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原文

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风流不数平原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译文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赏析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原文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译文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赏析

贺新郎(听琵琶)

【贺新郎(听琵琶)】原文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沈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贺新郎(听琵琶)】译文

【贺新郎(听琵琶)】赏析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原文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译文

滁州:古州名。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范倅:即范昂。事历无所考。倅,副职。 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另稼轩有《最高楼》: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 三山:代指馆阁。 天香襟袖:苏轼《浣溪纱彭门送梁左藏》:“归来衫袖有天香。”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赏析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原文

点检笙歌多酿酒。蝴蝶西园,暖日明花柳。醉倒东风眠永昼。觉来小院重携手。 可惜春残风雨又。收拾情怀,长把诗僝僽。杨柳见人离别后。腰肢近日和他瘦。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译文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赏析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原文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曾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译文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赏析

洞仙歌(红梅)

【洞仙歌(红梅)】原文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 寿阳妆鉴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怕等闲、春未到,雪里先开,风流煞、说与群芳不解。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

【洞仙歌(红梅)】译文

【洞仙歌(红梅)】赏析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原文

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译文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赏析

贺新郎(福州游西湖)

【贺新郎(福州游西湖)】原文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贺新郎(福州游西湖)】译文

【贺新郎(福州游西湖)】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原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译文

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注释 1范倅: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县)通判。倅,副职。 2莼:指莼菜羹。 3鲈:指鲈鱼脍。 4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5朝天:指朝见天子。 6玉殿:皇宫宝殿。 7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源自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9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10殢酒:困酒。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临安而作。范倅,名昂。这次范昂被召回临安,作者对他寄与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热情地鼓励他到前方去筹划军事,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苏轼有“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江神子·冬景》),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本意虽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来”两字神貌可鉴。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何以老迈自居,心情萧索至此呢?词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骑渡江”,率众南归后,正拟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不料竟沉沦下僚,辗转宦海。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况且朝廷苟安,北伐无期,旌旗未展头先白,怎能不“对别酒,怯流年呢?”“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以西风喻恶势力,在辛词中不乏其例。如“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满江红》)归船何处去?联想更深一层。“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的气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愁肠殢酒”乃化用唐未韩偓《有忆》诗“肠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扰之意。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断”两字极有神韵,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正如清陈廷焯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白雨斋词话》)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原文

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译文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赏析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原文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译文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赏析

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

【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原文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拨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昆仑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译文

【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赏析

贺新郎(赋海棠)

【贺新郎(赋海棠)】原文

著厌霓裳素。染胭脂、_罗山下,浣沙溪渡。谁与流霞千古酝,引得东风相误。从臾入、吴宫深处。鬓乱钗横浑不醒,转越江、划地迷归路。烟艇小,五湖去。 当时倩得春留住。就锦屏一曲,种种断肠风度。才是清明三月近,须要诗人妙句。笑援笔、殷勤为赋。十样蛮笺纹错绮,粲珠玑、渊掷惊风雨。重唤酒,共花语。

【贺新郎(赋海棠)】译文

【贺新郎(赋海棠)】赏析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译文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作者在小序中明白提示,这首词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仅以唐宋诗词而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组织全篇,提出了某些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这些不同的诗词都在向"天"提问,故此也都与屈原的《天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首《木兰花慢》实际上是继上述诸诗词之后,在歌咏明月这一题材上的新的发展。其特点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有新意。作者不写待月,而是从月亮落去之后起笔,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最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在作者心目中还有了西半球("那边"、"别有人 间"),当我们这里月亮西沉后,那边才看见月亮东升?光景东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禁不住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 理,……可谓神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巧妙安排神话传说。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词中神话的安排主要按三个焦点加以集中:一是人间("是别有人间…")二是天外("是天外,空汗漫");三是海底("谓经海底问无由")。三是全篇设问。词是学《天问》,故保留《天问》形式上的特点,但因词的字句可长可短,所以节奏上比《天问》更加生动活泼。 本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原文

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逍遥小大自适,鹏鷃何殊。君如星斗,灿中天、密密疏疏。荒草外,自怜萤火,清光暂有还无。 千古季鹰犹在,向松江道我,问讯何如。白头爱山下去,翁定嗔予。人生谩尔,岂食鱼、必鲙之鲈。还自笑,君诗顿觉,胸中万卷藏书。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译文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赏析

洞仙歌(为叶丞相作)

【洞仙歌(为叶丞相作)】原文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洞仙歌(为叶丞相作)】译文

【洞仙歌(为叶丞相作)】赏析

贺新郎(又和)

【贺新郎(又和)】原文

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著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须进酒,为陶写。 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阴夏。

【贺新郎(又和)】译文

【贺新郎(又和)】赏析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译文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赏析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汉宫春(即事)

【汉宫春(即事)】原文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汉宫春(即事)】译文

【汉宫春(即事)】赏析

洞仙歌·旧交贫贱

【洞仙歌·旧交贫贱】原文

旧交贫贱,太半成新贵。冠盖门前几行李。看匆匆西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 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任掀天勋业,冠古文章,有几个、笙歌晚岁。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

【洞仙歌·旧交贫贱】译文

【洞仙歌·旧交贫贱】赏析

贺新郎(再用前韵)

【贺新郎(再用前韵)】原文

鸟倦飞还矣。笑渊明、瓶中储粟,有无能几。莲社高人留翁语,我醉宁论许事。试沽酒、重斟翁喜。一见萧然音韵古,想东篱、醉卧参差是。千载下,竟谁似。 元龙百尺高楼里。把新诗、殷勤问我,停云情味。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翁曾道、繁华朝起。尘土人言宁可用,顾青山、与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

【贺新郎(再用前韵)】译文

【贺新郎(再用前韵)】赏析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原文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译文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2“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3“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4“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5“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6“?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7“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8“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9“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10“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去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译文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赏析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据《宝庆会稽续志》,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故知登蓬莱阁之举,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为此,词家多刻意求其含蓄,而以词意太浅太露为大忌。这首词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这首词的题目,原作“会稽蓬莱阁怀古”。同调另有“亭上秋风”一首,题作“会稽秋风亭观雨”。唐圭璋先生谓,“秋风亭观雨”词中无雨中景象,而“蓬莱阁怀古”一首上片正写雨中景象,词题“观雨”与“怀古”前后颠倒,当系错简。说见《词学论丛·读词续记》。今据以订正词题。 词的上片,看似纯系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它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人所登的蓬莱阁在浙江绍兴(即会稽),秦望山,一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他为何望此山?因为这里曾是秦始皇南巡时望大海、祭大禹之处。登此阁望此山,不禁会想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为民除害的大禹。这片词先以“看”领起,尽写秦望山头云雨苍茫的景象和乍雨还晴的自然变化。以“倒立江湖”喻暴风骤雨之貌,生动形象,大概是从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演化而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于《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为”字读去声。云层是为了降雨吗?降雨是为了云层吗?庄子设此一问,下文自作回答,说这是自然之理,云、雨两者,谁也不为了谁,各自这样运动着罢了,也没有别的意志力量施加影响要这样做。作者说“不知”,也的确是不知,不必多追究。“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天色急转,词笔也急转,这是说云。苏轼《念奴娇·中秋》词:“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维摩经》:“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云散了,雨当然也就收了。“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这里又用《庄子》语。《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这就是“天籁”,自然界的音响。从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词人在大自然急剧的变化中似乎悟出一个哲理: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失败可以转为胜利,胜利了又会起风波。上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为下片追怀以弱胜强、转败为胜、又功成身退的范蠡作了有力的烘托、铺垫。语言运用上,熔裁诸家,为己所用,这是辛词的长技。 下片怀古抒情,说古以道今,影射现实,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作者首先以诘问的语气讲述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当年是谁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此导致吴国灭亡呢?越地的人们至今还盼望着他能乘船归来呢!这当然是说范蠡,可是作者并不直说,而是引而不发,说“谁倩”。这样写更含蓄而且具有启发性。据史书记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蒙受奇耻大辱。谋臣范蠡苦身戮力,协助勾践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将西施进献吴王,行美人计。吴王果贪于女色,荒废朝政。吴国谋臣伍子胥曾劝谏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后来越国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越国胜利后,范蠡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泛舟五湖而去。引人深思的是,词人面对秦望山、大禹陵和会稽古城怀念古人,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一不二,精忠报国,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词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八记载:辛弃疾至临安见宋宁宗,“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韩)侂胄大喜。”《庆元党禁》亦言“嘉泰四年春正月,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另据程珌《丙子轮对札记》记辛弃疾这几年来屡次派遣谍报人员到金境侦察金兵虚实并欲在沿边界地区招募军士,可见作者这时正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力图恢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范蠡正是他仰慕和效法的榜样。表面看来,“故国人望”的是范蠡,其实,何尝不可以说也指他辛弃疾。在他晚年,经常怀念“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生涯,北方抗金义军也时时盼望他的归来。谢枋得在《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中记载:“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这一部分用典,不是仅仅说出某事,而是铺衍为数句,叙述出主要的情节,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其用典的一个显著特点。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译文

1赵晋臣:赵不迂,字晋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故以敷文称之。 2醇酎(zhou):浓酒。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

这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以拟人化手法,形象的比喻,描写了春天将逝,春花难留而产生的愁绪。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今日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浓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 贺新郎(赋水仙)

【贺新郎(赋水仙)】原文

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愁殢酒,又独醒。

【贺新郎(赋水仙)】译文

【贺新郎(赋水仙)】赏析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原文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译文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背景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词句解析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平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小结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朝中措(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

【朝中措(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原文

篮舆袅袅破重网。玉笛两红妆。这里都愁酒尽,那边正和诗忙。 为谁醉倒,为谁归去,都莫思量。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

【朝中措(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译文

【朝中措(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赏析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原文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译文

译文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注释 [1]袅袅:微风吹拂。 [2]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3]蓴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赏析

这首词写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时年六十四岁,在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任上。张鎡在和这首词的小序里说:“稼轩帅浙东,作秋风亭成,以长短句寄余。”得知这首词是写给张鎡的。浙江东路包括当时南宋的京都临安(今杭州)在内,北靠长江,东临大海,地势重要。南宋王朝委任他为这一地区行政大员,说明南宋对辛弃疾的重任,也使他很感意外。虽然他这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他却一如既往,想为抗金大业作一些事情。但到任不久,可能对朝廷的黑暗腐败更有所了解,后悔这次不该出山,因此,作者登亭观雨,有感而赋此词。词虽说是观雨,但全词不见一个雨字,这说明这首词不是为观雨而作。词的上片写作者登上秋风亭,举目远望“山河虽异,风景非殊。”绍兴与铅山的山河形状虽然不同,但却都是一片笙歌宴乐的太平景象。“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这是以自己亲身遭遇,对南宋小朝廷使用人材的反动措施的揭露。下片作者因《秋风辞》而想到汉武帝致力于北方,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现今只是“木落江冷,眇眇愁余。”作者再生退隐的思想,借“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蒪鲈。’”最后“谁念我”挑灯读书,隐晦透露了作者的凄凉之感。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原文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译文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赏析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原文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曾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似剪尽、还生僧发。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吾有志,在沟壑。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译文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译文

译文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嘉茂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注释 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鹈鴂,指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张慧言《词选》以为“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是故有言。”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词人又借此暗讽当世降金之人。“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朝中措(九日小集,世长将赴省)

【朝中措(九日小集,世长将赴省)】原文

年年团扇怨秋风。愁绝宝杯空。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朝中措(九日小集,世长将赴省)】译文

【朝中措(九日小集,世长将赴省)】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立春日】译文

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汉宫春·立春日】赏析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但一接意绪凄迷:“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风,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此应指后者。从“年时燕子”句看,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寄情于燕,令人寻味不尽。“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去:“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浑未办”(还未办、全然未办),情境大异,如此良辰,其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试看: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又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顿挫盘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此以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最后一语破的: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与此篇同一感慨。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称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梦。黄柑、青韭,极写宴安酖毒。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虽说扯远了些,但他毕竟看出了词的主旨,与昔人咏节序的“率俗”之作迥异。不过“辛词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绿树听啼鴂”)等,而前者因“词意殊怨。……愚闻寿皇(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只是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感皇恩(寿范倅)

【感皇恩(寿范倅)】原文

七十古来稀,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

【感皇恩(寿范倅)】译文

【感皇恩(寿范倅)】赏析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原文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何时唱,从军乐。 归欤已赋居岩壑。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都不恋、黑头黄阁。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金钱大,为君酌。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译文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赏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译文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意喻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搔首(吟诗)。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要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这是反讽)?(于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天地似有感应)云气翻飞,狂风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读者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原文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译文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赏析

洞仙歌

【洞仙歌】原文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仙云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_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洞仙歌】译文

【洞仙歌】赏析

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

【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原文

富贵不须论,公应自有。且把新词祝公寿。当年仙桂,父子同攀希有。人言金殿上,他年又。 冠冕在前,周公拜手。同日催班鲁公后。此时人羡,绿鬓朱颜依旧。亲朋来贺喜,休辞酒。

【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译文

【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赏析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原文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译文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赏析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译文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原文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译文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他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总之,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原文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须是荣华更长久。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精神浑是个,西王母。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拥前后。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译文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赏析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原文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译文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赏析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原文

路入门前柳。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手。更风雨、东篱依旧。斗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山不记,何年有。 是中不减康庐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肯无心出岫。剩准备、新诗几首。欲辨忘言当年意,慨遥遥、我去羲农久。天下事,可无酒。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译文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赏析

好事近(春日郊游)

【好事近(春日郊游)】原文

春动酒旗风,野店芳醪留客。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 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碗泛香白。微记碧苔归路,袅一鞭春色。

【好事近(春日郊游)】译文

【好事近(春日郊游)】赏析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原文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译文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赏析

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春,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作者,作者作此词送别。题云“用前韵”,乃用作者前不久寄陈亮同调词韵。杜叔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陈亮曾在《复杜仲高书》中称其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只因鼓吹抗金,故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但亦无请缨之路。作者爱其才华,更爱其人品,词中蕴含着的深情厚意即能反映出来。 上阕头句至“毛发”数句盛赞叔高诗作之奇美。头句“细把君诗说”,足见非常爱重。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言杜诗气势磅礴,读之恍如听到传说中天帝和黄帝的乐工们在广阔旷远的宇宙间演奏的乐章的余韵,动人心魂。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乃熔裁唐人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泠心骨”语意,言杜诗风骨清峻,读之宛若望见尘土都不到的高崖之上的冰雪,不禁毛发生寒。 如此说诗,不但说得很细,而且说得极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既富诗情,亦有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化用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二句,以古来美妇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有沉沦:“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进一步渲染了被弃的凄苦。这里纯用比兴,虽为造境,却甚真切,艺术效果远胜于直言。 下阕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去天尺五君家别”乃隐括《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但叔高一家却有异于此,是然足弟五人皆有才学,但只因不善钻营而都未有所成就。“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则变化《易乾·九五》“云从龙,风从虎”之语,假托鱼龙纷扰、腾飞搏斗于风云开合之中的昏惨景象,暗喻朝中群小趋炎附势、为谋求权位而激烈竞争。一“看”字有冷眼旁观、不胜鄙薄之意。群小疯狂奔竞,反映了朝政的黑暗腐败。叔高兄弟不得进用,原因即在于此;北方失地不得收复,原因亦在于此。故接下乃兴起神陆沉的悲慨:“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昔日衣冠相望的中原路上,而今唯见一片荒凉,纵横满地的战骨正在白日寒光中逐渐消损。然而当国者却只顾偏安享乐,对中原遗民早已“一切不复关念”(陈亮《上孝宗皇帝书》),许多官僚也“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而“讳言恢复”(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此宋孝宗赵语),借以掩饰其内心的怯懦和卑劣。“叹夷甫诸人清绝”即对此辈愤怒斥责。朝政如此腐败,士大夫如引腐朽,词人的爱国之心却仍在激烈搏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中原未复,愁思难眠,夜半狂歌,悲风惊起,听檐间铁片铮铮作响,宛如千万匹冲锋陷阵的战马疾驰而过。此时词人亦仿佛在挥戈跃马,率领锦突骑兵奔赴疆场,他满怀异常畅快的心情。但这只是暂时的幻觉,这幻觉一消失,那虚生的畅快也就随之消失了,代之而来的必然是加倍的痛苦。歇拍“南共北,正分裂”便是在幻觉消失后发出的惨痛呼号。 细读此词,乃于慰勉朋侣之中,融入忧伤时世之感,故虽为送别之作,但有悲壮之情。然而其运笔之妙,则在于“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范开《稼轩词序》)。说诗思之深广,则钧天洞庭,浑涵悠远;言诗格之清峻,则阴崖冰雪,奇峭高寒;状境况之萧寥,则冷月哀弦,凄凉幽怨;刺群小之奔竞,则风云鱼龙,纷纷扰扰;悲神州之陆沉,则寒日残骸,惨不忍睹抒报国之激情,则神驰战阵,铁骑铮铮;痛山河之破碎,则声发穿云,肝胆欲裂。凡此皆“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故独高格而不同凡响。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原文

曾与东山约。为倏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去声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译文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赏析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原文

下马东山路。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试重上、岩岩高处。更忆公归西悲日,正__、陌上多零雨。嗟费却,几章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快满眼、松篁千亩。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双白鸟,又飞去。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译文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赏析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原文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译文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赏析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原文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译文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赏析

这是一首和杜叔高的词。杜叔高名杜斿,金华兰溪人。兄弟五个俱博学工文,人称“金华五高”。叔高尤工诗,陈亮谓其诗作“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龙川文集》卷十九《复杜仲高书》)。他曾于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春赴上饶与辛弃疾会晤,辛作《贺新郎》词送行。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春,以访辛弃疾于铅山,互相唱和。这首《锦帐春》和《上西平·送杜叔高》、《浣溪沙·别杜叔高》、《玉蝴蝶·追别杜叔高》、《婆罗门引·别杜叔高》等词,都作于此时。 杜叔高的《锦帐春》原词已经失传,无法参照,给理解辛弃疾的和词带来一定困难。和词中的“几许风流,几般娇懒”,显然是写女性。大约“席上”有歌妓侑酒。为杜叔高所恋,情见于词,所以和词即就此发挥。 起句命意双关,构思精巧。时当暮春,故说“春色难留”;美人将去,故说“春色难留”。想留住春色而无计挽留,便引起“愁”和“恨”。酒,原是可以浇“愁”解“恨”的,杯酒以深(应作“满”解)为佳。晏几道《木兰花》写“春残”,就说“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可是而今不仅“春色难留”,而且“酒杯常浅”,这又加重了“愁”和“恨”。于是用“更旧恨新愁相间”略作收束,又引出下文。“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是预想酒阑人散之后绵绵不断的“愁”和“恨”。夜深梦飞千里,却被风声惊醒。五更既过,天已破晓,放眼一看,残花被风吹落,春色已渺不可寻。于是不胜怅惘地说:庭院竟成这般情景! 下片开头,以“几许风流,几般娇懒”正面写美人。作者作词之时,她还在“席上”。可是在词中,已驰骋想象,写到别后的“千里梦”,那“风流”,那“娇懒”,已经空留记忆。而留在记忆之中的形象又无法忘却,这又频添了多少“愁”和“恨”。因而继续写道:“问相见何如不见?” 燕飞、莺语,本来既悦目又悦耳。可对于为相思所苦的人来说,“燕飞忙,莺语乱”,只能增加烦恼。这两句,也不是写“席上”的所见所闻,而是承“千里梦”,写枕上的烦乱心绪。“恨重帘不卷”,是说人在屋内,重帘遮掩,不但不可能去寻觅那人,连望也望不远。望不远,还是要望,于是望见帘内的屏风。“翠屏平远”一句,比较费解,但作为全词的结句,却至关重要。“平远”,指“翠屏”上的图画。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有《秋山平远图》,苏轼题诗云:“离离短幅开平远。”是说画幅虽小,而展现的境界却十分辽阔。辛弃疾笔下的那位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想念美人,正恨无人替他卷起的重重珠帘遮住视线,而当视线移向翠屏上的江山平远图,便恍惚迷离,以画境为真境,目望神驰,去追寻美人的芳踪。行文至此,一个情痴的神态,便活现于读者眼前。 以望画屏而写心态,词中并不罕见。例如温庭筠《归国遥》云:“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赵令畤《蝶恋花》云:“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都可与辛词“翠屏平远”参看。 浣溪沙(常山道中)

【浣溪沙(常山道中)】原文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浣溪沙(常山道中)】译文

【浣溪沙(常山道中)】赏析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原文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译文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赏析

好事近(和城中诸友韵)

【好事近(和城中诸友韵)】原文

云气上林梢,毕竟非空非色。风景不随人去,到而今留得。 老无情味到遍章,诗债怕人索。却笑近来林下,有许多词客。

【好事近(和城中诸友韵)】译文

【好事近(和城中诸友韵)】赏析

南乡子

【南乡子】原文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南乡子】译文

【南乡子】赏析

酒泉子(无题)

【酒泉子(无题)】原文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酒泉子(无题)】译文

【酒泉子(无题)】赏析

浣溪沙(赋清虚)

【浣溪沙(赋清虚)】原文

疆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浣溪沙(赋清虚)】译文

【浣溪沙(赋清虚)】赏析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原文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译文

译文 听到春山杜鹃一声声啼叫,既是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归来。早上飞来的白鸟似乎是在责怪我违背誓言与其分离。 我当初想效仿郑子真,陶渊明终老田园,对着岩石坐卧,学陶元亮赏菊。现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来耻笑了。 注释 1杜宇:又名杜鹃、子规,鸟名。鸣声凄历,能使旅客起思乡之念。 2白鸟:水鸟。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诗与这句的白鸟背人飞,都是不忍相别的意思。“白鸟背人飞”尚含有返回的象征。 3郑子真:汉时谷口人。《杨子·法言·问神篇》:“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这里是作者回忆自己十年的田园生活。 4陶元亮:陶渊明名元亮。 5《北山移》:即《北山移文》。作者孔稚珪字德璋,南齐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南周颙隐于钟山,后为海盐令,欲再过钟山,孔作此文,借山灵口气,阻止周不许再来。作者应诏出山,高兴的表示:决心献身于国,不回上饶了。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赏析

这首词作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春天。辛弃疾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被罢黜闲居上饶带湖整整十个春秋。绍熙二年又被南宋当局任命福建提点刑狱,时年五十三岁。这首词是在赴闽时写的。 上片写景,借鸟语传情。辛弃疾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风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长啼,很有抒情意味,仿佛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如“不如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仿佛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水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满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片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花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吃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片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片的末句。而两片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好事近(西湖)

【好事近(西湖)】原文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好事近(西湖)】译文

【好事近(西湖)】赏析

兰陵王

【兰陵王】原文

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弃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顷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发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

【兰陵王】译文

【兰陵王】赏析

浣溪沙(黄沙岭)

