难,追封杨亮为阳成亭侯。 2尚书仆射钟繇封东武亭侯。 3桓典任光禄勋。 4侍中丁冲任司隶校尉。 同时,曹操推荐自己的心腹重臣荀彧出任侍中,守尚书令。 范书《杨奇传》:追封(杨)奇子(杨)亮为阳成亭侯。 陈志《钟繇传》:(黄门侍郎钟繇)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范书《桓典传》:车驾都许,(桓典)迁光禄勋。 陈志《曹植传》裴注引《魏略》: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丁)冲为司隶校尉。 陈志《荀彧传》:进(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曹操此举的目的不外乎三点: 第一,避嫌; 第二,荀彧出身颍川世族,征辟名士具有天然优势; 第三,荀彧不会背叛曹操,曹操想要得到的政治资源,荀彧都会配合给予。 自定都许县之后,因为荀彧的名望,大批德高望重的地方名士被征入朝为官,或出任地方要职;年轻的士人更是趋之若鹜,云集许都,以期求得一官半职。 杨奉部将徐晃劝说杨奉归附曹操,杨奉本来也同意,但不久又反悔(估计是韩暹反对),不肯派人去许都表忠心。 杨奉、韩暹二人还率军到定陵(属豫州颍川郡)去掠夺百姓,向朝廷(曹操)示威。 曹操闻讯,决定不去救援定陵。十一月三十日,曹操领兵直接攻打梁县的杨奉军营,徐晃率军归附曹操,杨奉、韩暹得知梁县失守,便率军投奔盘踞于扬州九江郡寿春县的袁术。 陈志《徐晃传》:(徐)晃说(杨)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 《袁纪·卷29》:(建安元年十一月)辛卯(30日),曹操征杨奉于梁,奉奔袁术。 陈志《董昭传》:徙大驾至许。(杨)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袁术。 同时,对自己的心腹,亲族也作了封赏。 首先,荀彧出任尚书令,侍中钟繇为尚书仆射。 自六月汉廷入雒阳后,是太尉杨彪守尚书台,到了九月入许都后,杨彪以身体抱恙免职,曹操以荀彧,这位自己最信赖的心腹坐镇尚书台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尚书仆射是尚书台中“二当家”。因为当年王必去长安朝贡时,李傕对曹操不满,是钟繇从中帮忙说情,李傕这才宽待曹操的。所以,曹操有恩必报,不但提拔钟繇,还给他封侯(东武亭侯)。 程昱为尚书、济阴郡太守,督兖州。 程昱在建安初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其身份又是兖州名士;约建安三年(198年)末,曹操因为自己长期驻扎豫州,而又任命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郡太守,返回兖州,都督兖州军事,等于是曹操将兖州事务交托给程昱,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枣祗为羽林监。 枣祗是曹操心腹,曹操把他从兖州调入朝廷,掌控羽林军。羽林监分左、右两职,为羽林中郎将之下。 由于记载太少,我们无法判断出枣祗是担任左监还是右监,也不知道羽林中郎将是谁担任,只能解读出:曹操让心腹进入朝廷禁军(南军)系统。 丁冲出任司隶校尉。 丁冲是曹操老乡兼故交,曹操的母亲、妻子可能都是丁冲家族的女性,另外,汉末司空丁宫也有可能也是这个家族的人。 夏侯惇为济阴郡太守、河南尹。 夏侯惇在建安初出任济阴郡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封邑七百户。当时,本地有旱灾、蝗灾,夏侯惇亲自率领兵民,截断太寿水作陂,种植稻谷。 约建安三年(198年)末,夏侯惇领河南尹。 陈志《夏侯惇传》:(夏侯惇)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夏侯渊为陈留、颍川郡太守。 夏侯渊在建安初接替夏侯惇为陈留郡太守,后(建安五年之前)转为颍川郡太守。许都在颍川郡境内,颍川郡太守的地位可想而知。 曹仁为广阳郡太守。 当时广阳郡在袁绍地盘上,如果“广阳”这两个字没错的话,曹仁这个官职确实显得尴尬。 曹洪为谏议大夫。 曹洪这个大夫职位是闲职。 所以综合看来,两夏侯在建安初坐镇兖州(陈留、颍阴),约三年(198年)末,掌控河南、颍川;两曹都是虚职、闲职,也能看出曹操亲待夏侯氏甚于曹氏。 满宠为许县令、薛悌为泰山郡太守。 满宠与薛悌本均是曹操的兖州从事,现满宠改任首都县令,可见信赖,薛悌则出任泰山郡太守。 李典为颍阴县令。 青州刺史李整逝世,其李家军从青州撤出,李典任颍阴县令,拜中郎将,统帅李家军。至建安五年(200年)之前,兖州增设离狐郡,以李典为 陈志《李典传》:(李)整卒,(李)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论功行赏(二) 建安初,曹操的官职是司空(朝官)、兖州牧(地方官)、行车骑将军(军职),说白了就是军政两权,且不论哪种职位,均可以开府招纳英才。 当然史书上对这段时间的曹操大多以司空来称呼,其公府也以“司空府”相称。下面就罗列一些入曹操司空府的名士。 毛玠、王必原为兖州从事,现毛玠出任東曹掾,负责为曹操司空府选拔官员,王必出任主簿,负责文书工作。 司马朗是司马防之长子,曹操年轻时的雒阳北部尉就是司马防参与任命的,可见曹操与司马家有些渊源,年仅二十二岁(虚岁)的司马朗也入司空府为掾。 国渊师从郑玄,与邴原俱为青州名士,因为躲避战乱,而与管宁一同渡海到辽东避难,如今听闻许都安定,国渊与邴原都返回故土,并接受曹操的征辟,入了司空府为掾。 国渊被曹操任命负责屯田事务,邴原又出任东阁祭酒(大概是负责接待名士工作的负责人)。 《太平御览·卷467》引《邴原别传》:魏太祖为司空,辟(邴)原署东阁祭酒。 徐奕本是徐州人,因为躲避战乱(曹操伐徐州)而至江东避难,本年,他拒绝孙策的征辟,返回故土,接受了曹操的征辟。 河东卫觊、山阳凉茂入司空府的时间不确定,只能说可推为此时。 实际上曹操拥有的是一个“威力加强版”的司空府,其中不但拥有司空府基础的职能部门,还增设了负责军事谋划的部门:军师。 ——这便是曹操的幕府雏形由来(后来的丞相府更是壮大)。 军师这种职务最早的雏形大概见于汉末中平二年(185年),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凉州时,以孙坚、陶谦为参军事。这种“参军事”的职能大概就是替将军出谋划策的临时军职,但是战后又会罢免。 【名士出任朝官】 当然,曹操不可能只“任人唯亲”,也必须提拔名士,装点许都汉廷的门面。当然这部分人中不一定都是曹操、荀彧时所选拔的名士,也有些人可能早就在任,而曹操不罢免他们,就足以表明是认可这些名士的政治影响力了。 赵温为司徒。 赵温出身益州世家,与其兄赵谦在董卓、李傕时期都能身居朝廷要职(三公、尚书令、司隶校尉等)。至建安初,曹操只罢免了太尉杨彪,也不愿动他,其中缘由,要么是赵温亲近曹操,要么是曹操也需要赵温这块招牌。 自此,汉廷三公只有两公在职:司徒赵温、司空曹操。太尉一职长期空置。 桓典为光禄勋。 桓典是龙亢桓氏族人,世传《尚书》,为人正派。桓典年轻时是由沛相王吉所举荐为孝廉,而曹操也可能是王吉所举,所以桓典和曹操很可能同是王吉门生。 张俭为卫尉。 张俭是第二次党锢的党魁,兖州山阳郡人。如今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多年前他都曾拒绝了何进等人的征辟,如今他却给了曹操面子(可能是曹操的兖州牧光环作用),到许都上任。不过,他抵达许都后,就闭门不出,至建安三年(198年)病故。 此后朝廷(曹操)征辟避难在交趾郡的袁忠,袁忠却在途中病逝(《曹瞒传》载“因为袁忠得罪过曹操,所以在建安年间他被曹操报复杀害”之事应该是捏造。范晔在《后汉书》中惯于贬损曹操,多从《曹瞒传》中取材,却没有将此事录入《袁忠传》,可见虚妄。),次年(199年),又拜徐璆为卫尉。 郑玄为大司农。 郑玄在此时算是天下名士中的楷模了,按袁纪,在建安三年(198年),朝廷(曹操)以公车征辟郑玄位大司农,他也给了曹操这个面子,到许都受命。虽然不久后,郑玄又以身体欠佳为由辞职回乡,但“郑司农”这个称呼已经传遍了天下。 徐璆为廷尉(未至)。 徐璆自灵帝时被宦官和外戚(董太后)排挤,被罢官;董卓秉政后,提拔他为汝南郡太守,后投奔陶谦,参与了第二次反董同盟,在陶谦与李傕和解后,他被陶谦表为东海国相。 建安初,徐璆接到许都征召,可是在中途被袁术扣留,袁术正准备称帝,要请徐璆出任三公,徐璆誓死不从。由于徐璆并未及时到任,故实际廷尉无考。 范书《徐璆传》: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徐璆),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 后来,徐璆在袁术败亡之后,才得以脱身,辗转至许都,历位卫尉、太常。 刘艾为宗正。 刘艾在东归时就已担任宗正,随献帝入许后,曾拜彭城相,大概因为吕布占据徐州的缘故,刘艾并未到任,而是继续在汉廷担任宗正,有史可查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仍在任。 刘艾编写了《灵帝纪》、《献帝纪》,这可能是《东观汉纪》的续补工作的一部分。 刘宽之子刘松,也出任过宗正,时间未知,也有可能是在建安年间(更多可能是在长安朝廷时事)。 孔融为将作大匠、少府。 孔融原为北海相、青州刺史,在建安元年(196年)初,被袁谭击败赶出青州,本年末,孔融入朝为将作大匠,大概是负责许都的皇宫修建工作。 次年(197年),孔融拜少府。 赵岐为太常。 赵岐是关中名士,历经桓灵时期两次党锢,本年也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赵岐随献帝入许有功,曹操领司空之前,还表示愿意让出司空给赵岐,可是赵岐又怎么会答应呢。 约在建安二年(197年),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联名上书朝廷(曹操),拜赵岐为太常。 范书《赵岐传》: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赵)岐为太常。 陈纪为大鸿胪。 早些年,陈纪、陈群父子二人是投奔徐州牧陶谦的,大约在刘协东归时,陈纪入朝为尚书令。都许后,陈纪拜大鸿胪,陈群也被征拜柘县令(属陈国),但陈纪父子二人倒是奇怪,脱离曹操,投奔徐州吕布去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吕布灭亡后,陈纪父子又归附曹操,陈纪仍然担任大鸿胪,次年(199年)六月逝世(按《陈纪碑》文)。 论功行赏(三) 路粹、严象为尚书郎。 路粹是陈留郡人,早年拜入同郡名士蔡邕门下,初平初,因为蔡邕随朝廷西迁长安,他也追随恩师而迁至三辅居住(大概也是住在长安)。建安初,他与京兆名士严象一同征为尚书郎。 陈志《王粲传》裴注引《典略》原文是“初平中”,当为“初平初”。 路粹后来被曹操看中,收为幕僚,署军谋祭酒(即军师祭酒),严象则在袁术败亡之后,领扬州刺史。 【名士出任地方官】 陈珪为沛相、陈瑀领吴郡太守。 陈珪出身徐州下邳世族,其从兄陈瑀为吴郡太守、陈瑀之弟陈琮为汝阴郡太守(东汉无汝阴郡,济阴郡为程昱所领,疑为汝南郡之误。)。 袁术本与下邳陈氏都是公族子弟,陈瑀曾被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后背叛袁术,建安初,陈瑀领吴郡太守(范书本传引谢承书云其不至),对抗江东孙策。 骆俊为陈国相。 骆俊是扬州会稽郡名士,以尚书郎拜陈国相,当时天下饥荒,骆俊安抚百姓,出资赈灾,周边的百姓都归附于陈国,本年(196年)陈国的土地获得非丰收,大批饥民因此存活下来。 杨沛为长社县令。 新郑县令杨沛因为给曹操送过干桑椹,曹操投桃报李,提拔其为(颍川郡)长社县令。 当时有曹洪的门客在本县不服从征调,故而被杨沛诛杀,曹操都支持杨沛的做法;无独有偶,又有曹洪的门客在许县违法被捕,曹洪写信向许县令满宠求情,满宠将人诛杀,曹操不怒反喜,对满宠称赞有加。 陈志《贾逵传》裴注引《魏略》:及太祖辅政,迁(杨)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挝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 陈志《满宠传》: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满)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言归正传。名士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范书《祢衡传》云: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正说明了建安初,许都汉廷吸引了全国各地像祢衡这样的士大夫云集于此。 此时,曹操的幕僚团队也得以壮大,除去创业初期的谯沛子弟和兖州故吏,来自四方的名士都陆续归附曹操,在这之前,是曹操无法想象的影响力。当然,这是因为曹操手里有汉廷这块金字招牌的缘故。 甚至之前与曹操敌对的人,也在犹豫,甚至摒弃前嫌,来到许都。 前文提到的徐奕可算一例,徐奕本是徐州名士,为了躲避战乱而避难江东,以曹操二伐徐州而给本地人留下仇怨,有很多徐州人(如张昭、吕蒙等)选择为孙策效力,徐奕却不从众,拒绝孙策,宁可投奔许都朝廷,甚至投入曹操府中。 同样的例子还有前兖州刺史金尚,他因为无法入主兖州而寄寓袁术。袁术在建安二年(197年)僭号称帝,欲拜金尚为太尉,金尚不从。金尚两相权衡,决定还是投奔许都,可惜被袁术发觉后杀害。 本年秋,金尚与太傅马日磾的遗体被送至许都,在孔融的建议下,朝廷给金尚办了葬礼,皇帝刘协又下诏命百官为其吊祭,而马日磾因为失节而没有给予礼遇。 陈志《吕布传》引《典略》:(袁)术僭号,欲以(金)尚为太尉,不敢显言,私使人讽之,尚无屈意,术亦不敢强也。建安初,尚逃还,为术所害。其后(袁紀為二年秋),尚丧与太傅马日磾丧俱至京师,天子嘉尚忠烈,为之咨嗟,诏百官吊祭,拜子玮郎中,而日磾不与焉。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来投奔曹操,他就是刘备。 刘备本是陶谦临终托付的徐州牧,却被吕布夺了徐州,最终又被吕布所不容,恰逢许都新设,刘备带着败军投奔曹操而来。 话说当年,曹操和刘备在郯县城外也曾互相杀得红眼,如今,曹操也不计前嫌,以朝廷的名义表奏刘备为豫州牧,屯于沛县,并给他军粮、兵马让他对抗吕布。 陈志《先主传》: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吕)布。 刘备本是枭雄,程昱和郭嘉都有劝曹操趁机除掉刘备,以免留为后患,而曹操不同意,他认为在许都新建的时期,善待曾经的敌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名声,获得拥戴。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是一面旗帜,一块招牌。可用于对其他与自己敌对的势力的宣传:我,曹操为了平定天下,可以不计前嫌! 陈志《武帝纪》: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刘)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赵融,这位凉州人,早在中平五年(188年),与曹操一同担任西园军校尉,在乱世中,他归附曹操,担任荡寇将军(表面上与曹操同为将军,本质上还是算归附曹操的),而另外一位前西园军校尉淳于琼则是效忠于袁绍。 有拥护就会有敌对。在曹操入主朝政之初,太尉杨彪就对曹操表现出不满,曹操则罢免杨彪了事,次年,还欲置杨彪于死地(详见下一节)。甚至于,有个名叫赵彦的议郎,因为经常指点刘协为政之道,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范书《皇后纪下》: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刘协)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刘协的丈人,辅国将军伏完见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甚至染指宫内(如枣祗任羽林监事,亲信占据尚书台等),他为了避嫌,干脆放弃了军职,选择了闲职养老。 范书《皇后纪下》:建安元年(196年),拜(伏)完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 汉廷逐渐成了曹操个人意愿的舞台,也正是基于此,正在许都求官的祢衡对曹操表现出非常不满,甚至接着孔融推荐的机会去接近曹操,当众羞辱曹操,弄得孔融、曹操都十分尴尬。 曹操在这时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选择了忍耐,最后把祢衡送给刘表了。 说完了官员任命这个话题,我们接着来说曹操的执政举措。 我在前文也反复提过东汉帝国自兴平元年(194年)以来,持续三年各地爆发旱灾、蝗灾,摆在曹操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饥荒。 例如曹操在得到兖州牧等封赏后,他向汉廷进贡谢恩的礼物是油柿、枣、山阳郡的梨子各两箱。这可真不是曹操小气,而是当时物资匮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要知道袁绍的士兵靠吃桑葚为生,袁术则是靠吃蒲蠃(蚌、蛤类)度日,至于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就只能人吃人了。 《太平御览·卷969》: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山阳郡有美梨,谨上甘梨二箱。《卷971》: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谨上椑、枣二箱。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第五十八章 婚约 兖州。 东阿。 薛议遵照伯父薛房的嘱托,日夜兼程,赶到了东阿。 刚到东阿县门不远处,便远远的望见了阿福、杨宜等人。 “薛郎回来了!”县门口的薛家人如是说道。 到达了府邸,薛议见到了伯父薛房。 “大人急召,可是家中有何要事?”薛议不解,来的路上问阿福他们,也只是笑笑,而没有解释,搞得薛议一头雾水。 伯父薛房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笑着说道:“喜事!与伯言有关。” 薛议心中疑问,等待伯父解释。 “伯言可知颍川刘子相?”伯父开口道。 “知之,刘子相救人而亡,天下知之!”薛议点点头,不知伯父为何就扯到了那位救人而亡的刘翊。 (献帝迁都西京,刘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伯父薛房点了点头,“二弟昔年求学颍川与刘翊之弟,刘礼交好,双方有约,若腹中孩儿为子女,便结为夫妻。” 薛议瞬间就明白了伯父的意思,但还是有点不死心的问道:“那刘氏孩儿可是男子?” “哈哈”,伯父薛房大笑,拍了拍薛议的肩膀,声音却也是低了下来:“那孩子亦是苦命之人,幼年父母俱亡,伯父刘翊赴任陈留太守之位,亡于路途,如今她为伯父守孝三年,执意带着伯父生前为她准备的嫁妆,过来了。” 说完,盯着薛议说道:“勿要相负!” 我这就被结婚了?...薛议想到,李敢已经成亲了,薛议以为自己可以有自由择婚的选择,万万没想到,被指腹为婚了,万恶的封建习俗! 这时,门外有一阵脚步传来,伯父薛房咳嗽了一声,示意薛议打起精神。 薛议望去,当先的一位薛议不认识的老者,类似于管家一般的人物,其后,一位身着白衣女孩低着头,跟在后面,在老者的叮嘱下,女孩缓缓抬起了头... 薛议突然想起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随即又在心中推翻了先前的论证,万恶的封建习俗,真好! 女孩有点害羞,见到了对面的未来夫婿,低声唤了声:“薛郎。” 刘蓉,比薛议小了两岁的女孩的名字。 ... 许都。 薛议被唤回了东阿,部队交由程昱带领,李敢继续为副。 天子已然迁都,跟随着曹操老部下们,身份自然水涨船高,程昱更是一跃成为了尚书之一,参与朝廷大事。 这天,就有关于西凉军阀的消息的传了过来。 由于缺粮,西凉军统帅,屯兵于弘农郡的张济南下荆州,攻打南阳郡穰县时,中箭身亡,张济从子张绣率领余部退兵。 而荆州牧刘表乘机安抚了张绣,使其屯驻宛城。 “刘景升以张绣屯宛?”程昱问着送来消息的郎官。 “然,张济中飞矢而亡,荆州群吏相贺,唯刘表哀之,仅受吊唁,深得张济部下之心,后遣使以招张绣,张绣从之。” 程昱点点了头。 又问道:“段煨等人现如何?” “尚无动静。” 程昱“哦”了一声,便不再出声。 ... 段煨军营。 也并非如同郎官所言,段煨的军中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仅仅只对西凉的内部军阀而言。 西凉军阀共同认可的大谋士,贾诩,辞别段煨,将往张绣处。 由于张济也是凉州武威郡人,贾诩和张绣两人私交应该不错。当初李郭之乱时,张绣逃离长安前还问贾诩要不要一起走,贾诩以报效国家为由拒绝出逃。 现如今,张济故去,张绣再次派人请贾诩过去坐镇,贾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答应张绣。 有人就对贾诩说道:“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 贾诩回答:“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于是贾诩遂往宛城,而张绣执子孙礼,同时,段煨果然如同贾诩所料,善待他的家人,希望贾诩能让张绣与自己互相联合。 抵达宛城之后。 贾诩作为张绣方的代表,出使与刘表相联合的工作,刘表本意就是以张绣为客将,替他看守荆州门户,自然谈判是一帆风顺,贾诩很快就完成了这项工作。 张绣问道:“今刘表虎踞荆州,不知长者以为其人如何?” 贾诩淡淡的说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张绣这才放下心来。 ... 冀州。 邺城。 袁绍很不开心,自己刚刚才替自己的小弟,曹操,摆平了东武阳的臧洪叛乱,万万没想到曹操居然西进,奉迎了天子,更没想到的是,自己接到的第一份来自许都的诏书,便是问责。 责:袁绍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袁绍虽然窝了一肚子火,但是天子的面子还是要给,于是赶紧上书解释:“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 何者?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曾无崩城陨霜之应,故邹衍、杞妇何能感彻?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 故大将军何进忠国疾乱,义心赫怒,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谘臣以方略。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合图,事无违异。忠策未尽而元帅受败,太后被质,宫室焚烧,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 一顿掏心肝的自我解释,才在天子面前过了关,被朝廷(曹操)封为太尉。 第五十九章 袁曹裂隙、斗转江东 冀州。 邺城。 袁绍得知曹操为大将军,而自己仅仅为太尉之后,大发雷霆:“昔曹操兵败荥阳,我纳之于白马,拜以东郡,承制兖州,兖州被吕布夺之,我舍兵相救,以拒吕布,曹操当数死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于是表辞不受太尉之位。 ... 豫州。 许都。 曹操得到袁绍的回复后,大恐。自知得意忘形的他,把袁绍得罪狠了,连忙向着谋臣们请教该如何补救。 自己受袁绍之恩,方有今日,心知肚明的事情,不用多做提点,现如今,怎么稳定袁绍,摆在了大家面前。 荀彧首先开口:“今时不同往日,然明公于袁绍,须得小心应付。”这是在稍微的劝谏了,告之曹操不要得意忘形。 程昱接着补充:“豫州四战之地,虽有大意,不得不防,袁本初占据大河以北,兵多将广,政宽人和,百姓从之,可以为援,可使大将军之位让之!” 曹操皱了皱眉头,自己这大将军还没当上几天,就要交出去,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的。 董昭也算是曹操的谋主了,马上就看出了曹操的纠结,也是力挺程昱,如今关东诸侯,以盟主袁绍为尊,得罪袁绍,可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今关东诸侯,唯盟主是瞻,将军岂不知之?” 也是在悄悄的暗示,曹操你以前也是唯盟主是瞻的小弟啊。 曹操见谋臣们都这样说,知晓其中的关键,并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动摇,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 “谁可承制往之?” 这是要确定出使的人选了。 “孔融可矣!” 荀彧推荐将作大匠孔融。 孔融被刘备表为青州刺史之后,与袁谭争夺青州,兵败不敌,这时,被曹操一致调令,征为朝廷的将作大匠。 当即也是拍了曹操的马屁。 当即作诗道: 郭李分争为非, 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 梦想曹公归来。 曹操对孔融那是非常非常的满意。 于是朝廷任命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给与袁绍大河以北的绝对权力,换取袁绍对朝廷的支持。 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辛卯,曹操亲征杨奉于梁,杨奉投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 赶走杨奉的曹操却并不如意,因为,他收到了来之扬州的密报。 ... 扬州。 会稽。 太守王朗命虞翻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今孙策携大军东进,兵势正盛,不可力敌,不若...” 话未说完,就被王朗打断:“汝之意,吾知之也,然朗为汉臣,岂能束手于叛逆?” 袁术的政治地位,在王朗看来,与叛逆没什么两样了,作为袁术的代言人,孙策,自然也不被王朗看在眼中。 于是王朗不用虞翻的劝谏,执意率军抵抗。 王朗率军拒孙策于固陵,孙策数次水战,都不能攻克。 见此,孙策的叔叔孙静提议道:“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 孙策:“善。” 于是假传军令,说道:“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数百口澄水。”士兵们喝了浑浊的雨水,肚子不舒服,需要取清水,于是多备取水的器皿出营,王朗得到消息后,也没有怀疑。 结果到了昏暮,孙策便到处放火诈骗王朗,使其不明其意,同时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 王朗大惊失色,连忙派遣故丹阳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周昕不敌,孙策攻破周昕军队,斩之,进兵会稽,王朗野战部队全失,自知守城无望的他,逃到海上去了。 抵抗失败之后,虞翻追随王朗营护,到东部侯官,侯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这时,王朗深受感动,对虞翻说:“卿有老母,可以还矣。”自己则继续抵抗。 孙策又追击王朗到了东冶,大破之。王朗这才向孙策投降。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 虞翻则成为了孙策的功曹,为孙策出谋划策。 攻下会稽的孙策,听闻扬州刺史刘繇病亡的消息,自领会稽太守,准备讨伐江夏有杀父之仇的黄祖,这时需要率兵经过豫章。 这时,豫章在太守华歆手中。 豫章的太守更换可谓眼花缭乱,先是马日磾以华歆为豫章太守,袁术留华歆,以豫章所嘱诸葛玄(诸葛亮叔叔),然后朝廷以朱儁之子朱皓为豫章太守,与诸葛玄争之。 诸葛玄不敌,往投故交刘表,而朱皓却被刘繇派来帮忙的笮融所杀,笮融则被刘繇击败,豫章回到了刘繇手里。 等待刘繇病亡,时在豫章的华歆,被众人推为了太守。 --------------------分割线--------------------------- 小知识:《献帝春秋》曰:孙策率军如闽、越讨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为兵所逼,遂诣军降。策令使者诘朗曰:“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 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远劳王诛,卒不悟顺。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 朗称“禽虏”,对使者曰:“朗以琐才,误窃朝私,受爵不让,以遘(gou)罪网。前见征讨,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须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从者疾患,死亡略尽。独与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弃欐就俘,稽颡自首于征役之中。朗惶惑不达,自称“降虏”。缘前迷谬,被诘惭惧。朗愚浅驽怯,畏威自惊。又无良介,不早自归。于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隶。身轻罪重,死有余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绊,叱咤听声,东西惟命。 第六十章 辕门射戟 扬州。 豫章郡。 孙策在讨伐黄祖的路途中,欲取豫章。 特意叫上了虞翻,对他说道:“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希望虞翻替他出使一趟豫章,说服华歆投降。 虞翻当即奉命辞行,径到豫章郡,披褠葛巾与华歆相见,对华歆说道:“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您觉得您和隔壁的王朗比起来如何?) 华歆回到:“不及也。” 虞翻又问道:“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 华歆:“不如也。” 虞翻:“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吾辞矣。” 虞翻既去,华歆则明日一早出城,遣吏迎接孙策。孙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 (华歆传: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 扬州基本已经落入袁术手中,同时,令曹操头疼的远不止于此。 ... 豫州。 小沛。 刘备屯于小沛。 沛相陈圭,不敌袁术,已经前往徐州,投奔吕布去了。 昔年袁术与陈珪都是公族子孙,少共交游,有这么一份早年的交情在,袁术还是希望陈圭能投靠自己的,于是写信给陈圭。 信中说道:“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lu)。” 陈珪的中子陈应当时在下邳,被袁术以为人质来威胁陈圭。 陈珪在这样的形式面前,答书道:“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 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劝降无效,袁术也是不念旧情,直接大军向着沛国进发,赶跑陈圭后,直奔小沛的刘备。 袁术以将军纪灵为统帅,率领步骑三万余人,进攻刘备,刘备自然不是对手,急忙求救于吕布。 吕布等人收到刘备的求援信。诸将都不想去救,对吕布说道:“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 吕布这时却看得分明:“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袁术一点攻破小沛的刘备,保不准泰山那边的割据势力会如同刘辟等人一样,投靠袁术。 当即便选择步兵千余、骑二百,急行军,赶往小沛附近,帮助刘备,同时,兵带的少,也是向纪灵等人表示,没有恶意。 纪灵等人听闻吕布到了,都收缩士兵,不敢复攻。 于是吕布于小沛西南一里安屯扎寨,遣铃下请纪灵、刘备等,纪灵等亦请吕布共饮食。 大家都坐到了一起,吕布对纪灵等人说道:“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 袁术现如今还没有同吕布撕破脸皮,纪灵也是明白,自己主公需要以吕布为援,便顺着吕布的说辞,给了个大家都能下的台阶。 吕布借此良机,也是秀了一把肌肉。 吕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说道:“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 这个距离,在座的诸位将军可都没有把握能做到一箭命中,场中一时间鸦雀无声,都在看着吕布弯弓。 只见吕布拉起大弓,屏气凝神的望了一小会,举弓射戟,一箭正中小支。 诸将皆惊,纪灵更是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头,营中见此的吕布军将士,皆大呼“将军天威也”! 反应过来的诸将也开口称赞:“将军天威!” 而后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小沛之危,解除了。 但是,由于刘备势力在小沛的急剧膨胀(受到的徐州世家支持多,士兵涨的很快),吕布不能容忍作为客将的刘备如此发展,更何况,刘备与自己有夺位之仇,于是在建安元年末,发动了对刘备的袭击。 将刘备赶出了小沛,刘备不得已,投往许都的天子(曹操)。 ... 兖州。 东阿。 薛议与刘蓉的关系升温的很快。 汉代结婚非常复杂。婚礼前就有五项 1.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2.问名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3.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4.纳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5.请期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由于双方的长辈仅有薛房这个伯父在,一切从简,进展非常之迅速。婚期也已定下,于明年春二月。 ----------------------小知识--------------------------- 孙策平定江东,出现过庐陵郡。庐陵郡由来 《豫章记》: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献帝兴平元年,始立郡。 《江表传》:时丹阳僮芝自署庐陵太守,策留贲弟辅领兵住南昌,周瑜至巴丘,辅遂进据庐陵。 鍾英按:孙策分置庐陵,盖承僮芝之旧。 杨守敬曰:《郡国志》、《豫章记》并云立郡在兴平元年,然据《江表传》,孙策渡江在兴平二年,则不得元年有立郡事。按《水经注》,汉和帝永平九年,分庐陵立石阳。献帝兴平二年,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治此。然则石阳为郡治,立郡亦非建安元年也。 第六十一章 屯田 第九十二章屯田 千里无烟已十年, 一朝许洛翠秧田。 乾坤渠肯容曹操, 聊为苍生解倒悬。 (宋-陈普) ... 许都。 军师戏志才亡故后,曹操非常希望能有同样的角色来辅佐自己,自天子都许,曹操私下里询问荀彧的意见,希望荀彧推荐自己几位如同戏志才那样的人才。 问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荀彧当即推荐了两人,一人,为蜀郡太守,现居于荆州,荀彧之侄,荀攸,荀公达。 另一人,颍川,郭嘉,郭奉孝。 曹操当即修书给尚在荆州的荀攸:“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 曹操见到荀攸、郭嘉后,与语大悦,对荀彧、钟繇说道:“公达,奉孝皆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 ... 不久后,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靠了许都的曹操。 刘备的到来,是曹操向着天下诸侯表达自己礼贤下士的机会。 于是,以宾客之礼待之,以刘备为豫州牧。 但同时,程昱和郭嘉都对刘备的到来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程昱建议道:“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郭嘉同样的意思:“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都希望曹操能够乘此良机除掉刘备。 也许是受到了以前的教训,对待自己的声名这件事上,曹操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曹操认真考虑了良久,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要为天下做表率,以刘备为标榜,收天下之心。 有诗赞云: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 ... 薛议受老师程昱的书信所召,从东阿来到了许都。 同众人议论曹操提出的新政。 新政的内容是—谋粮。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何以解忧? 连续两年的蝗灾与战乱,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天子的到来,更是加重了曹操一方对于粮食的需求。 于是曹操大会群下,集思广益,讨论怎么样才能更多的获取粮食。 自建安元年初,大破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缴获了一大批的农具和耕牛。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器具,产生更多的粮食?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 众人建议:“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施行,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以原先三十税一的田制,此外,租官牛的另出牛租;这就是主张仍照汉代民假官田的办法。 (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遇到大丰收,不增加赋税,遇到灾害,则免除赋税。交纳的谷粮比例为30比1,同时如果用的官家的牛,要另出牛租。) 这项政策在薛议看来,的确称得上是“利民”了。 但是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原东阿令,现羽林监枣祗则在分配的方式问题上提出异议: 他主张不能只按租牛的头数去课征,而是应根据官牛私牛订出不同的征收标准。田客租用官牛,便须多付一份谷物作牛租,统治者也就多增一部分的收入。 其次,多数主张‘定额制’和大收不增租、水旱除的原则。枣祗又加反对,建议采用‘分成制’;他认为大收不增水旱除,肯定会削减政府收入的租制。 所以提议,重新分配赋税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利用好从黄巾手里获得的农具,实行汉代兵屯制,征收百分之五十,外加牛租十分之一。 这种赋税的分配方式,完全就是将百姓集中起来,当农奴来养了。 薛议皱了皱眉头,突然,又想起了前世听说过的“屯田制”,很是纠结,“所谓的屯田制就是这样剥削百姓的吗?” 枣祗的提议引来一片哗然,唯有夏侯惇部将韩浩等寥寥几人表示支持,“流民多矣,以枣祗之议,尚可活之。” 流亡的百姓,能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奢求更多? 曹操也是皱起了眉头。 军师侯声则是大声反对:“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这对于百姓是一种严重的剥削,对于现在正在养名的曹操而言,剥削百姓,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于是,曹操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枣祗犹不放弃,极力劝说曹操在当前的形式下实行屯田,而侯声等人极力反对,双方激烈的争论。 曹操偏过头去看了一言左手边的荀彧,只见荀彧也皱着眉头,望着争吵的两方,见曹操望了过来,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曹操瞬间领会了荀彧的意思。 轻咳一声,示意争吵的双方都停下来,然后开口说道:“今当以计牛输谷为上,至于枣祗之议...”说着顿了顿,“可以许都附近寻田行之,以观后效。” 这是先采用原先的提议,同时,枣祗的建议也一并实行,但是,给与枣祗的田地,不会太多,曹操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在其中。 薛议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但是知晓大势的他,忽有所觉,望向了场中还在为此愤愤不平的侯声... ... “伯言,枣祗此议,断不可取!”侯声与薛议一同出来,路上,便和薛议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取十之税五,取牛加十之税一,此举与谋百姓之命何异?” 说着说着,又说道了东阿的流民。“伯言,吾往许都之时,引东阿之流民往陈国,陈国相骆俊,养济百姓,陈国灾害不生,岁获丰稔。百姓可活之。” 薛议心里想着却是后来“屯田”的“大获成功。”在此时,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去劝说这个一心为民的老人,只好点头,沉默不语。 侯声见薛议沉默,便点头笑着开解道:“伯言,东阿之流民,全然不忘伯言活命之恩也!” 薛议揉了揉发红的眼眶,用力点了点头... 第六十二章 典农校尉 许都。 “孝先之意,欲以伯言为典农官?”曹操一脸诧异的望着毛阶,毛阶现在可是司空府的西曹,主管官员人事任命,虽然很早之前,毛阶就一直在推荐薛议,曹操也只当是毛阶和程昱的关系好,顺水推舟做个人情罢了,没想到,毛阶到了主管人事的长官还在继续推崇着薛议,莫非,这小子内政真的有一手? 摸摸了下巴的胡子,曹操有点拿不定注意,望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程昱一眼,平常这时,针对的薛议的封赏,程昱不都是会以各种“理由”来搪塞么,这下怎么不见动静了? “仲德意下如何?”曹操还是开口询问了。 “伯言可堪此任!”程昱言简意赅。 见“腹心”没什么意见,曹操便点头同意了毛阶的提议。 ... 诏书:拜典农校尉薛议,业履忠贞,辅幹王室,顷遭凶暴,海内离析,议克定兖州,为国出命,夫禄以赏恭,罚以绌否,今以议为典农校尉,并印绶符策。 薛议拜见天使,谢恩完毕,从使者手中接过典农校尉的印绶,将平虏都尉的印绶小心的奉上。 “我这是要去屯田了么?”薛议如是想到。 ... 许都农地附近。 羽林监枣祗,现屯田都尉枣祗已经在农地附近忙绿了。 但枣祗出身寒门,对于薛议的任命并不赶到惊讶,何况自己还有羽林监之职在手,也没什么好嫉妒的,司空府官员人事部长毛阶,对于薛议的看重都是有目共睹的,而薛家早期对曹操的支持,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薛议兄长薛议现如今更是妥妥的郡守重臣。 只是内心也在感叹:“后生可畏。” 枣祗与薛议详细的说明了如今的情况。 枣祗现在实行的屯田方式为民屯,主要耕作对象为流民。如今战乱纷起,流民颇多,强制将许都附近的部分流民统一起来管理,发放从黄巾那里缴获的农具,由专人带领,以小队为单位,统一记策。 薛议此时就在枣祗的书吏身边观看他的统计方式,而他的面前排着一队衣着褴褛的流民。而每队流民都有一个士官领着,士官手里拿着一个木牌。 只见坐在位子上的书吏拿着士官递过的木牌仔细核对手边的竹策后,拿着毛笔在新的一片竹简正面上写到: 将张佥部见民廿一人。 大麦二顷已截廿亩。 下糜九十亩溉七十亩。 小麦卅七亩截廿九亩。 禾一顷八十五亩灌廿亩莇九十亩。 挥手示意张佥带着他的人离开,让另外一个士官上前,同样,士官地上木牌,书吏核对,为了节约竹简,又在背面写到: 将梁襄部见民廿六人。 大麦六十六亩已截五十亩。 下糜八十亩溉七十亩。 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 禾一顷七十亩莇五十亩溉五十亩。 记录屯田的簿书,各类种植物、耡田与灌溉的实数都详细列明。 同时对于农具也有详细的记载,在另一边的一位书吏则写下: 锄头一把,木柄,长七尺,褐色,任耕,差民... 写到这里,抬头问了问眼前的老农,“汝何名?” “小民张客。”那个流民赶紧报上自己的名字。 书吏点点头,仔细询问张客二字之后,继续写到:锄头一把,木柄,长七尺,褐色,任耕,差民张客用之。 又抬起头问道:“可需耕牛?” “需得,需得。” “得耕牛着赋十之一,汝可知耶?” “知晓,知晓。”老农连忙点头。 于是书吏继续看了看边上士卒牵上来的耕牛,从照顾耕牛的人手里拿过耕牛的身份信息,写到: 黄牯牛一头,齿六岁四月日,左角长一尺,变乌色,任耕,本许县官牛,差民张客养。 “真是事无巨细啊!”薛议想到,“那自己又要干些什么呢?” 枣祗听了薛议的的疑惑,笑道:“屯田之事,新起与此,伯言姑且看之,待收获之时,上报曹公便可。” “报信就完了?”薛议心中表示疑惑。 见薛议一脸疑惑的样子,枣祗表示:“伯言可率军巡领田地,抗击盗匪,助屯田之事!” 薛议这才点了点头。 当然,薛议也是后来才知道,许都附近,曹操本部在此,哪有什么盗匪? 而就在曹操于许都发展屯田,筹备军粮之际。 扬州的袁术,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 扬州。 孙策斗转江东,袁术的大旗,遍布江东,袁术此时,可以称得上志得意满了。 虽然在进攻徐州的路途中受到兵粮的制约,略有小搓,但是大体上,这一年来,可谓是硕果累累。 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同时扩大的,还有袁术的野心。 曹操迎天子以来,官位那可是蹭蹭蹭的往上涨,而同样的,他那位庶出的哥哥袁绍,更是被封为了大将军之位,虽然诏书还没到达冀州,但是朝廷的使者,一路大肆宣扬,老早就传到了袁术的耳中。 望着眼前的玉玺,袁术低沉的说道:“代汉者!当涂高!” ... 冀州。 袁绍对于曹操的示好,也终于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怒火。 在一边等待朝廷那只慢悠悠的封赏部队之时,一边也在为朝廷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献帝在东归之时,损失了大量的人马,还损失了很多关于礼仪,制度的文献资料,身在袁绍阵营的应劭当即表示要为天子根据自身所学恢复汉朝制度。 上书到:“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也者,决嫌疑,明是非,赏刑之宜,允获厥中,俾后之人永为监焉。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今大驾东迈,巡省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累世受恩,荣祚丰衍,窃不自揆,贪少云补,辄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 蠲去复重,为之节文。又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其二十六,博采古今瑰玮之士,文章焕炳,德义可观。其二十七,臣所创造。 岂繄自谓必合道衷,心焉愤邑,聊以借手。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左氏》实云虽有姬姜丝麻,不弃憔悴菅蒯,盖所以代匮也。 是用敢露顽才,厕于明哲之末。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观察,增阐圣听。惟因万机之余暇,游意省览焉。” 献帝嘉之。 第六十三章 建安元年-末 许都。 薛议屯田营。 薛议站在军队新建的校场之上,观看着所属于自己的屯田士兵们的训练。 李敢立于场旁,张弓射向场内的箭靶,每当命中靶心,便有场边的士卒们发出喝彩。 就在薛议等人于许都屯田之际。 曹操接到了来自交州的密报。 交州刺史朱符为报兄弟豫章太守朱皓被杀之仇,提兵北上,在进军过程中,士卒哗变,死于兵变之中,交州,陷入了群龙无首之中。 经过各个方面的考虑,朝廷,任命亲近袁绍-曹操集团的张津为交州刺史,赶赴交州,稳定局势。 (《后汉书·何进传》:“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乆,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灵帝母董太后居长乐宫。将军冝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然其言。”) ... 徐州。 下邳。 吕布入徐州之时,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县,保城自守,不与吕布这个自封的徐州牧交结。 吕布亲自写信给与萧建道:“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 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 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 萧建得到书信后,与部下商议,觉得厚结吕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即遣主簿贡钱上礼,还送了良马五匹。 而此时,太山臧霸等为了夺取莒县,告之吕布只要不帮萧建,便厚送财币,等到臧霸等人攻破莒城,却并没有将答应吕布的钱财送到,于是吕布便打算亲自前往求之。 其督将高顺劝谏道:“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赂。万一不克,岂不损邪?” 吕布不从,前往莒县求粮,而臧霸等人则选择了反悔,不答应吕布求粮的要求,固守莒县以拒吕布,吕布无功而返。 吕布也是没办法,谁叫吕布军一直都是陷入缺粮的状态呢。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而吕布性格决易,所为无常。 于是高顺常常劝谏:“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 吕布知其忠而不能从,而又把高顺所统领的陷阵营交给了魏续。 就在吕布为兵粮苦恼之际。 袁术的使者到达了徐州。 使者韩胤带着袁术的使命会见了吕布。表明愿意与吕布结盟,届时为吕布提供军粮等物资,同时,为袁术的儿子求取吕布的女儿,双方结为姻亲,同时,将袁术的心思说与了吕布。 吕布没过细想,便答应了袁术的要求。 但是沛相陈圭,担心吕布和袁术的联合,会导致汉朝的国难,为了挫败这一场联合,轻身前往吕布处诉说。 陈圭;“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 吕布皱了皱眉头,疑惑道“何也?” 陈圭当即戳了吕布的痛处:“将军岂不知袁公路昔日借粮之言耶?” 袁术本来答应一旦吕布偷袭刘备,就送二十万粮草给与吕布,但是吕布袭取下邳后,袁术答应的粮草却没了影子,对此,吕布耿耿于怀,经常在属下面前抱怨,导致陈圭也知晓了这一消息。 于是,陈圭的话语,成功的挑起了吕布当初被袁术失约所带来的不信任,当时,吕布女儿已在路上,吕布亲自追还,并与袁术断绝婚约,同时抓住了韩胤,送往了许都。 向着汉献帝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 扬州。 同样的。 袁术的野心,也被内部人员透露给了远在江东的孙策。 隶属于袁术的他,却不愿跟着袁术一起谋逆,当即通过授兵的方式,增加自己对于军队的掌控能力。 三国志程普传: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三国志吕范传: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刘繇馀众,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 196年,孙策继续向会稽进军,讨伐太守王朗之时,并以吴郡都尉朱治,来讨伐家乡吴郡东段的吴郡太守许贡。 (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 当孙策经过吴郡时,会稽东部都尉-钱塘人全柔就率先归附孙策,而之后一段时间里,孙坚、孙策父子的属吏韩当、周泰、董袭等人也相继获得“授兵”。 (前文中孙策平定豫章,被同时放进了斗转江东一章里面,但豫章被孙策平定的真正时间大致在建安四年-五年。同理,此处周泰等人授兵时间也要靠后一点,写在此处是为了方便理解。) ... 许都。 迎天子所带来的的政治收益大大的超出了司空曹操的想象,虽然朝廷已经大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朝廷之内还是有部分反对自己的人,如杨彪、赵彦等人。 但政治上的博弈,如今可是有兵权的人说了算。 志得意满的曹操同幕僚们商议,来年开春便去征讨屯于宛城的张绣,南阳的宛城,离徐都实在是太近了,放任一个西凉派系的将领屯驻在此,曹操也是不会安心的。 于是,曹操便觐见献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曹操这次觐见献帝,是以司空领兵在外的身份,所以很光荣的享受了被虎贲士卒左右挟持,这个待遇... (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天子同意了曹操的请求。 第六十四章 婚 兖州。 东阿。 二月的新风拂荡着新出的柳条。 迎亲的队伍长龙似的摆开,缓缓的返回薛府。街道上热闹非凡,孩子们跑来跑去,跟随着婚队,讨要着喜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一边唱和者,一边从薛府老叟手中拿过喜糖,撒欢似的跑开,吃完了,又过来讨要,反复如此。 终于,返回了薛府。 亲迎,总算完成了。 汉代结婚之时,除了亲迎,还有同牢合卺(jin)与解缨结发。 (亲迎: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同牢合卺(jin):“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音,四声),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解缨结发:“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薛议拉着刘蓉的手,走入了薛府正堂,伯父薛房和老师程昱,端坐于上首,薛房作为长辈,程昱则为证婚人。 阿福端上来一个木盘,上面放着一尊青铜小鼎和两个青铜酒杯,两双木筷。 薛议与刘蓉相对而视,新娘子今天分外的迷人,薛议都看得有点呆了,直到对方被看得不好意思,微微脸红,偏过头去,薛议才发现自己的状态,随即嘿然一笑。 程昱站了起来,高声道:“夫妻同牢!” 薛议在薛家长者的示意下,同刘蓉一起用筷子夹起小鼎中的肉食,甜甜的,好像是兔肉? 程昱示意夫妻放下筷子,高声道:“夫妻合卺(jin)!” 在长辈的示意下,薛议和刘蓉各自端起酒杯,相对而饮。 “甜甜的,这是米酒。”薛议想到。 待得双方都放下酒杯,阿福将木盘端下。 程昱又高声道:“解缨结发!” 示意薛议去接下刘蓉头上的许婚之缨。 薛议微微颤抖的伸出,轻轻地解开了刘蓉头上的许婚红缨,伯父薛房站了起来,用下人递上的剪刀,轻轻地剪去夫妻二人的一束头发,用红缨梳结在一起。递给了证婚人程昱。 程昱拿着红缨梳,用手举了起来:“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说完,扯着有点嘶哑的嗓子,高喊道:“礼-----成~!” 随即,坐落的宾客们下面爆发出一阵一阵的欢呼声,“礼------成!” 程昱将红缨梳递给了新婚的夫妇,在二人的礼拜之中,同薛房坐到一起去了... ... 送完了宾客,夜晚,薛议同刘蓉住进了早已备好的婚屋,望着灯火通明的屋内刘蓉略带发光的精致面庞,薛议忍不住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上去,直到对方的面庞彻底红了下来。 窗外突然想起了滴答滴答的雨声。 薛议望着刘蓉,脑中却不禁想起了彼方的家人:“爸爸妈妈,我今天结婚了。” “经年新雨落旧窗, 冬月点点述衷肠。 此夜共剪西窗烛, 明日执手画红妆。” 刘蓉不禁动情的喊道:“夫君!” 这一夜,很美好。 ... 荆州。 宛城。 “嘭!”张绣狠狠的拍击着身前的案桌,“岂有此理,曹孟德欺人太甚!” 贾诩坐在张绣身边,一言不发。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宛城,贾诩处于明哲保身的考虑,建议张绣直接投降,这样相当于直接投降皇帝,不仅表明自己心向汉朝,还能落得当权者曹操的青睐,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令张绣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好色的曹操居然看上自己的已故叔父张绣的妻子,自己的婶婶,将其给霸占了。 这下直接惹毛了张绣,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怀恨在心的张绣,当即决定反了,向着贾诩询问计策。 身为亲密长者的贾诩,自然无法抽身事外,于是给张绣支招:“乞徙军就高道,道由曹操屯中。既到,可纵兵击之,曹军必败。” 张绣问道:“兵无甲备,何以击之?” 贾诩说道:“可言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曹操必无疑。” 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计策。成功的瞒过了处于自得意满中的曹操,严兵着甲入曹操军营,一声令下,万兵齐发,曹操不备,士卒溃不成军。 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亲卫统领典韦,一并阵亡于宛城。 败军之后拉不下脸的曹操,只能对着诸人感叹:“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 ... 扬州。 袁术听闻曹操宛城大败的消息,不顾手下劝阻,自称天子。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僭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大置公卿。 而此时,身在江东的孙策,当即写书(张紘所作),劝说袁术:“董卓无道,陵虐王室,祸加太后,暴及弘农,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 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与之更始。然而河北异谋于黑山,曹操毒被于东徐,刘表僭乱于南荆,公孙叛逆于朔北,正礼阻兵,玄德争盟,是以未获从命,橐(tuo)弓戢(ji)戈。(正礼指刘繇。) 当谓使君与国同规,而舍是弗恤,完然有自取之志,惧非海内企望之意也。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讨纣,曰“殷有重罚”。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 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若辅而兴之,则旦、奭之美,率土所望也。 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宜效忠守节,以报王室。时人多惑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孰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 第六十五章 驱虎吞狼 许都。 袁术派往吕布的使者韩胤被押送到了许都。 当即被朝廷下令处死。 “袁公路狼子野心,谁可除之?”经历了宛城惨败的曹操已经短时间内无力发兵攻打袁术。 “其部将江东孙策已上表称臣,徐州吕布使使者奉朝,袁术,四面楚歌矣,今曹公奉天子,可行大义伐之!”程昱开口建议。 “何以对?”曹操询问计策。 “驱虎吞狼!”荀彧。 ... 扬州。 寿春。 孙策暗中背叛袁术的消息,还未传到袁术耳中,自以为当今势力天下第一的他,决定发兵数万,攻打不识抬举的吕布,以泄心头之恨。 袁术怒吕布杀韩胤,遣其大将张勋、桥蕤等与韩暹、杨奉连势,步骑数万,兵分七路攻打吕布。 ... 徐州。 下邳。 吕布当时只有可战之兵三千,战马四百余匹,担心不是袁术的对手。于是吕布向陈珪请教计策:“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 陈圭说道:“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建议吕布用离间之计挑拨袁术和韩暹、杨奉之间的关系。 “何以间之?” “可诺袁术之兵粮也!倘若破袁术,兵粮可昔与之!”兵粮问题,是每一个势力都面临的问题,吕布尚且缺粮,对于客军的韩暹、杨奉更是如此。 于是吕布用陈珪的计策,遣人游说韩暹、杨奉,使与他们和自己一并攻打袁术的军队,军资所有,全部让给韩暹、杨奉。 吕布写信给韩暹、杨奉道:“二将军拔大驾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今袁术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 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术破,兵粮任取之。” 韩暹、杨奉得到吕布的书信,当即回信,同意了吕布。 于是吕布假意进军,待到大军列阵离张勋等人的营地只有百步距离之时,韩暹、杨奉兵同时反水,率领自己的部下,反攻袁术大军,桥蕤等人大乱,被杀十于将,溺水逃亡者,不可胜数。 吕布与韩暹、杨奉两支军队联合向寿春进攻,水陆并进。到锺离县,大破袁术的粮食补给。 然后留书给袁术,嘲讽道:“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间,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古者兵交,使在其间,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 把袁术气了个半死。 ... 扬州。 会稽。 建安二年夏,朝廷的使者议郎王辅奉戊辰诏书到达孙策的军营:“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 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 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 受到朝廷正式认可的孙策,自此脱离了袁术集团。 但孙策自以为统领兵马诸多,骑都尉之职太过于轻,想要得到将军的称号,王辅便承制假孙策为明汉将军。 有了将军名号的孙策,便大肆分封属下官职,占领江东要地。 于是更置长吏,自领会稽太守,以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以孙贲弟孙辅为庐陵太守,丹阳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同时联络在袁术阵营中的孙家人,孙贲弃袁术所任命的九江太守而还,舅舅吴景弃广陵太守而还,只有孙香借口路途遥远,任然是袁术方的汝南太守。 发兵派徐琨进攻丹阳太守袁胤,将袁胤赶回江北,驱逐袁术在江南的势力。以徐琨为丹阳太守,而全柔为丹阳都尉。 ... 徐州。 献帝东归之时,朝廷以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而使人于山阳界丢失了印绶,于是曹操为了吕布能够出力,厚加报答吕布,书与吕布:“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将军所使不良。袁术称天子,将军止之,而使不通章。朝廷信将军,使复重上,以相明忠诚。” 吕布大喜,复遣使上书于天子:“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 又写信交好曹操:“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等诏书,布当以命为效。” 于是曹操遣奉车都尉王则为使者,赍诏书,又封平东将军印绶来拜吕布。 待得吕布使用离间计大破袁术大军,朝廷又嘉奖吕布为左将军,本来陈圭是准备让儿子陈登去许都出使的,但是吕布一直都压着,直到朝廷封赏吕布为左将军的旨意下来,吕布大喜之下,便同意了陈圭的要求,使陈登入许都拜见天子,同时,让陈登为自己求得徐州牧的头衔,以名正言顺的统治徐州。 ---------------------小知识-------------------- 吕布也曾挖过孙策的墙角。 张纮传注引吴书张纮传-后吕布袭取徐州,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恶布,耻为之屈。策亦重惜纮,欲以自辅。答记不遣,曰:“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第六十六章 陈兵 许都。 “袁术四面受敌,居然破局了?”薛议在听李敢说道此事的时候,满脸的难以置信。 “朝廷下发檄文,江东孙策,徐州吕布,海西陈瑀,三路大军齐发,地盘严重缩水的袁术居然抗住了?”真是想不到。 李敢:“然也,袁术遣使出使海西,东郡太守陈瑀因东郡为明汉将军孙策所执,阴发兵夺之,袁术又遣人密谋煽动丹阳等地的豪强贼寇祖郎、焦已、严白虎等人,企图里应外合,共谋孙策,江东局势,已然弥乱。” “袁术这手离间计用的漂亮啊。”薛议想到,马上又问起了另一路讨伐袁术的军队的动向:“那徐州吕布又如何了?” “吕奉先止步不前,三路大军已去其二,吕布又岂是舍身为国之人?” 薛议点点头,现如今,大军匮粮,要等待粮食收获了才好出兵啊。 听说吕布的使者已经到了许都? ... 司空府。 “元龙智略过人,盛名之下,岂有虚士?”曹操笑着应付着眼前吕布的使者。 陈登可没有什么心思玩这些虚的,当即犀利的指出:“吕奉先浪子野心,轻于去就,宜早图之。” 曹操一看,陈登一上来就把吕布卖了,可见陈登也是心向朝廷啊。 当即开诚公布的说道:“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于是和陈登商议起了里应外合之事,谋划完毕,当即增加陈珪到中二千石(九卿级别),同时拜陈登为广陵太守,临别,曹操执着陈登的手说道:“东方之事,便以相付。” 陈登点点头,拱手告辞而去,返回徐州。 ... 徐州。 下邳。 吕布勃然大怒:“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 (当初希望你出使徐州是为了我吕奉先的徐州牧之位,结果,你们夫子二人都是荣升高位,而我什么都没捞到。) 陈登面不改色,缓缓道来;“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 “曹孟德果如其言?”吕布稍稍平息了怒火,曹操本来就和他不对付,夺兖州之仇,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消除,不给自己那么多好处,也说的过去。 于是,吕布没有继续追究下去,让陈登去广陵赴任去了,陈登到达广陵后,治射阳。 先贤行状: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馀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 扬州。 江淮的天旱岁荒导致百姓几乎相食殆尽,但袁术却过着服绮縠,余粱肉的奢靡生活。 士卒们只能去河边捞蚌壳充饥。 袁术的军粮也要告罄了。 听闻陈国富裕的他,当即向陈王刘宠“借粮”。陈王哪里会借粮给一个叛逆,直接回绝了袁术的要求。 袁术便暗使降将假意脱离袁术,投靠陈王刘宠,借机在酒会上杀害陈王和陈国相骆俊,袁术当即发兵陈国,侵占陈国。 ... 许昌。 农地。 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薛议带着部下和枣祗、韩浩等人派来的书吏,一起统计收获。 第四许县亲,正月乙卯初作,尽八月戍戌,积二百口(廿)四日,用积卒七千一百二十三人。率日百二十一人,奇卅九人。垦田卌一亩卌四亩百廿四步,率人田卅四亩,奇卅亩百廿四步。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廿四石,奇九石。(本段内容采自古简第72e.j.c.1号文书。反映的内容是当时军屯的收获,第四农部的屯田绩效核算简,列明用了多少人和时间、垦地亩数和成果) 薛议看着眼前还在繁忙统计收获的人员,悄悄的后退了一点,扯了扯枣祗的袖子,“都尉可知收获比之往昔如何?” 枣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满脸笑容的说道:“十倍不止!屯田之策,效果显著,我军粮草之危,数年可解!” ... “不下十倍?”侯声听到薛议的报告,喃喃自语。“军粮无忧也!” 薛议也是忍不住的高兴点头。 侯声又说道:“伯言可知耕种之法未加改进,然收获十倍有余,伯言可知耶?” “是因为分成的比例变了吗?”薛议想到,随即又否定这个猜想,“不然,就算是分成比例变了,也只是比以前多了几倍而已,断然达不到十倍之多,而现在税收粮食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世族手中,那么其中的问题,可就耐人寻味了。” 见薛议沉默不语。 侯声又说道:“伯言,今我垂垂老矣,枣祗之法,固然一时之优也,然汉室终有平定天下之日,倘若他日吾故去,百姓不受战乱流离之苦,安居乐业。此法,必为百姓所唾弃,伯言当可为百姓说之!” 说完,又是充满希冀的望着薛议,同样的眼神,薛议曾经在东阿缺粮之时见过... 但是这次,义不容辞! “议必不负长者所托!”薛议郑重的说道。 侯声听完,大笑一声,连着说了三个“好”字。 说完,郑重低头,躬身,的对着薛议施了一礼,“为天下苍生!” 薛议当即还礼,同样的低头,躬身,“为黎民百姓!” ... 司空府。 “刘宠已死?”曹操大为惊讶。陈国刘宠可是汉室的老藩王了,居然阴沟里翻船,被袁术派人给阴了。 “然。袁术陈兵数万,自九江而出,直奔陈国,陈国群龙无首,已然失陷。”程昱向着曹操汇报情报。 曹操摸了摸下巴,“不知我军粮草可够?”袁术都欺负都家门口,再不出兵,天下人会怎么看他这位辅助天子的司空?出兵是必然的选择,现在,曹操唯一担心的就是兵粮问题。 因为,今年夏天,兖州地区和江淮地区,又闹蝗灾了。 (夏五月,蝗。孝献帝纪五行三) 这时,荀彧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屯田大利,粮草丰收!” 第六十七章 陈国之战(一) 许都。 荀彧走了进来,高兴着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语:“屯田大利,粮草丰收!” 曹操一愣:“枣祗之法,行之有效?” 荀彧一针见血的说道:“然也!此法可推行全郡,兵粮之忧,数年可定矣!” 程昱:“兵粮无忧,袁术新到,可速击之!” “何人可往?” “曹公亲往,战则必胜!” “何人可为辅?” “于禁,于文则可矣!” 曹操点了点头,开口道:“宛城之败,唯于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于是录平虏校尉于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使领兵同曹操一起进兵陈国。 同时令典农校尉薛议为讨寇校尉,押运大军粮草至陈国前线,任俊接替薛议为典农校尉,继续许昌屯田。 ... 农地。 薛议接到军令后,当即奉上印绶,点清本部军马,前往许县,联络荀彧,准备大军的军粮。 ... 军营。 薛议同程昱一起进入了曹操的大营。 未到大帐之内,便听到里面有一个年轻的声音传出。 “兵法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今袁公路新到陈国,士民归附未旧,当速击之!然其军锋正盛,力敌,恐有不测,可缓图之,闻吕布在徐州,新败术军,杨奉等为之羽翼...” 薛议还在聚精会神的听着,程昱却已经掀开了外面的帘子,走了进去。 声音戛然而止。 薛议赶忙跟了上去。 只见曹操正坐在上首,左面有一个留着长须的文士,而右手边有一个年轻一些的,看着像游侠装扮的人物。 “仲德,伯言,来的正是时候。”曹操向着左右的两人开口介绍起了程昱、薛议。 说着,又示意两位自我介绍。 年长一些的文士,不言苟笑,首先开口:“颍川,荀攸,荀公达。” 薛议一怔,微微偏过头去,望着另一位。 只见那年轻人对着程昱和薛议,笑了笑,然后才开口道:“颍川,郭嘉,郭奉孝!” “久仰!”薛议在心里默默说道。 当然,表面上,也是装作第一次见面一样,双方都比较客气。 曹操示意郭嘉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下去。 郭嘉点点头,继续说道:“杨奉等人为吕布羽翼,然终为客军,且今夏大蝗,徐州亦不能免,吕布必受粮草之忧,袁术掳掠淮南,军资屯钟离,可由曹公修书与吕布,言其利害,说以军资,吕布、杨奉必下钟离。” 说着顿了顿:“我军新进,当恐袁术乘胜邀战,可缓行之,坚守以待,待术闻吕布讯,必首尾不能相顾,且其新政,后必不稳,术在陈国,不能久留,当其却退,可纵兵击之,一网可擒也!” 曹操听到了郭嘉的计策,大声称赞:“奉孝之策,良、平之谋也!” 荀攸、程昱也是点了点头。 郭嘉笑道:“若非孙策受困于丹阳,三面火起,定叫袁术有来无回!” 曹操大笑。 ... 徐州。 下邳。 计策和行军方案,就按照郭嘉的提议进行。 曹操当即修书给吕布,告知袁术的粮草大营现如今可使“空虚”的很,希望吕布“见机行事”。 深受粮草困扰的吕布,也不管是不是被曹操当刀使了,当确定袁术的粮草大本营确实是在钟离县之时,立即开始了调度军队的工作。 ... 豫州。 陈。 听闻曹操兴兵而来,袁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枕戈待旦,只等曹操军队进入陈国境内,就给他来个下马威。 可是最近几天斥候传来的消息,却非常的奇怪,曹操的军队,跟蜗牛一样,一点一点在慢慢的往前推进,每前进一小段距离,就安营扎寨,步步推进,袁术傻眼了。“我都打到你家门口了,你还这么无动于衷的吗?” 当即准备领军叫阵,没想到,想法还没付诸行动,就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徐州吕布有异动。 斥候来报,近日,徐州吕布调兵遣将,疑似将要率军南下,杨奉、韩暹等人的部队,也是调度频繁。 袁术等人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曹操这是叫了吕布的援军,让吕布偷袭后路去了。 赤裸裸的阳谋。 “至尊,吕布近在下邳。若其南下,后路断之,大军危矣。”当即有人点明了如今的形式。 袁术点点头表示明白,问道:“如今陈国之事,如何?” 有人建议道:“当可弃之,分兵乃兵家大忌,留以青山,何愁无柴?” 袁术犹豫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地盘就这么放弃,确实是心有不甘,而且,江东孙策的背叛,导致袁术如今的地盘已经是严重的缩水了,若是再放弃陈国... 也有人开口道:“陈国得之不易,岂能轻易弃之?曹孟德土崩瓦狗也,其新败宛城,兵不满两万,至尊且与我六千人马,坚守陈县,使别部领兵四千于苦县以为犄角,曹操必无所为,至尊可携剩余两万军士赶往淮陵,以待吕布。” 众人一看,却是袁术军的大将李丰。 袁术大喜,“有李将军在此,孤有何忧?” 当即任命李丰、梁纲防守陈县,桥蕤(rui)防守苦县。 这时,李丰还献策:“曹军行军缓慢,粮草辎重,尾随其后,必无防备,可使斥候查其营地,轻军袭之,若破其粮草,其军必溃,至尊亦可无忧也!” 现如今大家都缺粮,要是能把曹操的粮草给弄了,曹操军必然不战而溃,李丰的计策可谓是说道了袁术心坎里。 当即派将军乐就领两千人马,多为骑兵,听从李丰的安排,随时准备给与曹操的粮食部队,致命一击。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袁术当即率领剩余的两万部队,赶回了下邳淮陵。当初,刘备出下邳也是在这附近与袁术决战的,袁术也是认为,吕布同样会走这边。 ... 曹操军。 收到袁术率领大军返回的消息后,曹操喜上眉梢,当即命令部队,加速行军。 第六十八章 陈国之战(二) 陈国。 陈县。 “曹孟德到了何处?”李丰询问刚刚回来的斥候。 “已至长平县。”斥候回答。 “长平。”李丰等人望着地图,“可知曹军粮草到了何处?” “曹军粮草尚在新汲。”(颍川郡新汲县在陈国附近) “和人统领?”李丰身边的将军乐就问道。 “望其营旗,为‘讨寇校尉’,不知和人也。”斥候答道。 “讨寇校尉?”李丰和乐对视了一眼,双方的眼神中都充满了疑惑,没听说过曹操军有个讨寇校尉啊。 李丰接着问道:“护粮军马人数可知耶?” “其营未出,尚不知也,据往昔之情形,可战之兵,约莫千人!” 李丰点点头,示意斥候可以下去了。 转头对着梁纲、乐就说道:“其运粮之军,尚不知和人统领,且曹操近在长平,攻之,救之易也。” 乐就摸摸了下巴的胡须,点点头,同意李丰的看法,这次虽然他是负责突袭粮草的将领,但是李丰等人的建议,同样非常重要。 “当如何攻之?”乐就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李丰用手指着地图的某处说道:“新平县,陈县、苦县之中也,县小,城弱,当可弃之。闻我等弃城,曹操必然进军于此。”说道此处,看了一眼梁纲与乐就,继续说道:“曹孟德据此县,吾等坚守陈县,不出三日,其粮草必然出新汲,将军可择机而动。” “善!” ... 长平县。 “李丰已弃新平?”曹操问道。 就在刚才,程昱收到斥候的消息,袁术部将李丰,将新平县的守军全部撤到了陈县,一幅死守陈县的样子,当即将这一消息告之了曹操。 程昱答道:“新平县小城弱,久守无益,其弃之可也。” 郭嘉问道:“可知陈县守军兵马?” 程昱回答:“据斥候答,约莫七千。” 郭嘉:“苦县兵马?” 程昱:“不足三千。” 程昱又补充道:“苦县,坚城也。” 曹操、郭嘉闻言,都点点头。 荀攸说道:“即下新平,可寻机破之。” 曹操问道:“军师可有良策?” 荀攸点点头,回答道:“声东击西耳!” 当即,和曹操说起了计策... ... 陈县。 “曹孟德已至新平县,其粮草必然已在途中,望乐将军一战而定!”梁纲对着李丰说道。 李丰点点了头,就在曹操赶往新平县之时,乐就已经率领一千五百骑兵早早的就出城了。沿着颍水而上,根据斥候的情报,将在长平附近的树林中,埋伏途径此地的曹操运粮部队。 随即又疑惑的问道:“曹孟德至新平后,乃敕诸将会,言五日攻苦县。可属实否?” 梁纲皱着眉头点头,“斥候所闻,可使桥蕤知之。” “然也!” ... 苦县。 袁术部将桥蕤收到了陈县李丰等人的书信,言曹操三五日之内将进攻苦县,要桥蕤做好防守准备。 桥蕤听闻后,日夜为备。 ... 长平附近。 曹操占据新平之后,得到命令的薛议,才率领运粮部队,从新汲县出发,途径长平,前往新平。 粮军行进,粮道路途多为大道,平原,四周一览无余。 薛议根据任俊以往所教,将运粮的部队分为四竖队。 民夫和车具在两边各一队,而自己本部八百余持武器士卒散在部队中间,队伍正前方一百士卒,后方一百士卒,均有军侯统领。 途径长平之时,队伍即将经过一片山谷。 “将军,曹军来了。”袁术的部队早已埋伏于此,刚才的声音,就是乐就的部下发出的。 眼看着薛议的部队即将进入山谷... “伯言!”李敢骑着马赶了过来。 “我军斥候已有半个时辰不见消息。”李敢驾马来到薛议身边,如是说道。 薛议的运粮部队,要求士卒斥候,每半个小时汇报一次周围信息,显然,已经有两批斥候没有消息传来了,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而眼前的山谷,极有可能有问题。 “令大军止步!”薛议下令,同时派遣斥候往前面的山谷探去... 山谷内,小兵分明听到自家的将军叹了一口气。 乐就知道,曹军的这个将领非常谨慎,虽然埋伏清除掉了一些他派来的斥候,但想要在山谷中,利用地形优势,自上而下,充分利用骑兵的冲击伏击对方恐怕是不可能了。 随即给副官使了一个颜色,示意,部队准备突击。 薛议和李敢望着新派出的斥候一步步的走向山谷深处... 乐就也紧紧望着这些斥候,同时,右手举了起来,身边的幡旗小卒,目不转睛的盯着乐就的右手... 眼看着敌方的斥候就要到眼前,只见乐就右手狠狠挥下,旁边携带弓弩的数十名士卒当先一阵齐射,瞬间射杀了靠近的斥候,幡旗兵立马站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幡旗,旗号指令:“全军突击!” 薛议眼见斥候被杀,倒下,随即,山谷中先是传来一阵喊杀声,接着便是一阵马鸣声,当即立断,指挥前部辎重散开,放弃,阻挡敌军骑兵的冲锋,前部士卒后退,民夫以中间自己所在的本阵为基,以最中间的车辆,将本阵围起来,形成圆阵,士卒和民夫一起待在圆阵之中,同时,从中间的军械车辆中,分发给民夫武器,用以守卫本阵。 敌军的马蹄声已经充斥在了耳中,薛议的太阳穴突突的跳着...“列阵!御敌!” 说时迟,那时快,不过一刻之间,敌军已然近在眼前,袁术的部队! 只见民夫们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赶紧推动车车辆,用来组成防线,完成阵型。 也幸亏薛议放弃了前方的辎重,用来散布在敌方骑兵行进的路上,阻碍了敌方的进军速度,才能使自己的方阵有时间立起来,同时,因为带的是自己本家的部曲,上下齐心,军队的执行效率,也是非同一般,换作别的部曲,恐怕此时已然和敌军骑兵短兵相接了。 骑在马上的乐就皱了皱眉头,在被偷袭的情况下,敌方运粮将领先是抛弃前部的辎重,用来阻挡骑兵的冲锋路线,随后,又是指挥民夫和部队士卒,利用车辆,组成圆阵,抵抗自己骑兵部队的冲击。 “讨寇校尉!”望着中间竖起的大旗,乐就喃喃道。 第六十九章 陈国之战(三) 第一百章陈国之战(三) “大人?”见乐就略微有点分神,身边的小将赶忙提醒。认真看去,小将与乐就的眉目甚是相似。 “敌军严整,可称精锐,难以强攻,汝带领部下,前去烧毁辎重,纵无法破敌,当毁其粮草。”乐就嘱咐道。 “诺!”小将领命,当即带领百余骑,持器具,火油,首先将薛议放弃在前方的辎重全部点燃... “敌军已经开始烧粮了么。”薛议看着不远处的浓烟,转头对着李敢说道:“子进,敌军围而不攻,怕是要毁我等全部粮草辎重!”声音透露出一股沉重。 “伯言且安心,倘若敌军近前,且看我手段!”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大弓... “少将军!”小将的手下士卒汇报这战果,“除敌军中坚本部外辎重,其余辎重,尽毁矣,当可撤军。” 小将皱了皱眉头:“中坚辎重甚多,不毁岂能安心?” 士卒道:“将军有令,近前恐为所乘,我等皆为骑兵,大不必如此!” 小将冷哼了一声,“父亲太过谨慎,敌军被围,何须多虑?”于是不顾下属的反对,带着火把靠近了薛议的本阵... 薛议自然看到了这一股靠近的骑兵,他们手里都拿着火把,准备靠近薛议本阵,烧掉薛议等人用来作为外圈防御的车辆。 薛议对着李敢点了点头,指着其中穿着将军铠的小将,对着李敢说道:“子进!” 李敢点了点头,屏息凝神,拉起了手中的大弓... 乐就皱着眉头,看着自己的儿子带领着部下,举着火把靠近了薛议的本阵。 身边的副官自然也看到了,“少将军立功心切,自当无恙!”他是自然知道乐就是下了命令,不要小将靠近薛议本阵的,所以赶紧打个圆场,其实在他看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对方从开始到现在,都没看见成建制的弓箭出手。 乐就听后,本来准备点头的他,看见了令他目眦欲裂的一幕。 只见薛议本阵射出一只长箭,直奔小将而去,而小将正高举火把,对此一无所觉,就看到,长箭瞬间贯穿了小将了胸口,小将摇晃了几下,直直的掉下马来... “易儿!!”乐就发狂了。 “子进好箭法!”见李敢一箭就命中了敌方看似将领的人物,薛议立即称赞道。 看着对面亲卫骑兵慌作一团,薛议方顿时,士气大振。 “料敌军必不敢进...”李敢话音未落,便听见了敌方传来了号角声,这个声音,绝对不是撤退信号... “杀---!!”只见敌方骑兵,居然有部分下马,向着薛议的方阵发起了进攻。 “敌军这是疯了么?还是说,刚才李敢射中的那个小将,是个身份显赫的二代?”薛议也只能这样猜想了,毕竟,要是野战,在这片平原上,自己方没有掩体是绝对不可能是对方骑兵的对手的,但是有了掩体,对方骑兵也是无从下手,现如今,敌方却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反而下马步战进攻自己的方阵,那一定是对方的主将得了“失心疯。” “乐将军!”副官赶紧拉住了乐就。 在见到自己爱子阵亡之后,乐就当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下令儿子的亲卫属下,下马进攻薛议等人的阵营,这在副官看来,那些人与送死无异,身为将领,当审时度势,他也非常希望自家将军冷静。 劝说道:“将军!逝者已逝!将军还希望儿郎们送死不成?”说着,指了指因乐就下令,而下马冲锋的士卒们。 乐就顺着副官所指看去,自己的士卒们,冲击、进攻着敌人的圆阵,却如同以卵击石一般,上去就是被围攻,然后倒下,而更多的士卒们正等待着自己这仿佛送死一般的命令... 稍微冷静下来的乐就,示意副官松开自己,点点头,用充满了血丝的目光,狠狠的盯着薛议的阵旗,气愤的说道:“撤!” “呜-----呜----”短促而有力的号角声传来,薛议意识到,敌军将军已经回过神来了,下达了撤军的指令。 从敌方埋伏,发起进攻,到撤军,只有不到短短的一个时辰时间,薛议却觉得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心跳终于慢了下来... “我军阵亡六十人,民夫阵亡二百一十三人,敌军阵亡不明!” 属下官员汇报着战损,除了开始的时候阵亡了一些在外围的士卒和民夫,阵型形成后,到是没有太大的伤亡,敌军除了那个估计已经被李敢射死的小将,其余的在进攻薛议本阵而阵亡的尸首,也被他们的同袍带走。 “物资情况如何?”薛议也大概清楚了这些,转而询问物资的损失情况。 “除中坚所部辎重,粮草。余下全毁。”属下官员沉重的说道。 “余多少?”薛议问具体数额。 “不足一半。”属下官员回答。 薛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 新平县。 曹操、程昱等人收到了薛议运粮军队被埋伏、袭击之事。 “袁术遣将领两千骑兵埋伏于山谷,伯言识破之,勒兵据守,敌军无法攻破,毁坏半数辎重后,离去。” 程昱根据薛议所写的书信向着曹操说着当时的情况。 “被伏之军,有此战果,无需多责!伤亡如何?”曹操听完,示意薛议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部队伤亡不足八十余人,敌军应亦有伤亡。”程昱回答。 曹操点点头,“李丰以新平县为饵,诱我等前往,拉长我军补给,出奇兵埋伏我军粮草、辎重,伯言此战,可称全身而退,大可称善!” ... 陈县。 此次伏击之战,除了毁坏了曹军半数粮草辎重,对于当时曹军的粮草护卫队,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杀伤,而自己的儿子,却阵亡在了阵中。 乐就怀着丧子之痛继续坚持在战场一线。 “将军,曹军的讨寇校尉身份已然知晓。”但是,乐就也不会忘记是谁,杀害了自己的儿子。 “何人?” “兖州,薛议,薛伯言!” ... 新平。 同样的,乐就的身份信息,同样被已经到达新平的薛议等人知晓。 “袁术所置将领,乐就!” 第七十章 陈国之战(四) 凡战,所谓声者,虚张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 新平县。 曹军大营。 就在薛议运送部分粮草到达曹营四五日后。 “苦县闻吾等欲攻之,日夜备守;陈县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陈县,则苦县孤,桥蕤与丰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攻苦县,不卒下,钝兵坚守,死伤必多。纵能拔之,桥蕤率兵奔还陈县,并合兵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且伯言之粮草,受阻于长平,所到大军,不足半数,粮草未济,当奇谋早决!” 荀攸正襟危坐,讲述着如今的情形,早先大军初到,声东击西的就种子已然中下,现如今,该是收获的时候了。 曹操闻言,点点头,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将领,于禁、乐进、薛议... 开口道:“令!丑时起灶,大军明日攻城!”(丑时:2-4点) “诺!” ... 天还未亮,仅仅只是在远方依稀的透露出一点光芒的苗头... 陈县。 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便是房门被拍打的砰砰作响。 李丰猝然惊醒,“何事!” “将军!曹军来了!” ... 李丰衣衫不整的跑向城墙,远处,曹军已然列好阵势... 梁纲、乐就也跑了过来。 “斥候言曹军将攻苦县,声东击西?”梁纲开口问道,也不能说是问,事实摆在眼前,只不过是陈述罢了。 李丰抿了抿嘴唇,望着缓步而来的曹军,“迎敌!” ... 陈县的袁术军,可都是饿着肚子的。 “何人可为先登!” 大军阵前,曹操一身戎装,骑于马上,面对着将士们,开口问道。 “末将愿往!” 薛议望去,却是陷陈都尉,乐进,乐文谦。 乐进算是曹操阵营中的老将了,自曹操起兵以来,便追随左右,但是由于家世的问题,寒门出身的他,升官并不是很快,反而被薛议后来者居上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武力与勇气,薛议都是自叹弗如的。 “文谦在此,吾有何忧?!来人,赐酒!” 言罢,便令士卒端上两碗好酒,与乐进一饮而尽! “传令!进军!”狠狠的将碗摔在地上,曹操挥剑西指,直指城墙! “呜------呜------”悠长的号角声,率先响起,紧接着,攻城的士卒们便是整齐划一的向前迈进。 “咚、咚、咚..”军鼓声沉闷的接踵而来,越发的急切,薛议便看到,整齐的士卒们,除了冲车的小队,其余士卒们快近城墙前,便手举大盾,分散开来,而冲车小队,便聚合在一起,顶盾前进... 薛议没有参与本次进攻,他的职责和许褚一样,防卫本阵。 ... 乐就登上城楼,仔细而带着辨认的目光看着曹军阵容的大旗,直至看到了“讨寇校尉-薛”,眼睛微微一眯,手掌握成拳头,越发用力,薛议没有参与攻城... ... 薛议自然不可能知道城墙上“仇人”正在望着他这边。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乐进身上。 只见乐进和几个亲卫一起,顶着盾牌,已然到达了城墙之下,而云梯也在曹军士兵的护送下,快到了城墙。 天边闪耀出一丝亮光,随即从薛议等人的身后,慢慢的照向了城墙上的袁军士卒,更确切的说,照向了他们的眼睛,部分士卒受影响了... 见此,薛议不由得想起了昨晚。 “近些时日,日高天长,我等可于城东进攻,丑时进食,可于寅时兵临城下,敌军滴水未进,战力非我军之敌手也,待得卯时,天高日出,我军背阳而攻之,城可立下也!” 就在昨晚曹操、荀攸等人商议今日进攻之时,郭嘉插了这么一段话,而曹操也是欣然同意。 如今,太阳已经开始对城头的敌军,有一定的影响了,薛议望着曹操本阵中,立于曹操身侧的郭嘉,“这就闻名后世的顶级谋士么...” 就在此时,薛议注意到。由于阳光直射的影响,敌军的弓箭频率明显减弱,而乐进,就在此时,抓住了机会,利用云梯,率先登上了城墙! 乐进身材不算高大,举着盾牌,骤然爆发,迅速的爬过云梯,几步就登上了城墙,左手的盾牌挡住了一个袁军士兵挥来的砍刀,右手举着战刀顺势一挥,砍在袁军士卒的腰上,用力一顶,便将他推下了城墙,身体直直的掉了下去... 面对接踵而来的枪刺,往地上一滚,躲了过去,身体起来的瞬间,挥刀,由下向上,直取敌人咽喉,冰冷的武器,瞬间刺入,乐进回手一抽,敌人挣扎着捂着鲜血喷涌的咽喉倒下... 乐进的悍勇让袁军的士卒们感到了畏惧,不敢复前,而曹军,源源不断的由乐进撕开的口子,一拥而上。 “彩!!!” “彩!!!” 乐进的部下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城墙上的“袁”字旗,被抛下了城墙... “乐进当居首功!”曹操高兴的大拍手掌! ... 城头一丢,袁军很快就溃不成军。 陈县,被轻而易举的拿下。 薛议走上了城头,望着忙碌的打扫着战场的士卒,看着一堆人围在了一起,薛议走了上去。 一个面容坚毅的袁军将领倒在了血泊之中。 “此人乃袁军大将,乐就是也!”旁边有士卒认出了这个袁术的将领。 “死在了防守城墙之时么。”薛议想到,突然又看到这个阵亡的将军手里好像捏着一些什么东西。 薛议走上前去,用力掰开了乐就的手掌,发现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木制名刺。 名刺上写到:军侯,乐易。 薛议沉默了一会,将木制名刺重新放到了乐就的手中,“取名册登记,厚葬了吧。”吩咐道。 “诺!”士卒们答道。 这一切,落入了同在城墙之上的郭嘉眼中。郭嘉拉过了一个薛议手下的小卒,“当日埋伏于长平之人可是乐就?” 小兵点点头,“然也!” 郭嘉“哦”了一声,意味深长的看了薛议一眼,没有说话。 浅谈-迎天子 很多人联想的是曹操纳荀彧之议,但早在曹操任兖州牧时,来投的毛玠已向曹操建议:“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这个真知灼见恐怕已留在曹操的脑海中。 刘协曾使刘虞子、侍中刘和伪逃董卓,欲招其父将兵来迎,但失败了;李傕与郭汜的混战期间,终逃出了长安。但除了张杨曾供应粮食外,其他军阀对他不闻不问,“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 刘协当初欲招揽的首选是与王允共诛董卓的吕布,但吕布自己无畜积,养不起这群汉官。因为当时的情况,正如《三国志.董卓传》所云:“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荊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这也解释杨奉收到董昭以曹操名义所写的信后,会表荐其为镇东将军、袭祖爵费亭侯。因为他不但少外援,更缺粮! 董承接纳赵岐之议,倒是促成了刘表遣兵“助修宫室,军资委输”,但沒有再进一步的行动。 袁术是有实力迎献帝,不过他想的却是自己称帝;袁绍呢?沮授倒是劝过他:“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听罢也说:“此吾心也。”尽管他真的遣郭图迎刘协,但最终却在会议中接受反对派淳于琼的建议,放弃沮授之策。袁绍本来就不太认同刘协这个董卓所立之傀儡,固是原因之一,毕竟他曾打算另立刘虞,来对抗董卓这个关东同盟部份人眼中的伪帝。 陈琳代笔的《为袁绍檄豫州》,倒以此为自己辩护当初的决定:“后会銮驾东反,群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前一半与公孙瓒火拼是真的,烽火连遍幽、冀、青三州,但这只是对外能宣称的表面理由。当然,长安政权也应记一功,让公孙瓒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见《后汉书.刘虞传》),他便能名正言顺讨袁绍。 但其真正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淳于琼(《献帝传》的记录是包括郭图,但陈寿则记郭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的反对之因:“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这个理由,恐怕才是当时大部份人(包括袁绍)的心中所想,。 另一个就真的不能明说了:“馥以书与袁术,云帝非孝灵子”(见《三国志.公孙瓒传》注引《吴书》)、“时议者……少帝幼弱,为贼臣所立,又不识母氏所出”(见《三国志.袁术传》注引《吴书》),直言刘协非刘宏子的韩馥,乃与袁绍谋立刘虞为帝的同谋,刘协有可能不怀疑袁绍是散播谣言的同谋吗? 关东联盟讨董时,朝廷曾遣五个使者,结果却是四死一被逐(仅大鸿胪韩融以名德免死)!其中,少府阴修是死于袁术之手,袁绍可以赖帐不认;但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和越骑校尉王愧等,却真的是袁绍下令予王匡杀掉。这五人是九卿、八校尉的级別,对无仇无怨的公卿尚如此,刘协会怎样想?胡母班死前臭骂袁绍的“悖暴无道”吗?界桥之战后,又杀长安所署的冀州牧壶寿,屡杀汉官还能让刘协无所顾虑吗? 公孙瓒表袁绍罪状中的第五条就称:“矫命诏恩,刻金印玉玺,每下文书,皂囊施检,文曰‘诏书一封,邟乡侯印’。昔新室之乱,渐以即真,今绍所施,拟而方之。”杨定曾请侍中尹忠为长史,刘协却在诏书以此回答:“侍中近侍,就非其宜,必为关东所笑。”(见《后汉纪》卷28)可想而知刘协与关东之间的关系何等恶劣,关东盟主袁绍所占的比例恐怕不少。 要知道很多忠于汉室的臣子如朱俊,留下一句“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后,就这样丟下陶谦,自解兵权入仕;李傕和郭汜欲杀王允,但忌惮在左冯翊和宋翼和在右扶风的王宏,先以一纸皇命征二人入朝,二人明知是计但宋翼还是云:“然王命所不得避也。”结果入朝被害。 因为他们投靠汉室是只认刘氏皇帝,而不是当权者本人。沮授有沒有提供能解决双方间互不信任的方案呢?至少沒有文献记录。连迎帝之决定都沒有作出,自然也不会有具体实行方案,从河內借道还是从兖州借道,自然也无从谈起,何况袁绍还忙于征战四方。 曹操迎刘协后,“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也还真可能是刘协本人的意愿,但更多的是曹操欲从此抛开“袁、曹一家”的形象,哪怕甘冒被袁绍攻击之危;袁绍倒是被迫要上书解释。这又显示了在建安初,汉帝还是有点影响力,否则袁绍也不用回书。(应劭在建安元年删定律令作的《汉仪》,更像是个人行为,袁绍只是不干预让其上奏。因为从根本利益上来说,不是汉忠臣的他,自然不乐见其他人控制的朝廷办得有声有色。就算袁绍因大将军职被让而改变立场,也就两、三个月,时间太怱忙。) 可能是受此打击,袁绍倒是欲更进一步,抛下汉室对其的影响,《三国志.袁绍传》注引《典略》云:“私使主薄耿苞密白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绍以苞密白事示军府将吏。议者咸以苞为妖妄宜诛,绍乃杀苞以自解。”只是在手下的反对下,唯有弃车保帅。 像“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的荀彧,恐怕就是早已看透袁绍的本质,哪怕被袁绍待以上宾之礼,还是要投靠比袁绍弱小多、当时连一块地盘也沒有的曹操。“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固是原因之一。曹操是关东讨董时,是仅有两个追击的其中一位;曹操欲迎刘协时,丁冲信中称其“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荀彧恐怕不是沒有考虑两人对汉室的态度,因为曹操在当时确实比袁绍更尊汉。 袁绍的各种举动,其实就告诉大家,迎不迎汉室,不单单是政治取向的问题,而是决定你想让怎样政治立场的士人来投;你也不能逆大多数臣子们的意愿而行。 正当袁绍犹疑之际,刚从吕布手中夺回残破不堪的兖州的曹操,对于是否迎汉帝一事上,有意见认为“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诸将或疑不是全无道理,唯荀彧、程昱力劝,其中荀彧更是把其想法,具体化、形象化,动之以利来说服曹操:“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范晔所述与陈寿略有小异) 荀彧站在曹操的角度来思考,先提出姬重耳、刘邦的旧事,既而再以大顺、大略、大德之利来打动曹操,最后说韩暹、杨奉之流不足为惧。曹操终于走出争霸天下最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琅琊王刘容弟刘邈在初平四年(见《后汉纪》卷27)至长安时,盛称曹操忠诚于帝。这事说明有王族在刘协前称曹操是忠臣,且他确有实际行动显示过忠诚(关东军时西进、数百里奉迎欲和解关东的赵岐),刘协当初是能信任曹操的,这是他和袁绍的区別。何况如同司马光等在《资治通鉴》卷66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所讲:“尺土一民,皆非汉有”,他也沒有其他可以再失去的,故双方一拍即合。 曹操在得知被表荐为镇东将军和袭祖爵费亭侯后,并不是立即接受,而是先后三次退让(见《艺文类聚》卷51)。当中也不忘申述自己的功劳(实至名归)和忠于汉帝,不但争取了汉室及其官员,亦令仍流浪各方的士人有好感,最终以上《谢袭费亭侯表》告终。 乘董承潜召入京之机,曹操奏韩暹之罪,迫使其出逃。成功揽权(领司隶校尉图能监察京官、录尚书事控制尚书台)的同时,以封列侯的方式拉拢其他汉官,尤其是还有兵权的董承。当中,钟繇和丁冲算是答谢其助己行为。又追赠沮儁为弘农太守,谓“矜死节也”;诛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三人,谓“讨有罪也”。那也应该是出师有名,方能达至立威为实。 曹操犹疑是否把汉帝迁往新占领的颍川,还是仍留在残破不堪的洛阳之时,早已为曹操效力的董昭分析利害后,曹操诈称移往鲁阳,方便就食许都之粮。杨奉中计,发现时曹操已迁都于许。曹操在许都干了一件仕奉汉室的大事: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为袁绍檄豫州》提及的徐勋助缮修郊庙,自然只是顺水推舟协助,暂时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也上贡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器物(详情可见《曹操集》收录的《上器物表》、《上杂物疏》)。 远在长沙避战祸的杜袭,“太祖迎天子都许”后,“逃还乡里”。句子的次序透露出一个讯息:先有曹操迎汉帝都许,后才有杜袭回乡。甚么原因驱使杜袭这么干?与杜袭齐名、同避乱荊州并通财,曾合为一家的赵俨,解释了个中关键。他得知曹操迎帝后,便对谓繁钦说:“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 荀彧已仕曹多年,难道他沒考虑过邀请“托疾隐居”的荀悅同仕吗?不太可能。忠于汉室的荀悅,偏偏也是这时才为曹操的镇东将军府所辟;道路隔绝无法往蜀的荀攸,也是这时方仕曹。 《孔少府集》载有孔融《六言诗》三首,第二首为:“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第三首第一句为:“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这算是反映了曹操初迎汉帝于许时,一部份人对曹操的印象;孔融自己也在北海为袁谭所破后,应征为将作大匠,且也写书劝王朗北来:“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 拥帝后,曹操才得以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公府辟召对仕子的吸引力,无疑比州府为大。但更大的优势是,在拥帝下的情况下,能上表推荐后,由皇帝下令征召(“表征之”)全国士人:华歆、王朗这两位日后的魏朝三公就是明例,其中华歆,孙权纵不愿也只能放人。 连刘氏王族也有人投靠曹操,比方刘放,劝王松依曹操时的其中一个理由为:“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曹操遣使询扬州时,刘晔往见论事势,后随刘勋仕曹。当然,也有刘氏国王倒曹,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杀琅琊王刘熙,国除(见《后汉书.献帝纪》),原因就是本传所写的“坐谋欲渡江”。 朝廷也吸纳了一些名人为汉官,哪怕他们不愿为曹操效力,也有助提升曹操的名声。这批人中,名气最大的首推大儒郑玄,以公车征其为大司农(但被婉拒沒仕)、孔融为将作大匠、张俭为卫尉、陈纪为大鸿胪、赵岐为太常、徐璆虽一度受困于袁术,但终来投为卫尉。 以上众人透露出一个事实,士人不论是冲著汉帝,还是因此预料曹操能成大器,结果都投靠曹操控制下的汉朝廷,故《后汉书.祢衡传》云:“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这益证荀彧所料的“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是真知灼见。 对于根基不稳的群雄,一纸来自汉室的拜授之命,还是能值几个钱:曹操遣使后既能取得自领兖州牧的合法性,又能谈化因驱逐汉廷派遣的兖州刺史金尚(注17)之坏影响; 吕布偷袭刘备夺徐州,在徐州根本沒有民心基础的他,也欲求徐州牧一职,与曹操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渡江的孙策更明显,自称“匡济汉室”的他,急于摆脫士人眼中“术兵”(见《三国志.许靖传》)、“袁术将孙策”(见《献帝纪》)形象的他,汉室诏命能让他摆脫逆贼袁术党羽之名,正是孙策所需要的。《三国志.孙讨逆传》注引《江表传》云:“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如果孙策不重视汉官,骑都尉和明汉将军,对他来说真的沒任何区別,但实情却不是如此。孙权统事后始出仕,“以直道见禅”,左迁郁林太守并死于任上的陆绩,死前遗言还自称“有汉志士”;沈友更直斥孙权:“主上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孙氏在江东遇上忠汉者,其实就是曹操的一个缩影,曹操面对的汉官更多。 汉杂号将军对雄据一方的孙策,尚有如此的吸引力,这又折射出曹操通过[上表]的形式下加官予手下(偏、裨将军以外),满足手下对己的期望,以加忠诚,比方夏侯惇的建武将军、于禁的虎威将军。高敏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发微.孙吴封爵制的创始年代考略》列出大量史料,显示孙权在夺荊州前不敢僭越汉廷自行封侯,所以搞出奉邑制这有封爵食邑之实而无其名的制度,因为表臣子封侯要看曹操面色,这又突显出迎汉帝在封爵上能成为外交筹码,曹操也更容易让得力部下列侯。 不是隐居已仕官的,一部份人如仕袁绍的辛毗,虽受曹操所辟而不应;但也有些人如韩嵩,刘表让其出使许前,韩嵩先为自己预留后路:“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这条同时透露士人投曹可以免除投二主的道德包袱,因本来就是汉臣。 《后汉书.董卓传》云:“使谒者仆射裴茂诏关中诸将段煨等讨李傕”、《太平御览》卷363引《典略》云:“李催移保黄白城,梁兴、张横等破之,送其首。”这是以诏命,让非曹将讨灭其他军阀的事例。 三国志.马超传》云:“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於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这更是以天子名义下,征关中诸侯马腾入朝为质;《张既传》注引《魏略》云:“故但诛(韩)约子孙在京师者”,这则是韩遂遣子孙为质之例。好歹也让起兵者不得不有所顾虑。 《三国志.杜畿传》云:“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钟繇传》注引《魏略》云:“而诏已拜杜畿为太守,畿已入界。繇不听先等,促邑交符。邑佩印绶,径从河北诣许自归。”高干之乱突显出河东郡的重要性,太守王邑乃曹操迎汉帝前已任,但不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为更强控制,强行诏征王邑回许都,让杜畿接任。 《钟繇传》注引《战略》云:“袁尚遣高干、郭援将兵数万人,与匈奴单于寇河东,遣使与马腾、韩遂等连和,腾等阴许之。傅干说腾曰:……曹公奉天子诛暴乱,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矣。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宽而多忌,仁而无断,兵虽强,实失天下心,可谓逆德矣。今将军既事有道,不尽其力,阴怀两端,欲以坐观成败,吾恐成败既定,奉辞责罪,将军先为诛首矣。’于是腾惧……于是遣子超将精兵万余人,并将遂等兵,与繇会击援等,大破之。”这是汉帝能成为拉拢中立诸侯的原因之一的例子。 《三国志.吕布传》云:“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泰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此乃陈珪以迎天子为理据之一,破环吕布与袁术的联合。 避居武陵、曾被曹操征为尚书的王俊,曾劝刘表勿再与袁绍继续联络:“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见《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 《牵招传》云:“招呵(韩)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汝君臣顽嚚,今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辞辽东之使,罢所严骑。”韩忠是公孙康的使者,牵招迫使乌丸峭王投向曹操的理据之一,就是“翼戴天子”。 官渡之战前沮授谏:“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崔琰所称的“天子在许,民望助顺”,可谓是真实的反映。“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故后悔的袁绍,“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孙策在官渡之战时,“阴欲袭许,迎汉帝”,因为确实能让部份文臣武将如张昭等有投降之心(发映于赤壁战前);贾诩、刘放和桓阶则是以此为其中一个理由,劝说对方投曹;张承对袁术、诸葛亮对刘备时就强调曹操有挟天子的优势;刘胤谏邵续勿降石勒,引用:“曹公奉帝,而诸侯绥穆”来表示人心所向;元宏答卢渊谏表曰:“曹操胜袁,盖由德业內举。”奉天子应是其德的部份体现。 尉迟迥、司马消难等起兵讨杨坚,西梁诸将竞劝萧岿举兵与其连谋,以为进可以尽节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萧岿犹未决,柳庄劝:“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之徒,并一时之雄杰也。及据要害之地,拥哮阚之群,功业莫建,而祸不旋踵者,良由魏武、晋氏挟天子,保京都,仗大义以为名,故能取威定霸。今尉迥虽曰旧将,昏耄已甚,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况山东、庸蜀从化日近,周室之恩未洽,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隋公必移周国。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萧岿同意,众议遂止。 但挟天子以令诸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否则淳于琼等就不会反对袁绍迎汉帝,尤其是刘协并不是一个甘心当傀儡之辈: 《后汉书.伏皇后纪》云:“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这事发生的时间,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所交代,是“公将讨张绣”之时,故裴松之附于建安二年。这个下马威,简直是性命攸关,曹操唯一的对应之策就是从此不再入觐,为日后曹操在邺城营建霸府留下伏线。 关于衣带诏的真实性,是否仅是曹操与董卓余党董承(范晔把其附在《董卓传》,与李傕等同一待遇)之间的斗争等问题,争议不断,故存疑(注18);但董承迁车骑将军绝对是其旨意,因为这等同剥夺了曹操以司空行车骑将军中的车骑将军之职能(军事),故不可能是曹操的意愿。 查《后汉书》卷十四、四十二、五十和五十五,北海康王、阜陵王刘赦、下邳王刘宜、甘陵王刘忠、济北王刘政五人薨后无子,国除。其中,刘宜和刘忠死后一直无王,至建安十一年时才终为曹操废国; 前王(齐王刘承与平原王刘硕)到底是薨还是被诛皆不书,国除原因和所立年期皆不载,也许真的是百纳本有脫字,故到底是无子国除、有国无王多年,还是其他原因才为曹操废国呢?无法考究。常山国也有类似情况,刘暠因黄巾贼(不是建安十二年杀济南王刘赟的徐和等)弃国走,事后有否复国?不详。 参照他王为例:济南王刘赟在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杀,但子刘开嗣,且在位十三年至曹丕代汉;彭城王刘和在建安十八年死后,由孙刘祗嗣,其他刘氏王如沛王等继嗣的情况就不再一一列举;琅琊国更复立刘熙为王。观曹操在诸王继嗣的问题上,基本是无子才国除,故齐、常山和平原三国应只是一直无王才终废。 孔融这名气大、对士人有号召力的汉忠臣,经常挑衅曹操,故彻底消灭袁氏后,在建安十三年铲除这眼中钉,曹操此举可以说是为丞相后的立威示众,测试一下反曹份子的反应,又能打击汉帝的威信。与当年的杨彪不同,那时曹操只是众多诸侯之一,自身实力与威望不足,也沒有合理理由,故在荀彧、孔融等请命下只好放人。这一年算是双方关系的一个转捩点,往后越来越恶劣; 建安十七年刘协四子封王,但如同许靖之言:“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其孟德之谓乎!”魏公国十郡中,赵国、中山、常山、安平、甘陵和平原本是刘氏王国。其中,安平王刘续早于灵帝中平元年因罪,国除。中山王刘稚是早已无子,国除;故建安十一年这次除八国行动中,虽然基本是出师有名,但会否只是曹操为扫除日后的障碍而提早的一步呢?恐怕最了他本人外,无人知道。一直健在又沒获罪的赵王刘圭,曹操只好在建安十八年徒其为博陵王。 刘邦曾说过:“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曹操不欲马止为王,结果先弄一个位在诸侯王之上的魏公,加上其僣用天子礼仪,迫使亲汉势力的最后反扑... 第七十一章 陈国之战(五) 陈国。 陈县。 “我军伤亡如何?”薛议询问李敢,李敢被程昱叫去统计伤亡人数了,薛议正好可以问问他情况。 “我军阵亡八百余,敌军阵亡一千五百余人,降者四千。”李敢回答。 “听闻守军约莫八千?”薛议疑惑的问道,他记得之前开战前会议的时候,听王必说过,当时的敌军情况,守军应该是差不多八千人才是。 “乐进城破之时,敌军士气大跌,余下仅将军部曲为之而战,术将李丰、乐就、梁纲皆已授首,余者残兵逃往苦县矣。” 薛议点点了头,确实,刚才他也去城墙上看了,发现阵亡的士兵大多都是装备堪称精良的步卒了,结合李敢所言,估计都是将军们的私人部曲了,而大军,估计在城破的那一刻,就开始逃亡了。 ... “陈县已下,苦县独木难支!”曹操看着地图,高兴的说道。 “然粮草已然将尽,大军恐无力出征。”主薄王必当即浇了盆冷水。 曹操摸着下巴沉默不语,薛议运送的物资,被乐就突袭,烧毁了一半,其中大部分都是粮草。 现如今,屯田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距离仓禀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何况今年才是屯田第一年,缺粮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大军。 “为之奈何?”曹操询问起了自己的谋士团。 荀攸道:“可使乐进、于禁速击之!” 曹操精神一震,问道:“何也?” 荀攸自信的说道:“彼不知我军缺粮也,但晓我军速攻!昔日陈县败卒,多奔苦县,乐进之威,广传矣,敌军丧胆,顷刻覆之也!” 薛议想到:“对呀!敌人可不知道我们缺粮,一旦于禁和乐进的先锋军直接包过去,只会以为我们马上就要对苦县进行围攻了,而苦县的士卒大多都是原来陈县的败兵,士气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在陈县大放异彩的乐进,敌军很有可能,不战而逃。” 郭嘉补充道:“荀军师之计妙矣,窃以为可使先锋前去,围而不攻。凡围城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也,法曰:‘围师必阙!’” “郭嘉的建议是围城,然后示之以生路,让敌人知道我们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进一步瓦解敌人的斗志,这是《孙子兵法》的内容啊,我记得好像当年,程老头教我们这条还引用了朱儁攻破南阳宛城黄巾的例子。”想到这里,薛议瞟了一眼正襟危坐的程昱。 曹操听到两位谋士的谋略,大声称赞,然后询问主薄王必:“粮草可够于禁、乐进出兵之用?” “可矣!”王必回答。 “善!事不宜迟!可令于禁、乐进两位统领出兵苦县!”曹操大手一挥,马上下达了命令。 ... 益州。 天子调停的使者到达了蜀郡。 除刘璋监军使者,封其为益州牧,统领益州,同时停止与荆州牧刘表的小规模战斗。 同样,身在荆州的刘表也收到了朝廷使者的消息,两位宗室的斗争,在此告一段落。 ... 许都。 马日磾在寿春死亡之后,尸体被袁术送还朝廷,朝廷议欲加礼。 孔融独议道:“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 否定了马日磾的功绩,认为他“失节”事大,不宜加礼。 朝廷从之。 ... 陈国。 苦县。 陈县的败军,大多都逃亡了,少部分则逃到了苦县。 桥蕤收到了消息,李丰、乐就、梁纲、全部阵亡。 此时的他,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不仅仅是在陈国,他的主君袁术,更是在钟离附近被吕布大败,后方的粮草,已然不稳了。 “报!”一个士兵飞速的奔来,“曹军已至,距苦县十里!” 桥蕤皱着眉头,看着惶恐不安的士卒们,心下一叹,“士气全无,如何能战?” 当即,在于禁和乐进还未完全到达苦县之时,下令,放弃苦县,前往蕲县。 ---------------------小知识------------------------- 在《郡国志》中没有蕲阳这个县城记载,范书中提到蕲阳时,李贤注错了,把蕲阳当成了荆州江夏郡的蕲春县了,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就发现了问题,提出蕲阳可能是沛国蕲县。 卢弼按照《水经注》记载:蕲水东南径蕲县。也赞同胡三省的意见,并提出:县在蕲水北,故三国时称蕲阳也。 如此看来,蕲阳极有可能就是沛国蕲县了。 但是在陈志《何夔传》中,则说蕲阳是陈郡的辖县。《何夔传》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袁术攻陈之前,袁术派桥蕤围攻蕲阳县城,同时又派陈国阳夏人何夔去劝说据守蕲阳的将领(曹操一方),理由是何夔是同郡人的缘故。 实际上,沛国蕲县距离陈国很远,绝没有划归陈国的可能。所以我考虑《何夔传》原文本意是说:何夔与当时的蕲阳令某人同是陈国人的缘故。 这个故事的后续是,何夔趁机脱离袁术,到庐江郡的潜山一带隐居,而桥蕤攻克蕲阳。在本年(197年),何夔也想返回家乡(陈国阳夏县),结果听闻袁术又侵占陈国,只能继续隐居,直到桥蕤又在蕲阳战败身死,袁术的势力退出陈国,次年(198年),何夔才返回家乡。 任乃强先生以为刘表“与汉廷携贰,在曹操执政与袁绍战官渡以后”,除璋益州牧当在建安五年以后,且“征东中郎将为朝廷官,显为汉廷所给”;又云史料记载“系合初平至建安前后七年言之”,虽诸事合刘焉死后事为一节,实非同年发生。 后一观点眼光老辣,服为确论;前一观点则在时间上有待商榷。《三国志·孙讨逆传》裴注引《江表传》:“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可见汉廷承认刘璋为益州牧并使之讨刘表,事在袁术、董承、孙策皆未死时,绝没有拖到建安五年及之后。其确切时间难考,必在曹操迎献帝掌权执政之后,即建安初年。 考虑到天子东归之时刘表还在供奉物资,而刘璋的上位必然报复刘表的插手,所以我将天子调停刘表、刘璋第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属于刘表、刘璋两人的小规模摩擦。)时间暂定为建安二年(197年),同时给了刘璋正式的汉官职位,益州牧,承认其对于益州的统治地位。 因为同年,天使还出使讨伐李傕、郭汜等人,可见天子对于朝廷还是有统治力的。 当然,只是作为个人的一点猜想,仅供参考。 第七十二章 定北平南(说明章节) 冀州。 邺城。 大将军的印绶终于送到了北方袁绍的手中。 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的大将军袁绍,当即给负隅顽抗的公孙瓒写信。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以讨乱之誓,爱过夷、叔,分著丹青,谓为旅力同仇,足踵齐、晋,故解印释绂,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此非孤赤情之明验邪? 岂寤足下弃烈士之高义,寻祸亡之险踪,辄而改虑,以好易怨,盗遣士马,犯暴豫州。始闻甲卒在南,亲临战阵,惧于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 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果令贵弟殒于锋刃之端。斯言犹在于耳,而足下曾不寻讨祸源,克心罪己,苟欲逞其无疆之怒,不顾逆顺之津,匿怨害民,聘于余躬。遂跃马控弦,处我疆土,毒徧生民,辜延白骨。 孤辞不获已,以登界桥之役。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仆师徒肇合,机械不严,强弱殊科,众寡异论,假天之助,小战大克,遂陵蹑奔背,因垒馆谷,此非天威棐谌,福丰有礼之符表乎? 足下志犹未厌,乃复纠合余烬,率我蛑贼,以焚爇(ruo)渤海。孤又不获宁,用及龙河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此又足下之为,非孤之咎也。 自此以后,祸隙弥深,孤之师旅,不胜其忿,遂至积尸为京,头颅满野,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脩来之言。 仆既欣于旧好克复,且愍兆民之不宁,每辄引师南驾,以顺简书。弗盈一时,而北边羽檄之文,未尝不至。孤是用痛心疾首,靡所错情。夫处三军之帅,当列将之任,宜令怒如严霜,喜如时雨,臧否好恶,坦然可观。 而足下二三其德,强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既乃残杀老弱,幽土愤怨,众叛亲离,孑然无党。 又乌丸、濊(wèi)貊(mo),皆与足下同州,仆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锐;又东西鲜卑,举踵来附。此非孤德所能招,乃足下驱而致之也。夫当荒危之世,处干戈之险,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壤,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麹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始闻足下镌金纡紫,命以元帅,谓当因兹奋发,以报孟明之耻,是故战夫引领,竦望旌旆,怪遂含光匿影,寂尔无闻,卒臻屠灭,相为惜之。 夫有平天下之怒,希长世之功,权御师徒,带养戎马,叛者无讨,服者不收,威怀并丧,何以立名?今旧京克复,天罔云补,罪人斯亡,忠幹翼化,华夏俨然,望于穆之作,将戢干戈,放散牛马,足下独何守区区之土,保军内之广,甘恶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长? 壮而筹之,非良策也。宜释憾除嫌,敦我旧好。若斯言之玷,皇天是闻。” 公孙瓒不答,而增脩戎备。谓关靖曰:“当今四方虎争,无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经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 袁绍的书信,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公孙瓒依旧勒兵据守。 ... 豫州 沛国。 蕲县。 桥蕤率领败军进入沛国蕲县,当初逃离苦县之时,吩咐士卒烧毁粮草,而烧毁粮草的士卒却以此为晋升途径,不但没有烧毁苦县之内的粮草,反而是全部贡献给了曹操。 有了粮草补充的曹操紧追不舍,直至蕲县,双方一场大战,桥蕤兵败身亡,袁术在陈国部署的兵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结合孙策的背叛,曾经坐拥天下间最多地盘的袁术,已然只有沛、九江、庐江三郡而已,而且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 许都。 曹操攻破蕲县后,返回许都,薛议继续干起了屯田的工作,不过这一次,他屯田的地点,改到了东郡。 冬十月,天子令谒者仆射裴茂带着旨意,宣布李傕、郭汜等人的罪状,督三辅的关中诸军讨伐李傕、郭汜等人。关中诸将,段煨等人响应天子的号召,整兵准备进行讨伐。 而尚未修整完毕的曹操在此时接到了南方的南阳传来的消息,“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 曹操先是派遣曹洪率众出击,没有取得进展,反而被张绣多次击败,屯守叶县。 不得已,曹操亲自南征,与张绣、刘表在南阳进行着战斗。 建安二年十一月,刘表部将邓济占据湖阳县。曹操率军攻拔之,生擒邓济,湖阳县投降。随即攻打舞阴县,成功占领舞阴。 而刘表、张绣的联合军同样占领了南阳其他县城,双方在南阳展开了拉锯战... ... 扬州。 建安二年下半年,就在孙策准备与朝廷认可的吴郡太守陈瑀“戮力一心”之时,陈瑀居然被策反。(前文已述) 陈瑀本人屯兵徐州广陵郡海西县,他派人渡过长江,煽动丹阳等地的大量豪强贼寇祖郎、焦已、严白虎等人,企图里应外合,可惜被孙策发觉,派吕范等人跨海进攻海西县,大破陈瑀,陈瑀只能投奔袁绍,不但算除去这个外患,也赶走了朝廷认可的吴郡太守。 然后孙策扫荡被煽动的丹阳南部的豪强祖郎、严白虎等人,还讨伐“太史慈於勇里。七县平定”,最终祖郎和太史慈都被降服,并让“郎与太史慈俱在前导军,人以为荣”,孙策就此征辟太史慈为属吏门下督,视为亲信,也给予“授兵”。 (三国志太史慈传: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年末,孙策遣使供奉,表明忠汉之心。 第七十三章 虎豹骑 建安三年春。(198年) 许都。 诏:盖河洛写天意,符谶(chèn)述圣心,昭晰着明,与天谈也,故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程将军为心国朝,忠亮之节,同功佐命,当为汉将军,着在图谶,斯乃皇天启佑大汉也,令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程昱:“臣领旨!” 曹操握着程昱的手说道:“今荆州四战,豫州不安,吾在南阳,分身乏术,兖州为吾等所成,不可失也,此事之重,望君莫辞!” 程昱礼拜:“必不负曹公所托!” 曹操:“一切有劳仲德!” 程昱传:兖州未苦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曹操集团的第一位都督,五十八岁的外姓人物程昱,诞生了。 (济阴太守前任为夏侯惇,此时他升任河南尹。) ... 东郡。 濮阳。 袁曹两家将东郡一分为二,河北归袁绍,治东武阳,河南归曹操。 薛议就在濮阳带着本部兵马管理屯田之事。 自吕布争夺兖州以来,时过境迁,濮阳作为当初的重镇,如今,以不复当时的繁华,薛福作为家族特意培养出来的人物,此时也正式加入了薛议的部队,作为薛议的亲卫长官,护卫左右。 李敢、张南则跟随程昱去了济阴郡。张南守孝三年已过,据李敢说,张家十分爱惜这根独苗,不希望他去前线战斗,所以,程昱遵循了张家人的意见,任命张南为东中郎司马(文职),统管后勤。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厉锋校尉部,如今正在濮阳进行军事训练。 曹仁拜为广阳太守,遥领广阳,如今正在南阳叶县附近,同曹操一起,厉锋校尉部由曹纯,曹子和率领。 军屯之处,周围都由木栏隔离,一边是正在劳作的士卒,另一边则是正在训练的骑兵。 “伯言观我军如何?”校场的一旁,曹纯和薛议在在一起观看练兵。 “威武雄壮,不失汉风!”薛议说道,厉锋校尉部,本就是曹操最为精锐的一支骑兵部队,马儿都是从西凉或者河东弄来的好马,薛议也是眼馋不已。 “哈哈”曹纯笑道,“伯言熟知兵法,以为我军阵势如何?” 现如今马镫的作用还没有推广开来,仅仅只是单边马镫,作为上马的辅助工具,而马鞍,已经出现雏形了。由于铁器制造业的发展,限制了铠甲的重量,导致如今一般的铠甲都非常笨重,成型的具装重骑,如今还仅仅只是在摸索阶段。 薛议觉得,要想发展骑兵为具装重骑,还要铁器的发展更进一步才行,至于双边马镫,如今看来,却是没有太大的提出必要。现如今骑兵能广泛应用的最好的铠甲也是轻铠,虽然有部分精良的铠甲也能用于骑兵,但毕竟还是太少,大体上,以轻铠为主。(简单点说就是重骑太贵。) 所以如今的骑兵,还是主要培养个人的能力,打战以游击、突袭为主,没有什么阵型可言。 沉吟了一小会,薛议建议道:“兵法有云,夫战,军阵为先。步军有战阵,骑兵为何不可?” 曹纯闻言一震,喃喃道:“骑兵为阵?” 薛议点点头:“然也!窃以为可以骑兵为三类!一曰战骑,战骑突阵;二曰阵骑,阵骑陷阵;三曰游骑,游骑分阵。视敌军之动向,可回圈转阵,寻破敌之机也!” “如此!则骑兵之威,当显露于世也!”曹纯也是知兵之人,薛议的提议,一下子就让他明白,骑兵如果有了战阵,按照薛议的说法进行分类,战力肯定能拉高一大截。 兴奋的他,当即抛下薛议,拍马回自己的大帐去了,留下薛议一个人目瞪口呆。 ... 叶县。 曹操:“子和言此乃薛伯言所上,骑兵之阵法,可利三军!” 郭嘉郑重的说道:“于骑兵而言,更甚!” 曹操很是高兴,“伯言真乃我军之福将也!” 说着,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自语道:“险些忘矣!” ... 濮阳。 曹纯特意找薛议赔礼,当时自己太过兴奋,只顾把这件事告之曹操,结果丢下了提出方案的薛议,很是不好意思。 薛议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小节。 曹纯问道:“如今骑兵有此法,曹公有意独立其营,由吾统领,伯言以为当以何名?” 这次震惊的就是薛议了,因为他的脑海不断的回响着后世鼎鼎有名的三个字:“虎豹骑!” “我不知道是我改变了历史,还是历史在推着我,在慢慢的前进。”----《薛议日记》 不多久,曹操的使者到达了濮阳。 “今东郡薛议.....,为国取士,举为茂才!”曹操以兖州牧之名,特举薛议,为其名下茂才。 “我现在已经是讨寇校尉了,还能被举茂才吗?”薛议很是疑惑,曹操这波操作,好像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啊。 薛议传:建安三年,以讨寇校尉上言骑兵事,太祖嘉其才,举议茂才,委以爪牙之任,辅程昱督兖州。 ... 春正月,曹操初置军师祭酒,以彰军师之职,祭酒的首任人选为军师侯声。 ... 泰山郡。 奉高。 薛议的兄长,薛悌,如今为泰山太守。 薛悌提拔了一个名为高堂隆的人,以高堂隆为督邮。 某次郡督军与薛悌争论,期间呼喝薛悌的名字,并对薛悌大加叱责。当时高堂隆便按剑喝骂督军,指他“以臣名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在情在理都要接受制裁。 督军大惊失色,薛悌也立刻阻止了他。 薛悌将这件事当做趣闻,写信告知了在濮阳的薛悌。 薛悌当即回信告知兄长自己在濮阳所做的事情,包括屯田、骑兵的训练之类。 古代没有手机,亲人之间的联络方式就以信件为主,所以每当薛议收到来信的时候,都会非常开心。 而基本上,每个月,薛议都会收到很多来自亲友的信件,包括兄长薛悌、伯父薛房、李敢、张南、老师程昱、妻子刘蓉等等,都会一一给他们认真回信。 第七十四章 制礼 《典略》曰: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 彧有群从一人,才行实薄,或谓彧:“以君当事,不可不以某为议郎邪?” 彧笑曰:“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来言,众人其谓我何邪!” 其持心平正皆类此。 ... 荆州。 叶县。 “文若有书信至矣。”军帐之中,曹操拿着许都尚书令荀彧送来的书信,对着下方的荀攸、郭嘉示意道。 打开来看,只见荀彧在上面写到:“昔舜分命禹、稷、契、皋陶以揆庶绩,教化征伐,并时而用。及高祖之初,金革方殷,犹举民能善教训者,叔孙通习礼仪於戎旅之间,世祖有投戈讲艺、息马论道之事,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今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戈戢睦,大道流行,国难方弭,六礼俱治,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诚仲尼述作之意;显制度於当时,扬名於后世,岂不盛哉! 若须武事毕而后制作,以稽治化,於事未敏。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 荀彧的意思是希望曹操重视教育,恢复礼学。 同时荀彧这段论政其实反映出汉末士人欲恢复礼制、重建秩序的想法,并举刘邦、刘秀二人的前事作佐证,劝曹操“兴文学”、“隆礼学”,儒家主张的教化。“事与古异,皆不施行,施行者著在《魏科》”,这个算是除其烦重。 曹操把荀彧的书信传递给了荀攸、郭嘉、王必等人。 问道:“诸君以为如何?” 王必点点头,盛赞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也!”王必是寒门出身,现如今乱世之中,寒门子弟的求学更为艰难,所以他也迫切的希望曹操能够在其辖地推行教学,恢复董卓之乱以来,战乱时期已经基本处于暂停的教学事宜。 郭嘉也盛赞:“文若之言,大善也!于国为甚!” 曹操也赞同荀彧的意见,准备回信,又问道:“诸君以为何人可矣?” 荀攸说道:“孔文举为天下先,可堪此任!” 下方的谋臣也建议:“应劭博学多才,亦可任之!” 曹操点了点头,见下方提到了孔融,而自己又在荆州,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祢衡。 当初孔文举盛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叡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惟岳降神,异人并出。 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 弘羊心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 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 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騕褭,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臣等区区,敢不以闻。 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必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把祢衡那是夸的天下少有,结果就是这个祢衡,非常不给曹操面子,多次请迎都不应,好不容易强压过来,想略施小计,惩戒一番,让其击鼓助兴,结果,人家来了个裸衣骂曹,搞得曹操丢尽了脸面,赶紧打发到尚未开战的刘表这边,现如今也不知道如何了,但是曹操心里还是记着小本本的。 当即装作不经意的问道:“听闻祢衡此人尚在荆州,不知如何也?” 众人作为曹操集团的老人,哪里还不知道曹操的小心思,也不说破,下方当即有话语传来,“听闻祢衡,醉酒激怒黄祖,已被黄祖杀之,空有盛名,身死名灭,为天下笑也!” 曹操摸了摸胡子,淡淡的说道:“咎由自取耳!” 想了想,又就刚才的教育事情补充道:“天下战乱纷纷,然学不可废,当广令天下,集思广益,劝进修学,进言纳之!” 以孔融、应劭为主,修订汉朝礼仪,同时进行学业方面的恢复工作。 ...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围张绣于穰。与张绣、刘表联军继续战于南阳。 建安三年,夏四月,谒者裴茂到达了关中,以天子的旨意召集西凉诸将,率领心向汉室的中郎将段煨攻破李傕,夷其三族。 失去李傕的郭汜,独木难支,随后郭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而马腾、韩遂还凉州后,自相攻击。 因讨伐李傕有功,朝廷以段煨为安南将军,封閺(wén)乡侯。 建安三年,五月,刘表自襄阳出兵,救援张绣,想要切断曹操的后勤补给线,曹操得到消息,引兵而还。 --------------小知识-------------- 曹操迎汉帝于许都后,替汉室修宗庙、立社稷是头等大事(可惜《续汉书.祭祀志》及其注引也沒提及许都的规模),还有立郊祀仪,日后晋室南渡朝议时,荀组援引曹操迎刘协即便立郊的旧事为佐证(见《晋书.礼志上》),汉魏许都故城遗跡附近有相传是祭天的毓秀台。 汉忠臣荀悅在其《汉纪》序中称:“外命亢辅征讨不庭,内齐七政,允亮圣业。”亢辅自然是指曹操;《礼记正义》序云:“七政之立,是礼迹所兴也。”也就是说礼制大多恢复。 应奉传附应劭传: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第七十五章 谋定天下(一) 建安三年五月,曹操退军。 出兵之前,荀攸建言:“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 刘表张绣唇亡齿寒,攻张绣,刘表必救,不攻,则两相疑,需缓图。 曹操不从,进军之穰,与张绣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曹操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 ... 张绣追击战。 曹操退兵,张绣自己准备带兵前往追击。 贾诩劝说道:“不可追也,追必败。” 张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贾诩再次建言:“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张绣道:“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贾诩道:“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张绣从贾诩之言,继续追击曹操,果以胜还。 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贾诩回答:“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张绣乃服。 ... 追击之战的另一个版本,武帝纪: 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曹操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 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这就是第一次曹操击败张绣的原因,而后张绣第二次追击,战胜曹操,武帝纪隐去了。) 秋七月,公还许。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 许都。 曹操再次败给了张绣,身为朝廷的代言人,却屡次在了小小的宛城吃了亏。 自从曹操迎天子以来,也就袁绍内怀不服。然而袁绍雄踞河朔,天下畏其强,又是盟主,曹操的老大哥,曹操虽然得势于天子,但是如何把握与袁绍的关系,是曹操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武帝纪: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 (其实看过三国志吕布传的朋友就应该知道,这句“东忧吕布”当是春秋笔法,当时,吕布已经向曹操示好,甚至将袁术派来的使者都丢给了曹操,吕布此时已经是向着天子表忠心的。) 袁绍益骄,与曹操书,其辞悖慢。曹操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 (有人将这次书信的时间摆在了第一次讨伐张绣失败,而丧失典韦和二子之后,也可以。) 钟繇以问荀彧,荀彧回答:“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于是求见曹操问明原由,曹操于是出示袁绍的书信给荀彧看,说道:“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荀彧回答:“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这就是荀彧提出著名的袁曹四胜四败论,与后来郭嘉所言,异曲同工。) 曹操这才宽心。 ... 济阴郡。 定陶。 “曹公败于宛城!” 程昱主管兖州诸事,曹操兵败宛城的消息自然也传了过来,现如今,他正和他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商讨兖州诸事,刚才的消息,由下人传来,而由于在场的都是程昱学生,所以并没有避讳在场的诸人,而是直接说了出来。 商议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程昱没有说话,沉着脸,挥了挥手,示意下人下去,开口道:“继而言之!” 示意李敢继续汇报收上来的数据。 等将民政、农业、商业的问题讨论完毕后,程昱留下了薛议。 “伯言与我同去许都!” “诺!” ... 许都。 程昱带着薛议一起进入了曹操所在的司空府。 “仲德!”正在讨论会议的曹操见程昱也过来了,当即示意程昱坐下。 见在场的都是荀彧、郭嘉这种曹操的心腹,程昱也没有藏着捏着,当即说道:“昱已闻文若所言,曹公所患者,在北不在南也!” “当如何处之?”曹操问道。实际上,曹操虽然听了荀彧的话,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难免还是信心不足。 “曹公以为袁术如何?” “冢中枯骨而!不足为虑!”袁术在孙策的背叛下,大势已去,仅于三郡,而四面受敌,已然不被曹操放在眼里。 “曹公以为张绣、刘表如何?” “张绣有勇,为先驱,刘表有粮,为后盾,难胜矣!”曹操这两年吃了张绣、刘表太多亏了,自然也不会逃避这个话题。 程昱点点头,没有回答。 而是继续问道:“曹公以为吕布如何?” ... ----------小知识---------- 《艺文类聚·卷六·州部·交州》引苗恭《交广记》:“建安二年,南阳张津为刺史。交阯太守土燮表言:‘伏见十二州皆称曰州,而交独为交阯刺史,何天恩不平乎?若普天之下,可为十二州者,独不可为十三州?’诏报听许,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锡,彤弓彤矢,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与中州方伯齐同,自津始也。” 第七十六章 谋定天下(二) 许都对 程昱:“不知曹公以为吕布如何?” 曹操顿了顿:“吕奉先与我有隙在前,今虽相容,势不可久为也。” 程昱:“明公患之?” 曹操笑了笑:“平陶侯,何人不患耶?” 程昱也笑了:“刘玄德当可知之!” 闻言,其他在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程昱点点了头,指着地图说道:“曹公四战之地,刘表、张绣在后,吕布、袁术在旁,袁本初早怀二心,而关中诸将,未能远服!唯江东孙策,可称顺臣!” “局势如此,何以破之?” “不难!今曹公奉天子,当以天子之名谋之,近闻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当举天下伐之!” 薛议一愣,“没听说过刘表有逾越的行为啊?” 曹操听程昱这么说,也是一愣,随即便反应了过来,“是极!刘表身为汉室宗亲,竟行僭伪之事,当诛!” 薛议也反应了过来,这是要“无中生有”啊! 程昱:“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隙,当可下诏以为援,江东明汉将军孙策,先父孙坚亦丧于刘表之手,可以为援,交州刺史张津,汉纯臣也,亦可为援。” 说着摸摸了自己的胡子,似是不经意间感叹道:“听闻孙文台故吏,长沙桓阶,今为长沙太守张羡之佐,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可往说之!” 曹操当即就拍了桌子,“仲德之谋,荆州无虑也!” 荀彧也适时建言:“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曹操:“然。吾所惑者,又恐袁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 (袁绍在本年为了攻打公孙瓒,大肆拉拢乌桓等胡人,给与单于印绶。) 荀彧:“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曹操点头:“钟繇可矣!何人可出使西蜀?” 荀彧想了一会,推荐到:“尚书郎卫觊可矣!” 曹操点了点头,认可提议。 曹操又询问到:“吕布当如何?” 程昱:“卧侧之榻岂容他人鼾睡!” 曹操:“天子信之!” 吕布可以说是深受天子信任了,在东归之时,便下诏让吕布奉迎,路上,还给吕布封了平东将军、平陶侯,最近,更是将袁术的使者,送来了许都,表达忠心,想让天子下诏讨伐,恐怕还得需要找更好的理由。 郭嘉建言:“刘玄德驻扎小沛,或可为之!” 薛议想到:“这是要利用刘备和吕布的矛盾么?可怎么才能让吕布先动手呢?” 曹操问出了疑惑:“何以为之?” 郭嘉卖了个关子:“静待时机。” 曹操“嗯”了一声,没有细问。 “报!”,这时,门外传来幕僚的声音。 曹操示意对方进来,薛议注意到,幕僚的手里,拿着一封信,“江东孙策上表天子之信。” 曹操拆开,看了一眼,示意幕僚退下,当着诸位谋士的面,念了出来:“臣以固陋,孤持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仰荣宠顾,所不克堪。 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 虽辄捐废,犹用悚悸。臣年十七,丧失所怙,惧有不任堂构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诚无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将弱冠佐命。臣初领兵,年未弱冠,虽驽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术狂惑,为恶深重。臣凭威灵,奉辞伐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 曹操感叹道:“孙文台虎父无犬子也!可称江东狮儿!” 荀攸说道:“此必张弘之文也!” 曹操:“张弘素有文名,可惜不为吾所用。孙策还言,今年之使贡,倍于去年矣!” 荀攸:“曹公可抚之,以示天下!” 曹操:“可,孙策可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听闻会稽太守王朗在孙策处?” 荀彧:“王景兴有高名,孙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 曹操点点头:“可使使者同诏之!”说着,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依计行事!” “诺!” ... 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诏书班下其事。 孔融上疏曰: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于国体,宜且讳之。 何者?万乘至重,天王至尊,身为圣躬,国为神器,陛级县远,禄位限绝,犹天之不可阶,日用之不可逾也。每有一竖臣,辄云图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杜塞邪萌。愚谓虽有重戾,必宜隐忍。 贾谊所谓“掷鼠忌器”,盖谓此也。是以齐兵次楚,唯责包茅;王师败绩,不书晋人。前以露袁术之罪,今复下刘表之事,是使跛牂欲窥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案表跋扈,擅诛列侯,遏绝诏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专为群逆,主萃渊萎。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势可见。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天子大怒,下诏问刘表之罪,诏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荆州刘表耳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耶?”荆州牧刘表一脸惆怅... ----------------小知识------------ (平陶今称平遥,位于山西太原盆地南缘。2700多年前帝尧被封于平陶,帝尧并在此打败敌人,成为中原共主,于是“帝尧封鼎于平陶“。 所以平陶在政治宣传上的有不一样的寓意,既然封吕布为平陶侯,同时还任命他为平东将军,天子自然是希望吕布能扫平关东军阀,结束割据局面,可以说是对吕布寄予厚望。) 第七十七章 谋定天下(三)四方云动 荆州。 长沙郡。 长沙太守张羡与同郡人桓阶坐而论势。 张羡本就与刘表不对付,所以叹息道:“刘荆州与曹公相难,不知伯绪以为如何?”(桓階字伯绪) 桓阶劝说道:“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张羡明白了桓阶的意思,但是还是问道:“然则何向而可?” 桓階建议:“明府不闻赵俨之事乎?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 张羡点点头:“善。” (赵俨之事: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曹操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 于是建安三年中,张羡举长沙等三郡对抗抗刘表,同时派遣使者出使朝廷,向着朝廷表明忠心。 ... 关中。 朝廷派遣尚书郎卫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令益州牧刘璋出兵讨伐刘表。 结果卫觊到达长安之后,发现进蜀之路已经被张鲁所阻,道路不通之下,卫觊无法进入巴蜀,于是留镇关中。 当时,朝廷才讨伐李傕势力不久,关中纷乱,百姓流离,而关中诸将多引流民为自己的部曲,扩大势力。 卫觊见到这种情形写信给荀彧:“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 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自乱来散放,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则诸将日削,官民日盛,此强本弱敌之利也。”(把流民统一到政府控制之下,而不是军阀手中。) 荀彧将这件事告之了曹操。 确实,当初在许讨论的时候,曹操一方,并没有意识到关中的问题,以为在朝廷剿灭李傕、郭汜势力之后,关中当是比较安稳的,没想到卫觊的发现,提醒了尚不知情的曹操等人,关中的军阀,极有可能再次膨胀为李傕那样的超级割据势力,曹操极为重视,当即召集谋士们,商讨起卫觊的方案,得到了一致同意。 曹操:“关中之事,不容小觑,且托钟繇、卫觊。” 曹操听从了卫觊的建议,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让司隶校尉钟繇治弘农。 至此,关中的形式才得以好转,军阀的势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 益州。 蜀郡。 成都。 刘璋真的就不知道朝廷派出的使者吗?装糊涂罢了,利用父亲在时的张鲁,断绝朝廷的信息及任命,自己做益州的土皇帝,这手他也会。 但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张鲁的种种行为,已经表明他已然不将自己这个“主人”放在眼里了,虽然自己人质在手(张鲁的弟弟与母亲在成都。),但是还要有所防备。 而朝廷的使者所为何来,他心里自然是门清的,荆州刘表早些年就以同样的理由弹劾过自己的父亲刘焉,自己上位之时刘表还找了自己麻烦,如今,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荆州别驾刘阖曾经在刘表的授意下,同扈帽联合煽动甘宁等人谋夺益州。) 于是吩咐道:“可使赵韪领兵,南击刘表。” 马上就有人提醒道:“赵韪多次上书请求明公,东州兵暴虐,巴蜀之民不安,望明公察之!” 刘璋也是头疼,骨子里的软弱也就体现了出来,东州兵是父亲刘焉在时招募的,如今和益州本地人关系,可谓势如水火,而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赵韪就这一事已经多次上书,要求自己出面解决这个矛盾,可自己哪有本事解决这一矛盾呢,只能当做看不见,拖着了... 轻咳一声:“此事容后再议,先传吾令。” “诺!” ... 冀州。 邺城。 袁绍开口道:“孟德新败宛城,天下侧目。” 属下们自然意会,纷纷大笑起来。 袁绍又说道:“先是我修书与公孙瓒,公孙瓒未有回信,不曾闻耶?” 郭图:“恐知之,避而不谈也!” “何意?我有意与之和解,其不从耶?”袁绍疑惑道。 田丰:“公孙瓒自以兵精粮广,屯守自固,观天下变,其心昭然。” “当伐之?”袁绍其实已经心里有了打算,但还是问了出来。 “当伐之!”沮授定言。 “可联络乌桓众部,幽州鲜于辅等人可为援,故大司马刘虞之子刘和,亦可为援。”逄纪建议,可以联络四方反对公孙瓒的势力,一起讨伐。 袁绍点点头。 陈琳:“将军起并州之众,青州之精,冀州之士,率三军之勇,统幕府之众,讨伐不臣,为朝正纲,当可定北还!” 袁绍大笑,“甚是!” 建安三年中,袁绍起兵,攻打公孙瓒。 ... 扬州。 江东。 孙策打败了被袁术、陈瑀煽动的丹阳豪强不久之后。朝廷的使者到达了孙策所在的会稽。 诏孙策以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同时“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 孙策谢过使者,表示为汉室出力绝无二话。 但是,在此之前,首先得收拾了幕后黑手,陈瑀。 江表传:陈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山阳公载记》曰:瑀单骑走冀州,自归袁绍,绍以为故安都尉。 第七十八章 谋定天下(四) 许都。 “听闻曹公有意于荆州撤军?”军师祭酒侯声,开口问薛议。侯声由于最近在兖州忙着流民的安抚工作,当时在许都的军国大事的商讨,没有参加,刚刚回到许都,还是从薛议这里,侯声才了解曹操方最近的动向。 “可是要兴兵伐徐?”侯声低声问道。 薛议一惊,这件事他可没有告诉侯声,而且,这事属于绝对的机密,也就寥寥数人知晓,侯声是如何得知的? 轻轻的点了点头,薛议左右看了一眼,确认没人在近前,才低声问道:“长者何以知之?” 侯声笑了笑,“宛城,荆州之屏障,许都之后方,得之,许都方才无忧,今曹公无故退兵,何也?必有所谋。听闻张羡率长沙三郡叛之,曹公却主动减兵,使刘表率军回去平叛,不相夹击,可见谋甚大矣,环顾四周,非徐州耶?” 薛议是真的服了,侯声就通过减兵这么一件小事,就能发现曹操的战略意图,虽然当时不在现场讨论,却能分析出局势走向,看来自己以前对于侯声的认识还是太过肤浅,他能成为军师祭酒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长者所言甚是。” 薛议道:“吕布善变,制于徐州,如鲠在喉。” 侯声沉默了一会:“吕布,固忠于汉室也。” 薛议也沉默,吕布在他以现在的身份看来,确实也是忠于汉室的一份子了,不顾袁术的橄榄枝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是,由于曹操和吕布之间的仇恨,是断然不可能真心合作的,而了解后世曹操与献帝最终分道扬镳的他,才明白,吕布更应该被清除。 当然,现在的曹操也同样还是忠于汉室的。 “他们是什么原因分道扬镳的?”薛议不经想到。转口问道:“长者明曹公之动向而知其事,那吕布可知之耶?”吕布会通过曹操所作的一系列动作知晓吗? “不然,吕布有勇无谋,未必知也,且我深在曹营,知晓各方动向,伯言告之,我方才明晰。”侯声回答。 薛议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又想起了陈宫这个人,问道:“陈宫素有谋略,可知此事乎?” 侯声道:“陈公台智迟,且近闻吕布将有人谋逆,陈宫亦有参与,不知真假,然其兵已为吕布所收,布难信其言也。” 陈宫由于上次在郝萌谋逆的事件中,被指认为同为谋逆者,吕布虽然说是不在意,但是还是没收了陈宫的兵权,而且有所疏离,如今吕布更加信任的是陈圭、陈登父子。 薛议这才点点头,“然也!” ... 豫州。 小沛。 刘备屯于小沛,但是遭受吕布征讨过一次的他,这次寄于曹操身下,却没有像上次一样,急速扩张自己的实力,而是缓慢而有序的发展。 这时,下属来报,杨奉、韩暹领兵于附近四处劫掠,刘备眉头一皱。 杨奉、韩暹如今弃袁术投吕布,为吕布客将,但是吕布也没什么能力去管着他们,毕竟,吕布自己也没粮草供应他们,大家各过各的,所以杨奉等人四处劫掠,祸害百姓。 “我欲斩此二人,可得乎?”刘备问简雍。 “可以军粮诱之,待其来,可擒!”简雍回答。 “善!” (董卓传:左将军刘备诱奉斩之。暹惧,走还并州,道为人所杀。先主传同时也提了这件事情,意思差不多。) 除掉杨奉、韩暹二人之后,刘备当即上书朝廷,痛斥二人的罪状,同时对于自己私下的行为表示请罪。 曹操自然没有怪罪,还勉励了一番,同时按照郭嘉的意思,派遣了使者过来,听说,吕布有一批从河内张扬那里购买的战马要到达小沛了? ... 徐州。 下邳。 吕布将袁术的势力慢慢的清出徐州,同时安排“亲信”陈登任为广陵太守,以为犄角,北面琅琊郡的臧霸书信言辞,也越发亲切起来。 只有陈宫察觉到了什么。 “君侯,刘表与曹操为敌,今日后方不稳,曹操却未乘机下宛城,着实可疑!” 吕布却不如先前兖州之时信任陈宫了,根本没有在意陈宫的话,说道:“听闻曹操士卒多伤,已然回乡修整,何虑?” “曹操用兵狡诈,不得不防也!”陈宫劝道。 “然其粮草可够乎?”吕布反问,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大家都缺粮,曹操能有多少粮食,吕布待了那么久的兖州,心里还是清楚的,大家都没粮食,你凭什么起大军过来打我? 陈宫无言以对,虽然知晓曹操那边好像在搞“屯田”之类的政策,但是具体的粮食收入,可不是他派的间谍能了解的了。所以对于吕布的反问,他没法去解释,只能沉默以对。 ... 幽州。 袁绍大举进攻。 公孙瓒不敌。 于是派遣儿子公孙续前往黑山张燕,看再唇亡齿寒的份上,请求张燕出兵相救,同时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带兵出城,抄袭、断绝袁绍的后路,给袁绍压力。 长史关靖说道:“今将军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将军您走了,军心不稳,可能袁绍大军一到,守城的士卒就开城投降了,您还是坐镇比较好。 公孙瓒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坐镇城中,但是袁绍的进攻越发急切,公孙瓒苦苦支撑。 ... 许都。 薛议收到了下人传来的消息,“侯声亡故了!” “怎么可能呢?早些日子见着身体虽然岣嵝了一些,但还算硬朗啊,怎么会如此突然?”薛议一时无法接受。 “县外新建流民、屯民之所居,候祭酒今早带人检查居所,亲身登上屋顶,下梯时不慎失足,摔于地间,头部垂地,当场身亡。” 薛议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 ... “魂归来兮!” 侯声墓前,人山人海,有人正做着法事,曹操也亲自前来吊唁,“故军祭酒侯声,至纯质朴,心系万民,仁德为民者,当显于世...” 曹操说完悼词,大家依次上前行礼... 薛议注意到,官员们行礼后,很多听到消息的百姓都自发前来,手上拿着草环,经过侯声墓前,便将草环放在侯声的墓边,不一会,就摞得很高... 突然想起侯声的一句话:“伯言,倘若有朝一日,天下太平,屯田之法,不利于百姓,望伯言言于曹公,解百姓之忧...” “我到这时,才真正明白臧克家先生写的那首诗的含义,‘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活在人民心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薛议日记 第七十九章 刘表破局 荆州。 襄阳。 刘表脸色阴沉的听着下属们汇报上来的消息。 益州刘璋派遣赵韪率两万大军陈兵边境,虎视眈眈。 江东孙策听闻最近也在向着江夏附近集结兵力。 北边的曹操不知何故,减少了叶县附近的兵力,但是张绣又在催促粮草了。 长沙太守张羡率三郡而叛,收束兵粮,据城固守。 “当前之势,可谓四面楚歌矣,为之奈何?”刘表端坐于上首,询问起幕僚们的意见,局势已经恶化到四面楚歌的地步,刘表最近也是心力憔悴。 此时尚在襄阳城中的有蒯良、蒯越、蔡帽等荆州豪族人士,同样也是刘表所依仗的谋士团。 见四下无人开口,刘表不得已,只能点将了。 “异度以为如何?”刘表直接点了蒯越,希望他能出出主意。 蒯越一阵沉默,良久才开口道:“荆州之势,如同水火,危机万分,处置不当,必有覆灭之危,今四处皆敌,越亦难有良策。” 刘表很是失望,脸色也垮了下来。 蒯越见此,马上说道:“正所谓盘观者清,当局者迷,何不求大贤以问之?” 刘表当即振作了起来,“何人可称大贤?” “庞德公!” 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沔水上,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宾,休止则正巾端坐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 ... 于是荆州牧刘表,数次延请庞德公,请求庞德公出山,但是庞德公却迟迟不做回应。 刘表等不下去了,亲自前往,拜见庞德公,斟酌了一番,刘表开口试探道:“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对话内容比较晦涩,我贴了翻译: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庞德公笑着说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龟鼋(yuán)穴于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晚上有归宿,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万物都是只为各自得到栖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因释耕陇上,妻子耘于前。 刘表指着这种情形问道:“先生苦居畎(quǎn)亩之间,而不肯当禄,然后世将何以遗子孙乎?” (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世上的人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 刘表问道:“何谓?” 庞德公答道:“昔尧、舜举海内授其臣,而无所执爱,委其子于草莽,而无矜色。丹朱、商均至愚下,得全首领以没。禹、汤虽以四海为贵,遂以国私其亲,使桀徙南巢、纣悬首周旗,而族受其获。夫岂愚于丹朱、商均哉?其势危故也。周公摄政天下,而杀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羹,居蓬蒿之下,岂有若是之害哉!” (尧、舜将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而没有偏爱;让他的儿子在民间生活,而无骄傲的神情。丹朱、商均和我,得以保全生命而终。禹、汤虽得到了天下,便把国家交给自己的亲人,使桀败退,迁徙南巢;纣的首级被悬挂在周的旗织上,而他们的宗族被敌人俘获。禹、汤难道不比丹朱、商均愚蠢?这就是其处境危险的原因。周公摄政时,杀害他的兄长。如果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汤羹,居住蓬蒿下面,哪有像这样的危害!) 刘表叹服,询问庞德公能否出山,为自己所用。 自然是遭到了拒绝。 刘表纵然心有不甘,也无济于事,但想着你既然拒绝了我的招揽,那么帮我分析一下荆州往后的局势当如何进行,还是可以的吧? “德公以为当今荆州之势如何?四面楚歌,荆州倾覆在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望德公不吝赐教,救荆州黎民于水火。” 庞德公一阵沉默,最终在刘表充满期望的目光下开口道:“荆州局势,看似危急,实则不然也!” “请赐教!” “府君可闻东州之兵耶?刘璋暗弱,东州之兵,屡屡犯益州之士,民生怨道,沸反盈天,赵韪多次上书劝止而不能用,内隙已生,今赵韪统兵在外,府君则一善辩之士,晓说东州之暴,益州之哀,赵韪或可策反。” (东州兵是指东汉后期,刘焉占据四川益州,收编南阳、三辅等地流民而组成地主豪强军队的名称。) 刘表大喜,“先生还有何策以教我?” 庞德公摸摸了胡子继续说道:“江东孙策,地虽广矣,看似陈兵在侧,然山越之众侵扰颇多,袁术横于江北,内忧外患尚未解除,孙策岂能安心北伐?岂不恐为他人做嫁衣?故江夏无忧也。” 刘表点点头,静待庞德公下文。 “曹操今日却兵,府君何虑?倘若曹操欲伐荆州,陈兵叶县即可,荆州岂能安心?必自率重兵对峙于宛城,分兵之下,后方张羡谁人能敌?若曹操陈兵叶县,不动分毫而静待府君自乱,府君有何对策?此曹操不知耶?今曹操减兵叶县,必有它事在谋,不取荆州也。” 刘表的眉目终于舒张开来,困扰他多时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开口确认道:“依德公所言,仅张羡一人耳!” 庞德公:“然也!张羡望于三郡之间,与府君有旧隙,此需府君亲自伐之,以震荆州。” 刘表很是激动,再次问道:“先生当真不欲为我所用?” 