【浣溪沙(黄沙岭)】原文

寸步人间百尺楼。孤城春水一沙鸥。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人家平水庙东头。

【浣溪沙(黄沙岭)】译文

【浣溪沙(黄沙岭)】赏析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原文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 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准备他年尽锦堂。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译文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赏析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原文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译文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赏析

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当时作者罢官闲居铅山瓢泉。 这是一首春日小唱。上片描绘自然春色,词清句丽,有情多姿,别见风韵。下片因景抒怀。既弃政归田,乐于山水,理当超世绝尘,无奈时念故人知音,遂平添出一番新愁新恨。命笔新巧,不落窠臼。“自笑”两句流水对兼句中对,下片三句各以两字重叠,读来流利清畅,别具音韵之美。 好事近(元夕立春)

【好事近(元夕立春)】原文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好事近(元夕立春)】译文

【好事近(元夕立春)】赏析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原文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门前,荷蕢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译文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赏析

浣溪沙(漫兴作)

【浣溪沙(漫兴作)】原文

未到山前骑马回。风吹雨打已无梅。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浣溪沙(漫兴作)】译文

【浣溪沙(漫兴作)】赏析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原文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减字木兰花】译文

【减字木兰花】赏析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茂中之子。茂中尝为筠州幕官,题诗甚多)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茂中之子。茂中尝为筠州幕官,题诗甚多)】原文

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膝上放教文度去,须知。要使人看玉树枝。 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茂中之子。茂中尝为筠州幕官,题诗甚多)】译文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茂中之子。茂中尝为筠州幕官,题诗甚多)】赏析

浪淘沙(送子似)

【浪淘沙(送子似)】原文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扁舟千里兴佳哉。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西风雁过真山台。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浪淘沙(送子似)】译文

【浪淘沙(送子似)】赏析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原文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译文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赏析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浣溪沙(偶作)

【浣溪沙(偶作)】原文

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春意才从梅里过,人情都向柳边来。咫尺东家还又有,海棠开。

【浣溪沙(偶作)】译文

【浣溪沙(偶作)】赏析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原文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幕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译文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赏析

南乡子(无题)

【南乡子(无题)】原文

隔户语春莺。才挂帘儿敛袂行。渐见凌波罗袜步,盈盈。随笑随颦百媚生。 著意听新声。尽是司空自教成。今夜酒肠还道窄,多情。莫放笼纱蜡炬明。

【南乡子(无题)】译文

【南乡子(无题)】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译文

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8、舜盖二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赏析

河渎神(女诫效花间体)

【河渎神(女诫效花间体)】原文

芳草绿萋萋。断肠绝浦相思。山头人望翠云旗。蕙香佳酒君归。 惆怅画檐双燕舞。东风吹散灵雨。香火冷残箫鼓。斜阳门外今古。

【河渎神(女诫效花间体)】译文

【河渎神(女诫效花间体)】赏析

浣溪沙(寿内子)

【浣溪沙(寿内子)】原文

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

【浣溪沙(寿内子)】译文

【浣溪沙(寿内子)】赏析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原文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译文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赏析

南乡子(舟中记梦)

【南乡子(舟中记梦)】原文

敧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南乡子(舟中记梦)】译文

【南乡子(舟中记梦)】赏析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原文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译文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赏析

全诗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此词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上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 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 下阙:"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我理解里面的含义是,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做,无处可托。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 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

【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原文

两轮屋角走如梭。太忙些。怎禁他。拟倩何人,天上劝羲娥。何似从容来小住,倾美酒,听高歌。 人生今古不须磨。积教多。似尘沙。未必坚牢,划地事堪嗟。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后,待如何。

【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译文

【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赏析

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堕地,戏作)

【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堕地,戏作)】原文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堕地,戏作)】译文

【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堕地,戏作)】赏析

江城子(戏同官)

【江城子(戏同官)】原文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拚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江城子(戏同官)】译文

【江城子(戏同官)】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兜鍪(mo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幽之情。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一腔豪气奔涌而出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显然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本诗的写作特色有三点:一是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恋绣衾(无题)

【恋绣衾(无题)】原文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恋绣衾(无题)】译文

【恋绣衾(无题)】赏析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原文

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译文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赏析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原文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译文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赏析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原文

看君人物汉西都。过吾庐。笑谈初。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一自梅花开了后,长怕说,赋归欤。 而今别恨满江湖。怎消除。算何如。杖屦当时,闻早放教疏。今代故交新贵后,浑不寄,数行书。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译文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赏析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原文

曲几蒲团,方丈里、君来问疾。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万事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 西崦路,东岩石。携手处,今陈迹。望重来犹有,旧盟如日。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译文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赏析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原文

台倚崩崖玉灭瘢。青山却作捧心颦。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几时高处见层轩。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译文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赏析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原文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译文

译文 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晚风浮动,晨风轻轻。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看那开烦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莹的姿态呢。有的吐蕾(未开)有的含苞(欲开),就像红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轻轻的扫了些许脂粉。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这鲜艳的花朵(见上面)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这一身的(浑)淡雅,高洁,又有谁相知呢? 注释 1闲居带湖之作。余叔良:稼轩友人,其他不详。此咏梅小令。不以绘形写神见长,却以巧立新意取胜。上片起言争春先出,继之则谓欲早却迟,而早迟之间,亦不无人生寻常事理寄焉。下片结韵转折有致,且借花喻世,含意尤深:冰清玉洁,傲霜凌雪者,人常运之;妖娆娇艳,俯仰随风者,人恒近之。 2“暗香”三句:写寒梅凌雪开放。暗香:幽香,代指梅花。北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垂垂:降落貌。 3“花意”句:寒梅岁末开花,意欲争春。 4“毕竟”三句:从一年的花时来看,梅花欲早反迟。 5“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此用苏轼《红梅》诗意:“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脸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6“醉里”三句:请梅花莫恨我醉后乱语,要知道素雅太过,有谁来欣赏呢?谤:诽谤,说坏话。冷淡:清冷淡泊。知:欣赏,赏识。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赏析

作为赋梅赠人之作,词中的白梅与词题上的被赠者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品格的联系或者身世的联系。好在梅花的品格与它的身世,在词人眼中本有因果联系;而余叔良的籍籍无名,似也可以让读者生发“品、运似白梅”的联想。这样,一首以咏白梅为中心的咏物词,就有了人事寄托的袅袅余味。 上片由景入情再入理,写白梅冒雪开放的情态和词人对梅花这一“行为”的看法。起韵重笔描写梅花的凌寒冒雪开放的情景:在白雪飘零的时候,被冬日的寒风早晚不停地吹拂的白梅,已经悄悄开放。在扎眼的白雪中,人们几乎看不见它的花朵,但是却呼吸到了它的横路暗香。在接韵中,作者忍不住要揣测这种肯于凌寒开放的梅花的心思,觉得它是为争先迎接春天而不惜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绽放于枝头。三韵是作者对它的行为加以叹息:现在毕竟是一年的花事已经结束的时候,梅花因为要早,却反而成了一年中最晚开放的花朵。这样的叹息,不仅是为“心高命薄”的梅花而发,而且也寄寓着他对于人事因缘的深刻体会。 下片更集中地表达词人对于“浑冷淡”的白梅的幽恨。在这种幽恨当中,不仅打入了词人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打入了词人对友人冷落不遇的真诚理解。过片语气突然一转,说这具有“雪霜姿”的白梅,在将开未开时也不一定全是似雪如霜的白色。那么它那时又是怎样的颜色呢?接韵就回答这个潜在的问题。它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样,有着一点儿胭脂之色。言外之意是,等到完全开放(花冠遮住了花萼),却成了浑然的白色。白梅从未开到开放的颜色变化,不仅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更在于表达了作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惜之情。结韵故意对这清冷素淡的高雅梅花致以“微词”:你既如此素雅脱俗,就莫怪世人不欣赏你。这样的反话,道尽了情深若浅,钟情若恨的复杂心理矛盾。作者对于白梅这一自然物下这样的重辞,表明他早已将它当成了某种人品、某种人的命运的象征。这样的人品和命运,既然引发了他不醉酒就无以摆脱的愁情,醉了酒也不能摆脱的幽恨,显然是包括了他对自己的人品和命运之看法的。作者最后将这首词寄给了余叔良,也许余叔良也是一个自感冷淡不遇的幽人,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向他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安慰。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原文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译文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赏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原文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译文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赏析

浣溪沙(种梅菊)

【浣溪沙(种梅菊)】原文

百世孤芳肯自媒。直须诗句与推排。不然唤近酒边来。 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只今何处向人开。

【浣溪沙(种梅菊)】译文

【浣溪沙(种梅菊)】赏析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原文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译文

[1]桃源:地方名。 [2]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3]娇颦:谓蹙眉含愁的媚态。 [4]拥髻: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赏析

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词有两首。除这首外,还有一首《鹧鸪天》。两相比较,似乎这首词更闲逸,更富有诗情画意。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以“人去隔仙凡”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边三句写近景。言阵雨过后,天上乱云飞渡,扰扰攘攘;山涧溪水潺潺,淙淙作响,山下溪中,一派喧闹的景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幽闲一点。表现了对尘世纷扰的厌恶,对仙家清静的向往。作者自注说:“桃源乃王氏酒垆,与济之作别处”。“更觉”二句为过渡句。是说以此为界,近处,则尘世喧嚣纷扰;而远处,犹如人间仙境。从结尾三句看,作者送别元济元之的时间在农历二月,乍暖还寒时候,山上积雪未消。故“万壑”三句是说,酒楼之外,千岩万壑,为积雪所覆盖,“琼作树,玉为栏”,和瑶池一般,真乃人间仙境。为下片写“倦游回首”烘托了气氛。词的下片写送别之情。开头一句写殷勤送别之意。“倦游回首”言辞官归里;“且加餐”言心情虽然不好,还是要保重身体,多吃一点。“短篷寒,画图间”,写其归程。言乘坐小船,行进在寒烟之中,真像生活在画中一样,令人陶醉,心旷神怡。“见说”句写其归后家庭生活。言娇妻美妾正拥髻以待,向君倾诉衷肠。前着“见说”二字,化实为虚,虚虚实实,更灵动有趣。末后三句写其归游东湖。既照应词题,点出元济之归去的时间和地点,又描写了柳嫩梅残的初春景色,以景结情,潇洒有致。 南歌子(独坐蔗庵)

【南歌子(独坐蔗庵)】原文

玄人参同契,禅依不二门。静看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 病笑春先老,闲怜懒是真。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

【南歌子(独坐蔗庵)】译文

【南歌子(独坐蔗庵)】赏析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原文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轴。枝夭袅,蟠龙斛。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译文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赏析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原文

梅子熟时到几回。桃花开后不须猜。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浑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晚云挟雨唤归来。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译文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赏析

金菊对芙蓉(重阳)

【金菊对芙蓉(重阳)】原文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族芙蓉。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此时方称情怀,尽拚一饮千钟。草堂诗馀后集卷上。

【金菊对芙蓉(重阳)】译文

【金菊对芙蓉(重阳)】赏析

浣溪沙(别杜叔高)

【浣溪沙(别杜叔高)】原文

这里裁诗话别离。那边应是望归期。人言心急马行迟。 去雁无凭传锦字,春泥抵死污人衣。海棠过了有荼_。

【浣溪沙(别杜叔高)】译文

【浣溪沙(别杜叔高)】赏析

满江红(和卢国华)

【满江红(和卢国华)】原文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_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满江红(和卢国华)】译文

【满江红(和卢国华)】赏析

如梦令(赠歌者)

【如梦令(赠歌者)】原文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如梦令(赠歌者)】译文

【如梦令(赠歌者)】赏析

菩萨蛮(晋臣张菩提叶灯,席上赋)

【菩萨蛮(晋臣张菩提叶灯,席上赋)】原文

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曾说菩提法。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 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赵茂中扶病携歌者来。

【菩萨蛮(晋臣张菩提叶灯,席上赋)】译文

【菩萨蛮(晋臣张菩提叶灯,席上赋)】赏析

生查子·独游雨岩

【生查子·独游雨岩】原文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独游雨岩】译文

译文 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在溪边行走,影子照在溪里。青天落在水底下,天上的行云,也落在溪里,我却像在云里行走。风光这么美丽,使我兴奋,我禁不住高声歌唱,但是有谁来和我呢?只有空旷的山谷,发出清音来和我。这个声音,不像鬼也不像仙,原来是从桃花水里发出来的一曲歌声。 注释 1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奇丽。作者在这里写了不少的词。 2非鬼亦非仙:指岩石的形状奇特。泉水的声音也不同一般。作者在《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词的小题中说:“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这里指的是泉水的声音。桃花水,二、三月的黄河水叫桃花水。但颜师古注《汉书·沟洫志》时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当以后者为是。 3桃花水:《礼记·月令》上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生查子·独游雨岩】赏析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雨岩的时候写的。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来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菩萨蛮(昼眠秋水)

【菩萨蛮(昼眠秋水)】原文

葛巾自向沧浪濯。朝来洒酒那堪著。高树莫鸣蝉。晚凉秋水眠。 竹床能几尺。上有华胥国。山上咽飞泉。梦中琴断弦。

【菩萨蛮(昼眠秋水)】译文

【菩萨蛮(昼眠秋水)】赏析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原文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千树柳,千丝结。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译文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赏析

阮郎归(耒阳道中)

【阮郎归(耒阳道中)】原文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耒阳道中)】译文

【阮郎归(耒阳道中)】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生查子·重叶梅】译文

【生查子·重叶梅】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重叶梅的。重叶梅是梅中的奇品,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但作者对其形态并未进行描摹,而是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深得咏物词“取形不如取神”之真谛。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言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先百花而开放,从容自如,疏疏淡淡,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霜月”二句写梅花报春。叶梅开于早春,与寒霜冷月相知,在“百花浑未觉春来”的时候,它“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换头二句写重叶梅深受主人喜爱。言主人对重叶梅情深意重,不论其他花卉如何妒忌、怨恨,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未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爱梅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如果说以上两句写爱梅,而结尾两句则写供梅。这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三字,对主人爱梅之情做深入具体的描述,言主人把重叶梅最好的花枝折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原文

阮琴斜挂香罗绶。玉纤初试琵琶手。桐叶雨声干。真珠落玉盘。 朱弦调未惯。笑倩春风伴。莫作别离声。且听双凤鸣。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译文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赏析

菩萨蛮(坐中赋樱桃)

【菩萨蛮(坐中赋樱桃)】原文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 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菩萨蛮(坐中赋樱桃)】译文

【菩萨蛮(坐中赋樱桃)】赏析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原文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 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译文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赏析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原文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译文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赏析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原文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译文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赏析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原文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译文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赏析

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时摄郡事,且将赴漕事)

【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时摄郡事,且将赴漕事)】原文

黄金堆到斗。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蛾眉最明秀。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笙歌撋就。争说道、明年时候。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天长地久。岁岁上、乃翁寿。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时摄郡事,且将赴漕事)】译文

【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时摄郡事,且将赴漕事)】赏析

满江红(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群恂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满江红(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群恂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原文

折尽荼蘼,尚留得、一分春色。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 人渐远,君休说。榆荚阵,菖蒲叶。算不因风雨,只因鶗鴂xx。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满江红(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群恂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译文

【满江红(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群恂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赏析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译文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初春作的。当时叶衡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据《景定建康志 》叶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帅建康,二月即召赴行在,后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词里称“丞相 ”,是后来加上去的。作者此时三十五岁,归国已经有十二年了,岁月流逝但他的壮志未酬,登高登远,自然就感慨万千。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他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暗示着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为什么对叶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绘呢?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 ,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 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怎能不讴歌感激呢?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那么它们又何尝不象冲锋陷阵的铁骑呢?词人是多么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呵!可惜,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 。“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 ?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与愁何干?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 ,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 ,“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 ”,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参阅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何其激愤,何其忧愁!以至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胸中积郁如此,则登赏心亭之所见所感都无非“献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见,在《菩萨蛮》之中亦饱含着词人之愁,英雄之泪。某些喜剧会使有心的观众在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笑和眼泪,就是似乎矛盾却又融合无间的。 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原文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译文

【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赏析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原文

送君直上金銮殿。情知不久须相见。一日甚三秋。愁来不自由。九重天一笑。定是留中了。白发少经过。此时愁奈何。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译文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赏析

瑞鹤仙·赋梅

【瑞鹤仙·赋梅】原文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瑞鹤仙·赋梅】译文

1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韩偓《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淡月,雨连莺晓落残梅。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霜寒透幕:祖咏《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幙:同“幕”,窗间帷幕。嫩冰:薄冰。 2溪奁: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言征雁临溪照影。照:照镜。梳掠:梳妆打扮。 3艳妆:美丽的妆扮。 4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玉肌瘦弱: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此写瘦梅。更重重:写梅花瓣。赵佶《宴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 5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嫣(yān烟)然:美丽貌。转盼:眼波流转。羞落:因羞惭而自落。转盼:转眼。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羞落:因羞惭而败落。 6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7家山:家乡。言有归隐之心。 8瑶池旧约: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稼轩《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鱼,典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汉昭帝时遣使匈奴,云汉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书,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将苏武放归。仗:依仗。 9“粉蝶”: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喻怀才不遇,英雄埋没。只解:只知,只会。 开遍南枝:指梅。陆凯《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0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冷落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数声画角,柳永《戚氏》:“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瑞鹤仙·赋梅】赏析

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 接着写“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溪奁照梳掠”转进一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一笑嫣然”的准备。 “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一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芳洁之意。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一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 “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正和《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消息相通,表现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一层,致慨于狂蜂浪蝶,一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一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 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一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一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

【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原文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译文

【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 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余”也有写作“予”) 鹧鸪(zhè gu):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原文

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见君恨晚。便觉君家叔度,去人未远。长怜士元骥足,道直须、别驾方展。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 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玉皇香案。零落新诗,我欠可人消遣。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饶、万家泪眼。怎抵得,这眉间、黄色一点。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译文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赏析

菩萨蛮(题云岩)

【菩萨蛮(题云岩)】原文

游人占却岩中屋。白云只向檐头宿。谁解探玲珑。青山十里空。 松篁通一径。噤嘇山花冷。今古几千年。西乡小有天。

【菩萨蛮(题云岩)】译文

【菩萨蛮(题云岩)】赏析

生查子(和夏中玉)

【生查子(和夏中玉)】原文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生查子(和夏中玉)】译文

【生查子(和夏中玉)】赏析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原文

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莫教弦管便生衣。引壶觞自酌,须富贵何时。 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译文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赏析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原文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麹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译文

[1]萤雪:勤学苦读。 [2]曲生:酒的别称。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曹君之庄所,即去他的田庄或别墅的。全词洋溢着作者对年轻后进的关爱之情。开头二句劝其及早求取功名。薛能说:“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发出人生易老的慨叹。此处与之同意,言人间岁月不管愿意与否,它都要堂而皇之地逝去,时不我与,“劝君快上青云路”,求取功名,置身青云之上。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表达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之情。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接下去二句指出要刻苦学习。作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精义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承传下来的,它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须下苦工夫才能学到手。作者还认为:“学窥圣处文章古,诗到穷时风味苦。”这就是说“学窥圣处”便可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就可以从政了。“工夫萤、雪边”五字,使用古代苦读的典故,劝其下工夫学习,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换头二句劝其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其中前一句劝其不要贪杯。曲生,这里指酒。言贪杯好饮,虽然能满足口腹之欲,如果因饮酒耽误了读书,会贻误终身,自酿苦酒,那风味可够受的。后一句写家人的期望。西窗,这里指妇人的居室,言不要辜负了家人待月西窗,望其成名的殷勤之意。结尾二句讽其来书。言其乘小舟离沙岸而去,不要不寄书哟!可谓语重心长!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原文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__。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译文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赏析

生查子(简子似)

【生查子(简子似)】原文

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 俗人如盗泉,照眼都昏浊。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生查子(简子似)】译文

【生查子(简子似)】赏析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原文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译文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赏析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原文

红牙签上群仙格。翠罗盖底倾城色。和雨泪阑干。沈香亭北看。 东风休放去。怕有流莺诉。试问赏花人。晓妆匀未匀。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译文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赏析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原文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县平声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译文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赏析

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

【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原文

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已知六十二年非。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 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从今休似去年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

【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译文

【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赏析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原文

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 涨痕粉树发。霜冷沙洲日。心事莫惊鸥。人间千万愁。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译文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赏析

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原文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曾十分巧。看他门,得人怜,秦吉了。

【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译文

【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赏析

鹊桥仙·送粉卿行

【鹊桥仙·送粉卿行】原文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鹊桥仙·送粉卿行】译文

1粉卿:当为稼轩女侍之名。按:稼轩于庆元二年(1196)前后曾作《水调歌头》一词,词序云:“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此后陆续写有送女侍归去和思念已去女侍的词。此其一。 纯用方言口语,类通俗歌词,然内容仍是文人的别情艳词。上片写别时场景,并想见其不忍离去情状。下片写别后惆怅和思念,燕去楼空,不胜伤怀;人虽白发,犹自多情。 2杜宇:即杜鹃鸟,又名子规、催归。啼声哀切,引人思归。 3睚(yá牙):望。 4空有燕泥香坠:谓燕去楼空,言粉卿之去。燕泥:燕子筑巢之泥。香,言泥中带有残花的香气。隋薛道衡《昔昔盐》诗:“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5也须有思量去里:须、去、里,皆方言口语,意即:也自有思量处哩!