庞德公:“多话无益,府君自知。” 刘表只能作罢,后来还是多次想请庞德公出山,庞德公只好搬到偏远的鹿门山隐居去了。 ----------小知识---------------- 当时荆州的地方势力是以庞、习、黄、蒯、蔡为首的家族所把持,庞家以庞德公为首,蒯家则是蒯良、蒯越,黄家则是黄承彦,习家则是习祯、习询、习竺数人,蔡家则是蔡讽。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家蒯良的大儿子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自己又娶了黄家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而黄月英又是蔡家蔡讽的外孙女。庞家的庞林娶了习家的女儿,于是又和习家连上了关系,这样诸葛家族就和荆州五大豪门家族有了关系,而且是姻亲关系。 本文庞德公破局之言,是作者脑补的,史书能查到的也就前面那几段了。 第八十章 吕布伏诛(一) 许都。 曹操与荀彧同坐在马车上一起前往司空府,望着许都朝气蓬勃的气象。 “曹公奉迎天子,方有今日百姓之盛景。”荀彧开口赞叹。 曹操点了点头,继续望着马车外,突然看到了一个受过髡刑的人正在打扫大街,曹操觉得此人眼熟,便停下了马车,找来属下询问,“此何人也?” 荀彧也望着这个受过髡刑的男子,他对于此人倒是没有一丁点儿映像。(髡刑: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下属很快就查到了消息,“此人乃王子师之从子,王凌是也!” 曹操和荀彧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可是王允从子?!” “然也!” 曹操点了点头,心想“难怪这么眼熟”,示意下属继续行进,开口对荀彧说道:“王子师有功于社稷,后人不应至此。” 荀彧心领神会,“然也。” 于是上表细数王允的贡献,免除了王凌的刑罚,天子自然记得王允的功劳,同意了请求,任王凌为骁骑主薄。 到达了司空府,早已等候在此的人员立即迎了上来,曹操问道:“王景兴(王朗)可曾到了?” “王朗已至。”毛阶回答。 曹操笑道:“孔文举盛赞此人,莫不是又一个祢衡?休要羞辱于吾!” 王朗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不清楚吗? 知道这是曹操是在调侃,左右大笑。 (孔融与朗书曰:“世路隔塞,情问断绝,感怀增思。前见章表,知寻汤武罪已之迹,自投东裔同鲧之罚览省未周,涕陨潸然。主上宽仁,贵德宥过。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知櫂舟浮海,息驾广陵,不意黄能突出羽渊也。谈笑有期,勉行自爱!”) 最终曹操还是见到了王朗,一番客套之后,曹操直奔主题:“孙策何以得至此邪?” 孙策的发展有点太过惊人,曹操必须了解清楚这个可能潜在的威胁是个什么情况。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这是给予很高的评价了。 曹操皱着眉头点了点头,“江东之事,还望景兴多以辅言相劝!”曹操现在可腾不出手面对江东的孙策,只能寄希望于王朗这些人去做好安抚工作了。 “必不负曹公所托。”王朗回答。 于是拜王朗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鉴于军师祭酒侯声亡故,任命郭嘉为新任军师祭酒。 ... 任城国。 亢父县。 薛议带领部下运送粮草到达了亢父。 明面上薛议部队所运粮草对外宣称是朝廷为了赈灾,四处运粮,拨给任城国灾民所用。 实际上么,粮草确实也拨了一部分给当地政府,但是更多的,被悄悄的屯在了府库大营之中。 亢父县,地处豫州沛国沛县之西北,曹操在一伐徐州之时,就是以此为大军的军粮补给中心,发兵进攻徐州,此次提前派遣薛议悄悄护送大军的粮草至此,就是为了进攻徐州所作的铺垫。 ... 徐州。 下邳。 如今已然贵为大汉左将军的吕布在徐州过的那是相当滋润,天子信之,世家服之,牧守一方,重任在肩,奉天子已结曹公,却逆臣而定淮北。 但是偏僻有人就在这时候不长眼。 “君侯!我军新从河内所购战马于小沛让刘备截了!”下属士卒疾步走来,向着吕布传递出了这一消息。 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吕布勃然大怒,当即派遣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打小沛的刘备。 ... 豫州。 小沛。 “大哥,吾等受曹公所托,截取吕布从张杨所购之战马,吕布若来相攻,为之奈何?” 关羽问道,早些时日,曹操的使者到达了豫州,隐晦的提出了与刘备联合除掉吕布的计划,但是鉴于吕布在汉天子心中的地位,需要找个好的借口为上,“攻击同盟,复叛为术”那是再好不过的理由了。 但是要如何让吕布先动手呢?这不,吕布正好要从河内张杨哪里够买一些战马补充自己的骑兵力量么,于是事情就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刘备摇了摇头:“姑且看之,吕奉先来势汹汹,小沛兵少将寡,恐难为敌,当早作打算,可往投曹公。” 刘备对吕布那是恨的牙痒痒的,本来身为徐州牧的他前途是如何的一片光明,就是被吕布偷了家,才使得他落得今日之境地,所以刘备对于曹操的联合之计,自然是同意的。 ... 建安元年七月,吕布大举发兵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攻破小沛,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投往曹操,曹操以此为契机,讨伐吕布,派遣夏侯惇领兵救援。 临行前,郭嘉建议道:“将军此战可败不可胜。” 夏侯惇问道:“奉孝何意?” 郭嘉:“吕布有勇无谋,恃功而骄,胜则必敢于决战,倾以徐州之兵也,然广陵太守陈登为曹公之谋也,吕布若起全境之兵,则登可为内应,吕布焉有不败之理?” 夏侯惇点点头,领计行事。 夏侯惇不敌高顺后,曹操亲率大军出征。 双方再次会战于徐州彭城。 曹操大军到达彭城附近,兵力优于吕布。 陈宫建议吕布道:“宜逆击之,以逸击劳,无不克也。” 吕布不听,说道:“不如待其来攻,蹙(cu)著泗水中。”同时吕布还加紧调集徐州的士兵来援,“我军新胜,士气正盛,出城若战败,不利军心,不若坚守待援,广陵陈登若至,曹军必退也!” 陈宫点点头,吕布说的也没什么问题,不出城战斗,反正士气尚可,守城待援便是。 可不久后收到的消息,却让吕布心乱如麻。 “报君侯,广陵陈登率军直下下邳而去!”斥候来报。 “啪!”吕布狠狠的摔碎桌上的一个器皿。 现在连傻子都看出来,陈登这是已经叛变到曹操一方去了。 陈宫建议道:“乘消息尚未传出,君侯当速回下邳,下邳不保,我军危矣!” “彭城当如何?”吕布问道。 陈宫:“唯教彭城相侯谐坚守,待吾等破陈登再来相救。” 吕布:“当今之际,唯有如此!” 第八十一章 吕布伏诛(二)(说明章节) 建安三年冬十月,吕布率军折回下邳,抽走彭城大部分兵力,彭城告破,曹操屠彭城,俘获彭城相侯谐,同时快速进兵至下邳。 吕布见曹操来势汹汹,想乘着曹操疲敝之时率领骑兵出击,“今曹操远来,士卒疲敝,可乘机袭之,吾当亲率骑兵破敌于城下。”于是亲自率领着并州骑兵出城野战。 “曹公,吕布自来,纯愿领兵击之!”虎豹骑统领曹纯见吕布率军而来,请命于曹操,愿与一战。 曹操自然应允。 第一次出现在战场的虎豹骑大放异彩,阵型骑兵的威力,第一次显露在了汉末群雄的眼前,不仅将吕布打得大败而还,还俘虏了其骁将成廉。 大军进逼至下邳城下,曹操写信欲要招降吕布,吕布恐惧不已,欲降。于白门楼上对着下面的军士说道:“卿曹无相困,我自首当明公。” 陈宫劝阻道:“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力劝吕布再战,同时建议吕布派人求救于袁术。 于是吕布派遣许汜、王楷告急于袁术,袁术道:“布不与我女,理自当败,何为复来相闻邪?” 许汜、王楷劝说道:“明上今不救布,为自败耳!布破,明上亦破也。”(袁术当时已经僭号,所以呼为明上。) 袁术最终还是被说服,于是亲自率兵为吕布作声援。 吕布担心袁术因为自己女儿没到的原因不救自己,想亲自送女儿过去,但是没有突破曹操的防线,被迫返回城下。 此战失败后的吕布彻底成了惊弓之鸟,龟缩在下邳城中不出,引兵固守,曹操攻之不下。 曹操连战,士卒疲惫不堪,欲还,郭嘉、荀攸坚定的劝谏曹操,“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曹操这才坚定了进攻的决心,采用荀攸、郭嘉等人的计策,决泗、沂水以灌城。 “曹公欲引泗水决下邳?”接到去上游决堤命令的薛议问道。 “然也,伯言当于上游筑堤,屯守于此,谨防吕布偷袭,不得有失。”荀攸说道。 “诺!” 早期薛议就是在运送粮草,此次到达下邳后,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带领本部士兵筑堤于泗水上游,准备水淹下邳。 与此同时,吕布久守下邳,也在寻找攻破曹操的机会。 陈宫道:“曹操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 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 吕布深以为然,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曹操粮道。 吕布对妻子说了计划,吕布妻子说道:“将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 吕布听得自己妻子这样说,愁闷不能自决。 吕布妻子又道:“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 吕布于是断绝了领骑兵出城作战的念头。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泗水在薛议的目光中,奔腾着向着下邳席卷而去... 下邳城顿时一片汪洋... 待得薛议带兵拆除了堤坝,修好河堤之后,返回大营,便接到了消息:吕布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 吕布率领残部登上白门楼,见突围无望,下城投降。 ... 白门楼。 薛议刚到,就见到了曹操的士兵压着吕布、陈宫等人上来。 就听得吕布说道:“缚太急,小缓之。” 曹操笑道:“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见曹操心情还不错,想要活命,请求道:“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 曹操不答,吕布转而面对刘备:“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 刘备进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曹操颔首。 吕布大怒,对着刘备说道:“大耳贼!最是叵测!” 曹操主薄王必也进言:“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 曹操道:“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曹操对陈宫说道:“公台平生自谓智有馀,今竟何如?” 陈宫到道:“是子不用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 “奈卿老母何?” “宫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不在宫也。” “奈卿妻子何?” “宫闻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存否,在明公,不在宫也。” 曹操对于自己最初的谋臣陈宫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见到陈宫心意已定,没有再说。 陈宫请就刑,遂出,不顾,操为之泣涕,并布、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操召陈宫之母,养之终其身,嫁宫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 前尚书令陈纪、纪子群在布军中,操皆礼而用之。 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 吕布势力灭亡。 ------------------小知识------------------------ 吕布传: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 英雄记:初,布骑将侯成遣客牧马十五匹,客悉驱马去,向沛城,欲归刘备。成自将骑逐之,悉得马还。诸将合礼贺成,成酿五六斛酒,猎得十余头猪,未饮食,先持半猪五斗酒自入诣布前,跪言: “间蒙将军恩,逐得所失马,诸将来相贺,自酿少酒,猎得猪,未敢饮食,先奉上微意。” 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酿酒,诸将共饮食作兄弟,共谋杀布邪?” 成大惧而去,弃所酿酒,还诸将礼。由是自疑,会太祖围下邳,成遂领众降术亦不能救。 浅谈孙策集团(一)(说明章节) 孙策集团 孙策集团的崛起,不可否认的一条就是依托于袁术,而且想比曹操之于袁绍,孙策之于袁术更加彻底。 所以先浅谈作者对袁术的一些小结。 袁术是汉末极为重要的军阀,但却受到历代史家的忽视,导致几乎所有人无法认识到袁术在僣号之前是汉末最强军阀,而谈及袁术势力时,也总是会有孙策是独立的,把孙策从袁术势力中剥离开来的误解。 189年。董卓之乱后将军袁术出逃洛阳。 作为袁家的嫡次子,袁术一开始就就是袁家为了掌控军队而选出的代表人,兄长袁基是嫡子(九卿),未来的袁家掌门人,袁绍更多则是游离在士人和大将军之间的少壮派。(袁绍时更为出色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后汉书》: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时,董卓将欲废立,以术为后将军。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190年,起兵讨董。 190年冬汇合孙坚,占据南阳,发动梁东之战,豫州刺史(袁术表)孙坚、颍川郡太守李旻率军北上,遭遇敌手为徐荣、李蒙,孙坚大败。 《后汉书·董卓传》: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郡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卓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里,倒立于地,热膏灌杀之。 徐荣后为凉州叛军(李傕)所杀,李蒙死于李傕内斗。 191年,在联盟荥阳之战失败,孟津之战失败后,袁术、孙坚发起阳人之战,胡轸、吕布内讧,董卓军大败,孙坚挺进大谷关,大败董卓,后大败吕布,收复洛阳。 《后汉书》: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 《后汉书·董卓传》: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却屯渑池,聚兵于陕,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坚乃扫除宗庙,平塞诸陵,分兵出函谷关,至新安、渑池间,以截卓后。 192年,董卓被刺杀。此前袁绍利用公孙瓒夺得冀州,以盟主身份,任命周喁为豫州刺史,攻打孙坚后方粮草重地鲁阳,此战公孙瓒之弟公孙越战死,公孙瓒-袁绍结怨,盟军形成了以袁绍-刘表为联盟对抗袁术-公孙瓒-陶谦阵营的内战之势。 《吴录》曰: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死后,袁绍表曹操为兖州刺史,进驻兖州,朝廷(王允)以袁术为援。 193年派遣朝廷(不知是王允还是李傕)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在袁术的支持下,争夺兖州。袁术方在陈留封丘大败,后方南阳被刘表出兵占领,转战扬州。 《后汉书》:四年,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匈奴於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 《英雄记》袁术与吕布书: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 势力一度渗透到徐州下邳、豫州沛国,与陶谦交恶,孙策此时返回袁术阵营。 《三国志-吕范传》: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 193年末,先是驱逐袁绍所置扬州刺史袁遗,后驱逐背叛者陈瑀(陈登叔叔)占据寿春,同时派遣孙策攻打不给军粮的陆康。扣押朝廷(李傕)的马日磾,夺得符节,大肆分封诸将。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袁绍使袁遗领扬州;袁术击破之。遗走至沛,为兵所杀。术以下邳陈瑀为扬州刺史。 《英雄记》: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瑀字公玮,下邳人。瑀既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 《后汉书-陆康传》:时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三国志-袁术传》: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 194年,朝廷置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争夺扬州。初,袁术将刘繇置于曲阿,未尝不有监控之意。孙策破陆康。 《三国志-刘繇传》: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僣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 195年春,本欲以朱儁为骠骑将军讨伐三大不臣,袁术(扣押马日磾),公孙瓒(杀害刘虞。),吕布(杀害董卓)。 结果凉州军团内斗,右将军樊稠被杀,朝廷以袁绍为右将军,正式向着袁绍集团发出善意,同时徐州牧刘备向袁绍靠拢,袁术的政治形势急转直下。于是发兵攻打徐州刘备,吕布乘机夺得徐州。(小说已写) 《后汉书-袁绍传》:兴平二年,拜绍右将军。 《献帝春秋》曰: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吕布夺徐州就不用写了吧? 195年冬,献帝东归,兵败曹阳,汉室岌岌可危,两大诸侯之首,袁绍、袁术作壁上观。袁术此时就开始有称帝之心,试探手下的口风,被一口回绝。孙策攻破刘繇,袁术即将占领整个江东。(小说已写) 196年,汝南、颍川等豫州地盘被曹操占领,曹操迎天子,袁术依然被列为叛逆。占据江东。(小说已写) 197年,称帝。 ... .. . 浅谈孙策集团(二) 东吴孙氏政权,始于孙策,更是脱胎于汉末军阀袁术(袁术的内容在上章已经基本做了一个简略的说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吴孙氏政权可以说是袁术政权的继承者。而在汉末军阀袁术的活跃时期,吴郡孙氏一族起到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纽带就是孙坚。 仅就东吴孙策集团的形成原因,概括来说,是从195年袁术派遣孙策平定江东(平刘繇而不是陆康),到197年袁术“僣号”后孙策自立,孙策在这段时期内为独自掌控袁术的军队,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把袁术的兵,变成孙策的兵,而这种改变方式,或许就是未来东吴集团的形成原因。 一、袁术势力中的孙氏宗亲集团。 首先要说明的是袁术势力内的孙氏集团力量,很多小伙伴看三国,都只会觉得孙策平定江东,虎步天下是孙策一个人做的事情,其实呢,也离不开孙氏家族的帮助。 孙坚早年参与讨伐黄巾,189年董卓乱政后,已是长沙太守的孙坚,成为袁术部将,并被表为豫州刺史。而孙坚长兄孙羌子孙贲;孙坚从弟孙孺子孙香;妻弟吴景;外甥徐琨;季弟孙静,则在此期间追随孙坚作战。也就是说在袁术麾下,存在一个以孙坚为核心的孙氏宗亲集团。 《三国志-吴主徐夫人传》:琨少仕州郡,汉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 《三国志-孙贲传》:坚于长沙举义兵,贲去吏从征伐。坚薨,贲摄帅余众,扶送灵柩。(可以看出孙贲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吴历》:香字文阳。父孺,字仲孺,坚再从弟也,仕郡主薄功曹。香从坚征伐有功,拜郎中。后为袁术驱驰,加征南将军,死于寿春。 《三国志-孙静传》: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吴)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 当孙坚战死襄阳后,不但孙坚部曲落在袁术手上,孙贲、孙香、吴景等人也继续为袁术效力,而袁术也照旧重用孙氏族人。当时属袁绍的周昕占据丹阳,袁术派吴景击走周昕,并以吴景为丹阳太守,同时袁术还以孙贲为豫州刺史,孙香为汝南太守,换言之,此时的袁术核心区域,半数由孙氏亲缘所担任。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 孙策也约在193年,投奔舅舅吴景,并追随吴景讨伐丹阳豪强祖郎等人,但战况时而反复,孙策一度在泾县被祖郎所重创。为了彻底占据丹阳,袁术转孙贲为丹阳都尉,行征虏将军,讨伐当地的山越。 《吴历》:策遂诣丹阳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于是复往见术,术以坚余兵千余人还策。 《三国志-孙贲传》: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阳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 不料约194年,当时避乱下邳淮浦的刘繇,突然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刘繇畏惧袁术而待在江北。袁术想把刘繇收为己用,让“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来操控,没想到刘繇屯兵曲阿后,就与袁术对立,派樊能、张英屯江边,并驱赶吴景、孙贲,两人只能被迫往西渡江,撤至九江郡的历阳。 《三国志-孙贲传》:为扬州刺史刘繇所迫逐,因将士众还住历阳。 刘繇与袁术对立,导致丹阳得而复失,于是袁术只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并以周尚为丹阳太守,保障后勤,继续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率领孙贲等人进攻刘繇。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术以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于横江,又击笮融、薛礼于秣陵。 194年,孙策从历阳回寿春“从袁术”,正式为袁术效力,并得到原孙坚部曲千余人,就此获得包括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在内的班底。同年,袁术派孙策讨伐庐江太守陆康,陆康“受敌二年”后,在195年被孙策攻陷。 《后汉书-陆康传》: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三国志-孙策传》: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 孙策曾先后向袁术求要九江太守、庐江太守,或许出于孙策为九江或庐江后,袁氏就几成孙家班,袁术并未答应孙策的要求,而是以陈纪为九江太守,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但对才20岁的孙策来说,机遇总是有的。 二、孙策的机遇,帮助吴景讨伐刘繇 195年,同样从徐州而来的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渡江,屯兵吴郡秣陵县,奉刘繇为盟主,导致吴景、孙贲等人连年不克。吴景等人的受阻,倒是给了孙策机会,孙策就此孙策向袁术申请“乞助景等平定江东”。 《江表传》: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 袁术于是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传),让其渡江帮助吴景等人。有趣的是,孙策从寿春赶往历阳,而其母亲却从历阳往北迁徙至阜陵,换句话说,孙策有可能把母亲抵押给袁术当人质。 《三国志-孙策传》: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孙策率其父孙坚部曲千余人从寿春出发,抵达江北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便渡江赶往战场,袁术讨伐军队很快就击破刘繇、薛礼、笮融等人,夺取了丹阳北部、吴郡西垂,而刘繇等人辗转逃亡豫章。然而史料记载到这里出现了转折,是孙策让“景、贲到寿春报术”,而不是孙策回寿春。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从讨刘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贲到寿春报术。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景为广陵太守。 实际情况嘛,应该是袁术调遣吴景、孙贲等人回去帮忙打徐州的刘备了。传主出于美化作用,强调了孙策的地位,此时能指挥吴景和孙贲,仔细想来,可能性不大。 浅谈孙策集团-(三) 吴景、孙贲离开军队,就让孙策成为这支袁术军队实际上的统帅,从袁术的后续任命和孙策的上表来看,孙策代替吴景是极有可能出自袁术的授命: 《吴录》: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於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虽辄捐废,犹用悚悸。 195年12月20日,孙策占据曲阿,而袁术以孙策为行殄寇将军的呈表,在这个时候才送到孙策手上,到这里才算看明白,原来是孙策的官职变动: 孙策渡江前为折冲校尉??孙策击败刘繇后为行殄寇将军。 孙策因为击败刘繇而升官了,吴景、孙贲离开讨伐军队后,孙策就以行殄寇将军的身份指挥这支袁术军队。然后袁术很快让吴景转任广陵太守,与刘备争夺徐州,又以从弟袁胤代替周尚,成为丹阳太守。 前任丹阳太守周尚“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因此丹阳郡是负责孙策的后勤,而袁术以袁胤为丹阳太守,说明当时袁术仍在掌控孙策的后勤,不过吴景、孙贲回寿春后,孙策就“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把母亲接到曲阿。 《三国志-孙策传》: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 按照袁术的命令,孙策还要夺取老家吴郡,以及会稽郡。不过历史走到这里,出现了东吴政权创建的最重要一步,身为袁术将领的孙策麾下,即将出现“授兵”的军改事件。 三,孙策通过授兵的方式,来改编和掌控袁术军队 孙策是袁术部下,先是袁术“遣其将孙策攻康”,而孙策平定江东,也是以袁术将领的身份,当时的普遍认知就是“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无论是先期的吴景、孙贲,还是后来的孙策,都隶属于袁术,所以孙策的“授兵”行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三国志-许靖传》:迫於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孙策率千余人从寿春出发到历阳,沿途都属于九江郡,所以在历阳已发展成五六千人,估计大多数是九江人。九江人蒋钦和周泰,应该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投奔孙策。而孙策的“授兵”在史料中出现的最早时间,似乎是蒋钦在“及策东渡”被“授兵”。 《三国志-蒋钦传》:钦随从给事。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 其实从别部司马能看出来,蒋钦是有自己部曲的,类似作者所写的薛议,一开始因为有自己部曲,也是拜别部司马。但是这个授兵就很有意思了。 之后孙策追随吴景、孙贲击败刘繇,吴景、孙贲就返回寿春,而孙策却成为这支军队实际上的统帅,获得了独自改编这支袁术军队的机会。同时,孙策还可以独自收编刘繇、笮融等人的部曲,以“发恩布令”的免税奖励,从刘繇、笮融等人的部曲中招募军队,很快就得“见兵二万馀人,马千馀匹”。 军队的扩大,孙策就很快开始第二次“授兵”,这次是程普、吕范两人得到“增兵”,都是兵2000骑50。而从两次“授兵”对象的人员关系来看,蒋钦是孙策的别部司马,程普出自其父孙坚部曲,吕范则在寿春就“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所以这3人都是孙策所亲信之人。 《三国志-吕范传》: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刘繇馀众,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 《三国志-程普传》:转下秣陵、湖熟、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196年,孙策继续向会稽进军,讨伐太守王朗,并以吴郡都尉朱治,来讨伐家乡吴郡东段的吴郡太守许贡。当孙策经过吴郡时,会稽东部都尉-钱塘人全柔就率先归附孙策,而之后一段时间里,孙坚、孙策父子的属吏韩当、周泰、董袭等人也相继获得“授兵”。孙策依靠自己亲信之人,把原本属于袁术的军队,化整为零进行消化,进而彻底掌控。 伴随着孙策在江东的拓展,196年末的袁术势力也达到鼎盛期,而袁术本人居然欲图“僣号”,可惜逐渐完成军队改编,开始做大的孙策,在得到袁术的野心消息之时,也策划脱离袁术,暗中写信策反吴景、孙贲等人。 《三国志-孙策传》: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三国志-孙贲传》:值术僭号,署置百官,除贲九江太守。贲不就,弃妻孥还江南。 197年初,袁术“僣号”,孙策当即与袁术断绝关系,派徐琨击走丹阳太守袁胤,“绝江津”而自立,并以徐琨为丹阳太守,而全柔为丹阳都尉。孙贲没有接受袁术的九江太守,而是“弃妻孥还江南”;而吴景放弃广陵,担任孙策的丹阳太守,只有孙香借口路远,而继续留在袁术处,担任征南将军,死在寿春。 《江表传》:初,袁术遣从弟胤为丹杨,策令琨讨而代之。 《吴书》:香从坚征伐有功,拜郎中。后为袁术驱驰,加征南将军,死於寿春。 孙香没有来,未免美中不足,但孙策好歹是自立了,不过此时的孙策,仅是在扬州“平三郡”:吴郡、会稽、丹阳北部,孙策开始“更置长吏”,孙策自领会稽太守,以故孙坚司马朱治为吴郡太守,以舅舅吴景取代徐琨为丹阳太守。 197年夏,朝廷派王誧册封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同时“表景为扬武将军,领郡如故”,算是承认孙策领会稽太守,以及吴景领丹阳太守,可是朝廷却让孙策与“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说明孙策的三个郡,朝廷只认其二,陈瑀才是正牌吴郡太守,而朱治领吴郡太守,只在孙策内部被承认。 而孙策认为“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所以想得到将军号,就派人劝说王誧,王誧只能承制假孙策为明汉将军,可是这还不够,“以骑都尉领郡为轻”的状况,还是让孙策遭遇其领导孙氏亲缘的法理困境。 《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曰......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乃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 浅谈孙策集团—(四) 四,三互法籍贯回避,导致孙策无法自领扬州刺史 孙策虽主导孙氏从袁术自立,但这个孙氏集团的构建,却存在特殊性和尴尬性。 早年,孙氏是以孙坚为核心,孙贲、孙香等人都为孙坚效力,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然后孙坚领导孙氏军事集团,为袁术效力。但孙坚死后,孙策未满20岁,导致以孙坚为核心的孙氏团队系统被打破,袁术同样任命孙贲为豫州刺史,还以孙香为汝南太守,这两人取代了孙坚当初的位置。 孙策脱离袁术时,孙策除了袁术给予的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外,只有自领的会稽太守,而吴景是广陵太守,孙贲是九江太守(袁术给的,不过孙贲没有接受),孙香是汝南太守,这导致孙策对孙贲、孙香、吴景等人无法构成上下级关系。 所以由孙策主导孙氏脱离袁术,只是当初是孙坚领导孙氏,而袁术重要将领吴景,又是孙坚妻舅,以这种同宗亲缘关系,来确定了孙策的主导地位。 所以正如孙策自己认为的“以骑都尉领郡为轻”那样,孙策与孙贲、吴景等人只是平级关系,更像是孙氏宗亲联盟的盟主,但这几乎仅靠同宗亲缘来维持的联盟关系,也并非十分牢靠。汝南太守孙香就没有跟随孙策,而是继续为袁术效力。当初孙策表兄弟-徐琨,击走丹阳太守袁胤后,孙策却对徐琨“嫌其太重”,而由吴景代替徐琨为丹阳太守。 《江表传》:会景还,以景前在丹杨,宽仁得众,吏民所思,而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众,乃复用景,召琨还吴。 而孙策脱离袁术后,又不得不面临一件尴尬的事情,孙策是扬州吴郡人,而根据东汉三互法的籍贯回避制度,孙策是无法担任扬州刺史,毕竟当初豫州汝南人袁术让孙坚、孙贲担任豫州刺史,而自己一度“自领”扬州刺史,也是出于遵守东汉三互法。 《后汉书蔡邕传》: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 197年下半年,孙策准备与朝廷认可的吴郡太守陈瑀“戮力一心”之时,陈瑀居然被策反。陈瑀本人屯兵徐州广陵郡海西县,他派人渡过长江,煽动丹阳等地的大量豪强贼寇祖郎、焦已、严白虎等人,企图里应外合,可惜被孙策发觉,派吕范等人跨海进攻海西县,大破陈瑀,陈瑀只能投奔袁绍,不但算除去这个外患,也赶走了朝廷认可的吴郡太守。 《江表传》: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然后孙策扫荡被煽动的丹阳南部的豪强祖郎、严白虎等人,还讨伐“太史慈於勇里。七县平定”,最终祖郎和太史慈都被降服,并让“郎与太史慈俱在前导军,人以为荣”,孙策就此征辟太史慈为属吏门下督,视为亲信,也给予“授兵”。 《三国志-太史慈传》: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198年,孙策加倍向朝廷进贡后,获得朝廷任命的讨逆将军、吴候之职,从后来孙权的讨虏将军之职,就有“幕府”的记载来看,孙策的讨逆将军也可能开府,这样或许能缓解职位的尴尬,可惜缺乏史料证明。不过荆州突发的局面,似乎让孙策迎来一个转机。 《江表传》:建安三年,策又遣使贡方物,倍於元年所献。其年,制书转拜讨逆将军,改封吴侯。 198年,荆州的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3郡,一起叛变刘表,刘表连年不克。朝廷下诏,让孙策联合曹操、董承、刘璋等人,一起讨伐袁术、刘表,而199年6月袁术病死,导致讨伐火力全部集中在刘表头上。 《江表传》: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 如此大好局面,让孙策开始计划“欲取荆州”(周瑜传),这或许是因为孙策想得到荆州刺史之职,来弥补由三互法造成的扬州人不能担任扬州刺史的缺憾... 好了,孙策集团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时间线也和小说的时间线差不多对齐了。 附-陈傅良先生《历代兵制》:东吴军队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组成,以山越为兵,仅见于记载的已不下十余万。西晋灭东吴时,接收其军队二十三万。东吴军队有许多不同名号。 《历代兵制》:“兵有解烦、敢死两部,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调度亦最无法。”这里列举的也很不完全。 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东吴军队有下列名号:羽林,是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 升城、绕帐、外部、营下、帐下,大约都是屯驻在京城以外的队伍,分属前、后、左、右四军。还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健儿、勇敢、虎射吏等名号的地方兵。从义士、健儿等名号推测,这些地方队伍可能大多为东吴豪族将帅厚养的子弟兵。《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可见这些队伍与其世袭将领的关系非常特殊。 附-川胜义雄先生《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中提到,东吴多山越,孙氏由于不能名正言顺的分封手下“爵位”。所以采取了“奉邑制”:即武人将领领取赋税用以养兵,一是考虑到地区多山越需要军队镇压,二是提高武人待遇,笼络人心,三是采用奉邑可以在前期削减同时代宗室亲族太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利于孙坚一支的统治。 ... .. . 附录以上种种,都会在小说的后文中,慢慢体现,敬请期待。 第八十二章 南下抑或北上?(一) 徐州。 下邳。 城破后的下邳,一片荒凉。 薛议带领亲卫同李敢一起走在下邳城中泥泞的大街上,水淹下邳固然是最快捷的方案,在吕布坚守的几个月中,双方互有损伤,而一场如同天灾的大水,直接就崩溃了吕布的军心。 同样的也伤害了下邳城中的百姓,薛议注意到现在曹军正看守着俘虏的吕布军士兵们,让他们做着重建着下邳的工作,薛议同样注意到,下邳的百姓却对恢复家园的曹军并无好感,眼神中甚至在恐惧中带着一丝隐晦的仇恨。 曹操对徐州的百姓做得太过,薛议加快了前往下邳首府的脚步,毕竟,他可不想让城中的百姓知晓大水是他指挥部队放的,他发现,几年的战争使他变得越来越铁石心肠了,或许他也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他,已经无法公正的去看待兖州、徐州的百姓了,起码,现在而言,他会更加照顾兖州的百姓,他已经变得越来的越像一个人了... 战争,血与泪,可真会改变一个人啊。 ... 下邳郡守府。 临近曹操所在,薛议放慢了脚步,在许褚友好的目视中,就进了大厅,曹操等人都在,见薛议进来,略微颔首,薛议回礼,走到自己的位置正坐下。 曹操正在询问主薄王必一些下邳的内政情况,包括人口,军备,俘虏详情,粮草情况,下邳百姓最近的动态,曹军是否有欺凌情况等等等等... 薛议也在认真的听着。 吕布治下的下邳,可真叫一个“穷”。本是边军出身的吕布自然得不到徐州世家大族的好感,而内政这种东西,他一个将军可玩不转,陈宫当时独木难支而且还被边缘化,除了心怀叵测的下邳陈氏,基本没有几个支持的。 粮草的问题,士兵兵员的问题,都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临界点了,如果曹操不来攻打,吕布治下的下邳城,也难以有所作为。 曹操询问完内脏方面的工作后,转头问着荀攸: “听闻。司徒袁滂子袁涣在徐州。 吕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袁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 布惭而止。 可有此事?” 荀攸摸着胡子道“然也,涣今在侧,曹公可使人唤之。” 曹操笑道:“人才不可或缺也,可使见之。” 下属很快就叫来了袁涣。 “闻君美名,特来相见。”曹操首先开口,夸赞袁涣。 袁涣却只是微微拱手,曹操当即面色不愉。 袁涣也没在乎曹操的态度,开口道:“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民之欲安,甚于倒悬,然而暴乱未息者,何也? 意者政失其道欤!涣闻明君善于救世,故世乱则齐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 曹操肃然起敬,点了点头,“然也!当以为是!” 袁涣随即告退。 曹操嘉其才,拜为沛南部都尉。 继续讨论徐州的问题,曹操问道:“徐州百姓是我等为仇寇,为之奈何?” 话题一处,场上一片寂静。 于禁、乐进、薛议的武将系自然都是低着头,而文臣系的官员也是默不作声。 “咳。”曹操自知失言,挥了挥手,问道:“青徐二州,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何人可以相托?” 换个问法,属下们自然好回答一些。 当即有人建议:“臧宣高素有威望,可当此重任!” 薛议看了过去,是下邳本地人陈登的推荐。 “臧霸么,倒是可以,作为地头蛇,他的能力自然也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曹老板怎么看了。”薛议坐在下方想到。 脑中也是浮现出臧霸的资料,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父亲名叫臧戒,在县里担任狱掾,执法严肃,不肯依从太守处死太守想杀的人,太守大怒,下令拘捕臧戒送往府中,押送的士兵有一百多人。 臧霸那时十八岁,带着几十名门客直接到费县西部山上拦截,夺下臧戒,押送的士兵没有敢动的,于是他同父亲一起逃亡到东海郡,从此以勇壮闻名于世。 后来黄巾起义,臧霸跟随陶谦打败黄巾军,臧霸担任了骑都尉,收兵到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积兵众,由臧霸任元帅,屯驻在开阳。 曹老板讨伐吕布的时候,臧霸领兵援助吕布,后来吕布被擒,臧霸便隐藏起来。曹老板募人寻找,最终找到了臧霸,但没有处置他,反而让他召集吴敦、尹礼、孙观、孙观的哥哥孙康等人,现如今这些人都在下邳。 “臧霸。”曹操喃喃自语,于薛议在下方单纯的考虑能力不同,曹操更多的考虑政治上的因素,任命陈登提议的臧霸,不仅可以示好陈氏,同时也能稳定徐州一带的人心,毕竟臧霸这个人算是徐州的老人了。 “那就臧宣告吧。”曹操心中作下了决定。 ------------------------小知识-------------------------- 《袁氏世纪》曰: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 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资粮而已。 众人闻之,大惭。 涣谓所亲曰:“脱我以行陈,令军发足以为行粮而已,不以此为我有。由是厉名也,大悔恨之。” 太祖益以此重焉。 袁涣的进言:兵,属于凶器,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以道德、仁义来进攻、征伐,加上安抚民众,为他们除害,只有这样,才可以与他们同生共死。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已有十几年了,民众渴望安定,比被倒悬在树上而渴望解脱还厉害,然而暴乱远未止息的原因是什么?想来大概是政治没走上正道吧! 袁涣听说明智的君王善于拯救人世,所以世道纷乱就用仁义来统一,世道虚伪就用质朴来克制;世道不同,事势变易,治国的策略就应有所不同,这一点不可以不明了。 对于制度的增减,这是今天与古代所不必相同的。要是能够兼爱天下人,拨乱反正,即使以武力平定动乱并以道德相济助,确实是百代君王不可改变的原则。 曹公您明哲超出世人,古代那些所用来获得民心的措施,您已经尽力而为了,今天那些所以会失掉民心的事情,您已经戒除了,海内依仗您得以免除了危亡的灾祸,但民众还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希望您用这些道理来教诲他们,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 第八十三章 南下抑或北上?(二) 前情补充: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 ... “刘备当如何?”曹操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可笼络之,分化其下,困于中枢,当无忧也。”郭嘉建议。 曹操点点头,说道:“我欲以张飞、关羽二人为将,可乎?” 荀攸:“关张万人敌也,当可笼络,以示曹公爱才之心。” 王必:“关羽恐有隙。” 曹操闻言略显尴尬。 (明帝纪注引献帝传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於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铚长。) (关羽传注引蜀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顿了顿,曹操跳过了这个话题,“糜竺、糜芳可为我谋?” “可以一试。”王必说道。 曹操:“善,我欲以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可乎?” “可,示之以诚,当可收天下之心。”王必肯定这个提议。 薛议注意到,曹操大笑了起来:“然也!吾爱才之心,天下皆知!” ... 扬州。 九江。 袁术的日子越发艰难,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而袁术连连大战,大将战死,军心涣散,士卒毫无斗志可言。 舒仲应(舒绍)为袁术所任命的沛相,袁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其提供军粮,结果舒仲应都将这些兵粮散给了饥民。 袁术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将舒绍抓了起来,将要处斩,以示军法。 舒绍行刑前对袁术说道:“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 袁术沉默良久,下马将他扶了起来:“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 最终还是没有处理舒绍。 但是大军没粮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袁术的军队,袁术很快就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局面,军队分崩离析了。 其将军雷薄、陈兰由于缺粮的关系,带领自己的人马脱离了袁术,于灊(音浅)山落草为寇去了。(灊县之山也。灊,今寿州霍山县也。) ... 居巢。 “公瑾,袁术终无所成矣。”周瑜的身边,鲁肃开口说道。 “然也。昔年袁术称帝,欲以我为将,我求为居巢长,是以观其成败,再做打算,今其亡矣!” “公瑾欲何所为?”鲁肃问道。 “江东孙伯符与我有旧,欲往投之,子敬意下如何?”周瑜说道。 “孙将军天下英杰,肃问其名久矣!” “善!事不宜迟,我等即刻出发!” ... 江东。 孙策正在翘首以待,因为周瑜的书信早就到达了他的手里,根据约定的日子以及斥候的报告,周瑜应该马上就要到了。 周瑜的身份,家世,是孙策万万不及的,虽然现在孙策固有一方领地,但是在外人看来,周瑜这颗明珠还是属于暗投。 如果说荀彧代表着第一位加入曹操的世家子弟,标志着曹操受到世家的亲睐,那么周瑜也有着同样的政治效果,代表着江北的世家大族对于孙策的认可,这一政治信号,绝非一般。 “将军,”小兵指着缓缓而来的船队,“周家的船,到了!” 孙策望去,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人,正独立船头,向着这边挥手,“伯符!别来无恙!” ... 徐州。 下邳。 “余下诸县可传檄而定,不足为虑。”王必建议道。 曹操点点头:“可。” “青州之事当如何?”曹操又问道。 “青州?”王必一时拿不到注意,“可问令君。”还是让荀彧头疼去吧。 “可。”曹操当即写信询问荀彧有没有中意的人选,可为青州刺史,得到了回答,李氏领头人,李整(李典的兄长)。 “报!”就在曹操等待荀彧消息的同时,细作来报,“淮南袁术内乱,部下分崩离析,士卒离心,军队已然涣散。” “天赐良机!”马上就有人说道。 “袁公路崩离在即,曹公当可乘机除一大患!” “袁公路逆天而为,当有此报!” 群下祝贺着,曹操也是非常的开心,袁术自197年称帝以来,一直都是朝廷的头号逆贼,如今得此下场,也算是了解了朝廷一个心腹大患。 就在曹操准备下令兵伐袁术之时,又有下属带来了消息,这次的消息来自于河内。 大司马张杨,吕布所亲善的并州派系人物,占据河内。 听闻吕布被曹操围攻,当即清点部将,准备发兵营救吕布,出兵野王东市,为吕布壮声势。 但是张杨还未到达战场,就被其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旋即又被手下眭固所杀,领其众而屯于射犬,河内一片混乱。杨丑本意是向着曹操的,眭固则准备投靠袁绍。 那么,如今摆在曹操面前的问题来了,到底是南下平定如今已经分崩离析的袁术,还是北上,去占据河内之地? 曹操犹豫不觉,久久都不能下达决心。 郭嘉见此,私下里询问曹操的心意。 “曹公所忧者何?”郭嘉开门见山的问道。 曹操面对自己的心腹谋士,还是敞开了心扉:“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 北上,即意味着真正准备和正处在与公孙瓒作战的袁绍撕破脸了... ------------------小知识---------------------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第八十四章 逐机! 郭嘉沉默了一会,袁绍的强大与能力,天下皆知,曹操本身也是从袁绍的势力中独立出去的,与这样的人物为敌,确实不能小觑。 斟酌着开口道:“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吕布每战辄破,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公乘胜攻之,此公之明也!” 曹操摇了摇头,道:“本初不比吕布,冀州谋士如云,田丰、沮授为之谋,颜良文丑振其臂,其子谭、尚、一世之杰也!” 郭嘉见曹操没什么斗志,这哪里行,打气道:“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虽然知道郭嘉是在奉承自己,可是曹操还是很高兴:“如卿所言,吾何德以堪之也!” 郭嘉乘热打铁,建议道:“今袁绍在北,公孙困守,相持必将经年,杨丑据河内,心怀汉室,此天赐曹公之机也,袁本初心怀贰心,天下皆知,曹公以河内之地,突袭邺城,破袁氏之基,绍孤军在外,势不能久,败亡之机,近在眼前也!” 曹操狠狠的点头:“善!奉孝之言深的吾心!” 当即就准备找王必商讨回军事宜,却被郭嘉拦下:“曹公且慢,伐吕之时,士卒多怨,曹公有言,破吕可使回乡,今吕布已破,士卒归乡之心迫切,曹公若再兴兵,恐军心不稳,不若令士卒暂且返乡,来年再作打算!” 曹操很是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郭嘉道:“公孙未易破也!” 曹操这才答应:“善!” ... 荆州。 刘表的大军很快就击败了张羡的军队,但是张羡的威望犹存,长沙士民皆愿效力而死,刘表也短时间拿他没什么办法。 只能采取围城的办法,困住长沙,等待城中粮尽或者崩溃。 ... 许都。 皇宫。 天子端居高位,侍中鲍衡奏:“按《王制》,立大学、小学,自王太子以下,皆教以诗书,而升之司马,谓之贤者,任之以官,故能致刑措之盛,立太平之化也。 今学博士并设表章,而无所教授,兵戎未戢,人并在公,而学者少。可听公卿一千石、六百石子弟在家及将校子弟见为郎舍人,皆可听诣博士受业。其高才秀达,学通一艺,太常为作品式。”(希望天子能出面,恢复战乱时期的教育问题。) 天子从之。 ... 兖州。 山阳郡。 东缗县。 曹操下令部分士卒返乡,自己则率领人马前往兖州,准备集结军队,同时,为了防备袁绍反应过来,而导致的大战,下令让董昭接替夏侯惇的河南尹,调集夏侯惇、曹仁来和大军汇合。 山阳是产粮大郡,大军在这里集合也是为了更好的补充粮草。 而就在曹操赶往兖州昌邑的过程中,收到了许都来的书信。 天子意欲恢复世家子的教育。 曹操骑在马上,薛议在侧,只听得王必说道:“天子之意,利天下也,然世家子若为郎舍人,免其赋税,粮草必为所困,当今之时,此法恐难以为之。” (读书人是要免赋役的,王必的意思是我虽然看好天子的计划,但是太多的读书人,会导致赋役存在问题,最终会变成粮草的问题,具体是否实行,还看曹操的意思。) 曹操转头望了一眼,没看到郭嘉,(郭嘉在军队后面)见薛议在侧,问道:“伯言意下如何?” 薛议想了一下,说道:“今天下未定也,若因少赋役而缺粮草,于大军无利,智者不为也!” 曹操闻言点点头,开口道:“当今之际,天下未定,可少缓之。”认同了王必和薛议的意见,暂缓这个事情。 王必收到指令,当即下马,回到马车上,写信回复去了。 东缗原是山阳郡的一个小县,兴平元年(194),曹操率军与吕布争夺徐州之时,吕布就屯兵于此,双方曾经在山阳郡多次展开战斗,后来吕布兵败之时,也和曹操在东缗进行过交战,如今三年已然过去,而东缗再也无复以前的繁荣,现在的东缗,一片萧条,大军过境,田埂之间也很少看到劳作的农民。 多的,反而是田埂旁一座座新起的小坟... 曹操骑着马匹行在队伍中间,望着田地一片荒芜的景象,潸然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薛议闻言却是一震,“刻玺于北方。”这明显是在说袁绍,难道说,这个时候,曹老板就准备和袁绍开战了吗? (薛议不知郭嘉之议。) 图片在书友圈作家说,终于放出来了。 灵魂契约,契合灵魂,只要自己不解除,哪怕对方手段通天,都无法化解。 就好像不死帝君小黄鸡,之前只是神王,他是帝君,同样没办法解决这种约定。 为了防止这家伙变卦,出现反噬的现象,名师大陆就曾专门定下,即便对方可以脱离天道之册,也无法挣脱灵魂间的约定啊! “灵魂契约,的确无法从识海中分裂出去,但我融合了连天道都可以化解的特殊气体,将这种契约化解掉,并不难……只要有足够力量,轰击契约所在之处,就能做到!” 狠人道。 灵魂契约,是建立在天道基础上的,特殊力量连神界天道都能化解,化解个灵魂契约,只要处理得当,又有何难? “原来如此……”张悬目光一闪。 “和你说这么多,也算感谢将我带到神界了!” 解释完,狠人不再多说,身上的气息愈发的亘古悠远,身后的黑洞变得更加巨大,显然说话的功夫,又吞噬了不知多少力量,做了滋补。 “张悬,黑洞吞的越多,他的实力越强……” 洛若曦也发现了不对劲,急忙传音过来。 “准备动手吧!”心中疑惑尽消,张悬深吸一口气,手中长剑,陡然扬起:“既然如此,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吧!” 轰隆! 最强大的剑意,再次施展而出。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死皆不在乎,又有何事可以阻拦? 这一招剑法,虽然是没达到帝君领悟的,却蕴含了心中的一切执念,将体内的天若有情功法,发挥到了极限。 呼! 一剑将狠人的攻击,斩成两半。 同一时刻,洛若曦也出手了,玉手翻滚,剑芒如雪。 她的剑法和剑神天的那位青年有些相似,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道自然的潇洒。 “你们的招数是很厉害,但对比我,还是差了些……” 轻轻一笑,狠人再次向下抓来。 一瞬间,遮天蔽日,手掌将天地都笼罩了,空间碎裂,日月星辰都仿佛要被硬生生打下来。 噗!噗! 张悬和洛若曦同时倒飞而出,人在空中鲜血狂喷。 以二人的实力,竟然抵挡不住! 这家伙到底达到了何种境界? “放肆!”分身大步踏来,每走一步,就有莲花绽放,虚空中带着流水的声音。 远远看去,逼格十足。 炼化九天混沌金莲,他的修为比起张悬,丝毫不弱。 一拳扬起,力量冲上九天。 和狠人对碰,同样倒飞而出,挡不住一招。 张悬捂住额头。 成就帝君了,分身依旧不改装逼的本性…… 这么绚丽的装逼,还不如将力量集中起来,威力更大! “一起出手,不然,他们死了,我们都会死……” 小黄鸡一声大喝,赤红的的火焰燃烧,天空都像被点燃。 剩下六大帝君,也各自施展手段。 七位帝君联合,毁天灭地,一方天地在面前都抵挡不住,但对方是吸收了特殊力量的狠人,攻击来到跟前,黑洞陡然变大,眨眼功夫就将力量吞噬干净,紧着着反击而出。 嘭嘭嘭嘭! 七位帝君和张悬等人一样,倒飞而出。 十大帝君,联合在一起,竟然都没挡住对方一招! 这家伙,怎么会这么强大? “你们可以死了……” 一招击溃众人,狠人向前一步,手腕一翻,再次拍了下来。 “鼠辈敢尔!” 伴随一声大喝,之前剑神天的那位老者,突兀出现,挡在面前,手中长剑化作银河。 “帝君?他也是帝君实力?” 张悬瞳孔一缩。 这位老者当初跟在青年身后,本以为只是个随从,最多封号神王,施展出力量才发现,竟然也是一位帝君强者! 如果他是帝君,那位青年,是什么? “他本身就是剑神天的帝君……”挣扎站着身来,洛若曦咬牙道。 “那……传我剑法的青年呢?”张悬再也忍不住。 “他是……”洛若曦刚想回答,空间一阵扭曲,随即看到剑神天的这位帝君,同样倒飞了出去,落在不远处,砸出一个大坑。 张悬现在的实力,和对剑道的领悟,远超过他,都抗衡不住,他即便修为不弱,剑术高明,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帝君,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今天我就灭了九天,灭了这神界,将一切规则踏平!” 将剑神天的帝君击败,狠人疯狂大笑,四周的空间不停坍塌,衬托的他如妖如魔。 “怎么办?”张悬拳头捏紧。 刚才他和分身,都施展出最强战斗力了,甚至眼前的洛若曦,也将最强招数使用了出来,都没挡住对方的一招…… 难道神界,真的没人能够挡住眼前这位? 任由他将世界毁灭? “唯一的办法……是将你的天道有缺,回归天道本身,让天道将他镇压……”洛若曦秀拳捏紧,眼眶泛红。 “回归天道本身?”张悬知道她的意思。 脑海中的图书馆,本身是天道的一部分,一旦回归,天道就等于彻底完整了,或许就可以修复漏洞,自我将狠人排斥出去。 就好像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完整,病毒来了,轻易驱赶;坏了,抵抗不住病毒入侵,再强壮的人,也会因此死亡。 只是…… “他太强大了,即便天道恢复完整,也无法镇压吧!”张悬摇头。 病毒,免疫系统是可以斩杀,但……猛虎呢? 再强的免疫系统,又有什么办法? 眼前这位,只是普通神王,哪怕封号,天道都可以轻易杀死,可比帝君都要强大……已然不是天道可以抗衡的了。 “这……”洛若曦停顿了一下,洁白的玉面上露出失落之色:“是啊……没办法镇压,但是,天道完整,他就能醒过来,斩杀这位,并不难!” “他?”张悬皱眉。 “我带你去见他,就在自在天……”深吸一口气,洛若曦一咬牙,转身就向前飞去。 “想逃?”狠人冷哼,向下一按。 嘭! 洛若曦从空中坠落。 “你……”张悬剑法再次施展出来,剑意辉煌而出。 叮叮叮! 再次被狠人挡住。 “你们快走,我来挡住他……” 知道他们再想拯救神界的方法,而不是逃走,分身和不死帝尊,一声大喝挡在前面,洛七七也摇身一变,回归静空珠本体。 四周的空间凝固起来。 “走!” 见众人奋不顾身挡在后面,无畏惧死亡,张悬眼眶一红,不过,也知道现在不是多说的时候,一拉洛若曦,身体一晃,划破空间,下一刻已经出现在了自在天的范围。 自在天现在已经没了之前的自在,神界崩塌,四处一片混乱。 “你说的他,在哪里?” 没空去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张悬看向怀中的女孩。 如果她说的那人,真能拯救神界,自己牺牲又何妨! “他是我的父亲,你吊坠中的血液,就是他的,不死帝君,曾是他的兽宠……”洛若曦调息了一下,解释道。 “父亲?” 张悬恍然大悟。 难怪一直觉得吊坠中的血液和洛若曦相似,却又不同,原来是她父亲的。 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何不死帝君留下的那道意念,看到吊坠后,立刻认自己为主。 “你父亲也是帝君?或者拥有超越帝君的实力?” 忍不住道。 图书馆混乱,是吊坠中的血液,让自己恢复清醒,难不成,不仅她是帝君,父亲也是,甚至更加强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又为何会昏迷? 又需要天道有缺,才能让其清醒? “他不是帝君,而是……天道!” 洛若曦秀拳捏紧。 “天道?你父亲……是天道?”张悬一震,不敢相信。 “是!五十年前,父亲抵挡不住那只大手,陷入昏迷,天道崩散成三部分,天道有序和天道有缺,进入空间乱流,我代为掌控天道自然,维持神界的平衡。想要让他恢复,只有将散开的部分收集……所以,我才如此决绝,不能失败!才专门进入名师大陆,研究春秋大典,想办法战胜孔师!和孔师战斗的时候,拜托他的事,也是这个。” 洛若曦道。 张悬恍然。 名师大陆刚认识不久,眼前的女孩,就和自己讲述过她的故事,要救一位至亲,自己当时还不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 竟然是她父亲,而且还是神界天道! 天道真的能够化成人形,并且生儿育女吗? “代为掌控天道自然……你体内,没有天道碎片?”突然,意识到她语言中的不对劲,张悬看过来。 代为掌控,和自己这种融合在体内,是两种概念。 “我只是掌控,并不是天道的一部分……”洛若曦道。 张悬松了口气。 这样说起来,只需要自己将天道有缺剥离出来就行了,并不需要她也死亡。 尽管这种命运,不愿意接受,却也不愿意眼前的女孩,受到伤害。 “我将体内的天道有缺剥离出来,你父亲就能活过来,甚至将狠人击杀是吧?”张悬看来。 “这……我也不确定……” 抬头看了看已经崩塌的神界,洛若曦迟疑。 神界是父亲的根基,现在根基都这样了,就算清醒,真的能够将那个强大的狠人击败吗? 真不好说! “看来你也不能肯定,既然如此,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张悬咬了咬牙:“你、我、分身,联合九天九帝,如果在配合上孔师,未必不能获胜!” “孔师?他……”洛若曦皱眉。 “孔师已经死了是吧!他并未真正死亡,如果猜的没错,他被你斩杀,只是用来脱离天道的方法……不出意外,他应该和魏长风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张悬道。 看到魏长风,就明白过来,孔师所谓的保持灵智,应该和他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可以做到胎中不迷。 再加上提前留下的后手,复活,只是时间问题。 洛若曦愣住,似乎她没想到,会是这样。 “过去看看就知道了,猜的不错,他应该已经恢复,不然,他的那些学生,不可能连潮汐海都没去……”张悬道。 孔师的那些学生,子渊古圣等人,个个实力强劲,就算没有帝君帮助,也必然有办法进入潮汐海,可却一个都没见。 必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想要趁所有帝君去潮汐海无暇顾及的时候去做! 而这种重要的事,明显就是让孔师恢复。 “这……”洛若曦心中一震,恍然大悟。 “走吧!” 不再解释,单手一划,张悬重新来到孔师居住的所在,果然看到一个老者盘膝悬浮在空中,见他们来到,微微一笑:“来了!” 不是孔师,又是何人! 这位万世之师,果然没让自己失望! 和猜测的一样,趁着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潮汐海的时候,重新复活了。 “你……”洛若曦娇躯一震。 她知道帝君可以复活,不死帝君也活过来了,但……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我隐瞒天道,提前就准备了后手,幽魂池中的那个没有名字的巨人,就是我留下的,当日被你斩杀,我借机摆脱了天道的束缚,重新凝聚肉身,现在也刚刚恢复罢了!” 孔师微微一笑。 他精通时间能力,看起来神界只过了一、两天,实际上为了恢复力量,经历了不知多久。 几十年的时光,都有了。 “我们三人的实力,是很强,但想要胜过狠人,也没那么容易……” 见孔师果真恢复,洛若曦依旧摇头。 不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而是事实。 刚才这么多人联合,都没挡住对方,即便增加一个孔师,又能如何? 同样改变不了局面! “我们单个的实力,甚至联合在一起,的确不是对方的对手,但……如果将所有人的力量,都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呢?” 孔师笑着看过来。 “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这次不光洛若曦皱眉,张悬也满是疑惑。 “那个手掌能够撕裂神界,将天道都打散,实力之强,不容置疑,狠人将这股力量全部吸收,又吞噬了神界五十年的灵气,单凭实力,我们十几位帝君,单个拿出来,的确不是对手……” 孔师道:“但联合在一起,将力量集中在一人身上……就未必了吧!” “如何集中?” 洛若曦看过来。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 帝君已经站在神界最巅峰了,如果这么容易吸收别人的力量,她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停滞不前。 “很简单……我们将身上的力量,集中在张悬身上,一旦他能冲破帝君桎梏,就能救下神界!” 孔师道。 “我?”张悬一愣:“为什么是我?” “灵犀帝尊修炼的是自由自在,超脱自然!但有了父亲和天道的制约,有了牵挂的人,就永远没办法真正超脱!如果我没看错,当初和我战斗的时候,你也曾放弃过,打算被我斩杀吧!” 孔师道。 洛若曦说不出话来。 战斗的时候,的确有过这种打算,所以二人的交手,刚开始的时候,各自留着后手,宛如切磋,不像生死搏斗。 “无法超脱,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最强力量,即便给与再多的真气,同样无法冲击那至高的境界!至于我……” 孔师点头道:“心怀苍生,想要普度天下,却不愿意别人为我牺牲,仁慈太多,也是缺点!如果心狠一些,将异灵族灭族,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当初如果能将异灵族人全部灭杀,狠人就不可能复活,也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所以,我也不适合!而张悬,功法顺心,没有缺陷。讲究活出自我,哪怕身死,只要活得无愧,就心中坦荡。这种人拥有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孔师继续道。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连死亡都不在乎,又怎么会被其他事情所羁绊? “这……”张悬皱眉,正想说些什么,就见孔师目光炯炯的看过来:“不用推辞了,先说时间来不及,去培养其他人,就算来得及,我也觉得未必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灵犀帝尊体内虽没有天道碎片,却常年掌控天道,对天道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我掌控天道有序,如果我们将力量灌输给你,你体内就会拥有完整天道的力量!配合上分身的九天混沌金莲,完全可以做到定九天,掌乾坤,战九霄,灭万物!” “好吧!” 见对方已经做出决定,自己解释再多也无用,张悬点了点头。 轰隆! 盘膝做好,一眨眼功夫,两股雄浑的力量,就从两侧灌涌而来。 张悬全身一僵,整个人仿佛刹那间化身天道,翱翔在九天之上。 灵魂、肉身、真气,都在瞬间得到了洗礼,越来越强,越来越雄浑。 …… “你们也想拦我?也好,杀了你们,再去将张悬斩杀……” 将洛七七和分身等人拍飞,狠人冷冷一笑。 分身和诸多帝君联合施展而出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不过,和他比,依旧弱了一些。 潮汐海将神界出了城市外的灵气,几乎全部吞噬干净,现在这些力量,都化作他的寄养,举手投足,带着毁灭天地的能力,这些帝君、神王,尽管代表了神界最巅峰,依旧不堪一击。 此时的狠人,仿佛代表了整个神界,无人能挡。 “神界灭亡,我们活着也没意义,我云螭,与你同归于尽……” 云螭大帝变化出本体,一头巨大的五爪金龙,凌空向他扑了过去。 “就你?不配!” 狠人手掌一捏,金龙就挂在掌心,无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掉。 “老友,等我!” 扶猛帝君也一声大吼,变化出白虎本尊,凌空来到跟前。 不死帝君,不死火凤本尊显示出来,火焰照耀天空。 玄冥大帝,本尊乃一头大龟,宛如托举着诸天。 四大神兽,镇守神界四极,同时变化本体,崩塌的神界,都变得缓慢下来。 乾坤仿佛在瞬间定住。 嘭嘭嘭嘭! 连续四掌,狠人将四兽镇压下来,眼中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意:“既然你们找死,我就成全你们……” 咆哮声中,正想下死手将众人全部抹杀,就感到扬起的手臂一紧,在空中停了下来。 “想要杀他们,问过我没有……” 随即,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一个人影从空中缓步走了出来。 正是张悬! 此时的青年,全身力量澎湃,比刚才强大了十倍不止,自天而来,宛如整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进步了不少……” 狠人停了下来,目光凝重。 他显然也没明白,为何短短几分钟的光景,对方的实力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不过,增加了又如何?全盛期的神界,都抵挡不住,我不信,你能挡得住我……” 一声冷哼,狠人再次拍落而下。 张悬长剑扬起,迎了上来。 双方战斗在一起,空间一道道撕裂,气流四处乱窜。 “张悬能不能获胜?” 自在天孔师驻地,洛若曦满是担忧的看过去。 她和孔师将力量传递给张悬,自身修为,已经降低到只有神王级别,不如之前那么辉煌了。 不过,级别在哪里摆着,只要力量足够,终有一天,可以重新恢复。 “凭借现在的实力,想要胜过……很难!除非……他能领悟超越帝君的力量!” 沉默了片刻,孔师道。 十几个帝君联合,都无法胜过狠人,即便他们将力量全部传递给对方,想要胜过,也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力量只有集中在一人身上,才有可能触碰到顶点,才有可能真正超越极限,突破自我! “超越帝君的力量?” 洛若曦眼神悠远。 父亲还清醒的时候,曾和她说过同样的话,但……她无法做到,自己心爱的男子,能够做到吗? “他一定能……他有着一颗不屈的心!和对这个世界的傲然。” 看出她心中的疑问,孔师笑道。 …… 嘭嘭嘭! 连续几招下来,张悬虎口开裂,胸口出现了一道巨大的伤痕,狰狞可怖。 和孔师说的一样,即便融合了他们二人的力量,体内形成了完整的天道,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还以为多厉害,不过如此!”狠人冷冷一笑。 “反正不是你的对手,早晚都会被杀,既然如此,我想死在你最强的攻击之下……”深吸一口气,张悬停了下来,不在进攻,反而看向眼前的狠人。 “好,我成全你,给你最强的攻击……” 听他这样说,狠人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手掌扬起。 哗啦! 一道青光出现在掌心,猛地拍落而下。 果然是最强攻击,整个神界都发出轰鸣,宛如快要承受不住,再次被打出一个巨大的坑洞。 双眼紧闭,张悬并未躲避。 嘭! 脑袋炸裂开来,灵魂四处溃散。 “张悬……”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脸色一白。 洛七七宛如发疯。 云螭大帝等人也瞪大眼睛,不停哆嗦。 看到这一幕的孔师和洛若曦也全都一愣。 本意是让他突破桎梏,冲击超越帝境境界的,怎么不去反抗,甘心赴死? 这样,岂不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心? “不对,是不死帝君的不死之法……” 正在奇怪,孔师突然开口。 众人随即看到,脑袋炸开,甚至灵魂碎裂的张悬,胸口的吊坠陡然炸开,一滴血液悬浮而起,燃烧起来,形成了一团炙热的火焰,火焰中,一具完好无损的身影,缓步而出。 “他……借助对方的力量,和吊坠中的血液,将天道有缺和灵魂分离了?” 洛若曦瞳孔收缩。 浴火重生后的张悬,体内竟然没了天道图书馆,没了天道的干扰,脱离了天道! “他怎么做到的?” 孔师也满是不敢相信。 天道和灵魂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为了摆脱,他不得不魂飞魄散,借助幽魂池重新凝聚魂魄。 眼前这位,只被斩杀了一下,就彻底摆脱,用了什么办法? “我知道了……他用了狠人摆脱灵魂契约的办法……”洛若曦反应过来。 灵魂契约绑定主人和仆人,主人不解除,仆人就永远受制……天道图书馆也是这样,可以说是一种增强版的契约。 绑定了灵魂,不死不会脱离。 但……狠人借助那种特殊力量摆脱了灵魂契约,具体方法,张悬之前详细询问过,恐怕那时就动了心思。 这才故意拼死,让其施展出最强力量对他攻击。 借助这种力量,浴火重生,没想到,果然大获成功! “原来如此,这才是突破帝君的方法……” 从火焰中走出的张悬,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像是明白了什么,突然一招手,一侧的分身,立刻重新变成一朵莲花,飞了过来。 刹那间,与自身完美融合。 一眨眼功夫,众人感觉,眼前的张悬,像是变成了九天,九天就是他。 脚掌在地上轻轻一踏。 混乱的九天,立刻稳定下来。 九天混沌金莲,九天诞生时出现,能够稳定九天,此时分身和自我完美融合,不分彼此,也就等于他掌控了这种力量。 不仅如此,融合了九天混沌金莲的修为,他本就达到巅峰的境界,出现了松动,似乎随时都会突破。 “主仆情、兄弟情、师生情、父母情、爱情……融合在一起,原来就是世间万物,这才是人!” 面带微笑,张悬喃喃自语。 天道图书馆脱离灵魂的刹那,他明白过来。 是人看了世界,才有了世界,还是先有世界,后有了人? 是风动,还是心动! 这个问题,亘古不朽的困扰着无数人。 当然,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世界就算存在,又有何意义? 所以,突破爱情之后,是众生情!是交织天下的情感。 世间万物皆有情感,有情才有世界,有情感,才能延续生命。 爱,是情。 憎,是情。 高兴,是情。 痛苦,是情。 离别,是情。 相聚,也是情! “万千情意,为我所用……” 一声低呼,张悬体内禁锢的境界,瞬间破开。 帝君桎梏,突破了! 一瞬间,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大门,灵魂得到了快速的滋养。 无数混沌之气,涌了过来,肉身也飞速提升。 之前只有吸收灵力,才能进步,而现在空间乱流、混沌之气,哪怕是对方的青光,都可以为我所有,不分彼此。 “你……”狠人没想到,自己的全力攻击,非但没将其斩杀,反而成全了他,气的“哇哇!”乱叫,一声怒喝,再次攻击下来。 “你怨恨高高在上的帝君,没在空间乱流中救下自己,是情;觉得曾是我的仆人,蕴含卑微和愤怒,是情;想要毁灭神界,发泄愤怒,是情;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同样是情……情感控制着你,你又如何胜得过我,不被我控制?” 淡淡一笑,张悬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亮,手掌轻轻一抓。 原本纵横无敌的狠人,就被无数情感细线,禁锢在一起,束手束脚,无法动弹。 只要有情,就要被他所用,被他控制! “你……” 狠人眼中满是惶恐:“张师,我是你的仆人,不要杀我……我愿意灵魂献祭……” “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晚了……”微微一笑,张悬摇了摇头。 掌控天下之情,仆人之类对于他来说,已经没任何意义了。 杀了神级这么多人,伤了自己的女朋友,洛七七以及这么多朋友,今天,又怎么可能宽恕! “不……” 感受到他的果决,狠人瞳孔收缩,话音未结束,立刻感到身上一阵剧烈的疼痛。 嘭! 一刹那间,爆炸开来,化作无数灵气,向神界各处灌涌。 之前,潮汐海吞噬掉的所有力量,此时全部反哺回来,已经枯竭的荒野,重新焕发生机。 “这……” “这样就杀了?” 云螭大帝、不死帝君、玲珑仙子啊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刚才他们和狠人交过手,知道可怕,这么强大的人,竟然随手覆灭,这位张悬……到底达到了何种地步? 难道帝君之上,真的还有另外的境界? “他成功了……” 孔师和洛若曦,松开捏紧的拳头。 “这是天道的一部分,那我现在就归还天道……” 看到刚才从自己体内,被分离出来的“天道有缺”,依旧在空中悬浮,张悬轻轻一笑,屈指一弹。 嗡! 从重生就伴随他的图书馆,轰然镶嵌在神界的天空之上。 大钟般的鸣响,不断崩溃的神界,肉眼可见的缓慢恢复,混乱的气流,也重新聚拢起来。 崩塌的神界,终于停了下来,干枯的灵气,也伴随狠人的死亡,慢慢复苏。 “看来,神界要重新迎接灵气复苏时代了……”张悬一笑。 潮汐海的窟窿,伴随天道的补全,已经恢复,神界恢复以前的盛况,只是时间问题。 “张悬,这边来……” 刚做完这些,脑中响起一个声音,张悬愣了一下,一步跨出。 这一步,不知飞了多远,随即看到一个青年站在面前。 正是之前传授自己剑法的那位。 “前辈,你……” 看到是他,张悬一愣。 之前就觉得这位,深不可测,现在才发现,比起自己,也只差了一丝而已,已然达到了帝君的最巅峰,比起之前的洛若曦,都强大不知多少。 “直呼我名字即可,我叫……聂铜!”青年身上散发出一往无前的剑意,淡淡道。 “聂铜?”张悬皱了皱眉。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跟我来,带你见我哥哥!”叫做聂铜的青年莞尔一笑,向前跨步而出。 张悬紧跟在身后,不知飞了多远,在一个山峰前停了下来。 随即看到了另外一个青年。 容貌比他大不了多少,双眉上扬,给人一种深邃不可看穿之感。 “这实力……”张悬一颤。 眼前这位青年的实力,竟然比他还要强大,同样突破了帝君的桎梏,而且修为更加深远厚重! “在下,聂云!”青年淡淡一笑,看了过来:“也就是……聂灵犀,你口中洛若曦的父亲!” “若曦的父亲?” 张悬一震:“你……是神界天道?” 之前洛若曦说过,自己的父亲,是天道,怎么都想不到,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我一气化三清,一部分灵魂,变成了天道!再说,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说我是天道也无不可!”聂云淡淡一笑。 张悬不敢相信。 神界竟然是眼前这人创造的? 那他的实力,该有多强? “不对,如果神界是你创造的,你又是天道,为何任由狠人肆虐,而不出手……”张悬看过来。 如果不是自己突破,神界极有可能彻底崩塌,为何眼前这人,不管不问? 甚至连女儿的生死,都关心? 没回答他的问题,聂云淡淡的看过来:“你认为……神界之上,还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吗?” “这……”张悬停顿了一下:“应该有吧……” 虽然没见过,但既然他能修炼到这种境界,或许其他人也可以,甚至更强。 就好像眼前这位。 “我曾怀疑,神界之上会有更强大的生命,所以用尽全力窥视,最终引来了更高世界的反噬……一个手掌破空而下!” 聂云看过来:“当时如果我躲闪,极有可能整个神界都会被抹平,再没有半个生命……所以,挡下了这招,但也因此,化身的天道被分裂出去。” “这种情况,我想恢复,只是一道意念而已,但……我明白,想要真正超脱神界桎梏,去探索手掌由何而来,神界之外,又有什么……单靠我一人很难做到。所以,想要看看,有没有生命,能够突破帝君桎梏,达到和我平齐的地步!” “所以,就将分散的天道意念,送到最底层的世界……分别赐予原本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和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而你,最终没让我失望!” 聂云笑道。 “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这样说来,我穿越,也是因为你?”张悬心中一震。 难怪,能够穿越过来,没想到都是眼前这位所为。 “呵呵!”聂云轻轻一笑,道:“本身属于这个世界,就有着对世界的敬畏,想要突破世界桎梏,难度要大得多,我也是心念一动,并没想到,你真的能够成功……” “我……”张悬脸色一红:“如果不是孔师,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 没有孔师的无私奉献,想要达到现在的境界,根本不可能做到。 “机会我给他了,没把握住而已。和灵犀的比斗,其实就是他突破的最佳机会,可惜,他选择了退避,以为自己留了后手,可以全身而退,实际上却是失去了勇猛精进,面对超越我们的人,如果连这点精神都没有,又如何能够与之抗衡?” 聂云道。 张悬沉默不语。 当时二人的战斗,他都看在眼里,孔师的确在果决上有些欠妥。 也有可能,他不愿意斩杀洛若曦吧。 可惜,就这一念之间,错过了晋级的机会。 “如果孔师获胜,若曦就会死……”片刻后,张悬看过来,眉毛皱起。 难不成,眼前这位连女儿的生死都不管了? “有我在,她不会死……”聂云淡淡一笑:“你现在的实力,和我也差不了多少了,你觉得二人的实力,生死关头,想要救人,能不能做到?” “这……”张悬苦笑。 突破帝君,和帝君,是两个概念,如果他真的愿意出手,的确可以在最后关头将人救下,而且保证,一点伤都受不了。 “灵犀,是我另外一个妻子洛倾城所生,所以她伪装的名字,姓洛……为了能让她相信,不感情用事,到现在一直以为我还陷入昏迷……” 聂云苦笑一声:“我这个爹也算做得够狠了……这样吧,这件事还是你和她解释吧,毕竟,她现在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你身上了,我这个老爹,估计都想不起来了……哈哈,我暂时就不出现了,躲避上一段时间再说,不然,真怕她闹得天翻地覆……” 看到眼前这位如此不靠谱的老爹,面皮一抽,张悬只好答应:“好吧……” 不答应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拐走了人家的女儿…… “天道图书馆,是我一道意念所化,是根基,也是桎梏,你能靠自己的能力,突破桎梏,说明了能力和潜力,将来前途无量,我女儿能和你在一起,做父亲的,也算欣慰了。”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八十五章 公孙覆灭,计划破产 兖州。 山阳郡, 昌邑。 建安四年二月春。 就在曹操率军修整于昌邑之时,河内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原本心向曹操的杨丑,被部将眭固所杀,而眭固意欲北投靠大将军袁绍。 “吾欲起兵伐之,奈何士卒多归故里!”曹操向着郭嘉抱怨,早先为了安抚士卒的军心,曹操实现了攻打吕布时立下的约定,让士卒返乡,现如今,河内发生变故,士卒们大部分却还在返回军营的途中。 郭嘉说道:“曹公勿忧也,袁本初尚在易京,力有未逮,眭白兔孤立无援,无需多虑。” 曹操这才放心。 但是许昌传来的消息却是不妙,曹操因为压下了献帝欲要治学的观点,被人弹劾,皇帝如今正在气头之上,曹操无奈,只得先返回许都。 建安四年三月,为了避嫌,曹操举荐尚在荆州的赵岐取代自己为司空,赵岐老矣,哪里还有这精力?上书避之,于是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赵岐为太常。 先前,曹操的一些所作所为已然引起了天子的不满,同在三月,为了分走曹操的权力,任命董承为车骑将军,将曹操名义上的调兵职权给与了董承,但是曹操在朝廷的权力早已不可撼动,董承也影响不了曹操半分。 (补充曹操引起献帝反感的所作所为: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扬州九江郡寿春称帝。曹操想起杨彪曾经没有给自己好脸色看,于是,曹操在弹劾袁术大逆不道时,顺便诬陷杨彪与袁术也有所勾结,以“大逆”之罪将杨彪逮捕入狱。 范书《杨彪传》:时袁术僭乱,(曹)操托(杨)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 冀州。 易京。 公孙瓒被围已接近一年之春,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公孙瓒所派的公孙续一起,率兵十万,分三道前来营救公孙瓒。 还未赶到易京,公孙瓒便派遣心腹写密信告知儿子公孙续,希望同儿子里应外合一齐攻打袁绍:“昔周末丧乱,僵尸蔽地,以意而推,犹为否也。不图今日亲当其锋。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启处,鸟厄归人,滀水陵高,汝当碎首于张燕,驰骤以告急。 父子天性,不言而动。且厉五千铁骑于北隰(xi)之中,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不容汝足矣。” 心腹当即领命,携带着书信趁夜出城,联络公孙续。 很不幸,携带公孙瓒书信的士兵,被袁绍的斥候所发现,并且得到了公孙瓒的手书。 “公孙瓒意欲里应外合,夹击我等,诸君以为如何?”袁绍阵营内,袁绍举着公孙瓒的书信问道,经过了一番确认,确定是公孙瓒的手书无误。 沮授建议道:“不如将计就计,举火为期,引公孙瓒出城,设下埋伏,一战可擒也!” 袁绍点点头:“善!依此计行,公孙可定!” 到了公孙瓒同儿子约定的那天,公孙瓒亲自登上城墙,看向远方,只见远处突然亮起火把,那是公孙瓒同儿子约定好的信号,随即,便听得远方传来一阵喊杀之声! “我儿至矣!”公孙瓒兴奋的告之左右,“众将士!随我出城!破敌之机,就在今日!” 当即带领人马出战。 但是当公孙瓒带着人马奔赴战场才发觉不太对,喊杀声怎么突然变小了? 便在此时,四周火炬大起,公孙瓒一惊,便见得袁绍骑着马立于军阵之中,“公孙伯圭!汝今日当死矣!” 公孙瓒立即意识到了不妙,拔马便回,袁绍也是立刻指挥部队包围了上去。 公孙瓒死里逃生,外城已丢,退保到了小城,自知毫无胜算的他等上了城楼,与他当初引以为傲的高楼一同化为了灰烬... (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绍兵趣登台斩之。) 关靖见瓒败,叹恨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乃策马赴绍军而死,公孙续为屠各所杀,田揩与袁绍战死。公孙瓒势力灭亡... ... 许都。 士卒们都已返回兵营,曹操决意挥师北上,先将河内纳入掌中,再按照计划,寻找偷袭邺城的良计。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率军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 眭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 曹操遂济河,围射犬。派遣董昭入城劝降,于是薛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 而就在此时,公孙瓒被灭的消息传到了曹操耳中,与此同时,袁绍也意识到了曹操的动作,虽然曹操一再解释自己是过来帮袁绍打公孙瓒的,但是袁绍还是马上回师邺城,双方的关系,陷入了冰点。 见偷袭无望,曹操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小知识--------------- 个人看法:建安四年三月,以曹仁和史涣为首的曹军,包括于禁、乐进、徐晃等名将,进攻睦固。睦固被讨斩后,曹操又引军相助,围睦固余众。 打睦固这样的货色,出动名将的阵容也未免太大,更何况围余众也需要曹操本人亲征?原来事实的真相是如《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所云:“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 陈琳日后替袁绍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提及当时的内容,也大同小异。 曹操欲乘袁绍对被围于易京的公孙瓒发动总攻击时,偷袭邺城,但因为公孙瓒和张燕里应外合之计被袁绍识破,并被将计就计,公孙瓒兵败自杀,曹操军只得退兵。 讨眭固只是替尊者祎的遮丑布, 第八十六章 袁曹裂隙(一)袁本初 曹操的举动,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试探天下盟主袁本初,在朝野内外,都掀起了一阵波澜... ... 冀州。 邺城。 袁绍接到曹操大军异动的消息,班师回城。 建安初,袁绍每次得到朝廷的诏书,都担心不利于自己,毕竟,第一份诏书就是问责,希望能够将天子迁都到鄄城,理由呢,自然是:“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 曹操当然不会同意,将天子送到鄄城,不是羊入虎口么? 田丰见此,劝说袁绍:“徙都之计,既不克从,宜早图许,奉迎天子,动托诏令,响号海内,此算之上者。不尔,终为人所禽,虽悔无益也。” 建议袁绍提早做好安排,曹操终不为人下,及早拿下许都,奉迎天子为上。 袁绍顾念旧情,可能还带着以前的一些想法,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 而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袁绍也是摇摆不定,他钟爱小子袁尚,而长子袁谭也有能力,所以很是犹豫,袁绍的态度,自然使下面的人开始了投机行为。 沮授见此,曾经劝说过袁绍:“世称一兔走衢(qu),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袁绍回答:“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出长子袁谭为青州,又以中子袁熙为幽州,外甥高幹为并州。 沮授见此,叹息道:“祸其始此乎!” 但是,袁绍最终还是为此事定下了基调,将袁谭过继了兄长,那么就基本确认了袁尚为继承人。 《后汉书》:绍有三子:谭字显思、熙字显雍、尚字显甫。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数称于绍,绍亦奇其姿容,欲使传嗣。乃以谭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 (所以袁绍并不是没有立继承人,而是死后,门下其他袁家子(袁谭)的势力太大,有了和袁尚掰腕子的力量,导致了内部的分裂。) 城府内。 袁绍与众人商讨事宜。 “孟德此举何意?”袁绍皱着眉头询问。 纵然心知肚明,但是袁绍还是没想到,多年以来扶持的“小弟”竟然敢先向大哥出手了,这次曹操的试探,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没准备好真正的大战罢了,但局势,随着曹操的此次举动,必然会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兵戎相见,指日可待。 到时,就是天下大战之时。 众人自然知晓袁绍同曹操的故事,都没有说话。 袁绍见无人应答,别接过了这个话题,问道:“为之奈何?”该怎么对待曹操,或者说,该如何对待有天子在手的曹操,摆在了袁绍集团面前。 沮授进言道:“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 建议袁绍采取养精蓄锐的办法,分轻骑骚扰曹操边地,令其不得安宁,以逸待劳。 郭图、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郭图、审配的意见是以势压人,速战速决。 沮授反驳道:“盖救敌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师出有名,当战无不胜,而且骄兵必败,曹操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拿下,劝袁绍小心行事。 郭图继续劝说:“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认为沮授过于谨慎,当今的机会就是乘着曹操弱小之时,覆灭他。 双方说的都有道理,袁绍陷入两难之中... ... 荆州。 襄阳。 大军围困长沙,听闻张羡已然病入膏肓,多日未成出现,刘表本欲直下长沙,但是北方的消息,让他不得不返回了襄阳。 曹操、袁绍,北方们目前的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发生了碰撞...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说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 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于是刘表对韩嵩说:“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韩嵩郑重的说道:“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命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刘表点点了头,派遣韩嵩出使汉庭,一是替自己解释朝廷对自己的误解,二是探听曹操的虚实... ---------小知识------------ 汉制,惟司隶校尉有从事中郎,至汉末,则州牧亦有从事中郎矣。 第八十七章 袁曹裂隙(二)刘景升 荆州。 襄阳。 派出了前往许都查看虚实的韩嵩。 刘表将目光又转向了西边。 “赵韪之事如何了?”刘表问座下的心腹,蔡瑁。 蔡瑁答道:“刘璋下令,赵韪自西而来,然其所到之后,未有进军之迹象,仅仅困守于城下,其心可知也。使者入城,亦未受其折辱。” 刘表摸了摸下巴的长须:“可有言词?” 蔡瑁靠近了刘表,低声说道:“刘焉故主,不忍弃也!” 刘表闻言笑道:“刘璋无能,老臣失心,其败亡不远矣。”转头又问道:“东州之人可曾联络?” 蔡瑁点点头:“其人贪鄙,财礼已然送至,想必不久之后,张鲁就要反了!” 刘表闻言,为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善!” ... 蜀郡。 成都。 东州人说刘璋:“明公,汉中张鲁,跋扈非常,久不应命,今虽明为明公之下,其实非然,异心已显,望明公察之。” 刘璋狐疑,派人索要张鲁儿子为质,张鲁自然不给,言老母兄弟尽在成都,使刘璋放心。 刘璋如何放心得下?与张鲁的关系愈发紧张起来。 ... 许都。 天子虽然剥夺了曹操的车骑将军位子,但是还是给了一颗甜枣,封曹操三千户,曹操固辞,不受。 再次返回许都的曹操,非常看重刘备,表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同时拉拢关羽、张飞,皆为中郎将。 (张飞传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按华阳国志,关羽亦为中郎将,本传不载。) 就在曹操同刘备一起同乘马车返回司空府之时,下属来报:“曹公,扬州牧刘正礼病故了!” 曹操一惊,连忙与刘备告辞,召集下属会议。 “刘繇死的不是时候啊。”薛议想到:“如今,袁术在侧,但是已然出于崩盘的状态,扬州还得靠着扬州牧刘繇这块朝廷招牌镇着,一旦刘繇故去,豫章铁定落入孙策手中,那么大江以南就全是孙策的了,孙策之势,无可阻挡!” “刘正礼新亡,江东尽为狮儿矣!”曹操也是感叹的说道。 荀彧建议道:“京兆严象,严文则,少聪博,有胆智。以督军御史中丞诣扬州讨袁术,可为扬州刺史。” “严象是荀彧推荐上来的人,也算是曹操认可的班底,让他早点接手扬州刺史,也好。”薛议想到。 曹操点点头,“可,严文则沉着有谋,可堪此任!” 随后又问道:“刘正礼亡后,何人领豫章?” 有人答道:“平原华子鱼!” “华歆?此人文治有余,武功缺缺,断然不是孙策的对手,罢了,王朗与孙策有旧,可使王朗修书一封,告知孙策,善待正礼家人!” “诺!” 于是王朗给孙策写信,写道:“刘正礼昔初临州,未能自达,实赖尊门为之先后,用能济江成治,有所处定。践境之礼,感分结意,情在终始。后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剌。更以同盟,还为雠敌,原其本心,实非所乐。 康宁之后,常原渝平更成,复践宿好。一尔分离,款意不昭,奄然殂陨,可为伤恨!知敦以厉薄,德以报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讬,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昔鲁人虽有齐怨,不废丧纪,春秋善之,谓之得礼,诚良史之所宜藉,乡校之所叹闻。正礼元子,致有志操,想必有以殊异。威盛刑行,施之以恩,不亦优哉!”(希望孙策善待刘繇后人。) ... 扬州。 寿春。 建安四年(199)夏,朝廷讨伐袁术的大军步步逼近。(严象就在其中,此时官职为督军御史中丞。) 袁术不敌,于是烧毁宫室,投奔其部曲陈简、雷薄于灊(潛)山。 陈简、雷薄不纳,袁术忧患不已,不知何处容身,走投无路之下,想起了自己老对手,兄弟袁绍,准备归帝号于袁绍,然后投奔于他。 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绍阴然之,派遣长子袁谭,自青州而下,迎接袁术,而袁术则率军北上,准备与之汇合。 ... 许都。 同曹操出入同车的刘备俨然成了朝中新贵,交往攀附的人,络绎不绝。 连车骑将军董承都亲自登门拜访。 “玄德近日风采甚佳!许都城中,人人向往之,陈元龙有言,天下豪杰,刘玄德是也,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董承首先开口,他的官职必刘备还大,此番率先开口,自是给足了刘备面子。 刘备闻言,笑容顿时堆满了脸上,“不敢当国舅美誉,玄德区区贱名,哪能入国舅眼中,国舅扶天子东归,功勋卓著,天下楷模,士人称颂,备每思之,自愧弗如也!”(天子丈人,谓国舅。) 刘备也是奉承的说道,虽然笑容满面,但是刘备知道,董承这种大人物,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必然是有要事,才会亲身找他商议。 果不其然,一番客套之后,董承向刘备吐露了心声,自己受天子密诏,当与刘备等人一起,诛杀曹操! 刘备闻言一惊,脸上却不动声色,“国舅,此事重大,国舅当慎重再三,小心行事,万万不可大意!” 董承:“吾自晓得,玄德,今日之事,出我之口,入汝之耳,勿得有他人知之!” 刘备:“然!” 董承走后,刘备转头就把事情告诉了孙乾和简雍。 “董承此人,谋权心重,此衣带诏之事一面之词耳,亦难判断真假,安知不是借刀杀人?”孙乾说道。 简雍也是点头,“此事甚大,曹操董承争权,玄德当净身事外!” 刘备哭丧着一张脸:“难矣!董承今日前来,外人多知之矣!他日事泄,恐难逃责难!” 简雍、孙乾对视了一眼,这可难办了呀,董承明摆着坑人啊... --------小知识---------------- 华阳国志:扶风苏固为汉中太守,鲁遣其党张修攻固。成固人陈调素游侠,学兵法,固以为门下掾。说固守捍御寇之术,固不能用,逾墙走,投南郑赵嵩,嵩将俱逃。 贼盛,固遣嵩求隐避处。嵩未还,固又令铃下侦贼。贼得钤下,遂得杀固。嵩痛愤,杖剑直入。调亦聚其宾客百馀人攻修,战死。 鲁遂有汉中。数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 第八十八章 袁曹裂隙(三)刘玄德 许都。 刘备说道:“国舅之事,暂且不论真假,天子纵然有诏,然我等必不可查看,知之何益?姑且看之,观其变化,方为上策!” 孙乾也是点头同意刘备的看法。 就在此时,下人来报:“曹公欲与将军会宴于梅园!” 刘备和孙乾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泛起了一丝忧色,前脚董承走,后脚曹操就来邀请了?! ... 许都。 梅园。 天色渐晚,四周带起了微风,摇曳着晚开的梅花,点点飞舞的花瓣,渐飘渐远... 快要下雨了,刘备望了一眼天色,心里却暗自着急。 曹操叫他过来喝酒,已经有好一会了,但是也尽是扯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刘备一时摸不清曹操内心的想法,只好应和着,脸上却是不漏半分,宾客尽欢的模样。 青梅煮酒黄昏后,汉魏交锋雷雨前。 曹操许是喝的有点高了,亦或者是想套话,只见其站了起来,环顾四周,举起了酒杯,对着刘备微微点头,说道:“听闻国舅今日拜访玄德?” 刘备心中一惊,脸色不动声色,仔细的观察着曹操的脸色,说道:“然也,国舅今日访之,备亦始料未及也!” 曹操闻言,笑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咔”伴随着一声巨响,天外的雷声,带着明亮的闪电,划进了亭中,映亮了曹操那在刘备眼中“似笑非笑”的脸色,刘备顿时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都不自觉的掉到了地上... 对上曹操“疑惑”的眼神,刘备强自镇定,脸上立马装出一副惊惧的样子,“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曹操大笑:“英雄何曾畏迅雷乎?”确是没有去细看刘备那如负释重的神色。 ... 刘备府邸。 孙乾、简雍、关羽、张飞都在此等候刘备的归来,见到了刘备平安无事,皆是神色一松,曹操看来还并不知道董承的事。 “今日曹公邀我于梅园共饮,却是不知董国舅之事也!”刘备回来后,还是感到一阵后怕,要是当时曹操就带了人手在附近,一声令下,自己就得束手就擒了。 孙乾说道:“如此甚好,将军勿忧也!听闻袁术已然领军被上,欲往青州,投奔袁绍,袁谭所在也,亦起兵而下,徐州臧霸率军阻之,今双方会战于琅琊,然袁术军,无人可挡也!” 刘备开口道:“公祐之意?” 孙乾说道:“将军牧于徐州久矣,袁术此次北上,非将军不能阻之,可往曹公言说,指其厉害,则将军可归徐州矣,将军归于徐州,例如蛟龙游于大海,将军以为然乎?” 刘备狠狠的一拍大腿:“是及!公祐之言深得吾心!” 于是,刘备上表,因为自己曾经担任过徐州牧,熟悉徐州的情况,希望自己能领兵去阻击北上的袁术,讨伐逆臣,为朝廷出力。 曹操欣然同意,让刘备带着朱灵与路招,领着大军前去阻击袁术了。 ... 刘备外出的消息,传到了有心人耳中。 车骑将军董承就在密切的关注着刘备的情况,等到刘备走了,马上联络其他密谋诛曹的人,包括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 董承就对王子服等人说道:“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吾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 王子服担忧的说道:“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 董承继续劝说:“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 王子服靠了近来,轻声的问道:“今京师岂有所任乎?” 董承也是轻声的回答:“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 王子服这才点点头,定下了计划。 ... 同样的,刘备外派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他曹操幕僚的耳中。 河南尹董昭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赶往司空府,求见曹操。 等见到了曹操,董昭施礼问道:“近闻曹公以刘备往徐州阻袁术?” 曹操点点头,“然也!” 董昭劝说道:“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 曹操不以为然:“吾已许之矣。” 就在这时,程昱、郭嘉也来求见。 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在程昱、郭嘉的言语中,听到曹操的回到。 程昱、郭嘉说道:“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见自己手下的心腹谋士都这么不放心刘备,曹操狐疑起来,当即下令,追回刘备。 ... 扬州。 袁术军。 自被雷薄等人拒绝后,袁术的粮草岌岌可危,在往行进徐州的路途中,士众绝粮,于是引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 问及厨下,只有麦屑三十斛。 时值盛暑,袁术想喝点蜜浆,问群下,又无蜜。坐在临时制成的大床上,袁术望着传国玉玺,叹息良久,轻声的对着玉玺说道:“袁术至于此乎!” 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 一代枭雄袁术,就此亡故。 袁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于皖城。投奔袁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去了。 ... 袁术病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天下。 朝廷当即执行既定计划,以严象为扬州刺史,统领朝廷兵马,驻寿春。 同时,尚在徐州的刘备、朱灵等人,也听到了袁术病亡的消息,刘备假意让朱灵等人带着部队先行返回许都,而自己则有点“私事”需要在徐州待一会,毕竟自己曾经也当过徐州牧,一些人情往来,还是要的。 曹操的命令尚未传到徐州,朱灵也不疑有他,当即带领部队回去了。 ----------------小知识--------------- 董承劝说王子服话语的源头--《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秦安国君中男名子楚,质于赵,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这段话也是奇货可居的由来。 第八十九章 袁曹裂隙(四) 孙伯符 袁术病亡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江东。 ... 会稽。 尚在讨伐山越的孙策,自然也得到了消息,急忙召集众人商讨。 “袁术已亡,今当如何自处?”孙策面对幕僚们,开口问道。袁术如今已经死了,他身为故吏,虽然与之绝交,但也没有明面上的进攻打算,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但是袁术已经死亡,那么他留下的政治遗产,自己倒是可以考虑接收了。 张昭身为群下之首,率先开口说道:“袁公路自取灭亡矣!今虽败亡,但其下众人尚依庐江,刘勋此人,袁氏故吏也,然其人恃勇无谋,将军欲取庐江,可因计行事。”张昭作为孙策集团的老人,自然明白孙策的想法,一下就点出了关键。 孙策问道:“计将安出?” 张昭摸了摸胡子,说道:“刘勋新得术众,粮草必然为患矣,将军可厚赠珠宝、葛越,假以为盟。言豫章上缭甚富,劝刘勋取之,得之可为国富,将军愿起兵助之,共分上缭之富也。刘勋不疑有他,必然亲身前取上缭,待其领兵渡河,将军在后,可遣一上将截其归路,自身领军围皖城,则庐江可得矣!” 孙策大喜:“子布所言!张良之谋也!” 当即对着张紘说道:“子纲可为我写信与刘勋,言其盟好,说以上缭富庶,吾当与其共取之!” 张紘:“诺!” 说完,孙策看着周瑜,:“公瑾,我等可共谋庐江!” 周瑜在庐江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自然也要一起去的,于是周瑜点点了头:“子布妙计,当可为之!” 于是,孙策派遣使者,卑辞厚币,用张紘写的书信,交给了刘勋,信中写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一副为刘勋着想的样子。 ... 皖城。 刘勋收到孙策的礼物和书信很是高兴,群下都来祝贺,孙策的大名还是非常响亮了,如今,却如此低姿态的讨好,刘勋自然高兴。 但是有一人却对此十分警惕。 “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 此言一出,群下皆惊,一时间,鸦雀无声,刘勋循声望去,发现却是汉室宗亲刘晔出言。 刘勋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什么。 刘晔虽然投奔了刘勋,却不被刘勋所看重,他的话,刘勋自然也就听不进去了。 ... 刘勋自然不会傻傻的被人当刀子去用,先礼后兵,他也是会的。于是派遣从弟刘偕告之豫章太守华歆自己的缺粮情况,言外之意,就是我现在兵多将广,但是粮食有点不够用了... 华歆自然也是想到了海昏上缭的诸位宗帅,于是让门下吏带着刘偕前往海昏上缭收集宗帅们供给的粮草,约定的粮草为三万斛。可是宗帅们自然是不情愿的,磨磨唧唧,刘偕耗费了数月才得到数千斛,不得已,只能写信给刘勋,言其形状,让刘勋带兵过来,威压这些宗帅,来获得粮草。 刘勋的粮草自然是出现了大问题,孙策是送了不少东西,但是,都是些珠宝,能吃吗? 最终,刘勋还是决定联合孙策,共取上缭。 ... 等候良久的孙策,终于得到了刘勋邀兵的书信,神色一松的他,告知群下,“刘勋出兵矣!” 当即,按照既定计划,同样率兵前往上缭。 到达石城之时,听闻刘勋已经率军到达上缭城下,当即命令从兄孙贲、孙辅带兵八千,埋伏在彭泽,自己则与周瑜一起带领两万人进攻皖城。 刘勋到海昏邑下。宗帅们知道消息,都藏好粮草,跑了个精光,刘勋了无所得。就在这时,却收到了孙策军异动的消息。 刘勋狠狠的一拍桌子:“竖子安敢欺我!” 当即率领军队回援,却在彭泽被早已埋伏好的孙贲、孙辅的军队大败,走入楚江,一路从寻阳到达了沂县,筑垒自守,同时,告急刘表,希望他能派人支援。 而皖城下,刘勋破败的战旗,被摆在了皖城守军的面前,军心顿时瓦解,而早已潜伏在内的周家间谍,乘机打开城门,孙策大军直入,皖城告破。 孙策得到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同时还包括袁术、刘勋的妻子。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同时将得到的人口全部迁到吴。 (周瑜转: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 荆州。 长沙张羡已然病亡,而其子却仍然在负隅顽抗,张羡已死,刘表心中的石头,就落下了一半,长试城破指日可待。 可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刘勋的告急书信,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江夏的黄祖,自然也收到了刘勋的书信,将在外,书信难免有延迟,等到刘表的回信,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去了,黄祖当即决定,帮助刘勋。 于是派遣长子黄射领船军五千余人,帮助刘勋,而这时,孙策已然亲自到达了战场,在孙策的带领下,孙策军势如破竹,大破黄射和刘勋联军。 刘勋不敌,北投曹操。 而黄射亦是遁走。 孙策收得刘勋联军残兵二千,船只若干,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直取江夏! 而江夏太守黄祖,如今就在沙羡。而刘表派来的援军,从子刘虎、南阳韩晞,率领着五千长矛兵来为黄祖前锋。 双方大战于沙羡,黄祖不敌,败走,孙策攻破黄祖大军后,却是没有再进军,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方。 孙策派遣的虞翻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好消息,豫章太守华歆被虞翻说服,将要献城投降。 虽然弟弟孙权刚刚在陈登手下吃了亏,但是豫章的投诚足以弥补弟弟失败带来的不快,自此,江东已然全部归孙策所有! 望着涛涛的江水,孙策立于船头,周瑜就在旁边,孙策指着北边说道:“曹公英雄也!然彼可取而代之!” 第九十章 江东之虎 周瑜站在边上,见孙策豪情万丈的诉说志向,不由得出声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说罢,两人相顾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 扬州。 豫章郡。 豫章的接收,意外的顺利。豫章太守华歆,爽快的交出了豫章的权力。 孙策以华歆为长者,拜为上宾。 现在,江东已然全部归孙策所有。 但是,根据汉朝的三护法,孙策是无法领扬州刺史的,所以,他急需朝廷的认证,给他带来统治这一方土地的名分。 荆州刺史一职,再好不过。但是派谁出使许都,为孙策报功呢?还需好好斟酌一番。 于是孙策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对虞翻说道:“吾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 吾意犹谓未耳。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卿不愿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孙策的本意是想让口舌伶俐的虞翻代为出使。 虞翻道:“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 孙策笑着说道:“然。” 顿了一会,又说道:“吾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 于是遣虞翻还会稽郡。 派遣张紘携带着功劳报表,前往许都,拜见天子。 ... 许都。 《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 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 身跨马擽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 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焱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余级,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船六千余艘,财物山积。 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余,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曹操以手扶额,仔细的看着孙策上表的书信,意甚难平,叹息道:“狮儿难与争锋也!” 程昱在一边也看了表文,劝说道:“当今之际,江东之事,唯稳而已。” 曹操揉了揉额头,“陈元龙之事当如何处之?” 陈登因为和孙氏有过节,孙策派遣孙权攻打了射阳,陈登由于兵少,已经派遣使者来到朝廷曹操这边求援了,使者陈矫已经在门外等候多时了。 程昱道:“曹公,陈元龙不可弃也!听闻刘备已杀车胄,自领徐州牧,徐州之地,元龙不可或缺也!” 曹操眉头皱得更深了,刘备自脱离他之后,借口支走了同去的朱灵,然后骗得车胄信任,在车胄送行的宴会上,刺杀车胄,联络以前的徐州旧部,控制了徐州。 同时使关羽守下邳,而刘备自己身还小沛,还招降了东海昌豨,东海郡县多叛,众数万人,派遣孙乾与袁绍连和。 自己的右方已然起火。 曹操点了点头,说道:“使陈登使者入内。” 陈矫拜见曹操之后,便直入正题:“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曹操大奇,这个使者是个人才啊,便开口问道:“汝何人也?” 一番询问,陈矫对答如流,曹操起了爱才之心,欲要留下他为自己效力。 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曹操大为感动,与程昱对视了一眼,“然也,元龙不可不救也!” 说着看了一眼程昱,希望他提供个方案,如今,张紘也在府内,如果从许都出兵,恐怕会引发江东的一连串反应。 程昱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些,对陈矫说道:“泰山太守薛悌,曹公故吏也,泰山兵精粮足,汝持曹公书信,与薛悌,可救元龙!” 曹操当即点头称是,然后写信,交给了陈矫,“元龙之勇双全,当可敌之!无虑也!” 陈矫闻言,没有说话,只是在接过曹操的手信之时,点了点头,告辞而去。 曹操继续刚才的话题:“徐州之事当如何?” 程昱:“刘玄德立足未稳,可遣偏师击之,当可无碍。” 曹操:“刘岱、王忠可否?” 程昱:“刘、王二将可矣!” ... 司空府。 曹操休息了一小会,问道“张子纲尚在府内否?” 程昱:“尚在。” 曹操:“可往见之。” 于是召集司空府的人员,一起会一会这位江东素有才名的张紘。 《吴历》:紘至,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述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时曹公为司空,欲加恩厚,以悦远人,至乃优文褒崇,改号加封,辟紘为掾,举高第,补侍御吏,后以紘为九江太守。紘心恋旧恩,思还反命,以疾固辞。 ---------------小知识------------ 陈矫的比喻来由,弘演之忠: 刘向《新序》曰:齐桓公求婚于卫,卫不与,而嫁于许。卫为狄所伐,桓公不救,至于国灭君死。懿公尸为狄人所食,惟有肝在。懿公有臣曰弘演,適使反,致命于肝曰:“君为其内,臣为其外。” 乃刳腹内肝而死。 齐桓公曰:“卫有臣若此而尚灭,寡人无有,亡无日矣!” 乃救卫,定其君。 《吕氏春秋》卷十一: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及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 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如此,不可不存。” 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 第九十一章 江东奉邑制 许都。 “张紘之才,不亚于陈琳也。” 宴会结束,江东张紘的风采折服了在场的众人,曹操也不由得感叹,张紘之名,名不虚传。 “曹公爱其才,可使其留于许都也。”程昱建议。 “然也!”曹操说完,偏过头靠近了程昱,轻声道:“张子纲以文名,文于世间,张子布,以政名,名于世。张紘尚且如此,何况张昭乎?江东有此能人,而不在朝政,吾心甚忧也!” “王朗曾言,张子布,民之望也。当不可小觑,然袁绍在北,大军已有集结之势,曹公纵然心有不甘,亦是无法也。”程昱劝说曹操把重心放在北方的袁绍上面,根据最新的消息,袁绍的军队和粮草,已经慢慢的开始向着南方靠拢了。 见曹操沉默不语,程昱说道:“江东之势,已然如此,当厚结以为援,听闻孙策新设县城,多为‘兴汉’‘安吴’之意,其志当为匡扶汉室也,曹公奉天子,可以天子之令,抚之,江东当可无忧。” 曹操点点头:“且抚之!” 于是以曹操弟弟的女儿配孙策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与孙氏集团的元老结为亲家,同时礼辟孙策弟孙权、孙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茂才。 可以说,曹操为了拉拢孙氏集团,也是下了血本。 ... 荆州。 襄阳。 刘表派遣出使朝廷的使者韩嵩回到了襄阳。 果然如同韩嵩出使前所说的,天子拜韩嵩为侍中,迁零陵太守,等于说将韩嵩从刘表阵营划到了汉朝阵营,面见刘表,韩嵩大肆称朝廷、曹公之德。 刘表以为韩嵩怀有二心,大会僚属数百人,陈兵面见韩嵩,盛怒不已, 令士卒押着韩嵩,刘表说道:“韩嵩敢怀贰邪!” 韩嵩巍然不动:“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 再次将出使前的话,又说了一遍。 刘表终是意难平,自己的手下,出了趟门,就变成别人的了,陈元龙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又叫刘表如何能不怒? 最终还是其妻子蔡氏给了大家一个台阶:“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 于是刘表随便找个理由把韩嵩给囚禁了起来。 ... 扬州。 吴郡。 张昭、虞翻找孙策议论朝廷刚刚下达的指令,同时还有一起带来的曹操结亲文书,而这时吴侯孙策却轻装出行打猎去了, 等到日落西山,孙策才带着几名亲随归来,虞翻见此劝谏道:“张子纲昔时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长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 孙策自然是抱歉而过,至于听没听,就是另一码事了。 “曹公欲以子娶吾兄女?”孙策皱了皱眉头,现在江东的政治集团与其说是孙策集团,倒不如说是孙坚死后留下的孙家班联盟,只不过,这个盟主暂时是自己这个孙坚的长子罢了,孙贲当年就是跟随孙坚的最早一批元老,其地位,不言而喻,而曹操此举,自己还真不好明着反对。 “子布,曹操此举,意在分化吾等兄弟,为之奈何?”孙策一时也想不到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张昭能提供好的方法。 张昭也不愧是江东首屈一指的能臣,当即就给出了方案,“听闻太史慈尚在海昏?” “然也!” 张昭摸了摸胡子:“孙贲领豫章太守,海昏在其上,可以海昏、建昌、艾、西安、永脩、新吳,六县改属建昌都尉,令太史子义都之。” “这...”孙策有点犹豫,这是明摆着分自己兄长的权力,对于元老可不是一个好信号。 “将军,孙氏唯有集权于将军,方能雄主一方,元从固然有功,然其势力过之,终引以为患,愿将军三思!” 孙策这才狠狠的点点头,“既如此,丹阳、豫章、庐陵,皆需如此!” 张昭也是点点头,分割孙氏老一辈的权力,将权力下放到县级孙策心腹手中,集中江东的控制权,对于江东的未来,以及孙氏的未来,都是必要的。 于是,任命程普担任丹杨都尉,后领零陵太守,分割丹阳吴景在丹阳的权力;周瑜遥领江夏、镇巴丘,分割孙辅在庐陵的权力;建昌都尉太史慈、宜春长周泰、葛阳尉蒋钦都是分割重臣孙贲在豫章的权力。 同时,考虑到江东山越、山贼多扰。令‘所在皆食其征赋’给与地方官员,就地征收赋税的权力,给与充分的自主权,自己养兵,自己收税,俨然在江东诸县,形成了以孙策为大领主,而余下皆为拥有自治权利的小领主的独特政治局面。 也就是为后来人所津津乐道的“奉邑制”! --------------------小知识-------------------- 江东奉邑制优势: 1、分割了自孙坚以来的元从派系人物的权力。 2、加强了孙策的统治力,提高了手下对孙策的忠诚度。 3、自给自足,解决了江东因山越繁多造成的各地粮草运输问题。 两汉以来都是士人社会,而士人即是知识分子,国家政治延续的人才基础,一般情况下,士人很少会主动去出任武职,而且往往轻视武人,比如荆州刺史王叡以孙坚为“武官,言颇轻之”;刘巴嘲讽张飞“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汉末乱世,士人有侠气是蔚然成风,比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而士人握有兵权,乃至领兵打仗,也是一种趋势,但像东吴那样,自孙策起,就出现士人刻意走武人路线,还是非常少见的。 孙策:(吕范)子衡,卿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於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乎! 吕范:不然。今舍本土而讬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孙策认为吕范是士大夫,也有兵权,为何还要管军中琐事,而吕范回答说,这不单是为孙策,也是为自己考虑,士大夫变武人,不失为一条上位出路。 从孙策的武将被“授兵”领县长的套路来看,很多属于士大夫的县长职位,被武人所代替,甚至县长、县尉一并担当,还或有独立“征赋”的权利,那士大夫变武人还真有极大前景。 无独有偶,周瑜作为士人,在孙策集团中,也走上武人路线。 浅谈-关于孙策忠于汉室的一些浅见 孙策自197年脱离袁术以来,一直都是遣使供奉,终于得到了吴侯的爵位。 关于孙策的战略动机和一些政治方针,本章不做讨论,仅仅只是从他的设定的一些郡县名称来探讨他的想法,当然,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根据《东汉州郡沿革表》,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探讨。 最早开始自立郡县的汉末诸侯,当为公孙度。 初平元年,公孙度新置辽西郡。 其后,刘焉、刘璋父子分别在蜀郡新置南允国、永宁郡等。 曹操奉天子之前,没有一个新设,奉天子之后,则一发不可收拾。设立了诸多郡县。 孙权在建安十三年之后才放飞自我。 刘备呢,直到建安十五年才开始。 也能看出私自设郡和主君的地盘,心态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分别对应了赤壁之战等重要战役。 当然,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孙策。 孙策渡江时间为195-200年,即兴平元年-建安五年。 孙策主要地盘为扬州的会稽、豫章、吴郡、丹阳。 时间为195-200,即兴平二年-建安五年时间段这期间发生在扬州郡县的变化。 根据《东汉郡县沿革表》 一、丹阳郡 1、安吳: 《三國志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程普)後徙丹楊都尉,居石城,復討宣城,涇-安吳-陵陽-春榖諸賊,皆破之...(孫)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 兩漢志皆無安吳縣,《宋書州郡志》“宣城太守”條云:“安吳令,吳立”,結合上引傳文,知該縣當是漢末由孫策所立。 按孫策卒於獻帝建安五年,則安吳縣應置於建安五年之前。 又,安吳縣位處丹陽郡南境(據《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揚州圖組的定點),而孫氏得據丹陽郡南境大致是在獻帝建安初年,因此安吳縣的置縣時間可進一步限定在建安初年至建安五年之間。 《東漢政區地理》從吳增僅《三國郡縣表》,直接判定安吳縣置立於獻帝興平二年孫策渡江之時,此論粗疏、本表不取。 至於安吳是分何縣所置,查《水經沔水注》:“北逕安吳縣東晉太康元年分宛陵立”,安吳縣的置縣時間酈氏言誤,然其以安吳是分宛陵立,則或可從之。 (關於“安吳”縣名。按曹魏黃初二年孫權封爲吳王,八年後的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國號爲“吳”,因此“吳”作爲孫氏政權的代稱,最早應該出現在黃初二年。漢末孫策置立的“安吳”縣,“吳”定然不會指代孫氏政權;又安吳縣位於丹陽郡,故“吳”亦非指代吳郡。孫策名縣曰“安吳”者,應是欲安寧吳地之意也) 2、永平: 《三國志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凌統字公績...父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興,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守永平長,平治山越,奸猾斂手,遷破賊校尉,及權統事,從討江夏”。 兩漢志皆無永平縣,《宋書州郡志》“丹陽尹”條云:“永世令,吳分溧陽爲永平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結合上引傳文,知該縣當是漢末由孫策分溧陽縣所立。 按孫策獻帝興平二年渡江略地、建安五年亡卒,則永平縣應即置於興平二年至建安五年之間。(孫策在丹陽郡內新置之縣或名安吳、或名永平,其欲郡境安寧之心可見一斑) 二、会稽郡 1、吳寧: 獻帝興平二年孫策析諸暨縣置立吳寧縣,詳見《東漢政區地理》本節論述。 2、建安: 《三國志吳書賀全呂周鍾離傳》:“候官既平,而建安,漢興,南平復亂,(賀)齊進兵建安,立都尉府,是歲(建安)八年也,(會稽)郡發屬縣五千兵,各使本縣長將之,皆受齊節度”,兩漢志皆無建安縣,該縣應爲漢末獻帝建安八年前會稽郡所新置。 復查《元和郡縣圖志江南道建州》:“建安縣,本漢冶縣之地,後改爲東侯官,又立建安縣”; 《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建州》:“後漢建武中又爲東侯官縣建安初分東侯官之地爲建安并南平漢興三縣”、“建安縣...本孫策于建安初分東侯官之地立此邑即以年號爲名”,是知建安縣乃獻帝建安初年由孫策分東冶候官立。 按孫策獻帝興平二年渡浙江、入會稽,會稽太守王朗南逃東冶候官,翌年(建安元年)六月孫策破王朗於東冶候官(詳見文末附註),甚疑建安、南平、漢興三縣便在此時由孫策分東冶候官立,《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邵武軍》即載建安元年孫策置立南平縣(“邵武縣本後漢東侯官縣之北鄉也建安元年孫策稱會稽守置南平縣”)。 3、漢興: 獻帝建安元年,孫策析東冶候官地(《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建州》載析東冶候官之北鄉)置立漢興縣,見上“建安”。 4、南平: 獻帝建安元年,孫策析東冶候官地(《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邵武軍》載析東冶候官之北鄉)置立南平縣,見上“建安”。 5、豐安: 《續漢書郡國志》會稽郡太末縣,劉昭補註:“建安四年孫氏分立豐安縣”;《宋書州郡志》“東陽太守”:“豐安令漢獻帝興平二年孫氏分諸暨立”,二說迥異。 《東漢政區地理》則從清人吳增僅之說,以《三國志》賀齊傳載太末縣有“豐浦鄉”,而認爲豐安析自太末(見《三國郡縣表》吳揚州部)。吳氏此說依據不足,本表不取。 按獻帝興平二年孫策確有分諸暨置立新縣之舉(見上“吳寧”),且孫策建安元年降王朗、據會稽,至建安四年其經略的重心已轉至廬江(征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征江夏太守黃祖)、豫章(降豫章太守華歆)諸郡,故以爲《宋志》之說應是,興平二年孫策析諸暨縣地同時置立了吳寧、豐安二縣。 三、豫章郡 豫章(西安): 《三國志吳書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爲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爲建昌都尉治海昬”。傳文中所見艾、海昬、建昌 皆爲豫章舊縣,而“西安”縣爲兩漢志所無{兩漢志齊國(郡)另有西安縣},當是漢末新置之縣。 《宋書州郡志》“豫章太守”云:“豫寧侯相漢獻帝建安中立吳曰西安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吳曰西安”之前該縣的初始縣名爲何,《宋志》則無記載。 查《續漢書郡國志》豫章郡,劉昭補註:“豫章記曰新吳上蔡永脩縣並中平中立豫章縣建安立”,此建安中所立豫章縣,錢大昕以爲即是西安縣的本名(見《廿二史考異》卷十四),錢 說應是。 按豫章縣所屬豫章郡在獻帝建安五年方被孫策所據,同年孫策卒,結合上引《三國志》傳文,便可推知孫氏更豫章縣名爲西安的時間即是在建安五年也。 綜上,豫章縣置立於獻帝建安元年至四年間,迨建安五年孫策平定豫章郡,則改豫章縣爲西安縣。豫章縣鄰近劉表勢力所控制的江夏、長沙郡,孫策改此縣名曰西安,當出於欲西境安寧之意。 至於豫章(西安)縣是析何縣地而置,《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洪州》載:“武寧縣...古西安縣也後漢建安中分海昏縣立西安縣(實應作“豫章縣”)”。 《東漢政區地理》則以永脩、豫章(西安)縣皆爲分海昬縣置,永脩地望更接近海昬,而定豫章(西安)置縣的時間要早於靈帝中平年間置縣的永脩。《東政》這種僅憑縣治遠近而判定置縣先後的方法,依據不足、本表不取。 综上,孙策没有逾越自己的身份,设置郡级单位,同时在辖区,新设了诸如汉兴、建安、吴安等名称的县城,指在庇佑一方,为汉出力。 附-刘备新置县名:建安二十一年,汉丰县;建安二十一年,汉复县;建安二十二年,汉德县。 ps:作者原创文章,仅用于参考,谢谢。 第九十二章 对决前夕(一) 许都。 讨寇校尉部。 “伯言,曹公可是要与大将军袁绍开战了?”军营内,望着正在训练的李敢和士卒们,身材微胖的张南询问道。 薛议没有回答,静静的看着校场上的李敢,重重点了点头。 张南猛地吸了一口气,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薛议替他说了:“一山不容二虎,袁公路败亡之后,更是如此。” 张南赶忙问道:“那曹公可有胜算?” 薛议听了,转过头来,盯着张南看了一会,张南被这样的眼神盯着有点心里发毛,还好,之间薛议认真的摇了摇了,“不知也!” 说完,往边上走去,张南赶紧跟上,嘴里还念叨着“伯言!袁绍如此... ... 许都。 司空府。 曹操、程昱、郭嘉、荀攸看着新传来的消息,皆是皱起了眉头。 江东孙策搞了一套奉邑制,明摆着就是针对曹操的,但是曹操现在根本就是分身乏术,眼不见为净了。 “陈元龙匡奇大败孙策别军,当可嘉之。”郭嘉开口道。 陈登报功的文书已经到了许都,言大破孙策(孙权)军,斩首、破敌不可胜数,随带还表了对朝廷的忠心,以及最后询问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孙策已经亲自到前线了。 由于曹操对孙策的拉拢政策,以及当前的形势,陈登也是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曹操、孙策暂时交好下,缓冲的一个牺牲品,但是陈登也没放弃,依然在利用徐州大族的身份,团结广陵士卒,隔江,抵抗孙策的进攻。 “陈元龙不可弃也!”程昱再次强调,“徐州之地,刘备、陈元龙、孙策...” 话未说完,曹操就示意,“陈矫尚在泰山,想必薛悌当知如何处理!” 程昱一怔,点点头:“然也!孝威知之矣!” ... 兖州。 泰山郡。 “薛府君,陈太守已万分危急,还望薛府君尽早援之!”陈矫一辑到底,希望薛悌能够尽快出兵救援广陵陈登。 “然也!曹公信中已言其厉害,吾当尽力助之!”薛悌郑重的说道。 (陈矫传:初,矫为郡功曹,使过泰山。泰山太守东郡薛悌异之,结为亲友。戏谓矫曰:“以郡吏而交二千石,邻国君屈从陪臣游,不亦可乎!”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皆承代矫云。 《世语》曰: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兖州从事为泰山太守。初,太祖定冀州,以悌及东平王国为左右长史,后至中领军,并悉忠贞练事,为世吏表。) ... 徐州。 刘备拿下部分徐州,当即派遣使者出使袁绍。 刘备对着即将出发的孙乾说道:“公祐,此去河北,当禀明大将军,兵贵神速,备自当以徐州之师,成掎角之势,共讨曹操!” 孙乾拱手作辑,“明公放心,乾自当为明公说道,徐州饱受战乱之苦,曹操必然兴兵来攻,望明公保重!” 刘备动容道:“公祐保重!” 孙乾重重的点头,在刘备集团众人的目光中,奔向了冀州。 ... 冀州。 邺城。 大将军府。 “将军!曹操之心,何人不知耶?!”郭图还在劝说犹豫不决的袁绍,虽然袁绍犹犹豫豫的开始了在北方的动员,但毕竟没有真下决心,缓慢的动员速度,引起了郭图的不满。 袁绍看了郭图一眼,却是没有反驳,此次对决曹操,牵扯的东西太多,袁绍也有点犹豫,所以迟迟不能下定决定,动员整个北方。 逄纪看出了袁绍的症结所在,劝道:“将军!” 袁绍看了过来。 逄纪重重的说道:“将军可曾听闻覆水可收?将军与曹操决裂,天下皆知矣!箭已出,何能收之?!” 覆水难收的典故,彻底击破了袁绍心中残留的最后一点念想,只见袁绍轻轻点点头:“然也!元图所言甚是!” 说罢,站了起来,“传我令!...” 袁绍开始动员整个河北的力量集结大军,运送粮草、军备...... ... 许都。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听闻袁绍的举动,当即决定秘密前往前线观看情况。 出发之前,同曹操集团的核心们讨论事宜。 “袁绍若南下,必定三军为之而动!青州之士下青徐,并州之军夺河内!不可不防。”郭嘉提醒道。 “河内以魏种为太守,当可守之。”荀彧开口道。 “青州、徐州当如何?臧霸可信否?”曹洪问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臧霸此人,不用多疑!”曹操断然道。 “刘玄德尚在徐州,若袁绍自青州南下,臧霸腹背受敌,恐难以为继!”夏侯惇说道。 “已遣将军刘岱、王忠讨之!”程昱补充道。上次就徐州问题,程昱已经单独和曹操讨论过了,刘备虽然占据要地,但立足未稳,遣偏师应该就能拿下。 夏侯惇也觉得派遣偏师够了,也就没有再多说。 “听闻荆州张羡已然病故,长沙不久将为刘表所夺矣!荆州之土,带甲之士不下十万,若其背袭许都?”夏侯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刘璋之兵为何迟迟不见动静?”毛阶问。 “刘璋所任赵韪不知何故,拒不发兵。”程昱解释。 “恐不能望刘璋之兵矣!”曹纯说道。 “刘璋之兵若不能相助,荆州刘表不可不防!”荀攸说道。 “宛城张绣能否降之?”郭嘉询问道。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无声,大家都看向了一个人,曹操。 曹操见此,当即出声道:“若张绣降,高官厚禄!既往不咎!” 薛议听到,内心也是送了一口气,若是曹操死抓着仇恨不放,就如同当年徐州复仇一样,那么南阳就是个后方的定时炸弹。 而曹操的松口,代表着贾诩、张绣是有可能加入朝廷的,而荆州与许都的门户,将牢牢控制在曹操手中。 薛议注意到,曹操说完自己态度后,众人也是送了一口气。 “不及也!若刘表乘机,执意北上支援袁绍,张绣如何能挡?”夏侯惇还是问了出来,就算张绣降了,刘表铁了心上来,曹操在正面扛着袁绍,张绣守得住刘表吗? 大概率是不能的。 薛议的心,又悬了起来... 第九十三章 决战前夕(二) “若刘表执意北上,当为之奈何?”夏侯惇的话语,回荡在大厅之中。 程昱说道:“交州牧张津,心怀汉室,或可为援!” 说着对着曹操说道:“长沙张羡叛时,张津未有动作,今还望曹公修书一封,严明利害,授张津桂阳、零陵之权责,当可使其发兵讨之!” 曹操点点头,表示明白。 然后又接着说道:“若关中之众可以为援,则左翼无忧也。” “司隶校尉丁冲新亡,曹公可使人领之,同凉州牧韦康共抚关中”荀彧说道,“去年卫觊出使巴蜀,留于西凉,献安凉州之法,曹公纳之,然其时丁冲尚在,政不得施,今可矣!” 曹操点头,丁冲是自己的老乡,又和自己亲善,确实不好更换。而他亡故后,钟繇确实是个很好的人选,“吾自当禀明天子!言钟繇之事,领司隶之责,西方之事,当可托之。” 见四下暂时没有其他的提议,曹操准备结束讨论,末了,看了一眼坐在一堆曹二代之中的薛议,笑着说到:“议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甚善!” 引的厅内众人大笑。 ... 建安元年秋八月,曹操秘密进军官渡,领于禁等人观河岸防御工事,同时,令臧霸率军入青州,进攻齐地,拉响了袁曹之战的序幕。 建安元年九月,乘着袁绍大军尚未集结完毕的空隙,曹操再次返回许都。 .... 许都。 司空府。 “曹公,凉州牧韦端使者州从事杨阜已达许都,曹公可往见之。”毛阶见到曹操,说起凉州派了人过来。 “凉州关右诸将,今皆态度不明,杨阜此行,恐亦有观察之势,曹公可厚待之!”郭嘉听闻凉州来了人,当即劝说曹操厚待使者,到时可以为拉拢凉州军阀,做好铺垫。 曹操当即应允。 热情的招待了杨阜之后,拉起了家常,慢慢的又转到了凉州。 说起凉州之事,曹操私下透露自己已经将钟繇提名为新的司隶校尉,还在天子审查过程中,届时,应该会和韦端一起共同主持凉州局面... 朝廷拜杨阜安定长史。 (杨阜传: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宛城张绣态度如何?”曹操问道。 “模棱两可,尚不可知矣。”程昱回答。 说完又补充道:“使者闻袁本初亦遣使至宛城矣。” 曹操皱起了眉头,宛城的地理位置,太多特殊,太靠近许都了,自己终将要北上的,这一块防守也是个大问题。 而且,袁绍也看中了张绣的价值。 程昱建议道:“张绣素重贾诩,曹公可亲自修书与贾诩,严明利弊,许以重诺,诱贾诩投之,则张绣必然相投也。” 曹操闻言,点头说道:“贾诩之名,如雷贯耳!” 于是修书给贾诩,许以重诺,保证张绣和贾诩的权益... ... 冀州。 邺城。 “曹操使臧霸出青州,攻齐地,北海...”大厅内,沮授指着地图说着具体情况。 “两地固守,将军勿忧。臧霸佯攻而已。”审配接着沮授的话,告知袁绍。 袁绍点点头,“刘景升可有消息?” 逄纪说道:“刘荆州言明当内尊天子,外奉盟主!” (《汉晋春秋》曰:(刘)表答(邓)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大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袁绍笑了笑,“欲以江汉观天下变耶?” 闻言,其他幕僚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罢,又问道:“凉州使者可有回音?” “凉州诸将皆作壁上观,将军与曹操胜负未分之际,恐不会轻易下注。”郭图说道。 袁绍点点头:“我军兵精粮足,灭曹孟德易如反掌耳,其作壁上观,甚合吾等心意!” 就在这时,门外的属下来报:“禀将军,徐州左将军刘备遣使孙乾已到邺城!” 袁绍与幕僚们对视了一眼,中气十足的说道:“有请!” ... 东郡。 东阿。 大战将起,薛议赶回东阿县城,运送囤积在东阿的粮草前往许都。 “伯父多日不见,身体依旧硬朗。”薛议赶回家中,第一时间就拜访了自己的伯父,薛房。 “议儿近日都在许都,听闻曹公与袁绍将有一战?” “然也,大军已然出发,小子此次归家,亦为大军粮草耳。” 薛房点点了头:“孝威来信,泰山之军也已赶赴广陵、琅琊。大战将起乎?” 薛议:“兄长近日来信,言泰山诸事,江东孙策不可不防,兄长兵发广陵,支援陈登,乃曹公授命也。” 薛房看着窗外说道:“战乱纷争,袁曹必有一伤,伯言身在军旅,当小心行事。” 薛议点点头:“遵伯父教诲!” 薛房郑重的说道:“人在势在,势不可为,当见机行事,家族为上!汝与孝威为家族之本也!知否?” 说完,起身,离去。 薛议一震,对着伯父的背影说道:“诺!” “连伯父也不看好曹操么。” ... 侯声墓前。 侯声的墓,迁到了东阿。 薛议静静地看着侯声的墓碑。 “长者会如何做,如何选择呢?我是后来者,我知道最终曹操赢下了战争,可是啊,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呢?又有多少人会丧生在这场战役之中呢?我能否幸免于难呢?” “将军!”声后一阵声响传来,阿福走了上来。 “何事?”薛议问道。 “主母久不见将军,催得急了。”阿福笑着说到。 薛议闻言,也是笑了起来,自己的妻子还在家中,自己到达东阿,先去拜访了伯父,然后又跑到了侯声的墓前,没有回过自己家,也是还未见过她。 “走吧。”薛议对着薛福说道。“回家!” 说完,起身离开,而就在薛议起身准备离开之时,又有人带着东西来拜祭侯声了... 薛议静静地看着,他知道 侯声是没有后人的... 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夕(三) 荆州。 南阳郡。 宛城。 贾诩慢慢的走向了张绣所在。 待到了大厅,发现张绣正襟危坐,他的对面,袁绍的使者正向他极力劝说着什么,贾诩见此,没有出声,慢慢的又退了出去。 张绣面对袁绍使者时的余光注意到了贾诩的进来,又发现他慢慢退了出去,心想估计是有什么事要找自己,当即找了个理由,同袁绍的使者结束了回话。 贾诩立于门口,看见袁绍的使者从门口而出,铺一照面,双方都是点头示意,然后各自转身,向着相反的反向行进,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贾诩坐到了张绣对面。 也没有看张绣,而是用右手自顾自的拿起了案桌上的茶壶,慢慢的给自己倒上一杯热茶,盯着茶壶,望着热茶从壶口缓缓的留出,流到茶杯,顿时热气一冲,沿着茶杯,打着弯儿,螺旋式的上升,升腾,最终向上,散漫在张绣与贾诩的视线之间。 只见贾诩一边倒茶,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想必将军已然知晓袁曹之事也!” 张绣的目光也望向了贾诩举着茶壶的右手,重重的点点头。 贾诩放下茶壶,将新倒的热茶,递给了张绣。 “想必将军心中已有所决断!?” 似是疑问,又似是肯定的问道。 张绣伸出双手,端接过贾诩递上的热茶:“然也!绣心中已有决断。” 贾诩顿了一顿,点点头,也没有回答,继续用左手拿起一个茶杯,右手重复起刚才的动作,倒茶。 “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又是一阵茶雾升腾,贾诩问道。 张绣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绣以为,袁本初可以结之。” 贾诩再次点点头,手上的动作未停,话语也随之而下,“将军欲归携袁本初,然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 话未说完,盯着张绣看了一会,慢慢的一字一顿的说道:“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说完,手中的茶壶,轻轻地放到了案桌上,继续看着张绣。 张绣马上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很是纠结:“何至于此!?” 贾诩没有回答,而是慢条斯理的拿起摆放在眼前冒着热气的茶杯,轻轻地往嘴边靠。 张绣却急了:“若此!当何归?” 贾诩又慢慢的把茶杯放下:“不如从曹公。” 张绣更急了:“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chou),从之当如何?”(雠:仇。指宛城之战,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之事。) 贾诩正色道:“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张绣沉默,贾诩是他非常非常敬重的人物,如今却劝说他去归降有杀子之仇的曹操,一时有点不知道如何是好。 贾诩见此,也没有急着催张绣做决定,淡淡的说道:“愿将军无疑!” 说完,起身,慢慢的退了出去,留给张绣一个人去思考了。 ... 回到府邸。 贾诩回到了书房,吩咐下人下去,自己一个人坐在了书房之中,时值隆冬,房间内,也摆放了一盆炭火。 贾诩轻轻的拿起了曹操的手信。 轻哼一声,将其丢到了炭火之中,只见纸质的书信,在炭火中慢慢的蜷缩,旋即变得枯黄、发黑,紧接着便是变得乌黑,而后升腾起一阵烟雾,突然间,泛起了阵阵火光。 火光映照在贾诩乌黑的眸子里。 ... 建安元年十一月,南阳张绣率宛城之众,降。 后方如鲠在喉的危急解除,曹操大为高兴,同时为了向天下还在观望而战队的人表达决心,大肆封赏张绣及其部下。 封张绣为列侯、为子曹均娶张绣之女,同时拜扬武将军,一副完全不计前嫌的样子。 同时表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在袁绍手中,遥领而已,主要工作还是司空府参军事。) 郭嘉就在司空府听到了曹操的感叹。 “使我信重于天下者,贾文和也!” ... 范县。 薛议同样去拜祭了好友张东的墓。 归时则同李敢、张南一起,押运着从东阿、范县等地新募的粮草,赶赴许都。 而在薛议率领自家军队押送着粮草临近鄄城之时,收到了曹操的手令。 令:讨寇校尉薛议引军粮至官渡! “这是?”薛议的呼吸,急促了起来,终于要来了么! 建安元年十二月,曹操设阵于官渡。 ... 建安元年十二月甲辰,司隶校尉的人选,终于确定了下来,由钟繇出任。 当即朝廷以钟繇持节,用卫觊之策,移镇长安,镇抚关中,同时,凉州从事拜安定长史杨阜随行。 钟繇的政治任务,一是调解马腾、韩遂近年来相互攻伐的局面,稳定凉州局势。 二是采用卫觊的计策,以盐铁稳住关中百姓,控制关中军阀所掌控的人口,遏制关中军阀的壮大。 三则是为曹操拉拢关中军阀,以期在与袁绍的对决中,施以援手,为曹操分担压力。 “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力。 “关中之事,就拜托给元常了!”曹操用力的握着钟繇的双手,诚恳的说道。 “必不负曹公后厚托!”钟繇重重的点头。 --------小知识----- 关于关中,钟繇出使后官渡之时的一些概况 《钟繇传》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杨阜传》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第九十五章 决战前夕(四) 贾诩的风采,薛议不得而知。 如今的他,正在官渡,和曹洪一起构筑防御工事。 官渡,位于司隶校尉部河内郡中牟县之北,经黄河汴渠,东转鸿沟水,位于鸿沟水与中牟县之间,在鸿沟水南岸。 “东郡三县粮草伯言已然全部送达?”大帐内,主帅曹洪问道,薛议注意到,曹洪的身边站了一位年轻人,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的曹休。 注意到了薛议的目光,曹休点点了头。 薛议拱手道:“将军,东阿、范县、鄄城之粮草,已然送达。” 曹洪摸了摸胡子:“善,孟德令我军设阵于此,北连诸县,为大军供给粮草,此地为我军粮草重地也!” 说完,看了一眼曹休,“文烈,伯言乃我军后起之秀也,孟德言昂昂千里之驹,更是游侠唱一诺千金之人,先人曰‘达者为师矣’汝须得好好学习。” 曹休看了一眼薛议,点头道:“谨遵叔父教诲!” 曹洪挥了挥手:“与伯言同去看看工事如何了。” 薛议、曹休:“诺!” ... 工地。 官渡,从鸿沟水南岸开始,便修建工事,听着四周叮叮作响的敲击声,薛议注意到,大军修建的箭塔与岸边还有自看他来蛮长的一段距离,秉着不懂就问的原则,薛议询问老兵,为何修建离岸如此支援。 老兵回答:“校尉有所不知,鸿沟水如今是枯水期,到了涨水之时,水就漫过来了,再者,大军若是摆开阵势,迎击渡水的敌军,也得留点余地不是。校尉懂兵,想必比我这老叟更加。” 薛议点点了,表示明白。 沿着工事一路往南,离前方哨塔差不多五里地左右的距离,民夫们,便是络绎不绝的来此“筑城”,不错,在薛议看来,眼前修建的工事,同城堡无异了。 一般来说,粮草的军阵都是临时搭建,为了方便,一般采用木质外墙与哨塔结合,可如今摆在眼前薛议眼前的是,绵延不绝的牛队,运送着石头,然后慢慢的、一层一层的开始修建“围墙”。 古代运输石头去修城,和运输木头修城,是完全两个概念,调动的民夫,前者是后者的十倍不止,这等于是把南岸河内郡、东郡、甚至可能连颍川、济阴的民夫都跟着调了过来,充当劳动力。 这期间耗费的粮草、物资,而且因为损失劳动力,造成调动人口地区的治安、农业、工业方面的损失及停滞,完全是不可估量的。 而如此兴师动众的事情,想必袁绍那边也是早就知道了。 曹洪注意到,他身边这位大不了几岁的人物,是个很喜欢问问题的人,而不管询问的对方身份是什么,都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完全看不出来他们这种世家弟子对于民夫的高高在上的态度。 子曾经曰过的那种人,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吧。怪不得伯父、叔父们都非常看重于他。 “文烈。”薛议看着眼前的工地,“听闻文烈昔年从江东而来?” 曹休点头道:“然也,昔年....” 一路聊胸前,这还是薛议要求他这么做的,说是什么“保持卫生。”虽然不太明白“卫生”是个什么意思,但是听薛郎的,总没错不是。 自从彭城之战被薛议救下,然后发誓跟随薛郎之后,因为做得一手好菜,成为了薛议的“御用”大厨。 但是薛郎的规矩还挺多,就连做饭菜之前要先洗手,也是薛郎提出来的,现在的他,正一手拿着大勺,一手用麻布扶着大锅,给工地的民夫、士卒们分发锅里的伙食。 薛议走了上来。 “薛郎!”杨宜赶紧点头弯腰,薛议如今是他跟随的主人,在薛议面前,无时无刻不保持着谦卑的模样。 “嗯”薛议回了一声,往他正在分发伙食的锅中看去。 锅内是水煮的不知名野菜,薛议往旁边扫了一眼,发放的主食是稀粥。 寡白的粥中,可能水分占了80%?薛议摸不清具体的数量,心中叹了一口气,望着排着长队的民夫们,大都是黝黑而精廋。 于心不忍,薛议凑到杨宜耳边说道:“大军有粮草新到,晚上这餐多放点麦子吧。” 肉食对于如今的民夫们来说,简直就是奢望,大概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回吧。 而薛议自身都不能保证自己在军中这一周能吃到几顿,更别提民夫们了,所以在军中,能抓到什么小动物加个餐,那是真的称得上滋润了。 所以薛议也只提了晚上多加一点麦子的要求,而再多的,估计上面就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杨宜点点头。 曹休听在了耳中。 曹休明白,按军法,私自改变军队发放粮草的多少,是要按军法处置的,薛议这样做,如果真的上纲上线,是要被处斩的。 曹休看着薛议,没有说话。 一路沉默的回到了大军主营,曹休才忍不住开口问道:“薛郎何至于此?” 薛议走在前面,闻言顿了顿,良久才说道:“爱人者人恒爱之。” 曹休重重的点了点头,望着薛议远去的背影,没有说话。 ... 许都。 送走钟繇之后,曹操本人才开始指挥起集结在许昌的大军,自率大军向着官渡率先挺近。 于此同时,许都城内,却发生着一些事情。 孔融对留守在许都的荀彧说道:“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醜,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荀彧回答:“绍兵虽然强,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者,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攸必为变。颜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孔融:“望战局如文若所言是!” 就在这时,门口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荀彧、孔融望去,王必和程昱一起走了过来。 孔融识趣的拱了拱手,点头示意,然后告辞。 等待孔融走远了,王必才开口道:“国舅欲谋曹公!” 第九十六章 决战前夕(五) 荀彧一惊,赶忙问到:“此事当真?” 见程昱、王必的神色,也知道这事不可能是开玩笑,当即问道:“如何得知?” 王必正色道:“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密谋此事,其下告密而得知。” 荀彧道:“曹公远征在外,许都有董承兵马在内,当速禀曹公。” 王必点点头:“已遣门下分三路告之,当今之计,唯文若举尚书台,令下,速决断!” 荀彧问道:“曹公新出,兵恐少矣!” 程昱道:“无妨!韩浩尚在!” 荀彧点点头:“韩浩在,自当无忧!” 王必:“既如此,当即刻行动!” 程昱皱着眉头,“还有一事!” 荀彧、王必一起看了过来,还有事情比得上这个? 程昱开口道:“王忠、刘岱徐州败于刘玄德之手!” ... 河内郡。 中牟县。 官渡。 曹军大营。 “嘭!”曹操突然狠狠的一拍桌子,身边的曹休浑身一震。 曹操接到了徐州传来的消息,曹操气得站了起来:“简直无能!刘玄德败家之犬耳!纵然新领徐州,能战之士可有王忠、刘岱之众?此战既败,吾当腹背受敌,局势危矣!” 左右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就在此时,郭嘉站了出来:“曹公息怒,刘玄德,人杰也,徐州之地,刘备故主也,刘备归徐州,士人皆附,乃意料之中也,其本地之人,助刘而反曹公,上下一心,士族用命,王忠将军之败,亦未有轻敌之过也!” 曹操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依奉孝之见,当如何?” 郭嘉正色道:“曹公当亲征之!” 这下可开了锅,薛议注意到,包括曹洪在内的诸将皆道:“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 曹操沉思了一阵,缓缓开口道:“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郭嘉也点头道:“二虎进食猎人得利,袁本初必观望曹公胜败,以期刘备久战于曹公,而乘机南下也,若曹公速败刘备,当可无忧!” 曹洪还是道:“此计甚为冒险,孟德不可亲往,可择一上将领兵出之!” 郭嘉道:“恐复为王忠之败也!” 曹洪当即怒视着郭嘉。 曹操挥了挥手:“奉孝所言无差也!当吾亲征之!” 说着,定下了基调,而后,拆开了许都送来的急信。 “嘭!” 在诸将的注目下,桌子又遭殃了... 曹操咬牙切齿的说出了两个字:“董---承!” ... 豫州。 小沛。 简雍半坐在地上,头还枕着一个枕头似的物件,斜靠着,望着煮在青铜锅的酒,开口问道:“玄德此举,可曾后悔耶?” 刘备坐在老伙计面前,也没有什么主君的架子,也想向简雍那样侧着躺,却发现,自己没有靠枕,无奈,继续坐直了,半响才开口,确实没有回答简雍的提问,反而是问了简雍一个问题:“宪和,汝以为,我在朝廷,奉于天子,于曹公下,可为何职耶?” 简雍慢条斯理的拿起酒勺,示意刘备自己端碗上来,然后才从锅中,慢慢的打起了一勺酒,轻轻地倒在了刘备的碗中。 也没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问道:“玄德可是后悔了?” 刘备大笑,“宪和,勿要这般,先答吾之问!” 说完双手将乘酒的碗,递上了嘴唇,一饮而尽! “好酒!” 简雍无奈的看着刘备,说道:“今玄德已为左将军,他日一个三公太尉怕是少不了的!” 刘备听完,哂然一笑,又将空碗递了上来。 简雍微不可查的皱了下眉头,再次给刘备打了一勺,第三次问道:“玄德可是后悔了?” 刘备顿了顿,伸出的手,慢慢的收回,语气平淡的说道:“或许有!” 简雍笑了:“玄德!吾等投降曹公可否?” 刘备闻言,大笑,摇了摇头,“董国舅寻我之时,便知祸事近矣,且不说天子是否有心诛曹,袁绍此人,比之于曹操。” 说完停顿了一下,将碗移到了嘴边,自言自语道:“谁更忠于天子耶?” 简雍说出了刘备想说的话:“袁本初何及曹公之忠耶?” 刘备瞟了简雍一眼,将嘴边的酒又是一饮而尽。 叹息道:“然也!吾何背之耶?” 简雍马上接到:“玄德不闻赵彦、杨彪之祸事乎?曹孟德任人唯亲,汉室之幸耶?” 刘备感慨道:“宪和知我也!曹公虽待吾等不薄,然吾观之,非汉室之幸也!” 说罢,又将空碗递了上来。 简雍的眉毛已经挑起来了。 刘备自语道:“汉室衰落,权臣四起,曹操奉天子,袁绍据河北,吾难为也!” 简雍坐直了身子:“玄德自有徐州,士人皆附,何须感叹,袁曹相拒,此玄德坐山观虎斗之时也,乘此之机,雄厚实力,无需多虑!” 说罢,再次给刘备打满一碗。 刘备有点醉了,呆呆的望着满满的一碗热酒,说道:“徐州不除,曹操必不自安,若曹操自将亲征,当如何抵挡?” 简雍见他这幅样子,当即也有点脾气了:“玄德!徐州之人皆信服于你,糜竺糜芳,舍曹操太守郡相之职,愿随你左右,关张二人,不离不弃,我与孙乾,鞍前马后,皆是为何?” 刘备看着简雍,没有说话。 “曹公待我等可薄耶?关羽、张飞位授中郎将!糜芳、糜竺当为一郡太守、相国,吾等舍其职位,愿随玄德左右,皆以玄德能匡扶汉室!重任于天下耳!玄德之志向!吾等岂能不知耶!玄德岂能咄咄于妇人之态?!” 刘备幡然振作!“宪和一言醒我也!” 简雍却还不解气,从刘备的手里夺过那碗眼馋了好久的热酒,一饮而尽!却因喝的太快,险些呛到。 刘备哈哈大笑,望着简雍的样子,拿过酒碗和勺,想再打一碗,走到了酒锅近前,却傻了眼。 简雍没好气的道:“没了!” -------------小知识------------ 文中韩浩的事。 韩浩于建安四年(199),成为司空府护军,算是曹操独立出来的中军,也是曹魏中军之始。 (晋书职官志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领军。)(时曹操不为丞相,中领军条当为司空之讹。) (晋书职官志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 (夏侯惇传附韩浩注引魏书宋书百官下) 第九十七章 决战前夕(六) 豫州。 小沛。 府衙内。 “曹军动向如何?”刘备见到简雍进来,赶紧询问情况。 “斥候来报,曹军主力现以官渡为基,屯粮于此,分遣别部于禁,守东郡白马、濮阳;琅琊臧霸,领徐州之众为之援,拒袁绍青州之士于齐,双方不分胜负;而河内由曹操派遣太守魏种守之。” “听闻荆州南阳张绣已降?”刘备问道。 “然也。”简雍摸了摸下巴,“未料张绣竟然降曹,杀子之仇,曹操竟既往不咎,奇也!” 刘备不由得想起当日的梅园之会,那位说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人。 缓慢而又凝重的说道:“莫要小觑天下英雄!” 简雍闻言也是点了点头,建议道:“玄德,如今孙策兵进丹阳,欲伐徐州,广陵太守陈登,独木难支矣,吾等可否乘机伐之?” 刘备摇了摇头,“陈元龙,湖海之士,备不忍伐之!” (陈登和刘备的私交很好,陈登曾经盛赞刘备“天下英雄,吾敬刘玄德!”) 简雍也自然知道刘备与陈登惺惺相惜的故事,只是提个意见,既然刘备不采纳,那就算了,转而建议道:“孙策近在吴郡,玄德何不写信结之!” 刘备问道:“孙策与曹操有秦晋之好,当与我相结乎?” 简雍道:“其伐陈登,固然有私仇在内,然陈登已心向曹公,若说孙策真无半点私心,一心为公,玄德信乎?” 说完还挑了挑眉头。 刘备大笑,“然!宪和所言甚是!” 说完,刘备想了想,问道:“宪和以为我与刘景升相结如何?” 简雍沉吟了一会,说道:“刘景升欲以江汉,而观天下,世人皆知。窃以为其心恐更向盟主(袁绍)矣!” 刘备说道:“盟主与刘表旧相交结于大将军府,同殿为臣,自是不同。” 简雍点点头:“然也!玄德既已遣孙乾赶赴河北,刘荆州自然当可相交结,引以为援。” 说完,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补充了一句:“倘若徐州有失,亦不失为一退路!” 刘备慎重的点点头。 ... 荆州。 襄阳。 刘表的神色很是难看,好不容易快要平定长沙的叛乱了,结果北面引以为藩篱的张绣居然投靠曹操了。 如果眼神能杀人,刘表的目光,不知已经穿透多少障碍,将张绣盯死了。 在张济死后给了张绣容身之处,同时还给了那么物资支援,甚至三番五次的带兵帮助其击退曹操来犯,结果呢?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尽然跑到曹操那边去了! 幕僚自然也不敢在最近去触刘表的霉头。 “报!徐州刘备来信!”属下报告消息。 刘表伸手从下人手里接过信件。 不一会,神色便好看了许多,刘备在信中自然是大肆的吹捧刘表,“汉室忠臣,国家擎柱”等等溢美之词向着刘表扑来,得到同为州牧的宗室族人如此吹捧,刘表的心情自然好了起来。 对着群下说道:“曹孟德屡次以天子之令要我,甚至以莫须有罪名怪之!诛杀贤臣于室外,迫害忠良于朝堂,诸君以为然乎?” 群下自然跟着刘表的说辞。 “曹孟德欺人太甚!欺我荆州无人乎!”这是武将派。 “曹操胁迫天子,人神共愤!自当诛之!”这是文臣派。 几个大家族的人,诸如蔡氏、蒯氏却都没有开口。 刘表深深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说话。 “报!桂阳急信!”一个下臣,飞快的奔到刘表身前。 刘表接过手信,看完,浑身一震! “交州牧张津,兴兵数万,北上欲伐桂阳,桂阳告急!” “嘭!” 刘表踢翻了在身前的矮桌。 咬牙切齿的说道:“曹孟德!” ... 数月前。 许都。 夜。 曹操写信道:“吾与子云,同殿为臣,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子云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吾之外援也。 刘景升不顾皇恩,逾越祖制,天下愤怒,故群起而伐之; 益州牧刘璋攻其左;吴侯孙策攻其右;更有故长沙太守张羡,为民请命,引三郡而拒之! 今张羡虽亡,然则长沙之人仍念其旧恩也! 今愿君顾念天子之恩,匡扶汉室,以正社稷,兴交州之军,伐荆州之逆,则天下甚幸! 唯子云汉室忠臣,谨长沙、桂阳等三郡以托之! 曹孟德谨上!” ... 扬州。 吴郡。 “吴侯!徐州刘备有信到。” 孙策骑于马上,张昭同样骑马立于身边,接过书信,孙策看完,递给了张昭。 孙策问道:“子布以为,刘玄德其人如何?” 张昭望着正在行进的士卒,说道:“窃以为,英雄耳!” 孙策又问道:“吾比之如何?” 张昭道:“将军英姿,世所罕见耳!天下英雄,谁堪与之伯仲耶!” 孙策大笑:“不曾闻子布善赞人焉?” 说罢,两人皆是大笑起来。 言归正传,孙策认真的问道:“刘玄德欲以我为援,共谋曹公,子布以为如何?” 张昭正色道:“将军袁术故吏也,袁术旧部今皆为将军所有,曹操与袁术之仇,不共戴天。今曹操虽亲结,然窃为将军忧之!” 孙策郑重的点点头:“吾视之亦然也!我军新招之人,多为袁术旧部,其与曹操之仇,不可一言而尽,曹操岂不知之? 我举江东之众,据大河以南,曹操若真心待之,何不以我为荆州牧?刘景升逆之久矣,吾举兵伐黄祖于江夏间,破其大众,何故以严象领扬州? 望着涛涛的江水,孙策叹息道:“吾知其矣!” ------------小知识--------- 许靖在交州避难的时候,这样写信给过曹操。 三国志许靖传:“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征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又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若荆、楚平和,王泽南至,足下忽有声命于子云,勤见保属,令得假途由荆州出,不然,当复相绍介于益州兄弟,使相纳受。倘天假其年,人缓其祸,得归死国家,解逋逃之负,泯躯九泉,将复何恨! 《三国志·薛琮传》:“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注意第二段,张子云就是张津。 第九十八章 官渡之战(一) 许都。 国舅府。 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已经被司空府护军韩浩以欺凌百姓为名,请去了喝茶。 而董承此时正同幼子在亭中下棋。 “父亲可是有心事?”见董承执子,却迟迟不肯落下,幼子疑惑的问道。 董承摇了摇头,露出微笑,“无事耳!” “汝等何人!胆敢擅闯国舅府!”就在这时,门口方向,传来了府邸士卒的喧哗声。 董承一惊,手中的白子,也落在了棋盘之上。 “父亲?”幼子问道。 董承当即回过神来,亲昵的摸了摸幼子的头,“去找汝阿母。为父有客到。” “哦。”幼子点点头,依依不舍的被下人带去了后院。 董承的脸色,瞬间冷冽了起来。 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到了董承身前。 董承眯了迷眼睛,为首者赫然是司空府西曹许县令满宠! 满宠可是十足的曹操走狗,冷面无私,昔日曹洪亲信宾客数犯法,都是依法办事,曹洪报告给曹操,满宠竟然提前把宾客给治罪杀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督办了太尉杨彪与袁术谋私一案,行事作风狠辣无比。 董承没有开口,静静的看着对方。 满宠倒是礼数周到,先是鞠了一躬,拱手道:“国舅,曹公有请!” 董承国舅府和车骑将军的卫队当即恼怒,“曹孟德安敢如此!”当即和满宠带来的司空府中军挤作一团。 董承举了举右手,属下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起身道:“曹公有请,吾自当奉陪!” 