【鹊桥仙·送粉卿行】赏析

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

【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原文

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软语到更阑。綈袍范叔寒。 江头杨柳路。马踏春风去。快趁两三杯。河豚欲上来。

【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译文

【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赏析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原文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译文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赏析

如梦令(赋梁燕)

【如梦令(赋梁燕)】原文

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深许。深许。闻道凤凰来住。

【如梦令(赋梁燕)】译文

【如梦令(赋梁燕)】赏析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原文

暮山层碧。掠岸西风急。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玉人还伫立。绿窗生怨泣。万里衡阳归恨,先倩雁、寄消息。

【霜天晓角】译文

【霜天晓角】赏析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原文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 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译文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赏析

沁园春

【沁园春】原文

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沁园春】译文

【沁园春】赏析

霜天晓角(赤壁)

【霜天晓角(赤壁)】原文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霜天晓角(赤壁)】译文

【霜天晓角(赤壁)】赏析

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

【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原文

君家玉雪花如屋。未应山下成三宿。啼鸟几曾催。西风犹未来。 山房连石径。云卧衣裳冷。倩得李延年。清歌送上天。

【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译文

【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赏析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原文

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 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醉倒却归来,松菊陶潜宅。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译文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赏析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原文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蘖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译文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赏析

霜天晓角(旅兴)

【霜天晓角(旅兴)】原文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霜天晓角(旅兴)】译文

【霜天晓角(旅兴)】赏析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原文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 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译文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赏析

菩萨蛮(和夏中玉)

【菩萨蛮(和夏中玉)】原文

与君欲赴西楼约。西楼风急征衫薄。且莫上兰舟。怕人清泪流。 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一夜旅中愁。蛩吟不忍休。

【菩萨蛮(和夏中玉)】译文

【菩萨蛮(和夏中玉)】赏析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原文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沈,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译文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赏析

沁园春(答杨世长)

【沁园春(答杨世长)】原文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沁园春(答杨世长)】译文

【沁园春(答杨世长)】赏析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原文

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译文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赏析

踏莎行(赋木犀)

【踏莎行(赋木犀)】原文

弄影阑干,吹香岩谷。枝枝点点黄金粟。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踏莎行(赋木犀)】译文

【踏莎行(赋木犀)】赏析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原文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译文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赏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译文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赏析

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里有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词人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 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是这里的又一景色。辛弃疾在一首《归朝欢》词序中说:“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所以词人接着写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他闲着,又要他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在这种地方,词人轻轻点到即止,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他说,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弃疾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他见面,向他问好。红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气象万千。看那边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充满灵秀之气。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词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尽的,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像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此中乐,乐无穷啊!在作者心目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感觉。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在写景上颇有值得注意之处,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显然,作者写此词,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要传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写实的方法不行,于是辛弃疾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表面上看来,这两两相比的东西,似乎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它们在精神上却有某些相似之点,可以使人生发联想。这种独特的比喻,真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为山水传神写照,是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与作者的胸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词作者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笔法,在山水文学上开创了一代先河,值得后人仿效。 词通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词上片写景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写足。不想转入下片不仅仍写景,而且仍写山,但一反上片的写山之“形”而转写山之“神”,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可见稼轩的磊落胸怀,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新奇健雅,韵味无穷。最后,以景结情:“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漾漾?”似问非问,姿态、情韵已完全具备了。 沁园春(答余叔良)

【沁园春(答余叔良)】原文

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吊古愁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新词好,似凄凉楚些,字字堪题。

【沁园春(答余叔良)】译文

【沁园春(答余叔良)】赏析

鹧鸪天(黄沙道中)

【鹧鸪天(黄沙道中)】原文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菊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鹧鸪天(黄沙道中)】译文

【鹧鸪天(黄沙道中)】赏析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原文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译文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

译文一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i。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i)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倩:请托。读音qing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一说此词于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译文

译文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箫的名称。 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宋 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青玉案·元夕】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鹧鸪天(寄叶仲洽)

【鹧鸪天(寄叶仲洽)】原文

是处移花是处开。古今兴废几池台。背人翠羽偷鱼去,抱蕊黄须趁蝶来。 掀老瓮,拨新醅。客来且尽两三杯。日高盘馔供何晚,市远鱼鲑买未回。

【鹧鸪天(寄叶仲洽)】译文

【鹧鸪天(寄叶仲洽)】赏析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原文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浚攥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译文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赏析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原文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译文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一一九〇年(绍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此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了什么?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读者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法。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公元一一六一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题目写明,这首词作于庚戌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中秋后二夕,即中秋后二日之夜晚;带湖篆冈,作者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的一处地名;小酌,小宴。就是说,这个作品是在1190年8月17日之夜带湖别墅篆冈的一次小宴上写成的。当时南宋的国力很弱,随时面临着金兵南进的威胁,特别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都没有被采纳;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此时已年届半百,忧国之心甚切,但在词中却表现得深沉含蓄,只是借写节序来寄托自己对政局的忧虑,颇有一点“欲说还休”的味道;正因为如此,其情感更见沉郁悲慨,以比兴“风雨”一笔点出题旨,也格外撼人心弦。章法曲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于短小的篇幅中回环反复,不断蓄势,铺垫反衬,到点睛处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笔重千钧而气度从容,非词家老手断难做到这样一点。 作品先写带湖秋夜的景色:篆冈的楼台为皎洁的明月所照亮,庭院里散发出秋花秋果的清香,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这就同历来多愁善感地写悲秋词章的文人唱了反调,为下文铺垫蓄势。接着写景中之人,“笑吟吟地人来去”,秋景是美好的,赏景的人来来往往,也都是“笑吟吟地”,纵情饮酒看月。情景历历,如在画中。写到这里,自然要引出问题:“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前二层正面写了赏秋和乐秋,作了足够的铺垫,这一层自然要诘难和否定悲秋的人:是什么人一到秋季就感叹时序由盛变衰,联想到个人的不得志,从而凄凉感伤,大写“悲哉秋之为气也”?回答是:当年宋玉悲秋之词就有如许之多,影响又有如许之广(参见宋玉《九辩》)。当然,宋玉只不过是一个典型,历代文人写悲秋文章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大多只从“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自然景观和“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个人身世出发,这就大可不必了。 换头继续反驳宋玉式的悲秋,说是秋天到来之后,照样可以随意饮酒,随意吃菜,随意欣赏歌舞,随意观看天上的秋月,欣享庭院中秋花秋果的清香,问他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到此铺垫已经很多,蓄势也已十分充足,该是打开真情流泻的闸门,让思想的浪峰纵情奔流的时候了。于是,结末反跌下来:“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北宋诗人潘大临就曾写过“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名句,稼轩词暗中化用这个诗句,忧虑重阳节快到时,那多风多雨的天气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更不用说看月赏花了。这是双关,也是比兴,“风雨”不仅是自然的,更多的还是暗喻南宋的政治形势,担心金兵于秋高马肥之时前来进攻,他多年之前的词作《水调歌头》就曾写到“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犯扰中原,1161年秋季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一事,给稼轩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写的“胡骑猎清秋”,即指此事而言。现在中秋又过,快近重阳,南宋朝廷风雨如磐,摇摇欲坠,如何能不忧虑悲愁呢?至此,我们知道词人辛稼轩也是暗中悲秋的;不过,他一不是为节候的萧疏而悲秋,二不是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伤情,这二者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秋,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整个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明写对节序的态度,暗写对政局的关注。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原文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译文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御剑术),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的火焰(斗牛是星座)。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灯火(燃犀是指点燃生命的火光,燃犀也指一种怪兽),倚在栏杆处却怕,风雷怒,鱼龙惨(这两句没有什么好翻译的) 山峡夹江对应而起,过高楼(古代的危楼是指高的楼台),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身体精神都已感到疲惫,不妨舒服的躺下来,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簟席子),千古兴亡的事情,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一时登高楼观赏风景,问什么人能够放下尘世的琐事呢,片片白色的船帆的影子印在白沙河岸,如同系斜阳的缆绳!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赏析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作者的人在内。上片一开头,就象将军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而作者生当宋室南渡,以一身支拄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的怀抱,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据《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作者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换片后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烹炼之工。这是以柳宗元游记散文文笔写词的神技。从高峡的“欲飞还敛”,双关到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地退下来的悲凉心情。“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这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自然要想到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广大地区,同时也很自然地要联想到传说落入水中的宝剑。在祖国遭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该是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长剑呵!然而,词人之所见,却只是莽莽群山,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欲待燃犀向潭水深处探着,却又怕水面上风雷怒吼,水底里魔怪凶残。说明,若想取得这把宝剑,组成统一的、强大的爱国抗金力量,这中间是会遇到重重阻挠与严重破坏的。后片即景抒情,虽然流露出壮志难酬,不如困居高卧的隐退思想,但这一消极思想之产生,是与他当时的处境,与南宋王朝整个政治形势分不开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进取,一味妥协投降;对爱国抗敌的有识之士却百般压制打击,直至迫害镇压,使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因此,在指出辛词中经常流露的隐退闲居这一消极思想的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思想之所以产生的客观原因。 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这是一首登临之作。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 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这一时代特征。、接着便直截提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倚天万里须长剑!"也就是说,要用自卫反击和收复失地的战争来消灭人侵之敌。下面紧扣双溪楼引出宝剑落水的传说。这里的宝剑既指坚持抗敌的军民,又是作者自况。这是第一层。从"人言此地"到上片结尾是第二层。作者通过"潭空水冷"、"风雷怒,鱼龙惨"来说明,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而不能重见天光,不能发挥其杀敌报国的应有作用。下片换头至"一时登览",是第三层。正因为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甚至还冒着极大的危险,所以词人才产生"不妨高卧"这种消极退隐思想。最后紧密照应开篇,以眼前之所见结束全篇,使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 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长剑",最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 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这首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如开篇直写国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是何等的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原文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罢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译文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赏析

太常引(赋十四弦)

【太常引(赋十四弦)】原文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太常引(赋十四弦)】译文

【太常引(赋十四弦)】赏析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原文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译文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赏析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原文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译文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赏析

鹧鸪天(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

【鹧鸪天(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原文

翠盖牙签几百株。杨家姊妹夜游初。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闲小立,困相扶。夜来风雨有情无。愁红惨绿今宵看,却似吴宫教阵图。

【鹧鸪天(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译文

【鹧鸪天(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赏析

鹧鸪天(三山道中)

【鹧鸪天(三山道中)】原文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鹧鸪天(三山道中)】译文

【鹧鸪天(三山道中)】赏析

沁园春(弄溪赋)

【沁园春(弄溪赋)】原文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水又波。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 长松谁剪嵯峨。笑野老来耘山上禾。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非关风月,闲处偏多。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沁园春(弄溪赋)】译文

【沁园春(弄溪赋)】赏析

太常引(寿南涧)

【太常引(寿南涧)】原文

君王著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

【太常引(寿南涧)】译文

【太常引(寿南涧)】赏析

鹧鸪天(和昌父)

【鹧鸪天(和昌父)】原文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鹧鸪天(和昌父)】译文

【鹧鸪天(和昌父)】赏析

水龙吟(别傅先之提举,时先之有召命)

【水龙吟(别傅先之提举,时先之有召命)】原文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水龙吟(别傅先之提举,时先之有召命)】译文

【水龙吟(别傅先之提举,时先之有召命)】赏析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原文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译文

1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 2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3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4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5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6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7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8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9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时作者家居上饶带湖。韩南涧,即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渡后,流寓信州。孝宗初年官至吏部尚书。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这是一首寿词,过片不免要说些祝寿的话。先颂韩的才干和光荣家世。“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黄升《花庵词选》则称韩南涧“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并说他的文才可比美韩愈。韩家为北宋望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韩元吉《桐阴旧话》十卷,说“记其家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梧木,故云”。此以庭门梧桐垂阴,满院清幽,赞韩元吉家世显赫。因此说他自在人间诞生到而今的年纪,正可风云际会,在政治上大显身手。继用古代三个著名宰相寄情山水的佳话喻韩寓居上饶的志趣。一、唐文宗时,裴度“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树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不问人间世”(《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裴度传》)。二、唐人康骈《剧谈录》:“李德裕东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三、《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其时谢安寓居会稽东山。这里以裴度、李德裕、谢安的闲适潇洒风度来喻韩南涧,虽不无过誉,但文字浏丽自然,清新雅致。而后结以“他年整顿乾坤事了”相共勉,“卒章见志”,与前结爱国情怀,一脉相承,正是“前后贯串,神来气来,而中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沈祥龙《论词随笔》)。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词”的作品,且数用典故,但不觉其板,不觉其滞,条贯缕畅,大气包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沉着而痛快。这一因作者感情沉挚,曲折回荡,或起或伏,始终“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深厚感人。二因“援古以证今”,又“用人若己”(《文心雕龙·事类》),熨贴自然。三则豪情胜概,出之字清句隽(如裴度等三典),使全篇动荡多姿,“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原文

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绛县老人。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文烂卿云,诗凌鲍谢,笔势骎骎更右军。浑余事,羡仙都梦觉,金阙名存。 门前父老忻忻。焕奎阁新褒诏语温。记他年帷幄,须依日月,只今剑履,快上星辰。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译文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赏析

鹧鸪天(和陈提干)

【鹧鸪天(和陈提干)】原文

翦烛西窗夜未阑。酒豪诗兴两联系。香喷瑞兽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弯。 倾笑语,捷飞泉。觥筹到手莫留连。明朝再作东阳约,肯把鸾胶续断弦。

【鹧鸪天(和陈提干)】译文

【鹧鸪天(和陈提干)】赏析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原文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 锦帆画舫行斋。怅雪浪沾天江影开。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都休问,看云霄高处,鹏翼徘徊。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译文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赏析

太常引(寿赵晋臣敷文。彭溪,晋臣所居)

【太常引(寿赵晋臣敷文。彭溪,晋臣所居)】原文

论公耆德旧宗英。吴季子、百余龄。奉使老於行。更看舞、听歌最精。 须同卫武,九十入相,_竹自青青。富贵出长生。记门外、清溪姓彭。

【太常引(寿赵晋臣敷文。彭溪,晋臣所居)】译文

【太常引(寿赵晋臣敷文。彭溪,晋臣所居)】赏析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原文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译文

身倚栏杆,看碧绿的山色转为丹红,在悠然之间就褪却了香袍的脂粉而成熟起来。上林苑选美一样选上的,忙匆匆的又换掉了由紫云润色的衣裳。枉费了多少个春天啊,从早到晚的又是薰又是染,花儿都为此凋零了。可笑那些庸常的桃花李花,尽管乱涂乱抹地打扮自己,最后还是留下无限的凄凉。且与那些流莺说去吧,切记世间的荣华与富贵,最容易消散而难以保全完整。人世间的得意,就像那自然界的花儿,尽管也有千红百紫的时候,可是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白头老人的时候回想平生,是年轻时的少年意气耽误了自己,官场冷酷与无情。如果风流的禀性还没有磨灭,那么就尽情地欢娱在酒中吧,要问人生的意义,那就去看那一年又一年的花枝吧。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范南伯家文官花的。文官花,又名锦带花、海仙花。 词的上片主要写文官花的颜色多变及其原因。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说:“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倚栏”二句反用其意,言凭倚画栏观赏文官花,初看碧绿,转眼变为朱红色,而白色花苞也不经意地褪了色。两句之中,写出了该花由粉(白)变碧(绿)再变为朱(红)的变化,且造语自然,可谓健笔。“上林”三句写其由红变紫。上林,这里指翰林院。“紫云衣润”,言其变为紫色。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白、绿、红三色,意象很密;而“上林”三句则用三句词写了一种紫色,而意象极疏,一疏一密,相得益彰,可知此词深得疏密相间之旨。“几许”三句另辟一境,探寻其颜色多变的原因。“春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可指人。言文官花之所以粉、碧、绯(红)、紫见于一日之间,变态尤异于腰金紫,是春风“朝薰暮染”的结果,也是种花者精心培育的结果,这种解释虽然还没揭示出此花“变态”的真正原因,但在当时的科学还欠发达的条件下,也许只能如此解释。《全芳备祖》卷二十七引王元之《海仙花赋序》说:“予视其花”,未开如海棠,既开如文瓜,而繁丽袅弱过之。”又说“好事者作花谱,以海棠为花中神仙,予视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因名海仙花。故“笑旧家”三句,指出桃李虽“东涂西抹”,强作艳丽,也不及文官花“繁丽袅弱”之风韵,为其在花谱中争得一席之地。 词的下片写对文官花的告诫和对范南伯的同情。其中前五句写告诫之意。“拟倩”二句言花之荣华“易消难整”,而借流莺之口“说与”,用笔极婉。朱熹《春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人间”三句则反用朱诗,言万紫千红虽然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犹如“人间得意”之事,然而“转头春尽”,“人间得意”也将随着“春尽”而消失。这既是对文官花的忠告,又巧妙地引出了对范南伯“官冷”的惋惜之意。“白发”六句向范南伯致意。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范南伯曾赋诗谓:“伊人固可笑,历落复奇嶔。略无资身策,而有忧世心”,可知南伯确为儒者。刘宰《范大夫行述》说:“公治官犹家,抚民若子,人思之至今”,仅做了两任县令,便不得不弃官家居,故作者以“儒冠曾误,平生官冷”惜之。据刘宰说:“公岁晚居贫而好客,客至辄饬家人趣治具,无则典衣继之,须尽乃白”,仍保持中原豪杰的本色,所以作者在结尾三句中谓其“风流未减”,但“年年醉里,把花枝问”,这虽然表示出他对花的爱恋,但晚景之凄凉,心绪之愁苦,也就可想而知。这几句词语极婉而情极痛,确实感人之至。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原文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译文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赏析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原文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译文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赏析

鹧鸪天(和传先之提举赋雪)

【鹧鸪天(和传先之提举赋雪)】原文

泉上长吟我独清。喜君来共雪争明。已惊并水鸥无色,更怪行沙蟹有声。 添爽气,动雄情。奇因六出忆陈平。却嫌鸟雀投林去,触破当楼云母屏。

【鹧鸪天(和传先之提举赋雪)】译文

【鹧鸪天(和传先之提举赋雪)】赏析

水龙吟(题瓢泉)

【水龙吟(题瓢泉)】原文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水龙吟(题瓢泉)】译文

【水龙吟(题瓢泉)】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译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咏月抒怀,早已成为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词中篇什,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王闿运《湘绮楼词选》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语)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宜乎陈廷焯称其为“词中之龙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据词题知作于淳熙元年中秋夜,时稼轩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吕叔潜字虬,余无可考,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破题写中秋的圆月皎洁,似金波,似飞镜。“转”而“磨”,既见其升起之动势,复见其明光耀眼,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因明月而思及姮娥,遂有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正是稼轩此时心情的写照。他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1165年(乾道元年),稼轩上赵昚《美芹十论》;1170年(乾道六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 下片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豪情胜概,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三)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一结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语”(周济语)、“英雄之气”(陈廷焯语)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甫对明月怀念家人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十日夜对月》)。如此“可照见家中人也”。后来他漂泊夔府孤城,离家千里,此时对月,想像又不同:“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月》)。由于自己的孤寂,想象姮娥也会孤寂。稼轩襟怀高阔,他斫却婆娑摇曳的桂枝,是为了使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酉阳杂俎》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词源自传说故事,前人诗句,但内蕴丰厚多了。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谓此词“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夜宴中秋,对客把酒,词人抒发他的“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只是点到而已。他准确地把握了“诗亦相题而作”(瞿佑《归田诗话》)的道理,由首至尾未离中秋咏月,只是意在月外,出之于飞腾的想象,使“节序”之作更上一层楼。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原文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译文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赏析

送湖南部曲

【送湖南部曲】原文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送湖南部曲】译文

1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2青衫:唐朝时为九品小官的官服,其色青,因称之为“青衫”。首句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3幕府:古代大将行军时,在帐幕之中办公,称为“幕府”。后来地方军政长官的官衙,也叫幕府。 4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 5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此典指因涉嫌而受污谤的人。 6於菟:楚人称老虎为於菟。见《左传》。 7风雨破吾庐: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送湖南部曲】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爱国词人,但他的诗作却很少为人所知。这首《送湖南部曲》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冬,当时作者由湖南安抚使调任至江西,一位部属小官前来送别,他赠了这首诗。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愤心情,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诗中用典表达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遭受谗谤的一腔忠愤,又显示出热情鼓励武勇有为的后劲,使之为国效忠的情怀。 这一首辛诗的风格和辛词一样,悲壮而苍凉,沉郁而雄健,但艺术水准明显不如词。 就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所送的这位部属,是一位勇猛的壮士。此诗首联颇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风味,气势突兀高昂,如疾风破空而来,军府中下达了紧急军令,这位壮士接下命令,穿青色军服,跨上战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写出了部下骁将的飒爽英姿和过人勇力。颔联抒发了因主帅受人诬陷,致使赤手空拳缚虎的猛士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穷遗憾。在句中一“愧”一“负”当中,诗人关怀部下,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格也就溢于言表。颈联像是诗人“素负志节”的“自白书”,他眼明如镜,胆识过人,仗义执言,绝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作者赤心为国,始终对中原抗金必胜抱有坚定信心。他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良策,即使不被采纳,屡遭打击,也绝不屈服。尾联着重点明送别之情,第七句祝愿对方鹏程万里,青云直上;末一句则是写自己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着光明的前景,最后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重大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此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作结,其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可贵精神也和杜甫一样,令人钦佩。而从送别这一题材看,又有高适豪迈的风味。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原文

趁得东风汗漫游。见他歌后怎生愁。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_谩扬州。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译文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赏析

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原文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译文

【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赏析

唐河传(效花间集)

【唐河传(效花间集)】原文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那岸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唐河传(效花间集)】译文

【唐河传(效花间集)】赏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原文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译文

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化用孔稚《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稼轩:指诗人自己。 抵死:终究,毕竟。 莼羹鲈脍:美味。《世说新语·识鉴篇》:西晋张翰官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秋江上三句:比喻在官场碰壁,遭人排挤,因此避世。 秋菊春兰两句:化用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作者自己如屈原一般志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赏析

带湖位于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城北一里许,是一个狭长形的湖泊。其地“三面附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横)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洪迈《稼轩记》)。辛弃疾“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十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引同上)。湖光山色,风景绝佳,稼轩作此词时(淳熙八年秋),仍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带湖新居即将落成。 开篇即云思归之意。晋人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载:西汉末王莽弄权,兖州刺史后因以“三径”指归隐所居田园。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南齐陆韩卿《奉答内兄希叔》诗:“杜门清三径,坐槛临曲池。”隐居的别墅初成,而“稼轩未来”,故“鹤怨猿惊”。此化用孔稚《北山移文》句意:“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词人赋予物以人情,既怨且惊(怪),深刻地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接述高卧云山之志。“甚云山”以下四句,谓平生意气自负,以隐居云山自许,不想这些年来竟奔波于官场,为人所笑。“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庶人包巾,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后引申指世族、士绅。“抵死”,老是,总是意,在辛词中屡见,如《浣溪沙》:“去雁无凭传锦字,春泥抵死污人衣”;《满庭芳》:“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尘埃”,比喻污浊。《楚辞·渔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此处指官场。接三句重申思归之意:“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是为家乡的佳肴美味!《世说新语·识鉴篇》:西晋张翰官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上面一借“鹤怨猿惊”而表归心急切;二云自己本志在云山,不在仕宦,三云早就“意倦”、“身闲”决无留恋了。然最后更道出真意:“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喻遭人排挤,如秋江鸿雁,应避弓弦;惊涛骇浪,应急拨转船头。这年冬十一月,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宋会要》一百零一册《职官门·黜降官》第八:“淳熙八年十二月二日,右文殿修撰新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落职罢新任。以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至是言者论列,故有是命。”《宋史》卷四百零一《辛弃疾传》:“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带湖新居始建于春初,冬季落成。在写作此词时,似已有所觉察,故选择了急流勇退之途。 下片层层铺叙带湖新居的园林亭台,水木花草的胜境。据《稼轩记》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词则说东冈还须再盖一所茅顶书斋,窗子全部临水而开。为方便在小船上钓鱼,要在湖边先种上柳树;插上篱笆保护竹枝,可不要妨碍观看梅花。秋菊可以用来进餐,秋兰可以用来佩带,这些都留待我来时亲自栽种。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留待先生手自栽”,示意如屈原一样志行高洁,不同流合污。最后又说自己的退隐是迫于无奈,壮志未成,在词人是很沉痛的。既“沉吟久”,而又“徘徊”,正见积极用世与退隐林下的矛盾心情。 词一起托物鹤猿,归思如见。继以一去声“甚”字领起四个四言短句,作扇面对(即一、三对仗,二、四对仗),音节急促,气势流贯。下片亦以一去声“要”字领四个四言短句,结构与上片全同。但音节徐缓,情韵悠悠。前者充分表现他愤世之怀,后者则闲适之意,流漾于外。至结处,方以“沉吟久”稍作停顿,转出“此意徘徊”的复杂心理。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指出:“北宋词多就景抒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即事叙景在辛词中确不少见,它不同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抒情,而是以叙事为主体,抒情如血脉流贯其中,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如本词下片那一大段关于著茅斋、开轩窗、种柳、观梅、餐秋菊、佩春兰等事项的设想安排,都可看出艺术手法与北宋词人之不同处。 南宋文人们的生活和北宋一样,仍是得天独厚(天者,皇帝也)。他们没有像杜甫那样“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也不会像孟郊那样“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弄得一身尴尬。为官的时候,自然有优渥的待遇,暂时辞职或致仕,也仍可优悠林下,坐享天年。在本词和“带湖之什”的许多篇中,都可见到这种富贵奢华景象,可贵的是辛弃疾无论顺境逆境始终未忘“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甫见和,再用韵答之》)收复失地完成南北统一的大业。 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此词即在作引退前一年,即淳熙八年(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 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首句开门见山,顺题而起。西汉蒋诩隐居时门前开有三条小路的原因,“三径”即成了隐士居处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之中亦露几分欣慰。不过这层意思,作者并没有直白的一语道出。而是“鹤怨猿惊,稼轩未来”,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主人的迟迟不至,曲曲吐露。“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不同的是,孔稚珪是以昔日朝夕相处的鹤猿惊怨周颙隐而复仕,辛弃疾用此典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设即将友好伴处的鹤猿怨自己仕而不归。这两句是从新居方面落墨,说那里盼望自己早日归隐:“甚云山”四句,是自言自语一样,写主观想法。既然自己的平生志趣是以“云自许”,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嘲笑呢!显然,这只不过是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一连串打击之后,所发的一种牢骚自嘲而已。谁不知道,辛弃疾的“平生意气”是抗金复国,金瓯一统,岂能以“云山自许”!然而现在乾坤难转,事不由已,有什么办法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已之力匡正,就应该激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也不是象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心中无愧,又何苦“抵死尘埃”呢?这里,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并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其中“意倦”句,表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志不可夺去向已定:“岂为”句,说明他之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最值得体味的是“身闲贵早”里的“贵早”二字。固然,这是为了呼应前文曲露的对新居的向往,欲归之情,不过主要还是说明,词人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而且可能预感到一场新的迫害正在等待着他。不如抽身早避。因而自然逗出了后面“秋江上”三句,表明了自己离政归田的真正原因是避祸,就象鸿雁听到了弦响而逃,航船见到了恶浪而避一样。他是别无他途,不得不如此。 下片主要写但对未来生活蓝图的设想。词意仍缘“新居将成”而起。“将成”是指,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东冈”二句,先就建筑方面说,再修一幢茅屋作为书斋,设于东冈,并把窗户全部面水而开,既照应了题中“带湖”二字,又照应了“平生意气”,即“云山自许”的雅致。而“行钓”同“种柳”联系起来,表明词人向往的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画境。表达了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对乡村宁静的向往。下面写竹、梅、菊、兰,不仅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更喻指词人的为人节操。竹、梅、是“岁寒三友”之二物,竹经冬而不凋,梅凌寒而花放。 从既要“疏篱护竹”,又要“莫碍观梅”中,既表示作者玩花弄草的雅兴,更可以看出他对竹、梅坚贞品质的热忱赞颂和向往。至于菊、兰,都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喜爱的高洁的花草。他在《离骚》中有“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等句,表示自己所食之素洁和所服之芬芳,辛弃疾说,既然古人认为菊花可餐,兰花可佩,那他一定要亲手把它们载种起来。显然,“秋菊”两句,明讲种花,实言心志,古人志行高洁。自己亦当仿效。然而屈原餐菊佩兰是在被楚王放逐以后,而辛弃疾当时还是在职之臣。坚持理想节操固然可以由已决定,但未去留岂能擅自安排。所以他接着说:“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这三句初看与前文完全不属,但细想,恰是当时作者心理矛盾含蓄而真实的流露。辛弃疾一生为国志在统一,志向尚未实现本不愿意离政,但形诸文字却说“怕君恩未许”。因此,这一方面固然暴露了作为统治集团一员的辛弃疾仍对腐朽朝廷昏庸皇帝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更可以说,这是他始终不忘复国、积极从政、赤诚用世之心的流露。全词就在这种不得不隐、然又欲隐不能的“徘徊”心境中结束。 这首词,自始至终可以说是一篇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但上下两片,各有不同。前片写欲隐缘由,感情渐进,由微喜,而怅然,而气恼,而愤慨。读之,如观大河涨潮,流速由慢而疾,潮声也由小而大,词情也愈说愈明。后片写未来打算,读之,似在河中泛舟,水流徐缓而平稳,再不闻澎湃呼啸之声,所见只是波光粼粼。及设想完毕,若游程已终,突然转出“沉吟久”几句,似乎刚才打算,既非出自己心亦不可行于实际如一物突现舟水凝滞不可行,不过,尽管两片情趣迥别,风貌各异,由于通篇皆以“新居将成”一线相贯,因此并无割裂之嫌,却有浑成之致。 苏武慢(雪)

【苏武慢(雪)】原文

帐暖金丝,杯干云液,战退夜□_飘。障泥系马,扫路迎宾,先借落花春色。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唤吴姬学舞,风流轻转,弄娇无力。 尘世换、老尽青山,铺成明月,瑞物已深三尺。丰登意绪,婉娩光阴,都作暮寒堆积。回首驱羊旧节,入蔡奇兵,等闲陈迹。总无如现在,尊前一笑,坐中赢得。

【苏武慢(雪)】译文

【苏武慢(雪)】赏析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原文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纷纷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译文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赏析

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

【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原文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割内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渠坐事失官。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_之下。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译文

【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赏析

糖多令

【糖多令】原文

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小杯盘、同集郊_。著个_儿不肯上,须索要、大家行。 行步渐轻盈。行行笑语频。凤鞋儿、微褪些根。忽地倚人陪笑道,真个是、脚儿疼。

【糖多令】译文

【糖多令】赏析

踏歌

【踏歌】原文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更言语、一似春莺滑。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把春衫、换却同心结。向人道、不怕轻离别。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旧家事、却对何人说。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踏歌】译文

【踏歌】赏析

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

【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原文

别恨妆成白发新。空教儿女笑陈人。醉寻夜雨旗亭酒,梦断东风辇路尘。 骑騄耳,_青云。看公冠佩玉阶春。忠言句句唐虞际,便是人间要路津。

【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译文

【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赏析

添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原文

日日闲看燕子飞。旧巢新垒画帘低。玉历今朝推戊已,住衔泥。 先自春光留不住,那堪更著子规啼。一阵晚香吹不断,落花溪。

【添字浣溪沙】译文

【添字浣溪沙】赏析

踏莎行(春日有感)

【踏莎行(春日有感)】原文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踏莎行(春日有感)】译文

【踏莎行(春日有感)】赏析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原文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译文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原文

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绕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译文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赏析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原文

西江水。道是西风人泪。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 会君难,别君易。草草不如人意。十年著破绣衣茸,种成桃李。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只千骑。 对梅花、更消一醉。有明年、调鼎风味。老病自怜憔悴。过吾庐、定有幽人相问,岁晚渊明归来未。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译文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赏析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原文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 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译文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赏析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原文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译文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赏析

行香子

【行香子】原文

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名利奔驰。宠辱惊疑。旧家时、都有些儿。而今老矣,识破关机。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行香子】译文

【行香子】赏析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餽名花鲜罩)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餽名花鲜罩)】原文

杨柳温柔是故乡。纷纷蜂蝶去年场。大率一春风雨事,最难量。 满把携来红粉面,堆盘更觉紫芝香。幸自麹生闲去了,又教忙。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餽名花鲜罩)】译文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餽名花鲜罩)】赏析

西江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

【西江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原文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西江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译文

【西江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赏析

西江月

【西江月】原文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西江月】译文

【西江月】赏析

行香子(博山戏简昌父、仲止)

【行香子(博山戏简昌父、仲止)】原文

少日尝闻。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长存。由来至乐,总属闲人。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 岁晚情亲。老语弥真,记前时、劝我殷勤。都休_酒,也莫论文。把相牛经,种鱼法,教儿孙。

【行香子(博山戏简昌父、仲止)】译文

【行香子(博山戏简昌父、仲止)】赏析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原文

句里明珠字字排。多情应也被春催。怪得名花和泪送,雨中栽。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报道锦薰笼底下,麝脐开。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译文

【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赏析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原文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译文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赏析

西江月(春晚)

【西江月(春晚)】原文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西江月(春晚)】译文

【西江月(春晚)】赏析

小重山(茉莉)

【小重山(茉莉)】原文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子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寻人宜。莫将他去比荼{艹縻}。分明是,他更的些儿。

【小重山(茉莉)】译文

【小重山(茉莉)】赏析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原文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_,行答飒,立龙钟。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译文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赏析

王孙信(调陈萃叟)

【王孙信(调陈萃叟)】原文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王孙信(调陈萃叟)】译文

【王孙信(调陈萃叟)】赏析

西江月(渔父词)

【西江月(渔父词)】原文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西江月(渔父词)】译文

【西江月(渔父词)】赏析

西江月(赋丹桂)

【西江月(赋丹桂)】原文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 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西江月(赋丹桂)】译文

【西江月(赋丹桂)】赏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原文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译文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赏析

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

【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原文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攫土搏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此会明年谁健,后日犹今视昔,歌舞只空台。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

【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译文

【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赏析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原文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 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译文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赏析

乌夜啼

【乌夜啼】原文

晚花露叶风条。燕飞高。行过长廊西畔、小红桥。 歌再起,人再舞,酒才消。更把一杯重劝、摘樱桃。

【乌夜啼】译文

【乌夜啼】赏析

西江月(和晋臣登悠然阁)

【西江月(和晋臣登悠然阁)】原文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倚高寒。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慳。被公诗笔尽追还。更上层楼一览。

【西江月(和晋臣登悠然阁)】译文

【西江月(和晋臣登悠然阁)】赏析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原文

旋制离歌唱未成。阳关先画出,柳边亭。中年怀抱管弦声。难忘处,风月此时情。 夜雨共谁听。尽教清梦去,两三程。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译文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赏析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原文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莱。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译文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赏析

西江月·遣兴

【西江月·遣兴】原文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著 通:着)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译文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注释 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西江月·遣兴】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投降,要求统一祖国,反对分裂,这些本来都是古书中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恰恰说明古书上的道理现在都行不通了。词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 下片则完全是描绘一次醉态。先交代一句:时间发生在“昨夜”,地点是在“松边”。这次醉后竟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醉态之一。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极少。自己醉后摇晃,却以为松树摆动;明明是自己扶着松树站起来,却说松树要扶他,这是醉态之二。最后是用手推开松树,命令它走开。表现独立不倚的倔强性格,这是醉态之三。这些醉态写得非常逼真,可谓惟妙惟肖。但这不拘形迹的醉态,实际上也都是表现对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抗。题目曰“遣兴”,也说明这是抒写情怀。词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绪。 此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原文

人言我不如公,酒频中。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千尺蔓。云叶乱。系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译文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赏析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原文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译文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赏析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原文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译文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赏析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原文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译文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赏析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原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版本一)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版本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译文

1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2燕可伐欤曰可:《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借指会心。 3楼台:指相府。 4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5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赏析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实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黄说刘过:“多壮语,盖学稼轩也。”(《花庵词选》),以此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有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化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韩侂胄祝寿的主题。其次,“‘燕可伐欤?’曰:‘可’”用《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既使语气铿锵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带砺山河”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安然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却不露阿谀之态,深得寿词之三昧。“大家齐唱《大风歌》”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刘过的“大家齐唱《大风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于山河破碎的国家,对于大批背井离乡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酣畅淋漓的情味。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大家齐唱”、“四方来贺”、“谋臣尊俎”、“将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因而读来亲切明快,一气呵成。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原文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译文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赏析

西江月(木犀)

【西江月(木犀)】原文

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 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十分秋意与玲珑。拚却今宵无梦。

【西江月(木犀)】译文

【西江月(木犀)】赏析

新荷叶(上巳日,吴子似谓古今无此词,索赋)

【新荷叶(上巳日,吴子似谓古今无此词,索赋)】原文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新荷叶(上巳日,吴子似谓古今无此词,索赋)】译文

【新荷叶(上巳日,吴子似谓古今无此词,索赋)】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溪头 一作:溪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2]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阕,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话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阕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水调歌头(醉吟)

【水调歌头(醉吟)】原文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水调歌头(醉吟)】译文

【水调歌头(醉吟)】赏析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原文

江头三月清明。柳风轻。巴峡谁知还是、洛阳城。春寂寂。娇滴滴。笑盈盈。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译文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赏析

西江月(三山作)

【西江月(三山作)】原文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_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西江月(三山作)】译文

【西江月(三山作)】赏析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原文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今几千年,风流禊事如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风流禊事如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丝竹纷纷。杨花飞鸟衔巾。争似群贤,茂林修竹兰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清欢未了,不如留住青春。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译文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赏析

惜分飞(春思)

【惜分飞(春思)】原文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惜分飞(春思)】译文

【惜分飞(春思)】赏析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原文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译文

桃花和李子花在春风中招摇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和李子花还要柔美。在春天里吹着笙,唱着歌随意交游,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比喻春闲悠然的景象。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赏析

这首词是写春游的。它以抒情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春光明媚以及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趣,轻松活泼,饶有趣味。开头二句写春光明媚怡人。在这里,作者取了桃李和杨柳加以描写。桃李临风起舞,妩媚动人。杨柳的长条袅娜于春风之中,故作者说“杨柳更温柔”。句中“妩媚”、“温柔”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热爱。如果说以上两句侧重“春”字,而接下去四句侧写“游”字。其中前两句是把歌儿舞女换来尽情游赏,“且莫管闲愁”,全身心投入到游乐活动中去;而后两句则说趁着天气晴好,连夜赏花,表达了作者惜春爱花之意。前四句词使用“烂熳游”与“管闲愁”等词语,集中而突出地把作者游兴之高描叙了出来。结尾二句写醉酒。言其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侵晓再饮扶头酒,以便长醉不长醒,暗示其有借酒消愁之意,和上片“且莫管闲愁”相照应,说明作者看似玩得潇洒,其实并未忘世,内心仍然很凄苦,和一般人不同的是,能够及时行乐,借以超越苦痛而已。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原文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译文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赏析

新荷叶(再和前韵)

【新荷叶(再和前韵)】原文

春色如愁,行云带雨才归。春意长闲,游丝尽日低飞。闲愁几许,更晚风、特地吹衣。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 光景难携。任他鶗鴂xx芳菲。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知音弦断,笑渊明、空抚余徽。停杯对影,待邀明月相依。

【新荷叶(再和前韵)】译文

【新荷叶(再和前韵)】赏析

西江月(寿钱塘弟正月十六日,时新居成)

【西江月(寿钱塘弟正月十六日,时新居成)】原文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 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西江月(寿钱塘弟正月十六日,时新居成)】译文

【西江月(寿钱塘弟正月十六日,时新居成)】赏析

惜奴娇(戏同官)

【惜奴娇(戏同官)】原文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惜奴娇(戏同官)】译文

【惜奴娇(戏同官)】赏析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原文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译文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赏析

此词与前首《青玉案》词,同为怀人之作。前一首咏别离,基调凄苦;此首咏短别将会,基调欣悦。词语通俗,极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词遗风。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译文

译文 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2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给事,给事中,官名。为门下省。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 3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进,此恨绵绵无绝期。”《短歌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来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 4何人为我楚舞二句:《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帮欲废吕后的儿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玉为太子,事情没有成。“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楚狂声,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篇》) 5余既滋兰九畹三句:《离骚》:“余既滋兰 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6门外沧浪水二句:《孟子·离屡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丝带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对清水、浊水态度要明确,不要然然可可。表示了他刚正清高的品德。 7毫发常重泰山轻:这是说人世间的各种事都被颠倒了。 8悲莫悲生离别三句: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识。”这里是对陈端仁说的。表示对陈端仁有深厚的感情。 9富贵非吾事二句:陶渊明《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不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难以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赵淳召见,由三山(今福建福州)赴临安。虽然新年将到,也只得立即起程,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在陈端仁为他饯行的宴会上,写了这首词。辛弃疾对这次的召见不抱任何幻想。相反,他对主和派反动势力的认识更加清楚了,愤恨的心情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这是写此词的心境。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原文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几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悠然忽见,此山正绕东篱。 千载襟期。高情想像当时。小阁横空,朝来翠扑人衣。是中真趣,问骋怀、游目谁知。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译文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赏析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原文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_。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译文

【西江月(题可卿影像)】赏析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原文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

1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上片言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2“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浮休:喻生、灭。《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3“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4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菟(tu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5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6“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6。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7“黄鸡”两句:想象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村社:农村社日,祭礼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祀。此指秋社。 8“长剑”三句:执政者清谈误国,爱国志士请缨无门。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 9“此事”两句:希望友人完成复国伟业后,再去退隐。千古一扁舟: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事。。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杨民瞻送行时所作。开首几句咋读起来自己颇为一惊,词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的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读来不觉让人脑海中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的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风雨夜半花草春,岁晚无恙橘千头”全然平淡、超脱,而又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整体来看,上阕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给人感觉却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弃绝尘世,超然物外从一方面上我个人认为那也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浮动的失重感。 下阕一开始,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的深沉有力,挠人心魄。之后,作者又将友人归家后其乐融融的想象表现了出来,看似好像在用这种怡然的乐趣故意劝导友人归家,悠然平静。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的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因为我国每每山河破碎之时,为收复失地穷尽一生,捐躯国难的忠勇之士不乏其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更是不必多言。可是细细想来历代将士除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之外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愚忠。在他们那里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便是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的爱国、英勇都是在以服从君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岳飞在手握兵权,夺得破敌良机的时候,还是被用十二道金牌给招了回去,遗憾千古。可是辛弃疾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前面几首词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已经使这种思想微显端倪。而在这首词中,在发出“夷甫诸人堪笑”的愤恨之后,他便将当权者抛诸脑后,“西北有神州”。无论你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可是我都无须理会,因为我辛弃疾是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你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你们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我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豪气奔放、潇洒怡然,古今帅气第一人也。 最后一句“此时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再次将自己的抱负和心志加以述说,等把中原失地收复,所有的什么当权富贵都视为粪土。一叶扁舟自悠悠。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丈夫之气读来扑面而至,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原文

物盛还衰,眼看春叶秋萁。贵贱交情,翟公门外人稀。酒酣耳热,又何须、幽愤裁诗。茂林修竹,小园曲迳疏篱。 秋以为期。西风黄菊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去年堪笑,醉题诗、醒后方知。而今东望,心随去鸟先飞。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译文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赏析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原文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惯。相伴。也应学得老渔蓑。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译文

1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稼轩仍闲居带湖。范廓之:即范开,见前《满江红》(“笑拍洪崖”)注1。据稼轩同时所作《醉翁操》题序,知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游建康”,当是预拟之行。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 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但使”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 2“听我”两句:谓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 3“寄语”三句:寄语建康山水,我已再无风波之虞。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浑:全。风波:此指政治上的风波。 4借使:即使。经惯: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渔蓑(suo缩):指渔夫。蓑:蓑衣。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赏析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原文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

译文 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注释 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枢密:即枢密使。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 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贵之事。渠侬:他们、别人。 湖海:湖海豪气。即豪放的意气。 毫发皆帝力:言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皇帝恩赐的。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赏析

根据词序,可知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而究其深致,词所要表现的,实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词的上片从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匆匆的遗憾。但从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动来看,词人心中积郁的愁情,决不仅仅是离别僚友们的感情。这一起句,就有包藏万有之力,为下文的进一步抒发各种人生忧思立好了地步。“头上”三句,以旁观者的洞达,对争名争利而兴门户私计的朝廷政要作出讽刺,言纵使生前为“贵客”,死后立“高累”,终不能称雄一世。这是对兴门户争私利者的无情嘲笑和无比蔑视,而又以旷达的语气出之,显示出词人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因为有这样旷达的思想托底,在上片末句,词人就能以清丽飘逸的意境,表现出词人不虑俗情的潇洒放逸怀抱。“一笑”句,虽是借用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莲篙人”的语典,可是用典浑化无迹,直如冲口而出;“落花风”,将时令特征以丽辞写出;而“干里”的形容,则更使落花美景由宴前而宕开无际,由实返虚,合实与虚,使词境显得更为深邃、灵活、摇荡。从章法上讲,结句又将离隆兴而赴行都的词作“本事”作出了必要的交代。上片就这样,由开头的别根匆匆转到无恨可遣,意路多变,笔法摇曳。 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从大处说,则词人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个顺承和延展。在笔法上,词人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党私之徒的态度。这里的“孙刘辈”,应有所指下二句,以退为进,明看是写词人衰老憔悴之态,说任凭朝中权贵结党营私、大兴门户。实际上,这是对庸俗世风的有力抨击。究其含意,则稼轩之所以会如此衰老,都是因朝廷政要热衷于门户私汁、党派斗争,而对稼轩所向往的恢复大计则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对词人猜忌有加,频繁调动。全词开头词人“正怕酒尊空”即想要借酒挠愁的心理活动,在此也找到了部分解释。以下五句,看起来渐近颓唐萧瑟。词人这一生,除了湖海漂流、醉吟风月之外,根本无所建树。既然一切都由天子之力,词人真想乞求退休,归隐于镜湖东边的山水之中去。但反过来看,这里面却充满了爱国者的牢骚不平、悲愤与讽刺。因为词人的“此外百无功”,是由于生在这样一个不给机会的政治时代,处处受人掣肘之故。既然词人只手难挽狂澜,倒不如归隐林泉,以免受人倾轧。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纾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这样的“反话”,也能显示出稼轩词气“勃部”、慷慨内敛的抒情风格。 此词以旷达的风貌隐含悲愤讥刺之情,是稼轩词的本色。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弃疾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辛弃疾在僚友们为词人饯别的宴席上,即席次韵写成的。据词序,稼轩淳熙四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仅三月,又诏命入京。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原文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译文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赏析