说罢,整了整衣裳。 满宠示意自己的士卒开道,自己在董承前方引路而出,越来越多的董承士卒围了上来。 董承冷眼看着,一言不发的跟在身后。 “将军!将军!”激愤的董承士卒们呼喊着。 董承未作回应,直到到了大门口... 整齐划一的部队,手持着长刀,就包围在了国舅府外,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当前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许褚! 身后士卒的呼喊声,顿时微弱了许多... 满宠立于一辆马车的边上,挥手示意道:“国舅!请!” 董承坐上了马车,侧着身子,透过马车,望着这只百战精兵,突然,眼神一缩,他见到,王服的某位部下就在军中。 董承缓缓坐了回去,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大军开拔的身后,有国舅府的人,传出了哭喊声,飘到了他的耳中... ... 司空府。 曹操、董承相对而坐。 曹操叹息道:“国舅昔年招我入洛,今何相背也!” 董承沉默不语。 曹操见此,问道:“听王服所言,国舅可是奉了天子之诏?” 董承冷哼一声,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 董承笑个不停,却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 曹操冷眼盯着他,缓缓开口道:“国舅若如实相告,后人可留一命。” 董承停了下来,脸色一阵变换,曹操注意到,董承不知不觉间,做出了某种决定,嘴唇都给咬破了。 曹操聚精会神的听着,只见董承张开满是鲜血的嘴唇,一字一顿的说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曹操脸色顿时阴沉了起来。 示意身边的满宠带他下去用刑! 董承却站起身来,大笑着往外面走去,“成王败寇!曹孟德!昔日陈藩、窦武,近日董卓、李傕,汝等权臣之路,近在眼前啊,哈哈哈哈!” 说完,一头向着边上的门柱撞去,只听见“嘭”的一声,旁人阻挡不见,董承已然缓缓倒下... 郭嘉见此道:“曹公!此必董承惑言,离间曹公与天子之意也,曹公勿要...” 曹操挥了挥手,示意郭嘉不要继续再说,“都下去吧!” 郭嘉、满宠等人对视了一眼,拱手退下。 “诺!” 示意下属将门关上,曹操独自一人坐在屋中,望着董承留下的那摊血迹,又望了望许都皇宫的方向,久久不语... ... 在门外等人焦急的等待中,曹操终于打开了房门。 “曹公!”程昱被郭嘉等人赶紧找了过来,年纪最大的他,才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 “窃以为...”程昱刚想开口说点什么。 曹操当即打断,开口道:“天子断然与此事无关!” 说完,看了一眼如负释重的郭嘉和程昱等人,继续说道:“国舅之言,乱吾等军心耳!吾身为汉室三公,受命天子,内诛叛逆,外讨不臣。功于社稷,天子岂能不知?” 说着,顿了顿,像是安慰自己一般的,自言自语的说道:“岂会负我?” ... 《献帝纪》 建安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 徐州。 广陵郡。 射阳。 “曹公援军,仅泰山太守薛悌派遣些许人马,今江东孙策,陈兵丹徒,欲报一箭之仇,广陵危矣!” 陈登对着陈矫说道。 陈矫,婉拒了薛悌的挽留,带着薛悌支援的兵马,绕过了刘备的地盘,终于赶到了广陵太守陈登的治下,射阳。 但是,如今的形式确实异常不妙,孙策之能,可不是他那个不怎么会打战的弟弟孙权,所能比拟的。 匡琦之战的胜利想要再来一遍,不亚于白日做梦。 陈矫斟酌的开口道:“今扬州刺史严象,尚在寿春,府君可使使者见之,陈明厉害,望其出面调停两家之事,或可免刀兵于广陵。” 陈登点点头:“善!” ... 扬州。 寿春。 扬州刺史严象,收到了陈登的求援信。信中表明了自己对汉室的忠心,希望刺史严象能够出面调停孙策与陈登之间的战争。 严象本来的政治任务也要安抚江东,自然选择了帮助陈登,托信给孙策为其言说。 -----小知识------ 匡琦之战 《先贤行状》: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于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寻引去。 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 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指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 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于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迁登为东城太守。 第九十九章 官渡之战(二) 许都。 司空府。 “曹公,今董承等人已然伏诛,当速定刘备矣!”军师祭酒郭嘉,在董承及其余党,被连根拔起后,马上建议曹操征伐尚将主力屯在豫州小沛的刘备。 曹操点点头,立于大厅中央,望着身在大厅的幕僚们,开口说道:“今袁本初兴兵南下,天下震动,观望者不知凡几,今欲与之一战,各要地所领着当为吾等心腹!诸君当可建言,或以为任,助我破敌!” 司空府长史王必起身,指着地图中的许都,当先开口道:“曹公,许都天子所在,乃天下之重,不容有失,可使司空府护军韩浩领本部兵马常驻,许都令满宠为镇以为辅,同尚书令荀彧统控中央,可保无恙!” “善!”曹操开口道,同时望了一眼荀彧和满宠,后者也是对着曹操点点头,以示决心。 尚书令荀彧接着王必开口道:“今河内太守魏种,驻军于河内,可抵挡袁绍并州之军!” 说着又对着夏侯惇说道:“然则河内易攻难守,夏侯将军可率部防守敖仓,同时分兵驻守孟津,以为其援!接应魏种!” 夏侯惇闻言,看了曹操一眼,见其颔首,自然也是对荀彧点点头,表示明白。 军师祭酒郭嘉开口道:“今平虏校尉于禁率军驻守延津,东郡太守刘延屯于白马,成掎角之势,为我军先锋,当可阻挡冀州袁军先锋南下!” 众人点头。 “那青徐之地,臧霸进展如何?”曹操询问程昱。 程昱开口道:“琅琊相臧霸目前率军挺近青州,尚在争夺齐国,牵制袁绍。泰山太守薛悌为其后援,如今正在泰山郡内征募兵丁与粮草,供给前方,袁军尚未有增兵青州之迹象。” “今袁绍兵多将广,若袁绍派军轻兵突袭,骚扰我方左右,则我方左、右两翼不得不防!”荀攸补充道。 曹操凝神看着地图,“当以何处设防为上?” 荀攸说道:“左翼可使二将分驻阳瞿、叶县,倘若渡河袁绍轻军而来,当下洛阳,若进攻许都,威胁我军,必经此二地。” “何人可守?” “将军曹仁可使守阳瞿,将军蔡阳,可使守叶县!” “善!” “右翼当以何人固守?” “窃以为右翼干系重大,我军粮草辎重,大部皆依兖州所出,非重臣不能守之。” 荀攸说完,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程昱身上。 程昱注意到众人的目光,程昱对曹操开口道:“老夫义不容辞!” 曹操颔首。 荀攸继续说道:“宛城亦是如此,张绣新降,其部众已然移防至官渡,曹公亦需择一重臣守之,以备刘表。” 曹操看着扬武中郎将曹洪:“子廉!可堪此任乎?” 曹洪拱手道:“孟德放心!人在城在!” 曹操点点头,示意荀攸继续。 荀攸沉吟道:“江东孙策,曹公亦需小心!” 曹操反问道:“孙策今尚在吴郡,听闻其修船造甲,欲渡大江,谋广陵陈宫,此天下皆知也,然寿春郡,兖州刺史严象尚在,其亦需提防?未免小心太过?” 郭嘉补充道:“曹公,江东!袁术拥其众而僭越,而今孙策之势,其比之当初袁术,何如?不可不防也!”(孙策此时所占领的地区,可是不会比当初袁术的地盘小了。) 曹操这才点点头,“可使汝南太守蒲宠驻军于汝南,书以密信,以备孙策!” 荀攸点头,继续道:“然近闻汝南黄巾刘辟、龚郝等部将当有异动,亦不可不防!若其反叛,恐汝南太守蒲宠有力未逮!” 曹操皱着眉头,没有说话,因为汝南那块地方,说实在话,还真不好派人过去了。 “李通可乎?”当即有人建议道,也说出了曹操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李通纵横淮南,严格来说,却并不是曹操的嫡系,是在建安初,投靠的曹操,本部军马,目前就在汝南附近,曹操犹豫,就是因为李通的兵马就在附近,自己派人过去,恐有夺权的嫌疑,反而会引起李通的猜疑。 “臧霸吾尚且用之不疑,何况李通乎?”鉴于李通以往的表现。曹操当即决定,任用李通。 (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 各地的守将已经分配完毕,那么剩下的,便是运输粮草、保障后勤的重任了。 曹操当即下令:“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颍川粮草至许都;典农中郎将、长水校尉任峻典选军器至官渡;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至官渡;都兖州事,东中郎将、尚书程昱督运兖州粮草至鄄城;豫州粮草豫州刺史王思督运至汝南,再由汝南供给宛城。”(王思这个人物,只有寥寥数言可为参考。) 领到军令的将军:“诺!” “裨将军徐晃、中郎将张辽、讨寇校尉薛议如今尚在官渡,曹公欲以何人领军共伐徐州?”郭嘉问道。 见任务已经下达,那么没有领到具体安排的将军,诸如乐进、曹纯等人,自然是同曹操一起讨伐徐州的刘备了,但是许都的这点兵,是绝对不够的,大军目前都在官渡集结,必然还要从官渡引军到半路汇合,一起进击徐州。 郭嘉自然是随着曹操而去的,所以他才会开口询问,同去徐州的人选。 曹操沉吟了一会:“薛伯言!” ... 官渡。 “伯言!徐将军有事相召!”薛议正在训练士卒,身后,李敢的声音传来。 “子进所知为何事乎?”薛议同李敢一起走向了徐晃的帐中,薛议开口问道。 “听闻是许都天使到了!具体何事不得而知矣。”李敢回答。 薛议点点头,走进了徐晃的大帐之中。 徐晃望着走进来的薛议说道:“伯言,曹公有令,汝领万余人马,同曹公会于陈国苦县,共讨刘备!” 薛议一震,拱手道:“诺!” 浅谈-----曹操官渡之战诸将位置的来源与辩证 首先说明,上一章书中所写的人物位置和安排,都是根据台湾三军大学出版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卷》来写的。 以前很喜欢看这本书关于三国战争的描写,所以写在了自己的小说中,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至于这本书的水平如何,懂的都懂。o(n_n)o~ 以下是原文 前线部署: 曹操采纳郭图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在以弱抗强总形势下,发挥作战指导优势,以智取胜,决心率精兵二万,抗击袁绍。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进军黎阳,先后作如下部署: 前线部署: 命河内太守魏种牵制袁绍从并州方面进攻,保障左翼侧; 2.命建武将军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派一部防守孟津,以掩护左侧安全; 3.命平虏校尉于禁率领步骑两千驻守延津,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共同阻击南下的袁军; 4.继续留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全; 5.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下齐、北海等地以牵制袁军; 九月,曹操分兵官渡,命裨将军徐晃,张辽率步骑万人布置防线,以阻挡袁军,自己回到许昌;十二月,曹操率关羽,乐进、许褚诸将及郭嘉、荀攸诸谋士移驻官渡,组织防御,指挥战斗。 二线配置: 1.命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防守阳翟,以掩护左侧背; 2.命蔡阳率部驻守叶县,以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郝等部; 3.命杨武中部将曹洪率部驻守宛县,以防御荆州刘表; 4.命裨将军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蒲宠驻守汝南,以备孙策; 5.命侍中兼尚书令荀彧镇守许昌,知后方诸事; 6.命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十一月,加派卫觊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 7.命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粮草; 8.命典农中农将、长水校尉任峻典选军器与粮运; 曹操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把决战地点选在官渡是完全正确的: 以双方兵力和态势上看:袁绍兵多,曹操兵少。千里黄河,袁军处处可渡。曹操如果分兵把口,防不胜防。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已为袁绍所据有,沿防设防,态势不利。 从曹操的作战方针来看:他采取的是决战防御。在削弱敌人后,寻求战机与袁军决战,而不是消极防御,如沿河设防,就限制了自己的机动。不如后退一步,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战不利的战场,集中兵力,待袁军师老兵疲之后,与之决战。 ------------风格先------------- 下面来看看陈寿《三国志》的真实情况: 《三国志武帝纪》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魏种位置ok。 《夏侯渊传》: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 不明。 《程昱传》: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程昱当时肯定不是东平相,要么是济阴太守,要么东中郎将,要么尚书,都兖州事。 《臧霸传》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还算ok。 《徐晃传》: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曹洪击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 徐晃传明显可以看到随曹操东征,从破刘备,而不是在官渡布置防线。当然也可以说是破刘备之后布置防线,存疑。 《乐进传》: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 《夏侯惇传》: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压根就没看到夏侯惇有屯延津一说,反而是在镇守后方,刘延倒是出现在了白马。但是我在这里小小的吐槽一下,三国志一般都会为传主美,但是夏侯惇好像是个特例o(n_n)o~,可能是后人没给陈寿米吧~ 《曹洪传》: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 也没有曹洪屯守宛城一说,倒是后来,官渡之时,曹操让曹洪留守大本营防备张合等人的进攻,所以说,曹洪应该是随着曹操一起在官渡,我小说所写屯宛是单纯是为了对应这本我很喜欢的脑补秘史来的,后面会让他回归正史线。 《曹仁传》: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太祖征张绣,仁别徇旁县,虏其男女三千余人。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彊诸县,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故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 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于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烧其粮谷。 真实历史,曹仁在本传是主动提出出击刘备的,而不是我写的鉴于荀攸的远谋,被动防守。 还有就是《卫觊传》中,明显提到,是钟繇到了关中,关中皆服,才回的许都,说明,卫觊一直都在关中,而不是脑补史中的十一月,出使关中... 哎,以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惊为天书,三国战争写的辣么精彩,现在看来,漏洞百出呀~o(n_n)o哈哈~~ ps:那张历史悠久的老图,我也发书友圈了~大家看下作家说~ 第一百章 官渡之战(三)东征刘备 豫州。 小沛。 “大哥,据斥候所报,曹操亲率大军向东而来!”小沛县府衙内,张飞向着刘备禀报着最新的消息。 刘备沉默不语,袁绍南下在即,而曹操居然本人亲自带兵率先进攻于他,这是刘备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想法,或者说他这方所有人的想法都是,曹操此时应当忙于应付袁绍的南下才对。 “为之奈何?”刘备一时也想不到好办法,放弃小沛,全力退守徐州下邳?但是小沛最近一直在加强城防,就这样拱手让人?刘备自然也是舍不得。 相比于曹操一方的人才济济,自己这边擅长打战出谋划策的人物,能拿得出手的,能与对方一较高下的人,目前来看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每次的战略安排,都是几个老伙计磋商,刘备看着门下的幕僚,内心暗自叹了一口气。 张飞提议道:“不若大哥坐镇城中,我领三千士卒于城外安营扎寨,以为屏障,若曹军来攻,自当死守营帐,且战且却,拖住曹军,待得袁绍南下,曹操不攻自走也。” 张飞的想法很简单,如今刘备一方的主力全部集结在了小沛。在各大世家的支持下,可战之兵总共也就一万多人,而且虽说刚刚击败了王忠、刘岱等人,但是还是属于少经战事的新兵。 同曹操的部队硬拼,肯定是不划算,但是如果安营扎寨,步步为营,边守边退,直到退到城中,拖延曹操的进攻时间,在张飞看来,还是可以的,而等到袁绍那边抓住机会南下,曹操必然得赶回前线,刘备的危局也就破了。 张飞的建议,听起来还是蛮好的,刘备也意识到,只要自己死守,拖时间,那么曹操终将无功而反。 当即点头,“善!就依三弟之言!” ... 冀州。 邺城。 袁绍看着谋臣们,田丰首先开口,袁绍望了过去。 田丰建议道:“大将军,曹操亲率大军往征刘备,此天赐之机也,将军可令士卒奋进,将军自率大军,挥师渡河南下,破曹军前部,易如反掌耳!” 袁绍眼睛一亮。 郭图则建议道:“大将军,今曹操亲自领军往东征伐刘备,又要防备吾等,其势必不可众矣,窃以为可以坐山观虎斗。 夫刘备,人杰也,破王忠、刘岱于前,降徐州东海于后,且刘玄德经营徐州颇久,素有人望,而曹操罪于徐州久矣,是以徐州之士皆愿效死于抗曹。 是以两军相斗,必然旷日持久,曹操于徐州不得寸进,士足疲敝,大惊若乘此而出,破曹易如反掌耳!” 两个易如反掌,让袁绍陷入了为难,当即看向了沮授。 沮授思考了一会,沉吟道:“今曹操东击,军资、粮草运输必有倾斜,倘若我军按兵不动,曹操进攻未免太过顺利,窃以为,将军当可使前部寻机进攻,若曹军前部有机可乘,可速下之;不然,亦可使曹军分重军守之,军资、粮草亦需调用更多民夫,调用百姓过多,自然群县皆怨,届时将军号令一发,群县响应,曹操必然自溃矣。” 沮授的建议就是结合田丰、郭图的建议,一方面利用曹操东征,给曹军前线压力,如果曹军前军守将有任何破绽,则抓住破绽,迅速破敌;如果没有机会,前军的骚扰,也会严重干扰曹操后方的粮草、军备运输。 一方面,使其不敢全力输出到东边,影响曹操本部的粮草的供应;另一方面使得曹操一方不得不派遣更多的民夫来参与后勤保障的工作,强行征调民夫、百姓,必然会导致曹操治下的郡县出现反抗情况,届时只要袁绍振臂一呼,曹操治下,必然反叛四起,不战而溃! 袁绍这才肯定的点了点头:“善!” ... 陈国。 苦县。 建安五年春。 偏将军徐晃、讨寇校尉薛议带着万于人马,到达了陈国,同曹操会师于苦县。 曹军大帐内。 薛议坐在了第二排,徐晃、郭嘉等人坐在身前,曹操面对着诸将、谋臣,郭嘉正分析着当前的局势:“刘备当前率领主力屯于小沛,听闻其将张飞领分军,扎营于城前五里。斥候来报,飞军目前正在修建防御工事,以备我军。” 继而又补充道:“袁绍军目前还在集结之中,尚未有进攻动向。” 曹操问道:“诸君以为如何?刘备当如何破之?此战当速胜矣!” 薛议想到:“如今的局面非常非常的危险,袁绍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率领大军南下,而此次我们进攻的,是刚刚才在徐州大败王忠、刘岱两位将军的刘备,对方士气正旺,可不是那么好拿下的,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时间使我们的命脉,我们不仅要赢!我们的还得必须速度赢!” 军师荀攸开口道:“此战,形势之危急!诸位将军皆知,无需多言!诸位将军!兵贵神速耳!” 伴随着荀攸的开口,大家的压力,都涌上了心头。 曹操开口道:“此战!破敌者官升一级!功高者,封侯!有侯位者,增封!” 众人为之一震:“诺!” -------------小知识------------------------ 汉代封侯,大都以军功为主,没有军功,要想封侯,那是难上加难,不是还有一句谚语‘李广难封’么,当然时过境迁,如今的封侯条件没有那么严格了,但是以军功为主,来封侯,这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自曹操迎天子主政以来,于禁、乐进两人在陈国之战后以军功封侯。于禁益寿亭侯(于禁传),乐进封广昌亭侯(乐进传)。 张辽率众投降封关内侯。(张辽传) 当然,还有杨奉封的徐晃都亭侯。(徐晃传) 而曹操的本家亲信代表,也只有曹洪因对战荆州刘表有功,被封为国明亭侯。曹仁、曹纯等人都没戏。(曹洪传) 夏侯家两位,夏侯惇此时封高安乡侯,而夏侯渊直到建安十七年才封侯。(夏侯惇、夏侯渊传) 而薛议,因为早期举家投靠曹操缘故,此时就有点沾了曹操或者说程昱的光了,乐进现在也还是个都尉,而薛议已经是校尉了。(三国志-薛议传) 第一百零一章 官渡之战(四)奔袭 陈国。 苦县。 曹操大营。 “张飞驻防于城外,刘备守兵于城内。今若速击,当可先驱敌斥候,使其缓知我军动向,方有奇效。”荀攸道。 既然已经定下了战略方针,那么剩下的就是完善它。 曹操转头对曹纯说道:“子和,汝领骑兵先出营外,刘备少骑兵,可分散我军骑兵,驱之,勿使接近我军,知我军动向。” 曹纯:“诺!” 荀攸接着说道:“袁绍当前不见动静,粮草供给可暂且偏向曹公。” 曹操点头,示意王必记下。 薛议想道:“目前而言,大军出动,大体还是缺粮的,袁绍那边应该也是如此,不然不会集结了这么久的时间,还没有集结完毕。” 荀攸继续:“当今唯一之计,便是速攻!请曹公下军令状!” 曹操治军,赏罚分明,军令状一出,便是死生决心! “哪位将军领此令,攻破小沛?”曹操大声道。 话音未落,便有一人高声喊道:“末将愿往!” 声音从薛议的声后传来,见大家都望着自己,薛议一愣,也只好尴尬的往后看去--------陷陈都尉乐进。 乐进出身于微末,一身的功勋,全都是用命换来的,此时请战,薛议也不意外。 “好!文谦有此决心,诸将便由文谦选调,进攻小沛!” “诺!”乐进拱手答道,说着看了一眼曹纯和薛议:“还请曹纯校尉领骑兵,伯言领步军为佐。助我破敌!” 乐进的出身,导致军中能真心和他聊的来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曹纯倒是不拘小节,后世没什么等级观念的薛议自然算得上一个。 曹纯微微颔首,薛议则是对着乐进拱手点了点头。 曹操:“善!子和、伯言,助文谦破敌!” “诺!” ... 豫州。 小沛。 “明公,我军斥候近些时日,损伤颇多,曹军动向,时断时续,自三日前尚在建平,而今已然不知矣。”(建平:沛国于梁国交界。) 幕僚说道。 刘备也是皱着眉头,曹操这一手,简直是防不胜防,自己的骑兵本来就少,能担任斥候的,更是难得。 但是就在两日之前,曹军突然大肆派出骑兵,分散的重点扑杀己方的斥候,不察之下,斥候们损失严重,对于曹操军的动向基本丢失,而今更是难靠近曹操大军了,曹军的斥候小队都追到小沛附近了。 总觉得曹操此举必有深意,但是现在自己基本也是个“聋哑”人,无法了解形势,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莫非曹军掩杀我军斥候,意在绕过小沛,奇袭彭城?”刘备问道。 “这...”简雍在侧,也不好轻易下定论。大家的家眷,都在下邳,但是主力现在都在小沛,如果曹操打掉己方斥候,是为了偷袭彭城,然后顺势拿下下邳,确实是有这个可能的。 “如今斥候不多矣,不若往小沛彭城方向派遣几组,以防曹军偷袭?” 简雍认为还是稳妥起见比较好,小沛就立在这里,曹操真要来,估计一时半会也拿不下,不如派遣斥候去小沛、彭城方向巡视,以防曹军偷袭。 刘备点点头,转头问道:“翼德于城外修筑工事,进展如何了?” 左右答:“还需三五日,可以完工。” 刘备:“善!” 张飞修建的工事还有个三五日便可完工,虽然此时斥候的活动范围,已经被压缩的越来越小,但是自己的工事就快完工,到时就算曹操大军来了,也可阻挡一些时日。 刘备点点头:“就依宪和之言。” ... 当夜,大雨。 张飞大营外。 乐进带着薛议等人共两千人马,已经乘着天黑,由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摸到了张飞大营近处。 就在两日前,曹纯突然发起针对刘备军斥候的捕杀行为,导致刘备一方的斥候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损失惨重,余下的残兵败将,也是在曹军斥候的压迫下,活动范围越来越窄,甚至曹军的斥候都能日夜在张飞的营地附近晃悠,袭杀张飞的眼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达建平的曹操军,开始了加速行军。 其先锋部,乐进带领的人马,更是在军师祭酒郭嘉的建议下,一个人带着两匹马,两日的干粮,日夜兼程,往小沛方向赶来,终于在刘备一方还没修完工事的节点上,到达了小沛附近不被敌军斥候巡逻的临界点。 根据斥候的情报,更是乘着夜晚的大雨,用布匹裹着马蹄,蒙住马儿的嘴,牵着马儿,缓慢的摸到了如今的位置。 也算天公作美,按道理,营地附近,肯定是有暗哨存在的,但是连日来曹军斥候的多次袭击,再加上今夜的大雨,导致张飞今夜连暗哨都没有在营地附近用了。 “轰隆!”一道闪电划过,瞬间映亮了张飞的大营,雨下的越发大了... “伯言!成败在此一举!”伴随着哗啦啦的雨声,乐进靠近了薛议、曹纯身边,开口道。 薛议点点头,带着李敢和本部的几十个士卒,缓缓向着灯火处的哨塔摸了上去。 而曹纯,则是吩咐下去,命令骑兵去下马蹄上的裹布,摘下马上的口罩,顿时,有许多马儿不满的声音传了出来,随即,又迅速的淹没在在了雨声之中...... “啊~”站在哨塔上的士卒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望着瓢泼的大雨,对着身边蹲坐在一边的同伴说道:“老李,你说,如今是什么时辰了?” “嗯?”坐在哨塔木板上的同伴也是没精打采,“问这个作甚?” “不知何时也,换我等防的那个憨货必然乘着大雨又睡着了!”说着,越发生气:“上次亦是如此,天下大雨,那憨货竟以此为由,说是不晓得时辰,错过吾等,岂有此理!” 老李叹了一口气:“狗子,人家那是曲侯的妻弟,咋们又没这关系,再说了...” 话音未落,突然感觉,好像什么东西,钉到了自己坐的哨塔墙壁上,但是雨太大,自己也困,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狗子,方才是不是有飞鸟撞到了哨塔?” 转过头去,却见身边的同伴,脑门插着一根箭,缓缓的倒下... 第一百零二章 官渡之战(五)陷陈 “射偏了!子进!”薛议焦急的说道,雨下的太大,阻力使李敢射出的第一支箭偏到了下方,直接射到了哨塔之上。 李敢也不答话,立即调整了一下角度,又是一箭射出。 对方的哨兵,当即倒下。 “好!!” 薛议刚想称赞,便见得对方哨塔之上又站起一个人,摇响了哨塔之上的警钟... 顿时,营地一阵喧哗... “双人哨!”薛议也顾不得多想,在李敢射杀第二人之时,当即挥舞着长剑!“随我冲锋!杀!抢夺营口————” 在后方一点的乐进见前方已经暴露,也是当机立断,“全军出击---杀!” 营口营房内的士卒听到警报,赶紧冲了出来,想要堵住鹿角与门障的口子,为后面的同伴提供反应时间,过来支援。 乐进奋勇当先,身先士卒,顶着对方的冲锋,迎了上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 喧闹声瞬间将张飞于睡梦中惊醒。 一把拿起身边的武器,赶紧出了大帐。 入目之景便是雨夜中,源源不断的曹军骑兵从已经被占领的营口不断涌入,而自家的士卒,由于大雨,基本都没有着甲,反抗之力微乎其微,甚至大部分士卒都在黑夜中奔逃了出去,这是一边倒的屠杀! 张飞恼怒的跺了跺脚,身边的亲卫赶紧牵了几匹军马过来,“将军!我军溃矣!还请将军速回城中!” 见大势已去,张飞无奈的上了马,随同亲卫,往小沛逃去。 ... 翌日清晨。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下来。 “我军阵亡五十六人,杀敌四百五十七人,降一千一百二十人,击溃之众,不可胜数!缴获粮草....” 薛议等人静静的听着属下汇报着战果,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突袭之战,除了进攻营口阵亡了部分士卒外,入营袭杀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反抗,敌军毕竟不是久经战事的强军,一下子就被打乱了阵脚,四散而逃。 薛议注意到,乐进的左脸下边有一道新添的刀痕,而他的右手,也裹上了带着疗伤草药的布,味道站在身边的薛议一闻便知。 “如今曹公大军还有两日方可到达,我等可先以此营为基,修整待援,营中粮草辎重也够,可派出骑兵围绕小沛!”薛议建议道。 骑兵攻城不太现实,还是先派出骑兵围绕小沛,观察刘备军动向,等曹操的大军来了再作打算。 乐进和曹纯皆是点点了头,“可!就依伯言之言。” ... 小沛。 张飞跪着,双手伏在地上,悲切的说道:“大哥!” 刘备站在张飞面前,“我三番五次叮嘱!不可轻敌!不可大意!” 张飞声泪俱下:“大哥!” “我--!”刘备刚要再说点什么。 简雍出言道:“将军,当今之际,应该想好如何防守小沛才是,翼德勇猛,可使其防守小沛,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听了简雍的话,刘备这才愤愤的放下了手中的剑。 “暂且如此!留汝戴罪之身,以观后效!” 张飞这才抬起头来,拱手作答。 示意张飞下去,刘备问道:“如今曹军近在咫尺,内外交通绝矣,翼德新败,我军损失惨重,三千之众,回者寥寥无几,城中可战之兵,不过五千,须得防守四面,危矣!” 简雍建议道:“如此,唯有调用民夫百姓、城中妇女与战,坚守待援,或有一线生机。” 刘备点点头:“唯有如此!” ... 两日后。 曹操的大军到达了小沛城外。 “文谦破敌城外,可计首功!”见到了乐进等人,曹操高兴的开口称赞。 “众将死战,匪我之功!”乐进拱手推辞。 曹操大笑:“善!”望着不远处的小沛县城。 开口道:“当今!破刘备于小沛!取徐州便是易如反掌!” 转头问乐进道:“小沛之攻,可有计策?” 乐进转头看向了薛议,这两日,就是薛议在思考进攻小沛的方案。 薛议轻咳一声,清了清喉咙,这算得上自己的第一次为主献上攻城谋略? “今刘备困守小沛,张飞残兵,多四散而逃,城中守备必然不足,今观其城壁,多有妇女参杂期间,可见其困也。” “然我军意在速攻,而刘备经营此处甚久,城中器械修缮完备,正面攻之恐难以速下,拔之而我军损失惨于军不利也。” “窃以为可以使疲敌之计,今小沛交通断绝,我军可使部分兵卒昼伏夜出,喧闹城外,佯为攻城之举,疲惫敌军。” “今夜之后,军中可改生食造饭之时辰,于夜间生火造饭,白昼使辅军建造攻城器械,精卒修整,数日后,可于夜间攻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法曰‘围三缺一’,当可使三面进攻,瓦其军心,独留北面,可使其往北,不可使其往东,则小沛可下,徐州可定矣!” 薛议的计策,首先,先说明城中了的兵员和守备情况,不宜强攻,会导致损失惨重,建议采用疲敌之计,骚扰敌军,同时命令辅军和民夫白昼之时加紧赶造攻城器械,而士卒们修整,到了晚上在生火做饭,适应几天,调整好时差后,利用夜晚这几日以来疲惫敌军计策带来的效果,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三面围攻,留一条生路,瓦解敌军顽抗到底的决心,迅速的攻下小沛,同时,放北面给刘备逃跑,也是为了顺利的攻取徐州。 薛议说完,抬头看向了曹操,希望曹操能给与评价。 曹操不可置否,转头问了郭嘉:“奉孝以为,伯言此策如何?” 郭嘉和荀攸对视了一眼,见对方眼里也是赞扬之意,点头称赞道:“伯言之策,周瑾无误,谚曰‘料敌于千里之外’,今日是也!” 薛议听了脸有点微微燥热,从军也有6-7年了,一直都是跟在程昱的身后,第一次当着曹操面提出自己的计策,还被肯定,自然也是有点激动。 曹操欣慰拍了拍薛议的肩膀:“仲德有佳徒如此,无憾也!” 郭嘉在一旁补充道:“曹公有茂才如此,亦无憾也!” 曹操大笑:“善!” 第一百零三章 官渡之战(六) 豫州。 小沛。 曹操的军队已经将小沛包围。 夜,东风,月明星稀。 远传传来的声响,惊动了小沛西城墙上不安的士卒,明亮的火把连成一线,密集的人马,隐约可见。 “曹军攻城了!”士卒大喊,城墙上顿时喧闹起来,士卒们从城下鱼贯而上,随即,小沛城中,灯火通明,一切都行动了起来。 张飞拎着武器走近城边,望向远处的曹军,只见对方的人马缓缓的靠近了城墙,城上顿时更加紧张了。 “快!快!快!”城下城内的士卒也在呼喊着民夫妇女们加紧运送各种防守物资。 只见曹军到达城墙不远后,站定,却是没有近前。 城上的弓手们皆是将箭准备在了手中,蓄势待发。 曹军中骑马走出一将。 只见来将高声喊道:“吾乃大汉讨寇校尉薛伯言是也!城上守将何人?” “薛议!” “一诺千金薛伯言!” “前几日破吾等大营的薛伯言?” 城墙上的议论声顿时传入了张飞的耳中。 本就心中不忿的张飞,自是没什么好语气:“黄口小儿!也敢来攻打你翼德爷爷所守之城?” “张飞!”薛议瞬间就知道了对方的身份。 阵前的口水战,突出的就是气势。 马上的薛议顿时大笑起来,“哈-哈-哈-!” 随即指着张飞嘲讽道:“败军之将,也敢言勇?!” “曹操无道!人所共伐之!”张飞大喊。 “住口!曹公之德,岂是尔等宵小所能污蔑?孔文举有言‘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刘玄德丢州弃地,抛家弃子,焉能相比?” “汝等主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之辈,也敢妄言曹公!?” “黄口小儿!汝!”张飞顿时怒目而视! “匹夫!”薛议怒喝道,“刘玄德贩履小儿,也只容得下汝等偷鸡摸狗之辈!” “竖子安敢欺我!”张飞捏紧了手中的武器。 “哼!汝镇守徐州下邳,以一己之私致下邳地夺于吕布,徐州不存,刘备基业,几丧于汝手!” 张飞脸涨得通红! “汝镇守小沛城外,轻敌大意,今日之困局也因汝而起!若我为汝,当自杀以谢刘备,安敢在此犬吠!?” “啊!小儿!吾誓杀汝!”张飞被激的发了狂,当即快步往下走,就要下去找薛议拼命。 “将军,使不得,使不得!”一群亲卫当即拉住了就要往下走的张飞,“贼将是在激怒将军,将军窃不可轻易出城!左将军尚在城中,愿将军以左将军大局为重!” 张飞听到刘备的名字,当即冷静下来。 回到了城墙上,张飞冷冷的盯着薛议,“黄口小儿!也想诈我?” 薛议大笑:“吾就在城下,汝若有胆,就下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张飞往前一步,手中的武器重重的磕到了墙上。 见张飞没了声音,又听得薛议缓慢的一字一句的说道:“贼将无胆,何不早降?” 张飞大叫一声,又要往下走,顿时亲卫们一阵鸡飞狗跳。 好不容易给又劝了回来。 便听得对面的曹军阵营中发出冲天的喊声:“贼将无胆,何不早降!” “贼将无胆,何不早降!” “贼将无胆,何不早降!” ... 攻城的器械还没完全准备好,薛议自然是不会的下令攻城的,今日也只是单纯的叫阵,打击对放士气,消耗对方的心神罢了,毕竟,薛议白天是睡过的,张飞是晚上被叫醒的,两者的脑子状态必然不一样。 欺负的,就是他没休息好。 见薛议拍马回营,郭嘉一脸呆滞的望着他回去的方向,刚才在城下,他自然也是听到了薛议的叫骂声,但是如此的犀利,确实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见伯言平日多以沉默为主,甚少言语,不想有此辩才,口舌之能?”郭嘉问李敢。 李敢也是一脸的迷茫,“老师教我等兵法,却是未尝教我等口舌矣。” 郭嘉一愣:“天授之?” 李敢追了上去。 走到薛议身边,问道:“伯言,倘若张飞真要下城与伯言一战,伯言如何能挡?” 薛议自信的说道:“张飞新丢大营,必然不敢轻易出城,与我一战,纵然其下城,也必为其部下所阻,所以无虑也!” 李敢点点头:“善!” 薛议心想:“张飞要是真下来,我就跑给他看!” ... 第二日夜。月明,南风。 曹操方已经摸清了刘备在小沛四个方向的守备情况,西边张飞,东边刘备,北面简雍,南面夏侯博。兴许是发现曹军在北面没什么人马,北面的防守也最是薄弱。 西城边,再次出现了曹军的身影,但是这次,曹军连城墙都没靠近,只是单纯的在呼喊:“贼将无胆,何不早降!?” 张飞又一夜失眠了。 ... 第三日夜。无月,无风。 凌晨三四点左右。 曹军再次准时的出现在了城外... ... 第四夜。无月,无月。 “破敌之日,今日是也!”曹操开始进行了战前的安排。 经过两天的修整,利用辅军骚扰的曹军,士兵们精神都非常的饱满,而且调整好了时差,白天睡觉,晚上进攻。 “刘备在东,吾当亲自率军攻之!奉孝、公达随吾。”对照着小沛城的地图,曹操首先安排了自己的位置。 “张飞在西,徐晃、张辽二将攻之!”西边的进攻则安排了见袁绍没什么动静,在曹操授意下,转而带着士兵急速行军支援过来的徐晃和张辽。当然,他们也休息了一个白天。 “夏侯博在南,薛议、乐进领军攻之!”薛议前几日的出色表现自然也是传到了曹操耳中,这次的攻城,曹操决定,让薛议为主,乐进为辅,指挥东边攻城的战斗。 “简雍在北,我军当不以士卒攻之,单以此为其生路,瓦解其守城之心,使其速溃!” “诺!”明白曹操的指令,得到命令的诸将拱手道。 曹操挥手道:“传令大军!丑时生火造饭,寅时整军进攻!今日必下小沛!” 余下部将:“诺!” 第一百零四章 官渡之战(七)破刘备 小沛东城门。 精神抖擞的曹军士卒们向着小沛城门进发。 乐进、薛议骑马走在一起,乐进说道:“伯言,我已立军令状,此战,当下此城!” “都尉新破张飞于城外,其军神速,曹公已然满意,军令状一事,想必曹公不会再提。”薛议斟酌着说道。 “不然,今刘备尚居小沛,小沛未破,何谈全功?”乐进坚持看法。 薛议点点头,不再多说。 ... “曹军今日不来了?” 城上的新兵士兵甲询问道。 这几日曹军的骚扰倒是很准时,但也正因如此,导致刘备不得不将本就不多的士卒,分成了白班和夜班,以防曹军的进攻。 如今夏侯博所在的西城墙,守备之军,仅仅五百余人。是的,刘备军小沛守军五千,在曹军的骚扰下,不得不将兵力分散到除北面的三面城墙之上,更是分成白、夜两班,这样下来,夏侯博现在所在的西城,也就五百余人,当然,若是曹军攻城了,那正在休息的白天执勤士卒必然会来援。 “不知也,不来岂不是更好?我等还可好好休息,这几日,真是被吵的不得安宁。”老兵回答。 老兵话音未落,突然凝神远望。 新兵也察觉到了什么,望向远方。 长龙似的火把,突然出现,缓慢而稳定的前进,映照在了他们的眼中。 “这是?佯攻?”新兵喃喃问道。 “速去请夏侯将军!”老兵喊道,呼喊起有点发蒙的新兵。 ... “曹军攻城了!快!快!”城内一片忙碌,睡着的士卒从睡梦中惊醒,开始在城中集合;老兵们有条不紊的准备好武器器具;民夫们被发放武器,准备上城墙支援;妇女们也在运送物资;一切能调动的,通通在这种小城,运转起来。 ... 天边既白。 东城墙,曹操亲自登临前线,“击鼓!” “咚-咚-咚!”伴随着沉重而激昂的鼓声,曹操举起配剑,“进攻!” “呜————!号角声响起。” “杀!!——” “杀!!——” 士卒们或抬着木梯、或推着攻城的冲车,由前方举盾的步兵掩护,缓慢推进。 ... 西城墙。 徐晃辖制着张辽进攻,张辽毕竟为新近降将,受到了徐晃的某种意味上的监视。 进攻的士卒,当先者,全为张辽的部曲。 寄人篱下的滋味,就是如此。在没有体现出价值,或者没被主君完全信任就是这种情况。 张辽为了证明自己,亲自督战。 东边的号角声远远的传到了张辽耳中,张辽振作起精神:“并州儿郎们!进攻!” 士卒们架着攻城器械往前,城上的箭矢飞下,看着儿郎们倒下,向前,再倒下,再向前,张辽,面无表情,冷漠的下达着命令。 约莫不到半个小时,护城河终于被填平,士兵们靠近了城墙。 云梯、改制木梯终于靠到了城墙,冲车也到达了城墙之下。 “咚!”沉重的敲击声,震撼着城门后方的刘备军士卒们。 ... 南城墙。 “顶住!”门口的校官赶紧命令士卒把更多的木梁弄来,顶住城门。 “咚!”又是一声沉重的撞击。 “火油!!”他大声对着城上呼喊。 “哗啦!”伴随着他的呼喊,一罐罐的油被从高处抛下,一个个火把,缓缓的垂直下落, “呼!” 瞬间点燃了下方的土地,连带着曹军的士卒,一同点燃... “啊!” 薛议注意到,有个士兵被点燃后,疯狂的逃走,疯狂的在地上打滚,但是地都被点燃了,二眼睛受伤的他,浑然不知,直至,滚到城墙远处,被队友,一刀结束了痛苦。 薛议沉痛的看着这一幕幕,那些士卒们,可都是前些天还在一起的袍泽啊。 最近几年,薛议一直在后方处理运输粮草的工作,有限的几次攻城,对方也是不战而降,如今,战争的残酷,再一次赤裸裸的摆在了他的眼前。 第一批上去的士卒,虽然顺利到达了城下,但是很快便被强烈的反击击回,城墙都未能上去,城下城门亦是一片火海。 “第二队!进攻!后退着!阵斩!” 乐进都督着前线,第一批士卒损失惨重,可是也消耗了刘备一方大量的防守器具,落石和火油的倾泄速度,明显有了缓和。 领命的将官带着第二队的士卒冲了上去,发起了第二轮进攻。 喊杀声不绝于耳。 第二队士卒很快也杀到了城下,利用建立起的攻城器具,土方。向着城墙上方的士卒发起了进攻。 攻城的士卒们顺着云梯和木梯登上了城墙,双方皆是面目狰狞,白刃相战,“杀!!” 夏侯博亲自搏杀,鼓舞士气,曹军登上城墙后,又马上被赶了下来。 一个个身影从城墙倒下,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第二队也慢慢的败下阵来。 薛议骑着马,左右来回走动。 “都尉!”将官哭丧着脸,带着败卒,退回了乐进身边。 “进攻前,我曾说何言?”乐进脸色看不出波动,一脸严峻。 “都尉!”将官是乐进的人,很了解乐进的性格,声音开始发颤。 乐进不答,沉默的抽出了配剑。 “都----尉!”校官还想再说,未及说完,便被乐进一剑刺入了胸膛! 薛议瞪大了眼睛。 “军法当先!吾已下军令状,不下此城,吾自罪于曹公面前,今,吾当自率军进攻,若再有后退者,如同此人!” 说罢,抽出了插入那个校官身上的自身配剑。 拿着沾满袍泽鲜血武器的乐进如同一只嗜血的猛虎,仅仅是气势,便将薛议及身边的将士们镇住。 说完,将手中的配剑,给了薛议,“吾若退!请伯言斩吾与阵前!” 说完,转过头去,蹲下身子,拿起了死去将官的配剑,接过部下递过来的盾牌,“第三队!随我破城!” “杀!” 当即领着人马向着城墙进攻。 薛议发着呆,不多时,便传来乐进生擒夏侯博的消息。 薛议走了几步,走到了那个死不瞑目的校官面前,轻轻的替他合上了眼。 ... 《薛议日记》:历史的浪潮总是推着我不断的向前,再向前...直面一个又一个心灵的苦难? 第一百零五章 官渡之战(八) 小沛。 东城墙。 刘备立于城头,正在指挥着士卒防守曹操军的激烈进攻。 “将军!南城门失守了!”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卒跑到了刘备近前,告知了这一消息。 刘备举着长剑,将军盔下,表情看不出端倪,“夏侯博何在?” “夏侯将军力战被擒!” 刘备闭上了眼睛,“南城士卒呢?” “听闻北面并无曹军,皆往北面而逃。” 刘备沉默了一会,缓缓吐出一个字:“好!” ... 西城墙。 张飞还在浴血厮杀! “将军,奉左将军之令,令将军速速赶往北城出城!” “何以至此?”张飞瞠目问道。 “南城----失陷了!” 张飞突然加重了呼吸,没有说话。 ... 曹军大营。 “曹公,刘备军好像撤退了。”见城墙上的抵抗似乎突然间弱了下来,郭嘉出声道。 曹操点点头。 就在这时,有斥候来报:“南城守将被我军乐进生擒!” 曹操大笑三声,“好!文谦当计首功!” ... 建安五年春。 司空曹操东征刘备,破刘备于小沛。 随即转军彭城,拔之。 又围关羽于下邳。 二月。 袁绍遣先锋渡河,进攻延津。 ... 延津。 “校尉,袁军渡河了!” 前方的斥候传来急报,于禁收到消息,袁绍派遣五千人马已经经由黎阳出发,在水军的掩护下渡河,直扑延津而来。(双方都没什么水军,曹操方更弱一点。) “刘太守是否知晓了消息?”于禁问道。 “已经派遣数骑前往白马,刘太守不日便知。”斥候回答。 于禁点点头,询问道“属下回时,未见有攻城器械。” “敌军可曾携带攻城器械?”斥候答。 于禁点头:“善!” 挥手示意斥候退下。 又转头对着副官说道:“袁军轻军而来,未曾携带攻城器械,想必只是试探我军,若有机可乘,便大军南下;若无机可乘,则深入我军腹地,阻断诸县。” “如此,当如何敌之?彼不来攻,我军于延津仅两千人耳,出城野战,恐不为其所敌。”副官道。 “徐晃、张辽二将新去徐州,其若南下,我军腹地空虚之境,必为其所察,届时袁绍大举南下,如何能挡?为今之计,当诱之来攻!”于禁肯定道。 “诱之?如何诱之?”副官问道。 于禁把头靠了过去,“便是如此....” ... 袁军轻松渡过大河,并未受到曹军一方的狙击,统领将军当即派遣斥候,四处查探消息。 不久,就得到了延津的消息,“曹军士卒居然在逃跑。” 将军疑惑道:“于文则统兵,甚有声名,如今,如此不堪?士卒都管不住?” 左右赶紧说道:“想那延津守军,闻袁公大军南下,惶惶不可终日,今闻将军渡河而来,恐惧殊甚,士卒叛逃,亦在情理之中。” 袁将犹豫了一下:“那延津重地,想必如今已是空虚不已?” 斥候道:“然也,察闻延津守军不过两千,今叛逃士卒,恐不下八百余人。” 左右皆是大喜,“曹军无心备战,我军可得先登之功也!将军!机不可失!” 袁将倒是没有被这个好消息冲昏头脑,问道:“确定士卒皆是叛逃?而非集结隐匿左右,藏于城外?” “是也!我等派人跟随良久,其叛逃之军,仅有少数兵刃,家具,逃散方向,亦不同也!” “善!”袁将大喜,如此看来,那于禁的部队,确实是无心守备,军心溃散了。 一想到先登的大功就摆在自己眼前,袁将也是心下欣喜,当即下令道:“传我军令,进军延津!” ... “校尉!袁军真的过来了!”收到消息的副官道。 于禁点点头。 “校尉,外遣之兵,可有联系?当可埋伏左右,乘机杀出!” 于禁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除刘太守,无援军也!” “那!那将军为何遣士卒出城?”副官急了,当初于禁仅仅只是说,派遣士卒作散逃状,引诱袁军来攻。 但是于禁可没说这些士卒就这样一去无反了呀,出城的士兵如果不能提供帮助,那么他们现在只有一千两百于人了! “若非真的逃逸,袁军岂会中计?”于禁解释道。当然,那些士卒倒不是真的逃走了,只不过是接到命令去了更远的驻地罢了,但是没有太多兵刃在手的他们,也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校尉!此举甚危也,若我等守城不利,延津将失也!” “我等修筑此城良久,倘若仅仅五千人马来攻,便守不住,那要之何用?”于禁断然道:“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敌若围城,我军必胜!” ... 徐州。 下邳城。 “云长考虑的如何了?”徐晃孤身入城,劝降关羽。 曹操非常的看重关羽,希望它能投降,允诺,投降后,不伤下邳一人,同时也会照顾好刘备等人留在下邳的妻儿。徐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奉了曹操的命令,进城,劝说关羽。 关羽沉默不答。 徐晃继续道:“下邳势孤,军心涣散,曹公新胜,势不可挡。云长当以大局为重,勿使下邳再造杀虐,况且曹公允诺,若云长愿降,左将军妻儿,皆由云长照料,旁人不得打扰。” 关羽这才看了徐晃一眼,最终点了点头。 ... 曹操很是高兴,下邳不战而降,还收获了关羽这个万人敌武将,此次东征刘备进军神速,不到一月,便将刘备在豫州、徐州的主要势力连根拔起,想必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然而就在曹操志得意满之际,传来了两个消息。北边和南边各传来了一个消息。 兖州东郡。 袁绍的部队最终还是乘着曹操赶往徐州的时间,乘机南下,袁军先锋渡河,于禁率军困守延津。 扬州庐江。 准备前往扬州丹徒调停孙策和陈登之间战争的扬州刺史严象,在前往丹徒的路途之中,被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杀害。 曹操看着手中的消息,眯起了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 第一百零六章 官渡之战(九)封爵 徐州。 下邳。 “北方袁绍进犯,南方孙策不臣,孰南与北?” 夜晚,得到消息的曹操,当即召集群下,讨论此事。 扬州刺史严象的死,不管庐江太守李术如何,这个责任,肯定是要甩在孙策头上的。 如今,更是传出了孙策将要袭许的传闻。 正在徐州的曹操,此时南下亦可,北上亦可,但是精力只能够处理一头,须得做出决断。 腹背受敌,而且是强敌,导致众人皆是沉默、惊惧。 郭嘉站了出来:“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曹操不可置否,问道“依奉孝之见?” 薛议注意到,郭嘉顿了一顿,看了一眼身后的群僚,走到了曹操的近前,耳语了起来。 曹操的眼神越听越亮,待得郭嘉说完,当即点头:“善!” 说了什么,薛议不得而知。郭嘉退了回来,正好在薛议身边,薛议悄悄的问了问,得到的却只是后者的微笑、摇头。 曹操继续开口:“既如此,袁绍当为心腹大患。于禁困守延津已有些时日,刘延虽援,见效甚微,今当速救之。乐进!” 乐进出列拱手:“陷陈都尉乐进领命!” 曹操:“领三千兵马,为先锋,火速支援延津!” 乐进:“诺!” 又转头问了问荀攸:“荆州刘表如今有何动作?” 荀攸道:“刘表于张津战于荆州南部,自顾无暇也!”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道:“子廉当可北归也!” 曹洪被派到了宛城,如今刘表既然没什么功夫来北上,那么曹洪放在宛城就是极大的浪费,如今,一丝一毫的力量都得利用起来才是,于是,调遣曹洪回到官渡。(曹洪回归历史主线) “刘备如今何在?”曹操又问道。 “北投袁绍去了。”荀攸答。 “哦!”曹操应了一声,“既如此!大军明日回官渡,王必留守徐州处理要务,东海昌豨...”顿了一顿,对着王必嘱咐道,“东海昌豨,且不去管他!” 众人:“诺!” 薛议俯身,当即就要退出去,曹操开口道:“伯言且留下!” 薛议一愣,又退了回来,在同僚们的注视中,留了下来。 “伯言且坐。”曹操指了指边上的座位。 薛议坐了下来,“曹老板是要留我做什么?”心里一阵疑惑。 曹操端起了边上的茶杯,问道“伯言从军几何也?” “随曹公,已有六、七年矣。”薛议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已经度过了这么多年的军旅时光,一阵恍惚。 曹操摸了摸胡子,看着薛议,微笑道:“善!伯言之才,有目共睹也!” 薛议拱手。 曹操大笑:“汉制非军功,不得封侯。今于禁、乐进,皆侯爵在身,伯言随我良久。此次东征,伯言功不可没,当封侯!” 曹操掷地有声的言语,说得薛议的心脏,怦怦直跳。薛家,要出侯爷了! “议微末之功,岂敢...”当然,心理虽然激动,但是必要的推辞,还是要说的,谁叫汉朝就兴这个。 “哈哈!”曹操的大笑声打断了薛议的说辞,随即指了指薛议,又摇了摇头,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愿勿难言。” 薛议这才重重的点头道:“愿为清亭侯!” 《后汉书-郡国志》:东郡。有东阿县,东阿县,有清亭。 ... “老师安好,听闻老师已驻鄄城,学生尚在徐州,他日归兖州,当自拜访。 不知恩师身体如何?学生甚是挂念。袁绍南来,鄄城首当其冲,唯愿恩师甚思之。 ... 今日之破刘备,弟子...” 写到这里,薛议顿了一顿,收起了笔,坐直了身子,又想起了当日亲眼目睹乐进的所作所为,想就这个事件,询问自家老师的看法,缓缓的提笔上去,却始终不能下笔... 暗自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续写到:“弟子居功甚伟,受曹公青睐,当上报国家,言弟子之功,或可为爵。 有此佳事,当与恩师共享,唯愿恩师身体安康,勿复多劳。 弟子薛议敬上。” 薛议写完,坐在座位上,发了一会呆,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或许,成长,就是在某些时候,决定自己独自去思考、去背负一些东西,而不是在询问长辈,麻烦长辈。 休息完毕,薛议再次写信。 写给伯父薛房:“伯父安好,小子议敬上。...” 写给兄长薛悌:“兄长安好,弟议敬上。...” 写给妻子刘蓉:“吾妻甚念!...” 唠唠家常,讨论一下最近发身在身边的趣事,说说当今的局势情况,最后,再说自己将要封侯的消息,同家人分享。 妻子刘蓉已然有身孕在身,下次归家,说不定给自己添了一个小家伙? 薛议摇了摇头,笑了笑,坐在座位上,想起了与家人的点点滴滴,望着天边的明月,长叹一口气:“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子,有后人啦。” ... 诏:讨寇校尉薛议,忠贞为国,数有战功,平群寇之患,讨不臣之军。天子嘉其忠,百姓服其义。夫禄以赏恭,罚以绌否,今以议为奋武中郎将,封清亭侯,并印绶符策。 薛议谢封:陛下投袂万里,拯厥涂炭,臣虽心不吠尧,而迹沦桀犬,此则王业始基,臣所不与,徒荷日月之私,竟无蒸烛之用,天命玄鸟,非止今日,受命作周,其来久矣,虽复备数乐推,与同讴颂,而诚微弱草,效阙纤尘,遂班山河之誓,叨佐命之赏,亦何以慰悦帷帐,酬报爪牙。 ---------小知识--------- 《三国志乐进传》: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 《三国志薛议传》:建安五年春,议同乐进破张飞于小沛别营,曹公至,围刘备于小沛,先登破之。降彭城,围下邳,得徐州,议有功也。天子嘉之,录其前后功,迁奋武校尉,封清亭侯。 第一百零七章 官渡之战(十)局势 兖州。 鄄城。 “哼”,程昱一声冷哼,“居功甚伟?臭小子作了什么大事,竟敢称‘居功甚伟’?” 说罢,狠狠的将书信丢在矮桌之上,一副小子不知好歹的样子。 智伯笑出了声,打趣道:“老爷何故如此?天下谁人不知老爷看重伯言耶?” 程昱的把戏被看穿,老脸一红,指了指老仆,“多事!” 智伯也不继续拆台,笑着给程昱上茶。 递上茶,笑着说到:“有弟子如伯言,老爷何虑?” 程昱轻哼一声,低头喝茶,没有说话。 智伯继续道:“薛郎这些年,也是成长了不少。” 程昱放下茶杯,重重的道:“妇人之仁!” 智伯道:“薛郎心善,世间少有,老爷又不是不知,此百信之福也。” 程昱摇了摇头,看着智伯说道:“乱世开国之君,可有以仁为名者?” 智伯沉默不答。 挥挥手,让智伯退下。 望着天边的明月,程昱喃喃道:“于敌仁慈者,于己为害也!” ... 邺城外。 袁绍率领部将众人邺城外两百里迎接即将到来的刘备。 “大将军何至于此?刘玄德不过一...” 下属话音未落,袁绍就打断了他,“周公吐哺,乃收天下之心。今刘备宗室之后,牧守一方,天下豪杰也,吾何不为之?” 下属点头称是,拱手退下。 “大将军!”就在这时,士卒来报,“刘备至矣!” 闻言,骑在马上的袁绍等人顺着士卒所指望去,一队人马,正迎面而来。 袁绍点了点头:“善!” ... 扬州。 巴丘。 “公瑾,扬州刺史严象为李术所杀也!”周氏族人,禀告着这一消息。 “此伯符之意乎?”周瑜问道。 “尚不知也!”族人答。 周瑜说道:“严象一死,扬州可掣肘我等者,无人也!此天赐之机,吞徐州而逐鹿天下,虎视京都也!” 族人道:“公瑾于孙将军交好,何不写信问之,亦可明己之心意,互通有无。” 周瑜:“当如此也!” 当即写信给孙策,侧面询问严象的死因,同时表明自己对当前局势的看法,认为徐州一旦攻破陈登,那么徐州,唾手可得,届时就有机会逐鹿天下了。 丹徒。 孙策收到了周瑜的信件。 陈登与孙策有大仇,所以对待前来劝谏的严象,孙策暗示李术动了手,倒是真没有周瑜想的那么多。单纯的只是想把陈登给消灭子在广陵罢了。 不过,周瑜既然已经提到了逐鹿天下的看法,那么,为什么曹操能迎天子,我孙策,就不能迎天子呢?我孙策,就不能匡扶汉室了吗? 想着想着,孙策将张昭招了过来,询问起了张昭的看法,得到肯定答复的孙策,不由得对许都,动了心思。 .... 益州。 汉宁郡。(即汉中郡,此时被改名为汉宁,张鲁降曹后,复为汉中。) “天师,天师,天师!”张鲁的弟子,一路奔跑者,跑向了张鲁的天师府。 “何事惊慌!”见弟子如此举足无措,张鲁呵斥道。 “天师!”弟子见到张鲁,赶紧跑到张鲁面前,轻声的耳语起来。 张鲁的表情,瞬间由疑惑道愤怒,“啪!”狠狠的一脚踢开身边的一个物件。 “岂有此理!刘璋小儿!我与你势不两立!” 建安五年,刘璋以张鲁日益骄横为名,杀害了张鲁留在成都为人质的母亲与弟弟,张鲁得到消息,当即决定反叛刘璋。 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乘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 张鲁点头,同意了阎圃的看法,打消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但还是立即出兵,攻打刘璋。 成都。 “嘭!”刘璋愤怒的掀翻了眼前的茶杯,望着台下瑟瑟发抖的东州谋士,“汝言此举必叫张鲁负荆请罪来降?今张鲁叛,汝有何言??!” 东州谋士道:“明公!此张鲁早有反心,臣下亦是刚刚得知!今张鲁不臣,明公当速遣军讨之,方为上策。” 刘璋冷哼一声,看向了一边沉默不语的庞羲,“劳烦庞公镇守巴郡,抵御张鲁!” 庞羲点头称是。 上庸。 “府君,刘益州杀张鲁母弟,已结血海深仇,如今,张鲁已经反了!”赵韪的下属,向着赵韪禀告着这一消息。 赵韪脸上阴晴不定。 下属进言:“府君!刘荆州遣使已多次矣,刘璋无能,轻信东州之士,以致东州之士多欺,民怨沸腾,益州数郡百姓翘首以望也!” 下属也是个知道内情的人,赵韪多次上书言政,申述东州之士的危害,刘璋竟充耳不听。见此,赵韪也在东伐荆州刘表的过程之中起了异心,不仅与刘表有暗中往来,还和益州其他数郡的反东州人士有着书信联络,如今张鲁反叛,正是联合刘表,一举推翻刘璋的大好时机。 下属的话,赵韪自然听在了耳中,但是却没有马上回答。也没有正面看他,赵韪抿了抿嘴唇,坐在座位上,沉思了起来。 下属见此,进言道:“府君!成事之机,稍纵即逝!机不可失矣!!” 赵韪这才抬起头来,紧紧的看着下属。下属是一位益州人士,想必对东州人恨之入骨。 下属自然毫无畏惧的看着赵韪。 良久,赵韪点了点头。 ----------小知识------------ 张鲁反叛时间见《华阳国志·汉中志》。 据《汉中志》,刘璋杀张鲁母、弟在先,张鲁率巴夷背叛在后,《刘二牧志》次序反之。 《三国志·张鲁传》云“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则张鲁独立确乎在刘璋杀其家人后。 刘璋派庞羲攻打张鲁,但屡屡被张鲁打败。考虑到张鲁的部曲多在巴西郡,刘璋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屯兵阆中县。 赵韪联合荆州刘表与益州大族,起兵数万,率军攻打刘璋,蜀郡、广汉、犍为三郡响应。 第一百零八章 官渡之战(十一)刺孙 徐州。 广陵郡。 广陵。 雨,越下越大。打得窗外的芭蕉叶噼啪作响,陈登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将笔往桌上一放,也无心处理政事了。 “还未到?”放下笔的陈登略显焦急的问道。 “快了!”下人回答。 陈登偏了偏头,重重的呼出一口气,望着窗外,没有说话。 ... 扬州。 吴郡。 丹徒。 酒肆。 注意到了来人,几个作商贾装扮的汉子顿时高声讨论起来,“可不是!若非啊四来的及时,我这条性命便白白葬送在那大虎之口。” “来来来,敬阿四一杯!”说罢,便将酒杯举向一位同桌的汉子。 那名为阿四的汉子应道:“我也未想,这丹徒西北之林,居然有大虎,还好那大虎怕响,我弄出些响动,那大虎便往林中穿去,若非如此...”话也没说完,但是酒肆的众人皆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望着那些商家在觥筹交错,酒肆的众人也只当这些走商的汉子在经过丹徒西边那座林子遇到了大虎,继而虎口脱险,然后一起来酒肆喝喝酒,压压惊。 余光注意到来人离去,几个商家打扮的汉子眼神交流了一番,阿西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 雨渐渐的小了一些,陈登好像听到了什么,连忙的赶往门外。 长龙似的队伍缓缓的行了过来,陈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负释重的微笑。 队伍慢慢的停在了陈登府门前,正对着陈登的是一辆古朴檀木花纹的马车。 仆人赶紧迎了上去,放好了下车的梯子。 车帘掀开,仆人执伞在侧,当先出来一人。 高约七尺三寸,穿一双白云纹底的锦靴,蓝外内黄双层蜀布绛衣,头戴高冠,几缕发丝散乱在脑后,腰佩麒麟黄玉,右手执一卷竹简文书。 看见陈登,微笑点头示意。 陈等见到来人,顿时大喜:“奉孝!” ... “将军!”听道消息后的亲卫,当即向着孙策禀告了这一消息:西林有虎! 孙策早就憋坏了,生性喜动的他,平时就喜欢打猎,但是张紘、虞翻、张昭时常劝谏,好歹也是按住了性子。 但如今张紘入许,虞翻在外,张昭又要处理内外事务,一直在丹徒停留的他,是不是就派遣属下去打听消息,听猎户将哪里有猎物,然后再悄悄的出营,带着下属一起出去打猎。 如今,听得西林有虎,哪能还能按捺的住内心的蠢蠢欲动? 第二日,当即点齐了几个亲卫,一起出营,直奔丹徒西林而去。 而就在他们出营的瞬间,就被隐藏在营外山林的一双眼睛所发现,一匹快马,当即也向着西林而去。 ... “奉孝别来无恙?”客厅内,陈登、郭嘉及陈登的心腹人员,坐在一堂。 “自许都一别,我于奉孝可是多年不见矣!”当年陈登入许都为曹操内应,对付吕布,曾与郭嘉有一面之缘,相谈甚欢,如今因为那件事而再度相逢,深知郭嘉之谋的他,显得非常的高兴。 “元龙湖海之士,也记得嘉一小小祭酒?”郭嘉奉承了一句,陈元龙大权在握,确实也不是他能比的。 “哈哈~”陈登大笑,知道他在调侃什么,摇了摇头,当先饮了一杯。 郭嘉陪饮。 见时机成熟,陈登还是将心中的那个问题,轻声的问了出来。 郭嘉没有回答,淡淡的挥了挥手,马上就有仆人过来。 “吾自许都,带来许多歌姬,歌姬善舞,今有佳曲一首,请为元龙共赏。” 见郭嘉目前还不想说,而是邀请一起听曲,陈登脸上看不出喜怒,“善!奉孝既有佳曲,当可共赏!” ... 十余骑从身边奔入林中,老农微微侧首。 岔道处,骑队在为首者的强烈要求下,不顾部下反对,分成了两队,分开搜寻。 五匹快骑放慢了速度,一路上碰到了三四个带着刀刃的游侠,两个拿着弓箭的猎户,还有一个带着老仆的书生。 行入深林,越来越僻静。 突然,传出一声虎啸! 孙策大喜,带着几个亲卫赶紧往虎啸声方向而去。 ... 陈登皱着眉头,“此曲是否杀性太过?” 郭嘉带来的乐曲表演,从开始就是一股子肃杀的氛围,越到后面,杀性越重,宛如一个择人而噬的深渊,在不断的靠近,再靠近,最终将他包围。 陈登不知其意,当即问了出来。 郭嘉点了点头,盯着陈登,一字一顿的轻声道:“琵琶大曲,十面埋伏!” ... 近了,孙策已然看到了尚在进食的老虎,一只死去的鹿摆在了老虎面前,也可能是它捕食的猎物,如今的它正大快朵颐,完全没有想到林中的危险,有不会认为百兽之王的它会有危险。 孙策抿了抿嘴唇,示意护卫们悄悄分散一点,同时拉起了手中的长弓,瞄准了林中尚在进食的老虎。 浑然不知,另一个方向闪烁着几点冰冷的寒芒。 “嗖!”孙策及护卫一同射出了手中的箭矢,铁质箭矢带着呼啸声直奔老虎而去,老虎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抬起了头,但是箭矢还是准却无误的射入了它的身躯,更有一箭,直接射穿了它的咽喉,受伤的老虎顿时发了狂,痛不欲生的它,直接在地上打起了滚。 “好!”孙策大喜,就要补上第二箭。 “嗖!” “啊!”就在孙策放松警惕之际,埋伏已久的刺客出手了。 当先就是三个护卫直接倒下。 孙策反应过人,微微一侧,躲过了要害,但是也被射中了肩部。 “将军!速走!我来...”剩下的最后一个护卫还想再说什么,就被一箭了结了性命。 杀手!训练有素的杀手! 孙策睁大了眼睛,赶紧靠在了一颗大树之后。 被孙策射中的老虎,此时却还在挣扎,但是已经无力站起,鲜血直流的它,只能躺在地上,喘着粗气。 “箭上有毒!”孙策感觉脑袋越来越沉,四肢越发乏力,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呵!” “孙策中箭了吗?”有人问道。 “中了!”有人回答。 “必死无疑!”有人开口。 地上的老虎,胸膛的起伏,越来越低,直至消失... 为首者摸了摸孙策的脖子,“死了!” 有人就要挥刀砍下头颅。 为首者摇了摇头,阻挡了手下,“许贡的那几个门客带来了吗?” “在后面!” “杀了!” “诺!” -----------------------小知识---------------------- 由建安五年年二十六岁推之,策生于灵帝熹平四年,年十七丧父,十年之间建立大业,少年英迈,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也!轻躁陨身,享年不永,惜哉! 许贡客,无闻之小人,而能感识恩遇,临义忘生,卒然奋发,有侔古烈矣。诗云:“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贡客其有焉。 第一百零九章 官渡之战(十三) 南下 鄄城。 “薛郎变了不少。”老仆给程昱续上茶水。 “何以见得?”程昱问道。 “昔年薛郎可不是这般模样,也是少年意气,如今,太过老成,太过沉默了些。”智伯说道。 程昱伸手去拿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沉默,没有说话。 “自张东亡故后,薛议也甚少见到开颜一笑了。”老仆断断续续的说着。 “尤记得,当年薛郎等人是何等的少年意气,挥斥方遒...” 程昱也停下了正在书写的信,望向了一个方向,范县。张东就埋葬在那里... ... 中牟县。 官渡。 薛议收到了程昱的来信:“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于围也。” 信中所言,是当前曹操军实行的一种军令,围城完成之后,就算后来投降,也要处理掉。 当然,命令是死的,执行力也因人而异。至少,薛议目前还少有看到对方投降而被处理掉的。 老师程昱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明了,希望薛议能够明白,现在是乱世,一切的政策都是为了更快的完成统一,那么一些必要的手段,是可以采取的。 薛议沉默,现代人的观念在乱世不断的接受冲刷与洗礼,越发的理解某些人的所作所为,但正因为越发理解,所以薛议现在变得越来越沉默。 拆开另一封信,是军事密报,来自河内郡。 关于魏种、于禁、乐进的。 河内太守魏种不敌袁绍,河内郡落入袁绍之手。 而于禁使用诱敌之策,被围于延津,敌军久攻不下,士卒疲惫,士气不振,而就在此时,从徐州赶回的乐进到达了战场,一番激斗,大破袁绍的先锋军于延津西南,还乘着敌军溃败之际,挥师北上,渡河打到的河内去了,于河内的汲县、获嘉县烧毁了袁绍在河内的部分屯粮基地。 斩首获生各数千,降袁绍的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人口的掠夺在汉末也是大功一件,就算没有战役的胜利,但是我到你的地盘虏了很多人口回来,也是大功。) 算得上大胜了。 但是薛议想到的更多,纵然于禁取得了先锋战役的部分胜利,但是河内终归是丢了,虽然后来夏侯惇、于禁、乐进等人在这一战处理的很好,局面上,袁绍拿下河内之后,曹操需要防守的地方,就更多了。 当然,此战大声,也是极大的鼓舞了大家,战果斐然的于禁也因此积累了不少战功,想必不就后,就应该升为将军了吧? 薛议如是想到,望着正在不断加固的壁垒,薛议望向了北方。 袁绍!该来了! ... 冀州。 邺城。 望着刘备离去的身影,审配感叹道:“刘玄德,人杰也,盛名之下,难有虚士。” 许攸接到:“再厉害,又如何?还不是被啊瞒撵到了大将军这里?大将军胸怀大志,刘玄德何能及?” 许攸算是袁绍、曹操的老朋友了,称呼曹操也比较随意,贬低刘备的同时,还不忘抬高一下袁绍。 逄纪问道:“大将军如此看重,想必欲以刘备之身份,施展手段!”逄纪是最早跟随袁绍的人,也看出了点什么,袁绍对刘备的态度,太过了。 袁绍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刘玄德一世之杰也!朝廷以为豫州刺史。豫州,曹操腹地也!今若以豫州刺史之职,诏发檄文,声讨曹操之罪状!号令豫州之士讨之!诸君以为如何?” 沮授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大善!将军南下,望风者不知凡几,且曹孟德新破刘备,东征之师,徭役赋税皆倍于前,百姓怨之!若有政令在手,幕府大义临之,分发天下,豫州诸县,必为将军所用!此举定可成功!” 就在这时,有士卒禀告消息。 河内汲县、获嘉县为曹操校尉于禁所破。 袁绍脸色不渝。 见此,沮授劝道:“兖州四战之地,袁术、吕布皆苦战与此,曹军身经百战,精锐之士多矣,大将军窃不可大意,今日小败,虽不影响大局,但亦是惊醒吾等,曹孟德非公孙瓒之士可比。” 袁绍集团在击败公孙瓒之后,自上而下都充满着一股天下无敌手的自信,毕竟在汉朝,边军的战力算是汉朝的巅峰了,而公孙瓒更是边军之中的翘楚。沮授此举这是在提醒大家,不要沟里翻船。 “曹军兵精而众少于我等,将军可遣一上将领并州之兵自河内下洛阳而击之,于孟津出黄河以下洛阳,敌军必然难守;将军可自往黎阳,大军压迫白马,逼迫曹操本人前来;而令青州之师挥师向琅琊进击臧霸。 天子困顿,曹贼擅权,幕府唯以大义,檄文传天下,政令出四方。 豫州刘辟等人近亦有投效大将军之意,届时豫州四起,曹孟德焉能不败?” 沮授不愧是知兵的人,一番分析,井井有条,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当即获得了袁绍的赞同。 “善,就依监军之言!” 言毕,又看了一眼陈琳,“豫州檄文,便有劳孔璋!” 陈琳当即点头,“诺!” ... 益州。 赵韪最终还是叛了。联合荆州牧刘表以及益州反感东州士人的本地大族,起兵数万,一起反抗刘璋。 此时,庞羲身在巴郡,却选择了袖手旁观,一心抵抗汉中张鲁,根本就没管自上庸而来的赵韪。 赵韪大军过境,郡县皆降,蜀郡、广汉、犍为三郡都纷纷起来响应赵韪,攻打刘璋。 刘璋大恐,坚守成都,同时利用东州士人的恐惧,与赵韪死战于成都,背水一战的东州士人,爆发了惊人的战力,大败赵韪于成都,赵韪退兵江州。 建安六年建安六年(201),赵韪在江州被部将庞乐与李异杀死。朝廷听闻益州动乱,遣五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召刘璋去首都为九卿,未能成功。 ... 邺城。 刘备所居。 张飞领着一个人来到刘备面前,“大哥,看看是谁来了?” 刘备顺着张飞所指望了过去,脸色顿时一喜,“子龙!” 赵云:“云见过刘使君!” 《云别传》:云以兄丧,辞瓒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 浅谈--程昱所言之意 单独开一章来聊聊在上一章中,程昱写给薛议的信中那句话。分享一下个人心得。 一、“围而后降者不赦”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可以参考程昱说的一席话。 《魏书》曰:太祖征马超,文帝留守,使昱参军事。田银、苏伯等反河间,遣将军贾信讨之。贼有千余人请降,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 昱曰:“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于围也。今天下略定,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非前日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 就是这个“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於围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非前日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 可见这个军令曹操当初的目的在于“开其利路,使不至於围也”,换句话说曹操是为了减少抵抗,少死人才下达的这道军令,而并非是因为曹操嗜杀才特意颁布这道军令的。曹操这道军令为了是少死人,而并非是为了多杀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围而后降者不赦”才成为了一道软性命令。(这个下文论述) 二、“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对象是什么? 有些人以此为依据黑曹操,自然认为这道军令里面包括百姓,但实际上这是无稽之谈。首先从史料记载上看,被“围而后降者不赦”针对的对象明明是士兵或者敌方将领,比如程昱那次就是指叛党的降卒,而于禁那次则只针对昌豨。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围而后降者不赦”和杀戮百姓有任何关系。再者前面说了这道军令的目的,是为了少死人,是为了减少抵抗,也是为了立威。 而屠杀百姓则完全和其原有的目的背道而驰。自古以来哪有靠屠杀百姓立威的? 而且杀戮百姓,只会加剧抵抗,这点当年曹操屠徐州就吃过亏了,荀彧还找曹操谈话过。 《荀彧传》: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故而“围而后降不赦”的对象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就是针对降兵和降将,至于包含百姓是没有任何相关史料支持的。 三、为什么说“围而后降者者不赦”是软性命令呢? 我之所以说这道军令是软性命令,就是因为有诸多“围而后降者”不仅被赦免还被重用的例子,而这一点也不奇怪。前文说了这道军令是为了减少抵抗,少死人,如果你的投降能减低曹军损失,就算你是被包围后才打算投降,曹操又何乐不纳呢?毕竟不能本末倒置啊。 比如张辽袁涣陈群,这三人都是曹操包围下邳后才投降的,然后他们被杀了吗?没有,非但没被杀,还被曹操委以重任。其中倡导仁政的袁涣更被曹操钦佩,这也不奇怪,毕竟治理天下法儒都不可偏废。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除了他们三个之外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再比如关羽守下邳,后来也被曹操擒获了,曹操不也没杀关羽吗?(当然有人认为关羽主动开城门投降不抵抗曹军,对此我也不必哆嗦了。) 还有昌豨,他最后虽然死于此法下,但在于禁之前他还被张辽包围后,而那时候昌豨选择投降张辽不也没问题吗? 从于禁和张辽两人对昌豨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围而后降者不赦”多么开放了,张辽和昌豨谈笑风生将其劝降,但也没有因为违背军法而遭惩处,另一方面于禁则以法处死了昌豨也显得顺理成章,曹操只得感叹昌豨倒霉。 不过从曹操最后说的“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来看,其潜台词就是要是昌豨来向我投降,我就会赦免他。 还有崔琰审荣,也是曹操包围邺城后才投降的,而审荣的投降则更能说明问题了,要是‘围而后降者不赦’真彻底贯彻,那审荣投降也是死,干嘛卖城门啊? 还有曹操讨伐壶关之时,也曾经下令破城后,杀尽抵抗的士兵。但在曹仁的劝说后,马上改变了注意,允许壶关守军投降,随之壶关守军还真投降了。(看来曹操当时信用度还挺高的) 再比如曹操在迎战袁尚之时有这么一段记载 “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未合,尚惧,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公不许,为围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陈降,众大溃,尚走中山。” 还没完成包围的时候,袁尚的投降反而被拒绝,而进一步包围之后对于马延、张顗等临阵投降,曹操则既往不咎。后来陈琳也被活抓了,曹操没有用这道军令处死他,反而赦免陈琳之罪,让他在自己身边任职了。 后来还有曹操围安定,杨秋投降,曹操也没有为难他。诸如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围而后降者不赦”是只针对降兵降将的一道软性命令。处置此事的将领有决定权力。 以上内容,来自讨论观点。借此机会,还来谈谈作者我对曹操的看法。 我喜欢曹操。 我喜欢曹操是喜欢他的真性情,是他豪迈的气魄,是他所挥就的不灭的诗篇。 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於马上舞也。十二年,攻乌桓蹹顿,一战斩蹹顿首,系马鞍,于马上抃舞。 这样一个打了胜仗,高兴的手舞足蹈,于马背上跳舞的人,与传统意义上的上位者不同,难道不值得喜欢么? 我很反感一些人一说到曹操,就说屠城的。站在现代人角度,确实,屠城是一件不可取之事,我也反感;但是在古代而言,特别是乱世,开国之君,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或者哪个的手下没屠过城? 在乱世,帝王最大仁义就是打胜仗。 因为打败了,不仅要死很多士兵,还要征更多是税赋,要征更多的士兵,丢了土地,百姓还要被敌人掳去。 陆逊当年北上,没有攻破一座城池,仅仅是虏了一票百姓,就得了大功,当时还在集市的百姓愿意跟他走吗?中间又有多少百姓因为反抗死于士卒的屠刀之下? 只有打胜仗才是对百姓,对自己人的负责。 每一次出征,每一次打仗,所用所费都是百姓的血汗啊,哪有仁义可讲,哪有善恶可讲。 但是我喜欢曹操绝不是因为他屠城,你喜欢刘备绝不是因为他抛妻弃子,他喜欢李世民绝不是因为他弑兄囚父。 我喜欢曹操是因为魏武挥鞭有遗篇,你喜欢刘备是因为他百折不挠终有回响,他喜欢李世民是因为他万国来朝的大唐开创者。 对着秦王粉说李世民弑兄夺位抓着不放,你这不是找骂么? 后汉书-袁绍传 陈琳檄文及翻译 隐藏的历史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命,威福由已,终有望夷之祸,污辱至今。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禁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威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融显,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薛女},饕餮放横,伤化虐人。父嵩,乞匄携养,因臧买位,舆金替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难,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奖就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畔人之党,故复援旍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而有大造于操也。 会后銮驾东反,群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道路以目,百辟钳口,尚书记期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历典二司,元纲极位。操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触情放慝,不顾宪章。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含听,改容加锡。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矰缴充蹊,坑穽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埳,是以兖、豫有无聊之人,帝都有呼嗟之怨。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莫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意含覆,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桡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善,专为枭雄。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瓒,强御桀逆,拒围一年。 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见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屯据敖仓,阻河为固,乃欲运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莫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聘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乏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廷,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而注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 当今汉道陵迟,纲弛网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质,惧篡逆之祸,因斯而作。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可不勖哉! 翻译: 听说贤明的君主留心着危险的存在而能控制突然的变化,忠诚的臣下考虑到灾难的发生而能确立权宜的对策。从前,强大的秦国由于天子弱小,赵高掌权,把持朝廷权力,权势富贵由趟高决定,因而终于发生望夷宫弑君的祸乱,耻辱的名声一直传到现在。 到了吕后,吕禄、吕产独揽朝政,擅自裁决朝廷事务,在宫内决定国事。臣下凌逼,天于衰败,全国的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绛侯、朱虚侯发怒,奋起神威,杀了悖逆凶暴的吕氏,拥立太宗,所以道德教化能够兴旺昌盛,光辉普照。这是大臣权宜处理事情的明显的仪范。 司空曹操的祖父,原中常侍曹腾,与左怕、徐璜一同制造祸害,贪恶放纵,败坏风化,欺压百姓。曹操的父亲曹嵩,靠乞讨被他人收养为子,依靠贪污受贿的财货换取官职。用车子装载金银实器,送财物给豪门权贵,窃取三公职位,倾覆国家。 曹操是邪恶宦官的遣种,本来缺乏良好的品德,为人剽悍狡诈,凶猛锐利,幸灾乐祸。喜欢动乱。大将军督察统率勇猛的士兵,扫除了凶恶叛逆的坏人,接着遇董卓侵犯朝官职权,暴乱国家,所以手提佩剑,擂动战鼓,在华夏束部首先发布讨伐董卓的命令,到处网罗英雄豪杰,抛弃前嫌,任用有用的人,所以就同曹操一道参预商讨谋略,认为他具有奔走驱使的才能,可以担任勇武之士。 谁知他愚蠢轻薄,智识短浅,轻率推进,随便撤退,结果死伤挫折,多次造成军队伤亡。大将军经常拨给他精锐部队,帮助他补充兵力使之完备,上书推荐他行束郡太守、兖州刺史,使他身穿武将衣服,授给他偏师作为鼓励,让他执掌权力,希望从他那裹得到秦国战胜晋国的报答。 然而他藉着这些条件飞扬跋扈,恣意妄为,残酷暴烈,掠夺百姓,残害贤良。 原九江太守边让,英俊卓越,才能出众,由于他言论正直,不低三下四,持论不阿谀奉承,遭到杀害,悬首示众,妻子儿女也遭到屠戮。 自此,天下的士人愤恨悲痛,天怨人怒,一人振臂高呼,全州一致响应,所以曹操在徐州一带亲自领兵被打败,地盘被吕布夺去。曹操在东部边地彷徨流离,立足之地都没有。 