稼轩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坚韧执着往而不返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极为相似;在词的表达上,作者也成功地学习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感慨的手法,写出了一首首《离骚》似的优美词章。此阕虽非稼轩词中的名篇,但也是深得屈赋神髓的佳作。 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词作于作者隐居信州(上饶)带湖别墅前期。 这正是作者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之后心情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下阕头一句,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结尾二句:“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作者的精神痛苦到底有多深读者不是可想而知了吗?作者与想象中的屈原之魂合唱的是什么歌呢?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这个深夜悲歌的境界太幽峭凄冷了,使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为这位爱国志士扼腕痛恨,并一洒同情之泪!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此词不尚铺陈,专用比兴,托意高远,意象深婉,是一篇韵味悠长的抒情短章。 卜算子(齿落)

【卜算子(齿落)】原文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卜算子(齿落)】译文

【卜算子(齿落)】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原文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译文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原文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译文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赏析

因为马荀仲是医生,所以稼轩就用药名写入邀他一起去游雨岩的词中。看来纯属游戏笔墨,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一样,这即兴之作,也莫不充满了愤懑之情。 这阕词写于稼轩谪居上饶之时。雨岩在博山,位于永丰县西20里,离上饶极近,风景优美,稼轩多次游历,已记于词者有《念奴娇》、《水龙吟》、《山鬼谣》、《生查子》、《蝶恋花》可见其情有独钟。词中“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子”(栀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为药名。一经嵌入词中,却全不露痕迹。若不是他特地提出,几乎读不出药味来。药味是读不出,但如松竹之于风雪吧,于“凄凉”中更形挺拔。词之有味,正是在这于凄凉中,更见精神之感人。 首二句“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胡床”是一种四脚可以交叠收起的轻便坐具。此处不必执着,只不过是说下雨过后,居室内也凉快起来了。而户外此时,山径上轻风吹拂,被雨水洗过的草木也都发出了清香。天更蓝、草木更翠、空气更清新,加之天气凉爽,岂不是最好出游的时候。首先把气氛造足,提出好一个先决条件。 然后第三句说明为什么要出游,因为泉石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救了。 第四句一转,已是“多病”了,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之所以要“提防”者,是一不小心就容易犯上了之缘故。这里使人想到了梁时的吏部尚书徐勉,史书说他“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而今稼轩已无公事可谈,所以他要提防的倒不是公事,而是要“提防风月费篇章”了,孔子说:诗可以怨,他这就是怨,但却是以游戏笔墨出之。这就又符合了中国诗教之所谓的“哀而不怨”。所谓“不怨”,是指字面上的,并不否定“哀”,故哀正在骨子里。 下阕以道歉为过渡,正是承上启下。词人说: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所以平常我也总是一个人寻醉;是怕打搅了你。说得非常可怜。这里他用了两个典故,“草《玄》”,这只是把马医生比作扬雄,说他和扬雄一样,在家里忙着写他的《太玄》经。这只是客套话。而以“山简”自称的就有点牢骚了。山简,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襄、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时天下分崩,山无用武之地,故尝醉酒。稼轩于江西安抚使任上刚授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旋即因诬落职,祖国分裂,他亦无可用武之地,倒是与山简有些相像,然而山简毕竟还是身在公门,没有像他这样一掳到底,成了平头老百姓一个。所以他要说“孤负平常山简醉”了。其实他又不可和山简相比。山简之醉,还有可说,因为他毕竟还是将军,不能为国出力,是以只有“醉”。而他什么也不是,既不守土,也无言责。他也要以醉来麻醉自己,是自作多情。则这“孤负”也实在不知是稼轩孤负于朝廷,还是朝廷孤负于稼轩,谁也不好说,所以他只好说自己孤负了这一“醉”。 末段再一激。“湖海早知身汗漫”,“湖海”也就是所谓之江湖,也就是社会。“汗漫”,漫无边际,此处可作可有可无讲。词人说: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来,那我也就“只甘松竹共凄凉”了。这里邀人而把对方的身份也抬得很高。不止文如扬雄,其品也如竹之直而有节,如松之傲而不屈。看来除了马荀仲,再就是松竹,世上就再没有其他的人可以为伴了。这个“凄凉”的时候,不上门的,也真个是可以不把他当人看了。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原文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译文

1“舟次扬州和人韵”一作“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即杨炎正,诗人杨万里的族弟)、周显先韵(东南一带名士)。”下文“二客”即此意。 2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3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猎:借指发动战争。 4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 5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6“忆昔”二句: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鸣髇,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血污,指死于非命。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7“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8“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9“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桔消愁。桔千头: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洲种桔千株。临终时对其儿说:我家有“千头木奴”,足够你岁岁使用。(《襄阳耆旧传》 10“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名胜:名流。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 11“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李广居蓝田南山中,闻郡有虎,尝自射之。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作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赏析

此词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过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敬,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此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 此词作于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是年夏秋之交,稼轩在临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船只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作者在南归之前,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从事抗金活动,到过扬州,又读到友人伤时的词章,心潮澎湃,遂写下这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词作。扬州为当时长江北岸军事重镇。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一度占领扬州,后被南宋虞允文率部在采石矶一战击溃,完颜亮也为部属所杀。稼轩过此,抚今追昔,感慨尤深。 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

【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原文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译文

【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赏析

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

【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原文

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 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译文

【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赏析

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

【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原文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译文

【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赏析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译文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赏析

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

【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原文

老去怕寻年少伴。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相思怨。 凉夜愁肠千百转。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毕竟啼鸟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

【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译文

【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赏析

定风波(杜鹃花)

【定风波(杜鹃花)】原文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定风波(杜鹃花)】译文

【定风波(杜鹃花)】赏析

卜算子(荷花)

【卜算子(荷花)】原文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卜算子(荷花)】译文

【卜算子(荷花)】赏析

满江红(题冷泉亭)

【满江红(题冷泉亭)】原文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温。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

【满江红(题冷泉亭)】译文

【满江红(题冷泉亭)】赏析

丑奴儿(和陈簿)

【丑奴儿(和陈簿)】原文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明月临关。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笔墨生寒。曾说离愁千万般。

【丑奴儿(和陈簿)】译文

【丑奴儿(和陈簿)】赏析

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

【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原文

泪眼送君倾似雨。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舻。 老马临流痴不渡。应惜障泥,忘了寻春路。身在稼轩安稳处。书来不用多行数。

【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译文

【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赏析

定风波(三山送卢国华,约上元重来)

【定风波(三山送卢国华,约上元重来)】原文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定风波(三山送卢国华,约上元重来)】译文

【定风波(三山送卢国华,约上元重来)】赏析

卜算子(饮酒败德)

【卜算子(饮酒败德)】原文

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 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

【卜算子(饮酒败德)】译文

【卜算子(饮酒败德)】赏析

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

【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原文

天与文章,看万斛、龙文笔力。闻道是、一时曾赐,千金颜色。欲说又休新意思,强啼偷笑真消息。算人人、合与共乘鸾,銮坡客。 倾国艳,难再得。还可恨,还堪忆。看书寻旧锦,衫裁新碧。莺蝶一春花里活,可堪风雨飘红白。问谁家、却有燕归梁,香泥湿。

【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译文

【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赏析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原文

晚来云淡秋光薄,落日晴天。落日晴天。堂上风斜画烛烟。 从渠去买人间恨,字字都圆。字字都圆。肠断西风十四弦。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译文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赏析

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

【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原文

春到蓬壶特地晴。神仙队里相公行。翠玉相挨呼小字。须记。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谁妒。谁携歌舞到园亭。柳妒腰肢花妒艳。听看。流莺直是妒歌声。

【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译文

【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赏析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原文

一饮动连宵,一醉长三日。废尽寒暄不写书,富贵何由得。 请看冢中人,冢似当时笔。万札千书只恁休,且进杯中物。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译文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赏析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原文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园特地春光暖。 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译文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赏析

满江红(星赵晋臣敷文)

【满江红(星赵晋臣敷文)】原文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满江红(星赵晋臣敷文)】译文

【满江红(星赵晋臣敷文)】赏析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原文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译文

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 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 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原文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译文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赏析

卜算子(饮酒成病)

【卜算子(饮酒成病)】原文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余年入涅_,且进杯中物。

【卜算子(饮酒成病)】译文

【卜算子(饮酒成病)】赏析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原文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马,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呼斗酒,同君酌。□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译文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赏析

蝶恋花(送祐之弟)

【蝶恋花(送祐之弟)】原文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蝶恋花(送祐之弟)】译文

【蝶恋花(送祐之弟)】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 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层楼:高楼。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道:说。 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因为“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作者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下片:写出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原文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译文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赏析

卜算子(用庄语)

【卜算子(用庄语)】原文

一以我为牛,一以吾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卜算子(用庄语)】译文

【卜算子(用庄语)】赏析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原文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译文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赏析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原文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译文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赏析

出塞(春寒有感)

【出塞(春寒有感)】原文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出塞(春寒有感)】译文

【出塞(春寒有感)】赏析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原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译文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赏析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译文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满江红(再用前韵)

【满江红(再用前韵)】原文

照影溪梅,怅绝代、幽人独立。更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 清可漱,泉长滴。高欲卧,云还湿。快晚风吹赠,满怀空碧。宝马嘶归红旆动,团龙试碾铜瓶泣。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

【满江红(再用前韵)】译文

【满江红(再用前韵)】赏析

蝶恋花(用前韵送人行)

【蝶恋花(用前韵送人行)】原文

意态憨生元自好。学画鸦儿,旧日遍他巧。蜂蝶不禁花引调。西园人去春风少。 春已无情秋又老。谁管闲愁,千里青青草。今夜倩簪黄菊了。断肠明月霜天晓。

【蝶恋花(用前韵送人行)】译文

【蝶恋花(用前韵送人行)】赏析

点绛唇

【点绛唇】原文

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 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点绛唇】译文

【点绛唇】赏析

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

【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原文

我对君侯,长怪见、两眉阴德。更长梦、玉皇金阙,姓名仙籍。旧岁炊烟浑欲断,被公扶起千人活。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溪左右,山南北。花远近,云朝夕。看风流杖屦,苍髯如戟。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劝人间、且住五千年,如金石。

【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译文

【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赏析

满江红(中秋)

【满江红(中秋)】原文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倩飞廉、得得为吹开,凭谁说。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尘谈清,愁如发。

【满江红(中秋)】译文

【满江红(中秋)】赏析

定风波(自和)

【定风波(自和)】原文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 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定风波(自和)】译文

【定风波(自和)】赏析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原文

莫向城头听漏点。说与行人,默默情千万。总是离愁无近远。人间儿女空恩怨。 锦绣心胸冰雪面。旧日诗名,会道空梁燕。倾盖未偿平日愿。一杯早唱阳关劝。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译文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赏析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原文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译文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

【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满江红·点火樱桃】译文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注释 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满江红·点火樱桃】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此词就是属于后类。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原文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吹尽墙边去。 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译文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赏析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原文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译文

1椒盘: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 2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 3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4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定风波·暮春漫兴】原文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暮春漫兴】译文

译文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注释 1漫兴:漫不经意,兴到之作。 2少日:少年之时。 3钟:酒杯。 4茶瓯(ou):一种茶具。 5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茶瓯(ou欧):茶罐。香篆(zhuàn赚):篆字形的盘香。 6帘栊(long龙):挂有帘子的窗户。 7元自:原来,本来。

【定风波·暮春漫兴】赏析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此词分上阕与下阕。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还要“醉千锺”,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什么叫“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词说:“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过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阕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阕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他始终注视那“小帘栊”,观察外边的变化。外边有什么变化呢?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而今已经“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吗?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为什么?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和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给这里带来了春天。春风“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试问春归谁得见?”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那么,她们彼此讲了些什么呢? 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 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亦不例外。而这首《定风波》却为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诱发人们追踪春天的脚步,进行哲理的思考,可谓另辟蹊径,富有独创精神。 把春天拟人化,说她离开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见于白居易的《浔阳春·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黄庭坚的《清平乐》,则遵循这种思路自制新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构思也很新颖:“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辛弃疾《定风波》的下阕和上述这些作品可谓异曲同工,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满江红·汉水东流

【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满江红·汉水东流】译文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现在,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i)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6]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 [7]弹铗:敲击剑柄。 [8]汉坛旌(ji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11]楚楼:即兰台。故址在今湖北江陵。 [12]庾(yu)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市。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辛弃疾时年三十八岁,在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任上。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腰间剑”四句的本意仍然是作者心中不平的发展。因为辛弃疾渡江南来,梦寐以求的是率兵北伐,与金人决战,或是作一些与抗金事业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但南宋王朝却不敢重用他,虽然在地方上做到了一路的军政长官;但却与他本人的根本意愿相反,这种忧郁与不平,经常在词里流露出来。从词中的描写来看:这位王君是拥有“江坛旌节”的一路长官,作者以很大的热情,鼓励他“马革裹尸当自誓”,以驰骋战场,为国捐躯为荣;同时,告诫了他的朋友“娥眉伐性”的苟安生活是可耻的。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原文

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曾是金銮旧客,记凤凰、独绕天池。挥毫罢,天颜有喜,催赐上方彝。|<公在词掖,尝拜尚主宝鼎之赐。>| 只今江海上,钧天梦觉,清泪如丝。算除非,痛把酒疗花治。明日五湖佳兴,扁舟去、一笑谁知。溪堂好,且拚一醉,倚杖读韩碑。|<堂记,公所制。>|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译文

【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赏析

临江仙(为岳母寿)

【临江仙(为岳母寿)】原文

住世都无菩萨行,仙家风骨精神。寿如山岳福如云。金花汤沐诰,竹马绮罗群。 更愿升平添喜事,大家祷祝殷勤。明年此地庆佳辰。一杯千岁酒,重拜太夫人。

【临江仙(为岳母寿)】译文

【临江仙(为岳母寿)】赏析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原文

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帘起。元宵过也,春寒犹自如此。 为问几日新晴,鸠鸣屋上,鹊报帘前喜。揩拭老来诗句眼,要看拍堤春水。月下凭肩,花边系马,此兴今休矣。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译文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赏析

柳梢青(赋牡丹)

【柳梢青(赋牡丹)】原文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柳梢青(赋牡丹)】译文

【柳梢青(赋牡丹)】赏析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原文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译文

1飞琼:雪花。 2 岫(xiu):山。 3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 。 4酬酢(chouzuo):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赏析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原文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译文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赏析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原文

手种门前乌臼树,而今千尺苍苍。田园只是旧耕桑。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绿窗划地调红妆。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译文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赏析

念奴娇(和赵录国与韵)

【念奴娇(和赵录国与韵)】原文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遍聊当宾戏。

【念奴娇(和赵录国与韵)】译文

【念奴娇(和赵录国与韵)】赏析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原文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译文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赏析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译文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赏析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原文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译文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赏析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原文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译文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赏析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原文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译文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赏析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原文

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译文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赏析

满江红·敲碎离愁

【满江红·敲碎离愁】原文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满江红·敲碎离愁】译文

又一首闺中念远词。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为一炉。“敲碎”,用词奇警。“满眼”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换头承上文“读”字,“芳草”联承“满眼”两句而来,缘情而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语。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立尽”二字老辣。 “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见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注。此指意中人离去。 “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满江红·敲碎离愁】赏析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着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政治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临江仙(再用图字韵)

【临江仙(再用图字韵)】原文

窄样金杯教换了,房栊试听珊珊。莫教秋扇雪团团。古今悲笑事,长付后人看。 记取桔槔春雨后,短畦菊艾相连。拙於人处巧於天。君看流水地,难得正方圆。

【临江仙(再用图字韵)】译文

【临江仙(再用图字韵)】赏析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原文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纟两,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_樽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译文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译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六么令(再用前韵)

【六么令(再用前韵)】原文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六么令(再用前韵)】译文

【六么令(再用前韵)】赏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

【满江红·山居即事】原文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满江红·山居即事】译文

【满江红·山居即事】赏析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和自我情怀的自然惬意。起二韵笔中带趣,曲折起伏地写出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动中含静。写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瓢泉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一语“点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静如镜与现在的涟漪乍起就都表现出来了。这是破静入动的第一层意思。其次,轻鸥的到来,不仅会有动作,而且会有声音,轻鸥的鸣叫词面虽然未写,但是,它们的声音自然被暗融于画面中。这是瓢泉景象由静入动的第二层意思。所以,第一韵就已生意毕出。接韵更“锦上添花”,写不常见的一双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何处”一语,体现出词人看见紫鸳鸯比看见常见的轻鸥更为欣喜的感情。“故来”一词,也是语中含情,仿佛这多情的紫鸳鸯,有意赶热闹、有意要令词人开心。起头才两韵,就已经把水鸟毕集的景象写得极为热闹。第三韵不再以景显情,而是直接转回自身,写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来,读《离骚》的行为本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人内心如同《离骚》作者一样的感情郁结,是胸中块垒转借《离骚》发,但是此处因为借用了一个“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体语境又是那样安适,主旨又是谈论满足的境界者,所以这里的“读《骚》痛饮”只是使人产生他严然名士、自具风流的联想。至于“看竹”一句,则是在苏轼的原诗上再翻进一层,不仅表现他比苏轼更趋于达观、对“看竹”与“吃肉”二事不强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现出他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何妨”一词,最具韵味。上片末韵,复归到优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写,描写山上飞泉流珠泻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绿”的格局而具有更开阔、纵深的空间效果。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措辞,反映出了词人满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贫为耻的精神境界。下片主要表现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悠闲、饱满自足和人情的淳朴亲厚。过片接“有飞泉”一韵而来,写酣畅的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满了田间,得到水分充分滋养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农耕后的黄牛安适地度过它闲暇的白日。总之,一切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接韵以一“看”字领起,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难怪词人在描写了乡野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美景之后,要发出满足的叹息。“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结韵更突出地显示出乡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热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园中尝新的画面,显示出一种亲切淳朴的乡野的友情,借这一镜头,词人传达出了自己与晚年的陶渊明一样融化于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的情意。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原文

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译文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赏析

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

【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原文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拚了光阴费。老子忘机浑谩与,鸿鹄飞来天际。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

【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译文

【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赏析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原文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__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译文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赏析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原文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俯层轩。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_姗。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 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赵须韩。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六州歌头】译文

【六州歌头】赏析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译文

1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2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3“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4“东北”两句:以蜀中历史人物相勉,希友人在文治武功上作出贡献。“东北”句: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曾上《出师表》以明志,正切稼轩伐金心意。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西南”句: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西汉武帝时,唐蒙不恤民意,蜀中骚乱。武帝命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斥唐蒙而安抚蜀民。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xi席):檄文,即告示,指《喻巴蜀檄》。 5“把功名”两句: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6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7“要新诗”四句:请友人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铜鞮(ti提):铜鞮在今湖北襄阳。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8“正梅花”两句:暗用陆凯寄梅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陆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赏析

此词作于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 公元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 起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显得情亲意挚,依依难舍。“登天”虽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却暗含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所以他这阕词写的极其沉郁,这开头无异已定下了全词的基调。“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对,则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写尽了世态之薄。笔墨之力量如此,则这“一杯”也就不少了。 “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提点刑狱公事,也负有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轩也借以称他为“绣衣使者”。 三、四句:“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点出“中年”,是时稼轩45岁,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为的时候。然而“多病”,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况“多病”。稼轩正当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还自叹”三字领起下面两种难堪:已是自己闲置生愁,怎当堪用的同志又遭远调,离开了中央,这一来抗战派淘汰将尽矣。所以这种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两句,按词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对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关于蜀的故事。切题已难,而寓意得妙更难。他却举重若轻,正是有一肚子的学问。“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唐蒙使路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这里着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字非常生动而有力。 七、八两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是双方的小结。自己废置无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为他毕竟还是有土有责的,和稼轩自己只能耕种以自适的“稼轩居士”不同,终究还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然而稼轩之所以期望于李的功名,不是铁马金戈,不是临刑的鬼头刀,而是如椽之笔!因为李正之是提刑,他那红笔一勾,是要人命的,虽不能法外开恩,也要慎之又慎。所谓“况钟之笔,三起三落”。在这六年前,稼轩也曾有过“按察之权”,而他当时却向皇帝上过《论盗贼札子》,他就曾非常精辟地说过剿“贼”之害。他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扫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臣不胜忧国之心,实有私忧过计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用笔,即亦“无恃其有平盗之兵”。能如此,那于国于民也就算是功名了。言来令人欲泪。 过拍起首四句:“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儿女泪”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能”,这里读去声,宁可的意思。这里是说:与其有作儿女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以此换头,过度到下阕,一荡上阕愁闷的情绪。用“要新诗准备”贯串“庐山色”、“赤壁浪”、“铜堤月”。不过这看似闲情逸趣,何等潇洒。其实这正是上阕的“表”与“檄”的内含。下阕怜南,也正是上阕的思北。“荆楚路”这一带是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爱,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护它。特别作为北方的游子,当提到这些南方的美景时,不能不有一些思乡的酸楚夹杂于胸中。总之,只因是一个分为两片的祖国横亘在胸中,所谓“新诗”,当也是长歌之恸。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不仅见趣,亦且见志。多么委宛而深厚有致。 最后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是彼此双方的互勉,仍以双双作结。 这一段看似白描,似乎没有多少深意。其实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话外之音的。“正梅花万里雪深”,“梅花”是他们,又是传递消息的暗示。所谓“折梅逢驿使,送与陇头人”。“万里雪深”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论地理的或心理的,造成可以间隔而寂寞的,终归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对于他们的打击。那么,在这样个废弃与远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万里雪深”,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了。而要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的,那当然是人,所以“须相忆”是彼此的。既是人,又是事。而这人事,正是他们“志”的结集,所“须相忆”者,仍是祖国恢复之大业。因此,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即抗战派在被迫流离失所时,仍在呼喊着团结。甚至可以说,通篇都是在告诫着不要忘了抗战的事业。这样分析是有心理依据的。在共同斗争中因失利而不得不分手的战友,临岐执手勉励莫相忘时,他们思想里起作用的第一要素应是斗争失利的耻辱与磨砺以须的豪情。 战友在一起当然比分散开好。他知道,投降派又何尝不知道。以是他们之间的“离别”就成为“不堪”的了。“不堪”二字,伤心之至:已不成军,不堪遣散。通篇都是对于抗战事业的悼念与惋惜。甚至连那一滴儿女泪,也要他收起,这样的心肠,要以江山为念,真正是情深意厚。这阕词,他是把对于祖国的爱和对于战斗的友谊的爱,凝结在一起而又委宛地表达了出来的,所以读来感人至深。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译文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赏析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原文

夜语南堂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交情莫作细沙团。死生贫富际,试向此中看。 记取他年耆旧传,与君名字牵连。清风一枕晚凉天。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译文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赏析

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原文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虚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译文

【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赏析

六州歌头(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

【六州歌头(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原文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迳,才数尺。如人立。却须锄。|<其一>| 秋水堂前,曲沼明於镜,可烛眉须。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氵于渠。|<其二>|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其三>| 凡病此。吾过矣。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事见七发>|

【六州歌头(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译文

【六州歌头(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满江红·中秋寄远】译文

译文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词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辛弃疾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即情人,一说是辛弃疾的妻子。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原文

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辞瑶阙。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别。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 还听别院笙歌,仓皇走报,笑语浑重叠。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并蒂芳莲,双头红药,不意俱攀折。今宵鸳帐,有同对影明月。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译文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赏析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祐之弟,祐之以仆醉先归)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祐之弟,祐之以仆醉先归)】原文

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四更霜月太寒生。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 小陆未须临水笑,山林我辈钟情。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祐之弟,祐之以仆醉先归)】译文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祐之弟,祐之以仆醉先归)】赏析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原文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译文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赏析

绿头鸭(七夕)

【绿头鸭(七夕)】原文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谁念临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_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绿头鸭(七夕)】译文

【绿头鸭(七夕)】赏析

满庭芳(和昌父)

【满庭芳(和昌父)】原文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满庭芳(和昌父)】译文

【满庭芳(和昌父)】赏析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原文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译文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赏析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原文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译文

[1]风韵:风度、韵致。 [2]卢橘:金橘的别称。 [3]推排:评定。 [4]圣贤杯:酒杯。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吟咏羊桃的。羊桃又名五棱子,为福建特产,和龙眼、橄榄、菩提果等齐名,七八月熟,味酸而有韵。此词便围绕羊桃这些特点展开描叙。词的上片写羊桃的产地及其特点。开头二句写产地。但作者没直说,而是采用追忆的方式,言其在三山(今福州)芳树下,饮美酒品羊桃,其风味之美一直让他难以忘怀。这两句词既写出了羊桃风韵之美,又巧妙地点出它是福建特产,为后边的叙写创造了良好条件。“黄金”三句写羊桃的特点与身价。言羊桃花其色金黄瓣五出;其味微酸,如成熟的卢橘,味道绝美;其身价之名贵,和荔枝不相上下。可见羊桃色、味俱佳,为水果之珍品,异常名贵。下片写其他果品。故“闻道”二句另辟新意,言其听人说过橘中可容四老,在其果中酿造秋酒。用传说的故事,写橘汁味美如酒。“试呼”三句写橘之外的名贵果品。言把名贵果品都取来,仔细加以考校、品评,每种果品的“腑脏”里都香香甜甜,为何偏要为酒所缠绕?“圣贤杯”三字和“忆醉”二字相照应,说明无须醉酒自娱,品味羊桃之类的名贵果品,也照样令人陶醉,用委婉方式再次叙写羊桃韵味之美,圆满地结住了全词。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原文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译文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赏析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原文

旧时楼上客,爱把酒、向南山。笑白发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登楼更谁念我,却回头、西北望层栏。云雨珠帘画栋,笙歌雾鬓云鬟。 近来堪入画图看。父老愿公欢。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与客携壶且醉,雁飞秋影江寒。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译文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赏析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原文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译文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赏析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原文

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 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坐对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译文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赏析

临江仙·探梅

【临江仙·探梅】原文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临江仙·探梅】译文

译文 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诗句。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 注释 1此闲居带湖之作。 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于众芳,更冰姿玉肌,独立不阿。此咏梅而写人,讥嘲世俗而自抒怀抱。下片因爱梅而赋清新之诗,由“流水带溪云”,至“归路月黄昏”,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情深。 2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3“一枝”三句:一枝江梅报春,带着傲霜耐雪的神韵。玉溪:谓溪水似玉般的洁白晶莹。 4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着句:写诗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5“竹根”三句:贪赏梅花,醉中不觉时已向晚,月迷归路。浑:全。

【临江仙·探梅】赏析

念奴娇(赋梅花)

【念奴娇(赋梅花)】原文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春消息。尚余花品,未忝今古人物。 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怕是当年,香山老子,姓白来江国。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

【念奴娇(赋梅花)】译文

【念奴娇(赋梅花)】赏析

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

【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原文

一自酒情诗兴懒,舞裙歌扇阑珊。好天良夜月团团。杜陵真好事,留得一钱看。 岁晚人欺程不识,怎教阿堵留连。杨花榆荚雪漫天。从今花影下,只看绿苔圆。

【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译文

【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赏析

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

【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原文

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还有奇节。下笔如神强压韵,遗恨都无毫发。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丁宁黄菊,未消勾引蜂蝶。 天上绛阙清都,听君归去,我自癯山泽。人道君才刚百炼,美玉都成泥切。我爱风流,醉中颠倒,丘壑胸中物。一杯相属,莫孤风月今夕。

【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译文

【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赏析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原文

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惟有杨花飞絮,依旧是、萍满芳池。酴醿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胶难觅,弦断朱丝。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译文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赏析

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

【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原文

兔园旧赏,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缟带银杯江上路,惟有南枝香别。万事新奇,青山一夜,对我头先白。倚岩千树,玉龙飞上琼阙。 莫惜雾鬓风鬟,试教骑鹤,去约尊前月。自与诗翁磨冻砚,看扫幽兰新阕。便拟□□人间挥汗,留取层冰洁。此君何事,晚来还易腰折。

【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译文

【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赏析

柳梢青

【柳梢青】原文

八难之辞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柳梢青】译文

【柳梢青】赏析

临江仙(停云偶作)

【临江仙(停云偶作)】原文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临江仙(停云偶作)】译文

【临江仙(停云偶作)】赏析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原文

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只欠香沾袖。淡伫轻盈,谁付与、弄粉调朱纤手。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译文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赏析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原文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歌珠凄断累累。回首海山何处,千里共襟期。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 中心怅而。似风雨、落花知。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人争看、宝马来思。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译文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赏析

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

【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原文

诗书万卷。合上明光殿。案上文书看未遍。眉里阴功早见。 十分竹瘦松坚。看君自是长年。若解尊前痛饮,精神便是神仙。

【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译文

【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赏析

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

【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原文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彩衣更著,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大家著意记新词,遇著个、十字便唱。

【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译文

【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赏析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

翰墨诸君久擅场。胸中书传许多香。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 闲意思,老风光。酒徒今有几高阳。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译文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

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

【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原文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 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最好五十学易,三百遍诗。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

【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译文

【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赏析

念奴娇(赠夏成玉)

【念奴娇(赠夏成玉)】原文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念奴娇(赠夏成玉)】译文

【念奴娇(赠夏成玉)】赏析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原文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译文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赏析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原文

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晚风消得许多凉。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译文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赏析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原文

溪回沙浅。红杏都开遍。鸂鶒不知春水暖。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行人想见_眠。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译文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赏析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原文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归。江头愁杀吾累。却觉君侯雅句,千载共心期。便留春甚乐,乐了须悲。 琼而素而。被花恼、只莺知。正要千钟角酒,五字裁诗。江东日暮,道绣斧、人去未多时。还又要、玉殿论思。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译文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赏析

念奴娇(重九席上)

【念奴娇(重九席上)】原文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念奴娇(重九席上)】译文

【念奴娇(重九席上)】赏析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原文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译文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赏析

鹊桥仙(赠鹭鸾)

【鹊桥仙(赠鹭鸾)】原文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鹊桥仙(赠鹭鸾)】译文

【鹊桥仙(赠鹭鸾)】赏析

鹧鸪天(戏题村舍)

【鹧鸪天(戏题村舍)】原文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饮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戏题村舍)】译文

【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

婆罗门引(赵晋臣敷文张灯甚盛,索赋。偶忆旧游,未章因及之)

【婆罗门引(赵晋臣敷文张灯甚盛,索赋。偶忆旧游,未章因及之)】原文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人间叠作仙鳌。最爱金莲侧畔,红粉袅花梢。更鸣黾击鼓,喷玉吹箫。 曲江画桥。记花月、可怜宵。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人共柳、那个无聊。

【婆罗门引(赵晋臣敷文张灯甚盛,索赋。偶忆旧游,未章因及之)】译文

【婆罗门引(赵晋臣敷文张灯甚盛,索赋。偶忆旧游,未章因及之)】赏析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原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译文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赏析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健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健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呈送健康行宫留守史致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极其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这首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健康的地理形势、眼前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健康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感叹。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而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上片十句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十句则侧重于表现词人志不得神、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下片亦分三个层次,前五句为一个层次,是曲笔。次三句为一个层次,是直抒胸臆。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是比喻。各层次的笔法虽不相同,但能相辅相成,浑然符契。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等典故。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国之心使其尽小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受谗被疏远。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他为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泪下沾襟。孝武帝亦颇有愧色。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事。当捷报传到健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他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别人问他战况时,他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段历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可是,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辛弃疾为词气魄不亚于东坡,但这里却屡用喻指,语含讥讽,可见长期的压抑使之极度愤懑,而面对现实除了无奈更别无他法。 “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刘熙载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艺概·词曲概》)的确,“宝镜”三句,感情基调虽然悲愤沉郁,但词句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最后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传称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即说明辛词此类作品的豪放风格。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原文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译文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赏析

鹊桥仙(赠人)

【鹊桥仙(赠人)】原文

风流标格,惺松言语,真个十分奇绝。三分兰菊十分梅,斗合就、一枝风月。 笙簧未语,星河易转,凉夜厌厌留客。只愁酒尽各西东,更把酒、推辞一霎。

【鹊桥仙(赠人)】译文

【鹊桥仙(赠人)】赏析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原文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 干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译文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赏析

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慰)

【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慰)】原文

宿麦畦中雉_,柔桑陌上蚕生,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隔墙人笑声。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小塘风浪平。

【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慰)】译文

【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慰)】赏析

念奴娇·赋雨岩

【念奴娇·赋雨岩】原文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念奴娇·赋雨岩】译文

近来哪有我的愁绪呢,哪里又是我的乐趣?内心一点凄凉与骚人墨客们的千古寂寞相似啊,独自倚着栏杆看苍茫大地。在竹林中寻找清泉,在云雾里种植树苗,这样是不是被叫着真的有闲人啊,可是我这颗闲着的心,不应该长久地呆在峰谷之中啊。 不要说过去的事都一无是处,而今我举着酒杯独饮,却觉得往事就是如此。醉了已不知我是谁谁是我了,不是明月不是白云不是飞鹤。露渐冷风也急,松叶和桂花正风中摇晃,我醉了却还清醒着。在北窗上躺着入眠,切莫叫凄惨的鸟啼声给我从温柔的梦中惊醒。

【念奴娇·赋雨岩】赏析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清平乐·村居】译文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太。 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卧剥:趴着剥(莲蓬)。 溪东:小溪的东面。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清平乐·村居】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原文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译文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赏析

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同为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接下来,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

【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原文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译文

【鹧鸪天(徐仲惠琴不受)】赏析

破阵子(赠行)

【破阵子(赠行)】原文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破阵子(赠行)】译文

【破阵子(赠行)】赏析

念奴娇·梅

【念奴娇·梅】原文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念奴娇·梅】译文

【念奴娇·梅】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原文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说自话。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注释 庵:圆形草屋。 华:花白。 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赏析

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读者一旦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这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画面,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博山炉是外表雕刻成重叠山形的香炉,见《西京杂记》)。作者在上饶带湖闲居期间曾多次游览博山,并留有颇多的题咏。 鹧鸪天(石门道中)

【鹧鸪天(石门道中)】原文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鹧鸪天(石门道中)】译文

【鹧鸪天(石门道中)】赏析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原文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译文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赏析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原文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行时娇更迟。 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更著十年君看取,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译文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原文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译文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 1东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2野棠:野生的棠梨。 3刬(chàn)地[1]: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 4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 5“楼空”句: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6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7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赏析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此首艳情之作写得缠绵婉曲,哀而不伤,用健笔写柔情,堪称杰作。 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可能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自江西帅召为大理少卿时作。览其词意,当是作者年青时路过池州东流县,结识一位女子,这回经过此地,重访不遇,感发而作此词。 开头五句:“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乐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据龙沐勋《东坡乐府笺》,此又是从东坡《江城子》词“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句脱化而出。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云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当然,这两句里已经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了家国恨,身世恨,报国无门之恨。不断之恨当是如此。稼轩遭遇颇多,故融合而难分了。陈廷焯评为“矫首高歌,淋漓悲壮”,便是领会其中的深意。意思本来到此已完,不断词人借助想象,又转出一层意思来:“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即使还有重逢的机会,只恐已属他人,终如镜花水月,不复可得,永抱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之憾了。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如上缕析,这篇作品并非没有其他言情佳作曲折宛转的内含,然而辛稼轩不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委婉的风致来抒写,更不用“香衾”、“银烛”、“玉筋”“红泪”那些字眼。他笔下挥洒的是东风欺梦、惊见华发,其间仅以“纤纤月”略作点染,一现即隐。整体格调悲凉慷慨,《白雨斋词话》评为“悲而壮,是陈其年之祖”。 此词风格迥异之处不仅在其外表,而更在其气质不同,字里行间隐含着悲凉。它虽写情事,却不专为寄男女之情而作,作者的思想感情里本来就浸透了英雄投闲、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免触处皆发,使得这首爱情词自始至终透出一股悲愤情感。到后来,就亦比亦彼,浑然难分。同时,对于男女之情,稼轩所表现的也不是缠绵无法摆脱,而是把其一往情深归之于感慨无限的喟叹之中。其音调也不是低徊的,凄婉的;而是急促的,击案赴节、一喷而出的。看来,这样的言情词,就只能是配合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情诗的。这样的新境界,只能于稼轩词中见到了。 周邦彦《瑞龙吟》,写的也是“桃花人面”的“旧曲翻新”(周济《宋四家词选》评)。同一题材,在稼轩手里是敲唾壶尽缺的悲歌,在清真笔下却是传统情词的“浅斟低唱”。周词是回环吞吐,惟恐不尽;辛词却是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题上卢桥】译文

【清平乐·题上卢桥】赏析

本词上片写景含情,下片兴叹说理。把因上卢桥附近的自然形势而产生的人间兴亡和自然变化的感叹,表现得令人信服、引人遐想,体现出情、景、理高度统一时的艺术魅力。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鹧鸪天(寿吴子似县尉,时摄事城中)

【鹧鸪天(寿吴子似县尉,时摄事城中)】原文

上已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琼瑰。长年富贵属多才。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鹧鸪天(寿吴子似县尉,时摄事城中)】译文

【鹧鸪天(寿吴子似县尉,时摄事城中)】赏析

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

【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原文

莫上扁舟向剡溪。浅斟低唱正相宜。从□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香暖处,酒醒时。画檐玉箸已偷垂。笑君解释春风恨,倩拂蛮笺只费时。

【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译文

【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 di lu)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i li):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品令

【品令】原文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回首高城,一步远如一步。 江边朱户。忍追忆、分携处。今宵山馆,怎生禁得,许多愁绪。辛苦罗巾,揾取几行泪雨。

【品令】译文

【品令】赏析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原文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译文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赏析

鹧鸪天(睡起即事)

【鹧鸪天(睡起即事)】原文

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噤群蛙。因风野鹤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花。 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角日干戈。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鹧鸪天(睡起即事)】译文

【鹧鸪天(睡起即事)】赏析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原文

病绕梅花酒不空。齿牙牢在莫欺翁。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 冰作骨,玉为容。当年宫额鬓云松。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译文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赏析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原文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译文

【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赏析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便写《破阵子》既为祝寿又为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以万里功名上对千古风流,下启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时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业吾辈岂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举家归宋。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抚民若子”,极受百姓拥护。他颇有忧世之心,常思恢复北土,但感于政治腐败,当道非人,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隐居不仕。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任荆湖北路安抚使,颇想干一番事业,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知其豪杰,熟其形势”,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因作此词勉之”。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万里功名莫放休”,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原文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译文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赏析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原文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译文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赏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译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原文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西畔有桑麻。青裙编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译文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赏析

清平乐(寿道夫)

【清平乐(寿道夫)】原文

此身长健。还却功名愿。枉读平生三万卷。满酌金杯听劝。 男儿玉带金鱼。能消几许诗书。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清平乐(寿道夫)】译文

【清平乐(寿道夫)】赏析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原文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译文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赏析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原文

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不须更展画图看,自是个、寿星模样。 今朝盛事,一杯深劝,更把新词齐唱。人间八十最风流,长帖在、儿儿额上。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译文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赏析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原文

秋水长廊水石间。有谁来共听潺_。羡君人物东西晋,分我诗名大小山。 穷自乐,懒方闲。人间路窄酒杯宽。看君不了痴儿事,又似风流靖长官。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译文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赏析

鹧鸪天(有感)

【鹧鸪天(有感)】原文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采薇。 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鹧鸪天(有感)】译文

【鹧鸪天(有感)】赏析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原文

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门都向水边开。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东林试问几时栽。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译文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赏析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原文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译文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赏析

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送人】译文

译文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鹧鸪天·送人】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鹧鸪天(不寐)

【鹧鸪天(不寐)】原文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随巧拙,任浮沈。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鹧鸪天(不寐)】译文

【鹧鸪天(不寐)】赏析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原文

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衫袖短。身如溪上钓矶闲,心似道旁官堠懒。 山中有酒提壶劝。好语多君堪鲊饭。至今有句落人间,渭水西风黄叶满。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译文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赏析

最高楼(用韵答晋臣敷文)

【最高楼(用韵答晋臣敷文)】原文

花好处,不趁绿衣郎。缟袂立斜阳。面皮儿上因谁白,骨头儿里几多香。尽饶他,心似铁,也须忙。 甚唤得、雪来白倒雪。更唤得、月来香杀月。谁立马,更窥墙。将军止渴山南畔,相公调鼎殿东厢。忒高才,经济地,战争场。

【最高楼(用韵答晋臣敷文)】译文

【最高楼(用韵答晋臣敷文)】赏析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原文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译文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起句写元济之的衰老。元济之倚枕而卧,显得有些衰老。接以“两鬓霜”三宇,则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状可知。“起听”句写其生活无聊。谓其有时起来,走到廊下,谛听檐溜的喧嚣声,以消磨时光,排遣心中的郁闷,可见其生活的寂寞与孤苦。“那边”二句写其对家乡的思念。欲写元济之思念家乡,先写家人思念元济之。这不仅使行文委婉曲折,更加重了元济之的思乡之情。啼粉,与啼妆同意,指薄拭眉下若啼之妆。而“玉筯消啼粉”,写其家人因相思而流泪,把啼粉都冲掉了。“这里”句,言元济之远游在外,日日思念家人,别肠如车轮旋转,无休无尽,则其思乡之甚可知。元济之如此思乡,很自然地就逗出了送别之意,从而点明了题旨。“诗酒”二句写元济之在外的生活。言其游历于山水之间,并和友人聚会饮酒,结社赋诗,徜徉于水云之乡,生活似乎极为潇洒飘逸,其实内心是很凄苦的,故接下去说“可堪醉墨几淋浪”。可堪,为不堪、哪堪之意。“醉墨淋浪”,化用欧阳修“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言其挥笔写诗作画,醉墨淋漓,其间着一“几”字,隐含机会不多之意。结尾二句承“醉墨”而发,借画发挥;言其“归家梦”和其所作图画一样,在画图中能把千里河山收入“寸许长”的画幅之中,而“归家梦”也能转瞬之间实现,从而表达出立即送其“归豫章”之意。在此,以画作比,语新意丰,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鹧鸪天(代人赋)

【鹧鸪天(代人赋)】原文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代人赋)】译文

【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最高楼(醉中有四时歌者,为赋)

【最高楼(醉中有四时歌者,为赋)】原文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最高楼(醉中有四时歌者,为赋)】译文

【最高楼(醉中有四时歌者,为赋)】赏析

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

【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原文

莫_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 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百无忧。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

【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译文

【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赏析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柔”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一片愁”,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既然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此时“重上”这“小红楼”,恐怕还是为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这里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可以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原文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译文

译文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注释 1此处原有小题作“为人寿” 。 2“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尊”,酒杯。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3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4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赏析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原文

晚岁躬耕不怨贫。支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译文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赏析

鹧鸪天(再赋)

【鹧鸪天(再赋)】原文

浓紫深红一画图。中间更著玉盘盂。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香潋滟,锦模糊。主人长得醉工夫。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

【鹧鸪天(再赋)】译文

【鹧鸪天(再赋)】赏析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原文

悠悠莫向文山去。要把襟裾牛马汝。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平生插架昌黎句。不似拾柴东野苦。侵天且拟凤凰巢,扫地从他瞿鹆舞。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译文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赏析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原文

青山不曾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妙语来题桥上柱。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译文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赏析

鹧鸪天(再赋牡丹)

【鹧鸪天(再赋牡丹)】原文

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而今纨扇薰风里,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明朝归路有人催。低声待向他家道,带得歌声满耳来。

【鹧鸪天(再赋牡丹)】译文

【鹧鸪天(再赋牡丹)】赏析

醉蓬莱

【醉蓬莱】原文

正梧阴碧转,扇浪凉生,渐回秋意。祥绕朱门,有崧灵钟瑞。笔走龙蛇,句雕风月,好客敦高谊。苏小琵琶,绿珠箫管,日添罗绮。 邃阁清班,贰车清政,奕叶蝉联,世间谁比。行侍甘泉,趁青春荣贵。尽卷虾须,满斟鹦鹉,向画堂沉醉。铜狄摩挲,蓬莱清浅,八千椿岁。

【醉蓬莱】译文

【醉蓬莱】赏析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原文

君如九酝台粘盏。我似茅柴风味短。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马有青刍奴白饭。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译文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赏析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原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译文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娖(chuo):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u):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

【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原文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