大将军本着增强本干削弱枝叶的原则,而且不助成叛党,所以又一次高举战旗,穿上铛甲,以席卷之势去攻打吕布,金饪军鼓一起震响,吕布的人马沮丧战败,从而把曹操从死亡的危险中救了出来,恢复其一方诸侯之长的地位。这是大将军对兖州地区谈不上什么恩德,但对曹操来说却是大有恩德的。 后来赶上天子东返,众多坏人败乱朝政。当时正从冀州传来北部边境遭侵的警报,大将军没空离开职守,所以派从事中郎徐勋去见曹操,要他整治天地宗庙祭祀的礼仪,辅助保护年少的天子。 而他趁机恣意横行,以武力胁迫天子,轻视侮辱朝廷大臣,败坏搅乱法纪,自己高坐而传召三台专擅朝政,官爵和赏赐取决于他的意愿,刑罚杀戮在他一句话,他所喜爱的人就光耀五代,他所怨恨的人就诛杀三族,谁聚到一块谈论就公开加罪,心裹对他抱有看法就秘密杀害。 天下百姓道路以目,公卿大臣缄莫不言,尚书仅记录朝廷财政出入的情况,三公九卿充当官员品级的数目而已。 原太尉杨彪,历任司空和司徒,掌管大政,职位最高。曹操衹因一点儿怨恨,给他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棍棒交加,五种毒刑全都用遍,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无视典章法律。 另外,议郎赵彦,忠心规谏,言论直率,意见有值得采纳的地方,所以圣明天子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对他改变仪容,给予赏赐。曹操为了迷惑当世,移夺天子权力,杜绝人们的言论,不等上报天子知道就擅自逮捕赵彦,立刻杀害。 又梁孝王是先帝的同母兄弟,陵墓尊贵显赫,即使是坟上的松柏桑梓,也应该恭敬对待。曹操率领将官士兵,亲自指挥挖掘坟墓,剖开棺木,裸露尸骸,掠夺陵墓中的金银宝器,致使天子流泪,士人百姓心裹伤痛。而且曹操委任挖墓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之处毁坏掘穿,尸骸全被暴露。 曹操身居三公之位,但做凶残的事情,败坏国家,残害百姓,其残毒波及活人和死鬼。加上政令苛捆严刻,条律禁令互相交错,蹊径遍布箭矢,道路充满陷阱,一抬手就触碰罗网,一动脚就踏上陷阱。所以兖州、豫州民不聊生,天子都城到处是叹息怨恨的声音。 纵观古今书籍上的记载,贪婪残酷,凶恶暴烈的臣下,没有超过曹操的。 大将军正忙着向地方上的奸人问罪,来不及对曹操整治教训,所以特别给以容忍和掩饰,希望能够作些弥补。然而曹操具有豺狼野心,暗藏祸乱意图,竟然想折断国家栋梁,孤立削弱朝廷,除掉忠臣,迫害善良,专做凶狠暴戾的事情。往年大将军擂战鼓北征,讨伐公孙瓒,公孙瓒死命抵抗,倒行逆施,抗拒围攻长达一年。 曹操趁着公孙瓒未败,暗中和他书信来往,企图打着帮助朝廷军队的旗号,对我突然袭击,所以率领军队抵达黄河,兵船北渡。恰好曹操的使者暴露,公孙瓒也被杀头,所以曹操的锋芒受挫缩回,其阴谋没有得逞。 曹操占据敖仓,仗着黄河作为天险,于是想施展螳螂的臂膀,挡住大车前进的道路。 大将军禀承汉家神威,挫败敌人,纵横天下,拥有百万手持长戟的士兵,和成千成万的骑兵,一旦激励中黄伯、夏育、乌获似的猛士,施展出良弓强箭的威力,并州的部队越过太行山,青州的部队渡过济水和漯水,大军渡过黄河正面作战,荆州的部队攻占宛县和叶县用以牵制曹操的后方,以震雷般的威力,以猛虎似的飞扑,一起攻向敌人指挥部,就好比高举烈火焚烧蓬草,倒扣沧海倾泻火炭,有什么东西不能消灭呢? 现在,汉朝的气数衰败,国家的法度也遭毁坏,曹操以七百名精兵,在皇宫的周围看守,表面上称作伴随保卫,骨子裹头将天子拘作人质,恐怕篡位谋逆的灾难,就从这裹开始。现在正是忠臣肝脑涂地、志士建立功业的时候,难道能够不努力吗? 说说檄文说了一些三国志中隐去的历史: 曹操掘墓,这件事,估计是真的,还闹得沸沸扬扬,到底是曹操本人的意思,还是手下擅作主张?大概率是前者。 吕布夺取兖州之时,袁绍是出兵救了曹操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吕布会放弃濮阳,因为挡不住袁绍啊,也很好的解释了臧洪为东郡太守一职的问题。 曹操乘着袁绍北伐公孙瓒之际,发兵北上,假意帮忙,实则则是想偷袭邺城,这点和汉晋春秋所著一致,我在小说中,也是采用了这一说法。所以,官渡之战的开端,可能是曹操先动的手。 至于檄文为什么不去说曹操屠徐州?因为袁绍也派了人支援当时的曹操,朱灵。 第一百一十章 官渡之战(十三) 斩颜良 中牟县。 官渡。 曹操大营。 “嘭!”曹操狠狠的拍了下桌子,气的胡子一抖一抖的,惊得旁边的荀攸眉毛一挑,不仅如此,薛议还注意到,曹操的手掌都拍红了,可见愤怒之甚。 袁绍的缴豫州檄文已经发的到处都是了,曹操第一时间拿到手里,便看了陈琳的惊世之语。 “曹公...”荀攸上前劝道,如今盛怒的曹操也只有在场的他和曹洪能够劝谏了,郭嘉不知道去了何处,夏侯惇在孟津附近防守,而荀彧坐镇许都,程昱尚在鄄城。 曹洪也是赶忙劝说:“孟德!此诛心之言也!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其成大业者,何患污言?” 是不是污言,曹操自然清楚。 但是经过曹洪这么一番劝说,也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陈琳之文,着实斐然!豫州之地,恐有后患!” 檄文本来就是利用刘备豫州刺史的身份做的文章,直奔着曹操一方的腹地豫州而去,毕竟,汝南,可是老袁家的本郡啊。 薛议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脸上浮现一抹忧虑之色。 就在这时,账外忽然传来急报。 “禀曹公!袁军大将颜良南下!刘太守于白马告急!” 众人神色一凝,账内的气氛顿时压抑了起来。 “禀曹公!” 就在这时,又有急报接连传来。 “袁军遣将军韩荀渡河孟津,夏侯将军鏖战于孟津!”(韩荀也作韩猛。) “禀曹公!” “袁军河内大军南下,自怀县进发,已达杜氏津,于(禁)校尉自原武县领军出兵,与敌交战!” 薛议凝神望着首位之上的曹操。 袁绍的进攻来的是如此的迅猛,一瞬之间,三军进发,曹操一方,自洛阳附近的孟津一路向东,沿河防线,瞬间瓦解,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地步。 孟津、杜氏津等渡口都遭到了袁绍军猛烈的攻击,而东郡,太守刘延更是被颜良围于白马,河岸防线都不知道怎么丢的。 曹操深吸一口气,称直了身子,环视大帐,司空府军师荀攸、厉锋将军曹洪、奋武校尉薛议、讨寇校尉乐进、裨将军徐晃、中郎将张辽...(荀攸在入许之时是挂的汝南太守之名,不知何时去掉的。) 最终目光定在了荀攸和薛议的身上。 “公达、伯言,计将安出?” 跪坐在地上的薛议顿时感觉内心一阵翻腾,摆在大腿之上的右手,不自觉的微微颤抖了一下。 荀攸开口了:“刘延重中之重,不可轻弃,白马必救无疑!余者夏侯将军、于校尉当自可解之!” 曹操:“袁绍大军在其后,屯驻黎阳,颜良如何能破?” 荀攸说道:“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声东击西!”薛议想到。 曹操摸了摸胡子,“善!” 见薛议也是点头同意荀攸看法,当即点将:“中郎将张辽何在?” 张辽出列:“末将在!” “命汝同关羽领兵于大军后,待吾等西去,引袁绍兵西防,可轻兵突击之!” 张辽:“诺!” 曹操:“余下众将,随吾西进!” 众人:“诺!” ... 关羽很受曹操的青睐,但早些时候,自徐州归降,曹操就察觉到了关羽心不在此,私下里曾派遣张辽去询问关羽的内心情况。 张辽自然与关羽推心置腹了一番,在关羽就张辽的来意做了了解后,感叹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曹操从张辽那里得到了关羽的回复,默然良久,最终说道:“义士也!”也更加坚定了曹操想要留下关羽的决心。 ... 黎阳。 “曹军西进延津?”袁绍在曹操大军行动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 斥候答道:“禀大将军,曹军夜晚行军,大军直往延津而去!” 闻言,袁绍等人立即摆上了地图。 “曹孟德意欲渡河截我军之后耶?”袁绍喃喃道。 从延津可以直接切入河内郡的汲县,而汲县正是袁绍大军的一个粮草基地,曹操确实是有可能如此行动的,烧毁粮草,截断孟津韩荀部队的与中军的联系,届时要是渡河之后的曹操直扑孟津,韩荀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军败,那么自己在西边的这只分军,就可能直接交待在孟津了。 所以,必然不能让曹操如愿渡河,必须从根子上遏制曹操的渡河计划。 经过一番讨论,认定分兵防守于此,当是最佳的选择,于是分出一只部队,防守在延津对岸,以备曹操的渡河进攻。 ... “袁军已分兵否?”曹操问道。 斥候答:“袁绍遣部将蒋奇领分军,轻兵速行,已至河对岸,驻扎于岸边十里。” 曹操点点头,分兵之计,成功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出其不意,挥军东进,进攻颜良,救援白马的刘延了。 当即命令后军的张辽、关羽为前锋进攻颜良。 而收到曹操命令的张辽、关羽当即率领尚在本部兵马,突击颜良。 ... 东郡。 白马县。 东郡太守刘延,被袁绍军大将颜良围于此已数日之久,起初,袁兵渡河而来,白马的守军出城进攻,恶战不敌,退回白马,反而被包围在了白马县城。 刘延立于城头,正在指挥着士卒们防守着颜良的进攻;而颜良正立于麾盖之下,有条不紊的指挥着袁军进攻。 这样的攻防战,已达数日。 就在这时,士卒发出大喊:“刘使君!援军至矣!” 刘延顺着士卒所指望去,西边,果然出现了一只曹军部队,“汉中郎将张!”城上顿时一片欢呼! 颜良自然也是望见了突然出现的曹军,“曹操已率大军西去,此部队从何而来?”斥候的消息,他自然也是收到了,曹操大军不是去了延津吗? 原来,身在大军之后的张辽部,是连夜奔袭,直接赶到了白马战场。 刘延顿时激动了起来,援军来援,白马之围终于可以解了。 就看到两军会面之际,乘着袁军还未完全转换过来的空档间,曹军突然发起了进攻,双方混战;刘延注意到,曹军突然冲出一将,身骑快马,手持长槊,直奔颜良的麾盖而去,但见来将手起刀落,颜良的亲卫竟无一人可挡,而就在颜良还没反应过来之际,便被来将一个挥斩,斩于马下! “敌将授首!”震天的呼喊声,顿时自来将口中发出! 刘延目瞪口呆,喃喃道:“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何其神勇!” 第一百一十一章 官渡之战(十四) 诛文丑 白马县。 薛议到达了白马县城,得到了前线的战报。 关羽于万军之中取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震动三军,袁军先锋部大溃,白马之围,解。 “可惜未尝亲眼目睹关将军风采。”得到消息的李敢感叹的说道。 薛议倒是不这么想,“没有人,会想到,以后,终会兵戎相见!”所以在李敢的眼中,他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伯言,袁绍折一大将,想必,会尽起大军复仇,白马残破,不堪一击,料想曹公会移民南下矣!”李敢分析到。 薛议也想到了这一点,如今白马是估计守不下去了,因为短时间也修补不了城墙,料想大概率是会直接迁走百姓,放弃白马县城的。 点头同意,薛议与李敢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是放弃了白马,那么兖州东部地区的安危又该如何是好?老师程昱所在鄄城兵马甚少,而东阿范县等县城更是少兵。 薛议不禁为老师和家人担忧了起来。 ... 曹操果如薛议、李敢所料,决定放弃白马县,带走百姓。 薛议立即给老师写信表达担忧,与此同时,曹操也信给程昱,想要增加鄄城的防守兵力,七百人还是太少了。 程昱回信道:“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袁绍力求决战,想必不会在乎看起来几乎唾手可得的鄄城的,希望曹操保存主力。 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议,而袁绍大军在渡河后果然没有东进,而是直扑曹操的主力而去。 曹操之后感慨的对前来前线助战的贾诩说道:“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曹操深感前线智谋之士的短缺,于是将贾诩从许都调到了前线。 ... 就在曹操组织大军带着百姓、辎重撤退的过程之中。 袁绍的骑兵部队紧紧的咬了上来。 领军者,乃袁绍骑兵大将文丑! ... “曹公!袁军追兵将至!”斥候来报。 诸将皆惊,进言道:“曹公,敌军来势汹汹,我军百姓与杂,辎重繁多,不如保营!” 薛议注意到大部分将领都是保守的看法,现在士卒与百姓辎重混在一起,到时战斗起来,必然不敌,想让曹操回营,环视诸将,也仅仅只有薛议没有说话,同样的,曹操也没有说话,而是望向了荀攸。 荀攸与曹操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曹操大笑:“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 薛议立即反应了过来,“六韬-文师!这是要用这些辎重去诱惑敌人!” 曹操注意到一直没有出声的薛议似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出言道:“伯言可明了?” 薛议点点头,轻声道:“曹公意欲利诱伏击?” 曹操摸了摸胡子:“善!” ... “禀将军!曹军察觉到我等携百姓,弃辎重而去!”文丑的斥候带来了消息,曹操军听闻自己追了上来,带着百姓,丢下辎重加速跑了。 “曹营断后者何人?”文丑骑着一匹神骏白马,问道。 “见其旗,乃是曹军奋武校尉薛议薛伯言也!”斥候答。 闻言,立于文丑身边的刘备出声道:“薛伯言有勇有谋,乃曹军新锐也,不可轻敌!” 在豫州的小沛,刘备就听张飞说起过薛议的事迹,对薛议已经有所了解的他,提醒文丑,不要太过冒进,中了薛议的埋伏。 文丑点点头,“当可追之!勿要轻敌!” 斥候道:“诺!”当即将文丑的军令发给了前部。 ... 曹军的辎重被特意丢弃在了一片略有起伏的地形之中,辎重就在底部,而曹操亲自带领的六百余骑兵就埋伏在高处的南面。 登高远望,文丑的追兵,慢慢的进入了视野... 文丑的先锋骑兵见白马辎重就道,却并没有马上去取这些,而是派遣少数骑兵往更前方探去,观察薛议的部队有没有返回来。 诸将进言:“曹公!敌军至矣,察其无备,可击之!” 曹操摇了摇头:“未也!敌军尚于马上,恐追不能及!” 命令部下稳住,等待时机。 而不久之后,文丑与刘备带着剩下的骑兵到达了辎重所在,得到薛议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回头而是“仓皇而逃”之后,部分士兵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奔着辎重而去。 “好金!好银!”一阵阵的欢呼传来,曹操特意留下的金银财宝,深深的刺激着所有文丑士卒的神经。 很快,剩下的士兵们也纷纷下马,加入了争夺财富的过程。而文丑、刘备此时,已经无法制止陷入疯狂争夺财富的士卒们。 曹操重重的挥了挥手:“成败之机!当此时也!杀!!” 当即命令骑兵上马,从高处,冲杀下来! “杀!” 六百余骑兵,如奔腾的洪流,狠狠的冲入了文丑军尚在争夺财富的士卒之中。 “杀!” 曹操亲自带队,挥舞着长剑,收割者毫无反抗能力的袁军士卒。 刘备的部下,由于刘备的约束,并加入在第一时间抢夺财富的队伍,在察觉到曹操的到来之时,惊呼道:“中曹贼之计也!” 当即带领自己的亲卫人马,头也不回的狂奔而去。 独留文丑,陷入了苦战。 大将的所在,一般都是醒目的,文丑虽然利用自己的威望在组织着对曹军的反击,却遭受了来自许褚、张辽等猛将的重点进攻照顾,很快,文丑的士兵们,便注意到,他们的将旗悄然倒下... 薛议自然一直在留意后方的动静,听到曹操的出击之声,当即命令部队,掉头进攻,联合骑兵围剿文丑的士卒,毕竟,曹操本阵的士兵不是太多。 “随我进攻!”薛议挥剑喊道。 薛议部队的到来,成了压倒混战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战,曹军大胜! 短短数日,便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 曹操军顿时士气大盛! ------------------小知识---------------- 三军以气为主,气夺则其军不振。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渡之战(十五)内乱 黎阳。 “大将军,今先锋困殂,士气不佳,当缓图而行,以安军心。檄文已达豫州,曹操后方必然不稳,待其后方糜烂,我军当可择机而攻,事半功倍也!” 沮授劝说袁绍。 前军的失败,导致袁军士气不振,沮授就在此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暂缓进攻,以白马为基点,等待曹操后方的混乱,徐徐图之,寻求破敌之机。 郭图、审配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曹军主力在此,无暇后顾,将军当以大势攻之,曹军少,必困守而不出,则韩荀之军可进围操,刘辟之师可为图许都也!” 郭图的想法恰恰相反,利用袁绍军势大的优势,全力压迫,迫使曹操主力留守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几个地区的战况,让孟津分军的韩荀、豫州的刘辟等人,有机会突破曹操其它地区的防线,达到突袭,包围曹操,或者直取许都的战略。 沮授说道:“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此。南幸于急战,北利在缓师。宜徐持久,旷以日月。且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 沮授还是认为不应该把胜负压在一局。 郭图反击道:“监军之言,欲以大军葬于此地否?” 郭图的诛心之言,瞬间惹怒了沮授,后者当即拂袖而去。 郭图于是挑拨道:“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臣来子与主上时常有不同意见才会使国家兴旺,臣子总顺应主源上意见则国家衰败。但是明显,郭图的意思,明显是告诉袁绍,不要事事都听沮授的,如果那样,谁还直到做主的是谁呢? 于是袁绍分化了监军沮授的权力,将监军之责分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见此,田丰进言道:“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之言大体还是沿用了沮授的观点,而袁绍由于受到谗言,正在恼怒沮授的气头之上,哪里会听,于是将田丰以与沮授同流合污的罪名,直接关了起来。 大臣之间的拉帮结派是领导最不愿见到的,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定会被打压,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而明显,此时沮授的势力就在袁绍的阵营之中,遭到了明显的针对与排挤。 ... 讨伐曹操的檄文传到了豫州。 不出袁绍阵容中的谋士所料,豫州顿时沸腾! 细阳县。 细阳令高珣(高子玉,渤海高氏。)正拿着袁绍的檄文,在县中于幕僚商讨。 “诸君以为如何?” 一阵沉默。 良久之后,有人开口道:“汝南,袁氏故地也,门生故吏不知凡几!刘豫州,吾之州府也,诸君何疑?” 高珣定睛一看,出言者乃是门下功曹,是汝南本郡人,亦是袁氏故吏,而场中,和袁氏沾亲带故的人,还有很多。 得到功曹的鼓励,纷纷进言,“大将军威震天下,雄踞四州之地,曹孟德如何能及?” “曹操并非纯臣,不见赵彦之事乎?” .. . 高珣想到,豫州汝南诸县,大抵也都是如此吧? ... 汝南郡。 安阳。 汝南郡也并非所有的县城都响应袁绍的号召。 安阳都尉,裨将军、建功侯李通所在。 李通驻守安阳,而身居高位,收到了来自袁绍、刘表等势力的招揽。 局势对于曹操来说,非常的不妙,可以说,大家都不认为曹操挡得住袁绍,李通亲戚部曲甚至流涕劝说:“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 李通当即拔出宝剑,指着对方说道:“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为表明心迹,当即斩杀袁绍使者,送袁绍拜自己为将的印信交给曹操。 ... 朗陵。 朗陵长赵俨也是心向曹操。 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 赵俨求见李通,说道:“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李通:“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 赵俨:“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 赵俨于是书与荀彧:“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道路漫长,且如今郡内不太平,不如还富于民,上下相安。) 荀彧回信:“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于是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小知识--------------- 李通于赵俨相交的故事: 《李通传》: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赵俨传》: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 ps:高珣,字子玉。男,出身渤海高氏。是一位书友要求的客串。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渡之战(十六)困境 袁绍讨曹的檄文,给我们的后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豫州诸县,纷纷响应,曹操在豫州的赋税、粮草,除了少数的几个县,基本处于断绝状态。更甚者,更是直接起兵,汇合刘辟、龚都等人,直奔许都而来... 战事十分焦灼,在袁绍定下大举进攻的方阵后,我军于济水以北的卷县、阳武县都落入了袁绍之手。 更为艰难的是,袁绍河内的分军,联合韩荀所部,于河南尹击败夏侯惇部,挺近了洛阳附近的芒山一带,与阳武县的袁绍大部队,呈现夹击之势,两面夹击,进取旋门关! 虽然于禁在杜氏津击破袁绍先前派来的渡河部队,但是面对袁绍本部大军的进攻,已然无力反抗,直接放弃杜氏津,退守官渡。 之后不久,我便收到了消息,成皋令司马朗告病,成皋丢失,荥阳孤城困守,雄关旋门关落入袁绍之手。 如今,夏侯惇退守洛阳,不敢复出。袁绍实际控制了河南尹的平阴县、平县、巩县、成皋县、卷县和阳武县,势力已然连城一线。 --------------------------------《薛议日记》 ... 建安五年四月。 官渡。 曹操大营。 大营的气氛非常的压抑,军粮缺少的消息,已经“被”悄悄的传遍了全营。 内奸无处不在,暗中与袁绍相交的,更是不可胜数。 袁绍的进攻压力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有小胜,但是北面的县城,基本都被占领,袁绍本人虽然还未至,但是大军的压力,已经直接把曹操的头发,都压白了少许,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曹操勉强挤出一个微笑,问身边的贾诩:“粮草将尽,计将安出?” 贾诩顿了一下,说道:“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贾诩的言语,就是荀彧四胜论的翻版,曹操明白了贾诩是在鼓励自己,但是也没有实质性的建议。 望了一眼荀攸,后者也是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薛议同样也没什么好法子,只能在内心暗暗焦急:“许攸怎么还不来?” 大军与袁绍大军对峙还没多久,可是曹操此时却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 就在这时,属下来报。 “禀曹公!偏将军关羽留下信件,带着刘备的家小出营奔北而去!” 曹操听到后,一阵失神,“吾待云长不薄也!” 曹操对于关羽可以说是万分喜爱了,不仅立了城下之约,更是在白马之围后各种封赏,给与了最大的功劳赏赐,就是希望打动关羽,可是万万没想到,关羽最终还是离去了。 “曹公,关羽留下了曹公所赐封赏、将印!”斥候补充道。 张辽等人当即出言:“曹公,关云长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可轻纵之,愿为曹公驱之,追回关羽!” 曹操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令关隘放行!” 张辽急了:“曹公!” 曹操大手一挥:“吾意已决,勿复多言!” “诺!” 虽然放走了关羽,但是曹操表现出来的气度,深深的感染了薛议,薛议扪心自问,他是做不到此时放关羽就这么带着刘备的家小离开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信念么?” 但是薛议明显感到,曹操做出这个决定后,大帐内的气氛明显变了,此时的薛议还不明白那是什么,只是隐约感觉,直到后来,才明白,那是写在若干年后语文课本中的“士为知己者死!” “曹公,徐州快来消息!”王必走了进来,说道:“孙策已死!” 曹操赶紧问道:“何人杀之?” 薛议一愣:“曹老板怎么知道是被人杀的?” “许贡家客!”王必答。 曹操和王必对视了一眼,默契的没有再问。 薛议仿佛明白了什么,怪不得自徐州讨伐下邳之后,郭嘉就一直没看到人了,原来如此。 “许都荀彧也有信件传来。”王必继续说道,一直都是曹操心腹的王必是有资格查看曹操与荀彧之间的信件的,同样能有如此权力的,只有薛议的老师,程昱了。 “文若言豫州诸多县城皆叛,安阳都尉将军李通与朗陵长赵俨死守安阳、朗陵二县,但是贼众势大,只能困守,难以突围。” 曹操赶紧接过信件,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 “豫州如今各自为战,通袁者不知凡几!”王必一句话总结了豫州如今的局面。 荀攸道:“将军李通有勇,赵俨有谋,当可守之!曹公更应派遣能吏坐镇汝南,平复诸县!” 曹操赶紧问道:“何人可往?” 荀攸道:“许令!满伯宁!” 满宠也是绝对曹操的元从了,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曹操当即点头,“可!” 于是让王必赶紧写信回复荀彧,告知他的意见。 王必书写完毕,又进言道:“如今曹公与袁绍争雄,天下侧望,今粮草困顿矣;兖州,将军之本也,虽有粮草,然无能力运输,窃以为可使裨将军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李典宗族自与吕布之战后,便由李典的哥哥李整带领,为了感谢与拉拢李氏一族,曹操当即以平定兖州的功劳,表李整为青州刺史。 而李整带着李家军也是配合着袁绍袁谭一起攻伐青州,但是不久后,李整便病亡,曹操为了稳住李氏一族,继续任命年少的李典为颍阴令,更是任命为中郎将,后迁离狐太守。 李氏一族的力量不可小觑,众人皆知,所以薛议也没有任何看不起这个比他还小的“将军”。 曹操略微沉默,王必的话,他听明白了,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在里面,如果这时候曹操写信调动李典,而李典拒不听令,那么李家的心意,就全然可知了;反之,若是李典听从曹操的命令,那么兖州的济阴郡这块,都可以保证曹操在与袁绍争斗之时的平安。 曹操思索了一会,重重的点了点头,对着王必说道:“可以吾之信印告知李典!” “诺!”王必领命。 好消息是,李典李氏一族,还是听命的。 -------------小推测------------ 关于李典的出生年的小推测,史书上李典生卒年月不详。 按李典年三十六岁亡故(李典传),又最后出现的可考时间,李典合肥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尚在,反推,李典的最大出生年可能为180年,所以我在文中所写,李典的年龄比薛议小。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战(十七)绝西路 凉州。 长安。 府衙内。 司隶校尉钟繇与谒者仆射监盐官卫觊正在商讨事宜。 “关中马腾、韩遂虽受我等调停,然实则相互防备,请以为曹公援,皆恐对方乘虚而入,故难用之。”钟繇率先开口道。 卫觊点了点头,接着钟繇的话说道:“余下诸将,亦多观望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彼其皆欲添锦上之花,而不愿送雪中之碳也!” 钟繇感叹道:“西凉诸将皆是如此,吾等受命镇守于此,然则所奉不过天子耳!天子在许,则奉曹公,若在邺,则奉袁绍。” 卫觊道:“人心如此,强求无益!可恨吾等并无西凉宿老,若请为言说,或可有转机之势!” 钟繇一愣:“西凉宿老?或许有!” ... 官渡。 曹操接到了来自长安钟繇的信件。 信中言明关中的局势,这些西凉的宿将都在观望,希望曹操让在西凉素有威望的贾诩出面写信,让他去说动西凉的这些将军们,为曹操提供支援。 曹操当即把贾诩叫了进来,让他看了这封书信。 贾诩道:“自无不可,诩自当修书,说与西凉诸位将军,然诩离西凉久矣,不知其他人还愿卖诩一分薄面否。” 曹操笑道:“文和过谦了!” 贾诩当即写信给了关中的诸位凉州军阀。 贾诩的威望依然还在,以段煨为首的西凉宿将们,马上联络上了钟繇,共同资助给曹操一千匹马,然后还有若干的军粮。 曹操大喜,写信给钟繇:“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適当尔。” 同时愈发的看重贾诩起来,给与了诸多的赏赐。 ... 北面的袁绍终于亲自渡河了。 而沮授与袁绍的矛盾越发难以调和,聪明人总是这样,碰壁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关键在于,还要求别人一定要认同自己的观点。 袁绍是聪明人吗?是。沮授是聪明人吗?也是。所以当两位决策人物出现顶牛的时候,弱势而不肯屈服的一方,必定要遭受打击。 所以就在临行之前,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与宗族,说道:“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三国杀把这段台词给了田丰) 其弟沮宗,见此非常疑惑,问道:“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曹操目前而言是在节节败退,都退到官渡去了,还有什么忧虑的? 沮授说道:“以曹兖州之明略,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众实疲弊,而将骄主忲,军之破败,在此举也。杨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今之谓也。” 就在黄河边上,沮授还感慨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 遂以疾辞。 沮授的牢骚话语自然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袁绍耳中,于是袁绍直接将其所部兵马属以郭图,彻底的剥夺了沮授的兵权。 同时下令,命令洛阳巩县附近的韩荀走汜水、出阳城山,绕梅山,同荥阳的袁军一起包夹京县,攻击曹操本部西线的最后一道防御。 派遣原豫州刺史左将军刘备往豫州而去,统领在豫州背叛曹操的诸县兵马,集合受招黄巾刘辟、龚都等人的力量,一起骚扰曹操的豫州后方,甚至有机会,可以进逼许都,谋取天子。 ... 官渡。 曹军大营。 荀攸:“曹公,袁绍遣刘备徇彊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其众甚,安阳都尉李通力战,仅困守安阳,不得出。汝南太守满宠告急!” 荀攸话音刚落,顿时账内就议论了起来。 “后方不保!” “刘玄德有关羽、张飞二将,恐难敌。” “豫州诸县皆叛,许都恐危!” 薛议注意到,自阳瞿归来的曹仁似是有话要说,果不其然,曹仁当先拱手开口对曹操建议道:“曹公,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故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仁愿领虎豹骑击之,必斩刘备!” 曹操壮之!“甚幸!子孝初到大营,便有此壮志!”当即将虎豹骑的另一半虎符交于了曹仁。 荀攸补充道,“子孝将军领骑兵当速击之,刘备新兵众多,一旦受袭,奔溃者必众矣,趁势而掩攻之,刘备众有关张,亦难免败局!” 曹仁点头,表示明白了军师的建议。 荀攸接着说道:“据阳城县斥候所报,绍军偏师韩荀,率军意图渡汜水而出阳城山,如今已在阳城山之南发现袁军斥候踪迹!” 曹操赶忙看向了军事地图。 荀攸说道:“阳城县,城小而坚,南通河洛,北通颍川,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然我军于阳城已有两千精卒在守,其若来攻,非万人不可下,然察韩荀偏师,只五千人耳!恐非为阳城而来!” 大家继续顺着地图看了下去,薛议突然注意到了地图上一个突出的县城,密县! 荀攸适时的开口道:“窃以为,韩荀此来,恐为荥阳之军援也!其当绕梅山而奇袭我军京县之后。京县,乃我军西道之绝地也,此地若失,则我军左翼全然不保;势能存者,全赖旃然水之利也。京县以南,我军全然无备。其若出于我后,京县必危!” 曹操的眉头皱了起来。 荀攸指着地图的一处继续道:“密县,位于大騩山之北,梅山以南,汜水与洧水之交也!此地得天独厚,若韩荀西来,必途径京县以北也。曹公可择一上将,驻守于此,若韩荀进攻阳城,则可以为援,奇袭其左翼;若韩荀东进,亦可早做防备,阻其背袭我军京县也!”(地图发在书友圈了,还在审核~) 荀攸将局势完全的讲明,那么剩下的,就是曹操指派人马去驻守京县了。 曹操望向了薛议。 “奋武中郎将薛议!” “末将在!” “命汝率三千人马驻守京县!” “诺!” --------小知识--------- 猜测是这一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诗。 谣俗词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看看土瓮没有一斗粮,打开竹箱没有一尺缯。朋友向我借贷,不知道怎样去应承。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官渡之战(十八)伏敌鸡洛山 官渡。 曹军大营。 “伯言此去密县,当谨慎再三,察明韩荀动向,方可进军。京县乃我军之屏障,万不可失!” 临行前,荀攸一再嘱托。 相较于荀彧,年纪更大一点的荀攸做事更加的一丝不苟,而且,严肃。 “军师之言,议谨记在心!”薛议拱手示意。 荀攸这才点了点头,示意薛议出发。 同行的便是薛议的老班底李敢和张南了。 李敢依旧为副,为左军司马,张南为主薄,主要负责粮草、辎重的运送,行营安排等事情。 ... 薛议在路上思索着: 局势的危急程度不用多言。 就近来的曹军事件便可看出端倪: 平虏校尉于禁迁裨将军,以奖励先前防守延津阵地和大破袁绍河内基地的功劳。 同样的徐晃也因破刘备、破文丑,解白马之围的功劳,拜为偏将军。 这可是天子诏书正儿八经的下达的命令拜的将军。 汉末的将军虽然有点水分,且繁多,但是人家吕布都知道“私嘱不足贵也!”贵的是什么?天子下的明诏。 曹操官渡之战前心腹真正拜将的也就夏侯惇和程昱等数人罢了。 如今大肆分封将领,也是为了提升手下的建功立业的欲望,谁不想封侯拜将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薛议也明白,东汉的繁多天灾已经养成了现在的人们重视起自己死后的事了,厚葬之风就可见一斑。 曹老板的这种举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提升下属的斗志,那拿什么去和袁绍正面刚呢? “禀将军!”就在薛议沉思之际,下属士卒来报,“前方便是密县了。” 薛议望去,一座依河而建的小城,便出现在了眼前。 密县的城墙并不高,大概也就两米五左右,汉末的小县城,除非是军事重镇,一般也就这样子了。 大军驻扎在密县东南十余里处。 据斥候所报,韩荀部已经从汜水出了阳城山,就在山下,安营扎寨了起来。 “驻扎于阳城山?”薛议疑惑了。 “此意何为?”李敢也是不解。 韩荀出了阳城山既不往阳城走,也不往东边这边来,干脆就是在山下扎营了,而且也是一副稳扎稳打的态势。 “伯言,韩荀莫非是在等援军?进攻阳城?”张南出声问道。 如今的大帐内就只有薛议、张南、李敢、阿福等心腹几人。 “韩荀偏师兵马只有五千耳!夏侯将军亦证其实。”夏侯惇和这只偏军交过战,虽然就是一触即走,但是也摸清了对方的人数。 “莫不是袁绍又增了兵?”李敢问道。 薛议摇了摇头,先前就就在曹操大营讨论过,要想拿下阳城,非万人不可,但是万人的辎重负担,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韩荀这五千能过来,已经是汜水在满负荷的运输粮草、辎重了。 “只有一种解释。”薛议喃喃道:“我们暴露了。” ... 阳城山下。 “曹操派遣奋武校尉薛议领三千人马驻扎密县。我军若是东进,必为所阻,届时阳城守军出击,我军陷入腹背受敌,必不利而还。” 韩荀大营内,副官正和韩荀一起讨论形势。 安插在密县的细作,一大早,就将薛议部队的信息,悄悄的传了出来。 韩荀点了点头,他接到的命令是包夹京县,而如今薛议部队卡在密县附近,要想强行突破,怕是难上加难。如今,荥阳附近的袁军已经和京县的守军隔河对峙,自己只要绕过了薛议部,那么京县,就是一座没什么防御的空城,唾手可得。 “寻山而行,可否?”韩荀问向导。 向导当即回答:“大军众多,此去密县,少说半月之久,山中并无水源,届时人困马乏,必然自溃,不妥。” “我军欲绕行,最近者何处?” 向导指着一处地点道:“鸡洛山!” 副官进言道:“将军,窃以为我军可以作势进攻阳城,引薛议部前来,然后乘夜,直奔鸡洛山!” 韩荀点点头:“此计甚妙!” ... “韩荀进攻阳城?”薛议再次向斥候确认。 “将军,阳城急件!”就在这时,一封来着阳城的急件到达了薛议处。韩荀必然是进攻阳城无疑了。 “难道阳城有内奸?”薛议只能这么想了,没道理啊,韩荀那五千人,是不可能拿下阳城的,除非有人投靠了袁绍,里应外合。 “不对,不对,不对...”薛议摇了摇头,“如果是有内奸,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奔着阳城去呢?我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来得及救援阳城的。” “声东击西?”薛议暗自想到。 “此群山可绕行京县否?”薛议问当地的士卒向导。 “可矣,然需耗费时间良久,且山中无水源,大军恐不得过。” “傍山而行,汝以为最近者当为何处?”薛议问道。 “鸡洛山!”士卒答,“鸡洛山有潧水,大军可于此补充水源。” 薛议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盯着地图上鸡洛山的位置,“善!” ... 傍晚,一只千余人的队伍由李敢带领,前往支援阳城,薛议还是担心对方是真的进攻,派遣的人马支援,若是真有内奸,去再多,也是无用。 而在深夜,薛议带领剩下的两千人,悄悄的赶往了鸡洛山,一边行军,薛议还嘱咐士卒,打扫大军行军的痕迹,防止敌方的斥候察觉。 而密县,则嘱托张南,带着一些百姓和守卒,假装是薛议的守军,驻守在大营和城头。同时为了防止敌方细作传递消息,下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城。 万事具备矣! ... “薛议带着大军来支援阳城了?”韩荀问道。 “然也,其大旗正在部队之中,约莫千余人。”斥候答。 “密县附近情况如何?” “薛议大营和城中依旧留有守军防备,路上并无其余大军行迹。” 韩荀重重的点了点头,与副官对视了一眼:“善!” --------小知识--------- 鸡洛山位置考证:在书友圈我画了图,已经审核完毕 赵一清曰:《水经·潧水注》:潧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 《方舆纪要》卷四十七:郐城在河南禹州密县东北五十里。溱水亦曰潧水,东南流合洧水。 第一百一十六章 官渡之战(十九)败韩荀,退偏军 建安五年四月中旬。 四月辛亥(初九),流星大如斗,起天市楼,东南行,光照地。流星者,外兵也;东南行,战之谓东南也。是以偏师战于东南。 ... 夜,西南风。 “将军!密县守军并无动静。” 前往鸡洛山的途中,韩荀也派遣了斥候在夜晚对密县的情况进行侦查与汇报。 斥候的报告,明显使韩荀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出发前,其实韩荀就已经做好了被发现,并与薛议部交锋的打算。 但是根据自己的声东击西之计,估计薛议能从密县带出的人马估计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就算他来阻挡,自己也能一口吞下,还能乘势直下京县。 既然如此,那么自己慢速行军预防薛议来袭的举动倒是显得多此一举了。 “传我令,全军急速行军!斥候多出,探查鸡洛山、密县动静!” 韩荀当即下令道。 “诺!”左右道。 “传将军令!速速行军!”军令一层一层的传递了下去。 韩荀部队的速度肉眼可见的变快了起来。 ... 鸡洛山。 晨,阴,西南大风。 “我真傻,真的...”嘴唇干裂的薛议此时正陷入深深的懊恼之中。上山本来就冷,西南风对着刮,水分流失的更快,而且现在全军都没带水... “虽然知道鸡洛山边上便是潧水,但毕竟没有实地考察过,结果跑到鸡洛山上埋伏好了,才发现,要想取水,还得专门跑下山谷去取。” “韩荀的斥候已经晃来晃去几波了,自己派人下去取水,不就是直接暴露在对方眼皮子底下,而前功尽弃了吗?” “行军前便想过水源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潧水不远,应该也不是问题,所以为了更快的到达埋伏地点,便下令放弃携带饮用水。” “已经一整夜了,滴水未进,韩荀那家伙为什么这么慢?他想大白天绕山吗?斥候都来了几波了,部队呢?” 薛议不知道的是,韩荀由于防备被发现后,引来他的偷袭,所以一开始行军速度是很慢的。 此时此刻薛议正由于自己判断失误,导致全军缺水,很是自责。 “将军!将军!快看!韩荀来了!” 薛议顺着士卒所指望去,果然,一队人马缓缓的出现再了薛议面前。 “将军!此处并未发现曹军!”斥候向着韩荀做着汇报。 “我等在此处观察良久,潧水附近,未有人迹出没。” 韩荀点了点头,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夜间一路行动,他也是滴水未进,再加上风越来越大,也是越发的口渴,望着眼前被大风吹起着波浪的潧水,当即下令:“大军在此补充水源,修整片刻,继续行军!” “诺!” ... 韩荀的出场,薛议自然看在了眼中,当时就有人建议:“乘其不备,可速击之!” 薛议细想了一会,决定等等。 果然便等出个更好的时机。 ... “哈!”袁军士卒蹲在河边,用手捧起一汪水,放到嘴边。 “咕咚、咕咚。”几口下去,一股子润气,从口腔、到咽喉,通过胃,直达全身,抖了个寒颤,抬起头来,缓缓擦去嘴边的水渍,正待吐出一个“爽”字,便见得,漫天的飞石,迎面而来... 眼中最后的一个画面,便是一颗斗大的石头,映入眼帘... “敌袭!!————”曲长拉扯着嗓子,变了调的声音从风箱似的喉咙传出。 却没人敢笑话他,大家都在亡命的奔逃、躲避... “杀!--”同样变了调的声音从嘶哑的喉咙中扯出! 山上突然杀出一只看不清人数的曹军队伍,当先一位年轻将军的身后,立着一面大旗:“奋武校尉薛!” 《三国志薛议传》时绍遣别将韩荀钞绝西道,议领奇兵,伏于鸡洛山,荀至,驻军饮水,议乘势而攻,箭、石飞下,大破之!绍由是不敢复分兵。 ... 官渡。 曹军大营。 “禀曹公!许都急件!” 曹操接过信封,不一会,便大笑起来,“刘玄德败于子孝、李通之手矣!豫州定矣!” 荀彧的信中写到,曹仁与李通等奖联合起来,发挥了骑兵的优势,在平原大破刘备、龚都等人的部队,刘备遁走,龚都、刘辟授首! 同时汝南太守满宠利用大胜之威,招募服从者五百人,率领这些人一路攻下二十余处据点,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汝南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千人! 也难怪曹操如此高兴了。 “曹公!我军鸡洛山大胜!薛中郎大败袁绍偏师韩荀于鸡洛山!” 就在这时,又有捷报传来! 曹操狠狠的一拍桌子,“好!打得好!” 曹军一时士气大振。 ... 分军的失败,导致袁绍不再过多的寄希望于偏师,决心集中主力,与曹操在官渡决战。 长时间的对峙,曹操一方的力量薄弱,慢慢显现出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坚持到了建安五年十月,曹操信心也在慢慢的下降,一度萌生了想要放弃官渡,退保许都的想法,甚至写信告知荀彧。 荀彧知道后,当即写信劝说曹操:“绍聚官渡,欲与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以公神武明哲,而奉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谒,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 “伯言!”张南悄悄的走了过来,望了望薛议手中的稀粥,寡白的汤下,散落着几颗,微不可查的咧了咧嘴,乘着四下没有他人,悄悄的从衣袖中掏出一个看似动物腿的物件,轻飘飘的放到了薛议的碗中。 一旁正在啃干粮李敢眼睛都直了! -------小知识------- 于禁传: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 请假条~ 请假一天,观望一阵,懂的都懂~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官渡之战(二十)江东 孙策大营。 张昭的眼眶微微泛红。 孙策的遗体就摆在孙策大帐之中,余下除了带他回来几个亲卫,更无他人,亲卫也是第一时间通知的张昭。 “吴侯之事,除尔等外,还有他人知否?”张昭的声音有点沙哑,声音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 “我等寻的吴侯尸首,便径直带回,止有长史知之,余人皆以为吴侯为刺客所伤矣!” 末了,亲卫长急切的问了一句:“张公!如今,为之奈何?”说着说着,语气哽咽了起来。 张昭点了点头,问道:“奉义校尉(孙权)可曾告知?” 侍卫长答道:“未有也!” 张昭沉默了一会,说道:“遣人告之!就说...”顿了顿,“就说吴侯遇刺,速归大营!” 侍卫长点点头,当即吩咐一个亲卫下去。 张昭望着他们,这些人都是孙策的亲卫,绝对的心腹,当是可以新任。 “可有寻医者过来?”张昭问道。 侍卫长一愣,坐看右看,其余几个侍卫也是摇头。 张昭马上变了脸色,呵斥道:“吴侯受伤,为何不叫医者?!” 侍卫长也是马上脸色一变,指着一个侍卫道:“还不速去请医者来医治吴侯?” 被指着的侍卫当即明白了意思,马上也跑出了大帐。 “张公,还需告知何人?” 张昭摇了摇头,用手托着下巴,想了一会,问道:“吴郡太守朱治可往告知!” 侍卫长点点头,又吩咐手下下去。转而又问道: “张公,可还有?” 张昭摇了摇头:“当前,就这些吧。” ... 医者很快在侍卫的带领下入了大帐。 “张公!”见到张昭,当即拱手,转而问道:“吴侯何在?” 张昭不答,侍卫长迎了上来,指了指白布盖着的孙策。 医者当即靠了过去,将身上带着着医疗器具放好,轻轻的揭开了盖在孙策头上的白布。 这一看,便是一愣,随即手足无措的说道:“这!这!...” 张昭的呼吸陡然沉重起来。 侍卫长突然抽出了腰间的利刃,“休得乱说!医下去!” 医者好似明白了什么,看了一眼明晃晃的兵刃,额头上的汗,止不住的往外冒。 张昭见此,开口说道:“吴侯之事,与汝无关,汝就在帐中,不可出帐,出后,更不可言今日所见,知否?” 医者当即点头,声音都带着颤:“张公,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随后,双手止不住的打着颤,从旁边的工具箱,拿起了各种器皿,装模作样的忙活起来。 吴郡太守朱治到达后,便是见到的这样一幅景象:医生颤颤巍巍的在孙策身上摸索者,而周围的亲卫,居然都没有在看孙策,而是紧紧的盯着进来的自己,就连张昭亦是如此。 “张公!?吴侯他?”朱治赶紧问道,斥候也只是说了孙策遇刺,正在抢救之中。 张昭看了医者一眼,吓得对方就是一顿,然后示意朱治上前,耳语了起来。 朱治的眼睛越睁越大,随即一抹悲色浮了上来,强忍着,没有哭出声,偏过了头去。 ... 孙权终于到了。 不过不同的是,孙权明显从过去的侍卫口中知道了孙策已然故去的消息。 眼眶在一进帐中,便止不住的流下泪来。 “兄长!”望见在医者手下一动不动的身影,孙权哭着跑了过去,跪在了孙策的遗体旁。 张昭的眼泪也绷不住了... ... 良久,微微平复心情的众人才开始议事。 “吴侯之事,今止吾等知之,可以吴侯遗命,令孝廉继位,江东纷乱,皆赖吴侯之功,今吴侯故去,当令各郡各县,不得擅动;各部将领、兵马亦是如此!” 孙策在江东有着绝对的威望,如今孙策遇刺身亡,江东估计又是一番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同时可能还伴随着腥风血雨。 孙家,自孙坚以来,紧紧团结在孙坚左右,功勋元老便有孙贲、孙静、孙辅等亲族。孙坚故去,孙策便是在这些亲族的帮助下,将孙氏集团做大,如今,这些亲族更是手握太守等重职。而孙权能否顺利上位,他们的态度,尤为关键。 最好的办法就是孙策遗命指定孙权继位,那么就算孙家其他人有意见,也会碍于孙策的威望,而承认孙权的统治。 这也是张昭和朱治商讨好的方案。 孙权并无异议,如今的他只能依靠张昭和朱治。 医者从头到尾听着耳中,自知无生还希望的他希冀的看着孙权:“校尉!求活家人!”说着跪下,磕起头来。 张昭做了承若:“可!” 同时对着持武器的侍卫长点了点头。 寒光一闪... ... 孙策亡故的消息传遍了江东。 富春县,诸长吏都欲出吴郡赴丧,虞翻劝导道:“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于是就在当地留制服行丧。 诸县听闻虞翻的做法,纷纷效之,吴地的其他地区咸以安宁。 而在巴丘。 中护军、江夏太守周瑜得知消息后,尽起本部部曲,准备将兵,前往吴郡。 族人道:“周郎此去,恐引起诸郡不安!” 周瑜道:“伯符新亡,其弟孙权继位,我当前往助之!震慑宵小,又有何虑?何故不安?” 族人不答,周瑜这是决意要帮助孙策,帮助孙策扶持弟弟孙权上位了。 ... 吴郡。 周瑜大张旗鼓的将兵而来,引发了很多猜测。 “周公瑾此意何为?” “孙氏无强者矣!” “莫不是要以庐江周氏代之?” “慎言!..” 孙权也是一脸紧张的看着张昭,后者也是一脸的凝重。 “张公!周瑜已到吴郡矣,见是不见?” 孙权出声问道。 张昭缓缓点了点头。 ... 大厅内。 周瑜一声戎装走了进来。 所有人都着这位英姿勃发的名门将军。 只见周瑜缓缓的走到了孙权近前。 年少的孙权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张昭盯着周瑜,不语。 周瑜见此,率先拱手开口道:“中护军瑜,见过吴侯!” 张昭顿时神色一松。 自己人。 -----------小知识--------- 周瑜传: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第一百一十八章 官渡之战(二十一)对峙 吴郡。 周瑜的表态,也让紧张不已的孙权松了一口气。 但是一看到这位同哥哥有升堂拜母之好的将军在一本正经的行礼,不禁又想起了哥哥,潸然泪下。 张昭见此,劝说道: “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于是在张昭和周瑜的支持下,孙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出使巡军,震慑宵小,宣示着江东的主权。 ... 中牟县。 官渡。 望着从天而降的“鸡腿”,薛议也是一愣,“这,从何而来?” 张东神秘一笑,额头上的眉毛随着脸颊的肥肉一抖一抖的,分外喜人。 张东浑然不觉,脱口而出:“秘密!” 李敢嗤笑了一声,从薛议碗里将“鸡腿”夹了过去,“不外乎逮着几个打猎偷吃的,有甚好保密的。” 张东一怔,神色顿时紧张了起来:“你是如何得知?” 李敢顿时回了一个莫名的眼神,当即模仿着张东的神态,说道:“秘密!” 张东顿时恼羞成怒,转身便走。 薛议急了,“仲阳,我的呢?” 张东闻言一顿,紧了紧右边的袖口,没好气的说道:“没了!”说完,扬长而去... 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薛议,和哈哈大笑的李敢。 ...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就亲自率领大军抵达前线,大军压境,双方对垒,爆发过数次交锋。 其将张郃、部帅淳于琼都显示出了非凡的战力,正面战场,你来我往的交锋持续了月余,曹军败多胜少,最终死守营寨不出。 早在袁绍南下之际,各个州郡就已经开始了明里暗里的交锋,曹军的兵粮一直都是紧巴巴的,见风使舵的县令太多,曹军的兵粮也收不上来,自五年春的大规模征用民夫运粮之后,粮草的提供,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 当然,对面袁绍的日子同样的也好不了多少,河北诸郡亦有心向汉室的声音,内部的镇压不仅需要耗费兵力,更要耗费粮草,而袁绍于客地作战,补给线的长度,远远大于曹操,兵力的优势,意味着补给的负担更大,征用的民夫更多... 双方开始了一轮拉锯战。 期间袁绍垒土为山,自上而下的用弓箭袭击,曹军惶恐,裨将军于禁身先士卒,顶着对方的火力输出,指挥曹军的士兵们同样的用土起山,还以颜色,振奋士气。 袁绍军还做出了名为“霹雳车”的投石车,某日,薛议望着呼啸而过的巨石,着实吓出一身冷汗,所幸的是,这种机器的使用寿命巨短无比,几次下来,就得报废,还好如此,不然薛议可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抗衡这种东西。 袁绍铺天盖地的进攻都被挡住了,面对难以啃下的这块硬骨头,身在袁绍军中的刘备乘机进言:“今曹军固守于此,大将军久攻不下,何不另辟他法?窃以为可使备再领别军,下豫州,豫州之士,枉死于满宠之手,县内多有不服,备此去豫州,当南联刘表,内连龚都,统帅诸县,再起豫州之师,袭曹操之后也!” 表示愿为大将军驱策,继续搅动豫州局势,联络还在残喘的龚都等人,南联刘表,一起进攻曹操的腹地,偷袭曹操后方。 袁绍同意了刘备的建议,但是这一次,却没有像上次一样给刘备派遣多余的士卒,仅仅只有刘备带着自己的百余人和家眷前往了豫州。 豫州的局势再次动荡起来,而这次,曹操也是根本无暇派遣主力出击,于是派遣蔡阳领军抵御刘备。 ... 同样的就在本年七月,献帝幼子,南阳王冯薨(hong)。 帝伤其早殁,欲为修四时之祭,以访于孔融。 融对曰:圣恩敦睦,盛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愍之诏,稽度前典,以正礼制。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前朝修立祭祀。若临时所施,则不列传纪。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绝之。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处。(孔融传) ...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天子诏三公举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国守、相各一人。皆上封事,靡有所讳。 (其实从这里还是能看出,此时的天子还是没有完全被曹操所掌控的,还能自己做主。) ... 而就在天子下诏,让公卿推举人才进言之际。 曹操大营,发生了一起刺杀。 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之时,曹操的常从士徐他等人秘密谋逆,欲背叛曹操,投靠袁绍,但是因为许褚常在曹操左右,畏之不敢发。 一日,等待许久的徐他等人终于乘着许褚休息的日子,准备发动刺杀。 神奇的是,许褚似有所觉,提前察觉到了徐他等人的异常,就在当天并没有如时去休息,而是一直陪伴曹操左右,徐他等人持刀入张,发现许褚,神色当即一变,许褚本就就有怀疑,当即下令,击杀了徐他等人。 曹操自此益亲信许褚,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小知识----------------------- 《礼记·曾子问》:子夏曰:“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也者,礼与?初有司与?” 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周人卒哭而致事。时有徐戎作难,伯禽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云:古人称其父兄子弟亦曰亲戚。《韩诗外传》曾子曰“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此谓其父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此谓其子弟。《昭公二十年》棠君尚谓其弟员曰“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三国志》张昭谓孙权曰“乃欲哀亲戚”,此谓其父兄。 花点时间,好好整理一下~ 如题,最近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当然,我这样的扑街是没什么资格参与的,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的整理一下思路吧。 没办法,我写一章,2000字,大概要四个小时,时间太宝贵了呀,而且最近思路受事情影响,删除了好多已经写好的章节。 资料繁杂,还要反复核对出处,勘误等等,确保写出来的东西,是正史上,最可能的结果,当然,肯定也掺杂了自己的私货。而涉及到军事部分,更是要结合地形地图去分析,揣摩。 本书计划是写六场大的战役的。 包括:正史之中的: 官渡之战。 白狼山之战。 赤壁之战。 汉中之战。 夷陵之战。 还有一场后期的自己原创战役:_____之战。 大概能贯穿整个三国时期吧,但是第一次写小说,缺点太多,目前写了大概也有30-40w字了吧,写到官渡,看的人少之又少。 也好,好好整理一下吧,准备花点时间修改一下前面的章节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官渡之战(二十二)转折 官渡 “伯言,听说豫州汝南又起乱事??”李敢问道。 薛议点了点头:“满宠诈杀诸如细阳令高珣等豫州多位投袁的县令,汝南一片风声鹤唳。” 说着说着眉头皱了起来,“听闻刘玄德亦在此时被袁绍派往豫州。” 李敢一惊,“先前刘备在豫州几近突进许都,若非曹仁将军力战,恐许都...” 薛议点了点头,但是薛议本身担心的并不是这个,“恐刘备南联荆州刘表出兵矣!” ... 曹军大营。 “交州张津新败,刘玄德此番南下,恐欲引荆州刘表之军北上!”荀攸冷静的分析着当前的局势,脸上看不出喜怒。 曹操皱着眉头,如今实在是有心无力了,蔡阳都是硬给挤出去三千士卒防备刘备,若是刘表大军北上,后果不堪设想。 “益州内乱如何了?”曹操能想到的,能遏制刘表的势力,目前就只有刘璋了。 “三月前,赵韪围攻成都,如今益州之事,断不可知矣。”王必回答。 曹操扶着额头摸了摸,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报!”就在此时,下属有急信送到,“徐州急信!” 曹操闻言立刻睁开了眼睛,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激动的说道:“速速呈上来!” “必有奉孝良谋也!”还没拆开信件,曹操就激动的认为是郭嘉的计策到了,对此,荀攸也只是看着曹操,微不可察的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谁料,曹操看完郭嘉的信件,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奉孝知我也!” 一改先前的颓废之态,荀攸、王必很是好奇,郭嘉到底写了什么,能让曹操的态度变化的如此之快? 曹操也没有卖关子,当即将郭嘉的书信传给了两人。 只见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荆州勿忧也!因丧伐吴,迫其西进!则刘表必不敢轻举妄动!” 荀攸瞬间眼前一亮。 ... 许都。 “曹公欲起兵伐吴?这...?” 刚刚从下人那里得到消息的张紘瞬间脸色一变,孙策新亡,江东孙权才刚刚即位不久,曹操若是真以为扬州刺史严象复仇之名,兴兵伐吴,江东如何能挡? 当即上谏道:“闻曹公欲伐江东,窃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chou)弃好,不如因而厚之。其必感曹公之德也!” ... 曹操收到张紘的上表自然是开怀不已,事情果然如同荀攸、郭嘉的判断,张紘力劝曹操不要伐孙权。 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当即任命张紘为会稽东部都尉,带着曹操的“期盼”,同新任的扬州刺史刘馥一同前往扬州,拜尚在江东吴郡的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 张紘到达江东,面见孙权、张昭等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了曹操欲要因丧伐吴的想法,孙权的脸色,自然不好看。 就算曹操如今是分身乏术,没有可派之兵,但是天子的一纸诏书,就可以让那些还在暗处蠢蠢欲动的人瞬间站到前台上来推翻他的统治,孙权如今可没有把握,同时应对那些山越还有和山越混在一起的遗留士族、心怀不轨的臣下的。 更何况,北边徐州,现在可还是有一个恨不得欲引孙家血的广陵太守陈登在。 但是曹操还是给了一个甜枣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就是唾手可得的身份象征。 闻弦歌而知雅意,孙权、张昭当即上表:“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当即就把庐江太守李术这个棋子给抛了出去,李术的存在,只会让孙权一方的势力在朝廷眼里扣分,既然如此,那么卸磨杀驴自然是免不了的。 所以,当即令吴郡、丹徒附近的士卒,退出徐州广陵地界,陈兵庐江附近。为了示好陈登,甚至将徐州的海西县,拱手相让。(正史之中海西县被孙策击破陈瑀所得,何时丢的,不可考。作者这里将海西直接写成是孙权让出去的。) 同时,孙权还下令,令豫章太守孙贲、建昌都尉太史慈、庐陵太守孙辅整备兵马、讨伐山越的同时,军队往江夏附近靠拢,迫使刘表的大军,不能离开江夏太远。 ... 荆州。 刘表正高兴的宴饮诸位击败张津的有功之臣。 早些时日,他在襄阳,又收到了尚在豫州的同为宗室的刘备书信。 得知自己战退张津,刘备也是以盟主袁绍的名义力邀自己率军北上奉迎天子,如今,刘表可算是深深明白“奇货可居”这个词的含义了。 就在刘表和臣下一片祥和之际,只见刘表的一个亲随悄悄的走近了坐在主位的刘表的身边,悄悄耳语起来。 只见得刘表闻言后,勃然大怒:“竖子!” ... 豫州。 刘备同龚都汇合之后,继续领着这只残兵在豫州骚扰着曹操的后方。 “明公,刘荆州何日方可出兵?”孙乾问道。算算时日,刘备的书信早就应该到了荆州才是,为什么刘表却迟迟不见动静? “吾亦不知也!”刘备也是不太清楚。 就在这时,简雍大脚步的跨进了房门,“荆州有变,江东孙权,陈兵江夏,刘景升怕是来不了了!” 刘备与孙乾对视一眼,皆是不可置信,“未免太过巧合?” ... 徐州。 广陵。 射阳。 府衙内,太守陈登与郭嘉正在手谈。 望着棋盘上的局面,郭嘉的白色棋子被陈登的黑棋步步紧逼,直取大龙,“奉孝不多留几日?”陈登开口劝道,“官渡之势,犹未可知,曹公危矣,奉孝何不留在徐州?” 郭嘉微微一笑,看着场上的棋子,笑道:“胜负之变,不在众寡,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也!” 陈登来了兴趣:“哦?莫非奉孝以为,还有变数不成?” 郭嘉点了点头,“然也!”说罢,起身,准备离开。 陈登笑道:“奉孝可是要弃子?” 郭嘉不答,轻轻的将一枚白子放在了黑子之间,转身离去。 陈登一愣,呆呆的看着棋盘,之见那白子孤零零的立在黑子之间,却是瞬间就击溃了黑子看似牢不可破的进攻。 不用继续下,陈登也知道,自己是输了。 良久,陈登才缓缓吐出一句:“秒极!” 第一百二十章 官渡之战(二十三)转折 官渡。 曹军士兵们眼巴巴的望着后方,今天,是约定好的粮草到来日。 许都的粮草即将到达这里。 连曹操都亲自站在了军营门口。 任俊率领的运粮队在万众瞩目之中,终于到了... “曹公!”铺一见面,任俊就向着曹操“请罪”。 “途中遭逢袁军突袭,粮草损失过半,还请曹公责罚!” 曹操脸色一沉,任俊的请罪之言,传到了周围的士卒耳中,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见此,曹操当即扶任俊起来:“遭逢袭击,能保全半数粮草实属万幸,何罪之有?但恨袁本初袭粮耳!” 当即拉着任俊返回了自己的大帐。 留下了在场的士卒们继续议论着... “伯言!我军新到粮草被袁军烧了大半!” 薛议还在和李敢讨论当前形势,张南就急不可耐的跑了过来,告知了这一消息。 薛议见此,赶紧做了个“嘘”的手势,“仲阳!慎言!” 张南当即缩了一下脖子,左右望了一眼,见没有别人,才继续说道:“就在刚才,任中郎(任俊为典农中郎将)率领运粮部队到达大营,可粮草之数仅有上月半许,粮道遭袁军所袭,粮草损失过半矣!” 薛议闻言,点了点头,却没有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 “伯言,我军粮草损失过半,如今大军缺粮久已,为何伯言不讶于此?” 张南疑惑的问道。 薛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如今全营皆知此事?” 张南点点头。“消息已传遍大营。” 薛议又问道:“士卒之心如何?” 张南道:“皆言袁军可恨,倒是并无对任中郎的怨言。” 薛议重重的点头:“如此,善!” 张南还是没有明白,“伯言何意耶?” 薛议斟酌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粮草之道,自许向官渡,一片坦途,或许并无袁军袭粮草事。” 张南陡然睁大了眼睛,突然,仿佛明白了什么。 ... “伯达(任俊字)一路劳累!”曹操拉着任俊进到自己的帐篷,当即轻扶其背。 “荀令君已将消息提前传给曹公,非我等不力,实许都如今亦无多余余粮也!”任俊说道。 果然不出薛议所料,任俊和曹操就是在演戏,一下子少了一半的粮草供应,士卒早晚都会发现,必须得想个理由搪塞过去,才能稳定军心,所以就有了才进大营的那一幕。 曹操点了点头,粮草供应一直在减少,当前局势越发艰难。 “荀令君已召集许都大户献粮,城中有秘密投袁者,如今已是被韩浩将军逮捕,粮草全部充公...”任俊还在细说着许都的情况。 就在这时,荀攸匆忙走了进来。 “斥候有重要的情报到达。” ... 薛议被召集到了大营。 等人都到弃,荀攸才微微点头,示意开始会议。 “斥候发现袁军运粮路线!”荀攸丢出了重磅消息。 帐中顿时气氛明显热烈了起来。 荀攸指着地图说道:“京县以东北二十余里,延津以西,故市!其将韩荀运粮于此!” “韩荀!”薛议心中一动,就是上次鸡洛山让他逃走的那个。 账内诸将皆屏息凝神,静静地听着荀攸分析。 .. “...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最后,荀攸对着曹操建议,可以偷袭袁绍的运粮队。 曹操马上询问道:“何人可以为将!?” 荀攸答:“偏将军、徐晃!” 徐晃听到点名,当即出列:“末将愿为曹公破敌于此!” 曹操当即高兴的点头:“可!” ... 运粮队押解粮草移交完毕后,任俊还是动身返回许都,继续运粮,曹操望着嗮得黝黑的任俊,勉励道:“必不负伯达!” 任俊没有回答,骑在马上,郑重的拱了拱手,然后头也不回的返回许都了。 ... 原武县。 袁绍本阵于此。 帐中的袁绍却是在勃然大怒。 早些时日,乘着已是冬季,鸿沟水枯水之时,袁绍命令士卒采取挖地道的方式,想要在枯水土冻之时,悄悄的挖一条地道,直达曹操大营,采取出其不意的袭击方式,配合大军进攻。 没想到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在大营边界,早已挖好了一条长壑(深沟),袁军士兵刚刚挖到长壑附近,便被发觉,下场自然不必多说,白白损失了人力、物力不说,还打击了自己的士气。 而就在刚才,袁绍又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其将韩荀运粮于故市之时,被曹操军徐晃、史涣、曹仁率军偷袭,韩荀不敌,舍粮草而走,粮草辎重,付之一炬。 惹得袁绍勃然大怒,痛斥韩荀。袁绍军的粮食也不多啊,毕竟补给线那么长,这次粮草被毁,下次运粮到达之时,粮草可得精打细算了。 当即下令淳于琼等统领万余人北迎粮运。 而沮授就在此时建议袁绍派遣将军蒋奇别为支军保护粮运,以断绝曹操的偷袭。 沮授的话,袁绍此时哪里肯听,蒋奇可是冀州的老班底,沮授的人,沮授才被夺去兵权,如何又能让他再掌?自然是装作没听到了。 而就在这时,谋士许攸也献策。 “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馀守势必空弱。若分遣轻军,星行掩袭,许拔则操成禽。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分兵之事再度被许攸提了出来。 但是已经吃过亏的袁绍,却是再也不答应分兵的事了。正面战场节节胜利,不出一年,便压得曹操缓不过气来,不趁此集中兵力一鼓作气的解决他,还分兵做什么? 最终还是没有同意许攸的建议。 而许攸这次过来,还是有着私求的。家人贪污被审配那个铁面无私的给抓了,自然是希望向袁绍求情,网开一面了。 如今的袁绍烦闷的不行,哪里还会管许攸的私事? 自然是挥挥手,打发许攸下去了。 ----------小知识-------------- 关于粮草运输,当初薛议就是在陈国之战中采用的如下战法。 《李卫公兵法》云:诸军讨伐,例有数营发引,逢贼,首尾难救,行引之时,须先为方阵,应行之兵分四分,辎重为两道引,战锋等队亦为两道引。如此发引,纵使狭路急缓,亦得成阵。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渡之战(二十四)定计 袁绍不知道的是,他这个烦躁之时随手打发许攸的动作,改变了整个战局。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家人被收,而自己又郁郁不得志的许攸,决定投靠曹操了。 ... 官渡。 曹操正在大营商讨大军的防御方案。 “时值隆冬,鸿沟水顷刻可渡,务必多遣斥候,遍于河岸,以防绍军突袭。” 曹洪正在细细的讲解着防守的地点和方针。 “如今已是冬天,鸿沟水的水位已经到了最低点,部分地区甚至有河床干涸了出来,想再要在此时依靠大河作为天然的屏障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防守的方针也必须改变,大军如今缺粮,只能被动的小心防守,而罕见有主动出击的情况,实际上,双方都是在慢慢的蓄力,寻求战机。” 薛议不由得想到:“袁绍的粮草还会在乌巢吗?” 就在这时,有斥候急报,只见在上首的曹操得到了消息之后,立马站了起来,神色好一阵变换,才对着帐内的诸位心腹说道:“许子远来投!” 帐内顿时一阵骚动,许子远是谁?那可是和袁绍、曹操从年轻时就一起的同伴,而且现如今还是袁绍大军中的机要谋士,这种人会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过来投靠曹操? 帐内众人大都持有怀疑的态度,确是没有人注意到,后排的薛议,死死的在用力按着激动的双手。 “许攸终于来了!” ... 不管许攸的来意如何,既然是让下人送来的投靠消息,那么迎接其入大营,见上一面,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许攸想玩孤身刺秦的把戏,许褚自然是不会让其得逞。 在搜身之后,许攸在许褚的陪同下,终于到了曹操面前。 为了表达对许攸的看重,曹操只留下了王必、荀攸、贾诩三人在帐中,薛议也随着众人出了大帐。 回头望了一眼大帐,薛议知道,战局,很快就要发生改变了。 ... 大帐内,曹操抚掌笑道:“子远,卿来,吾事济矣!” 许攸颇然自得,“阿满有我良计,取冀州便是易如反掌!” 曹操的笑容顿了一下,但是很快又接上去了,“子远今来,当是如此!” 许攸还是比较满意曹操对自己的态度的,当即也不打马虎,直接说明来意:“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 曹操顿了一下,隐晦的瞟了一眼王必,后者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见此,曹操马上说道:“军粮尚可支一岁。” 许攸大笑,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须,摇着头说道:“阿满休要骗我,此必无是,更言之!” 曹操见许攸识破自己的谎言,也不惊讶,继续笑着回答:“可支半岁。” 许攸收敛的笑容:“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 曹操也是收起了微笑,言肃的盯着许攸道:“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 许攸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简直要被巨大的幸福冲昏头脑,许攸的话语说的曹操肾上腺素急剧上升,同样的,帐内的其他三人也是如此。 许攸直接把袁绍如今的屯粮地点说了出来。 这也是如今唯一能击败袁绍的地方! “子远此言当真?”曹操激动的都有些犯糊涂,还不敢相信。 许攸自然明白自己的言论会对战局造成何等影响,胸有成竹的说道:“自然如此,巡令的口令,吾亦知之!” 曹操和其他三人对视了一眼,重重的点了点头,拍着许攸的后背说道:“今有子远!何愁大事不成?如破袁绍!当以子远首功!” 许攸脸色又泛起了笑容,他来这边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曹操的这句话吗。 ... 大营。 曹操再次召集起了众人。 薛议知道,如此迅速的再次召集大家,想必,许攸那里,已经给出了答案,机不可失,估计马上就要有所行动了。 果不其然,就看见许攸坐在了曹操左手边第一的位置,而曹操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子远远道而来,进破绍之策!” 众人皆是一惊,都看着曹操,曹操当即再次点头,确认了自己没有乱说,“绍军屯粮于乌巢!破之,不出三日,绍军必溃!” 薛议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乌巢!” 曹操继续说道:“兵贵神速,吾欲亲自领军五千进攻!” 曹洪刚想说点什么,就被曹操挥手打断,“子廉,成败在此一举,岂能不放手一搏?” 说着,拍着曹洪的肩膀说道:“吾领军自去,大营恐为袁绍所趁,还望子廉镇守!” 曹洪当即神色一正,严肃的说道:“必不负孟德所托!” 曹操也是点点头:“此去凶险,乐进当为先锋!” 在这个关键时期,乐进再次被曹操委以重任。 乐进高声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紧接着,又有一人说道:“议幼时游历诸县,曾在乌巢驻足,愿随曹公同往!” 出声的赫然便是薛议! 曹操闻言,欣赏之意直接摆在了脸上,“善!伯言可同去!” 说完,对着其他将领说道:“此战凶险,还望诸君恪尽职守,一战功成!” 众人齐声道:“诺!” ... 也不是没想过许攸可能是带来假消息骗曹操的可能,当时在帐中就有人提出了这个想法:“倘若许攸所来,设之以计,告之以假,当如何?” 曹操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吾知许攸也!惜身如命,岂会亲身犯险?无需多疑!” ... 江东。 吴郡。 孙权虽然是会稽太守,但是并没有直接去会稽,而还是将本阵,设在了更为繁华的吴郡,会稽则在张昭和周瑜的建议下,交由会稽府郡丞顾雍顾元叹代行太守之则。 而此时,孙权正在张昭的授意下,给庐江太守李术写信,信中的内容自然是孙权上位后,必然会力保李术,使其不被朝廷追究杀害扬州刺史严象的过错,同时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李术把家人送到吴郡来。 一来是麻痹李术,二来也是观望官渡的战果,倘若曹操败了,李术自然也就不用交出去了,庐江依然还是屏障。 而信中苛刻的要求,李术自然是不会答应,到时,不正好就是翻脸的借口么?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官渡之战(二十五)夜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戊辰(农历10月29,节气-小雪,本年有润十月)。 夜,巳(si)时(晚上9-11点),月明,西南风。 袁军阵地。 官渡鸿沟水以东三十余里,河床干涸,水浅,可通行。 一只约莫五千人的袁军士卒直奔阵地而来。 由于是本家部队,斥候只是略微关注,通告阵地守将,便离去了。 得到消息的守将,带着部下,赶忙拉起了鹿角,架好了防御设施,立于关隘之上,等待这只部队的到来。 守将注意到,这只部队有约莫千余骑兵,四千步卒,明亮的夜色下,身上的服装虽然略显参差不齐,但是行进之间,令行禁止,一股子悍卒精锐的气息,铺面而来。 “来者止步!”虽然是同为袁军,但是士卒还是在关隘将领的示意下上前询问情况。 只见对面这五千军队之中拍马走出一小将,高声道:“我等奉大将军之令前去增加乌巢守备!” “可有印信?”士卒按例问道。 “印信在此.”小将说道,一边说着,一边靠近了对方。 士卒不疑有他,静静的接过对方递来的印信,转身交给身边的同伴,传递给正在上方观看的守将。 守将看完信印,确认无误后,挥手准备放行。 关隘的士卒们拉开了鹿角。 队伍缓缓驶过,关隘的将领见大军走到一半,立于城上,突然高声问道:“今夜口令为何?” 听到将军的询问,关隘的气势顿时一凝,关上的士卒们,和周围守护关隘的袁军士卒都将武器微微的抬起,更多士卒都拉起了大弓。 越来越多的关隘士卒逼近了这只奉命而来的“袁军”。 薛议看着对方将领,知道只要自己回答错误,那么必然就会在此地陷入恶战,而首当其冲的自己也必然是万箭穿心的下场。 狠狠的咽了一口唾沫,语气中看不出情绪的波动,缓缓的吐出了许攸曾经在曹操大营告知的口令:“初九!” 场上一片寂静,薛议好像还听到了风刮起树叶的声音,只觉得那个将军的回答是如此的漫长... “口令无误!” 终于,关隘守将的声音传来,薛议顿时送了一口气,紧紧抓住马匹旁武器的手,也悄悄的松了下去。 “替我向乌巢的淳于琼将军问好!”守将说道。 “一定带到!”薛议回答。 指挥着士卒们缓缓的通过,薛议注意到,混在中间的曹操也终于是通过了此地。 ... 待到远离关隘之后,士卒们马上就按照计划,有组织的去附近的树林之中,拾取枯木、干树枝准备用于既定计划的火攻。 就快接近乌巢了。 薛议只觉得这昏暗的夜色却越来越明亮,没有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多久,整整八年! 自17岁那年,奉程昱之令,游历大汉河山,本该北上的他,悄悄的转了一个弯,来到了乌巢,花了一天的时间,探清了乌巢附近的地形,结合老师所授兵法,也知道兵粮必定会存放于何处,肯定就在那个山谷! 古语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作为唯二确定以及肯定的三国事件,火烧乌巢,一直就是他这个穿越者所等待的! ... “曹公!”斥候拍马回来报告情况。 “前方山谷果如薛中郎所言,便是袁军囤放粮草之地,其将淳于琼驻扎于此,立有营寨。” 乌巢此地双面环靠高山,光滑而垂直的岩壁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背靠大泽,仅有一个口子可供通过,淳于琼就在口子上安营扎寨。 曹操眉头皱了起来,地形果然同薛议说的一样,易守难攻。想要短时间攻破此地,怕是要废一番功夫,如果短时间拿不下,那么附近的袁军收到消息,必然会过来支援,那时可就危险了。 薛议建言道:“曹公!昔年我游历此地,曾于附近猎户有过商谈,附近的大山之中还有一条密道,可达谷中!” 曹操眼睛一亮:“伯言还记得此密道否?” 薛议定了定神,说道:“在右侧山谷之中,离其本阵大营不远处,议可率小股士卒从其地进入!” 曹操就要答应,这时,一旁的曹纯突然开口:“窃以为不必如此,我等亦可如关隘一般,诈开敌军大营大门,乘势作乱攻之,若其不察,使我军得过,当可直接攻之;若其察之,曹公当自率大军进攻,而伯言再入密道不迟!” 曹纯的这套方案,明显更加稳妥,一旁的薛议也不禁点了点头。 但是该做的安排,还是得做,薛议在曹操的授意下,选好了随身的百余士卒,带好了火油、取火石和干树枝,就等在大军的右侧,随时准备听候命令。 ... 乌巢淳于琼大营。 “将军,寨外有军队来!自称奉大将军之令,前来乌巢增守。”士卒向着淳于琼禀报。 “未闻大将军有令至此啊!”淳于琼疑惑。“随我去看看!” “诺 淳于琼认真拿着看了一番,好像是没什么问题,字迹也是大将军袁绍的字迹,信印也对。 “今夜口令?”淳于琼继续发问。 “初九!”军侯答道。 淳于琼点了点头,口令也没问题。 就准备示意对方先过来,突然,转念一想,又高声问道:“大将军欲以河内守军来此增备,河内可还安好?” 军侯一愣,这可没教啊。 脑袋一转,只能勉强作答:“河内无碍!” 场上又是一片寂静。 见淳于琼点了点头,军侯心中刚刚松了一口气,便被一箭射中了脑袋! “敌袭!”袁军营寨顿时一阵高呼!淳于琼识破了曹军的诈门之计! “被发现了!”位于大军右侧的薛议,见袁绍军中的上空突然冒出了一阵一阵的浓烟,这烟自然不是曹军火攻的结果,而是乌巢守军准备好的狼烟! 袁绍马上就要知道这边的消息了。 “看来诈门失败了!”薛议立刻就知道了结果,也不等曹操的命令传来,明白时间就是一切的他,当即带领百余士卒,前往密道! “进攻!!”眼见被识破,曹操当即立断,全军进攻乌巢! 请假 签约又又又又又失败了,沉思会~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官渡之战(二十六)难! 乌巢山。 “将军!前方发现洞口!” 薛议寻着记忆中的地点,带领着部下前往寻找当年猎户所指的地点,仆从阿福当年因为也去过,所以帮着寻找,而就在到达记忆中地点后不久,阿福便传来了好消息。 薛议点了点头,望着眼前黑黝黝的洞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鼓舞道:“二三子!随我进军!” “诺!” ... 乌巢淳于琼部。 “敌方是曹操本人亲自率军?”淳于琼惊诧的问道。 “禀将军!小人亲眼所见!曹操汉司空的旗帜就在敌方阵中!”下官当然不敢胡说,但是曹操的旗帜他是亲眼所见。 虽然听着部下这么说,但是淳于琼犹不相信,顺着部下所指,赫然便见到,夜色下,曹军阵营明亮的火把旁,“汉-武平侯司空曹”的大旗赫然在目。 (曹操自董承取代车骑将军之位后,未有发现有将军军衔职位记载,所以本文中他的旗号以侯、最高本职-司空为基准。像薛议的旗号就是“汉清亭侯-奋武中郎将-薛”) “真是曹操!”淳于琼喃喃自语。当年同为西园八校尉之时,袁绍、曹操、淳于琼等人皆在此列,想不到再见,便是如此兵戎相见的场面了。 “将军!”见淳于琼有点发呆,下属赶紧提醒。 淳于琼点了点头,回过神来,高声道:“众将官全力备战!短刀出鞘!死守此寨!此战胜!全军重赏!” “诺!” ... 曹操军部。 听着敌方营寨之中爆发的欢呼,知道必然是对方的将领淳于琼鼓舞士气起了效果。 曹操自然不甘示弱,同样高声喝到:“传我令!先登者!封侯!赏千金!” “诺!” ... “杀呀!——” 乌巢大营前,伴随着箭雨与火矢,双方在寨口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 袁绍军本部,距离乌巢四十里。 “曹孟德自率大军攻打乌巢?”袁绍一惊,听着斥候传来的的急报。 “然也!大将军!乌巢不容有失!还请大将军速速发兵救援!” 袁绍点了点头,乌巢肯定是要救的,但是,曹操既然带着人马去进攻乌巢了,那么他的本阵是不是就比较空虚?这时如果派人进攻曹操的本阵,一旦曹操攻打乌巢不下,而本阵又失手,岂不是就直接击败曹操了? 于是袁绍想了一会,对长子袁谭说道:“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袁谭也是同意了父亲的看法。 于是派遣将军张郃、高览二将点齐人马,率军一万,攻打曹操本阵。 同时,派遣援军五千救援乌巢! ... 东阿。 薛府。 “老爷!” “刘小娘子就要生啦!” 薛府也是一片忙绿,就在不久前,接生的阿婆便告知了薛房,薛议的夫人,刘蓉即将生产。 