【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译文

【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赏析

醉太平·春晚

【醉太平·春晚】原文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醉太平·春晚】译文

【醉太平·春晚】赏析

此词题为《春晚》,实写“闺情”。“春晚”之时,深闺女性自有难以明言的复杂情怀,但作者并非女性,没有高超的水平,对于那种连作者本人都难以明言的情怀是不可能写得生动感人的。 读完全词,就知道作者并未让那位闺中人吐露情怀,而是通过精细的观察,写她的神态、写她的妆束、写她的行动,并用富贵人家的花园、香径、秋千和晚春景色层层烘托,其人已宛然在目,其心态变化,也历历可见。灵活地运用传统画法,把“以形写心”和“以景传情”结合起来,乃是这首小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态浓意远”,原是杜甫《丽人行》中的成句,用以表现丽人的姿态凝重、神情高雅,其身份也于此可见。“眉颦笑浅”,写她虽愁也只略皱眉头,虽喜也只略展笑颜,非轻浮放纵之流可比,其教养也于此可见。“薄罗衣窄絮风软”,既写服妆,也写时光。北宋诗人蔡襄《八月九日诗》:“游人初觉秋气凉,衣不禁风薄罗窄。”而当“絮风”轻“软”之时,正好穿那窄窄的“薄罗衣”。“罗”那么“薄”,“衣”那么“窄”,其轮廓之分明,体态之轻盈,已不言而喻。徐步出闺,迎面吹来的是飘荡着朵朵柳絮的软风,不知她又有什么感触。“鬓云欺翠卷”一句,颇难索解。如果把“翠卷”看作“欺”的宾语,那它便是一个名词,可是实际上并没名叫“翠卷”的东西。那个“翠”字,看来也取自杜甫的《丽人行》。《丽人行》写丽人“头上何所有?翠为盍叶垂鬓唇。”是说用翠玉制成的盍叶垂在鬓边。盍叶,是妇女的一种头饰。“鬓云欺翠卷”就语法说,“鬓云”是主语,“卷”是谓语,“欺翠”则是动宾结构的状语,修饰“卷”。“欺”,在这里是“压”或“淹没”的意思,“翠”,即指翠玉制的盍叶。全句写那位女性鬓发如云,“卷”得蓬松而又低垂,以致淹没了盍叶。 下片头两句似乎单纯写环境、写景物,实则用以烘托人物。第一句是说她走到“南园”,看见“花树春光”,而且感到“暖”。第二句是说她漫步于“南园”的“径里”,看见片片飞红,嗅到阵阵花香,踏着满径榆钱。上片的“絮风”和下片的“春光暖”、“榆钱满”,都传送春天即将消逝的信息,既点《春晚》之题,又暗示女主人公由此引起的情感波澜。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她还是孤零零的,偶然走出深闺,来到“南园”,也无人同游共乐。 结尾两句,层层转折,曲尽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欲上秋千”,表明一见秋千,又唤回少女的情趣,想荡来荡去,嬉笑作乐。“又惊懒”,表明单身独自,没有心情打秋千。“惊”字、“懒”字,用得十分神妙。“欲上秋千”而终于不想上,并非由于“懒”,偏不肯说出真实原因而委之于“懒”,又加上一个“惊”字。是说连秋千都不想上,竟“懒”到这种地步,自己都感到吃惊。不想打秋千,就归去吧。“且归”一顿,而“休怕晚”又是一层转折。实际情况是想玩又懒得玩,且归又不愿归。深闺那么寂寞,归去也没有意味。于是在“且归”的路上,思潮起伏,愈行愈缓。妙在仍不说明真实原因,仿佛她迷恋归途风光,在家庭中也很自由,回家甚“晚”,也不用“怕”。 这首词把封建社会中一位深闺女性的内心苦闷写得如此真切,不独艺术上很有特色,其思想意义,也是积极的。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原文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译文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赏析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原文

山行日日妨风雨。风雨晴时君不去。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好记琅玕题字处。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译文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赏析

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晚春】原文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祝英台近·晚春】译文

译文 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我怕登上层层的高楼,十天里有九天风号雨骤。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悲愁,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鸢儿将啼声罢休? 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算算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他的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 注释 1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 2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3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飞红:落花。 5觑:细看,斜视。

【祝英台近·晚春】赏析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得更为细腻罢了。 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上片起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蒙的杨柳岸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宣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给带走呢?这也就是说,季节变了,远方的游人啊,怎么还不回来呢?描写思念远人归来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了。作者把人物感情竟写得如此细腻而缠绵,如同沈谦所形容的,使人“魂销意尽”,艺术的魅力竟是那么强烈! 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通过梦中语,还进一步说明"花卜归期"只不过暂时取得心灵上的某种安慰,并非有确实的凭据。反过来,这"梦中?quot;又进一步烘托出盼归之情的急切。在结构上,结尾又密切照应开篇,因与情人分别时是"烟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说"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 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词中很少用典,并以浅近的口语于不经意处信笔写来,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声情口吻。这首词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一段话说明,这首词是带有婉约词的特点的的。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原文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译文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赏析

醉翁操

【醉翁操】原文

意其昌未艾也。今天子即位,覃庆中外,命国朝勋臣子孙之无见仕者官之。先是,朝廷屡语甄录元祐党籍家。合是二者,先之应仕矣。将告诸朝,行有日,请予作歌以赠。属予避谤,持此戒甚力,不得如先之请。又念先之与予游八年,日从事诗酒间,意相得欢甚,於其别也,何独能恝然。顾先之长於楚词,而妙於琴,辄拟醉翁操,为之词以叙别。毕时先之绾组东归,仆当买羊沽酒,先之为鼓一再行,以为山中盛事云 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人心与吾兮谁同。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已,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醉翁操】译文

【醉翁操】赏析

玉楼春(再和)

【玉楼春(再和)】原文

人间反覆成云雨。凫雁江湖来又去。十千一斗饮中仙,一百八盘天上路。 旧时枫叶吴江句。今日锦囊无著处。看封关外水云侯,剩按山中诗酒部。

【玉楼春(再和)】译文

【玉楼春(再和)】赏析

玉楼春(戏赋云山)

【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玉楼春(戏赋云山)】译文

【玉楼春(戏赋云山)】赏析

最高楼

【最高楼】原文

归闽中矣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鱼没雁沈沈。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君起舞,试重斟。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最高楼】译文

【最高楼】赏析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原文

戏马台前秋雁飞。管弦歌舞更旌旗。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只於陶令有心期。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译文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赏析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原文

少年才把笙歌盏。夏日非长秋夜短。因他老病不相饶,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后书来劝。乍可停杯强吃饭。云何相遇酒边时,却道达人须饮满。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译文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赏析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原文

五云高处望西清。玉阶升。棣华荣。筑屋溪头,楼观画难成。长夜笙歌还起问,谁放月,又西沈。 家传鸿宝旧知名。看长生。奉严宸。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弥明。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译文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赏析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译文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 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 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 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

【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原文

西园买,谁载万金归。多病胜游稀。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 看黄底、御袍元自贵。看红底、状元新得意。如斗大,只花痴。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

【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译文

【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赏析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原文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斡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译文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赏析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原文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译文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赏析

鹧鸪天(败棋赋梅雨)

【鹧鸪天(败棋赋梅雨)】原文

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 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鹧鸪天(败棋赋梅雨)】译文

【鹧鸪天(败棋赋梅雨)】赏析

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

【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原文

山城甲子冥冥雨。门外青泥路。杜鹃只是等闲啼,莫被他催归去。垂杨不语,行人去后,也会风前絮。 情知梦里寻鹓鹭。玉殿追班处。怕君不饮太愁生,不是苦留君住。白头自笑,年年送客,自唤春江渡。

【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译文

【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赏析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原文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东阳。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 著一阵、霎时间底雪。更一个、缺些儿底月。山下路,水边墙。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译文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赏析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原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译文

译文 躺在竹席上,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将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的莲花互相倚靠,科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个独个儿在发愁。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怒气,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连上楼都无心无力。 注释 1鹅湖:在江西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 2咄咄(duo):叹词,表示惊诧。 3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图晚号“耐辱居士”,隐居虞乡王官谷,建“休休亭”。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赏析

本词是作者病后所作,借景抒情,调子很低沉,上片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悉字,花鸟也知有情。下片剖诉心曲,通过两具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畴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有沉哀茹痛之语,无剑拔弩之势。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奶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下片用殷浩无故遭贬,司空图无奈退隐的两个典故,貌似旷达而实含怨忿,感慨颇深。陈廷焯评此词云:“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沉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斯为绝技”(《白雨斋词话》)。此词则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5岁至53岁)的作品,由题目可知:作者游罢鹅湖归来后,曾患过一场疾病,病愈后他登楼观赏江村的夜景,忽然惊叹时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过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写了这首词抒发心中的悲愤。 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过是非常含蓄而已,须细察始能体会。“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然还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飘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怅。“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书咄咄”句用殷浩事。《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中富贵,罢官后终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意为“哎哎,这真是怪事!”)。“且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轻淡名利,隐居中条山,他作的《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按司空图的解释,“休”字有二义,一为闲退,一为安适。“休休”即闲适之意。)“一丘一壑也风流”用班嗣语。《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这三句连起来的意思是:何必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罢,隐居山林那也很高雅。前一句作反问语,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作自慰语,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鸟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艺术,正如刘熙载说的“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艺概·词曲概),是一种更为精湛的艺术。 玉楼春(隐湖戏作)

【玉楼春(隐湖戏作)】原文

客来底事逢迎晚。竹里鸣禽寻未见。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触战。 多方为渴寻泉遍。何日成阴松种满。不辞长向水云来,只怕频烦鱼鸟倦。

【玉楼春(隐湖戏作)】译文

【玉楼春(隐湖戏作)】赏析

鹧鸪天(博山寺作)

【鹧鸪天(博山寺作)】原文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译文

【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

御街行(无题)

【御街行(无题)】原文

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人且住。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剩鸾去。

【御街行(无题)】译文

【御街行(无题)】赏析

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庆七十)

【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庆七十)】原文

金闺老,眉寿正如川。七十且华筵。乐天诗句香山里,杜陵酒债曲江边。问何如,歌窈窕,舞婵娟。 更十岁、太公方出将。又十岁、武公才入相。留盛事,看明年。直须腰下添金印,莫教头上欠貂蝉。向人间,长富贵,地行仙。

【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庆七十)】译文

【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庆七十)】赏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译文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昭君怨

【昭君怨】原文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昭君怨】译文

【昭君怨】赏析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原文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斗粟也堪舂。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重叹息、豆萁煎正泣。形则异,气应同。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译文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赏析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原文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译文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赏析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词将别时的关爱,别后的思念,借着自己的以往生活经验来表达。闲闲道来,余味甚足。 上片写别时。首韵劝勉欧阳国瑞不要再因“春阴”而逗留不去,应早日出发,因为整个春天都没有不阴的时候。这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余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余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情”与“客路”——— 这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生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难以对人生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下片叙别后相思。古人曾经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赠行人,过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与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作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风景,信手拈来,贴切如画,颇见生活趣味。 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荆门)

【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荆门)】原文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 度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荆门)】译文

【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荆门)】赏析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原文

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画栋珠帘云雨。风景不争多。奈愁何。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译文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赏析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原文

风月小斋模画舫。绿窗朱户江湖样。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风浪。 自有拍浮千斛酿。从教日日蒲桃涨。门外独醒人也访。同俯仰。赏心却在鸱夷上。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译文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赏析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原文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译文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赏析

一剪梅

【一剪梅】原文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一剪梅】译文

【一剪梅】赏析

一络索(闺思)

【一络索(闺思)】原文

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 行绕翠帘珠箔。锦笺谁讠乇。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一络索(闺思)】译文

【一络索(闺思)】赏析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原文

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 堂上更阑烛灭。记主人、留髡送客。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止乎礼义,不淫其色。但□□□□,啜其泣矣,又何嗟及。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译文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赏析

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夜深困倚屏风后。试请毛延寿。宝钗小立白翻香。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 四更山月寒侵席。歌舞催时日。问他何处最情浓。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虞美人】译文

【虞美人】赏析

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

【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原文

暮年不赋短长词。和得渊明数首诗。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译文

【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赏析

行香子(三山作)

【行香子(三山作)】原文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后,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行香子(三山作)】译文

【行香子(三山作)】赏析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原文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译文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赏析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江头曲岸□。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译文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赏析

虞美人(赋荼_)

【虞美人(赋荼_)】原文

群花泣尽朝来露。争奈春归去。不知庭下有荼_。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飞絮残英避。露华微渗玉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虞美人(赋荼_)】译文

【虞美人(赋荼_)】赏析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原文

江头日日打头风。憔悴归来邴曼容。郑买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 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却笑千年曹孟德,梦中相对也龙钟。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译文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赏析

一枝花(醉中戏作)

【一枝花(醉中戏作)】原文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一枝花(醉中戏作)】译文

【一枝花(醉中戏作)】赏析

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一剪梅·中秋元月】译文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注释 1:回忆。 2:活用,将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在杯子里面。 3:表达感情,表示程度深。 4:造物者,上天。辛弃疾特别喜欢用典,“化工”一词大约就是典故,大概出于汉朝贾谊的《鹏鸟赋》中一句:“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大意是:天地比是一个大熔炉,造化就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象铜一样都在里头熔炼翻滚。(说人与万物在这世上,就如放在一只大炉子中被熬炼那么苦恼)

【一剪梅·中秋元月】赏析

中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中秋寄情词,一首是《木兰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怀而作,上片写景,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的中秋佳节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与今日中秋之夜雨纷纷!“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作对比。突出表达词人对今年中秋一种遗憾的心情。下片作者着重抒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欲乘风问天,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但诗人乐观豪放,不管环境怎样,依然举杯畅饮,从容的欣赏着歌舞。 这首词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月夜之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辛弃疾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虞美人(送赵达夫)

【虞美人(送赵达夫)】原文

一杯莫落吾人后。富贵功名寿。胸中书传有余香。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樵席。江海消闲日。看君天上拜恩浓。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虞美人(送赵达夫)】译文

【虞美人(送赵达夫)】赏析

行香子(山居客至)

【行香子(山居客至)】原文

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辋川图。 白饭青刍。赤脚长须。客来时、酒尽重沽。听风听雨,吾爱吾庐。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

【行香子(山居客至)】译文

【行香子(山居客至)】赏析

忆王孙(集句)

【忆王孙(集句)】原文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忆王孙(集句)】译文

【忆王孙(集句)】赏析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译文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原文

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何如竹外,静听窣窣蟹行沙。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译文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赏析

虞美人(赵文鼎生日)

【虞美人(赵文鼎生日)】原文

翠屏罗幕遮前后。舞袖翻长寿。紫髯冠佩御炉香。看取明年归奉、万年觞。 今宵池上蟠桃席。咫尺长安日。宝烟飞焰万花浓。试看中间白鹤、驾仙风。

【虞美人(赵文鼎生日)】译文

【虞美人(赵文鼎生日)】赏析

永遇乐

【永遇乐】原文

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永遇乐】译文

【永遇乐】赏析

行香子(云岩道中)

【行香子(云岩道中)】原文

云岫如簪。野涨挼蓝。向春阑、绿醒红酣。青裙缟袂,两两三三。把麹生禅,玉版句,一时参。 拄杖弯环。过眼嵌岩。岸轻乌、白发__。他年来种,万桂千杉。听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

【行香子(云岩道中)】译文

【行香子(云岩道中)】赏析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原文

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煞摧残。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译文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赏析

上西平·送杜叔高

【上西平·送杜叔高】原文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上西平·送杜叔高】译文

【上西平·送杜叔高】赏析

杜叔高,即杜斿,叔高为其字。公元1189年,他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拜访罢官闲居的辛弃疾,两人一见如故,相处极为欢洽。1200年,杜斿再次拜访辛弃疾,相得甚欢。杜斿两次拜访,辛与之宴游与赠答,存词12首,诗2首。与杜酬应的作品之多,不但在辛集中少有,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此词即为其中之一。 此词前半阕大笔濡染,写二人相会的时令与政治背景。后半阕写送别:“尊如海”以下四句,赞其气豪与善诗。如此好友相别,怎能不产生无穷无尽的感伤?可谓情真意切,“字在纸上皆轩昂”了。从词中不难看出,辛弃疾与杜斿有着共同的爱国热忱与激情。也使人感到,词人知己难觅,而杜斿的诗酒风流,爱国热情,令人不禁拍案激赏。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原文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

[1]拔山:比喻力大。 [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 [3]敛袂(mèi):整理衣袖,此言罢舞。亭亭:状形体挺拔。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赏析

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永遇乐(赋梅雪)

【永遇乐(赋梅雪)】原文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 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问,许多般事,且自访梅踏雪。待行过溪桥,夜半更邀素月。

【永遇乐(赋梅雪)】译文

【永遇乐(赋梅雪)】赏析

杏花天

【杏花天】原文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荼_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 多病起、日长人倦。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却早安排肠断。

【杏花天】译文

【杏花天】赏析

清平乐(赋木犀词)

【清平乐(赋木犀词)】原文

月明秋晓。翠盖团团好。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清平乐(赋木犀词)】译文

【清平乐(赋木犀词)】赏析

哨遍

【哨遍】原文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昌父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庄周论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其义美矣。然上文论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又间於羊蚁两句之间,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顾后人未之晓耳。或言蚁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于得水而活,此最穿凿,不成义趣。余尝反复寻绎,终未能得。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姑先识余疑於此词云尔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於此。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一明豕虱一羊蚁。说蚁慕於_,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甚虱焚於豕独忘之。却骤说於鱼为得计。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鱼之为计子焉知。河水深且广,风涛万顷堪依。有纲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_为饵。使海上人人厌腥味。似鹍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哨遍】译文

【哨遍】赏析

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

【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原文

旧雨常来,今□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译文

【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赏析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原文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译文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赏析

杏花天(嘲牡丹)

【杏花天(嘲牡丹)】原文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杏花天(嘲牡丹)】译文

【杏花天(嘲牡丹)】赏析

水调歌头(赋传岩叟悠然阁)

【水调歌头(赋传岩叟悠然阁)】原文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 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水调歌头(赋传岩叟悠然阁)】译文

【水调歌头(赋传岩叟悠然阁)】赏析

哨遍(秋水观)

【哨遍(秋水观)】原文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大少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遍,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湿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哨遍(秋水观)】译文

【哨遍(秋水观)】赏析

雨中花慢(关于似见和,再用韵为别)

【雨中花慢(关于似见和,再用韵为别)】原文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笑千遍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雨中花慢(关于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译文

【雨中花慢(关于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

韵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u)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u)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i)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o,胄:zho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o)胄(zhou)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杏花天(无题)

【杏花天(无题)】原文

病来自是於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杏花天(无题)】译文

【杏花天(无题)】赏析

哨遍(用前韵)

【哨遍(用前韵)】原文

一壑自专,五柳笑人,晚乃归田里。问谁知、几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天际。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从今自酿躬耕米。嗟美恶难齐,盈虚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试回头五十九年非。似梦里欢娱觉来悲。夔乃怜蚿,谷亦亡羊,算来何异。 嘻。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富贵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正万籁都沈,月明中夜,心弥万里清如水。即自觉神游,归来坐对,依稀淮岸江浚。。看一时鱼鸟忘情喜。曾我已忘机更忘己。又何会物我相视。非会濠梁遗意,要是吾非子。但教河伯、休惭海若,大小均为水耳。世间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

【哨遍(用前韵)】译文

【哨遍(用前韵)】赏析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原文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 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搏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记从来、人生行乐,休更问、日饮亡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译文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赏析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原文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_,云澒洞,石__。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译文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赏析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原文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译文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汉有辛庆忌,一代名将,威震匈奴。成帝时,朱云以丞相张禹巴结外戚,上书请诛之,帝怒,欲杀云,辛庆忌冒死相救。后庆忌子孙亦忠耿,不附王莽,被诛。 当然,写词不能像修家谱那样纪实,况且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史实,所以词人不多花笔墨,而是别出心裁地与族弟“细参辛字”来了。他说: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以博取一笑吧。于是咬文嚼字起来,仔细体会辛字的含义,有辛苦、辛酸、辛辣等多种内涵,他发表高论了:“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辛家门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三句话句句不离“辛”字:“艰辛”“悲辛”“辛酸”“辛苦”。写诗填词向以“同字相犯”为戒,而这里三句“辛”字四见。用得自然,增加了音调的视听效果,并使词情得到充分渲染。更妙的是,形式上是“细参辛字”,内容上又语意双关,含着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牢骚。不是么,上面谈到那位辛庆忌,“艰辛做就”不世的战功。可是,到了他的子孙,就尝到惨遭杀戮的“悲辛滋味”了。联系到稼轩本人,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也是够“辛酸、辛苦”的了! 总而言之,辛家人的命运总离不开一个“辛”字,怎么会这样的呢?原来根子还在这个“辛”字上。辛者,辣也,这是辛字的本来含意,也是辛家人的传统性格啊!辛家人生成耿介正直的性格,做人行事,刚直泼辣,就如同辛家姓氏一样,火辣辣地不招人喜爱。“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这两句更就辛字“辛辣”这层含义加以发挥,借字说人。北宋曾布有《从驾》诗,押“辛”字韵,苏轼一和再和,有“最后数篇君莫厌,捣残椒桂有余辛”之句,稼轩信手拈来,用得很好。 下片接“向人辛辣”的话头继续抒发感慨。正因为这个姓,世间应有尽有的“芳甘浓美”的东西,都轮不到“吾家门户”了。眼看人家子弟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辛家哪儿比得上人家呢!正话反说,无限感慨,嬉笑戏语,隐含牢骚。比不上人家怎么办?争口气呗!于是话儿转到送茂嘉赴调的题目上来:“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意思是说: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到了你年老力衰的时候,一定会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的。“对床风雨”,语出韦应物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两句诗颇为苏轼、苏辙兄弟所欣赏,十分向往风雨之夜、兄弟两人对床共语的境界,并为此相约早日退隐,后遂成为故事。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到头来你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眼儿媚(妓)

【眼儿媚(妓)】原文

烟花丛里不宜他。绝似好人家。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 相逢比著年时节,顾意又争些来朝去也,莫因别个,忘了人咱。

【眼儿媚(妓)】译文

【眼儿媚(妓)】赏析

谒金门(和陈提干)

【谒金门(和陈提干)】原文

山共水。美满一千余里。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不怕与人忧_。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谒金门(和陈提干)】译文

【谒金门(和陈提干)】赏析

渔家傲

【渔家傲】原文

城西,直龟山之北。溪水xxxx山足矣,意伯熙当之耶。伯熙学道有新功,一日语余云:溪上尝得异石,有文隐然,如记姓名,且有“长生”等字。余未之见也。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龟山正抱西江水。 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渔家傲】译文

【渔家傲】赏析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原文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 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译文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赏析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原文

泰岳倚空碧,汶□卷云寒。萃兹山水奇秀,列宿下人寰。八世家传素业,一举手攀丹桂,依约笑谈间。宾幕佐储副,和气满长安。 分虎符,来近甸,自金銮。政平讼简无事,酒社与诗坛。曾看沙堤归去,应使神京再复,款曲问家山。玉佩揖空阔,碧雾翳苍鸾。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译文

【水调歌头(巩采若寿)】赏析

夜游宫(苦俗客)

【夜游宫(苦俗客)】原文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夜游宫(苦俗客)】译文

【夜游宫(苦俗客)】赏析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原文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 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译文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赏析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原文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 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译文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赏析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原文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制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译文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赏析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原文

酒罢且勿起,重挽史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故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译文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赏析

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

【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原文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 五车书,千石饮,百遍才。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译文

【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赏析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原文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译文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赏析

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

【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原文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著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译文

【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赏析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原文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译文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赏析

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酹乃佳耳)

【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酹乃佳耳)】原文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种种看余发,积雪就中多。 二三子,问丹桂,倩素娥。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看取长安得意,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跎。今夕且欢笑,明月镜新磨。

【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酹乃佳耳)】译文

【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酹乃佳耳)】赏析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原文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译文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赏析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原文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译文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赏析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原文

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译文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赏析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原文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漫爱重九,匈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正自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归路有明月,人影共徘徊。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译文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赏析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原文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译文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赏析

水调歌头(盟鸥)

【水调歌头(盟鸥)】原文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盟鸥)】译文

【水调歌头(盟鸥)】赏析

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原文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万钟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余。此是真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译文

【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赏析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原文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译文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赏析

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

【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原文

高马勿捶面,千里事难量。长鱼变化云雨,无使寸鳞伤。一壑一丘吾事,一斗一石皆醉,风月几千场。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 我怜君,痴绝似,顾长康。纶巾羽扇颠倒,又似竹林狂。解道澄江如练,准备停云堂上,千首买秋光。怨调为谁赋,一斛贮槟榔。

【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译文

【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赏析

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

【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原文

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君欲计岁月,当试问庄周。 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佩拥龙楼。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译文

【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赏析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原文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鉏菜甲,老子正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译文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原文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译文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赏析

卜算子 一

【卜算子 一】原文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 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卜算子 一】译文

【卜算子 一】赏析

丑奴儿 三

【丑奴儿 三】原文

寻常中酒扶头后,歌舞支持。歌舞支持。谁把新词唤住伊。 临岐也有旁人笑,笑己争知。笑己争知。明月楼空燕子飞。

【丑奴儿 三】译文

【丑奴儿 三】赏析

贺新郎 一

【贺新郎 一】原文

梁、曰齐泽、曰严濑,为四图,属予赋词。予谓蜀君平之高,扬子云所谓虽隋和何以加诸者,班孟坚独取子云所称述为王贡诸传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诸传,尊之也。故予谓和之当并图君平像,置之四图之间,庶几严氏之高节者备焉。作乳燕飞词使歌之 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矫。楚汉黄金公卿印,比著渔竿谁小。但过眼、才堪一笑。惠子焉知濠梁乐,望桐江、千丈高台好。烟雨外,几鱼鸟。 古来如许高人少。细平章、两翁似与,巢由同调。已被尧知方洗耳,毕竟尘污人了。要名字、人间如扫。我爱蜀庄沈冥者,解门前、不使徵书到。君为我,画三老。

【贺新郎 一】译文

【贺新郎 一】赏析

浣溪沙 四

【浣溪沙 四】原文

妙手都无斧凿瘢。饱参佳处却成颦。恰如春入浣花村。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主人席次两眉轩。

【浣溪沙 四】译文

【浣溪沙 四】赏析

临江仙 四

【临江仙 四】原文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临江仙 四】译文

【临江仙 四】赏析

卜算子 二

【卜算子 二】原文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卜算子 二】译文

【卜算子 二】赏析

丑奴儿 二

【丑奴儿 二】原文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 二】译文

【丑奴儿 二】赏析

贺新郎 四

【贺新郎 四】原文

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兰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

【贺新郎 四】译文

【贺新郎 四】赏析

浣溪沙 五

【浣溪沙 五】原文

歌串如珠个个匀。被花勾引笑和颦。向来惊动画梁尘。 莫倚笙歌多乐事,相看红紫又抛人。旧巢还有燕泥新。

【浣溪沙 五】译文

【浣溪沙 五】赏析

临江仙 五

【临江仙 五】原文

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戏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临江仙 五】译文

【临江仙 五】赏析

卜算子 三

【卜算子 三】原文

万里_浮云,一喷空凡马。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 山鸟哢窥檐,野鼠饥翻瓦。老我痴顽合住山,此地菟裘也。

【卜算子 三】译文

【卜算子 三】赏析

丑奴儿 一

【丑奴儿 一】原文

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疏影黄昏。香满东风月一痕。 清诗冷落无人寄,雪艳冰魂。雪艳冰魂。浮玉溪头烟树村。

【丑奴儿 一】译文

【丑奴儿 一】赏析

贺新郎 二

【贺新郎 二】原文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贺新郎 二】译文

【贺新郎 二】赏析

浣溪沙 一

【浣溪沙 一】原文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浣溪沙 一】译文

【浣溪沙 一】赏析

临江仙 六

【临江仙 六】原文

春色饶君白发了,不妨倚绿偎红。翠鬟催唤出房栊。垂肩金缕窄,醮甲宝杯浓。 睡起鸳鸯飞燕子,门前沙暖泥融。画楼人把玉西东。舞低花外月,唱澈柳边风。

【临江仙 六】译文

【临江仙 六】赏析

卜算子 四

【卜算子 四】原文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卜算子 四】译文

【卜算子 四】赏析

蝶恋花 一

【蝶恋花 一】原文

洗尽机心随法喜。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谁与先生宽发齿。醉时惟有歌而已。 岁月何须溪上记。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高卧石龙呼不起。微风不动天如醉。

【蝶恋花 一】译文

【蝶恋花 一】赏析

贺新郎 三

【贺新郎 三】原文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隐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贺新郎 三】译文

【贺新郎 三】赏析

临江仙 八

【临江仙 八】原文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临江仙 八】译文

【临江仙 八】赏析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二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二】原文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二】译文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二】赏析

卜算子 五

【卜算子 五】原文

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马。试上累累丘垅看,谁是强梁者。 水浸浅深帘,山压高低瓦。山水朝来笑问人,翁早去声归来也。

【卜算子 五】译文

【卜算子 五】赏析

浣溪沙 二

【浣溪沙 二】原文

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

【浣溪沙 二】译文

【浣溪沙 二】赏析

临江仙 一

【临江仙 一】原文

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颦。沈思欢事惜腰身。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 翠袖盈盈浑力薄,玉笙袅袅愁新。夕阳依旧倚窗尘。叶红苔郁碧,深院断无人。

【临江仙 一】译文

【临江仙 一】赏析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一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一】原文

宝钗飞凤鬓鸾。望重欢。水云宽。肠断新来,翠被□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将车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一】译文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一】赏析

蝶恋花 二

【蝶恋花 二】原文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蝶恋花 二】译文

【蝶恋花 二】赏析

卜算子 六

【卜算子 六】原文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卜算子 六】译文

【卜算子 六】赏析

浣溪沙 三

【浣溪沙 三】原文

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去年曾共燕经营。 病怯杯盘甘止酒,老依香火苦翻经。夜来依旧管弦声。

【浣溪沙 三】译文

【浣溪沙 三】赏析

临江仙 九

【临江仙 九】原文

诸君亦不果来,岂牡丹留不住为可恨耶。因以来韵,为牡丹下一转语 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未开微雨半开晴。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 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圣。鞓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临江仙 九】译文

【临江仙 九】赏析

江神子(和人韵) 三

【江神子(和人韵) 三】原文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试著春衫,依旧怯东风。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 儿家门户几重重。记相逢。画桥东。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

【江神子(和人韵) 三】译文

【江神子(和人韵) 三】赏析

东坡引 三

【东坡引 三】原文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 夜深拜月,琐窗西畔。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罗衣宽一半。

【东坡引 三】译文

【东坡引 三】赏析

朝中措 一

【朝中措 一】原文

绿萍池沼絮飞忙。花入蜜脾香。长怪春归何处,谁知个里迷藏。 残云剩雨,些儿意思,直恁思量。不是莺声惊觉,梦中啼损红妆。

【朝中措 一】译文

【朝中措 一】赏析

好事近 二

【好事近 二】原文

和泪唱阳关,依旧字娇声稳。回首长安何处,怕行人归晚。 垂杨折尽只啼鸦,把离愁勾引。却笑远山无数,被行云低损。

【好事近 二】译文

【好事近 二】赏析

临江仙 七

【临江仙 七】原文

老去浑身无著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临江仙 七】译文

【临江仙 七】赏析

江神子(和人韵) 二

【江神子(和人韵) 二】原文

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小溪横。枝上绵蛮,休作断肠声。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处,总堪行。 当年彩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试取灵槎,归路问君平。花底夜深寒色重,须拚却,玉山倾。

【江神子(和人韵) 二】译文

【江神子(和人韵) 二】赏析

东坡引 一

【东坡引 一】原文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团团青影双双伴。秋来肠欲断。秋来肠欲断。 黄昏泪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远。病来只谢傍人劝。龙华三曾愿。龙华三曾愿。

【东坡引 一】译文

【东坡引 一】赏析

朝中措 二

【朝中措 二】原文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钟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朝中措 二】译文

【朝中措 二】赏析

临江仙 十

【临江仙 十】原文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并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临江仙 十】译文

【临江仙 十】赏析

好事近 三

【好事近 三】原文

花月赏心天,抬举多情诗客。取次锦袍须贳,爱春醅浮雪。 黄鹂何处故飞来,点破野云白。一点暗红犹在,正不禁风色。

【好事近 三】译文

【好事近 三】赏析

好事近 四

【好事近 四】原文

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 一年管领好花枝,东风共披拂。已约醉骑双凤。玩三山风月。

【好事近 四】译文

【好事近 四】赏析

朝中措(为人寿) 一

【朝中措(为人寿) 一】原文

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虹。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钟。

【朝中措(为人寿) 一】译文

【朝中措(为人寿) 一】赏析

满江红 二

【满江红 二】原文

风卷庭梧,黄叶坠、新凉如洗。一笑折、秋英同尝,弄香挼蕊。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拚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 今古恨、沈荒垒。悲欢事,随流水。想登楼青鬓,未堪憔悴。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尊里。

【满江红 二】译文

【满江红 二】赏析

江神子(和人韵) 一

【江神子(和人韵) 一】原文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 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块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江神子(和人韵) 一】译文

【江神子(和人韵) 一】赏析

好事近 一

【好事近 一】原文

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 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观着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

【好事近 一】译文

【好事近 一】赏析

满江红 三

【满江红 三】原文

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_。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问流莺、能说故园无,曾相熟。 岩泉上,飞凫浴。巢林下,栖禽宿。恨荼_开晚,谩翻船玉。莲社岂堪谈昨梦,兰亭何处寻遗墨。但羁怀、空自倚秋千,无心蹴。

【满江红 三】译文

【满江红 三】赏析

临江仙 二

【临江仙 二】原文

冷雁寒云渠有恨,春风自满余怀。更教无日不花开。未须愁菊尽,相次有梅来。 多病近来浑止酒,小槽空压新醅。青山却自要安排。不须连日醉,且进两三杯。

【临江仙 二】译文

【临江仙 二】赏析

朝中措(为人寿) 二

【朝中措(为人寿) 二】原文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 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朝中措(为人寿) 二】译文

【朝中措(为人寿) 二】赏析

东坡引 二

【东坡引 二】原文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腮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福。罗裙过半幅

【东坡引 二】译文

【东坡引 二】赏析

临江仙 三

【临江仙 三】原文

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人生何必醉为乡。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 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从今三万六千场。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

【临江仙 三】译文

【临江仙 三】赏析

归朝欢 一

【归朝欢 一】原文

书不借出 万里康成西走蜀。药市船归书满屋。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雠天禄。好之宁有足。请看良买藏金玉。记斯文,千年未丧,四壁闻丝竹。 试问辛勤携一束。何似牙签三万轴。古为不作借人痴,有朋只就云窗读。忆君清梦熟。觉来笑我便便腹。倚危楼,人间何处,扫地八风曲。

【归朝欢 一】译文

【归朝欢 一】赏析

归朝欢 二

【归朝欢 二】原文

爱。不数日,风雨摧败殆尽。意有感,因效介庵体为赋,且以菖蒲绿名之。丙辰岁三月三日也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与花同草木。问谁风雨瓢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 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苦无妙手画於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

【归朝欢 二】译文

【归朝欢 二】赏析

满江红 一

【满江红 一】原文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满江红 一】译文

【满江红 一】赏析

菩萨蛮 六

【菩萨蛮 六】原文

旌旗依旧长亭路。尊前试点莺花数。何处捧心颦。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诗句到梅花。春风十万家。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菩萨蛮 六】译文

【菩萨蛮 六】赏析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一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一】原文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一】译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一】赏析

水调歌头 三

【水调歌头 三】原文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水调歌头 三】译文

【水调歌头 三】赏析

鹧鸪天 九

【鹧鸪天 九】原文

桃李漫山过眼空。也宜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容。垅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

【鹧鸪天 九】译文

【鹧鸪天 九】赏析

满江红 四

【满江红 四】原文

涂堂上,三鼓方醒。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青涂,端仁堂名也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 君若问,相思事。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满江红 四】译文

【满江红 四】赏析

菩萨蛮 五

【菩萨蛮 五】原文

功名饱听儿童说。看公两眼明如月。万里勒燕然。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好趁风云会。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

【菩萨蛮 五】译文

【菩萨蛮 五】赏析

瑞鹧鸪 二

【瑞鹧鸪 二】原文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瑞鹧鸪 二】译文

【瑞鹧鸪 二】赏析

水调歌头 二

【水调歌头 二】原文

赋水调歌头以遗之。然君才气不减流辈,岂求田问舍而独乐其身耶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梁谋。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罢稏不胜秋。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 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水调歌头 二】译文

【水调歌头 二】赏析

鹧鸪天 六

【鹧鸪天 六】原文

石壁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两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鹧鸪天 六】译文

【鹧鸪天 六】赏析

满江红 五

【满江红 五】原文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叹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满江红 五】译文

【满江红 五】赏析

菩萨蛮 四

【菩萨蛮 四】原文

西风都是行人恨。马头渐喜归期近。试上小红楼。飞鸿字字愁。 阑干闲倚处。一带山无数。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菩萨蛮 四】译文

【菩萨蛮 四】赏析

瑞鹧鸪 一

【瑞鹧鸪 一】原文

胶胶扰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秋水观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先去声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瑞鹧鸪 一】译文

【瑞鹧鸪 一】赏析

水龙吟 二

【水龙吟 二】原文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要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水龙吟 二】译文

【水龙吟 二】赏析

鹧鸪天 八

【鹧鸪天 八】原文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鹧鸪天 八】译文

【鹧鸪天 八】赏析

满江红(暮春) 一

【满江红(暮春) 一】原文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满江红(暮春) 一】译文

【满江红(暮春) 一】赏析

菩萨蛮 三

【菩萨蛮 三】原文

江摇病眼昏如雾。送愁直到津头路。归念乐天诗。人生足别离。 云屏深夜语。梦到君知否。玉_莫偷垂。断肠天不知。

【菩萨蛮 三】译文

【菩萨蛮 三】赏析

生查子 二

【生查子 二】原文

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 雪儿偏解歌,只要金杯满。谁道雪天寒,翠袖阑干暖。

【生查子 二】译文

【生查子 二】赏析

水龙吟 一

【水龙吟 一】原文

词,为赋水龙吟。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御书所赐名也,与盘园相并云 断崖千丈孤松,挂冠更在松高处。平生袖手,故应休矣,功名良苦。笑指儿曹,人间醉梦,莫嗔惊妆。问黄金余几,旁人欲说,田园计、君推去。 叹息芗林旧隐,对先生、竹窗松户。一花一草,一觞一咏,风流杖屦。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恨当年、九老图中,忘却画、盘园路。

【水龙吟 一】译文

【水龙吟 一】赏析

鹧鸪天 七

【鹧鸪天 七】原文

点尽苍苔色欲空。竹篱茅舍要诗翁。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一枝斜坠翠鬟松。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鹧鸪天 七】译文

【鹧鸪天 七】赏析

满江红(暮春) 二

【满江红(暮春) 二】原文

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 湘浦岸,南塘驿。恨不尽,愁如积。算年年孤负,对他寒食。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已自非畴昔。凭画栏、一线数飞鸿,沈空碧。

【满江红(暮春) 二】译文

【满江红(暮春) 二】赏析

菩萨蛮 二

【菩萨蛮 二】原文

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蓦地管弦催。一团红雪飞。 曲终娇欲诉。定忆梨园谱。指日按新声。主人朝玉京。

【菩萨蛮 二】译文

【菩萨蛮 二】赏析

生查子 三

【生查子 三】原文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生查子 三】译文

【生查子 三】赏析

谒金门 二

【谒金门 二】原文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金蕉三两叶。骤雨身凉还热。 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谒金门 二】译文

【谒金门 二】赏析

鹧鸪天 一

【鹧鸪天 一】原文

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鹧鸪天 一】译文

【鹧鸪天 一】赏析

南歌子 二

【南歌子 二】原文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南歌子 二】译文

【南歌子 二】赏析

菩萨蛮 一

【菩萨蛮 一】原文

稼轩日向儿童说。带湖买得新风月。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 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

【菩萨蛮 一】译文

【菩萨蛮 一】赏析

生查子 一

【生查子 一】原文

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烟雨几曾开,一春江里活。 富贵使人忙,也有闲时节。莫作路旁花,长教人看杀。

【生查子 一】译文

【生查子 一】赏析

谒金门 一

【谒金门 一】原文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如何消遣是。 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_。

【谒金门 一】译文

【谒金门 一】赏析

鹧鸪天 四

【鹧鸪天 四】原文

樽俎风流有几人。当年未遇已心亲。金陵种柳欢娱地,庾岭逢梅寂寞滨。 樽似海,笔如神。故人南北一般春。玉人好把新妆样,淡画眉儿浅注唇。

【鹧鸪天 四】译文

【鹧鸪天 四】赏析

南歌子 一

【南歌子 一】原文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南歌子 一】译文

【南歌子 一】赏析

清平乐 二

【清平乐 二】原文

清词索笑。莫厌银杯小。应是天孙新与巧。剪恨裁愁句好。 有人梦断关河。小窗日饮亡何。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清平乐 二】译文

【清平乐 二】赏析

一翦梅 二

【一翦梅 二】原文

尘洒衣裾客路长。霜林已晚,秋蕊犹香。别离触处是悲凉。梦里青楼,不忍思量。 天宇沈沈落日黄。云遮望眼,山割愁肠。满怀珠玉泪浪浪。欲倩西风,吹到兰房。

【一翦梅 二】译文

【一翦梅 二】赏析

生查子(独游西岩) 一

【生查子(独游西岩) 一】原文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 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我意不关渠,自要寻兰去。

【生查子(独游西岩) 一】译文

【生查子(独游西岩) 一】赏析

念奴娇 三

【念奴娇 三】原文

勋门积庆,为皇家此日,重生贤辅。崧岳储神须信道,非特当年申甫。清白传芳,高明驰誉,材更兼文武。黑头年少,风云还会龙虎。 天为指日垂弧,张旃持节,不遣穹庐去。中使传宣,颁赐锡赉,清晓欢声旁午。两世光华,一门荣耀,盛事夸千古。祝公千岁,庙堂长佐贤主。

【念奴娇 三】译文

【念奴娇 三】赏析

玉楼春 三

【玉楼春 三】原文

无心云自来还去。元共青山相尔汝。霎时迎雨障崔嵬,雨过却寻归路处。 侵天翠竹何曾度。遥见屹然星砥柱。今朝不管乱云深,来伴仙翁山下住。

【玉楼春 三】译文

【玉楼春 三】赏析

清平乐 三

【清平乐 三】原文

东园向晓。阵阵西风好。唤起仙人金小小。翠羽玲珑装了。 一枝枕畔开时。罗帏翠幕低垂。恁地十分遮护,打窗早有蜂儿。

【清平乐 三】译文

【清平乐 三】赏析

一翦梅 一

【一翦梅 一】原文

歌罢尊空月坠西。百花门外,烟翠霏微。绛纱笼烛照于飞。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酒入香腮分外宜。行行问道,还肯相随。娇羞无力应人迟。何幸如之。何幸如之。

【一翦梅 一】译文

【一翦梅 一】赏析

念奴娇 二

【念奴娇 二】原文

参,未有以品题,乞援香月堂例。欣然许之,且用前遍体制戏赋 是谁调护,岁寒枝、都把苍苔封了。茅舍疏篱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摸索应知,曹刘沈谢,何况霜天晓。芬芳一世,料君长被花恼。 惆怅立马行人,一枝最爱,竹外横斜好。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拄杖而今,婆娑雪里,又识商山皓。请君置酒,看渠与我倾倒。

【念奴娇 二】译文

【念奴娇 二】赏析

生查子(独游西岩) 二

【生查子(独游西岩) 二】原文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生查子(独游西岩) 二】译文

【生查子(独游西岩) 二】赏析

玉楼春 二

【玉楼春 二】原文

渠摄郡时事 往年茏葱堂前路。路上人夸通判雨。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清到穷时风味苦。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玉楼春 二】译文

【玉楼春 二】赏析

清平乐 一

【清平乐 一】原文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 一】译文

【清平乐 一】赏析

玉楼春 五

【玉楼春 五】原文

故也。余谓世无是事而有是理,乐所谓无,犹之有也。戏作数语以明之 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浑未达。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何毕捣齑餐杵铁。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北车入鼠穴。

【玉楼春 五】译文

【玉楼春 五】赏析

念奴娇 一

【念奴娇 一】原文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忧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念奴娇 一】译文

【念奴娇 一】赏析

水调歌头 四

【水调歌头 四】原文

方人也实施字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水调歌头 四】译文

【水调歌头 四】赏析

玉楼春 一

【玉楼春 一】原文

瘦筇倦作登高去。却怕黄花相尔汝。岭头拭目望龙安,更在云烟遮断处。 思量落帽人风度。休说当年功纪柱。谢公直是爱东山,毕竟东山留不住。

【玉楼春 一】译文

【玉楼春 一】赏析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二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二】原文

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绕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折残犹有高枝。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嫩春迟。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二】译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二】赏析

玉楼春 四

【玉楼春 四】原文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玉楼春 四】译文

【玉楼春 四】赏析

鹧鸪天 二

【鹧鸪天 二】原文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似尊前见在身官。 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民相忘却自难。

【鹧鸪天 二】译文

【鹧鸪天 二】赏析

水调歌头 一

【水调歌头 一】原文

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简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义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

【水调歌头 一】译文

【水调歌头 一】赏析

鹧鸪天 十二

【鹧鸪天 十二】原文

指点斋尊特地开。风帆莫引酒船回。方惊共折津头柳,却喜重寻岭上梅。 催月上,唤风来。莫愁瓶罄耻金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鹧鸪天 十二】译文

【鹧鸪天 十二】赏析

鹧鸪天 十

【鹧鸪天 十】原文

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归未转愁多。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 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鹧鸪天 十】译文

【鹧鸪天 十】赏析

鹧鸪天 三

【鹧鸪天 三】原文

一夜清霜变鬓丝。怕愁刚把酒禁持。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 真个恨,未多时。也应香雪减些儿。著花照面须频记,曾道偏宜浅画眉。

【鹧鸪天 三】译文

【鹧鸪天 三】赏析

鹧鸪天 五

【鹧鸪天 五】原文

木落山高一夜霜。北风驱雁又离行。无言每觉情怀好,不饮能令兴味长。 频聚散,试思量。为谁春草梦池塘。中年长作东山恨,莫遣离歌苦断肠。

【鹧鸪天 五】译文

【鹧鸪天 五】赏析

鹧鸪天 十一

【鹧鸪天 十一】原文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懒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种树真成郭橐驼。 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君归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儿趁晚衙。

【鹧鸪天 十一】译文

【鹧鸪天 十一】赏析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二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二】原文

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 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二】译文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二】赏析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一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一】原文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一】译文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一】赏析

祝英台近 一

【祝英台近 一】原文

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祝英台近 一】译文

【祝英台近 一】赏析

祝英台近 二

【祝英台近 二】原文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祝英台近 二】译文

【祝英台近 二】赏析