而如今,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府内下人忙做一团,都围绕着二房的院子。 “老爷!刘小娘子吉人自有天象,必然母子平安!”老仆薛四安慰着焦急的薛房,在古代,妇人因为产子而亡故的不知凡几,一点点小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薛房也是点点头,却还是依旧在不停地踱步。 ... 乌巢山。 薛议带着百余部下,在黑暗的洞穴中摸索前进,10人一个火把,也算是把洞穴照亮。 洞穴不宽,仅供五人并排同行,高也就三米左右,洞内并不潮湿,看样子是因为还通着的缘故,倒是洞穴之中有不少蝙蝠被惊扰的飞来飞去。 薛议没走过这条通道,当时也仅仅只是听猎户说过,而就在薛议行了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双岔口,这下可犯了难,薛议咬了咬牙,毫不犹豫的闷头走向了左边的通道。 ... 乌巢淳于琼部。 淳于琼为鼓舞士气,亲自带领部队在阵前搏杀,死守寨口,他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袁军的士气,曹军的进攻,显得十分的困难。 ... 曹操军。 “后退者!斩!”乐进挥舞着利刃,亲手斩杀了一名因为前军作战不利,想后退的曹军士兵。 鲜血直接溅到了乐进的脸上,夜色下,狰狞面目的乐进,仿佛一头恶鬼一般。 “曹公!斥候来报!袁军援军马上就要到达,距离乌巢不到十里!”曹纯禀告着曹操这一消息。 乌巢的进攻受阻,而敌方的援军可以说近在咫尺了。 “未到两军阵前,休要再言说!传我令!全军进攻!”曹操知道,这时候也管不来对方的援军了,乌巢必须拿下,方有一线生机! “若我后退!请斩我于阵前!”收到曹操全力进攻消息的乐进,自然知道如今的形势已是万分危急,当即亲自带队进攻! ... 东阿。 “老爷!夫人难产了!” 接生婆让下人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阿婆问,保大还是保小?”下人的语气带着颤抖。 薛房的脸色顿时像刀子似的凌冽的起来。 “告诉她!她儿、孙可都是在东阿!在我东阿薛府之下!”几乎是咆哮着一字一顿的说出这句话。 下人吓得瑟瑟发抖。 “明白吗!”薛房继续一声怒吼!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下人立马逃了开来,告知接生婆主家的意思。 ... 行了约莫十分钟,薛议默默的计算着,但是越走,却感觉越不对劲,按照路程,应该快到出口了啊? 果不其然,在又拐了一个弯之后,蓦然发现,前方是一条死路,只有一面石壁,定在路中间,仿佛在无声的宣告着“此路不通!” 薛议咽了一口唾沫,只感觉浑身都在颤抖。 强行稳住了自己的情绪,语气也看不出波动:“当年事久矣,路在岔道另一方,传令,后退至岔道,从岔道右方进军!” 士卒们只当是将军薛议记错了路,倒是没说什么,默默的后队便前队,开始沿路返回岔道。 只有薛议在队伍最后头,暗自默默的祈祷:“可别再错了啊!” ... 乌巢。 曹操望着眼前惨烈的战局:“一定要拿下乌巢!” 淳于琼:“死守乌巢!” ... 东阿。 薛房望着灯火通明的房内:“蓉儿一定要平安!”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官渡之战(二十七)奇兵! 火把上的火正在慢慢的慢慢的变暗,行走在洞穴之中,薛议的心就如同这忽闪忽灭的火苗一般... 李敢没有跟着一起过来,而是留在了大营,而薛议所带的这一百余部下,皆是本家老卒。出发之前,引火物和火油倒是携带了很多,唯有火把,所带不多,当时考虑的路程也是没有想到洞**部的情况如此的复杂,还绕了一段路,这样来看,火把数量可能准备不够。 薛议继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阿福举着火把跟着身后,洞穴的前方依旧黑暗,而火光慢慢的变暗,终于熄灭... ... 乌巢。 “禀曹公!敌军援军不足八里!”两军阵前,斥候再次汇报起了敌方的动向。 曹操不为所动,“进攻!” “禀曹公!敌军援军不足五里!” “进攻!” “禀曹公!....” “我说了!进攻!” “曹公!子和将军已率领虎豹骑前去拦截敌军!” 曹操一阵沉默,骑兵在这个时候不适合攻寨,曹纯带领着虎豹骑去阻拦对面的援军了。 沉默之后,曹操突然高声道:“全军出击!” ... 官渡。 “曹将军!袁军包过来了!”曹操本阵,官渡的大营。袁绍命令张郃、高览进攻曹操本阵,而曹洪作为最高长官,指挥着战役。 曹洪高声道:“不得惊慌!列阵依营而守!逃亡者!斩!” “诺!” ... “哗啦!”一刀划破穿着袁军衣服的曹军士卒的咽喉,淳于琼举着一手举着朴刀,一手拿着铁盾同亲兵们顶在了防线之上。 “给某顶住!大将军援军就快到了!封官进爵就在眼前!曹孟德必然葬身此地!” 一边鼓舞着士卒,一边指挥着战斗,淳于琼高声道:“把后面的士卒调过来!” ... “呼!呼!”伴随着一阵摩擦声,最后一根火把在漆黑的洞穴中点燃,很快的就传到了薛议的跟前。 后面的人,只能凭借着感觉行进了。 薛议望着这个被薛福高举的火把,望着这闪烁着的火苗,目光仿佛穿透了厚厚的山体,直达天外的星空,“过了这么久,外面还来得及吧?!” 随即摇了摇头,排除了一切的负面情绪,眼中只剩下坚定:“肯定还来得及!一定还来得及!一定的!一定的!” 从阿福手中夺过火把,薛议高举着,一边走,一边哼了起来。 starsky(星空)-twostepsfromhell hereweare ridingthesky paintingthenightwithsun youandimirrorsoflight twinmesoffire litinanothertimeandce iknewyourname iknewyourface yourloveandgrace pastandpresentnowembrace worldscollideininnerspace unstoppablethesongwey burnthepageforme icannoterasethetimeofsleep icannotbelovedsosetmefree icannotdeliveryourlove 听着薛郎一边走一边哼着不知道什么语言的歌,众人虽然不知道薛议唱的是什么,却莫名的深情振奋起来。 ... 袁军乌巢腹地,薛议不知道的是,这个洞口之外,已经有袁军在看守了。当时淳于琼驻扎于此地的时候,早就已经把附近的地形摸了一个遍,这条密道自然也是被列入了防守名单之中。 但是,淳于琼也不会想到,曹军这次突然来进攻,就会有人走这条事先不可能察觉的密道,所以派遣在此处防守的士卒不到两人,仅仅只是起到示警作用,一旦发现敌军,马上汇报。 这两人一个老卒,一个新兵。 前方的战事,两人并不知晓,只知道连将军淳于琼都亲自上了战场,想必,战事是非常激烈的。 “这个洞口会有曹军过来吗?”新兵问道。 “哈哈!”老卒闻言,不由得发出一阵不鸣意味的笑声。 新兵红了脸:“将军说了!我等看守此处,就是防守曹军偷袭!” “嗯!嗯!”老兵拼命的点点头,很是同意的样子,强忍着笑意,一本正经的问道:“你可知这洞穴还有什么?” 新兵自然不知道,“还有什么?” 老兵顿时言肃起来,靠近了新兵,脸对脸的说道:“有鬼!” 新兵悚然一惊,往后悄悄退了半步,突然见到对方的揶揄之色,恍然大悟:“你骗我!” 老兵自然脸色一正:“我说的可是实言!” 新兵看着老兵这般作态,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真的?” 老兵见新兵上当,自然点点头:“当然!上次他们可是亲眼所见!” “啊!”新兵一惊,“那鬼物是何等模样?” 就在老兵想要继续调侃之时,突然有人走了过来,“前方战事吃紧,将军有令,速去前线!” 老兵神色一阵变化,转而正色:“诺!” 转头看着想跟过来的新兵,作色道:“你来作甚?!看守此处!” 新兵诺诺的点点头,目送着老兵上了前线。 此处,是他一个人,在看守了。 ... 洞穴之中,薛议还在哼着歌行进。 而最后的火把,也因为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渐渐的熄灭了。 黑暗再次笼罩了上来。 薛议停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良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次睁开了双眼,用手扶着身边洞穴的墙壁,哼着曲子,继续前进! 队伍随着薛议的歌声,在黑暗中行进着。 ... orcaressyoursoulso turnthatpageforme icannotembracethetouchthatyougive icannotfindsceinyourwords icannotdeliveryouyourlove orcaressyoursoul agetoage ifeelthecall 这是什么声音? 新兵好像从洞穴中听到了声音。 好像谁在唱歌? 唱的什么? 突然!他想起了老兵临走时的话:“洞中有鬼!” 喉咙狠狠的咽了一口唾沫,举着长矛的双手,开始不自然的颤抖起来... 适应了黑暗之后,任何的光亮都逃不过眼睛。 薛议注意到,出口就在眼前了! “准备战斗!”薛议轻声的说道。洞穴之中的声音是如此的明显,就算薛议小声说,所有的人也都听得到。 薛福一马当先,举着盾牌冲了出来! 空无一人! 薛议注意到,这里本来应该是有人防守的,除了几个火盆之外,地上也只有一把长矛丢在此处... 想必是被调到前面去了,薛议马上就想到了关键。 “放火!!放火!!”薛议看着不远处的粮仓,立刻下令! ... 乐进举着盾牌,矮着身子,摸到了前面,他关注着对方穿着将军铠的淳于琼已经很久了。 突然,对方一阵骚动,集体顺着一个方向看去! 乐进用余光瞟了一眼,冲天的火焰在袁军后方燃起! “好机会!”乐进立马发现了机会,快步冲了上去,一刀就砍向了处于愣神之中的淳于琼! ... “曹公!曹公!看营寨!看营寨!”亲卫激动的喊了起来! 曹操顺着所指看去,只见乌巢大营内部,一片火海! “乌巢已破!” “乌巢已破!” 顿时,震天的欢呼声,从前线曹军士卒口中发出!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官渡之战(完) 伴随着曹军士卒的怒吼,乌巢守军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很快,便发生了崩溃,逃无可逃的他们选择了弃甲投降。 乌巢失守! ... “伯言、文谦当记首功!”听闻薛议绕后烧粮成功,而乐进又阵俘淳于琼后,曹操高兴的喊了出来。 淳于琼很快便被押到了曹操面前。 望着一身是伤的“老朋友”,曹操感慨道:“昔年洛阳一别,未想有今日之变!仲简!可服之?” 淳于琼沉默不言。 曹操笑了笑,亦欲活之:“何故不答?” 淳于琼这才开口道:“胜负在天!”说罢看了一眼许攸,“何故问之?”语气充满了不服。 许攸被淳于琼的目光盯的毛骨悚然,望着连鼻子都被割下的淳于琼,进言曹操,说道:“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一旦淳于琼望向镜子,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的。) 许攸的话,明显的诛心之言,意欲杀掉淳于琼。 淳于琼闻言大笑:“许攸!大将军待汝可薄耶!?汝临阵叛敌,亲族必见诛于审配之手!吾先去一步,于九泉之下,待汝之亲族随吾同去!许攸!汝恃才傲物、吾咒汝必诛于孟德之手!” 淳于琼一心求死,许攸脸色一阵青白,无言以对。 曹操见此,命人拉着大笑的淳于琼出了大帐。 ... 薛议自密道而出。 见四下无人防守,立刻组织人马顺着深处摸了过去,很快边找到了袁军的粮草囤积之处。 守卫的士卒仅仅只有五人。 见到薛议等“袁军士卒”到此,伍长开口问道:“前方战事吃紧,尔等来此作甚?” 薛议不答,疾步靠近了对方,把握好了距离,直接就抽出了武器,直奔对方而去。 当先的突袭就砍倒一人。 剩下的士卒也被迅速的处理干净。 望着半仓的粮草,薛议立刻下令浇上了火油等易燃物,从薛福手里接过从袁军处弄来的火把,听着不远处,营口前方阵阵的喊杀声,薛议将火把抛向了粮仓。 “此战的终结!就由我薛议开始!” “乎!”火苗一瞬间就蹿了起来,很快就蹿得老高。 附近的袁军感觉到了不对,立马过来查看,但毫无组织的他们,很快又被薛议的精兵击溃。 浓烟、伴随着烈火,将乌巢的袁军粮食,全都化为了灰烬! 所有的袁军士卒都明白,袁军!要断粮了。 不久之后,伴随着曹军的欢呼:“乌巢已破!” 薛议终于露出了笑容。 ... 来救援乌巢的袁军,见乌巢燃起了冲天的大火,哪里还不明白乌巢已破,深感无力的他们立刻放弃了救援行动,退了回去。 曹纯自然没有再追。 ... 官渡。 消息传播的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 位于曹操本阵战斗的双方差不多是同时收到了曹操攻破乌巢的消息。 曹军自然是备受鼓舞,士气愈发高昂。 望着动荡不安的士卒,高览暗自焦急。“儁乂,大军无粮矣!士卒皆知!为之奈何?” 张郃摇了摇头,收到消息的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不如降曹?”高览突然建议道。 张郃一愣,望着高览,久久没有言语。 ... 曹洪自手下收到了张郃、高览等袁军将领的请降书。一开始,是担心对方是诈降,不敢轻易答复。 但是在对方烧掉了攻城器具之后,荀攸等人开始进言:“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 曹洪这才答应了张郃等人的请降。 张郃、高览投降之后,第一时间便是掉转枪头,进攻袁绍。 ... 袁绍大军在乌巢被毁,张郃等将又率军反戈一击的情况下,直接崩溃,士气全无。 任凭袁绍如何呼喊,都阻止不了已经崩溃的大军。 不得已,袁绍立马乘夜带着长子袁谭渡河逃亡至黎阳。 而留在河岸这边八万多无船可渡的士卒,选择了投降曹操。 沮授,也被曹军俘虏。 ... “沮授未降!沮授未降!” 被送到曹操眼前,沮授当着曹操的面,还在高呼,“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 曹操与之有旧,也起了爱才之心。对着沮授说道:“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擒也!” 沮授闻言,说道:“将军(袁绍)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擒耳。” 曹操笑道:“吾闻本初无谋,不用君计,而夺君之权矣!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君之才能,当相与图之。” 沮授道:“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 曹操知道沮授的意思了,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沮授:“心如归雁!死不足然!” 曹操默然。 ... 东阿县。 “老爷!老爷!刘娘子生了!母子平安!”薛四高兴的向着薛房禀告这一消息。 薛房紧皱的眉头终于张开,吐出一个字:“善!!” ... 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 又在袁绍北逃的路途之中,俘虏了包括辅兵在内的八万袁军士卒,按说,应该高兴才是,但是如今,大帐之中的氛围,却明显有些沉闷。 王必首先开口:“高览、张郃二将新降,万于人马加入我军,粮草恐不能持久。” 张郃、高览的投降,带来了万于士兵,但是这些士兵是要开口吃饭的呀,曹操军粮草本就不多,现在一下子多了这么口,还不包括哪些降卒,后勤的压力,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曹操直奔主题:“诸君以为,降卒如何处置?” 这次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这八万降卒的问题。 荀攸说道:“我军无粮,恐难以久留,而其众家人在北,亦无心留于此也!” 王必接着补充道:“纵然使其北归,恐亦无感恩之心,徒为袁氏增力也!” 粮草的问题,导致曹操不可能留着他们。 接受投降,一是粮草负担不起,二是降卒的亲人们都在北边,忠诚度也是个问题。 就如同王必所言,就算放了,他们也还是会被袁绍继续征召,来对抗曹操。 王必、荀攸的意思,曹操已经了然于胸,他们只是没有明言,这些人得全部处理。 薛议没有在这里,并不知晓,八万余降卒的命运,就在这小小的大帐之中,被寥寥数人定下。 浅谈-官渡之战 地盘方面:曹操略胜。 袁绍方面;3个半州。最大的基本盘就是冀州,只经过黄巾之乱,后面韩馥让冀州使得和平接受。整体来说是全国最好的州,没有之一。其余三州:幽州刚刚平定且偏远;并州深受匈奴之害,只有两个郡是汉人治理的;青州方面受黄巾之乱影响很大,且被曹操方的臧霸占了不少地盘。 曹操方面:4个半州。基本盘是兖州,但被陈宫叛变搞得一团糟,曾经一度曹吕双方都缺粮;司隶、豫州------饱经战乱,豫州更是袁绍的老家,一直有刘备在骚扰;徐州-----刚刚平定且因屠城,可谓有血仇,短时间指望不上。当然,还有扬州一个郡。 兵器:袁绍大胜。 曹操感叹:袁绍有马铠数千具,而吾不能有百张。 兵马:袁绍胜。 袁绍199年灭了公孙瓒,200年马上南下,史书记载是步10万,骑8000,合计10.8万。 曹操方面记载不详,其麾下人口与袁绍相当,预计兵力方面只比袁绍略少,预计在6~8万。然而因为周边全是敌人,不得不分兵防守,导致正面对敌袁绍的兵力只有2~3万人,在合战后一度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谋士:相当。 只看史书或者玩三国志游戏,你会以为袁绍那堆谋臣都是破烂。 然而逄纪献策不费一兵一卒取得冀州,是第一等的计谋。袁绍联络刘虞死后的势力进攻公孙瓒,以及煽动曹操境内叛变,所展现的外交手段都改写了战局。 而沮授,我在文中所写是因为他身为冀州派系的领头人,功高盖主,受到郭图的谗言,被袁绍所疏远,所以有了后来的建议,袁绍一概不听。 袁绍此时,可能也有着想要脱开沮授,单独证明自己能力的心理在作祟。毕竟也是大将军了。 曹操方的荀彧、荀攸、钟繇、贾诩自然也不用多说。 比较有意思的是军师祭酒郭嘉好像在官渡之时,除了一句孙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就全程隐身了。所以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郭嘉在本文中,直接给写到了徐州,同陈登一起参与对孙策的刺杀,更是在刺杀成功之后,以徐州广陵之兵,对江东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双方的交战表现为:袁绍以堂皇正兵碾压,用阳谋,煽动曹操境内叛变;曹操只能以奇胜,吃掉颜良文丑两支部队后退守官渡,跟袁绍拼后勤、拼士气。然而正兵干不过袁绍,后方又叛乱四起,一度落入绝境。 当然,长达半年多的消耗也终于让曹操获得战机:许攸背叛,透露了淳于琼带万人去迎接粮食,屯扎在乌巢这个重要情报。加上后面张郃的无故背叛,导致袁军不战而溃。 而薛议,也是在乌巢之战中,大方异彩,算是印证了那句老话,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第一百二十六章 收复与拉拢 尚在官渡军中的薛议在战后,收到了来自东阿家人的书信,伯父薛房在信中说出了薛议最关心的事情:“母子平安。” 薛议看完伯父的信后,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当爸爸了!” 兴奋难以自制的他,当即于战后告假返乡了。 袁绍自官渡大败,部队全部收缩,曹操接下来的事,便是收复失地,所以薛议的缺席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更何况薛议还是将部队留了下来,交由李敢统领继续留在官渡,而自己只带了数十个亲随返回东阿。 ... 官渡大营。 “今袁军已败,退守大河以北,兖州尚有残兵,豫州尚有刘备,余下皆不足为虑!”大营内,主薄王必分析着如今的局势。 “如今大军俘虏众多,且张郃二将将军万人新入,粮草已难以为继,宜早做决断。” 俘虏之事暂且不提,如今兖州全境、青徐各地动荡的地方,确实应该派人出去“镇抚”了。 而兖州是曹操的根本,作为基本盘,是必须要优先考虑的。 荀攸道:“兖州诸郡,为公之根本,济阴、东郡有程昱镇守,乘氏李典为之侧翼,大战之时,亦无所动摇,可不必遣将!泰山郡,太守薛悌为公之老臣,亦不必遣将。” “山阳、任城、东平、鲁国,大战之时,皆有所动摇,郡县之长拒粮而不纳,当遣将审之!” 曹操问道:“何人可以为之?” 荀攸建议道:“于禁为山阳人可为主将,张辽曾为鲁相(张辽被吕布封为鲁国相,下邳之战时在外策应吕布,吕布战败后,投降曹操。)可为副,此四郡有此两位将军,当可无恙!” 曹操点了点头:“善!” “东海(郡)昌豨(xi)为刘备所召,作乱东海,昔时公无力东征,今可一并拔之!”王必在一旁补充道。 东海的昌豨(xi)在刘备杀死车胄之后,便转投到了刘备的麾下,自刘备败走小沛,关羽降于下邳,曹操为了应付袁绍,而放任昌豨(xi)一直在东海郡活跃着,如今该是拿他开刀的时候了。 曹操重重的点了点头:“然也!其(昌豨(xi))作乱东海久已,今可令文则收复四郡后拔之!” 荀攸继续说道:“豫州汝南,刘备、龚都收复残兵于此,将军蔡阳出战不利,为都所破,现已退守汝南城池。” “可令蔡阳小心戒备,袁绍新破,刘备必然不敢妄动!”曹操答复。 荀攸点头称是,继续道:“豫州诸县,除汝南尚有兵祸,余者当可使人平之。将军李通,战功卓绝,窃以为可使其同赵俨收复诸县!” 赵俨在官渡之时,站队到了曹操一方,还力劝李通加入,自然得到了回报,直接被曹操任命为司空掾属主簿,即将担任司空府的掾属,这次同李通一起合作平定豫州诸县,就是第一道任务。 曹操点头,示意荀攸继续。 荀攸:“河南尹夏侯惇据守洛阳久已,今袁绍败退,河南尹诸县当可遣兵平之!” 曹操看着地图,洛阳以北,河南尹大部分地区都被袁绍占据,而且,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袁绍是留有部队防守的:“吾欲以子孝(曹仁)、子和(曹纯)、徐晃、乐进、史涣共领大军随元让击之!” 曹操没有说要自己去,很简单的原因,大破袁绍,得马上回到许都亲自向天子邀功不是? 荀攸没有反对曹操的任命,袁军如今已是丧家之犬,在稳固既有地盘的同时,派兵收复袁绍占领的大河以南地区,也是必须要做的。 如今已是隆冬,再过不久就要开春,来年可能还会同袁绍有一场恶战,乘着袁绍如今元气大伤,赶紧夺回这些地区,再度建立防守,是为当务之急。 而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以弱胜强,也是让天下之人,看到了曹操卓绝能力的一面,兴复汉室的理想尚在,天子的号召力将更进一步的增强。 荀攸继续献策:“今曹公大败袁绍,携此胜之威,当可压服诸州。闻益州张鲁、赵韪作乱,刘璋不能制,可乘此良机,遣人入蜀,接替刘璋,重掌益州!” 曹操听到这个建议,不由得心动起来。 见曹操神色明显感兴趣,荀攸继续道:“此事曹公当可回许都,与叔父(荀彧)商议!” 曹操自然明白,这种涉及地方势力的问题,还是同荀彧先交个底比较好,届时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会事半功倍。 (朝廷听闻益州动乱,遣五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召刘璋去首都为九卿,未能成功。) ... 回到许都后,荀彧不仅建议派人出使益州。 更是建议曹操以九卿之位,拉拢西凉的军中宿将段煨来许都养老。 段煨在官渡之战之时,受贾诩书信之邀,同其他军阀一起为曹操提供了一批战马及物资,如今正是投桃报李之机,也是曹操将西凉军阀彻底拉入自己派系的机会。 “段煨素有威望,军中皆服,且其破李傕、郭汜,当居首功,朝廷未有封赏,顾念其久在军旅,士卒相依,不舍而已。今公破袁绍于官渡,威震天下,念段将军援助之情,召之以九卿之位,使其位极人臣,荣耀四方,西凉诸将见此,岂不皆怀曹公之恩,欲效段老之事?自是,西凉之军,皆为我等所用矣!” 曹操听了荀彧的分析,茅塞顿开,当即先是厚赏贾诩,再以贾诩的名义先给段老将军通通气,打个底,私下里劝说一番,然后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进行封赏! 当然,借此机会,也在对江东的孙权进行敲打,庐江太守李术不尊王法,擅杀朝廷所置刺史严象,你孙会稽(孙权领的会稽太守)是不是该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于是私下里写信给孙权:“庐江太守李术不尊王法,擅杀大臣,当以刑之。故吴侯、讨逆将军策力保之,方留残身,今策已亡,而李术尚在,犹心怀不服。会稽当效故吴侯乎?” 第一百二十七章 使命 孙权收到了曹操的“恐吓信”之后,自然是不敢怠慢,曹操携大胜之威,放眼四海,所向披靡。 根据张昭等人的建议,自然是要拿李术作为投名状交出去了,当即以庐江太守李术不交人质于孙权为由,兴兵讨伐。 扬州战事又起,不久后,扬州刺史刘馥献捷报,传庐江太守李术之首于许都,孙权臣服,南方平定。 ... 豫州。 刘备听闻曹操破袁绍于官渡,自是大恐。 龚都等黄巾蛾贼更是不堪,当即提出就要分道扬镳,不再牵制曹操军力,要继续在豫州落草为寇,当山大王去了。 联军由于袁绍之败士气低落,更因为将领的理念出现不同,而军心涣散,豫州本来全力支持的士族也开始态度暧昧起来。 曹军将领蔡阳决定趁此时机,进攻刘备、龚都的联军。 未曾想,刘备军关羽、张飞骁勇异常,曹军大败,蔡阳兵败身死。 “明公!”刘备军大营,孙乾开口道:“明公新破蔡阳!自是士气大振,然乾察龚都之心,恐与吾等不合!且蔡阳败绩,曹操必然不能容我等安榻豫州,来年春天,定会亲征!曹操虎狼之师,恐明公难以匹敌,还望明公早做打算,为身后计!” 刘备皱着眉头,孙乾的话,确实说道了他的心坎里,所以他在会在众人大贺破蔡阳之时,显得不是那么的高兴,蔡阳一破,来的肯定就是曹操了。 “依公祐之计,当为之奈何?”刘备问道。 “今江东孙权新继位,且以庐江李术人头交好曹操,恐难为援;西蜀刘璋内乱不休,自身难保,亦难以为援;窃以为唯有荆州刘表或可抵御一二。” 孙乾当即建议刘备去寻求刘表的庇护。 袁绍虽然依旧雄踞北方,但是归路已断,再跑到袁绍那里去也不太现实,只能依靠南方的诸侯了,而其中只有同为宗室刘表且不满曹操的刘表可以为依托。 刘备当即点了点头,看来以前交好刘表的书信应当还是有作用的,当即任命孙乾为使者,出使荆州。 ... 东郡 东阿县。 薛议终于赶回了家乡。 刚一进门,便见到了妻子刘蓉怀抱着孩子,正在门口,笑意盈盈的望着他。 脸上泛起了难以抑制的笑容,薛议大步向着妻儿走去,一把将妻子抱在了怀中。 轻嗅着妻子秀发上的气息,薛议喃喃道:“蓉儿辛苦了!” 刘蓉没有说话,只是在薛议的怀中轻轻的摆了摆头。 “薛郎!你看,这便是我们的孩儿!”刘蓉轻轻的挣脱了薛议的怀抱,将襁褓之中的孩子递给了薛议看。 小家伙望着薛议,也不哭闹,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薛议看,而薛议望着这个小家伙,一时间,却有种莫名的暖流的心中流过。 见薛议一时无言,旁边的伯父薛房首先开口,打破了这宁静的一刻:“小家伙看着像伯言幼时,亦是如此,不哭不闹!” 身边的老仆薛四也是附言道:“是极!是极!当日老仆还抱过议少爷呢!” 就在这时,薛议问道:“伯父可曾给孩儿取名?”按照习俗,孩子的姓名当由家族中的长辈来取,而薛家无疑自然是伯父薛房最德高望重了。 薛房笑道:“未有也,今伯言已为侯爵,此子将来必定不凡,当由伯言自取之!” 薛议听着伯父的话点了点头,既然伯父将孩子的姓名交由自己来取,那就自己取好了。 不过,改叫什么好呢? 望着妻子爱意的目光,薛议展颜一笑,“此事不急,孩儿此番返乡,可休息些时日,届时再取不迟!” 伯父薛房闻言笑道:“善!征战在外,当多留些时日好好陪陪妻儿!” 言必,带着下人走开了,把空间留给了这对小夫妻。 夫妻之事,自然无需多言... ... 翌日。 薛议收到了来自官渡李敢的书信。 信中说了两件事。 一是曹操自官渡大败袁绍之后,在来不及搬空的袁军大营之中搜到了许多密信,信中所言,大部分都是曹操一方的人写给袁绍的交好书信,无外乎如果曹操战败,必然投效袁绍云云。 这可是一片雷区,一旦处理不好,便是一场地震。 而曹操的手法很值得赞赏,当即当着众人的面,将书信全部付之一炬,言明自己也没看过,而且官渡之战,自己也是朝不保夕,自然不能强求于别人,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让它随风而去吧。 薛议对这件事是有映象的,还以为当年看三国演义以为只是艺术加工,没想到居然还真是曹操的胸怀本色。 第二件事,便是对于薛议而言比较沉重的话题了。 袁绍军战兵、辅兵降卒八万余人,尽被坑杀。 曹操一方的困境,薛议自然是心知肚明,粮草本就是个大问题,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人,而放虎归山的事,想必曹操也是不会去做的。 心下一叹,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 自己这个后来者,击破袁绍乌巢的首功之臣,是不是也算是刽子手的一员? 自和平时代而来的自己,终究还是不忍。 这就是老师经常骂自己的“妇人之仁”吧。 但是,薛议转念一想,自己既然来到了这里,为什么就不能做一点改变的事情呢? 虽然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自己那三脚猫的三国知识是起不到什么大用的,但是如今自己也算是曹操阵营中的元老了。 未来或许还会有如今这样的惨剧,自己难道就不能去改变它吗? 这样想着,薛议自然觉得心中自有一股气在酝酿! 突然,听到了一阵婴儿的哭喊声。 一阵恍惚,薛议喃喃道:“就叫他薛抗吧!” ------------小知识------------ 很有意思的一段小知识: 这两段史料一定要同时引用: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 曹操到底有没有看过呢?这两段史料真是回味无穷,笑~~~ 出差中,后天恢复更新 灵魂契约,契合灵魂,只要自己不解除,哪怕对方手段通天,都无法化解。 就好像不死帝君小黄鸡,之前只是神王,他是帝君,同样没办法解决这种约定。 为了防止这家伙变卦,出现反噬的现象,名师大陆就曾专门定下,即便对方可以脱离天道之册,也无法挣脱灵魂间的约定啊! “灵魂契约,的确无法从识海中分裂出去,但我融合了连天道都可以化解的特殊气体,将这种契约化解掉,并不难……只要有足够力量,轰击契约所在之处,就能做到!” 狠人道。 灵魂契约,是建立在天道基础上的,特殊力量连神界天道都能化解,化解个灵魂契约,只要处理得当,又有何难? “原来如此……”张悬目光一闪。 “和你说这么多,也算感谢将我带到神界了!” 解释完,狠人不再多说,身上的气息愈发的亘古悠远,身后的黑洞变得更加巨大,显然说话的功夫,又吞噬了不知多少力量,做了滋补。 “张悬,黑洞吞的越多,他的实力越强……” 洛若曦也发现了不对劲,急忙传音过来。 “准备动手吧!”心中疑惑尽消,张悬深吸一口气,手中长剑,陡然扬起:“既然如此,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吧!” 轰隆! 最强大的剑意,再次施展而出。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死皆不在乎,又有何事可以阻拦? 这一招剑法,虽然是没达到帝君领悟的,却蕴含了心中的一切执念,将体内的天若有情功法,发挥到了极限。 呼! 一剑将狠人的攻击,斩成两半。 同一时刻,洛若曦也出手了,玉手翻滚,剑芒如雪。 她的剑法和剑神天的那位青年有些相似,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道自然的潇洒。 “你们的招数是很厉害,但对比我,还是差了些……” 轻轻一笑,狠人再次向下抓来。 一瞬间,遮天蔽日,手掌将天地都笼罩了,空间碎裂,日月星辰都仿佛要被硬生生打下来。 噗!噗! 张悬和洛若曦同时倒飞而出,人在空中鲜血狂喷。 以二人的实力,竟然抵挡不住! 这家伙到底达到了何种境界? “放肆!”分身大步踏来,每走一步,就有莲花绽放,虚空中带着流水的声音。 远远看去,逼格十足。 炼化九天混沌金莲,他的修为比起张悬,丝毫不弱。 一拳扬起,力量冲上九天。 和狠人对碰,同样倒飞而出,挡不住一招。 张悬捂住额头。 成就帝君了,分身依旧不改装逼的本性…… 这么绚丽的装逼,还不如将力量集中起来,威力更大! “一起出手,不然,他们死了,我们都会死……” 小黄鸡一声大喝,赤红的的火焰燃烧,天空都像被点燃。 剩下六大帝君,也各自施展手段。 七位帝君联合,毁天灭地,一方天地在面前都抵挡不住,但对方是吸收了特殊力量的狠人,攻击来到跟前,黑洞陡然变大,眨眼功夫就将力量吞噬干净,紧着着反击而出。 嘭嘭嘭嘭! 七位帝君和张悬等人一样,倒飞而出。 十大帝君,联合在一起,竟然都没挡住对方一招! 这家伙,怎么会这么强大? “你们可以死了……” 一招击溃众人,狠人向前一步,手腕一翻,再次拍了下来。 “鼠辈敢尔!” 伴随一声大喝,之前剑神天的那位老者,突兀出现,挡在面前,手中长剑化作银河。 “帝君?他也是帝君实力?” 张悬瞳孔一缩。 这位老者当初跟在青年身后,本以为只是个随从,最多封号神王,施展出力量才发现,竟然也是一位帝君强者! 如果他是帝君,那位青年,是什么? “他本身就是剑神天的帝君……”挣扎站着身来,洛若曦咬牙道。 “那……传我剑法的青年呢?”张悬再也忍不住。 “他是……”洛若曦刚想回答,空间一阵扭曲,随即看到剑神天的这位帝君,同样倒飞了出去,落在不远处,砸出一个大坑。 张悬现在的实力,和对剑道的领悟,远超过他,都抗衡不住,他即便修为不弱,剑术高明,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帝君,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今天我就灭了九天,灭了这神界,将一切规则踏平!” 将剑神天的帝君击败,狠人疯狂大笑,四周的空间不停坍塌,衬托的他如妖如魔。 “怎么办?”张悬拳头捏紧。 刚才他和分身,都施展出最强战斗力了,甚至眼前的洛若曦,也将最强招数使用了出来,都没挡住对方的一招…… 难道神界,真的没人能够挡住眼前这位? 任由他将世界毁灭? “唯一的办法……是将你的天道有缺,回归天道本身,让天道将他镇压……”洛若曦秀拳捏紧,眼眶泛红。 “回归天道本身?”张悬知道她的意思。 脑海中的图书馆,本身是天道的一部分,一旦回归,天道就等于彻底完整了,或许就可以修复漏洞,自我将狠人排斥出去。 就好像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完整,病毒来了,轻易驱赶;坏了,抵抗不住病毒入侵,再强壮的人,也会因此死亡。 只是…… “他太强大了,即便天道恢复完整,也无法镇压吧!”张悬摇头。 病毒,免疫系统是可以斩杀,但……猛虎呢? 再强的免疫系统,又有什么办法? 眼前这位,只是普通神王,哪怕封号,天道都可以轻易杀死,可比帝君都要强大……已然不是天道可以抗衡的了。 “这……”洛若曦停顿了一下,洁白的玉面上露出失落之色:“是啊……没办法镇压,但是,天道完整,他就能醒过来,斩杀这位,并不难!” “他?”张悬皱眉。 “我带你去见他,就在自在天……”深吸一口气,洛若曦一咬牙,转身就向前飞去。 “想逃?”狠人冷哼,向下一按。 嘭! 洛若曦从空中坠落。 “你……”张悬剑法再次施展出来,剑意辉煌而出。 叮叮叮! 再次被狠人挡住。 “你们快走,我来挡住他……” 知道他们再想拯救神界的方法,而不是逃走,分身和不死帝尊,一声大喝挡在前面,洛七七也摇身一变,回归静空珠本体。 四周的空间凝固起来。 “走!” 见众人奋不顾身挡在后面,无畏惧死亡,张悬眼眶一红,不过,也知道现在不是多说的时候,一拉洛若曦,身体一晃,划破空间,下一刻已经出现在了自在天的范围。 自在天现在已经没了之前的自在,神界崩塌,四处一片混乱。 “你说的他,在哪里?” 没空去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张悬看向怀中的女孩。 如果她说的那人,真能拯救神界,自己牺牲又何妨! “他是我的父亲,你吊坠中的血液,就是他的,不死帝君,曾是他的兽宠……”洛若曦调息了一下,解释道。 “父亲?” 张悬恍然大悟。 难怪一直觉得吊坠中的血液和洛若曦相似,却又不同,原来是她父亲的。 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何不死帝君留下的那道意念,看到吊坠后,立刻认自己为主。 “你父亲也是帝君?或者拥有超越帝君的实力?” 忍不住道。 图书馆混乱,是吊坠中的血液,让自己恢复清醒,难不成,不仅她是帝君,父亲也是,甚至更加强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又为何会昏迷? 又需要天道有缺,才能让其清醒? “他不是帝君,而是……天道!” 洛若曦秀拳捏紧。 “天道?你父亲……是天道?”张悬一震,不敢相信。 “是!五十年前,父亲抵挡不住那只大手,陷入昏迷,天道崩散成三部分,天道有序和天道有缺,进入空间乱流,我代为掌控天道自然,维持神界的平衡。想要让他恢复,只有将散开的部分收集……所以,我才如此决绝,不能失败!才专门进入名师大陆,研究春秋大典,想办法战胜孔师!和孔师战斗的时候,拜托他的事,也是这个。” 洛若曦道。 张悬恍然。 名师大陆刚认识不久,眼前的女孩,就和自己讲述过她的故事,要救一位至亲,自己当时还不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 竟然是她父亲,而且还是神界天道! 天道真的能够化成人形,并且生儿育女吗? “代为掌控天道自然……你体内,没有天道碎片?”突然,意识到她语言中的不对劲,张悬看过来。 代为掌控,和自己这种融合在体内,是两种概念。 “我只是掌控,并不是天道的一部分……”洛若曦道。 张悬松了口气。 这样说起来,只需要自己将天道有缺剥离出来就行了,并不需要她也死亡。 尽管这种命运,不愿意接受,却也不愿意眼前的女孩,受到伤害。 “我将体内的天道有缺剥离出来,你父亲就能活过来,甚至将狠人击杀是吧?”张悬看来。 “这……我也不确定……” 抬头看了看已经崩塌的神界,洛若曦迟疑。 神界是父亲的根基,现在根基都这样了,就算清醒,真的能够将那个强大的狠人击败吗? 真不好说! “看来你也不能肯定,既然如此,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张悬咬了咬牙:“你、我、分身,联合九天九帝,如果在配合上孔师,未必不能获胜!” “孔师?他……”洛若曦皱眉。 “孔师已经死了是吧!他并未真正死亡,如果猜的没错,他被你斩杀,只是用来脱离天道的方法……不出意外,他应该和魏长风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张悬道。 看到魏长风,就明白过来,孔师所谓的保持灵智,应该和他一样,是先天胎魂体。 可以做到胎中不迷。 再加上提前留下的后手,复活,只是时间问题。 洛若曦愣住,似乎她没想到,会是这样。 “过去看看就知道了,猜的不错,他应该已经恢复,不然,他的那些学生,不可能连潮汐海都没去……”张悬道。 孔师的那些学生,子渊古圣等人,个个实力强劲,就算没有帝君帮助,也必然有办法进入潮汐海,可却一个都没见。 必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想要趁所有帝君去潮汐海无暇顾及的时候去做! 而这种重要的事,明显就是让孔师恢复。 “这……”洛若曦心中一震,恍然大悟。 “走吧!” 不再解释,单手一划,张悬重新来到孔师居住的所在,果然看到一个老者盘膝悬浮在空中,见他们来到,微微一笑:“来了!” 不是孔师,又是何人! 这位万世之师,果然没让自己失望! 和猜测的一样,趁着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潮汐海的时候,重新复活了。 “你……”洛若曦娇躯一震。 她知道帝君可以复活,不死帝君也活过来了,但……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我隐瞒天道,提前就准备了后手,幽魂池中的那个没有名字的巨人,就是我留下的,当日被你斩杀,我借机摆脱了天道的束缚,重新凝聚肉身,现在也刚刚恢复罢了!” 孔师微微一笑。 他精通时间能力,看起来神界只过了一、两天,实际上为了恢复力量,经历了不知多久。 几十年的时光,都有了。 “我们三人的实力,是很强,但想要胜过狠人,也没那么容易……” 见孔师果真恢复,洛若曦依旧摇头。 不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而是事实。 刚才这么多人联合,都没挡住对方,即便增加一个孔师,又能如何? 同样改变不了局面! “我们单个的实力,甚至联合在一起,的确不是对方的对手,但……如果将所有人的力量,都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呢?” 孔师笑着看过来。 “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这次不光洛若曦皱眉,张悬也满是疑惑。 “那个手掌能够撕裂神界,将天道都打散,实力之强,不容置疑,狠人将这股力量全部吸收,又吞噬了神界五十年的灵气,单凭实力,我们十几位帝君,单个拿出来,的确不是对手……” 孔师道:“但联合在一起,将力量集中在一人身上……就未必了吧!” “如何集中?” 洛若曦看过来。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 帝君已经站在神界最巅峰了,如果这么容易吸收别人的力量,她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停滞不前。 “很简单……我们将身上的力量,集中在张悬身上,一旦他能冲破帝君桎梏,就能救下神界!” 孔师道。 “我?”张悬一愣:“为什么是我?” “灵犀帝尊修炼的是自由自在,超脱自然!但有了父亲和天道的制约,有了牵挂的人,就永远没办法真正超脱!如果我没看错,当初和我战斗的时候,你也曾放弃过,打算被我斩杀吧!” 孔师道。 洛若曦说不出话来。 战斗的时候,的确有过这种打算,所以二人的交手,刚开始的时候,各自留着后手,宛如切磋,不像生死搏斗。 “无法超脱,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最强力量,即便给与再多的真气,同样无法冲击那至高的境界!至于我……” 孔师点头道:“心怀苍生,想要普度天下,却不愿意别人为我牺牲,仁慈太多,也是缺点!如果心狠一些,将异灵族灭族,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当初如果能将异灵族人全部灭杀,狠人就不可能复活,也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所以,我也不适合!而张悬,功法顺心,没有缺陷。讲究活出自我,哪怕身死,只要活得无愧,就心中坦荡。这种人拥有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孔师继续道。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连死亡都不在乎,又怎么会被其他事情所羁绊? “这……”张悬皱眉,正想说些什么,就见孔师目光炯炯的看过来:“不用推辞了,先说时间来不及,去培养其他人,就算来得及,我也觉得未必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灵犀帝尊体内虽没有天道碎片,却常年掌控天道,对天道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我掌控天道有序,如果我们将力量灌输给你,你体内就会拥有完整天道的力量!配合上分身的九天混沌金莲,完全可以做到定九天,掌乾坤,战九霄,灭万物!” “好吧!” 见对方已经做出决定,自己解释再多也无用,张悬点了点头。 轰隆! 盘膝做好,一眨眼功夫,两股雄浑的力量,就从两侧灌涌而来。 张悬全身一僵,整个人仿佛刹那间化身天道,翱翔在九天之上。 灵魂、肉身、真气,都在瞬间得到了洗礼,越来越强,越来越雄浑。 …… “你们也想拦我?也好,杀了你们,再去将张悬斩杀……” 将洛七七和分身等人拍飞,狠人冷冷一笑。 分身和诸多帝君联合施展而出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不过,和他比,依旧弱了一些。 潮汐海将神界出了城市外的灵气,几乎全部吞噬干净,现在这些力量,都化作他的寄养,举手投足,带着毁灭天地的能力,这些帝君、神王,尽管代表了神界最巅峰,依旧不堪一击。 此时的狠人,仿佛代表了整个神界,无人能挡。 “神界灭亡,我们活着也没意义,我云螭,与你同归于尽……” 云螭大帝变化出本体,一头巨大的五爪金龙,凌空向他扑了过去。 “就你?不配!” 狠人手掌一捏,金龙就挂在掌心,无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掉。 “老友,等我!” 扶猛帝君也一声大吼,变化出白虎本尊,凌空来到跟前。 不死帝君,不死火凤本尊显示出来,火焰照耀天空。 玄冥大帝,本尊乃一头大龟,宛如托举着诸天。 四大神兽,镇守神界四极,同时变化本体,崩塌的神界,都变得缓慢下来。 乾坤仿佛在瞬间定住。 嘭嘭嘭嘭! 连续四掌,狠人将四兽镇压下来,眼中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意:“既然你们找死,我就成全你们……” 咆哮声中,正想下死手将众人全部抹杀,就感到扬起的手臂一紧,在空中停了下来。 “想要杀他们,问过我没有……” 随即,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一个人影从空中缓步走了出来。 正是张悬! 此时的青年,全身力量澎湃,比刚才强大了十倍不止,自天而来,宛如整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进步了不少……” 狠人停了下来,目光凝重。 他显然也没明白,为何短短几分钟的光景,对方的实力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不过,增加了又如何?全盛期的神界,都抵挡不住,我不信,你能挡得住我……” 一声冷哼,狠人再次拍落而下。 张悬长剑扬起,迎了上来。 双方战斗在一起,空间一道道撕裂,气流四处乱窜。 “张悬能不能获胜?” 自在天孔师驻地,洛若曦满是担忧的看过去。 她和孔师将力量传递给张悬,自身修为,已经降低到只有神王级别,不如之前那么辉煌了。 不过,级别在哪里摆着,只要力量足够,终有一天,可以重新恢复。 “凭借现在的实力,想要胜过……很难!除非……他能领悟超越帝君的力量!” 沉默了片刻,孔师道。 十几个帝君联合,都无法胜过狠人,即便他们将力量全部传递给对方,想要胜过,也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力量只有集中在一人身上,才有可能触碰到顶点,才有可能真正超越极限,突破自我! “超越帝君的力量?” 洛若曦眼神悠远。 父亲还清醒的时候,曾和她说过同样的话,但……她无法做到,自己心爱的男子,能够做到吗? “他一定能……他有着一颗不屈的心!和对这个世界的傲然。” 看出她心中的疑问,孔师笑道。 …… 嘭嘭嘭! 连续几招下来,张悬虎口开裂,胸口出现了一道巨大的伤痕,狰狞可怖。 和孔师说的一样,即便融合了他们二人的力量,体内形成了完整的天道,依旧不是对手。 “哈哈,还以为多厉害,不过如此!”狠人冷冷一笑。 “反正不是你的对手,早晚都会被杀,既然如此,我想死在你最强的攻击之下……”深吸一口气,张悬停了下来,不在进攻,反而看向眼前的狠人。 “好,我成全你,给你最强的攻击……” 听他这样说,狠人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手掌扬起。 哗啦! 一道青光出现在掌心,猛地拍落而下。 果然是最强攻击,整个神界都发出轰鸣,宛如快要承受不住,再次被打出一个巨大的坑洞。 双眼紧闭,张悬并未躲避。 嘭! 脑袋炸裂开来,灵魂四处溃散。 “张悬……”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脸色一白。 洛七七宛如发疯。 云螭大帝等人也瞪大眼睛,不停哆嗦。 看到这一幕的孔师和洛若曦也全都一愣。 本意是让他突破桎梏,冲击超越帝境境界的,怎么不去反抗,甘心赴死? 这样,岂不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心? “不对,是不死帝君的不死之法……” 正在奇怪,孔师突然开口。 众人随即看到,脑袋炸开,甚至灵魂碎裂的张悬,胸口的吊坠陡然炸开,一滴血液悬浮而起,燃烧起来,形成了一团炙热的火焰,火焰中,一具完好无损的身影,缓步而出。 “他……借助对方的力量,和吊坠中的血液,将天道有缺和灵魂分离了?” 洛若曦瞳孔收缩。 浴火重生后的张悬,体内竟然没了天道图书馆,没了天道的干扰,脱离了天道! “他怎么做到的?” 孔师也满是不敢相信。 天道和灵魂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为了摆脱,他不得不魂飞魄散,借助幽魂池重新凝聚魂魄。 眼前这位,只被斩杀了一下,就彻底摆脱,用了什么办法? “我知道了……他用了狠人摆脱灵魂契约的办法……”洛若曦反应过来。 灵魂契约绑定主人和仆人,主人不解除,仆人就永远受制……天道图书馆也是这样,可以说是一种增强版的契约。 绑定了灵魂,不死不会脱离。 但……狠人借助那种特殊力量摆脱了灵魂契约,具体方法,张悬之前详细询问过,恐怕那时就动了心思。 这才故意拼死,让其施展出最强力量对他攻击。 借助这种力量,浴火重生,没想到,果然大获成功! “原来如此,这才是突破帝君的方法……” 从火焰中走出的张悬,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像是明白了什么,突然一招手,一侧的分身,立刻重新变成一朵莲花,飞了过来。 刹那间,与自身完美融合。 一眨眼功夫,众人感觉,眼前的张悬,像是变成了九天,九天就是他。 脚掌在地上轻轻一踏。 混乱的九天,立刻稳定下来。 九天混沌金莲,九天诞生时出现,能够稳定九天,此时分身和自我完美融合,不分彼此,也就等于他掌控了这种力量。 不仅如此,融合了九天混沌金莲的修为,他本就达到巅峰的境界,出现了松动,似乎随时都会突破。 “主仆情、兄弟情、师生情、父母情、爱情……融合在一起,原来就是世间万物,这才是人!” 面带微笑,张悬喃喃自语。 天道图书馆脱离灵魂的刹那,他明白过来。 是人看了世界,才有了世界,还是先有世界,后有了人? 是风动,还是心动! 这个问题,亘古不朽的困扰着无数人。 当然,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世界就算存在,又有何意义? 所以,突破爱情之后,是众生情!是交织天下的情感。 世间万物皆有情感,有情才有世界,有情感,才能延续生命。 爱,是情。 憎,是情。 高兴,是情。 痛苦,是情。 离别,是情。 相聚,也是情! “万千情意,为我所用……” 一声低呼,张悬体内禁锢的境界,瞬间破开。 帝君桎梏,突破了! 一瞬间,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大门,灵魂得到了快速的滋养。 无数混沌之气,涌了过来,肉身也飞速提升。 之前只有吸收灵力,才能进步,而现在空间乱流、混沌之气,哪怕是对方的青光,都可以为我所有,不分彼此。 “你……”狠人没想到,自己的全力攻击,非但没将其斩杀,反而成全了他,气的“哇哇!”乱叫,一声怒喝,再次攻击下来。 “你怨恨高高在上的帝君,没在空间乱流中救下自己,是情;觉得曾是我的仆人,蕴含卑微和愤怒,是情;想要毁灭神界,发泄愤怒,是情;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同样是情……情感控制着你,你又如何胜得过我,不被我控制?” 淡淡一笑,张悬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亮,手掌轻轻一抓。 原本纵横无敌的狠人,就被无数情感细线,禁锢在一起,束手束脚,无法动弹。 只要有情,就要被他所用,被他控制! “你……” 狠人眼中满是惶恐:“张师,我是你的仆人,不要杀我……我愿意灵魂献祭……” “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晚了……”微微一笑,张悬摇了摇头。 掌控天下之情,仆人之类对于他来说,已经没任何意义了。 杀了神级这么多人,伤了自己的女朋友,洛七七以及这么多朋友,今天,又怎么可能宽恕! “不……” 感受到他的果决,狠人瞳孔收缩,话音未结束,立刻感到身上一阵剧烈的疼痛。 嘭! 一刹那间,爆炸开来,化作无数灵气,向神界各处灌涌。 之前,潮汐海吞噬掉的所有力量,此时全部反哺回来,已经枯竭的荒野,重新焕发生机。 “这……” “这样就杀了?” 云螭大帝、不死帝君、玲珑仙子啊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刚才他们和狠人交过手,知道可怕,这么强大的人,竟然随手覆灭,这位张悬……到底达到了何种地步? 难道帝君之上,真的还有另外的境界? “他成功了……” 孔师和洛若曦,松开捏紧的拳头。 “这是天道的一部分,那我现在就归还天道……” 看到刚才从自己体内,被分离出来的“天道有缺”,依旧在空中悬浮,张悬轻轻一笑,屈指一弹。 嗡! 从重生就伴随他的图书馆,轰然镶嵌在神界的天空之上。 大钟般的鸣响,不断崩溃的神界,肉眼可见的缓慢恢复,混乱的气流,也重新聚拢起来。 崩塌的神界,终于停了下来,干枯的灵气,也伴随狠人的死亡,慢慢复苏。 “看来,神界要重新迎接灵气复苏时代了……”张悬一笑。 潮汐海的窟窿,伴随天道的补全,已经恢复,神界恢复以前的盛况,只是时间问题。 “张悬,这边来……” 刚做完这些,脑中响起一个声音,张悬愣了一下,一步跨出。 这一步,不知飞了多远,随即看到一个青年站在面前。 正是之前传授自己剑法的那位。 “前辈,你……” 看到是他,张悬一愣。 之前就觉得这位,深不可测,现在才发现,比起自己,也只差了一丝而已,已然达到了帝君的最巅峰,比起之前的洛若曦,都强大不知多少。 “直呼我名字即可,我叫……聂铜!”青年身上散发出一往无前的剑意,淡淡道。 “聂铜?”张悬皱了皱眉。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跟我来,带你见我哥哥!”叫做聂铜的青年莞尔一笑,向前跨步而出。 张悬紧跟在身后,不知飞了多远,在一个山峰前停了下来。 随即看到了另外一个青年。 容貌比他大不了多少,双眉上扬,给人一种深邃不可看穿之感。 “这实力……”张悬一颤。 眼前这位青年的实力,竟然比他还要强大,同样突破了帝君的桎梏,而且修为更加深远厚重! “在下,聂云!”青年淡淡一笑,看了过来:“也就是……聂灵犀,你口中洛若曦的父亲!” “若曦的父亲?” 张悬一震:“你……是神界天道?” 之前洛若曦说过,自己的父亲,是天道,怎么都想不到,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我一气化三清,一部分灵魂,变成了天道!再说,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说我是天道也无不可!”聂云淡淡一笑。 张悬不敢相信。 神界竟然是眼前这人创造的? 那他的实力,该有多强? “不对,如果神界是你创造的,你又是天道,为何任由狠人肆虐,而不出手……”张悬看过来。 如果不是自己突破,神界极有可能彻底崩塌,为何眼前这人,不管不问? 甚至连女儿的生死,都关心? 没回答他的问题,聂云淡淡的看过来:“你认为……神界之上,还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吗?” “这……”张悬停顿了一下:“应该有吧……” 虽然没见过,但既然他能修炼到这种境界,或许其他人也可以,甚至更强。 就好像眼前这位。 “我曾怀疑,神界之上会有更强大的生命,所以用尽全力窥视,最终引来了更高世界的反噬……一个手掌破空而下!” 聂云看过来:“当时如果我躲闪,极有可能整个神界都会被抹平,再没有半个生命……所以,挡下了这招,但也因此,化身的天道被分裂出去。” “这种情况,我想恢复,只是一道意念而已,但……我明白,想要真正超脱神界桎梏,去探索手掌由何而来,神界之外,又有什么……单靠我一人很难做到。所以,想要看看,有没有生命,能够突破帝君桎梏,达到和我平齐的地步!” “所以,就将分散的天道意念,送到最底层的世界……分别赐予原本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和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而你,最终没让我失望!” 聂云笑道。 “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这样说来,我穿越,也是因为你?”张悬心中一震。 难怪,能够穿越过来,没想到都是眼前这位所为。 “呵呵!”聂云轻轻一笑,道:“本身属于这个世界,就有着对世界的敬畏,想要突破世界桎梏,难度要大得多,我也是心念一动,并没想到,你真的能够成功……” “我……”张悬脸色一红:“如果不是孔师,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 没有孔师的无私奉献,想要达到现在的境界,根本不可能做到。 “机会我给他了,没把握住而已。和灵犀的比斗,其实就是他突破的最佳机会,可惜,他选择了退避,以为自己留了后手,可以全身而退,实际上却是失去了勇猛精进,面对超越我们的人,如果连这点精神都没有,又如何能够与之抗衡?” 聂云道。 张悬沉默不语。 当时二人的战斗,他都看在眼里,孔师的确在果决上有些欠妥。 也有可能,他不愿意斩杀洛若曦吧。 可惜,就这一念之间,错过了晋级的机会。 “如果孔师获胜,若曦就会死……”片刻后,张悬看过来,眉毛皱起。 难不成,眼前这位连女儿的生死都不管了? “有我在,她不会死……”聂云淡淡一笑:“你现在的实力,和我也差不了多少了,你觉得二人的实力,生死关头,想要救人,能不能做到?” “这……”张悬苦笑。 突破帝君,和帝君,是两个概念,如果他真的愿意出手,的确可以在最后关头将人救下,而且保证,一点伤都受不了。 “灵犀,是我另外一个妻子洛倾城所生,所以她伪装的名字,姓洛……为了能让她相信,不感情用事,到现在一直以为我还陷入昏迷……” 聂云苦笑一声:“我这个爹也算做得够狠了……这样吧,这件事还是你和她解释吧,毕竟,她现在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你身上了,我这个老爹,估计都想不起来了……哈哈,我暂时就不出现了,躲避上一段时间再说,不然,真怕她闹得天翻地覆……” 看到眼前这位如此不靠谱的老爹,面皮一抽,张悬只好答应:“好吧……” 不答应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拐走了人家的女儿…… “天道图书馆,是我一道意念所化,是根基,也是桎梏,你能靠自己的能力,突破桎梏,说明了能力和潜力,将来前途无量,我女儿能和你在一起,做父亲的,也算欣慰了。”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一百二十八章 邺城争权 冀州。 邺城。 袁绍一脸沉闷的坐在上首,逄纪、郭图、辛评等人居于下位。 “军中言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诸君以为如何?”袁绍首先开口了。 开口所言的问题,首先便是尚在大狱之中的田丰的问题,田丰先前的劝谏,倒是成了下层士卒眼中的先见之明。 其下众人对视一眼,都默契的闭口不言。 ... 邺城狱中。 牢头恭恭敬敬为田丰的递上吃食。 见田丰仍然跪坐在地上,也是蹲坐了下来,对着田丰说道:“世人皆曰君有先见之明,此番大将军败于曹操,君必见重矣!” 牢头等待田丰回答,确只见田丰如老僧入定一般,闭眼不发一言。 等的有些急了,当即呼唤道:“田君!” 见到牢头如此呼喊,田丰才睁开眼睛,知道他也是为了谋身,这才回了一句:“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将死之人,复有何言?” 牢头立马急了:“田君何出此言!田军何出此言耶!” 田丰晒然一笑,望了一眼大将军府的方向,说道:“沮授已死,田丰何用?” ... 大将军府。 座下。 众人皆是揣摩着大将军袁绍的心思,大将军这到底是要如何对待田丰呢?是杀抑或是重用? 唯有跟随大将军袁绍最久的逄纪,明白了大将军的意思。 大将军袁绍同沮授的矛盾,导致了袁绍在官渡决战之前,数次拒绝了沮授的建议,事后来看,沮授的建议显然是正确的,但袁绍这样的领导会背这个锅吗?显然不会,更何况沮授已经死了呢? 田丰固然是有点本事,但是袁绍会扶持一个像沮授一样,倒时又是和自己唱对台戏的人起来吗?不可能的事! 冀州派现在固然是群龙无首,需要一个人出来代表大将军的意志,但是,绝对不可能是田丰! 明白了这层关系的逄纪当即就了然袁绍的意思了。 于是于众人之先开口道:“臣下亦闻: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 堂下众人皆惊,这就是明显的诛心之言了,妥妥的要至田丰于死地呀! 众人震惊之时,却是没有看到袁绍嘴角一闪而逝的笑意,果然还是逄纪懂我! 顿了顿,沉声说道:“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这是都不打算去细查,就定了田丰的罪! 众人恍然,原来大将军之意... 而就在这时,座下的将奇开口了。 孟岱本与审配有隙,而审配的儿子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所擒,所以孟岱托将奇开口:“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畔。” 将奇为何要帮孟岱开口呢? 撇开两人亲密关系不谈,此时的他已经看出了端倪,大将军袁绍时打算重新立一个麾下冀州派的话事人了。 沮授已死,田丰难活,若是审配再被发配,那么这冀州派话事人的位置,不就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么? 这就是政治! 袁绍闻言,果然眉头一皱,虽然知晓可能是自己麾下冀州派的争权之斗,但还是让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守邺城。 私下里,确是留下了逄纪,询问他的意见。 逄纪与审配因为派系问题,素来不和,一个元从派,一个冀州派,时常为了下面的人事争的不可开交。 袁绍确实是没想到逄纪会为审配说话:“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公勿疑之。” 袁绍纳闷了:“君不恶之邪?” 逄纪道:“先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 虽然同审配某些事情上政见不一,但是,审配这个人,对于大将军,还是没问题的。何况如今冀州之地,四处都是因战败而引起的叛乱,正需要审配这样德高望重的冀州人士为大将军出力! 袁绍大笑:“善”。 心下喜悦,这就是跟随他最早的那批元老呀。 于是对于审配,官复原职,甚至更有看重之意。 审配听闻逄纪的劝说,挽救了自己,当下也是冰释前嫌,两人变得和睦起来。 而袁绍,则是亲自率军,平息治下各地或是由于战败、或是由于曹操招揽而引发的叛乱。 ... 建安六年春三月。 许都。 曹操以袁绍新败,想要挥师向南,征伐荆州牧刘表,以此事询问尚书令荀彧。 荀彧摸了摸胡子,看着曹操,说道:“曹公!今绍之败,其众离心,宜因而遂定;而欲远背兖豫,南军江汉。夫困兽犹斗,况在绍乎?若收绍其余烬承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 劝说曹操还是不要想太多,先把袁绍给搞定了,再去图谋刘表的事情。 曹操摸了后脑勺,最近确实有点飘了,因官渡之战的大胜,被众人吹捧的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但是还是有点不甘心,问了一句:“任刘表坐大乎?” 荀彧摇了摇头,解释道:“昔孙会稽(孙权)曾言‘欲诛李术,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今,李术求于曹公,曹公不纳,庐江城破,李术授首,其将徐琨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孙河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庐江复为孙氏所有也!” 曹操点点头,孙氏一族,确实又占据了庐江,但是孙家和自己是姻亲,这又和限制刘表有什么关系呢? 见曹操还没转过弯来,荀彧咳嗽一声,说道:“孙坚之仇,岂能不报?” 曹操顿时了然,孙策在时,便是为父报仇,兴兵讨伐刘表,那么孙权上位,为了正统之名,必然也是会兴兵伐荆州的。 那自己在其中可做的,那就多了。 比如给与孙权讨伐逆臣刘表的诏书,使其名正言顺的为父报仇。 -------------小知识--------- 简单说说袁绍集团内部的派系。 本家亲族:文中不提,暂且不表。 元从派代表:逄纪、陈琳、淳于琼、许攸,这都是当年何进大将军府时期结识的元老。 冀州派代表:沮授、田丰、审配、将奇、张郃、高览、还有鞠义。这是袁绍执掌冀州之后的。 颍川派人士:郭图、辛评、荀谌(荀彧兄)等。这是颍川世家代表,荀谌更是劝说韩馥让位的功臣之一。 一点小推想: 《傅子》: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早年是不和俗人接触的,唯与郭图等人有密切联系,后来郭嘉欲弃绍回时,也是第一个和郭图等人说的。 另外郭姓在颍川是比较大的士族阶级,郭图和郭嘉很有可能是亲族。 ps:没找到有人从田丰的派系问题,来说明田丰之死的原因,不知道我算不算第一个,笑~ 浅谈-孙氏集团早期重要将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往往把周瑜当作是孙策的左膀右臂心腹将领,我想说的是,虽然周瑜孙策年少相识升堂拜母分纳二桥是事实,但周瑜在孙策军中并不能算地位最高的将领。 周瑜在孙策起兵初渡江的时候曾经率众相助,但当时两人都是袁术的部下,属于同僚。周瑜的从父周尚是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而孙策渡江的地点在丹阳郡境内,周尚理应相助。在成功扫平丹阳一带的势力后,周瑜就回到了周尚所在处,之后又因为袁术的人事安排而和周尚一起来到了寿春。 袁术建号时,孙策写信与袁术断绝关系,此时周瑜是在袁术帐下的。直到袁术去世前一年,周瑜才找到机会离开袁术正式投靠孙策。因而周瑜在孙策手下资历并不深,甚至不如太史慈,不过他是携带人马而来,算得上是一位股东,地位也较高。 只不过到了孙策亡故之时,周瑜旗帜鲜明的带队支持孙权,这才在孙权的班底中,立下了不可撼动的稳固地位。 但真要说起孙策手下地位最高的几位将领,应该是吴景、孙贲、孙辅、徐琨这几人。其中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吴夫人),孙贲孙辅是孙策的堂兄,徐琨是孙策的表哥。 徐琨的母亲是孙坚的妹妹,孙坚在世时徐琨就跟随孙坚四处征讨,并且得到了偏将军的官职,其地位甚至超过吴景和孙贲(孙辅资历比他们三位都要浅),是孙坚军的核心将领。 孙策起兵后徐琨率众追随。比较尴尬的是当时孙策还只是一名校尉(代理殄寇将军),地位并不高于徐琨,甚至孙策私底下还认为徐琨兵权太重,有些防备。 (初,袁术遣从弟胤为丹杨,策令琨讨而代之。会景还,以景前在仕丹杨,宽仁得众,吏民所思,而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众,乃复用景,召琨还吴。) 由此能看出,徐琨作为孙坚的外甥和旧将,在当时孙家军当中的威望和权力相当高。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成为讨虏将军,而徐琨当时的官职是平虏将军,并不在孙权之下。同时,孙权还很丧心病狂地娶了徐琨的女儿,因而徐琨既是孙权的表哥,又是孙权的岳父... 以徐琨的地位,加上孙徐两家世代通婚的关系,徐家应该可以成为东吴的夏侯家,徐琨也能成为东吴的夏侯惇。可惜徐琨不幸战死于江夏,这之后徐家也没有再出现能够在各方面与徐琨相比肩的人物,使得徐家最终没能成为东吴的夏侯家。 其余诸如程普、韩当之流皆是在孙策时期,授兵两千、骑五十匹。也算是一个重要将领的标志,但是这些人前文已表,此处不再追叙。而且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些人的地位,是稍稍逊于前面四位的。 作者我在这里分享这些小知识与大家是因为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写到一些可能是隐藏在历史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曹操下扬州! 第一百二十九章 密令 许都。 “曹公亲启: 臣居彼野,察四时之变;屯于广陵,鸟瞰江东。 彼江东者,孙氏之地,非为汉室所有也! 孙策在时,易地以养士;武将者,虽无名爵,实有奉邑;是以江东之众,皆以孙氏为首也! 孙权继位,内有不服者甚多;然其谋主张昭、护军周瑜皆一时之杰也;内有顾雍、虞翻为之谋,外有孙贲、徐琨出其力;内震不服,外讨山越;荡平李术,抚镇江东。 是以江东之众皆闻孙氏之令而不晓汉室之威也! 曹公虽有姻亲于孙氏,然臣观其所为,非似人臣也! 今官渡大捷,曹公威震天下,而江东之众,亦有心向汉室者也!臣以为可使一上士,出任扬州,揽江东之士,为天子效力! 臣司空军师祭酒郭嘉谨言!” 身在许都的曹操收到了来自徐州广陵郭嘉的进言。 信中言明郭嘉在广陵所了解到的江东局势,认为孙策当时使用的奉邑制会动摇汉朝统治的根基,使江东之众,只听命于孙氏,而惘闻于朝廷。 而且还在信中言明江东人才济济,尽心辅佐孙权;虽然曹操与江东孙氏有姻亲之好,但是还是不可大意,乘着曹操新胜之威,当可派遣一人出使扬州,利用天子的名义、曹操的威势,去江东挖孙权的墙脚。 曹操看完,轻轻地将信件递给了身边的荀彧。 荀彧看完后,见曹操也没有先开口的意思,只能自己先说了:“奉孝之言,虽有夸大之意,然其目光所及,亦是真知灼见也!江东之众,亦须得小心应对。” 曹操点点头,问道:“文若以为何人可使扬州?” 荀彧沉思了一会,笑道:“公之茂才已修整两月有余,可使驱之!” 曹操大笑:“善!” ... 东郡。 东阿县。 清亭。 “放长假的感觉!真好!” 薛议自告假返乡,已经差不多休息了两个月,期间,又有新年,曹操也没有派人过来安排任务,薛议在新年之际拜访老师程昱之时,也被告知,最近也没有什么需要薛议去做的,袁曹双方都在舔舐伤口;而身为官渡的大功臣,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便是。 不过最近的来信,老师程昱倒是提了提曹操将要出兵仓亭,夺取仓亭津的军事动向,届时,可能就要把尚在东阿的薛议调回军中。 如今乘着调令尚未到来,薛议也是身着白服,带着数十亲随,来到了自己的奉邑,清亭。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项羽的豪言,激励着多少男儿去乱世中博得一番功名? 骑于快马之上,身边环绕健儿。 薛议如今的心情自然是不用多言。 “前方便是清亭?”在护卫的示意下,薛议开口问道。 见亲随点了点头,薛议便示意一行人降下速来,慢慢过去。 如今尚是早春,不远的田地里,依稀可见农夫、妇女往来于田埂之上。 薛议一行人的动作,自然早早的被田地边上的人看在了眼中。 见薛议等人缓慢靠了过来,为首的几个汉子,也是迎了上去。 “贵人所来清亭为何?”当先的一个皮肤黝黑的壮汉,开口问道。清亭本就属于那种小地方,平时县中的官吏都懒得过来,如今这一大票骑着好马的骑士,来此是为了什么? 薛福见此,当先昂首出列,得意道:“我家主人乃东阿清亭侯薛议是也!今特来此巡游!” 其人大惊,“原来是侯爷!” 更有碎语:“便是那一诺千金薛伯言么?” “听闻官渡大破袁绍的便是侯爷!” ... 薛议见此,当即骑马出列,众人见薛议器宇轩昂,气势不凡,当下都停止了碎语。 “吾受封清亭,食邑于此,然清亭之地,吾也是首来,闻尔等口音,不似东阿之人,二三子可与我细细说来。” 望着下方一众赤膊汉子,薛议觉得他们的口音好像不太像本地热,于是开口问道。 左右望了一眼,为首的汉子开口道:“回侯爷!清亭现有三百余户。吾等皆是来自徐州,昔年曹公为父报仇,挥师东进,吾等自费县、华国附近入兖州,时逢蝗灾,颗粒无收,吾等闻东阿、寿张赈灾有力,尚有余粮,于是一路乞讨至东阿,幸得故祭酒侯公怜悯,留有残身。” 见薛议听得入神,当即打起精神,继续说道:“后吕布与曹公争兖州,清亭之众,多被征用,然年余,未见其返,侯老便移原清亭妇女、幼儿于东阿县城郊外,而将我等难民安置于此!” 骤然又听到了侯声的故事,不由得想起当年赈灾的场景,那个易子而食的难民,薛议一时竟有些悲戚。 见着侯爷听了自己的叙说,突然就这么发起呆来,那汉子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幸而薛福是知晓自家主人事的,当即挥手示意汉子们下去,并给与了一些金钱赏赐,就和亲随们这么静静地待在薛议的身边,陪着薛议一起发呆。 “呼”长舒一口气,薛议回过神来,眼角却还是有些湿润,见阿福等人还在自己身边,说道:“闻其言不禁又忆起往事,今日之行,到此为止,且回东阿!” 言毕,当即调转马头,拍马直奔东阿县方向而去。 “驾!”阿福等人当即拍马跟上。 ... 东阿县。 侯声墓前。 薛议带来了一些祭品,静静的待在墓前。 阿福等人立于一旁,所有人都没有说话。 ... 良久,有一匹快马奔来。 “侯爷!许都急信!”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曹操的书信了,要去何大军汇合了吗?薛议站了起来,脑中想到。 看过书信,薛议却茫然了起来,却不是要他回归部队,而是一个摸不着头脑的任务。 只见曹操在信中只写了一句话:“密下扬州寿春,自有人接应!” ...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将兵于河上。击袁绍仓亭津守军,大破之。 袁绍归邺后,收复散卒,兴兵攻定诸叛郡县,镇压境内反叛者。 建安六年八月,诏侍中郗虑、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侍讲于内。 第一百三十章 蒋子翼 建安六年四月初。 收到曹操密令的薛议当即告别了家人,带着数十随从前往扬州寿春。 由于此次行动绝密,薛议将部下分为四队,前面两队都是四人,隔十余里,自己和阿福等人在第三队,第四队隔五里断后,期间,利用记号表达前方情况。 事实证明,薛议这么谨慎完全是多余。 一路上什么问题都没有遇到,直接到达了寿春。 ... 就在薛议等人入住客房后不久,小厮敲门而入。 “何事?”薛福当即迎了上去。 “二位贵人,方才有人递来一纸书信,言明要交给二位。”小厮赶忙回答。 “哦?”薛福回头望了一眼薛议,见后者轻轻颔首。当即从小厮手里接过信件,示意小厮先出去了。 小厮递过信件,当即躬身告退,顺手带上了房门。 薛议接过信件,只见上面写了一个地名----飞燕坊,然后便是接头的暗号了。 “怎么感觉跟个间谍一样?”薛议心中一片疑惑。“飞燕坊?这不是青楼吧?” ... 济阴郡。 鄄城。 曹操击败仓亭津袁绍军后,返回途中,经过鄄城。 “曹公意欲以伯言领诛间之事?”程昱知晓薛议被曹操调往扬州之后,当即询问道。曹操一方的情报的机构,向来是他来负责的,所以曹操的举动,一下子就让程昱明白了什么。 曹操笑了笑:“仲德所言甚是!吾欲以伯言领仲德故事矣!”见程昱脸色不太好看,当即解释道:“仲德今年六十有矣!岂能无人承志乎?” 程昱脸色缓和,说道:“此事郭奉孝已然接手,调伯言何意?伯言非此才也!” 曹操道:“奉孝亦长伯言数岁,作长远计,伯言当可一试!” 见曹操执意如此,程昱也不好说什么,但还是坚持己见:“我知伯言久矣,其非此才也!” 曹操听后,却是笑着拍了拍程昱的背,没有再多说。 ... 寿春。 薛议领着阿福等人一路来到了信中所言地点。 “飞燕坊!” 铺一进门,便有一位半老徐娘的妇人靠了上前,“几位贵人可有熟识的娘子?” 一开口,薛议便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 当即按照信中的暗号来回答:“可有上好的雅座?” 妇人眼前一亮,细细看了薛议一眼,答道:“郎君来的不巧,雅座今日已然告罄。” 薛议道:“我有百枚大钱赠之。” 妇人笑道:“翠儿!还不请公子上雅座?” 当下一个小姑娘应声而来,领着薛议就往楼上走去,薛福等人还想再跟,却被妇人身边的汉子伸手拦下,薛议看了一眼,点点头,示意他们留下。 他大概心里已经知道要见的是谁了。 ... 徐州。 广陵。 太守府。 见陈登坐在一盘未完的棋局边发呆,心腹属下开口问道:“明公?今祭酒去矣,明公仍思之耶?” 陈登闻言一笑,摇了摇头,对着心腹说道:“吾思其乎?吾思己也!” 下属不解其意,问道:“明公之言,小人实不知也!” 陈登笑道:“依汝之见,曹公加我为伏波将军,何意也?” “小人不知!”下属拱手道。 陈登轻轻的拨动了一下棋盘的棋子,下了一步,答道:“官渡之战,曹公胜于袁绍;孙策既亡,孙权诛李术以献曹公,且以姻亲之好,统领江东。” 说着,轻轻地拿起一颗被围杀的棋子,举着它,对着下属说道:“我与孙氏有血仇之恨,且屡次进言曹公,当伐江东!汝以为,我似此棋子否?” 说罢,又将这颗棋子放在了棋局中的另外一侧。 “以今日之形势,江东之侧,必不容我矣!” 下属明白了陈登的意思,曹操孙权固好,那么一边鼓噪着进攻江东的陈登便显得尤为碍眼了。 陈登见下属如此解释,笑着摇了摇头:“非也非也!我言之形势,当在荆州,孙权为刃,攻伐刘表,卧侧岂能容我酣睡?” 下属有点绕糊涂了。 陈登见此,却是没有再解释。 便在这时,有下人来报,朝廷来使者了。 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功勋卓著,政绩斐然,士民嘉之。朕.......以为东郡太守。 使者走后,下属立马赞叹陈登的先见之明。 陈登笑道:“可惜不知东郡之魚脍之味能有广陵几分?” ... 寿春。 飞燕坊。 薛议随着这个小姑娘登上了阁楼。 莺莺燕燕之声,不绝于耳。 小姑娘红着脸,领着薛议,来到了一处门房前。 敲门过后,薛议推开了房门,里面有两人正享受着姑娘的按摩,赫然背对着他,听到开门声,同时转过身来。 一人不出薛议所料,会来这种地方的,果然是郭嘉! 另一人看着倒是仪表堂堂,正疑惑的望着薛议,郭嘉立马站了起来,笑道:“伯言!这位便是我司空府江东间谍之首!蒋干!蒋子翼!” “谁?蒋干!?” ---------------小知识--------------- 《先贤行状》: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 赵一清曰:○《汉书·地理志》:九江郡东城县。○后汉省,故《续志》无之。未闻立郡也。此“城”字疑“郡”字之误。登由广陵迁东郡,既去,而淮南遂虚,曹公故追恨不用其计也。若仍在九江,则何叹恨之有之? 钱仪吉曰:此正是东城作郡之据耳,诚夫先生偶未审此。【诚夫,赵一清之字。】 谢鍾英曰:○东城废县,班《志》属九江,《郡国志》属下邳,《先贤行状》“陈登迁东城太守”,《吴志》“鲁肃临淮东城人”,盖汉末升作郡,三国时地当兵冲,遂废。 《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定远县东南五十里。◎王先谦曰:○《晋志》:复置作东城,改属淮南郡。○《一统志》:故城,今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东南。 沈家本曰:《续汉志》“东城”作“东成”,属下邳国,未尝省也。城、成之异,二字屡见。《晋志》属扬州淮南郡,亦作“东城”,中间不闻为郡。赵说是。 弼按:下文有“广陵吏民拔郡相随”之语,当仍为下邳之东城,地望相近,故能相随。若为兖州之东郡,则距离甚远,何能拔郡相随乎?又按,本志《方技传·华佗传》云广陵太守陈登得病死,不言其为东城太守也。 《先贤行状》中说陈登是迁为东城太守。 作者简说:当时并无东城郡。东城倒是有的,鲁肃的老家,难道是改东城县为郡?(李典的太守就是这么来的。) 令一说则是非为东城,而是东郡之误。 这里,结合诸家之言,作者取的后一种说法。 陈登迁东郡太守。 第一百三十一章 荐贤 “伯言别来无恙!?”郭嘉笑嘻嘻的挥手示意侍女们下去,独留三人在房中。 薛议此时却还在震惊之中,“蒋干?这个帅哥就是以后会去周瑜那里盗书的蒋干吗?我这边的历史也会如此进行吗?...” 就在薛议发呆之际,蒋干却是暗自纳闷,这个薛议好像和郭嘉所说的不太一样啊,怎么一见面就发呆了? “咳咳!”郭嘉轻咳两声,打断了正在沉思中的薛议,见薛议望了过来,当即继续为他引见:“子翼乃扬州名士,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时人莫能与对,堪称一时无双!” 薛议听郭嘉这么说,这才郑重的对着蒋干点了点头,想到:“想必三国演义那段也是假的,蒋干说不定是历史上颇有才能之人,不能先入为主的看待。” 蒋干见薛议如此,当即笑道:“奉孝谬赞了!区区薄名,何足挂齿?!”神色间的得意,却是明显的表露出来。 “这人的性格和郭嘉很像啊,难怪都是臭味相投,逛这种地方~~”薛议心里默默吐槽。 郭嘉继续说道:“世人皆知子翼为辩才之士,朝廷所诏,屡次不继,却是不知子翼已为我军密探久矣,扬州之事,皆有子翼功劳在内!” 这次蒋干却是没有推辞,笑着点了点头。 “原来是老早就加入曹军的秘密间谍了,难怪。”薛议了然,想了想自己的任务,却还是没有头绪,当即出声问道:“曹公诏我入扬州是为何事?” 郭嘉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直接说道:“欲以伯言领间谍之事!” 薛议眉头一挑,老师程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是知道的,但是这事,老师好像没让自己参与过啊。 见薛议微微皱眉,郭嘉道:“伯言不须多虑,曹公并未有强加之意!” 薛议这才放下心来。 见薛议神色一松,郭嘉和蒋干默默了对视了一眼。 后者当即开口道:“先前奉孝上书曹公,言江东之事,贵在人和,今欲以天子之名,征扬州之士,为国效力,亦当削弱孙权也!” 薛议一听招揽人才,立马来了精神,“扬州亦多俊杰也!不知于足下心中可有人选?” 蒋干自信的笑道:“然也!吾心中有名士三人,可往征之!” “其一乃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之后也。姓刘名晔字子扬,淮南成惪(扬州九江郡成德)人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 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 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驾,白普。 普怒,遣人追晔。晔还拜谢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在薛议略显呆滞的目光中,蒋干像背书一样就把刘晔的身世背景、成名故事给利落的背了出来。 郭嘉在一旁拍手称道:“刘子扬汉室之后,亦有谋才,当为吾等所用!可征之!” 蒋干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二乃楚国平阿人也。姓蒋名济字子通,少有名才,现为扬州计吏、吾与其交久矣,其人颇有谋略,亦可称一时俊杰!” 郭嘉在一旁,看着薛议补充道:“蒋济此人,我亦有耳闻,才干非凡,当可征之!” 蒋济对于薛议而言,可就没有刘晔的名声大了,毕竟后世还是听说过刘晔的名号的,至于蒋济,好像是听说过? 但是看在蒋干和郭嘉都赞同的份上,想必,也是个不错的人才。 薛议点点头,示意蒋干继续说下去。 “其三,乃平原高唐人也!华歆华子鱼!” 蒋干说了个在薛议听来,完全没映像的名字。 而郭嘉听了之后,却是少见的皱起了眉头。 “窃以为华子鱼沽名钓誉之辈也!” 薛议可是很少见郭嘉这么严肃的评价的一个人,还是给的负面评价,心中顿时好奇了起来,细细听闻。 蒋干却是疑惑的问道:“华子鱼天下名士,奉孝何出此言?干愿闻其详!” 郭嘉道:“夫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挠心于邪儒(指虞翻)之说,交臂于陵肆(指孙策)之徒,位夺于一竖,节堕于当时。昔许、蔡失位,不得列于诸侯;州公寔来,鲁人以为贱耻。方之于歆,咎孰大焉!” (《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六年,春正月,寔来。 《左传》:桓公五年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 “其失州郡、丧国土,交匪类,折臣节!比之王朗,何德何能能称名士耶?” 蒋干闻言,沉默不答,良久才叹息道:“奉孝所言是也!然我已上书曹公,表天子征之矣!” 郭嘉也是吐槽完毕,没了和他继续在这件事上争论的心思:“无妨,沽名之辈而已!” 薛议听了半天才明白,郭嘉是在说华歆不战而降,委身孙策的故事。心中顿时对这个所谓的“名士”也有了不好的看法。 蒋干经郭嘉这么一打岔,却是没了再继续推荐在野“贤人”的心思,想转移话题,转而说起了扬州地区的消息。 “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刺史刘馥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此为一患也!” 郭嘉说道:“刘刺史初到扬州,仅仅只有寿春一郡之地,少兵短将,如何能敌?子翼为何不言孙权部下有何俊杰?此吾等此番所来主要事也!” 蒋干嘿然一笑,知道自己想转话题被郭嘉拉回,立马说道:“江东孙会稽手下自然亦是多俊杰也!” 第一百三十二章 拉拢 蒋干顿了顿,思考了一下,立即说道:“江东之首,首推张昭张子布也!江东国士,能比之伯仲者,寥寥数人而已!” 虽然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蒋干的话,薛议还是认同的,张昭,如今可是江东的首要人物。 郭嘉闻言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张子布之于江东,犹如张良、萧何之于高祖矣。”郭嘉也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郭嘉对张昭给了这么高的评价?薛议有些不解。 郭嘉解释道:“昔日曾闻闻刘荆州尝自作书欲与孙伯符,以示祢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见乎?’如正平言,以为子布之才高乎?”(祢衡,字正平。) 原来如此,薛议算是明白了,连祢衡那个眼睛长脑袋上的人都如此看重,想必张昭的本事,自然非同一般,自己先前还是小觑了。 旋即问道:“此人可以为我等所用乎?”张昭可以拉拢吗?薛议问了之后,心里却是一点希望也无。 果不其然,蒋干听了他的话后,摇了摇头,“张子布受孙策厚恩,恐难以说动,且其昔年受陶恭祖所举,陶恭祖去世之时,尚以文怀之,陶恭祖与曹公之恩怨,自不必多言。” 蒋干的话语摆明了说动张昭的可能性那是非常之小,不说孙策的知遇之恩,光是恩主陶谦与曹操的关系,便使其难有投效之意,当年张昭从徐州避难江东,可少不了曹操的出力。 张昭既然不得,那么江东还有哪些人可以尝试拉拢呢?薛议询问道:“除张子布,江东其余人等可以谋乎?” 蒋干点了点头,说道:“除张昭外,尚有东莱太史慈、庐江周瑜、九江蒋钦等人可以一试。” 这些人对于薛议而言便是知名多了,“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谈对于远在东郡的他,都有所耳闻。 薛议自然是明白这些人在以后孙权势力中的地位,当即也是肯定了蒋干的决策。 见此,郭嘉笑道:“江东之才何其多矣,子翼所言数人,如何能够?” 蒋干也是笑着摇了摇头,当下,立即从袖中摸出一张白布,在蒋干的示意下,郭嘉和薛议凑上前去,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江东孙权势力的人物、地位、官职、所在地点... “真是了不起啊!”薛议重重的看了一眼蒋干,“厉害!” ... 翌日。 经过昨日的一番讨论与探究,撒网似的选定了可以进行拉拢的江东人物之后,薛议、郭嘉、蒋干正式拜访了寿春目前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刘馥。 刘馥是一个微胖的中年人,络腮胡,笑起来眼睛眯得很细,听闻薛议几人的来意,也是尽可能的提供帮助,用自己的名义,征调了几人来刺史府。 当然,听郭嘉所说,司空曹操目前正在南下的路途之中,不过几日便可到达寿春,那么考察的任务自然是由曹操亲自来办了,在刺史府中,薛议等人也仅仅只是与众人打了个照面,相互认识,混了个脸熟,交谈了一番。 而在刺史府,刘晔、蒋济等人明白了薛议他们的来意后,当下又举荐了一些人才,胡质,便是蒋济所推荐的人物。 胡质是寿春大贤胡敏的儿子,名士后人自然受人青睐,果不其然,扬州刺史刘馥听到蒋济的推荐后,当即决定征召胡质过来。 当然,找胡质到了刺史府之后,也仅仅只是浅谈了一番,没有深入了解。 而刘晔在听闻郭嘉和薛议的来意后,当即表示他还认识一位人才,愿为曹公举荐。 薛议当下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何许人也?” 刘晔笑道:“其人乃临淮东城人也。鲁肃鲁子敬!家富于财,性好施与。袁术闻其名,曾就署其为东城长。现居于江东、依于周公瑾,吾与其善,可修书一封,言其利弊,令其来投,报效曹公!” 薛议心中一惊,“鲁肃和刘晔的关系很好吗?还能直接令其来投?”脸上却是大喜:“善!鲁子敬吾亦有所耳闻,其人确有其才,还望子扬速书与之!” 刘晔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见薛议如此看重于鲁肃,当即就在刺史府,挥毫写道:“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刘刺史,今在寿春,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今东阿薛伯言亦闻君之名,愿荐君于曹公,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薛议就在一旁看着刘晔写下了这封信,笑道:“善!” 郭嘉见薛议“如此上心”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转头向着蒋干建议道:“何不乘今日,将所需信件一并写了,届时一并带去江东。” 蒋干却是笑道:“奉孝欲以刘子扬为书吏乎?” “哈!”小心思被看穿,郭嘉也是不恼,乘着刘晔如今正在写着劝归书信,让他帮个小忙,将江东几位重点人物的全部一起写了,也省事不是。 奋笔疾书的刘晔却是毫不知情,马上就要被临时当做书吏征用了。 ---------------小知识------------- 《三国志鲁肃传》原文: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这段话,是有问题的。 《通鉴考异》:刘子扬招肃往依郑宝,肃将从之。瑜以权可辅,止肃。案,刘晔杀郑宝,以其众与刘勋,勋为策所灭,宝安得及权时也? 一、郑宝早在孙策时期就被干掉了,哪里还能到孙权时期? ◎梁章钜曰:子扬即刘晔字,据《晔传》,晔为郑宝驱逼,欲赴江表,晔谋杀之,是晔本非郑宝党与,岂有劝鲁肃从宝之事?宜为温公所不取也。 二、刘晔亲手做掉的郑宝,哪里还会为他引荐人才? 所以,我在此,就原文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小说中的进展和逻辑。 第一百三十三章 察觉 曹操终于到达了扬州寿春。 刺史府内,曹操独坐上首,刺史刘馥居于左,祭酒郭嘉居于右。 刘晔、蒋济等被推荐之人坐于第一排,而薛议和蒋干则坐在最末尾。 曹操当先开口道:“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 选举乖实,俗吏伤人……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灵帝之世,阉宦用事,**秉权,危害忠良。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用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考不得贤矣。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考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于时悬爵而卖之,忧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其货多者其官贵,其财少者其职卑。 今吾至寿春,当为国取士,辨证贤明,二三子可畅所欲言,唯才是举!” 坐下众人一齐拱手俯身:“遵曹公令!” 于是薛议注意到,坐下所荐之人当即讨论起来。 内论国邑先贤、御贼固守、行军进退之宜,外料敌之变化、彼我虚实、战争之术。 众人都争先在曹操面前展现着自己的能力。 而正好乘着这个机会,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山贼陈策的身上。先前薛议等人讨论贤士之时,就被蒋干想趁机转移话题,而现在,问题被抛给了坐下众贤士。 曹操问道:“陈策可伐否?” 大部分人劝说:“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鸡肋之地,得之无益。) 唯独刘晔起身反驳:“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 (《史记·淮阴侯传》:韩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若何而有功?”广武君曰:“为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曹操笑道:“卿言近之!” 话题在此接过,曹操当即令这些贤士下去,转而和郭嘉、薛议等人讨论起江东的人事来。 蒋干道:“江东诸人,今皆以书信劝之。唯周瑜未有,干以为当亲往之,为之游说,或可使其来投。” “蒋干这是要亲自去游说周瑜了吗?”薛议想到,几日接触下来,薛议也是发现蒋干是真的干吏,非常的有能力。但是周瑜可不是那么好挖的呀... 曹操却是当即欣喜道:“善!” ... 扬州。 吴郡。 周瑜府邸。 鲁肃来向周瑜告辞。 周瑜差异道:“子敬何出此言?” 鲁肃答道:“刘子扬以国士之称召我,言东郡薛伯言亦欲举我于曹公,今在江东,未有寸身之职,仅投公瑾门下,非丈夫之志也!” 周瑜这才明白是自己怠慢了鲁肃,当即正色道:“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会稽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 当着鲁肃的面,周瑜就手书给孙权写信:“肃有大才,将军(指孙权)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安抚鲁肃之后,当即亲自送其出门,告知想必孙权看了他的书信后,不日便会召见鲁肃,让他安心,先见过孙权再说。 便在此时,有老仆来报:“周郎,门外有故人来访!” “故人?”周瑜疑惑的问道,是江北来人了吗? 老仆答道:“乃九江蒋干蒋子翼也!” “蒋干!可真是稀客,不过他来吴郡做什么?”周瑜心下疑惑,面上却是看不出异常,当即令老仆将蒋干带到客厅。 两人坐下,见蒋干布衣葛巾,一副私自出行的模样,联想到鲁肃刚才的事情,周瑜脑海中不由得琢磨着什么,于是试探道:“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蒋干原是满面笑容,闻言不由得微微一僵,当即隐了下去,笑道:“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 他也是根本就没想到鲁肃会正好在之前就被刘晔招揽一事找过周瑜。 却是不想,他细微的面部表情早已被心中已有疑惑的周瑜所捕捉。 周瑜当即明白了来龙去脉,说道:“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却是故意把话题带偏。 蒋干被周瑜先前的试探所震慑,不知道哪里走漏了消息,唯恐周瑜察觉,也就顺着周瑜的话题,开始了闲聊。 这一聊,便是良久,直接聊到了饭点,周瑜当下邀请蒋干共饮食,期间双方谈天说地,聊古论今,却是都没有把话题往政事上引。 送蒋干出门,周瑜笑道:“子翼!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 蒋干拱手谢道:“一言为定!” 周瑜微笑着目送着蒋干离开,知道走入转角,背影消失,脸色才陡然转为阴沉。 “周郎?”老仆察觉到了什么。 “传我令!密查蒋干及其随从这些时日动向!随时来报!”周瑜郑重的说道。 下人道:“诺!” 周瑜静静地站在府门口,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慢慢的浸透... 如果蒋干是为曹操作说客,那么必然不会仅仅只是拉拢自己一人,必定会广撒网,江东的众人都有可能在此时收到曹操递来的橄榄枝,此事,必须要通知孙权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对 扬州。 吴郡。 翌日。 心不自安的周瑜来到了孙权的府邸。 在侍卫的带领下,周瑜来到了孙权的会客厅,却发现孙权正在会客,客人正是天下有名的名士,华歆华子鱼。 周瑜见此,当即默默的退了出去。 华歆用余光瞟了一眼,见周瑜退了下去,便继续刚才的话题:“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 原来,华歆是收到了蒋干等人的书信,当即向着孙权提出辞呈,希望回去。 孙权毕竟也才18-19岁,脸皮还不够厚,见华歆言辞恳切,又想到这是曹操的授意,便答应了华歆的请求。 见华歆远去,周瑜步入大厅之中。 一进来,便发现孙权愁眉苦脸的坐着发呆。 “将军何故如此?”周瑜坐在一边,开口问道。 “公瑾,此非我之寡德耶?”孙权郁闷的发问。 “将军何出此言?”周瑜不解。 “华子鱼远近闻名,而今亦欲离我而去,北投曹公也!”孙权向着周瑜说出了刚才与华歆讨论的话题。 周瑜闻言,立马就明白了。当下解释道:“非将军之过也!实乃曹操之谋也,今曹操胜袁绍于官渡,其势莫挡,故遣人于江东,欲揽江东之中于怀,而弱将军之势也!” 孙权惊异道:“我与曹公为姻亲,同为汉臣,何故如此?” 周瑜:“曹公欲整压天下,当弱天下诸侯。且权势之争,亲亲尚且伐之,何况将军与曹公乎?将军地处江东,远离朝廷,王命难及,曹公欲弱将军,不难猜也!” “今吾之宾客,鲁肃鲁子敬尚且为曹公所诏,何况将军麾下之俊杰乎?” 孙权这才明白,原来是曹操特意来自己这边挖人了。“曹公势大,江东众人若欲投之?吾当奈何?” 周瑜摇了摇头:“将军勿忧也!讨逆在时,恩泽四方,故能征善战之士皆欲效死,今将军新继位,当不疑也!且江东之士,能者如张昭,皆来自徐州之地,皆避兵祸于曹操也,更有甚者,血仇也!曹操宿敌袁绍尚在冀州,其势危亡,尚未可知,此时投曹,非智者所取也!” 周瑜当然是捡着曹操一方的劣势来说,尽量的减少孙权心中对于曹操挖人举动而引发的担忧。 虽然知晓自己这方肯定会被挖走不少人才,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天子在人家那边,而人家最近又打了大胜战呢? 听了周瑜的解释、分析,孙权心中这才略微好受了一些,当下问道:“如此?坐视其诱我江东之众乎?” 闻言,周瑜立马开口道:“断然不可!江东之基,岂容轻易动摇?窃以为将军当下文书,秘传各郡,闻曹公招揽一事,无异心者,当自会上书言此,将军当大嘉赏赐,以安众心。” 孙权高兴道:“公瑾此言甚何我意!” 周瑜见孙权高兴了,才说出另一个计划:“然,曹公之势,远胜于我等,江东之众,必有背将军而投曹公者,人各有志,若其一心欲往,将军勿要强留!” 孙权也是明白这点,当即沉默的点点头。 周瑜继续说道:“予以为,将军此时当广开言路,招揽贤士,一则稳安众心,二则若重臣背离,当可速定!” 希望孙权能够广开言路,扩充麾下的人才储备,说白了,就是希望孙权能够让手下的人,多多推荐自己的人上来,达到拉拢、稳定的目的,其次,人才的储备能有效降低一旦有某些重臣投靠曹操,而带着一大票人北归的影响。 周瑜的考虑非常非常的全面。 孙权当下重重的点头,说道:“善!就依公瑾之策!” ... 孙权的密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果不其然,很多重臣都收到了曹操的招揽书信。 但是结合孙策的遗泽,和如今曹操的处境,投靠曹操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孙权也是对那些将曹操招揽书信上交的重臣,例如太史慈等人给与了厚厚的赏赐。 ... 身在吴郡的蒋干自然是明白了这些时日孙权一方的动作。 立马也是晓得,自己的身份,估计早已被周瑜看穿,只是碍于曹操与孙权现在的关系,不好发作罢了。 留在吴郡,估计也是没什么用了,当下向着周瑜提出告辞。 周瑜亲自送蒋干上了北去的客船,离别在即,周瑜说道:“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蒋干闻言,笑着摇了摇头,终无所言。 ... 扬州。 寿春。 曹操采取了刘晔的方案,以大军压境之势,亲自出征陈策,以薛议为先锋,统兵三千,进攻其驻地。 果如刘晔所料,陈策一听是曹操亲自率大军来了,当即出城投降于薛议,不费刀兵即解决了寿春数年的匪患。 而盘踞在附近的雷绪、陈兰等袁术故吏,也是纷纷派遣使者,表达心意。 寿春一带终于安定。 ... 刺史府。 曹操等人率兵而还,当即在刺史府举办庆功宴会。 觥筹交错之间,薛议发现曹操喝高了,起身,举杯走向了大厅中间,向着众人感慨道:“昔年文若曾言‘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戈戢睦,大道流行,国难方弭,六礼俱治,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诚仲尼述作之意;显制度於当时,扬名於后世,岂不盛哉!’ 然多年已逝,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地且不存,何谈政事乎?故务学之事,收效甚微!” 曹操早就有了兴学的想法,奈何也是无法实施。 见曹操如此感叹,此时刘馥当即也是出列,和曹操站到了一起:“曹公!办学之事,利在千秋!馥自当竭尽所能!” 曹操大笑,拍着刘馥的肩膀:“元颖大善!当饮此杯!”说罢,举着自己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刘馥也是仰头而酒尽。 喝完,两人同时举着空酒杯对着对方,哈哈大笑起来。 -------------小知识---------- 《三国志刘馥传》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举贤任能、以保江东 扬州。 寿春。 刺史府。 曹操、郭嘉、蒋干聚在一起,由蒋干叙述着江东的诸事。 “此往江东,寸言未失,而周瑜已察吾意,昔哉!然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蒋干细细的述说着江东之行的成果。 虽然很多看重的人物没有挖来,但也并非全无收获。 曹操对此早有预料,袁绍还在北方虎视眈眈,自己这条船,可还称不上绝对的安稳,本就是打着削弱的目的,能招多少算多少吧。 点头示意明白了,曹操转向郭嘉,询问道:“伯言来此已有不少时日,依奉孝之见,可堪其用乎?” 郭嘉自然明白曹操问的是什么,笑着摇了摇头:“或可为战将、或可为三军统帅,或可为一方能吏,不可为此也!” 曹操也是笑了:“来此之时,仲德亦劝说,言伯言非此之才,吾且一试,果如仲德所言!” 郭嘉跟着笑了笑,却是没有接这个话题,转而陈述道:“曹公,益州之事定矣。刘璋于成都固守,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赵韪于江州。韪将庞乐、李异反杀韪军,斩韪。” 曹操叹了口气:“如此,牛亶难得益州矣!”(牛亶是曹操听闻益州内乱,派去接替刘璋的益州刺史。) 郭嘉闻言,没有多说。 曹操继续道:“也罢,如今扬州之士已募,当返回许都,共商国事!” 郭嘉拱手称是。 ... 益州。 赵韪兵败身亡,益州局势趋于安定的同时,也是谣言四起,构陷老臣庞羲与赵韪相勾结。 刘璋于是分巴郡,以永宁为巴东郡,以垫江为巴西郡。 流言传到巴郡庞羲耳中,又结合刘璋的举动,当下十分慌张,刘璋如今可谓是草木皆兵,自己的处境十分的不妙。当下派遣程郁向着他的父亲汉昌县令程畿索要士兵以自保。 程畿答复道:“郡合部曲,本不为乱,纵有谗谀,要在尽诚。遂怀异志,非所闻也。”劝说庞羲不要听信谗言。 庞羲不听,再次派遣程郁重往,程畿告诫儿子:“我受牧恩,当为尽节。汝自郡吏,当为效力。不义之事,莫有二义。” 程郁无法说动父亲,回去复命,庞羲见程畿油盐不进,当即扣押了他的儿子,以为人质,并接着派人警告道“不从太守,家将及祸。” 程畿郑重的答复道:“昔乐羊食子,非无父子之恩,大义然也。今虽羹子,畿饮之矣。” 庞羲也是个明大义之人,见程畿如此操守,也是大为惭愧,于是放了他的儿子,亲自上书刘璋,陈述自己这边的事情,作为老臣,希望刘璋不要猜忌。 明前因后果的刘璋,当即升迁程畿为江阳太守,程畿不畏权臣,效乐羊食子之事,传为一时佳话。 ... 吴郡。 孙权府邸。 孙权按照周瑜的建议广发求贤之令,果不其然,江东众人踊跃向其推荐人才。 “若吾有程畿之辈,江东何虑?”孙权听闻了程畿的故事,当下感叹道。 张昭坐于一旁,不禁莞尔,“江东俊杰如此之多,孝廉何虑?” 孙权也是笑道“然,张公之意我知之矣。张公所举之人严畯,吾与相闻,察其性质直纯厚,其于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补益。当称俊杰,名副其实也!” 张昭抚摸着胡须,笑道:“严畯同名者,更有诸葛瑾、步骘之辈也,今曲阿弘咨荐之,现在门外,当可一见。” 孙权笑道:“然!闻公瑾所荐之人鲁肃亦在其中,吾当见之矣。” 孙权更加好奇的是周瑜极力向他推荐的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才。 张昭了然,点点头,不在多言,俯身而出,将空间单独留给了孙权。 孙权与鲁肃何榻对饮,喝的高兴,询问道:“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鲁肃正色道:“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 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发言堪称大胆,直接就是寄希望于孙权能够独霸一方,这样的言论,孙权要是认真计较,可是能直接将鲁肃以谋逆论处的,但是人家一上来就推心置腹的讲这些,那是真的将年轻孙权当做人主来看待了,更何况,他还是周瑜推荐过来的人才,其言语是否也有周瑜的意思在里面? 年轻的孙权到底还是被打动了,心中暗喜,面色却是不变:“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两人相视一笑,却是不在讨论这个话题。 见过鲁肃之后,孙权又依次召见了诸葛瑾、步骘等人,见识了他们的才学,引以为宾客。 ... “弟安好:消息平安,甚善甚善。岂意脱别数余年而无相见之缘乎!诗人比一日之别于岁月,岂况悠悠历累纪之年者哉!自与弟别,若没而复浮,若绝而复连者数矣。而今而后,居升平之吴郡,攀附于飞龙之幼主;侪辈略尽,幸得相存,而相去千里。加有邅蹇之隔,时闻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 闻弟躬耕于南阳,求学于庞德公门下;与惟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具为友善,甚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唯弟勤勉勤勉,努力努力,不负父亲、叔父在天之灵,扬我琅琊诸葛氏之名! 兄诸葛瑾上。” ------------小知识---------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 浅谈------曹操下扬州 首先要说明的是曹操及其他所有人在内的传记里都没有提到曹操有在担任司空期间来到扬州的记载。 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曹操下扬州征辟士人的时间,是赤壁?还是之前? 唯有《三国志刘晔传》中略有提及曹操到过扬州: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 咸云:“山峻高而谿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 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 太祖笑曰:“卿言近之!” 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太祖还,辟晔为司空仓曹掾。 同时《傅子》一说中也有这么一段相以佐证:太祖征晔及蒋济、胡质等五人,皆扬州名士。每舍亭传,未曾不讲所以见重;内论国邑先贤、御贼固守、行军进退之宜,外料敌之变化、彼我虚实、战争之术,夙夜不解。而晔独卧车中,终不一言。 济怪而问之,晔答曰:“对明主非精神不接,精神可学而得乎?”及见太祖,太祖果问扬州先贤,贼之形势。四人争对,待次而言,再见如此,太祖每和悦,而晔终不一言。 四人笑之。后一见太祖止无所复问,晔乃设远言以动太祖,太祖適知便止。若是者三。其旨趣以为远言宜征精神,独见以尽其机,不宜于猥坐说也。太祖已探见其心矣,坐罢,寻以四人为令,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魏国一方的记载到此打止,而且没有具体时间。而我又从吴国一方的记载中,管中窥豹发现了一些端倪。 《江表传》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 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用成了著名的蒋干盗书,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赤壁之时,所以很有可能是同时发生在蒋济、刘晔等人被曹操所召期间发生的。 为什么我会下这样的结论呢? 因为在《太史慈传》中这么一段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那么就可以肯定曹操拉拢江东人士的时间肯定不会是赤壁之战。原因很简单,太史慈早死了呀(166-206)。 还有相同佐证的便是《蒋济传》: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 蒋济在赤壁之战之时,就已经是出场了的,曹公难道还去征辟他?只能是之前,从计吏升任别驾。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下扬州征辟蒋济等人肯定是赤壁之前。 那么作者我为什么把时间安排在建安六年? 因为江东的孙权的动作。 《步骘传》孙权为讨虏将军,召骘为主记。 《朱桓传》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 《鲁肃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诸葛瑾传》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於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是仪传》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 《陆绩传》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 《胡综传》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 .... 同在建安六年,孙权一方大量的人事安排,调动,以及征辟,给了我很多的联想。 所以我在文中写了一个大胆的推断:曹操下扬州,征辟江东名士的同时,派人去挖孙权的墙角(周瑜传、太史慈传),导致孙权不得不大量的征用人才(吴国诸人传记),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要安排主角去呢? 因为在这里,我要交代一下郭嘉在曹操阵营中的另外一个身份,间谍情报头子,后续故事会用。 另一点,以主角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江东这边发生的一系列人事变化,新进却又为广大读者朋友们所知的人物,例如:鲁肃、诸葛瑾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以上位,得到孙权认可的。 毕竟这些关键人物,后期也有重要出场。 当然了,还耍了个小把戏,引出了三国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诸葛丞相。 庞德公在刘表时期,就已经做了铺垫,后续将会进一步完善丞相的仕途之路。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收藏~ 3q~ 请假条 签约又又又又又~ 无心码字 冷静一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枣祗病亡、刘备南投 建安六年九月,曹操还许都。 “伯言!伯言!”李敢一路小跑着,跑进了薛议所在的居所。 “子进?何事如此急切?”薛议手持兵书,坐在席上,看着李敢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奇的问道。 “伯言!枣都尉挺不住了,速去!速去!”李敢喘息着,急切的向着薛议说道。 薛议闻言豁然起身,屯田都尉枣祗的身体去年就一直不好,曹操已经下令让他直接回家休养,更是将屯点的重任一并都交给了任峻。如今,接近入冬,气候骤然转冷,长者也终于是挺不住了... 一念至此,赶紧抓住了李敢的肩膀,疾步往外奔去。 枣祗的住处,距离薛议的住处并不是很远,不一会薛议、李敢就来到了枣祗的住处前。 尚未进门,便听到了里面突然传出了一阵嚎啕大哭之声,薛议猛然停下了脚步,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张东、侯声、现在又是枣祗,当年保卫东阿县城的几个首脑,除薛议外,都走了... ... 数年后,军国富饶的曹操追忆枣祗之功。 《加枣祗子处中爵并祀祗令》: “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祗,欲得之。 祗深附托于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佃科以定。 施行后,祗白以为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复改易。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 时故军祭酒侯声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 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 其时岁则大收,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 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 (枣祗死后即被追赠为陈留太守。) ... 豫州。 汝南郡。 刘备势力盘踞汝南郡之中,一直联络着汝南反对曹操而支持袁绍的势力,汝南太守满宠固守汝南郡城,却是不敢轻易出战。 “闻曹操于许都尽起大军,欲亲伐我等,想必不出月旬,曹军就会至此,诸君以为我等如何应对?” 刘备大营之中,刘备一脸严肃的询问着部下们。 在他的右手边,关羽、张飞、赵云坐于一旁,低头不语。 而在他的左手边,孙乾、简雍、糜竺等人也是沉默不言。 曹操亲征,刘备军的决策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境,所以众人都是不敢轻易开口。 刘备见此,心下一叹,自己这边还是缺少谋断之士啊,无奈,只能自己先开口了。 “豫州之地,恐难以为继,诸君以为我等当南投刘表还是东撤徐州?” 现在摆在刘备的选择其实有三条。 一是决战曹操于豫州,直接被刘备本人所否定。 剩下的便是前往何处的问题,是南投刘表?还是继续撤往徐州,在徐州周旋? 毕竟自刘备败走小沛,关羽下邳投降,昌豨(xi)就一直徐州东海郡为刘备势力摇旗呐喊,旗帜鲜明的对抗着曹操,当然,现在他的日子也不好过,鲁国诸县被张辽平定后,夏侯渊便带领着张辽一起前往讨伐昌豨(zhe)了。 “将军!”左将军从事中郎简雍拱手率先开口,“窃以为如今之际当先南投,依仗刘荆州方有容身之处。 徐州虽先为将军所有,然雍以为不可去者有三。 东海昌豨(xi)虽在,然尚且尤不能自保,我等若是前往,对其无异于雪上加霜,智者不取!此其一也! 徐州多次受戮于曹操,若我等前往,虽民心可用,然物力匮乏,士卒难以再起!此其二也。 又广陵如今为曹操所把持,琅琊为臧霸所据,若我等前往...” 话到了这里,简雍摇了摇头,虽然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徐州去不得! 简雍说玩,众人的目光都悄悄的移到了另一位左将军从事中郎的身上。 糜竺是刘备的妻兄,更是刘备势力中徐州集团的代表,他的态度,决定了刘备势力中徐州集团的意愿。 有机会回到徐州,却不回徐州,身为徐州人士的糜竺会怎么想?他的部下和徐州人士会怎么想? “子仲(糜竺字)意下如何?”刘备轻轻地开口询问道。 糜竺对他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是姻亲,在徐州陶谦亡故之时,便是依靠着糜竺的帮助,刘备才能迅速的早徐州站稳脚跟。 而在被吕布背刺偷袭后,刘备能迅速的在小沛东山再起,也是离不开糜竺倾心倾力的帮助。 所以此时此刻,刘备也不能过多的去要求这位把一切都压在了自己身上的大舅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糜竺身上。 糜竺低着头,没有开口。 刘备注意到,左侧的糜竺已经紧紧的握紧了自己拳头,刘备心中突然一阵难受,昌豨(xi)为什么现在还在东海郡继续支持着自己,不就是因为在东海有着糜竺的暗中支持么,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打回徐州啊! 强忍着眼眶中泪水,刘备别过头去,却听得糜竺凝噎的声音传来:“请将军以大局为重!南往荆州!” ---------------小知识------------ 枣祗 宋-陈普 千里无烟已十年, 一朝许洛翠秧田。 乾坤渠肯容曹操, 聊为苍生解倒悬。 《方舆纪要》卷四十七:洧仓城在许昌故城东,即洧水之邸阁也。枣祗募人屯田许下,此其仓城也。又临颍县北二十里,有枣祗河,或谓之枣村河。县西二十里有灌沟,北接颍水,南接泥河,南北二口俱有陡门,亦曹魏时引水溉田处。 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鄂之战(一) 《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有西鄂县,在宛城以北。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西鄂县注: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云”。 ... 豫州。 汝南郡。 刘备军结束了商讨,众人决意南投刘表,会议结束后... “兄长!”麋芳焦急的跟在了麋竺的身边,“兄长!我等弃徐州耶?” 麋竺不答。 “兄长!麋家根基尽在徐州,奈何弃之?”麋芳终究还是不甘心,希望兄长能够做点什么。 麋竺停下了脚步,麋芳也赶紧停了下来,紧张的看着哥哥。 “子方(麋芳字)!”麋竺沉声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已答应左将军,为使者出使荆州,劝刘荆州出兵。”说罢,便不理会发呆的弟弟,径直离开。 麋芳站在原地,喃喃自语:“麋家!徐州麋家!” ... 许都。 大军的准备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军粮、士卒的器备也一一的登记在册,所有人都知道,曹公即将挥师进攻豫州汝南盘踞着的刘备了。 司空府。 东曹毛阶正在接待几位自西而来的客人。 西凉军宿将段煨同意了曹操的劝说,愿意入京奉职为九卿。与其同行的还有凉州马腾、韩遂送来的质子。 “吾来之时,杨阜曾言‘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在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官渡一战,曹公英明神断,大破袁绍,自是天下皆服矣!” 坐落间,两个年轻人向着毛阶叙说着所见所闻,便是韩遂与马腾的质子了,而老将段煨却是老神在在的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毛阶也是知道,自己的地位是远不如这位宿将的,所以见此,也没有什么意见,谁叫现在曹操根本就不在司空府呢? 只好一边陪着笑,一边同两个年轻人闲聊着。 ... 许都军营。 “此战当南下一股平定刘备!”曹操居于帐中,用手比划着地图,主薄王必、护军韩浩立于左手边,司空府军师祭酒郭嘉、军师荀攸立于右侧。 余下厉锋校尉部虎豹骑统领曹纯、讨寇校尉乐进、偏将军于禁、偏将军徐晃、奋武中郎将薛议赫然在列。 “此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窃以为刘备断不会留于此地。”荀攸望着地图,开口道。 “军师以为刘玄德欲往何处?”曹操问道。 荀攸答:“唯荆州耳!” 荀攸说完,薛议便看向了地图,刘备同往荆州,必然要经过的地方---朗陵。 前任朗陵长赵俨被曹操征为了司空府掾属,朗陵长现在可还没有定下。 曹操用手摸了摸胡须,“朗陵长尚空缺,唯李通驻军于附近,可使李通领兵阻之!” 众人皆是点头,李通乃善战之将,带兵驻守于此,绝对能阻挡刘备南下。 倒是薛议有些疑问:“曹公,李通将军驻于吴房,防备刘表,若是刘表北上...”话音未落,便被曹操的笑声打断。 “伯言!吾以令讨虏将军孙权进攻江夏,刘表必然不敢分兵轻出,无虑也!”曹操解释道。 “曹公深谋远虑,议不及也!”薛议道。 曹操继续说道:“既如此,于禁、乐进、曹纯、徐晃整顿本部兵马,随我同去豫州。” “至于伯言!仲德(程昱)于鄄城上书点名要你前往鄄城,你且带本部兵马前去鄄城,看看仲德有何要事!” 众人:“诺!” ... 徐州。 东海郡。 夏侯渊和张辽的部队已经同昌豨部先锋有所接触,双方一开始互有胜负,但随着张辽的入场,胜利的天平愈发偏向曹军。 夏侯渊的将军职位虽然目前还没有张辽的高,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是一军统帅。 “将军!(夏侯渊此时为督军校尉,张辽称呼显尊重之意)昌豨久据东海,甚得民心,强攻,不易也,其所以为之,刘备在矣!今曹公大军伐刘备,若备败,则昌豨当降也!窃以为我等当观其变,然后动之!”张辽建议道。 昌豨之所以还在坚持,不就是刘备还在豫州策应么。一旦刘备军败,昌豨自然也就不足为虑了。 夏侯渊也是明白了这点,当下同意道:“善!” ... 扬州。 吴郡。 孙权接到了曹操的书信,商议一番,便决定准备出兵进攻江夏。 但是,军队尚未到达江夏,便有下人来报:“禀将军!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 三郡境内的山越,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孙权无奈,当即下令回军,率军讨伐境内的山越蛮族。 ... 荆州。 襄阳。 刘表正在会见刘备的使者麋竺、孙乾。 “左将军与大将军会盟,心系王室,欲讨伐不臣,乃奉大将军之意深入豫州,起豫州之众,共讨曹操。 大将军败绩于官渡,然左将军尤奋战也!今曹操携大军而来,左将军兵少将寡,恐为不敌,故今遣我等二人求救于荆州。” 孙乾向着刘表叙说着二人的来意。 刘表闻言,沉吟道:“今玄德尚在细阳,距荆州何其远也!纵欲遣兵救之,恐难至矣!” 孙乾、麋竺对视了一眼,刘表只要有救刘备的心思,那任务就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微不可查的向着对方点了点头,孙乾开口道:“左将军之意亦是如此,汝南偏远,恐荆州之兵,难以至,今左将军欲率军南下,往投荆州也!” 见刘表沉吟不语,麋竺当下进言道:“左将军欲效陶谦故事也!”徐州陶谦昔年也是任用刘备作为藩篱驻军于小沛,防备曹操。麋竺也是希望刘表也能这样,给刘备一块容身之地,条件便是刘备作为藩篱,抵抗曹操。 刘表当下允诺:“可!” 便在此时,一旁的蒯良进言道:“明公!闻曹军李通驻于吴房,新有动作,当往朗陵,此左将军必经之路也!想必曹军已然知晓左将军动向!若欲使左将军顺利来投,当调离此军也!” 刘表当下问道:“子柔有何妙策?” 蒯良道:“无它!声东击西耳!” 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鄂之战(二) 豫州。 细阳县。 “玄德,大军整顿完毕,可以出发。”只有两人在,简雍也是直呼刘备的表字。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各种辎重准备妥当,不必要的东西,也都处理完毕,只等刘备一声令下,就可出发。 刘备点了点头,走出了大帐。诸将皆是一身戎装,等待着他的命令。 “今大军远行,所过之境,必多有扰民,然吾等汉室之师断然不可行掳掠百姓之举,违者军法从事!”刘备高声道。 众将士:“诺!” ... 南阳郡。 西鄂县。 南阳功曹柏孝长奉曹操所置南阳太守之命来西鄂县考察当地民事。 前脚才到西鄂,受到了西鄂长杜袭的迎接,后脚,就被刘表的大军给围在了县城之中。 “子绪何在?”拉住一个拿着武器匆匆而过的平民,柏孝长询问起了西鄂长杜袭的消息。 小民仔细看了柏孝长一会,认出了他是上面派来的官员,当下回答道:“杜府君正在城墙之上,率众抗敌,功曹同去乎?” 柏孝长一愣,反问道:“闻其声乃荆州军也,可知刘表派来了多少人马?” 小民道:“据斥候所报,恐不下万人。” 柏孝长一听,顿时就慌了神色,心下感叹:“这可如何是好?” 小民见柏孝长面色顿时变得一片寡白,轻声询问道:“功曹同去守城乎?” 柏孝长这才反应了过来,轻咳一声:“手无寸铁,待吾返回府中,寻得武器,再来寻子绪。” 小民不疑有他,点头示意,当即跑向城墙。 返回府宅的路途中,柏孝长一路见到不少士民自发的拿起武器,跑向了城墙,加入了守卫城墙的守军之中。 “杜府君昔日待吾等不薄,今有国难,愿同杜府君共卫家园!” 路上,还有士民结伴而行,高声呼喊,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保卫城墙。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如同柏孝长一般,奔向了自家... 城墙之上,杜袭望着共同来守的军民,手持利刃,高声道:“今刘表来袭,欲功西鄂以围宛城,然西鄂城小,难挡敌军之锋锐,二三子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杜某绝不阻拦!” 下方的军民听了,当下和声道:“愿为杜府君效死!” 杜袭高声道:“愿与诸君共死!” ... 府衙内,柏孝长听着城外传来的阵阵喊杀之声,浑身发抖,颤抖着将自己所居的房屋木门关上,拉上木栓,尤不放心的将能移动的物件一件件的搬到了门口,抵住大门。 突然,城外爆发出一声呼喊之声:“西鄂已破!西鄂已破!”惊慌不已的柏孝长当下滚到了床上,用被子盖住了自己的身体,躲在被下,瑟瑟发抖... ... 汝南郡。 朗陵县。 “将军!宛城军事急件!”亲卫从下属手里接过信件,递给了朗陵的最高军事长官裨将军李通。 身为阳安都尉的李通,当时正在吴房进行平叛,接到曹操密令,当即南下,率军移屯朗陵,修筑防御工事,准备截击从汝南另一边过来的刘备。 李通从亲卫手里接过信件,越看,眉头就皱的越深。 “将军,信中所言何事?”亲卫见李通皱着眉头,当即出言询问,亲卫也是李氏族人,更是李通的子侄辈,所言敢于出言询问。 对于亲卫的询问,李通回到:“刘表北上,率军进围宛城。遣分军已下西鄂县,南阳郡县之众,多往北逃。宛城岌岌可危,此信,便是宛城守将的求援之信!” 亲卫顿时一惊:“刘表率军北进?那我等如何是好?” 亲卫小将的问题,李通也是在考虑之中,如今刘表大军逼近宛城,而他是最靠近宛城的一只曹军有生军力了,也是最能赶赴宛城战场的一只生力军。 问题是,要不要过去支援。 去,则必将违背了曹操的意愿,拦截南下的刘备。 不去,宛城的地位摆在那里,曹操甚至为此付出了长子曹昂和虎将典韦的生命,宛城,绝对不容有失。 思前想后,李通还是觉得宛城的重要性,更甚于刘备,当即决定,率军支援宛城。 当即说道:“将在外,军令择时而动!今宛城之危更甚刘玄德,吾当上书报与曹公,率军援宛矣!” 于是李通当即下令,军队从朗陵出发,驰援宛城。 ... 豫州。 汝南郡。 曹操的大军刚刚抵达汝南郡,便接到了宛城被围的消息,于此同时,刘备南下的军事动向,也被斥候探知。 “李通部何在?”敏锐的曹操第一时间就询问起李通部的动向。 王必答道:“李通将军来信,现已率军支援宛城,朗陵县现无兵可守。” 曹操叹息道:“本以为刘玄德插翅难飞,未成想横生枝节,刘景升竟然出兵北上!孙权未成出兵耶?” 王必解释道:“孙会稽境内蛮夷作乱,本是进攻江夏的军队,回境平叛矣!” 曹操:“时不待我!” ---------------小知识------------ 关于这次刘表北伐,史载不多,作者也仅仅只有在杜袭传略微找到了一点。 杜袭传: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 袭自知恩结于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余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 于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阵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余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九州春秋》曰: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恐惧,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二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东海定 徐州。 东海郡。 刘备南下荆州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徐州东海郡。 对于夏侯渊、昌豨两军而言,意味自不相同。 ... 夏侯渊大营。 夏侯渊同张辽商议当前军事。 夏侯渊对着张辽说道:“刘备南投荆州之事已传遍两军,然察昌豨之态,似未有归降之意也!今我军粮草所剩无几,恐难以再继,不若引军而还?” 张辽劝道:“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夏侯渊意动了,“若可诱之,文远当记大功!” 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昌豨军阵。 昌豨军屯于三公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也是两军为何僵持如此之久的缘故。 (《方舆纪要》卷三十三:山东沂州郯城县有三公山。建安六年,张辽单身上三公山,或以为即马陵山,在县东十五里。) ... 昌豨大营。 “明公,今左将军南下荆州,麋中郎更是随之而往,我等悬臂于此,当为众人计,愿明公三思。”听闻山下有曹军使者来,昌豨的谋士向着昌豨表述着自己的观点:左将军刘备都被赶到荆州去了,麋竺麋中郎也跟着一起去了荆州,东海这边虽然还是在暗自支持着咱们,但是将军您得为自己和弟兄们考虑呀。 昌豨自然明白的下属们的顾虑,麋家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只会越来越弱,都是拖家带口的人儿,当然得为自己考虑。 “听说山下可是张辽孤身而来?”昌豨问道。 “仅带少许亲随。”属下回答。 昌豨点点头:“善!彼以诚待我,我当自往见之!” 当即动身前往山下,面见张辽。 昌豨远远的便见着张辽骑于骏马之上,当年张辽效力于吕布之时,双方就有过接触,也算称得上熟悉。 “张将军别来无恙?”昌豨率先开口。 听到喊话,张辽也是知道,昌豨亲自下山了。 立于马上,望着对方缓缓而来,张辽拉住了马缰,高声道:“公有命,使辽传之。” “曹公有命?”昌豨身边的将领们纷纷细语起来。 昌豨见此,带领着部下,靠的更近了:“曹公有何命令?” 张辽拱手道:“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今左将军已然南下,昌将军何不降了曹公,与诸君共享富贵?” 昌豨不答,左右的将领们却意动了,“明公,曹公言出必行,必不会诓骗我等,不如?” 见下属们都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昌豨自然明白,该如何选择。 “既如此,还请张将军上山一叙!”昌豨不愧老辣,谁知道你是不是假传曹公之命,来骗我们呢?敢上山来,便问心无愧。 左右也停下了细语,等待着张辽的回答。 张辽毫不犹豫:“既然昌将军有请,辽自当奉陪!”说着,当先一人一马,缓慢的向着昌豨众人走去。 见张辽如此气魄,昌豨也是放下了别的心思:“请!” 带着张辽上了山。 ... 孤身入营的张辽,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劝降了昌豨,使东海郡平定,还带着昌豨前往谯县,会见位于正在谯县修整部队的曹操。 ... 豫州。 沛国。 谯县。 豫州的刘备不战而逃,按计划,应该是被李通部所阻拦,然后曹操率军夹击刘备。 而孙权境内山越反叛,江东无法拖住刘表,导致宛城被刘表率军围攻,李通部不得已返回宛城支援,导致曹操讨伐刘备的计划破产。 此时,已经是临近新年了,曹操便派遣曹洪领分军前去支援宛城,自己则率领剩下的部队返回了自己的老家谯县,度过新年。 当然,在这里,他接见了张辽还有一同而来的东海叛军首领昌豨。 勉励几句,便让昌豨返回东海继续为官,并给予其与下属丰厚的赏赐,算是应了自己的承诺。 转而告诫张辽:“孤身入营,非大将之法也!” 张辽低头拱手,解释着说道:“以明公威信着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曹操大笑。 ... 兖州。 济阴郡。 鄄城。 薛议听闻老师程昱有召,当下同李敢、张南疾驰来到了鄄城。 “经年不见,夫子安好!”薛议等人执弟子礼,对着程昱跪拜后,出言问候。 程昱已经上了六十,按照一般来说,这个年纪的老人,早就开始颐养天年了,可是程昱的身体却依旧称得上硬朗。 薛议注意到,接近一年未见,光阴不仅斑驳了恩师的白发,也使他脸上的皱纹越发深刻了。 程昱见到年轻的弟子们,很是开心。 “后生可畏!” 薛议等人自然连称不敢。 程昱满意的摸了摸曾经飘逸无比的大胡子,笑道:“闻汝等声名,为师亦是与有荣光!” 薛议等人俯首不答。 自程昱驻守鄄城,师徒间已经很久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聚在一起了,除了过年有过短暂的交流,今年更是第一次见面。 叙旧完毕,程昱聊完想念,便说起了正事。 “今召汝等前来,亦是国事!”程昱正色道。“袁绍方与曹公争雄,大战之时,境内百姓多有流离,或亡命山泽,朝不保夕;或落草为寇,为祸一方。济阴、东郡诸多县城皆是如此。 而今年屯田初见成效,曹公治下,粮草颇丰,吾料想今年过后,想必曹公必然扩军北上,同袁本初一决雌雄也! 吾之意,使伯言、子进率军于境内招纳流民,加以训练,扩以成军;而仲阳当负责大军后勤之事。 汝等意下如何?” 众弟子:“谨遵老师之命!” 程昱点点头:“善!” ---------------小知识------------ 张辽传: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 古代为了表示亲近之意,会让妻子会见宾客,比较有名的片段当属吕布从兖州争夺战之中失败投奔徐州刘备之时,使妇人拜玄德,就是亲近之意 同样的,江东孙策身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升堂拜母”,周瑜传: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也是同样的意义。 浅谈--建安六年的西鄂之战 建安六年发生过一见少见于史册的战役,西鄂之战。 管中窥豹而言,当事人能确定的只有杜袭。诸如文中的李通等人,都是我个人的一些妄想。 《三国志杜袭传》: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恩结于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余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于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阵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余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九州春秋》曰: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恐惧,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二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文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地名,一个叫西鄂,一个叫摩陂。从地图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西鄂,就在宛城的北面不远,而摩陂却靠近许昌了。 能否说明当时的战况已经波及到了南阳大部分地区,甚至到了许昌附近,导致南阳郡其他曹操所控制的郡县是被认为不安全的?所以杜袭等人只能在摩陂聚合? 当然,这仅仅只是作者我本人的一点猜想,也是我夹在小说中的剧情走向,算是私货吧。 《方舆纪要》:今河南南阳府南阳县北五十里。 (摩陂在今河南汝州郏县,汝水支流所。) 地图发在了书友圈,估计还要审批。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役中,曹操、刘表双方的重要争夺地点,宛城,究竟落入了谁的手中? 宛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刘表此次北伐的重要目标。当然,我在小说中还掺杂了为刘备吸引李通部的情节。 比较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史料中好像都没有找到任命宛城据点守将或者长官的资料。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宛城当时到底是在谁的手中。 来看看建安六年一些当事人刘表、刘备的记载: 《三国志刘表传》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其他的就基本没有了。 但是,这两段史料就反应出一个问题,如果刘表占据了宛城,为什么不效仿张绣故事,将刘备军队屯于宛城呢? 如果是建安六年还没拿下宛城,那么后来建安7-8年间,刘表使刘备进攻叶县之时,也没提刘备屯宛,那么更有可能的是,这段时间之内,宛城一直都是在曹操的手中。 《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幹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 (从围邺当为建安九年第二次围攻邺城的事,因为有邺定二字加以佐证。所以博望坡之战,当在更早,而刘备北上叶县,只能顺前了。所以我推为建安7-8年事。) 所以,在我小说后文中,这段时间,宛城一直是在曹操手里。 至于孙权对刘表的进攻。 《三国志吴主传》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八年的样子,孙权才开始大举进攻,之前呢?估计在镇抚山越吧.. 第一百四十章 魏于是乎始强! 七年春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 《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桥玄,诞敷明德,汎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 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田问舍 鄄城。 薛议带着招纳的部分部队返回了鄄城,此去濮阳共招纳流民一万五千三百余人,人数太多,粮草难以为继,所以先由鄄城拨给粮草至濮阳,然后薛议先带着一部分人回鄄城,剩下的分批次提供粮草,再陆续来鄄城。 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安顿好这些人,然后挑选出其中的青壮,登记在册之后,加以训练,然后补充加入军队。 鄄城府衙。 程昱望着众人,满意的说道:“今招揽亡命,可谓收获颇丰。伯言于濮阳收纳一万五千余,子进于东阿招纳亦有五千之众,合则不下两万余口。择其青壮,当可成一军!” 自跟随曹操以来,薛议三家的合军就一直保持在千余人左右,先前是官职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后来则是天灾兵祸,导致属地粮食锐减,曹操都不止一次的裁撤新军,以满足军队的粮草供应,而薛议的部队,就更加别想扩军了。 眼下受益于屯田的施行,就在去年,安定下来的流民开垦的民屯,和有组织的进行的军屯,都获得了不少的粮草,不仅解决了曹军一直以来的粮草问题,甚至还有盈余以满足扩军的需要。 程昱组织薛议和李敢去招纳流民扩军,不仅仅是增添曹操一方的战力,更是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和薛议等人在曹营中的分量,毕竟,手中有兵,才是王道。 而这些新招的人,以后就将会是薛议等人手下的部曲,更确切点,形式上就是带着薛议印记的私兵了。 薛议开口道:“子曰‘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孙子亦言:‘不教而战,是谓之杀!’今流民虽众,然离成军之日,言之尚早,当先安抚流民,使其安定,家人无忧之后,加以训练,方可成军!” 程昱点了点头:“善,伯言所言甚是。” 张南补充道:“今鄄城以西,尚有空地百亩,依山傍水,可做容民之所。” 李敢:“既如此,当可先遣流民入此,伐木造屋,定其心!” 薛议:“府衙当可多遣干吏,登记造册...” 程昱望着陷入火热讨论中的学生们,欣慰的摸了摸胡子。 ... 鄄城以西。 薛议已在此忙绿了半月有余,先是和李敢带着流民分批次来到了此处,然后带领军队和流民中的青壮一起入山伐林,在官吏的指挥下,屯好木头,然后由专人指导,画好地界,开始建造房屋。 而张南则是率领着粮曹的众人,为大家提供粮草辎重的调度。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薛议坐在临时搭建的木屋之中,看着最新到来的信件。 有公件,也有私信。 没做多少犹豫,薛议率先打开了公文。 曹公有感于士卒多亡,而无后继之,自建安七年年初颁布了《军谯令》,在令中提高了士卒身前身后的待遇,并且允许其家人租借官牛,孩子接受初等教育。这几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新令一出,想必现在新纳的流民,想必会更加的愿意参军,而不是“纳之则叛”了。 荆州刘表率军北上,围困宛城,先是派遣大军攻破了西鄂,断绝曹军北方援军的渠道,然后大军开始了围城。鉴于宛城优秀的城防和将士们的上下一心,宛城牢牢的抗住了刘表的攻势,迎来了李通部队的增援,刘表暂且撤军。 西凉方面。段煨老将军入朝,被封为了大鸿胪,正式开始养老生涯,同入朝的马腾、韩遂质子也是各有封赏,鉴于马腾、韩遂的示好,朝廷投桃报李,表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并开府。 其余的匆匆略过,薛议打开了伯父寄来的信件。 先是唠叨了一番家常,在薛议和薛悌的影响之下,薛家已然一跃成为东阿的顶级家族,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更有落魄士子和江湖愿意投靠薛家门下,成为门客,希望在薛议或者薛悌身边谋得一席之地,收获一点田地,安置家人。 家中的产业越发的兴盛,影响力也越来越广,信中还提到,由于曹公新令的颁布,程家的那两位尚在家族中的薛议同窗,正式的担任起了教书先生,负责教育三家的后辈子弟和东阿县中军中士卒的后辈。 同时伯父还讲到,就在年初,父母官东郡太守陈登染病而亡,劝谏自己少吃生鱼片。 看完伯父的信件,接着便是妻子的信了。 同样的家长里短,儿子薛抗的近期状况,新养的花近况,门前的桃树... 最后,便是妻子的思念之语了。 这次过年,薛议正在濮阳收治流民,也是没能和家人团聚,深吸一口气,薛议拿起笔墨,开始一一回信。 ... 荆州。 襄阳。 刘备将军队屯在了新野,受刘表之邀,前往襄阳小聚。 宛城围攻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刘表的心情,聚会之上,歌舞升平,一片其乐融融。 刘表和刘备、蒯良、孙乾、许汜等人一起讨论天下英杰。 话题就说到了新亡的陈登身上。 许汜:“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刘备对刘表问道:“许君论是非?” 刘表:“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刘备于是问许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答:“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正色道:“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许汜窘迫不答,刘表大笑。 刘备这才说出自己的评价:“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小知识------------- 《襄阳耆老记》:许汜是杨虑同里人,少师虑,为魏武从事中郎,事刘备。昔在刘表坐论陈元龙者,其人也。 杨虑,事见《蜀志·杨仪传》注。 《楚国先贤传》云:仪兄虑,字威方。少有德行,为江南冠冕。州郡礼召,诸公辟请,皆不能屈。年十七,夭,乡人号曰德行杨君。 请假条 最近事较多,见谅 第一百四十二章 民 兖州。 鄄城。 时间转瞬即逝,薛议同李敢在兵营忙着训练新兵已经两月有余,在老兵的带领下,新兵的战阵也练的有模有样了。 望着正在列阵而行的士兵,李敢感叹道:“伯言,今日士卒训练已然初见成效。” 薛议点了点头。 李敢继续道:“然不知战争过后能剩者几人?新兵初入战场,伤亡甚重。” 薛议转过头去,李敢也转过头来,双方对视了一眼,又默契的偏过头去,薛议说道:“非战之罪也。” 李敢点点头,却是没有再说起这个话题。 薛议转而问道:“仲阳于城西如何了?” 李敢答道:“不知也,不如同去看看?” “善!” ... 鄄城城西。 新兵补充了约有三千之众,剩下的人口便已经全部沿着城西的郊外安置了起来。 按照户口人数的多寡,青年、妇女等劳动力的多少,来由官府出面统一给予田地,就在当地施行屯田,民屯,每三百人选出一个屯长,负责管理总事,剩下的由他安排。 屯田收获所得由官府出具文书按比列分配,一般来说是五五,如果百姓在屯田过程中借用了官府的农具、耕牛等,官府比重还要再加。对比于以前的十税一而言,屯田却是称得上“苛刻”了,但是,谁叫现在是乱世呢? 薛议部新兵目前施行的是军屯,收获粮食基本全为国有,然后士卒按军团的收获获得粮草俸禄,其中,表现出众者,若无田地,家人能够得到一份田地,或者有田地的士卒,则可以享有免税等政策,由于屯田制也是在慢慢的改进,很多政策上的东西,都是在慢慢的摸索出来的。 所以薛议的新兵,目前也是屯田兵。 薛议、李敢穿着便服,带着几个亲卫,来到了城西郊外。 不同于两月之前的模样,现在的城西郊外可以称得上一片繁华了,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在不远处,更有官府专门开辟出来的买卖交易市场,供民众们以物易物,迁来的民众中,有不少手艺人,自己制作了不少物件,正拿在这里,摆着地摊,县城之中也有不少原住民慕名而来,采购一些物品。 大量人口的到来,给这边原是荒芜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上好的结实方桌,东边采用的林木制成,坚久耐用,换三个陶罐、些许食盐,两枚大钱亦可!” “干柴一捆,换三十小钱!” “肥大山兔五只,野鸡三只,换一枚大钱,或一口柴刀。” 还未到达市场,一阵阵叫卖声,便传入了薛议等人的耳中。民众们安定下来,在此施行交易已经有了一些时日了。 走近了市场,在亲卫的示意下,薛议注意到了猎户摊位前的一行人。 “李老儿!我也不是第一次在你这里买山兔了,今日这兔子品相尚且不如往日,还敢开口如此之贵?”想要买兔子的客户,对着摊位的猎户说道。 那猎户摆了摆手,示意客人息怒,这才讨好的解释道:“杨头,您可是不知道,那大山深处的东西,哪有那么好得呀,附近的山兔都让那帮子小兔崽子给弄没了,这不,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从更深的山里头猎来的,山中路杂,又有虎豹豺狼,各种毒物层出不穷,小老儿也是同儿子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得到这么些货物。” 薛议注意到,这个摊主的货物倒是挺多,除了山兔、野鸡,还有一张上好的狐狸皮毛,几只困在地上的不知名鸟类,一些其他的山中动物。 这个猎户倒是有几分本事,难怪杨宜一直在这里买山货,薛议轻轻的笑了一声,总算明白自己有时候饭菜中偶尔的加餐是个什么情况了。 听到笑声,猎户转过头,笑道:“这位公子可看上什么了?” 杨宜只觉得笑声熟悉,也转过头,便看到了薛议一行人便装站在自己身后,刚要开口喊“将军”,便在薛议的眼色示意下,改口道:“议少爷!” 薛议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捕获如此不易,杨宜你就按着价格来吧。” 杨宜自然不敢违背薛议的意思,当即点头称是,从怀中摸出了一些钱来,递给了一边高兴的猎户,取走了挂在木架上的几只山兔,取完兔子,看着薛议,指着摊中的其他山货,问道“少爷,您看,这些,您还要什么?” 猎户反应过来了,感情,这位可是大主户呀,当下也卖力的介绍起了自己的猎物。 最终,在老猎户的感激之中,薛议把这里的东西全都买走了。 “杨宜你们自己也可留点作为吃食。”薛议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人,当下示意杨宜先把东西带回去,让他自己也留下点东西,拿回去自己开荤。 杨宜奉命走后,老猎户物品也卖完了,当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薛议一打听,正好同路,往西,也是薛议准备去视察的更西边居民居住区和农地。 一路上,老猎户便敞开了和薛议等人交谈。 “小老儿姓李,本是青州人,家住梁山之下,一家子有十口人...” “小老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入选军中,二儿子和小子便在身边同老儿一起入山打猎。” “收成好时入山便可寻得不少猎物,不好时,便是什么也无...” “打战嘛,谁能逃过呢?不是被抓去当兵,就是为匪,曹公给与一点土地,便是恩赐了。” “收成分的不少了,便在大户人家为奴,得到了有没有十一还得另说...” “听说南边的一个叫什么国来着,早些时日,还给汉天子送了几头驯象?听闻曹公的小子曹冲,聪慧无比,还称出了其重..” 天南地北,聊得高兴了。在薛议等人的目光中,老猎户还哼起了歌儿: 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 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 五亩良田呦种点啥 ... .... 一条大河呦通呀通我家, 有妻有儿呦瓦呀瓦房大 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 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 ------------------小感慨--------------- 《大兵小将》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 里面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和人在战争的种种个人矛盾和社会矛盾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性最本真的东西,善良,尊严,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之间的矛盾,在最残酷的战争中充分体现。 能征善战的卫将最终为了和平选择妥协投降,贪生怕死的梁兵却因家国灭亡殉国而死,视人命为草菅的心急狡诈的卫国二太子却可以为了哥哥活命而自杀,被梁兵救的秦国小孩却参军毁灭梁国家园。 正如卫将所说,“太平”这二字一点也不简单,这还是一部良好的反战电影,不管将还是兵,对和平的向往无一例外。 第一百四十三章 立志(三) 一行人随着老猎户一起沿着山林间的小路往西边而去,约莫走了一个时辰,豁然开朗,田地阡陌纵横,春耕的百姓于田地之中来来回回的忙碌着。 与老猎户分开,薛议一行走向了农地旁边正在工作着的官吏,司马张南赫然便在其中。 “伯言何失期耶?”张南显得有些不太高兴,薛议、李敢说好的今天上午就过来,结果到了差不多都快到下午了,才堪堪赶到,他可是很守时的。 李敢笑着走了上去,搂了搂张南的肩膀,“仲阳岂不知伯言之名耶?安敢相欺?”说着对着薛议挑了挑眼神,拉着张南说着今日的见闻... 看着李敢和张南嘀咕到了一起,薛议却是走到了一旁,拿起了桌上摆放着的竹简。 拿起其中一册,只见上面写道: 建安七年,甲辰月(三月),甲午日(初四),降雨三寸八,水淹丙午下田,司马张南率民辟渠于下田。 这一册记载的是本月屯田的天文。 放下,又拿起另外一册: 建安七年,正月乙未,民曹告曰,所葆(保)养传马一匹,骍,乘,左剽,齿十一岁,高六尺,名曰赤兔。乃十二月丁亥病中,欬涕出,饮食不尽度。马医万年诊治不能,日益笃,今死。即与户曹益寿等杂诊,马死,身完,毋兵刃木索迹,病死审,皆证之。 三月甲辰,黄牯牛一头,齿七岁三月日,右角长一尺,变乌色,任耕,本官牛,民李虎借之,民曹蔡里为契。 这一册记载的是本地屯田使用的牲畜记载。 又拿起一册: 薛福部见兵廿六人,大麦六十六亩已截五十亩,下糜八十亩溉七十亩,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禾一顷七十亩莇五十亩溉五十亩。 记载的正是军屯概况。 那么剩下的最后一册,便是民屯的概况了。 薛议也是许都在当过一段时间屯田官的,略微看了几眼,便对册中所记有所了解,笑着打开了最后一册,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这些,都是乱世中的希望啊。 ... 许都。 尚书令荀彧与兄长侍中荀悦相谈于府中。 兄弟之间,说话便随意了很多,话题更显深刻。 “曹公掌朝堂,而远天子,执近卫而控中军,权臣所为也!”荀悦开口便是石破天惊之语,这话要是落到曹操耳中,少不得一个赵彦的下场。 知晓自家兄长态度的荀彧倒是丝毫不见怪,荀悦与孔融讲学于献帝,同孔融关系非常之好,就是希望汉天子能掌握朝堂,立权于天子而非权臣。 如今大权在曹操手中,天子垂拱而治,荀悦一片丹心也是徒呼奈何。 荀彧不可置否,说道:“曹公之势何其难也,战吕布于兖州几近身死,逐袁绍于官渡近乎败亡!更有董承之辈谄媚于天子,不得不防!” 荀悦道:“君不见董仲颖、李傕之徒乎?”认为曹操终会像董卓、李傕那样。 荀彧笑道:“董仲颖、李傕之徒可有似吾之辈坐镇中央?吾在,当可免其事也!” 荀悦问道:“试问文若之志?” 荀彧正色道:“匡扶汉室,吾所愿也!” 荀悦笑着点了点头:“善!” ... 许都司空府。 自从当年上朝被虎贲左右挟持过之后,曹操基本就断绝了单独去殿上朝见天子的念头,一切公务都在自己的司空府中完成。 都督兖州事东中郎将程昱由鄄城返回许都,进行完述职之后,在司空府同曹操单独论事。 “贾文和之论,仲德以为如何?”曹操当先问道,就在散会之前,贾诩提议在西凉军阀韩遂、马腾等人示好的前提下(送质子入朝、段煨入朝)给与西凉军阀们更大的自治权力,虽然如今长安至西凉这块朝廷也是插不上手,但是名正言顺的道理大家都懂。 贾诩本是西凉派系,为西凉派系中的军阀谋取利益无可厚非,但是董卓、李傕之事在前,要不要给与对方真正意义的政治权力,在会中也是无人敢于下结论。 直至散会,曹操与程昱相谈,这才询问起心腹的意见。 “曹公意下如何?”程昱反问道。 “我亦难以决断!”曹操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拉拢西凉派系当盟友对于曹操势力而言,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朝廷之上的“非议”肯定也会不少,当今天子,对西凉派系的态度,更是路人皆知。 更何况曹操本人内心对西凉派也是有所顾虑的。 程昱点了点头,自然明白了曹操的顾虑所在,从旁边拿出地图,摊开,摆放在两人之间:“试问曹公之志?”仿佛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曹操一愣,当即正色道:“操愿平天下!” 程昱点点头: “曹公且看——” 说话的同时,用手指着地图的位置。 高声道:“今天下纷乱,曹公奉王室以讨不臣! 今袁绍横于河北、刘表屯于江南,此二人,皆曹公之敌,一时之雄也。 又北有公孙虎踞辽西,南有孙氏制于东吴。然公孙颇远,东吴虽服,亦短时难以相继! 刘璋在蜀汉,内乱不断;张鲁在汉中,王命难闻!此二人亦难以为援。 曹公愿平天下,然曹公之援者,何人?” 一番话下来,瞬间点明名了曹操如今的局面,曹操的盟友,放眼四方,仅仅只有孙权那边,还算是听话,但是孙权的江东之地本就是山越横行的地区,本来计划去年进攻刘表的部队,都给派去平叛了,指望他们,那是扯淡。 程昱的意思:曹操需要盟友!哪怕是顶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也得拉拢尚在观望的西凉一方。别以为人家给了点马给曹操就算是站队了,不拿点实际好处,想都别想。 曹操还在犹豫,官渡之战的胜利,给了他不小的信心,袁绍势力被重创,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缓的过来的。刘表么,他根本就没放在眼中! 我曹孟德可以打两个! 程昱自然是看出了曹操的想法,继续开口劝道:“近闻袁绍以大将军之印,假传皇命,招揽乌桓各部,其众者,如蹋顿等,皆授“单于”之称,其势众矣!” 袁绍开始拉拢外援了! 曹操听到这话,当即有了决断:“善!” 建安七年,拜马腾征南将军,韩遂征西将军,并开府。(后汉书-董卓传) ---------小知识----------- 蜀汉一词在文中就是指巴蜀一带,并非指刘备政权“蜀汉。” 《后汉书荀彧传》 荀彧说曹操曰:“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图也。” 操曰:“若袁紹侵扰关中,西羌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兗州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之奈何?” 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久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之败,必各拥众自保全,若抚以恩德,使连和相推,虽不能久安,公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公无忧也。” 操从之。 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志(四) 荆州。 襄阳。 刘备一行从刘表的招待宴会中告辞离开,返回新野。虽然刘表的招待依旧热情,但是刘备却自有一股烦闷在心头。 看似热情的刘表,实则在关键的地方处处防备着,当然,自己初来乍到,刘表这么做无可厚非。 但是一直这样,何时才能北上进攻曹操? 见刘备一直神色不虞,一旁的关羽开口道:“大哥可是为我军军资而忧?” 荆州牧刘表使刘备屯于新野,但是却将刘备部队的供给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刘备多次往返于襄阳,不仅仅是求军资的意味在里头,更是希望刘表将附近县城的税收的权力交给自己。 对于前一个要求,刘表自然是满口答应,但是后者,却是避而不谈,其心自知。 刘备摇了摇头:“荆州待吾等不薄,军资一事有求必应,非为此也!” 一边的简雍说道:“明公之忧者,恨曹贼弄权,空有报国之心,一腔热血,难施其力耳!” 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简雍吹得太高大上了,刘备都不好意思听,哈哈一笑,用马鞭指着简雍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但是心情却是变好了起来。 远远的,突然望见前方路旁如车盖的桑树,刘备一怔... ... 扬州。 吴郡。 张昭与秦松(字文表)相谈于府中,不过不同的是,张昭是一脸怒容,而秦松却显得尤为平淡。 “鲁子敬意欲何为?!”张昭拍着桌子,怒不可遏。 就在刚才,年轻的将军孙权召集张昭等心腹议事,期间鲁肃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称呼孙权为“至尊”。这让向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张昭当场就发飙了,狠狠地怼了鲁肃,会议自然就此解散。 拉扯着张昭回来的秦松自然明白张昭的作风,当下劝解起来:“将军正值青年,喜闻献言,群下媚之,不足为奇。” 张昭尤不解气:“年少便可如此乎?故破虏在时,忠贞为国,血战沙场;讨逆继之,亦为国而驱,绝袁术而立江东,世人称之。今讨虏方继位于兄长,当继父兄之遗志,复兴汉室,匡佐天子,怎可如此行事?” 秦松无言以对。 张昭当下便写信劝谏孙权:“夫鲁肃,年少粗疏,难堪大任,劝将军远之...” 而另一侧,鲁肃正与周瑜相谈。 “子敬今日失言矣。”鲁肃对于孙权的称呼和,周瑜是一早就知道的,甚至还鼓励这样,但是鲁肃在众人面前这样称呼,周瑜觉得时机尚未成熟。 “窃以为不然!”鲁肃反驳道:“将军新有江东,海内未附,群下之臣,莫不为讨逆元勋,而心腹寥寥。今日此言,虽大逆于天子,而腹心于将军也!公瑾以为然乎?” 周瑜顿时就明白了鲁肃的想法,鲁肃是另辟蹊径的站队于孙权呐。 鲁肃又说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曹公奉天子而战天下,四方尚且未明。然天下间英雄仅唯曹公乎? 将军虽年少,然志气凌然,不下父兄,假日时日,独不能奉天子乎? 公瑾英才,真知灼见,门第高佑,父祖为天下望,岂愿独守江东,偏安一隅,郁郁而终乎?” 周瑜顿时正色“大丈夫当如卫霍!” ... 兖州。 鄄城。 夜色已深,明月独悬于天外,月明星稀,乌鸟归巢,薛议一行驻足于民屯边上的高山之上,只见营地之中,不少更夫举着火把,穿梭于房屋之间,营中一切,一览无余。 薛议、李敢、张南三人席地而坐,望着山下的点点星火,薛议发起了呆。 “伯言!”就在这时,张南悄悄从一边拿了几罐酒出来,想必是早就准备好的。 李敢当即伸手接过两罐,拿起一罐递给薛议。 薛议也不含糊,掀开罐盖,仰头便是一口,“好酒!”汉代的酒可算不得上好喝,薛议手中的,称得上佳酿了。 张南“嘿嘿”一笑,不做言语,自然是他悄悄收集的。 “有好久都没有这么自在的在一起喝酒了啊”薛议想到“自张东过世之后,像今天这样又聚在一起真是少之又少...” “来!共饮!”举起手中的陶罐,三人一碰,又是一大口闷下... 酒过三巡,三人都有些醉了。 李敢举起空空的酒罐,放声高歌:“薄言采芑(qi),于彼新田,呈此菑(qi)亩。方叔涖(li)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qi)翼翼。路车有奭(shi),簟(diàn)茀鱼服,钩膺鞗(zhi)革...”唱起了诗经中的战歌《采芑(qi)》。 张南和薛议在一旁和着调子,时不时拍下大腿,拍拍空罐子,手舞足蹈,边上的护卫想笑又不敢笑,悄悄的离远了些。 一曲唱罢,三人哈哈大笑,相互倚靠着,坐了下来,安静的看着远方的营地。 一阵山风迎面吹来,李敢轻声问道:“伯言、仲南可曾想平生之志?” 张南率先答道:“先父去时,教我以张家为重,既如此,吾当以振兴家族为己任,然张家人丁稀少,当先之事,便是多多留下子嗣!至于战场之事,统领后勤便可,却是不会如子进一般冲杀在前了。” 张家的事,薛议也听说过,张家族人当年那场战斗,损失惨重,人丁稀少,张南其实结婚比薛议还早,小妾都娶了不少,却是始终没有留下子嗣,延续家族,振兴家族,便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薛议点了点头,指着远方的营地,开口道:“吾之志,愿四海升平,百姓无忧矣!” 李敢笑了笑:“伯言之志,志在定天下矣!” 虽然理解的不太一样,但是薛议没有反李敢的话,“子进当如何?” 李敢当即正色道:“虽为凡旅,亦有卫霍之心,若有乘风之势,当驰骋沙场,此生无憾矣!” 李敢的出生,决定了他处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一起征战多年,薛议已经凭功封侯拜将,而李敢仅仅被授予一个校官,出生家族的影响,将两人的差距狠狠地放大。 薛议望着英姿勃发的李敢,称赞道:“善!” ------------------小知识-------------------- 《采芑(qi)》: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土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 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前文一个小错误,我这里也一并说明,前文言:卫觊在长安之时,给曹操建议加设西凉关中地区的盐铁官掌控百姓,我在文中是写朝廷拜卫觊为谒者仆射就地任职,实际上应是朝廷派出谒者仆射(某人)来这边任职。 原文“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我看成了“始拜谒者仆射监盐官。” 懒得去改原文了,特此说明。^_^ ps:这章写的真是掉头发。 后勤说明 因为后文涉及到主角为将帅统领一军的情况,细说一下本文的后勤算法及规定。 东汉打战都说粮草多少多少石,首先明确一下东汉末年的一石的概念。 “石”是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1石=4钧=120斤。而一斤大约为258.24克,那么一石就大概有31公斤。 “石"在古代作为容量单位,相当于重量,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粮食都有所不同。在三国时期,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 所以,为了方便计算,本文中就一石统作60斤。 后勤方面,其中《居延汉简》和《九章算术》都出现过类似的题目,按古时候算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来看,东汉这时候“石”和“斛”应该是同等的计量单位,所以本文中的“斛”和“石”是同一个意思。 《居延汉简》:入粟大石二十五石,车一辆输甲沟候官......入粟大石廿五石车一辆居摄三年三月。 《九章算术》:六人共车,车载二十五斛(hu)。 都是说一车25个单位,由六人运送。 所以本文运送一车为25石,六人一车,合一车为1500斤。 军队开支。 引用《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中的内容如下: 废许昌附近稻田,调部分驻军于两淮屯垦。邓艾建议:“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 后来这数万军队东调以后,即分散在当地务农备战。“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 由于土沃水丰,可以收获并积蓄大量存粮,用于将来的对吴作战。邓艾预计:“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其中邓艾提到:“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即10万人5年消耗3000万斛粮草。 即1万人1年60万斛,也就是3600万斤,即1人1年3600斤,一人一天约莫10斤。 那么规定本文所写的三国时期军队后勤如下:军队1人1天消耗10斤粮草,运粮车一车为1500斤,有6名人员随车押送,路上消耗粮食同等于军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